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务员制度复习资料 下

公务员制度复习资料 下

公务员制度复习资料 下
公务员制度复习资料 下

第七章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

★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概述

公务员考试录用的内容与方法

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实施

第一节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概述

公务员考试录用

是指国家人事行政部门或专门的考试委员会按有关法律和法规的规定,通过公开竞争考试的方式,以应考者知识和能力水平为客观标准,择优录用公务员的一系列过程。

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

是关于公务员考试录用的资格条件、原则、程序及其实施等方面的一系列法律规范的总和。现实探索:(一)严把公务员“入口关”,加大“凡进必考”力度。

(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深入人心。

(三)提高工作的法规化水平,依法考录制度逐步完善。

(四)基础建设进一步加强,有效提高了考试的科学化程度。

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意义:实现公民参与的重要途径,保证公务员素质的重要环节,提高公共行政效率和质量的重要前提,落实依法行政、确保公平的重要措施

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原则:

功绩:录用依据:知识、能力及考试结果

法制管理:法律保障:标准、方法、程序及监督

平等竞争:权利和机会:资格、标准等

公开透明:公开招考:条件、过程及结果

第二节公务员考试录用的内容与方法

考察内容:心理素质,技能素质,智力素质,知识素质

方法:笔试:传统论文式,选择式,我国笔试(公共科目,专业科目)

面试:面谈,口试

第三节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实施

公务员录用的条件

积极条件(positiveconditions) 指的是某些许可性条件

消极条件(Negative conditions ) 指的是某些限制性条件

录用的前提条件、职务范围

?前提条件:①必须在规定的编制限额内;②有相应的职位空缺。

?职务范围: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

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基本程序

1.发布招考公告

2.资格审查

3.考试

4.确定考察人选

5.公示

6.录用

7、公示期满,中央一级招录机关将拟录用人员名单报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备案;地方各级招录机关将拟录用人员名单报省级或者设区的市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审批。

8、试用与培训,其中新录用的公务员试用期为一年。试用期满合格的,予以任职,不符合的取消录用。

附件

政府雇员制

含义:

政府雇员(Government Employee):此概念最初源自美国。

一般含义:政府用高薪从社会上雇用的专门人才。他们一般不具有行政职务,不行使行政权

力,不占用行政编制,服务于政府某项工作或某一政府工作部门。

公共部门及组织以合同制聘用、管理某些专门技术人才承担某些临时性、勤务性事务的公共人力资源制度就是政府雇员制。

实践动因——

?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影响:企业家精神、全面质量管理、市场化及契约化

?各个部门专业化、弹性化的需要:环境变化快,政府职能扩展,传统官僚制的组织结构僵化,公务员制度有弊端,办事效率低下。

对于当代公共管理而言,没有任何一个问题单独属于某一个部门,也没有任何一个解决方案只牵涉到一个传统部门。

我国政府雇员制实践模式——

吉林模式(2002.6):不占用公务员编制,无具体行政职务,无行政管理权力,仅按照合同约定完成某方面的专门性工作任务。

雇用单位:公务员机关单位

政府雇员类别:一般、高级、资深高级

考核:试用期考核、全年任务考核

佣金:14档

原则上不得兼职其他工作,且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关系。

深圳模式(2004.8):雇员占编不入编

雇用单位:公务员机关、事业单位

雇员类别:普通雇员、高级雇员

南昌模式(2004.12):高新聘请在跨国公司工作的人员,改变仅由政府招商的模式,建立一支既懂外语,又熟悉国际商务的专业化招商队伍。不占公务员编制。

雇员类别:普通、高级

珠海模式:占雇佣单位的人员编制,不具备行政职务。

雇员类别:普通雇员、高级雇员

几种模式对比分析——

?相同:制度先行;合同约束;市场化管理

?不同:是否占编制;薪酬标准

为什么"政府雇员制"取得实在的预期绩效难度很大?

首先,"政府雇员制"的条件对真正的优秀人才没有吸引力。

(没有行政权力,短期雇员关系,只是薪酬较高)

其次,政府解决"复杂的专业技术问题"的责任不应该落到雇员肩上。

第三,雇员制对改变公务员工作的现状没有作用。

最后,"政府雇员制"增加行政管理成本。

争议:“政府雇员制”是不是一剂“良药”?

推行政府雇员制应注意——

理论研究

法律规范和配套制度建设:身份、地位、权利义务、录用考核、薪资标准、申诉、合同终止、退出以立法加以规范;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及其他制度。

制度是最有价值的资本。制度的设计、推行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政府雇员制与公务员制度有何区别?

政府雇员制会冲击公务员制度吗?

如何处理政府雇员与公务员之间的关系?

*比较政府雇员制与公务员聘任制

与公务员制度的区别——

适用法律

用人方式

管理方式

薪酬

与公务员聘任制的区别——

身份

法律依据

制度具体内容:录用、合同期限、工资福利保险、管理方式

公务员聘任制:国家机关根据工作需要,经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对不涉及国家秘密的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和辅助性职位,按照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以合同的方式聘用的制度。

第八章公务员培训制度

1、公务员培训制度概述

公务员培训是指国家按照有关规定,根据公务员的职位和工作需要,通过各种形式、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公务员进行以提高业务能力为主要目的的继续教育、培养和训练

公务员培训制度的意义:

对公共服务文化及其目标进行深刻的体会和理解,培养其对于公共服务的认同感和奉献精神使公务员了解岗位的要求,提高职业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以达到任职资格的要求

促进公务员转变思想、方法,改进公务员的工作行为,提高其完成工作的质量

2、公务员培训的原则与形式

(一)、公务员培训的原则指在公务员培训的整个过程中所必须贯彻执行的一般准则,是指导公务员培训工作的理论基础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知识技能与组织文化培训相结合的原则

培训与奖励相结合的原则

(二)公务员培训的形式

--以培训的阶段分类

脱产培训在职培训职前培训

--以目的的阶段分类

学历培训职务培训资格培训

3、公务员培训制度的实施

公务员培训的实施机构:专门机构,辅助机构(政府内部培训机构,政府外部培训机构)

第九章公务员考核制度

1、公务员考核制度概述

公务员考核制度(System of Assessing):根据有关法律规定,按照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公务员的思想品德、工作成绩、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等进行全面考察、作出合理评价,并以此作为对公务员进行奖惩、培训、辞退以及调整职务、级别和工资等依据的一系列法律规范的总和。

我国公务员考核对象——《公务员法》第三十五条:“对非领导成员公务员的定期考核采取

年度考核的方式,先由个人按照职位职责和有关要求进行总结,主管领导在听取群众意见后,提出考核等次建议,由本机关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考核委员会确定考核等次。”“对领导成员的定期考核,由主管机关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公务员考核规定(试行)》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公务员考核是指对非领导成员公务员的考核。对领导成员的考核,由主管机关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公务员考核制度的功能:选拔功能,评价功能,激励功能,监控功能

2、公务员考核的内容与方法

公务员考核的内容:综合评价模式,因素分析模式

我国公务员考核内容——

《公务员法》第三十三条:“对公务员的考核,按照管理权限,全面考核公务员的德、能、勤、绩、廉,重点考核工作实绩。”

《公务员考核规定(试行)》第四条:“对公务员的考核,以公务员的职位职责和所承担的工作任务为基本依据,全面考核德、能、勤、绩、廉,重点考核工作实绩。”

公务员考核的五大内容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对公务员的考核必须考核全面,又要突出重点。以“工作实绩”为考核重点:

一方面是鼓励公务员干实事、求实效;

另一方面是“绩”可以量化,标准比较明确统一,可以防止根据个人好恶或主观印象进行评价。注重实绩,就是防止在公务员考核中搞“大锅饭”,实行“平均主义”。

另外,对“绩”要作全方位的理解。不仅看经济总量、市政环境,还要看环境的保护力度、社会民众的受惠度与满意度、社会良性发展程度等。

一些特殊情形下的考核——

《公务员考核规定(试行)》第五章

第二十一条:新录用的公务员在试用期内参加年度考核,不确定等次,只写评语,作为任职、定级的依据。

第二十二条:调任或者转任的公务员,由其调任或者转任的现工作单位进行考核并确定等次。其调任或者转任前的有关情况,由原单位提供。挂职锻炼的公务员,在挂职锻炼期间由挂职单位进行考核并确定等次。不足半年的,由派出单位进行考核。单位派出学习、培训的公务员,由派出单位进行考核,主要根据学习、培训表现确定等次。其学习、培训的相关情况,由所在学习、培训单位提供。

第二十三条:病、事假累计超过考核年度半年的公务员,不进行考核。

第二十四条:公务员涉嫌违法违纪被立案调查尚未结案的,参加年度考核,不写评语、不定等次。结案后,不给予处分或者给予警告处分的,按规定补定等次。

第二十五条:受处分公务员的年度考核,按下列规定办理:受警告处分的公务员,对其进行考核,但在受处分的当年,不得定为优秀等次。受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处分的公务员,对其进行考核,但在受处分期间只写评语,不定等次。在解除其处分的当年及以后,按正常情况对待。

我国公务员考核类型——

《公务员法》第三十四条:“公务员的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和定期考核。定期考核以平时考核为基础。”

《公务员考核规定(试行)》第五条:“公务员的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和定期考核。定期考核以平时考核为基础。”“等方式进行,由主管领导予以审核评平时考核重点考核公务员完成日常工作任务、阶段工作目标情况以及出勤情况,可以采取被考核人填写工作总结、专项工作检查、考勤价。定期考核采取年度考核的方式,在每年年末或者翌年年初进行。”

平时考核:通常是指对公务员在日常工作中的表现及功过进行记录,主要考核公务员的出勤

情况和公务员遵守办公规则情况。

表现为考勤和工作检查。考勤是由专人负责记录有关出勤情况。工作检查,主要是由主管领导定期检查核实每个公务员的工作日志。

优点:便于对公务员的各种情况进行了解和考察,为公务员的年度考核提供原始的资料。不足:难以制度化,容易流于形式。

定期考核:通常是指有关领导人员以及专门的考核机构在一个工作年度结束后,按照规定的内容、标准、程序和时限,在平时考核的基础上对所属公务员一年来各方面的实际表现进行集中统一的考察和评价活动。定期考核是在平时考核的基础上进行的每年一次的阶段性概括和总结,是对公务员比较全面的考核方式

定期考核以平时考核为基础

平时考核是对公务员的日常工作情况及功过的记录,而定期考核是平时考核的概括和总结,表现为阶段性的考核结论。

平时考核往往不直接导致对公务员的奖励或惩戒,但它是定期考核的基础;定期考核是对公务员一定时期工作的总评,是平时考核的集中反映,其结论将会导致公务员的奖惩及其他人事变动。

平时考核只反映公务员一时一事的情况,往往带有片面性,而定期考核也有可能因时间长久失去记忆而产生主观臆断。因此,将定期考核和平时考核有机结合,将平时考核作为定期考核的基础,才能达到客观、全面评价公务员的目的。

公务员考核的方法——

(一)目标管理法:MBO (Management by Objective)

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绩效的现代管理方法。亦称“成果管理”,俗称责任制。

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于1954年在其名著《管理实践》中最先提出了“目标管理”的概念,其后他又提出“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的主张。

目标管理实施程序

(1)目标的确定Set Target

(a)基于实际工作Practical work

(b)雇员可以达成Attainable

(c)工作标准与组织目标相结合Combine Standards and goals

(2)目标管理的实施Execute Target Management

(a)目标控制Target control

(b)目标调整Target adjustment

(c)考核过程的反馈与沟通Feedback and communication

(3)针对目标进行考核Assess

(a)目标的达成Achieve goals

(b)考核结果与其他管理挂钩,如工资、奖惩、晋升等。

(二)关键绩效指标法(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关键绩效指标:通过对组织内部流程的关键参数进行设置、取样、计算、分析,衡量流程绩效的一种目标式量化管理指标。

理论基础:“二八原理”

组织在运行过程中,每个部门和每一位成员的80%的工作任务是由20%的关键行为完成的,抓住20%的关键,就抓住了主体。

绩效指标体系建立的SMART原则:

S:具体(Specific),指绩效考核要切中特定的工作指标,不能笼统;

M:可度量(Measurable),指绩效指标是数量化或者行为化的,验证这些绩效指标的数据或者信息是可以获得的;

A:可实现(Attainable),指绩效指标在付出努力的情况下可以实现,避免设立过高或过低的目标;

R:现实性(Realistic),指绩效指标是实实在在的,可以证明和观察;

T:时限性(Timeliness),注重完成绩效指标的特定期限。

3、公务员考核制度的实施

客观公正原则,保障原则,注重实绩的原则,民主公开原则

公务员考核程序——

制定考核标准,开展考核工作,考核结果整理与反馈,考核结果运用,提出改进考核的方法

我国公务员考核程序:

《公务员法》第三十五条:

对非领导成员公务员的定期考核采取年度考核的方式,先由个人按照职位职责和有关要求进行总结,主管领导在听取群众意见后,提出考核等次建议,由本机关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考核委员会确定考核等次。对领导成员的定期考核,由主管机关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务员考核规定(试行)》第十三条

年度考核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被考核公务员按照职位职责和有关要求进行总结,并在一定范围内述职;

(二)主管领导在听取群众和公务员本人意见的基础上,根据平时考核情况和个人总结,写出评语,提出考核等次建议和改进提高的要求;

(三)对拟定为优秀等次的公务员在本机关范围内公示;

(四)由本机关负责人或授权的考核委员会确定考核等次;

(五)将考核结果以书面形式通知被考核公务员,并由公务员本人签署意见。

对担任机关内设机构领导职务公务员的考核,必要时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民主测评。

我国公务员考核结果等次:

《公务员法》第三十六条:定期考核的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等次。定期考核的结果应当以书面形式通知公务员本人。

《公务员考核规定(试行)》第六条:年度考核的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等次。第七条:确定为优秀等次须具备下列条件:……;第八条:确定为称职等次须具备下列条件:……;第九条:公务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确定为基本称职等次:……;第十条:公务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确定为不称职等次:……;第十一条:公务员年度考核优秀等次人数,一般掌握在本机关参加年度考核的公务员总人数的百分之十五以内,最多不超过百分之二十。

《公务员法》第九十条:对定期考核为不称职的人事处理决定不服的,公务员有权提出申诉。《公务员法》第一百零一条:不按照程序进行考核的,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可以给予批评教育或者处分。

《公务员考核规定(试行)》第十四条:公务员对年度考核定为不称职等次不服,可以按有关规定申请复核和申诉。

我国公务员考核结果的法律效力:

《公务员法》第三十七条:定期考核的结果作为调整公务员职务、级别、工资以及公务员奖励、培训、辞退的依据。

《公务员考核规定(试行)》第十六条:公务员年度考核的结果作为调整公务员职务、级别、

工资以及公务员奖励、培训、辞退的依据。

《公务员考核规定(试行)》第二十条:公务员主管部门和公务员所在机关应根据考核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公务员进行培训。

《公务员考核规定(试行)》第十七条:公务员年度考核被确定为称职以上等次的,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累计两年被确定为称职以上等次的,在所定级别对应工资标准内晋升一个工资档次;

(二)累计五年被确定为称职以上等次的,在所任职务对应级别范围内晋升一个级别;

(三)确定为称职以上等次,且符合规定的其他任职资格条件的,具有晋升职务的资格;连续三年以上被确定为优秀等次的,晋升职务时优先考虑;

(四)被确定为优秀等次的,当年给予嘉奖;连续三年被确定为优秀等次的,记三等功;

(五)享受年度考核奖金。

《公务员考核规定(试行)》第十八条公务员年度考核被确定为基本称职等次的,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对其诫勉谈话,限期改进;

(二)本考核年度不计算为按年度考核结果晋升级别和级别工资档次的考核年限;

(三)一年内不得晋升职务;

(四)不享受年度考核奖金;

《公务员考核规定(试行)》第十九条:公务员年度考核被确定为不称职等次的,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降低一个职务层次任职;

(二)本考核年度不计算为按年度考核结果晋升级别和级别工资档次的考核年限;

(三)不享受年度考核奖金;

(四)连续两年年度考核被确定为不称职等次的,予以辞退。

我国公务员考核实践的不足:

考核主体缺乏群众,影响考核真实性。(考核过程中主体主要是公务员系统内部成员)

考核指标缺乏针对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考核指标单一,德能勤绩廉定性多,定量少)考核类型与方法单一,易“走过场”。(平时考核形同虚设;领导意见占主导;定性居多)考核等次“轮流坐庄”。

第十章公务员的任免与升降制度

第一节公务员任免制度

一、公务员任免制度内涵

公务员的任免是公务员任用与免职的统称;

公务员的任用(appointment)是指依法享有任免权的机关或个人根据有关的法律规定和任职条件,通过法定程序和手续,任用公务员担任某一职务;

公务员的免职(dismissal)是指依法享有任免权的机关或个人根据有关的法律规定,通过法定程序和手续,免除公务员所担任的一定的职务。

二、公务员任免制度的基本规范与实施

(一)公务员任免的资格条件

1、我国公务员任职基本情形:

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满合格的;

从其他机关及企业、事业单位调入国家行政机关的;

转换职位任职的;

晋升或降低职务的;

免职后恢复工作的;

其他原因需要任职的;

《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任职必须在规定的编制限额和职数内进行,并有相应的职位空缺。即因职位要求选择人才(Choose personnel due to position requirements)的原则。

2、我国公务员免职基本情形

职务变化担任新的职务而免去原任职务

-因各种原因不能履行职务的免去所任职务,如退休、离职学习一年以上的等。

-自动免职的。如受到刑事处罚或劳动教养的,受到行政撤职或开除处分的,被辞退的,因机构变动失去职位的,死亡的。

(二)公务员职务的任用方式

中国《公务员法》第38条:公务员职务实行选任制和委任制

选任制委任制(主要形式)聘任制考任制

1、选任制公务员的任免

(1)选任制的含义——

按照有关法律、章程的规定,通过民主选举(会议选举,决定任命)的方式来确定任用对象的任用方式。

选任制公务员较少,但职位很重要。

主要是指,在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和检察机关中,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会议选举或决定任命的人员,以及政党机关、政协机关按章程选举产生的公务员。

(2)选任制的适用范围(职务范围)——

A.中国共产党机关(按《中国共产党章程》选举产生的职务):

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央纪检委常委和书记、副书记;

地方各级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书记、副书记,地方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委和书记副书记;

乡镇、街道党委书记、副书记;乡镇、街道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副书记。

B.人大机关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秘书长;

乡镇人大主席、副主席。

C.行政机关(按照法律选举产生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人员):

省长、副省长,自治区主席、副主席,

市长、副市长,州长、副州长,

县长、副县长,区长、副区长,

乡长、副乡长,镇长、副镇长。

D.审判机关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地方各级人民法院院长

E.检察机关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F.政协机关(按照《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选举产生的职务):

政协全国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

政协各级地方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

G.民主党派机关(按照各民主党派章程选举产生的职务):

中央和地方各级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

(3)准选任制公务员

(经提名投票通过或决定任命)

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

地方各各级人民政府秘书长,厅长,局长,委员会主任,科长;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各工作委员会的负责人;

。。。。。。

(4)选任制公务员的职务任免——

选任制公务员的任职:

通过选举方式任职

选举结果生效即任当选职务。(任期制)

部分选举产生的公务员职务,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决定任命

在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职务任免是个别或者有必要时,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可决定本级政府个别行政首长副职的任免。

在党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上级党委认为有必要可以调动或者指派下级党组织的负责人。

选任制公务员的免职:

任期届满不再连任的公务员,所任职务自然中止。

如江泽民的总书记职务

任期内辞职、被罢免、被撤职的公务员,所任职务予以免除。

如孟学农的北京市市长、山西省省长等职务

准选任制公务员职务的免除

任期届满,不被提名或不被决定任命的公务员

如李鹏的总理职务

直接免职

如原卫生部部长张文康

(5)选任制公务员职务免除与公务员身份问题:

职务免除不一定带来公务员身份的丧失。现实中,公务员职务变动是经常性的,但多数公务员身份却没有改变。

部分选任制公务员职务的免除可能会涉及公务员身份是否保留问题。这部分选任制公务员主要是指选举担任公务员职务之前不具有公务员身份,在任职后取得公务员身份的人员。如,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人员,企业界人士,在人大选举中当选政府领导人员如副省长、副市长、副县长等。

《公务员法》

第38条:

领导成员职务按照国家规定实行任期制。

第39条:

选任制公务员在选举结果生效时即任当选职务;任期届满不再连任,或者任期内辞职、被罢免、被撤职的,其所任职务即终止。

2、委任制公务员的任免

(1)委任制职务任免含义——

由任免机关在其任免权限范围内,委派公务员担任一定职务或免去公务员担任的一定职务的任免方式。

除部分机关领导外,

我国多数公务员试行委任制。

公务员的任免机关和任免权限

任免机关:A、一级人大(如全国人大、省级人大、市级人大、县级人大、乡级人大)B、一级政府(国务院、省级政府、市级政府、县级政府、乡级政府)

任免权限:任免权限是指任免机关对公务员行使职务任免的权力范围。

任免机关只有在任免权限范围内实施任免才是有效的。

任免权限——

A、权力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任免一级政府组成人员。

B、各级政府

一是任免职能部门的副职人员。如国务院任免各部委的副职人员,如国务院副秘书长、各部委副部长、副主任、副审计长、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各直属机构的局长(副局长)、主任(副主任)等。

二是任免各工作部门及派出机构、直属机构中除政府组成人员之外的领导职务和部分非领导职务。如:省政府任免各厅局的副职、直属机构的正副职、厅局级非领导职务等。

C、人事部门

其他公务员职务,一般由任免机关授权各工作部门、任免机关的人事部门任命。(三)我国公务员的任免程序(针对委任制公务员)

受到刑事处罚或者劳动教养的;

受到撤职以上处分的;

被辞退的;

法律、法规及有关章程有其他规定的。

(四)公务员任职限制

1、领导成员任期制的具体规定

(1)党政领导职务每个任期为5年

(2)党政领导干部在任期内应保持稳定

(3)同一层次领导职务只能任15年

(4)同一职位只能连续任职两个任期

2、公务员兼职限制

公务员原则上一人一职

因工作需要,可兼任一个实职

不得在企业和营利性事业单位兼职

我国《公务员法》也对公务员任职作了限制性的规定,该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公务员因工作需要在机关外兼职,应当经有关机关批准,并不得领取兼职报酬

机关内兼职,不作限制。

体制需要;

现实情况:高一级非领导职务兼任低一级领导职务。

机关外兼职作适当限制

不得在企业或者其它营利性组织中兼任职务;

因工作需要在机关外兼职,须经有关机关批准,且不得领取兼职报酬。

第二节公务员升降制度

公务员升降制度,是关于公务员职务升降条件、标准、方法、程序等方面法律规定的总称。公务员的职务晋升,是指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根据政府工作的需要和公务员自身的德才表现,提高其职务与级别。

公务员的职务降低,是指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根据工作需要和量才适用的原则,将由于各种原因不能胜任现职的公务员,改任一种较低的职务。

一、公务员职务晋升

(一)晋升依据

国家公务员晋升职务的主要依据是本人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

“德”是指公务员的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

“才”是指公务员的工作水平、能力和才干,包括工作业务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文化水平、专业知识和技能等方面。

“工作实绩”是公务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的表现和成绩,是其德才情况的客观反映。(二)晋升标准

国家公务员晋升职务的基本标准是,能够坚定地贯彻执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廉洁奉公,遵纪守法,忠于职守,勤奋工作,作风正派,品德端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做出实际成绩,具有拟任职务所需要的工作能力和专业知识与技能。

《公务员法》第43条:

公务员晋升职务,应当具备拟任职务所要求的思想政治素质、工作能力、文化程度和任职经历等方面的条件和资格。

(三)晋升资格条件

1、考核结果,

2、任职年限,

3、基层经验,

4、文化程度,

5、其余条件

1、考核结果

规定拟晋升人员必须在近两年年度考核连续为优秀或近三年连续为称职以上。

3、基层经验

晋升地(市)以上政府机关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的,需具有三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其中拟晋升一定层次领导职务的,还需具有在下一级两个以上职位任职的经历。

4、文化程度

晋升科员、副科、正科级职务,需具有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

晋升副处,正处、副司(厅)正司(厅)级职务,需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

晋升副部级职务届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

当然,也有特殊情况。

5、其余条件

符合任职回避规定。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任免机关根据职位需要规定的其他条件。

《公务员法》第44条:

公务员晋升领导职务,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民主推荐,确定考察对象;

(二)组织考察,研究提出任职建议方案,并根据需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酝酿;

(三)按照管理权限讨论决定;

(四)按照规定履行任职手续。

公务员晋升非领导职务,参照前款规定的程序办理。

4、晋升程序

(1)公布职位空缺、任职条件;

(2)采取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办法推荐预选对象;

(3)按照拟任职务所要求的条件,对预选对象进行资格审查,产生初选对象;

(4)在年度考核的基础上对初选对象进行全面考核,择优提出晋升人选,其中对晋升领导职务的,还应当进行民主评议或民意测验;

(5)按照管理权限由有关机关领导集体讨论决定任命。

《公务员法》第43条:

公务员晋升职务,应当逐级晋升。特别优秀的或者工作特殊需要的,可以按照规定破格或者越一级晋升职务。

5、逐级晋升与越级晋升

在正常情况下,公务员每次晋升职务只能晋升一级。

对于公务员越级晋升职务,有以下3个方面特别限定:

(1)条件限制。越级晋升的公务员必须是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特别突出。

(2)数量限制。越级晋升的公务员在数量上只能是“个别”,而不是成批的。

(3)级数限制。越级晋升,每次只能越一级,而不能越过两级以上的职务等次。如一个现任副科长,越级晋升只能是越过科长或主任科员这一职务等级而晋升为副局长。

补充:竞争上岗与公开选拔

公务员职务晋升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选拔任用公务员的重要方式

竞争上岗与公开选拔

二、公务员职务降低

公务员降职:1、由于公务员不胜任现职而采取的一种组织措施2、是一种任用形式和任用行为,不是一种惩戒种类和手段

我国公务员制度的降职≠行政处分

区别:目的,原因,实施后的效果不同

《公务员法》第47条:

公务员在定期考核中被确定为不称职的,按照规定程序降低一个职务层次任职。(一)降职条件

1、在年度考核中被确定为不称职的。

2、因机构撤销、调整,需要降低职务安排的。

3、本人要求改任较低职务的。

4、其他原因应予以降低职务的。

(二)降职程序

1、提出降职安排意见

2、征求拟降职公务员的意见

3、任免机关审批

三、公务员的级别升降

(一)随职务的升降而升降

公务员在晋升职务以后,其原级别未达到新任职务所对应的最低职别的,可同时升至新任职务所对应的最低级别。

在这种情况下,级别可以越级晋升。职务晋升后,原级别在新任职务对应级别以内的,则不再晋升级别。

公务员降职时,原级别如果高于降任职务所对应的最高级别,应同时降至降任职务

所对应的最高级别。如果原级不高,可以保留原级别。

(二)年度考核结果决定级别升降

规定年度考核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或者连续五年被评为称职的,可以在本职务对应的级别内晋升一个级别。

这种晋升只有逐级晋升,而且只能在本职务对应的级别范围内晋升,达到本职务对应的最高级后,即不能再晋升级别。

年度考核被评为不称职的,首先必须降职,再按第一种途径决定是否降级。

第十二章公务员交流与回避制度

公务员交流制度

公务员的交流(Exchange of civil servants )

是指机关根据工作需要、锻炼人才或其他原因(如公务员个人愿望),在公务员系统内部或与其他系统之间的交换任职所进行的组织、控制、协调等一系列管理活动与过程的总称。公务员交流制度(Civil service system of exchange )

是关于公务员交流的范围、原则、形式及其管理的一系列法律规范的总和。

二、公务员交流的范围与方式

《公务员法》第六十三条:

公务员可以在公务员队伍内部交流,也可以与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群众

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交流。(是指代表国家对公共事务进行的管理、组织、领导、监督等活动。)

交流的方式包括调任、转任和挂职锻炼。

“从事公务”,是指代表国家对公共事务进行的管理、组织、领导、监督等活动。它具有两方面的特点:一是具有管理性,即对公共事务进行管理。二是具有国家代表性,它是一种国家管理性质的行为,而不是代表某个人、某个集体、某个团体的行为,也就是说,这种活动是国家权力或其派生权力的一种体现。

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及人民团体、群众团体是由国家拨款建立或者拨款设立并维持运转的,这些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实际上属于国家委派经管国有资产或者管理公共事务的人员,他们的活动会影响到国家管理职能,在工作性质与公务员接近。因此,本法规定公务员可以与之进行交流。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包括: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法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人民外交协会、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等。

公务员交流的形式

外国:临时任用,调任,转任,互调

我国:调任,转任,挂职锻炼

与《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不同之处在于,本法将暂行条例中的轮换并入转任中

1.调任

(1)调任与录用的区别

(2)调任的条件和要求

《公务员法》第六十四条规定:

“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可以调入机关担任领导职务或者副调研员以上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调任人选应当具备本法第十一条定的条件和拟任职位要求的资格条件,并不得有本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的情形。”

调入人员一旦调入机关担任某一职务,即取得公务员的身份和资格,适用公务员法进行管理,享受公务员的权利并履行公务员的义务。

2.转任

《公务员法》第六十五条规定:

“公务员在不同职位之间转任应当具备拟任职位所要求的资格条件,在规定的编制限额和职数内进行。

对省部级正职以下的领导成员应当有计划、有重点地实行跨地区、跨部门转任。

对担任机关内设机构领导职务和工作性质特殊的非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应当有计划地在本机关内转任。”

领导成员的转任:

对省部级正职以下的领导成员应当有计划、有重点地实行跨地区、跨部门转任。这一措施主要是出于培养锻炼各级领导干部的需要,以及避免领导成员在某些要害部门任职时间过久容易产生弊端而作出的规定。

机关内部的转任:

对担任机关内设机构领导职务和工作性质特殊的非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应当有计划地在本机关内转任。是为培养提拔公务员骨干或者防止人事关系网的形成。与一般转任相比,它有较强的计划性,不是根据工作的个别需要,也不是根据公务员的个人要求进行,而是为了培养提拔公务员骨干,使他们全面熟悉业务工作,丰富领导经验,或者为防止公务员在一定层次的领导岗位或某些特殊岗位工作太久容易产生的弊端而有计划进行的。

转任的条件与情形

条件:1.拟任职位所要求的资格条件2.在规定的编制限额和职数内进行

情形:1.在机关内部调剂人员空缺。2.为了合理使用人才。3.为了解决公务员个人生活困难。

4.为基层机关和边远艰苦地区选派所需人员。

5.为上级领导机关选调有基层经验的领导后备人员和业务骨干提供方便。

转任特点

第一、转任的对象都是公务员

第二、转任的范围是公务员系统内部

第三、转任人员的公务员身份不变

3.挂职锻炼

(1)挂职锻炼具有指令性和计划性

(2)挂职锻炼的时间一般是一至两年

(3)对挂职锻炼的去向范围规定:下级机关或者上级机关、其他地区机关以及国有企业事业单位。

(4)挂职人员挂职期间不改变与原机关的人事关系。

第二节公务员回避制度

一、公务员回避制度概念

基本特点:广泛性,强制性,预防性

(一)任职回避

任职回避,是指对有某种亲属关系的公务员,在担任某些关系密切的职务方面作出的限制。回避亲属:夫妻关系,直系血亲,近姻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

?《公务员法》第六十八条

?公务员之间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不得在同一机关担任双方直接隶属于同一领导人员的职务或者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

系的职务,也不得在其中一方担任领导职务的机关从事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审计和财务工作。

?因地域或者工作性质特殊,需要变通执行任职回避的,由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

(二)公务回避

公务回避是指对公务员在执行公务时,所处理的问题涉及本人或者与本人有某种亲属关系的人员时所作出的限制性规定。

公务员回避的情形:《公务员法》第七十条:1、涉及本人利害关系的;2、涉及与本人有亲属人员的利害关系的;3、其他有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

(三)地域回避

地域回避是指对公务员原籍任职方面所作的限制规定。

《公务员法》第六十九条规定:

“公务员担任乡级机关、县级机关及其有关部门主要领导职务的,应当实行地域回避,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县(市)委书记、县(市)长职务以及县纪检机关、组织部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门。

三、公务员回避方式

1. 自行回避

2. 申请回避

3. 决定回避

《公务员法》第七十一条

公务员有应当回避情形的,本人应当申请回避;利害关系人有权申请公务员回避。其他人员可以向机关提供公务员需要回避的情况。

机关根据公务员本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的申请,经审查后作出是否回避的决定,也可以不经申请直接作出回避决定。

四、回避制度存在的问题

1. 其他特殊关系的回避情形未作明确规定。

2. 故意不回避情形未明确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案例:

X市教育局在新一批干部任免的公示期间,该局一名工作人员向教育局机关提出意见:认为该局拟任科长的一名公务员应当执行任职回避。教育局审查后直接做出了该名同志任职回避的决定。

(1)列出需要任职回避的几种亲属关系?

(2)X市教育局做出的任职回避的决定程序是否合法?为什么?

(3)谁有权申请公务员回避?

1、该教育局做出的回避决定程序合法。机关根据公务员本人或其他利害关系人的申请,经审查后做出是否回避的决定,也可以不经审查直接作出回避决定。

2、公务员之间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

3、公务员本人及其他利害关系人都可以申请公务员回避。

省长的秘书小杨(土家族,名牌大学毕业的硕士),与省长的小女儿谈恋爱。有一天,杨秘书突然递交了“双申请”:一是申请结婚;二是申请调离省政府现工作岗位,要求到条件艰苦的原籍工作。几年后,他的岳父退休了。小杨则担任了自治县县长,不久还要被提为副州长。

请用公务员制度的有关知识分析这一材料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十七条规定: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

第十三章公务员辞职、辞退与退休制度

第一节公务员辞职制度

公务员辞职的含义

公务员辞职,是指公务员依照有关法律规定,根据本人意愿,主动辞去所任公职或所任领导职务的行为。

类型:公务员辞去公职,公务员辞去领导职务

二、公务员辞去公职

特点:第一,辞去公职是公务员的一项权利,是公务员择业自由的一种实现形式。自愿)第二,辞去公职是附条件的、有限制的。

第三,辞职必须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

第四,辞去公职是有利益保障的。

限制性条件:1.未满国家规定的最低服务年限的。《公务员法》第81条

2.在涉及国家秘密等特殊职位任职或者离开上述职位不满国家规定的脱密期限的。3.重要公务尚未处理完毕,且须由本人继续处理的。

4.正在接受审计、纪律审查,或者涉嫌犯罪,司法程序尚未终结的。

5.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不得辞去公职的情形。

程序:1.本人提出辞职申请。

2.所在单位提出意见,按照管理权限报任免机关。

3.任免机关审查批准。

4.办理公务交接手续。

5.财务审计。

注意:审批过程中不得擅自离职

公务员辞职之后从事什么职业?

离职从业限制:《公务员法》第102条

公务员辞去公职或者退休的,原系领导成员的公务员在离职三年内,其他公务员在

离职两年内,不得到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企业或者其他营利性组织任职,不得从事

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营利性活动。

三、公务员辞去领导职务

1、因公辞职

2、自愿辞职

3、引咎辞职

4、责令辞职

四、公务员辞职的法律后果

辞去公职:公务员身份消失

辞去领导职务:公务员丧失原来担任的领导职务,但公务员身份仍然存在

第二节公务员辞退制度

一、公务员辞退的含义

公务员辞退,是指国家机关依照法律、法规规定,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在法定的管理权限内做出的解除与公务员的任用关系的行为。

理解:辞退是机关在人事管理种的一项法定职权,辞退是机关的单方面行为,辞退是一种任用行为,不是惩戒行为

辞退不等于开除

辞职与辞退的区别

二、公务员辞退的条件

肯定性条件:《公务员法》第83条书P250

限制性条件:《公务员法》第84条书P251

三、公务员辞退的程序

公务员所在机关提出建议

所在机关按管理权限报任免机关审批

任免机关人事部门审核。

批准辞退的,以书面形式通知本人。

三、公务员辞退的法律后果

1.公务员身份消失。

2.可以领取辞退费或者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享受失业保险。

3.被辞退后,五年内不准重新录用到国家机关工作。

第三节公务员退休制度

一、公务员退休的含义

公务员退休,是指公务员达到一定的年龄、工龄或者由于丧失工作能力,依照法定程序退出工作岗位,享有领取一定数额的退休金和其它待遇等权利的行为。

注意:公务员退休具有权利和义务的双重性。

二、我国公务员退休的方式和条件

方式:强制退休(命令退休)自愿退休(提前退休)

条件:年龄条件:男年满六十周岁,女年满五十五周岁

身体条件:公务员完全丧失工作能力

(满足其中一个条件即可)

自愿退休(提前退休)的条件:《公务员法》第88条

三、公务员退休后的待遇

退休金,其他待遇(政治待遇,生活方面的其他待遇)。国家为退休公务员提供服务和帮助,国家鼓励退休公务员发挥个人专长,参与社会发展

思考:

引咎辞职后该不该一棒子打死?

受到问责的官员不应再启用

受到问责的官员不应再启用,是制度建设的需要。不启用问责官员,必然增加官员的过失成

本,不仅能够保持问责制度的严肃性,而且也增加了问责制度的影响力。

只要程序透明公开可以再启用

有的干部被免职了,经过两年之后可能另有任用。在问责的过程当中,只要处理过程当中做到公开、透明,那么,受到问责的官员得到重新任用也是可以的。

第十四章公务员申诉、控告与仲裁制度

公务员申诉制度

一、申诉

申诉是指当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及成员对国家机关作出的涉及自身权益的处理决定不服,依法向有关机关或其上级机关或法定机关声明不服,诉说理由并申请复查和重新处理的行为。

特征:1.有申诉权的人才能提起申诉

2.申诉的目的是使自己在受到违法或不当侵害时得到补偿

3.申诉必须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

4.受理申诉的机关由法律、法规或其他规范性文件确定

类型:

诉讼申诉

当事人及其家属或者知道案件情况的其他公民,认为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裁定有错误,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要求依法处理,予以纠正的行为。

非诉讼申诉

公民或者企业事业等单位,因本身的合法权益问题不服行政部门的处理、处罚或纪律处分,而向该部门或其上级机关提出要求重新处理,予以纠正的行为。

二、公务员申诉

公务员申诉,是指公务员在对涉及本人的人事行政处理决定不服时,依照法定程序与要求,向原处理机关、原处理机关的上一级机关或行政监察机关提出重新处理要求的行为。

这是公务员的基本权利之一。

公务员的人事处理决定是指公务员的管理机关对公务员的违纪行为,或尚未构成犯罪的一般违法行为进行的精神处罚、物质处罚和职务处罚等方面的处理决定。

范围:1、处分2、辞退或取消录用3、降职4、定期考察核定为不称职5、免职6、申请辞职、提前退休未批准7、未按规定确定或扣减工资、福利、保险待遇8、法律、法规规定可以申诉的其他情形

条件:(1)申诉的主体必须是国家公务员

(2)存在涉及公务员本人的已经生效的人事处理决定

(3)公务员对人事处理决定或原处理机关的复核决定不服

(4)公务员应当在接到公务员机关人事处理决定之日起三十日内,或者接到复核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

受理公务员申诉的机关

在确定公务员申诉的受理机关时应从两方面加以考虑:

一是受理机关要有权改变或撤销原处理决定,或者有权向原处理机关提出改变或撤销原处理决定的意见;

二是受理机关的行政层次应尽量与原处理机关靠近,以使申诉案件得到及时处理。

我国公务员法及相关法规对公务员申诉的受理机关进行了规定,包括:原处理机关,原处理机关的上一级机关,同级公务员主管机关,行政检察机关

公务员申诉的程序:

复核申诉审查,裁决和传送再申诉

期限是从公务员知道或者可以知道该人事处理之日起三十日内。起算日是自该公务员接到人事处理决定之日起的次日,最后一日是法定节假日或休息日的,则可以顺延至法定节假日或休息日后的第一个工作日。申请复核是一个可选择的救济程序,公务员可以不经复核,直接提出申诉。

对于公务员的申诉,上级机关对原机关的原处理决定和复核决定经过再复核后,必须按照全错全纠,部分错部分纠,不错不纠的原则,实事求是地作出维持、变更和撤销的处理决定。《公务员法》第九十一条

原处理机关应当自接到复核申请书后的三十日内作出复核决定。受理公务员申诉的机关应当自受理之日起六十日内作出处理决定;案情复杂的,可以适当延长,但是延长时间不得超过三十日。

复核、申诉期间不停止人事处理的执行。

第二节公务员控告制度

公务员控告含义:控告是指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向司法机关揭露违法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要求依法予以惩处的行为。

类型:诉讼程序的控告,行政程序的控告

公务员控告是指公务员对机关及其领导人员侵犯其合法权益的行为向上级机关或者其他专门机关提出指控。

公务员的合法权益是指法律赋予公务员的权利和利益,包括公务权益和个人权益两大类。公务员控告的特点

(1)控告的主体必须是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公务员;

(2)控告的对象是侵害其合法权益的机关或其人员;

(3)控告的目的是惩办违法违纪的机关及其领导人员。

控告条件

(1)提出控告的主体是国家公务员,控告涉及的事项必须与公务员的身份有关。

(2)控告的对象必须是行政机关及其领导人员违法违纪行为,且该行为侵犯了公务员本人的合法权益。

(3)控告须有明确的被控告机关或被控告人员

(4)被控告的机关和人员属于受理控告的机关管辖

受理公务员控告的机关

受理控告的机关必须有权查处公务员的控告案件,并追究侵犯公务员权益的人员的法律责任。

上级行政机关上级公务员机关既有责任也有权力纠正下级公务员及其领导人员的

错误行为,有责任也有权力惩处犯错误的下级公务员机关和人员

行政监察机关监察机关既有受理公务员控告的职责,也有直接惩处和建议有关部

门惩处违纪违法人员的权力。

公务员控告的程序:

提出控告立案调查作出处理决定执行处理决定

立案:确定立案调查后,应立即书面通知双方当事人。同时必须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利,对控告人的情况应当保密。

作出处理决定:根据有关规定作出处理决定的时限为六个月,最长不超过一年。

执行处理决定:有关机关和人员在接到处理决定后,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执行,并将执行情况通报给作出处理决定的机关。

对于立案调查的案件,经调查认定违法违纪事实不存在,或者不需要追究行政责任的,应予以撤销,并告知被调查部门的上级机关或者被调查人员的所在单位。

公务员申诉与公务员控告的异同

相同点

主体相同:公务员申诉与控告的主体都是认为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公务员。

原因相同:公务员提出申诉与控告的原因都是认为公务员机关及其领导人员的行为侵犯了自身的合法权益。

目的相同:维护公务员的合法权益是公务员申诉与控告的共同目的。

性质相同:公务员申诉与控告都是公务员维护其合法权益的法律救济手段。

2.不同点

(1)控告除了有维护公务员合法权益的目的外,还有要求上级机关或者其他专门机关依法惩办侵害自身合法权益的机关及其领导人员的目的。

(2)申诉的客体是人事处理机关的决定,控告的客体是侵害公务员合法权益的机关及其领导人员。

(3)申诉的范围法律有明文规定,而对机关及其领导人员的控告内容法律没有明文限制,只要公务员认为机关及其领导人员的违法违纪行为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都可以提出控告。

(4)申诉有规定的复核、申诉、再申诉程序,有层级限制,公务员只能逐级申诉,而控告不受层级限制。

公务员行使申诉、控告权时应承担的义务与责任

提出申诉、控告,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忠于事实的原则,不得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对于捏造事实、弄虚作假、诬陷他人的,国家公务员机关要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或者行政处分;触犯刑法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给国家和他人造成经济损失的,要负责赔偿;给他人造成名誉损害的,要公开赔礼道歉,挽回影响。

受理公务员申诉、控告的公务员机关应承担的义务与责任

(1)必须查明事实真相。

(2)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

(3)在规定的期限内做出决定。

(4)受理机关应依照有关规定对提出申诉、控告的公务员予以保护,不得刁难、歧视。

被申诉、控告机关应承担的义务与责任

各级公务员机关对公务员处理错误的,应当及时予以纠正;造成名誉损害的,应当负责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负赔偿责任。

公务员机关对公务员处理有误,而且不按上级机关决定予以纠正,或者对申诉人、控告人进行打击报复的,上级机关必须追究直接责任者和负责人的责任。

公务员机关不得因国家公务员提出申诉,而加重对公务员的处理。

第三节公务员仲裁制度

公务员仲裁含义:

公务员仲裁含义

仲裁:争议双方在争议发生前或争议发生后达成协议,自愿将争议交给第三者作出裁决。公务员仲裁制度:即公务员人事争议仲裁制度。指公务员与所在机关之间因履行合同发生争议,争议当事人将争议提交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审理,由其依法作出对争议各方均有约束力的裁决制度。

公务员法2020实施细则全文

公务员法2020实施细则全文 公务员的条件、义务和权利、职务和级别、招聘、考核、任免、晋升和解雇、奖励、纪律处分、培训、交流和回避、工资和福利保险、辞职和解雇、退休、投诉和指控、任用、法律责任和附例共18章,107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是2005年4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公务员的国家法律制度。与1993年8月国务院颁布的《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相比,《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在许多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具有新的特点,因此常被称为新公务员法,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 一是公务员制度和公务员管理的总则,包括公务员制度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公务员的范围、条件、义务和权利、公务员的职位和级别、公务员管理机构和违反公务员法的法律责任等。 二是关于公务员各方面管理的基本管理制度的规定,包括公务员的招聘、考核、任免、晋升、奖惩、培训、回避交流、工资福利保险、退休、投诉、检举、任用等。《公务员法》在暂行规定的基础上,保持了公务员制度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又有了一些新的发展和特点: 一是调整了公务员的范围。

1993年8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规定公务员以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为限。中国共产党机关、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和各民主党派的工作人员都是参照管理的。公务员法扩大了公务员的范围。 第二条规定: ”本法所称公务员,是指依法执行公务,隶属于国家行政机关,国家财政承担工资、福利的人员”也就是说,只要符合依法执行公务的三个条件的工作人员被纳入国家行政机关,由国家财政支付工资,就被纳入公务员管理范围。这不仅符合我国干部人事管理的实际,而且有利于加强干部队伍的统一领导,维护干部队伍的廉洁性,有利于机关之间的干部交流。 第二,《公务员法实施细则》总结吸收了近十年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取得的一些新成果,如竞聘聘任、公开选拔、任用预告、任期制度、试用制度、部分职位聘任制度、人事争议仲裁制度等,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公务员制度,保持了公务员制度与时俱进的生命力。根据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对完善干部职务与职级结合制度的要求,新公务员法对现行职务级别制度进行了改革和完善,使职务与职级关系更加合理。 第三,根据《公务员法》的规定,根据公务员职务的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将公务员职务分为综合管理、专业技术和行政执法。改变了

公务员法与公务员制度考试答案

公务员法与公务员制度 88分 1.()一起,构成确定公务员工资及其他待遇的依据。(3.0分) A.公务员级别与公务员职务 B.公务员年龄与公务员职务 C.公务员级别与公务员学历 D.公务员年龄与公务员学历 我的答案:A√答对 2.公务员法》于()诞生。( 3.0分) A.2006年4月27日 B.2007年4月27日 C.2005年4月27日 D.2004年4月27日 我的答案:C√答对 3.“干部选的准不准,先让群众审一审”,体现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是()。(3.0分) A.民主推荐 B.票决制 C.任职前公示制度 D.公开选拔,竞争上岗

我的答案:C√答对 4.国家根据公务员职位类别设置公务员职务序列,公务员职务分为()。(3.0分) A.管理职务和专业职务 B.国家职务和地方职务 C.正职职务和副职职务 D.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 我的答案:D√答对 5.公务员奖励应坚持()的原则。(3.0分) A.公开、公平和公示 B.公开、公平和公正 C.公开、公正和公示 D.公平、公正和公示 我的答案:B√答对 6.机关内设机构厅局级正职以下领导职务出现空缺时,可以在本机关或本系统内通过()的方式,产生任职人选。(3.0分) A.竞争上岗 B.公开选拔 C.直接任用 D.公推公选 我的答案:A√答对

7.公务员考核应坚持()的原则。(3.0分) A.全面充分、注重实绩 B.全面充分、实事求是 C.客观公正、注重实绩 D.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我的答案:C√答对 8.()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3.0分) A.企业人员 B.事业单位人员 C.专业技术人员 D.公务员 我的答案:D√答对 9.公务员职务实行(),部分职务实行()。(3.0分) A.选任制和委任制聘任制 B.选任制和聘任制委任制 C.聘任制和委任制选任制 D.合同制和选任制委任制 我的答案:A√答对

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守则

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守则 1、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应当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党委(党组)集体讨论作出任免决定,或者决定提出推荐、提名的意见。属于上级党委(党组)管理的,本级党委(党组)可以提出选拔任用建议。 2、选拔任用干部必须坚持《党章》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的干部资格条件,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坚持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 3、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强化党委(党组)的领导和把关作用。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没有按规定进行酝酿动议、民主推荐、组织考察的不上会, 没有按规定核实清楚有关问题的不上会,没有按规定向上级报告或报告后未经批复同意的干部任免事项不上会。 4、讨论决定前,对拟提拔或进一步使用人选的干部档案必审、纪检监察机关意见必听、线索具体的信访举报必查,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必在班子成员中公开,接受干部群众监督,坚决防止“带病提拔”。 5、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党委(党组)成员出席,方能开会。 6、党委(党组)分管组织工作的领导成员或组织部门负责人,逐个介绍人选的工作简历、德才表现和推荐、考察情况及任免理由等。其中涉及破格提拔的,应当说明具体情形、理由和征求上级组织部门意见的情况。 7、与会成员应当逐一发表同意、不同意或缓议等明确意见,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应最后表态。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采取无记名投票或口头表决等方式进行表决。一般情况下,讨论决定推荐提名人选、平级转任重要职务人选和非领导职务改任同级领导职务人选,应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讨论决定干部退休、挂职等事项,可采取口头表决方式进行表决。

公务员法与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之比较

《公务员法》与《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之比较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自2006年1月1日起实施,原来的《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同时废止,它的颁布实施意义重大,标志着我国公务员制度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这段时间我通过认真阅读这两个法律文本,总结出了《公务员法》与《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之间的一些区别,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公务员法》调整了公务员的范围,使公务员的范围扩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第一章第三条规定:“本条例适用于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即《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中的公务员仅指国家行政机关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而《公务员法》第一章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按照上述规定,符合以下三个条件的才算是公务员:一是必须是依法履行公职,二是使用行政编制,三是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这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才是公务员。由此可见,公务员包括七大类机关工作人员:中国共产党机关的工作人员、人大机关的工作人员、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政协机关的工作人员、审判机关的工作人员、检察机关的工作人员、民主党派机关的工作人员。把上述机关的工作人员纳入公务员范围,将有利于加强对机关干部队伍的统一领导和保持干部队伍的整体性。

第二,完善了公务员分类管理制度。《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虽然也规定了国家实行职位分类制度,但是却没有详细划分职务类别。而《公务员法》第三章第十四条规定:“国家实行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公务员职位类别按照公务员职位的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等类别。国务院根据本法,对于具有职位特殊性,需要单独管理的,可以增设其他职位类别。各职位类别的适用范围由国家另行规定。” 国家根据公务员职位类别设置公务员职务序列。公务员职务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领导职务层次分为:国家级正职、国家级副职、省部级正职、省部级副职、厅局级正职、厅局级副职、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乡科级正职、乡科级副职。非领导职务层次在厅局级以下设置。综合管理类的非领导职务分为:巡视员、副巡视员、调研员、副调研员、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 公务员的职务应当对应相应的级别。公务员的级别根据所任职务及其德才表现、工作实绩和资历确定。公务员在同一职务上,可以按照国家规定晋升级别。国家根据人民警察以及海关、驻外外交机构公务员的工作特点,设置与其职务相对应的衔级。 第三,实行统一的工资制度。《公务员法》第十二章第七十三条规定:“公务员实行国家统一的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工资制度。”《公务员法》还规定了许多其他关于公务员工资福利的制度,如:“国家建立公务员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公务员的工资水平应当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社会进步相适应。公务员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福利待

关于印发《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守则》的通知社科〔2002〕人字39号

关于印发《党委(党组)讨论 决定干部任免事项守则》的通知 社科…2002?人字39号 院属各单位: 根据中组部要求和院领导指示,为进一步推动院属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认真学习和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现将中组部编辑的《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守则》印发给你们。请采取适当方式,将《守则》置于党委会议室或领导干部办公室,以便领导同志学习和遵守。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事教育局 2002年4月1日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任兔事项守则 1.认真执行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坚持任人惟贤,反对任人惟亲。 2.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选拔任用干部没有经过民主推荐的不提名,没有经过组织考察的不上会。 3.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党委(党组)成员到会。对拟任免干部人

选,应逐一表决,以应到会成员过半数同意形成决定。 4.分管干部工作的领导或组织(人事)部门负责人,要全面、准确、清楚地介绍所讨论干部人选的考察情况。 5.到会成员应当发表明确意见,分歧较大或有重大问题不清楚时,暂缓作出决定。 6.干部任免通知下发之前需要复议的,须经党委(党组)二分之一以上成员同意。 7.讨论的干部人选,凡涉及与会人员本人及其亲属的,本人必须回避。 8.不得以书记办公会、领导圈阅等形式代替党委(党组)会集体讨论决定干部任免。 9.地(市)、县(市)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正职的拟任人选,逐步做到分别由省(区、市)、市的党委常委会提名,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审议,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在全会闭会期间,可由党委常委会议作出决定,但在常委会议作出决定前必须征求全委会成员的意见。 10.严守纪律,不准临时动议决定干部任免,不准个人决定干部任免,不准泄露酝酿讨论情况。 中共中央组织部干部监督局

职务职级并行细则全文

职务职级并行细则全文 一、总体要求 按照中央关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规定的制度框架内,保持现有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晋升制度不变,建立主要依据任职年限和级别晋升职级的制度,发挥职级在确定干部工资待遇方面的作用,实行职级与待遇挂钩,实现职务与职级并行,加强基层公务员队伍建设,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二、实施范围 本方案的实施范围,包括区直和乡镇列入公务员法实施范围的机关和经批准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中,已进行公务员登记备案或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登记备案的在编人员。 因不符合登记条件未进行公务员登记备案或未进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登记备案的人员,不纳入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实施范围。 三、实施办法 (一)职级设置。 公务员设置5个职级,由低到高依次为科员级、副科级、正科级、副处级、正处级。

(二)晋升条件。 公务员晋升职级,主要依据任职年限和级别。 具体条件分别为:晋升科员级须任办事员满8年,级别达到二十五级;晋升副科级须任科员级或科员满12年,级别达到二十三级;晋升正科级须任副科级或乡科级副职、副主任科员满15年,级别达到二十级;晋升副处级须任正科级或乡科级正职、主任科员满15年,级别达到十九级;晋升正处级须任副处级或县处级副职满15年,级别达到十七级。 职级应逐级晋升,不能一次晋升两个职级。 (三)晋升程序。 1.确定人选。 对达到规定任职年限和级别条件的公务员,由所在机关(单位)根据其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确定符合条件的人选,填写《保定市满城区公务员(参公人员)职级晋升审批表》。 2.初审确认。 2015年9月底之前,各单位对确定的人选按照干部所任职务的管理权限报区委组织部、区人社局进行初审。 政府系统一般公务员及参公人员晋升副科级,由区人社局负责审核;政府系统副科级以上公务员及乡镇、党群系统公务员及参公人员由一般晋升副科级,副科晋升正科级,正科晋升副处级,

党组讨论决定任免事项守则

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守则 1.选拔任用干部必须坚持党章规定的干部条件,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坚持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 2.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强化党委(党组)的领导和把关作用。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没有按规定进行酝酿动议、民主推荐、组织考察的不上会,没有按规定核实清楚有关问题的不上会,没有按规定向上级报告或报告后未经批复同意的干部任免事项不上会。 3.讨论决定前,对拟提拔或进一步使用人选的干部档案必审、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必核、纪检监察机关意见必听、线索具体的信访举报必查,坚决防止“带病提拔”。 4.党委(党组)成员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到会,与会成员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进行表决,以应到会成员超过半数同意形成决定。 5.党委(党组)分管组织(人事)工作的领导成员或

组织(人事)部门负责人,逐个介绍人选的推荐考察、任免理由等情况,其中涉及破格提拔的,应当说明具体情形、理由和征求上级组织(人事)部门意见的情况。 6.与会成员应当逐一发表同意、不同意或缓议等明确意见,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应最后表态。意见分歧较大时,暂缓进行表决。会议讨论决定情况由专人如实记录,决定任免事项应当编发纪要,并按规定存档。 7.讨论的人选,凡涉及与会人员本人及其亲属的,本人必须回避。 8.不得以个别征求意见、领导圈阅等形式代替党委(党组)会集体讨论决定干部任免,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不得凌驾于组织之上,反对和防止个人或少数人专断。 9.干部任免决定需要复议的,应当经党委(党组)超过半数成员同意后方可进行。 10.严守纪律,不准任人唯亲,不准突击提拔调整干部,不准临时动议决定干部,不准超职数配备、超机构规格提拔任用干部,不准泄露讨论决定情况,坚决防止和纠正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公务员制度》--作业及答案

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干部培训的“四化”标准中不包括()√此题回答正确 1. A. 革命化 2. B. 年轻化 3. C. 知识化 4. D. 通才化 2、下列公务员奖励中最高的是()√此题回答正确 1. A. 嘉奖 2. B. 授予三等功 3. C. 授予二等功 4. D. 授予一等功 3、对公务员的全年表现进行评价的考核方式是()√此题回答正确 1. A. 平时考核 2. B. 录用考核 3. C. 晋升考察 4. D. 年度考核 4、近代西方最早实行考试录用制度的国家是()√此题回答正确 1. A. 英国 2. B. 美国 3. C. 法国 4. D. 德国 5、人事管理工作的起点和基础是()√此题回答正确 1. A. 职位分类

2. B. 品位分类 3. C. 录用 4. D. 惩戒 6、公务员要按照规定的()和程序认真履行职责,努力提高工作效率√此题回答正确 1. A. 任务 2. B. 义务 3. C. 权利 4. D. 权限 7、哪项职能超出了公务员主管部门的职能范围()√此题回答正确 1. A. 组织公务员法律法规的实施工作 2. B. 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可以起草拟定地方公务员管理的法规,规章 3. C. 对违反公务员管理法律法规的现象进行纠正和处理 4. D. 制定公务员管理法律 8、英国公务员制度最早是基于下列哪个文件()√此题回答正确 1. A. 《诺斯特一杜威廉报告》 2. B. 《文官制度法》 3. C. 《公务员法》 4. D. 《彭德尔顿法》 9、根据公务员法的规定,以下哪些人员不属于公务员()√此题回答正确 1. A. 九三学社机关的工作人员 2. B. 基层检察院行政管理人员 3. C. 在企业工作的全国人大代表

2020年最新 公务员法实施细则全文

其主要内容有: 第一,总则。规定了公务员法的立法宗旨、依据、公务员的范围,建立公务员制度的指导思想、原则,公务员主管部门及其关系等。 第二,公务员的条件、义务与权利。规定了公务员应具备的七项条件、公务员应当履行的九项义务和公务员享有的八项权利。 第三,职务与级别。规定了实行职位分类制度,明确根据职位划分职位类别,设置公务员职务,实行分类管理,并规定了公务员职务的分类和确定公和员级别的依据等。 第四,录用制度。规定对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公务员法》还对报考公务员的条件、录用程序、录用方式和录用的组织负责机构作了明确规定。此外,《公务员法》还规定,新录用的公务员,有一年的试用期,试用期满不合格的取消录用。 第五,考核制度。规定公务员的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和定期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重点考核工作实绩。定期考核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等次,以此作为调整公务员职务、级别、工资以及对公务员奖励、培训、辞退的依据。此外,还规定了考核的方法和程序。 第六,职务任免制度。规定公务员职务实行选任制和委任制;领导成员职务实行任期制。此外,还规定了选任制公务员任职和职务终止时间、委任制公务员任职和免职的情形,以及对公务员兼职的限制性规定。 第七,职务升降制度。公务员晋升职务,应当具备拟任职务所要求的思想政治素质、工作能力、文化程度和任职经历等方面的条件和资格。为了保证晋升质量,防止不正之风,《公务员法》还规定了晋升应遵循的程序。 第八,奖励制度。规定了对公务员或公务员集体奖励实行的原则、给予奖励的情形、奖励的种类和撤销奖励的情形等。 第九,惩戒制度。规定了公务员的十六种禁止行为、对公务员处分的种类、给予公务员处分的程序及解除公务员处分的条件等。 第十,培训制度。规定了对公务员培训的主要形式,包括:新录用人员的初任培训、晋升领导职务人员的任职培训、从事专项工作人员的专门业务培训、全体公务员的更新知识、提高能力的在职培训。此外,《公务员法》还对公务员参加培训的时间、培训的登记管理、培训情况和学习成绩的使用和培训机构等作了规定。 第十一,交流与回避制度。规定了公务员交流制度。公务员可以在公务员队伍内部交流,也可以与公务员队伍外的其他公职人员交流。交流的形式有调任、转任、挂职锻炼等;并规定了公务员回避制度,包括任职回避、地域回避、公务回避。此外,《公务员法》还规定了公务员回避的程序等。 第十二,工资福利保险制度。规定了公务员工资制度的原则、形式、正常增资机制、工资调查制度等内容,还规定了公务员的福利和保险制度。 第十三,辞职辞退制度。规定了公务员辞去公职的程序、不得辞职的情形和担任领导职务公务员辞去现在职务的程序,并规定了辞退和不得辞退公务员的情形及辞退公务员的程序等。 第十四,退休制度。规定了公务员退休的两种形式:强制性退休和自愿提前退休,并规定了自愿提前退休的条件。此外,还规定公务员退休后应享有国家规定的待遇。 第十五,申诉控告制度。规定了公务员申诉的人事处理决定的情形和申诉的程序,并对公务员控告的权利和公务员申诉、控告的要求等,也作了规定。 第十六,职位聘任制度。规定机关可以经批准对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和辅助性职位实行聘任制。

对公务员制度的认识

对公务员制度的认识 _<公务员法>学习获知通过一学期的公务员法课程的学习,我对公务员制度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同时在老师的引导下也对其作出了自己的思考及判断,不仅是公务员制度,也是对我自己以后是否要考取公务员等有着密切实际引导作用.以下是我通过课堂学习及自己课外搜索材料学习得出的对公务员制度的自己的认识. 一..法律由来…2005年4月27日下午,受人瞩目的《公务员法》草案于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顺利通过。这部将是建国50多年来我国第一部干部人事管理的综合性法律. “本法所称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 的工作人员”。一.法律规定我国公务员包括下列工作人员:一中国共产党 机关的工作人员二人民代表大会机构的工作人员三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四政协机关的工作人员五审判机关的工作人员六检察机关的工作人员七民主党派机关的工作人员。上级违法、犯错下级可说“不”公务员法规定:服从和执行上级依法作出的决定和命令是公务员的基本义务,并规定不得拒绝执行上级依法作出的决定或者命令,是公务员的纪律。 引入公务员引咎辞职和责令辞职制 公务员法突出了对公务员的严格管理:一是规定了严明的行为规则和考核、惩戒制度,规定了公务员9项基本义务、16项基本纪律,进行严格考核,考核的结果与职务的升降、与长工资发奖金以及辞退相挂钩;违反纪律的要受处分。二是规定了领导成员的引咎辞职和责令辞职制,即所谓“问责制”。三是有严格的离职从业限制。公务员工资实行定期调查制公务员法对公务员工资制度明确规定:公务员实行国家统一的职务与职级相结合的工资制度, 聘任制公务员将上岗公务员法首次明确了机关设立聘任制公务员职位,对一些社会通用性较强的事务性、辅助性工作,随时从社会上直接招聘人员来做。初任法官、检察官单独公开选拔公务员法规定,“确定初任法官、初任检察官的任职人选,可以面向社会,从通过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取得资格的人员中公开选拔。” 公务员权益保障有力在公务员法中,保障公务员合法权益的规定很多。如公务员有8项基本权利;对公务员不利的人事处理决定,应以书面形式通知其本人;处分

浅谈如何看待《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守则》

浅谈如何看待《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守则》。 浅谈如何看待《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守则》1: 近日,中组部修订印发了《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守则》,系统概括了干部任免需要注意的重要事项。 1个导向,《守则》明确,选拔任用干部必须坚持党章规定的干部条件,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坚持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强化党委(党组)的领导和把关作用,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 2个不得。即:不得以个别征求意见、领导圈阅等形式代替党委(党组)会集体讨论决定干部任免,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不得凌驾于组织之上,反对和防止个人或者少数人专断。 3个不上会。即:讨论决定时,没有按规定进行酝酿动议、民主推荐、组织考察的不上会,没有按规定核实清楚有关问题的不上会,没有按规定向上级报告或报告后未经批复同意的干部任免事项不上会。 4个凡提必。即:讨论决定前,对拟提拔或进一步使用人选的干部档案必审、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必核、纪检监察机关意见必听、线索具体的信访举报必查,坚决防止“带病提拔”。 5个不准。即:不准任人唯亲,不准突击提拔调整干部,不准临时动议决定干部,不准超职数配备、超机构规格提拔任用干部,不准泄露讨论决定情况,坚决防止和纠正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开展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检查时,要把贯彻执行《守则》情况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确保落到实处。 浅谈如何看待《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守则》2: 近日,中组部修订印发了《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守则》,并明确了“两个不得”、“三个不上会””和“凡提四必”、“五个不准”的要求。对人事任免有了更加严格的制度规范,从行动上落实了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使全面从严治党的清风正气在干部人事任免上得到进一步贯彻。 “两个不得”即不得以个别征求意见、领导圈阅等形式代替党委(党组)会集体讨论决定干部任免,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不得凌驾于组织之上,反对和防止个人或者少数人专断。这是在“关键少数”上下功夫。干部选拔唯有把握住这些关键少数,强调“任用讨论决定关”的作用,才能为干部选拔任用开出一剂不正之风的良方、才能选拔出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在这个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时期,选拔的干部必须是符合人民群众心愿的好干部,必须经过党和人民同意认可,必须使任用人选经过党委(党组)会集体讨论,避免个人或者少数人专断的事件发生。必须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形成一个震慑作用。唯有如此,才能真正选出人民心中的好干部,防止一言堂、任人唯亲、抱团腐败的现象发生。所以,将“两个不得”纳入到《守则》中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公务员法2020实施细则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实施方案 编辑 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以下简称公务员法),2006年4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向全国印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实施方案。 2020年3月3日,《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审批办法》发布,2006年4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实施方案》附件五《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审批办法》,2006年8月20日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印发的《关于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意见》同时废止。[1] 中文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实施方案 外文名 Implementation plan of the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civil servants 颁布时间 2006年4月9日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适用对象 全体公务员及参公人员

目录 1.1 法规介绍 2.2 法规全文 3.3 方案解读 法规介绍 编辑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以下简称公务员法)已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公务员法是我国干部人事管理第一部具有总章程性质的法律,在我国干部人事制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公务员法的公布施行,为科学、民主、依法管理公务员队伍提供了重要依据,为提高公务员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提供了重要保障,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一支优秀人才密集、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提供了重要支撑,有利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各级政权建设,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 贯彻实施公务员法,推进公务员制度建设,依法管理好公务员队伍,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领导,科学安排,稳妥推进,务求实效。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认真履行公务员主管部门牵头抓总的职责,切实负起责任,统一规划,明确分工,

《公务员法》实施前的公务员制度

《公务员法》实施前的公务员制度 一、我国古代公务员制度 我国自秦朝开始,建立了官僚制度,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度,改变了过去由各诸侯国自行任免官员的制度,随着郡县制的建立,从宰相到县令都有由皇帝任命和撤换,从而奠定了国家统一任命和调配官员的基本体制。汉代开始选拔录用官员的探索,用策试的办法测试被推荐者,后来由口试发展为笔试。到了隋朝,废除了九品中正制,直接采用考试办法选拔官员,即科举制度。科举,即通过设科考试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肇始于隋朝,确立于唐代,历经宋朝和明朝,至清朝末年废止,历史长达1300多年,对我国人事管理乃至世界现代公务员制度的产生有着重大的影响。 二、《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颁布实施前的干部人事制度 新中国的人事制度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解放区和人民军队干部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党高度重视干部工作,强调并坚持“德才兼备”的政治路线和“任人唯贤”的组织路线;在干部思想路线上,坚持要求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坚持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制定了一套严密的干部队伍纪律;明确了党管干部的原则;对干部的培训培养,主要采用“从战争中学习战争”的办法。 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初步确立。新中国的干部人事制度在1993年之前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创立和发展阶段,这个阶段在“文化大革命”以前,主要是从上到下建立了管理机构,制定了一些管理制度,如干部的录用、任免、调配、奖惩、工资、福利、退休退职制度等。第二阶段是挫折倒退阶段。“文化大革命”期间,各级人事机构相继被撤销,人事干部队伍被打散,在极“左”路线的干扰下,人事工作遭到了严重破坏。第三个阶段是法制化阶段。“文化大革命:后至《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颁布实施前,我国干部人事制度进入深入发展阶段,逐步向法制化迈进。从1984年起中共中央组织部和原劳动人事部组织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起草《国家工作人员法》,1985年改名为《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条例》,后又改名为《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1988年七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要尽快制定《国家公务员条例》,研究制定《国家公务员法》。1988年5月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进入实践探索阶段,从1989年初在审计署、海关总署、国家统计局、国家环保局、国家税务局、国家建材局等六部委进行公务员制度的试点工作。1990年在哈尔滨市、深圳市进行试点。1993年8月14日,国务院发布《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从1993年10月1日起实施,标志着我国干部人事制度进入一个全新的时期。 三、《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颁布实施后的公务员制度 《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继承了我国干部制度好的传统,诸如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党管干部的原则,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重视思想教育的传统等在《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中得到了体现。 《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又是对原有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和发展。具体表现在:(1)按照分类管理的思想,《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以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为管理对象,使我国从此有了区别于企业、事业单位的机关干部人事制度。(2)设定了公务员即行政机关干部的权利义务,明确了机关和公务员的权利义务关系,并以此为出发点和依据,建立了公务员管理的各项具体制度。(3)以考试录用为重点,引进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以考核制度为中心,强化了公务员的在职管理;规范了公务员的进入和退出的渠道,设置了保障公务员权益的制度措施。

公务员制度(答案)

公务员制度 单项选择题 A 1.(B .职务设置)是其他公务员管理换届的前提和基础。 2.按照公务员法的规定,公务员的聘任合同期限最长有( D.5年) 3.按照公务员法的规定,我国男性公务员的退休年龄最大不超过( D.65周岁)。 4.按照公务员法的规定,下列可以辞退公务员的情形是(D.不胜任现职工作,又不接受其他安排的) C 初任培训的对象是(A .新录用的处于试用期的公务员) D 1.大学本科毕业生被录用为公务员的,其行政职务定为( b.科员)。 2.对公务员在特殊劳动条件或工作环境 下付出额外劳动消耗和生活费支出所给予的补偿称为(C.津贴)。 3.对国家公务员进行奖励,其首要作用在于(A.引导示范)。 4.对西方文官制度产生重大影响的中国 古代官员选拔制度是(B.科举 制)。 5.对于作出重大贡献,取得优异成绩的公务员给予的奖励是(C.记二等功) F 1.反映公务员新陈代谢机制的是( C.交流) 2.符合公务员自愿申请退休的条件是(A. 工作年限满 30 年)。 3.负责国家公务员综合管理工作的机关 是(A. 政府人事部门)。 G 1.根据公务员法的规定,下列应实行地 区回避的公务员是(A.县长)。 2.根据国家公务员制度有关规定,下列各项中不属于 ...辞退条件的是(A. 一年考核被确定为不称职的) 。 3.根据我国公务员法的规定,下列人员中属于公务员的人员是(B. 法院院长)。 4.根据我国公务员法的规定,属于公务员范围的人员是(d.以上三个条件同时具备的人员) 5.公务员被辞退后的辞退费发放,工作年限满两年的,发放期限为( B.4个月) 6.公务员的范围仅包括中央政府行政系统中非选任和非委任的事务官员的国家是(A. 英国)。 7.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被辞退的条件 之一是旷工或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C.15天)。8.公务员复核的受理机关是(A.原做 出处理决定的机关)。 9.公务员高素质的首位要求是(A .政 治素质)。 10.公务员工资的平衡比较原则所比较 的对象是(C.企业单位相当人员) 11.公务员奖励制度规定的最低奖励等 次是(B. 嘉奖)。 12.公务员降级处分的期间是(D .二十 四个月)。 13.公务员考核中,“业务水平”一般属 于下列哪一方面考核内容的指标?( B.能 ) 14.公务员考核中,“政策理论水平”一 般属于下列哪一方面考核内容的指标? (B.能) 15.公务员考核中最重要的一项考核原 则是(c.注重实绩) 16.公务员录用考试中用来测试考生从 事行政工作的一般素质与能力的笔试科 目是(A.行政职业能力测试) 17.公务员录用制度的适用范围仅限于 担任(c.主任科员以下非领导职务的公 务员)。 18.公务员在国家行政机关内部平级调 动被称为(B.转任)。 19.公务员职级工资中主要体现国家公 务员的能力和资历的组成部分是(B.级 别工资)。 20.公务员职位的主体是(D.综合管理 类)。 21.公务员组织或参加罢工的行为违反 了下列哪类纪律(A. 政治纪律)。 22.国家公务员行政处分的对象是(C. 国家公务员 ) 23.国有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群众团 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调入机关担任领导 职务或者副调研员以上其他相当层次的 非领导职务的交流形式是(B .调任)。 J 1.建设国家公务员队伍“专业化”的涵 义是指(b.要培养公务员的专门业务能 力) 2.解除公务员行政记过处分期限为自该 处分决定之日起满(B.一年) 3.解除国家公务员行政撤职处分的期 限,为自做出处分决定之日起满(D.2 年)。 4.解除国家公务员行政警告处分的期 限,为自做出处分决定之日起满(B.半 年)。 5.晋升省部级副职应该具备的文化程度 是(B .本科以上)。 6.具有公务员一等功奖励审批权限的机 关是(d.省政府) M 1.某公务员认为其所在机关对他作出的 开除处分决定侵犯了本人的合法权益, 可以(A.向上级国家行政机关提起控 告 )。 2.某机关公务员在年度考核中被确定为 优秀等次的人数最多不得超过 ( C.15%) 3.目前,男性公务员的法定的退休年龄 是(C.60周岁)。 S 1.省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国家公务员录 用计划应由(C.省级人民政府人事部 门)审批。 2.实施公务员调任的先决条件是(A.工 作需要)。 T 体现公务员培训内容方面原则的是(C. 按需施教) W 1.围绕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 而设立的专业学位(A.MPA)。 2.我国采取公开考试方式录用公务员, 其适用的职务范围(A.主任科员 以下)。 3.我国的国家公务员职务分为(B.领导 职务和非领导职务)两个序列。 4.我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领导人员的任 免机关是(C .上级人民政府)。 5.我国对公务员最低的奖励种类是 (B.嘉奖) 6.我国公务员当年考核中被确定为不称 职等次的,应予以( D.降职) 7.我国公务员的管理机构是(D. 各级 人事部门) 8.我国公务员法中规定奖励的对象是 (D .公务员个人和集体)。 9.我国公务员非领导职务序列的职务层 次有( A.8个) 10.我国公务员工资制度是(b.职级工资 制) 11.我国公务员考核的等次分为(B.4 等)。 12.我国公务员录用的原则中,应该(C. 以择优为核心)。 13.我国公务员培训的管理机关是 (C.公务员主管部门)。 14.我国公务员任职培训的对象是(b.晋 升职务的人员) 15.我国古代政治家诸葛亮所说的“赏不 逾时”与现代公务员奖励中的哪个原则 同义(A.及时则) 16.我国通过民主选举的方法,确定合适 的国家公务员担任职务的任职方式称为 (D.选任制) X 1.下列公务员的行政处分种类中最重的 一种处分是(D. 撤职)。 2.下列公务员职务中属于领导职务的是 (A.副科长)。 3.下列关系中属于公务员应该回避的是

关于印发《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守则》的通知

广兴委发[2010]63号 中共广兴镇委员会 关于印发《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守则》 的通知 各村(居)、镇属相关单位: 根据中、省、市、区指示,为进一步推动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认真学习和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现将中组部编辑的《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守则》印发给你们。请采取适当方式,将《守则》置于党委会议室或领导干部办公室,以便领导同志学习和遵守。 中共广兴镇委员会 2010年7月1日

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任兔事项守则 1.认真执行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坚持任人惟贤,反对任人惟亲。 2.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选拔任用干部没有经过民主推荐的不提名,没有经过组织考察的不上会。 3.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党委(党组)成员到会。对拟任免干部人选,应逐一表决,以应到会成员过半数同意形成决定。 4.分管干部工作的领导或组织(人事)部门负责人,要全面、准确、清楚地介绍所讨论干部人选的考察情况。 5.到会成员应当发表明确意见,分歧较大或有重大问题不清楚时,暂缓作出决定。 6.干部任免通知下发之前需要复议的,须经党委(党组)二分之一以上成员同意。 7.讨论的干部人选,凡涉及与会人员本人及其亲属的,本人必须回避。 8.不得以书记办公会、领导圈阅等形式代替党委(党组)会集体讨论决定干部任免。 9.地(市)、县(市)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正职的拟任人选,逐步做到分别由省(区、市)、市的党委常委会提名,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审议,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在全会闭会期间,可由党委常委会议

作出决定,但在常委会议作出决定前必须征求全委会成员的意见。 10.严守纪律,不准临时动议决定干部任免,不准个人决定干部任免,不准泄露酝酿讨论情况。 中共中央组织部干部监督局

新公务员法实施细则全文

新公务员法实施细则全文 《新公务员法》分总则,公务员的条件、义务与权利,职务与级别,录用,考核,职务任免,职务升降,奖励,惩戒,培训,交流与回避,工资福利保险,辞职辞退,退休,申诉控告,职位聘任,法律责任和附则共18章,共107条。其主要内容有:第一,总则。规定了公务员法的立法宗旨、依据、公务员的范围,建立公务员制度的指导思想、原则,公务员主管部门及其关系等。 第二,公务员的条件、义务与权利。规定了公务员应具备的七项条件、公务员应当履行的九项义务和公务员享有的八项第三,职务与级别。规定了实行职位分类制度,明确根据职位划分职位类别,设置公务员职务,实行分类管理,并规定了公务员职务的分类和确定公和员级别的依据等。 第四,录用制度。规定对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兑争、择优录取的办法。《公务员法》还对报考公务员的条件、录用程序、录用方式和录用的组织负责机构作了明确规定。此外,

《公务员法》还规定,新录用的公务员,有一年的试用期,试用期满不合格的取消录用。 第五,考核制度。规定公务员的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和定期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重点考核工作实绩。定期考核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等次,以此作为调整公务员职务、级别、工资以及对公务员奖励、培训、辞退的依据。此外,还规定了考核的方法和程序。 第六,职务任免制度。规定公务员职务实行选任制和委任制;领导成员职务实行任期制。此外,还规定了选任制公务员任职和职务终止时间、委任制公务员任职和免职的情形,以及对公务员兼职的限制性规定。 第七,职务升降制度。公务员晋升职务,应当具备拟任职务所要求的思想政治素质、工作能力、文化程度和任职经历等方面的条件和资格。为了保证晋升质最,防止不正之风,《公务员法》还规定了晋升应遵循的程序。 第八,奖励制度。规定了对公务员或公务员集体奖励实行的原则、给予奖励的情形、奖励的种类和撤销奖励的情形等。 第九,惩戒制度。规定了公务员的十六种禁止行为、对公务员处分的种类、给予公务员处分的程序及解除公务员处分的条件等。

公务员法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公务员的权利:就是国家法律对公务员在履行职责,行使职权,执行国家公务的过程中,可以作出某种行为,要求他人作出某种行为或抑止某种行为的许可和保障。 2.职位分类:是将职位按其工作的性质,责任轻重,难易程度和所需人员的资格条件,分为不同的类别和等级,为公务员的考试录用,考核、晋升,工资待遇等各项管理提供依据。 3.公务员录用: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为补充担任主任科员以下非领导职务的公务员,按照法定条件和程序,采用考试和考核的方法,将不具有公务员身份的人员录用为公务员的一种人事管理制度。 4.公务员转任:是指国家公务员因工作需要或者其他正当理由在国家行政机关系统内跨地区、跨部门的调动,或者在同一部门内的不同职位之间进行的转换任职。 5、公务员辞退: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定的条件,通过一定的法定程序,在法定的管理权限内做出解除公务员全部职务关系行政行为,这种行为的直接结果是解除了公务员与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关系。 6、公务员义务:就是国家法律对公务员必须作出一定行为或不得作出一定行为的约束和强制 7、公务员培训: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职位的要求,通过各种形式,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公务员进行的政治理论、文化知识、科学技术、操作技能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 8、公务员考核制度:就是国家行政机关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按照管理权限,对公务员的思想品德、工作成绩、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等进行考察,作出评价,并以此作为对公务员进行奖惩、任用、培训、晋级增资等的依据制度。 9、公务员纪律:是以法律形式规定的指导、调整、约束、规范公务员行为的准则,是公务员的行为规范,用以保障公务员按其职责履行义务,保障行政工作的正常进行。 10、公务员申诉:是指公务员对涉及本人的人事处理决定不服时,向原处理机关、同级人民政府人事部门以及监察机关提出重新处理要求的行为。 11、国家公务员:是指国家公务人员。他们是代表国家从事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行使行政职权,履行国家公务的人员。 12、国家公务员制度:是通过制定法律和规章,对国家公务员依法进行管理的总称。 13、作为的义务:就是以命令性法律规范设定的公务员必须作一定行为的义务。 15、奖励:是借助于人的进取心理和荣誉心理起作用的,他通过肯定人的一定行为和贡献,满足人的一定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调动其积极性,并以此激励其他人员积极向上,争做贡献。 16、公务员的任职是指任免机关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在其任免范围内,通过法定程序,(或聘任)公务员担任某一职务。 18、公务员的交流: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根据工作需要或公务员个人愿望,通过调任、转任、轮换、挂职锻炼等形式变换公务员岗位,从而产生、变更成消灭公务员职务活动关系或工作关系的一种人事管理活动与过程。 19、公务员的调任: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以外的工作人员调入国家行政机关担任领导职务或者助理调研员以上非领导职务,以及国家公务员调出行政机关任职。 20、公务员的工资:是指国家根据按劳分配的原则,分配给公务员个人消费品的货币表现。 21、公务员的保险制度:是指国家对因生育、年老、疾病、伤残和死亡等原因,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的公务员给予物质帮助的一种保障制度。 1.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2.公务员权利就是国家法律基于公务员的职责和身份,对公务员有资格享受某种权益,有权作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以及要求他人作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的许可和保障。 3.公务员义务就是国家法律对公务员必须作出一定行为或不得作出一定行为的约束和强制、即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公务员所必须履行的某种责任。 5.品位分类是以人为分类对象,通常以人的职务高低、资历深浅和应获得报酬的多少为标准对公务员进行分类的人事分类制度。 6.公务员录用制度是指根据国家管理的需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采用公开考试、严格考核的办法,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从符合法定资格条件的公民中,择优录用担任某种职务的一种制度。 7.公务员的考核是指公务员主管部门和各机关按照管理权限,依据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对所管理的公务员的业务素质和履行岗位职责、完成工作目标任务的情况,进行的了解、核实和评价。 9.公务员的职务任免是指任免机关根据有关法律的规定和任职条件,在其权限范围内,通过法定程序任用或免去公务员担任某一职务。 10.选任制就是按照法律和有关章程规定由法定选举人投票,经多数来确定公务员任职或免职的任用方式。11.委任制是由任免机关按照公务员管理权限直接委派其辅助人员或是执行人员担任一定公务员职务或是免去其现任职务的用人方式。 12.聘任制是指机关根据工作需要,对于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和辅助性职位通过聘用合同任用与管理工作人员的方式。 13.公务员奖励是指机关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法定程序,对工作表现突出,有显着工作业绩或有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