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八章 国际收支

第八章 国际收支

第八章  国际收支
第八章  国际收支

第八章国际收支

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在掌握国际收支基本定义的基础上,熟悉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构造,了解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掌握国际收支调节方法,并且能够运用国际收支理论分析各国国际收支状况。

§1 国际收支概述

国际收支是宏观经济四大目标之一,是开放经济中政府决策人的最重要经济指标。国际收支状况的好坏对一国的经济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一、国际收支的基本概念

(一)、国际收支的产生

1.最初的收支发生

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日益发展——交换——国际间贸易换超越国界,简单的物物交换——以货币为媒介的国际间商品交往与收付——贸易收支。

2.伴随贸易交往的其他交往产生

劳务、通讯、保险、运输、旅游。

3.政治外交、科技、文体交往的产生

国际间交往的密切,社会的分工使国际间依赖性日益增加,使政治、外交、科技、文体等方面得到了充分发展,也产生了相互间的援助,包括官方与私人的援助,也产生了单方面的转移收支。援助往往带有目的性,政治目的或经济目的,当然也有纯的援助。

4.投资与筹资——资本利润的转移,资本输出入

以上所有这些都会产生国际间的货币债权债务关系即国际借贷——借贷清偿——国际结算把这些借贷清偿等引起的一切货币收支的情况加以综合就产生了国际收支。

(二)什么是国际收支?

在国际交往中一般要进行货币收付,因此,过去常将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同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经济、政治、文化等往来所发生的货币收支总和,称之为国际收支。在国际收支中通常是使用外汇。

狭义的国际收支是指一定时期内外汇收支的总和。它只反映一定时期内具有外汇收支的交易,而不包括那些没有外汇收支的交易,如:易货交易和无偿援助等。

广义的国际收支(Balance of Payments)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各种经济交易和往来的全部记录,而不问其是否具有外汇收支。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出版的《国际收支手册》第四版对国际收支是这样描述的:

“国际收支是特定时期内的一种统计报表,它反映:

(a)一国与它国之间的商品、劳务和收益等的交易行为;

(b)该国所持有的货币黄金、特别提款权的变化,以及与它国债权、债务关系的变化;

(c)凡不需偿还的单方转移的项目和相对应的科目,会计上必须用来平衡的尚未抵消的交易,以及不易互相抵消的交易”。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国际收支所作的这个定义是从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角度出发的,这个解释较为全面、明确地概括了国际收支的基本含义。

对于国际收支这一概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它的定义是:

1.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概念,表现为一定时期内的交易总和。

2.国际收支反映的内容是以货币记录的交易。有些交易可能不涉及货币支付,但这些未涉及货币收支的交易须折算成货币加以记录。

3.国际收支反映的是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交易。

4.国际收支记录的是一国与他国之间的商品、服务和收益等交易行为。

5.国际收支是在特定时期内以一种统计报表形式表现的。

居民:定居一年以上或企业设立自然人和法人

非居民:官方驻外使用权节,驻外军事人员为驻住国非居民国际性机构及工作人员为任何国的非居民,国内母公司与国外子公司之间的交往也是国际收支的内容。

二、国际收支概念的演变

国际收支这一概念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世界经济、国际贸易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各国对国际收支的关注也经历了一个由不重视到重视的过程。

最早提出国际收支这一概念的是晚期重商主义的著名代表人物托马斯·孟,他在其所撰写的重商主义经典著作《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一书中,就谈到对外贸易平衡表的编制以及国际收支、顺差和逆差等问题。但是他没有详细论述国际收支的构成,以及围绕国际收支平衡的其他经济问题。

随后的古典经济理论家(如大卫·休谟)认为,国际收支可以通过建立金本位制,运用黄金物价流动机制有效地进行自动调节,达到平衡。由于当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国际收支都是顺差,无需考虑逆差问题,因此国际收支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爆发了国际收支危机。战后大规模的国际短期资本

移动和大量的战争赔款,破坏了国际收支的平衡状态,资本主义各国为了改变国际收支逆差的状况,开始研究和分析国际收支的构成,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影响国际收支的因素,以期掌握国际收支的运行规律。就此,国际联盟的有关机构于1924年汇编公布了各国的国际收支统计,反映各国的国际收支情况,以供研究国际收支状况时参考借鉴。这是国际上第一次统一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全面掌握对外收支状况,分析资金进出的原因和渠道,为制定和改变贸易外汇政策提供依据,更加注意编制和改进国际收支平衡表。战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继国际联盟之后,负责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统一格式,逐月、逐季、逐年汇总会员国的国际收支统计。

国际收支概念的演变不仅体现在时间上、各国对其关注的程度上,更体现在内容上。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一般西方学者对国际收支的理解仅局限在狭义范围内,即:一国在国际经济交往中所产生的借贷关系,到了一定的时期必然要进行货币清算,这样就发生了货币或财富在国际间转移的现象,而这种转移乃是以外汇作为主要计价、支付和清算的手段,因此可以说国际收支实际上是一定时期内外汇收支的综合。

这一理解仅指具有外汇收支的交易而言,其中并不包括无外汇收支的交易,如无偿的对外援助、其他单方面转移、以货易货的交易等。因此,这种理解不能概括国际收支所应包含的全部含义。但它仍然是分析一国外汇变化的重要依据,也是分析金融市场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首先是无外汇交易的无偿输出,即以美国对外援助为中心的单方面无偿转移对世界经济影响的重要性大为增加;

其次是国际间经济联系加强,国际收支所涉及的范围更加广泛。

在这样的背景下,要全面地把握一国的全部对外经济关系,不能仅局限于狭义的外汇收支的概念。于是就有了广义的国际收支的定义,即不仅包括有外汇收支的国际借贷关系,而且还包括一定时期全部经济交易,如捐赠、无偿援助、海外汇款、年金等。目前对国际收支的评判和分析大部分是依据广义的国际收支概念来进行的。

三、国际收支与国际借贷

说起国际收支,人们自然而然会想起另一与其相似但并非等同的概念,那就是国际借贷。国际借贷,亦称国际投资状况,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日期对外资产和对外负债的汇总记录。它反映的是某一时点上一国居民对外债权债务的综合状况。

国际收支与国际借贷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区别表现在:

1.国际收支反映的是货币收支的综合状况;国际借贷反映的是债权债务的综合状况;

2.国际收支反映的是一定时期的流量,是个动态的概念;国际借贷反映的是一定日期的存量,是个静态的概念;

3.国际收支的范围比国际借贷的范围大(如对外捐赠属国际收支范畴,但并未体现国际借贷关系)。

国际收支与国际借贷的联系体现在:

国际借贷是因,国际收支是果。它们之间是一对因果关系。一般来说,国际间债权债务关系发生后,必然会在其国际收支平衡表上有所反映。但有时,国际收支又会反作用于国际借贷,即国际收支的某些变化会引起国际借贷活动的展开。因此,两者之间相辅相承、互为因果。

§2 国际收支平衡表

一国居民与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所进行的一切经济交易(包括商品买卖、劳务和金融资产以及银行交易)必须以一定的形式加以综合反映。国际收支平衡表正是将一国(或地区)某一时期(例如一季、半年或一年)的所有国际经济交易,利用复式记帐原理,有系统地予以记录、分类和整理的表式。

一、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结构内容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甚为广泛。各国根据各自不同的需要,编列了不同的项目。但不管怎样,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项目可归结为三项:经常或往来项目、资本项目、结算或平衡项目。表8—l 列示的是一般意义上的国际收支平衡表格式。

1.经常项目

经常项目包括商品和劳务的一切交易,它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重要的项目,由贸易收支、劳务收支、转移收支三部分组成。

贸易收支是经常项目的核心,它包括了居民向非居民出口或从非居民那里进口的大多数可移动货物、用于加工的货物、货物的修缮、各种工具——飞机、船舶等——在港口采购的货物和非货币黄金。

劳务收支亦称无形贸易收支。它包括了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运输、国际旅游、通讯服务、建筑服务、保险服务、计算机信息服务、专有权力使用费和特许费、投资收益、其他商业服务、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及其他未提及的政府服务。

转移收支又称单方面转移。指单方面、无对等的交易,即资金在国际间移动后,并不产生归还或偿付的问题。转移收支根据单方面转移的主体和对象不同,又分为政府转移和私人转移两大类。政府转移收支主要包括政府间经济、军事援助、战争赔款、政府赠予等。私人转移主要包括海外汇

款、年金、私人赠予等。

2.资本项目

资本项目主要指资本的输出和输人。一般分为长期和短期资本两大类。长期资本包括一年以上的贷款与投资。短期资本指一年或一年以内的国际资本流动。此外,资本项目亦可按性质或按对象来划分。按性质分,可分为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国际贷款;按对象分,又可分为官方和私人两类。

①私人长期资本。包括金融机构以外的本国或外国居民的长期投资,一般可分为直接投资与证券投资两种。

②私人短期资本。包括一年或一年以内的私人直接投资、证券投资等。

③政府及金融机构长期投资。包括政府对外长期借款及其偿还,外国公债的发行及其偿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分摊额,世界银行的投资等项目的收支。

④政府及金融机构短期投资。包括政府短期借款、支付协定及清算协定所发生的借贷余额,以及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借款等项目的收支。

3.平衡项目

又称储备结算项目。指以官方储备的变动来调节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的“缺口”。该栏目包括错误与遗漏、分配的特别提款权和官方储备。

(1)错误与遗漏

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运用的是复式记帐法,所以借贷双方必须求得平衡,然而由于资料不够完整且来源各不相同,特别是短期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频繁、形式隐蔽,错误与遗漏在所难免。为补救起见,不得不设“错误与遗漏”项目来校正,以使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借方与贷方余额达到平衡。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一般格式

19XX年X月X日单位:百万美元

借方金额贷方金额差额(±)一、经常项目

商品进口商品出口

劳务支出劳务收入

单方面转移支出单方面转移收入

二、资本项目

官方长期资本外流官方长期资本内流

私人长期资本外流私人长期资本内流

直接投资(资产增加) 间接投资(负债增加)

债券投资(资产增加) 债券投资(负债增加)

官方短期资本外流官方短期资本内流

私人短期资本外流私人短期资本内流

持有国内流动资产减少持有国内流动资产增加

(负债减少) (负债增加)

官方持有外国资产增加国内持有外国资产减少

(资产增加) (资产减少)

三、平衡项目

官方储备增加错误与遗漏

官方借出外汇分配的特别提敦权

官方储备减少

官方借入外汇

(资产增加) (负债增加)

合计

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标准的做法是将错误和遗漏用一个单独的项目表示出来。如果组成部分的贷方出现余额,那么就在借方注上一笔数目相等的错误与遗漏,反之亦然。

错误与遗漏项目数值的大小不应视为是代表了整个统计报表的准确性。但是,净的错误与遗漏数目较大,则会影响统计表的分析。

(2)分配的特别提款权

特别提款权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按照会员国缴纳的份额分配给会员国的一种记帐单位,可以同黄金、美元一起作为持有国的国际储备。各国分到的特别提款权,是国际收支的一项收入,用于弥补国际收支逆差,也可用于偿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

(3)官方储备

官方储备是指一个国家金融当局(中央银行和其他官方机构)持有的储备资产及其对外债权,包括货币性黄金、外汇、分配的特别提款权和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即普通提款权)。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国际收支不可能完全平衡,当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或逆差时,最后必须通过增减其官方储备或增减其对外债权和债务获得平衡。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1995年出版的《国际收支手册》中对国际收支平衡表进行了一次修改。修改后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包括标准组成部分和金融帐户的补充信息。

标准组成部分分为:经常项目帐户、资本和金融项目帐户、净误差和遗漏项目帐户。其中,经

常项目帐户包括货物和服务帐户、收入帐户、经常转移帐户三个二级帐户;资本和金融项目帐户包括资本帐户、金融帐户两个二级帐户;净误差和遗漏项目帐户是一个剩余项目帐户。

金融帐户的补充信息部分,包括构成国外当局储备资产的负债、特殊融资交易、其他交易和服务等四个子项目的内容,主要是将一些重要但在金融帐户的组成部分中没有详细反映的交易信息分别列出来,以满足各种分析目的的需要。其中的特殊融资是同国际收支相关的重新安排债务的交易内容,它可以替代或与储备资产、基金组织的信贷和贷款(这两项均为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标准组成部分)以及构成国外当局储备资产的负债配合使用,来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代表了一经济体当局解决国际收支融资所需要做的其他各项努力。

目前,新的国际收支平衡表还处在推广阶段,本书继续采用国际上仍通行的原有的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帐户分类。

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记帐方法

1.记帐规则

复式簿记(借贷记帐)原理编制。

平衡表上记载的每笔交易都用价值完全相等的两个帐目来表示。

有借必有贷,有贷必有借,贷项以正号(+)号表示,借项以负号(—)表示,原则上所有正项总和和负项总和是相等的,因而表中全部项目的净余额为零。

凡是引起本国从国外获得货币收入的交易均记入贷方(Credit/Plus Items),具体项目包括:A、向国外提供商品与劳务

B、接受外国政府或私人援助,捐款等单方面转移

C、国内官方或私人的国外资产减少或国外负债增加

凡是引起对外国货币支出的交易则记入借方(Debit/Minus Items)。具体项目包括:

A、从国外获得商品和劳务

B、对国外政府或私人的援助捐赠

C、国内私人或官方国外资产增加或国外负债减少

2.记录时间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记录时间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权责发生制,即不管有无实际收付,只要债权债务发生变动即刻记帐。因此,它的记录时间是以所有权的变更日期为准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记录的各种经济交易应包括:

①在编表时期内全部结清部分;

②已到期,必须结清部分;

③已发生(所有权已变更),但需跨期结清部分。

三、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

1.两类交易

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所有的交易都可归结为两类。一类是自主性交易,另一类是调节性交易。

自主性交易是指交易当事人自主地为了某项经济动机而进行的交易(如商品输出入、捐赠、长期投资等),这类交易亦称事前交易。一般来说,经常项目的全部和资本项目中的长期资本部分属自主性交易。

调节性交易,亦称事后交易,是指为了弥补自主性交易形成的缺口而进行的交易(如短期资本、储备资产等)。这类交易本身并无任何经济动机,它只是对其他交易活动的一种反应。一般来说,资本项目中的短期资本部分和平衡项目的全部属调节性交易。

区分这两类交易对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由于自主性交易是制造缺口的交易,而调节性交易是填补缺口的交易,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自主性交易是对国际收支状况的真实反映,而调节性交易则是对国际收支状况的虚假反映。

国际收支均衡与否是指自主性交易而言。一个国家在国际经济交易中,其自主性交易收支相等或基本相等,那么国际收支是平衡的,否则国际收支就是不平衡的。换言之,通过调节性交易达到的平衡,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平衡,而不利用调节性交易所达到的平衡,才是国际收支的真正平衡。

2.顺差和逆差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按照会计上的复式簿记原理编制的,其借方总额与贷方总额总是平衡的。但就每一个具体项目来说,借方和贷方却经常是不相等的,双方互相冲抵后,总会出现一定的差额。如贸易差额、劳务差额、经常项目差额、基本差额(即经常项目差额十长期资本差额)、综合收支差额(即经常项目差额+资本项目差额,又称官方结算差额)等。所谓国际收支的平衡或不平衡、顺差或逆差,正是指这些局部差额而言的。对于一定的局部差额来说,如果收入大于支出(即贷方大于借方),出现盈余时,称为顺差;如果支出大于收入(即借方大于贷方),出现亏损时,称为逆差。

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一些主要局部差额,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一国国际收支的平衡状况。贸易差额反映一国商品进出口状况,它是一国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体现该国对外经济实力;经常项目差额反映一国包括商品、劳务与无偿转移在内的全部真实财富的对外交易情况,它从更广泛的意义上体现一国的经济实力与地位;资本差额反映一国因经常性交易引起的对外债权、债务状况,它体现一国用资本交易来调节或弥补经常交易差额的能力;综合收支差额反映一个国家在长、短期资本流

动情况下国际收支的综合平衡情况,也反映国际储备的情况。其差额为顺差,必影响储备增加,其差额为逆差,必影响储备减少;基本差额反映一国用长期资本流动来调节经常项目差额的情况。

一般认为,一国国际收支主要项目为顺差,表示国际收支状况良好;若为逆差,则表示国际收支恶化。

但在具体分析中要弄清是哪个项目的顺差或逆差,这样才能准确理解顺差或逆差的意义。事实上,并不是所有项目的逆差都有害,也并非所有项目的顺差都有益,这要视具体情况而言。

例如,若贸易收支为逆差,只要能由劳务收支和转移收支的顺差来抵补,从而使经常项目保持平衡或有顺差,则贸易逆差并非有害;若经常项目为逆差,只要有资本流人来抵补,从而使基本差额保持顺差或平衡,也不一定是有害的。相反,对于一些发展中国家来说,若一味追求经常项目顺差恐不利其经济发展。因为这意味着这些国家没有充分地利用外部资源为本国经济服务。

此外,综合收支持续出现逆差,因其会耗尽外汇储备,一般认为是有害的,但综合收支持续出现顺差,也未必是好事。因为,这将大量增加一国外汇储备,由此,一方面会增加本国货币投放量,产生通货膨胀压力;另一方面,在浮动汇率条件下,可能使一国蒙受外币贬值的损失;并且,储备资产的收益率低于长期投资的收益率,也对本国经济发展不利。

3.如何分析国际收支平衡表

全面分析国际收支平衡表,对研究一个国家的国际经济状况及其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可以有多种方法,一般可分为静态分析、动态分析、比较分析和个案分析。

静态分析实际上是对国际收支平衡表的项目分析。

在分析国际收支平衡表时,首先要分析国际收支总差额及官方储备变动状况,国际收支究竟是顺差还是逆差、顺差逆差的大小情况;

其次应分析各项局部差额,了解各项局部差额对国际收支总差额的贡献度;

然后应逐项分析各项目,以便掌握各项子项目对各局部项目的影响;

再次分析各项局部差额的平衡情况。如贸易差额与劳务、转移收支能否相抵?经常差额与长、短期资本流动的关系等。

总差额与局部差额的关系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国际收支总差额和经常项目都为顺差,其结果是储备资产的增加,国际收支状况良好。

②国际收支总差额和经常项目都出现逆差,需要进一步具体分析经常项目中各个子项目的差额,到底是贸易支大于收,还是劳务收入减少,或对外援助过多等。

③当国际收支总差额为逆差,而经常项目是顺差时,说明资本大量输出,资本项目逆差额大于经常项目顺差额。

④当国际收支总差额为顺差,而经常项目为逆差时,说明总差额是靠资本输入维持的。

动态分析又称纵向分析,是指将一国若干连续时期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并列在一起,以发展的眼光来分析国际收支的各个项目及总体的收支及差额的变化,分析其发展是否正常、均衡以及差距所在,并从而研究进一步均衡、有效地发展国际经济交往的措施。

比较分析也称横向分析,即将本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全面或某些项目与其他国家的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全面或相同项目相比较,分析异同所在,以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为己所用。

个案分析是指根据一国的具体国情及该国所处的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来分析一国的国际收支。例如,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起飞初期,国际收支适度逆差是非常合理的。因为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起飞初期始终存在进口大于出口的“外贸缺口”和投资大于储蓄的“投资缺口”。如果要像发达国家一样要求发展中国家保持国际收支顺差或平衡的话,那么发展中国家就可能以牺牲经济发展速度为代价。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应该是静态、动态、比较、个案分析的综合。

表8—2列示了美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从表8—2中可以看到,1990—1995年间,美国的货物贸易一直是逆差,虽然1991年比1990年减少了近350亿美元,但随后几年又持续增加;依靠在服务贸易(1990—1993年间还有收入项目)中较为可观的顺差,使得经常项目的逆差有较大幅度的降低。在资本和金融项目中,资本项目一直很小,金融项目则持续保持很可观的顺差;虽然除了1990年外,其他各年度美国的对外直接投资额均大于其吸收外来直接投资额,造成了这一部分项目的较大逆差,但在有价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方面,美国则保持了十分巨大的顺差,尤其是1995年吸收外来的有价证券投资额和其他投资额竟分别达到2 631.8亿美元和1 280.4亿美元,大大超过了美国的对外投资。资本和金融项目方面的顺差较好地减轻了经常项目方面的逆差所产生的影响。

此外,虽然误差一栏绝对金额并不太小,但若与货物进出口总额相比,则并不十分突出,如以1995年为例,误差额仅相当于货物进出口总额的2.38%。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第四版《国际收支手册》中曾提出将这一比率定在5%以内,认为超过这个相当值,就会引起问题。

以常理判断,美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并不理想:其综合收支差额绝大多数年份均为逆差,作为构成一国国际收支重要项目的经常收支差额也连年逆差。但令人费解的是:正是在如此背景下,美国经济却保持强劲增长的势头。因此,我们在评析美国国际收支状况时应充分注意到美国的特殊国情。经常项目连年大规模逆差,在美元汇率高企的情况下,使美国廉价占用了国外大量的资源;在资本输出的同时,大量输入资本,使美国不断地淘汰夕阳产业、实行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

表8—2 美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单位:10亿美元

资料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收支统计年鉴》1996年。

虽然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但它却没有出现支付危机,这是因为美元是许多国家的关键

货币。在各国国际储备中,美元的占比仍最大。

因此,无论横向、纵向分析,以美国的国情来衡量,表8—2的国际收支状况是可以接受的。

§3 国际收支调节

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现象是经常的、绝对的,而平衡却是偶然的、相对的,因此国际收支的调节是无时无刻地不在进行着的。

一、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

一国的国际收支产生不平衡,其原因多种多样,很难具体罗列。但一般来说,可概括为以下四种原因。

1.周期性原因

周期性不平衡是指一国经济周期波动所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当一国经济处于衰退期时,社会总需求下降,进口需求也相应下降,国际收支发生盈余。反之,如果一国经济处于扩张和繁荣时期,国内投资与消费需求旺盛,对进口的需求也相应增加,国际收支便出现逆差。周期性不平衡在二战前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表现得比较明显。在战后,其表现则经常得到扭曲。

2.收入性原因

收入性不平衡是指由于国民收入的变化,使一国的进出口贸易发生变动,从而造成国际收支的不平衡。通常,当一国国民收入相对快速增长而导致进口需求的增长超过出口增长,此时一国国际收支会出现逆差。当一国国民收入相对减少,则会减少对进口的需求,相对于进口来说,出口得以增长,于是国际收支出现了盈余。

3.货币性原因

货币性不平衡是指由于货币价值的变动而使一国国际收支出现的不平衡。一国在一定的汇率水平下,由于通货膨胀的原因,物价普遍上升,使其商品成本与物价水平相对地高于其他国家,则该国的商品输出必受抑制,而输入会受到鼓励,致使国际收支发生逆差。相反,由于通货紧缩的原因,商品成本与物价水平比其他国家相对地降低,则有利于出口,抑制进口,因而使国际收支发生顺差。

4.结构性原因

结构性不平衡是指国内经济、产业结构不能适应世界市场的变化而发生的国际收支失衡。

一国产业结构与国际分工结构失调,引起该国国际收支的失衡。一国商品结构的变化会引起国际收支失衡,同样,一国生产的改善、技术革新、成本下降、质量提高、品种增加,也会促进国际收支的改善。对于进出口产品结构较为单一、出口市场狭小、对进口产品依赖较大的国家来说,尤其易于出现此类结构性失衡。

二、国际收支失衡的影响

1.国际收支逆差对一国经济的影响

一国出现逆差,进口大于出口,本国货币外流,使本国货币供应量减少,银根紧缩,外价下跌,有通货紧缩的压力,另一方面,大量出现逆差会使本国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的比价不断下降,汇价呈疲软状态的货币,即软货币。

2.国际收支顺差对一国经济的影响

一国的国际收支顺差,出口大于进口,一方面会增加其外汇储备,加强对外支付能力,货币的汇率变得坚挺,在国际市场上成为强势货币或硬通货。另一方面,大量出口,外国货币流入本国,使本国货币供应量增加,物价上涨,有通货膨胀的压力。

三、国际收支调节的一般原则

由于持续,巨额的国际收支失衡可能给当事国造成一系列严重后果,因而,一旦国际收支失衡超过某种限度,当事国就必须考虑进行必要的调节。在选择调节措施时,应注意以下原则:1.针对性

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周期性、收入性因素,又有货币性、结构性因素。因此,根据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对症下药采取不同的调节措施十分重要。若国际收支失衡是周期性因素造成的,意味着这种失衡是短期的,因而可以动用本国的国际储备或通过从国外获得短期贷款来弥补;若是货币性失衡,则应考虑通过利率和汇率的调整,调节资金流出入的规模和商品进出口的规模;若是结构性失衡,应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如果国际收支的失衡是由于资本大量外逃或进口大量增加所致,则可采取对贸易、金融进行直接管制的措施,通过对商品的输出入和资本流动的限制,来恢复国际收支的平衡。

一国经济要健康、稳步地发展,必须要有内外均衡的良好经济环境。

内部均衡指的是通货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

外部均衡指的是国际收支均衡。一般来说,一国要同时实现宏观经济四大目标,同时达到内外均衡是十分困难的。因此,必须按其轻重缓急,在不同的时期和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分别作出抉择。在选择国际收支调节方式时,应充分考虑国内平衡,尽可能使其不发生矛盾。而要做到这一点,政策的搭配显得尤为重要。一般地,财政政策主内,货币政策主外。若一国国内经济衰退、国际收支逆差,则应采取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若国内经济衰退、国际收支顺差,则应采取“双松”政策;若国内经济繁荣、国际收支顺差,则应采取紧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若国内经济繁荣、国际收支逆差,则应采取“双紧”政策。罗伯特·蒙代尔的这一政策搭配理论,很好地解决了开放

宏观经济中国内经济的均衡与国际收支的平衡这对矛盾。

3.非他性

各国对本国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自然首先从本国利益出发,各国利益的不同必然使调节国际收支的对策对不同国家产生不同的影响。有利于一国改善国际收支的调节方法,可能损害他国利益,造成他国收支的失衡,从而造成他国的反措施,并激化两国间矛盾。例如,一国贸易收支出现逆差时,采取提高关税、限制他国商品进口或降低本国货币汇率,以达到本国贸易收支的平衡,但他国也可照样办理。这样做的后果是:一方面阻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另一方面参与贸易国都蒙受损失。因此,在选择调节国际收支的方式时,应尽量避免损人过甚的措施,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来自他国的阻力。

三、国际收支调节方法

(一)商品调节

调节方向是奖出限入。这是改善国际收支逆差的主要措施。因为,贸易收支在国际收支中占据重要地位。为了争夺国际市场,往往对出口商品给予补贴,或者采取优惠利率等刺激出口,增加外汇收入,来达到扭转国际收支失衡的效果。

(二)实施金融政策

所谓金融政策是以调节利率或汇率的办法来平衡国际收支的政策措施。

1.调节利率。当国家出现国际收支逆差时,提高本国货币利率,这样有利于吸引外国投资,外资流入会弥补逆差。反之,亦反。

2.调节汇率。即以货币升值或贬值的办法,提高或降低本国货币对外国货币的比率。

当国家出现顺差时,一般本币会被迫升值,结果会导致出口减少或者进口增加。

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就利用货币贬值刺激出口,以鼓励出口,抑制进口,从而降低贸易赤字,改善国际收支状况。

(三)实施财政政策

包括采取出口退税、免税、进口征税。对进出口企业发放财政补贴等方式,鼓励出口、限制进口,减少贸易逆差或者提高贸易顺差。对资本输出输入征收平衡税,以限制资本流动。

(四)利用国际贷款

这是最普遍使用的措施,这种措施能及时地灵活融通资金。国际贷款的形式包括银行信贷、政府贷款及国际金融组织贷款。

(五)直接管制

国家以行政命令方式,直接干预外汇自由买卖和对外贸易的自由输入。包括外汇管制和外贸管制。后者包括商品输人管制(许可证制、进口配额制和提高关税来限制商品进口)和商品输出管制(出口许可证、出口补贴)。这一做法不影响经济全局,收效迅速,但因有损于其他国家,易于遭到其他国家的报复。

(六)动用外汇储备。

当出现国际收支顺差时,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买入外汇减轻汇率升值压力,外汇储备增加。当出现国际收支逆差时,中央银行动用外汇储备,在外汇市场抛售外汇,平衡外汇供求,稳定汇率。

(七)加强国际经济合作手段来调节国际收支

各国的国际收支是联系在一起的,一国的逆差往往是另一国的顺差。为了缓解各国国际收支之间的矛盾,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合作的展开可消除自由贸易障碍、促使生产要素自由移动、协调各国经济政策,更好地改善一国的国际收支。

§4 国际收支理论简介

国际收支理论是研究国际收支决定因素及其调节对策的理论。最早的国际收支调节理论,可追溯到18世纪休谟的物价——现金流动机制学说。但较为系统和有影响的国际收支理论产生于20世纪。主要有:30年代金本位制崩溃后出现的国际收支弹性分析法;50年代和60年代的凯恩斯主义的国际收支吸收分析法;70年代的货币主义的货币分析法。

一、国际收支弹性分析法(弹性论)

弹性论是在30年代金本位制彻底崩溃后,各国竞相实行货币贬值以改善国际收支的背景下,由英国经济学家琼·罗宾逊提出的。弹性论的理论基础是马歇尔微观经济学和局部均衡分析方法。它以进出口商品的供给和需求弹性为基本出发点,分析和研究一段时期内汇率变动(货币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1.弹性

所谓弹性指的是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和供给数量变动的百分比。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价格量变动的百分比之比,称为需求对价格的弹性,简称需求弹性。

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比,称为供给对价格的弹性,简称供给弹性。

弹性论分析了四种弹性,

它们分别是:

外国对本国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

本国对外国的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

外国对本国的进口商品的供给弹性; 本国对外国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

弹性实为一种比例关系,当这种比例关系的值越高,则弹性越大;反之,比例关系的值越低,则弹性越小。

2.马歇尔一勒纳条件

马一勒条件研究的是货币贬值改善贸易收支的充分必要条件。货币贬值会引起进出口商品价格变动,进而引起进出口商品的数量发生变动,最终引起贸易收支变动。即贸易收支变动状况取决于两个因素:

一是由贬值引起的进出口商品的单位价格的变化; 二是由进出口单价引起的进出口商品数量的变化。

由于弹性论假定进出口商品供给具有无穷的弹性,从理论上讲,一国货币贬值后,以本国货币表示的外国商品的价格变得昂贵,于是进口减少;以外国货币表示的本国商品的价格变得便宜,于是出口就增加。但进口量的减少并不等于进口总价值的减少;出口量的增加也并不等于出口总价值的增加。只有进出口商品数量的变动率大于价格变动率,贬值才会使出口总价值增加、进口总价值减少。

马歇尔—勒纳条件指的正是货币贬值后,只有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E x )和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E m )的绝对值之和大于1,贸易收支才能改善,即贬值取得成功的充要条件是:

3.J 曲线效应

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当一国货币汇率贬值后,即使在符合马一勒条件的情况下,贬值也不能马上改善一国贸易收支。相反,货币贬值后的头一段时间,贸易收支反而可能会恶化。这是因为货币贬值初期,以外国货币表示的本国商品价格已经下跌,以本国货币表示的外国商品的价格已经上涨,但由于人们在认识上、行动上、决策上、生产上、取代上还存在种种“时滞”,造成出口量并未增加,进口量并未减少,从而导致出口总价值减少,进口总价值增加的局面,贸易收支反而恶化。随着“时滞”的消失,出口供给和进口需求会作相应的调整,此时,贸易收支才慢慢开始改善。出口供给和进口需求的调整时间一般为半年左右。整个过程用曲线描述出来,成字母了形。故在马歇尔一勒纳条件成立的情况下,贬值对贸易收支的时滞效应,被称为J 曲线效应,如图8—5所示。

1

>+x m E E

图8—5 J曲线效应

在图8—5中,时间t l段为贸易收支初始逆差状态;时间t1~t2段为贸易收支愈发恶化状态;时间t2~t3段为贸易收支由最恶化的月点逐渐回复到初始状态(图中为C点);时间t3段以后贸易收支渐趋好转。

从上面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弹性论反映了世界市场的一些实际情况,在定量的基础上较全面地考察了影响国际收支的多种变量,因此,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弹性论也存在许多重大缺陷。

首先,弹性论运用的是马歇尔局部均衡的分析方法,假定其他一切条件不变,只考虑进出口商品与汇率之间的关系。其实,汇率的变动不仅受进出口商品供求的影响,还涉及到其他一系列经济因素,甚至非经济因素。如政治、心理因素等。

其次,忽略资本流动。弹性论不涉及资本流动,但实际上汇率贬值还会影响资本帐户。在资本流动十分庞大的今日,这一理论的局限性表现得更为突出。

再次,弹性论只是一种比较静态分析。

二、国际收支吸收分析法(吸收论)

吸收论是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学家詹姆斯·米德和西德尼·亚历山大在西方经济学界关于弹性论的激烈争论中系统提出的。吸收论从凯恩斯的国民收入方程式人手,着重考察总收入与总支出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国际收支调节的相应政策主张。

按照凯恩斯理论,国民收入与国民支出的关系可表述如下:

国民收入(Y)=国民支出(E) ……式8.1

在封闭经济的条件下:

国民支出(E)=消费(C)+投资(I)=国民收入(Y) ……式8.2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把对外贸易也考虑进去,则:

国民收入(Y)=消费(C)十投资(I)+[出口(X)—进口(M)] ……式8.3

将式8.3移项得:

(X—M)=Y —( C + I ) ……式8.4

式中,(X—M)为贸易收支差额,以此作为国际收支差额的代表。以符号B表示。(C+/)为国内总支出,即国民收入中被国内吸收的部分,用A表示。于是就有

B = Y —A ……式8.5

则当Y > A,B > 0,即,总收入大于总吸收,国际收支为顺差;

Y < A,B <0,即总收入小于总吸收,国际收支逆差;Y = A,B = 0,即,总收入等于总吸收,国际收支平衡。

从上式可看出,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可通过增加收入(即总供给)的支出转换政策(简称转换政策)与减少支出(即总需求)的支出减少政策(简称吸收政策)来调节。这种调节可分国内存在“非充分就业”和“充分就业”两种情况加以考察。

在国内存在非充分就业即有闲置资源的情况下,调节国际收支重点在于利用货币贬值,增加出口。出口增加使贸易收支得到改善。但出口增加会引起国民收入和国内吸收同时增加,只有当边际吸收倾向小于1,即吸收的增长小于收入的增长,贬值才能最终改善国际收支。

在国内相对充分就业的情况下,没有闲置资源可用于扩大出口生产,国民收入也就不能通过乘数而增加。因此,货币贬值只有在吸收政策的配合下,压缩国内总支出,从而在相对充分就业情况下,“挤出”一部分资源来扩大出口,以改善贸易收支。通常,吸收政策会降低对进口商品的国内需求,抑制进口,同时出口商品的国内需求也会降低,从而使出口增加。但由于吸收政策也会减少对国内商品的需求,造成国内商品的过度供给,失去内部平衡。因此,必须通过货币贬值来使国内资源从国内商品的生产转移到出口商品的生产。这样,一方面可减少国内商品的供给,抵消吸收政策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可扩大出口,减少进口,从而改善贸易收支,达到内外平衡。

吸收论具有强烈的政策配合含义。一国为了同时达到内外平衡两个目标,必须将财政货币政策与转换政策、吸收政策这两种工具配合使用。当国际收支逆差时,在采用货币贬值的同时,若国内存在闲置资源(非充分就业状态),应采用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来增加收入(生产和出口);若国内不存在闲置资源(充分就业状态),应采用紧缩性财政货币政策来减少吸收(需求),从而同时达到内部平衡与外部平衡。

吸收论将一国国际收支的决定和变动与整个宏观经济状况结合起来分析,使人们得以摆脱弹性论机械地就进出口论进出口的分析局限,有助于人们对国际收支失衡和均衡性质予以深入的了解。

然而,它同样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很大的缺陷。

首先,吸收论是建立在国民收入核算会计恒等式的基础上的,但并没有对收入和吸收为因、贸易收支为果的观点提出令人信服的逻辑分析。实际上,收入与吸收固然会影响贸易收支,但贸易收支也会反过来影响收入和吸收。

其次,忽视了资本流动对国际收支的作用。

再次,前提假设不符合实际。吸收论有两个前提假设:其一是货币贬值是增加出口、改善国际收支的惟一手段;其二是资源转移机制平滑。事实上除了货币贬值外,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也能促进出口。此外,在实际经济生活中,由于存在各种行政干预,闲置资源的转移会遇到一些困难。

三、国际收支货币分析法(货币论)

货币论是70年代初由美国经济学家蒙代尔和约翰逊提出的国际收支调节理论。该理论的基础为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货币主义学说。其核心内容是从货币的角度而不是从商品的角度,来考察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主张。

货币分析法假定:

①在充分就业均衡状态下,一国的实际货币需求是收入、价格、利率等变量的稳定函数,即,

M d=f(Y,P,r)……式8.6

②从长期看,货币需求是稳定的,货币供给变动不影响实物产量。

③存在一个有效率的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并且长期内一国的价格水平接近世界市场价格水平。

这些假设的目的是为了排除货币之外其他因素对国际收支的影响,而直接从货币供求关系变动中分析国际收支这种货币现象。

货币分析法将一国的货币供给(Ms)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由国内银行体系所创造的国内信用(D);二是来自于国外的货币供应,它通过国际收支盈余获得,以国际储备只作为代表。通过货币乘数m 可得到货币需求公式:

Ms = m(D+R)……式8.7

由于Ms = M d,则

Md = m(D十R)……式8.8

为叙述方便,取m=1,于是

R = M d —D式8.9

式8.9是货币论的最基本方程式。它表明:国际收支是一种货币现象。国际收支逆差,实际上就是一国国内的名义货币供应量(D)超过了名义货币需求量。由于货币供应不影响实物产量,在价格

中国国际收支的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完整版)资料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2002-2011

中国国际收支的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国际收支的经常账户(包括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等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持续多年“双顺差”,这种现象是极不正常的。中国的“双顺差”是由各种制度缺陷、价格扭曲、宏观经济不平衡造成的,导致我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福利损失。本文通过对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现象的探讨,分析其存在的原因。 一、 进入2000年以后,经常项目各项差额都有所增长,顺差额急剧上升。虽然收益项目和经常转移项目差额也在不断增长,但我国经常项目差额的变动趋势主要还是与货物和服务项差额的变动趋势保持基本一致。 2002—20011年间中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有如下特点。

(一)外汇储备增长迅速 2000 年以来外汇储备增长表现出加速趋势,外汇储备增量逐年递增,2003 年、2004 年我国外汇储备分别较上一年增长45.62%、81.8%。到2006 年年底我国外汇储备已经超过10 000 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其中全年新增外汇储备2 473 亿美元,也创下年度外汇储备增幅的历史新高。2008 年底,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达到19 460.3 亿美元,再次创下储备新高。 (二)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多年保持顺差,且顺差规模还在不断扩大中,2002—2008 年间国际收支中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均为顺差。在此期间,经常项目顺差一直保持了比较平稳的增长趋势,而资本项目变化幅度较大。 (三)货物贸易顺差是经常项目顺差的主要来源 中国的服务贸易常年保持逆差,而货物贸易常年顺差,并且顺差规模还在逐年扩大。中国对外贸易当中,货物贸易对经常项目的顺差起到了主要作用,是经常项目顺差的主要来源。(四)外商直接投资是资本项目顺差的主要来源,且仍在不断增长。这期间累计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达9 104.82 亿美元。由以上的分析,中国国际收支从2002—2008 年间保持了一个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的格局。实际上,到2010年第三季度,这个局面还在持续当中。2002 年以后,经常账户与资本账户盈余双双大幅增长。 国际收支顺差在2002年以后上升趋势更加明显。2002---2007年间,经常项目余额每年平均以40.74%的速度增长。从2002---2007年的数据中可以看出,货物与服务贸易差额是衡量我国国际收支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其中货物项目是经常项目的决定因素,在经常项目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他项目差额各年变化都不是很大,变动比较平稳。 我国的资本和金融项目包括两个主要项目,即资本项目、金融项目。资本项目包括资本转移,如债务减免、移民转移等。金融项目包括我国对外资产和负债所有权变动的所有交易,按投资方式分为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资本和金融项目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是一个与经常项目并重的大项目,是一国调节国际收支的重要项目。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加深,资本项目金额越来越大,其对我国国际收支状况及国内经济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从2002—2011年资本项目差额的折线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资本项目是逆差以外其它年份都保持了一定量的顺差。整个资本项目差额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以政府和银行间借贷款形式为主的其他投资,其次是直接投资,其一直都处于顺差状态,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所占的比重最小的是证券投资。 2002--2004年,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的波动幅度呈现出明显增大的趋势,它们之间的相互比例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02年以后资本项目顺差开始有较大增长。从2002--2007年的数据中可以发现,影响资本和金融项目的主要因素是金融项目,自2002年到2003年,直接投资余额全部都表现为大额顺差,余额在370_-470亿美元之间平稳波动。其他投资和证券投资余额的均值都表现为平稳逆差,分别为-159.83亿美元和-43.54亿美元,在2002--2007年期间,只有少数年份是顺差,证券投资只有在2003、2004年是顺差,这两者的波动幅度都比较大可以说起伏不定。2002--2007年之间资本项目的顺差主要来源于直接投资收支,这期间由于直接投资每年连续保持大量顺差,并且顺差规模持续不断的扩大,所以就保持了资本项目在大多数年份出现了顺差。证券投资收支所占比重一直比较小,对整体的影响是微乎其微,但值得关注的是其他投资收支,在许多年份中其绝对值甚至超过直接投资收支,成为资本项目收支中的主要逆差因素。短期资本项目中绝大多数都集中在其他投资项目内,按照长、短期分类来看,其他投资收支逆差主要是由贸易信贷等短期资本项目的巨额逆差造成,其中包括了资本外逃等因素的影响。 2002年以来,我国的进出口总额一年一个台阶,其中货物项目差额始终为顺差,而且均值达到了1483亿美元。货物项目差额一般比经常项目差额小,2003年之后,经常项目差

国际金融第四章课后作业答案

第四章课后习题答案 一、判断题 1. X。补贴政策、关税政策和汇率政策都属于支出转换型政策。 2. X。外部均衡是内部均衡基础上的外部平衡,具体而言,反映为内部均衡实现条件下的国际收支平衡,它不能脱离内部均衡的条件。 3. X。丁伯根原则的含义是,要实现N个独立的政策目标,至少需要相互独立的N个有效的政策工具。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分别应用于影响力相对较大的目标,以求得内外平衡是蒙代尔提出的政策指派原则的要求。 4. X .“蒙代尔分配法则”认为,财政政策解决内部均衡问题更为有效,货币政策解决外部平衡问题更为有效。 6. X。应使用紧缩的财政政策来压缩国内需求,紧缩的货币政策来改善国际收支。 7.√。 二、不定项选择题 1. B 2. D 3. BC 4. BD 5. A 6. BD 7. CDE(说明:一般而言,汇率变动会通过影响自发性贸易余额而引起BP曲线移动,但是,在资本完全流动的情况下,国际收支完全由资本流动决定,贸易收支的变动能够被资本流动无限抵销,此时的BP曲线反映为一条水平线,仅仅与国际利率水平有关) 8. ABD 9. CD 三、简答题 1.按照斯旺模型,当国际收支顺差和国内经济过热时,应当采取怎样的政策搭配? 答:斯旺模型用支出转换与支出增减政策搭配来解决内外均衡的冲突问题。政府的支出增减型政策(譬如财政政策)可以直接改变国内支出总水平,主要用来解决内部均衡问题。政府的支出转换型政策(譬如实际汇率水平的调节)可以改变对本国产品和进口产品的相对需求,主要用来解决外部平衡问题。当出现国际收支顺差和国内经济过热时,应当一方面缩减国内支出,一方面促进本币升值,从而使进口增加,并使国内支出中由国内供给满足的部分进一步减少,从而降低国际收支顺差和国内收人水平。 2.在斯旺的内外均衡分析框架中,当内外均衡时,国内的产出水平、就业水平是唯一的吗? 答:在斯旺模型中,内部均衡意味着本国生产的产品被全部销售掉,并且国内支出得到满足。当国内产出一定时,如果国内支出扩大,为了满足国内支出,就需要本币升值以减少出口或增加进口。外部平衡意味着净出口为零。当国内产出一定时,如果国内支出扩大,进口商品增加或出口商品减少,此时就需要本币贬值以同时增加出口或减少进口,以实现国际收支平衡。 可见,斯旺模型中推导的国内支出与实际汇率的关系,是在国内产出水平一定的条件下成立的。反过来说,如果国内产出水平可变,那么,无论是内部均衡还是外部平衡,在国内支出扩大时,只需要国内产出水平上升即可,不会发生进出口的变动,也不会影响实际汇率。所以,当斯旺模型的内外均衡同时成立时,国内的产出水平是唯一的,对应的是充分就业时的就业水平。 (说明:斯旺模型中的国内支出和净出口的关系,用文字描述可能较为难以理解,不妨用一些具体的数字来解释。 假设本国产出水平为100单位,原来处于内外均衡状态,具体而言,国内生产100单位的产品,其中出口20单位,国内支出100单位,其中80单位由国内生产的产品满足,20

第一章国际收支练习题答案

?国际金融练习一 ?第一章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平衡表 ? ?一、判断题(判断下列提法是否正确,如正确请在题后写“正确”;如不正确请改正) ?1、国际收支是指外国居民之间的经济交易的完全系统的记录。错误 ?2、广义的国际收支是一个存量的概念。错误 ?3、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贷方记录本国资产的增加、本国负债的减少。错误 ?4、国际收支盈余是指自主性交易项目的贷方金额大于借方金额,即收入大于支出。 正确 ?5、由于经济周期进程的更替而造成的国际收支不平衡称为结构性失衡。错误 ?6、由于国民收入因素造成国际收支平平衡称为货币性失衡。错误 ?7、物价现金流动机制的含义是指在纸币流通的固定汇率下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错误 ?8、外汇缓冲政策是指用调整政策来抵销超额的外汇需求与供给。错误 ?9、货币的法定升值是指用法律明文规定提高本国货币的黄金平价,降价外币汇率。 正确 ?10、直接管制政策是属于全面性的控制工具。错误 ?11、由于一国的国际收支不可能正好收支相抵,因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最终差额绝不会为零。错误 ?12、理论上说,国际收支的不平衡指自主性交易的不平衡,但对自主性交易的统计较为困难。正确 ?13、国际收支是流量的概念,国际储备是存量概念。正确 ?14、对外长期投资的利润汇回,应当计入资本与金融项目内。错误 ?15、经常帐户和资本与金融帐户都属于自主性交易帐户。错误 ?16、当一国出现经常帐户赤字时,可以通过资本与金融帐户的盈余或者是动用国际储备来为经常帐户融资,因此无需对经常帐户的赤字加以调节。错误 二、单选题或多选题 1、下列项目应记入贷方的是:(BD ) A.反映进口实际资源的经常项目 B.反映出口实际资源的经常项目 C.反映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的金融项目 D.反映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的金融项目 2、《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中划分的国际收支一级帐户有:(ABD ) A.经常帐户 B.资本与金融帐户 C.储备帐户 D》错误与遗漏帐户

4国际金融第四章习题答案

第四章思考题详解 一、思考题A:基础知识题 1(A)2(C)3(B)4( A) 5( D) 解析: 1. 怀特计划和凯恩斯计划虽然目的相似,但两者的运营方式是不同的,反映了英美两国经济实力的对比变化和在争夺金融霸权上的尖锐矛盾 2. SDR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1969年创设的一种储备资产和记账单位,亦称“纸黄金”,最初是为了支持布雷顿森林体系而创设,后称为“特别提款权”。 3. 在金币本位制下,流通中使用的是具有一定成色和重量的金币,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兑换、自由输出输入国境。 4. 布雷顿森林体系确定了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的储备体系。 5. 明确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是牙买加体系。 二、思考题B:名校试题 2.1.何谓国际货币体系?它包括哪些内容?试说明其演进历程。 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影响国际支付的原则、惯例、安排以及组织机构的总和,它包含的主要内容有:(1)国际结算制度,即国际交往中使用什么样的货币--金币还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2)汇率制度:各国货币间的汇率安排,是钉住某一种货币,还是允许汇率随市场供求自由变动;(3)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各国外汇收支不平衡如何进行调节;(4)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 随着世界经济和政治形势发展,各个时期对上述几个方面的安排也有所不同,从而形成具有不同特征的国际货币体系,大体可分为金本位下的国际货币体系、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牙买加协定之后以浮动汇率为特征的国际货币体系。

2. 简述金币本位制的特点。 (1)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铸造一定形状、重量和成色的金币,具有无限法偿效力的自由流通。 (2)金币和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和输入国境。 (3)金币可以自由铸造,也可以自由熔毁。 (4)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成金币或等量的黄金。 3.简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 (1)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国际事项进行磋商; (2)采用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 (3)通过“双挂钩,确定美元和黄金并列作为国际储备资产的体制; (4)由IMF 提供短期融资或在国际收支出现根本性不平衡时调整汇率平价进行国际收支调节。 (5)取消外汇管制。 (6)制定稀缺性货币条款。 主要内容包括: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国际事项进行磋商;采用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通过“双挂钩,确定美元和黄金并列作为国际储备资产的体制;由 IMF 提供短期融资或在国际收支出现根本性不平衡时调整汇率平价进行国际收支调节;取消外汇管制;制定稀缺性货币条款。 崩溃的根本原因主要在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在矛盾,尤其是特里芬两难。即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由于美元充当唯一的国际储备货币而带来的一种内在矛盾。当美国保持国际收支顺差时,国际储备供应不足,从而国际清偿力不足并不能满足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当美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时,美元在国际市场上的信用就难以保持,产生美元危机。 4. 牙买加货币体系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1)在多元化国际储备格局下,储备货币发行国仍享有“铸币税”等多种好处,同时,在多元化国际储备下,缺乏统一的稳定的货币标准,这本身就可能造成国际金融的不稳定; (2)汇率大起大落,变动不定,汇率体系极不稳定。其消极影响之一是增大了

2004年至2014年国际收支分析报告

2004年至2014年国际收支分 析报告

2004至2014年我国国际收支情况 单位:亿美元

2004年至2014年国际收支分析报告 2004年至2014年期间,全球经济迅速发展,各国经济运行和货币政策取向各不相同,国际金融市场变化较大。我国在此期间,积极跟随全球经济发展的脚步,稳步推进改革。以下就2004年至2014年我国国际收支的特点、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进行分析。 一、我国国际收支特点 1、我国的“双顺差” 由2004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可以看出,我国经常项目顺差主要来自于商品出口顺差这一项,历史上其对经常项目顺差的贡献度高达90%。但是要注意到这里的商品出口主要指的是加工贸易商品出口,一般贸易商品出口顺差只占很少的一部分。同时资本项目也长年保持顺差,形成罕见的“双顺差”,这样就导致了我国近几年官方储备持续高速增长,而且增速呈加快趋势。

根据上图,可以看出我国的“双顺差”的主要来源是: ①、货物贸易顺差是经常项目顺差持续扩大的主要来源 ②、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波动幅度较大。 2、储备资产逐年增加,且增长趋势趋于平缓。

3、2004—2013年的10年间净误差与遗漏项目的差额从贷方向借方转移,并于2009年由贷方变成了借方,达到-414亿美元,此后还不断变化,但一直在合理范围之内。

二、我国国际收支现状的形成 改革开放以来,外商直接投资大规模流入我国,形成我国国际收支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在优惠产业政策的引导下,外资的流入促进了我国加工贸易的迅速发展。这在国内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形成了巨大的出口压力,从而造成了我国经常项目的持续顺差。因此,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大额“双顺差”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现象。 (一)全球性的经济发展不均衡现象 全球低利率时代的到来以及产品内分工的兴起为我国成为“世界工厂”提供了可能。 1985年9月“广场会议”后,西方主要工业国家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开始上升,由此造成除美国以外各国净出口的下降或增长势头减弱。为了抵消净出口减少对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广场会议”后各国纷纷降低利率以刺激国内需求。西方主要工业国家低利率以及美元资产的贬值使得逐

2020年(财务知识)第八章国际收支概述

(财务知识)第八章国际收支概述

第二节国际收支平衡表 国际收支平衡表(BalanceofPaymentsStatement),也称国际收支差额表,它是系统记录壹国于壹定时期内所有国际经济活动收入和支出的统计报表。壹国和别国发生的壹切经济活动,不论是否涉及外汇收支均必须记入该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各国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有利于全面了解本国的涉外经济关系,且以此进行经济分析、制订合理的对外经济政策。 壹、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内容 国际收支平衡表所包含的内容十分繁杂,各国又大均根据各自不同需要和具体情况来编制,因此,各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详简也有很大差异,但其主要项目仍是基本壹致的。大体上可分为三大类,即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以及平衡项目。 (壹)、经常项目(CurrentAccount) 经常项目是本国和外国交往中经常发生的国际收支项目,它反映了壹国和他国之间真实资源的转移情况,于整个国际收支中占有主要地位,往往会影响和制约国际收支的其他项目。它包括货物项目、服务项目、收入项目和经常性转移项目四个子项目。 1、货物项目(GoodsAccount) 货物包括壹般商品、用于加工的货物、货物修理、各种运输工具于港口购买的货物及非货币黄金。壹般商品是指居民向非居民出口或从非居民那里进口的可移动货物;用于加工的货物包括跨越边境运到国外加工的货物的出口以及随之而来的再进口;货物修理包括向非居民提供的或从非居民那里得到的船舶和飞机等上面的修理活动;各种运输工具于港口购买的货物包括非居民于岸上采购的所有货

物,如燃料、给养、储备、物资;非货币黄金包括不作为壹国货币当局储备资产的所有黄金的进出口。 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货物收支统计数据的来源及商品价格计算的方式于各国不尽相同。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规定,货物进出口统计壹律以海关统计为准,商品价格壹律按离岸价格(F.O.BorFreeOnBoard)计算。但实际上有许多国家对出口商品按离岸价格计算,而对进口商品则按到岸价格(C.I.ForCostInsuranceAndFreight)计算。这俩种不同的价格条件,于计算进出口总值时,会产生壹定的差额。例如,进口商品以CIF计价,其中运费和保险费属于劳务方面的支出,这样就会产生重复入帐的项目,结果影响了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精确性。 2、服务项目(ServiceAccount) 服务项目是指壹个国家对外提供服务或接受服务所发生的收支。由于服务不像货物那样能够见得见、摸得着,所以服务项目又称为无形收支项目(InvisibleTradeAccount),它包括下列具体项目: (1)运输通讯收支。它包括海陆空运商品和旅客运费的收支。有些国家对于运输工具的修缮费、港湾费和码头的使用费、船舶注册费等均纳入运输收支的项目。通讯方面,属于国际电报、电话、电传、卫星通讯等服务项目引起的外汇收支均记入劳务帐户下。 (2)保险收支。凡本国人向外国保险X公司投保,则成为保险费的支出,如外国人向本国保险X公司投保,则成为保险费的收入。 (3)旅游收支。它指本国居民到国外旅游或外国居民到本国旅游而产生的膳费、交通等服务性费用的收支。

第四章国际收支

第四章国际收支

第四章国际收支 第一节国际收支的概念 一.国际收支的概念(Balance of Payments,BP) (一)狭义的:BP=贸易收支(二战前)一战后,国际收支被解释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外汇收支,即,凡是在这一时期内涉及到外汇收支的国际经济交易(International Economics Transaction),都属于国际收支的范畴。这也是我们常说的狭义的国际收支概念,它是以外汇收支为基础的一个概念。 (二)广义的: 据IMF的解释,国际收支(Balance of Payments)是指一国(或地区)的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一年、一季、一月)与非居民之间的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以交易为基础,而非支付基础。经济交易的类型包括五类(1)金融资产与商品和劳务之间的交换;(2)商品和劳务与商品和劳务之间的交换;(3)金融资产与金融资产之间的交换;(4)无偿的、单向的商品和劳务转移;(5)无偿的、单向的金融资产转移。 居民:

-自然人,无论其国籍如何,只要在所在国从事一年或以上的经济活动,被认为是该国的居民。 -企业,只要在一国注册成立并在该国长期从事经济活动,则被认为是该国的居民。 - 政府机构,无论在国外年限多长,都是原所在国的居民。 公民与居民并不是同一个概念。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而居民则以居住地为标准,包括个人、政府、非盈利团体和企业四类。即使外国人,只要他在本国长时期(一年以上)从事生产、消费行为,也属于本国居民。 移民属于其工作所在国家的居民;逗留时期在一年以上的留学生、旅游者也属所在国的居民。 特殊情况 1)一个国家的外交使节,驻外军事人员,不论在国外时间长短,都是派出国的居民 2)国际性机构是所有国家的非居民 3)一个企业的国外子公司是所在国(注册地)的居民,是母公司所在国的非居民。 二.国际收支的内涵:

2010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

2010年xx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 一、2010年xx收支总体情况 xx国际收支交易规模及其与GDPxx 2010年,全球经济总体呈现复苏态势,我国涉外经济总体趋于活跃,国际收支交易呈现恢复性增长,总体规模创历史新高,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95%,较2009年上升13个百分点,贸易、投资等主要项目交易量均较快增长。经常项目收支状况持续改善,顺差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5.2%,与2009年的比例基本持平,仍明显低于2007年和2008年的历史高点。国际收支统计口径的货物贸易顺差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4.3%,较2009年下降0.7个百分点。主要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影响,我国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年内呈现一定波动。境内市场主体的负债外币化倾向依然较强,外债规模有所上升,外汇贷款继续增加。 2010年,我国经常项目顺差3054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7%,2009年为下降40%;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2260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5%,2009年为增长8.5倍。各主要项目情况如下: 1.货物贸易顺差与2009年基本相当 2010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规模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但进口增速快于出口,货物贸易顺差未现大幅增长。按国际收支统计口径,2010年货物贸易出口15814亿美元,进口13272亿美元,分别较上年增长31%和39%。货物贸易顺差2542亿美元,较上年略增2%。 2.服务贸易逆差收窄 2010年,服务贸易收入1712亿美元,较上年增长32%;支出1933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2%;逆差221亿美元,较上年下降25%。 3.收益项目顺差大幅增加 2010年,收益项目顺差304亿美元,较上年增长3.2倍。由于我国对外资产规模持续扩大,投资收益净流入182亿美元,2009年净流入1亿美元。同

(完整版)第一章国际收支习题

第一章国际收支的练习题 一、单选题: 1.下面哪些自然人属本国非居民?() A.该国驻外外交使节B.该国在他国留学生 C.该国出国就医者D.该国在他国长期工作者 答案与解析:选D。在国际收支统计中,居民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的经济单位和自然人。在一国居住超过1年以上的法人和自然人均属该国的居民,而不管该法人和自然人的注册地和国籍。但作为例外,一个国家的外交使节、驻外军事人员、出国留学和出国就医者,尽管在另一国居住1年以上,仍是本国居民,是居住国的非居民。 2.下面哪些交易应记入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贷方?() A.出口B.进口 C.本国对外国的直接投资D.本国对外援助 答案与解析:选A。记入贷方的账目包括:①反映出口实际资源的经常账户;②反映资产减产或负债增加的资本和金融账户。BCD三项应记入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借方。 3.资本转移包括在()中。 A.经常项目B.经常转移C.资本项目D.金融项目 答案与解析:选C。C项反映资产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转移,它由资本转移和非生产、非金融资产交易两部分组成。 4.()的投资者主要是为了获得对被投资企业的长期经营管理权。 A.证券投资B.直接投资C.间接投资D.其他投资 答案与解析:选B。B项是指一国的经济组织直接在国外采用各种形式,对工矿、商业、金融等企业进行的投资和利润再投资。通过这种投资方式,投资者对直接投资企业拥有经营管理的发言权。 5.一国国际收支失衡是指()收支失衡。 A.自主性交易B.补偿性交易C.事前交易D.事后交易 答案与解析:选A。国际收支差额指的就是自主性交易的差额。当这一差额为零时就称为“国际收支平衡”;当这一差额为正时就称为“国际收支顺差”;当这一差额为负时称为“国际收支逆差”。后两者统称为“国际收支不平衡”或“国际收支失衡”。 6.经常项目中不应包括()子项目。 A.货物B.服务C.资本转移D.收入E.经常转移

国际收支理论43203

第三章国际收支理论 本章主要内容: 弹性论的基本思想、理论前提、马歇尔—勒纳条件、J曲线效应、贬值对贸易条件的影响及理论缺陷;乘数论的基本思想、政策主张及理论缺陷; 吸收论的基本思想、政策主张及理论缺陷; 货币论的基本思想、理论前提、政策主张及理论缺陷。 第一节弹性论 弹性论(Elasticity Approach)主要就是由英国经济学家琼·罗宾逊(J·Robinson)与勒纳(A·P·Lerner)在马歇尔(A·Marshall)微观经济学与局部均衡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主要研究货币贬值取得成功的条件及其对贸易收支与贸易条件的影响。由于其主要围绕着进出口商品的供求弹性而展开理论分析,所以被称为弹性论。 3、1、1假设前提 弹性论就是基于以下几个假设前提而展开分析的,即: 1、充分就业与收入不变; 2、将贸易收支等同于国际收支,不考虑劳务进出口与国际资本流动,只考虑汇率变动对进出口商品的影响; 3、进出口商品供给弹性无穷大,即进出口商品以供给方货币表示的价格在本币贬值后保持不变,进出口商品数量仅取决于进出口需求弹性; 4、假定汇率贬值前贸易收支处于平衡状态。 3、1、2弹性的基本概念 价格的变动会影响需求与供给数量的变动。需求量变动率与价格变动率之比,称为

需求对价格的弹性,简称为需求弹性。供给量变动率与价格变动率之比,称为供给对价格 的弹性,简称为供给弹性。在进出口方面,共有四个弹性。 1、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E M),其公式为: E M= 进口商品价格变动率率 进口商品的需求量变动 (3、1、 1) 2、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E X),其公式为: E X= 出口商品价格变动率率 出口商品的需求量变动 (3、1、 2) 3、进口商品的供给弹性(S M),其公式为: S M= 进口商品价格变动率率 进口商品的供给量变动 (3、1、 3) 4、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S X),其公式为: S X= 出口商品价格变动率率 出口商品的供给量变动 (3、1、4) 综上可见,弹性实质就就是一种比例关系,反映的就是供求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灵敏程度。 3、1、3马歇尔——勒纳条件 本币贬值会引起出口商品外币价格下降与进口商品本币价格上升,从而会引起出口商品与进口商品需求量的变动,最终引起贸易收支变动。贸易收支额的变化,最终取决于两个因素。一就是由贬值引起的进出口商品的单位价格变化;二就是由进出口单价变动引起的进出口数量的变动。那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贬值才能改善贸易收支呢?基于弹性论的几个前提假设(尤其就是进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无限大的假设),马歇尔与勒纳指出,本币贬值后,只有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的绝对值与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的绝对值之与大于1,贸易收支才能改善,即贬值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就是:

美国国际收支分析

近十年美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 近十年来,美国经济从平稳增长到遭遇次贷危机,再到慢慢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总体而言汇率基本保持稳定,经济发展态势良好。 一、国际收支概况 美国国际收支结构具有“逆差+顺差”的特点,对外净融资总体呈现扩大之势,基本填补了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并且,自2002年来,美国不仅要为经常项目赤字融资,还要靠债务为其对外直接投资融资。 1.美国长期保持“经常账户逆差,资本和金融账户顺差”的国际收支结构。近十年来,美国一直是持续的贸易逆差,呈现一种山坡式的数据走势,从2002年的458074亿美元到达2006年的802636亿美元顶峰然后形式渐渐下坡一直到2012年的310729亿,从相对额来看,经常项目逆差占GDP 的比重也逐步提高,2006到达现阶段的顶峰6.15%。 与经常项目持续逆差相对应的是,美国资本和金融项目持续顺差,从2000年到2013年,从2002年的500515亿美元到达2006年的809150亿美元然后又继续走下坡路到2012年的142307亿美元,从2006年开始,数据下坡走势比较明显,与金融危机有着莫不可分的关系。 2.货物贸易持续逆差,而服务贸易和投资收益表现为持续顺差。美国服务贸易近十年来一直表现为顺差,2012年美国该项顺差达到206820亿美元,从2000年开始的趋势是呈现上升趋势,美国经常账户中,投资收益近十年来一直表现为顺差,2012年对外资产的收入达到770079亿美元,而对外支付的投资收益为537815亿美元,顺差额为232264亿美元,从2002年的27398亿美元持续上涨,发展迅速。值得关注的是,虽然美国已经成为最大的负债国,拥有巨额的对外负债,但是投资收益净额却始终为正。 3.证券投资长期保持净流入,是主要的资本和金融账户顺差来源。从美国资本和金融账户看,美国资本流入以证券投资为主,2012年证券投资流入314660亿美元,占全部资本流入的86%。而对外直接投资在美国资本流出中的比重比较高,2012为58。实际上,近十年来,美国证券投资始终保持净流入状态,直接投资则不同,在2001年到2012年的11年间直接投资有5年以上的净流出,表明在这些年份里对外直接投资额高于国外对美国直接投资额。 二、国际收支项目分析 1.经常项目 从2002-2012年,美国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长期处于逆差状态,且经常项目主要是由于商品贸易项的长期逆差且差值较大的原因而形成的,其中在2009年,美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较前几年有了明显的减少,下降到378432亿美元,主要原因是当时商品,劳务进口量有相当大的减少从而导致的。这于当时世界经济危机产生后,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采取的经济政策有关,由于中国式美国的最大双边贸易顺差国,美国贸易保护主义者将美国严重的经常项目逆差问题归咎于中国,认为是中国人民币估值严重过低的情况导致的,不断施压迫使人民币升值。但在服务贸易中一直处于顺差,这得益于美国服务业的繁荣发达,服务业出口量大,且呈现了逐年增长的趋势。 2.资本金融项目 美国国际收支在海外资产收益以及金融资本项目方面都一直处于顺差的结构。首先美国海外资产的收益是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增加的,美国海外收益从2002年的27398亿美元的绝对值上升到2012年198607亿美元,其中2011年达到最高点227007亿美元。其中直接投资收益比重较较大一部分,而在政府收益方面美国收支出现逆增长现象且一直持续。虽然美国式世界最大的对外负债国,但是美国在外投资收益净额却始终为正。另一方面在资本和金融项目中也都处在顺差中,在2007年达到峰值777652亿美元。但在2009年,美国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为165131亿美元,明显小于前几年的顺差绝对数额,几乎缩水4.7倍之多。 三、与中国的比较与贸易联系

第一章 国际收支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第一章 国际收支 一、填空题 1. 国际收支平衡表按照(复式)记账原则来系统记录每笔国际经济贸易。 2. 经常账户通常包括四个主要收支项目:货物、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 3. 国际收支反映的是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交易。 4. 国际收支表借方金额大于贷方金额称为(赤字(逆差))。 5. 在具体分析国际收支平衡表时,主要有贸易差额、经常项目差额、资本和经融账户差额和(综合)差额。 6.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方法有静态分析、动态分析和(对比分析)等三种。 7. 纸币本位的固定汇率制度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包括利率效应、收入效应和(相对价格效应)。 8. 需求管理政策包括支出增减型政策和(支出转换型政策)。 9. 支出增减型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10.内部均衡是指(物价稳定)和充分就业;外部均衡是指(国际收支平衡)。 二、选择题 1. 下列不属于经常项目的是(B ) A .对外国的无偿援助 B .对外国的直接投资 C .国外投资的股本收入 D .旅游收支 2. 下列项目应记入借方的是(A ) A .反映进口实际资源的经常项目 B .反映出口实际资源的经常项目 C .反映资产减少的金融项目 D .反映负债增加的金融项目 3. 下列局部差额中,能够较好地衡量国际收支对国际储备造成压力的是(D ) A .贸易差额 B .经常账户差额 C .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 D .综合差额 4. 一国国际收支顺差会使(B ) A .外国对该国货币需求减少,该国货币汇率下跌 B .外国对该国货币需求增加,该国货币汇率上升 C .外国对该国货币需求增加,该国货币汇率下跌

国际收支分析

国际收支分析 第一节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表 一、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表 1、广义国际收支与狭义国际收支 狭义国际收支概念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同其他国家由于贸易、劳务、资本等往来而引起资产转移。其特点是仅计入现在或将来有外汇收支交易。 广义国际收支概念是指:系统记载在特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一个经济体与世界其他地方各项经济交易。大部分交易是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进行。 今天各个经济体使用基本是广义国际收支概念。这是流量概念,国际借贷概念则强调是存量概念。 国际收支强调居民概念,即国际经济交易应该是不同国家居民之间交易,而居民除了在本国生活公民外,还含有在该国居住一年以上外国特定个人与机构,留学生、外交人员、国际经济组织以及在飞地个人、机构不计入居民范畴。 在国际收支中所强调全部经济交易大多为商品贸易、服务贸易、金融资产与商品贸易、无偿金融、商品服务转移,等等。 2、国际收支表构成 IMF编写第五版国际收支手册,国际收支表标准组成有经常帐户与资本和金融帐户两个基本组成部分: (1)经常帐户 经常帐户包括项目有:货物和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 (2)资本和金融帐户 这一帐户下包括项目有:资本帐户、金融帐户。另外,对于这一帐户还有一个补充信息表格。 (3)国际头寸

不属于国际收支表标准组成,它与国际收支表构成一国全面国际帐户,是一国对外金融资产和负债存量平衡,其数值为等于一个经济体给予或从世界其他地方得到那部分净值。 二、国际收支表各组成部分之间关系 1、国际收支表各项目之间关系 经常帐户反映了国内经济储蓄和投资行为。 一国国际收支改善必须通过调整国内吸收来进行(吸收为C+I+G之和)。 在国际收支中,经常帐户差额一定要等于资本和金融帐户净余额加上储备资产交易,即可以利用金融资产净流入和储备资产为经常帐户赤字融资。 在国际收支表中反映是利用金融资产净流入和储备资产为经常帐户赤字融资,最终保持国内投资等于储蓄基本公式成立。 2、国际收支盈余与赤字 国际收支从会计帐户设立角度,帐面余额由于同一笔交易必须在借方、贷方计同样金额而为0,但实际上是有盈余和赤字,即进出口余额,金融帐户流动余额等。 国际收支表在编制过程中,事实上存在着一系列必须遵循规则,如只有不同国家居民之间交易才应该被记入国际收支表中,国际收支表在编制时要遵循复式簿记原则,国际收支表记录采用是全责发生制,采用是时价,国际收支表编制存在着贷方项目与借方项目,等等。 三、国际收支状况含义与经济分析 一个经济体国际收支状况反映了一国经济实力和在世界经济中地位; 一个经济体国际收支状况决定着一国货币与汇率变化方向; 一个经济体国际收支状况决定着一国融资能力和资信地位; 一个经济体国际收支状况反映着一国经济结构情况和变化; 一个经济体国际收支状况影响着一国国内经济增长和发展。 第二节国际收支调节 一、国际收支失衡

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

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 第3节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 Analysis of BOP Statements 一、国际收支失衡含义 The meanings of imbalance :means the expenditure total amount exceed receipts ,or contrary circumstance in a country‘s balance of pay ments . The former is BOP deficit ,The latter is BOP surplus . (surplus (favorable):顺差deficit(unfavorable):逆差) 是指收入总额大于支出总额或相反情况。前者称国际收支顺差,后者称国际收支逆差。 Notice: 1.国际收支失衡指是经济意义(economic meaning)上失衡。 2.国际收支失衡既包括逆差(deficit)也包括顺差(surplus)。 3.国际收支失衡通常是指经常(frequent )、持续(continuous)和大量(a great deal )失衡。 国际收支平衡与否三种情况: 平衡balance 基本平衡basic balance 不平衡imbalance 4.国际收支失衡可以从国际经济交易性质(quality)和发生原因(reas on )来进行判断。 国际经济交易分自主性交易和调节性交易两种。 Divided into: autonomous transaction regulative transaction

前者指单个经济主体(如进出口商、银行、个人),基于自身需要或目(the demand or purpose of the oneself)而进行交易活动。 E.g. 市场market 利润profit 风险risk 价格price 税率tax rate 投机speculation 管制control 后者指一国货币当局为了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维护本币汇率稳定,在自主性交易出现缺口(gap)后,为填平其缺口(fill up )而进行交易活动。 一、经常项目 1.货物 2.服务自主性交易 二、资本项目 1.长期“线上部分”above the line ———————————————— 2.短期调节性交易 三、平衡项目“线下部分”below the line 所谓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不必依靠调节性交易,而是基于自主性交易以维持国际 收支达到平衡状态。 所谓国际收支不平衡是指,不能基于自主性交易,而必须依靠调节性交易才能维持国际收支平衡状态。换言之,调节性交易是国际收支不平衡所采取平衡措施。 二、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Analysis of BOP Statements) 1. 国际收支平衡表一般分析General Analysis of BOP Statements 第1,纵向分析vertical analysis

国际金融课件_第八章_国际资本流动

第八章国际资本流动第一节国际资本流动的概述一、国际资本流动的概念国际资本流动是指资本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这里所说的资本包括货币资本或借贷资本,以及与国外投资相联系的商品资本和生产资本。国际资本流动包括资本在国际间流出与流入两个方面。资本流出是指资本从国内流向国外,亦称本国的资本输出。资本流入是指资本从国外流入国内,亦称本国的资本输入。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资本项目反映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同其他国家(或地区)间的资本流动的综合情况,包括:1)资本流动的规模,即资本流出额、资本流入额、资本流动总额和资本流动净额;2)资本流动的方式,即直接投资、间接投资以及投资利润再投资等;3)资本流动的类型,即长期资本流动和短期资本流动;4)资本流动的性质,即官方资本流动和私人资本流动。二、国际资本流动的类型国际资本流动按流动的时间长短,可分为长期资本流动和短期资本流动。 1.长期资本流动长期资本流动是指流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资本流动。长期资本流动按资本流动方式,可以分为国际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国际贷款三种类型。1)国际直接投资国际直接投资是指一国的投资者将资本用于他国的生产或经营,并掌握一定的经营控制权的投资行为,是资本要素国际流动的主要方式之一。对外直接投资通常采用三种基本方式:创办新企业;收购国外企业;利润再投资。2)国际证券投资国际证券投资也称国际间接投资,是指购买外国企业发行的股票和外国企业或政府发行的债券等有价证券并获取一定的收益的一种投资行为。3)国际贷款国际贷款主要指政府贷款、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国际银行贷款和出口信贷。政府贷款是各国政府或政府机构之间的借贷活动。国际金融机构贷款是国际金融机构向其成员国政府提供贷款。国际银行贷款是指国际商业银行提供的借贷。出口信贷,是指由商业银行对本国出口商、他国进口商及其所在国银行提供的一种贷款。 2.短期资本流动短期资本流动是指为期一年以下(含一年)的国际资本流动。短期资本流动从性质上可分为银行资本流动、贸易资本流动、保值性资本流动和投机性资本流动:银行资本流动。是指由各国经营外汇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之间资金调拨而引起的国际资本转移。贸易资本流动。是指由国际贸易所引起的国际资本转移。保值性资本流动。是指资本持有者为了保证资本的安全,或保证资本的盈利性而进行的国际资本转移。投机性资本流动。是指资本持有者在投机心理的支配下,利用国际金融市场利率、汇率、金价、证券和金融商品价格变动的差异,进行各种投机活动而引起的资本国际转移。投机性资本流动有四种方式;(1)在没有外汇抵补交易下从另一种货币谋求更高收益的资本流动,(2)对暂时性的汇率变动作出反应的资本流动,(3)预测汇率将有永久性变化的资本流动;(4)与贸易有关的投机性流动。三、国际资本流动的诱因资本供求利率差异汇

推荐下载-第四章国际收支 精品

第四章国际收支 第一节国际收支的概念 一.国际收支的概念(Balance of Payments,BP) (一)狭义的:BP=贸易收支(二战前) 一战后,国际收支被解释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外汇收支,即,凡是在这一时期内涉及到外汇收支的国际经济交易(International Economics Transaction),都属于国际收支的范畴。这也是我们常说的狭义的国际收支概念,它是以外汇收支为基础的一个概念。(二)广义的: 据IMF的解释,国际收支(Balance of Payments)是指一国(或地区)的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一年、一季、一月)与非居民之间的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以交易为基础,而非支付基础。经济交易的类型包括五类(1)金融资产与商品和劳务之间的交换;(2)商品和劳务与商品和劳务之间的交换;(3)金融资产与金融资产之间的交换;(4)无偿的、单向的商品和劳务转移;(5)无偿的、单向的金融资产转移。 居民: -自然人,无论其国籍如何,只要在所在国从事一年或以上的经济活动,被认为是该国的居民。 -企业,只要在一国注册成立并在该国长期从事经济活动,则被认为是该国的居民。 - 政府机构,无论在国外年限多长,都是原所在国的居民。 公民与居民并不是同一个概念。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而居民则以居住地为标准,包括个人、政府、非盈利团体和企业四类。即使外国人,只要他在本国长时期(一年以上)从事生产、消费行为,也属于本国居民。 移民属于其工作所在国家的居民;逗留时期在一年以上的留学生、旅游者也属所在国的居民。 特殊情况 1)一个国家的外交使节,驻外军事人员,不论在国外时间长短,都是派出国的居民 2)国际性机构是所有国家的非居民 3)一个企业的国外子公司是所在国(注册地)的居民,是母公司所在国的非居民。 二.国际收支的内涵: (一)它是一个流量概念,“一定时期”, 区别:“国际收支”与“国际借贷”(“一定时点”上一国居民对外资产和负债的汇总,存量概念) (二)它反映的是经济交易,它不是以外汇收支为基础,而是以国际经济交易为基础。 国际经济交易的五种类型: 商品、劳务—商品、劳务;金融资产—商品劳务;金融资产—金融资产;商品劳务—(无偿地)商品劳务;金融资产--(无偿地)金融资产 (三)它记录的是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交易 居民——在一个国家的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第二节国际收支平衡表 一、国际收支平衡表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一国对其一定时期(一年、一季度、一月)内的国际经济交易,根据交易的特征和经济分析的需要,分类设置科目和账户,并按照复式簿记的原理进行系统记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