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时跟踪检测 (人民版):专题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

课时跟踪检测 (人民版):专题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

课时跟踪检测 (人民版):专题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
课时跟踪检测 (人民版):专题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

课时跟踪检测(十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说明:标“★”题难度稍大,意在提醒学生慎思慎做,教师可对这些题目进行选讲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2·浙江模拟)“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下列措施中属于汉代实行“抑商”政策的是()

①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②设“五均官”,控制市场物价

③市籍制度④通番禁令

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①③

2.“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请判断此记载选自()

A.《左传》B.《唐六典》

C.《宋史》D.《清史稿》

3.(2013·烟台一模)有学者说:“政治权力型经济在中国历史上表现得最为突出、最为典型。”这种经济形式在古代中国的表现有()

①盐铁官营制度②“早市”“夜市”出现③商人群体形成

④重农抑商政策

A.①④B.②③

C.①②④D.①③④

4.★以下出现在江南地区的经济现象,发生于明代的是()

A.“自沪上工厂勃兴,入厂工作所得较丰,故妇女辈均乐就焉”

B.“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家庭所织之布)三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

C.“近虽机器纱布盛行,家人衣着仍有自纺自织者”

D.“乡村纺织,尤尚精敏,农暇之时,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

5.明代沈思孝曾说:“平阳、泽潞豪商大贾甲天下,非数十万不称富,其居室之法善也。其人以行止相高,其合伙而商者,名曰伙计。一人出本,众伙共而商之,虽不誓而无藏。”这段材料主要说明了()

A.晋商主要靠专卖权致富

B.晋商组织的发展出现新特点

C.晋商经营的票号业相当发达

D.晋商中出现了雇佣关系

6.成语“朝秦暮楚”有多种解释,如比喻立场不坚定。假如用在商业上,该成语可以从侧面反映中国古代()

①商人为获利而往来奔波②商业交通比较发达

③长途贩运的商业现象④秦楚两地商业最发达

A.①②③B.①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7.(2012·烟台二模)“不农则不地著,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汉书·食货志》)通过这则材料可以说明统治阶级的重农目的是()

A.防止田地荒芜,加强田间管理

B.控制农民人身自由

C.重视在田亩投入人力以提高产量

D.鼓励农民专心生产而不违法乱纪

8.★明朝中叶,山西“商贾之家亦雕龙绣拱,玉勒金鞍,埒王公矣”。入清以后,山西人择业把经商排在了首位。雍正帝朱批称:“山右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这些材料反映出明清时期晋商对当时山西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是()

A.削弱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B.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C.引起了社会风尚的变化

D.形成了独特的晋商文化

9.(2012·杭州质检)《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这表明() 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

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

C.百姓皆重商轻农

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

10.(2012·杭州质检)下列诗句中,可以获取我国古代农村商品经济发展这一历史信息的是()

A.“金多众中为上客,夜夜算缗眠独迟”

B.“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C.“尔来盗贼往往有,劫杀贾客沉其艘”

D.“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11.(2012·郑州质检)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说:“由于高度的文化优越感,中国人在文化上始终处在不败的地位,同时导致其对外来事物的普遍排斥,而后更逐渐发展为对外界冷漠的内向型心态。下列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12.(2012·嘉兴模拟)明末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对盛泽有这样一段描写:“镇上居民稠广,士俗淳朴,俱以蚕桑为业。男勤女谨,络纬机杵之声通宵彻夜。”这一材料可用来作为()

A.分析明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始材料

B.反映明代北方市镇经济发展的第二手材料

C.说明明代重农抑商政策破产的有力证据

D.研究明代短篇小说写作的直接材料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

13.★(2012·杭州模拟)城市,社会文明进步的窗口。北宋都城的万千气象,从不同侧面折射了北宋繁荣的经济、灿烂的文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的商业繁荣是建立在农业和手工业迅速发展、生产的专业化和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大为提高的基础上的。宋代城市的数量和规模都较前代有较大幅度的扩展,城市人口大量增加。

——史仲文主编《中国全史》材料二开放强大的文化活力,蓬勃的贸易经济,突破了宋以前京师关于夜市的禁令……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坊市制度的崩溃,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这些都是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

——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史》材料三当时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其中640家资本雄厚的商户,分别属于160行,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170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酒楼、茶坊适应商业大潮,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樊树志《国学十六讲》材料四宋代的都市化也反映货币经济的发展。宋朝铸造的铜钱超出唐朝时的十倍以上,但仍不敷应用。在缺铜的情形下,宋真宗年间出现民间发行的“交子”,是世界最早的纸币,后来为政府接办。

——孙隆基《鸟瞰中国千年史》材料五经济、文化、政治中心的转移,常常导致城市的盛衰。北宋都城东京开封,自五代后梁建都以后日益繁华兴盛,到北宋时已发展为当时世界上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五,概括东京城市商业繁荣的主要原因。(6分)

(2)依据上述材料,概括东京出现“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的表现。并以东京为例,简述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趋势。(14分)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八政:一曰食(农业生产),二曰货(商品流通),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曰宾,八曰师。

——《尚书·洪范》材料二以九职任万民:一曰三农,生九谷……五曰百工,饬化八材;六曰商贾,阜通货贿……

——《周礼·天官》材料三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材料四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综合指出商周时期统治者对待农业、手工业、商业的态度。(6分)

(2)材料三反映了什么时期的什么经济政策?这一政策的基本含义是什么?(6分)

(3)从材料四中归纳并简要评价黄宗羲的观点。(8分)

答案

课时跟踪检测(十三)

1.选D本题考查了汉代“抑商”政策的表现,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各选项中,第②项“设五均官,控制市场物价”是在王莽的新朝;第④项明朝实行通番禁令,本题属于汉代的选D项。

2.选B从材料信息看,“市”是政府设立的交易场所,政府对开市和闭市有严格的时间限制,此现象主要出现在隋唐时期,故选B项。《左传》记载的是春秋时期的历史,《宋史》《清史稿》分别记载的是宋朝和清朝的历史,因此可排除A、C、D三项。

3.选A“政治权力型经济”,顾名思义,应该是政府机构强力干预经济的经济模式。

②③是商品经济自身发展的结果,①④属于政府行为,故应选A项。

4.选D“乡村纺织,尤尚精敏,农暇之时,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反映了家庭纺织业的兴盛,D项正确。由A项中“工厂勃兴”、B项中“洋布大行”、C项中“机器”可知,A、B、C三项反映的是鸦片战争以后江南地区的经济现象,不符合明朝的时间限制,均可以排除。

5.选B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依据材料的描述可知,山西平阳等地出现合伙经商,一个人出一份本钱,众人共同经商,说明这时出现了新的经商方式,所以选择B项。材料与专卖、票号及雇佣关系无关,故排除A、C、D三项。

6.选A春秋战国时期商业最发达的是中原市场,因此④不符合史实。

7.选B材料信息的意思是:不从事农业就不能在一个地方定居下来,不能定居就会离开乡土,四处奔散。这样的话,国家即使有严厉的法令,残酷的刑罚,还是不能禁止他们。可见,统治阶级通过重农以达到控制人身自由的目的。

8.选C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当明清时期晋商兴起后,从商居多,其次是“力农”,再次是“谋入营伍”,最下才是“读书”。显然在说晋商推动了社会风尚的变化。

9.选D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没有收到效果,实际上反而使本来打算防止的态势更加恶化,表明了西汉的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的倾向。

10.选D A项反映了商人为了追逐利润而往来奔波的生活方式;B项反映了唐代扬州夜市的繁荣;C项反映了贫穷的盐民被饥饿所驱使,铤而走险,近来盗贼经常出现,劫杀商人,沉毁船只。本题选D项,反映了农村草市繁盛的景象。

11.选C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对外政策。材料中的“对外来事物的普遍排斥”“对外界冷漠的内向型心态”体现了中国人的盲目自大心态,乾隆帝的话是很好的佐证,C项正确。A、B、D三项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中外交流,与材料的意思相反。

12.选D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商业。材料反映的是当时盛泽镇丝织业繁荣现象。材料没有体现雇佣关系,故A项不正确;丝织业繁荣现象主要出现在江南地区,故B项不正确;明代仍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故C项不正确。明代流行的文学体裁是小说,故D项正确。

13.解析:本题主要以古代城市商业发展的变化考查中国古代经济的有关知识点,根据材料和相关所学知识回答。第(1)问根据材料来概括东京城市商业繁荣的原因;第(2)问东京出现“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的表现,也可以根据材料来分析、概括。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趋势一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1)农耕经济的发展;政府商业政策的放松;政治中心的影响。

(2)表现:城市规模大,人口多;经济功能增强,商业贸易繁荣;城市布局打破了坊市界限,放松了对商业活动的限制;出现了比较完善的饮食、娱乐服务设施;货币经济发展,出现纸币。趋势: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城市发展;农村人口不断走向城市,城市人口逐渐增多,城市规模逐渐扩大;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生活和观念逐渐发生变化。

14.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能与所学知识相结合。第(1)问从材料中的“八政”“九职”的内容可知商周时期的统治者既重视农业,又重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第(2)问由材料中的“本”与“末”、“复其身”与“举以为收孥”以及材料出处可知这是商鞅变法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反映;基本含义结合所学作答。第(3)问要结合

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和黄宗羲的立场进行分析。

答案:(1)商周统治者重视农业,也鼓励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2)商鞅变法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基本含义:强调发展农桑、重视耕织,并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3)农工商皆本。评价:黄宗羲的观点有利于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是历史的进步。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知识点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 1.历程 (1)夏、商、西周时期: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 (2)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 (3)西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 2.特点 (1)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2)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 (3)素称发达,世界领先。 3.成就 (1)冶金业 (2)制瓷业 ①商朝:已烧制出原始瓷器。 ②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

③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 ④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⑤宋朝:制瓷技术大放异彩,出现了五大名窑。 ⑥明清: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江西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 (3)丝织业 ①距今四五千年,我国已养蚕并有了丝织品。 ②商朝时已有了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 ③西周时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④西汉政府设在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 ⑤唐朝丝织技术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⑥宋朝丝织品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 ⑦明清中央或地方官府设在苏杭等地的织造局生产的丝织品超过前代。 知识点二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 1.经营形式 (1)家庭手工业:以纺织为代表,产品主要供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剩余出售。 (2)民营手工业:由民间私人经营,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2.曲折历程 (1)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得到发展。 (2)魏晋南北朝时遭受摧残。 (3)隋唐时期得以恢复和发展。 (4)两宋以后,民间手工业在曲折中继续艰难发展。 (5)元朝时,纺织能手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6)明中叶以后,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中,民营手工业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学术界称之为“资本主义萌芽”。 知识点三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 1.地位: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广受欢迎和赞誉。 2.表现 (1)西汉时期,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为中国获得“丝国”的誉称。 (2)唐朝起,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 (3)明清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对外的销量更大。西方国家称中国为“瓷器大国”。 【概念阐释】盐铁官营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测试题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测试题 一、选择题 1.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包括 ①铁农具、牛耕的推广②水利工程技术的进步③社会秩序的稳定④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2.“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材料及右图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应该出现在 A.原始社会晚期B.夏商周时期 C.春秋战国时期D.秦朝 3.某古代水利工程“旱时引水浸润,雨时则堵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出现于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朝 D.汉朝 4.我国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了 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5.古代中国土地所有制经历了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废井田,开阡陌”的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观原因是 A.周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B.铁农具、牛耕的出现 C.地主阶级力量壮大,倡导变法D.百家争鸣推动了思想的解放 6.北宋苏洵说:“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己得其半,耕者得其半。”这反映 的是 A.自耕农式经营B.千耦其耘式经营C.田庄式经营D.租佃式经营 7.以青铜为主要材料制造工具、用具和武器的时代叫青铜时代,关于商朝的叙述不准确的是 A.商朝青铜器精品的代表是四羊方尊 B.商朝最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 C.商朝青铜器铸造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 D.商朝青铜制造业是重要的手工业生产部门 8.中国最精美的手工业产品大多来自 A.家庭手工业B.民营手工业C.私营手工业D.官营手工业 9.某现代古物收藏家收集到下列文物,其中可能是赝品的是 ①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一尊②宋代缂丝图一副③唐代青花器一件④明代珐琅彩瓷器一件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10. 16世纪晚期,山东某地开始出现“地多烟草、木棉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情况。这说州当时该地 ①农业经济衰退②农业结构发生变化 ③商品经济发展④农产品加工业兴起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11.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经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一、自学教材要点,合作探究课标涉及的以下问题(20分钟) 1、概述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简述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3、概括我国古代农业的特点。 4、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5、概括我国古代手工业的特点。 6、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 7、简要说明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8、简要分析“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影响, 9、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二.知识要点 ①小农经济: 1、小农经济的产生: (1)由于气候等自然生产条件的原因,我国传统的种植作物是粟、稻、稷、麦等粮食产品和桑麻等纺织原料。所以足以自己解决自己的饱暖问题,而不必依赖于外部交换。因此我国成为一个典型的自给自足的农业文明区并不偶然。

(2)在铁农具和牛耕发明以前,由于生产力的低下,大家不得不采取集体耕作的方式。 在铁器和牛耕推广以后,就不需要大规模的协作了,于是便形成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 2、小农经济的特点: (1)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 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精耕细作。 (2)发达的水利:虽然变成小农经济了,但是农业所需要的水利却是一家一户不能解 决的,所以,水里就成为农业的命脉,治水者便成为英雄,上至大禹治水,下至普通的凿井 人。这水利命脉也是我们在政治组成乡井和国家的重要因素。 (3)先进的技术:小农的土地很少,不得不精耕细作,所以,我国传统的农业技术很 发达。 3、小农经济的影响: (1)抑制兼并政策:小农经济时刻面临着地主的兼并,所以历朝历代封建政府都不得 不采取反兼并措施,最好的反兼并措施是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均田制和明朝的按人丁和田 亩收税的措施。但是无论兼并与否,农民都是租税的主要来源。 (2)重农抑商政策:商业与国家争夺人力、土地、税收、对抗地方政府影响统治。所 以政府一般都采取重农抑商政策。 (3)闭关锁国: (4)小农意识:小农经济使得以分散和顺任自然为特征的精神元素深深根植于我们的 基因之中,我们随时准备着分散并回归自然,日本人很奇怪,我们只要条件允许,就一定要 养花种草,其实这就是中国人的自然情结的表现。以打鱼为生的日本人怎么能理解呢?小农 经济团结的前提是水患,承平日久,国泰民安,分散倾向便会加强,这个政治经济联合体便 会分崩离析。水患以来,皇帝便会听从上天的警示下罪己诏,人民便重新团结起来。 小农经济十分脆弱,抗压能力差,极易屈服,缺乏反抗精神、逆来顺受。是中国专制制 度的肥沃土壤。极端忍耐的反面是以命相搏,农民起义。 ②手工业形态 在农业发达、政治统一稳定的前提下,中国的手工业独步天下。 1、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民间家庭手工业及其补充——民间手工业。以棉麻纺织为主。 自元朝黄道婆起,棉织品的比重增加,改变了与丝麻制品的比例。明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 超过官营手工业。由于规模的扩大,某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满足小农生产生活的官营盐铁业发达。 3、满足官僚贵族奢侈消费的官营手工业。以丝织和瓷器为主。 由此可见,我国没有专为商业目的而进行的手工业生产。那么,为什么还在明朝中后期 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呢?为何还享誉世界呢?如前所述,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是民间手工业 规模扩大的结果,享誉世界则是朝贡贸易的结果。 ③关于古代商业的基本认识: ⑴中国古代的商业发达吗?秦汉至隋唐并不发达。由于重农抑商的政策,商业的发展受到时间和地点等种种限制。但仍有发展,唐朝甚至出现了柜坊和飞钱(信用卡)。两宋商业空前繁荣,打破了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元明清商业继续发展 ⑵市的发展和变迁 ⑶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从汉朝开辟丝绸之路始到明朝郑和下西洋止,总的来说,中国的对外贸易比较发达,但是主要是受官府控制的朝贡贸易。官府既可以发展贸易,就可以限制和阻止贸易,清朝以后,由于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中国对外贸易逐渐萎缩。 3.重要概念 ①小农经济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通史概要: 本专题主要从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以及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四个方面介绍古代中国经济。在初中已经介绍了一些基本史实,在教学中我们需要把握下列重点:一是中国古代农耕技术的发展、土地制度的演变和小农经济的地位;二是中国古代冶金、制瓷、丝织业的发展概况和技术成果;三是中国古代历朝商业发展的表现和特点;四是中国古代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缓慢发展的原因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地位。 课标要求: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远古时期,农业就占据了主导经济的地位。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和徭役,进而明白古代中国的农民承受的沉重负担。了解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和土地兼并问题。了解古代中国水利事业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通过对课本内容的学习理解古代中国农业占据主导的经济地位的原因,从而锻炼历史分析和历史概括的能力。通过对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的了解,理解工具变革在生产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以及教材所提供的历史史料和历史图片,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大胆想象、数理分析和创新性思维。并使学生学会用比较法、阅读法、观察法和历史联想法等方法进行历史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古代中国有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实践中建造了大量的世界闻名的水利工程,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课时:1.5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 难点:理解中国古代依附于土地的两个不同阶级的深层次关系;理解土地集中与农业经济发展和民众暴动的关系;理解生产工具的革新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 教学建议: (1)由十二生肖的图片导入新课。鉴于本节内容较松散,可以先让学生快速阅读各目标题,归纳出本节主要内容。然后在教师引导下,使学生明白本节主要讲述了以下几方面内容:农业的起源、农耕方式和农耕工具的改进、赋税和徭役繁重、土地兼并问题、古代水利事业的发展。 (2)第一目“‘神农’的传说”,主要从“神农”传说和新石器时代的历史遗存两方面阐明远古时代已经存在农耕。在讲述中可利用幻灯片打出“神农氏”的画像和半坡遗址中“粟和菜子”的图片。 (3)第二目“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主要阐述了古代中国农业的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改进。可以让学生阅读教材后,归纳出古代中国农业的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改进的具体经过。教师可以利用幻灯片打出耒耜、石斧、铁镰,以及耦犁等图片,增加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出设问:为什么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古代中国的农业一直都使用牛耕,而没有得到突破性的进步呢?由此引出古代中国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 (4)“泰半之赋”和“沉重的力役”两目内容主要阐述古代中国农民承担着赋税和徭役,在讲授中只需要使学生明白古代中国农民负担沉重,处于社会的低层即可。 (5)第五目“贫者无立锥之地”,需要依据课程标准,补充介绍古代中国土地制度,使学生了解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存在着不同的土地制度。在讲述“土地兼并”问

必修二专题一中国古代经济结构和特点答卷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农业 1.“它是世界文化遗产,是自然与文化、人类与环境、水利工程与山水风光和谐融合的千古奇观,20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的效益,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材料中的“它”是指 A.大运河 B.郑国渠 C.都江堰 D.筒车 2.都江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它出现于 A.西周 B.战国 C.秦朝 D.汉朝 3.古代中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下列几幅图中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于中国 古代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们反映了古代中国 ( ) A.播种方式的变革 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C.铁犁牛耕发展的全过程 D.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 4.《礼记》有“天子为籍千亩”,“天子亲耕于南郊,以供斋盛”的记载,《礼经》在仲春“后率外内命始蚕于北郊”的记载。汉朝以后逐步形成一种国家礼仪,皇帝和皇后常常在春季举行“藉田礼”和“亲蚕礼”。这表明 ( ) A.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B.统治者关心百姓疾苦 C.统治者常能与民同乐 D.统治者“以民为本” 5.图5是出土于今陕西省的东汉画像石中的农耕图,从中可以得出的正确信息有 A.牛耕技术最早出现于东汉 B.东汉时期没有一牛挽犁的耕作技术 C.东汉时期开始使用曲辕犁 D.东汉时期有耦犁进行耕作的技术 6.右图中反映的耕作方式应是

A.刀耕火种 B.石器锄耕 C.铁犁牛耕 D.集体耕种 7.促使我国古代农业从集体耕种向个体农耕转变的重要因素是 A.生产工具的改进 B.自然环境的变化 C.耕作经验的丰富 D.劳动者素质的提升 8.黄梅戏《天仙配》里有一段经典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这是古代中国传统经济的写照。这种传统经济被称为 A.商品经济 B.小农经济 C.市场经济 D.计划经济 9.(2008年6月福建会考13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是黄梅戏《天仙配》中的一段唱词,它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的特点是 A.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B.商品经济发达 C.自耕农经济脆弱D.农家生活自然祥和 10、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 A、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B、地主经济 C、封建土地国有制度下的经济 D、封建庄园经济商业 11.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这一称呼源于 A.商朝人善于经商 B.范蠡经商取得巨大成功 C.商鞅变法的规定 D.徽商和晋商的出现 12.右图反映了我国古代某一朝代的都城布局,该布局的出现应该不晚于下列哪个朝代?

中国古代经济结构特点

专题升华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一、复习指导 1.古代中国社会经济的两大支柱,首先是农业,其次是手工业。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就是以农业和手工业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以生产力的发展为线索,归纳中国古代农业传统耕作方式的形成过程。以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运动为线索归纳土地制度的演变过程。以朝代为序识记古代冶金业、制瓷业和丝织业的突出成就。同时注意与古代中国改革内容相联系。 2.占代商业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连,相辅相成;同时受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制约。了解商业发展的特点及历朝商业发展的表现。要明确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缓慢发展的原因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地位。 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复习本单元内容要联系政治史和文化史的相关知识,综合分析各种历史现象。 4.分析本单元内容应臵于世界经济史中进行对比分析理清中国古代经济由长期领先于世界到后来逐渐落后于欧美国家的基本线索.并分析相关原因。 二.重点知识讲析 1、评价古代商品经济 (1)商品经济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态,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一般来说,衡量商品经济发展的指数主要看投入市场的产品、市场、货币、城市等方面。商品经济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和进取性。 (2)在封建社会的不同时期,商品经济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统治起着不同的作用,具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①封建社会初期,商品经济发展促进封建地主阶级的形成和封建统治的加强。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中很大一部分人就来自于拥有雄厚资产的商人。一些商业繁荣的城市,成为封建政权的中心,如临淄、邯郸、大梁、郢等。 ②封建社会中期,商品经济发展,有利于封建政权的巩固,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如隋、唐、北宋的都城洛阳、长安、开封都是当时的商业中心。商业税收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比重逐步增大。 ③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封建制度起了瓦解作用。明朝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工场手工业。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缓慢发展,经济上瓦解着封建制度,政治上动摇着封建统治秩序,思想上冲击着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导致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产生。黄宗羲作为民主思想的代表,猛烈抨击君主专制,指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2、全面认识小农经济: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而不是唯一模式。 (1)特点:①以家庭生产、生活为单位,男耕女织。农民不同程度地有一定土地,精耕细作。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实质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③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但却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始终在中国封建社会占据主导地位。 (2)弱点:①分散性:一家一户的个体生产②封闭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③落后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④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特别是王朝政策的影响。 (3)发展因素: 有利:①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逐渐普及;②农民不同程度地有一定土地、农具、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③为了求得生存,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④历代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 不利:①农民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②封建王朝统治集团腐朽,封建剥削严重;③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薄弱。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复习)

专题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共3课时) 专题特征编写人梁为昌 本专题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情况和主要特点。 古代中国以先进的农业文明闻名于世。自然经济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形态,在封建社会占据主导地位。它以土地私有为前提,以家庭个体经营为基本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以男耕女织为基本的生产模式,以满足自家基本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为主要目的,以精耕细作为主要特点。封建政府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对农业发展起到制约作用。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以及水利设施的日益完善,对农业生产起到了促进作用。 作为自然经济的补充——手工业和商业高度发达,手工业产品和商品经济曾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古代的手工业技术精湛、分工细致,产品远销海外,有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一些关键部门和行业以官营为主。 商业发展包括市场发展完善、城市发展及功能的变化、商人地位及组织的变化、贸易范围及商品种类的变化等。古代工商业活动虽遭“重农抑商”与“海禁”政策的限制,但仍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明朝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政府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保护农业的发展,但限制了商业和城市经济的发展;“海禁”政策使中国对外贸易由盛转衰,加之君主专制统治的保守与封闭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景终使中国落伍于近代化的世界大潮。 专题知识体系 知识梳理 一、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1)最早的耕作方式:“刀耕火种”。 (2)原始社会的松土工具:耒耜。 (3)耕作方式的发展:春秋战国出现铁犁牛耕;东汉出现挽犁(一人一牛)、耦犁(二牛抬杠); 唐代出现曲辕犁。

古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基本特点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一、选择题) 1.《荀子·富国》认为:“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 A.男耕女织B.精耕细作C.铁犁牛耕D.自给自足 2.据魏国李悝《尽地力之教》载:“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不勤,则损(减产)亦如之。”又据《孟子·梁惠王上》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井田制开始瓦解B.商品经济发展C.小农经济兴起D.家庭手工业产生 3.右图是甘肃莫高窟壁画《农作图》中的一幅,这反映出() A.唐代在西北率先实现了生产工具的革新B.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已影响到西北地区 C.中国的农业开始确立铁犁牛耕的模式D.土地的日益集中导致人民生活困苦 4.(2013·广东深圳检测)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下列图片说明了() A水患治理的不断进步B经营方式的个体化C.水利设施的广泛修筑D.灌溉工具的多样化5.《汉书·贡禹传》载:“故时齐三服官输物不过十笥(sì,盛衣物或饭食等的方形竹器),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材料反映汉代 A.官营纺织业技术水平高超B.政府鼓励民营手工业发展 C.官营纺织业规模大耗资多D.手工业产品大量投放市场 6.在两千多年前的秦国已经按照“国标”进行大规模生产各类兵器;秦朝律法中的《工律》规定:“为器同物者,其大小、短长、广袤亦必等。”对上述材料释读正确的是() A.有利于规范民间手工业生产的统一性B.说明了秦能够统一全国的原因 C.反映了秦代官营手工业的标准化生产D.秦朝手工业生产具有垄断性 7.唐代宗大历二年“内出水车样,令京兆府造水车,散给沿郑、白渠百姓,以溉水田”;明代永乐元年“命宝源局铸农器”。从上述史实中可以确认的是,我国古代官营手工业() A.支持了民生B.具有垄断性C.为皇室服务D.技艺水平高 8.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载:“通身度长一丈六尺,隆起花楼,中托衢盘,下垂衢脚,对花楼下堀坑二尺许,以藏衢脚,提花小厮坐立花楼架木上,机末以杠卷丝,中用叠助木两枝,直穿二木,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农业概况(生产技术、水利、工具):不利于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 1. 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 1. 赋税沉重,甚至收泰半之赋; 2. 劳动工具的改进; 2. 徭役沉重; 3. 灌溉工具; 3. 土地兼并严重; 4. 水利。 4. 天灾。 神农的传说 1. 在中国早期神话传说中,“神农”为什么有特殊的地位? ⑴神农氏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教导民众耕作; ⑵ 进行农作物种植的成功实践; ⑶ 从“神农”开始,农业就开始占据了经济的主导地位; ⑷ 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发展和社会生活; ⑸ 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 2. “神农”又称“烈山氏”、“炎帝”、“神农氏”。 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 1. 耕作方式的发展过程: ⑴ 中国农业经历了“刀耕火种”的原始阶段; ⑵ 在春秋战国时期,北方发达地区(黄河流域)已经采用了牛耕铁犁技术;在汉 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铁制农具的数量也大大超过了前代,牛耕铁犁逐渐成为中国传统农业主要耕作方式; ⑶ 中国古代传统农业以小农户(家庭)个体经营为主。 2.春秋末期开始使用牛耕地,战国时,牛耕初步推广;“刀耕火种”一直持续到西汉时期的南方; 春秋开始使用铁农具,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在汉代,铁制农具的数量大大超过了前代; 中国古代最主要的耕作方式:牛耕铁犁; 中国古代最原始的耕作方式:刀耕火种。 3. 秦国最先使用“以牛耕”,江淮于东汉使用“牛耕铁犁”。 4. 农具的发展过程:耒耜—青铜(少量)—铁农具 灌溉工具的发展过程:陶灌—戽斗—翻车 大禹和他的继承人 1. 重视水利的原因:水利成为中国传统农业满足社会温饱需求并得以缓慢基本的基本保障。 2. 水利技术的进步:

古代中国的经济特点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农业概况(生产技术、水利、工具): 不利于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 1. 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 1. 赋税沉重,甚至收泰半之赋; 2. 劳动工具的改进; 2. 徭役沉重; 3. 灌溉工具; 3. 土地兼并严重; 4. 水利。 4. 天灾。 神农的传说 1. 在中国早期神话传说中,“神农”为什么有特殊的地位? ⑴神农氏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教导民众耕作; ⑵ 进行农作物种植的成功实践; ⑶ 从“神农”开始,农业就开始占据了经济的主导地位; ⑷ 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发展和社会生活; ⑸ 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 2. “神农”又称“烈山氏”、“炎帝”、“神农氏”。 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 1. 耕作方式的发展过程: ⑴ 中国农业经历了“刀耕火种”的原始阶段; ⑵ 在春秋战国时期,北方发达地区(黄河流域)已经采用了牛耕铁犁技术;在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铁制农具的数量也大大超过了前代,牛耕铁犁逐渐成为中国传统农业主要耕作方式; ⑶ 中国古代传统农业以小农户(家庭)个体经营为主。 2. 春秋末期开始使用牛耕地,战国时,牛耕初步推广;“刀耕火种”一直持续到西汉时期的南方; 春秋开始使用铁农具,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在汉代,铁制农具的数量大大超过了前代; 中国古代最主要的耕作方式:牛耕铁犁; 中国古代最原始的耕作方式:刀耕火种。 3. 秦国最先使用“以牛耕”,江淮于东汉使用“牛耕铁犁”。 4. 农具的发展过程:耒耜—青铜(少量)—铁农具 灌溉工具的发展过程:陶灌—戽hù 斗—翻车 大禹和他的继承人 1. 重视水利的原因:水利成为中国传统农业满足社会温饱需求并得以缓慢基本的基本保障。 2. 水利技术的进步: ⑴ 大禹既平息了洪水的危害,又发展了以灌溉为主的水利建设; ⑵ 秦国李冰主持的都江堰工程和郑国主持的郑国渠工程; ⑶ 汉代关中地区农民创造了“井渠”; ⑷ 东汉王景治黄河,解除了水患; ⑸ 唐代专有渠堰使官职,负责水利工程的管理; ⑹ 明清改进灌排工具。

古代中国的经济特点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农业概况(生产技术、水利、工具): 不利于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 1. 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 1. 赋税沉重,甚至收泰半之赋; 2. 劳动工具的改进; 2. 徭役沉重; 3. 灌溉工具; 3. 土地兼并严重; 4. 水利。 4. 天灾。 神农的传说 1. 在中国早期神话传说中,“神农”为什么有特殊的地位? ⑴神农氏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教导民众耕作; ⑵ 进行农作物种植的成功实践; ⑶ 从“神农”开始,农业就开始占据了经济的主导地位; ⑷ 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发展和社会生活; ⑸ 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 2. “神农”又称“烈山氏”、“炎帝”、“神农氏”。 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 1. 耕作方式的发展过程: ⑴ 中国农业经历了“刀耕火种”的原始阶段; ⑵ 在春秋战国时期,北方发达地区(黄河流域)已经采用了牛耕铁犁技术;在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铁制农具的数量也大大超过了前代,牛耕铁犁逐渐成为中国传统农业主要耕作方式; ⑶ 中国古代传统农业以小农户(家庭)个体经营为主。 2. 春秋末期开始使用牛耕地,战国时,牛耕初步推广;“刀耕火种”一直持续到西汉时期的南方; 春秋开始使用铁农具,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在汉代,铁制农具的数量大大超过了前代; 中国古代最主要的耕作方式:牛耕铁犁; 中国古代最原始的耕作方式:刀耕火种。 3. 秦国最先使用“以牛耕”,江淮于东汉使用“牛耕铁犁”。 4. 农具的发展过程:耒耜—青铜(少量)—铁农具 灌溉工具的发展过程:陶灌—戽h ù 斗—翻车 大禹和他的继承人 1. 重视水利的原因:水利成为中国传统农业满足社会温饱需求并得以缓慢基本的基本保障。 2. 水利技术的进步: ⑴ 大禹既平息了洪水的危害,又发展了以灌溉为主的水利建设; ⑵ 秦国李冰主持的都江堰工程和郑国主持的郑国渠工程; ⑶ 汉代关中地区农民创造了“井渠”; ⑷ 东汉王景治黄河,解除了水患; ⑸ 唐代专有渠堰使官职,负责水利工程的管理; ⑹ 明清改进灌排工具。 沉重的力役 1. 如何看待徭役:劳动者的徭役,成为许多大型土木工程得以成功营造的基本条件。

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通史概要: 本专题主要从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以及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四个方面介绍古代中国经济。在初中已经介绍了一些基本史实,在教学中我们需要把握下列重点:一是中国古代农耕技术的发展、土地制度的演变和小农经济的地位;二是中国古代冶金、制瓷、丝织业的发展概况和技术成果;三是中国古代历朝商业发展的表现和特点;四是中国古代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缓慢发展的原因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地位。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课标要求: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远古时期,农业就占据了主导经济的地位。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和徭役,进而明白古代中国的农民承受的沉重负担。了解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和土地兼并问题。了解古代中国水利事业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通过对课本内容的学习理解古代中国农业占据主导的经济

地位的原因,从而锻炼历史分析和历史概括的能力。通过对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的了解,理解工具变革在生产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以及教材所提供的历史史料和历史图片,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大胆想象、数理分析和创新性思维。并使学生学会用比较法、阅读法、观察法和历史联想法等方法进行历史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古代中国有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实践中建造了大量的世界闻名的水利工程,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课时:1.5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 难点:理解中国古代依附于土地的两个不同阶级的深层次关系;理解土地集中与农业经济发展和民众暴动的关系;理解生产工具的革新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 教学建议: 由十二生肖的图片导入新课。鉴于本节内容较松散,可以先让学生快速阅读各目标题,归纳出本节主要内容。然后在教师引导下,使学生明白本节主要讲述了以下几方面内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测评

必修 2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 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国最早培育出来的农作物品种有 ①小麦②水稻③玉米④粟 A .①②④ B .②③④C.②④ D .②③ 2.我国古代历史上,铁制农具的逐步推广和使用始于 A .夏朝 B .商朝C.西周 D .东周 3?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下,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提水工具最早出现于 A .东汉 B .曹魏C.唐朝 D .北宋 4.右图所图示犁耕法主要流行于 A .春秋 B .战国 C.西汉 D .隋唐 5.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是 ①个体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②产品主要满足生活所需和交纳赋税③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全部自己生产④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6.以下各项水利工程,修建于汉朝以前的是 A .龙首渠 B .都江堰C.漕渠 D .白渠 7.下列各项中,有助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成的因素有 ①土地归国家所有②以农耕为主的社会经济③大量兴建水利工程④家庭手工业较为发达 A .①② B .②④ C.③④ D.①③

8.官营手工业在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中占有优势,以下不属于它的主要特点的是 A ?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大规模的作坊生产 B ?主要生产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和武器 C.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 D ?主要为市场生产精美商品和为对外贸易提供精品 9?中国古代的青铜铸造技术进入繁荣时期是 A ?新石器时代晚期 B ?商周时期C.秦汉时期 D ?魏晋南北朝时期 10?至今仍被奉为珍品的青花瓷器主要出产于 A ?唐朝南方瓷窑 B ?北宋五大名窑 C.明朝宣德年间 D ?清朝乾隆年间 11 ?下列我国古代丝棉麻三种织物消费量比例的根本改变是在 A ?唐朝 B ?宋朝 C ?元朝 D ?明朝 12?下列手工业在我国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①制瓷业②丝织业③冶铁业④棉纺织业 A .②③①④ B .③②④① C .③②①④ D .②④③① 13 ?与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手工业主导地位同时,当时社会经济的其他的重要现象还有 A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 ?城市贸易打破坊和市的界限 C?传统的重农抑商”逐渐废止 D ?海上丝绸之路开辟 14.下列时代,商业主要由官府控制的是 ①商朝②西周③春秋④战国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4)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2)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3)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2)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3)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4)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5)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2)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3)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5.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2)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3)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6.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 (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测试卷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测试卷 制卷:崔怀雨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战国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开始出现。其根本原因是( ) A.井田制的确立B.均田制的实行 C.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D.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2.西汉的《汜胜之书》载:“种麦得时无不善,夏至后七十日可种宿麦,早种则虫而节,晚种则穗小而少实”,“冬至后一百一十日可种稻”。东汉的《四民月令》则说:“凡种小麦,得白露节可种薄田,秋分种中田,后十日种美田。”这主要说明( ) A.古人根据节气探求最佳播种时间 B.两汉时期比较重视对小麦的种植 C.南稻北麦的粮食生产格局已形成 D.稻麦轮作制在两汉时期已被推广 3.右图典型地反映出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特点。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刀耕火种是主要的耕作方式 B.男女分T趋向合理 C.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 D.国家重视家庭纺织业的发展 4.有学者评论指出:“这是世界水利史上的杰作,其集多功能多环节于一体的综合方略思路已臻完善,而其道法自然的文化意蕴更达到了颇为圆融的境界。”该学者评述的可能是( ) A.翻车的作用B.筒车的原理与作用 C.都江堰的巨大功效D.新疆坎儿井的功用 5.中国古代农业拥有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能量循环等众多配套措施的农艺体系。这一农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 ) A.精耕细作B.自给自足 C.千耦其耘D.男耕女织 6.据不完全统计,明清时期我国的耕地约8.5亿-12亿亩,较之宋代增加了约一倍有余。但在明清新增加的耕地中,不少是“瘠卤沙冈”“陡绝之地”,因此被称为“边际之地”。这些“边际之地”的增加( ) A.体现了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B.导致水土流失经济发展停滞 C.根源于古代人口的持续增长D.反映出农业科技水平的低下 7.马克思指出:东方小农“不能自己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上述情况从一个角度说明( ) A.小农经济是专制集权制度的经济基础 B.东方小农在思想上普遍信奉皇权主义 C.封闭的自然环境和农耕经济必然产生专制 D.儒家学说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的理论基础 8.历史学家王家范认为: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基本形态的分布态势,极像哑铃,两头粗壮,中间细长。“细长”者在这种“分布态势”中应为( ) A.家庭手工业B.民营手T业 C.官营手工业D.工场手工业 9.北京故宫博物院举办四川三星堆文物展,在展出的古文物里,最受瞩目的是过去未曾出土、造型特殊的青铜铸造面具与人头像,提供我们对古代青铜文明的深入认识。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青铜工艺是商周文明的重要标志,青铜农具在农业生产上广泛使用 B.青铜技术产生和发展于夏商时期,青铜器种类繁多,不分阶层,普遍使用 C.三星堆出土了青铜铸造面具与人头像,由此可以推论中国古代文明是多元的 D.三星堆展出的文物反映了中国古代文明是由单一文明中心不断向外扩展而形成的 10.元代景德镇的制瓷水平较宋代空前提高,成为当时全国制瓷技艺最高的窑场,并设有“浮梁瓷局”,主管全镇的陶瓷生产。下列瓷器种类开始于这一时期的是( ) 11.汉代刘向《说苑》:“晋平公使叔向聘吴,吴人饰舟送之,左百人,右百人,有绣衣而豹裘者,有锦衣而狐裘者,归以告平公。平公日:吴其亡乎。”从史料研究的角度看,对这则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揭示了吴国灭亡的原因 B.反映了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关系 C.材料不可信,吴人不可能衣豹裘、狐裘 D.有助于研究古代江南地区纺织业的发展情况 12.宋代民谚称“苏湖熟,天下足”,明代中后期则称“湖广熟,天下足”,民谚的变化实际上折射了( ) A.湖广经济超越了江浙B.江浙经济结构的变动 C.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D.江浙地区的经济衰退

中国古代社会经济与近现代经济结构的演变

一、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 1历代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 (1)政策:历代统治者制定的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土地政策、赋税政策,或者调整统治政策的变法、改革等,都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了生产关系。 (2)科技: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提高;兴修水利,免除水旱灾害;推广优良品种;历代总结生产经验的著作可以指导人们直接把先进的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3)人民群众辛勤劳动:各族人民互相融合,共同劳动,相互学习,提高生产技术。 2古代经济发展的原因,在不同时期也是有所不同的。具体来讲,主要包括如下因素:①新的社会制度和新的经济制度的确立。②国家统一或局部统一,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③正确的经济政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④水利是农业的命脉,重视兴修水利,是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⑤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进步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⑥中外之间和各民族之间的友好交往和经济文化交流。⑦适时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⑧利用外来的劳动力,可以促进本地经济的发展。⑨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最直接因素。 二、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经济成分及其特征 1自然经济 总体特征:①封建社会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经济。②具有分散性、保守性、封闭性,与商品经济相对立。③实行简单生产,劳动以自然分工为基础,男耕女织是其鲜明的写照。④它是清朝晚期、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及国民党政权统治的经济基础。⑤在近代中国它处于逐步解体的过程,它的解体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大量的雇佣劳动力,充足的货币财富,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确立的前提条件。 2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总体特征:①实质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②自由开放。③富有侵略性。④在近代中国它处于统治地位,它的侵入和发展一方面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另一方面又阻碍着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以致最后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化过程无法实现。 3洋务经济 总体特征:①以维护封建统治为目的,具有封建性。②采用机器大生产,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开端。③民用企业采用官督商办或官商合办的形式,具有资本主义的性质。 4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总体特征:①先天不足。未经过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而是在引进外国先进生产技术的基础上直接产生,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②后天畸形。轻重工业比例失调,这是由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的。③在近代中国,自然经济占优势地位,外国资本在不平等条约的保护下增长迅速等,都不断排挤民族资本,使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夹缝中生存。④它是近代进步性、革命性的经济成分。它瓦解着封建自然经济,对外国资本的侵略有一定的抵制作用,也为中国的社会变革(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5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总体特征:①垄断性。依靠国家政权的力量,垄断金融、工矿企业。②买办性。它是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豢养并为之服务的代理者。③封建性。与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④反动性。它是南京国民政府反动统治的经济基础,也成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障碍。 6新民主主义经济 总体特征:①成分多样。由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构成的。②变化复杂。五种成分不是一成不变的。从量上看,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总结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总结 开篇导读 中国的剪纸艺术世界闻名,民间剪纸内容多反映的是我国农村生活喜闻乐见的内容。右图的剪纸作品,名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以谷、稻、麦、豆子、高梁等五谷为边框,剪纸图案中间是牛、马、羊、鸡、狗、猪等六畜围绕着三个庆祝丰收的农民,表达了农民热切企盼丰收的愿望。这幅剪纸作品,图案与名称相得益彰,五谷与六畜的结合,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的特点。 那么,你知道五谷最早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吗?中国的家畜饲养业又是怎样形成的呢?中国古代农业经济还有其他什么特点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进入本单元的学习吧! 读图探新

知识图示 专题归纳 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特点 1.农业具有世界领先、精耕细作、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特点。其中,世界领先体现为我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征;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古代手工业有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历史悠久,部门齐全,多种经营模式并存,技术水平领先世界。明中后期,在民营手工业中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发展缓慢。 3.商业起源早,秦汉到隋唐模式固定,变化不明显。宋朝以后有新突破,主要体现在商业交易的空间、时间界限被打破。明清出现商帮。商业始终在政府的压抑和控制下,作为自然经济的补充而存在。 4.“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抑制了商业的发展,严重影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使中国错失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良机,逐渐落后于世界经济发展的 潮流。

5.经济结构:中国古代经济结构主要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部分,农业是主体,手工业和商业是补充,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6.经济形态:自然经济长期占主导且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7.经济重心:经历了由北向南的转移过程,改变了中国社会经济的空间格局。 二、明清时期中国社会未实现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原因 1.明末清初,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始终占主导地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封闭性、保守性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封建统治者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以农为本,抑制商业发展,把工商业与农业对立起来,运用政治手段压制工商业发展,其结果必然打乱社会经济结构的内部平衡,阻碍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健康发展。 2.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统治者通过各种政治、经济措施压制私营手工业的发展;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化还压抑了人们的思想,使人们的思想观念落后陈旧,社会上抑商和歧视商人的现象根深蒂固,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迅速成长3.“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明清两代政府颁布“海禁”政策,由官府统一管理和经营对外贸易,禁止商民私自出海贸易。清朝更是“闭关锁国”,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最大的影响是阻碍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前进和发展,影响了中外经济、科学、文化的正常交流,使中国长期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严重阻碍国内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日益落后于西方,不利于中国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4.官府的沉重剥削,导致农民极端贫困,购买力极其低下。在封建土地所有制基础上的陈旧落后的经济观念,使地主、商人、高利贷者在其构成的三位一体的剥削体系中互相转化,很少投资于扩大再生产。中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始终未能突破萌芽状态。 易错点辨析 1.商周时期,青铜农具在农业上被大规模使用。 错误。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但农业上很少使用,主要是用来制作礼器、兵器。 2.牛耕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 错误。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的是曲辕犁的发明,曲辕犁可以调节犁耕深浅,适应各种土地的精耕细作。 3.东汉杜诗发明的水排是一种利用水力的灌溉工具。 错误。水排是利用水力鼓风冶铁的工具,而不是一种灌溉工具。 错误。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经营形态是:在商周时期,手工业由官府垄断;到了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