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腰间盘突出解剖图--骨诊病源歌诀

腰间盘突出解剖图--骨诊病源歌诀

腰间盘突出解剖图--骨诊病源歌诀
腰间盘突出解剖图--骨诊病源歌诀

腰间盘突出解剖图--骨诊病源歌诀腰椎病、腰间盘突出解剖图--骨诊病源歌诀

1、肌肉损伤及神经根受刺激

2、神经根炎性疼痛分布区域

3、神经根机械受压疼痛图示

4、坐骨神经下肢走行示意图

5、神经受压下肢麻木示意图

6、椎管狭窄致下肢受压图示

7、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图示

颈椎

四牙三耳二睡眠,眼睛突变二造成,偏头疼痛也是它,四连肝胆俞在颈。触觉不灵在颈五,肩周痛来找六七,负重不一是胸四,三处管定上肢病。

胸椎

咽喉肿痛胸二三,耸肩仰头后背疼,感冒咳嗽甲亢肿,失言难咽它造成。胸五主肺六主心,七为心包八管胃,

九主肝胆十主脾,小肠大肠往下推。

气短憋闷胸五椎,咳嗽感冒源在肺,虽是单行也成祸,五脏华盖扰脾胃。咳嗽原因见五相,张嘴短急气管伤,脾涎肺脓心出血,肾咳空空在晚上。

胸六椎是心之根,血压增高要加肾,血质狼疮是其一,癔病抽风头汗因。胸七本来主心包,心悸血压往低跑,加上小肠低血糖,头晕缺血是根苗。

腰椎

腰二里急鸡鸣泻,消渴之源腿易肿,血压变化必参与,结石无它难形成。

腰三酸软眩晕症,耳鸣脑涨听不清,站起身来天地转,睁眼看事更不行。阳萎早泄性无能,妇女淤血肚子疼,传宗接代有障碍,胃里返酸秃头顶。

腰四疼痛膝变形,肌肉萎缩单侧重,

走路形态罗圈腿,骨桥形成难较正。腰五坐走蹲起难,髋轴变形生炎症。上楼难把台阶迈,天气变化更严重。

骶尾椎

站走不成蹲着行,咳嗽翻身更加痛,腿长粗细不一样,骨盆不正摔造成。连接全靠四个一,各司其职更甭提,临到未了尾主足,脊柱一串是枢机,

要注意

骨桥骨癌加结核,溶合软化与空洞,手法施治应禁止,否则将会憾终生。

腰间盘突出症患者施行中医护理的效果及护理对策

腰间盘突出症患者施行中医护理的效果及护理对策 发表时间:2019-09-19T11:34:28.170Z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07期作者:李淳沁[导读] 对于腰间盘突出症患者,在临床中行中医护理干预的效果可观,减轻腰部疼痛,缓解肢体麻木、下肢活动受限等症状,并提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上海市黄浦区香山中医医院 20002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腰间盘突出症患者在临床中行中医护理干预的效果及对策。方法数据收集时间为 2017 年 8 月至 2018 年 8 月,选择此时段到我院接受治疗的 88 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以随机对照方法分为甲组与乙组,分别 44 例。甲组接受常规护理,乙组加行中医护理干预,观察统计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疼痛情况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并予以对比评价。结果干预后,显示乙组较甲组低(P<0.05);甲组与乙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分别为 81.82%、95.46%,组间对比结果显示乙组较高(P<0.05)。结论对于腰间盘突出症患者,在临床中行中医护理干预的效果可观,减轻腰部疼痛,缓解肢体麻木、下肢活动受限等症状,并提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关键词:中医护理;腰椎间盘突出症;常规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是患者腰椎间盘多个部分发生退行性病变,受到外力后,腰椎间盘会出现纤维环破裂现象,髓核组织便会向椎管内或者后方突出,进而对周围的脊神经根形成刺激感,使其受到压迫,最终则会导致出现疼痛等现象。有研究报道指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若对其辅以中医护理进行干预,能够有效帮助康复,缓解疼痛感。为进一步验证,本文就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开展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数据收集时间为 2017 年 8 月至 2018 年 8 月,选择此时段到我院接受治疗的 88 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以随机对照方法分为甲组与乙组,分别 44 例。甲组中男性与女性例数之比为 23:21,最大 78 岁,最小 25岁,平均 51.26 岁;乙组中男性与女性例数之比为24:20,年龄最大77 岁,最小 23 岁,平均 51.27 岁。组间各项基线资料对比(P> 0.05)。纳入标准:(1)均对本次研究知情,自愿签订同意书;(2)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关诊断标准;(3)存在明显疼痛感。排除标准:(1)伴有心、肝等重要器官疾病者;(2)伴有精神疾病者;(3)中途退出研究者。 1.2 方法 甲组病患均接受常规护理:入院之后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合适的止痛药物帮助缓解疼痛感;麻木肢体做好保暖,指导患者进行双下肢关节屈伸运动,促进血液循环。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帮助纠正错误认知。整复前告知患者整复方法及配合注意事项,做好健康教育,教会患者起床活动的注意事项,使用辅助工具行走。乙组在其基础上加行中医护理干预:1)辨证施护。评估疼痛的诱因、性质、腰部活动、下肢感觉、运动情况。急性期严格卧床休息,卧硬板床,保持脊柱平直。恢复期,下床活动时佩戴腰托加以保护和支撑,注意起床姿势,宜先行翻身侧卧,再用手臂支撑用力后缓缓起床,忌腰部用力,避免体位的突然改变。2)中医特色治疗护理。遵医嘱使用耳穴贴压,减轻疼痛。常用穴位:神门、交感、皮质下、肝、肾等。协助患者按摩拍打麻木肢体,力度适中,增进患者舒适度,并询问感受。遵医嘱局部予中药泡洗、中药湿热敷等治疗,注意防止皮肤烫伤及损伤,观察治疗效果。对于便秘患者,采取艾灸神阙、天枢、关元等穴位,或进行腹部按摩,每天4次,为晨起、午睡醒后、早餐及晚餐后l~3小时进行,顺时针方向按摩,以促进排便。 3)中医健康指导。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辨证分型的不同,科学合理指导饮食,使患者达到最大程度的康复,在指导患者饮食期间,动态观察患者的胃纳情况和舌苔变化,随时更改饮食计划。了解患者的情绪,使用言语开导法做好安慰工作,保持情绪平和、神气清净。用移情疗法,转移或改变患者的情绪和意志,舒畅气机、怡养心神,有益患者的身心健康。疼痛时出现情绪烦躁,使用安神静志法,要患者闭目静心全身放松,平静呼吸,以达到周身气血流通舒畅。 1.3 观察指标 观察统计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疼痛情况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并予以对比评价。借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 AS)对疼痛情况进行判定;借助问卷调查方式对护理满意度进行判定,分值范围 0~ 100 分。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所得所有项目数据资料均纳入 SPSS21.0 软件分析,t 检验与 c2 检验,P< 0.05 可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满意度差异情况 甲组与乙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分别为81.82%、95.46%,组间对比结果显示乙组较高(P< 0.05)。 2.2 干预前后 V AS 评分差异情况 干预前,组间对比 V AS 评分(P> 0.05),干预后,显示乙组较甲组低(P< 0.05)。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多伴有坐骨神经疼痛、下腰部疼痛等现象,在不同程度上会对腰部正常活动产生影响,病情后期则可能会出现严重的感觉障碍等,若长时间得不到有效措施干预,功能便会持续退化。由于疾病会对患者的腰部功能等产生影响,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在治疗过程中也需要辅以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

骨诊病原歌诀

骨诊病原歌诀 颈椎 四牙三耳二睡眠,眼睛突变二造成,偏头疼痛也是它,四连肝胆俞在颈。触觉不灵在颈五,肩周痛来找六七,负重不一是胸四,三处管定上肢病。 胸椎 咽喉肿痛胸二三,耸肩仰头后背疼,感冒咳嗽甲亢肿,失言难咽它造成。胸五主肺六主心,七为心包八管胃,九主肝胆十主脾,小肠大肠往下推。 气短憋闷胸五椎,咳嗽感冒源在肺,虽是单行也成祸,五脏华盖扰脾胃。咳嗽原因见五相,张嘴短急气管伤,脾涎肺脓心出血,肾咳空空在晚上。 胸六椎是心之根,血压增高要加肾,血质狼疮是其一,癔病抽风头汗因。胸七本来主心包,心悸血压往低跑,加上小肠低血糖,头晕缺血是根苗。 腰椎 腰二里急鸡鸣泻,消渴之源腿易肿,血压变化必参与,结石无它难形成。 腰三酸软眩晕症,耳鸣脑涨听不清,站起身来天地转,睁眼看事更不行。阳萎早泄性无能,妇女淤血肚子疼,传宗接代有障碍,胃里返酸秃头顶。 腰四疼痛膝变形,肌肉萎缩单侧重,走路形态罗圈腿,骨桥形成难较正。

腰五坐走蹲起难,髋轴变形生炎症。 上楼难把台阶迈,天气变化更严重。 骶尾椎 站走不成蹲着行,咳嗽翻身更加痛, 腿长粗细不一样,骨盆不正摔造成。 连接全靠四个一,各司其职更甭提, 临到未了尾主足,脊柱一串是枢机, 要注意 骨桥骨癌加结核,溶合软化与空洞, 手法施治应禁止,否则将会憾终生。 骨错缝、筋出 筋出槽、骨错缝的诊断与手法治疗 1 定义 1.1 筋出槽:筋都有其相对的固定解剖位置,由于损伤或体位改变的关系,筋的位置(槽)发生改变,并出现相应的局部症状,甚至影响到全身的活动功能的协调者,称之为筋出槽。 1.2 骨错缝:骨与骨之间靠臼或缝隙相连,通过软组织(肌腱、韧带、软骨、关节囊、肌肉及滑液囊)的维系而稳定有序,由于外力损伤或体位改变、肌肉强烈收缩、持续劳损等原因而使骨缝发生错乱、绞杂从而出现功能异常者称为骨错缝。无明显的结构改变指征(如X线征),如一过性髋关节滑膜炎、胸部岔气、骶骼关节扭挫伤、腰椎钩椎关节滑膜嵌顿、胸肋关节绞杂、第五胸椎综合征、脊椎后关节紊乱等。但个别显型病例亦可拍摄到错缝的关节X 线征,例如腰滑膜嵌顿拍45°斜位(同侧)可见扩大的关节隙(缝)。 1.3 筋出槽与骨错缝的关系:筋出槽一般可以自行恢复解剖位置,而骨错缝常须手法纠正才能整复。筋出槽可以单发,但有骨错缝必然伴随筋出槽,而筋出槽久之可引起骨错缝。因此临床上常将筋出槽、骨错缝合并诊断。因为难以一一对应西医病名,而暂存如是诊断,有利临床骨伤的诊疗实施。 2 诊断 2.1 有损伤史,但无明显暴力伤害,常于体位改变、持续劳损或年老体弱或无力型体格发生。 2.2 临床症状:疼痛、局郭活动不顺畅,个别症状明显者会出现剧痛。但多酸痛、粘滞痛、隐痛为主,试图改变体位寻找舒适的无痛位而出现特殊体征,常于发病数天而就诊。无肿胀、畸形、红热症状,偶有并发于感冒、劳累、久卧之后。

标准耳穴图(耳朵人体全息图)

标准耳穴图(耳朵人体全息图)

1 耳廓表面解剖 为了便于掌握耳针穴位的部位,必须熟悉耳廓解剖名称 耳轮:耳廓最外缘的卷曲部分;其深入至耳腔内的横行突起部分叫"耳轮脚";耳轮后上方稍突起处叫"耳轮结节";耳轮与耳垂的交界处叫"耳轮尾"。 对耳轮:在耳轮的内侧,与耳轮相对的隆起部,又叫对耳轮体;其上方有两分叉,向上分叉的一支叫"对耳轮上脚",向下分叉的一支叫"对耳轮下脚"。 三角窝:对耳轮上脚和下脚之间的三角形凹窝。 耳舟:耳轮与对耳轮之间册沟,又称舟状窝。 耳屏:指耳廓前面瓣状突起部,又叫耳珠。 屏上切迹:耳屏上缘与耳轮脚之间的凹陷。 对耳屏:对耳轮下方与耳屏相对的隆起部。 屏间切迹:耳屏与对耳屏之间的凹陷。 屏轮切迹:对耳屏与对耳轮之间的稍凹陷。 耳垂:耳廓最下部,无软骨的皮垂。 耳甲艇:耳轮脚以上的耳腔部分。

耳甲腔:耳轮脚以下的耳腔部分。 外耳道开口:在耳甲腔内的孔窍。 2 耳穴在耳廓上的分布规律 人体发生疾病时,常会在耳廓的相应部位出现"阳性反应"点,如压痛、变形、变色、水疱、结节、丘疹、凹陷、脱屑、电阻降低等,这些反应点就是耳针防治疾病的刺激点,又称耳穴。 耳穴在耳廓的分布有一定规律,一般来说耳廓好象一个倒置的胎儿,头部朝下,臀部朝上。其分布规律是:与头面部相应的穴位在耳垂邻近;与上肢相应的穴位在耳舟;与躯干和下肢相应的穴位在对耳轮和对耳轮上、下脚;与骨脏相应的穴位多集中在耳甲艇和耳甲腔;消化道在耳轮脚周围环形排列。 耳穴分布规律表 身体部位耳穴分布区域 头面部耳垂或附近 上肢耳舟 下肢对耳轮上下脚 躯干对耳轮 胸腔脏器耳甲腔 腹腔脏器耳甲艇 盆腔脏器三角窝 消化道耳轮脚周围环形排列 穴位名称:膈[耳穴] 【定位】:在耳轮脚上。 【主治】:呃逆,黄疸。 穴位名称:直肠下段[耳穴] 【定位】:在耳轮起始端,近屏上切迹处(与大肠穴同水平的耳轮处)。 【主治】:便秘,脱肛,里急后重,痔疮。 穴位名称:尿道[耳穴] 【定位】:与对耳轮下脚下缘同水平的耳轮部(在与膀胱穴同水平的耳轮处)。 【主治】:遗尿,尿急,尿痛,尿血,尿潴留。 穴位名称:外生殖器[耳穴] 【定位】:与对耳轮下脚上缘同水平的耳轮部(在与交感同水平的耳轮处)。 【主治】:阳痿,睾丸炎,阴道炎。 穴位名称:耳尖[耳穴] 【定位】:将耳轮向耳屏对折时,耳廓上面的顶端处。 【针刺方法】:点刺放血。 【主治】:①目赤肿痛,目翳,视物模糊。②自汗,心悸,发热,高血压,炎症。 穴位名称:轮1-6 [耳穴] 【定位】:自耳轮结节下缘至耳垂中部的下缘等分成6点,分别为轮1、2、3、4、5、6。【主治】:炎症,发热,上呼吸道感染 穴位名称:指[耳穴]

腰间盘突出症病人的护理

腰间盘突出症病人的护理 概述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目前大约10-20%的人存在腰椎间盘突出现象。 ?据卫生部统计显示:我国腰椎间病患者已突破2亿,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占 15.2 %,并有不断上升趋势。 ?在美国,每年约有20万人行腰椎间盘突出手术,而据中国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统计,近十年内在14个省市的608所医院,腰椎间盘突出手术约48.5万例次。 腰间盘突出症的定义 是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好发人群 腰椎的解剖特点 ?腰椎共五节,各椎体间由椎间盘连接。 ?椎间盘位于上、下两椎体之间,由上下软骨板、中心的髓核和四周的纤维环构成。 ?对脊柱具有连接、稳定、增加活动及缓冲震荡的作用。其后外侧为最薄弱部分。 ?椎间盘容易向后外侧突出压迫相应的神经根。由于软骨板、髓核无血管和神经结构,因此,损伤后难以自行修复。 临床表现 ?起初可表现腰背部发板,有僵硬感,受累关节活动不灵便或有轻微疼痛。早晨起床或久坐起立时最为明显,经片刻活动后即行减轻或消失。 ?腰痛,坐骨神经痛,两者均出现者约占89%,称为典型症状,神经痛起始于腰部,沿臀部到大腿后部,小腿外侧直至足跟或趾端。 ?受压严重者,可导致下肢麻木或感觉迟钝。中央型椎间盘突出较大者可引起病人大小便异常或失禁,鞍区麻木,甚至出现足下垂。 治疗过程 1.合理体位、理疗、针灸、封闭、消炎镇痛药物 2.介入治疗:臭氧注射治疗 3.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和护理

术前护理(心理护理、术前适应性训练、皮肤准备、胃肠道准备) 术后护理(搬动和体位、饮食指导) 观察病情变化: 生命体征的观察 脊髓神经功能的观察 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注意有无脑脊液漏,是否有活动性出血。引流管一般于术后24-48小时后拔出。 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出,如有渗出及时更换。 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椎间隙感染 ?脑脊液漏 ?切口内血肿 ?肌肉萎缩和神经根粘连 椎间隙感染 是椎间盘手术最严重、少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约为0.78-3.2%。 临床表现 ?低热:体温37.5-38度 ?腰疼,呈阵发性抽搐样疼痛,翻身时加重,平卧时减轻。 ?早期ESR升高 ?腰部深压痛、叩痛,一般止痛药不能奏效 ?直腿抬高受限 ?肢体的感觉障碍不明显 预防措施 ?术中提高手术操作环境的清洁度 ?术中对椎间隙反复冲洗 ?术中、术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术后保持引流通畅 神经根粘连的预防 ?术中尽量减少创伤,止血彻底 ?术后放置引流管,尽可能引流椎管内残余和再次渗出的血液(适时拔出引流管)?术后第一天进行直腿抬高练习(可改善血运,增加神经根的活动范围,减少局部瘢痕粘连) ?注意观察双下肢的感觉和运动功能 脑脊液漏 ?主要是术中损伤硬脊膜,如处理不当会引起低颅压性头疼、发热切口愈合障碍,严重者可引起脑脊髓膜炎,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临床症状和处理 ?低颅压症状(头疼、头晕) ?切口胀痛和波动感 ?切口或引流管周围渗液 ?处理:予以俯卧位或头低足高位;拔出引流管;补液治疗 康复锻炼 ?扩胸、深呼吸运动:术后即可开始每日2次,每次10-15分钟。 ?双下肢按摩:预防深静脉血栓。术后当日,由上向下按摩双下肢腓肠肌,每日2次,

中医骨诊学刘鳌

中医骨诊概论

寸 录 八、报名入口:前言 中医学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讲究阴阳平衡、天人合一、五行相生相克,辨

病论治、辨证论治和对症治疗等理论震烁古今,也决定着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对此毋庸置疑!而其独特的“望闻问切”四诊法更是世界医学中的瑰宝,内涵之深刻,诊断之神奇,令人叹为观止!可惜由于中医学传承的独特体制,历史上很多独特方剂和技法绝学大多失传,令人叹息不已。这也是目前中医地位不如西医的客观和历史原因。也是机缘巧合,吾于不惑之年偶遇中医绝学“刘氏骨诊”的第十九代传人刘鳌先生,始知脊椎之重要性,也有幸知道了这几近失传的中医绝学:骨诊一一摸骨知病。所谓绝学,绝非夸大其词,唯其几近失传,知者、会者甚少,且疗效显着,独具特色,否则怎敢妄称绝学? 大道至简,其理相通!古语云:“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可见 其中道理。对于摸骨知病之于中医学乃至世界医学的意义,实是感悟颇深!回想这些年他遭受的不解和不公待遇,以及骨疗在目前医学中的处境和地位,我愤慨之余,默默无言。 “红尘利为首,病患脊为根。体味各不同,感悟在自身!” “传道”期间,果然是绝大多数的读者对此不屑一顾,甚至还受到一些利益集团代表和一些素质低下或者是精神不正常之徒的攻击和责难,甚至是谩骂。也有一些熟人和朋友,由于不能理解相关理论,戏称吾为:半仙、大仙、大师,甚或认为我精神出了问题。对此,我大多一笑而过。上善若水,生死由命,我传播的脊椎致病理念,“有缘者得之,无缘者得尤未得!”幸得一些有识之士的关注和爱戴,时常光顾和鼓励,心甚宽慰!他们很希望我写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文章,对于骨疗的迫切了解之情令人感动且压力倍增。期间也有一些博友通过我的牵线搭桥,疾患得到了及时和科学的治疗,细想之下,努力没有白费,也就心安了! 吾不忌学识短浅,技法粗劣,将对于骨疗的粗浅见解付诸文字,不怕贻笑大方,惟其无知,故而无畏!愿更多有识之士批评指正!

下肢骨X线解剖讲解(非常经典)..

下肢骨X线解剖讲解(非常经典) 骨盆X线解剖(图文) 图1 骨盆正位片 (1)髋骨的X线解剖常规投照正位(图1)。在X线像上,构成髋骨的三个部分融合于髋臼,可清晰分辨。髂骨翼的内侧1/4影像与骶骨影像重叠,外侧3/4因有髂窝而

较透亮。髂嵴阴影较致密,边缘不光滑,外侧可见髂前上棘影,髂后上棘则重叠于骶骨影内。弓状线及骨盆腔内侧壁形成复合影像,外侧可见弧形的髋臼阴影。髋臼阴影的上段粗而致密,中段较细,它向下绕过髋臼切迹前部的下缘,与耻骨体的内面形成一条“U”形的致密线,称为泪滴线(Koekler泪滴),泪滴线二脚之间的距离,即髋臼窝的厚度。髋臼内下方的透亮影为闭孔。闭孔影的上界是耻骨上支、外侧界是坐骨体的下份,坐骨结节阴影与其重叠。坐骨棘的阴影呈三角形突向盆腔。 (2)骨盆的X线解剖骨盆一般投照前后位,检查骶、尾骨时可加照侧位,检查骶髂关节时应加照45°斜位,产科骨盆测量另有其特殊投照方法。骨盆前后位片上,骶骨中线应通过耻骨联合。骶髂关节左右对称,关节间隙下半部分可以显示,上半部常投影出模糊双线影。界线的影像在女性呈卵圆形,在男性略呈鸡心形。髂嵴连线影正好通过第4、5腰椎间隙。由髂嵴影向外可追踪到骼前上、下棘,由髂前下棘到股骨颈外上缘的连线称髂颈线,用以判定髋关节是否正常。正位片上,可以测量耻骨下角,男性为锐角,女性为钝角。 女性骨盆径线的测量,可以采用正位(见图1)和侧位。正位片上,界线影像最远点连线为入口横径,正常为12.3cm;两侧坐骨棘连线为中骨盆横径,正常为10.5cm;两侧坐骨结节间距为小骨盆出口横径,正常为11.8cm。侧位片上,耻骨联合后缘上端到骶骨岬连线为小骨盆入口前后径,正常为11.6cm;耻骨联合后缘下端和坐骨棘中点的连线延长到骶骨的前缘,为中骨盆前后径,正常12.2cm;耻骨联合后下缘到骶尾关节的连线,为小骨盆出口前后径,正常11.8cm。 (3)髋关节的X线解剖常规拍摄正位(见图1)和侧位X线片。正位线片上,因髋臼三骨之间以“Y”形软骨相连,融合之前,表现为横行带状透亮影,其宽窄随着年龄变化而改变。年龄越小此透亮带越宽;年龄越大,透亮带变窄,15~17岁左右消失。股骨头大部套在髋臼内,表面光滑,为致密的细弧线。头的中心偏后下部有一小凹陷,是股骨头凹,有时可投影到股骨头弧线内侧,显示为小环形透亮圈。侧位片上,中央的凹窝是髋臼,呈半圆形的致密线. 腕关节及手X线解剖(图文) 来源:影像园作者:admin【复制分享】【讨论-纠错】【举报】

腰椎间盘突出主要人群

腰椎间盘突出主要人群 本病与城市现代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脑力劳动者长期处于坐位,姿势变化少,从而造成该类病人发病率上升有关,主要包括公务员、教师、医务人员等。人如果长时间的固定某个姿势不变,致使受压椎间盘不能恢复到正常形态。椎间盘中的液体缺失使其越来越薄,外缘变得脆弱。这是渐进效应。正是这种退化使椎间盘容易破裂,迫使髓核脱出,压迫神经或韧带引起疼痛。”间盘发病率不同。 患者职业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数有一定相关性。在社会人口中,农民、工人的人数最多,从事的体力劳动也最繁重,腰椎间盘负荷大,容易导致损伤,因此其发病比例高是必然的。 近年来本病的年轻化趋势令人担忧,与成人不同,20岁以下的青少年椎间盘尚未开始退变,因此,外伤成了造成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的主要原因。腰椎在轻度负荷并快速旋转时,间盘纤维环最易造成破坏,青少年患者多由不适当的体育活动直接造成。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特定的人群中容易发生,其主要是以下几种人效易得病: 1、年龄多发于25--50岁的人群,占总发病人数的75%以上。尽管这个年龄段为青壮年,但是椎间盘的退化已经开始了.特别是纤维环的退变更早,而腰椎退变要晚一些,这些退变的不同步,加上这个年龄段的运动量较大就易患病。 2、性别男性发病要高于女性,这是由于男性从事体力劳动的机会更多、更重,腰部受损机会也更多。女性月经、怀孕、分娩等也可影响腰椎的功能,而且我国女性参加体育锻炼机会较少,发病率也不低。 3、体重过于肥胖和过于瘦弱的人都易患上腰椎间盘突出。肥胖者主要是自身重量超重而加重腰椎的负荷,增加了腰椎间盘突出的机会。瘦弱者由于肌肉少,对腰椎的保护作用较弱,所以易患本病。 4、发育腰椎发育异常如腰椎骶化、骶椎腰化、骶椎隐裂、椎弓崩裂等,都会诱发病。 5、职业腰椎间盘突出症为常见病、多发病,广泛地存在于各行各业中,但是重体力劳动者的发病明显比轻体力劳动者要高;脑力劳动者、长期伏案工作、长期弯腰工作或搬重物的人发病率也比较高,因此体力劳动者要注意劳逸结含,脑力劳动者要加强锻炼,提高腰肌的协调性。 6、遗传据国外医学家统针表明家庭中有过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人,发病率比家庭中没有该病的人发病率高几倍。 7、环境长期在寒冷、潮湿的工作和生话环境中易产生肌肉炎症、水肿,诱发本病。如长年在矿井下下作的人易得病。

骨诊的学习总结范文

骨诊的学习总结范文 大家知道,经济发展状况可以促进教育的发展,影响教育的规模,一般地,教育受经济的影响是从二个方面展开的。一是从教育设施上,教育技术和设施的改良,提高了教育的效益。二是从教育的规模上,麦克风和音响可以让几百人聚集在一起上课。但是,这种教育模式实践证明是不可取的。网络学习可看做是一种在教育领域内扩大劳动规模的典型形式,劳动力因素(教师)被网络所替代,并不意味着教师作用是多余的,相反,作为指导者的教师或设备维护者,其作用也在逐步提升。 大家好,我是大医的研究生,简单的说一下自己的学习体会吧。学习骨诊已经近两个月了,依稀记得第一次听万老师的课。见证了骨诊的神奇之处。还记得当时是十一月十五号星期五的下午,去图书馆上自习的时候,看到门口贴着张海报,上面写着有关万老师的介绍,看到中医第一反应是有点抵触。但是上面写的骨骼疾病引起了我的兴趣,我在想是不是讲中医接骨的知识,因为我的专业就是骨科脊柱外科方向。于是我就抱着去听听的态度,叫了我班几个同学去了素质拓展活动室。当时看到万老师来了后,几个学生就咨询腰疼腿疼的问题,我也过去听了下,感觉万老师的治病观念与学到西医理念的不同,摸骨知病,把人体看成骨架,大道至简的原理。 在班级进行学习方法的互相交流。本学期我班将进行学习方法的交流,让一些在学习上表现优秀的同学谈感想,介绍方法,以此带动其他同学。 后来上课时,听了万老师讲了骨诊的来源,治病的机理,还有骨诊的精髓病源歌。觉着神奇的同时也充满了怀疑。后来讲完导论课后,老师让我们觉着自己不舒服的同学上去调理一下,印象很深刻的是一个男生手上有个包,然后万老师给拽了几下就立刻消失了。一片热烈掌声后,大家都踊跃的去当模特,零距离的去感受骨诊,我因为从小就有鼻炎,每天总是得揩鼻涕,感觉非常难受。我就抓住机会跑了上去,问老师鼻炎是否能治,老师说能治尤其是鼻涕老长的那种能够立刻止住。我就按照万老师的吩咐坐在板凳上,然后万老师就给我调理了颈椎。然后就感觉到脖子活动自如,而且鼻子感觉通气了。当时我意识到,骨诊会是医学的未来。 四年的大学生活白驹过隙,我坚持自己进入大学时做出的梦想,从各方面锻炼自己的能力和学习各个。四年里,我始终坚持"天道酬勤"的原则,一日三省,自信品格的日趋完善;勇于行事,务实求新,自信工作有所成绩;三更灯火,寒窗苦读,相信学有所成。 意犹未尽同时对其神奇性不解的我回去后,立刻查骨诊的相关信息。网上许多人都在说骨诊的神奇。然后我就给老师打了电话,询问了骨诊的神奇的原因。就腰痛经过手法的调理为什么能够立刻消失的问题,探讨了好长时间,最后万老师问我神经的作用,神经的传导速度有多快的问题后,我立刻恍然大悟。疼痛是因为神经受到病理骨块压迫导致的,用手法把突出的骨块还纳回去,神经的压迫解除后,疼痛就立刻消失了。

X线解剖

骨盆X线解剖(图文) 来源:影像园作者:admin【复制分享】【讨论-纠错】【举报】 图1 骨盆正位片 (1)髋骨的X线解剖常规投照正位(图1)。在X线像上,构成髋骨的三个部分融合于髋臼,可清晰分辨。髂骨翼的内侧1/4影像与骶骨影像重叠,外侧3/4因有髂窝而较透亮。髂嵴阴影较致密,边缘不光滑,外侧可见髂前上棘影,髂后上棘则重叠于骶骨影内。弓状线及骨盆腔内侧壁形成复合影像,外侧可见弧形的髋臼阴影。髋臼阴影的上

段粗而致密,中段较细,它向下绕过髋臼切迹前部的下缘,与耻骨体的内面形成一条“U”形的致密线,称为泪滴线(Koekler泪滴),泪滴线二脚之间的距离,即髋臼窝的厚度。髋臼内下方的透亮影为闭孔。闭孔影的上界是耻骨上支、外侧界是坐骨体的下份,坐骨结节阴影与其重叠。坐骨棘的阴影呈三角形突向盆腔。 (2)骨盆的X线解剖骨盆一般投照前后位,检查骶、尾骨时可加照侧位,检查骶髂关节时应加照45°斜位,产科骨盆测量另有其特殊投照方法。骨盆前后位片上,骶骨中线应通过耻骨联合。骶髂关节左右对称,关节间隙下半部分可以显示,上半部常投影出模糊双线影。界线的影像在女性呈卵圆形,在男性略呈鸡心形。髂嵴连线影正好通过第4、5腰椎间隙。由髂嵴影向外可追踪到骼前上、下棘,由髂前下棘到股骨颈外上缘的连线称髂颈线,用以判定髋关节是否正常。正位片上,可以测量耻骨下角,男性为锐角,女性为钝角。 女性骨盆径线的测量,可以采用正位(见图1)和侧位。正位片上,界线影像最远点连线为入口横径,正常为12.3cm;两侧坐骨棘连线为中骨盆横径,正常为10.5cm;两侧坐骨结节间距为小骨盆出口横径,正常为11.8cm。侧位片上,耻骨联合后缘上端到骶骨岬连线为小骨盆入口前后径,正常为11.6cm;耻骨联合后缘下端和坐骨棘中点的连线延长到骶骨的前缘,为中骨盆前后径,正常12.2cm;耻骨联合后下缘到骶尾关节的连线,为小骨盆出口前后径,正常11.8cm。 (3)髋关节的X线解剖常规拍摄正位(见图1)和侧位X线片。正位线片上,因髋臼三骨之间以“Y”形软骨相连,融合之前,表现为横行带状透亮影,其宽窄随着年龄变化而改变。年龄越小此透亮带越宽;年龄越大,透亮带变窄,15~17岁左右消失。股骨头大部套在髋臼内,表面光滑,为致密的细弧线。头的中心偏后下部有一小凹陷,是股骨头凹,有时可投影到股骨头弧线内侧,显示为小环形透亮圈。侧位片上,中央的凹窝是髋臼,呈半圆形的致密线. 腕关节及手X线解剖(图文) 来源:影像园作者:admin【复制分享】【讨论-纠错】【举报】

腰间盘突出患者的正确坐姿

腰间盘突出患者的正确坐姿 腰间盘突出的患者现在是越来越多了,我们知道腰间盘突出的治疗是非常麻烦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好对于腰间盘突出的预防工作,导致腰间盘突出症状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我们不良的坐姿,所以我们建议腰间盘突出的患者一定要非常注意自己的坐姿,下文我们给腰间盘突出患者介绍一下正确的坐姿。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需坐姿正确!导致腰椎间盘突 出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长期保持一个姿势,还有坐姿的不正确,那么,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应该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坐姿呢?接下来

就为大家将讲解一下为何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需坐姿正确。 专家表示: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需坐姿正确!而正确的坐姿如下: 坐凳子时,因无靠背,人们或自然弯腰坐着,或直腰坐着,可使腰椎保持自然屈曲状态,腰肌相对处于松弛状态,此时腰椎的稳定由腰椎周围的韧带维持,久坐后腰椎周围韧带易发生劳损。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需坐姿正确!直腰坐时,腰肌处于收缩状态,久坐后腰背肌持续收缩,易发生劳损,以上两种情况都可产生腰痛。 老年人和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史患者的腰背肌

肉,韧带弹性及耐力较差,有不同程度的退变或损伤,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需坐姿正确!不合适坐凳子,尤其不合适坐太低的凳子。青壮年则由于肌肉、韧带的弹性及耐力良好,较适合坐凳子。椅子由于有靠背,可以承担躯体的部分重力,使腰背肌肉处于相对松弛的状态,同时也不加重腰椎周围韧带的负担,可减少劳损机会。坐椅子时,应注意尽量将腰背部贴紧椅背,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需坐姿正确!工作时,应将椅子尽量拉向桌子,缩短桌椅间的距离。 在上面的文章里面我们介绍了腰间盘突出的主 要病因,我们知道腰间盘突出和坐姿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我们建议腰间盘突出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坐姿,上文为腰间盘突出患者介绍了正确的坐姿。

腰间盘突出早期什么症状

腰间盘突出早期什么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主要是由于劳累,姿势不对,加上长时间久坐,久站等因素而导致引起,对于长期做办公室,以及开车的职业人群会比较常见。出现症状可选择[腰椎骨坊世帖-调理治疗,如得不到及时治疗,突出的面积会逐渐的增大,而压迫局部的血管跟神经,因此会影响到下肢的正常行走。 腰间盘突出有哪些危害 1、脊柱侧弯:这种症状的患者一般大多数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腰脊柱侧弯。侧凸方向可以呈现突出物的位置和神经根的关系。 2、患肢温度下降:由于患者会突出部位从而压迫血管,然后导致患肢的温度骤降,最后让患者的患肢经常会感觉发凉的现象、足背动脉搏动亦较弱的不良状况。 3、腰部活动障碍:在患者运动锻炼的时候,患者的腰部活动往往会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尤其是患者在伸张或弯腰时,就可能会使患者出现剧烈的疼痛。 4、下肢放射痛: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初期的时候,疼痛首先在臀部开始,逐渐放射亚大腿后侧、小腿外侧,甚至可能发展到足背外侧、足跟或足掌等部位,严重影响了患者正常站立和行走。 5、腰部疼痛:根据我们带领大家临床调查发现,大多数患者都会有腰痛疾病史,或有反复腰痛发作史。由于每个患者的身体状况不同,导致的腰痛程度轻重也不一样。患者的病情也较轻的患者,可以进行适当的运动,病情较重患者就需要卧床静养。 腰间盘突出的注意事项 1、患者应该注意饮食调理,提高身体的免疫力,避免咳嗽、打喷嚏、防止便秘。 2、患者在急性期应改睡硬板床,要绝对卧床3周。 3、患者待症状明显好转后,可以逐步进行背肌锻炼,并在腰围保护下,下地做轻微的活动。 4、患者需要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过治疗和休息后,可使病情缓解或痊愈,但该病的复发率相当高。

耳穴诊断原理

耳穴诊断原理 全网发布:2011-06-23 20:42 发表者:李志明 (访问人次:1428) 自从法国罗杰Nogire.P的耳穴分布图问世以来,全球医学界在这个新的领域中,不断地实践、研究和探索,尤其是近几年来,新的电子技术、电脑技术在耳穴诊、疗上的运用,促使临床医疗和基础理论方面,都有了日新月异的进展。因此,一个独立的、自成体系的新学科——耳穴医学脱颖而出,事实证明它具有无限的生命力! 当人体某脏器患病时,在相应的耳穴处,出现“电阻抗”的变化。目前认为它的产生与细胞膜的生物电现象有关。 一、耳廓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和兴奋性 细胞膜为一种半透膜,对不同浓度和不同离子的通透性不同。膜外钠离子(Na+)的浓度高于膜内的36倍;而膜内钾离子(K+)的浓度高于膜外的38倍,浓度高者向低处流动。 当组织细胞受到刺激或激惹时,则产生了以下程序: (1)钠通道首先开放,致使Na+内流,造成细胞内带正电荷的Na+离子增多,因此,电位突然升高,由-90毫伏上升到+20毫伏,这种膜内、外离子的运转所产的电位,叫作“动作电位”。 (2)继之,钾通道亦开放,则出现了K+外流,使膜内的电位下降至-60毫伏左右,以上为细胞内外离子因浓度不同而“主动转移”。 (3)钠—钾泵的工作,使钠、钾离子各回原位,恢复原来状态,即“静息电位”,大约为-70毫伏~90毫伏。钠原的工作须消耗能量ATP及产生生化代谢,此为离子的“被动转移”。 以上电位的变化,时间很短暂,且各处细胞不同,心肌细胞约为300~400毫秒,耳廓细胞生物电的电位变化,尚待进一步的研究。 综上所述,细胞膜内、外离子的运转产生了电位的变化,即产生了“动作电位”,而它的 出现即为细胞兴奋的指征!我们用现代电子仪器即可捕捉到这些生物电的微妙变化。二、耳穴敏感点电学变化的形成 机体的体表与内脏有密切的相互关系。巴甫洛夫早在50年代即提出“体表——内脏功能相关”学说,这种相互关联,可以存在着一定的“定位”上的特异性,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在心胶痛发作时的左上肢牵涉痛;胆囊炎发作时的右肩牵涉痛等,它们之间联系的桥梁是神经、体液以及经络——现称为第三平衡系统,而联系的动力是通过细胞的电学改变来实现的。 现代生理学实验表明,来自内脏或躯体某一部位的神经冲动,与来自皮肤某部或某穴位的神经冲动,可以到达同一或邻近的神经元,发生聚合反应并相互影响。因此,当某内脏或躯体某局部有病变时,这些病理性的冲动与耳穴相应的神经元之间,则发生了病理性的联系,而且大大提高了这些神经元的兴奋性,而这种兴奋性又可通过相应的神经元或经络传递到耳廓相应的耳穴,使该处发生电阻抗降低、导电量增高的电学变化,即形成了耳穴敏感点。 三、对耳穴的研究实验和学说 (1)美藉朝鲜人Cho.M.H经过20余次人体实验后,提出的“德尔他(delta)反射,印证了上述论点。他将电子测温计的探头固定在耳廓的指穴或足穴或肩穴或腹穴上,然后在躯体的相应部位,进行冷、热或针刺等刺激,在10~15秒内,相应耳穴的皮温上升1℃—5.5℃,维持时间不等,最长可达2小时,其中有个体差异;而非相应的耳穴,皮温则不升高。Cho.M.H指出:这种躯体(或内脏)、耳廓之间,存在着双向性的反射径路,这不仅是耳穴刺激法的基本反射径路,也是其他穴位(体穴)刺激疗法的生理学基础。由于这一反射图为三角形,颇似尼罗河下游的三角洲,故称为德尔他反射。(2)孙庆余氏认为,传导生物电的通路是经络,经络是人体内生物电轴现象,它是一种独特的电子束,沿着特定的路线循行的电磁波,这种生物电在体内借助体液中含有的 答案第1页,总6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健康教育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健康教育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多因外感、内伤与跌扑闪挫所致。指腰部椎间盘的前卫环破裂,其内的髓在连同残存的纤维环和覆盖在环上的后纵韧带、组织向椎管或椎间盘的后外侧突出,压迫附近的脊神经。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是什么? (1)腰痛:最多见,一般早期仅有腰痛,可为急性剧烈疼痛或慢性隐痛,当病人负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排便或弯腰时可引起疼痛或是疼痛加重。 (2)坐骨神经痛:多表现为一侧,疼痛从下腰部向臀部、下肢、足背或足外侧放射,可伴有麻木感。 (3)马尾神经受压:中央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由于突出的组织直接作用,使马尾神经受压,表现为双侧大腿、小腿、足跟后侧及会阴部迟钝,大、小变功能障碍。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见危害有哪些? (1)后关节退变骨质增生:腰腿痛病使较长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合并有后关节的退变和骨质增生。 (2)黄韧带肥厚、钙化:慢性腰肌劳损可使黄韧带肥厚大于1cm。 (3)腰椎骨赘形成:骨赘多发在退变椎间盘的相邻边缘。 (4)退行性腰椎管狭窄和退行性腰椎滑脱症:腰椎间盘突出或退变可造成椎管变小和突骨部位关节炎,这两者又可导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 (5)腰椎不稳和椎间盘变窄:椎间盘的后关节退变,出现增生引发腰间盘变窄。 腰椎间盘突出症好发人群: 性别:多见于男性,男性与女性之比为4—12:1。 年龄:多发于青壮年。 职业:以劳动强度较大的产业工人多见。 姿势:伏案工作人员及经常站立的售货员、纺织工人等较多见。 体型:过于肥胖或过于瘦弱的人。 女性不同的时期:产前、产后及更年期为女性椎间盘突出的危险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1、非手术治疗目的在于促进神经根的炎性水肿加速消退,从而减轻或解除神经根的 压迫,使疼痛减轻或消退。 (1)完全卧床休息,睡硬板床,可行针灸、理疗、推拿。

骨诊

骨诊--观脊柱;摸曲度;看皮损;按骨节;摩肌肉;排痧情; 辩异常。 骨诊 观脊柱;摸曲度;看皮损;按骨节;摩肌肉;排痧情;辩异常 脊柱定位: 摸不到的是颈一;能摸到的是颈二;能转动的是颈七;中间一节是颈四;不能转动的是胸一;肩胛内侧最突点水平连线是胸四;肩胛最下端水平连线是胸七;第十二肋骨起点是胸十二;第十二肋骨端水平连线是腰二;髂骨上端水平连线是腰四;骶椎上端第一棘突是腰五;腰椎下方是骶椎;骶椎下方是尾椎; 脊柱穴位定位: 一椎大抒二风门;三椎肺俞四厥阴;心五督六七隔俞;八椎胰俞紧相跟;九肝十胆仔细寻;十一脾俞十二胃;胸一三焦胸二肾;胸三气海胸四大(肠);胸五椎下关元镇;小肠膀胱骶骨找;中膂白环椎尾沉; 腰椎诊病: 一侧疼为腰突;二侧疼为椎管狭窄;三点疼为膨隆疝;中间疼为腰肌劳损;三年以上为钙化增生;五毫米以上为巨突;向后鼓为后突;脊柱塌陷为前突;再疼一点为滑脱;两点一侧疼为捻转;交叉疼为旋转;三节以上一侧疼为风湿;四五两侧疼为肾虚;五一两侧疼痛为受风;按那那疼为水肿;肌肉硬为僵硬;脊柱硬为强直; 皮神经分布: 颈1头顶颈2三;颈3就在颈项间;颈4双肩5臂外;颈6大二指相连;颈7中指立;颈8小和五指限;胸1、2臂内分上下;3至12胸肋环;腰1盆带2腿前;腰三主管膝周炎;腰4、5小腿内和外;腰5拇指紧相连;骶1跟腱通小趾;骶2腿主管后边;骶3、4、5二阴转;尾骨神经门里圈;掌握皮神经分布歌,诊断治疗赛神仙; 骨神经分布歌: 颈4肩上扛;颈5肱骨上;颈5、6、7分三份,同属上下冈;颈6挠颈8尺;颈6、7、8臂骨相;颈7中指骨里藏;腰2髂骨上;腰3股头藏;腰4大转子;骶1骶4膝外相;腰三腿前腰5后;腰4腰5膝内装;腰4胫腰5腓;腰5足拇指上’骶1、2腓跟小趾藏; 苟氏椎侧疼痛触诊说明--- (一)八大痛源:1,关节障碍;2,痉孪;3,僵硬;4,损伤;5,劳损;6,肿胀;7,紧张;8,触痛; (二)在低颈椎或胸椎的两侧肌肉内发现上述的任一痛源,就会使颈、肩、肘、腕和手有反射疼;(三)在低胸椎、腰椎或荐髂关节附近的肌肉,发现上述任一痛源,就会使腰、臀、膝、髁和足有反射疼; (四)在痛源附近的椎体,就是患椎,矫正此患椎,疼痛即消除;

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自我疗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自我疗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个比较宽泛的概念,人们常说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涵盖了“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骨质增生、腰扭伤、风湿性腰痛”等疾患。腰椎间盘突出症虽然不像血液病、癌症那样短期内就会造成严重伤害,它的一大特点就是痊愈周期长而又无法彻底除根,除了谨遵医嘱吃药外,还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下面就从保健方面给大家讲解一下生活中如何对抗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自我疗法 1、正确把握好用腰在搬、抬重物时,应将两足分开与肩等宽,屈膝,腹肌用力,再搬动物体。此时大腿和小腿的肌肉同时用力,分散了腰部的力量。若在膝关节伸直状态下,从地上搬取重物,腰部承受的压力可增加40%,极易损伤腰部的韧带、肌肉和椎间盘。故搬物时不能弯腰,而应屈膝,要保持腰部正常直立位臵时的曲度,避免力量集中在腰部。如物体太重,不可强行用力。 2、保持良好的姿势我们工作的时候尤其是IT一族都是伏案在电脑前,保持弯腰驼背就是一整天。正常生理曲度遭到破坏是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尽量避免驼背,在坐久后多起来锻炼一下。 3、注意腰部的保暖注意腰部的保暖,尤其是冬天的时候。因为如果要不受到风寒侵袭容易造成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的加重,如果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朋友要多加注意。 4、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工作时候的坐姿不正确,睡觉时候的睡姿不正确,不合理休息。或者剧烈运动造成腰部受伤等等,也是患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因。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时候要保持良好的习惯,避免此类事情发生。 5、锻炼身体这是个不变的万金油条例,身体好了。什么病都没了,锻炼身体是多么的重要。 6、不要长时间吹空调夏天到了,吹空调也就多了.长时间吹空调容易使腰部关节的血液循环速度降低、导致腰部供血不足而引发腰椎间盘突出。所以,尽量避免长时间吹空调! 7、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工作的时候要始终保持正确的姿势,可以时不时的按摩一下腰腿部位,或者是做一做体操,这样可以起到缓解腰部肌肉紧张的效果。从下班以后到睡觉以前的时间里,患者不要长时间坐着,因为对腰部非常的不利,非常容易引起腰痛,因此患者吃晚饭后不要看电视。睡觉的时候要睡在硬板床上,可以弯曲髋关节呈侧卧的姿势,或者是在腿的下面放个垫子,然后呈屈腿仰卧的姿势。患者所枕的枕头要低一些,如果脖子下面有空隙的话,可以拿毛巾将其填上。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还要注意保暖、防寒、防潮。 8、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外出的时候,如果感到腰部有不舒服的感觉或者是扭伤了腰部,应该马上到医院去治疗,不要自我忍耐导致病情更加严重,以及耽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期。除此之外,在日常生活中要有规律,不要随即打乱生物钟。患者要避免着凉,在寒热交接的天气里,轻轻的微风就可以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复发。 9、腰部的保暖,如果腰背部受到潮湿、寒冷等不良因素环境,很容易导致腰背部肌肉发生痉挛、紧张等,而导致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复发。尤其是在秋冬两季,应随着天气的变化增加衣服,注意腰背部及下肢的保暖。 10、坚持锻炼,在日常闲暇时间,一定要坚持锻炼,尤其是腰背部的功能及

腰间盘突出有什么并发症

腰间盘突出有什么并发症 腰椎间盘突出大多与长期弯腰工作和久坐有关,主要表现为腰部酸胀不适,可伴有臀部和下肢的麻木。建议尽早到检查,查清病因,可以采取中医方法治疗,比如[腰椎骨坊世医贴]。无论采取哪种办法,应该尽量减少站立或者座位的时间。 腰间盘突出有什么并发症 一、腰椎滑脱症: 伴有间歇跛行与双下肢麻木、发凉,同时也伴有下肢的肌肉瘫痪,大腿与小腿外侧的麻木。再有就是腰椎的结核,该病由于结核病菌的侵蚀,使病人在腰痛的同时,还出现了腰部强直,不能弯腰拾东西,腰疼较为剧烈,并且还有发热、盗汗、乏力、消瘦、食欲下降等结核菌毒素中毒的表现。 二、骨质增生: 反复腰痛且腰痛时间久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就会合并有关节的退变和骨质增生。一方面是退变致使椎间盘松弛、腰椎间歇变窄。另一方面关节突的骨质增生会导致椎间孔进一步狭窄,从而增加神经根受压。 三、腰椎不稳: 腰椎的三关节复合体中的椎间盘的后关节退变,不能维持脊柱的稳定,而椎体和关节都会出现增生,最后就会导致纤维性或是骨性强直。所以说腰椎不稳时退变的一个阶段。 四、腰椎管狭窄: 在成人出现局限性的椎间盘高度变窄是由于髓核含水量的减少造成的。在腰椎间盘突出时可能加速其进展,椎间隙变窄又可造成后关节的半脱位、关节突过过度移位,引起侧隐窝和椎间孔狭窄,从而导致腰椎间盘突出并发症。 五、腰椎骨赘: 骨赘多出现在退变椎间盘的边缘。而若在椎间孔的骨赘以及后纵韧带的较大骨赘就会压迫到神经根进而出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 六、腰椎滑脱症: 腰椎不稳和关节突骨关节炎是由于椎间盘突出和退变导致,这两者是退行腰椎滑脱症的主要原因,都会出现各种腰、腿症状。 腰间盘突出的注意事项 1、患者应该注意饮食调理,提高身体的免疫力,避免咳嗽、打喷嚏、防止便秘。 2、患者在急性期应改睡硬板床,要绝对卧床3周。

耳穴诊断法及其发展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国免疫学会(北京10005) ?综述? 耳穴诊断法及其发展 王虹峥 耳穴诊断是通过观察耳廓形态变化以诊断疾病,按压耳部穴位以疏通经络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用双目视诊,用压力棒触诊,用探测仪在耳廓穴位上检查,并结合患者的主症及耳廓的阳性反应,辨其病属何脏何经,析其症属寒热虚实,以四诊八纲为指导,拟定主穴及辅穴的辨证治疗方法。耳穴诊断是我国中医针灸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50年来又有新的发展,在基本理论、临床实验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就。耳穴诊断对人体疾病能作出一定的定位诊断,对某些疾病还有早期和预后诊断的意义,已应用于百余种疾病的治疗和辅助治疗之中,此法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得到不断的丰富,对防治多种疾病起到了积极作用。 1 耳穴诊断理论的发展早在《黄帝内经》成书前,古代医家就有了“耳脉”的记载。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大批医籍简帛中,有《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是迄今已知的最早的经脉学和灸疗学专著。《黄帝内经》对耳与经络脏腑及人体各部的生理病理关系就作了更加详细的记述。 《阴阳十一脉灸经》中记载了与上肢、眼、颊、咽喉相联系的“耳脉”,《黄帝内经》一书中对耳与经脉、经别、经筋的关系都有了较多的记述。如《灵枢?邪气藏腑病形篇》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皆上于面走空窍,其精阳之气,上走于目而为晴,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灵枢?经脉篇》曰:“小肠手太阳之脉,其支者……却入耳中”,“三焦手少阳之脉,……其支者……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手阳明之别……入耳,会于宗脉”,“胃足阳明之脉……上耳前”,“膀胱足太阳之脉……其支者,从巅至耳角”。而《素问?缪刺论》曰:“邪客于手足少阴太阴足阳明之络,此五络皆会于耳中”。以上医籍指出,十二经脉循行分布于耳廓周围,六条阳经直入耳中或布于耳周,六条阴经则通过络脉与耳相联或通过经 别与阳经相合间接上达于耳。由此可见十二经脉与耳 都有密切联系,故《灵枢?口问篇》说:“耳者,宗脉之所聚也”。 耳与人体脏腑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素问?金匮真言论》曰:“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灵枢?脉度篇》曰:“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难经?十四难》曰:“肺主声,令耳闻声”。历代医家亦在实践中认识到耳与脏腑及整体的密切关系。最有代表性的是唐代医家孙思邈,他提出了“心之窍寄见于耳”的观点,从而使“君主之官”的心与耳密切相关的理论得到阐发,这一认识被后世普遍接受,而清代《厘正按摩要术》一书则提出耳背分属五脏的理论,成为宋代至清代论述耳与脏腑生理关系的最为新颖的观点。本世纪50年代(1957年),法国医学博士P.Nogier 发现“外耳并非单纯为一弯曲软骨,它与内脏存在密切关系,内脏患病时在耳廓上有相应的反应出现”。P.Nogier 提出的形如胚胎的倒置耳穴图,对我 国医学工作者是个很大的启发(1) 。中国中医研究院朱兵教授提出:在人及动物的耳廓,还有一个突出的形态学特征就是有迷走神经耳支分布,来自迷走神经颈静脉节的感觉神经细胞,属躯体传入神经元,主要分布于耳甲腔。在耳甲区的舌咽—迷走神经感觉纤维分布的区域正是耳穴内脏代表区,因此耳穴与内脏的功能联系不是巧合,而是有一系列形态和生理功能为基础的(2) 。50年来,我国学者从耳穴与经络、耳穴与脏腑、耳穴与神经、耳穴与内分泌、耳穴与免疫、耳穴的生物电学说、生物控制论学说、生物全息学说、离子学说等多个方面探讨耳穴的理论基础,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许多研究表明,穴位具有特异的电学特征,人体有高导电和低导电阻的点和线存在,这些点和线均与穴位有关,经穴高电位现象是骨胳肌兴奋过程中的综合向量,在肌肉丰厚处这种电位较明显,而在皮下即骨的 地方电位就较弱(3) 。当机体患病时,两侧同名经穴的电阻失衡,在穴位治愈疾病后,两侧同名电阻又变为一样,这说明穴位治疗的机理在于调节经络之虚实使之 平衡的理论是正确的(4) 。 天津科技人员研究发现,家兔和人体的部分穴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