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校2010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高校2010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高校2010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高校2010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会计专业2010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培养目标

(一)专业总体培养目标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会计、财务、审计和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受到会计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成为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丁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实用性专门人才。

(二)各专业方向培养目标

1、国际会计方向:培养掌握世界主要国家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方法,懂得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贸易与实务,能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跨国公司、独资公司、合资公司和内资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会计人才。

2、财务管理方向: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理财和金融等方面知识和能力,受到财务、金融管理方法和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财务、金融问题的基本能力,能在工商、金融证券企业、事业单位及国有资产管理、社会保险保障等政府部门从事财务、金融管理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应用型专门人才。

3、注册会计师方向:培养具有良好的公民修养和职业道德,系统地掌握经济学、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与会计、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国际惯例,具有独立履行注册会计师执业责任和承担大中型项目审计工作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专业培养规格

(一)专业总体培养规格

1、基本规格要求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以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等当代中国马列主义的基本理论。

(2)具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熟悉本学科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同时掌握一定的跨学科、跨专业知识,以及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基础知识。(3)具有弹性的能力结构。拥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能独立获取知识和相关信息,能胜任本学科专业的相关工作,同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可以根据市场需求以及职业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

(4)具有协调的人格结构。弘扬诚信、奋斗、创新的立信精神,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与反思能力,能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与生活,正视自己的优缺点;善于与人合作,具有较强的团队精神,又能进行独立的思考和判断,具有创新意识。

(5)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接受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合格标准,具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心理,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2、业务规格要求

(1)掌握会计学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

(2)掌握会计学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3)具备较好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信息获取能力及分析与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4)熟悉国内外与会计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惯例。

(5)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7)熟练的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和英语。

(二)各专业方向培养规格

1、国际会计方向:主要学习会计和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接受会计、财务管理方法和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财务、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现代企业会计核算方法。

(2)掌握现代企业会计分析、会计检查方法。

(3)掌握以会计制度设计为主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方法。

(4)熟悉国际会计准则所涉及的会计核算、分析、检查方法。

(5)熟练运用会计软件进行会计处理。

2、财务管理方向:主要学习会计和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接受会计、财务管理方法和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财务、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财务、金融管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

(2)掌握现代公司理财、个人理财的核心理念和方法。

(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以及分析和解决财务、金融管理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4)熟悉我国有关财务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掌握当代世界先进的财务管理方式和方法。

(5)熟练运用ERP软件辅助财务管理。

3、注册会计师方向:主要学习会计和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接受会计、财务管理方法和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财务、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会计学、审计学基本理论与操作技巧。

(2)掌握团队合作的方法。

(3)具有领导审计工作的才能。

(4)掌握与客户沟通的能力。

(5)熟练运用会计软件及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

三、专业培养特色

本专业培养能用中、英双语进行会计核算,能用英语进行专业知识交流的会计实用性人才。

四、学制与学位

学制:四年制本科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五、课程设置,学时及学分分配

注:专业实践课包括专业课程设计、实务课、实训课等单列的实践课程、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设计)、社会调查实践。

六、教育教学活动周数分配表

七、教学计划进程表

〈一〉全院性通识课程(54 学分,其中必修 46 学分、选修 8 学分)

〈二〉专业基础课( 18 学分)

〈三〉专业核心课程(39学分)

〈四〉专业方向课程(22学分,其中必修 7学分、选修 15学分)

(*),括号外指周课时数,括号内指上课周数。

2、双语课程需在备注注明。

〈五〉实践教学( 20学分)

习及毕业论文(设计)、社会调查实践。其中,集中实践教学按周数安排。

2、若各专业方向有特定的实践课程,可在备注标明××专业方向实践课;但各专业方向实

践课程学分、学时原则上应保持一致。

3、自2010级开始,设置创新实践课程,要求学生根据《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创新学分

管理办法》规定的类别,获得5个必修创新实践课学分。其中,部分学分可转认为公共选修课学分。

八、课程简介

一、专业基础课

经济数学(Ⅰ、Ⅱ)(Economic Mathematics)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获得微积分、概率论和线性代数的基本运算能力,使学生受到基本数学方法的训练和运用变量数学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初步训练,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今后工作打好必要的数学基础。

课程内容:本课程每周3节共计54课时,预备知识,实数、方程、不等式、集合与区间;函数,函数概念、定义域的求法、函数关系式的建立;一元函数微分学,极限与连续概念、极限计算、导数概念与计算、复合函数求导数;导数应用,单调性判别、极值的应用;一元函数积分学,原函数与不定积分、换元积分法、分部积分法、定积分概念及计算;积分应用,积分在几何和经济中的应用;数据处理,总体和样本、重要特征数、频率直方图;随机事件与概率,事件的关系与运算、概率加法公式和乘法公式、事件的独立性;随机变量与数字特征,随机变量概念、两类随机变量、数学期望和方差、正态分布;矩阵,矩阵定义、矩阵乘法、矩阵的初等行变换、求逆矩阵和矩阵的秩;线性方程组,线性方组解的判定、求方程组的一般解和特解,矩阵代数应用举例。

考核形式:闭卷笔试

推荐教材与参考书目:

《经济应用数学基础(一):微积分》(第三版), 赵树嫄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

《线性代数》(经济应用数学基础2),赵树嫄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经济应用数学基础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周概容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4月

经济学(Economics)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有所了解;能够对西方的一些的经济理论进行分析,也能运用这些理论分析现实经济问题;为以后其他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课程内容:本课程每周3节共计54课时,微观经济学以市场经济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企业、家庭、行业、市场的经济行为和经济活动,主要包括:供求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完全竞争理论、完全垄断理论、垄断竞争理论、寡头垄断理论、生产要素理论、一般均衡和福利经济学。

考核形式:闭卷笔试

推荐教材与参考书目:

《西方经济学》第四版,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

《经济学》第二版,斯蒂格利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

《经济学原理》,曼昆主编,三联书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

会计学(Fundamental Accounting)

课程目标:①通过课堂理论教学使学生了解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熟悉会计的特点、对象、任务、原则以及我国现行的会计法规制度;掌握会计流程的基本原理;②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了解会计工作的基本环境;熟悉会计工作的方法与手段;掌握从事会计工作的基本技能。

课程内容:本课程每周3节共计54课时,会计学原理是会计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本课程主要介绍财务会计的基本原理、手工簿记系统的构成,以及该系统的基本操作程序、基本方法和基本核算技能。其主要内容包括:会计核算基础概述;复式记账;账户设置;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账簿登记;试算平衡;调整与转回;财产清查;会计报表简介;财务会计核算程序与组织等。

考核形式:闭卷笔试

推荐教材与参考书目:

《初级会计学》,张蔚文主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

《会计学原理》,杜兴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11月

《新编会计学原理—基础会计》,李海波主编,立信会计出版社,2008年12月

统计学(Statistics)

课程目标:设置本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有关统计知识方面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统计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课程内容:本课程每周3节共计54课时,统计学是财经类各专业的核心课,是从数量方面入手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现状及发展规律的一门方法论科学。本门课程主要包括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显示描述、推断和分析,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描述统计,第二部分是推断统计,第三部分是经济管理中常用的一些统计方法。具体内容包括:统计设计、统计调查、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标志变异指标、时间数列与预测、统计指数、抽样推断、相关分析、国民经济主要总量指标等。

考核形式:闭卷笔试

推荐教材与参考书目:

《统计学》(第三版),贾俊平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

《统计学原理》,王淑英、丁大建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年7月

《统计学》,谢彦君、孟庆杰主编,旅游教育出版社,2008年4月

管理学(Management)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掌握管理的理论框架基础上,能够认识管理活动的各项职能和管理活动的各种规律,并能运用所学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

课程内容:本课程每周3节共计54课时,《管理学》是对组织的经营活动和组织活动进行研究的科学,其目的在于阐明组织进行经营活动和组织活动的一般规律,为组织的经营提供一种指导框架。《管理学》课程主要是由低向高从三个层次来阐述:第一层次是管理的内涵,包括管理活动、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第二层次是管理过程,包括决策、计划、组织、人力资源、领导、激励、沟通、控制等管理的职能活动;第三层次是管理的改进与创新。

考核形式:闭卷笔试

推荐教材与参考书目:

《管理学》,邓志阳编著,暨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7月

《管理学》,Stephen P.Robbins[美]编著,Prentice Hall出版公司,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

二、专业核心课

中级财务会计(Intermediate Financial Accounting)

课程目标:本课的任务是介绍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实务,培养学生从事财务会计工作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操作能力。

课程内容:本课程每周3节共计108课时,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是本科会计学专业的一门统设必修课,是会计学专业知识结构中的主体部分。本课程以会计学原理为基础,全面阐释会计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系统讲解企业持续经营条件下引起会计要素变动的主要交易和事项的会计处理程序,力求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并与其他有关专业课程的内容互为补充、相互协调。内容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基本准则。简要介绍财务会计的概念、特征与目标;重点阐述会计的基本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和会计报告要素的主要内容;概括说明会计确认的原则、会计计量属性和财务会计报告的构成。第二部分为具体准则。具体介绍货币资金、应收款项、存货、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非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具体准则和核算方法。第三部分是财务会计报告。介绍财务报表的构成、分类和列报要求,重点阐述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和现金流量表的作用、格式以及编制方法,概要说明财务报表附注的内容与披露要求。

考核形式:闭卷笔试

推荐教材与参考书目:

《中级财务会计》,刘永泽、陈立军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06月

《中级财务会计》,罗绍德主编,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

《中级财务会计》,袁新文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

成本会计学(Cost Accounting)

课程目标:旨在要求学生掌握成本及成本核算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掌握成本报表编制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掌握成本分析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同时为后续的《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等课程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内容:本课程每周3节共计54课时,成本会计是会计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本课程主要介绍企业成本会计基本理论、成本核算和分析的具体理论、各种技术方法等三个方面的内容。其具体内容包括:成本会计概述;直接材料成本的核算;制造费用的核算;生产损失的核算;完工产品与在产品成本的计价;生产类型与成本计算方法;成本计算的品种法;成本计算的分步法;成本计算的分类法;作业成本计算法;期间费用的核算;成本分析;成本报表等。

考核形式:闭卷笔试

推荐教材与参考书目:

《成本会计学》(新世纪会计学专业精品教材), 王仲兵,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年2月《成本会计学》,于富生、王俊生、黎文珠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

《成本会计》,徐正旦主编,上海三联书店出版,2008年

《成本会计》,陈宗文主编,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2007年

财务管理(Financial Management)

课程目标:本课程主要讲述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通过学习该课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加深学生对本课程知识(财务管理观念、财务分析方法、财务管理实务等)的理解,帮助学生树立财务管理理念和职业思维,为后续的经济与管理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课程内容:本课程每周4节共计72课时,本课程主要介绍当代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公司财务管理工作的程序、原则和应用技巧。其主要内容包括:(一)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二)企业筹资管理;(三)企业投资管理;(四)营运资金管理;(五)利润分配管理;(六)企业财务分析和评价共六个部分。各部分分别阐述其活动领域的基本概念、特点、原理及日常控制实务等问题。

考核形式:闭卷笔试

推荐教材与参考书目:

《财务管理》,王玉春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

《财务管理学》,荆新、王化成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

《财务管理学》第1版,吴英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年9月

《财务管理学》,刘群、章卫东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

审计学(Auditing Framework)

课程目标:通过《审计学》的教学,学生应当掌握审计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并通过将其运用于财务报表审计的学习中,能够熟练掌握财务财务报表审计,了解政府审计、内部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主要区别和联系以及职责领域,并初步了解信息技术在审计中的运用,为将来从事实际会计、审计工作(包括注册会计师审计、政府审计、内部审计)打下基础。

课程内容:本课程每周4节共计72课时,审计学是会计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本课程主要主要研究和介绍审计基本理论、财务报表审计实务、政府审计、内部审计、计算机审计等内容,具体由三大部分构成:(1)审计基本理论,包括审计的对象、职能、定义、分类;审计组织和审计规范体系;审计目标和审计计划;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内部控制及其评审等;(2)财务报表审计实务,包括销售与收款审计;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员工服务、生产与仓储循环审计;筹资循环审计;投资循环审计;现金收支循环审计;审计报告。(3)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计算机审计。

考核形式:闭卷笔试

推荐教材与参考书目:

《审计学》第一版,张继勋、程悦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2月

《审计学》,王光远、黄京菁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

《审计学》,周汉庭、杨颖主编,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

管理会计(Managerial Accounting)

课程目标: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并能熟练应用其理论与方法进行预测分析、决策分析,编制预算、进行规划与控制以及对责任中心及整个企业的业绩进行考核评价。此外对管理会计学科的新思路、新发展也要有简单的了解。

课程内容:本课程每周3节共计54课时,管理会计主要是运用现代数学方法,根据会计信息和其他信息,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预测、规划企业的未来,加强日常控制与考核,进行决策。即分析过去、控制现在、筹划未来就成为管理会计学的主要内容结构。其具体内容如下:成本性态分析与变动成本法、成本—业务量—利润依存关系分析、预测分析、决策分析的相关指标、短期经营决策分析、长期投资决策分析、全面预算、标准成本法、责任会计等考核形式:闭卷笔试

主要参考书目:

《管理会计学》,孙茂竹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第四版

《管理会计》,余绪缨编著,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年

《管理会计》,潘飞编著,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

《管理会计习题与案例》,李湘志编著,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7年

会计电算化(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

课程目标: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从信息技术的角度去理解和思考会计问题,应用信息技术去丰富和发展会计理论及其方法,使会计核算与管理职能得以更好实现和完成。

课程内容:本课程每周3节共计54课时,会计信息系统是会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会计信息系统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边缘性学科,它是会计基本理论、方法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课程,需要具备会计基础知识、计算机文化基础和数据库基础知识。本课程主要介绍信息技术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设计原理、内部控制以及会计软件基本操作方法,主要内部包括总账子系统、应收应付子系统、报表子系统、工资子系统、固定资产子系统、成本核算子系统、购销存子系统、管理决策报告与决策支持子系统的业务处理流程与实现原理,以及会计信息系统的实施与管理、信息系统安全与风险防范、企业资源计划(ERP)等,同时,以总账、应收应付和报表为重点介绍商品化会计软件操作方法。

考核形式:闭卷笔试

推荐教材与参考书目:

《会计信息系统》(第二版),张瑞君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

《会计信息系统》(第二版),作者:杨宝刚、王新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04月《会计信息系统》,薛祖云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

《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程》(用友8.61版),王新玲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

税法(Tax Law)

课程目标:《税法》课程是高等院校经济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我国现行的税收法律制度与其在调控经济的作用及在实际税收工作中的应用的了解;指导学生学会利用税收法律知识正确处理税收征缴问题。

课程内容:本课程每周3节共计54课时,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税法概论、流转税类的增值税法和消费税法及营业税法、所得税类的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法、资源税类及财产行为税类的具体税种,并根据理论知识选择相关税收实际工作的案例,讲解其具体应用。

考核形式:闭卷笔试

推荐教材与参考书目:

《税法》,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年4月

《税法教程》,刘冬荣、刘爱民、王敏主编,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

《中国税制》第1版,杨虹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01月

经济法(Economic Laws)

课程目标:通过对经济法学基础理论的理解与掌握,运用经济法学理论解决经济活动领域

的相关法律问题。

课程内容:本课程每周2节共计36课时,经济法作为法学专业及经济类相关专业的主干课程,是研究经济法律关系的一门科学。内容可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研究经济法的概念、体系以及经济法主体、客体、内容、法律行为等基本理论问题;第二部分研究公司法律制度,主要包括公司的登记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及其组织机构、股份的发行与转让、公司债券、解散清算等;第三部分介绍个人独资企业及合伙企业法律制度,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及合伙企业法律制度的具体相关规定;第四部分探讨破产法律制度,着重论及企业破产法律制度概述、破产申请和受理、破产管理人、债务人财产、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债权申报、债权人会议、重整、和解、破产清算、违反破产法的法律责任等方面的法律制度;第五部分研究票据法律制度,涉及票据法律制度概述、汇票、本票、支票、违法票据法的法律责任等法律问题;第六部分阐述合同法律制度,介绍了合同法律制度概述、合同的订立、合同的效力、合同的履行、合同的担保、合同的变更和转让、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违约责任等。

考核形式:闭卷笔试

推荐教材与参考书目:

《经济法》,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年4月

《经济法教程》,曲宁主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

《经济法教程——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王九云主编,科学出版社,2007年6月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Corporate Strategy and Risk Managment)课程目标:本门课程的目的是在于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背景下,要求会计人员能够以更加开阔的视野,从企业整体层面对企业未来长远发展和可能的风险进行把握。通过本课程内容的学习,完善会计人员的知识储备,提高会计人员的能力,开阔会计人员的眼界,使会计人员能够在一个较高的层次上审视企业的经营,了解外部市场环境、企业目标、内部管理运行状况、组织结构、风险管控等内容对报表的影响,从而会做出更加准确的专业判断。

课程内容:本课程每周2节共计36课时,其内容主要包括企业战略管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涵盖了经济学、管理学、企业战略管理、市场营销、风险管理、公司治理等多学科的知识体系,对学生的知识体系全面性要求较高。

考核形式:闭卷笔试

推荐教材与参考书目: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年4月

《风险管理》(第2版),顾孟迪、雷鹏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

《企业战略管理》,何彪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

《企业战略管理》,熊胜绪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

《战略管理》,譚力文、吳先明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

会计英语(Accounting English)

课程目标:经济环境的开放和会计准则的趋同,使得会计报表要满足各类商务人士阅读的要求,会计人员必须能够提供完整、规范的中外文会计报表和相关财务信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会计专业知识在英语的运用与表达,能使用英语进行基本的会计处理。

课程内容:本课程每周3节共计54课时,本课程通过英语讲解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财务会计操作实务,重点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复式记账法、流动资产核算方法、长期资产核算方法、负债与股东权益核算方法以及会计报表分析等内容。

考核形式:闭卷笔试

推荐教材与参考书目:

《会计专业英语》(第四版),常勋、肖华主编,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年11月

《财务会计英语》,孙耀远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年

《会计学:企业决策的基础(财务会计分册)(英文版?原书第14版) 》,威廉姆斯(Williams J.R.) 著, 杜美杰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9月

《实用会计英语》,陈汉东、乐泓、田晓山主编,湖南人们出版社,2002年

专业英语口语(Specialized Spoken English)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

课程内容:本课程每周2节共计36学时,主要介绍常见的财务对话情境,借由口语化的英语交谈讨论有关会计工作的话题。

考核形式:口试

主要参考书目:

《实战财会英语会话》,C.阿尼森(Armesen.C.)著、林静慧译,译林出版社,2009年11月

计算机审计(Computer Auditing)

课程目标:通过《计算机审计》课程教学,使学员熟悉和了解计算机审计信息系统;掌握计算机审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工具;能自主开发计算机审计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能熟练运用通用审计软件进行审计工作

课程内容:本课程每周2节共计36课时,本课程主要讲授内部审计的基本理论和审计过程与方法,包括电算化审计的基本概念,电算化审计的目的、内容及一般程序;掌握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特点及对其审计的方法;了解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开发审计的重要性、系统开发的控制与审计;掌握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应用程序及数据文件的测试与审计方法。注重理论联

系实际,强调基本技能训练。

考核形式:闭卷笔试

主要参考书目:

《计算机审计技术和方法》,刘汝焯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月

《会计信息系统审计》,乔鹏、杨宝刚主编,科学出版社,2008月

《Excel与数据处理》,杜茂康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月

《信息系统审计与鉴证》(Information System Auditing and Assurance),James A. Hall著,李丹、刘济平译,中信出版社,2003月

ERP财务管理与应用(ERP on Financial Management and application)课程目标:通过理论与上机的操作,使学生掌握财务管理软件的系统功能、操作步骤以及在实务操作中注意的问题,使学生具备运用财务管理软件的能力。

课程内容:本课程每周2节共计36课时,本课程内容涉及ERP系统概述、ERP系统管理、基础信息设置、总账系统、应收款管理系统、应付款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薪资管理系统、存货核算系统、UFO报表等相关内容的操作。

考核形式:上机考试

主要参考书目:

《用友ERP-U8财务管理与应用》,尚永珍、贾东永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6月《mySAP ERP财务管理与应用》,马方,东方出版社,2006年6月

三、专业方向课

高级财务管理(Advanced financial management)

课程目标:《高级财务管理》是在《企业财务管理》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理论层次和管理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达到两个基本目的:一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掌握高级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并使之财务的理论知识与管理能力能够在专科阶段《企业财务管理》的基础上,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二是为后续的《财务报表分析》等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内容:本课程每周3节共计54学时,《高级财务管理》立足于多级法人治理结构下由管理总部实施的财务战略、财务政策与财务管理策略,把传统的单一法人组织结构下的日常企业财务管理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带有战略性、政策性、统合性的管理层面,内容包括高级财务管理概述、企业集团治理结构与财务管理体制、企业集团财务战略、企业集团预算控制、企业集团投资政策、企业集团固定资产投资政策与管理策略、企业集团无形资产投资政策与管理策略、企业集团购并投资与公司分立、金融衍生工具投资、企业集团融资政策与管理策略、企业集团纳税计划与股利政策、企业集团经营者薪酬计划、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监测与危机预警等。

考核形式:考试或论文

推荐教材与参考书目:

《高级财务管理》,王化成主编,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

《高级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丁玉芬、邓小军主编,经济管理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年5月

《高级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刘淑莲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

证券投资学(Decurities Investment)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以下专业素质: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证券投资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构架和分析逻辑;②初步学会和掌握证券投资的基本分析方法、技术分析方法和基本技巧,具备证券投资的基本技能;③为专业知识的深化学习和综合运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课程内容:本课程每周2节共计36学时,本课主要程介绍证券投资的基本理论。内容致分三个板块,第一个板块是证券投资工具篇,主要介绍证券投资对象——股票、债券、基金和金融衍生工具各自的特征;第二部分是证券市场篇,主要介绍证券发行市场与流通市场、证券中介机构、证券交易、上市公司运作等方面的内容;第三部分是投资分析篇,主要讲述证券投资基本分析、技术分析、投资理念、投资组合及证券投资的监管。

考核形式:考试、论文或股评

推荐教材与参考书目:

《证券投资学》,邢天才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

《证券投资学》,章劼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

《证券投资学》,吴晓求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

《证券投资实务》,李多全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

资产评估学(Fundamentals of Assets Evaluation)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总体要求学生掌握资产评估学的基本理论、基本评估方法和基本技能,并能把它们运用于实践当中。

课程内容:本课程每周3节,共计54课时本课程主要介绍资产评估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其主要内容包括:资产评估主体;资产评估客体;资产评估目的;资产评估假设;资产评估价值基础;资产评估价值类型;资产评估原则;资产评估途径和方法;资产评估技术应用说明等。

考核形式:闭卷笔试、平时成绩

推荐教材与参考书目:

《资产评估学》,姜楠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

《资产评估学》,王国付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3月

《资产评估学教程》,肖翔、何琳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年《资产评估》,全国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用书编写组,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4月

国际会计(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该了解国际会计的基本知识和发展动态、重要国家的会计特点、会计国际协调的任务与方式等,能够正确理解在全球联系日益紧密的世界中的财务信息的作用。

课程内容:本课程每周3节共计54学时,主要介绍:国际会计的发展;国际比较会计的基本问题,包括会计模式的划分、国别的选择;国际协调会计的基本问题,包括国际会计协调的组织及活动,以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及其制订的准则为主;国际经营会计的若干问题,包括跨国公司的外币交易会计、外币折算、合并报表的编制等。

考核形式:闭卷笔试、平时测验。

主要参考书目:

《国际会计》,王松年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2月

《国际会计与跨国企业》,Lee H. Radebaugh, Sidney J.Gray, Ervin L.Black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1月

《国际会计学》,费雷德里克.D.S.乔伊,加利.K.米克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

高级财务会计(Advanced Financial Accounting)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深刻理解高级财务会计的本质特征,熟练掌握企业合并、合并财务报表、外币折算与所得税会计的基本原理与技能。

课程内容:本课程每周3节共计54学时,本课程是在系统掌握《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的基础上,以会计假设的松动和会计原则的延伸为前提,就财务会计领域中的新的、特殊的会计问题进行阐述,是对中级财务会计的突破和扩展,在把握高级财务会计的理论基础、构成内容的基础上,掌握各种特殊会计业务的特点、处理原则及其方法。其主要内容包括:公司会计的特殊问题,外币交易和外币报表折算,企业合并与合并会计报表,物价变动会计和租赁会计、所得税会计、期货会计等特殊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

考核形式:闭卷笔试、平时测验。

主要参考书目:

《高级财务会计》,陈信元主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9年8月

《高级财务会计》,刘永泽、傅荣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2月

《高级财务会计习题与案例》,傅荣、孙光国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2月

高层次人才培养办法

高层次人才培养办法 (草案) 为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培养达到省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发展潜力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形成一批优秀创新团队,使我校高层次人才梯队的培养与教育部“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以及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工作相衔接,优先做好人才储备,全面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制定本培养计划。 一、总体目标 高层次人才培养共分四个梯队:第一梯队为入选省部级及以上人才工程和省高校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第二梯队为院级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第三梯队为院级骨干教师;第四梯队为系部级骨干教师。通过选拔和培养,到2018年,力争使学校拥有1-3名省级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5-10名院级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10-20名院级骨干教师和20-30名系部级骨干教师。 二、培养周期 培养期为四年。动态管理,二年进行一次中期考核,四年进行一次期满考核。 三、选拔条件 (一)省部级及以上人才工程和省高校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选拔条件按省人事厅、省教育厅有关文件要求。 (二)院级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选拔条件 1.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热爱教育事业,德才兼备,为人师表,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 2.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工作,具有副教授专业技术以上职务,年龄55周岁以下(以申报当年1月1日为限,下同)。 3.学风端正,治学严谨,有较强的开拓创新精神;善于团结协作,具有组织带领学科梯队建设的能力。 4.已系统熟练地讲授过两门及以上课程,教学工作、教学改革或实验室建设等方面成绩突出。 5.具有本学科、本专业领域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较深的学术造诣,能在本学科主流和前沿领域指导和开展研究工作。有较高的外语水平,掌握计算机等现代教学科研手段。

武汉大学人才培养方案

经济与管理学院会计学专业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名称 专业代码:110203 专业名称:会计学(含注册会计师专门化方向)(Accounting) 二、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直接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创造、创新和创业精神,能在企事业单位、金融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会计和审计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会计、审计和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注重会计学方法与技巧方面的训练,培养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本专业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外语能力、计算机运用能力和数理分析能力,要求学生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 学生应在本科学习过程中获得以下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会计学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能力及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内外与会计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会计惯例与规则; (5)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备较高的专业英语水平;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搜集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 学制:四年。 学分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应修满140 学分,其中,必修课76 学分,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8学分,选修课56学分(含通识教育12 学分)。 五、学位授予 符合条件者,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 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市场营销、经济法、计量经济学、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与管理会计、审计学、高级财务会计和电算化会计等。 七、双语教学(中英文)课程 1、会计学(Accounting) 2、财务管理(Financial Management) 八、专业主要实验 1、计算机基础、foxpro数据库应用、会计学、财务管理、统计学、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安排上机练习和实习; 2、电算化会计分析与软件应用。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谈谈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几个结合

谈谈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几个结合 胡和平 (2011年10月23日)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在不同历史阶段,社会的人才需求不同,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也不同,有共性规律,也有鲜明时代特色。当前,随着大众化进程,我国高等教育出现了很多新的变化,学校规模不同程度扩大,大学类型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大学分层逐渐形成。同时,大学的职能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拓展,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成为重要任务。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正逐步成为“多元化巨型大学”。新的形势和任务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我们重新审视人才培养的地位和作用。 2011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要坚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并对全国青年学生提出了“三个紧密结合”的殷切希望,即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工作,为学生做到“三个紧密结合”创造充分的条件,也是摆在广大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在此,结合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我就高等教育特别是人才培养工作谈一些看法。 一、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关于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争辩由来已久,孰优孰劣始终没有定论。事实上,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并不对立,而是需要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都是一种成熟的教育理念,在大学教育中二者均不可或缺。1945年发布的“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认为,通识教育旨在培养学生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人和公民,而专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将来从事某种职业所需的能力。此二者同为人的生活的两个方面,是不能完全分离的,认为这两种教育具有非常明显的区分是错误的。教育的目的应该是使学生成为既掌握某种特定的职业或技艺、同时又掌握作为自由人和公民的普遍技艺的专家。因此,我们要将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不同学校不同时期在二者的结合上可以有所侧重,关键是要在实践中做到位。这两种教育理念都有各自完整的逻辑体系,在以一种教育理念为主的同时要兼顾另一种。以清华为例,解放前强调“通识为本,专识为末”。梅贻琦校长《大

某某大学关于本科“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

**大学关于本科“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 案 秘24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努力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提高人才社会竞争力,推进我校“国际知名、国内一流高水平大学”建设,学校决定从2011级本科生起,结合我校在学科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和特色,启动****本科“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树立全面发展和多样化的人才观念,主动服务国家战略要求和行业企业需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立与社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着力培养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意识、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二、培养目标 通过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培养造就基础宽厚,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在专业及相关领域具有国际视野和持久竞争力的研究型创新人才、行业领军人才和高素质专门人才。其中,在基础文理科专业重在培养“厚基础、强研究、重创新”的学术研究类人才;在应用文理科专业重在培养“宽口径、强实践、高素质”,能够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行业领军人才;在工科专业(包括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专业)贯彻教育 1

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精神,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工程师能力培养为主线,依托学校、企业两个支撑,通过学校培养、企业培养、自身培养三个维度,培养造就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 三、组织实施 1.成立学校“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教学副校长担任,成员包括教务处、学生处、科技处、文科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校团委等职能部门负责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教务处,办公室主任由教务处处长兼任。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和规范“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组织实施与管理工作,制定卓越人才培养的有关政策,协调解决培养和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成立院系“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工作小组。负责组织并制定适应本院系相关学科专业卓越人才培养的运行机制、学生遴选办法和考核评价办法等管理办法,具体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安排与教务管理、团学活动的开展等。 3.成立院系教学指导专家组。专家组成员由学术造诣深厚、教学经验和行业经验丰富、在国内外具有影响的专家、学者共同组成,负责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的制定,并对教学情况进行全程监控与指导。 4.成立院系导师组。院系选派教学科研水平高、具有指导经验、认真负责的教师担任“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试点班学生的导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研究和实践活动。 四、实施途径与培养标准 2

(完整版)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例框架和基本要求

附 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例框架和基本要求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和专业代码根据教育部颁布的现行中、高职专业目录和专业设置管理办法确定。 二、入学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入学要求一般为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高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入学要求一般为高中阶段教育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修业年限以3年为主。高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修业年限以3年为主;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修业年限以5年为主。 有条件的职业院校应积极推行学分制,完善学分认定、积累与转换办法。允许学生采用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等方式分阶段完成学业。实行弹性学制的专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参照本体例框架 1

与要求制订相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四、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大类及所属专业类应依据现行专业目录;对应行业参照现行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主要职业类别参照现行的《国家职业分类大典》;根据行业企业调研,明确主要岗位类别(或技术领域);根据实际情况举例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应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有关总体要求,对接行业需求,体现职业教育特色。 具体参考以下表述,结合中、高职实际和专业实际研究确定。 (一)培养目标。 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适应.....需要,具有......素质,掌握.....等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领域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由素质、知识、能力三个方面的要求组成。 在素质方面,对照以下总体要求,并结合专业特点研究确定。在知识、能力方面,对应人才培养目标,对照有关课程标准、专

高校人才培养方案_计划方案.doc

在教育实习中,要求学生担任实习学校运动竞赛的裁判工作。 组织学生担任学校课外活动中各项裁判工作。 (4)训练测评 在每一门技术课考核中,都应有裁判的理论和临场实践的内容。

学生在校内担任的运动竞赛的裁判工作,至少有一次成绩作为专项选修课中的裁判实习的成绩。 在教育实习中,学生担任裁判工作的能力,应作为教育实习成绩的一部分。测评标准: 优:一项达到二级裁判水平,其他项目能较好地完成校内比赛的裁判工作。

良:一项达到三级裁判水平,其他项目基本能完成校内比赛的裁判工作。 中:一项达到三级裁判水平,其他项目裁判能力一般。 及格:一项达到三级裁判水平,其他项目裁判能力欠缺。 不及格:没有裁判等级,其他项目裁判能力较差。 5、指导学生锻炼身体的能力

(1)训练内容与要求 指导中学生科学地锻炼身体。内容包括、活动内容的安排,锻炼方法的选择,运动量大小的控制,场地器材的布置,环境气候的影响,安全因素等方面都能科学的安排,符合中学生的年龄、性别、生理、心理的特点。 (2)训练途径

所有理论课、技术课中凡涉及锻炼方法的都应作为重点讲解,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这方面的知识。 应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分散辅导校内普通系科的同学进行课外活动,通过实践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3)训练测评 在教育实习中,学生辅导中学生锻炼身体情况,应作为教育实习成绩的一部分进行考核。测评标准:

优:能科学地指导中学生进行锻炼:锻炼项目的安排、锻炼方法的选择、运动量的大小、场地器材的布置、环境气候因素的影响、安全因素都能科学地处理和全面考虑,符合中学生年龄、性别、生理、心理的特点。 良:能较好地指导中学生进行科学锻炼,所有安排比较合理。 中:所有安排一般,个别方面考虑不全面。 及格:所有安排一般,个别方面考虑欠全面。

医院人才培养和人才梯队建设计划

医院人才培养和人才梯队 建设计划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铜仁市第二人民医院人才培养计划和人才梯队建 设计划 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是提升医院综合实力的决定性因素,关系到医院发展的兴衰成败。随着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卫生人才需求层次的不断提高,坚持以人为本,用好现有人才,留住关键人才,引进特需人才。为进一步加强我院专业技术人员梯队建设,提升我院实际竞争能力,现制定出我院专业技术人员梯队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人才观为指导,以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目标,在医疗实践中加快培养年轻的专业技术骨干。 二、人才梯队建设的目的 (一)、人才无断层 当医院内的某个职位由于人员的变动、长假、退休或辞职等种种原因出现空缺时,保证有合适的人选接替这个位置。 (二)、顺利交接保证目前的人选确实胜过他的前任,而且交接得越快越有利于工作的开展。 二、培训方式 (一)、根据和培养对象签定的“协议书”和个人培训计划,采取以在岗位自学为主,结合集中培训、跟师学习、参加学术交流、进修等多种方式进行培养。

(二)、宏观调控,统筹安排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农村卫生人才培养,是一个周期长、投入大、见效慢的系统工程。根据全院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医院的卫生医疗服务人员要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执业资格。 (三)、为实现这一目标,我院在卫生人才培养方面具体措施为: 1、合理安排各层次人员比例,按照区卫生局的要求进行人员配置。 2、由我院主持农村卫生人才培养规划的实施,保证政策的延续性。 3、积极统筹调动卫生教育资源,在人才培养上做到优势互补,统筹兼顾。 4、方向明确,形式多样针对人员的培训以提高学历、推广适宜技术、讲授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为主,积极开展卫生专科人才培养。培养同时应重视师承,分层开展。 三、以人为本,坚持“三个并重” (一)、培养和使用并重。培养人才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使用人才,发挥其价值和潜力。人才也只有在使用中才能更好地得到培养、锻炼和提高。我院在使用好现有人才的同时,将人才的培养摆上同等重要位置,充分注重挖掘人才潜力,积极探索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极力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有利条件。 1、不拘一格用人才。 (1)、为现有技术骨干提供必要的临床工作条件,为其发挥聪明才智、充分施展才华创造条件; (2)、通过延聘、返聘等方式,充分发挥院内老医师的作用。

企业人才战略与高校人才培养课件

企业人才战略与高校人才培养 王春伟 刚才高老师讲的非常好,对我确确实实有启发。各位老师和领导好,我今天给大家汇报的企业培养人用人。学校培养人,这是一个摇篮,但是我觉得更多的也是以用人的角度去培养人。很多学校培养人跟用人已经是脱节了。很多问题存在在这个环节上我们没有更好的沟通。 我几乎每年都到大学校园里面招聘,在2002年到2005之间经常去,今年我没有去,从这几年的招聘中看到不是特别理想,学生方向感不明确,有很多特别聪明的学生,在学校反而被浪费了,就觉得挺可惜的。有很多特别聪明的小孩,一进到学校就放羊了,参加所谓的社会活动,提高综合能力,被很多五花八门的东西诱惑了,而没有把真正所需要学到的东西学习到。这是一个很让人痛心的事。 其实企业用人的时候很被动的,因为学生太不好用了,没有责任感。有的就是一张口就要钱,这个也许是学校培养时候的偏差,也可能是大环境的问题。但是如果企业说我很被动的话,也是不对的,因为企业用人方面没有准备好。我从我本企业谈培养人才的土壤,比如说我们公司有多条跑道,比如说在管理方面的,在业务方面的,尽量给员工提供最大的空间。我们招聘的时候有一个口号,可能在座的人也有知道的,就是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这是一句广告词,这个大家都能理解,我们经常说的大一点。你有这份儿心情,必须要有驾驭这份儿心情的能力。金山这样一个企业,是技术性的行业,我经常说企业性质和文化决定了用人,你是一个软件行业就可能偏技术,如果你是一个销售公司,肯定注重营销。不同的企业文化对用人也是有不同的要求。比如说珠海这块,我们有400多号人,其中有300号程序员,他们做技术的,像网络游戏,程序员队伍技术含量比较高,它的文化、技术都是偏重这块的。 我曾经在大学校园里讲过,相同的能力,相同的资历,你要在一个很不恰当的时候,选择了一个一般的平台,你的道路就很艰难,很不顺。我经常说章子怡和赵薇的演技可能都差不多的,但是章子怡就走向了国际,而赵薇还在国内。所以选择特别重要。在学校的时候还看不出一些特别有能力的,一般都差不多。但是当你进入工作单位的时候,你尤其进入一个好的单位,那种水涨船高的感觉,就马上遇到一些对手以后,跟你乒乓球似的,跟高手打越打越进步。所以学生在选择自己的职业时候,不能人云亦云,不能跟着跑。 比如说企业文化,我认为企业文化就是核心人员的文化。以前企业小的时候是老板的文化,团队大了,什么文化了?就是核心人员的文化。比如说金山,它就是一个程序员的文化,它的核心人员是程序员,所以它的核心文化就是程序员的文化。我们要给他们空间,给他们渠道,让很多很多这样的人感觉到这就是我的方向,我要走在这个点上,这条路没有错。在中国有一个错误的观念,干技术到30岁就完蛋了,但是在很多大的国际公司,大部分做技术是4、50岁的,因为他们都有经验。他们认为产品就是服务,不是每天都在创新的,有很多产品没有做好的,你再做其他的产品那是不现实的。我们就把产品修修补补,修到最好。 金山有三个地方,我在珠海是负责人。从我多年用人角度来说,我个人认为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完成是专业知识的积累,他们也强调说老师引导他们考一堆证,但是我认为这些证没什么用,就跟学历不等于能力,有了结婚证不等于有了爱情,我觉得这个是有问题的。我认为大学生在校更应该关系行业方向、行业信息,完成从大学生向职业人转换。我觉得大学生在自我转换的时候是很重要的,包括你以前做一个学生,你可以什么都不问,把你的学业搞好,但是你在企业里面是要业绩的,是要跟团队配合的。在学校的老师也应该明白,学校老师是否明白企业用什么样的人,这个真的挺重要。我认为学校和企业评价学生的标准不一

暨南大学人才培养方案

暨南大学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指对人才进行教育、培训的过程。被选拔的人才一般都需经过培养训练,才能成为各种职业和岗位要求的专门人才。下面爱汇网小编整理了暨南大学人才培养方案,欢迎大家的阅读! 暨南大学人才培养方案篇1 一、学科简介 暨南大学新闻传播学科创办于1946年,历史悠久,发展快速,优势明显。1986年获新闻学硕士学位授予权点,2001年获传播学硕士学位点,2015年获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新闻学博士点,2011年获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已建立了完善的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在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传媒经济学等学科方向上,均拥有良好的办学条件,雄厚的师资力量,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扎实丰硕的科研成果。现有学科发展平台包括:广东省名牌专业和教育部特色专业新闻学专业,广东省和国务院侨办重点学科新闻学学科,广东省第一个文科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华南新闻传媒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媒体实验中心,及新闻传播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52位专任教师中,现有博导6人、教授19人、副教授15人。教师中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教育部新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新闻出版总署行业领军人才 1人,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1人,中国新闻教育学会副会长1人,中国传播学会副理事长1人。十一五期间,共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30多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600篇,出版专著及教材50多部,获国家级科研奖励2项、省级1项,获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2门。本学科特别重视与主流媒体强强联合,创新教学模式,致力于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传媒人才,如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等合作举办的暨大准记者南方训练营、传媒领袖讲习班等,在学界业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二、培养目标

卓越人才培养计划

` 大学卓越人才培养计划: 为深入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实施,2013年4月19日,教育部高教司在召开了卓越计划专家工作组2013年工作会议。理工处、部分专家工作组成员和特邀专家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专家工作组组长启元主持。 会议围绕进一步推进卓越计划实施的工作思路进行了深入研讨,就卓越计划通用标准、省级卓越计划的实施、实践基地的建设、卓越计划质量评价等形成以下共识。 一、发布卓越计划通用标准 专家们讨论了卓越计划本科通用标准与专业认证通用标准的关系,对卓越计划通用标准进行了修改完善。认为有必要发布卓越计划通用标准,建议尽快发布实施。 二、推动省级卓越计划实施 专家们认为,要进一步完善卓越计划三级体系,特别是要推动省级卓越计划的实施,加强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对省属卓越计划高校的管理、指导和支持;加强对各省负责支持和建设的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中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调研,了解经费落实情况和建设情况;加强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间的交流,研讨推动省级卓越计划的具体措施。 三、加强实践基地(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 专家们认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建设和运行事关卓越计划实施的成败。要加强对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的研究和指导;调研已立项建设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进展情况和经费使用情况;研究起草加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的政策措施。 四、卓越计划质量评价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衔接 专家们认为,卓越计划质量评价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虽然在实施目标和标准上有所差异,但在涵上存在着相同和相似之处。注重卓越计划质量评价与专业认证之间的衔接,一方面要利用现有的专业认证体系,引导和鼓励卓越计划试点专业申请具有国际实质等效的专业认证,另一方面要促进这些专业集中精力实现卓越计划的主要目标并办出特色,发挥卓越计划在工程教育改革方面的示和引导作用。 Word文档

人才培养方案(最新整理)

淮海控股集团 人才培养管理方案 第一章:方案概述 一、目的 1、有效承接淮海哲学的人才理念,践行“高层专家化、中层职业化、基层专业化、员工精益化”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完善淮海人才培养体系。 2、明确各级管理部门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职责,提升人才培养的效果。 3、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的储备人才培养管理; 4、规范储备干部的培养模式,建立历练模式和挂职、轮岗制度; 5、降低由于干部未经岗位实践,就直接任命,造成的用人风险。 二、适用范围 1、各级高、中、基层管理人员; 2、各职能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 3、外部招聘中、高管。 三、人才培养的基本理念 1、人才培养的标准:使员工认同淮海的企业文化和核心价值观,具有胜任岗位的专业能力、核心能力。 2、人才培养的关键:动态调整各级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内容,使之与公司战略和经营发展相匹配。 3、人才培养的机制:持续优化集团阶梯状人才培养体系,增强各层次人才的孵化功能,保证集团所需人才的不断输出。

四、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 1、明确集团人才培养管理体系,指导集团各部门进行人才培养管理。 2、为各类人才建立清晰的学习路径和平台,使其明确发展方向。 3、明确各部门和各级管理人员在人才培养中的责任和义务。 五、人才培养的路径图 (一)、路径图 无论员工处于管理岗位还是专业岗位的任何层级,都能找到对应的学习内容。如下图所示: 1、晋级包:职业生涯纵向跃迁的学习包,帮助员工更好适应更高层次工作。 2、轮岗学习内容:员工在不同岗位间转换时学习的内容,帮助员工更好实现新岗位工作。

3、人才培养不是单一的培训,必须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个人发展计划、在职培训、储备培养、轮岗都是重要形式。如下图所示: (二)、人才培养的基本内容 根据能力素质模型,无论对管理人才还是专业人才的培养都分为价值观体系、专业能力和核心能力三部分。 1、价值观体系:是每位员工都必须理解和认同的意识、道德规范和行为,包括愿景、核心价值观、淮海经营理念等。 2、专业能力:是为履行某职能的岗位或角色所必须具备的本职能领域内的知识和技能。专业能力根据职位发展,会有掌握广度和深度的差异要求。淮海的专业能力分为经营管理、财务、人力资源、生产管理、营销、技术、研发等。专业能力的培养指对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培养。

高校人才培养方案

高校人才培养方案 高校人才培养方案 高校人才培养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我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全面修订。此项工作于2011年11月启动,前后历时十个多月,现已修订完成并发布,将于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在2012级开始实施。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实施人才培养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组织教学活动、实施教学管理和审核学生毕业资格的主要依据。在全面总结2008版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新版人才培养方案主要体现如下特点: 一是突出专业分类建设。根据我校专业特点,新版方案在人才培养总体分为教师教育类和非教师教育类的基础上,进一步将专业类型细分为基础类、应用类和艺体类,为各专业明确办学定位,利用好现有办学资源,设计好人才培养路径,服务好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二是明确专业核心课程。针对08方案对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不足、专业核心课程界定模糊的弊端,新版方案修订要求各专业综合考虑学校人才培养总体目标、社会需要、学科专业发展特点等因素,明确本专业培养人才的核心能力,进而确定本专业的核心课程;明确专业核心课程,加强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为学生今后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知识与能力基础。

三是加强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本次的方案修订中,明确要求各专业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学分比重,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把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此外,还允许各专业根据本专业教育教学特点增设创新学分,鼓励学生通过科学研究等方式获得该学分。 据了解,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是学校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学校高度重视此次方案修订工作,校党委书记顾家山、校长王伦多次提出具体要求和指导意见,分管副校长李进华全程参与、直接指导,相关部门、各学院积极组织开展修订工作,期间召开相关会议10余次,其中包括为期两天的新版方案集体评审论证会。方案修订遵循“系统设计、分类指导、强化实践、突出能力”的总体要求,充分体现了我校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深化人文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目标。新人才培养方案的全面实施,标志着我校人才培养将立足于一个新的平台,为我校着力提高本科教育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高校人才培养方案调整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为了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各高校都会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各自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将直接影响到课程设计,课程设计对学生的知识结构产生较大影响,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知识结构必定会对毕业生的就业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做好人才培养方案对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意义重大。如今,高等教育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也应该根据形势的发

大学生涯规划人才培养方案

大学生涯规划人才培养方案 所属类别:生涯规划) (专业代码:A 2 一、招生对象 各大高校大一、大二学生 二、学制 基本修业年限为2年。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加强大学生对生涯规划理论的认知,提高大学生的生涯规划意识,指导大学生有效规划大学生活,通过学习职业测评方法和自我职业倾向期望定位等课程,加强大学生的自我认知,使之具有较高的大学生涯规划、职业决策和职业生涯规划能力,能成功制定大学生涯规划并实施,促进他们向复合型人才迈进,从而铺平通往职场的道路。 四、职业面向与职业资格证书 大学生涯规划专业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需求综合考虑,选择对应的职业资格考试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也可考取职业生涯规划资格证书。 主要职业岗位有:职业规划方向类岗位。 主要职业资格证书:各专业相应资格证书、职业生涯规划师资格证书。 五、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及开发表 表2:知识结构开发表

表3:能力结构及开发表 表4:素质结构及开发表 1、遵守学员手册各项管理规定; 2、在规定的修业年限内完成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课程,修满50学分; 3、通过结业考试、能力考核合格,取得素质特训结业证书。 七、毕业待遇 1、颁发卡耐基商学院素质特训结业证书; 2、协助寻找对口工作并护送上岗; 3、跟踪服务3年,了解毕业后学员动态并跟踪指导。 八、课程体系

理论课程+实操课程+增值服务+颁发证书

1、大学生涯规划(54学时)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有效规划大学生涯,学会目标管理、时间管理、情绪与情商管理,既能完善专业知识,又能提高素质和能力,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不断完善自己,丰富和充实大学生活。 2、大学生活规划之素养修炼(66学时) 本课程旨在帮助大学生加强素养修炼,指导他们经营自己、开拓自己、提升自己,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良好的情操,学会更好地生存、学习、合作和欣赏,懂礼仪、会审美,热情饱满,积极进取。 3、大学生自我认知(24学时) 本课程旨在指导大学生剖析自身特点,帮助他们加强自我认知,更好地了解自己、分析自我,通过专业的职业测评工具,测验学员的性格、兴趣倾向,分析他们的气质类型,咨询师根据测评结果和跟学员的交流进一步了解学员,帮助学员认识和分析自己,指导学员更好地将自身兴趣、性格、气质、优劣势等特点与自己的目标、理想及大学生活结合起来,有效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根据人职匹配的需求,培养和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从而铺平通向未来的职场大道。 4、大学生职业决策与职业生涯规划(48学时) 此项课程旨在提高学员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帮助学员明晰自己的职业倾向,培养大学生的职业决策与职业规划能力,指导他们制作和实施有效且符合自己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员走出找工作迷茫的职场困惑,从而为顺利求职奠定坚实的基础。 5、基础能力特训(108学时) 本课程主要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包括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各项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加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训练,鼓励他们用心思考、创造,

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引进、培养与奖励管理办法 (讨论稿) 我校在实施转型发展的战略任务中,确立了人才强校战略,“引进与培养并重,教育与引导并行,考核与激励并举”三管齐下的战略。名校长是名学校形成的关键,名教师是名校形成的基础。为了落实“人才强校”战略,早日实现“质量强校”的目标,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打造品牌教师,争创品牌学校,必须做好人力资源全方位引进、开发、培养和管理工作。坚持以人为本、不拘一格引进、培养各类高素质的人才并使之发挥最大的潜能,谋求与学校共同发展,为职业教育事业献身,共图职教伟业。根据我校的人才引进与培养战略规划,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总则 1、指导思想。为贯彻学校转型发展战略规划,建立和完善人才发展机制,使人才引进与人才培养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保证学校人才引进、储备与培养进入一种有序、稳定、持续发展的局面,全面提高学校管理与教学人员素质,促进我校师资队伍专业化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创新思维能力、学科知识拓展能力、实训教学运用能力和一体化教学能力。 2、人才引进原则。按需引进,引用结合,按需设岗、公开招聘、

平等竞争、择优聘用;专业对口、结构合理、比例适当,重视质量,讲求实效。 3、人才培养原则。以学校转型发展战略为导向,结合我校工作与教学实际岗位需求制定教师培养计划,培养计划要针对学校教师特点及需求设计,符合工作特有要求,按照不同岗位层级及类别的人才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配合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对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进行跟踪评估,记录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参加培养人员的表现,提升培养质量。 4、组织领导。成立人才引进与人才培养领导小组(简称人才小组),负责对学校人才引进与人才培养工作的组织、计划、领导、实施、协调、督促、管理。由校长担任组长,主管教育教学工作副校长担任副组长,成员由教育教学部和行政事务部的有关人员组成。办公室设在行政事务部办公室。 5、工作职责。人才小组负责建立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制定、跟踪和调整相关人才引进与培养政策和制度;制定和落实本校人才引进与培养计划;负责组织实施具体的人才引进与培养管理工作;协调整合内外部资源,协助学校各部门完成人才引进与培养工作;策划、部署教学和实训骨干人才的培养工作;统筹管理学校引进与培养经费,对各项引进与培养费用进行审核和控制。 6、为了适应我校一体化教学的需要,积极引进和培养一体化专业教师,要求既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又有熟练的技能,并且要有一定的企业生产经验。围绕学校转型发展的需要,努力做到强调质量、提

高校人才培养

高校人才培养呈现三大亮点 ——访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4年,正好是本科人才培养的一个周期。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4年来,教育部高教司按照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为主线,着力解决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重点难点问题,取得显著成绩,呈现三大亮点:协同育人、资源共享、强化实践。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做好顶层设计,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问:教育规划纲要从战略目标、发展任务、体制改革和保障措施等方面,对2010-2020年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做出重要部署,为落实这些部署,4年来,我们出台了哪些重要政策措施? 答:在战略目标上,教育规划纲要明确,到2020年,高等教育总规模将增加到3550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40%,主要劳动年龄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提高到20%,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数比2009年翻一番;高等教育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全面提升,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在发展任务上,教育规划纲要强调,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优化结构办出特色,加快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在体制机制上,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等等。 在保障措施上,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创新人事管理和薪酬分配方式;要加大教育投入,完善投入机制,加强经费管理;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推进依法治教。 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4年来,高教口相关司局按照部党组的部署要求,牢固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质量观,把提高质量作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出台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重大政策措施,有力地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一是发布高等教育发展规划。2012年3月,发布《高等教育专题规划》,明确了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提出了11个方面的主要任务和5个重大项目,描绘了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 2013年2月,发布《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2012-2020年)》,启动实施了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综合实力提升工作和千名大学校长海外研修计划等重大项目。 二是出台“高教质量三十条”等系列文件。2011年7月,发布《“十二五”期间本科教学工程实施意见》,中央财政投入35亿元支持项目建设,建设重点是质量标准研制、专业建设与综合改革、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与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训练、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建设与教师教学能力培训。 2012年3月,发布《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30条措施,推动高等教育从以规模扩张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向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转变,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踏上了内涵发展、提高质量的新征程。

高校人才培养方案辅助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高校人才培养方案辅助管理系统 的设计与实现 文档名称:系统需求分析说明书 开发人员:周峰、吴帆、陈勇、黄照铝、张忠豪 撰写人:黄照铝

目录 1 绪论 (2) 1.1编写目的 (2) 1.2项目背景 (3) 1.3定义 (4) 1.4参考资料 (4) 2任务概述 (4) 2.1系统目标 (4) 2.2运行环境 (4) 2.2.1硬件环境 (4) 2.2.2软件环境 (5) 3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5) 3.1专业人员数据管理 (6) 3.2专业人员数据分析与制作 (6) 3.4高校人才培养方案辅助管理系统的工具要求 (7) 3.5定义、缩写词和符号 (8) 3.6条件与限制 (8) 4功能要求 (8) 4.1功能划分 (8) 4.2功能描述 (8) 5系统非功能需求 (10) 5.1运行性能需求 (10) 5.2故障处理 (11) 5.3数据精确度 (11) 5.4灵和性需求 (11) 5.5用户界面 (11) 6系统接口信息 (12) 7.其它要求 (12) 8. 数据描述 (12) 8.1静态数据 (12) 8.2动态数据 (12) 8.3数据库描述 (13) 8.4高校人才培养方案辅助管理系统表的具数据表描述 (13) 8.5数据流图 (17) 8.5.1用管理数据流图 (18) 8.5.2数据字典 (19) 8.6高校人才培养方案辅助系统的数据需求 (22)

1 绪论 高校人才培养方案辅助管理系统的简介: 普通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作为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对如何提高质量、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合格人才提供了必要的依据。通过不断调整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可以适时调整学生培养课程体系,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大学各专业的培养方案制定和修订工作已成为每年的一个常规性工作。然而,当前我省各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或修订工作主要采用Word,Excel等文字处理软件进行手工操作,主要存在问题如下: 第一,学校领导和职能部门无法快速有效地查阅和审核全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第二,人才培养方案无法长期保存,不便各专业于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和利用; 第三,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各类课程学时和学分分配比例”的计算需制作人员花费大量时间去进行多次重复计算和调整。 第四,人才培养方案中“教学计划总表”与“学期教学计划表”需制作人员花费大量时间进行多次重复调整。且容易出现数据的不一致现象。 通过项目的开发和利用,将有效减少人才培养方案制作过程中工作人员的大量重复性功能,降低人才培养方案制作过程中的误差,大大提高人才培养方案制作的效率和质量。 1.1 编写目的 此需分析说明书对《高校人才培养方案辅助管理系统》软件做了全面细致的用户需求分析,明确所要开发的软件应具有的功能、性能与界面及软件的数据库应该怎么设计,使系统分析人员及软件开发人员能清楚地了解用户的需求,并在此基础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管理办法.doc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管理办法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培养人才的总体计划和实施方案,是学校组织一切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是学校对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价的基础性文件。为了稳定教学秩序,保证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特制订本管理办法。 一、培养方案的制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三十四条之规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由学校自主制订,工作程序为: 1. 教务处提出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经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审定、校长办公会议通过后,发各二级学院(部)执行。 2. 各二级学院(部)组织专业教师,根据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拟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3. 各二级学院(部)组织专业指导委员会或聘请行业专家对各专业拟订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审议,通过后报教务处。 4. 教务处对各二级学院(部)递交的培养方案组织审核后,提交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进行审议。各二级学院(部)根据审议意见修改定稿后,填写《杭州科技职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审批表》,报分管教学校长审批。经分管教学校长批准后的培养方案,即为学校正式的教学文件。 3.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工作一般在每年的4月底前完成初稿,6月底前完成终稿。 二、培养方案的实施 1.为了保证培养方案的连续性、稳定性,培养方案经学校批准后,必须严格执行,不得随意调整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学制,不得随意改动课程设置、课程顺序、学时学分等。 2.培养方案由教务处组织各二级学院(部)执行。教学任务按课程性质和业务范围由相关的二级学院(部)归口承担,由教务处下达、协调并落实。各二级学院(部)要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教学任务组织教学,不得随意变更。 3.新生入学后,各二级学院(部)应及时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发给学生,做好培养方案的宣传、解释工作,解答相关问题,同时做好专业发展方向和专业定位的宣传教育。 三、培养方案的调整 1.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颁发实施后,由于办学形势、政策的变化出现原专业培养方案不适应市场实际时,为保证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总目标,二级学院

人才培养计划

人才培养计划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林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人才培养计划 为提高临床卫生技术水平,努力造就一批医学创新团队,提升我院医学科技总体水平,加强我院临床医疗、科研和管理的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并不断提高我院的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现对我院人才队伍建设提出如下规划: 一、医院人才资源现状。 现有在职职工296人。其中高级职称17人,中级职称43人。二、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从我院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和完善各项人才政策,建立一套良好的人才管理体制,充分调动和发挥我院年轻骨干人才的作用。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培养与引进并重,稳定队伍,提高素质,改善结构,优化环境。培养和造就一支与我院医疗卫生需求相适应,用得上、留得住的高层次人才队伍。 (二)工作目标: ①扩大人才队伍结构的预期目标:五年内全院临床医师人员本科学历占60%。五年内培养和引进学科带头人10人。 ②调整和优化人才队伍结构的预期目标:人才在各学科间分布更趋合理。人才的专业、年龄结构和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的比例更趋合理。

③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的预期目标:在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同时,使人才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素质有更大提高。使高层次人才与学科带头人的竞争力达到更高水平。 三、战略人才培养计划 战略人才培养体系由“雏鹰计划”、“飞鹰计划”、“精鹰计划”和“雄鹰计划”四个部分组成。由这四个部分共同构成医院战略人才库。 “雏鹰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对有上进心、乐于学习、积极进取的新入职大学生的培养,使其逐步成长为部门技术骨干、业务骨干。 “飞鹰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对医院现有的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有进一步培养潜质的普通职工进行培养,使其逐步成长为各职能部门的负责人。 “精鹰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对医院有进一步培养潜质的中层干部进行培养,使其逐步成长为医院能够独当一面的人才,为更高一级的岗位储备人才。 “雄鹰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对现有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领军人物的培养,使其逐步成长为全面的人才,为医院今后的战略布局作好准备。 通过上述四个计划,逐步将培养对象培养成为关键岗位继任者和医院后备人才。关键岗位主要指医院根据当前或根据未来发展所需要的一些重要中级和高级岗位。后备人才主要是指医院为应对未来发展变化而储备的一些可替代医院某些中、高级岗位的具有培养潜质的人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