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庆市水局关于印发《重庆市水利工程验收管理办法》通知渝水基2008-47号

重庆市水局关于印发《重庆市水利工程验收管理办法》通知渝水基2008-47号

重庆市水局关于印发《重庆市水利工程验收管理办法》通知渝水基2008-47号
重庆市水局关于印发《重庆市水利工程验收管理办法》通知渝水基2008-47号

渝水基〔2008〕47号

重庆市水利局关于

印发《重庆市水利工程验收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水利(水务、农机)局,市水投集团:

为加强我市水利建设工程验收管理,明确验收责任,规范验收行为,使水利建设工程验收制度化、规范化、保证工程验收质量,我局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验收管理规定》(水利部令30号)以及《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223—2008)的基础上,结合重庆市实际,制定了《重庆市水利工程验收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八年十二月三日

重庆市水利工程验收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我市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验收管理,明确验收责任,规范验收行为,结合重庆市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特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重庆市各区县(自治县)水行政主管部门主管的由中央或者地方财政全部投资或者部分投资建设的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含1、2、3级堤防工程)的验收活动。其他水利水电建设工程的验收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验收,按验收主持单位性质不同分为法人验收和政府验收两类。

法人验收是指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由项目法人组织进行的验收。法人验收是政府验收的基础。法人验收应包括分部工程验收、单位工程验收、水电站(泵站)中间机组启动验收、合同工程完工验收等。

政府验收是指由有关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组织进行的验收。政府验收应包括阶段验收、专项验收、竣工验收等。验收主持单位可根据工程建设需要增设验收的类别和具体要求。

第四条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具备验收条件时,应当及时组织验收。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或者进行后续工程施工。法人验收的质量结论应及时报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进行核备(定),未经核备(定),不予进行下一环节的验收。

第五条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验收的主要依据是:

(一)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标准;

(二)有关主管部门的规定;

(三)经批准的工程立项文件、初步设计文件、调整概算文件;

(四)经批准的设计文件及相应的工程变更文件;

(五)施工图纸及主要设备技术说明书等。

(六)法人验收还应当以施工合同为验收依据。

第六条政府验收应由验收主持单位组织成立的验收委员会负责;法人验收应由项目法人组织成立的验收工作组负责。验收委员会(工作组)由有关单位代表和有关专家组成。

验收委员会(验收工作组)成员应当在验收鉴定书上签字。验收委员会(验收工作组)成员对验收结论持有异议的,应当将保留意见在验收鉴定书上明确记载并签字。

第七条验收结论应当经2/3以上验收委员会(验收工作组)成员同意。

验收中发现的问题,其处理原则由验收委员会(验收工作组)协商确定。主任委员(组长)对争议问题有裁决权。若1/2以上的委员(组员)不同意裁决意见时,法人验收应当报请验收监督管理机关决定;政府验收应当报请竣工验收主持单位决定。

第八条验收委员会(验收工作组)对工程验收不予通过的,应当明确不予通过的理由并提出书面整改意见。有关单位应当及时组织处理有关问题,完成整改,并按照程序重新申请验收。

第九条验收资料制备由项目法人统一组织,有关单位应按要求及时完成并提交。项目法人应对提交的验收资料进行完整性、规范性检查。验收资料分为应提供的资料和需备查的资料。有关单位应保证其提交资料的真实性并承担相应责任。

第十条重庆市水利建设工程的验收除应遵守本办法外,还应符合《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验收管理规定》(水利部令30号)、《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223—2008)以及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工程验收监督管理

第十一条重庆市水利局负责全市范围内及水利部、长江委授权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验收的监督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市级以上审批或投资的大中型(含1、2、3级堤防)的重点水利工程的验收监督管理,协助水利部、长江委负责项目的验收监督管理工作。

区县(自治县)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除市级以上监督管理以外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验收监督管理工作,协助市级以上负责项目的验收监督管理工作,接受市级以上验收监督管理机关委托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十二条法人验收监督管理机关对法人验收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由市政府或市水利局批准组建项目法人的,法人验收监督管理机关为市水利局;

由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或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组建项目法人的,法人验收监督管理机关为区县(自治县)水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三条工程验收监督管理的方式应包括现场检查、参加验收活动、对验收工作计划与验收成果性文件进行备案等。

第十四条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法人验收监督管理机关可根据工作需要到工程现场检查工程建设情况、验收工作开展情况以及对接到的举报进行调查处理等。

第十五条工程验收监督管理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验收工作是否及时;

(二)验收条件是否具备;

(三)验收人员组成是否符合规定;

(四)验收程序是否规范;

(五)验收资料是否齐全;

(六)验收结论是否明确。

第十六条当发现工程验收不符合有关规定时,验收监督管理机关应及时要求验收主持单位予以纠正,必要时可要求暂停验收或重新验收并同时报告竣工验收主持单位。

第十七条法人验收监督管理机关应对收到的验收备案文件进行检查,不符合有关规定的备案文件应要求有关单位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

第十八条法人验收过程中发现的技术性问题原则上应按合同约定进行处理。合同约定不明确的,按国家或行业技术标准规定处理。当国家或行业技术标准暂无规定时,由法人验收监督管理机关负责协调解决。

第十九条项目法人应当在开工报告批准后60个工作日内,制定法人验收工作计划,报法人验收监督管理机关和竣工验收主持单位备案。当工程建设计划进行调整时,法人验收工作计划也应相应地进行调整并重新备案。

第三章法人验收

第二十条工程建设完成分部工程、单位工程、单项合同工程,或者中间机组启动前,应当组织法人验收。项目法人可以根据工程建设的需要增设法人验收的环节。

第二十一条施工单位在完成相应工程后,应及时向项目法人提出验收申请。项目法人经检查认为建设项目具备相应的验收条件的,应当及时组织验收。

第二十二条当质量监督机构对验收质量结论有异议时,项目法人应组织参加验收单位进一步研究,并将研究意见报质量监督机构。当双方对质量结论仍然有分歧意见时,应报验收监督管理机关协调解决。

第二十三条项目法人应当自法人验收通过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制作法人验收鉴定书,发送参加验收单位并报送法人验收监督管理机关备案。法人验收鉴定书是政府验收的备查资料。法人验收鉴定书正本数量可按参加验收单位、质量监督机构各一份以及归档所需要的份数确定。

第二十四条单位工程投入使用验收和单项合同工程完工验收通过后,项目法人应当与施工单位办理工程的有关交接手续。

第二十五条法人验收遗留问题处理情况应有书面记录并有相关责任单位代表签字,书面记录应随法人验收鉴定书一并归档。

第一节单元工程验收

第二十六条工序及单元工程质量应由施工单位按《单元工程评定标准》检验工序及单元工程质量,作好施工记录,在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单位复核,监理单位根据抽检的资料核定单元(工序)工程质量等级。项目法人应对施工单位自检和监理单位抽检过程进行督促检查。

施工单位应按《单元工程评定标准》及有关技术标准对水泥、钢材等原材料与中间产品质量进行全面检验;水工金属结构、启闭机及机电产品进场后,应按有关合同条款进行交货检验和验收,施工单位在安装前应检查产品是否有出厂合格证、设备安装说明书及有关技术文件,对在运输和存放过程中发生的变形、受潮、损坏等问题应作好记录,并进行妥善处理,无出厂合格证或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不得用于工程中。

施工单位应及时将原材料、中间产品及单元(工序)工程质量检验结果报监理单位复核,不合格产品不得使用。并按月将施工质量情况报送监理单位,由监理单位汇总分析后报项目法人。

第二十七条重要隐蔽单元工程及关键部位单元工程质量经施工单位自评合格,监理机构抽检后,由项目法人(或委托监理)、监理、设计、施工、工程运行管理(施工阶段已经有时)等单位组成联合小组,共同检查核定其质量等级并填写签证表,报质量监督机构核备。

挡水建筑物的基础处理、防渗处理等重要隐蔽工程以及直接影响防洪安全的险工险段的工程验收,必须先由建设单位组织质量监督等有关单位或专家进行质量评价,质量评价合格后,才能组织联合验收。

第二节分部工程验收

第二十八条分部工程验收应由项目法人(或委托监理单位)主持。验收工作组由项目法人、勘测、设计、监理、施工、主要设备制造(供应)商等单位的代表组成。运行管理单位可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参加。质量监督机构宜派代表列席大型枢纽工程主要建筑物的分部工程验收会议。

大型工程分部工程验收工作组成员应具有中级及其以上技术职称或相应执业资格;其他工程的验收工作组成员应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或执业资格。参加分部工程验收的每个单位代表人数不宜超过2 名。

第二十九条分部工程验收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所有单元工程已完成;

(二)已完单元工程施工质量经评定全部合格,有关质量缺陷已处理完毕或有监理机构批准的处理意见;

(三)合同约定的其他条件。

第三十条分部工程验收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检查工程是否达到设计标准或合同约定标准的要求;

(二)评定工程施工质量等级;

(三)对验收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

第三十一条分部工程验收应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听取施工单位工程建设和单元工程质量评定情况的汇报;

(二)现场检查工程完成情况和工程质量;

(三)检查单元工程质量评定及相关档案资料;

(四)讨论并通过分部工程验收鉴定书。

第三十二条项目法人应在分部工程验收通过之日后10 个工作日内,将验收质量结论和相关资料报质量监督机构核备(大型枢纽工程主要建筑物分部工程的验收质量结论应报质量监督机构核定)。质量监督机构应在收到验收质量结论之日后20 个工作日内,将核备(定)意见书面反馈项目法人。

第三节单位工程验收

第三十三条单位工程完工验收前,项目法人应组织监理、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等单位组成工程外观质量评定组,按照经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确认的各外观项目的质量标准,对检查、抽检项目全面检查后,结合外观质量的验收抽检数据,现场进行工程外观质量检验评定,填写外观质量评定表,并将评定结论报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核定。参加外观质量评定组的人员应具有工程师以上技术职称或相应执业资格。评定组人数不应少于5人,大型工程不宜少于7人。

第三十四条单位工程验收应由项目法人主持。验收工作组由项目法人、勘测、设计、监理、施工、主要设备制造(供应)商、运行管理等单位的代表组成(必要时,可邀请上述单位以外的专家参加)。

项目法人组织单位工程验收时,应提前通知质量监督机构。主要建筑物单位工程验收应通知法人验收监督管理机关,法人验收监督管理机关可视情况决定是否列席验收会议,质量监督机构应派员列席验收会议。

单位工程验收工作组成员应具有中级及其以上技术职称或相应执业资格,每个单位代表人数不宜超过3 名。

第三十五条单位工程验收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所有分部工程已完建并验收合格;

(二)分部工程验收遗留问题已处理完毕并通过验收,未处理的遗留问题不影响单位工程质量评定并有处理意见;

(三)合同约定的其他条件。

第三十六条单位工程验收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检查工程是否按批准的设计内容完成;

(二)评定工程施工质量等级;

(三)检查分部工程验收遗留问题处理情况及相关记录;

(四)对验收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

第三十七条单位工程验收应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听取工程参建单位工程建设有关情况的汇报;

(二)现场检查工程完成情况和工程质量;

(三)检查分部工程验收有关文件及相关档案资料;

(四)讨论并通过单位工程验收鉴定书。

第三十八条需要提前投入使用的单位工程应进行单位工程投入使用验收。单位工程投入使用验收由项目法人主持,根据工程具体情况,经竣工验收主持单位同意,单位工程投入使用验收也可由竣工验收主持单位或其委托的单位主持。

第三十九条项目法人应在单位工程验收通过之日起10 个工作日内,将验收质量结论和相关资料报质量监督机构核定。质量监督机构应在收到验收质量结论之日起20 个工作日内,将核定意见反馈项目法人。

第四节合同工程完工验收

第四十条合同工程完工验收应由项目法人主持。验收工作组由项目法人以及与合同工程有关的勘测、设计、监理、施工、主要设备制造(供应)商等单位的代表组成。

第四十一条合同工程完成后,应进行合同工程完工验收。当合同工程仅包含一个单位工程(分部工程)时,宜将单位工程(分部工程)验收与合同工程完工验收一并进行,但应同时满足相应的验收条件。

第四十二条合同工程完工验收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合同范围内的工程项目已按合同约定完成;

(二)工程已按规定进行了有关验收;

(三)观测仪器和设备已测得初始值及施工期各项观测值;(四)工程质量缺陷已按要求进行处理;

(五)工程完工结算已完成;

(六)施工现场已经进行清理;

(七)需移交项目法人的档案资料已按要求整理完毕;(八)合同约定的其他条件

第四十三条合同工程完工验收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一)检查合同范围内工程项目和工作完成情况;

(二)检查施工现场清理情况;

(三)检查已投入使用工程运行情况;

(四)检查验收资料整理情况;

(五)鉴定工程施工质量;

(六)检查工程完工结算情况;

(七)检查历次验收遗留问题的处理情况;

(八)对验收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

(九)确定合同工程完工日期;

(十)讨论并通过合同工程完工验收鉴定书。

第四章政府验收

第一节专项验收

第四十四条枢纽工程导(截)流、水库下闸蓄水等阶段验收前,涉及移民安置的,应当完成相应的移民安置专项验收。

工程竣工验收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移民安置、工程档案、涉河项目河道岸线等专项验收。经商有关部门同意,专项验收可以与竣工验收一并进行。

第四十五条项目法人应按国家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的规定,向有关部门提出专项验收申请报告,并作好有关准备和配合工作。

第四十六条专项验收应具备的条件、验收主要内容、验收程序以及验收成果性文件的具体要求等应执行国家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有关规定。

第四十七条专项验收成果文件是工程阶段验收或竣工验收成果性文件的组成部分。项目法人提交阶段验收或竣工验收申请报告时,应附相关专项验收成果文件。

第二节阶段验收

第四十八条阶段验收应包括枢纽工程导(截)流验收(含挡水建筑物的基础处理、防渗处理等重要隐蔽工程)、水库下闸蓄水验收、引(调)排水工程通水验收、水电站(泵站)首(末)台机组启动验收、部分工程投入使用验收以及竣工验收主持单位根据工程建设需要增加的其他验收。

第四十九条阶段验收应由竣工验收主持单位或其委托的单位主持。阶段验收委员会由验收主持单位、质量监督机构、运行管理单位的代表以及有关专家组成;必要时,可邀请地方人民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参加。

工程参建单位应派代表参加阶段验收,并作为被验收单位在验收鉴定书上签字。

第五十条工程建设具备阶段验收条件时,项目法人应向竣工验收主持单位提出阶段验收申请报告,质量监督机构提交工程质量监督报告。竣工验收主持单位应自收到申请报告之日起20 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同意进行阶段验收。

第五十一条阶段验收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检查已完工程的形象面貌和工程质量;

(二)检查在建工程的建设情况;

(三)检查后续工程的计划安排和主要技术措施落实情况,以及是否具备施工条件;

(四)检查拟投入使用工程是否具备运行条件;

(五)检查历次验收遗留问题的处理情况;

(六)鉴定已完工程施工质量;

(七)对验收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

(八)讨论并通过阶段验收鉴定书。

第五十二条大型工程在阶段验收前,验收主持单位根据工程建设需要,可成立专家组先进行技术预验收。

第三节竣工验收

第五十三条竣工验收应当在工程建设项目全部完成并满足一定运行条件后1年内进行。不能按期进行竣工验收的,经竣工验收主持单位同意,可以适当延长期限,但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逾期仍不能进行竣工验收的,项目法人应当向竣工验收主持单位作出专题报告。一定运行条件是指:

(一)泵站工程经过一个排水或抽水期;

(二)河道疏浚工程完成后;

(三)其他工程经过6 个月(经过一个汛期)至12 个月。

第五十四条项目法人编制完成竣工财务决算后,应报送竣工验收主持单位进行审查和审计部门进行竣工审计。审计部门应出具竣工审计意见,项目法人应对审计意见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整改并提交整改报告。竣工财务决算审计通过15日后,方可进行竣工验收。

第五十五条竣工验收应按照经批准的初步设计所确定的标准和内容进行。

项目有总体初步设计又有单项工程初步设计的,原则上按照总体初步设计的标准和内容进行,也可以先进行单项工程竣工验收,最后按照总体初步设计进行总体竣工验收。

项目有总体可行性研究但没有总体初步设计而有单项工程初步设计的,原则上按照单项工程初步设计的标准和内容进行竣工验收。

建设周期长或者因故无法继续实施的项目,对已完成的部分工程可以按单项工程或者分期进行竣工验收。

第五十六条竣工验收分为竣工技术预验收和竣工验收两个阶段。大型水利工程在竣工技术预验收前,项目法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工程建设情况进行竣工验收技术鉴定。中型水利工程在竣工技术预验收前,竣工验收主持单位可以根据需要决定是否进行竣工验收技术鉴定。

第五十七条工程具备竣工验收条件时,项目法人应当提出竣工验收申请,经法人验收监督机关审查后报竣工验收主持单位提出。竣工验收主持单位应自收到申请报告之日起20 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同意进行竣工验收。

第五十八条竣工验收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工程已按批准设计全部完成;

(二)工程重大设计变更已经有审批权的单位批准;

(三)各单位工程能正常运行,工程施工期及试运行期,各单位工程观测资料分析结果均符合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以及合同约定的标准要求;

(四)历次验收所发现的问题已基本处理完毕;

(五)各专项验收已通过;

(六)工程投资已全部到位;

(七)竣工财务决算已通过竣工审计,审计意见中提出的问题已整改并提交了整改报告;

(八)运行管理单位已明确,管理养护经费已基本落实;

(九)质量和安全监督工作报告已提交,工程质量达到合格标准;

(十)竣工验收资料已准备就绪。

工程有少量建设内容未完成,但不影响工程正常运行,且能符合财务有关规定,项目法人已对尾工做出安排的,经竣工验收主持单位同意,可进行竣工验收。

第五十九条申请竣工验收前,项目法人应组织竣工验收自查。自查工作由项目法人主持,勘测、设计、监理、施工、主要设备制造(供应)商以及运行管理等单位的代表参加。项目法人组织工程竣工验收自查前,应提前10 个工作日通知质量监督机构,同时向法人验收监督管理机关报告。质量监督机构应派员列席自查工作会议。竣工验收自查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检查有关单位的工作报告;

(二)检查工程建设情况,评定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等级;

(三)检查历次验收、专项验收的遗留问题和工程初期运行所发现问题的处理情况;

(四)确定工程尾工内容及其完成期限和责任单位;

(五)对竣工验收前应完成的工作做出安排;

(六)讨论并通过竣工验收自查工作报告。

项目法人应在完成竣工验收自查工作之日起10 个工作日内,将自查的工程项目质量结论和相关资料报质量监督机构核定。

第六十条在工程竣工验收(或阶段验收)前,项目法人应委托经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授权的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单位进行的验收前质量抽样检查。项目法人应与工程质量检测单位签订工程质量检测合同。检测所需费用由项目法人列支,质量不合格工程所发生的检测费用由责任单位承担。

项目法人应负责提出工程质量抽样检测的项目、内容和数量,经质量监督机构审定。工程质量检测单位应按照有关技术标准对工程进行质量检测,按合同要求及时提出质量检测报告并对检测结论负责。项目法人应自收到检测报告10 个工作日内将检测报告报质量监督机构。对抽样检测中发现的质量问题,项目法人应及时组织有关单位研究处理。在影响工程安全运行以及使用功能的质量问题未处理完毕前,不得进行竣工验收。

第六十一条竣工技术预验收应由竣工验收主持单位组织的专家组负责。技术预验收专家组成员应具有高级技术职称或相应执业资格,2/3以上成员应来自工程非参建单位。工程参建单位的代表应参加技术预验收,负责回答专家组提出的问题。

第六十二条竣工技术预验收专家组可下设专业工作组,并在各专业工作组检查意见的基础上形成竣工技术预验收工作报告。竣工技术预验收工作报告应是竣工验收鉴定书的附件。

第六十三条竣工技术预验收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检查工程是否按批准的设计完成;

(二)检查工程是否存在质量隐患和影响工程安全运行的问题;

(三)检查历次验收、专项验收的遗留问题和工程初期运行中所发现问题的处理情况;

(四)对工程重大技术问题做出评价;

(五)检查工程尾工安排情况;

(六)鉴定工程施工质量;

(七)检查工程投资、财务情况;

(八)对验收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

第六十四条竣工技术预验收应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现场检查工程建设情况并查阅有关工程建设资料;

(二)听取项目法人、设计、监理、施工、质量监督机构、运行管理等单位工作报告;

(三)听取竣工验收技术鉴定报告和工程质量抽样检测报告;

(四)专业工作组讨论并形成各专业工作组意见;

(五)讨论并通过竣工技术预验收工作报告;

(六)讨论并形成竣工验收鉴定书初稿。

第六十五条竣工验收委员会可设主任委员1 名,副主任委员以及委员若干名,主任委员应由验收主持单位代表担任。竣工验收委员会由竣工验收主持单位、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和部门、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管理机构、质量监督机构、运行管理单位的代表以及有关专家组成。工程投资方代表可参加竣工验收委员会。

第六十六条项目法人、勘测、设计、监理、施工和主要设备制造(供应)商等单位应派代表参加竣工验收,负责解答验收委员会提出的问题,并作为被验收单位代表在验收鉴定书上签字。

第六十七条竣工验收会议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和程序:

(一)现场检查工程建设情况及查阅有关资料;

(二)召开大会:

(三)宣布验收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四)观看工程建设声像资料;

(五)听取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报告;

(六)听取竣工技术预验收工作报告;

(七)听取验收委员会确定的其它报告;

(八)讨论并通过竣工验收鉴定书;

(九)验收委员会委员和被验收单位代表在竣工验收鉴定书上签字。

第六十八条工程项目质量达到合格以上等级的,竣工验收的质量结论意见应为合格。

第五章工程移交及遗留问题处理

第一节工程交接

第六十九条通过合同工程完工验收或投入使用验收后,项目法人与施工单位应在30 个工作日内组织专人负责工程的交接工作,交接过程应有完整的文字记录并有双方交接负责人签字。

第七十条项目法人与施工单位应在施工合同或验收鉴定书约定的时间内

完成工程及其档案资料的交接工作。

第七十一条工程办理具体交接手续的同时,施工单位应向项目法人递交工程质量保修书,工程质量保修期从工程通过合同工程完工验收后开始计算,但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七十二条在施工单位递交了工程质量保修书、完成施工场地清理以及提交有关竣工资料后,项目法人应在30 个工作日内向施工单位颁发合同工程完工证书。

第二节工程移交

第七十三条工程通过投入使用验收后,项目法人宜及时将工程移交运行管理单位管理,并与其签订工程提前启用协议。

第七十四条在竣工验收鉴定书印发后60 个工作日内,项目法人与运行管理单位应完成工程移交手续。

第七十五条工程移交应包括工程实体、其他固定资产和工程档案资料等,应按照初步设计等有关批准文件进行逐项清点,并办理移交手续。

第七十六条办理工程移交,应有完整的文字记录和双方法定代表人签字。

第三节验收遗留问题及尾工处理

第七十七条有关验收成果性文件应对验收遗留问题有明确的记载。影响工程正常运行的,不得作为验收遗留问题处理。

第七十八条验收遗留问题和尾工的处理由项目法人负责。项目法人应按照竣工验收鉴定书、合同约定等要求,督促有关责任单位完成处理工作。

第七十九条验收遗留问题和尾工处理完成后,有关单位应组织验收,并形成验收成果性文件。项目法人应参加验收并负责将验收成果性文件报竣工验收主持单位。

第八十条工程竣工验收后,应由项目法人负责处理的验收遗留问题,项目法人已撤销的,应由组建或批准组建项目法人的单位或其指定的单位处理完成。

第四节工程竣工证书颁发

第八十一条工程质量保修期满后30 个工作日内,项目法人应向施工单位颁发工程质量保修责任终止证书。但保修责任范围内的质量缺陷未处理完成的应除外。

第八十二条工程质量保修期满以及验收遗留问题和尾工处理完成后,项目法人应向工程竣工验收主持单位申请领取竣工证书。申请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工程移交情况;

(二)工程运行管理情况;

(三)验收遗留问题和尾工处理情况;

(四)工程质量保修期有关情况。

第八十三条竣工验收主持单位应自收到项目法人申请报告后30 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颁发工程竣工证书。颁发竣工证书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竣工验收鉴定书已印发;

(二)工程遗留问题和尾工处理已完成并通过验收;

(三)工程已全面移交运行管理单位管理。

第八十四条工程竣工证书是项目法人全面完成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任务的证书,也是工程参建单位完成相应工程建设任务的最终证明文件。

第八十五条工程竣工证书数量按正本3 份和副本若干份颁发,正本由项目法人、运行管理单位和档案部门保存,副本由工程主要参建单位保存。

第六章罚则

第八十六条违反本规定,项目法人不按时限要求组织法人验收或者不具备验收条件而组织法人验收的,由法人验收监督管理机关责令改正。

第八十七条项目法人以及其他参建单位提交验收资料不真实导致验收结论有误的,由提交不真实验收资料的单位承担责任。竣工验收主持单位收回验收鉴定书,对责任单位按照不良行为管理有关规定登记备案,予以公布;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处罚。

第八十八条参加验收的专家在验收工作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验收监督管理机关予以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取消其参加验收的资格;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十九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验收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九十条本办法由重庆市水利局负责解释。

第九十一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DL/T5123-2000

水电站基本建设工程验收规程

重庆市企业联合征信系统-重庆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2008年2月 重庆市企业联合征信系统数据分析报告 (统计数据截止2008年2月29日) 一、基本数据 到2008年2月,企业联合征信系统累计入库数据总量为780.25万条,比1月度的778.84万条增加1.41万条,增长0.18%。其中:本市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增加1.41万条,增长0.18%;除工商部门外,各成员单位提供的信用信息181.22万条,所占比重为38.67%,比1月底降低0.13个百分点。 重庆企业信用网累计点击率372万人次,通过企业信用网可查询134.61万户市场主体(存活、注销、吊销)315.17万条基础身份信息及部分市场主体的优良信誉、不良行为信息。 - 1 -

- 2 - 二、数据分析 (一)企业联合征信系统数据构成情况分析 到2008年2月底,企业联合征信系统共征集整合各类市场主体信用信息780.25万条,其中:本市市场主体信用信息468.77万条,占系统数据总量的60%;全国黑牌企业警示信息311.86万条,占系统数据总量的 40%。 在468.39万条本市市场主体信用信息中,市场主体基础身份信息315.17万条,优良信誉信息3.36万条,不良行为信息43.23万条,警示信息106.63万条。

到2008年2月底,企业联合征信系统共征集各成员单位信用信息468.39万条,除工商部门外,各成员单位提供信用信息181.22万条,所占比重为38.69%。其中:地税部门提供841069条,占全部成员单位入库数据总量的17.96%;国税部门提供524428条,占11.20%;劳动保障部门提供214775条,占4.59%;市质监局提供171762条,占3.67%;其它部门提供60186条,占1.28%。各 成员单位提供的市场主体信用信息情况见下表: - 3 -

2013年重庆市水资源公报

重庆市水资源公报 CHONGQING WATER RESOURCES BULLETIN 2013 重庆市水利局 二○一四年五月

前言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的保证。 重庆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按年度编发《重庆市水资源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定期向社会公布我市上一年度水资源的情势,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提供数据支撑,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提供指导,为提高我市水资源及水环境承载能力提供基础资料,以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编制《公报》的基础资料,主要来源于市水利局、市统计局、市环保局、市经信委、市市政委、市规划局、市国土房管局、长江上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等部门,技术规范采用《水资源公报编制规程》(GB/T 23598―2009)。《公报》在编制过程中得到了相关市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目录 一综述 (1) 二水资源量 (3) 三蓄水动态 (10) 四供用水量 (12) 五水资源质量 (15) 六综合分析 (17) 七重要水事 (19)

一综述 重庆市位于长江上游,幅员面积82401平方公里。境内河流纵横,长江自西南向东北横贯市境,北有嘉陵江,南有乌江汇入,形成向心的、不对称的网状水系。境内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74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42条。 降水量2013年全市平均降水量1063.6毫米,折合年降水量876.43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少1.57%,比多年平均降水量减少10.18%,属偏枯年份。 水资源量2013年全市地表水资源量为474.34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少0.53%,较多年平均值偏少16.45%。 蓄水动态2013年全市大中型水库年末总蓄水量49.4209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减少2.0850亿立方米,下降4.05%。 供用水量2013年全市总供用水量为83.9066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1.17%。 用水指标2013年全市人均用水量为283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为66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77立方米,居民生活人均日用水量为128升,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为270立方米,城镇公共人均日用水量

浅析当前市政设施建设中的几个问题

浅析当前市政设施建设中的几个问题 发表时间:2015-01-20T10:46:56.647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15年第2期供稿作者:洪萍 [导读] 本文拟从资金、规划、设计、管理等方面, 对当前市政设施建设中若干极待解决的问题作些粗浅的探讨。 洪萍(重庆市九龙坡区市政设施维护管理处) 摘要:中国的设施产业长期以来处于紧张运行状态,影响了国民经济的顺利发展。解决这一"瓶颈"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加强城市设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提高设施产业的经济效率。本文从管理学角度对城市设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问题提出几点粗浅的认识,以期推动对这一问题的研究。 关键词:城市设施;资金规划;管理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城镇区域面积显著扩大, 城市设施得到迅猛发展。但由于长时间缺少投入, 市政设施建设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难以在近期得到彻底解决。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对城市的经济中心地位和社会要求越来越高, 市政设施滞后, 将严重阻碍城市功能的发挥和第三产业发展, 因而需要有个加速发展时间, 提高市政设施的服务水平。本文拟从资金、规划、设计、管理等方面, 对当前市政设施建设中若干极待解决的问题作些粗浅的探讨。 1 政府重视、资金落实这几年市政设施的改善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政策, 是在党委和政府关心推动下取得的。坚持改革开放的国策, 政府转变投资观念,认识到要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就必须改变设施的瓶颈制约状况,向设施倾斜投资, 通过为民办实事的举措, 在项目计划资金安排上给予充分支持, 使一项项市政设施得到落实, 缓解和改善市政设施落后局面。可以这样说, 哪个地方政府越是重视, 哪个地方市政设施就越是搞得好, 面貌就不一样。 但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 原建的市政设施也逐年饱和并老化, 彻底改变市政设施的落后状况, 支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是一项繁重的长期性任务, 应该不懈地努力、把市政设施建设作为城市发展的产业看待, 研究它与其他产业的相互关系, 确定合理的投资比例, 制订适合它发展的产业政策, 纳入政府宏观调控, 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引导社会集团投资, 改变单纯由政府投资的结构, 避免因政府财政预算分配情况制约市政设施建设的发展。 2 规划细致、设计合理市政设施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的专业多, 分布面广。主要包括道路桥梁、给水排水、燃气热力、园林路灯、电力电信、防洪排涝、公共交通等项目。要搞好市政设施建设。 第一, 需要有完整合理的规划。做到近期规划和远期规划相结合,近期规划指导建设, 近期利益服从远期利益, 做好远期规划, 控制好用地红线, 减少拆迁, 降低建设成本。规划应当进行充分论证, 通过论证后, 形成管理条例, 共同遵守。 第二, 规划应具体化详细化, 操作性强。市政道路是其它市政设施的载体, 抓住市政道路网就抓住市政设施规划的龙头, 道路的走向,横断面布置形式, 沿途各交叉口位置, 相交道路的断面形式, 决定其它各专业管线的平面位置和断面尺寸。道路纵断面高低决定了区域地表坡向和土石方调配距离的长短, 也决定重力流管道的排向, 所以说确定道路网络, 就确定了其它市政设施的构造。 第三, 以市政道路网络为基准, 进一步详细规划, 确定专业用量标准, 接纳点位置, 合理安排各专业管线设施在道路网上的上下空间。安排时, 不但要满足各种专业设施日常运营管理的便利, 还应对各种设施的整体投资作权衡, 做到既经济又合理。 因此, 进行市政建设, 必须对建设项目的目的、功能、服务范围、服务对象作深入细致的论证和详细规划。决策缺乏科学, 很容易陷人盲目建设中。市政设施往往刚建成的几年社会效益还可以, 还有部分的富余量, 但经过几年的经济发展很快就不适应, 需要改建和扩建。 改建和扩建是不得已的事情, 那将给周围地区的生产和居民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多次改建老百姓是不满意的。前几年有些地方盲目上项目, 缺乏论证, 随着经济的发展, 其弊端已逐渐暴露。 3 目前市政设施建设的设计工作中存在以下问题第一, 缺乏地质勘察资料。一方面是急着上项目, 设计周期都需要大大压缩, 更说不上提供地质资料, 另一方面对地质勘察资料重要性认识不足, 认为可有可无。由于地域分布广,没有地质资料, 会使设计带有很大盲目性, 造成经常更改图纸, 既影响工期, 又影响造价。 第二, 设计需要有个设计周期, 以利设计人员有充分时间考虑项目, 推广应用新技术,提交完整的设计文件。设计时间太短, 设计人员往往凭经验应付出图或分次出图, 并使设计偏于保守, 图纸前后矛盾重重, 欲速则不达。 第三, 设计市场竞争不规范, 部分设计单位压低设计取费揽取任务。任务接手后, 则用堤外损失堤内补的办法, 降低设计文件的深度和广度, 减少设计工作量; 或设计保守浪费, 提高设计费取费基数。 4 社会效益, 重在管理市政设施建设不仅要计算投资效益,更主要是注重社会整体效益,满足方便群众需要, 促进城市综合功能发挥。效益提高的关键在于管理, 在于对项目从投资决策开始至交付运营后的管理。项目的投资过程管理包括从方案评估至验收交付使用全过程, 主要目的体现在满足社会效益下, 经济实用。在我国现阶段, 市政投资主要是政府投资,且投资数额相当大, 用好、用足财政的每一分钱尤为重要。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急需建设或建设更多更好的市政设施。这需要在项目安排管理上下功夫。 第一, 先要有充裕时间进行前期准备, 对要实施项目进行技术论证和经济比较, 控制好工程预算。 第二, 确定合理的施工时间, 过短的周期对工程质量不利, 往往因工期太短而放松对质量的监督。对质量事故不能及时返工, 交付使用后很快就出现问题, 边使用边修补。工程施工周期不能太长, 设施建设贵在迅速, 尽快发挥功能, 同时也可减少建设施工给周围带来的不便。资金是工程如期完成的关键, 项目要上马, 一定要有可靠的资金来源, 资金要按时到位, 尽量避免突击赶工现象。 第三, 要注重现场管理、监督。市政设施建设非常复杂, 新建的工程交通运输不便, 改建扩建工程又不能影响原有设施的正常使用,不管是新建还是改建都需要一道道工序来完成, 每道工序相互交叉作业, 相互影响。比如给水管道的渗水影响到路基的水稳定性, 管基回填的质量关系到路基的沉降和密实度, 重力流管渠上下游高程衔接关系到排水畅通等等, 这些看似小事, 但对以后的使用关系重大。 都需要现场严格控制。 应在加强市政设施的资金投人的同时把已建的设施维护好, 保证它们发挥应有的服务能力。优化管理, 挖掘潜力。 第一, 应对现有设施进行普查摸底, 健全设施档案资料。这些方面我国目前还是相当薄弱, 有的地方甚至空白。做好市政设施普查,一则可以为再建工程提供可靠的数据; 二则为管理部分进行专业管理提供服务。评估现状设施的服务水平, 分析服务能力不足的原因。 应加强维护管理, 从管理上下功夫, 对那些标准低, 年限长, 老化的设施, 只要资金落实, 有计划有步骤地改建扩建, 充分发挥有限资金的作用。

重庆市水利局关于进一步规范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工作的通知(渝水水保〔2004〕26号)

重庆市水利局关于进一步规范水土保持方案 编制工作的通知 渝水水保〔2004〕26号2004.9.24. 各区县(自治县、市)水利(农机)局,市水土保持监测总站,各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单位: 自开发建设项目实施水土保持方案报告制度以来,经过各编制单位的积极探索和不懈努力,我市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水平不断提高,极大地推动了重庆市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工作。但是,目前重庆市水土保持方案的整体编制质量与水利部的要求和其它先进省(市、区)相比还有不小差距,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全市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质量,促进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全市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应当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编制必须以水利部颁发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为依据,同时必须按照水利部水保监测中心《关于印发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大纲及报告书技术审查要点的函》(水保监方案〔2002〕118号)的要求执行。 二、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格式包括封面颜色、版式、扉页、责任页以及印制等必须按水利部保监〔2001〕15号文件的规定进行制作,不得自制格式。 三、项目区自然、社会经济、水土流失及防治现状等基本概况重点是采用项目区即项目防治责任范围内的资料数据。

四、水土保持设施系指项目征占用地所有区域内的具有防治水土流失功能的一切设施的总称,包括工程直接占用和被损坏的。调查时要按《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第四十三条的规定分类统计。 五、水土保持防治措施要本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原则合理配置和布局,不仅要制成防治措施体系框图,并要分区进行较为详细的阐述。水土保持防治措施体系应包括主体工程中以水土保持功能为主的工程和水土保持方案新增的工程。 六、水土流失监测内容、监测项目、监测方法等要根据不同的工程特点合理设计,要突出重点,千万不能千篇一律,面面俱到,并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操作性。 七、水土保持方案图件主要包括地理位置图、工程总体布置图、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图及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图、各类防治工程的典型设计图或单项工程设计图等,图件要用CAD制作,均应符合《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土保持图》(SL73.6—2001)及其它相关标准的要求,并附工程量计算表。地理位置图、防治责任范围图、措施总体布局图等尽量做成彩图。所有图件要标注清晰,保持整洁。 八、水土保持投资概(估)算编制方法、项目划分、费用构成等要按水利部《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执行,工程定额、工程单价、价格水平等必须与主体工程保持一致,主体工程投资概(估)算规范没有的项目定额、单价可以用水利、水保、其它行业、地方标准和当地现行价。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必须严格按照市物价局、庆市财政局《关于核定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水土流失防治费收费标准的通知》(渝价〔2002〕578号)规定的标准进行计算。

银川市水资源管理条例

银川市水资源管理条例 【法规类别】水利综合规定 【批准部门】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大(含常委会) 【批准日期】2006.03.31 【发布部门】银川市人大(含常委会) 【发布日期】2006.03.31 【实施日期】2006.05.01 【时效性】已被修改 【效力级别】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 【修改依据】银川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银川市水资源管理条例》等五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 银川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银川市水资源管理条例》于2005年12月28日银川市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2006年3月31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批准。现予公布,自2006年5月1日起施行。 银川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二00六年三月三十一日

银川市水资源管理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科学合理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水资源,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管理水资源,应当遵守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水资源,是指地表水和地下水。 第三条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应当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利用、有效保护、讲求效益,发挥水资源的多种功能,合理配置生活、生产经营和生态环境用水。 第四条银川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的权限负责本市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县(区、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的权限具体负责本辖区内水资源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发展改革、环保、建设、规划、国土资源、农牧、园林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负责做好水资源管理的有关工作。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对危害水资源安全、损坏水工程设施的行为进行劝阻、制止和举报。 在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管理水资源等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予以奖励。

重庆市水利局渝水许可〔2016〕39号重庆市水利局关于重庆南桐低热值

重庆市水利局 渝水许可〔2016〕39号 重庆市水利局 关于重庆南桐低热值煤发电新建工程 取水许可申请的批复 重庆南桐电力有限责任公司: 你司经万盛经开区水务局转报的《关于〈重庆南桐低 热值煤发电新建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书〉评审的请示》(万盛经开水务文﹝2015﹞295号)和《取水申请 书》等资料收悉。2015年12月31日,我局组织有关专家 对《重庆南桐低热值煤发电新建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书(送 审稿)》(以下简称《报告书》)进行了评审。会后 论证单位根据会议意见对《报告书》进行了修改完善,于 2016年4月提交了《报告书(报批稿)》。专家组经认

真复核,提出了评审意见(详见附件)。经审核,你司提交 的取水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根据《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60号)和《取水许 可管理办法》(水利部令第34号)的相关规定,批复如下: 一、重庆南桐低热值煤发电新建工程(以下简称“本工程”)位于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煤电化工业园区内,拟建设2×350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机组,采用带冷却塔的二次循环冷却水系统进行机组冷却,水源由南桐煤矿矿井疏干水与青山湖水库(二期)联合供给,设计年运行5000小时,设计供水保证率97%。 二、本工程煤矿疏干水取水水源为南桐煤矿一井、二井及新田煤矿矿井疏干水,取水地点为南桐煤矿矿井疏干水处 理站(坐标:东经106°52'40",北纬28°56'27");青山湖水库(二期)取水地点位于水库坝后消力井处(坐标:东经106°54'21",北纬29°01'50")。煤矿矿井疏干水取水方式为井群取水,青山湖水库(二期)取水方式为蓄水取水。取用的原水经处理后,主要用于项目冷却塔循环系统补充用水、工业用水、生活用水。 三、核准本工程年取用水量为780万m3,其中:从煤矿矿井疏干水取用338万m3,从青山湖水库(二期)取用442万m3。按取水规模和设计工况计算,建设项目单位装机取水量为0.684m3/(s·GW),单位发电量取水量为2.461 m3/( MW·h),工

我国水资源保护的法律制度与完善

我国水资源保护的法律制度及其完善 摘要: 水资源是关系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依法治水的重要 前提是建立健全完善的水资源保护法律体系,当前亟须加强流域立法及水权制度建设。加强水行政执法力度 ,规范水资源利用行为,是依法治水的重要环节。重视水资源司法 保护 ,有效惩治水资源违法犯罪行为,提高公众水资源参与意识 ,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 水资源保护;立法;行政执法;司法 一、水资源保护的法制现状 一水资源保护立法现状 《宪法》第 9条明确规定: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自然资源。《宪法》第 26条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水资源是自然资源之 一 ,宪法的这些规定显然适用于水资源保护 ,构成我国水资源保护立法的核心和基础。 以宪法为基础 ,国家制定并颁布了水资源保护的基本法《水法》。该法对水资 源规划 ,水资源开发利用 ,水资源、水域和水工程的保护 ,水资源配置和节约使用 ,水事纠纷处理与执法监督检查及法律责任等作出了详细规定。《水法》第4 条规定: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害,应当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利用、讲求效益 ,发挥水资源的多种功能,协调好生活、生产经营和生态环境用水。第 9 条规定: 国家保护水资源 ,采取有效措施 ,保护植被 ,植树种草 ,涵养水源 ,防治水土流失和水体污染 ,改善生态环境。 二水资源保护执法现状 我国水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和水行政执法工作起步于 1988年《水法》的颁布实施。经过 20 多年的努力 , 已基本建立了覆盖全国、机构健全的水行政执法网络 ,专兼 立了覆盖全国、机构健全的水行政执法网络 ,专兼设 ,队伍素质明显提高 ,执法效能显 著增强 ,执法力度不断加大 ,平均每年查处水事违法案件 4 万余件 ,维护了正常的水事 秩序。 我国环境保护部门在水资源保护中主要是对水体污染源实施监督管理、制定水 环境质量及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审批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及督促各城市进行水环境 综合治理等 ,重点对违反《环境保护法》和《水污染防治法》、违反环评和“三同时”制度、违法排污和治理设施建成而不运行、国控重点污染源等违法行为进行执法。为此 ,环境保护部门开展了一系列水资源专项保护执法行动 ,并取得了巨大成效。

重庆市个体工商户简易注销暂行办法

重庆市个体工商户简易注销暂行办法 第一条为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简化个体工商户注销登记流程,完善个体工商户退出机制,根据《个体工商户条例》、《个体工商户登记管理办法》和《国务院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20号)、《工商总局关于开展个体工商户简易注销改革试点的通知》(工商个字〔2015〕45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重庆市范围内登记的个体工商户申办简易注销登记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重庆市各区县工商行政管理局、两江新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是个体工商户简易注销的登记机关(以下简称登记机关)。 登记机关应根据本区县实际情况确定登记机关窗口和工商所办理个体工商户简易注销登记的管辖权限,原则上个体工商户简易注销应实行区县辖区范围内的跨所通关登记。 第四条个体工商户申办简易注销登记,可以到登记机关窗口现场提出申请,或通过互联网提出申请,也可以在接受工商部门日常监管时提出申请。 被司法机关及有关部门依法限制办理注销登记的个体工商户不得申办简易注销。 第五条申请人到登记机关窗口现场申请个体工商户简易注

销登记的,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经营者签署的《个体工商户简易注销登记申请书》(见附件)。家庭经营的,应当由全体参加经营的家庭成员在经营者签名栏中予以签字确认。 (二)经营者的身份证复印件。 (三)营业执照正副本。营业执照因损毁等原因不能缴回的,由经营者在《个体工商户简易注销登记申请表》注明,并承诺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委托他人办理的,还应当提交经营者签署的《委托代理人证明》及委托代理人身份证复印件。 经营者或委托代理人到登记机关窗口现场提交身份证原件读取信息的,可免于提交身份证复印件。 第六条申请人在接受登记机关日常监管时直接申请个体工商户简易注销登记的,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经营者签署的《个体工商户简易注销登记申请书》。经营者在接受日常监管时无法填写《个体工商户简易注销登记申请表》的,可以非制式注销申请书的形式提出申请,申请书需载明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注册号、名称、经营者姓名和住所、联系电话、注销原因、营业执照缴回情况等内容,并由经营者签字确认。家庭经营的,应由全体参加经营的家庭成员签字确认。 (二)经营者的身份证复印件。 (三)营业执照正副本。营业执照因损毁等原因不能缴回的,

重庆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

重庆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依据)为了加强用水总量控制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重庆市水资源管理条例》《重庆市供水节水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使用范围)本市行政区域内的节约用水及其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节约用水(简称“节水”),是指采取经济、技术、管理等综合措施,降低水资源消耗和损失,防止用水浪费,优化用水结构,合理高效利用水资源的各类活动。 第三条(节水原则)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中应当坚持节水优先方针,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调节、公众参与的节约用水机制。 节约用水工作应当遵循统筹规划、总量控制、优化配置、全程管理、因地制宜、注重效率的原则。 第四条(节水政策)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将节约用水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发展节水型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创建节水型城市,建设节水型社会。

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把节约用水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纳入本级政府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实绩考核内容。 第五条(管理体制)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面的节约用水工作;市发展改革主管部门负责做好节约用水规划、指标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规划的协调衔接;市城市管理主管部门负责城市节约用水监督管理。 工业、能源、农业、商务等有关行业主管部门根据节约用水政策、规划和标准,结合行业管理落实节水工作要求。 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应当按各自职责做好本辖区内的节约用水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配合做好节约用水工作。 第六条(节水技术研究)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节约用水科学技术推广,培育和发展节水产业。 鼓励和支持企开展节约用水科学技术研究、节水产品研究开发,推广应用先进节水技术和产品。 第七条(节水宣传)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节约用水宣传和普及工作,鼓励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志愿者开展节约用水知识的宣传,营造节约用水的良好风气。 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节约用水知识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 新闻媒体应当开展节约用水法律法规和有关知识的宣传。 第八条(节水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节约用水的义务,

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实施办法

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 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实施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规范我市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及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以下简称主管部门)的质量监督行为,根据《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5号),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重庆市行政区域内主管部门实施对新建、扩建、改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全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以下简称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及以上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具体工作可以由县级及以上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委托所属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以下简称监督机构)实施。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是指主管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对工程实体质量及工程建设(含代建)、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以下简称工程质量责任主体)和质量检测等单位的工程质量行为实施监督的行政执法行为。 本办法所称的工程实体质量监督,是指主管部门对涉及工程

主体结构安全、主要使用功能的工程实体质量情况实施监督执法。工程主体结构安全是指工程的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安全。房屋建筑主要使用功能是指屋面、外墙面、有防水要求的房间的防渗漏功能,以及通水、通风和通电功能。市政基础设施主要使用功能是指道路和桥梁(隧道、轨道交通)的行车功能,市政管道的通水功能和水池的蓄水功能。 本办法所称的工程质量行为监督,是指主管部门对工程质量责任主体和质量检测等单位履行法定质量责任和义务的情况实施监督执法。 本办法所称的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主要是指直接涉及施工阶段工程质量安全等方面的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第五条工程质量监督执法采取抽查方式。主管部门应遵循差别化监督原则,根据工程类别、重要性及工程质量责任主体和质量检测等单位的质量管理能力等情况实施分类监督,采用抽查、抽测等方式实施工程质量监督执法。 抽查按检查内容分成两类,一是对工程的抽查,是指主管部门通过巡视,随机确定受检工程的质量检查活动;二是对内容的抽查,是指主管部门在检查工程时,根据有关工程技术标准及规定,对工程质量责任主体和质量检测等单位履行质量责任的行为以及有关工程质量的文件、资料和工程实体质量等随机进行的抽样检查活动。 抽测是指利用检测仪器、设备等工具对工程实体质量进行随机抽样的检测或测量活动。 第二章工程质量监督管理 第六条对工程项目实施质量监督,应当依照下列程序进行:

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思路

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思路 1问题的提出 我国水源地众多,列入国家级重点饮用水水源地达175个,其中大型 湖库型水源地占40%[1]。总结我国大型湖库型水源地,普遍具有集 水区域广、供水范围大、功能多样、管理复杂、水质影响因素多等特征。大型湖库型水源地作为水源的载体,对保障饮水安全至关重要[2]。为增强水资源管理,国务院于2012年出台文件推动实施最严 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其中提出要“增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并要求到2020年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但受跨行政区、水问题复杂等 因素影响,水源地在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方面上尚存有管理思 路不够清晰、管理主体不够明确、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工程建设尚显 落后等问题。本文以珊溪水利枢纽水源地为研究对象,针对该水源地 的特点、存有问题以及水资源管理不足,紧密结合最严格水资源管理 制度要求,探索大型湖库型水源地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思路 和措施,从而为类似水源地提供借鉴。 2研究对象概况 珊溪水利枢纽水源地位于浙江省温州市飞云江中游河段,是一个典型 的大型湖库型饮用水水源地,包括珊溪水库、赵山渡水库,其中珊溪 水库位于上游,总库容18.24亿m3,赵山渡水库位于下游,总库容 3414万m3。水源地集水区主要涉及温州市两县一市,总面积2302km2,主要支流有玉泉溪、泗溪、黄坦坑等14条。集水区内总人口达50万人,以农业经济为主。水源地主要承担了温州市8个县(市、区)、500 多万人口的供水重任。珊溪水利枢纽水源地现状主要面临2方面问题:①水环境问题突出。集水区内生活污水、畜禽养殖污染、农业面源污 染等主要污染物多直排入河,致使河流水体污染严重,直接影响了水 源地水质,同时受过度捕捞影响,部分区域水生态系统遭到破坏。② 水资源管理水平不高。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高、水源地跨行政区等 因素影响,水源地水资源管理存有管理方式不相统一、管理体系尚未

2004年重庆市水资源公报

前言 一综述 二水资源量三蓄水动态四供用水量五水环境六重要水事七综合分析

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的保证。 重庆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按年度编发《重庆市水资源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定期向社会公布我市上一年度水资源的情势,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提供指导,为提高我市水资源及水环境承载能力提供基础资料,以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编制《公报》的基础资料,主要来源于市水利局、市统计局、市环保局、市市政委、长江上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等部门。 《公报》在编制过程中得到了市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一综述 重庆市位于长江上游,幅员面积82403平方公里。境内河流纵横,长江自西南向东北横贯市境,北有嘉陵江,南有乌江汇入,形成向心的、不对称的网状水系。境内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07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40条。 降水量2004年,全市年平均降水深1196.6毫米,折合年降水总量985.97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少2.7%,比多年平均值偏多1.0%,属平水年份。 水资源量 2004年,全市当地地表水资源量为558.77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少5.4%,比多年平均值偏少1.6%。 蓄水动态 2004年,全市大中型水库总蓄水量12.8833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7.5%。 供用水量 2004年,全市总供水量为67.4518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6.8%;总用水量为67.4518亿立方米,较上年增加6.8%。 用水指标 2004年,全市人均用水量为215立方米/年,万元GDP用水量为253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330立方米,人均生活用水量为96升/日,农业亩均用水量为231立方米,城镇公共人均用水量为49升/日。 河流水质 2004年,长江、嘉陵江、乌江、涪江和渠江(以下简称“五江”)共计1288公里河长水质评价结果表明:若排除

重庆市2005年水资源公报

重庆市水资源公报CHONGQING WATER RESOURCES BULLETIN 2005 重庆市水利局 二OO六年五月

前言 一综述 二水资源量三蓄水动态四供用水量五水环境六重要水事七综合分析

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的保证。 重庆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按年度编发《重庆市水资源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定期向社会公布我市上一年度水资源的情势,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提供指导,为提高我市水资源及水环境承载能力提供基础资料,以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编制《公报》的基础资料,主要来源于市水利局、市统计局、市环保局、市市政委、长江上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等部门。 《公报》在编制过程中得到了市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一综述 重庆市位于长江上游,幅员面积82403平方公里。境内河流纵横,长江自西南向东北横贯市境,北有嘉陵江,南有乌江汇入,形成向心的、不对称的网状水系。境内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07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40条。 降水量2005年,全市年平均降水深1131.1毫米,折合年降水总量为932.03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少5.47%,比多年平均值偏少4.48%,属平水年份。 水资源量 2005年,全市当地地表水资源量为509.77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少8.77%,比多年平均值偏少10.21%。 蓄水动态 2005年,全市大中型水库总蓄水量16.5298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1.78%。 供用水量 2005年,全市总供水量为71.1572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 5.49%;总用水量为71.1572亿立方米,较上年增加5.49%。 用水指标 2005年,全市人均用水量为254立方米/年,万元GDP用水量为232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322立方米,人均生活用水量为110升/日,农业亩均用水量为240立方米,城镇公共人均用水量为40升/日。 河流水质 2005年,长江、嘉陵江、乌江、涪江和渠江(以下简称“五江”)共计1195公里河长水质评价结果表明:若排除

重庆市水利局十二五规划及2011年目标

重庆市水利局 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及2011年目标任务 一、水利“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 ——到2015年,基本建成统筹城乡的水利发展框架体系,初步实现城乡水利统筹协调发展。 ——新增供水能力18亿立方米,提高城乡供水、防洪安全保障水平。建成玉滩、金佛山、观景口3座大型水库,启动藻渡大型水库;建设40座“泽渝”中型水库,完工30座;建设一批小型水库、引提水和水系连通工程。 ——解决城乡居民饮水不安全人口的饮水问题。改扩建180个场镇供水工程及一批向农村延伸的饮水管网工程,解决800万城乡饮水不安全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城市和乡镇基本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提高中小河流防洪能力,增强山洪灾害预防能力。建成城镇防洪护岸500公里;完成148条中小河流300处重点河段治理,完成75条山洪沟治理。在西部率先全面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 ——基本保障农业产业化项目的灌溉用水需求,有效灌溉率从45%提高到53%。续建8个大型灌区,建成10个中型灌区、25个节水灌溉示范项目,推进“五小”工程建设。 ——水土保持及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加快节水型社会

建设,为三峡水库水质安全提供支撑。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000平方公里(含森林工程、易灾地区水土流失面积),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15.6万亩,建设水系森林工程30万亩,绿化长江水利林18万亩。 ——推进水电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村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率。实施16个区县小水电代燃料项目、18个区县水电农村电气化项目,启动农村水电增效减排工程,新增装机50万千瓦。 ——大力加强水利应急能力建设,构建较为先进的水利信息化体系。 二、2011年工作目标任务 以中央一号文件及全市经济工作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五个重庆”建设、统筹城乡发展为契机,以民生水利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骨干水源、城乡饮水安全、中小河流域治理、城镇防洪、大中型灌区、水土保持等工程建设,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增添后劲。主要目标任务为:——完成各类水利水电投资105亿元; ——新开工3座中型水库,在建骨干水源工程(三江口除外)主体工程全面完工; ——新建、改造100个集镇自来水厂,解决200万城乡居民饮水安全问题; ——新增防洪达标县级城市5个、重点集镇68个,综

成都市水资源管理条例

成都市水资源管理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防治水害,充分发挥水资源综合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成都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水资源,是指地表水和地下水。凡在成都市行政区域内开发、利用、保护、管理水资源,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实行计划用水,厉行节约用水。 第四条成都市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与分级、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制度。下级管理服从上级管理,部门管理服从统一管理。 第五条市、区(市)、县水利电力局是同级人民政府的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工作。 市、区(市)、县城市建设、环境保护、交通、林业、城市管理等有关部门,协同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有关的水资源管理工作。 第二章水资源管理机构的职责 第六条成都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水资源的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及有关水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二)会同有关部门统一进行全市水资源的综合科学考察和调查评价,制定全市和跨区(市)、县的水中长期供求计划和水分配方案; (三)组织编制全市和主要江河流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综合规划,组织或参与有关水资源专业规划; (四)负责全市水资源保护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工作; (五)负责全市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协调部门和地区之间的水事矛盾,处理重大水事纠纷; (六)负责实施取水许可制度和征收水资源费的管理工作。 区(市)、县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水资源的主要职责参照本条执行。 第七条市和区(市)、县有关部门协同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水资源的职责是: 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含公用部门,下同),负责管理城市节约用水和城市规划区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水体污染进行调查、监测和评价,对水污染防治实旅监督管理; 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水源涵养林的规划和监督; 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航运规划和航道管理; 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同级政府规定的职责分工,负责有关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管理工作。 第三章开发利用 第八条开发利用水资源和防治水害,应当按流域或区域进行统一规划,规划分综合规划和专业规划。 专业规划应当服从综合规划,综合规划应当与国土规划相协调,兼顾各地区、各行业的需要。 经批准的规划是开发利用水资源和防治水害的基本依据,规划的修改,必须经原批准机关核准。 第九条全市和跨区(市)、县河流的流域或区域的水资源综合规划,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和有关区(市)、县人民政府编制,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报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不跨区(市)、县的水资源综合规划,由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报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防洪、治涝、灌溉、航运、城市和工业供水、水力发电、竹木流放、渔业、水资源保护、水文测验、地下水普查勘探和动态监测等专业规划,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编制,经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综合平衡,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条凡新建、扩建、改建水工程,开发、利用水资源,应按管理权限,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

水资源管理措施

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 国发〔2012〕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水情。当前我国水资源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为贯彻落实好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的要求,现就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水资源配置、节约和保护为重点,强化用水需求和用水过程管理,通过健全制度、落实责任、提高能力、强化监管,严格控制用水总量,全面提高用水效率,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保障经济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资源问题,保障饮水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坚持人水和谐,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处理好水资源开发与保护关系,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

宜;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协调好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地表水和地下水关系;坚持改革创新,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机制,改进管理方式和方法;坚持因地制宜,实行分类指导,注重制度实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三)主要目标。 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到2030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7000亿立方米以内;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到2030年用水效率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以2000年不变价计,下同)降低到40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以上;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到2030年主要污染物入河湖总量控制在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范围之内,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5%以上。 为实现上述目标,到2015年,全国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6350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0年下降30%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以上;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60%以上。到2020年,全国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65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80%以上,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 二、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管理,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 (四)严格规划管理和水资源论证。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当符合主体功能区的要求,按照流域和区域统一制定规划,充分发挥水资源的多种功能和综合效益。建

重庆市水资源公报

年重庆市水资源公报

————————————————————————————————作者:————————————————————————————————日期:

重庆市水资源公报 CHONGQING WATER RESOURCES BULLETIN 2012 重庆市水利局 二○一三年五月

前言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的保证。 重庆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按年度编发《重庆市水资源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定期向社会公布我市上一年度水资源的情势,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提供指导,为提高我市水资源及水环境承载能力提供基础资料,以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编制《公报》的基础资料,主要来源于市水利局、市统计局、市环保局、市经信委、市市政委、市规划局、长江上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等部门,技术规范采用《水资源公报编制规程》(GB/T 23598―2009)。《公报》在编制过程中得到了相关市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目录 一综述 (1) 二水资源量 (3) 三蓄水动态 (9) 四供用水量 (12) 五水资源质量 (15) 六综合分析 (17) 七重要水事 (19)

一综述 重庆市位于长江上游,幅员面积82401平方公里。境内河流纵横,长江自西南向东北横贯市境,北有嘉陵江,南有乌江汇入,形成向心的、不对称的网状水系。境内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74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42条。 降水量2012年全市平均降水量1080.6毫米,折合年降水量890.45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少1.02%,比多年平均降水量减少8.74%,属偏枯年份。 水资源量2012年全市地表水资源量为476.89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少7.32%,较多年平均值偏少16.00%。 蓄水动态2012年全市大中型水库年末总蓄水量51.4615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增加1.3537亿立方米,增加2.70%。 供用水量2012年全市总供用水量为82.9360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4.45%。 用水指标2012年全市人均用水量为282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为72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76立方米,居民生活人均日用水量为125升,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为287立方米,城镇公共人均日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