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博客传播看中国话语权的再分配——以新浪博客排行榜为个案

从博客传播看中国话语权的再分配——以新浪博客排行榜为个案

第17卷第6期2006年12月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TongjUniversityJournalSocialScienceSection

V01.17No.6

Dec.2006

从博客传播看中国话语权的再分配

——以新浪博客排行榜为个案

丁未

(深圳大学传媒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深圳518060)

摘要:文章以中国第一门户网站新浪网的博客排行榜为个案,从目前的博客传播实践中发现:在现实社会资源分配与媒体市场赢利模式下,博客作为公共平台所呈现的话语权分配格局与大众传媒的同构性,并对这一同构现象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话语权;博客传播;公共平台;名人;草根

中圈分类号:G20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60(2006)06—0053一06

一、日!J吾

在人类历史上,每一次媒介技术革命都会带来集体的精神狂欢,从19世纪的电报到20世纪的电视、互联网,再到21世纪的博客,都概莫能外。原因在于技术的可能性往往与人类的理想产生了某种契合,而且这种理想又与信息超越时空达到人人共享、从而促进社会民主和人类进步有关。

2005年被称为中国博客元年,因为中国博客的人数开始呈“井喷状”增长。在这一年中,“想唱就唱”的中国超女和“想写就写”的博客时代来临,不仅同属值得记取的两大“媒介事件”,而且又都与“草根民主”挂上了钩。博客作为一种互联网技术,以“零进入壁垒”的网上个人信息(知识)制造与发布方式,以及“源代码开放”和链接等技术功能,引发了集体性的幻想,“自媒体”、“共享的交流平台”、“Web2.0”、“新闻媒介3.o”等极富创意的新潮概念,伴随着中国博客先驱方兴东等人有了Blog,“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专栏作家”①、“第一次实现了‘所有人面对所有人的传播’的人类理想”⑦的蛊惑,又一次拉开了关于媒介技术带来“开放、共享、自由”的神话。

不能否认技术对一个社会所产生的种种可能性。博客在个人表达、人际互动、信息共享等方面可能带来的革命性意义,即使在今天博客尚且作为新生事物之时,就已有目共睹。但是,博客的传播特性决定了它既有个人性的一面,又有公共性的一面。博客是私人卧室,但它的墙却是由透明玻璃组成,而且门户洞开;它可以是个人自编自导自演的场所,但它同时又展示在公共的舞台上。博客推广者往往强调个性互动、写作与交流的快感,多少忽略了博客可能作为公共媒体的一面。短短几年的中国博客传播实践证明,博客在一定意义上不是作为“自媒体”,而是作为一种有着自身文化特质与传播模式的公共平台而存在着。这不仅表现在越来越多与博客有关的人物、事件被传统大众媒体竞相报道,更表现在目前整个博客江湖早已不再处于自然状态,而是经过了专业博客网站和门户网站的多种信息管理和推广策划,而那些上了首页的博客,便是其作为公共媒体的最好例证。

如果说博客们拥有了信息发布和知识生产的自主权的话,那么,在这一特殊的场域,我们无法回避收稿日期:2006—10—31

作者简介:丁未(1969一),女,浙江宁波人,深圳大学传媒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

①方兴东、孙坚华:《blog:个人日记挑战传媒巨头》,《南方周末》,2002年9月5日。

②方兴东、张笑容:《大集市模式的博客传播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现代传播》,2006年第3期。

54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7卷

博客作为公共平台的话语权问题。话语权作为社会学的一个概念,“话语意味着一个社会团体依据某些成规将其意义传播于社会之中,以此确立其社会地位,并为其他团体所认识的过程”。①因此,①话语权并不是指博客技术所能提供的自言自语式的表达和展示权,而是在公共空间的意义上,博客(blog—ger)的声音能否被听见、被多少人听见、能否引起共鸣并产生社会影响的问题。有人把BBS比喻成一个众声喧哗的广场,那么中国目前上千万的博客也同样面临着谁的声音能传出去、谁的声音更响亮的问题。②话语权作为一种现实的权力,它不仅反映了某种社会关系、社会阶层结构,而且通过话语的传播,有可能对这些关系与结构产生作用,从而确立甚至加强社会团体的权力地位和影响力方面带来一系列的变化。因此,博客传播的出现,一方面离不开中国当代社会关系、社会阶层本身所固有的权力分配的现行结构;另一方面,它也可能带来中国话语空间权力的再分配的可能性。正因为如此,2005年,在公众的眼中,博客是一个颇具阶级色彩的词语,精英博客与草根博客分界与相关的博客实践,是考察现今中国博客传播与话语权再分配的一个切人点。

二、精英博客与草根博客之争

尽管第一个中文博客网站“博客中国”在2002年开张之初,就动员了著名经济学家汪丁丁等一大批名人先开博客,但“精英博客”对“草根博客”的划分和提法,源于国内第一门户网站新浪网2005年9月以名人博客、明星博客开始的一系列商业推广活动,作家圈、娱乐圈、体育圈、地产圈的名人纷纷以实名在新浪安家落户,一时达300人之多。这本身只是一种普通意义上的营销行为,正如新浪副总侯小强所言:“表面上看,新浪名人博客是个创新,因为别人没搞过,但是所有人都知道做广告要请名人,所以你说它是创新,其实它也是复制”o。事实上,新浪这种门户加BPS的模式,决定了在这样一个经济实体平台上,“最大化原则”才是它的本意,名人开路为的是最广大的草根,为的是流量和点击率以及今后可能有的盈利模式,所以,大兴名人博客的同时新浪另一个企划便是目标受众针对草根的博客大赛,当初突发奇想搞名人推销术的始作俑者——新浪总编辑陈彤此时一语中的:“博客真正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的草根性……因为博客至少在表达方式上实现了一些平等互动的传播本质”。o从名人博客到意在草根的博客大赛,引发了对“精英博客”与“草根博客”的划分与激烈的评论。出身草根的“博客名人”王小峰的言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名人博客’违背了博客自由的草根精神,新浪意欲通过强势建立博客新的游戏规则,最终建起的只可能是玩物丧志的‘博客废墟’!”④另一网民在《博客时代的悲哀》中感叹:博客“天然的草根性决定了它属于草根文化,如今越来越多的名人到网上开博客,赢得了越来越多的点击率,这气势必将会把绝无仅有的草根连根拔起,取而代之的是博客的精英文化,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⑥

之所以说是“一种悲哀”,是因为博客文化从一开始就以“草根性”为基调。据称早在1996年,科幻作家威廉?吉普森就预言:“人人都能书写的网络表达,真正的生命力在于最大多数的草根,职业的网络书写者将在草根中萌芽”。国内博客草根论者如吕欣欣从博客的“个人性”角度得出博客“无须质疑是一项草根行为,每个人都有倾诉的机会。”⑥中国博客教父级人物方兴东则认为:“在博客里面我认为没有什么精英、草根之分,精英也有博客的权利,草根也有博客的机会。”因为在他看来:“2.0最大的特点就是以个人为中心,你的博客,你的主权是你自己的,所有的内容、所有的文章、所有的读者是你自己

①王治河:《福柯》,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59页。

②http://tech.sina.corn.on/i/2006—04—29/1731924295.shtml.

③《全民博客:40个月博客在中国的流变》,《三联生活周刊》,2005年第42期

④http://info.biz.he360.com/2006—03—21103144159.shtml.

⑤http://www.yndaily.com/html/20060615/news一89—263071.html.

第6期丁未:从博客传播看中国话语权的再分配55

的,你在上面发表也好、仓储也好,都是你自己主动做的,主权是你自己的。”cD可见,方兴东不提精英与草根之分,强调的是博客的个人性与自主性,但他的观点与那些博客草根论者并无实质差别:博客传播能给所有个体提供机会。

但事实是,以新浪为代表的网络空间上,名人博客与草根博客立刻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景象。当女演艺人徐静蕾在短短的112天创造了i000万点击率的时候,任何有点头脑的人都会发现:那些在传统媒介上已经风光无限的少数人,如今摇身成了时髦的博客,只不过多了个地盘又来吸引更多的眼球。作家叶永烈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应邀在新浪博客上开了“叶永烈的BLOG”,平均每天的点击率超过五千;他以其孙女的名字也在新浪博客上注了册,结果平均每天只有一位访客o。同样出自一人的文笔,但从知名度与点击率的关系不难看出名人与草根境遇之大不同。对此,学者彭兰的看法多少说到了点子上:“所谓精英与草根之间的界限最终落在话语权上。那些倡导博客草根性的人,无非是强调要给平民以话语权。……一个名人博客可以动辄几百万的点击量,其实基本上不是博客的功劳,而是名人效应的一种映射,把罪名都放在博客头上,似乎有些不妥。”④

精英博客与草根博客之分与新浪名人开道的营销术无关,甚至也与博客技术本身无关。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分界及由此带来的话语权的再分配,是一种现实的投影和现实的必然。博客只不过一种媒介技术,当名人们以实名显身博客在点击率上PK草根时,即意味着开博客的人已有精英与草根之分。名人本身在现实中就是地位、职业、声望占优势的群体,他们本来就是现实话语权的主导者l而草根便是现实社会中的芸芸众生,是公共空间沉默的大多数。因此,博客只是一个技术平台,每个人在登上这个平台之初,由于身份地位、职业阶层的不同,在话语权上先天地就有天壤之别。

三、从新浪博客排行榜看话语权分配

号称“百万博客俱乐部”的“新浪博客”专栏,点击率统计可能最能说明所谓精英与草根的话语权之争,因为点击率即是人气,是在作为公共空间的博客上发出的声音影响力有多大、也就是拥有多少话语权的问题。据我们对2006年9月23日“新浪博客总流量排行榜”TOPl00排名的统计,发现如下结果:

裹I2006年9月23日新浪博客TOPl00排名中博客不同职业身份所占人数统计

演艺人员包括影视演员、歌星、模特占36人;媒介从业人员包括记者、主持人、自由撰稿人共计29人,作家9人;专家学者6人;企业名人5人;团体博客(包括“中国明星羽毛球队”、“中国第一公安”、“新东方”、“全家总动员”)占4个;剩下的草根占11人。除团体博客以外,演艺人员本身就是媒体曝光率最高的人群,而TOPl00中的媒介从业者、作家、学者、企业名人也都是经常在传媒曝光的“知名人士”,他们本来就是传统媒体或大型门户网站这些公共空间的发言者和话语权威,在号称百万之众的新浪博客俱乐部排名榜上,前i00名中知名人士占85%之多,其“名人效应”可见一斑。

85位名人的身份职业差不多反映出他们在现实公共空间(指传统媒体和大型门户网站)的知名度和曝光率,即反映了这些群体在公共空间话语权的配置情况。其中,演艺界明星独占鳌头:挤上“百强”人数最众(36%),且名列前20位、点击数超过680万的就有10位。博客对于明星来说,无非是制造话

①方兴东:《没有精荚苹根未来博客将是个人门户》,参见http://news3.xinhuanet.com/newmedia/2005—11—29/content一3852842.htm.

②http://blog.sina.com.cn/u/470bc6dd010000sa.

56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7卷

题、拉拢粉丝的手段,它是明星价值的衍生产品。博客使娱乐新闻进入了“后八卦时代”——从狗仔队千方百计挖新闻,到如今明星在博客上“自我曝光”,他们撰文、贴图、自曝隐私或另类评述他人,一时忙得不亦乐乎,博客这一白吃的午餐成了他们在原有的光彩下增加人气的又一法宝。在媒体和粉丝们的呐喊助威下,一场点击数竞赛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而明星博客节节攀升的点击率充分反映了当下“眼球经济”加“娱乐经济”的消费主义文化本性。

其次是媒介从业人员(共29位)。媒介从业者本是职业传播者,他们在信息源、传播能力、在媒体上发声露脸的机会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和话语优势,正如持“博客精英论”的媒介名人安替所分析的:媒体人本身重视的是传播效果,他们拥有语言和传播的优势,用最有针对性的文字迅速吸引注意力,然后和同行结成圈子,把知名度打出去;媒体人的另一个优势是他们能接触到名人,给普通人展示官样文章背后的东西①。因此,对那些媒体“名嘴名记“(如吴小莉、杨澜、李咏、闾丘露薇、柴静等)来说,多了个博客也就是多了个施展其看家本领的场地,他们的话语权往往因其与信源的接近性、传播技能的专业性而显得更为强大有力。

值得一提的倒是作家群体。新浪最初推出作家群,提出“打造文字英雄”的口号,以正在写作《兄弟》被媒体热炒的余华首开博客,余秋雨、陈染、虹影、叶永烈、陆天明等作家陆续登台,“博客文学”曾经风光一时。但好景不长,正当印刷时代的末路英雄们期盼博客时代的到来能让“文字书写时代”起死回生时,他们梦想很快遭到了破灭。Web2.0技术远不只是文字书写工具,在如今的多媒体时代,“眼球经济”讲的是读图、视觉冲击,文字的魅力远远不敌形象的光彩。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2006年7月13日,徐静蕾在博客里发了标题为《战利品之:鞋》的帖子,里面仅有一张图片,居然也有近5万多的访问量,回贴也有800人之多⑦;几乎同时,当红作家余华一篇题为《音乐的叙述》的艺术随笔却只有7000多的点击量③。因此,新浪博客刚开张时的博客文学热,不久就被张靓影和徐静蕾占据新浪博客排名前两位的现实所浇灭。而且,随着新浪名人博客圈的不断扩大,名作家们,尤其是那些非“80后”的“老”作家们的博客点击率就开始江河日下,他们的博客即使与一些二三流的演员、主持人也相去甚远——本次唯一入榜的老作家只有柯云路,且排名仅列96位。但作家中,韩寒(第二)、郭敬明(第四)和郑渊洁(第十三位)却是例外,郭敬明和韩寒都是80年代以后出生的作家,其反叛不羁的言行和偶像型形象吸引了大批的粉丝,尤其是郭敬明的博客,几乎每篇必有其年青俊朗、比明星更酷更帅的大幅肖像照,可见“卖相”是他博客高居榜首的秘诀;年过50的光头郑渊洁本是“童话大王”,如今到处“触电”上镜,以娱乐调侃的方式大讲脱口秀,与那些不喜欢抛头露面的传统作家大异其趣。

当我们将新浪博客视为一个公共话语空间时,或许我们更应关注那些被传统媒体称为思想精英、社会良心的专家学者,他们人数不多,但凭借其专业、学识的权威性和对社会的洞察力而在公共领域拥有特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在新浪博客们的众声喧哗中,专家学者上榜的有孔庆东(第23位)、余秋雨(第35位)、马晓年(第70位)、薛涌(第79位)、李银河(第88位)、易中天(第100位)共6位。众所周知,余秋雨是文人“触媒”的先行者;易中天是传媒新宠且正如日中天;孔庆东这位北大教授是“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的嘉宾主持,社会学家李银河以其性学专家的身份常以大胆出位的话语成为近几年大众媒体的“话题明星”。学者上榜,对博客江湖来说是一大幸事,多少说明理性的声音也还有一席之地,但值得注意的是,上榜的学者几乎也都借了传统媒体的光。在这张排行榜上,真正以公共事务为主要选题、以严肃的笔调和思想见长的博客只有旅居美国、近年来在《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常以专栏作家身份出现的薛涌(排名79,点击数238万)。由此可见,在现今的博客传播热中,娱乐远远大于时政、

①安替:《博客不能让草根成为精英》,http://tech.sina.com.cn/i/2005—1l一10/1106762229.shtml.

②http://net.chinabyte.com/51/2504051.shtml,另据2006年9月30日,《战利品之:鞋》上的阅读数已近8万,但图片已经被徐静蕾鲜花村博客的链接所取代。

第6期丁未:从博客传播看中国话语权的再分配57

形象远远高于思想。

TOPl00中草根博客人选的占11位,也就是说差不多10位上榜的博客中就有一个草根,所占比例不可小觑。但如果从百万新浪博客绝大多数是普通民众看,与这庞大的基数相比,草根博客上榜的比例仍是微乎其微。这里,我们不得不提一个例外,出身草根的Acosta(极地阳光博客)高居第三的宝座,且有将近3000万的点击数。据称这是国内第一个点击数突破一千的草根。表面上看,他是从无名之辈借博客技术的东风一举成名的典范,但其实不然。据报道,Acosta有着非常特殊的背景,除了年青、帅气、神秘、文字穿透力强等特点外,从其博客中所透露的信息看,他与一些影视和文化名人(如袁立、海岩等)颇有交情与来往,其博客图片中的别墅等豪华场景,也说明这位脱颖而出的草根其实并非一般的普罗大众;而且,新浪总编陈彤承认:“在Acosta博客点击量飙升的过程中,新浪确实做过一些推广。”①事实上,借名人之光加新浪的策划推广,这种带着商业炒作痕迹的草根变名人的模式,并不能反映草根博客的真实力量。

四、结论与分析

一张新浪百万博客TOPl00排行榜,恰似一张地图,标识出作为公共空间的博客江湖上,不同地位阶层、身份职业者话语权的分配与抗衡。总的看来,一个所谓的“全民博客”时代,最终起作用的却是“眼球经济”+“娱乐至上”的市场游戏规则,在这场走合唱中,偶像、明星唱主角;媒介名人和作家学者也各自守着一块阵地,发出自己的声音;虽然也不乏草根的身影,但作为公共舞台的博客决非草根的天下,他们多少是个陪衬,绝大多数被湮没在这嘈杂的博客江湖中,自娱自乐,但寂静无声。这洋洋百万人之众的新浪博客俱乐部最后呈现的,其实也就相当于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都市报的一个翻版,除主流政治话语缺席外,打着草根之名的博客事实上正是大众传媒公共空间话语权分配格局的一个投影。换言之:从这张TOPl00的排行榜上,我们看到了博客与大众传媒在权力格局和资源分配上的某种同构。

是什么机制导致了这一同构?从前文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新浪的名人博客采用的是实名制,而排行榜中起关键作用的恰好是博客们来自大众传媒的知名度和曝光率,这说明大众传媒在目前的博客话语权分配中起着主导作用。博客刚出江湖之时,有人急于发掘blog的意义与价值,其中最蛊惑人心的说法是:博客将成为“第五种力量”,将颠覆传统媒介的权威。⑦但至少目前我们还看不出这种端倪,倒是方兴东的断言比较符合眼下的媒体实践:“博客要想获得一般大众传播所能获得的大规模的社会轰动效应,根本的渠道还是要依靠大众媒体这部机器的威力”o。事实上,由博客事件经传统大众媒体或门户网站报道扩大,从而从“小众化”事件走向“大众化”事件的案例确实有那么几件,其中也不乏像木子美、芙蓉姐姐、Acosta这样的草根,经过大众媒介这一放大器而一举成名的个案。但我们在大众媒体与博客的互动借势和“接力传播效应”中,更多看到的是名人们借博客作秀在传媒上更加频繁的曝光——传媒对以徐静蕾为代表的众多明星博客的报道、对“韩白之争”和洪晃借前夫陈凯歌之名的博客内容的报道,以及随后这些名人博客点击数的节节高升中,我们不难发现这种接力传播所产生的效应,而今年,博客已然成了大众传媒最炙手可热的一个炒作概念;所以说,在大众传媒与博客的这种互动机制中,它们之间的关系不是博弈,而是绝对的双赢。因此,在大众传媒的“威力”之下,名人博客(blog—ger)们只会更多地占据公共空间,拥有更为强大的话语权。

其次,从新浪博客为代表的博客首页运作模式来分析,博客一旦成为网站的博客首页,立刻从其自

①http://tech.sina.corn.cn/i/2006—07一05/08291021767.shtml.

②《全民博客:40个月博客在中国的流变》,《三联生活周-14》,2005年第42期。

58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7卷

然的状态变成经过信息管理、策划推广的人为状态。目前新浪的博客首页已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公共媒体,从它的编排形式与内容分类看,专栏、专题、分类排行、最新文章、百万博客俱乐部等,都是经过幕后人员精心的编排设计,事实上,TOPl00、500强这类排行榜就是这种信息管理和策划推广的产物。用明眼人的话来说,新浪博客的优势是找到了“有组织传播和个性传播的平衡点”,而博客首页作为组织传播的运作机制无疑是以用户数、流量、点击数、影响力为基准,这才是新浪这样的大型门户网站操作博客网页及博客大赛的真正用意所在。于是,一方面,像把关、议题设置这类信息管理与控制方式,像利润这样的市场终极追求,便以一种更隐形的方式存在着;另一方面,这也正是大众传媒的一拨名人目前能叱咤博客江湖的真正原因所在。安替在第二届新浪中国博客大赛的致辞中认为,中国名人博客的出现是因为中国缺乏像好莱坞这样的影视工业机制和文化经济机制㈨。这两个机制的缺乏或不健全是中国名人热衷开博客的原因,当然也乏一小部分草根借此而“一博成名”,但结果就像经过海选的层层淘汰,几个超女脱颖而出,但真正主导娱乐圈的,仍是赢利模式和市场最大化规则;而且邻家少女一旦成为超女,也就由草根而成名人。可见,选拔机制的改变,并没有在本质上改变名人与草根天然分界,也没有因为几个草根摇身成了名人,而使草根们的社会资源、权力有真正意义上的扩大。

再次,值得思考的是,草根在这张TOPl00排行榜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换言之,名人的话语权是谁赋予并认同的?博客上的每一个点击数从某种角度回答了这个问题:是草根成就了名人,正如追星族成全了狗仔队。在这场名人点击率比赛中,那些狂热的粉丝不正是草根吗?新浪博客策划者说:“名人的博客也就变成了草根聚集的平台,因为在那里发贴看的人会比别的地方多,会更有影响力。新浪的名人博客与草根是一种互生关系。”②但事实是,名人博客上虽然不乏草根的经典评论和自我推荐,但总体上说,精英与草根更多的是发言者和倾听者、表演者与窥视者的关系,博客技术并没有改变草根的主要是“看客”的身份。更何况,在一个娱乐偶像的时代,名人博客上的草根大多只是充当吹捧、抬轿的角色,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交流者和评论者。最极端的例子如韩寒的一篇只有一个句号(“。”)的博客(2006年9月4号),竟引来了5万多的点击,在多达1027条评论的第一页,粉丝们大多表达的只是“抢沙发”、“头一次第一页”、“爱你,加油”、“支持一下”、“支持老大”、“这次靠前了”、“难得第一页”之类的一惊一乍④。正是这些粉丝们后现代行为主义的幽默表演,使得博客舞台上,那些已经用尽了传统公共空间资源的偶像明星们,如今能在博客上兴风作浪,将草根们挤到边缘。而这一局面也正是当下大众媒体中受众作为信息消费者的某种集体非理性的真实写照。

博客传播仍处初创阶段,要从目前的博客实践预测未来中国博客的发展格局或模式,无疑是一种妄想。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博客文化的特殊性,但从阶段性的实践中反映出来的博客与大众传媒在资源和权力分配上的某种同构,或许对我们理解媒介技术与现实社会结构及其资源分配的关系问题,不失是一种启示。至少从目前来看,博客作为一个技术平台,它所能提供的“开放、自由、共享”仅仅只是一种技术上的可能性,我们并不否认博客为普通大众提供了一个自我书写、自我表达和沟通交流的渠道,但任何媒介技术的运用都离不开现实的社会关系与社会结构(包括话语权结构)的构形(configura—tion),虚拟空间反映的更多是现实的权力格局,传媒技术的先进,有时甚至可能导致权力再分配中两极分化的“马太效应”——在传媒与博客的互动中,名人与草根的分野,包括话语权的鸿沟正在进一步扩大而不是缩小。而这往往是传媒技术决定论者所视而不见的。

(以下“英文摘要”转第87页)

①http://tech.sina.corn.cn/i/2006—04—20/1156911514.shtml.

②http://tech.sina.com.cn/i/2006—04—29/1731924295.shtml.

第6期李国继:孙中山政治思想的变化87

又次,在中国即便是孙中山这样富有毅力和见识的伟大人物,也只有在实际上接受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影响和许多主张,并且同共产党人合作,才能在曲折中找到出路,把自己毕生的事业推向高潮。由此可见,一切立志改革和进步的人们,都应当而且能够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中,汲取有益的思想资源和现实力量,这是二十世纪以来在中国出现过的任何“新思潮”所不能比拟的。①

最后,孙中山追求进步的一生,虽然最终没有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仍然只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袖。但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和帮助下,他还是成为共产主义的好朋友。这个历史事实和人物的思想变化告诉我们,以实现共产主义为自己目标的中国共产党人,不仅非常愿意团结并且能够帮助所有为了民族繁荣、国家统一、人民幸福的人们,而且对于为此作出贡献的人,也都将永远受到共产党人与全国人民的真诚敬佩和纪念。

(谨此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

ChangesofSunZhongshan’SPoliticalThought

?__。BasedonhisAnalysisoftheMarxistAttitude

LIGuo—ji

(DepartmentofPersonnelandEducation,MinistryofLand

andResources,Beijingj00081,China)

Abstract:TherearemanypapersresearchingtheSunZhongshan’Sthoughts.AndthenumberofthethesisthatstudytheMarxism’SimpactonthepoliticalthoughtofSunZhongshanalsoisverylarge.However,thereareonlyafewpaperstostudyhowMarxisminfluencedSunZhongshan’Spoliticalthoughtinitsglobaltransmissionandpractice.ThispapertriestodiscussthechangesandtwistsofSunZhongshan’SpoliticalthoughtthroughresearchingthedevelopmentofhisrecognitionandattitudetowardsScientificSocialism.

Keywords:Marxism;transmission;SunZhongshan;politicalthought

(责任编辑:谢闽)、)pⅥpqpqp℃pq—qpqpupupqpqpqpq—qptpqpqpqpqp℃pq沪qpqptpu一、pqpⅥpq一、jpqPqpqPqpqpqpqpqpqpqpqPqpupq≯qpt;p(上接第58页)

TheRe-segmentationofChineseDiscourseRights

BasedonBlogCommunication

—ACaseStudyonsina.comBlogCharts

DINGWei

(CollegeofCommunication,ShenzhenUniversity,Shenzhen518060,China)

Abstract:Thisresearchtakessina.cornasacasetostudyblogcommunicationpracticeinChina.ThestudyproposesthatbasedonthesocialresourcesallocationandChinesemediamarketingmodel,blogasapublicspace,presentsthesimilarsegmentationstructureasmasscommunicationinregardofthediscourserights.Anin—depthanalysisonthecharterblogers’identificationandcategorizationisconductedtoempiricallysupporttheabovepoint.

Keywords:discourserights;blogcommunicationIpublicspace;celebrities;grassroot

(责任编辑:谢闽)

从博客传播看中国话语权的再分配——以新浪博客排行榜为

个案

作者:丁未, DING Wei

作者单位:深圳大学,传媒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深圳,518060

刊名: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TONGJI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SECTION)

年,卷(期):2006,17(6)

被引用次数:4次

参考文献(20条)

1.方兴东.孙坚华blog:个人日记挑战传媒巨头 2002

2.方兴东.张笑容大集市模式的博客传播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期刊论文]-现代传播 2006(03)

3.王治河福柯 1999

4.查看详情

5.全民博客:40个月博客在中国的流变 2005(42)

6.查看详情

7.查看详情

8.全民博客:40个月博客在中国的流变 2005(42)

9.方兴东没有精英草根未来博客将是个人门户

10.查看详情

11.查看详情

12.安替博客不能让草根成为精英

13.战利品之:鞋 2006

14.据作者写作本文时2006年9月28日新浪上的余华博客阅读数统计

15.查看详情

16.全民博客:40个月博客在中国的流变 2005(42)

17.方兴东.张笑容大集市模式的博客传播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期刊论文]-现代传播 2006(03)

18.查看详情

19.查看详情

20.查看详情

相似文献(8条)

1.学位论文陈美君基于博客传播的网络公共话语空间研究2008

近几年来一种新的以网络为媒介的交往方式出现了。从2002年博客概念引入中国开始,就引起了传播学界以及互联网业界的广泛关注。作为自媒体的博客极大的解放了网络民众的话语权,代表了一种全新的个人表达方式,其稳定的持续的身份构建培养了大批具有参与意识的网络民主,为网络公共领域的成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然而对于博客媒介的不当使用也可以造成话语权的滥用。

本研究以公共领域理论、对话理论以及虚拟社区理论为基础,以互联网博客新媒体为考察对象,通过对典型博客事得个案研究,例如新近发生的王石“捐款门”事件以及之前的“华南虎”事件等,对博客空间中公共话语空间得以存在的条件进行考察,如博客空间中的共同公众空间、博客空间中的交互式传播方式以及博客成员“定居者”的稳定身份,同时对博客公共话语空间的形成机制进行考察,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博客话语传播的社会功能,最后对博客新媒体在构建理想的网络公共话语空间方面做出合理化的构想,并从中得出结论——博客新媒体对于构建和谐、健康并且生态良好的网络公共话语空间有着潜在的重要的意义。

2.学位论文杨璐蔚博客传播中的公民共享新闻研究2007

进入21世纪以来,“博客”以超乎想象的力度和速度,被广泛的个体所感知并演进。博客传播,这种网络出版、发表和转载的网络活动,作为以个体为单位的规模空前的信息狂欢,使得新闻和个体的关系形式发生了突进:个体获得空前自由的话语权,信息实现新的重叠演进。博客传播作为一种革命性形式,以一种迄今为止最为自由开放,同时也是低门槛、低成本的方式实现了新闻信息全球范围的发布和共享。而对主流新闻媒介新闻生产的权力解构的公民共享新闻,是对商业媒介和权力媒介的反抗,其强烈的去中心化思想和民本特征,对传统新闻学范式产生一定程度上的重塑。公民共享新闻作为一种扩大媒体资源运用,“多数人向多数人传播新闻”的媒体型态,从某种角度来说是对传统新闻传播的颠覆,也是我国现阶段媒介发展的一种健

本文就着力研究博客传播对于关照公民共享新闻这一领域发展的重要意义。结合公民共享新闻学相关理论、传播学受众参与理论、媒介功能理论以及文艺学的狂欢理论等,本文以对目前国内外博客传播发展以及其中的公民共享新闻的发展现状,和前人的研究成果为基础。

第二章归纳博客传播中人员、技术、内容、形式等特点,对博客的发展对公民共享新闻的意义给予分析。

第三章在采集案例的基础上,提出博客传播在实现和拓展公民共享新闻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技术、法规、传播效果等方面的问题。

第四章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最后是总结博客传播中公民共享新闻发展前景的理论分析和现实展望。

博客传播的特性研究可以解决个体在传统媒体中完成新闻出版、发布和转载缺乏渠道、手段和工具,从而导致个人传播权实现极为困难的问题。对博客传播对公民共享新闻的实现和拓展做出总结,并分析为了更好的利用这一新闻发布和传播的平台,需要规避和解决的技术、法规、传播效果等方面的问题,从而能够通过充分完善并利用博客传播这一新的传播方式,拓展公民共享新闻的层次和领域,提高公民共享新闻的效益,实现公民共享新闻在博客传播中的“最优、最大化”。

3.学位论文李萍萍中国博客发展的传播学解读2008

我们的社会自从有了传播媒介以来,还没有哪一种媒介能像博客一样,可以如此贴近大众、如此充分地为普通大众所利用。博客被称为“两分钟上手的发报台”,《圣何塞水星报》专栏作家Dan Gillmor说博客代表着“新闻媒体3.0”,即区别于1.0的传统媒体以及2.0的新媒体的自媒体,或者叫“个人媒体”。作为一种全新的个人媒介,博客凭借其个人性、开放性、互动性和及时性等传播特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目前我国乃至全世界互联网发展最为迅速的新应用之一。《第2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拥有个人博客/个人空间的网民比例达到42.3%,用户规模已经突破1亿人关口,达到1.07亿人。博客在我国互联网上的发展呈燎原之势。

互联网的世界里,博客的迅速发展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网民们的生活、工作、思考方式,并使传统媒体和精英阶层控制的话语权开始向草根阶层倾斜,人们找到了表达自己思想的渠道。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获得如此惊人的发展,博客引起了有关学者们的浓厚兴趣,成为近几年传播学领域尤其是网络传播界的重要研究议题。

本文拟从传播学角度出发,根据我国博客的发展现状,结合传播学的一些经典理论,综合运用比较分析、文献研究、实例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来探讨博客这个新生媒介。

由于美国的博客发展起步较早,且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所以,第一部分将通过比较中美博客发展之不同而总结出中国博客自身的特色,并分析中国博客与美国博客之间存在的差异,以期从差异中找到我国博客的更多发展点。第一、美国的政治博客、新闻博客以及各种主题博客均有较好发展,人们能从阅读博客中获取较为丰富的信息,而目前中国博客的主流是私人日志型博客,信息表现比较单一;第二、美国博客的商业化手段比中国丰富、成熟,通过博客盈利的个人和单位越来越多,且收入可观,中国可以从研究美国的情况中获得一些启示。

第二部分从传播过程不可或缺的传者、受传者、信息(内容)、以及传播效果四个环节对博客传播进行详细分析(博客即媒介,媒介特征只作简要分析),这是因为只有从整个传播过程作整体分析,才可以看出我国博客目前的发展以及传播的优势和不足。笔者认为,总体来说,作为一种媒介,中国博客的私人化特征十分明显,而信息传播、新闻报道等功能还未得到充分发挥,不过我国博客在满足人们宣泄感情、减缓压力以及社会性的心理需求等方面有独特的优势,而且写博客使草根阶层可以相对容易地得到社会肯定,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同时,博客的发展赋予了一些传播学经典理论以新的涵义,如“把关人”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等,这对我国传播学界来说是一个发展研究传播理论的好契机。

第三部分笔者将选取我国博客典型现象:名人博客作为实例,进一步分析我国博客的“有中国特色”。经过近两年的发展,名人博客的含义已经从当初单纯的“名人的博客”拓展到现在的包括“名人的博客”和“草根博客中的名人的博客”。笔者认为,“名人的博客”确实为中国博客的快速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草根博客才应该是一个国家博客发展的主力,“草根的名人博客”的出现对中国博客的发展十分重要。虽然目前草根名博的影响力还不足以和“名人的博客”相抗衡,但是,沿着这个趋势发展下去,中国的名人博客将会有一番新的天地。

在第四部分,笔者将从博客的商业化和博客与传统媒体的关系两个方面分析我国博客的发展前景。博客的商业化已经成为了IT业界的一个热门话题,然而目前我国博客的主要商业化模式仅有广告和增值业务,还有一些收费博客,而且并未表现出很大的盈利能力。在博客获得光明的“钱景”之前

,我们还要付出很多努力。此外,企业博客与独立博客是笔者比较看好的两种“盈利型”博客,这两种博客可以为博主带来经济利益,将来应该会为大量的企业和个人所看好。

博客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介,在影响力方面和传统媒体无法相比,也无法谈及市场占有率,但是博客已经在一些重大事情中发挥了作用,而且它的传播优势也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在未来,博客与传统媒体应该是一种互竞互存、共同发展的关系,二者共同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4.期刊论文孙卫华.SUN Wei-hua民主乌托邦:博客传播的逆向思考-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2)

博客作为一种网络新传播模式,正在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有研究者指出,博客有利于促成平民话语权的实现、受众向传播者的身份转化、博客作者主体独立性的构建.但博客信息平台兼容公共性与私密性的传播特点,现实世界的名人效应在网络博客世界中的延伸与放大,以及商业政治力量的介入,等等,这些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博客的积极作用,并影响到了博客的未来发展远景.

5.学位论文余旻晶网络时代博客的舆论导向研究2009

博客传播是一种融合了大众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多重范式的互联网新型传播形态,由于博客自身的无资金和低技术等等特征,使得博客充当普通民众享有和使用的“个人媒体”。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2009年1月发布的调查显示:将近54.3%的网民拥有自己的博客。博客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构筑了一个属于博客自身表达意见和交流的私人的公共空间,对传统的传播力量进行反抗和消解。

“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传统媒体无疑是当今社会引领舆论的主要力量,然而传统媒体的舆论是少数人的舆论,舆论把关人的存在导致了舆论一律化的局面。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出现,网络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逐渐受到了更多的关注,网络舆论的力量不容小觑。博客的兴起重构了人们的话语权,特别是在两会博客取得巨大的成功之后,博客的舆论导向作用越来越被人重视。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络公民意识的崛起,使得我们更有理由相信:通过博客这个虚拟的网络社区,各种观点在虚拟的公共领域的不断碰撞,通过网络博客圈自身的议程设置和舆论领袖的引导,博客舆论将会成为网络舆论的中心,并且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促进社会舆论环境更为和谐的发展。

6.学位论文康佳我国博客编辑的职能研究2008

博客是互联网2.0下的产物,它的出现对以往的传播模式带来了很大冲击,它对话语权的配置和重构,使普通民众拥有了自由发布信息的权利。博客传播的出现,标志着在以“信息共享”为特征的第一代门户网站之后,追求“思想共享”为特征的第二代门户——博客托管网站正在蜂拥而起。

博客编辑,是指从事互联网博客托管网站内容建设的人员。博客编辑由于其编辑对象——博客的特殊性,也就随之具有了与传统媒体编辑大不相同的新特点和新职能。博客编辑对编辑对象的形式和内容上的编辑干预度降到了最低,在运用“把关”职能时,也只充当了“信息过滤者”。博客编辑的工作更多地集中在对博客用户的人性化管理,对博客信息资源的科学整合,以及发掘优秀博客文章和博客作者,以促使博客健康发展、努力提升品位上面。随着博客的不断发展,它其中的负面问题也不断凸显出来,如博客侵权事件不断发生,博客中色情、暴力内容屡见不鲜,所以,维护博客健康、有序发展的重担就落在了博客编辑的肩上。如何巧妙地通过“把关”、整合和去粗取精等编辑手段引导博客使用者接纳优秀博客文化、摒弃糟泊,是每个博客编辑应该考虑的问题。在工作中博客编辑会遇到一些问题,例如,该如何平衡维护“言论自由权”和对博客内容实行控制,如何调和维护隐私权和对博客进行管理的矛盾以及娱乐性和思想性该如何统一等等。本文将从传播学、编辑出版学的角度,对博客编辑的角色特点和职能作较系统、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并对编辑如何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7.期刊论文吴献举在私人性与公共性之间:博客传播的伦理冲突及秩序建构-学术论坛2009,32(6)

博客传播兼具私人性与公共性.博客私人领域的公共化打破了精英主宰话语权的局面,使社会话语权得以重构;另外,博客公共领域的私人化发展使博客传播的伦理冲突问题凸显.因此,根据博客传播的特点,博客传播主体应通过伦理自律来建构兼顾自由与责任的博客传播秩序.

8.学位论文马宇飞传播学视野下的博客现象研究及前景展望2006

博客是英文“Blog”的音译,它的出现,“使我们在互联网世界,第一次有了知识积累和文化指向,使人类由粗放的数字化牛存,过渡为个人化的精确的目录式生存。”博客传播的出现,标志着以“信息共享”为特征的第一代门户之后,追求“思想共享”为特征的第二代门户正在浮现。

模效应”,使得博客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社会各方面引发巨大革命。

正如麦克卢汉所认为的,大众媒介的使用派牛出我们一些新的心灵、习惯,“我们塑造了工具,此后工具又塑造了我们”。本文认为,博客作为一种新的、逐渐走向主流的网络传播工具改变了网络传播的秩序,重新划分了网络传播的界限,解构了我们头脑中一些传统的传播学理论观点,从而将我们对传播学的探索引向以网络为框架的新的领域;就新闻实践来说,博客代表着一种新兴的个人出版工具。“话语权”的离散让“草根记者”不断涌现,给传统新闻媒介以强有力冲击,竞争与互补将成为两类媒体今后发展的必然之路;作为一种新兴的互联网产业,博客“钱景”无限,消除博客发展中存在的各种负面影响,寻找博客商业化正确方向、保证博客健康有序发展成为今后社会各界努力的共同方向。

引证文献(4条)

1.周玉婷网络思想博客与舆论引导[期刊论文]-东南传播 2009(7)

2.张咏华.秦晴博客记录的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关于腾讯和新浪奥运博客的数字解读[期刊论文]-新闻界 2008(6)

3.邱航明.孙文俊.白钰不同博客圈结构对比及其成因研究[期刊论文]-现代情报 2008(6)

4.陈潭.倪明胜政治博客现象及其公共治理[期刊论文]-政治学研究 2007(3)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e69697500.html,/Periodical_tjdxxb-shkxb200606009.aspx

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e3e5e053-d9f8-4959-a3cf-9dce00f67607

下载时间:2010年8月10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