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套导学案(101页)-精品教案全册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套导学案(101页)-精品教案全册

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 第一节 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 学习目标

1、认识到测量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2、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了解安排这些步骤的原因。 3.观察一些典型的物理现象,初步了解观察的科学方法。

4.通过观察常用实验仪器,认识到测量工具对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性。 课前学习

一、尝试学习:(看书P6-10完成)

1.观察图1-1-1,你知道图中所列举的物理现象吗?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有趣的物理现象。

2.一切巧妙的现象,都是有原因的,科学探究就是要找出其中的 及其 , 是科学发现的重要环节。

3.观察图1-1-2,认识各种常用的测量仪器,其中测长度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测质量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测时间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测温度的仪器是______;电的测量仪器有_________和_________;力的测量仪器有_____________;体积的测量仪器有_____________。

4.根据图1-1-3可知,科学探究的环节包括:

、 、 、 、 、 、 、 。 课堂学习

一、参观实验室

1.观察奇妙的物理现象

观察图1-1-1:a 图研究的是______现象,b 图研究的是______现象,c 图研究的是______现象,d 图研究的是______现象。物理是研究 、物质 和 的自然科学,是一门以 和______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研究的范围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认识科学探究的工具

议一议:请同学们观察图1-1-2,讨论以下问题: ①秒表的使用方法和读数方法是什么?

②温度计利用了液体___________的性质来测量物体的温度,在下面四幅图中演示了温度计的不同用法,你认为正确的是__________。

③仔细观察量筒上的刻度,它采用的单位是什么?_______;在量筒里装入适量的水,观察它的液面有什么特点?这提醒我们在使用量筒时,应该怎样读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你对其他几种测量仪器有所了解吗?请你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认识。 [及时练习1]

1.下列关于科学探究工具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量筒是用来测量温度的仪器

B .体积的测量用托盘天平

C .弹簧测力计可以用来测量质量

D .时间的测量用秒表 2.下列物体中,不属于科学探究中的测量工具的是( )

A .温度计

B .米尺

C .剪刀

D .天平

二、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

1.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有哪些?(参见尝试学习4)

2.议一议:

①一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成的。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这时,有位同学手拿磁铁吸了一下硬币。就“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成的”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结论B.评估C.猜想与假设D.进行实验

②王刚同学根据石头在水中下沉的现象想到:石头在水中可能不受浮力作用,并设计和进行了实验。上述过程中“石头在水中可能不受浮力作用”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D.分析与论证

概括与小结:想一想,在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中,我们分别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及时练习2]伽利略,1564年2月15日出生在意大利西北部的比萨城里。17岁进入比萨大学学医,但由于他在数学方面的天赋使他带着极大的兴趣学习数学,后来,由于家境原因而被迫退学,但他却在25岁时被聘为该校的数学教授。当时,人们认为所有的问题都被亚里士多德一劳永逸地解决了,而伽利略却注重以实验的方法去追求隐藏在事物表象之后的真理。

传说在1591年伽利略和他的两个学生带着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一个的重量是另一个的10倍),登上比萨斜塔的塔顶。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塔下站满了观看的人们。在同一时刻,伽利略让他的两个学生从同一高度扔下轻重不同的两个球。结果人们清楚地看到两个球在同一瞬间砸向地面。这个简单的实验用最直接的方式向人们证实了伽利略观点的正确,并且也是亚里士多德的落体理论第一次受到挑战。

请根据上面的故事,填写出探究环节的名称: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提出重的物体下落快,轻的物体下落慢,而伽利略认为轻的物体下落不一定慢;()

伽利略认为物体下落的速度与物体轻重无关;()

伽利略找来两个助手在比较高的斜塔进行实验,要求两个铁球同时离手下落(两个球一个重,一个轻);

()

结果两个铁球同时落地;()

人们认为伽利略的实验方法是合理的,只是作一次实验没有很好的说服力;()

后来波义尔用真空管证明了铅弹与羽毛下落一样快,进一步证明了伽利略观点的正确。()

三、建立你的家庭实验室

1.请同学们观察图1-1-5,想一想应该怎样建立自己的家庭实验室。

2.①关于家庭实验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建立家庭实验室后,我们在家里就可以像科学家那样进行实验探究了

B.生活中的易拉罐、气球等都可以成为家庭实验中的材料

C.家庭实验室可以配置简单的测量器材和装置

D.家庭实验室必须配置专业的实验仪器和装置,不然无法完成实验探究

③这个学期起开设了物理课程,小刚很喜欢,下列说法和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A.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

B.相信书本上的知识,因为书本上的知识肯定是正确的

C.学习前人积累的科学知识

D.留心观察,认真思考

[及时练习]

1.一天,小明的妈妈为小明煮了鸡蛋,小明一边吃一边玩,他让鸡蛋在桌面上转动。这时他突然想:生鸡蛋和熟鸡蛋转动得一样快吗?他猜想:应该是熟鸡蛋转动得快些。为了证实自己的想法,他找来一个生鸡蛋和一个熟鸡蛋,用同样大小的力让两个鸡蛋在桌子上转动,他发现熟鸡蛋转动得快,生鸡蛋转动得慢,而且很快停下来。这证实了他的想法是正确的。

分析以上材料,小明在实验中进行了科学探究的哪些环节?

2.自己设计一个探究方案

有一天,小宇手中拿着一张纸条,问同学们:“谁能将它搁在两块木块之间?”小丽过来试了一下,结果纸条弯曲后滑到下面,如图①所示,小宇说:“看我的吧”,说着将纸条折成如图②所示的形状,放在两个木块之间,并且还在上面放了一个茶杯。相信你对这个实验会感到惊奇,好!请你根据这一情景提出自己的一个研究课题,设计好如下研究方案,并回答有关的问题。

研究课题:。

猜想或假设:。

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

①器材和装置:。

②步骤:。

③实验用记录表格:

分析与论证:如果猜想正确,则在刚才的实验中,我们会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估:

你还能提出的可研究的课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整理。

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图1 图2 图3

103 103 103 103

101010

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km m dm cm mm μm nm

第二节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学习目标:

1.知道国际单位制的来源.

2.知道长度的基本单位及其换算单位.

3.学习使用刻度尺,了解零点、分度值、量程等概念.

4.知道什么是误差以及减小误差的方法,练习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

5.通过一些实例练习测量长度的方法,训练使用测量工具的规范操作。

课前学习

一、复习回顾:

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尝试学习(看书P11-12完成)

1.______是科学实验的重要环节。

2.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______,符号是______,常用的长度单位还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学并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4×105μm=_______m; 7.84×106m=______km 25nm=________m

15km=__________cm 3.6m=__________nm 3×105km=______mm

4.认识测量的重要性,做一做:

⑴在图1中线段AB、CD的长度相等吗?

⑵在图2中 MN与PQ是否平行?

⑶图3内的线是直的还是弯的?

用尺量一下,与你的感觉一致吗?

这个事实给你什么感悟?

课堂学习

一、自学P11

测量:将待测量与一个标准量进行。是科学实验的重要环节,

这个公认的标准量就叫。

为了方便国际间的文化、科技方面的交流,国际上规定了一套统一的单位,叫,简称制。

二、长度的单位:

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符号。

2.长度的辅助单位:

议一议:你知道1m有多长吗?1dm和1cm呢?

[及时练习1]

在下列数据后面填上适当的单位:

某同学的身高是1.67 ;物理书的长度是2.52 ;

一支铅笔的长度是18 ;一元硬币的厚度约为2 。

3.长度单位换算

分析:单位换算法则:数不变,化单位大单位→小单位,乘以进率

小单位→大单位,乘以进率的倒数

①会认: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会选: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会放: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会看: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会读:____________________ ○

6会记:____________________

a b 例题:单位换算:

36 km = = cm

数 单位

546 mm = = m

数 单位

[及时练习2]

1.下列长度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

A .78cm =78cm ×10mm=780mm

B .78cm =78cm ×10=780mm

C .78cm =78×10=780mm

D .78cm =78×10mm=780mm

2.换算下列长度单位:

一张纸的厚度为7.5×10-5

m = = μm 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为8844.43m= = km

三、长度的测量——最基本测量

1.观察测量工具:刻度尺、皮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

2.观察刻度尺:① ;② ;③ 的位置以及是否磨损。

3.概括和小结: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及时练习3]

1. 如图所示,用最小刻度不同的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①图(a)中,尺子的最小分度值是 , 所测物体的长度 cm. ②图(b)中,尺子的最小分度值是 , 所测物体的长度 cm.

2.指出下面左图中测量长方体长度的二种使用方法中的错误。

(a ) ;(b ) ;

四、误差:

1.阅读教材P 13回答, 与 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2.注意:

①误差与错误不同,误差不是错误,错误应该避免。②误差总是存在,不可避免。

当堂检测

1.一位同学测量了一些物体的长度,忘记了写单位,你帮他填上合适的单位:

小明的身高为1.64_____;课桌宽46____;物理课本的长为250______,一枚硬币的厚度为2_____.小红的鞋长为24_______,金星到南麻的距离为40_____.刘翔在奥运会上跑的距离为110_____.

2.无线电波在1s内通过的距离为:3×105km=__________cm=__________mm.

3.用测量工具测量时,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误差不能______,只能尽量________.误差不是错误,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_______的.

4.同一长度的四次测量记录是:2

5.1mm,25.2mm,27.2mm,25.3mm,其中一次明显是错误的,它是________,根据以上测量记录,这一物体的长应记作________.

5.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得一块玻璃的长度是320.6mm,如果换用分度值为1cm的刻度尺测量同一玻璃的长,测量结果应该是()

A.320.6cm B.32.06cm C.32cm D.32.1cm

6.有关误差的正确说法是( )

A.对一个物体的长度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避免误差。

B.在测量中应力求准确,避免错误,而误差是不能绝对避免的。

C.只要使用精密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正确,就不会产生误差。

D.天平没有调节就进行测量,会造成较大的误差。

小结整理

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A B C D

第二节: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二)

长度的特殊测量

学习目标

1.熟悉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

2.会用刻度尺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3.学会几种常见的非常规测量方法.

4.认识时间和温度的单位,练习测量时间和温度。 课前学习

一、复习回顾

1. 测量金属块的长度,下列四种方法中,正确的是: ( )

2. 请给下列实物长度填上正确的单位。

一间教室的长度为8 墨水瓶的高度为1.5

宁波到杭州的距离大约是170 圆珠笔笔芯的直径大约是2 课堂学习

一、测量细铜丝的直径

1、讨论:怎样测出细铜丝的直径?

你的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交流与讨论:①在测量细铜丝直径时,要尽量减小误差,操作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本实验所采用的方法还可以用于哪些物体的测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测量硬币的直径

1、议一议:怎样利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出硬币的直径?在下面空白处画图表示出你的测量方法,将硬币的面值和直径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硬币面值:_________. 硬币直径:_________.

2、议一议:除了测量硬币直径外,还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测哪些物体的长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及时练习1]

1.为了测出细铜丝的直径,某同学把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2圈。如图所示,用分度值是1mm 的刻度尺测得这32圈的总宽度为 cm ,可算出细铜丝的直径约为 mm 。这种特殊的测量方法叫做 ,还可以应用到那些地方 。

2. (多选)如图所示,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一个圆柱体直径,其中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

图1

甲 乙 图3

三、其他特殊测量

1、议一议:如果要测出地图上从北京到上海的铁路线的长度,应该怎样做?

2、你还知道哪些测长度的特殊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温度和时间的测量

1.时间的测量 ①认识时间的单位

时间的单位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是____。 ②在老师指导下完成下列时间单位的换算

1h=______min=________s 1s=________ms=_________μs ③活动:尝试用手表或秒表测出你的心率。

[及时练习2]小明上学路上用了15min,合________h,我校一节课的时间为40min,合________S 某同学在学校运动会上参加200m 比赛,跑完全程所用的时间是24S,则相当于____min. 2、温度的测量 ①认识温度的单位

仔细观察温度计,和同学们交流一下温度的使用和读数方法 常用的温度单位是:________,写作:________ ②归纳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a.先观察 , 和 ,所测液体温度不能超过 ;

b.温度计的玻璃泡 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 或 ;

c.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 后再读数;

d.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 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 。 议一议:体温计的使用方法与温度计有什么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及时练习3]

1.四位同学进行“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分别如图10-1-2A 、B 、C 、D 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2.读出图3中温度计的示数:甲的示数为_______,乙的示数为________

当堂检测 1. 如图所示,用A 、B 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______

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______不正确. 2.(多选)用分度值是1mm 的刻度尺去测量一本书的长为18.55cm ,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A .用毫米作单位书的长为185.5mm

B .最后一位数字5是估读值

C .这个值准确到毫米

D .没有估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3.用分度值为1mm 的刻度尺测得一块玻璃的长度是320.6mm ,如果换用分度值为1cm 的刻度尺测量同一玻璃的长,测量结果应该是( ) A .320.6cm B .32.06cm C .32cm D .32.1cm

4.用塑料卷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若用力拉伸尺后测量,测量值比真实值( ) A .偏大 B .偏小 C .一样 D .无法判断

5.对于1500mm 左右的长度,下列哪一物体比较符合( )

A .鸡蛋的直径

B .三层楼房的高度

C .某学生的身高

D .一枝铅笔的长度

第三节:降落伞比赛

学习目标

1.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

2.知道长度、时间与面积测量的基本原理。

3.经历长度、时间与面积测量过程,体会物理测量的基本方法,会根据测量对象选择适当的仪器。课前学习

一、复习回顾:

1.时间的国际基本单位是_______,测量时间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尝试学习(看书P16-18完成)

自学书上的内容,讨论以下问题:

1.怎样制作降落伞?你打算用什么材料?

2.在本次活动中,对降落伞的质量有要求吗?用什么仪器来测质量?

3.本次比赛对降落伞释放的高度有要求吗?要用到什么仪器来测量?

4.本次活动中,怎样才算取得了胜利?需要测量什么?

课堂学习

一、降落伞的制作经验交流

二、研究方法指导

1.提出问题:你认为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与什么因素有关?

2.猜想与假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计实验

①讨论:影响降落伞在空中滞留时间长短的因素可能有好几个,那我们该怎样研究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种研究方法称为___________法。

②在本实验中需要测出的物理量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要用到什么测量仪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怎样测出不规则的降落伞的面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请同学们把实验数据填入下面表格中

四、分析论证

根据你的实验结果,你认为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长短与什么因素有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及时练习]

1明同学要测出自己鞋底的面积,他的一只平底鞋放在方格纸上描绘出的形状如图所示,已知

每个方格都是边长为2cm的正方形,数一下鞋底覆盖的方格数(凡不满一格的都计为半格),可算出

这只鞋底的面积约为___________cm2,

2.下面是某小组同学进行降落伞比赛所记录的实验数据,请你帮他们完成实验后的分析与论证。

○1比较1 . 2两组数据可知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与降落伞__________有关, 降落伞___________越大, 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越长.

○2比较2. 3两组数据可知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与降落伞__________有关, 降落伞___________越大, 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越短.

○3比较2. 4两组数据可知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与降落伞____无关.

比较4. 5两组数据可知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与降落伞____无关.

○4比较5. 6两组数据可知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与降落伞________有关, 降落伞___________越大, 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越长.

○5设计实验时,常用的方法是先考察其中一个因素对研究问题的影响,而保持其他因素不变,这种方法

叫 .这里说的就是那些影响问题的因素。

当堂检测

1.伟伟在观察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的弦振动时,猜测,即使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高低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弦的材料有关。于是,她想通过实验来探究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下表是她

(1)如果伟伟想探究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你认为她应该选用表中编号为的琴弦。(填字母代号)

②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总要控制某些因素,使它们保持不变,进而找出与另外一些因素的关系,这种方法叫法。如果选用A、B编号的两种琴弦做实验,则控制的变量是琴弦的和,目的是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的关系。

③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①进行实验②设计实验③分析归纳④猜想与假设⑤提出问题⑥得出结论,你认为伟伟要完成本探究实验的全过程,所采取的步骤的合理顺序为。

小结整理:

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 复习课

学习目标

1.知道长度、时间与面积测量的基本原理,熟悉长度的国际单位及其换算,掌握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

2.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了解安排这些步骤的原因,

3. 领悟“控制变量”等科学研究方法。 课前学习

课堂学习

一、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

例1: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两小儿辨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日,问其故。 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

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

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 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长度测量的常

用的工具 。

长度的测量

1 km= m 1m= km 1m= dm 1dm= m 1dm= cm 1cm= dm 1cm= mm 1mm= cm 1mm= μm 1μm= mm 1m= μm 1m= nm 1μm= nm 1nm= μm 1nm= m (1)会认:__________ __________ (2)会选:______________ ______ (3)会放:_________ ___________ ④会看:___________ _________

⑤会读:__________________ __ (6)会记:________________ ____

正确

使用刻

度尺 ______与_______之间的差异。 误差不可______,只能_______,减小误差的常用方法是______ 时

的测

时间单位的换算:1h=_______min=_______s 测量时间的常用工具是________ 控制变量法:研究时先考察其中一个因素对研究问题的影响,而保持其他因素不变,这种研究方法称为_________。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卷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注释:[孰为汝多知乎!]谁说你多智慧呢!

这个故事写得生动而又寓意深刻。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填空:

①两小儿在争辩中,用到了物理知识中的部分知识。

②他们探索自然现象采用的方法是。

③他们探索自然现象时的态度是。

④他们在争辩中,各抒己见,不接纳对方观点,表现了他们的。

⑤两小儿对孔子的议论说明他们。

[及时练习1]

小明准备骑自行车外出时发现车胎瘪了,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呢?

他根据自己对自行车了解的尝试和经验想到,也许是车胎破了,也许是气嘴的螺丝松了,或者是气嘴里的

小橡皮管破了……

究竟上述哪一种可能是正确的呢?小明仔细查看了外胎,没有发现有破的痕迹;他又查看气嘴的螺丝,也

没有发现松动。后来他把螺帽卸下,取出气门心,发现小橡皮管也是好的,他给车胎打气,仔细查看和倾听,

一会儿车胎又瘪了,他想,也许是内胎的某个地方出现了一个小小的孔,后来,他请修车师傅把内胎取出,把

充气内胎放在水中,发现气泡从内胎表明某处不断地往上升,小明非常高兴,自行车漏气的原因找到了。

你认为解决上述自行车漏气问题的过程与科学家的探究过程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例1,给下列测量记录补上单位:

一根火柴的长度约为40 ;南京长江二桥全长21.97 。

[及时练习2]

1.一只粉笔的长度最接近()

A.1米 B.1分米 C.1厘米 D.1毫米

2.1998年,清华大学范守善小组成功地制备出直径为3-50 nm,长度达μm量级的

氧化稼半导体一维纳米棒,使我国在国际上首次把氧化稼制备成一维纳米晶体。50 nm=

mm = m。

3.2001年第47届世乒赛,国际乒联做出重大改革:为了增加乒乓球的可观赏性,将乒乓球改为“大球”。这

里所说的“大球”是把乒乓球的直径增加了()

A.2cm B.2mm C.2μm D.2dm

例2: 某同学测出一木块长29.58 cm,他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数据中的准确值是 mm,

估计值 mm。

[及时练习3]

1. 使用刻度尺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一张纸的厚度约70微米=米。某同学测得

物理课本的长度为26.12厘米,则他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2.如图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一条形金属片长度的情形,该刻度尺的分度值和金属片的长度分别是()

A. 1 cm、5.50 cm B. 1 cm、8.30 cm Array C. 1 mm、8.30 cm D. 1 mm、2.80 cm

3.四位同学用分度值为1分米的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其

中错误的测量数据是()

A. 4.5dm

B. 45cm

C. 0.45m

D. 45mm

例3: 测量紧密排绕在铅笔上的细铜丝的直径,如图1所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

B .读取图中刻度尺的示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平行

C .测得图中线圈的总长度为15cm

D .实验中需要数所绕线圈的圈数 [及时练习4]

1.如图1-15是一只缩小了的脚印,图上小方格的实际边长是

2.5cm ,试求脚印的实际面积。 方法简介 所得结论

2.裁一张白纸条,再有一把直尺、一枚大头针就可以测出一只墨水瓶圆柱形部分的外径。写出做法。

3. 某同学测得一本书的厚度是8.Omm 。他数了一下,封面和插页共为5张纸,正文部分没有数。他翻到最后看了一下,正文共190页。这本书的每张纸的平均厚度为 mm ,相当于 μm

例4: 某同学5次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记录是:(1)17.82cm 、(2)17.79cm 、(3)17.81cm 、

(4)17.28cm 、(5)17.8cm ,其中第 次测量的结果是错误的,发生错误的原因可能是( ) A.估读得不对 B .看错了刻度 [及时练习5]

1.对于多次测量求得的平均值来说,下列解释正确的是哪个?( ) A .用平均值作为被测物体的长度就没有误差了 B .平均值更接近物体的真实长度 C .平均值就是被测物体的真实长度

2.在相同条件下,由于铜的热胀冷缩程度比玻璃的大,因此用同一把铜刻度尺去测量同一块玻璃的长度,夏天和冬天的测量结果比较是( )

A 、夏天测得的数据大些

B 、一样大

C 、冬天测得的数据大些

D 、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当堂检测

1. 1.60m 106

μ 可能是( )

A. 一个人的高度

B. 一本书的长度

C. 一个篮球场的长度

D. 一座山的高度 2.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误差只能是尽量减小,而不能消除 B .测量时可以做到没有误差

C .测量中采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消灭误差

D .测量中的误差是由于错误而造成的,因此可以避免

3.如图3-4所示量筒的分度值为_____ml ,量程为_____ml ,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______ml ,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_______相平.

4.小明同学感冒了,医生给他量了体温,体温计的示数如图3-5所示,体温计的分度值为____℃,测量范围为_________,小明同学的体温为_______℃.

5.“天下黄河富宁夏”。黄河从中卫县南长滩(A)入境,至

石嘴山市头道坎(B)出境,流经宁夏12个县市。根据简化的宁夏地图(图1-16)

图1-16

估测黄河流经宁夏的长度L。已知图中单位长度表示60km。估计L约为 km。

6.学校要开运动会,几个同学讨论怎样才能将铅球掷得更远.

陈平说:“掷出点越高,掷得越远”.王力说:“掷出速度越大,掷得越远”.李明说:“我们还是通过实验来探究吧”.大家经过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1:铅球掷得远近,可能与掷出铅球点的高度有关.

猜想2:铅球掷得远近;可能与掷出铅球时的速度有关.

猜想3:铅球掷得远近,可能与掷出铅球的角度(投掷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有关.

为了检验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制作了一个小球弹射器,如图3-9所示.它能使小球以不同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射出,弹射方向对水平方向的仰角,可由固定在铁架台上的量角器读出.他们通过7次实验得到下表中的实验数据(“射出距离”指水平距离).

请你根据上述所收集的信息和相关证据回答下列问题.

①为验证猜想1,应选用序号为、、的实验数据;

②为验证猜想2,应选用序号为、、的实验数据;

③为验证猜想3,应选用序号为、、的实验数据;

④通过上述实验,你认为怎样才能将铅球掷得更远?

答: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学习反思

在本章的学习过程中,知识掌握得较好的有哪些方面?方法运用得较好的有哪些方面?可以总结出哪些有用的经验?

本章学习过程中在知识和方法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别是什么?通过反思,吸取了什么教训?

在今后的学习中,需要注意什么?

第二章运动与能量

第一节认识运动

学习目标

1.认识运动的普遍性,知道物质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

2.了解物质世界常见的机械运动形式。

3.初步了解分子、原子的组成,知道微观世界也存在运动。

4.通过回忆、联想生活中的大量运动,观察图片,多媒体展示等,经历观察、认识不同形式物质运动的过程,知道研究不同物体的运动要用不同的方法。

课前学习

一、尝试学习(看书P20-22完成)

1.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在________,物质世界是个______的世界。

2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_________。

3.物质是由看不见的微粒______组成的,而且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4.科学研究发现,分子是由_______组成的,1909年,英籍物理学家_____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__________模型。

5.20世纪物理学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原子核由________和_________构成,他们还可以进一步分成更小的微粒:_______。

课堂学习

一、宏观物体的运动

自学P20:物体______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议一议:

1.一个同学从教室前面走到后面的时候,他是运动的,因为他的______发生了变化;

2.树叶从枝头飘落到地面,树叶的_____发生了变化,所以树叶是_______的;

3.月球围绕地球转动时,月球的_____发生了变化,所以月球是_______的;

4.想一想:还有哪些物体是运动的?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概括与小结:

1、物质世界里的一切物质都是的,物质的具有普遍性。

2、机械运动:物体的变化叫机械运动,即是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改变。

3、机械运动是宏观物体的运动。判断的依据主要是看两个物体的是否改变。

[及时练习1]以下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香水瓶打开盖子后,满屋充满香水味

B、公路上汽车在奔驰

C、沙尘暴时,空气中尘土飞扬

D、丛林中小鹿在奔跑

E、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我们要多运动

F、五四运动中,无数有志青年走上了街头

二、微观世界的运动

1.物质是由看不见的微粒——________组成的,而且组成物质的______在不断地______。

2.物质所处的不同状态与_________________有关:固态物质中分子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有很强的作用力,因而,固体具有一定的和;.物质中分子排列比较紧密,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强,因此液体有一定的_______,但没有一定的___________,具有_______;气体物质中分子排列很________,分子间的作用力_______,因此气体既没有一定的_______,也没有一定的______。

[及时练习2]

1.将冰糖放进水中,一会儿之后水就变甜了,这说明了冰糖分子是____的,如果把

冰糖放进开水中,水变甜的时间更____,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在讲台上打开一瓶香水,一会儿之后整个教室里都能闻到香味,这说明了

_________________。

3. 如图所示,下面的瓶子里装有红棕色的二氧化氮,上面瓶子内是空气,当抽出

中间的玻璃片后,过一段时间,可以看到上面瓶子出现________.下面瓶子红棕色变

________,它表明分子在_________.

3.概括与小结。物质是由______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___________。_______现象能证明分子在运动,物体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越________,这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与________有关。

[及时练习3]

1.下列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A、春天沙尘暴,飞沙漫天

B、槐树开花时,空气中弥漫着槐花的香味

C、檫黑板时,粉笔灰四处飞扬

D、甲型H1N1流感病毒通过飞沫传播

2.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实例()

A、把煤堆在墙角,过一段时间墙皮里面也有些发黑了

B、扫地时尘土飞扬

C、在装水的杯子里滴一滴红墨水,过一会儿水都变红了

D、在医院治疗室里能嗅到酒精味

3.空气清新剂能将香味散发到室内的各个地方,这是现象。

三、物质的微观结构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______组成的,原子内部有______和_______,原子核由_____和______组成,中子和质子还可以进一步分成_________。

2.原子的核式结构是由科学家______提出的,其内容是:。

3.议一议:

(1)从理论上说,可以把一个物体无休止地一分为二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原子核式结构与什么结构相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堂检测

1.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香水瓶打开盖后,满屋充满香味 B.太阳光下扫地时,能看到尘土飞扬

C.糖放入水中后,不久,整杯水都变甜了

D.衣箱里的卫生球不断变小,衣服充满了卫生球味

2.下列关于扩散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越高,扩散过程越快 B.液体之间不会发生扩散现象

C.固体之间不会发生扩散现象 D.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着间隙

3.下列运动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鱼儿在水中自由的游动 B.白云随风飘动

C.人造卫星绕地球转动 D.电子绕原子核高速转动

4.地震灾后,灾区容易产生大量的致病菌感染人体。关于原子、电子、病菌(直径为微米级)的大小,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是()

A.原子、电子、病菌 B.电子、原子、病菌

C.电子、病菌、原子 D.原子、病菌、电子

5.吸烟有害健康,吸“二手烟”危害更大,因此公共场所通常有“禁止吸烟”的标志,如

图所示。在空气不流通的房间内,只要有一个人吸烟,整个房间就会充满烟味,造成其他人

吸“二手烟”。这是由于分子的结果。

小结整理:

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学习目标

1.会根据物体运动路线把运动进行分类。

2.知道描写运动必须要有参照物,学会根据具体情况选取合适的参照物。

3.能用实例解释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课前学习

一、复习回顾

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在______,物理学中,把叫做机械运动。

二、尝试学习(看书P23-25完成)

1.人们用不同的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画家用______表现出物体的运动,音乐家用______表现物体的运动,物理学上用____________来描写物体的运动。

2.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和如何运动,首先要选一个标准物,这个标准物叫做_______,通常情况下我们把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作为_______。

3.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以及它的运动情况如何,取决于所选的______,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性。

4.根据运动路线的形状,可以把运动分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经过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

_________;经过的路线是曲线的运动叫做_________.

5.坐在行驶的汽车上,你发现车厢里的人是静止的,而路边的人认为他们是运动的。请你解释这个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二战期间,有一位法国飞行员驾驶飞机在高空飞行时,发现旁边有一只“小昆虫”,他顺手抓来一看,竟然是一颗子弹,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才可能发生这样的事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学习

一、参照物

1.探究活动:完成图2-2-5所示的实验活动,讨论:

(1)以桌面作为标准,钢笔的位置______变化,是_______的。

(2)以书作为标准,钢笔的位置变化,是______的。

应该怎样判断钢笔的运动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议一议:

(1)教材P23所述的现象中,小明认为同学们在后退,他是以______作为标准的,同学们认为火车开动了,是以______作为标准的。

②如果以火车作为标准,则小明是________的。

③生活中我们通常认为_____是运动的,这时我们选择了______作为标准。

3.概括与小结:

①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和如何运动,首先要选一个标准物,这个标准物叫做_______

②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一般步骤:首先选取,然后看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是否改变。

③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通常选择__________作为参照物,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略去不提。

[及时练习1]

1.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相同的速度前进收割麦子,则收割机相对于是运动的,相对于

是静止的.

2.建国50周年国庆阅兵式上,我国向世界展示了空中加油机,当加油机在空中给战斗机加油时,它相对于

是静止的.

3.当我们乘坐电梯上楼时,则相对于我们是运动的,而相对于我们是静止的.

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议一议:

1.坐在行驶的轮船内的乘客说岸边的树木向后运动,则他选择的参照物是_____,岸边的人则说轮船在飞速

前进,则岸边的人选择的参照物是_________。

2.“我坐在奔驰的汽车里,静靠在椅背上,欣赏着窗外的景物,只见路旁的树木急速向后退去……”文中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静靠”____;“奔驰”______;“后退”_______.

概括与小结:

1.选取不同的参照物,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是的。

2.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以及它的运动情况如何,取决于所选的______,这就是运动和静止

的性。

[及时练习2]

1.甲、乙、丙三人各乘一台升降机,甲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乙看见甲匀速上升,甲看见丙匀速下降,则他们相对于地面( )

A 甲上升

B 乙下降,但比甲快

C 乙下降,但比甲慢

D 丙下降,但比甲快

2.平直的路上,甲乙丙三人骑自行车顺风行驶,但甲感觉顺风,乙感觉逆风,丙感觉无风,由此判断三人骑车速度最大的是。

三、运动的分类

1.请同学们自己阅读P25页上的内容,说一说什么是直线运动,什么是曲线运动?把运动进行这样的分类是以什么为依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讨论:生活中哪些运动是曲线运动?哪些运动可以近似看作直线运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堂检测

1.一汽车沿着湖边的公路以54Km/h的速度行驶,则它在水中的倒影相对于汽车是_____的.

2.说月亮在云中穿行,是以_____为参照物;云彩遮住太阳是以______为参照物.

3.下列两个物体可以认为保持相对静止的是( )

A 地球和太阳

B 月球和地球

C 地球和它的同步卫星

D 人行走时左脚和右脚

4.站在商场自动扶梯上徐徐下降的顾客,看到地面在上升,他选的参照物是( )

A 电梯

B 地面

C 商场的柜台

D 柜台前购物的顾客

5.妈妈送小云上了火车,忽然听见火车一声长鸣,只见旁边并列的列车徐徐向后离去,于是妈妈急着要下车,而小云从另一侧窗外看了看车站,又看了看手表,对妈妈说:“别急,我们乘的车还没开呢!”母女俩结论不同的原因是( )

A 她们听到的火车鸣叫声不同

B 母女俩所处的地点不同

C 母女俩所处的时间不同

D 母女俩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

6.我校高一的新同学分别乘两辆汽车去某地游玩。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甲车内一同学看见乙车没有运动,而乙车内一同学看见路旁的树木向西移动。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那么,上述观察说明()A.甲车不动,乙车向东运动 B.乙车不动,甲车向东运动

C.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D.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都向东运动小结整理:

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第三节运动的速度(一)

学习目标

1、能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2、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特征,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初步体会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3、知道变速运动中的平均速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课前学习

一、复习回顾

根据物体的运动路线进行分类,可以把运动分为________运动和________运动。

二、尝试学习(看书P26-29完成)

1.一个物体沿着直线运动,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始终相等,这样的运动叫做__________。在物

理学中,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定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体沿直线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并不相等,这样的运动叫做___________,这种运动的快

慢用__________表示。

课堂学习

一、比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1.观察图2-3-1,讨论以下问题:

(1)飞机、列车和蜗牛谁运动得快?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蜗牛和鹰谁运动得快?为什么?

(3)怎样比较飞机和鹰运动的快慢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与小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是:

(1)运动的时间相同时,比较__________________ _

(2)运动的路程相同时,比较_________________ __

(3)在运动的时间、通过的路程都不相等的情况下,,的物体运动得快。这样就将问题转

化为在相等的情况下进行比较。

二、速度

1.物理意义:在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物体;

2.速度定义:速度等于。即______和_____的比值。在相同的路程内,物

体经过的时间越长,它的速度就越;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速度越大。

3.速度公式: 。其中s表示,单位是, t表示,单位是, v表示,单位

是;

◎根据速度公式,当已知运动物体运动速度和运动时间时,你能写出计算物体通过的路程的公式么?

◎若已知路程s和速度v,你能写出计算时间的公式么?

速度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在交通运输中还常用做单位,符号是或。(写

出下面单位换算的过程)

1m/s= = km/h 1km/h= = m/s

[及时练习1]

1.如图所示是森林动物“运动会”中龟兔赛跑的情景.比赛开始后,“观众”通过比较,

认为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快,由于兔子麻痹轻敌,中途睡了一觉,“裁判员”通过比Array较,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乌龟运动得快。

2.关于速度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B.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C.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D.物体在相等的路程内,所用的时间越长,速度越大

3.完成下列单位的换算:

54km/h= m/s 25 m/s= km/h

4.有甲、乙两辆汽车,甲车运动了10km ,乙车运动了15km ,,则运动快的是( )

A.甲车 B.乙车 C.一样快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二、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1.阅读教材P27:匀速直线运动的特征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及时练习2]

一辆摩托车在平直的路上行驶,在1秒内经过1米,在二秒内经过2米,在3秒内经过3米,在4秒内经

过4米,这辆摩托车一定是做匀速直线运动吗?

2.匀速直线运动在生活中常见吗?哪些物体的运动可以近似地看成匀速直线运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根据公式v=s/t,可以认为速度与时间成反比,与路程成正比吗?________

__

4.概括与小结。物体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因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应该是一

个,与路程的大小和时间的长短,所以不能将v=s/t理解为v与 s成正比,与t成反比。

[及时练习3]

1.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1min内通过的路程是 120m,则它的速度为 m/s,其物理意义

为。

2.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4s内通过的路程是 20m,则它在前2s的速度一定是( )

A、80m/s

B、10 m/s

C、5 m/s

D、无法判断

3.善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v=s/t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长

B、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所用的时间t越少

C、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物体v由s/t决定,但与s、t的大小无关

三、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1.阅读教材P18-29,变速直线运动有什么特点?____________

2.平均速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式是:____________,这个公式中v表示

______________,t表示____________ ___。

议一议:公共汽车从A站出发,途经B站后,到达C站,在此过程中,汽车在AC、BC及AB各段路程中的

平均速度一般相同吗?_____________,

3.概括与小结。平均速度总是对(或时间间隔)而说的,对不同的路程(或时间间隔)平

均速度一般来说是不同的。

[及时练习4]

1.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它在前2秒的平均速度是6米/秒,后4秒内的平均速度是3米/秒,则该物体在6

秒内的平均速度是。

2.一名同学骑自行车从家路过书店到学校上学,家到书店的路程为1800m,书店到学校的路程为3600m。当

他从家出发骑到书店用时5min,在书店等同学用了1min,然后二人一起再经过了12min到达学校,他骑车从家

到达书店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这位同学从家出发到学校的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当堂检测

1. 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

深度是 m(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00m/s)。

2.一个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在第8秒钟的通过的路程是16m,则它在第4秒钟的速度是___,在10秒钟

内通过的路程是。

3.甲、乙两辆汽车通过的路程之比是6:5,它们运动的时间之比是4:3,求两车运动的速度之比是。

4.一辆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在第1h内通过的路程是80km,在第2h内通过的路程是80km,在第3h

内通过的路程还是80km,小华说该汽车在这3h内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小明则认为汽车在这3h内不一定做匀

速直线运动,他们谁说得对?谈谈你的看法。

5.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在前5s内通过的路程是10 m,在接下来的10s内通过的路程是25m,在最后

5s内通过的路程是16m。

(1)分别求出它在前5s,最后5s和全程的平均速度。

(2)通过你的计算结果说明,为什么说到平均速度必须指明是在哪一段时间或哪一段路程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