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文学复习资料(超全必考)

古代文学复习资料(超全必考)

第一单元 先秦文学
一、《诗经》
二、历史散文
三、诸子散文
四、《楚辞》

《诗经》
一、概说
1.诗集的编纂与传播
作品数量:305篇
时间跨度: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5、6百年间。
四家诗:汉朝传授的齐诗、鲁诗、韩诗(今文经学)、毛诗(古文学派)
2.作品的分类和内容
六义:风、雅、颂(按音乐性质的不同分)
赋、比、兴(按表现方法的不同分)
风,带有地方色彩的乐调。风诗160篇,采自15个地方,多为东周的民歌。作品描绘了广阔的社会现实和民
俗风情,表达了人民的思想感情。
雅,周王朝的正声乐章。雅诗105篇,分为大雅和小雅,多为京畿官民所作。作品大都产生于西周后期,较
多政治讽谕诗。
颂,宗庙祭祀的乐曲。颂诗40篇,有周颂、鲁颂、商颂。作品主要是对统治者歌功颂德。
赋,对事或物直接的叙述、描写。
比,各种形象的比喻。
兴,用在一首或一章的开头,咏眼前的景物以抒心中的情思,类似联想,也兼有比喻义和象征义,能创造
出情景交融的意境。
二、作品特点
1.《秦风?蒹葭》
怀人诗
重章叠句
2.《卫风?氓》
弃妇诗
叙事艺术:人物性格鲜明
情节安排跌宕
叙述结构完整
三、《诗经》的地位和影响
1.奠定了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
2.奠定了中国抒情文学发达的基础

历史散文(《左传?晋楚城濮之战》)
一、概说
1.史书的分类
左史记言:《尚书》《国语》
右史记事:《春秋》《左传》《战国策》
记述体例:编年体和国别体
2.历史散文的勃兴
社会剧变,政治现实需要历史借鉴。
文化下移,私人著述活跃。
二、《左传》
1.史学价值
中国第一部私修的编年体史书(原称《左氏春秋》,全称《春秋左氏传》)。
记载详实,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现春秋时代的社会面貌。
2.文学特性
中国第一部叙事性的长篇著述,表现出以下三大特点:
① 叙事周详曲折。
② 情节细致生动。
③ 语言简洁精炼。
3.对后世的影响
为史传文学开拓路子
为散文创作树立典范
为戏剧小说提供养料

诸子散文(《孟子?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
一、概说
1.诸子散文的勃兴
士阶层的出现,形成各个学派。
社会的剧变,导致百家争鸣。
2.诸子散文的发展
第一阶段春秋至战国初期,简单的语录体——《论语》《老子》
第二阶段战国中期,语录体向论说体过渡——《孟子》《庄子》
第三阶段战国后期,发展为成熟的论说体—

—《荀子》《韩非子》
二、《孟子?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
1.内容要点:
● 辩论双方的观点
农家:与民并耕而治
孟子:大人劳心,小人劳力。
● 孟子从三个方面批判农家的观点
社会分工的必然性
国家治理的必要性
事物性质的差异性
2.艺术特点:
① 说理严密。讲究类比推理,又层层论证,很有逻辑力量。
② 气势充溢。感情激越,又多用排比句式,读之有一种波澜壮阔的美感。
③ 语言雄肆。雄辨滔滔,辞锋犀利而又酣畅淋漓,行文似一气呵成。

《楚辞》(《九歌?湘夫人》)
一、概说
1.楚辞的产生
物产丰饶、山川迷蒙的地理环境
相信鬼神、重视祭祀的风间习俗
句式较长、声韵悠扬的南方乐歌
2.楚辞的特征
形式介于诗、文之间(不合乐,但押韵而有强烈的节奏感)
具有强烈的地方色彩(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
二、屈原主要作品的内容
1.《离骚》,前半部分反复倾诉对现实的忧愤,后半部分通过神游天国,展现作者上下求索的心路历程,最后
以死来完成对祖国、对自己人格的忠诚。
2.《天问》,对宇宙自然、社会历史、神话传说等一连提出了170多个问题,表现出怀疑传统的大胆精神,探
索真理的强烈追求。
3.《九章》,后人辑录的一组作品,片断式地记录一时一地的流放生活和思想感情,风格比较朴实。
4.《九歌》,根据楚地民间祭歌改写而成,共11篇,充满楚文化所保留的神话色彩,以神灵的形象表现人的情
感。
三、艺术成就及影响
① 强烈的感情。
② 丰富的想象。
③ 瑰奇的比兴。
④ 华美的语言。
《诗经》开创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特别是“国风”中的民歌)
《楚辞》开创中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是《离骚》为代表的屈原作品)
“风骚”共同构成中国文学的两大源头

第二单元: 汉代文学
一、乐府民歌
二、古诗十九首
三、《史记》

乐府民歌(《孤儿行》)
一、乐府诗的特点
乐府:朝廷掌管音乐的机构。
乐府诗:乐府采来配曲演唱的歌辞。
乐府民歌:乐府诗中采自民间的歌辞。
《乐府诗集》:宋人郭茂倩编的最完备的乐府诗歌总集,汉乐府大都保存在其中“相和歌辞”一类。
二、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
1.自由多样的形式
2.质朴自然的风格
3.生动的叙事手法

无名氏古诗(《行行重行行》)
一、《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
《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大都是东汉末年游宦洛阳的失意文人,作品主要抒写失志伤时、相思离别

,并以人生
短暂为主旋律,体现了人的觉醒。
二、《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点
1.抒情伤感,真切动人。
2.托物寄情,委婉含蓄。
3.语言自然,浅近隽永。

《史记》(《李将军列传》)
一、概说
1.《史记》的史学价值—— “史家之绝唱”
① 体制的创新:“纪传体”的叙述框架(本纪、世家、列传、书、表)
② 识见的高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③ 实录的精神:“不虚美,不隐恶”
2.《史记》的文学精神——“无韵之《离骚》”
① 推崇屈原的人格品质和文学成就
② 发愤著书以抒写内心郁结的情怀
③ 充满批判现实的精神。
二、艺术成就
1.特点
① 丰富多采的人物形象。
② 生动有致的叙事方式。
③ 变化自然的语言艺术。
2.影响
① 奠定了传记文学的基础。
② 沾溉了戏曲小说的创作。
③ 树立了散文写作的典范。

第三单元: 魏晋南北朝文学
一、诗:曹操、陶渊明、谢朓
二、赋:王粲《登楼赋》
三、文:李密《陈情表》


一、建安诗歌
1.中国文学自觉的时代
人们对文学的认识开始有质的突破,文学受到普遍重视。产生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文学集团,刺激了文
学的兴盛。诗歌创作以五言为主,致力于人的表现,美的创造。
2. 建安风骨
一种感情表现鲜明爽朗、语言表达质朴有力的审美风格。
3.代表诗人:“三曹”和“七子”。
代表诗人是曹植。其诗前期多表现建功立业的人生追求,后期多表现备遭迫害的人生苦闷,风格上具有鲜明
的特点:“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最有风骨的是曹操。其诗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语言直率古朴,又气韵沉雄,显示出一个乱世
英雄慷慨悲凉的个性特色。
《短歌行》思想内容:抒发思贤若渴之情,表现一统天下之志。
艺术特点:① 慷慨悲歌,直抒胸臆。 ② 音情顿挫,质朴有力。

二、陶渊明(《读山海经》之十“精卫衔微木”)。
1.田园诗人的一面
陶渊明归隐田园寻找自己生命的寄托和归宿,并用诗歌咏委运自然的生活,创造出一种冲淡平和、萧散清
远的风格,具有返朴归真的自然美。
2.“金刚怒目”的一面
陶渊明也在诗中表现自己壮怀成空的悲凉,《读山海经》之类的诗激荡着一股不平之气,可见他雄心未泯,
并没有真正忘怀一切。

三、新体诗和谢朓
1.南北朝对诗歌艺术的追求
元嘉时代,新的山水题材,新的表现手法,追求辞藻美。
永明时代,进而讲究声韵美,提出“声律说”,并

将声律与对偶结合起来,形成新体诗。
● 新体诗有以下三个特点,为唐代近体诗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① 诗歌平仄交替的声律。
② 对偶工整的诗句。
③ 长短适中的篇幅
2. 代表诗人谢朓
擅写山水诗,与谢灵运的山水诗相比,画面敷色较淡,而诗情更浓,创造出情景交融的意境,在风格上也
由富丽精工转向清新秀逸,开了新风气。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思想内容:去国怀乡的伤感。
艺术特点:① 写景之美,抒情之悲,两相交融。 ② 体现了新体诗的特点。


一、建安赋风的变化
和汉代以苑猎、京都两大题材为主的体物大赋相比,建安赋表现出以下三个特点而成为抒情小赋。
在题材上,向广阔的社会生活延伸。
在体制上,篇幅短小成为主要形式。
在风格上,大大增强了抒情的成分。]
二、王粲《登楼赋》思想内容:思乡及怀才不遇的苦闷
艺术特点:① 变化灵动的写景 ② 真切动人的抒情


一、魏晋文章的骈化
东汉以来,文章写作因在修辞上大量运用对偶句,开始出现骈化的倾向,至魏晋成为一种自觉的审美追求。
骈文在艺术上崇尚雅丽,多用典故,铺排辞藻,讲究声律。
二、李密《陈情表》思想内容:上陈辞不应诏的情理。
艺术特点: ① 言孝在情在理,情以动人,理以服人。
② 行文时骈时散,骈而整丽,散而流畅。

第四单元: 唐代文学
一、初唐诗歌:陈子昂、张若虚
二、盛唐诗歌:田园诗派、边塞诗派、李白
三、中唐诗歌:杜甫、元白诗派、韩孟诗派
四、晚唐诗歌:杜牧、李商隐
五、古文运动:韩愈、柳宗元

初唐诗歌
一、唐诗兴盛的原因
1.经济繁荣,提供了深厚的物质基础。
2.政治开放,科举使中下层文人崛起于社会。
3.思想自由,儒、道、佛兼容并蓄。
4.文化融合,扩大了文人的视野。
二、初唐健康诗风的确立
1.“初唐四杰”,以激昂的情调和刚健的气息挑战宫廷文学,同时在诗歌形式上也努力开拓创新。
2.陈子昂,提倡恢复汉魏风骨,明朗刚健地表现对社会人生的强烈关怀,开盛唐诗歌的风骨峻爽。
3.张若虚,在诗中歌唱青春,感悟人生,情深韵长,开盛唐诗歌的兴象玲珑。
《春江花月夜》:完成了宫体诗的自赎
① 清丽的画意
② 浓郁的诗情
② 深邃的哲理

盛唐诗歌
一、盛唐气象
1.唐朝社会的全盛时代
2.唐诗发展的全盛时期
3.盛唐气象:时代精神在诗歌中的体现。
雄浑壮丽、阔大开朗的境界。
浪漫热烈之情和清水芙蓉

之美的交织。
二、山水田园诗派
1.山水田园诗的兴起
① 繁荣的社会经济提供充分的物质基础。
② 文人隐逸田园、悠游山水,作为拥抱生活的一种方式。
2.孟浩然
最早大力写作山水田园诗,擅五律,风格清湛。
《临洞庭湖上张丞相》
① 作为干谒诗:委婉得体
② 作为山水诗:风骨兴象兼备。
3.王维
山水田园诗的成就最高,既能大笔挥洒,又善精细刻画,特别擅长表现大自然中生机充盈的宁静。多才多艺,
在诗歌创作上也兼善各体诗。
《山居秋暝》
① 诗情:向往隐逸,传达诗人对自然的微妙感受。
② 画意:虚实远近的布局、空间的层次感、色彩的搭配、清新明净的语言。
三、边塞诗派
1.边塞诗盛行的原因
● 战争的频繁。
● 文人的功业理想。
● 社会对战争带来的问题的深切关注。
2.边塞诗人的创作
诗人:有王之涣、王昌龄、崔颢、李颀等,代表诗人为高适、岑参。
作品:或抒发自己的立功壮志,或描写将士的英雄气概,或批评统治者穷兵黩武,或表现征夫思妇相思之情。
3.岑参
多年的边塞生活经历,又性格好奇,想象力丰富,充满积极乐观的浪漫精神,形成独特的艺术个性,开拓了
边塞诗的新境界。擅长七古。
《走马川行》思想内容:送人出征之作。
艺术特点:① 意奇:构思布局,一路想象。
② 语奇:描述形容,不同凡响。
③ 韵奇:句句用韵,三句一转。
四、李白
浪漫的性格,浪漫的诗篇,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推向新的境界,也最能体现盛唐诗歌的风韵魅力。
1.思想性格——“诗仙”:
一方面深受道教思想的影响而超凡脱俗,另一方面憧憬壮丽人生而显英风豪气,使李白及其诗带有一种自由
潇洒、超脱飘逸的韵质。
2.诗歌成就——“诗仙”:
投入全部的生命热情,引吭高歌充满时代精神的人生理想,豪壮而超逸,形成一种天马行空般的浪漫风格。
《蜀道难》思想内容:送友人入蜀之作
艺术特点:① 鲜明的个性,浓烈的感情。
② 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
③ 奔放的气势,自然的语言。

中唐诗歌
一、唐韵的转变
1.安史之乱后唐诗的变化
一方面是杜甫诗歌批判社会现实,反映民生疾苦。
一方面是大历诗歌内容浮而不实,风格浮而无骨。
2.元和时唐诗的重振
期崛起两派诗歌,学习杜诗,针砭大历诗歌的弊病:
元、白诗派,发扬现实批判精神,尚实尚俗,以纠浮而不实。
韩、孟诗派,继承艺术

追求精神,求新求异,以纠浮而无骨。
二、杜甫
1.诗圣与诗史
“诗圣”,对儒家政治理想和人生态度的执着态度,
集古典诗歌之大成而达到最高的艺术境界。
“诗史”,真实反映了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历史转折,
真实表现了历史转折之中人们的思想感情。
2.艺术成就
● 沉郁顿挫的风格。
● 千锤百炼的语言。
● 精细妥帖的声律。
《登高》思想内容:抒发老病孤愁的情感。
艺术特点:① 笔法错综
② 语言精工
③ 韵律奇变
三、元白诗派
1.新乐府运动
在理论和实践上光大现实主义的文学精神。
2.白居易
用诗歌反映民生疾苦,在艺术上把诗歌引向更广阔的道路。在各体诗中,最为传诵的是叙事兼抒情的感伤诗。
《长恨歌》:① 结构宏大而绵密。
② 叙事、写景、抒情和谐融一。
③ 语言生动浅切,自然优美。
四、韩孟诗派
1.以文为诗
韩愈将古文理论和方法运用到诗歌创作中,创新求奇,在杜甫集诗歌之大成后开拓了诗歌的路子。
2.李贺
将生命倾注于诗歌创作中,艺术成就最高。
“鬼才”:以近于病态的天才想象开辟诗歌新境界。
“长吉体”,多古体歌行,在艺术上不落俗套。
《梦天》思想内容:游仙诗,对生命、现实的超越渴望。
艺术特点:① 想象丰富,构思奇特。
② 意像新异,语言奇峭。

晚唐诗歌
一、诗运的衰落
在题材上,咏历史以喟叹现实,咏爱情以抚慰心灵,咏山水以超越人世。
在风格上,伤时怀旧,气度萎弱,审美情趣偏于颓唐式的细腻。
二、代表诗人
1.杜牧
具有不甘沉沦的社会责任感,咏史诗特具忧患意识。其诗气骨俊逸,意象明丽,七绝尤受后人激赏。
《赤壁》思想内容:咏史诗,以史为鉴。
艺术特点:形象性,即小见大。
2.李商隐
失意的境遇和敏感的性格使其诗充满感伤抑郁的情调。艺术上孜孜追求,最擅七律,创造出一种新的朦胧美:
● 独特的意象,神秘瑰丽,多蕴含哀伤等感情色彩。
● 独特的结构,回还往复,从不同角度吟咏同一种情绪。
● 独特的意境,情思绵邈,往往只露一鳞半爪。
《无题》思想内容:爱情诗,相思之情,离别之苦。
艺术特点:① 用典精巧,蕴含细密。
② 语言工丽,音律严整。

古文运动
一、古文运动概说
1.唐代“古文”的观念
指散体单行的行文体制,与被称为“时文”的骈文相对。
2.古文运

动的形成
内在原因:骈文过于程式化,改革文体以适应现实需要。
外在原因:鉴于“安史之乱”,社会要求复兴儒学。
3.古文运动的理论
思想内容方面,提出文以明道、 气盛言宜、不平则鸣。
艺术形式方面,提出含英咀华、 务去陈言、文从字顺。
二、韩柳古文创作
1.韩愈
大力提倡和呼吁文体改革,团结并培养一批古文作家,在理论和实践上奠定了古文的文学地位。
现存古文三百多篇,文章各体风格不同:
● 议论文,纵横开阖,气势充畅;
● 记叙文,形象鲜明,生动传神;
● 抒情文,一唱三叹,感情真实。
韩文最显著的特征是笔力纵横,雄奇刚健。文字奇崛新颖,推陈出新;结构开阖变化,很有气势。
《祭十二郎文》思想内容:祭祀文。
艺术特点:① 强烈的抒情性,情感真实深厚。
② 成功的艺术创新:
● 打破四言韵语的祭文程式。
● 采取第二人称的对话形式。
● 运用情至笔随的写作方式。
2.柳宗元
柳文与韩文相比,法度严谨,清幽峻拔。现存古文四百多篇,写得出色的有:
● 政论文,有深刻内容和理论洞见,论证雄辩,逻辑严密。
● 传记文,多写下层人物,条理井然,形象鲜明。
● 寓言文,创造性地把寓言发展为独立的文学作品。
● 山水文,以清丽语言写山水,以山水清音写心情,突破了以前散文偏重实用的局限,创造了一种更抒
情化的散文类型,是对古文运动的一大贡献。
《种树郭橐驼传》思想内容:传记体的讽刺散文,批评当时“好烦其令”的吏治。
艺术特点:① 巧用类比,说理透彻。
② 起承转合,结构严谨。
③ 口吻毕肖,描摹生动。

第五单元: 宋代文学
一、北宋词:欧阳修、柳永、苏轼
二、南宋词:李清照、辛弃疾、姜夔

北宋词
一、概说
1.词的特征
就文学性来说,词和诗一样,都是中国抒情文学的样式。
就音乐性来说,词具有和诗不一样的特点:
● 词调,表示曲调的性质和类别,各有其特定的声情。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
● 分片,依曲调结构分段,一般为上下两片,称双调。片与片之间须有分合,过片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 句式,句式随曲拍变化而为长短句。1—3字句为短句,8字以上为长句,4—7字句节奏也有与诗不同。
● 韵律,每个词调节奏不同,各有规定声律规则和押

韵模式的词谱,以文字的声调配合曲调。
2.文人词的产生和发展
● 产生于唐代
盛唐,相传李白作《菩萨蛮》、《忆秦娥》两词。
中唐,张志和作《渔歌子》五首,刘禹锡、白居易倚声填词。
晚唐,出现了第一位词人温庭筠,其词多写男女思慕或离愁别恨,词香艳软媚的传统格局也由此定型。
● 流行于五代(两大创作中心)
西蜀,词人作品收集在《花间集》,多受温词影响。
南唐,君臣词尚文雅,风格转向清新深婉,以冯延巳为代表。
李煜成就最高,后期创作突破传统格局,抒写故国之思的悲伤,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展现了
文人抒情词的发展潜力。
二、北宋词的兴盛
1.社会环境:中央集权对经济和思想不同的影响。
2.士人特点:依赖朝廷和生活优越的双重性。
3.音乐发展:歌舞兴盛对词的创作的刺激。
4.文学观念:儒家重视“言志”的文学观的复兴。
三、婉约词
1.北宋早期的小令
深受冯延巳影响,主要写传统题材,语言清丽,表现委婉,形成晏、欧词风。
欧阳修《蝶恋花》思想内容:上层社会女性的闺怨
艺术特点:调动各种艺术手段来表现,语浅意深。
2.北宋中叶的慢词
受市民俚词的影响,慢词渐盛,代表词人为柳永,他对词的发展作了如下贡献:
● 体制上,大量创制慢词,丰富了词的曲调,扩大了词的表现容量。
● 题材上,突出写了前人很少触及的都市繁华、江湖落魄。
● 手法上,注重作品的布局层次,层层铺叙,处处渲染。
● 风格上,多采口语俚句入词,淋漓酣畅,开通俗一路。
《八声甘州》思想内容:游子的离愁别绪
艺术特点:① 层次清楚:上片写景,下片抒情,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② 铺陈有致:写景先远后近,抒情先己后人,用笔曲折。
四、豪放词
1.以诗为词
苏轼重视词的文学性,将词引向诗的方向,
● 题材上,将诗的“言志”移入词中,抒写抱负和理想。
● 语言上,摆脱词律的束缚,语言的运用如在诗中一样自由。
2.开创豪放词风
苏轼大力变革词,开创和其诗相通的词风,慷慨豪迈,高逸放达。
《江城子?密州出猎》
豪放词的最先尝试,其豪放的风格具体表现为:
① 上片叙事,塑造了走马挽弓的志士形象。
② 下片写怀,抒发了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南宋词
一、两宋之际的李清照
1.李清照的《词论》
词史上第一篇专门的论文,代表了苏轼以后婉约派的词学观:词“别是一家”,

重视词的音律,抒情深婉细
腻,遣词典雅秀丽。
2.李清照的创作
以南渡为界分为两个时期,家国变故使词风有所变化:
● 前期多写是对爱情尤其相思之情的感受,清丽婉秀。
《醉花阴》思想内容:佳人的闲愁
艺术特点:① 语言的暗示性
② 表现的形象性
● 后期多写颠沛流离的生活及对中原故土的怀念,凄清悲凉。
《声声慢》思想内容:乱离人的哀愁
艺术特点:① 感情直泻(有异于隐约),紧扣悲秋而抒,淋漓尽致。
② 语言浅俗(有异于婉秀),多用双声、叠韵、叠字。
二、豪放词风的再盛
1.抗战词
南渡之初的抗战词以悲愤为基调,使豪放之风蔚为大观。
2.以文为词的变革
辛弃疾对词进行更大胆的变革,使词的创作进入更自由的境界。
● 题材内容的扩大。凡各体文章所能写的,词也无所不写。
● 语言技巧的开拓。在词中议论纵横,大量运用经史典故。
● 刚大之气的注入。气势排宕,具有震憾人心的冲击力量。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思想内容:英雄失意的悲慨
艺术特点:① 上片借景抒愤,景语即情语。
② 下片用典言志,完整地表达思想感情。
三、婉约词风的回复
1.尚雅
随着国事日衰,消沉伤感取代了辛派词人的壮心豪气,同时在艺术上以“雅”纠补辛派末流率意粗糙的弊病。
2.姜夔
“雅词”的代表,精通音律,多用比兴手法追求空灵的神韵,语言、意象多偏于淡雅素净,形成清空疏宕
的词风。
《暗香》思想内容:咏物怀人
艺术特点:① 清空:咏物而不滞于物。
② 骚雅:遣词清丽典雅。

第六单元: 元明清文学

一、元曲概说
1.曲的特点
曲与词既有联系,又有自己的特点:
● 分类:曲分散1型和戏曲,散曲又分小令和套数,套数是由相同宫调两支以上的曲子组成。
● 曲牌:曲牌可以分属不同的宫调,形成不同的风格。
● 格律:格律比词严,须一韵到底,但用韵比词宽。
● 衬字:根据演唱需要,可在句中加入一些不拘音律的衬字。
● 语言:词精雅而曲通俗,大量运用俗语和口语,句法大都比较完整。
2.戏曲在元代兴盛的原因
戏曲为集歌、舞、科、白于一身的综合艺术,起源于唐朝,形成于宋金,成熟并发达于元代,究其社会原因,
主要是:
● 城市经济的繁荣
● 蒙古贵族的爱好
● 专业作家的出现
3.元杂剧的体制
元杂剧继承金

院本及诸宫调的艺术,形成自己的特点:
● 结构形式:常以“四折一楔子”为一本。
● 表现手段:曲是核心,每一折用一个套数,由一个主角演唱。
白分韵白和散白,用于叙事或非主角的抒情。
科是关于动作、表情、舞台效果等的提示。
● 角色种类:角色大致划分为五类:末、旦、净、外、杂。杂的角色各有称呼,如驾(帝王)、细酸(书
生秀才)、禾(农人)。
二、元杂剧的成就
元杂剧的创作,前期名家辈出,成就辉煌。
1.关汉卿
最杰出的杂剧作家,一生创作了60多部杂剧,代表作是《窦娥怨》。
2.王实甫《西厢记》
最优秀的杂剧作品,成为古代的一部爱情经典。此剧通过紧张的戏剧冲突,集中而生动地表现了反封建的主
题。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长亭送别)艺术特点:
① 人物形象的精心塑造
② 戏剧冲突的波澜起伏
③ 心理描写的真实细腻
④ 曲词语言的优美隽永

复习:
一、内容与题型
文史知识: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
作品内容:默写题、简答题、分析题
文学素质:思考题、写作题、综合题
二、范围与要求
所学作品的题目、形式、作者
所学作品的注释①,介绍作品的背景和特点
注释②,介绍作者的生平履历和文学地位(注:如果注释②为语言注释,到教材所录该作者的第
一篇作品中查阅注释②,于作者只须了解有关文学方面的情况。)

唐诗与宋词(有的要求背诵)
史记与古文(熟悉理解内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