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的顶级国宝 禁止出国的64件文物

中国的顶级国宝 禁止出国的64件文物

中国的顶级国宝 禁止出国的64件文物
中国的顶级国宝 禁止出国的64件文物

中国的顶级国宝禁止出国的64件文物(图)

?1“五星出东方”护膊

亦称:“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

汉晋时代。

圆角长方形,绢缘,缝缀六角系带,长18.5厘米,宽12.5厘米,系带长21厘米,部分系带残断。护臂用面锦为“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文字织锦,五重平纹经锦,经密220根/厘米,纬密24根/厘米,宝蓝、草绿、绛红、明黄和白色等五组色经根据纹样分别显花,织出星纹、云纹及孔雀、仙鹤、辟邪虎等禽兽纹样,纹样题材新颖、风格别致;每组花纹循环为7.4厘米,上下两组循环花纹之间织出“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小篆文字。白色绢缘系用一通幅的绢条缝制成绢经密50根/厘米,纬密40根/厘米,系带经密

60根/厘米,纬密28根/厘米。

?2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

新石器时代。

陶质彩绘,器高47cm、口径32.7cm。1978年河南省临汝县阎村出土,属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类型,陶缸绘有鹳鸟衔鱼,旁边竖立一件石斧的画面,作者用白色在夹砂红陶的缸外壁绘出鹳、鱼、石斧,以粗重结实的黑线勾出鹳的眼睛、鱼身和石斧的结构,画面效果粗犷有力,绘画具有中华民族远古时代的造型特征,是一件罕见的绘画珍品。

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3陶鹰鼎

通高只有36厘米,但看上去显得威武而雄壮。鹰的前胸为鼎腹,饱满粗

壮,器口开在鹰的背部。鹰的双目圆睁,周身光洁未加纹饰,喙部呈有力的勾状。鹰鼎整体结构简洁,体积感很强,鹰的双足和尾部为鼎足稳定地撑柱于地,后收的双翅围过鼎的中后部,形成一种前扑的动势,配上鹰头部的大眼、利喙,使这只鹰显得威风凛凛,桀骜雄猛的气势。

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4◆“司母戊”铜鼎

亦称:司母戊大方鼎。

商后期(约公元前十四世纪--公元前十一世纪)。

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司母戊鼎立耳、方腹、四足中空,除鼎身四面中央是无纹饰的长方形素面外,其余各处皆有饰纹。在细密的云雷纹之上,各部分主纹饰各具形态。鼎身四面在方形素面周围以饕餮作为主要纹饰,四面交接处,则饰以扉棱,扉棱之上为牛首,下为饕餮。鼎耳外廓有两只猛虎,虎口相对,中含人头。耳侧以鱼纹为饰。四只鼎足的纹饰也匠心独具,在三道弦纹之上各施以兽面。鼎腹内壁铸有铭文"司母戊"。据考证,司母戊鼎应是商王室重器。其造型、纹饰、工艺均达到极高水平,是商代青铜文化顶峰时期的代表作。 1939年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出土。商代后期王室青铜祭器,一说为商王文丁为其母而作;另一说为商王且庚、且甲为其母而作。此鼎型制雄伟,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大、最重的古代青铜器,有“青铜之冠”之称。

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5利簋

西周早期。

为武王时期有司(官名)利所作的祭器,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是已发现的时代最早的西周青铜器。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圆形,侈口,鼓腹,双兽耳垂珥,圈足下附有方座,造型庄重稳定。以云雷纹为地,腹及方座饰兽面纹,圈足饰夔纹,兽面巨睛凝视,森严可怖。腹内底部铸有铭文4行32字,述及武王伐纣在甲子日晨,并逢岁(木)星当空,与《尚书武成》、《淮南子兵略训》等古代文献所记相合,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6大盂鼎

西周西周康王时期。

鼎高一百.八厘米,口径七十八.三厘米,重一百五十三.三公斤,鼎身为立耳、圆腹、三柱足、腹下略鼓,口沿下饰以饕餮纹带,三足上饰以兽面纹,并饰以扉棱,下加两道弦纹,使整个造型显得雄伟凝重,威仪万端,内壁有铭文二百九十一字,内容为周王告盂,殷代因酗酒而亡国,周代忌酒面与,要盂一定要很好地辅助他,敬承文王武王的德政。同时记载给盂的赏赐相传此鼎於清道光间在陕西眉县礼村出土,为该地郭氏所得,后归周雨樵。同治间左宗棠以重金购得,又归苏州潘祖荫。解放后,1951年潘氏后人捐献国家。为上海博物馆所收藏,1959年拨交中国历史博物馆。这件周康王时的大盂鼎,是现存西周青铜器中的大型器。造型端庄稳重,浑厚雄伟,典丽堂皇,为世间瑰宝。西周早期的金文有瑰异凝重、雄奇恣放质朴平宝等数类。大盂鼎属於瑰凝重这一类,铭文大字,字体庄严凝重而美观,故在成、康时代金文中,以书法的成就而言,当以大盂鼎居首位。

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7大盂鼎铭文

大盂鼎内壁有铭文二百九十一字,其内容为:周王告诫盂(人名),殷代以酗酒而亡,周代则忌酒而兴,命盂一定要尽力地辅佐他,敬承文王,武王的德政。其书法体势严谨,字形,布局都十分质朴平实,用笔方圆兼备,具有端严凝重的艺术效果。开《张迁碑》、《龙门造像》之先河。以书法成就而言,大盂鼎在成康时代当据首位,是西周早期金文书法的代表作。

?8虢季子白盘

西周。

虢季子白盘铸于周宣王时期,与散氏盘、毛公鼎并称西周三大青铜重器。

此盘造型奇伟,原器高39.5厘米,上口呈长方形,口长137.2厘米,腹下敛,平底,曲尺形四足。四壁各有含环兽首两个,腹上部为窃曲纹,下部为环带纹,是价值连城的艺术精品。虢季子白盘被誉为西周三大青铜重器之首。盘形制奇特,似一大浴缸,为圆角长方形,四曲尺形足,口大底小,略呈放射形,使器物避免了粗笨感。四壁各有两只衔环兽首耳,口沿

饰一圈窃曲纹,下为波带纹。盘内底部有铭文111字,讲述虢国的子白奉命出战,荣立战功,周王为其设宴庆功,并赐弓马之物,虢季子白因而作盘以为纪念。铭文语言洗练,字体端庄,是金文中的书家法本。此盘自道光年间出土后曾被当地农人用以喂马,后县令以数钱据为己有。几经动荡,此盘被刘铭传觅得,极为珍惜。在其后几十年内,凯觎此盘者不乏其人,刘氏后人将盘重埋地下,远避他乡。解放后,刘肃将此盘掘出献给国家。

自此,虢季子白盘才得以重放异彩,供世人欣赏。

虢季子白盘先曾藏于故宫博物馆,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9虢季子白盘铭文

虢季子白盘铭文白话译文:在十二年正月初吉期间的丁亥日,虢季子白制作了宝盘。显赫的子白,在军事行动中勇武有为,经营着天下四方。进击征伐玁狁,到达洛水之北。斩了五百个敌人的首级,抓获俘虏五十人,成为全军的先驱。威武的子白,割下敌人左耳献给了王,王非常赞赏子白的威仪。王来到成周太庙的宣榭,大宴群臣。王说:“白父,你的功劳显赫,无比荣耀。”王赐给子白配有四马的战车,以此来辅佐君王。赐给朱红色的弓箭,颜色非常鲜明。赐给大钺,用来征伐蛮夷。(子白作器以使)子子孙孙万年永远地使用。

10凤冠

明代。定陵出土的凤冠共四件,三龙二凤冠、九龙九凤冠、十二龙九凤冠和六龙三凤冠各一顶,孝端、孝靖两位皇后各2顶。冠上饰件以龙凤为主,龙用金丝堆累工艺焊接,呈镂空状,富有立体感;凤用翠鸟毛粘贴,色彩经久艳丽。冠上所饰珍珠、宝石及重量各不相等,最多的一顶上有宝石128块,最少的95块;珍珠最多5,449颗,最少的3,426颗,最重者2,905克,最轻者2,165克。冠上嵌饰龙、凤、珠宝花、翠云、翠叶及博鬓,这些部件都是先单独作成,然后插嵌在冠上的插管内,组合成一顶凤冠。凤冠造型庄重,制作精美,其工艺有花丝、镶嵌、錾雕、点翠、穿系等项。点翠面积大(四顶凤冠上有翠凤23只,翠云翠叶翠花多达数百片),宝石镶嵌多达400余颗,大小珠花及珠宝串饰的制作也不少。最后的组装更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序,各饰件的放置,几千颗珍珠的穿系,几百颗宝石的镶嵌,诸多饰物于一冠,安排合理。凤冠口衔珠宝串饰,金龙、翠凤、珠光宝气交相辉映,富丽堂皇,非一般工匠所能达到。凤冠上金龙升腾奔跃在翠云之上,翠凤展翅飞翔在珠宝花叶之中。凤冠是皇后的礼冠,在受册、谒庙、朝会时戴用。1957年北京市昌平县定陵出土。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六龙三凤冠,通高35.5厘米,冠底直径约20厘米。龙全系金制,凤系点翠工艺(以翠鸟羽毛贴饰的一种工艺)制成。其中,冠顶饰有三龙:正中一龙口衔珠宝滴,面向前;两侧龙向外,作飞腾状,其下有花丝工艺制作的如意云头,龙头则口衔长长珠宝串饰。三龙之前,中层为三只翠凤。凤形均作展翅飞翔之状,口中所衔珠宝滴稍短。其余三龙则装饰在冠后中层位置,也均作飞腾姿态。冠的下层装饰大小珠花,珠花的中间镶嵌红蓝色宝石,周围衬以翠云、翠叶。冠的背后有左右方向的博鬓,左右各为三扇。每扇除各饰一金龙外,也分别饰有翠云、翠叶和珠花,并在周围缀左右相连的珠串。整个凤冠,共嵌宝石128块(其中红宝石71块、蓝宝石57块),装饰珍珠5449颗,冠总重2905克。由于龙凤珠花及博鬓均左右对称而设,而龙凤又姿态生动,珠宝金翠色泽艳丽,光彩照人,使得凤冠给人端庄而不板滞,绚丽而又和谐的艺术感受,皇后母仪天下的高贵身份因此得到了最佳的体现,为定陵中出土的凤冠之首。

三龙二凤冠,即孝端皇太后凤冠,高26.5厘米口径23厘米,凤冠共用红、蓝宝石一百多块,大小珍珠五千余颗,色泽鲜艳,富丽堂皇,堪称珍宝之冠。

?13九龙九凤冠

九龙九凤冠,高27厘米、口径23.7厘米、重2320克,有珍珠3500余颗,各色宝石150余块。此冠用漆竹扎成帽胎,面料以丝帛制成,前部饰有9条金龙,口衔珠滴下,有8只点翠金风、后部也有一金凤,共9龙9凤。

后侧下部左右各饰点翠地嵌金龙珠滴三博鬓。这顶豪华的风冠,共嵌红宝石百余粒、珍珠5000余粒。

14十二龙九凤冠

十二龙九凤冠,冠上饰十二龙凤,正面顶部饰一龙,中层七龙,下部五凤;

背面上部一龙,下部三龙;两侧上下各一凤。龙或昂首升腾,或四足直立,或行走,或奔驰,姿态各异。龙下部是展翅飞翔的翠凤。龙凤均口衔珠宝串饰,龙凤下部饰珠花,每朵中心嵌宝石1块或6、7、9块不等,每块宝石周围绕珠串一圈或两圈。另外,在龙凤之间饰翠云90片,翠叶74片。

冠口金口圈之上饰珠宝带饰一周,边缘镶以金条,中间嵌宝石12 块。每块宝石周围饰珍珠6颗,宝石之间又以珠花相间隔。博鬓六扇,每扇饰金龙1条,珠宝花2个,珠花3个,边垂珠串饰。全冠共有宝石121块,珍珠3,588颗。凤眼共嵌小红宝石18块。,十二龙九凤冠,冠上饰十二龙凤,正面顶部饰一龙,中层七龙,下部五凤;背面上部一龙,下部三龙;

两侧上下各一凤。龙或昂首升腾,或四足直立,或行走,或奔驰,姿态各异。龙下部是展翅飞翔的翠凤。龙凤均口衔珠宝串饰,龙凤下部饰珠花,每朵中心嵌宝石1块或6、7、9块不等,每块宝石周围绕珠串一圈或两圈。

另外,在龙凤之间饰翠云90片,翠叶74片。冠口金口圈之上饰珠宝带饰一周,边缘镶以金条,中间嵌宝石12 块。每块宝石周围饰珍珠6颗,宝石之间又以珠花相间隔。博鬓六扇,每扇饰金龙1条,珠宝花2个,珠花3个,边垂珠串饰。全冠共有宝石121块,珍珠3,588颗。凤眼共嵌小红宝石18块。

15商代。高30.5厘米,1976年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妇好墓出土,这件象牙杯是用象牙根段制成,形似现侈口薄唇,中腰微束。杯身一侧有与杯身等高的夔龙形把手。杯身有雕刻精细的花纹且具有相当的装饰性,上下边口为两条素地宽边,中间由绿松石的条带间隔为四段,第一段为饕餮纹三组,两侧有身有尾,眼、眉、鼻镶嵌绿松石。第二段是杯身纹饰的上体部分,二组饕餮纹面部结构清晰,兽口下面为一个大三角纹,三角纹两侧有对称

的夔纹,头朝下尾向上。饕餮的口、眼、鼻及三角纹都镶嵌绿松石。第三段刻三个变形夔纹,眼部镶嵌绿松石,第三、第四段是用三道绿松石带相隔。第四段的三组饕餮纹眼鼻同样是镶嵌绿松石。一、二、四段都是饰以三组饕餮纹,但形态却各异。这件象牙杯,采用了浮雕、线刻、镶嵌等多种手法,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16晋侯苏“编钟”

西周厉王时期。

编钟为成组的青铜乐器。该组编钟大小不一,大的高52厘米,小的高22厘米,都是甬钟。钟上都刻有规整的文字,共刻铭文355字,最后两钟为2行11字。铭文都是用利器刻凿,刀痕非常明显,铭文可以连缀起来,完整地记载了周厉王三十三年(公元前846年)正月八日,晋侯苏受命伐夙夷的全过程。

1992年12月,上海博物馆从香港古玩肆中发现此套编钟14件,并抢救回.1993年初,山西晋侯墓考古发掘出土了残存的2件小编钟,形制与14件晋侯苏钟相同,大小和文字完全可以连缀起来,证实上博从香港抢救回归的14件钟与此次发掘出土的2件钟原出同墓,此套完整的编钟数目应是16件。

?17大克鼎

西周晚期。

原器通高93.1厘米,口径75.6厘米,重201.5公斤,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陕西扶风县法门镇任村出土。大克鼎又名克鼎和膳夫克鼎,与此鼎同出的还有小鼎七件、盨二件、钟六件、鎛一件,都是膳夫克所作之器。

因此称此鼎为大克鼎,小鼎为小克鼎。西周孝王时名叫克的大贵族为祭祀祖父而铸造。造型宏伟古朴,鼎口之上竖立双耳,底部三足已开始向西周晚期的兽蹄形演化,显得沉稳坚实。纹饰是三组对称的变体夔纹和宽阔的窃曲纹,线条雄浑流畅。由于窃曲纹如同浪峰波谷环绕器身,因此又叫波曲纹。鼎腹内壁上铭文共28行290字,为西周大篆的典范之作。内容分为两段:第一段是克对祖父师华父的颂扬与怀念,赞美他有谦虚的品格、美好的德行,能辅协王室,仁爱万民,管理国家。英明的周天子铭记着师

华父的伟绩,提拔他的孙子克担任王室的重要职务膳夫,负责传达周天子的命令;第二段是册命辞,周天子重申对克官职的任命,还赏赐给克许多礼服、田地、男女奴隶、下层官吏和乐队,克跪拜叩首,愉快地接受了任命和赏赐,乃铸造大鼎歌颂天子的美德,祭祀祖父的在天之灵。此鼎系周孝王时期铸器,历见著录,流传有绪,是研究西周奴隶制度的珍贵资料。

18太保鼎

西周初期。通高50.7厘米,口径23×36厘米,方形,二直耳,耳上各有两个立虎,器身上有棱脊与纹饰,腹内有“太保铸”三字。传系清季山东梁山出土,此太保系辅佐周成王的召公奭。

现藏于:天津市艺术博物馆。

19河姆渡出土“朱漆碗”

新石器时代。

食器,口径10.6×9.2、高5.7、底径7.6×7.2厘米。1977年河姆渡遗址T231出土。木质、敛口,呈椭补侠庑危ψ懵酝馄病M獗诰幸徊阒旌焐苛?剥落较甚),微有光泽。经化学方法和光谱分析鉴定为生漆。朱漆碗的发现,说明至少在六、七千年之前,我们的先民已将天然漆用于装饰生活器具的表面。

1977年河姆渡遗址T231出土。

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20良渚出土“玉琮王”

新石器时代。

高8.8厘米射径17.1---17.6厘米孔径4.9厘米。黄白色,有规则紫红色瑕斑。器形呈扁矮的方柱体,内圆外方,上下端为圆面的射,中有对钻圆孔,俯视如玉璧形。琮体四面中间由约5厘米宽的直槽一分为二,由横槽分为四节。这件玉琮重约6500克,形体宽阔硕大,纹饰独特繁缛,为良渚文化玉琮之首,堪称"琮王"。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注:“琮,瑞玉,大八寸形似车车工两字合成一字。这是对琮的最早定名。根据《周礼》记载,“以苍璧礼天、黄琮礼地”。琮是一种用来祭祀地神的礼器。

看良渚文化的玉琮,它的形状内圆外方,中间为圆孔。专家们推测,它可能是原始先民“天圆地方”宇宙观的体现,方象征着地,圆象征着天,琮具有方圆,正是象征天地的贯穿。在当时,每当丰收或祭日时,就举行隆重的祭祀典礼,良渚先民就用它来与天地神灵沟通。因此,玉琮是良渚人所用的宗教法器。

1986年浙江省余杭县反山12号墓出土,出土时,平正地放置在反山第十二号墓墓主关骨的左下方,是一件神圣崇高的玉制礼器。这件玉琮的制作,技术高超,可称神工鬼斧,是良渚文化玉器的瑰宝。

?21水晶杯

战国。

高15.4厘米,敞口,斜壁,圆底,圈足外撇。素面无纹饰,透明,器表经抛光处理,器中部和底部有海绵体状自然结晶。此杯是用优质天然水晶制成的宝用器皿,国内罕见,其制作技巧和工艺水平令人惊叹。

1990年浙江省杭州市半山镇石塘村战国墓出土。

现藏于:浙江省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

文物进出境审核管理办法

文物进出境审核管理办法 [2007-10-28]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令 第42号 《文物进出境审核管理办法》已经2007年7月3日文化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部长孙家正 二〇〇七年七月十三日 文物进出境审核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对文物进出境审核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文物局负责文物进出境审核管理工作,指定文物进出境审核机构承担文物进出境审核工作。 文物进出境审核机构是文物行政执法机构,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向国家文物局汇报工作,接受国家文物局业务指导。 第三条文物进出境审核机构由国家文物局和省级人民政府联合组建。省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文物进出境审核机构的编制、办公场所及工作经费。国家文物局应当对文物进出境审核机构的业务经费予以补助。 第四条文物进出境审核机构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有7名以上专职文物鉴定人员,其中文物进出境责任鉴定员不少于5名; (二)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必要的技术设备; (三)工作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 第五条国家文物局根据文物进出境审核工作的需要,指定具备条件的文物进出境审核机构承担文物进出境审核工作,使用文物出境标识和文物临时进境标识,对允许出境的文物发放文物出境许可证。 第六条文物进出境审核机构的工作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制度,不得在文物商店或者拍卖企业任职、兼职。文物进出境审核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应当取得国家文物局颁发的资格证书。 文物进出境责任鉴定员应当取得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和文物博物专业中级以上职称,并经国家文物局考核合格。 第七条文物进出境审核机构的日常管理工作由所在地省级文物主管部门负责。省级文物主管部门应当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并报国家文物局备案。 文物进出境审核机构应当采取措施,保证审核工作高效公正。 第八条下列文物出境,应当经过审核: (一)1949年(含)以前的各类艺术品、工艺美术品; (二)1949年(含)以前的手稿、文献资料和图书资料; (三)1949年(含)以前的与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有关的实物;

文物出境展览管理规定(最重要)

文物出境展览管理规定 国家文物局关于发布《文物出境展览管理规定》的通知 (文物办发[2005]13号2005年5月27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文物局(文管会),局机关各司(室)处,局各直属单位: 为规范文物出境展览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制定了《文物出境展览管理规定》,现予以发布实施,请遵照执行。特此通知。 文物出境展览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文物出境展览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文物出境展览,是指下列机构在境外(包括外国及我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举办的各类文物展览: (一)国家文物局; (二)国家文物局指定的从事文物出境展览的单位; (三)省级文物行政部门; (四)境内各文物收藏单位。 第三条出境展览的文物应当经过文物收藏单位的登记和定级,并已在国内公开展出。 第四条国家文物局负责全国文物出境展览的归口管理,其职责是: (一)审核文物出境展览计划,制定并公布全国文物出境展览计划; (二)审批文物出境展览项目; (三)组织或指定专门机构承办大型文物出境展览; (四)制定并定期公布禁止和限制出境展览文物的目录; (五)监督和检查文物出境展览的情况; (六)查处文物出境展览中的违法、违规行为。 第五条省级文物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文物出境展览的归口管理,其职责是:(一)核报文物出境展览计划; (二)核报文物出境展览项目; (三)协调文物出境展览的组织工作; (四)核报禁止和限制出境展览文物的目录; (五)核报展览协议书及展览结项有关资料; (六)监督和检查文物出境展览的情况; (七)查处文物出境展览中的违法、违规行为。 第六条文物出境展览应确保文物安全。文物出境展览的承办单位应落实文物安全责任制,

文物出入境管理相关规定

文物出入境管理相关规定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其《实施细则》和《文物出境鉴定管理办法》,下列物品均必须进行文物出境鉴定: 1.凡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中国和外国制作、生产或出版的陶瓷器、金银器、铜器及其它金属器、玉石器、漆器、玻 璃器皿、各种质料的雕刻品,雕塑品,家俱、书画、碑贴、拓片、 图书、文献资料、织绣、文化用品、邮票、货币、器具、工艺美术 品等; 2.一九四九年以后,我国已故近、现代著名书画家、工艺美术家的作品等; 3.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化石。 二、有关文物出境鉴定,必须由国家文物局批准的下列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设立的文物出境鉴定站负责办理: 北京、天津、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福建、云南。 三、凡经鉴定允许出境的文物,一律钤盖允许出境的标识和有关出境证明、发票。 如: 1.“A”字头火漆印为文物商店提供鉴定允许携带出境所用。出 境时,必须持印有《文物商店统一发票》和钤盖编号“A”字头火漆 标识。 2.“B”字头火漆印为私人携带旧存文物允许出境所用。出境时,必须持印有《文物出境许可证》和钤盖编号“B”字头的火漆标识。 3.“C”字头火漆印为暂时入境文物复运出境所用。凡境外携带、邮寄、运输文物暂时入境时,必须向海关提出书面申报,并说明有 关文物需要复运出境。入境地海关必须将有关文物加封后,交由当 事人送往国家文物局指定的文物出境鉴定站办理复出境手续。出境

时,必须持印有《文物出境许可证》和钤盖编号“C”字头的火漆标识。 四、严禁持有旧货市场(古玩城)发票、拍卖公司发票和其它未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经营文物的销售单位发票出境;严禁贴有“文检”字 样标识的旧工艺品(旧货或文物)出境。若需携带文物出境,必须到 具有文物出境鉴定资格的工作站办理有关出境手续。 五、严禁使用“仿品”、“复制品”等内容的发票携带旧工艺品或文物出境。存有疑问的可请当地文物出境鉴定站或当地文物行政 管理部门鉴定。 六、未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严禁文物拍卖人私自将文物拍卖标的携运出境;买受人如将买得文物携运出境,须依法按照私人携带文物 出境办法,另行办理文物出境鉴定手续。 七、文物出境使用的“火漆印”、《文物出境许可证》、《文物商店统一发票》是文物出境的主要凭证,是提供海关允许放行的重 要标识。因此,凡携带出境手续完备的文物出境时,海关关员应把 器物上钤盖的“火漆印”和《文物出境许可证》或《文物商店统一 发票》进行技术处理(即毁坏火漆印,在证书和发票上注明“已出关”字样),严禁让其携带完整火漆印和没有注销的证书和发票出关。 八、违反以上规定的,逃避海关监管,运输、携带、邮寄国家禁止出口文物出境的,依照有关法律追究其刑事责任。

文物进出境责任鉴定员管理办法

文物进出境责任鉴定员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文物进出境责任鉴定员(以下简称责任鉴定员)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和《文物进出境审核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责任鉴定员是指获得国家文物局规定的鉴定资格,并在文物进出境审核机构承担文物进出境审核业务,签署文物进出境审核文件的文物鉴定专业人员。 第三条责任鉴定员应当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科学、客观、公正地开展文物进出境审核工作,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二章鉴定资格认定 第四条责任鉴定员鉴定资格认定,原则上实行全国统一的分类考试制度。边疆省区民族类文物责任鉴定员的考试,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后可以单独组织。 第五条参加责任鉴定员鉴定资格考试的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遵守有关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品行; (二)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和文物博物专业中级以上职称,或在国有文物收藏单位工作五年以上; (三)身体健康,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 (四)国家文物局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六条按照统一安排,报名者应当向省级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报名,经国家文物局审查合格后参加考试。 第七条考试合格人员,由国家文物局颁发《文物进出

境责任鉴定员资格证》并在国家文物局政府网站予以公布。 第八条取得《文物进出境责任鉴定员资格证》并在文物进出境审核机构工作的人员,由国家文物局向海关部门备案。 未取得《文物进出境责任鉴定员资格证》的人员不得从事文物进出境审核业务。 第三章权利和义务 第九条责任鉴定员享有下列权利: (一)独立表达鉴定审核意见; (二)要求申请人如实提供审核业务所需的相关信息和资料; (三)拒绝办理单证不真实、手续不齐全的审核业务; (四)参加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相关业务培训; (五)参加其它文物门类的鉴定资格考试;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十条责任鉴定员履行下列义务: (一)认真履行文物进出境审核机构职责和工作规定; (二)完成上级部门指派的审核任务; (三)如实表达审核意见,对审核结论负责; (四)保守在审核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 (五)参加文物行政主管部门举办的有关业务培训;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四章监督和管理 第十一条国家文物局负责全国文物进出境审核管理工作,负责组织鉴定资格考试、鉴定培训和责任鉴定员年检等工作。 第十二条国家文物局就下列事项对责任鉴定员进行

涉案文物鉴定评估管理办法

涉案文物鉴定评估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等办案机关办理文物犯罪刑事案件的需要,规范涉案文物鉴定评估活动,保证涉案文物鉴定评估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文物管理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涉案文物,专指文物犯罪刑事案件涉及的文物或者疑似文物。 本办法所称涉案文物鉴定评估,是指涉案文物鉴定评估机构组织文物鉴定评估人员,运用专门知识或者科学技术对涉案文物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判断、评估并提供鉴定评估报告的活动。 第三条国家文物局指定的涉案文物鉴定评估机构和予以备案的文物鉴定评估人员开展涉案文物鉴定评估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涉案文物鉴定评估机构开展涉案文物鉴定评估活动,应当遵循合法、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 第五条文物鉴定评估人员在涉案文物鉴定评估活动中,应当遵守法律法规,遵守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尊重科学,遵守标准规范。 第六条国家文物局负责遴选指定涉案文物鉴定评估机构,制定涉案文物鉴定评估管理制度和标准规范,对全国涉案文物鉴定评估工作进行宏观指导。 第七条省级文物行政部门负责推荐本行政区域内涉案文物鉴定评估机构,对涉案文物鉴定评估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省级文物行政部门应当保障本行政区域内涉案文物鉴定评估机构开展涉案 文物鉴定评估工作所需的业务经费。 第八条涉案文物鉴定评估机构的发展应当符合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严格标准、确保质量的要求。 第二章鉴定评估范围和内容 第九条涉案文物鉴定评估范围涵盖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 (一)可移动文物鉴定评估类别包括陶瓷器、玉石器、金属器、书画、杂项等五个类别。 (二)不可移动文物鉴定评估类别包括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其他等六个类别。 第十条已被拆解的不可移动文物的构件,涉案文物鉴定评估机构可以应办案机关的要求,将其作为可移动文物进行鉴定评估。

文物出境许可证办理流程及法律依据

一、文物的出境许可证办理流程 申办人向文物进出境审核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国家文物出境鉴定站)提出申请 提交申办材料(包括携运人准出境证件、本人身份证件) (申办人提交的材料齐全、规范、有效) 文物进出境审核机构受理 审定 期限:文物出境鉴定站在收到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进行鉴定,作出是否准许出境的决定。 费用:收取文物鉴定费。 二、法律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6号)第六十一条 文物出境,应当经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指定的文物进出境审核机构审核。经审核允许出境的文物,由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发给文物出境许可证,从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指定的口岸出境。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运送、邮寄、携带文物出境,应当向海关申报;海关凭文物出境许可证放行。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7号)第四十五条 运送、邮寄、携带文物出境,应当在文物出境前依法报文物进出境审核机构审核。文物进出境审核机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允许出境的决定。 (三)《文物进出境审核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令第42号)第四条 文物出境鉴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设立的文物出境鉴定组负责办理。 (四)《文物出境审核标准》 说明 一、为加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防止珍贵文物流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 符合文物出境审核标准准予出境的文物钤盖允许出境的标识并发给《文物出境许可 证》 经鉴定不符合文物出境标准的文物,不发给《文物出境许可证》,文物发还申办人

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制定本标准。 二、文物进出境审核机构在开展文物出境审核工作时,执行本标准。 三、本标准以1949年为主要标准线。凡在1949年以前(含1949年)生产、制作的具有一定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原则上禁止出境。其中,1911年以前(含1911年)生产、制作的文物一律禁止出境。 四、少数民族文物以1966年为主要标准线。凡在1966年以前(含1966年)生产、制作的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文物禁止出境。 五、现存我国境内的外国文物、图书,与我国的文物、图书一样,分类执行本标准。 六、凡有损国家、民族利益,或者有可能引起不良社会影响的文物,不论年限,一律禁止出境。 七、未列入本标准范围之内的文物,如经文物进出境审核机构审核,确有重大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应禁止出境。 八、本标准所列文物分属不同审核类别的,按禁止出境下限执行。 九、本标准由国家文物局负责解释并定期修订。 十、本标准实施后,此前国家文物局发布的其他规定与本标准不一致的,以本标准为准。 审核类别禁限 1.化石 古猿化石、古人类化石以及与 人类活动有关的第四纪古脊椎 动物化石 一律禁止出境 2.建筑物的实物资料 2.1建筑模型、图样建筑的木制模型、纸制烫样、 平面立面图、内部装修画样及 工程作法等 一九一一年以前的禁止出境 具有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 值的 一九四九年以前的禁止出境 2.2建筑物装修、构件包括园林建筑构件一九一一年以前的禁止出境具有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 值的 一九四九年以前的禁止出境 3.绘画、书法 3.1中国画及书法 一九一一年以前的禁 止出境 一九一一年后参照名 单执行 肖像、影像、画像、风俗画、 战功图、纪事图、行乐图等 一九四九年以前的禁 止出境 属于本人或其亲属的 肖像、影像、画像等不 在此限 3.2油画、水彩画、水粉画包括素描(含速写)、漫画、版 画的原作和原版等一九四九年以前的禁止出境

文物政策法令

文物政策法令 1、文物的特性: 1文物的物质性2文物的时代性(历史性)3文物的不可再生性4文物的不可替代性5文物价值的客观性6文物作用的永续性 2、文物的工作方针: 保护为主,抢救第一 3、立法宗旨 为加强文物保护和发挥文物作用 4、文物的作用 1文物的证史作用:历史的见证;对文献记载的证实 2文物的正史作用:是校正古籍记载之谬误,订正史传,纠正错讹 3文物的补史作用:对无文字可考的历史提供实物资料,对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则补充记载的缺佚 4文物史料的功能:形象、具体、直观、多样也是文物的特点之一 5、文物教育的特点 1文物是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物质文化遗存 2文物是直观的、形象的物质文化遗存,具有极大的感染力 6、国家所有文物所有权特征 国家所有文物是有形的文化遗产,是国家重要的文化财产,是社会主义国家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1所有权主体的唯一性 2所有权主体的统一性 3所有权客体的广泛性 4受国家法律特殊保护 7、文物分类的原则 在研究文物特性基础上进行: 1文物的复杂性与可分性 2物以类聚 3一个标准与一种方法 4复合体文物归类与约定俗成 8、文物分类的方法: 1时代分类法2区域分类法3存在形态分类法4质地分类法5功用分类法6属性分类法7来源分类法8价值分类法 1、我国文物工作的适用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制度 1982年11月19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分8章33条 1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简称《文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 2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实施细则》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考古涉外工作管理办法》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公安部、国家文物局关羽严厉打击盗掘古墓葬犯罪活动的意见>的通知》 3行政规章: 《关于加强文物市场管理的通知》 《关于禁止非法买卖文物的通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于进出境旅客通关的规定》 《纪念建筑、古建筑、石窟寺等修缮工程管理办法》 《古建筑消防管理规则》 《田野考古工作规程》(试行) 《文物出境鉴定管理办法》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标志说明、记录档案和保管机构工作规范》(试行)《关于拍摄电影、电视有关文物的暂行规定》 《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 《文物藏品定级标准》 《省、市、自治区博物馆工作条例》 《博物馆安全保卫工作规定》 《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保护管理办法》 2、文物的定义及其范畴: 文物,在古代被称作古器、骨董、古董、古玩。主要有两种含义:一是广义的,泛指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所保留至今的文化遗存,包括已发现和尚待发掘、整理的地上地下全部遗迹和遗物。二是狭义的,指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所保留至今,具有文物价值并受国家保护的遗迹和遗物。 3、文物的特点: 1一般具有历史、科学和艺术三方面的价值 2应是重要的有代表性的实物 3国家保护的文物应具有广泛性,是反映历代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有代表性的实物 4、文物分类方法及存在形态种类: 依时间可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文物;从文物的存在形态可分为可移动文物(包括出土文物、传世文物、馆藏文物等)和不可移动文物(包括古建筑、石窟寺、古遗址、古墓葬等);按文物质地又可分为石器、陶器、铜器、铁器、瓷器、骨角器、竹木器、玉器等 5、文物的所有权: 1国家所有:A我国境内地下、内水和领海中存在的一切文物B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石窟寺

文物法律法规及国际公约

文物法律法规 国际公约 全国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 部门规定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管理办法(试行) 关于请立即纠正擅自改变文物保护单位管理体制问题的通知 文物认定管理暂行办法 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 博物馆管理办法 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 长城保护条例 文物复制暂行管理办法 文物复制拓印管理办法、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文物拍卖管理暂行规定、文物出境鉴定管理办法、文物行政处罚程序暂行规定、考古发掘管理办法 文物拍摄管理暂行办法、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评审程序暂行规定 关于拍摄电影、电视有关文物的暂行规定 文物保护行业标准管理办法(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旅客携运和个人邮寄文物出口的管理规定 长城保护条例(全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76号)] 对外国人、华侨、港澳同胞携带、邮寄文物出口鉴定、管理办法 关于拍摄电影、电视有关文物的暂行规定《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 文物出境鉴定管理办法文物进出境审核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文物保护行业标准管理办法(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旅客携运和个人邮寄文物出口的管理规定

长城保护条例(全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76号)] 对外国人、华侨、港澳同胞携带、邮寄文物出口鉴定、管理办法 关于拍摄电影、电视有关文物的暂行规定《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 文物出境鉴定管理办法文物进出境审核管理办法 博物馆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 禁止珍贵文物图书出口暂行办法文物复制暂行管理办法 文物藏品定级标准国家文物局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管理办法 《典当行管理暂行办法》古玩收藏法规 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管理暂行办法革命纪念建筑、历史纪念建筑、古建筑、石窟寺修缮暂行管理办法 文物商店工作条例(试行稿)一级文物级标准举例(供参考) 文物商店向国内群众销售文物试行办法文物、博物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办法考古调查、勘探、发掘经费预算定额管理办法国家文物局文物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试行) 国家文物局文物科研项目开题及经费管理办法(试行)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使用管理办法 全国文物、博物馆系统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课题管理暂行办法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资质管理办法(试行) 文物保护工程施工资质管理办法(试行)田野考古工作规程(试行) 国家文物局文物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办法依法没收、追缴文物的移交办法 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条例(试行)省、市、自治区博物馆工作条例 地方文物管理委员会暂行组织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 关于地方文物名胜古迹的保护管理办法关于管理名胜古迹职权分工的规定 文物出口鉴定参考标准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各地办事处办事细则 出国(境)文物展品包装工作规范博物馆安全保卫工作规定 暂时入境文物复出境管理规定拓印古代石刻的暂行规定 纪念建筑、古建筑、石窟寺等修缮工程管理办法古建筑消防管理规则 古文化遗址及古墓葬之调查发掘暂行办法关于使用文物古迹拍摄电影、电视故事片的暂行规定 古物保管会组织条例修正古物保存法第九条条文文物出国(境)展览管理规定(试行) 文物、博物馆单位接受国外及港澳台地区捐赠管理暂行规定出国(境)文物展览展品运输规定 文物拍摄管理暂行办法考古发掘品移交管理办法(试行) 一级文物定级标准举例博物馆藏品保管试行办法 博物馆一级藏品鉴选标准(试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的指示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保护古文物建筑的指示关于改变文物商业的性质和管理体制的方案(节录) 古遗址、古墓葬调查、发掘暂行管理办法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在基本建设工程中保护历史及革命文物的指示 外国学术团体或私人参加掘采古物规则古物出国护照规则 采掘古物规则文物特许出口管理试行办法

出国(境)文物展览展品运输规定

出国(境)文物展览展品运输规定 (国家文物局2001年7月30日) 第一条为了保证出国(境)文物展览的展品在国际、国内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准确、快捷,特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展品运输是指展品包装结束后,通过运输工具将展品移动至目的地的行为(包括展品装卸作业)。其责任范围为自出发地的展品包装箱离地时始,至到达目的地的展品包装箱落地时止。 第三条展品运输实行承运人负责制并通过合同管理制度实现。 第四条展品承运人的资格由国家文物局根据本规定认定并颁发资格证书,国家文物局定期向社会公布展品承运人名单。 第五条展品承运人的资格分为国内运输和国际运输两类。国内运输承运人不得从事国际运输业务。 第六条展品国内运输承运人必须具有以下资格: 1. 在中国境内注册的能够独立承担经济责任和民事责任的企业; 2. 必须具备多年从事文物展览运输工作经验,可以确保文物运输的安全,并可承担由于运输而造成展品损坏的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 3. 有固定的营业场所和健全的组织机构,有对文物运输业务熟悉的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及相应的运输设备。 第七条展品国际运输承运人除必须具有展品国内运输承运人的资格外,还须具有以下资格: 1. 具有国家经济贸易部核发的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企业批准证书; 2. 具有国家海关总署核发的代理报关企业注册登记证书及海关批准的展品货物进出口代理报关资格证书; 3. 具有国家交通管理部门和民航管理部门核发的运输经营许可证书。 第八条国家文物局在认为有必要时可组成专家小组对申请承运人资格的企业进行考评和审核。 第九条取得展品承运人资格的企业必须在每年度3月底以前到国家文物局办理年度检验手续。

文物进出境责任鉴定员资格考试大纲 - 国家文物局重点

申报第一类文物拍卖经营资质企业 专业人员考试参考范围 (金属器专业知识) 考试目的: 通过本科目考试,检验考生了解、掌握中国古代金属器分类和分期断代的理论知识及鉴定辨伪的实际能力,提高考生综合运用各种手段鉴定金属器的水平。 考试内容: 一、青铜器 1、了解我国青铜器的产生和发展历史,掌握青铜器的分期及各时期青铜文化的基本特点 2、了解古代青铜器的分类,掌握各类属重要青铜器的名称、器形特点和演变情况 3、了解青铜器纹饰的发展演变情况,掌握主要青铜器纹饰的类别和特点 4、了解青铜器铭文内容的分类和铭文书体演变的情况,熟悉各时期青铜铭文的基本特点 5、了解古代青铜铸造工艺和范铸青铜器的基本过程

6、了解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鉴别伪造青铜器的原理和方法;掌握结合铸造质量、器形特点、纹饰特点、铭文风格和锈蚀判别等手段进行青铜器鉴定辨伪的方法 二、铜镜 1、掌握我国古代铜镜的产生和发展历史 2、掌握历代铜镜的主要种类及其特征(器形、纹饰、铭文、工艺等) 三、古代钱币 1、掌握我国古代金属钱币(主要是铜质钱币)的产生和发展历史 2、掌握历代金属钱币的主要种类及其特征 四、金银器 1、了解我国古代金银器的产生和发展历史 2、掌握历代金银器的主要种类及其特征 五、其他金属器 1、了解我国古代金属造像、日常用具、装饰物品等其他金属器的产生和发展历史 2、掌握历代金属造像、日常用具、装饰物品等其他金属器的主要种类及其特征 主要参考书目:

1、《中国青铜器》,马承源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2、《中国古代青铜器》,朱凤瀚著,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 3、《中国古钱币》,唐石父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4、《古代金银器》,张静、齐东方著,文物出版社出版 5、其他有关金属器鉴定的书目

文物出境展览管理规定

文物出境展览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文物出境展览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文物出境展览,是指下列机构在境外(包括外国及我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举办的各类文物展览: (一)国家文物局; (二)国家文物局指定的从事文物出境展览的单位; (三)省级文物行政部门; (四)境内各文物收藏单位。 第三条出境展览的文物应当经过文物收藏单位的登记和定级,并已在国内公开展出。 第四条国家文物局负责全国文物出境展览的归口管理,其职责是: (一)审核文物出境展览计划,制定并公布全国文物出境展览计划; (二)审批文物出境展览项目; (三)组织或指定专门机构承办大型文物出境展览; (四)制定并定期公布禁止和限制出境展览文物的目录; (五)监督和检查文物出境展览的情况; (六)查处文物出境展览中的违法、违规行为。 第五条省级文物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文物出境展览的归口管理,其职责是: (一)核报文物出境展览计划; (二)核报文物出境展览项目; (三)协调文物出境展览的组织工作; (四)核报禁止和限制出境展览文物的目录; (五)核报展览协议书及展览结项有关资料; (六)监督和检查文物出境展览的情况; (七)查处文物出境展览中的违法、违规行为。

第六条文物出境展览应确保文物安全。文物出境展览的承办单位应落实文物安全责任制,并对文物安全负全责。 第七条举办文物出境展览应适当收取筹展费、文物养护费等有关费用。 第二章文物出境展览的审批和结项 第八条文物出境展览,应当报国家文物局批准。其中一级文物展品超过120件(套),或者一级文物展品超过展品总数的20%的,由国家文物局报国务院审批。 第九条年度计划的报批程序: (一)国家文物局指定的从事文物出境展览的单位,各省级文物行政部门以及境内文物收藏单位,应在每年的5月底前向国家文物局书面申报下一年度文物出境展览计划。地方各级文物行政部门所辖的文物收藏单位的出境展览计划,应经省级文物行政部门提出意见后报国家文物局。 (二)国家文物局应于每年的6月底前制定并公布下一年度全国文物出境展览计划。 第十条文物出境展览项目的报批程序: (一)国家文物局指定的从事文物出境展览的单位,各省级文物行政部门以及境内文物收藏单位,应在展览项目实施的6个月前提出项目的书面申请报国家文物局审批。地方各级文物行政部门所辖的文物收藏单位举办出境展览,应经省级文物行政部门提出意见后报国家文物局审批。 (二)国家文物局应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决定批准的,发给批准文件;决定不批准的,应书面通知当事人并说明理由。 第十一条文物出境展览项目的书面申请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合作各方的有关背景资料、资信证明和境外合作方的邀请信。 (二)经过草签的展览协议书草案,内容包括: 1、举办展览的机构、所在地及国别; 2、展览的名称、时间、出展场地; 3、展品的安全、运输、保险,及赔偿责任和费用; 4、展品的点交方式及地点; 5、展览派出人员的安排及所需费用; 6、展览有关费用和支付方式; 7、有关知识产权问题。 (三)展品目录、文物出境展览展品申报表和展品估价。文物出境展览展品申报表应按国家文物局制定的统一格式填写,并附汇总登记表。 上述书面申请应另附电子文本一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