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髋臼骨折手术入路介绍

髋臼骨折手术入路介绍

髋臼骨折手术入路介绍
髋臼骨折手术入路介绍

髋臼骨折手术入路介绍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作者:王大一

髋臼骨折是一种高能量损伤,不仅伤情严重,而且类型复杂,移位形式多样,为严重而复杂的关节内骨折。其中骨折类型的准确判断、适当的手术径路、精确的复位、熟练的手术技巧及妥善的术后处理是提高髋臼骨折疗效的关键,而恰当的手术入路对于术中满意的显露、复位、固定尤为重要。所以,正确选择其手术入路是治疗的重要环节。本文主要是对髋臼骨折手术过程中手术的入路进行介绍。

髋臼骨折的手术入路有许多种,根据其适用范围可分为:前侧入路(髂股入路、髂腹股沟入路及其改良入路)、后侧入路(K L入路、改良K L入路)、扩展入路和前后联合入路(K L入路+髂腹股沟入路或髂股入路)。

1 K L入路[1]

患者侧卧位或侧俯卧位,切口起于髂后上棘或其下方两横指处,经大转子顶点向远侧延伸至大腿外侧约10 cm。切开阔筋膜,按臀大肌肌纤维走行方向钝性分开,注意保护臀大肌前方的臀下神经,在大转子处显露并切断小外旋肌群和梨状肌止点,保护坐骨神经并向内侧牵开。术中应避免切断股方肌,以免损伤位于下方的旋股内侧动脉升支。用骨膜剥离器将关节囊的浅层向髋臼后柱及其上方剥离,在坐骨结节的内侧安放髋臼拉钩,将臀大肌、小外旋肌和坐骨神经向外侧牵开,必要时也可切断臀中肌止点的后1/3,以扩大显露范围。该入路可以显露髋臼后部结构和坐骨神经,适用于后壁骨折、后柱骨折、后柱伴后壁骨折,也适用于横行骨折、横行伴后壁骨折、T形骨折以及前后联合入路的后路部分。

该入路的优点是能充分显露髋臼后壁及后柱骨折,多数骨科医师对该入路的解剖比较熟悉,手术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创伤相对较小。这种手术入路的不足在于:a)由于受髂胫束、臀上血管神经和大转子的限制,髋臼上方的髂骨、后方的坐骨大切迹和前方的耻骨体显露不足;b)若术中操作不慎,容易发生坐骨神经、旋股内侧动脉以及臀上血管神经损伤;c)如果过度劈开臀大肌,可造成臀下神经肌支的牵拉损伤,造成部分臀大肌纤维失神经支配;d)术后异位骨化的发生率K-L 入路示意

相对较高;e)术后功能恢复较慢[2]。

改良入路:又称经大转子截骨入路。除K L入路显露的范围外,还可以较好地

显露后柱上部至坐骨大切迹、髋臼顶、髂骨翼下部和前柱的一部分。大转子截骨和臀小肌剥离增加了异位骨化的发生率,术中清除坏死的臀小肌可以减少异位骨

化的发生。

Y形入路[3]:患者侧卧位,切口以大转子顶点为中心,沿大腿外侧向下延长6~8 cm,然后分别向髂前上棘和髂后上棘做两个直切口,3个切口相互之间约形成120°夹角。沿纵行切口分离切开阔筋膜,沿前斜行切口自髂前上棘分离阔筋膜张肌,切开臀大肌筋膜并沿其肌纤维方向分离,直至臀下血管神经。沿后斜行切口切开阔筋膜张肌的覆盖筋膜,在髂嵴上掀起肌肉的起点并作臀中肌起点的骨膜下剥离。行大转子截骨,连同臀中肌和臀小肌的附着将大转子向后翻开,掀起臀中肌和臀小肌直至坐骨大切迹,注意保护臀上血管。在大转子上切断小外旋肌群,并向后翻转,以显露后方关节囊及髋臼后柱。需要显露坐骨结节时,可切断绳肌;需要显露前柱和髂骨内板时,可以向髂前上棘内侧延长6~8 cm,自髂嵴切开,剥离腹外斜肌腱膜和髂肌的附着点,向内侧牵拉髂肌,以显露骶髂关节。

Y形入路的优点是通过一个切口,可完好地显露髋臼前柱、后柱、髂骨内板以及骶髂关节,可用于治疗复杂髋臼骨折。其缺点是手术创伤大、出血较多、切口感染和异位骨化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2 髂腹股沟入路[4]

患者仰卧位,切口起于前2/3髂棘,沿髂前上棘腹股沟韧带和耻骨联合上方2 c m处切开。自髂棘向内侧切开,剥离腹肌和髂肌的附着点,显露髂窝、骶髂关节前方和真骨盆上缘。在下方切口段切开浅筋膜、腹外斜肌腱膜和腹直肌鞘前方筋膜,达腹股沟管外环上方1 cm,解剖腹股沟管,显露游离精索或圆韧带及髂腹股沟神经。分离腹内斜肌、腹横肌及腹横筋膜在腹股沟韧带的附着点,保护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及股血管。在股静脉内侧的耻骨梳水平,切开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联合腱,进入Retzius耻骨后区。沿髂耻嵴剥离,用第1根皮片穿髂腰肌、股神经和股外侧皮神经,第2根皮片穿髂外血管和淋巴管牵引。分离牵引时需注意结扎切断可能存在的闭孔动脉变异支或闭孔血管与髂外血管间的吻合支。对解剖游离后的精索或圆韧带则用第3根皮片牵引。对上述皮片牵引组织作各向牵引,形成外侧、中间和内侧3个入口,由此显露、复位和内固定不同部位的骨折。

a)外侧入口:将第1根皮片向内侧牵引,主要显露髂窝和髂耻嵴上方;b)中间入口:将第1和第2根皮片分别向外和内牵引,主要显露方形区、坐骨棘、坐骨大、小切迹和闭孔;c)内侧入口:将第2和第3根皮片分别向外和内牵引,主要显露耻骨上支和Retzius耻骨后间隙。如需暴露耻骨角和耻骨连合,可将第3根皮片向外牵引。术毕置2根负压管引流,1根置于耻骨后间隙,1根置于方形区和髂窝,严密缝合各层。此入路适用于前壁骨折、前柱骨折、横形骨折、T形骨折、前柱伴后半横行骨折、双柱骨折、前后联合入路的前路部分以及合并骶髂关节脱位或耻骨联合分离的骨盆损伤等。A:外侧入口 B:中间入口 C:内侧入口

该入路的优点是:a)根据骨折类型,可以分别显露髋臼的内面和前面;b)未剥离臀肌,术后功能恢复快;c)不切开关节囊,手术创伤小;d)几乎无异位骨化,关节活动满意;e)易于显露和固定作为髋臼延伸段的髂骨骨折,有利于髋臼的解剖复位;f)与Langer皮纹平行,手术瘢痕相对较小。由于该入路比较复杂,因此,

可能会出现多种并发症,主要表现为:a)切口或耻骨后间隙感染;b)术中神经损伤的发生率较高;c)术中血管损伤;d)男性精索损伤。

改良入路:又称“T”形切口、髂腹股沟入路联合Smith Petersen入路。在髂

腹股沟入路的切口上,附加一个垂直切口(自髂前上棘垂直向下15 cm),以便显露髂骨外侧面和髋臼内部。该入路增加了对前柱下部、前臂、方形区、髋关节内的暴露,方便了方区部的手法复位,降低了股外侧皮神经的损伤。

3 髂股入路[5]

简称S P入路,切口起自髂嵴中点,沿髂嵴向前达髂前上棘,再转向髌骨外缘

的方向,长10~12 cm。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深筋膜,于髂嵴外缘切开臀中肌与阔筋膜张肌的附着部,用骨膜剥离器进行剥离。然后切开大腿深筋膜,从阔筋膜张肌和内侧的缝匠肌、股直肌的肌间隙进入深部,在髂前上棘下2.5 cm处可见股外侧皮神经,应将其与缝匠肌一起拉向内侧,将臀肌和臀外肌向外侧拉开,此时即可暴露关节囊,将其切开,显露骨折处。此入路适用于前臂骨折、前柱骨折、向前移位的横行骨折、前柱伴后半横行骨折以及前后联合入路的一部分。索的可能性较小;b)多数情况下不切断股直肌,不需要打开关节囊,损伤和出血较少。其缺点是前柱和髋臼暴露不充分,无法显露耻骨联合,而且术中股外侧皮神经损伤率高。

扩展入路:患者取侧卧位,切口起自髂后上棘,沿髂嵴经髂前上棘向下至大腿的前外侧。该入路可以显露整个髂骨的内侧板和髋臼双柱,适用于臼顶横行骨折、T形骨折、前柱伴后柱横行骨折、双柱骨折以及陈旧性骨折。

改良入路:呈“T”形切口,髂前上棘后2 cm沿髂嵴做长约10 cm的切口,在切口中部,沿大腿外侧向远侧作弧形切口,显露范围同扩展入路。

4 前后联合入路

前后联合入路灵活性大,几乎可以显露髋骨内外侧面的全部区域,使某种单一入路难以判定游离骨块来源及复位内固定困难的复杂骨折能够准确得到判断、复位及内固定。根据前侧入路的不同,主要分两种:a)K L入路+髂腹股沟入路,

显露后柱壁+前柱壁;b)K L入路+髂股入路,显露后柱壁+部分前柱壁。

该入路的优点:a)可以显露髋骨内外侧面的全部区域,适用于髋臼的各种复杂骨折和陈旧性骨折;b)前侧入路能充分显露髋臼前柱壁,用Matta复位钳,矫正四方形区域的移位和弓状线的分离,促使髋臼前方和内下方的骨折复位;c)后侧入路充分显露髋臼后柱壁,经患侧下肢的牵引,可以观察到髋臼的复位情况和螺钉是否进入关节;d)与扩展入路相比较,前后路依次进行,切口不相连,不翻开皮瓣,没有皮瓣或肌肉破坏,创伤出血少,血管栓塞机会小;e)为解剖复位提供良好的暴露,减少了扩展入路带来的肌肉损伤、异位骨化、关节障碍等并发症。不足之处是手术时间长,感染率高,易出现神经损伤、异位骨化、关节僵硬等并发

症。

5 特殊入路

5.1 改良的Stoppa入路[1,2]

能很好地显露骨盆环,适用于移位的前臂骨折、前柱骨折、横行骨折、T形骨折、双柱骨折、伴有后半横断的前柱或前臂骨折。

5.2 横行臀下-髂腹股沟入路

该入路分前侧和后侧切口,前侧切口与髂腹股沟入路一致,后侧类似Kocher′s 原始入路,在前侧方的臀上神经和后正中的臀下神经之间游离,横行切口始于髂嵴,经阔筋膜和股骨大转子顶点。该入路可显露髋臼前后柱,方便显露坐骨神经、腰骶丛及其分支。

5.3 改良Gibson入路

取髂前上棘与髂后上棘连线中、外1/3交点处,至大转子中心作向后微弧形连线,向远侧延伸至股骨大转子的前上方2 cm处,至臀纹下方2 cm处拐向内下,拐弯后切口长度4~6 cm。在髂嵴下方沿臀大肌的前缘切开,将臀大肌作为一个整体牵开,不容易损伤臀下神经的肌支,从而避免了切口前方的臀大肌纤维失神经支配;大转子截骨后,能将大转子连同外展肌向上牵开,髋臼上方的髂骨和前方的耻骨体显露非常充分。

5.4 延长的Henry入路

是一个多用途的路径,可以直接暴露骨盆后部,与其他手术入路相比,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可降低坐骨神经损伤的风险。

髋臼骨折手术入路介绍

髋臼骨折手术入路介绍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作者:王大一 髋臼骨折是一种高能量损伤,不仅伤情严重,而且类型复杂,移位形式多样,为严重而复杂的关节内骨折。其中骨折类型的准确判断、适当的手术径路、精确的复位、熟练的手术技巧及妥善的术后处理是提高髋臼骨折疗效的关键,而恰当的手术入路对于术中满意的显露、复位、固定尤为重要。所以,正确选择其手术入路是治疗的重要环节。本文主要是对髋臼骨折手术过程中手术的入路进行介绍。 髋臼骨折的手术入路有许多种,根据其适用范围可分为:前侧入路(髂股入路、髂腹股沟入路及其改良入路)、后侧入路(K L入路、改良K L入路)、扩展入路和前后联合入路(K L入路+髂腹股沟入路或髂股入路)。 1 K L入路[1] 患者侧卧位或侧俯卧位,切口起于髂后上棘或其下方两横指处,经大转子顶点向远侧延伸至大腿外侧约10 cm。切开阔筋膜,按臀大肌肌纤维走行方向钝性分开,注意保护臀大肌前方的臀下神经,在大转子处显露并切断小外旋肌群和梨状肌止点,保护坐骨神经并向内侧牵开。术中应避免切断股方肌,以免损伤位于下方的旋股内侧动脉升支。用骨膜剥离器将关节囊的浅层向髋臼后柱及其上方剥离,在坐骨结节的内侧安放髋臼拉钩,将臀大肌、小外旋肌和坐骨神经向外侧牵开,必要时也可切断臀中肌止点的后1/3,以扩大显露范围。该入路可以显露髋臼后部结构和坐骨神经,适用于后壁骨折、后柱骨折、后柱伴后壁骨折,也适用于横行骨折、横行伴后壁骨折、T形骨折以及前后联合入路的后路部分。

该入路的优点是能充分显露髋臼后壁及后柱骨折,多数骨科医师对该入路的解剖比较熟悉,手术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创伤相对较小。这种手术入路的不足在于:a)由于受髂胫束、臀上血管神经和大转子的限制,髋臼上方的髂骨、后方的坐骨大切迹和前方的耻骨体显露不足;b)若术中操作不慎,容易发生坐骨神经、旋股内侧动脉以及臀上血管神经损伤;c)如果过度劈开臀大肌,可造成臀下神经肌支的牵拉损伤,造成部分臀大肌纤维失神经支配;d)术后异位骨化的发生率K-L 入路示意 相对较高;e)术后功能恢复较慢[2]。 改良入路:又称经大转子截骨入路。除K L入路显露的范围外,还可以较好地显露后柱上部至坐骨大切迹、髋臼顶、髂骨翼下部和前柱的一部分。大转子截骨和臀小肌剥离增加了异位骨化的发生率,术中清除坏死的臀小肌可以减少异位骨化的发生。 Y形入路[3]:患者侧卧位,切口以大转子顶点为中心,沿大腿外侧向下延长6~8 cm,然后分别向髂前上棘和髂后上棘做两个直切口,3个切口相互之间约形成120°夹角。沿纵行切口分离切开阔筋膜,沿前斜行切口自髂前上棘分离阔筋膜张肌,切开臀大肌筋膜并沿其肌纤维方向分离,直至臀下血管神经。沿后斜行切口切开阔筋膜张肌的覆盖筋膜,在髂嵴上掀起肌肉的起点并作臀中肌起点的骨膜下剥离。行大转子截骨,连同臀中肌和臀小肌的附着将大转子向后翻开,掀起臀中肌和臀小肌直至坐骨大切迹,注意保护臀上血管。在大转子上切断小外旋肌群,并向后翻转,以显露后方关节囊及髋臼后柱。需要显露坐骨结节时,可切断绳肌;需要显露前柱和髂骨内板时,可以向髂前上棘内侧延长6~8 cm,自髂嵴切开,剥离腹外斜肌腱膜和髂肌的附着点,向内侧牵拉髂肌,以显露骶髂关节。

髋臼骨折

髋臼骨折诊断、分型及治疗原则 2016-01-14 作者:西安市红会医院创伤骨科王谦张堃点击量:571我要说 2014年7月3日至5日,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创伤国际委员会(AOTrauma)举办的联合学习班在西安成功举办,AOTrauma 日本委员会主席、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AO)理事Sawaguchi教授应邀就“髋臼骨折诊断、分型及治疗原则”作了精彩报告。在征得Sawaguchi教授同意后,特将报告内容整理成文并呈现给大家,供骨科同道们分享。 髋臼骨折由高能量损伤所致,多见于青壮年,骨折块移位可导致髋关节匹配丧失,若不经复位而任其畸形愈合,将导致股骨头与髋臼接触面减小,局部压力增加,引起关节软骨塌陷,最终导致创伤性关节炎。髋臼骨折手术治疗需恢复髋臼形态、接触区几何形态和关节内压力分布。 1.髋臼解剖结构 Letournel将髋臼分为前柱和后柱2个结构,同时包含前柱和前壁、后柱和后壁4个元素;将940例髋臼骨折患者分为单一元素的骨折(后壁型23.7%、后柱型3.2%、前壁型1.9%、前柱型4.5%和横断型7.4%)和至少包含2个元素的骨折(后柱加后壁型3.4%、T型7.0%、横断加后壁型19.5%、前柱加后半横型6.6%和双柱型22.7%)。2.髋臼骨折诊断

髋臼骨折治疗的难点在于诊断、分型,只有明确的诊断、分型才能指导选择正确的手术入路并制订合理的内固定方案。髋臼骨折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 2.1 X线检查 X线检查包括摄骨盆前后位、髂骨斜位和闭孔斜位X 线片。在骨盆前后位X线片上,需牢记6个标记,即髋臼顶、前壁、后壁、髂坐线(后柱)、髂耻线(前柱)和泪滴(图1)。 图1骨盆前后位X线片上髋臼相关标记a.髋臼顶b.前壁c.后壁d.髂坐线e.髂耻线f.泪滴 2.2CT平扫 仔细解读CT平扫图像,并与X线片进行对照,有助于了解骨折的个性化特点。CT平扫图像中矢状位骨折线在X线片上表现为横断骨折线;CT平扫图像中冠状位骨折线在X线片上表现为前后柱分离的骨折线(图2)。

肩胛骨骨折的内固定手术技巧

肩胛骨骨折十分少见,大约为骨折的1%,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周围有丰富的肌肉包绕; 2、贴近胸壁; 3、周围的骨头更容易骨折,从而吸收了能量。 但3%-5%涉及肩胛带,10%涉及肱骨盂骨折,同时需要注意排除肩锁关节脱位和胸锁关节脱位! 大多数的肩胛骨骨折都可保守治疗,以下几个情况除外: 1、移位的肩峰骨折; 2、移位的关节盂骨折;

3、两处以上肩胛悬吊复合体损伤; 肩胛悬吊复合体:是由锁骨远端、肩锁关节和韧带、肩峰、关节盂、肩胛颈、喙突和喙锁韧带组成的环行结构,主要作用是维持上肢和躯干的稳定,上方的支柱为锁骨中部,下方的支柱为肩胛岗肩胛骨的外侧缘。

4、非关节面的骨折:移位大于1cm,成角大于40度需要手术; 5、肩胛胸壁分离; 一 骨折分型 肩胛骨骨折Ada-Miller分型:按解剖部位分为4类。 Ⅰ型(肩胛骨突骨折)A:肩峰骨折;B:肩峰基底、肩胛冈骨折;C:喙突骨折。

Ⅱ型(肩胛颈骨折)A:骨折线垂直,局限于颈部(位于肩峰基底和肩胛冈外缘);B:骨折线斜行,穿过肩峰基底部或肩胛冈;C:骨折线水平走向。 Ⅲ型(肩胛盂窝骨折) Ⅳ型(肩胛体部骨折) 肩胛骨骨折Hardegger分型(1984) A:体部骨折; B:盂缘骨折; C:盂窝骨折; D:解剖颈骨折; E:外科颈骨折; F:肩峰骨折; G:肩胛岗骨折; H:喙突骨折。 肩胛骨骨折OTA分类 A型(关节外骨折) A1:肩峰A1.1肩峰单一;A1.2肩峰多段;A1.3喙突。 A2:体部A2.1单一;A2.2多段;A2.3盂颈。 A3:复合型A3.1盂颈和体;A3.2盂颈和锁骨(单一);A3.3盂颈和锁骨(多段)三种。 B型(关节内骨折) B1:嵌插型B1.1前缘;B1.2后缘;B1.3下缘。 B2:非嵌插型B2.1前缘游离段;B2.2后缘游离段;B2.3前后缘合并盂颈。 B3:混合型B3.1多段关节内;B3.2多段合并盂颈或/和体;B3.3多段合并颈骨折。 二 手术入路及手术技巧 最经典的为judet入路7字切口。

不同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疗效探讨

不同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疗效探讨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对比分析不同手术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医生治疗复杂髋臼骨折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30例不同骨折分类的复杂髋臼骨折患者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不同手术入路患者的Matta影像学评分标准和Matta临床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扩展髂股入路组异位骨化发生率高于其他入路组,前后联合入路组Matta临床评分优良率为87.5%。手术的主要并发症主要包括异位骨化、创伤性关节炎、坐骨神经损伤等。结论对于髋臼骨折的治疗,应该依据患者骨折类型来选择最佳的手术入路方式,在单一常规切口不能充分显露骨折部位的情况下可以选择联合入路,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最大限度恢复髋关节功能。 关键词髋臼骨折;内固定;复位 Investigation of curative effects by different approaches in the treatment of complex acetabular fracture ZOU Zhu-yi,LI Jin-sheng,XU Jian-feng,et al.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 Surgery,Dongguan City Huangjiang Hospital,Dongguan 52375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atively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different surgical approaches in the treatment of complex acetabular fracture,in order to provide reliable reference for treating complex acetabular fracture. Methods A total of 30 patients of complex acetabular fracture with different fracture classification received different surgical approaches for treatment. Comparisons were made on Matta imageing criteria,Matta clinical score,and complications in different approaches patients. Results Expanded iliofemoral approach group had higher incidence of heterotopic ossification than the other groups. Good rate of clinical score in anterior-posterior combined approach group was 87.5%. Main complications included heterotopic ossification,traumatic arthritis,and sciatic nerve injury. Conclusion The best approach in surgery should be chosen by fracture classific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acetabular fracture. When conventional single incision cannot fully show fracture area,combined approaches is selectable for reducing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maximumly recovery hip joint function. 【Key words】Acetabular fracture;Internal fixation;Restoration 复杂髋臼骨折多由高能量损伤引起,随着交通事故伤和建筑工伤的增多,其发病有增多趋势[1]。复杂髋臼骨折创伤严重,骨折类型复杂,若采取保守治疗方式,则股骨头与髋臼无法良好匹配,致使关节功能恢复较差,导致骨关节炎,患者生命质量受到大大影响。随着手术入路的发展及医疗器械的不断改进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入路方法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由于髋臼关节解剖位置较深,使得促使临床治疗难度较大,高质量的复位对髋臼骨折的治疗至关重要。选择不同手术入路对骨折部位的暴露程度及复位质量有很

髋臼骨折

髋臼骨折术前讨论记录 时间: 地点: 主持人: 参加人员: ****住院医师汇报病历:汇报病历。 需要讨论或者期待解决的问题:讨论诊断,手术时机,手术方式,术后抗凝药物的应用问题。 ***主治医师:髋臼是人体主要的负重关节,近年来随着交通事故的不断增加,髋臼骨折的发病率有所上升。 骨折分类按Letournel分类法〔1〕,将髋臼骨折分为简单骨折和复合骨折2大类共10种形式。简单骨折包括一个柱或壁的部分或全部骨折,即后壁、后柱、前壁、前柱、横形骨折5种。复合骨折是指含有两个以上简单骨折形式骨折,包括后柱合并后壁骨折、横形骨折合并后壁骨折、“T”形(即横形骨折合并远折段的纵形骨折)骨折、前柱或前壁合并后半横形骨折、双柱骨折5种类型。 治疗方法髋臼骨折治疗方法分为2类,即手术和非手术。如何选择治疗方法仍有争论,无论那种治疗方法,骨牵引治疗为首选。 1.非手术治疗一些移位很少的髋臼骨折可采用保守疗法,下列两种情况也可考虑保守治疗:(1)大部髋臼完整且仍与股骨头匹配。(2)两柱骨折轻度移位后形成继发性匹配:两柱骨折后所有软骨部分与远骨折片一起与髂骨脱离,股骨头周围的骨折块仍保持一致的外形。非手术治疗的目的是防止移位进一步发展,可采用胫骨结节牵引。但牵引力不可过大,以免股骨头从髋臼脱出。 2.手术治疗大多数移位的髋臼骨折需手术,以获得较满意的复位和固定,降低创伤后关节炎发生率,并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手术宜在骨折两三天后至10天内进行。这时局部出血已停止,而骨折线仍清晰可见。3周后由于已有骨痂生长,复位将十分困难。 本例患者属于****骨折,经系统保守治疗后,现患者病情稳定,可以手术。 ***主治医师:髋臼骨折是一种高能量损伤,不仅伤情严重,而且类型复杂,移位形式多样,为严重而复杂的关节内骨折。其中骨折类型的准确判断、适当的手术径路、精确的复位、熟练的手术技巧及妥善的术后处理是提高髋臼骨折疗效的关键,而恰当的手术入路对于术中满意的显露、复位、固定尤为重要。所以,正确选择其手术入路是治疗的重要环节。髋臼骨折的手术入路有许多种,根据其适用范围可分为:前侧入路(髂股入路、髂腹股沟入路及其改良入路)、后侧入路(K L入路、改良K L入路)、扩展入路和前后联合入路(K L入路+髂腹股沟入路或髂股入路)。没有一个手术入路可以显露全部的髋臼骨折。此例患者属于*******骨折,考虑使用*****入路,骨折复位,行钢板坚强固定。 ***主治医师:髋臼骨折的并发症: 并发症分为髋臼骨折伴发伤和治疗后并发症。治疗后并发症常与骨折类型、手术切口选择和手术复位固定效果有直接关系。常见手术并发症有:异位骨化(HO)、神经损伤、创伤性关节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等。 为减少治疗并发症,优化治疗效果,建议遵循:(1)经牵引1周再决定手术,或继续保守治疗;(2)明确该髋臼骨折属于Letournel Judet分型的何种类型;(3)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应用适当内固定器材和相关的补充稳定技术;(4)术中注意保护神经血管,如后入路可保持伸髋屈膝位,放松坐骨神经。(5)手术组必须有一名有经验的医师带领;(6)术中配合X线片投照,避免不必要的失误;(7)如伤后合并有髋脱位,应及时闭合复位,复位失败,则急诊手术。应避免髋关节囊大面积横形切开及股骨头脱出整复骨折,如果关节内有游

手术内固定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体会

手术内固定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体会(作者:__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_ 邮编: ___________ ) 作者:彭伟,任乐夫,沈为栋,张铁洪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Letournel分型复杂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11例Letournel分型复杂髋臼骨折经术前X线和CT明确诊断和分型后,分别采用Kocher _|Langenbeck入路、髂腹股沟入路、前后联合入路显露和复位,应用重建钢板内固定。结果随访4?24个月,平均12个月,复位按Matta标准解剖复位者8例,满意复位者3例。根据美国矫形外科研究院标准评估疗效:优8例,良2例, 可1例,优良率90.9%。结论术前完善的影像学资料,对骨折进行正确的分型,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骨盆模型体外对照,良好的复位和内固定,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并发症是提高髋臼骨折手术疗效的关键。 【关键词】髋臼骨折;复杂骨折;手术治疗;手术入路 复杂型髋臼骨折多由高能量损伤、高处坠落伤、重物压伤及交通事故伤引起,骨折粉碎严重,合并伤及并发症多,非手术治疗病死率和远期致残率高。目前对髋臼骨折,特别是有明显移位的髋臼骨折,手

术治疗已成为共识。近年来,随着对髋臼骨折的分类、手术入路、内固定方式的深入研究,手术治愈率不断提高,但在手术适应证、入路和内固定方法的选择上仍有争议。我科自2006年2月至2008年3 月对Letournel分型复杂髋臼骨折进行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结合CPM机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共11例,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23?58岁,平均36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0例,高处坠落伤1例。合并颅脑损伤4例,泌尿系统损伤2例,股骨头中心性脱位3例,后脱位2例。按Letournel分类均为复杂性髋臼骨折,其中后柱伴后壁骨折2例,横形伴后壁骨折3例,前柱伴后半横形骨折2例,T” 形骨折2例,双柱骨折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4?12 d,平均7 d。 1.2术前准备由于高能量损伤,患者多数有不同程度的合并伤。术前积极治疗各种合并症,加强支持治疗及输血补液。术前复位股骨头,行股骨髁上牵引,常规行骨盆正位、患髋闭孔斜位、髂骨斜位X线片,CT图像及三维重建检查,明确骨折类型。 1.3手术入路和方法 1.3.1手术入路a)髂腹股沟入路:适合髋臼前柱区域的骨折, 本组2例;b)Kocher _|Langenbeck入路:适用于后柱伴后壁、横形伴 后壁、T”形及双柱骨折,本组5例;c)前后联合入路:适用于横形伴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