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生物总复习知识归纳总结(知识清单)必修2--基因的本质

高考生物总复习知识归纳总结(知识清单)必修2--基因的本质

高考生物总复习知识归纳总结(知识清单)必修2--基因的本质
高考生物总复习知识归纳总结(知识清单)必修2--基因的本质

生物: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山东:崔文德

一、本章知识结构

二、新课程标准

1、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2、概述DNA 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3、搜集DNA 分子结构模型建立过程的资料,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4、制作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5、DNA 分子的复制

6、说明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

三、预测新课标高考热点

1、染色体与遗传物质的关系

2、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DNA 是主要遗传物质的证据

4、DNA 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5、关于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有关计算;

6、DNA 分子的复制

7、半保留复制的计算 6、基因的概念。

7、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知识结构

结论:加热杀死的S 型细胞内有某种转化因子...... 实验原理:从 S 型菌中提取出 DNA 、蛋白质及多糖等,将其分别加 入已培养了R 型活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发现只有加入DNA 时,R 型细

菌才能转化为S 型细菌。 S 型活细菌

↓ ↓ ↓ ↓ ↓ ↓

多糖 脂质 蛋白质 RNA DNA DNA 水解物

所得活菌:R R R R S+R R

对照实验:用DNA 水解酶处理从S 型菌中取的DNA ,则不能实现转化 结论:DNA 是使R 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而蛋白质不是 运用的方法:同位素示踪法......

35S 培养基+噬菌体→→35S 标记的亲代噬菌体 实验过程: 标记噬菌体

↓ 32P 培养基+噬菌体→→32P 标记的亲代噬菌体

噬菌体侵染细菌 35S 噬菌体+细菌 32P 噬菌体+细菌 ↓ ↓ ↓ ↓ 上清液中放射性:很高 上清液中放射性:很低 测试放射性 沉淀物中放射性:很低 沉淀物中放射性:很高 新形成的噬菌体:没有 新形成的噬菌体:有

结论:在噬菌体中,亲代和子代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是DNA ,而不是蛋白质,即子

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NA 传给后代的,这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实验思路:两个经典实验的思路基本相同,都是设法把DNA 与蛋白质分开,单独直接地观察DNA

的作用,只是运用方法不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利用了从S 型菌直接提取分离各种物质的方法,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则利用了放射性元素示踪法间接将蛋白质和DNA 分离的方法

生物的遗传物质:绝大多数生物以DNA 作为遗传物质,只有极少数生物以RNA 作遗传物质(此类 生物无DNA),因此,DNA 是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类为有毒性的,称S .型细菌,其菌体有荚膜...,荚膜 两类肺炎双球菌 的成分主要为多糖 一类为无毒的,称R 型细菌

无毒R 型活菌→→小鼠→→不死亡 有毒S 型活菌→→小鼠→→死亡

有毒S 型活菌→→有毒S 型死菌→→小鼠→→不死亡

无毒R 活菌+加热杀死的S 菌→→小鼠→→死亡

实验过程

格里非斯体内转化实验

实验过程 艾弗里体外

转化实验

噬菌体

侵染实

肺炎双

球菌转

化实验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要点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 体内转化实验

【画龙点睛】加热灭活的S 型细菌遗留下各个DNA 片段,其中包括控制荚膜形成的基因,这些片段从S 型细菌中释放出来,并且在后续的培养中被一些R 型细菌所摄取,进人R 型细菌的细胞中,以同源重组的置换方式,整合进入R 型细菌的基因组中,使R 型细菌转化成S 型细菌,可见,转化后形成的S 型细菌内含有两种DNA(R 型和S 型),其间体现了基因重组 2、 体外转化实验

①本实验体现了一个完整的科学发现过程,即发现问题—→提出假说—→实验验证—→得出结论。格里菲思的工作相当于前两步,艾弗里的工作相当于后两步。

②体内转化与体外转化实验的关系:体内转化实验说明S 型细菌体内有转化因子.体外转化实验进一步证明转化因子是DNA 。

③本实验还遵循了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增强了结果的科学性和可信度。例如.体内转化实验中,注射R 型活细菌与注射S 型活细菌相对照.说明S 型活细菌有毒性;再如,体外转化实验中.各组互为对照.说明只有DNA 才是遗传物质。

【画龙点睛】(1)格里菲思未证明遗传物质是什么。

(2)艾弗里证明了遗传物质是DNA .不是蛋白质。

(3)肺炎双球细菌转化实验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而不是证明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要点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画龙点睛】

①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内的病毒。

②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时,由于蛋白质一般含S 不含P .DNA 含P 不舍S ,所以用“P ”和“S ”来分别标记DNA 和蛋白质。

③病毒无细胞结构,病毒的增殖方式为复制.而不是细胞分裂。

④本实验的实验思路是:把DNA 和蛋白质区分开.直接地、单独地去观察DNA 和蛋白质的作用。噬菌体侵染细胞的过程自然地将DNA 和蛋白质分开。

【要点三】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的实验

1、 实验过程

(1) 完整的烟草花叶病毒————→烟草叶出现病斑

→蛋白质————→烟草叶不出现病斑 (2) →RNA ————→烟草叶出现病斑 2.实验结果分析与结论:

烟草花叶病毒的RNA 能自我复制,控制生物的遗传性状,因此RNA 是它的遗传物质。 【画龙点睛】病毒中的核酸只有一种.或者是DNA ,或者是RNA ,噬菌体以DNA 作为遗传物质.烟草花叶病毒以RNA 作为遗传物质。

烟草花叶病毒—→

感染烟草

感染烟草

感染烟草

【 要点四】生物的遗传物质

1、遗传物质必须具备的特点: ①分子结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②能够自我复制,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③能够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新陈代谢的过程和性状; ④能够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⑤具有贮存大量遗传信息的潜能。 2、各种生物的遗传物质比较

【画龙点睛】1、绝大多数生物都是以DNA 为遗传物质的,因此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生物体同时含有DNA 和RNA 时,DNA 是遗传物质,只有当生物体无DNA 的情况下,RNA 才是遗传物质。即细胞生物以DNA 为遗传物质,非细胞生物遗传物质是DNA 或RNA 。

DNA 分子的结构

一、知识结构

基本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

单位组成成分:1分子磷酸、1分子五碳糖、1 单位连接方式: 聚合 示意图: 结构模型:双螺旋模型,提出者 :克里克和沃森 DNA 分子由2条链组成,并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其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

碱基互补 腺嘌呤(A )与胸腺嘧啶(T )配对 A=T

配对原则 鸟嘌呤(G )与胞嘧啶(C )配对 G ≡C 特点:多样性、稳定性、特异性

二、要点精析

【要点一】DNA 分子结构

1、元素组成:C 、H 、O 、N 、P(不含S) 2基本单位 脱氧核苷酸.如图所示:

其中,○表示一分子磷酸; 构成DNA 分子的含氮碱基共有4种,即A(腺嘌呤)、T(胸腺嘧啶)、G(鸟嘌呤)、C(胞嘧啶)。

脱氧核糖的结构简式如右图:

在脱氧核苷酸分子中,特别要注意三个小分子之间的连接,其中,脱氧核糖的l 号碳原子与含氮碱基相连,5号碳原子与磷酸分了相连。

3、一条脱氧核苷酸单链中,相邻脱氧核苷酸之间的连接如图所示。

一分子脱氧核苷酸中脱氧核糖的3号碳原子与另一分子脱氧核苷酸中的磷酸通过形成新的化学键(磷酸二酯键)相连接。

4.两条单链之间形成的碱基对表示如下

(1)①碱基之间的配对方式有两种,即上图所示的A 一定与T 配对,G 一定与C 配对。

③配对的碱基之间以氢键相连,A 与T 之间形成两条氢键.G 与C 之间

形成三条氢键。

化学结构 空间结构

DNA 分子的结构

结构主要特点

③配对的两个脱氧核苷酸方向相反,尤其要注意脱氧核糖的位置。 5、DNA 分子形成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1)两条链反向平行,

②外侧为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 ③内部为碱基互补配对。

【画龙点睛】DNA 的分子结构可用数学模型“点→线→面→体”表示即“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链→二条链连接成的平面→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要点二】DNA 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1953年,美国生物学家沃森和英国物理学家克里克提出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其主要特点是: 1、DNA 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2 、DNA 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 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A(腺嘌呤)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与C(胞嘧啶)配对。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画龙点睛】①DNA 分子的双螺旋结构:DNA 分子含有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两条链按照反向平行方式向右盘绕成双螺旋.螺旋直径2.0nm,螺距为3. 4nm ,每个螺距有10对碱基.两个相邻碱基对平面的垂直距离为0. 34nm 。

②双螺旋结构的外侧是脱氧核糖和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交互连接而成的长链.构成DNA 分子的骨架。 ③腺嘌呤(A)与胸腺嘧啶(T)之间通过2个氢键相连.鸟嘌呤(G)与胞嘧啶(C)之间通过3个氢键相连。

【要点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应用

1在整个DNA 分子中

DNA 双链中的两种互补的碱基相等,任意两个不互补的碱基之和恒等,占碱基总数的50%。 A =T G = C ;A+G = T+ C ; A+C = T+ G :⑨(A 十G)/(T 十C)=1。 2.在DNA 两条互补链之间

(1)在DNA 双链中的一条单链的(A 十G)/(T 十C)的值与另一条互补单链的(A 十G)/(T 十C)的值互为倒数关系。(A 。+G 。) / (T α+C α)=m ,互补链上(A β+G β)/ (T β+C β)=1/m

(2)DNA 双链中,一条单链(A +T )/G +C )的值,与另一条互补链(A +T )/G +C )的值是相等的,也与整个DNA 分子中(A +T )/G +C )的值是相等的。

3.整个DNA 分子、DNA 包含的两条单链、转录的RNA 之间:

(1)在碱基数量上,在DNA 和RNA 的单链内,互补碱基的和相等,且等于双链DNA 的一半。即a 链上的(A +T )=b 链上的(A +T )=RNA 分子中(A+U )=1/2DNA 双链中的(A +T );a 链上的(G +C )=b 链上的(G +C )=RNA 分子中(G+C )=1/2DNA 双链中的(G +C );

(2)互补碱基的和占各自碱基的总数的比例在有意链、互补链中和DNA 双链中是相等的,且等于RNA 中与之配对碱基的和所占RNA 中的比例。即a 链中(A +T )占a 链总数的百分数=b 链中(A +T )占b 链总数的百分数=RNA 中(A+U )占RNA 总数的百分数=DNA 双链中(A +T )占双链中碱基总数的百分比简式为(G +C )a =(G +C )b =(G +C )RNA 。

(3).在一个双链DNA 分子中,某碱基占碱基总量的百分数等于每条链中的平均百分数.若在其中一条链中多占n%.则在另一条链中廊少占n %。

4.DNA双链中,含某种碱基X个,复制n次,则需加入该碱基的脱氧核苷酸的分子数等于能与该碱基配对碱基的脱氧核苷酸的分子数,等于(2n-1)X个。

【要点四】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时应注意的问题

1、严格按照实验操作程序,按结构层次从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依次完成。

2、制作磷酸、脱氧核糖和含氮碱基的模型时,注意各分子的大小比例。

3、制作含氮碱基模型时:(1)腺嘌呤(A)和胸腺嘧啶(T)的一端应剪成相互吻合的形状。同理,鸟嘌呤(G)和胞嘧啶(C)的端也应剪成另一种相互吻合的形状。(2)这两种碱基对模型的长度应相等,以保证DNA分子中两条平行链之间的距离相等。

4、制作脱氧核苷酸长链模型时,要注意三点:(1)两条长链中核苷酸的个数必须相同:(2)两条长链并排时,必须保证碱基之能够相互配对,(3)两条长链走向要相反。

5、旋转平面结构成立体结构时.如发现某结构部件有扭曲现象,应予以矫正

6、整个制作过程,各零件之间的连接应保持足够的牢固性,以免旋转时零件脱落。

DNA 分子的复制

一、知识结构

概念:以亲代DNA 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

分子的过程。

复制条件:模板、原料、能量、酶

复制时间:有丝分裂间期及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复制主要场所:细胞核(除此以外还有线粒体和叶绿体)

复制过程:以DNA 分子每条链为模板,以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复制 复制方式:边解旋边复制 复制特点:半保留方式

复制结果:形成2条完全相同的DNA 分子 复制后存在位置:位于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

复制后分开时间:着丝点分裂时,即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 复制意义:保持前后代遗传物质的稳定性及连续性

二、要点精析

【要点一】DNA 分子的复制过程

1复制的时间:体细胞的DNA 分子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生殖细胞的DNA 复制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2复制的场所:DNA 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细胞核是DNA 复制的主要场所。 3复制的过程(下图)

(1)解旋:亲代DNA 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形成两条单链(母链)。解旋是使两条链之间的氢键断裂,需A TP 提供能量。

(2)子链合成:以解开的两条母链为模板,以周围环境中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一条子链。

(3)子代DNA 分子的形成两条母链分别与各自决定的子链组成两个完全相同的DNA 分子。 4.复制的基本条件:模板、原料、能量以及酶等。 5.复制的方式:一是边解旋边复制.二是半保留复制。

6.复制结果:一个亲代DNA 分子形成了两个完全相同的子代DNA 分子。

DNA 分子的复制

7.复制的意义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画龙点睛】①DNA分子复制并不是两条母链完全解开后合成新的子链。

②新合成的每个DNA分子中,都保留了原来DNA分子中的一条链(模板链)。

③DNA分子准确无误复制的原因有两点:一是DNA分子具有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二是两条链之间的碱基具有互补配对的能力。

④DNA的半保留复制在一般情况下是准确无误的.这对于维持前后代之间遗传物质的稳定性,对于生物的遗传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也会出现复制差错,导致基因突变(见变异部分)产生新基因,使遗传物质发生改变,产生变异。这对于生物的进化有重要意义。

【要点二】关于DNA分子复制的有关计算

1.已知DNA分于中碱基数求复制n次与第n次所需某碱基数量。

若DNA分子复制n次则可产生2n个子DNA分子,由于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则复制n次时,除第一代DNA(亲代DNA分子)的两条模板链不需新原料构建外,其余所有链无一不是新原料构建的,故所需原料应为:总链数-2条模板链即相当于(2n-1)个DNA分子中的原料量.

当只需计算第n次所需原料量时,可据第n次产生2n个DNA分子,本次应需新构建子链2n条(每个子DNA均有一条新子链),这2n条新子链应相当于2n/2个子DNA 故本次所需原料也应为2n/2个DNA 乘以每个DNA中该原料量。

2、关于半保留复制的有关计算问题

已知某一条全部N原子被15N标记的DNA分子(0代),转移到含有14N的培养基中培养(复制)若干代,其结果分析如下表:

【画龙点睛】N标记的DNA分子放于N的培养基中复制,结果是带有N的DNA永远是2个(1条链15N,一条链14N),其余都是14N。所以有:两条链都为15N的DNA数:一条链15N,一条链14N的DNA数:两条链都为14N的DNA数=0:2:(2n-2)(n为复制次数)。

3、DNA双链中,含某碱基X个,复制n次,则需加该碱基的脱氧核苷酸分子数=(2n-1)X个。【画龙点睛】有关DNA分子复制的计算问题,是高中生物课本中出现的少数几种生物计算题的类型之一,解决这一类问题,要抓住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这一特点,根据实际问题灵活分析。

【要点三】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

1、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

氯化铯超速离心时.盐离子由于受到强大的离心力而被拉向离心管底部.同时溶液中存在的扩散作用与离心力相对抗,使Cs +

与Cl -

分散在整个溶液中CsCl 经过离心后,溶液达到一种平衡状态,扩散和沉淀的两种相对力量保持平衡,形成一个连续的CsCl 的浓度梯度,溶液的密度在离心管底部最大.顶部最小。如果DNA 分子溶解在CsCl 中,它们会逐渐集中在一条狭窄的带上,则DNA 分子的密度恰好与那一点的CsCl 密度相等,若用同位素标记DNA 分子,则使DNA 的密度不同,然后利用DNA 能吸收紫外线的特点,用光源照射则在照相底板上就出现了DNA 的不同位

置。

2过程(下图)

3.结果:(见下图)

注:分裂多次的结果中其实还有两条DNA 单链为15N 标记的,但因分裂多次,在整个DNA 中含量很少,可以忽略。

【画龙点睛】此实验的实验原理不要求学生掌握,简单了解本实验中实验结果即可。本实验中两条单链都含14N 的DNA 分子位于轻带(离心管上部),一条单链含15N ,一条单链含14N 的DNA 分子位于中间带(离心管中部),两条单链都含15N 的DNA 分子位于重带(离心管底部)。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

一、知识结构

基因与DNA 关系的实例

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 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 分子的多样性

碱基的特定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 分子的特异性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

二、要点精析

【要点一】基因的概念

基因的概念可总结为以上三个方面: 1、基因是遗传的基本物质和功能单位 2基因携带着遗传信息

3基因是组成一个转录区域和转录调节的一段DNA 序列。

【画龙点睛】①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②基因携带着遗传信息

③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

【要点二】基因与脱氧核苷酸、DNA 、染色体和生物性状之间的关系

DNA 片段中的遗传信息

基因概念

【画龙点睛】对于真核细胞来说,基因(核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细胞质基因在线粒体叶绿体中的DNA分子上;对于原核细胞来说.基因则是在拟核中的DNA分子上,没有染色体这一载体。

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全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一节降低反应活化能的酶 1、细胞代谢:细胞内每时每刻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2、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3、酶的作用:催化作用 4、使化学反应加快的方法: 加热:通过提高分子的能量来加快反应速度; 加催化剂: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加快反应速度;同无机催化相比,酶能更显著地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5、酶的概念: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 少数是RNA。 6、酶的特性: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 倍 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酶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活性最高。7、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1)酶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酶促反应的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如图1 所示。 图一图二 图1 图2 (2)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刚开始反应速度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之 后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率也几乎不变,如图2所示。 (3)pH值对酶促反应影响:刚开始反应速度随着pH值升高而加快,达到最 大值后反应速度随着pH值升高而下降。反应速率最大时的pH值称为这种酶的最适pH 值。如图3所示。 图三图四 图3 图4 (4)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刚开始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但当温度高到一定限度时,反应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最终,酶因高温使空间结构遭到破坏失去活性,失去了催化能力。如图4所示。

8、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比较过氧化氢酶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1)实验分析:1号与2号比较自变量为水浴加热,1号与3号、4号比较自变量为3号加入三氯化铁、4号加入肝脏研磨液(即催化剂种类) (2)实验结论:酶具有催化作用,并且催化效率要比无机催化剂Fe3+高得多 (3)控制变量:自变量(实验中人为控制改变的变量) 因变量(随自变量而变化的变量)、 无关变量(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 结果造成影响)。 (4)对照实验:除一个因素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 第二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1、ATP: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中文名称叫做三磷酸腺苷 2、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 3、ATP和ADP之间的相互转化 4、ADP转化为ATP所需能量来源:动物和人:呼吸作用。 绿色植物: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5、ATP的功能:(1)直接给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即直接能源)

高中生物必修一基础知识填空

必修一《分子与细胞》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1.细胞:是生物体和的基本单位。除了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 成的。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种群 →→生态系统→生物圈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1.细胞种类:根据细胞内有无以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蓝藻(如蓝球藻、念珠藻、颤藻、发菜等),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等都属于。 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植物、真菌(酵母菌、霉菌、蘑菇)等都属于。 2.细胞学说的内容是:①细胞是一个,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②细胞是一个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③新细胞可以从中产生。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有多种: ①大量无素:;②微量无素: ③主要元素:;④最基本元素:⑤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C,鲜重中含最多元素为O;⑥细胞含量最多4种元素: ⑦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无机物:水、有机物:蛋白质、、糖类、 2.在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85%-90%);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7%-10%); 占细胞鲜重比例最大的化学元素是、占细胞干重比例最大的化学元素是。第二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1、分子结构 1)基本单位:(约种),结构通式:;结构特点: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和一个;并且都连接在碳原子上。(不同点:R基不同) 2)氨基酸分子之间发生形成肽,在细胞内进行的场所是。肽键的结构式为:。 3)蛋白质及其多样的直接原因是:构成不同蛋白质的千变万化,蛋白质的千差万别。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具有多样性的根本原因在于的多样性。 2.生理功能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如;2)作用,如酶;3)运输作用,如运输氧气;4)调节作用,如;5)免疫作用,如。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是由蛋白质决定的。 第三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1.基本单位:。其中,构成DNA的叫做,有种;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精华版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精华版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种群 →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 高倍物镜观察: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 ★3、细胞种类: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注、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①、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分 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 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 核糖体;有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②、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DNA与 蛋白质结合而成);一般有多种细胞器。 ③、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蓝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 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④、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植物、真菌(酵母菌、霉 菌、粘菌)等。 补:病毒的相关知识: 1、病毒(Virus)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病毒既不是真核也不是原核生物。 主要特征: ①、个体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间,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 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 ③、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 ④、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2、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 三大类。根据病毒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见的病毒有:人类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引起艾滋病(AIDS)]、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天花病毒、狂犬病 毒、烟草花叶病毒等。 4、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生物 5、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 6、虎克既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细胞的命名者;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内 容:1、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产生。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耐人寻味的曲折 7、组成细胞(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不同 ★8、组成细胞的元素 ①大量无素:C、H、O、N、P、S、K、Ca、Mg②微量无素:Fe、Mn、B、Zn、Mo、Cu ③主要元素:C、H、O、N、P、S ④基本元素:C ⑤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C,鲜重中含最最多元素为O

最新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1知识讲解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郑州一中 1106班高唱 一、遗传的基本规律 (1)基因的分离定律 ①豌豆做材料的优点: (1)豌豆能够严格进行自花授粉,而且是闭花授粉,自然条件下能保持纯种。 (2)品种之间具有易区分的性状。 ②人工杂交试验过程:去雄(留下雌蕊)→套袋(防干扰)→人工传粉 ③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后代表现为一种表现型,F1代自交,F2代中出现性状分离,分离比为3:1。 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①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亲本杂交后,产生的F1自交,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四种表现型中各有一种纯合子,分别在子二代占1/16,共占4/16;双显性个体比例占9/16;双隐性个体比例占1/16;单杂合子占2/16×4=8/16;双杂合子占4/16;亲本类型比例各占9/16、1/16;重组类型比例 各占3/16、3/16 ②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③运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原理培育新品种的方法:优良性状分别在不同的品种中,先进行杂交,从中选择出符合需要的,再进行连续自交即可获得纯合的优良品种。 记忆点: 1.基因分离定律: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生物纯本杂交时,子一代只表现出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并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于3:1。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3.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存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 4.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范围内,有n对等位基因的个体产生的配子最多可能有2n种。 二、细胞增殖 (1)细胞周期: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生物必修一必背知识清单

必修1 分子与细胞 第一章细胞的分子组成 1.无机物 (1)水在细胞中的作用 a 作用:①作为良好的溶剂;②生物体内物质运输的主要介质;③具有缓和温度变化的作用。 (2)细胞内无机盐的存在形式与生理作用 a 存在形式:无机盐在细胞中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少数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生理作用:①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血液中缺Ca2+会发生抽搐现象,HCO3-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酸碱平衡。②构成细胞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Mg2+是叶绿素的必需成分,Fe2+是血红蛋白的必要成分。 2.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 (1)糖类的种类、作用和分类依据 b 种类和分类依据:糖类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根据糖类是否能够水解及水解后的产物,糖类可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 ①单糖:葡萄糖、果糖、核糖、脱氧核糖②二糖:蔗糖和麦芽糖 ③多糖:纤维素、淀粉、糖元 作用: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葡萄糖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能源物质,淀粉和糖元都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贮能物质,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2)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a 脂质主要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包括: ①油脂: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是生物体内主要的贮能物质。 ②磷脂:磷脂是细胞内各种膜结构的重要成分。 ③植物蜡:对植物细胞起保护作用。 ④胆固醇:是人体所必需的,但血液中胆固醇过多可能引起心脑血管疾病。 (3)蛋白质的功能 b 功能:通常不是生物体内的能源物质。其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细胞和生物体的结构物质:如肌肉组织中的蛋白质 ②具有催化作用:如消化酶 ③具有免疫作用:如抗体 ④具有物质运输作用:如细胞膜上的载体 (4)氨基酸的结构和种类、氨基酸形成多肽及多肽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b 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每个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 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形成蛋白质的过程:形成方式:脱水缩合,形成的化学键叫做肽键,表示为—CO—NH—。 命名:N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称为N肽。 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的计算:脱去的水分子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 (5)蛋白质分子结构多样性与功能复杂性的关系 b 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了蛋白质分子功能的多样性。 蛋白质结构具有多样性的原因:①氨基酸的种类不同;②氨基酸数目成百上千;③氨基酸排列顺序千变万化;④蛋白质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6)核酸的种类和功能 a 元素组成:核酸由C、H、O、N、P等元素组成。 种类: 种类英文缩写基本组成单位存在场所 脱氧核糖核酸DNA 脱氧核苷酸主要在细胞核 核糖核酸RNA 核糖核苷酸主要在细胞质

高中生物必修一基础知识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一基础知识总结 一、病毒: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只有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 病毒只有一种核酸:DNA或RNA,有DNA病毒、RNA病毒和逆转录病毒之分。病毒还可分为动物病毒(如乙肝病毒)、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和细菌病毒(如噬菌体)。 二、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三点表现: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 2、单细胞生物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如草履虫、变形虫等)。 3、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 三、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种群: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的总和。 群落:一定区域内,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或:一定区域内所有种群的总和)。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 四、原核细胞和原核生物 根据核膜的有无,细胞可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大类。 原核细胞有细菌、蓝藻、放线菌、衣原体、支原体等。 细菌和蓝藻(也叫蓝细菌)属原核生物。 细菌有球形、杆(梭)形、螺旋形三种,少数呈弧形,可依次统称为∽球菌、∽杆(梭)菌、∽螺旋菌、∽弧菌。 细菌有细胞壁(但其成分不是纤维素和果胶!)、核糖体、环状DNA,但无染色体。有的细菌有鞭毛,有的细菌有荚膜,有的细菌在不良环境中能形成芽孢。 细菌以二分裂方式增加数目。 营腐生生活的细菌是分解者,营寄生生活的细菌是消费者,硝化细菌是生产者。蓝藻是一个生物类群,包括蓝球藻、念珠藻、颤藻、发菜等。 蓝藻细胞内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自养生物。

五、细胞学说 建立者:施莱登和施旺。 要点: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它细胞的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建立过程:(重要事件) 1、1543年,比利时的维萨里发表巨著?人体构造?,揭示了人体在器官水平的结构。 2、法国的比夏指出器官由组织构成。 3、1665年,英国的虎克发现细胞。 4、18世纪,德国的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细胞是构成动植物体的基本单位。 5、1858年德国的魏尔肖指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细胞。 六、细胞中的元素 大量元素:C、H、O、N、P、S、K、Ca、Mg(9种) 微量元素:Fe、Mn、B、Zn、Cu、Mo(6种) 占人体细胞鲜重百分比前四位的元素:O、C、H、N 占人体细胞干重百分比前四位的元素:C、O、N、H 七、细胞中的化合物 无机物:水、无机盐 有机物: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 按鲜重百分比从大到小排序:水、蛋白质、脂质、无机盐(糖类和核酸) 占细胞干重百分比最大的化合物:蛋白质。 八、蛋白质 组成元素:C、H、O、N、(S、Fe少) 基本单位:氨基酸 氨基酸分子结构共同点: 1、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高一生物必修一必考知识点归纳5篇

高一生物必修一必考知识点归纳5篇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1 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 细胞器是细胞质中具有特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微器官,也称为拟器官或亚结构.其中质体与液泡在光镜下即可分辨,其他细胞器一般需借助电子显微镜方可观察.细胞器(organelle)一般认为是散布在细胞质内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微结构或微器官.但对于〝细胞器〞这一名词的范围,还存在着某些不同意见.细胞中的细胞器主要有:线粒体.内质网.中心体.叶绿体,高尔基体.核糖体等.它们组成了细胞的基本结构,使细胞能正常的工作,运转. 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 (一)双层膜 1线粒体 (1)结构: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其内含有少量的DNA与RNA,可复制 (2)功能:进行的主要场所 2叶绿体 (1)结构:其内也含有少量的DNA与RNA,可复制; 基质中含有酶,基粒中了有酶还有色素 (2)功能:进行的场所 (3)存在:绿色植物的和幼茎皮层细胞 (二)无膜结构 3中心体 (1)存在:动物和低等中 (2)功能: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4核糖体 分类(1)游离型核糖体:合成胞内蛋白(血红蛋白,与有关的酶) (2)附着型核糖体:合成分泌蛋白(消化酶,抗体,一部分激素) 单层膜 5内质网

分为(1):分泌蛋白的加工合成及运输 (2)光面内质网:合成糖类脂质等有机物 6高尔基体 (1)中:进一步对分泌蛋白加工,分类和运输 (2)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7液泡 (1)存在:中 (2)功能:调节细胞内环境;充盈的液泡可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8溶酶体 (1)其内含多种水解酶 (2)功能:消化分解细胞中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病菌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2 一.相对性状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二.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孟德尔遗传实验运用了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假说-演绎法,其一般过程是观察实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检验假设.归纳综合,得出结论. 2.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是 (1)正确地选用实验材料.豌豆自花授粉,闭花受粉,自然状态下是纯种;品种多,差异大相对性状明显,易于区分. (2)由单基因到多基因地研究方法. (3)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4)科学地设计实验程序. 3.相关概念 (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知识点总结复习提纲

必修2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一种生物的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资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 第2章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第1节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 减数分裂是指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 相关信息: 在减数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后,每条染色体上的姐妹染色单体各是一条细长的西四,呈染色质状态,所以,此时在光学显微镜下是看不到姐妹染色单体的。 思考: 细胞两极的这两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之间是自由组合的吗 初级精母细胞两极的这两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之间是自由组合的。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染色体出现了哪些特殊的行为?这对于生物的遗传有什么重要意义? 联会,染色体的交叉互换,这样的话可以让产生的配子都不相同,提供更多的遗传信息,保证后代的多样性,保证后代能适应未来各种未知的变化.这个是生命长期进化适应环境的结果. 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细胞质基因不一定) (1)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与独立性,因染色体在配子形成与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2)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的。 (3)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 (4)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 练习 生物如果丢失或增加一条或几条染色体,就会出现严重疾病甚至死亡。由未受精的生殖细胞(如卵细胞)单独发育而来的,如蜜蜂中的雄蜂等。这些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虽然减少一半,但仍能正常生活。该如何解释? 这些生物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虽然百减少一半,但仍具有一整套度非同源染色体。这一组染色体,携带有控制该种生物体生长发育的版一整套基因。 注:雄蜂是孤雌生殖,可以正常繁殖后代。 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这23对染色体中一般包含46个DNA分子,其中第1号~第22号是常染色体,第23条是性染色体,现在几经发现第13号,第18号,第21号染色体多一条的婴儿,都表现出严重的病症,据不完全调查,现在还未发现其他常染色体多一条或多几条的婴儿,这是为什么呢? 人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异,会严重影响生殖、发育等各种生命活动,未发现其他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婴儿,很可能是发生这类变异的受精卵不能发育,或在胚胎早期就死亡了的缘故。 第3节伴性遗传 基因位于性染色体,所以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 第3章基因的本质 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就会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利用大肠杆菌体内的物质来合成自身的组分,进行大量增殖。 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析出质量较轻的噬菌体颗粒,而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 因为大多数的生物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思考: 1. 大多实验以细菌或病毒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 主要是繁殖快,试验周期短;遗传信息便与分析;另外细菌或病毒的生存条件简单便于操作,且易于控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汇总

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看完一个知识点之后一定要到新学案上找相关练习之后才能真正掌握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知识梳理: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单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依赖单个细胞就能完成摄食、运动、生殖等各项生命活动(不能完成反射,反射需要多个细胞的参与)。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了的细胞密切配合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生命活动如生长、发育、生殖遗传变异生命活动调节。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每个层次都要能辨别,做几个练习去巩固,下面是一些特例 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最大的生命系统是生物圈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知识梳理: 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1.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2.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3。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4.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 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2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3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4会判断低倍到高倍镜下细胞数目的计算?(新学案)5学会移动载玻片?(新学案)。6目镜(10X)的放大倍数乘物镜放大倍数(10X)等于放大倍数(100) 三、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主要类群:(要知道一些原核生物 原核生物:蓝藻,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进行光合作用。细菌:能判断哪些生物属于细菌新学案上讲的更详细(球菌,杆菌,螺旋菌,乳酸菌)放线菌:(链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青霉菌,酵母菌,蘑菇)等 四、细胞学说1创立者:(施莱登,施旺) 2内容要点:共三点。1.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2.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3.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他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揭示问题: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五、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表略,见笔记)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知识梳理:统一性:元素种类大体相同,不同生物间元素种类相同,但含量差别很大 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差异性:元素含量有差异 2.组成细胞的元素能判断大量元素有哪些?微量元素有哪些?主要元素有哪些?等等 大量元素:C、H、O、N、P、S、K、Ca、Mg 微量元素:Fe、Mn、Zn、Cu、B、Mo主要元素:C、H、O、N、P、S 含量最高的四种元素:C、H、O、N基本元素:C(干重下含量最高)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O(鲜重下含量最高)数量(个数)最多的是H 3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水(鲜重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无机盐, 有机化合物糖类脂质蛋白质(干重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核酸、 4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生物必修一基础知识巩固讲义

生物必修一基础知识巩固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群落→→生物圈 细胞:是生物体和的基本单位。除了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光→→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高倍物镜观察:①只能调节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 3、细胞种类:根据细胞内有无,把细胞分为和真核细胞。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等都属于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植物、真菌(酵母菌、霉菌、粘菌)等。病毒(Virus)是一类没有结构的生物体,病毒既不是真核也不是原核生物。主要特征:寄生生活;由外壳和一种核酸(或)所构成。常见的病毒有:人类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艾滋病(AIDS)]、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 4、蓝藻是生物,自养生物 5、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和 6、既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细胞的命名者;细胞学说建立者是和施旺,细胞学说内容:1、一切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3、新细胞可以从产生 7、组成细胞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种类,含量却相差很大 8、组成细胞的元素 ①大量无素: ②微量无素:Fe、Mn、、Zn、、Cu ③主要元素:④基本元素:C ⑤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鲜重中含最最多元素为 9、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鲜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为,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为。 10、糖(葡萄糖、、麦芽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与苏丹III染成色(或被苏丹IV染成红色);淀粉遇碘变蓝色;蛋白质与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11、蛋白质:由元素构成,有些含有P、S,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结构通式:;结构特点: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和一个;并且都连接在碳原子上。不同的氨基酸R基不同。氨基酸约种, 12、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叫肽键。 13、有关计算: 脱水缩合中,脱去水分子的个数 = 形成的 = 个数n –肽链条数m 蛋白质分子量 = 分子量╳氨基酸个数 - 的个数╳ 18 至少含有的羧基(—COOH)或氨基数(—NH2)= 数,即一条链至少含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14、蛋白质多样性原因: 15、蛋白质的主要功能: 16、氨基酸结合方式是。 17、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结构:由5种元素构成,基本单位:,结构:一分子、一分子(或)、一分子(有5种),构成DNA的核苷酸:(种),构成RNA的核苷酸:(种) 功能: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高一生物考试重要知识点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7种群: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 8群落:在一定的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不是所有的鱼) 9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和它生存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 1 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2 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 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 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 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使用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3 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视野越暗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少每个细胞越大 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视野越亮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多每个细胞越小 4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х目镜的放大倍数 四、细胞学说 虎克既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细胞的命名者;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内容:1、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产生。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生物必修2复习知识点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一节减数分裂 一、减数分裂的概念 减数分裂(meiosis)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 (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 1、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 ●减数第一次分裂1、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间期: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形成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 交叉互换。 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 (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 自由组合。 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 ●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 ......) 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细 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 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末期:细胞质分裂,每个细胞形成2个 子细胞,最终共形成4个子细胞。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卵巢

附: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 三、精子与 卵细胞的形 成过程的比较 精子的形成卵细胞的形成 不同点形成部位 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卵巢 过程有变形期无变形期 子细胞数一个精原细胞形成4个精子一个卵原细胞形成1个卵细胞+3个 极体 相同点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都是体细胞的一半 四、注意: (1)同源染色体:①形态、大小基本相同;②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2)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它们属于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必修一 第一章走进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使用显微镜 1、方法:先对光:一转转换器;二转聚光器;三转反光镜再观察:一放标本孔中央;二降物镜片上方;三升镜筒 仔细看 2、注意:(1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2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短,放大 倍数越大“物镜—玻片标本”越短,放大倍数越大(3物像与实际材料上下、左右都是颠倒的(4高倍物镜使用顺序:低倍镜→标本移至中央→高倍镜→大光圈,凹面镜→细准焦螺旋(5污点位置的判断:移动或转动法 二、细胞的类型 1、原核细胞:没有典型的细胞核,无核膜和核仁。如细菌、蓝藻类、衣原体、支原体、放线菌、乳酸菌等原核生

物的细胞。 2、真核细胞:有核膜包被的明显的细胞核。如动物、植物和真菌(酵母菌、霉菌、食用菌等真核生物的细胞。 3、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发展 发明显微镜的科学家是荷兰的列文?虎克; 发现细胞的科学家是英国的胡克; 创立细胞学说的科学家是德国的施莱登和施旺。施旺、施莱登提出“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 在此基础上德国的魏尔肖总结出:“细胞只能来自细胞”,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被认为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组成细胞的原子和分子 1、细胞中含量最多的6种元素是C、H、O、N、P、Ca(98%,称为大量元素。有些含量较少,如Fe、Mn、Zn、 Cu、B、Mo等,被称为微量元素。1 2、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C元素。(碳原子间以共价键构成的碳链,碳链是生物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称 为有机物的碳骨架。 3、缺乏必需元素可能导致疾病。如:克山病(缺硒,缺铁性贫血

高中生物必修一基础知识

高中生物必修一基础知识 高中生物必修一基础知识汇总 一、组成细胞的原子和分子 1、细胞中含量最多的6种元素是C、H、O、N、P、Ca(98%)。 2、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C元素。(碳原子间以共价键构成的碳链,碳链是生物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称为有机物的碳骨架。) 3、缺乏必需元素可能导致疾病。如:克山病(缺硒) 4、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统一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元素是生物界特有的。 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和自然界中含量相差很大。 二、细胞中的无机化合物:水和无机盐 1、水:(1)含量:占细胞总重量的60%-90%,是活细胞中含量是最多的物质。 (2)形式:自由水、结合水 自由水:是以游离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的水。作用有①良好的溶剂;②参与细胞内生化反应;③物质运输;④维持细胞的形态;⑤体温调节 (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自由水的含量一般较多) 2、无机盐

(1)存在形式:离子 (2)作用 ①与蛋白质等物质结合成复杂的化合物。 (如Mg2+是构成叶绿素的成分、Fe2+是构成血红蛋白的成分、I-是构成甲状腺激素的成分。 ②参与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如钙离子浓度过低肌肉抽搐、过高肌肉乏力)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2、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 高倍物镜观察: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 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为: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①原核细胞:无核膜,无染色体,如大肠杆菌等细菌、蓝藻 ②真核细胞:有核膜,有染色体,如酵母菌,各种动物 注:病毒无细胞结构,但有DNA或RNA 4、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生物 5、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 6、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耐人寻味的`曲折 7、组成细胞(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不同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整理-(14834)

高一生物必修( 1)知识点整理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植物没有系统)其中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细胞最大的生命系统:生物圈 ... 3..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主要特征: ①、个体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间,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 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 或 RNA ;(分为 DNA 病毒和 RNA 病毒) ③、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有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噬菌体三大类) .. ④、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 或 RNA )和蛋白质外壳(衣壳)所构成。 4.细胞种类: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 两者均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且细胞膜结构相同 ①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无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 ... 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为肽聚糖。 ②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 ...DNA 分 DNA 与蛋白质结合而成);一般有多种细胞器。植物细胞壁( 支持和保护 ),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原核生物:蓝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等)、放线菌、支原体等 真核生物:动物( 草履虫、变形虫)、植物(衣藻)、真菌(酵母菌、霉菌、大型真菌)等。 5.细胞学说的内容: 细胞学说是由德国的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所提出, ① 细胞是有机体,生物是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组成; ② 所有细胞在结构和组成上基本相似; ③ 新细胞是由已存在的细胞分裂而来 细胞学说的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使人们认识到各种生物之间存在共同的结构基础;也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依据,凡是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它们之间........... 都存在着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细胞学说的建立标志着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到细胞水平,极大 .... 地促进了生物学的研究进程 。 6.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可以找到 ...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存在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细胞内的含量与在非生物界中 ......... 的含量明显不同 .... 7.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有20 多种:不同生物所含元素种类基本相同,但含量不同 ........大量元素: C、O、 H、 N、 S、 P、 Ca、 Mg、 K 等; 微量元素: Fe、 Mn 、 B、 Zn、 Cu、 Mo ; ①最基本元素(干重最多):C②鲜重最多:O ③含量最多 4 种元素: C、 O、H、 N④主要元素;C、 O、H、N 、S、 P 水:含量最多的化合物(鲜重,85% -90 %) 无机物无机盐 8..组成细胞蛋白质:含量最多的有机物(干重,7%-10%) ... 的化合物元素 C、H、O、N ( 有的含 P、S) 脂质:元素C、H、O ( 有的含 N、P) 有机物糖类:元素C、 H、O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1.遗传学中的常用符号 2.遗传学中的概念分析

3.分析孟德尔遗传试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1)选用正确的实验材料 (2)由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研究方法 (3)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4)科学的设计实验程序 4.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比较

5.杂交与自交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指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的同株受粉) 附: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

于杂交)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6.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P:高茎豌豆×矮茎豌豆DD×dd ↓ ↓ F1:高茎豌豆 F1: Dd ↓自交↓自交 F2:高茎豌豆矮茎豌豆 F2:DD Dd dd 3 : 1 1 :2 :1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P:黄圆×绿皱 P:YYRR×yyrr ↓ ↓ F1:黄圆 F1: YyRr ↓自交↓自交 F2:黄圆绿圆黄皱绿皱 F2:Y--R-- yyR-- Y--rr yyrr 9 :3 : 3 : 1 9 : 3 : 3 :1 在F2 代中: 4 种表现型:两种亲本型:黄圆9/16 绿皱1/16

两种重组型:黄皱3/16 绿皱3/16 9种基因型:纯合子YYRR yyrr YYrr yyRR 共4种×1/16 半纯半杂 YYRr yyRr YyRR Yyrr 共4种 ×2/16 完全杂合子 YyRr 共1种×4/16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 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第二章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1.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和DNA分子的变化情况 精原细 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 精细 胞 细胞图像 染色体形态 染色体数/条444242 DNA分子数/ 个 4→888442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很多刚上高一的学生对必修一的生物失去兴趣,其实学好生物不仅可以了解我们周围的事物,还能了解我们的身体状况。下面是为大家的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归纳,希望对大家有用! 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相关概念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没有系统)→个体→种群 →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二、病毒的相关知识: 1、病毒(Virus)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主要特征:

①、个体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间,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 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 ③、专营细胞内寄生; ④、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2、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三大类。根据病毒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见的病毒有:人类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艾滋病(AIDS)]、 ___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细胞种类:

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1、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 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2、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结合而成);一般有多种细胞器。 3、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蓝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4、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植物、真菌(酵母菌、霉菌、粘菌)等。 三、细胞学说的建立: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