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总体规划(2010-2020年)

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总体规划(2010-2020年)

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总体规划(2010-2020年)
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总体规划(2010-2020年)

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总体规划(2010-2020年)

第一章总则

一、规划背景

为深化落实国家建设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东湖示范区)的宏观战略以及东湖示范区发展战略,落实东湖示范区产业发展需求的空间支撑;实现东湖示范区与周边地区一体化发展和东湖示范区城乡统筹发展;指导东湖示范区各项城市建设,特编制《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总体规划(2010-202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作为东湖示范区下层次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法定依据。

二、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战略机遇,全面落实湖北省委、省政府和武汉市委、市政府关于东湖示范区城市发展的总体要求,全面提高东湖示范区的自主创新和辐射带动能力,成为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依靠创新驱动发展的典范。

1、区域协调,示范带动:在武汉城市圈武鄂黄城市带的区域背景下,坚持统筹区域发展,协调周边区域特别是鄂州西部的发展,加强其在产业、生活、生态环境、交通、市政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对接。

2、创新特色,开放平台:充分挖掘“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创新内涵,塑造具有创新特色的城市功能、空间布局、景观特色,建立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工作、学习、生活、游憩的公共服务共享平台。

3、研发主导,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三产业协调发展;由高新技术制造业逐步向创新研发产业转变,兼顾产业经济、社会生活、生态环境三方面的关系,营造经济、社会、环境相协调的和谐社会。

4、安居乐业,城乡和谐:合理安排原住民的居住和就业,建立和谐的城乡关系。

5、集约节约,绿色低碳:实行紧凑和集约化的发展格局,建立以面向公众利益为基点的城市交通、市政和公共设施配套体系;树立节约型城市理念,贯彻节地、节水、节能等措施;尊重山、水等自然生态环境,确保城市健康、安全。

6、立足长远,引导实施:从时间和空间的更高层面上去认识城市发展的远景和趋势,用区域的观点思考城市的发展,并注重近远期结合安排建设时序,提出科学合理的实施建议。

三、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年);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年);

3、《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

4、《武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5、《中共武汉市委、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托管区域规划调整工作的通知》,武文[2010]20号;

6、《武汉东湖高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武汉东湖高新区管理委员会(2010年);

7、《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2010年);

8、《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产业发展规划》(2010年);

9、其他相关法律、法规、规范。

四、规划期限

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总体规划期限:2010年至2020年,

近期:2010年-2015年

远期:2016年-2020年

对若干重大问题展望到2020年以后。

五、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东至武汉市界,南至江夏区五里界镇的大屋陈社区,西与江夏区藏龙岛和武汉市洪山区接壤,北以东湖风景旅游区、化工新城和长江为界,总规划用地面积约518平方公里。

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

一、城市发展总体目标

充分发挥东湖示范区自主创新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形成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促进自主创新驱动区域发展、创建全国具有重要典型意义和先行示范作用的“东湖模式”;建成具有活跃的创新经济、和谐的社会人文和绿色的生态环境、以“世界光谷”享誉全球的世界一流科技园区。

二、经济发展目标

创新发达经济。规划至2020年,将东湖示范区建成为机制体制领先、创新经济活跃、高端要素聚集、营商环境优越、开放合作、生态友好、功能完善、社会和谐的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排头兵,世界一流的高科技园区,享誉全球的“中国东湖?世界光谷”。总收入达到30000亿。

三、社会发展目标

和谐社会人文。规划至2020年,东湖示范区内人均居住用地达到32平方米,人均住宅建筑面积35平方米以上,基本达到小康社会居住标准。基尼系数达到30%,恩格尔系数小于等于40%。

四、环境目标

绿色生态环境。规划至2020年,东湖示范区人均公园绿地不少于10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45%,实现本地区“山水交融、绿意盎然、生态平衡、持续发展”的目标。

东湖示范区内主要湖泊严西湖、南湖、严东湖、汤逊湖水质的管理目标为Ⅲ类,其他湖泊如牛山湖、豹澥湖和严家湖等主要湖泊的水质管理目标为Ⅱ类。

规划至2020年,污水处理达标率达到100%,工业废水必须处理达标排放。污水处理厂防护绿化隔离带不小于300米。

规划至2020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第三章功能定位与规模

一、功能定位

世界一流高技术园区;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科技创新资源辐射区和自主创新机制示范区;

中部崛起增长极,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先行试验区;

武汉市集产、学、研、居、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创新型城市功能核心区。

二、人口规模

规划至2015年,东湖示范区城镇人口为95万人;至2020年,东湖示范区城镇人口为150万人。

三、用地规模

规划至2020年,东湖示范区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236平方公里以内。

第四章规划空间管制

一、禁建区

禁止建设区是指对人类生存发展有重大影响而禁止城镇建设的地区,原则上禁止任何城市建设行为,包括禁止建设一区和禁止建设二区。

禁止建设一区主要集中分布于东湖示范区南部九峰森林保护区与中部龙泉山风景区以及东湖示范区内山体、水体及周边保护范围、大型市政管线走廊、自然灾害高发区等区域。禁止建设一区原则上禁止任何城镇建设行为。

禁止建设二区主要分布于东湖示范区北部严东湖、外环线以东长山—古米山等山体、南部豹澥后湖和牛山湖、自然灾害易发区等区域。禁止建设二区原则上禁止与主导功能不相符的城镇建设活动,不允许新建工业、仓储、商业、居住等经营性项目。

二、限建区

限制建设区是指自然条件较好的生态重点保护地或敏感地区,对相关建设用地有严格限制条件。

限制建设区主要分布于东湖示范区北部严东湖、二妃山、九峰森林保护区北部以及牛山湖南部等区域。限制建设区原则上禁止城、镇、工矿建设,控制线性基础设施和独立建设项目。

三、适宜建设区

适宜建设区是指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以外适宜和鼓励城镇开发建设的区域,包括优化建设区、重点建设区和拓展建设区。

优化建设区的城镇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光谷鲁巷地区、关山地区、大学园地区及流芳地区,以结构调整、功能优化为主,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城市环境,提高集约化发展水平。

重点建设区主要分布在豹澥与左岭地区,为城镇发展的优先选择地区,应根据资源环境条件,科学合理地确定开发模式、规模、强度和建设时序。

拓展建设区主要分布在严东湖与牛山湖,为城镇外延扩展远景建设和为重大建设项目预留建设区域。

第五章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一、对外交通规划

1、铁路

开通武汉至鄂州、黄冈、黄石和咸宁城际列车。新建左岭站、花山站、南湖东站和汤逊湖站,升级改造流芳站为综合交通枢纽。新建化工新城铁路专用线,预留武汉至福州铁路客运专线走廊和铁路货运外绕线走廊。

2、高速公路

提高东湖示范区对外公路可达性,建设武阳(新)高速公路和武咸快速通道(天子山大道),预留四环线过江通道。

3、物流体系

重点建设北湖(白浒山)港区,着力建设疏港道路系统和港区专线铁路,形成多功能复合物流体系。

二、道路交通规划

1、道路系统

各组团内道路网基本为方格网状,等级分为四级,分别为:高速公路、快速路、主干道(一级主干道和二级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

2、轨道交通

东湖示范区内设置四条轨道交通线路,分别为地铁2、9、11和S4号线,轨道控制线按30米宽控制,影响线按70米宽控制。东湖示范区引入现代有轨电车系统,作为区内轨道线网的重要补充。

3、公共客运

公共客运要建立以大容量城市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为骨架,常规公交为基础,出租车、轮渡等为辅助,多层次、一体化的交通系统。

4、慢行交通

完善城市步行及自行车系统,。发挥自行车短距离出行和接驳公交的功能。在滨水地区建设环境宜人的步行、自行车道路,限制机动车通行,营造市民亲水、休闲的良好交通环境。

5、交通设施

规划控制公交首末站、公共停车场(库)等。强化交通管理设施与智能系统建设,完善交通标志、标线等交通工程设施;应用智能交通(ITS)等先进技术,建成现代化的交通综合管理指挥控制和应用系统。

第六章用地规划

一、规划原则

1、以生态资源保护为前提,建设用地向城镇发展轴向集聚,确保生态功能的发挥;

2、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实现城镇建设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外延式向内涵式转变;

3、适度超前,优先发展,按照现代化新城标准体系配套建设各项公共服务设施,并为远景发展留有余地。

二、城市发展方向

延续原有城市发展脉络,以东向拓展为主体,适度向南、北发展。

向东集束式拓展:东部地区凭借良好的地质条件及土地资源,依托西部建成区的产业基础,发展以创新科技园及与之配套的商业、生活居住区;

向南北跨越式延伸:南北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跨越发展以高科技研发及居住为主的综合组团。

三、规划结构

东湖示范区构建“一轴六心、三区两城、两楔多廊”的空间结构。

“一轴”:依托高新三路强化其快速通道作用“集束式”布局服务中心及产业生活组团,打造东湖示范区东西向带状拓展的城市空间发展轴”。

“六心”:规划鲁巷、豹澥、花山、左岭、流芳和牛山湖等六处公共服务中心。其中,在鲁巷强化商业功能,建设鲁巷商业中心,承担武汉市主城区及东湖示范区的商业服务职能。东湖示范区中部豹澥地区,布置行政办公、文化体育、商业服务、博览展示等服务功能,建设光谷中心,作为武汉市城市副中心。在花山依托在建城际铁路站点,设置商业、商贸、文娱、医疗等生活服务设施,承担严东湖科研生态城的公共服务职能。在左岭沿高新二路布置高端的娱乐型、创新型、生活化的服务设施,承担未来城的公共服务职能。在流芳老镇区,布置综合性服务设施,承担关山科研储备区的公共服务职能。在南部牛山湖中部区域布置高端服务设施,承担牛山湖科研生态城的公共服务职能。

“三区”:依据自然要素的阻隔、交通特征的引导,东湖示范区中部地区构建关山科研储备区、豹澥产业聚集区、未来创新研发区三大功能区。

“两城”:依托中部三大功能区,向南北跨越式发展,构建严东湖和牛山湖科两大科研生态新城。

“两楔”:严格落实武汉市两环六楔的生态框架,保护区域的生态体系。北部依托长江、东湖、严东湖、严西湖、白羊山、九峰山等生态资源构建大东湖生态绿楔,南部依托龙泉山风景区、牛山湖、梁子湖、汤逊湖等生态资源构建汤逊湖生态绿楔。

“多廊”:依托区域山系水系及主次干道、铁路等沿线防护绿地,建设多条生态廊道串联南北两大生态绿楔,强化生态联动效应。

四、片区定位

1、关山科研储备区

凸现滨湖景观风貌,形成以大学科技园、科研院所、轻制造业为主;融科教、产业、居住、游憩为一体的科研储备区。

2、豹澥产业聚集区

围绕东湖示范区“131”的主导产业,集中设置产业园区,构建完整的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形成高新技术产业聚焦区。

3、未来创新研发区

以高新技术产业研发、中试基地为主导,形成融科教、居住、游憩为一体的科教研发创新基地。

4、严东湖科研生态城

依托花山镇及左岭镇,形成以生活服务和研发为主导,融居住、游憩、商业及生态产业为一体的生态新城。

5、牛山湖科研生态城

以高端技术服务、生态产业为主导,形成融研发、居住、休闲度假等功能为一体的滨湖生态新城。

第七章产业用地规划

规划至2020年,东湖示范区将全力打造以光电子信息为核心产业,以生物、环保节能、高端装备为战略产业,以高技术服务业为先导产业的“131”产业架构。至2020年,东湖示范区进入全球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第一梯队,成为代表我国参与全球高新技术产业竞争、提升

我国在全球科技和经济分工地位的核心载体之一,成为率先发展、辐射中部、联动全国、面向世界的科技经济引擎。

规划形成关山产业园区、流芳产业园区、佛祖岭产业园区、保税物流园区、未来创新研发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未来科技城研发园区、龙泉产业园区、枫树岭产业园区九大产业园。光电子信息产业主要布局在关山、流芳、豹澥湖以北等地区;生物工程与新医药产业主要布局在九峰山东南部;节能环保产业主要布局在左岭地区;高端装备制造业主要布局在佛祖岭地区;高技术服务业主要布局在豹澥中心区、龙泉山、枫树岭等地区。

第八章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优化大型商业、科教文娱等大型设施,突出建设具有区域辐射力和影响力的大型公共服务设施;强化科研服务及咨询服务等生产性服务设施,突显技术共享交流功能;依据公共服务设施的投资导向作用,有重点、有选择地布局各级公共服务设施,支撑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将东湖示范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成辐射武汉城市圈东部城市、均衡服务东湖示范区所有地区,辐射力强、功能完善、充满活力的公共服务设施及社会事业体系。

结合东湖示范区空间布局,形成市级—组团级—社区级(居住区、工业区)的三级公共服务服务设施布局体系,总体形成“两主四副多点”布局结构。

第九章居住用地规划

居住用地按照“环境优先、交通导向、职住相对均衡、住房多元保障”的布局原则,结合产业布局与交通走向,形成分布合理、配套完善的居住用地空间格局。

努力塑造多元化的居住社区,建立完善的住宅供给体系,满足不同层次的住房需求。提高居住区各项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绿化配置水平,建设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生活舒适、配套齐全的新型社区,全面提升东湖示范区人居环境和住宅建设水平,创造宜居生活。

规划形成13个居住片区。包括关山居住片、大学园居住片、黄龙山居住片、流芳居住片、王家店居住片、西干渠居住片、豹澥居住片、九龙居住片、豹澥湖居住片、花山居住片、左岭居住片、龙泉居住片、枫树岭居住片。居住用地建设应相对集中,禁止零星的开发行为。

第十章园林绿地规划

结合生态框架的规划布局和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的要求,扩大绿地面积,提高绿地建设标准和质量,相对集中布局大型绿化用地,配套完善各级公园,形成完善的园林绿地系统,发挥园林绿地的生态和改善生活质量的作用。东湖示范区内园林绿地分为区域绿地和城市绿地两种类型。

区域绿地主要包括山水保育绿地、郊野集中绿地(郊野公园)、生态风景区和森林保护区、其他区域绿地。

城市绿地主要包括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和生产绿地。

规划新建二妃山体育公园、铁家山生态公园等2个市级公园;新建藏龙岛中心公园、佛祖岭公园等7个组团级公园,街头绿地主要结合城市主干道布置。

规划沿主要对外交通干道、城市干路局部沿线、高压走廊等建设绿化防护带。

规划新建、扩建凤凰山、小龚庄等2处苗圃,现有城区生产性绿地逐步向观赏性花卉园地或城市开放公园转变。

第十一章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规划构建东湖示范区“两翼一环;廊道交错”的生态格局。

依托龙泉山、豹澥湖和牛山湖形成“南翼”的武汉市汤逊湖-梁子湖生态绿楔;依托九峰山、严东湖和严西湖形成“北翼”的武汉市东湖生态绿楔。依托严西湖、南湖、汤逊湖、长江、咀里湖、豹澥湖、牛山湖、梁子湖及其湿地公园构成的外围湖滨生态保护圈。

大东湖绿楔和汤逊湖绿楔是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楔型绿化开敞空间。是联系城镇建设区内外的生态廊道和城市风道,是以风景旅游、生态农业生产、湿地及郊野公园为主导。

规划控制东湖示范区南北向3条生态廊道和东西向的5条生态廊道,其平均控制宽度不少于100米。

牛山湖、豹澥湖、梁子湖、严家湖水质管理目标为Ⅱ类水体,东湖、严东湖为Ⅲ类水体,南湖为Ⅳ类水体。东湖示范区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

第十二章文物古迹保护规划

文物古迹通过划定保护区、建设控制地带两个层次进行保护。

保护区依法在相关条例和专业规划的指导下进行古迹遗址的保护、修善等保护性建设,禁止一切与文物保护需要以外的建设行为;建设控制地带主要是控制文物古迹周边的历史风貌和自然环境,是保护范围的外延地带,必须严格控制其建设行为。

东湖示范区内文物保护分为国家级文物古迹(明楚王墓群)、市级文物古迹保护、区级文物古迹保护。其中,国家级文物古迹为明楚王墓群;东湖示范区内市级古迹遗址共有4处,其中古墓2处,遗址2处。东湖示范区内区级古迹遗址共有6处,其中古墓(墓群)3处,遗址3处。

第十三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一、给水规划

东湖示范区用水规划由白沙洲水厂、余家头水厂、规划新建的金口水厂提供,各水厂均以长江为水源。

二、雨水规划

东湖示范区的雨水排放规划分为9个湖泊汇水区和一个沿江抽排区。湖泊汇水区分别为东湖、南湖、汤逊湖,豹澥湖,严东湖、严西湖、严家湖、牛山湖和梁子湖汇水区,各汇水区采用排水管涵和生态明渠相结合的方式将雨水排入湖泊调蓄,调蓄湖泊最高控制水位

18.0-19.65米,调蓄水深0.5-1米。沿江抽排区位于左岭北部,雨水通过沿江泵站抽排入江。

三、污水规划

东湖示范区规划布局六个污水集中处理区,建设六座污水处理厂。各污水处理厂尾水应

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后排入长江或实施污水再生利用。

规划以龙王嘴、汤逊湖、王家店、豹澥、花山污水处理厂尾水为再生水水源,用于工业用水、市政道路清洁、园林绿化,环境景观用水和生态补给用水。

四、电力规划

规划至2020年,东湖示范区最大供电负荷约为3884兆瓦,负荷密度为15兆瓦/平方公里。

规划在东湖示范区内新建500kV东湖高新变1座、新建220kV变电站10座、新建110kV 变电站36座。

五、通信邮政规划

规划至2020年,东湖示范区电话装机数约为174万部,话机普及率为83%。

提高有线广播电视服务水平,丰富广电内容,在规划期末,有线电视普及率达到100%。主干电缆采用地埋方式与通信电缆同侧敷设。

东湖示范区的邮政服务半径为1~2公里,每局所服务人口不高于3~5万人。

六、环卫规划

东湖示范区生活垃圾由现状江夏长山口垃圾处理厂(填埋与焚烧)和规划青山东垃圾焚烧厂负责处理。东湖示范区的污泥、餐厨垃圾、建筑垃圾分别由服务武昌地区的污泥处理厂、餐厨垃圾处理厂和建筑垃圾处理场负责处理。

东湖示范区共布置17座中型垃圾转运站,每座垃圾转运站转运量为150~300吨/日。

七、水系规划

规划构建连通渠道实现汤逊湖水系、梁子湖水系、北湖水系之间的联系。扩建现有东坝河,引梁子湖水进汤逊湖水系,改造现有黄大堤港,向西北延伸至严东湖,形成严东湖与严家湖的连通渠道。建设花山渠,连通严东湖和严西湖。新建覃庙连通渠,形成牛山湖和鄂州梧桐湖的连通渠道。对各水系内部的现有渠道、冲沟进行整治和改造,控制景观、生态、排水廊道,实现多功能的生态水系网络系统。

八、燃气规划

东湖示范区规划使用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作为生活、生产用气,规划至2020年,天然气普及率规划达到100%。

燃气气源自五里界门站引来,经关山调压站调压后,采用中压A管道系统向示范区各地块供气。2020年新建花山、左岭和牛山湖三座调压站。

第十四章综合防灾规划

一、防洪规划

东湖示范区作为武汉市的一部分,其防洪体系与武汉市一致,采用为200年一遇的标准。形成沿江堤防与蓄滞洪区相结合,蓄排并筹,以排为主的防洪体系。长江干堤均已达标,遇超额洪水,将运用杜家台、武湖、涨渡湖、白潭湖、西凉湖和东西湖分蓄洪区分蓄洪水。

二、消防规划

东湖示范区消防站的布局满足消防队从接警起5分钟内到达火场的要求,共布局消防站

27座,每座消防站服务面积为4~7平方公里。结合给水管网建设,按间距不大于120米设置消火栓,每座消火栓的半径不大于150米,出口水压不小于10米。

三、抗震规划

东湖示范区抗震设防标准与武汉市现行的城市抗震设防标准一致。按“平灾结合、就近疏散”的原则充分利用公园、广场、公共绿地作为疏散场所。形成以中心固定避震疏散场所、一般固定避震疏散场所、紧急避震疏散场所和救灾备用地组成的避震疏散场所体系。

利用红线宽度15米以上的城市支路、次干道作为中、短程疏散通道,结合人防疏散通道的布置,将城市主干道、快速路、高速公路等作为城镇对外疏散的通道。疏散通道两侧的建筑必须满足倒坍后仍有7-10米的空间。

四、人防规划

按照“长期坚持、平战结合、全面规划、重点建设”的总方针,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和高科技局部战争的防空需要,建立完整的人防体系,制定应急状态下的交通组织预案,要加强城市建设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结合,以地铁、城市快速环线和主干道为主要应急疏散通道,地上地下结合,连网成片,增强城市总体防空抗毁能力。结合小区开发、高层建筑、重点目标及大型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作为人员掩蔽工程,人员就近掩蔽。

第十五章原住民安置规划

原住民居住安置采取农村城镇化型整理模式和农居点合并型整理模式。

农村城镇化型整理模式即社区型整理模式,将原住民原有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方式转变为城镇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方式,形成新的城镇社区,融入到城市生活,同时农民的身份也转变为城镇居民。

农居点合并型整理模式在不改变原住民原有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方式的前提下,通过迁村并点,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度。

原住民产业优化采取农村城镇化型产业模式和农居点合并型产业模式。

农村城镇化型产业模式主要是通过调整农村的产业结构,由原来的一产为主导转变为以二、三产业为主导,实现集体经济转型后的可持续发展。

农居点合并型产业模式主要将原有以一产为主导的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发展特色农业,走农业产业化、规模化之路或发展旅游业、休闲度假、农家休闲。

东湖示范区内规划9个城乡一体化社区和3个村居型社区。城乡一体化社区包括关东、关南、佛祖岭、王家店、豹澥、花山、左岭、龙泉和檀树岭社区;村居型社区包括九峰、蔡王和牛山湖村社区。

第十六章近期建设规划

一、近期建设规划策略

优化关山、豹澥两区的用地结构,进一步提升其服务功能,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构建多条交通走廊,梳理快速交通骨架、强化轨道交通等快速公交系统建设。

结合重点项目的引进,优先启动花山、左岭地区、龙泉地区的建设。

二、建设规模和目标年限

近期规划建设用地面积182平方公里,人口规模95万人。

近期建设目标年限为2015年。

三、近期建设用地布局

近期规划形成“一核四组团” 总体用地布局结构。

一核——关山储备区及豹澥聚焦区,重点突出核心,优化配套。

四组团分别为花山组团、左岭产业组团、未来科技城研发组团、牛山湖组团。

花山组团——以建设严西湖商务会展区为重点,开展沿湖会议酒店、商业设施、住宅开发、旅游休闲产业的建设。

左岭产业组团——以建设现有产业为基础,发展高新产业及仓储物流业。

未来科技城研发组团——以未来科技城中心区建设为重点,逐步引进高端研发机构及研究所入驻。

龙泉组团——以中华科技产业园建设为重点,发展制造业,中试基地、高档居住等功能。

对住宅、产业、公共服务设施、体育设施、景观和生态环境保护、综合交通、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原住民安置的建设提出详细目标及计划。

第十七章规划实施保障

本规划是指导东湖示范区建设和管理的依据。规划方案经上级部门批准后,由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组织实施。东湖示范区当前的建设活动应充分符合本规划的要求。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法定程序无权变更本规划。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在规划实施过程中,根据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确需对其进行调整的,应当按照法定程序,报原审批机关审批。

第十八章附则

本规划由规划文本、图件、附件(包括规划说明书、研究报告、基础资料汇编)三部分内容组成。文本与图件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本规划自武汉市人民政府批准之日起施行,东湖示范区范围内原批准实施的同类型规划自行废止。

本规划由武汉市人民政府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武汉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程序》

武汉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程序 目录 1、总则 (2) 2、控制性详细规划导则编制内容 (4) 3、控制性详细规划细则编制内容 (6) 4、附件 (11)

1、总则 1.1为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严肃性,加强城市规划的执行力,指导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实现规划编制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年)及《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年),结合武汉市城市发展和规划管理要求,制定本规程。 1.2本规程适用于武汉市都市发展区及远城区人民政府所在地(镇),市域其它地区可参照执行。 1.3 为保障规划的可操作性,合理衔接规划管理工作,武汉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按照“分级编制、分级审批、分级管理、分级调整”的原则,以《武汉市城市规划地域划分及编码规则》确定的控规编制单元和控规管理单元两层地域划分为载体,形成控制性详细规划导则(以下简称控规导则)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细则(以下简称控规细则)两级规划控制体系。 控规导则是以落实武汉市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为目标,以控规编制单元为载体,对区域功能、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市、区级公共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等作出进一步规划控制、直接指导控规细则的编制;控规细则以落实控规导则为目标,以控制管理单元为载体,对单元内主导属性、整体控制指标、居住区级各类设施进行控制,直接指导规划咨询编制,满足规划管理的要求。 1.4武汉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以满足规划管理需求为导向,合理解决规划刚性和弹性,控规导则和控规细则的控制内容均分为强制性内容和指导性内容两部分。强制性内容是刚性内容,审批、调整必须符合法定程序,可以直接指导规划管理的内容;指导性内容是弹性内容,必须经过进一步规划论证才能指导规划管理,调整必须符合规划合理性的内容。 1.5武汉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采取实线控制和虚线控制的方式进行用地控制。 实线控制是指进行实线控制的用地,在法定文件附图中用实线划定,对地块的位置、边界形状、建设规模、设施要求均不得作出更改。 虚线控制是指进行虚线控制的用地,对地块的位置、规模及设施要求不得作出更改,但其边界形状可根据具体方案略作调整。 1.6武汉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应符合本规程以及国家、地方有关标准和

2019年综合保税区运作大纲1217更新.doc

一、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简介 苏州工业园区航港物流有限公司(SIPPL)位于中国—新加坡合作苏州工业园区东部,是向园区及苏州周边企业提供口岸物流、保税物流、保税加工、国际贸易以及普通仓储等多重服务的物流载体,是功能全面、辐射面广、以进出口通关为主的大型综合性物流平台。 1.口岸物流业务 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的口岸物流业务,是原作为全国首批三家直通式陆路口岸之一——苏州工业园区唯亭监管点的功能转化而来,包括空运、海运等进出境转关业务及海运直通进口业务。 2.保税物流中心业务 苏州工业园区海关保税物流中心(B型)是由海关监管、有多家物流企业集中进驻,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物流集合区域,是长三角乃至华东地区货物集散的中转站和联结国内、外市场的物流枢纽。保税物流中心具有以下六大功能: 1、保税仓储。 2、国际物流配送。 3、简单加工和增值服务。 4、进出口贸易和转口贸易。 5、口岸功能。 6、物流信息处理和咨询服务功能。 1997年7月,“沪苏直通”筹备组成立。 1997年8月,苏州进出口货物分流中心正式成立,并于1998年5月起试营业。 2000年3月,公司更名为苏州物流中心有限公司。 2002年4月,开发建设苏州物流园项目,规划面积3km2。 2002年11月21日苏州“虚拟空港SZV”实现第一票货物操作,成为苏州工业园区乃至全国物流通关的亮点工程。 2004年5月,成立全国首家保税物流中心(B型),10月份正式开始运作。 2005年7月,三区整合,出口加工区A区、B区正式并入苏州物流中心有限公司。 2006年12月,综合保税区项目获批,07年8月通过验收,11月正式搬迁至综保区作业。2008年4月,苏州虚拟机场已经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上海虹桥机场、南京禄口国际机场、杭州萧山国际机场顺利开通了陆空联运项目的联动; 2008年2月27日苏州虚拟海港区港联动项目正式操作,并引进了多家船公司入驻综保区设立还箱点;5月6日,又成立了苏州第一个国际联合订舱中心。 二、综保区场站业务 (一)、综保区卡口 1.主卡口进区流程: 货车进区流程:货车停至2-6号通道地磅后,司机按下绿色取卡键,发卡机自动吐出IC卡,抬杆设备自动抬杆,司机取卡后进区。 2.主卡口出区流程 空车出区。空车出区停至出口2或3号通道,武警通过监控视频检查为空车后,收回IC卡,手工抬杆放其车辆出区。如果武警发现异常情况,立刻向海关汇报并做好登记。等待海关处理。

规划思路认识: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区二十一园”(加强版)

规划思路认识: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区二十一园”(加强版) 天津市科学学研究所陈兵 2015-2-12 【2015-2-5探讨一】产业部分如何做? 【陈兵答】 产业部分,我的想法是找产业机会,这产业机会,来源几个方面:一是产业升级,新兴技术领域,迎合前沿技术发展趋势,比如医疗器械,智能高端化。二是国家和地区地方重大发展需求,比如,物联网,智慧城市建设,新城镇建设,这些都能催生一些新的新兴产业。三是合作途径,比如保坻跟中关村的合作,在电子商务方面,做农产品电子商务,先满足天津,北京两个城市的食品需求,然后做大到全国,这个领域也有很多的机会。 【2015-2-5探讨二】 农产品电子商务,宝坻已经有位回乡人士已经做了精品营销和网络营销的事,但现在的问题是:大蒜的品质下降了、种植面积也缩减了、大蒜作为宝坻“三辣”中最具影响力的产品,科研项目给过不少但经费有限,时断时续,根本做不到精种改良的研究,而其它的品种还没有它的境遇好呢。说到底,社会的财富意识被引导到了快速致富、不劳而获、炒房子等方面,科技还是曲高和寡。 【陈兵答】 我一直觉得各地在房地产业运作上很成功,其实房地产业本来是有很多障碍的,投资大,审批多呀,涉及的部门也多,协作方也挺多,但发展获得金钱回报,钱可以打通一切,我一直很想研究这其中的一些值得借鉴的地方。产业运作确实是需要有钱,才会有活力,现在北京中关村在产业运作上很牛了,天津市就是需要有更好的产业运作能力。个人小打小闹,很难,需要专业的机构和体系,这正是自创飞可以努力的一个方向。 之所以提房地产,不是说它都好,我想研究这个里面,有很多模式上创新的地方,比如样板房,预售机制,招投标机制,也许是国外经验,但应用和借鉴很快,这些机制和运作模式上的创新,值得其他产业借鉴。

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调查报告

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调查报告 一、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概况 武汉东湖生态风景旅游区位于“九省通衢”的武汉市东部,总面积82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33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东湖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0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首批AAAA级旅游风景区,2002年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每年吸引大量中外游客。 秀美的湖光山色 东湖山水秀美,景观别致,风光迷人。东湖风景区共分为五大景区,目前已对外开放的有听涛、磨山、吹笛、落雁四大景区,景观景点100多处。33平方公里的水域浩瀚,12个大小湖泊,120多个岛渚星罗,112公里湖岸线曲折,环湖34座山峰绵延起伏,10000余亩山林林木葱郁,湖水镜映,山体如屏,山色如画。东湖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春季山青水绿、鸟语花香,夏季水上泛舟,清爽宜人;秋季红叶满山,丹桂飘香;冬季踏雪赏梅,候鸟竞翔。 厚重的人文底蕴 东湖是最大的楚文化游览中心,楚风浓郁,楚韵精妙,行吟阁名播遐迩,离骚碑誉为“三绝”,楚天台气势磅礴,楚才园名人荟萃,楚市、屈原塑像、屈原纪念馆,内涵丰富,美名远扬。 东湖周边聚集了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26所高等院校,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等56个国家、省、部属科研院所,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中国光谷,九峰城市森林保护区、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艺术馆,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 别致的园中之园 依山傍湖的东湖梅园,为江南四大梅园之首,1200亩园地上309种梅花争芳斗艳。目前,登录的世界梅花品种共262个,其中东湖梅园就占了152个,是中国梅花研究中心所在地。 东湖荷花资源圃拥有荷花品种505个,水生植物20多个,是中国荷花研究中心所在地。东湖樱花园,占地150亩,5000株樱花竞吐芬芳,是与日本泓前、美国华盛顿齐名的三大赏樱胜地之一。 东湖还有桂花园、杜鹃园、蔷薇园、水生花园、松柏园、盆景园等植物观赏园,这里是人间美丽生命的群芳谱。 丰富的节庆活动 东湖既是花的海洋,也是水的世界。“月月有节、季季有花”是东湖的魅力所在。东湖名花荟萃,万彩纷呈,花开四季、十里飘香,春兰、秋桂、夏荷、冬梅是风景区最具特色的花卉;东湖浩淼的水域云蒸霞蔚、雾绕烟横,万顷波光浮天摇地。东湖旅游主题活动不断,每年举办民俗文化艺术节、中国梅花节、樱花节、牡丹节、屈原暨端午文化节、夏日沙滩风情、金秋园林艺术节等活动,游客纷至沓来。 二、风景区具体景区调查分析: 东湖钓鱼台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科技创新基金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科技创新基金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科技创新基金 项目申请书 项目名称: 企业名称:(公章) 企业法定代表人:(签章) 填报日期:年月日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科技创新基金管理委员会制 二零零六年十二月 填写说明 一、本申请书适用范围:申请“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科技创新基金”的企业。 二、填写要求:本申请书各项内容必须如实填写,各项栏目不得空缺,无此内容时填“无”,数字一律取整数,企业名称需填写全称。 三、指标说明: 1.信用等级:指由本企业的开户银行核定的信用等级。 2.是否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其中高新技术企业是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科委按照国家有关文件对企业进行审核、认定后,发给高新技术企业证书的企业。 3.大专院校办的企业:指经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批准成立,国家承认学历并颁发学历证明的大专院校创办领办的企业。

4.科研院所办的企业:指地市以上政府部门属独立研究与开发机构创办领办的企业。 5.留学人员办的企业:指获得国外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公派、自费留学人员,或在国内已取得中级(含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到国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进修、访问、合作研究一年以上的访问学者和进修人员创办领办的企业。 6.科研院所整体转制企业:指1999年1月1日以后地市以上政府部门属独立技术开发型科研机构整建制转型为科技企业或进入国有大中型企业(或企业集团)的企业。 7.国家高新区内企业:指在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登记注册的企业。 8.国家创业服务中心企业:指在经科学技术部批准的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内登记注册的企业。 9.企业总收入:指企业全年的生产产品销售收入、技术性收入和与本企业产品相关的商品的销 售收入、其它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等各种收入的总和。 10.工业总产值:包括本年生产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和自制半成品、在产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11.工业增加值:指企业在工业活动中创造的价值。计算方法是: 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工业中间投入+工业部分的增值税

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

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 获奖年份: 2000 所获奖项:一等奖 武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武汉市位于湖北省东部。1998 年全市下辖七个中心城区和市郊六区,93 个街道, 34 个乡, 59 个建制镇。市域土地面积8467.11 平方公里,总人口 731.79 万,按非农业人口比重计,城市化水平达到58.55%。 武汉是我国最大的内河港口城市,重要交通通信综合枢纽,国家重要的工业基地,也是华中地区最 大的内外贸、科研和教育中心。 武汉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城市建设依托特殊的地域环境,形成了“两江交汇、三镇鼎立,山 水相间,河湖密布”的独特空间形态。 规划期限: 1996 年至 2020 年,近期为2000 年,中期为2010 年,对若干重大问题展望到下世纪中 叶。 规划范围:分为市域、城镇地区和主城三个层次,城市规划区以规划的外环公路为基本界线,并包 括市域内其他重点规划发展的地区,面积为 3086 平方公里。 城市性质:湖北省省会,我国中部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交通、通讯枢纽。 城市发展目标:建设一个经济实力雄厚、科学教育发达、服务体系完备、城市布局合理、基础设施 完善、生态环境良好、社会高度文明并具有滨江、滨湖城市特色的现代城市,为进一步把武汉建成为城 乡一体化、开放型、多功能的国际性城市奠定坚实的基础。 城市发展规模:规划在分析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运用区域动态人口模型,预测到2020年,武汉市市域常住人口将增加到970 万,而全市耕地只能容纳200 万农业人口,因此需要容纳的城市 常住人口将达到770 万,全市城市化水平将提高到80%以上,其中,至2010 年,全市城市化水平将提 高到 70%。 至 2020 年,规划主城城市实际居住人口由1996 年的 355 万人增加到505 万人,其中,至2010 年为 415 万人。按照国家城市建设用地标准,并执行适当偏紧的政策,规划至2020 年,主城用地规模由1996 年的 264 平方公里增加到427.5 平方公里,其中,至2010 年为 343.3 平方公里。 城市总体布局:为满足规划期内人口、社会、经济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规划突出建设现代化生 态城市和高效能城市的目标,综合考虑产业布局的调整、人口分布的优化、交通体系的完善、生态框架的建 立、园林绿地建设、环境保护、空间景观环境控制等城市发展的主要内容,对自然和人文环境实施综合调控, 建立一个开放型、充分体现滨水城市特点的城市总体空间构架和相适应的自然生态构架。 年份城市常住人口(万人)城市实际居住人口(万人)城市建设用地( Km2)人均城市建设用 地( m2/人) 1996年 355 379 264.02 69.6 2000年 365 395 281.2 71.2 2005年 390 426 311 73 2010年 415 458 343.374.9 2015年 435 488 390.480 2020年 450 505 427.584.7 一、合理拓展城市的发展空间 在规划期内,严格控制主城人口规模,适度扩展主城用地范围,积极促进小城镇的发展,强化建设 以主城为核心,由阳逻、北湖、宋家岗、蔡甸、常福、纸坊、金口等7 个重点镇为支撑的武汉城镇地区。 二、建立灵活均衡的主城布局结构 主城按照三镇均衡发展战略,采取“多中心组团式”的布局结构,以江河湖山等生态走廊为主的分

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区二十一园”规划方案北方网消息:根据规划方案,“一区二十一园”用地总面积244.67平方公里。核心区(包括华苑科技园、北辰科技园、南开科技园、武清科技园和塘沽海洋科技园)用地面积55.24平方公里,未来科技城为核心区的拓展区。21个分园(共31个片区)用地面积189.43平方公里,其中,市内六区各分园用地面积9.15平方公里;滨海新区(包括开发区、空港经济区、东疆保税港区、中新天津生态城、中心商务区、临港经济区)各分园用地面积46.03平方公里;其他区县各分园用地面积134.25平方公里。依据天津市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认定管理办法,31个片区认定为市级高新区。 天津频道日前,天津市政府正式印发《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区二十一园”规划方案》。“一区”即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二十一园”即在各区县、滨海新区有关功能区分别规划建设21个分园。天津市将统一产业布局、统一管理创新,鼓励和促进各分园科技资源开放共享,要素合理流动,产业发展优势互补,大力建设“一线、两带、一城”的产业聚集区。到2020年,“一区二十一园”将成为富有创新发展活力的创新型园区。 根据规划方案,“一区二十一园”用地总面积244.67平方公里。核心区(包括华苑科技园、北辰科技园、南开科技园、武清科技园和塘沽海洋科技园)用地面积55.24平方公里,未来科技城为核心区的拓展区。21个分园(共31个片区)用地面积189.43平方公里,其中,市内六区各分园用地面积9.15平方公里;滨海新区(包括开发区、空港经济区、东疆保税港区、中新天津生态城、中心商务区、临港经济区)各分园用地面积46.03平方公里;其他区县各分园用地面积134.25平方公里。依据天津市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认定管理办法,31个片区认定为市级高新区。 “一线”即京津科技新干线,从北京中关村到天津滨海新区,借重首都创新资源,构建本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轴线。沿线重点布局武清区、宝坻区、北辰区、东丽区各分园及空港科技园、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园2个分园,重点建设京津协同创新载体,承接首都科技成果和资源溢出。依托特色园区、大院大所和龙头企业,发展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等区域主导产业,做大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特色优势产业。 “两带”即围绕京津科技新干线主轴延伸形成的两条高新技术产

基于新时代背景的城市湖泊型风景区战略转型——以《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1-2025)》为例

基于新时代背景的城市湖泊型风景区战略转型——以《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1-2025)》为例 陆地钱卓炜高崎 【摘要】城市、人与风景区的和谐发展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随着新时代背景下工业化的提速与城镇化的迅速推进,一些原来独立于城区之外的城郊型风景区被逐步纳入到城市总体发展框架而成为城中型风景区,这个阶段我们称为转型期。转型期间的风景区发展及其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连接如何处理,风景区自身的定位如何调整是我们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 城市湖泊型风景区作为风景区的一种类型,由于特殊的区位和资源条件尤其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特别是在“城郊型”湖泊风景区向“城中型”湖泊风景区的转型期间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和矛盾是进行规划研究的重点。本文以笔者参编的《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1-2025)》为例深入探讨风景区与城市、人之间的内在关系,并对东湖转型期间的影响、相关关系进行分析和解读,同时提出空间调整、道路交通发展、居民社会调控等一系列发展策略和实施保障措施。藉以此对国内同类风景区新时期的转型发展和战略调整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城镇化;东湖风景名胜区;湖泊型风景区;战略转型;和谐发展 1.引言 湖泊型风景区是指以湖泊、水库等水体为主体景观特色的风景区,城市湖泊型风景区是含有风景名胜性质的城市滨水景观区域,由于风景名胜的属性要求,此类风景区一般都是由自然景观资源或历史人文资源丰富的自然湖泊演化而成。因与城市比邻,其某些区域同时还肩负着城市公园的职能。简言之,城市湖泊型风景区是位于城市建成区或毗邻城市建成区,具有一定自然景观资源或历史人文资源,并作为城市公共和旅游生态资源的城市自然湖泊区域。若严格按其在城市中的区域位置和周边关系来划分,可归纳为“城郊型”和“城中型”两种模式,而很大一部分“城郊型”湖泊风景区往往会随着城市的快速拓展和工业化的推进被逐步纳入城市总体发展框架,从而逐步向“城中型”湖泊风景区转型。 “城中型”湖泊风景区由于其特殊的发展历史和区域条件,往往会兼具城市滨水区、风景名胜区、生态保护区与城市公园等不同区域的特性。正是因为“城中型”湖泊风景区具有多重属性的复合,使其在城市快速发展的今天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尤其是伴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城市扩张失控,景区周边房地产的无序开发,甚至导致风景区湖泊的山水地貌遭到严重破坏,空间格局被打破,景观质量不断下降,城市滨水特色逐渐消失。 从城市宏观发展角度看,“城中型”湖泊风景区的发展方向应与城市的发展方向相协调。城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进程,不可避免。风景区必然需要面对城市快速扩张带来的压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做出妥协,必须跳出既有风景区自身的束缚,从有利于整个城市发展的角度

武汉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总体规划摘要

武汉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总体规划摘要-8 武汉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重点工程 一、三镇绿岛建设工程 建设范围:武汉主城区(三镇规划建成区)。 建设目标:在进一步完善建设现有森林绿地的基础上,在主城区新建市内公园48处,新建公园的绿地布局适度集中,以乔木树种为主,形成森林小片林;结合旧城改造和社区建设,对主城区的学校、机关单位和厂区进行系统的绿地规划和布局,在繁华街区、居民区大力发展垂直绿化、屋顶绿化。这样与主城区向外辐射的八条出口公路两侧森林景观绿化带建设相结合,将主城区的森林绿地连成一体,形成“绿岛镶三镇、绿带连两江”的格局,实现“绿满三镇、城在林中”的基本目标,从而全面提升主城区森林绿地的生态和景观功能。 建设内容 1、继续完善九峰城市森林保护区、东湖风景区及解放公园、中山公园等18个城中公园的绿化建设,在保护好现有森林植被的基础上,通过补植和改造进行树种调整,以进一步丰富森林植被类型,全面提高其生态功能和景观效果,使其成为“三镇绿岛”的主体。 2、新(续)建后湖、汉水等48个公园(广场),规划建设面积共2689.76公顷。其中汉口城区12处,计619.63公顷;汉阳及武汉经济开发区13处,计1111.74公顷;武昌及东湖开发区23处,计958.39公顷。在园内增设体育、文化设施,为居民提供具有绿色掩映的生态休闲空间。 3、新建城中森林小片林11处,建设小森林面积25.25公顷。 二、两江四岸风光带及堤防林建设工程 建设范围:长江、汉江两江四岸及其支流堤岸(含支流)。 建设目标: 1、两江四岸风光带:两江四岸是武汉主城区人口最为密集的地带,也是最有江城特色的地段,特规划在穿越主城区的长江和汉水的两江四岸建设绿色风光带,通过建设以绿色植被为主体的江滩风景林和防护林,使主城区两江堤岸得到更好的保护、江岸景观得到改善,从而为两江四岸构筑一道绿色生态屏障、为主城区居民提供休憩游乐的空间和观赏两江风光的窗口。 2、远城区堤防林:武汉市全境都属长江流域,长江、汉水及其在市境内的一级支流堤岸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doc

深圳市坪山区创新型产业用房管理实施细则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背景与目的】为全力打造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坪山,加快新增优质创新空间,加大对创新型产业的支持力度,形成支持创新型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根据《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优化空间资源配置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深府〔2013〕3号)及其配套文件、《深圳市创新型产业用房管理办法》(深府办〔2016〕3号),结合本区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细则适用于本区范围内创新型产业用房的筹集建设、运营管理、交易、资助和监督调剂。 第三条【概念界定】本细则所称创新型产业用房,是指为满足坪山区创新型企业(机构)发展的空间需求,由政府主导或权利主体为社会力量并按政策出租或出售的政策性产业用房。 第四条【主导原则】创新型产业用房的建设和管理遵循“政府主导、市场配置、多方共建、标准明确、精准资助、严格监管”的原则,通过政府做好统筹规划,引导各方力量建设符合创新产业发展需求的空间,并促进产业载体的高效配置,集聚创新资源,吸引优质企业(机构)落户,培育科技创新企业,加快形成优质产能。

第二章职责分工 第五条【管理主体及主要职责】区经济主管部门、投资推广部门和科技创新服务部门作为创新型产业用房的共同管理主体,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经济主管部门负责创新型产业用房租赁企业的资助条件的拟定工作,负责创新型产业用房租赁企业资助申请的受理和审核工作; 投资推广部门负责创新型产业用房各类管理制度的拟定工作,负责对创新型产业用房的登记、备案及监管工作; 科技创新主管部门负责权利主体为科技创新企业和各类平台载体等的科技创新型产业用房管理工作; 其他类别的创新型产业用房及创新型产业用房管理平台由投资推广部门统筹管理。 第六条【运营主体及职责】区属国企及社会力量作为创新型产业用房运营主体,负责创新型产业用房的筹建、持有和日常运营工作。 其中,使用区国有资金筹建(含建设、回购、统购、统租、改造、接收)的创新型产业用房由区属国企运营,使用社会资本筹建的创新型产业用房由社会力量运营。 第七条【租购主体及职责】区创新型企业作为创新型产业用

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专项发展资金重点项目申请书 (“春耘计划”) (2013版) 项目名称: 项目起止日期:年月——年月 责任单位:(盖章)项目责任人:职务: 固定电话:手机: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电子邮件: 项目方向: 所在分园:(分园管委会盖章)推荐区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区县科委代章) 20 年月日订

填写说明 一、本提纲供编写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专项发展资金重点项目申请书使用。 二、项目责任人应根据本提纲要求,逐项认真编写,表达要明确严谨,字迹要清楚易辨。外来语同时用原文和中文表达。 三、项目申请书等书面材料请使用A4纸双面印刷,请不要采用胶圈、文件夹等带有突出棱边的装订方式,请采用普通纸质材料作为封面。 四、报送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各分园管理机构书面材料一式三份(特殊情况,另定)。项目申请人必须确保书面材料和电子文本的一致性。 五、项目申请单位需提供以下材料: (1)企业营业执照副本、组织机构代码复印件、上年度企业审计报告。 (2)根据项目类别提供附件中要求的材料。 (3)如近两年内项目申请单位申报过财政资金资助的其他类别项目,需主动申明相关申报情况,包括申报财政资金的项目类别、项目名称、项目内容等。 六、本申请书由上海市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制订。

承诺书 1、本单位申报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专项发展资金的材料真实、有效; 2、本项目实施内容未获得过各级财政资金支持; 3、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本单位保证配备项目实施需要的人员、自筹经费等保障条件,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4、以上承诺如有不实或存在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本单位愿承担相应的责任。 特此承诺。 项目负责人签字: 单位盖章: 年月日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风景区规划文本

目录 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风景名胜区围与性质 (3) 第三章风景资源评价结论 (3) 第四章规划目标与发展规模 (6) 第五章功能分区与规划布局 (7) 第六章保护培育规划 (12) 第七章风景游赏规划 (17) 第八章典型景观规划 (24) 第九章植物景观规划 (26) 第十章游览设施规划 (29) 第十一章道路交通规划 (32) 第十二章基础工程规划 (37) 第十三章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39) 第十四章居民社会调控规划 (43) 第十五章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45) 第十六章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47) 第十七章分期发展规划 (49) 第十八章环境影响评价 (52) 第十九章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 (56) 第二十章附则 (58)

规划图纸: 01:区域分析图-东湖在全国交通优势02:区域分析图-东湖在省的区位 03:区域分析图-东湖在的区位 04:城市与风景区关系图 05:卫星遥感现状图 06:土地利用现状图 07:综合现状图 08:道路交通现状图 09: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图 10:规划围界定图 11:风景资源评价图 12:景区划分规划图 13:规划总平面图 14:功能布局规划图 15:保护培育规划图——分类保护规划16:保护培育规划图——分级保护规划17:保护培育规划图——核心景区规划18:风景游赏规划图——游赏线路规划19:风景游赏规划图——游赏方式规划20:道路交通规划图 21:居民社会调控图 22:土地利用协调规划图 23:旅游服务设施规划图 24:竖向空间规划图 25:植被现状图 26:植被景观结构图 27:植被景观规划图 28:给水工程规划图 29:雨水工程规划图 30:电力通信邮政规划图 31:环境保护工程规划图 32:消防工程规划图 33:燃气工程规划图 34:近期规划图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国土资源和规划局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国土资源和规划局 交通市政项目规划审批业务办理服务指南 一、办理建设项目选址 1、办理时限:5个工作日 2、经办人:赵勇王文进 3、提交资料: ①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申请表(原件); ②1/2000现状地形图及规划路网(电子文件,交通类项目无需提供); ③交通类项目及其附属工程提供城建计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及批复(复印件),场站类项目提供投资主管部门项目建议书的批复(原件); ④企业法人工商执照或组织机构代码证和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委托他人申报手续的还应提供由法定代表人出具的委托书和被委托人身份证明)(复印件)。 说明:以上资料注明复印件的,复印件应加盖申报单位公章,申请时提供原件核对。以上报件资料请按收件窗口要求刻录成光盘一张 二、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 1、办理时限:9个工作日 2、经办人:赵勇王文进 3、提交资料: ①建设用地规划许可申请表(原件); ②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及附件(复印件); ③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文件或核准、备案文件(原件); ④新增建设用地批准文件(复印件)及查询回复单(原件); ⑤1/2000现状地形图及规划路网(电子文件); ⑥规划设计方案和规划咨询报告等技术性文件(原件,根据需要提供); ⑦企业法人工商执照或组织机构代码证和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委托他人申报手续的还应提供由法定代表人出具的委托书和被委托人身份证明)(复印件)。 说明:以上资料注明复印件的,复印件应加盖申报单位公章,申请时提供原件核对。以上报件资料请按收件窗口要求刻录成光盘一张 三、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 (一)管线类 1、办理时限:建设工程规划方案审批:9个工作日 2、经办人:赵勇、王文进万建桥 3、提交资料: 建设工程规划方案审批: ①规划方案审批申请表(原件); ②报批管线规划意见(复印件); ③报批管线沿线用地权属单位用地协议(原件); ④相关部门征求意见回执(原件); ⑤报批管线路由所经道路横断面图或管线综合方案(复印件,经道路建设单位盖章确认); ⑥1/500现状地形图及地下管线资料(纸质及电子文件); ⑦1/2000现状地形图及规划路网(电子文件); ⑧方案设计图(纸质蓝图3套及电子文件); ⑨企业法人工商执照或组织机构代码证和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委托他人申报手续的还应提供由法定代表人出具的委托书和被委托人身份证明)(复印件)。 说明:①上述第2、3、4条仅针对报批管线路由方案位于规划道路红线外的项目;②上述第6条仅针对现状管网复杂的项目;③管线工程方案设计图纸需达到修建规划以上深度; ④以上资料注明复印件的,复印件应加盖申报单位公章,申请时提供原件核对。 4、工作流程: 规划方案审批—核发放线通知单—红线定位册—核发规划方案批准意见书及核位红线图 (二)交通类 1、办理时限:①建设工程规划方案审批:9个工作日②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5个工作日 2、经办人:赵勇、王文进万建桥 3、提交资料: (1)建设工程规划方案审批: ①规划方案审批申请表(原件); ②交通工程修建性详细规划1套(原件); ③专家评审会会议纪要(复印件)。 (2)放线通知单: ①申请表(原件); ②用地规划许可证及附件(复印件,含电子文件)。 (3)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①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申请表(原件); ②用地规划许可证及附件、国有建设用地供地方案批复(复印件); ③红线定位册正本(原件); ④环评批复(复印件); ⑤企业法人工商执照或组织机构代码证和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委托他人申报手续的还应提供由法定代表人出具的委托书和被委托人身份证明)(复印件)。 说明:以上资料注明复印件的,复印件应加盖申报单位公章,申请时提供原件核对。以上报件资料请按收件窗口要求刻录成光盘一张 4、工作流程: 规划方案审批—核发修建性详细规划批复—放线通知单—红线定位册—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三)场站类 1、办理时限:①建设工程规划方案审批:9个工作日②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5个工作日 2、经办人:赵勇、王文进万建桥 3、提交资料: (1)建设工程规划方案审批: ①规划方案审批申请表(原件); ②用地规划许可证及附件(复印件); ③1/500现状地形图及规划路网(电子文件); ④方案设计图(需达到修建规划以上深度,纸质蓝图4套及电子文件); ⑤企业法人工商执照或组织机构代码证和法定代表人身份

武汉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武汉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 总则 一、编制背景 1.《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1999年经国务院批准实施以来,对武汉市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规划确定的2010年主要发展目标已提前实现。为落实新时期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引导城市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建设部批准,武汉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了《武汉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二、规划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 2.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国际国内制造业加快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和区域城市化加速发展的战略机遇,全面落实“五个统筹”和湖北省委省政府关于武汉城市发展的总体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城乡统筹,建设最适宜创业和居住的城市。 3.总体规划本着延续历史,面向未来,立足武汉城市发展的新形势、新格局和新挑战,突出按照“战略性、科学性、协调性、法制性和可操作性”的规划原则,确定规划的主要任务是: (1)突出城市发展重点和方向,拉开城市空间发展框架,调整优化主城区空间布局,建立开放式城市空间结构体系。 (2)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积极促进工业化发展,提高城市综合实力。 (3)培育和提升金融商贸、科教文化、交通物流和通信信息产业功能,形成系统完整、特色突出、集聚力强、辐射面广的现代服务功能体系,增强中心城市多元化服务能力。 (4)建设城市快速道路系统和轨道交通系统,构建现代化的城市交通体系和高效便捷的区域一体化交通网络,进一步提高市政基础设施的服务能力。

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总体规划文本-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

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总体规划(2010-2020年) 目录 第一章总则 (2) 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 (4) 第三章功能定位与规模 (5) 第四章规划空间管制 (5) 第五章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6) 第六章用地规划 (7) 第七章产业用地规划 (9) 第八章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10) 第九章居住用地规划 (10) 第十章园林绿地规划 (11) 第十一章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1) 第十二章文物古迹保护规划 (12) 第十三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12) 第十四章综合防灾规划 (14) 第十五章原住民安置规划 (15) 第十六章近期建设规划 (15) 第十七章规划实施保障 (16) 第十八章附则 (16)

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总体规划(2010-2020年) (文本简本) 第一章总则 一、规划背景 为深化落实国家建设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东湖示范区)的宏观战略以及东湖示范区发展战略,落实东湖示范区产业发展需求的空间支撑;实现东湖示范区与周边地区一体化发展和东湖示范区城乡统筹发展;指导东湖示范区各项城市建设,特编制《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总体规划(2010-202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作为东湖示范区下层次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法定依据。 二、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战略机遇,全面落实湖北省委、省政府和武汉市委、市政府关于东湖示范区城市发展的总体要求,全面提高东湖示范区的自主创新和辐射带动能力,成为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依靠创新驱动发展的典范。 1、区域协调,示范带动:在武汉城市圈武鄂黄城市带的区域背景下,坚持统筹区域发展,协调周边区域特别是鄂州西部的发展,加强其在产业、生活、生态环境、交通、市政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对接。 2、创新特色,开放平台:充分挖掘“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创新内涵,塑造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新技术新产品(服务)认定管理办法

附件: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新技术新产品 (服务)认定管理办法 创新平台发〔2012〕3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同意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精神,组织开展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新技术新产品(服务)认定管理工作,加快对新技术新产品(服务)的应用推广,提升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能力,带动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中的产品是指符合国民经济发展要求,具有较高科技含量和市场前景、产权明晰、质量可靠的有形产品。 第三条本办法中的服务是指符合国民经济发展要求,

由具有一定资质的单位依靠自有高新技术与专业知识,为应用方提供的具有较高科技含量和市场前景、稳定可靠的专业化服务形式。 第四条本办法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等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要求的产品(服务)。 第二章认定条件 第五条申报单位应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注册登记并有独立法人资格。 第六条产品拥有明晰的知识产权。产品应获得国家批准并在有效期内的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软件著作权、植物新品种权、商标等知识产权。 第七条产品技术成熟、质量可靠、有一定的市场需求度。 (一)产品通过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资质认定的实验室和检查机构的检测。

(二)属于国家有特殊行业管理要求的产品,同时须具备相关主管部门批准颁发的产品生产许可。 (三)属于国家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产品,同时必须通过强制性产品认证。 (四)产品已投入批量生产,上年度销售收入达到200万元以上。 第八条产品应具有较高的创新性和技术先进性。应掌握生产的核心技术和关键工艺;或应用新技术原理、新设计构思,在结构、材质、工艺等方面对原有产品有根本性改进,显著提高了产品性能;或在国内外率先提出技术标准。 第九条申报的服务应具有明确的技术方案及服务内容、服务对象、服务周期、服务目标,并具有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及明显经济效益的特点。 第十条申报的服务上一年度通过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机构认定登记的技术性收入应达到200万元以上。 第十一条提供服务的单位应获得相关行业资质认证;对于特殊行业的服务应符合国家的相关行业管理规定,并提

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纲要(xxxx-2020).doc

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纲要 课题委托单位:湖北省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课题主持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课题参加单位: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湖北省发展研究中心 华中师范大学 1.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纲要 前言 《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是在罗清泉省长、周坚卫、李春明两位副省长的直接过问与指导下进行的。2004 年7 月,武汉城市圈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罗清泉省长的批示,成立了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牵头,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湖北省发展研究中心、华中师范大学参加的联合课题组。 《规划》的具体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由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及武汉城市圈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 《规划》的集中调研工作从2005 年4 月中旬开始,至5 月底结束。2005 年7月1日,省政府主要领导听取了课题组工作汇报,并对《规划》提出了具体要求和希望。2005 年10 月初,课题组对各单位承担的《规划》初稿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并提出了修改方案。2005 年11 月~12 月,城市圈办公室

将修改后的《规划》总报告第二稿分送城市圈9 市和30 多个省直有关部门征求意见。2006 年1~2 月,课题组根据反馈意见进行了认真的修改,并于3 月初再次将修改稿分送城市圈9 市和20 多个省直有关部门进一步征求意见。在此基础上,于2006 年4 月进行了第三次较大的修改。2006 年5 月15 日,在湖北省黄冈召开的“湖北省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领导小组第三次(扩大)会议”上,罗清泉省长、周坚卫常务副省长、李春明副省长及省政府所属的30 多个厅、委、局负责同志和武汉城市圈所属9 市市长,听取了课题组长所作的《规划》要点汇报。省领导对《规划》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希望抓紧进一步完善和组织专家论证评审,及时报省政府常务会议讨论。2006 年7 月29 日,由湖北省人民政府主持,邀请由吴良镛院士、吴传钧院士、邹德慈院士、叶大年院士及陆大道院士等15 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组成的评审委员会,对《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进行了评审,最终结论为:“《规划》基础工作扎实,图文并茂,思路清晰,创新性强,是一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水平规划研究成果。为武汉城市圈未来的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评审专家们一致通过评审。” 《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武汉城市圈建设的总体要求,突出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发展、市场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五个一体化”,并通过整合、协调,以及

武汉东湖综保区

武汉东湖综合保税区 武汉东湖综合保税区位于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流芳片区,规划面积5.41平方公里,东至光谷六路、南至沪蓉高速公路、西至光谷三路、北至高新五路。整个项目建设分两期进行,首期围网面积3.7平方公里。武汉东湖综合保税区是国务院于2011年8月29日正式批准设立的湖北首个综合保税区,是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港口功能于一身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是目前中国内地开放层次最高、优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齐全的综合功能区。武汉东湖综合保税区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辐射功能,加速武汉东湖高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高武汉中部地区中心城市地位,也将进一步推动“中部崛起”国家战略实施和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引领中部地区乃至整个长江流域共同繁荣进步。 交通枢纽 编辑 地处中部国际交通枢纽的武汉东湖综合保税区,规划面积5.41平方公里,首期开发1.82平方公里,位于武汉市东南部,选址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腹地,依托武汉九省通衢的地理区位,东湖综保区可快速连接国内外主要城市。 4E级的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可直飞20多个国家和地区,2小时航班涵盖国内所有重要城市;以货运为主的武汉第二机场,毗邻东湖综保区; 建设中的武汉新港,集现代航运、综合保税、临港产业于一体,将成为“亿吨大港、千万标箱”的现代国际枢纽港口,阳逻港吞吐量超过500万标箱,花山港吞吐量将超过300万标箱。 国内高速公路大动脉交汇点,省内高速总里程超过2000公里; 我国4大铁路枢纽之一,拥有3大火车站,“汉新欧”国际货运专列23天可直达捷克;高铁客运可直通所有省会城市。 产业布局 编辑 周边聚集企业2万多家,企业总收入突破5000亿元,为东湖综保区奠定牢固的产业支撑。综保区附近,聚集了富士康、IBM、联想、施耐德、霍尼韦尔、辉瑞等52家世界500强企业,以及烽火科技、长飞光纤、凡谷电子等32家上市公司。诞生和产业化了一批全球领先科技成果。尤其是光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引领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亮丽名片。生物医药、新能源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竞相发展。 根据海关对综合保税区功能业务的规定,借鉴国内其他综合保税区的功能定位分析,考虑武汉现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及口岸发展情况,结合武汉东湖综合保税区地处高新区产业中心和武汉城市群的区位优势及产业发展方向,武汉东湖综合保税区的功能定位为:以保税加工为主,保税物流为辅,并积极拓展口岸物流和保税服务功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