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综合评价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综合评价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综合评价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综合评价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综合评价研究

The Research of Competitiveness Evaluation on Commercial Bank

in Our country

一级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

学科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

研 究 生:孙茂林

指导教师:王树恩 教授

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

二○一二年四月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处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天津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签字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天津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特授权天津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并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以供查阅和借阅。同意学校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说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年月日签字日期:年月日

中文摘要

随着金融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金融体系的规模大小、效率高低、抗风险能力强弱,已经成为推动或制约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体现了一定社会制度、经济环境、经济体制、人文背景、技术条件、社会综合发展水平下,商业银行生存、竞争和可持续发展综合能力的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越来越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那么什么是商业银行竞争力?商业银行竞争力包括哪些因素?商业银行如何在市场竞争中保持较高的竞争力?……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如何在客观分析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现状的基础上,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力进行理论研究,提出增进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主要途径与策略,就越来越显得意义非凡、刻不容缓。鉴于此,本文将重点研究以下内容:

1.在国内外有关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研究现状回顾的基础上,阐述了论文选题的现实背景、选题依据与研究价值,界定了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和结构框架。并从商业银行竞争力内涵剖析入手,对西方竞争力和马克思关于竞争力的理论进行了回顾,着重对商业银行竞争力与其他组织竞争力之间的区别与特殊性进行了阐述,对其竞争力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2.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历程的回顾,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运作模式的制度变迁。并对国外商业银行竞争力进行了借鉴分析,剖析其合理性和适应性,从而总结出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演变路径的管理。

3. 主要从两个方面剖析了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影响维度,从内部来看,商业银行的战略、文化、制度结构、内部治理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市场竞争力大小;从外部来看,环境维度、风险控制更决定了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外部适应性。并在这两方面分析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度和系统聚类方法对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现状进行了评述,并得出了相关结论。

4. 运用因子分析方法,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对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进行了探析。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安全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三方面状态因素展开调查分析,即客观衡量了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又为国际大金融形势下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了思路和依据。

5. 在把握了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内涵、了解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洞悉了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影响维度、 明确了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之后,本章分别从制度、文化和结构角度对如何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进行了剖析,增强了研究的实践应用性。

关键词: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影响维度,提升路径,山东省

ABSTRACT

Since finance has been of great importance in the modern market economy, its’ size, efficiency, anti-risk ability of financial system have become significant factors which promote or restrain the development of a nation’s economy. As the core of financial system, competitiveness of commercial banks, reflecting certain social system, economic system, economic circumstance, cultural background, technical conditions, social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level, the survival, competi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bility of commercial banks, becomes the focus of research. So what is the commercial bank competitiveness? Which factors are included? How do commercial banks maintain higher competitiveness in the market competition? And so on. Faced with these problems, it has been of extraordinary significance to put forward the main measures and strategies of promoting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based on the objectively analysis of present situation of commercial banks’ core competitiveness in China.

1. Beginning with the connotation analysis of commercial banks’ competitiveness, the western theory of competitiveness and The Marx competence theory are reviewed. Focusing on the difference and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competitiveness of commercial banks and other organizations, this thesis analyzed the competence evolution process to set a foundation for further research.

2.Through reviewing Chinese commercial bank development process, this thesis analyses the institutional change of Chinese commercial bank operation mode, as well as the reference analysis of foreign commercial bank competitiveness and theirs rationality and adaptability, thus summarizes the management of Chinese commercial bank competitiveness evolvement path.

3. It mainly analyzed the influence dimensions of commercial banks, competitive power in china from two aspects. Viewed from the inside, the strategy, culture, system structure and internal management of commercial banks determines the market competitive to a great extent. From the exterior, environmental dimensions and risk control even determines the external adaptability of the competitive power of commercial banks. 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he review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ompetitive ability of commercial banks with grey relation analysis and system clustering method and drawn relative conclusions.

4. Using factor analysis, it explored the competitiveness of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from the aspect of empirical analysis. It objectively measured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commercial banks, competitive power and provided ideas and basis for the competitive of the commercial banks in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ituation through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the factors of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the security ability, profitability and development ability.

5.After get hold of the connotation of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commercial banks ,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know clearly of the influence dimensions of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commercial banks and make clear the status of development and problems of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this article analyzed how to enhance the competitive ability of commercial banks from the aspects of system, culture and structure and improved the practicality and applicability of the research.

Key words: Commercial Bank, Core Competitiveness, Dimensions, Ascension Path, Shandong Province

目 录

第一章绪论 (1)

1.1选题依据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3)

1.2.1 国外研究现状 (3)

1.2.2 国内研究现状 (4)

1.3研究内容 (5)

1.4 研究方法和结构框架 (6)

1.4.1 研究方法 (6)

1.4.2 结构框架 (6)

1.5本章小结 (7)

第二章商业银行竞争力理论与借鉴分析 (8)

2.1 商业银行竞争力内涵剖析 (8)

2.1.1 竞争内涵剖析 (8)

2.1.2 核心竞争力内涵剖析 (9)

2.1.3 商业银行内涵剖析 (10)

2.1.4商业银行竞争力概念 (10)

2.1.5 商业银行竞争力特殊性 (11)

2.2 西方竞争力理论分析 (15)

2.2.1古典竞争力理论 (16)

2.2.2现代竞争力理论 (17)

2.3 马克思竞争力理论剖析 (22)

2.3.1 马克思竞争理论关于竞争定义 (22)

2.3.2 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23)

2.4国外商业银行竞争力借鉴探析 (25)

2.4.1美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特点及评价 (25)

2.4.2欧洲商业银行竞争力特点及评价 (27)

2.4.3日本商业银行竞争力的特点及评价 (28)

2.5本章小结 (30)

第三章商业银行竞争力影响维度分析 (31)

3.1商业银行竞争力内部影响维度剖析 (31)

3.1.1 战略文化 (31)

3.1.2 制度结构 (35)

3.1.3 内部治理 (37)

3.2商业银行竞争力外部影响维度剖析 (39)

3.2.1 外部影响维度概述 (39)

3.2.2 宏观环境因素 (40)

3.2.3 微观环境因素 (42)

3.3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现状评价 (42)

3.3.1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一般性分析 (42)

3.3.2 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全面描述 (45)

3.3.3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现状灰色关联度评价 (49)

3.3.4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现状系统聚类评价 (53)

3.4本章小结 (58)

第四章山东省商业银行发展竞争力评价 (59)

4.1 实证分析体系构建 (59)

4.2 数据的采集与描述 (60)

4.2.1 数据的采集 (60)

4.2.2 数据的描述 (62)

4.2.3 数据的处理 (64)

4.3 因子分析与结果评价 (71)

4.3.1 方法简介 (71)

4.3.2安全性因子分析 (71)

4.3.3 盈利性因子分析 (78)

4.3.4 发展性因子分析 (85)

4.3.5因子分析结果评价 (91)

4.4 本章小结 (94)

第五章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提升路径分析 (95)

5.1基于制度的路径探析 (95)

5.1.1 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差距 (95)

5.1.2 我国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 (97)

5.1.3 我国商业银行的综合性经营 (99)

5.2基于文化的路径探析 (100)

5.2.1商业银行文化解析 (100)

5.2.2“人化”提高商业银行竞争力 (102)

5.3基于结构的路径探析 (104)

5.3.1现有组织结构存在的问题 (104)

5.3.2组织结构创新的趋势 (105)

5.4 本章小结 (107)

第六章结论与创新点 (108)

6.1 主要结论 (108)

6.2 主要创新点 (109)

参考文献 (110)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116)

附录调查问卷 (117)

致谢 (119)

第一章 绪论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银行业市场化运作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在金融产品多样化、金融服务大众化的道路上阔步迈进。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之后,银行在整个金融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金融业稳定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运行的支撑性作用越加凸显。如何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制度、文化、体制等进行创新改革,提高其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创新力和核心竞争力,不但是金融工作者的实际需求,更是我国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的必然需求和客观保障。本章从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研究的现实背景和学术、实践价值入手,通过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的回顾,对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等内容进行了阐述。

本章主要内容:

选题依据

国内外研究现状

研究内容

研究方法和结构框架

1.1选题依据

本研究之所以将我国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力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是基于以下现实背景及学术、实践价值考虑。

随着金融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金融体系的规模大小、效率的高低、抗风险能力大小,已经成为推动或制约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而金融已被称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工商业存、放款为主要业务,利用先进科技技术开展资金融通、提供货币信用中介、创造流通手段、进行各种衍生金融交易,并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货币经营企业。所谓核心竞争力,是隐含在一个组织中的核心产品或服务里面的知识和技能的集合体。之所以要研究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是因为该概念体现了一定的社会制度、经济环境、经济体制、人文背景、技术条件、社会综合发展水平下商业银行生存、竞争和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能力。一些学者用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从不同的分析视角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综合核心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和排名。其中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和《银行家》杂志,暨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中心”对我国商业银行综合竞争力排名的研究,质量和成果较高,权威度和公信力获得了人们认可。基于此,商

业银行竞争力这一概念便不仅仅停留在理论探讨和学术讨论上,而是走向了大众的视野。

银行业作为一国金融体系的基础和主体部分,其核心竞争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地位。特别是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主力军,其核心竞争力是我国金融体系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不但关系到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更是社会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末期东南亚金融危机及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衰退,提高了社会各界对于我国银行体系稳健经营重要性的认识。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商业银行要成为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的现代金融企业。选择有条件的国有商业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造,加快处置不良资产,充实资本金,创造条件上市”。该决定的出台,表明了决策层改革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体系的决心,更说明国家对金融体系脆弱性可能带来巨大金融风险的认识。

也就是说,无论从国际金融体系视角,还是从我国金融体系视角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的健康发展都是社会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核心。从历史层面看,由于经济体制原因,我国银行体系从建立开始就承担了大量的政府职能,背上了沉重的历史包袱。由于责任权利分配不十分合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银行的经营效率相对低下,银行业处理风险的能力低,改革需求迫切。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金融体系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鉴于我国的金融体系其产生背景是直接脱胎于长期的计划体制中,所处的经济发展大环境也处于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因此,相较而言我国银行业改革步伐缓慢,其发展还处于相对滞后的局面,与世界一流的商业银行差距很大。

从外部环境看,当前我国金融业已全面对外开放。加入WTO后,外资商业银行纷纷登陆中国,正在以更大的规模、更多的业务创新加入我国金融市场,我国银行业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市场竞争环境。特别是对我国大多数的中小商业银行而言,其面临的外部环境更为恶劣。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的快速推进和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在政策支持、资产规模、科技能力等很多方面都没有优势可言,其生存发展环境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我国中小商业银行不仅面临国内同行的竞争,还要面对众多国际强手的挑战,面对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各种挑战,如何尽快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在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中谋求更大的发展,不仅是许多理论工作者要解决的重要课题,更是我国金融工作者必须克服的困难。

通过准确把握国内国际层面的金融大背景,随着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不难

发现银行业在整个国家经济体系中地位越来越重要,其面临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如何判断一个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及其未来的发展能力就成为特别关键的问题,在这种状况下,“商业银行竞争力”便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重要问题。那么什么是商业银行竞争力?商业银行竞争力包括哪些因素?商业银行如何在市场竞争中保持较高的竞争力?……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如何在客观分析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现状的基础上,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力进行理论研究,提出增进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主要途径与策略,就越来越显得意义非凡、刻不容缓。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要对商业银行竞争力进行研究,首先必须深刻了解竞争力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竞争力的涵义做出了各有侧重的定义。Scott 认为,竞争力是比竞争对手更快的提高收入,并通过必要的投资将这种优势保持下去的能力。石原正太郎认为,竞争力是企业在公平、自由的市场上保持长期、稳定、优势的能力[1]。“竞争力”这一概念真正被世界各地广泛接受,源于“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WEF)于1980年开始进行的工业化国家竞争力指数排名。通过每年出版《全球竞争力报告》,该组织将“竞争力”的概念深入到每个国家的每个组织内。

当“竞争力”这一概念深入人心后,不少学者对组织的竞争力展开了进一步研究。较为普遍接受的组织竞争力的定义是,在竞争性市场中,一个组织所具有的能够比其他组织更持续地、更有效地向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并由此获得赢利、带来自身发展的综合素质[2]。继此之后,1990年潘汉尔德和哈默对组织的核心与非核心竞争力进行了区分,首次提出了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的概念,揭示了企业优胜劣汰的决定力量[3],深化了人们对企业的认识。核心竞争力成为管理学界广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国外的研究学者不仅对什么是商业银行竞争力进行了研究,更对如何评价该竞争力、如何增加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Goodstein首次倡导从银行的二级和三级流程系统着手来提高银行的经营绩效,Janntt认为可以进行定价策略调整,实现利润新增长,并对如何调整进行了分析。上个世纪90年代,掀起了通过流程再造增加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研究高潮。Bollenbacher 系统阐述了银行流程再造的内涵[4],Allen正式使用“Reengineering the Bank”来诠释银行经营变革的新理念[5]。Wolfarth则强调只有通过企业文化转型和重塑,

才能真正实现商业银行的变革,并将银行带入一个崭新的境界[6]。Neckopulos从技术战略观的角度,对银行流程再造进行了分析,认为运用战略分析方法来优化金融业发展具有一定可行性[7]。Hall、Zack、Drew、Motley等人更是对100多家再造企业进行了深度调研,对成功案例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银行业流程再造的目标设定、方式选择、组织、技术和环境等因素变量在再造计划成败中的影响等,取得了一定成果并为银行业的金融再造提出了合理化建议[8, 9, 10, 11, 12]。

除了从流程再造方面对商业银行竞争力进行研究之外,国外一些学者还从复杂适应系统角度、信息不对称角度对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其中,Albino、Nunzia、Giannoccaro、Giannoccaro等人认为,不同组织所采取的创新策略的差异程度以及该组织对集群结构的管理程度,是决定这个组织集群适应能力的关键因素[13, 14]。由于银行和客户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因此,要提高商业银行竞争力还要注重其金融产品结构,比如较高价值的担保品就可避免道德风险[15]。Brocon,S.L.和Eisenhardt,K.M.(1998)在《边缘竞争》(Competing on The Edge: Strategy as Structured Chaos)中指出,企业面对变革的竞争环境,应不断调整组织结构和竞争战略[16]。也就是说,除了复杂创新适应机制外,作为独特的企业家精神作用下的复杂动态过程[17],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确定还要勇于创新。

1.2.2 国内研究现状

对于竞争力的理解,国内学者中,本人认为樊纲的理解比较有代表性。他认为竞争力概念其实质是“成本”概念,即如何能以较低的成本提供同等质量的产品,或者反过来,以同样的成本提供质量更高的产品[18]。在对“竞争力”概念的理解基础上,国内不少学者对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进行了研究。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一是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处对银行竞争力的排名,二是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中心”暨中国《银行家》杂志对商业银行竞争力的研究。在《银行家》杂志的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研究中,商业银行竞争力被分为现实竞争力和潜在竞争力,前者由资本规模、资产质量、市场份额、流动性管理、盈利能力和国际化程度六个指标衡量,后者测评指标则包括科技水平、金融创新能力、服务竞争力、人力资源、内控、公司治理[19]。

除此之外,一些学者通过资本充足率、利润、不良贷款率以及市场份额等指标体系数据的逐一对比,来研究商业银行竞争力,并进一步提出相关对策建议[20]。何世红认为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是与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企业文化等要素高度融合的能力[21]。魏春旗等认为提高商业银行的核

心竞争力还需要在信息技术方面进行创新,特别是对我国一些中小商业银行而言,其目前投入的系统还是以账务处理为核心,真正具备决策支持功能的信息技术系统很少[22]。周立、戴志敏(2003)认为,业务创新能力是构成银行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中小商业银行应从金融产品创新、构建金融产品创新链条、技术创新和产权制度创新四个方面培育核心竞争力[23]。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特别是中小商业银行,要提高自身在市场中的综合竞争力,一定要确定自己的市场定位战略。以美国的美洲银行为例,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该银行就是实行差别化市场定位战略,将其业务集中于自己擅长的某些小领域从而获得经营成功[24]。林静等对商业银行的差异型市场定位战略进行了分析,认为该战略可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种,前者是指商业银行在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方式、目标客户选择上都显示出与众不同的特性;后者是指商业银行将拥有的专有技术资源注入与竞争对手相同或相似的产品客户或者竞争领域,从而形成相异的竞争框架体系[25]。

还有学者对增强我国商业银行综合竞争力的组织模式进行了探讨,认为目前适合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商业银行的组织模式,应该是一种将总行业务和职能部门相结合的弱矩阵组织模式[26]。黄宪、牛慕鸿(2008)提出了以效率为核心考察商业银行竞争力,把商业银行竞争力分解成为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本质、商业银行竞争力的表现和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来源相互联系的三个层次[27]。

从上述研究分析中可以看出,目前,国内学者对商业银行竞争力的研究基本集中于通过建立各种不同的指标体系,并运用一些数理方法,对商业银行整体经营情况和竞争实力进行对比分析和评价上,而对我国商业银行综合竞争力较低的原因研究比较薄弱[22],今后这方面的研究需要今后一步加深。

1.3研究内容

本论文共分为七章,各章主要研究内容为: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论文选题的现实背景、选题依据与研究价值,阐述了国内外有关商业银行竞争力的相关现状,以及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和结构框架。

第二章,从商业银行竞争力内涵剖析入手,对西方竞争力和马克思关于竞争力的理论进行了回顾,着重对商业银行竞争力与其他组织竞争力之间的区别与特殊性进行了阐述,对其竞争力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第三章,主要从两个方面剖析了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影响维度,从内部来看,商业银行的战略、文化、制度结构、内部治理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市场竞争力大小;从外部来看,环境维度、风险控制更决定了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外部

适应性。并在这两方面分析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度和系统聚类方法对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现状进行了评述,并得出了相关结论。

第四章,运用因子分析方法,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对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进行了探析。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安全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三方面状态因素展开调查分析,即客观衡量了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又为国际大金融形势下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了思路和依据。

第五章,在把握了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内涵、了解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洞悉了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影响维度、 明确了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之后,本章分别从制度、文化和结构角度对如何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进行了剖析,增强了研究的实践应用性。

第六章,结论部分,对全文关于商业研究竞争力的研究结论进行了总结,并对今后进一步研究提出了设想与展望。

1.4 研究方法和结构框架

1.4.1 研究方法

第一,理论研究法。商业银行竞争力作为涉及金融学、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交叉分支的结果,要想透彻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相关问题,必须在洞悉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这些学科的理论成果,才能做进一步的分析。

第二,数量研究法。本文在上述理论研究法的基础上,还采用了包括统计分析法、调查问卷法、管理科学优化分析法在内的数量研究方法。通过设计科学合理的问卷,获得实证研究的第一手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以及系统聚类分析技术对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现状进行准确描述,并应用因子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调研数据所体现的竞争力问题进行了研究。

第三,实证研究法。坚持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原则,结合我国山东省商业银行竞争力现状,构建相应模型进行研究。

1.4.2 结构框架

本文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问题研究,采用如图1-1所示的结构框架:

图1-1 技术路线与结构框架图

1.5本章小结

本章从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的现实背景入手,结合国内、国际金融发展面临的挑战,探讨了本研究的现实意义及学术、实践价值。综述了国内外有关商业银行综合竞争力的研究现状,找出了现有研究成果中尚存在的不足之处,阐述了本论文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结构框架及研究思路。

第二章 商业银行竞争力理论与借鉴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银行的竞争力在银行的生存和发展中日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其在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及对外开放的大潮中,扮演了不可忽视的重要角色。尽管如此,我国的商业银行在其发展中仍存在着许多转轨时期的问题,如银行缺乏活力,经营效率较低,经营机制有待改善等等。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商业银行迈入了国际竞争行列,面对着世界上其他国家实力雄厚、极具竞争优势的大银行,竞争力的提高已经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生存发展下去的关键因素。由此可见,正确评价和比较商业银行的竞争力, 对于维护金融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准确掌握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内涵及特殊性是促进商业银行发展的必备功课。其中,进行西方竞争力理论、马克思竞争力理论的学习和深刻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探析国外商业银行竞争力,对于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培养有着特殊的借鉴意义。

本章主要内容:

商业银行银行竞争力内涵剖析

西方竞争力理论剖析

马克思竞争力理论剖析

国外商业银行竞争力借鉴探析

2.1 商业银行竞争力内涵剖析

2.1.1 竞争内涵剖析

竞争(competence),通俗地讲,是指不同个体为了争夺利益而展开的斗争。在《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中,乔治·斯蒂格勒认为,竞争存在于不同个体、组织间的角逐,只要群体间存在某些并非各方均能获得的东西时,就会有竞争。竞争的概念可以理解为许多不同层上的,国家层次上的整体竞争力基础涉及一国的众多因素,比如政府综合实力、金融环境、法规制度、开放程度、基础设施、技术水平、劳动效率、管理能力等八项生产力要素指标(瑞士日内瓦世界经济论坛,简称WEF);产业层次上的竞争力,则主要取决于一定区域内,某一特定产业面临的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整个产业的生产条件,产业所提供产品或服务的需求条件,企业的发展策略、组织结构和竞争对手状况等要素。再次,细化到组织层次,《贸易政策术语辞典》认为组织竞争力是某一组织在经济效率

上不被其他组织击败的能力。由此可见,竞争力的概念是广泛的,不同层次上的概念理解本质上具有相关性,但由于所指对象不同,其概念有所差异。而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很显然是建立在企业层次上的,因此,本文对于竞争力的定义也将建立在企业这一层次上。

大多数的欧洲学者们认为,竞争力的核心是受货币工资、生产率和汇率等影响的价格竞争力问题[28]。企业竞争能力是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其价值和生产方面的专有技术及知识,是企业价值的累计,发展的产物。然而,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里,竞争不仅仅局限于企业竞争,它的涉及面很广,它是不同体制、不同制度和不同组织之间的全球竞争,它涉及所有部门的技术基础、教育制度、劳工关系、金融体制[29]。由此可知,商业银行竞争能力体现于商业银行各个部门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并固定存在于某一部门,它是银行文化与智慧的累计,是各个商业银行的一项无形资产,它不会像固定资产那样发生折旧,而是在使用中不断发展,得以提高。竞争作为企业独有的资源,它是难以进行模仿,也无法进行交易的。

2.1.2 核心竞争力内涵剖析

核心竞争力作为竞争力的一个子概念,在此也必须提及。核心竞争力较竞争力而言,具有概念范围较窄,具有持续性的特点。1990年潘汉尔德和哈默首次提出了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潘汉尔德和哈默认为核心竞争力是,组织中长期积累的学识的综合表现,这一学识集中表现为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的能力。核心竞争力能力涉及到许多层次上的人员和所有的职能,是所有员工为组织工作、完成职能、提供价值过程中体现出的能力。鉴于此,潘汉尔德和哈默认为核心竞争力具有三个特点:首先,核心竞争力是具有延展性的能力,在生产范围内,核心竞争力可以支持企业在原有产品市场基础上,进入更多的细分市场;其次,核心竞争力是具有持续性的能力,它能够使企业具有持续竞争力,从而为终端产品的顾客提供高附加值的使用价值;最后,核心竞争力具有不可复制性,让竞争者难以模仿[3]。

核心竞争力是以企业整体为依托载体的,其是各种技术与知识的有机结合与协调一致,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累计而的得到的一项结构性的隐形的无形资产。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它不容易被竞争对手所模仿;它不是单一的知识技能,而是一种以特定方式形成的知识和技能组合;这种组合不是瞬间形成的,而是企业在长期经营发展过程中积累形成的。这一知识技能组合作用的发挥离不开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比如政策、法规,金融背景等,但更主要是取决于企业内部治理能力,好的内部治理,能够使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更为凸显,从而为企业带来超

额收益和市场竞争优势。

王毅等人从知识观的角度,对核心竞争力概念的理论框架进行了剖析,他们认为核心竞争力是由能力架构与能力元组成的经营环境、企业与技术整合的知识系统,具有独特性与整合性[30]。李品媛等从技术角度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了探讨,强调核心竞争力与企业扩张、创新、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相关性[31, 32]。陈佳贵在此基础之上,对核心竞争力进行了内涵剖析,他认为核心竞争力主要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渐积累得到的技术、知识和能力组合,并利用这一组合创造出超越其他竞争对手的具有独创性的产品、服务、技术以及理念[33]。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要获得长久的发展,并且能够立足于强大对手繁多的国际竞争市场,就必须充分认识到培养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在发展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自身综合能力。

2.1.3 商业银行内涵剖析

商业银行由来已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业银行已经从仅仅吸收活期存款,发放短期商业贷款的银行发展成了不仅仅是向企业发放短期的商业性贷款或向组织提供“真实票据性”贷款,也不再是只把商业资本作为主要服务对象,把商人作为主要客户,而是将服务对象延伸到工业生产领域、消费领域和政府公共部门,不但服务商业资本,更以为产业资本服务为主,并在此基础之上,将业务范围扩展到了中、长期,国内业务与国际业务、银行与非银行金融业务综合发展。

银行一词源于意大利语Banca,意思是板凳,早期的银行家在市场上进行交易时使用。英语转化为bank,意思为存放钱的柜子,早期的银行家被称为“坐长板凳的人”[34]。在我国,商业银行的雏形很早就出现了,早在公元800年的唐代,我国就出现了专门进行货币交易的经营者。至解放前夕,大小银行、票号、钱庄等就有1000多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些银行在资本、业务上进行重新整合,以崭新的面貌进入国有系统,成了国有银行的组成部分。分析目前我国的银行体系,数目最多、服务对象最多、业务范围最广的商业银行。与其他银行相比,由于业务细分市场的不同,商业银行与工商企业关系最为密切,因而商业银行是在各国经济中,对企业运作发挥作用最大的银行。

2.1.4商业银行竞争力概念

通过上述对商业银行主要概念的剖析可知,商业银行竞争力具有动态性,系统性以及持续性。在学术界,对于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不同学者往往有着不同的理解。比较有代表性的学说有“组合论”、“能力整合论”和“构成要素论”。尽管观点不尽相同,但这三种理论都认为,单一的要素和能力不能形成商

业银行竞争力。要考量商业银行综合竞争力,必须全面把握其整合能力、资源能力与盈利能力,综合商业银行的银行文化、技术能力、产品类型、服务、业务流程、内控制度等各个要素,只有这样才有利于研究和解决与银行竞争力相关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之上,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形成传统业务与创新业务互为补充的合作平台,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才能提高商业银行竞争力[35]。

商业银行竞争力的不断演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剖析其原因:

(1)通过“常规”和“惯例”反思,衡量商业银行竞争力。纳尔逊和温特(1982)[36]提出“惯例”是一个组织做事方式和活动方式,它重点关注组织审慎思考和实施的能力。由于“惯例”具有记忆性和异质性,不同的银行之间“惯例”不同。“常规”是由卡波萨罗纳(2001)在 ARC分析框架,即(Architecture-体制)- (Routine-常规)-(Culture-文化)[36]中提出的,“常规”是组织正式与非正式的流程、程序和习惯,它形成于组织日常的管理、决策、业务活动中,与组织整体运行活动密不可分。通过反思“常规”和“惯例”衡量商业银行竞争力,是从组织做事方式和日常运行活动中,考量某一特定商业银行的具体竞争力。

(2)通过发展目标及实现条件,衡量商业银行竞争力。随着金融业的竞争越发激烈,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加强自身能力,为自身发展制定一个明确而且合理的目标。这一目标对于银行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即关系到该银行在整个银行业及金融产业的上下游关系、更体现了公众对金融产品的需求。从银行的发展目标入手,是衡量其发展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可以说,针对自身条件进行新的目标设计是驱动银行调整其竞争力的重要措施。与此同时,剖析该目标实现的条件及其路径,也十分重要。因为,这些条件包括银行资源存量、运营能力及所处环境,客观把握这些条件的现实存在性和发展空间,是商业银行竞争力的现实基础。

(3)开拓创新培育竞争力。尽管“常规”和“惯例”使得商业银行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能力惯性,但为了增强效率,必须勇于创新,促进整合、开拓新组合,同时加大开放性,积极从外部吸纳新资源和新知识。同时还要积极考虑银行能力精神层面的因素,对组织文化、协调机制等因素得以有效激励,从而间接影响银行产品及服务竞争力。这一过程对于重塑商业银行形象,开拓创新培育竞争力意义重大。

2.1.5 商业银行竞争力特殊性

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动态属性决定其是变化的,因此,银行竞争力是需要根据变化不断加强的。对银行而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固有的竞争优势如同在斜坡上放置的圆球,没有持续的推力就会不断下滑,直至优势殆尽。因此,银行要

想在竞争中始终保持原有的竞争优势,就需要通过技术、产品、服务不断创新来加固和强化原有优势。事实证明,银行竞争力是依靠动态创新变化而推动演变的。在特定的外部经营环境下,银行可以通过动态调整内部资源来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并能够通过制定和实施动态发展战略来维持原有的竞争优势。进而在此基础之上,创造新的竞争优势。此外,组织能力在市场上是难以买到的,它所包含的文化、价值、制度和声誉等无形资产只有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不断孕育、培养、保持和更新。

商业银行是以货币为经营对象的企业,作为授受信用的中介机构,商业银行主要以对工商业经营活动进行存、贷款及相关服务为主要业务,通过提供“银行货币”从中获取一定利润。将竞争力特性与商业银行经营运行相结合,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动态演化程序包括以下四个不可缺少的环节:与竞争者相比较自有资源储备量,从而准确把握自身的优势与弱点;在自有资源分析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其核心专长,确认商业银行资源与能力的潜力,从而为组织确定未来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在此基础之上,寻找组织最具竞争力的核心能力;准确把握内部条件之后,进一步分析外部环境,把握大金融环境中的有利机会,科学合理地选择发展战略。

商业银行竞争力理论体系经过不断演化发展得以逐渐成熟。同时,商业银行竞争力又由于金融行业的特殊性而具有运作特殊性。商业银行的属性分析如下:(1)商业银行一般属性

从经济学的角度讲,判断一个经济运作组织是否属于企业范畴,可以依据以下六个要素进行判别:是否为依法设立的法人单位;生产经营目标是否为追求赢利最大化;是否用组织自身收入支付各项运营支出;是否拥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需的自有资本;是否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和自担风险;是否照章纳税。若一个经济组织同时具备上述六个要素,则可判断其为一个企业。显然,作为经营货币业务的商业银行同时具备上述六个要素,因此商业银行是属于社会再生产、社会财富分配和交换领域的金融企业。因此,同其他企业一样,商业银行同样适用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分析。

从本质上看,商业银行具有企业的基本特征,其经营活动与其他企业一样,以盈利为目的。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表明,由于业务对象的特殊性,商业银行主要从事于金融资产和负债运营。作为企业,商业银行同其他企业一样,必须依法经营、照章纳税、自负盈亏,必须拥有从事业务经营所必要的自有资本,为获取利润而经营。当然,除了持续经营之外,现代商业银行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更是为了蓬勃健康的持续发展[37]。商业银行为了获得营业收入和利润,必须通过金融市场向社会提供自己的产品,具体包括存款业务、贷款业务、票据贴现业务、

中小商业银行竞争策略分析修订稿

中小商业银行竞争策略 分析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中小商业银行竞争策略分析 内容提要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以服务中小企业为主的中小商业银行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中小商业银行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优劣势并存。中小商业银行在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应准确地进行市场定位;提高服务质量,实行特色管理.引进专业人才,加强职工培训;培育自己的企业文化;建立与发展比较优势;大力开展产品和金融服务创新,以强化人才至上的兴行战略,逐渐的建立自己专业化的标准, 产品的服务特色,逐步追求商业模式与履行社会责任的统一。通过市场机制和市场规则,创造一种大型银行、特大型银行和中型商业银行和小型银行、国内银行和国外银行公平、合理竞争的秩序,这样我们中国银行业才能保持长期、持续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市场定位;特色管理;金融创新

目录

中小商业银行竞争策略分析 一、中小银行竞争的优势 (一)地域优势 中小商业银行大多为区域性或城市性商业银行,立足地方,贴近中小企业和居民社区,了解企业发展现状和资信水平,和中小企业的联系紧密,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和降低贷款的风险。此外,中小商业银行与地方政府关系密切,能够从地方获得客户资源、优惠政策和竞争保护。 (二)易于管理 中小银行规模相对国有商业银行要小的多,网点覆盖面也相对较少,分级支行少,他们组织结构扁平,决策层次少,信息传递速度快,审批程序简单,业务处理效率高。 (三)资本补偿途径多样化 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补充受制于国家财政投入利润留存和准备金。中小银行的资本补偿途径则较灵活,除利润留存转增资本外,部分业绩优良的中小银行还通过上市和发行金融债券等方式补充资本,从而优化了资本结构,提高了资本充足率。 二、中小银行竞争的劣势 (一)市场定位问题,市场定位的趋同性 目前,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大多采用跟随型市场定位战略。一般都定位于中心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并且基本上是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经营什么业务,中小商业银行就经营什么业务。相对来说,中小商业银行产权明晰,经营灵活,但四大国有独资商

中外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比较分析

中外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比较分析 摘要 商业银行竞争力是银行综合能力的体现,其本身是一个难以完全量化的复杂系统。它由显在的市场指标表征,但由潜在的银行内部因素决定。根据WTO协议,我国金融业将全面对外开放,开放后外资银行的涌入将对我国金融体系形成强大冲击。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商业银行自身的竞争力是否能够应对该冲击?本文结合实证分析,运用一定的统计分析方法对我国的商业银行的竞争力进行了评价和分析,并对中外商业银行的竞争力进行了相应的比较,用以寻找中国商业银行面对金融业全面开放的战略思路。 关键词:商业银行竞争力因子分析 一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理论基础 银行业竞争力是指,银行在兼顾社会责任和公众服务的同时,以“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为经营准则,利用自身资源,提供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和银行业发展规律的存贷款、支付结算、信息咨询等产品和服务,使之在市场竞争中,相对于竞争对手所表现出的生存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是银行综合能力的体现。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WEF)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IMD)提出的竞争力方程,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 是银行竞争力现实的表现,也可以说是我们所讲的银行绩效的比较。通过竞争力方程,我们可以看出,银行竞争力包括现实竞争力(竞争力的现实存在是什么样子)和潜在竞争力(这一存在竞争力的进程是怎样实现的)。 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界定 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和服务的特殊企业,也同样面临着优化资源配置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同样有一个核心竞争力的培育问题。由于商业银行的特殊性和金融市场非垄断性、金融产品非专利性,其核心竞争力不能简单归结为哪一方面,或哪一项产品,更多地体现为“品牌”竞争、管理竞争,体现于金融对手难以轻易获得的综合素质。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 银行作为特殊的企业,国际上通过研究企业的竞争力的方法来分析商业银行竞争力。哈默以及普拉哈拉德(1990)[1]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积累随同企业核心产品和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这个观点是从银行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观的角度来研究银行核心竞争力的代表观点。Alhadeff(1954)[2]通过相关数据分析了1938年至1950年间加利福尼亚州的成本和产出,结果发现,银行业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发展存在着产出和成本反向变动的效应,且在成本和产出方面大型银行都比小银行有优势,Beston(1965,1972)对Alhadeff(1954)[2]的研究结果

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研究【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金融学 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研究 一、商业银行竞争力 世界上较早从事竞争力研究的是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y Forum , WEF)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 IIMD)。WEF和IIMD是从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角度来研究竞争力的, 并于 20世纪 80年代形成了独立而完整的国家国际竞争力评估体系。20世纪 90年代中期以来, 国内学者在学习借鉴国外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 对企业竞争力也展开了系统研究。其中以金碚(2003)的成果较有代表性。金碚指出: 企业竞争力,是指在竞争性市场中,一个企业所具有的能够持续地比其他企业更有效地向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 并获得赢利和自身发展的综合素质。 而理论界对商业银行竞争力还未有一个确切的定义,对其研究的学者们各存己见,其中具有代表性的: 焦瑾璞(2001)指出,银行竞争力是银行综合能力的体现,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相对于其竞争对手所表现出来的生存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 朱新国和唐正科(2002)提出商业银行竞争力是指在市场竞争环境下,商业银行及银行家合理的运用银行内外资源,进行个性化、差异化市场营销,提供市场和客户所需的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在与竞争对手的竞争中赢得市场和客户,实现银行价值最大化的能力。 张新宇(2004)认为商业银行竞争力是其充分利用包括外部环境在内的各种资源,在市场竞争中表现出的综合竞争能力。 对于商业银行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彭晓寒(2005)认为:(1)我国商业银行在银行业的主体地位决定了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研究的重要性。其对企业发展、国家财政收入、我国对外贸易等方面都有很大的贡献。(2)我国金融业的自身改革与发展方向决定了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研究的必要性。(3)我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形势决定了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研究的紧迫性。 二、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研究 1.国内外对银行竞争力评价研究现状 目前,国际上对商业竞争力的评测主要有世界经济论坛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设计的评价指标及其评测、标准普尔评价方法、《银行家》等杂志的银行排名。

企业观察:复星医药的经营模式及核心竞争力分析

企业观察:复星医药的经营模式及核心竞争力分析 按:以下均来自于14年年报一、经营模式 本集团是布局于中国医药健康领域全产业链的企业,本集团的业务从产业前端的原料药和制剂的研发生产到流通环节的医药商业,再到产业终端的医疗服务和零售,以及诊断试剂、医疗器械的生产和销售都有相应的布局。 近年来,本集团在国际化业务的开拓方面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实现了制剂产品的出口,并且规模日益扩大;对以色列Alma Lasers的收购使得本集团在激光手术治疗领域站在了细分市场的国际前列。相对于其他一些以单一业务或者单个或多个单项核心产品为业务基础的公司而言,本集团这样的业务布局能够最大程度的分享到中国医药健康行业的持续高速增长机会,并能通过业务板块间的资源共享产生协同效应,同时,还能规避细分行业的波动带来的业绩风险。 在过去几年,本集团的经营业绩保持了较高速度的持续增长,持续为股东创造价值。 本集团能取得这样的经营结果,既得益于对存量资产和业务的管理和经营能力的不断提升,也得益于

围绕主业持续不断的通过投资和并购扩大营业规模。 在运营与投资相结合的具体方面,本集团经营的主要业务可以划分为:药品制造与研发(含原料药和制剂)、医药分销与零售(主要是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流通和零售业务)、医学诊断与医疗器械(含诊断试剂、手术耗材、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医院业务)四个板块,每个业务板块均由专业化的运营管理团队进行经营和发展。 各管理团队除做好存量业务的管理和发展之外,都会按照本集团的战略目标,围绕其核心产品和市场定位寻找投资并购的对象。对并购标的的选择,本集团有自己的成熟逻辑,即关注拥有特色品种的各类规模企业,业主中有壁垒的高价值产品。完成并购后,本集团将在生产研发和销售的各个环节对并购对象 进行整合,整合以提升效率、压缩成本、拓展市场空间为目的,使得并购对象能迅速融入本集团已有的生产、营销和管理体系,借助自身资源迅速提升产品竞争力。 在Alma Lasers的案例中,2013年初的收购使本集团进入全球美容激光手术治疗领域并位列前茅,收购完成后通过制定发展战略、人才引进、产品研发储备、整合业务、市场拓展等经营管理措施的落实,

商业银行竞争力分析()

商业银行竞争力分析 --- 一、我行储蓄业务发展的总体概括 1、截止18年10月31日,平湖市分公司时点余额34.41亿,年增-1.67亿,同 比净增-3.67亿,其中活期时点余额7.24亿,净增-1.18亿.,同比净增 0.49亿,定期时点余额27.0亿,净增-0.3亿,同比净增-4.1亿。本年 有6个网点余额保持正增长,其中4个城区网点,2个农村网点。 2、近年来市占率发展状况: 15年市占率6.96%、16年市占率8.36%、17年市占率8.92%、2018年10月储蓄余额市场占有率8.31%,本年-0.61%,同比-0.4%,环比0.2%; 3、近年来全市银行个金总存款发展情况: 15年全市个金存款360亿,年增14.5亿,其中邮政3.4亿,本年新增市占率23.34%,工行-2亿,农行6亿,中行2亿,农商行3.7亿; 16年全市个金存款388亿,年增26.08亿,其中邮政7.5亿,本年新增市占率28.87%,工行1.94亿,农行5.3亿,中行1.3亿,农商行7.3亿; 17年全市个金存款403亿,年增14.8亿,其中邮政3.4亿,本年新增市占率22.73%,工行1亿,农行2亿,中行-0.3亿,农商行4.5亿; 18年10月全市个金存款4.14亿,年增10.9亿,其中邮政-1.56亿、工行4.93亿、农行0.38亿、中行-0.3亿、建行-0.7亿、农商行-0.95,其他小商业银行8.83亿元占了今年新增存款的80%,其中中信银行2.72亿、浦发银行0.68亿、兴业银行0.6亿、平安银行0.76亿、绍兴银行0.65亿、泰隆银行0.49亿。 二、其他商业银行的优势分析

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

时下,很多金融机构都提出要打造和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但什么是核心竞争力,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以及如何培育核心竞争力等,一些商业银行并不十分清楚,甚至在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管理上还前后矛盾和混乱。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最早于1990年由著名的战略思想家和管理学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提出来。他们把核心竞争力定义为“组织中的累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怎样协调各种生产技能和整合各种技术的学识”,突出强调价值链上特定技术和生产方面的专有知识,主要针对的是生产企业。而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无论内涵还是外延都要广泛得多,表现形式也丰富多彩。 先进的技术和产品是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商业银行竞争最终表现为业务的竞争,而业务的竞争又以产品为依托,产品是银行核心竞争力形式化、外在化的表现。一家银行如果开发了成本更低、风险更小、质量更优、更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就必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对此,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也曾形象地比喻过:如果企业是一棵树,那么核心竞争力应该是树根,核心产品是树干,而最终产品是树叶和花。但银行产品的研发离不开现代金融科技的支撑,尤其是现代商业银行更多地应用到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信息技术,使银行业迈入了全新的时代。因此,商业银行要培育自己的业务发展核心竞争力,就要从产品、技术开始,依托先进的技术开发出独到的金融产品,占领市场至高点。 良好的服务是赢得客户持久信任的核心竞争力。银行是一个服务性的行业,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是银行的基本要求。但很多商业银行对服务的认识,并没有随着业务的发展、金融的改革和人的思想观念的转变而发生大的改进。 实际上,随着金融业务向多样化、电子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客户对银行的服务需求更多了、要求更高了。客户面对多样化的金融产品,需要银行帮助审慎鉴别,以挑选适合需求、符合风险承受能力的产品,而不能把产品一推了事;针对产品的电子化和网络化,银行需要为客户提供更安全的服务保障。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内聚人心、外树形象的核心竞争力。在企业界有这么一种说法:一年企业靠产品,十年企业靠品牌,百年企业靠文化,以及“小型企业做事,中型企业做人,大型企业做文化”。一个企业独特而先进的文化,能内聚人心,牵引企业不断向前发展;外树形象,获得客户和社会的认可和好感,培养出客户的忠诚度。 优良的发展环境是吸引人才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一切经营管理活动都由人来实现,人是决定核心竞争力的最终因素,并影响和作用于整个竞争力。所以,商业银行要把人才的引进、培育、发展和提拔使用放在第一位。 全面的风险管理是有效管理风险、提升效益的核心竞争力。市场经济和金融体制的深入改革,既使商业银行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无处

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所谓核心竞争力,就是指在某一个时间段内企业能够拥有,而竞争对手却没有的资源、能力、优势等。如果企业有,竞争对手也有的就不能算作核心竞争力,只是普通竞争力。 仔细研究我们会发现,在大自然中能够存活的动物虽然具有很多特长,但是往往只有一个特长是最关键的,这一特长确定了它在自然界的地位。世界上的一些优秀企业都有核心竞争力的准确定位,而国内的一些企业好像什么都会涉足,但是什么都不精,结果每一项都比不过对手。所以说,每个企业都必须拥有核心竞争力。 动物的启迪与优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动物关键一招企业核心竞争力 老鹰眼睛英特尔研发 老虎凶猛索尼产品 豹子速度松下超强的仿制能力

蛇毒牙戴尔渠道管理 刺猬全身的刺思科对网络的理解变色龙伪装耐克品牌 乌龟背上的硬壳麦当劳服务

竞争力的强弱是相对的概念,如对于美国零售巨头沃尔玛而言,质量和低价都很关键,但是从核心竞争力的角度来讲,只有价格才是沃尔玛的核心竞争力。并不是沃尔玛不重视质量,而是质量只是其一个普通竞争力,它的核心竞争力只在一个点上体现,那就是价格最低。 核心竞争力来自哪里 企业的核心业务是指能够为企业带来最大效益的、企业在行业内占据优势的业务。在确定企业的核心业务之前,请先问自己几个问题: ◆企业是如何成长的

◆有没有核心业务 ◆过去的核心业绩是什么 ◆今天的核心业务是什么 ◆明天的核心业务是什么 中国的许多企业都陷入了这样一个误区,就是看到什么产品获利高就从事这种产品的生产,所以今天做饮食,明天出售水泥,后天又经营房地产,结果企业没有核心业务,经不起市场风险。

公司核心竞争力

公司核心竞争力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核心竞争力不是什么 与争夺全球领先地位的品牌之战不同的是,打造世界一流的核心竞争力是一场无形的战斗。前者在世界各地的广播电视和平面媒体中随处可见,其目的是争夺全球性的“头脑份额”,而后者则是无形的,除非有意寻找。西方公司的高层领导经常跟踪竞争对手产品的成本和质量,然而,他们之中有多少人理清过日本人为了以低成本获得核心竞争力而编织成的联盟网络西方公司都想成为国际上的领先者,但是又有多少个董事会曾就相关的核心竞争力达成过明确一致的意见又有多少高层领导曾经讨论过业务单元层面和总公司层面竞争战略的关键不同之处? 让我们明确一点,培养核心竞争力并不是说必须在研发投入上超过对手。以销售数量计,1983年,佳能复印机在全球市场上的份额超过了施乐,但佳能在复印技术上的研发预算却只占施乐的很小一部分。过去20年来,NEC的研发开支占其销售收入的比例几乎比每个欧美同行都少。 核心竞争力也不是指成本分摊,即让两个以上的战略事业部共用同一设施—工厂、服务设施或者销售队伍,或者采用同样的元件。成本分摊的确会产生很大的效益,但成本分摊是在业务单位已经出现后,为了合理组织生产而采取的事后行动。建立核心竞争力则要事先规划,然后才会衍生出业务单位。 此外,建立核心竞争力也与纵向一体化不同,前者的目标更加远大。

核心竞争力的确定与丧失 至少有三种检验方法可以用来确定公司的核心竞争力。首先,核心竞争力能够为公司进入多个市场提供方便。举例来说,显示器系统方面的核心竞争力能够使一家公司涉足计算器、微型电视机、手提电脑显示屏以及汽车仪表盘等广泛的业务领域,这就是卡西欧公司进军手持式电视机市场不足为奇的原因。第二,核心竞争力应当对最终产品为客户带来的可感知价值有重大贡献。显然,本田公司的发动机专长满足了这个条件。最后一点,核心竞争力应当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如果核心竞争力是各项技术和生产技能的复杂的融合,那么这项能力就难以被竞争对手模仿。竞争对手或许能够获得核心竞争力中的几种技术,但是要复制其内部协调与学习的整体模式却非常困难。 几乎没有公司能够打造5~6种世界一流的基本核心竞争力。如果一家公司列出20~30种能力,那么它列出的很可能就不是核心竞争力。当然,列出这样一个清单并且把这些技能视为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不失为一种好的做法。接下来,你可以通过签订许可协议和建立联盟来获得核心竞争力中缺少的组成部分,这会使你的成本大大降低。 大多数西方企业几乎从未从这些方面考虑竞争力,现在该是这些公司认真研究这样做有何风险的时候了。倘若主要根据最终产品的性价比来判断自己或者对手的竞争力,实质上会破坏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或者说对于增强

银行竞争力指标

一、比较分析体系构建 目前,对商业银行竞争力内涵的定义还没有达成共识,比较有代表性的说法有“能力整合论[1]”、“组合论[2]”和“构成要素论[3]”。我们认为,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内涵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商业银行竞争力是在市场竞争中,与其他商业银行在竞争中比较而产生的结果,它可以从银行的资产规模、盈利能力、安全性、流动性、人力资源素质、内部控制能力等方面来考察。第二,商业银行竞争力不仅反映商业银行已经表现出来的整体实力,还应该体现商业银行潜在发展的动态趋势,这与仅仅从财务指标和绩效评估方面对商业银行进行评价是不同的。第三,商业银行竞争力是个复杂的体系,其构成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基于以上考虑,我们将商业银行竞争力内涵定义为:商业银行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遵循“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的原则,在向市场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相对于其竞争对手所表现出来的生存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根据商业银行竞争力内涵的定义,对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分析不仅要考察当前的竞争力状况,即现实竞争力,作为一个要持续发展的金融企业,还要研究其竞争力的可持续性,即潜在竞争力。但潜在竞争力大多涉及战略、管理、文化、品牌、公司治理、科技等,往往难以量化。为避免“都认为自家孩子好”现象,本报告仅分析直接能够比较的现实竞争力。 我们认为,商业银行现实竞争力是指在现在的报告期时点上能够清晰展现出来的显性竞争实力,主要反应报告时点实际创造财富的能力,由一系列清晰的可以直接量化的显性指标组成。根据这些指标对商业银行影响方面的不同,报告将其划分为价值创造能力、市场拓展能力、风险防范能力、经营效率、业务转型能力五大类。 价值最大化已成为国际先进银行普遍认同的经营最终目标,价值创造是银行实现价值最大化这一最终目标的必由之路。银行要实现价值最大化,就必须实现经营过程中的价值创造。从国内外对银行竞争力的研究来看,反映价值创造能力的财务指标都是银行竞争力评价的主要内容。报告选取净利润复合增速、资产利润率(ROA)和资本利润率(ROE)来衡量银行的价值创造能力。其中资产利润率是利润总额和资产总额的比率,用来衡量商业银行单位资产获取收益的能力;资本利润率是利润总额与资本总额的比率,用来衡量商业银行单位资本获取收益的能力,这两项指标越大,说明商业银行的价值创造能力越强。 商业银行是经营风险的特殊企业,风险防范能力是其核心竞争力之一。报告选取了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以及贷存比来衡量银行的风险防范能力。其中,资本充足率是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核心资本充足率是核心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两者衡量商业银行的防范风险的清偿能力;不良贷款率是不良资产与全部贷款余额的比率,拨备覆盖率是计提的准备金与不良资产的比率,两者衡量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防范能力;贷存比是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之比,衡量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防范能力。 商业银行是充分的规模经济行业,其市场拓展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其在市场上现实的竞争力。报告选取资产占比、核心负债占比和网点数量衡量银行的市场拓展能力。资产占比是某银行国内资产与中国银行业总资产的比率,核心负债占比是某银行存款与中国存款总额的比率。 经营效率反映了一家银行的经营管理能力,而经营管理能力是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报告选取了成本收入比、人均效能、网均效能衡量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成本收入比是经营成本与收入的比率;人均效能是税后利润与员工总数之比;网均效能是税后利润与网点总数之比。 图1商业银行现实竞争力指标体系 价值创造能力 风险防范能力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期末重点

1、商业银行演变:国际贸易——币制混乱——货币兑换商——货币保管商——货币支付商——货币信贷商 2、特征:商业银行与一般工商企业一样,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 ;商业银行又是不同于一般工商企业的特殊企业,其特殊性具体:①经营对象的特殊②影响的特殊③责任的特殊。 商业银行与专业银行相比有所不同。商业银行的业务综合,功能全面,经营一切金融“零售”业务(门市服务)和“批发业务”(大额信贷业务),为客户提供所有的金融服务。 3、职能:信用中介;支付中介;信用创造;金融服务 4、经营原则:安全性原则;流动性原则;盈利性原则 5、“三性”的关系:“三性原则”的关系:①流动性是商业银行正常经营的前提条件,是商业银行资产安全性的重要保证;②安全性是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重要原则,离开安全性,商业银行的效益性也就无从谈起;③效益性原则是商业银行的最终目标,保持盈利是维持商业银行流动性和保证银行安全的重要基础。 6、组织形式:单元制;分行制;持股公司制;连锁制 组织结构:①决策系统:股东大会;和董事会。②执行系统:总经理(行长);部门经理。③监督系统:监事会;稽核部门 7、商业银行资本的概念:资本也称资本金,是指商业银行在建立之初由投资者投入的资金,以及银行在经营活动中由税后留存收益和银行借入的次级长期债务用来转增资本的资金,它代表投资者对商业银行的所有者权益。 8、商业银行资本的特点:商业银行资本金所包含的内容比一般企业宽泛;商业银行资本占资产的比重与一般企业相比很小。 9、资本构成:股本、盈余、债务资本、储备资本。 10、资本的功能:营业功能;保护功能;管理功能。 11、88版《巴》背景:银行业经营的风险不断加大;银行业之间的不平等竞争日趋严重。 内容:①资本的组成(核心资本+附属资本) ②风险资产的计算:总风险资产=表内加权风险资产+表外加权风险资产+衍生工具风险资产。∑?=相应的风险(表内账面价表内加权风险资产 ∑??= 相应的风险权重)信用风险转换系数(表外资产账面价值表外加权风险资产∑?+?=相应的风险权重成本) 当前市场风险敞口替代信用风险转换系数值(衍生工具资产账面价衍生工具风险资产③标准化比率的目标④过渡期及实施的安排。 12、评价:积极的方面:①有助于银行的稳健经营;②有助于各国商业银行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竞争;③为国际间银行监管和协调提供了极大方便。 不足之处:①协议仅涉及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而忽视了其他风险;②粗线条的风险权重档次不能充分体现各种资产之间的信用差别,难以准确反映银行面临的真实风险;③协议对非OECD 成员国有歧视待遇;④经济资本和监管资本不一致,导致银行通过资产证券化进行监管资本套利。 13、04版《巴》三大支柱:最低资本要求;监管当局的监管检查;市场纪律 核心资本比率=核心资本/风险加权资产×100%=核心资本/(信用风险加权资产+12.5×市场风险+12.5 × 操作风险)×100%≥4% 总风险资本比率=总资本/风险加权资产×100%=(核心资本+附属资本)/ (信用风险加权资产+12.5×市场风险+12.5×操作风险)×100%≥8% 14、资本金筹措:商业银行外源资本金的筹集:发行普通股;发行优先股;发行资本票据和债券。 商业银行的内源资本金主要源于银行的留存盈余。

关于增强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综述(精)

学号: 银行经营与业务课程论文 ( 题目:关于增强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综述学院: 专业:金融姓名: 成绩: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0年 12 月 20日 银行经营与业务课程论文 关于增强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综述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不断转型、银行业不断开放以及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爆发,商业银行在业务拓展和可持续发展上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尤其在利差不断减少、竞争不断加剧的现实情况下,探讨金融危机背景下如何提高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文章针对城市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不足的现状,分析了其原因,探讨了打造城市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措施。 关键词: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概况;措施 1. 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概况 核心竞争力,即核心能力,又称核心竞争优势,是指某一组织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结合,它是具有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竞争领域的一流水平,具有明显优势的能力。马雪松(2009)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长期形成的、蕴涵于企业内质中的、企业独具的、并使企业能在长时间内取得竞争主动的核心能力,可有力地支持企业向更有发展空间的新业务领域拓展。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出现,使传统的对企业短期性资源优化配置能力的研究,延伸到对企业的长期性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和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研究,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2 .制约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因素 2.1 治理结构不合理 2.1.1组织结构不合理 刘佳敏(2009)经过调查发现,我国商业银行存在部门多、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问题。各机构对基层支行贷款权的上收,严重扼杀了基层支行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2.1.2 制度不合理 尹凤兰发现,在国有独资的产权模式下,国有商业银行形成了一级法人总行对分行、分行对支行多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由于制度环境的不成熟,银行内部人控制问题尤为突出。 2.2 经营管理水平较低

海尔的核心竞争力

海尔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案例 一、海尔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建设背景 下面让我们来审视一下海尔核心竞争力的发展,在许多业内人看来,海尔有许多可以受人称赞的优点:管理上的日清日高,“斜坡球止”理论张瑞敏本人的优秀,还有优质的服务等等。也有人认为,海尔的成功显示的是,它在服务模式上的先行与品牌操作系统上配合,使它能够获得超额利润。海尔的核心竞争能力,是它通过服务来支撑品牌的那些经验,是技能与知识的综合能力。就从其竞争发展的历程看,或许后一种表述更能支撑海尔的发展。从深层次看,这也是对海尔在技术、管理和企业文化上的综合描述。 探索海尔发展成功的轨迹,首先是其管理优势所在。青岛海尔公司建立22年来持续发展已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环境的企业管理模式。从84年开始的名牌战略阶段:中国冰箱第一、多元化战略阶段:中国家电第一、国际化战略阶段:美国建厂等一直到2006年的开始宣布进入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通过在战略、观念、人力资源、文化、技术、质量、市场、服务的创新,塑造了海尔今天的成就,使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和国际化战略得到成功,并创造用户的绝对忠诚度。在其辉煌发展过程中,海尔二十多年发展历程中产生和逐渐形成特色的文化体系是海尔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从海尔发展的历程和现状来看,其核心竞争力在产品方面,已经从单一的家电产品向多元化产品(计算机、手机、生物制药、家庭整体厨房)扩展,已进入了一个多元化产业经营的格局时代。主要经过了从寻找提供利润的核心业务(比如冰箱、电视、空调、洗衣机)、到充满机会的新兴业务(计算机、手机、家庭整体厨房),再到创造未来的名星项目(生物制药等)之间的一种协调发展之路。在此过程中,海尔不仅保持原有产品的发展,同时还加大对第二、三类型业务的投入,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从产品和技术层面上保持其核心竞争优势地位。 然而,海尔在产品多元化发展中承担了巨额损失。海尔认为,全球化时代浪潮中,单一产业无法存活。因此,海尔进入医药领域,随后又进入了保健品、餐饮、电视、电脑、手机、软件、物流、金融等十多个领域。然而,海尔药业至今依然亏损;海尔投资的‘海尔大嫂子面馆“连锁店,目前大多数已经关门;海尔在电脑行业就栽了一个不小跟头,电脑行业是一个高科技的行业,明显与现在的海尔品牌营销运营的理念和模式不符,海尔电脑自上市以来就一直持续亏损。海尔手机在科键、波导、厦新等品牌面前也几乎一败涂地。可以说,海尔的多元化,把自己带入了一场迷失品牌的可怕危机当中,就像一场迷局,海尔陷入了困境。 在服务模式上海尔实现了先行与品牌操作系统,这种核心竞争能力具有一定的延伸性,影响着海尔的持续发展、发展的方向和范围。这种延伸更多的是在面上的延伸,即与多元化经营战略相匹配的延伸。从海尔的企业理念来看,那种“对内实行以企业忠诚为中心的核心价值体系,对外实行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服务体系”的经营哲学更多的强化了其核心竞争力。同时,海尔将其“企业忠诚”的价值体系上升到“中国造”的位置,为其核心竞争能力的延伸架构了一个广阔的、高远的空间。 总之,海尔在核心竞争力的构建过程中,以自身的企业文化为首,大胆创新,勇于尝试多元化发展模式,以超前的服务理念赢得了自身的竞争优势,成为诸多企业学习的案例。 二、海尔核心竞争力的构成 (一)品牌核心竞争力 从1985年之后,海尔始终把名牌战略作为自己的基本战略之一,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情况的变化,不断丰富和发展其中包含的内容。海尔通过品牌外延变化:冰箱名牌——家电名牌——中国名牌——世界名牌和内涵变化:质量高——服务好——个性化——速度快的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使其从一个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壮大成为世界级企业。 海尔的发展无疑是个奇迹,海尔的品牌建设之路对于所有想建立品牌战略的企业来讲都有学不完的东西,我们选择海尔,是因为海尔在二十多年的发展中摸索出提高品牌核心境争力的成功经验,并且在经济环境发生剧烈变化的条件下实现品牌核心竞争力的成功转换,对于此类经验的深入认识、总结无疑将提高我们对品牌内涵和外延的认识,从而更好的完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都大有裨益。 纵观海尔发展史,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海尔的核心竞争力突出的表现为制度和企业文化,而这两点的核心是创新。这种创新实质是集体学习的能力。1995年海尔创造出了OEC管理模式,在实践的成功使其获得“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在2001年4月22日上海举行的“企业家活动日”上,中国企业联合会向海尔集团颁发第七届“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证书。海尔集团的“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获得特等奖。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战略创新为保障,以市场创新为目标,员工主动参与为主体的企业文化指引企业发展壮大。 海尔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内部集体学习能力而不是外在资源的强大;是人的能力不是物或可以继承资产;是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能力而不是相比对手的优势,海尔品牌的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

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论文

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论文 一、现实竞争力分析 (一)盈利性指标分析宁波银行近5年的总资产收益率和资本利润率 都较为稳定,并且都于2009年起呈小幅度增长趋势,这说明宁波银行 利用资产获得收益的水平有提升,自有投资的经济效益变好;宁波银 行成本收入比值不高,未超过行业认定的标准45%,并逐年降低,说明银行单位收入的成本支出减少,猎取收入的水平增强;收入利润率稍 有起伏,但还是维持在一个较高较好的水平。这些都说明了宁波银行 在近5年中的盈利性相当好,并具有更好的趋势,在未来,持续盈利 的可能性也是比较大的。 (二)安全性指标分析不良贷款率是指金融机构中的不良贷款额占总 贷款余额的比重。不良贷款率影响着银行的资产质量,而资产质量标 志着银行盈利水平的强弱。它能较准确的衡量银行信贷资产安全状况,操纵不良贷款率的数值有利于银行盈利的维持和提升。资本充足率指 的是银行在其客户的资产受到损失后,该银行能够以自有资本来承担 相对应损失的水平。我国银监会为监测银行抵御风险的水平,对全国 各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都有严格的管制。宁波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一直 在1%以下,我国风险监管要求该值要小于5%,国际通行标准认为金融 机构不良资产率警戒线为10%,由此可见宁波银行的不良贷款操纵的很好,反映出宁波银行的信贷资产安全状况良好;并且其资本充足率均 保持在10%以上,多年达到15%,风险监管标准要求该值大于8%,宁波银行较高的资本充足率对储蓄客户来说保障水准较高,且没有过高而 导致闲置资金降低了盈利水平。其较低的不良贷款率和较适当的资本 充足率,说明宁波银行的安全系数很高,资产安全状况良好,抗风险 水平较强。 (四)进展水平指标分析总资产增长率反映公司资产规模的增长情况,是总资产增长额同期初资产总额的比率。主营业务增长率能反映主营 业务收入的增减变动情况,能够衡量企业经营状况,是评价公司进展

银行竞争力指标

银行竞争力指标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一、比较分析体系构建 目前,对商业银行竞争力内涵的定义还没有达成共识,比较有代表性的说法有“能力整合论”、“组合论”和“构成要素论”。我们认为,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内涵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商业银行竞争力是在市场竞争中,与其他商业银行在竞争中比较而产生的结果,它可以从银行的资产规模、盈利能力、安全性、流动性、人力资源素质、内部控制能力等方面来考察。第二,商业银行竞争力不仅反映商业银行已经表现出来的整体实力,还应该体现商业银行潜在发展的动态趋势,这与仅仅从财务指标和绩效评估方面对商业银行进行评价是不同的。第三,商业银行竞争力是个复杂的体系,其构成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基于以上考虑,我们将商业银行竞争力内涵定义为:商业银行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遵循“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的原则,在向市场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相对于其竞争对手所表现出来的生存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根据商业银行竞争力内涵的定义,对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分析不仅要考察当前的竞争力状况,即现实竞争力,作为一个要持续发展的金融企业,还要研究其竞争力的可持续性,即潜在竞争力。但潜在竞争力大多涉及战略、管理、文化、品牌、公司治理、科技等,往往难以量化。为避免“都认为自家孩子好”现象,本报告仅分析直接能够比较的现实竞争力。 我们认为,商业银行现实竞争力是指在现在的报告期时点上能够清晰展现出来的显性竞争实力,主要反应报告时点实际创造财富的能力,由一系列清晰的可以直接量化的显性指标组成。根据这些指标对商业银行影响方面的不同,报告将其划分为价值创造能力、市场拓展能力、风险防范能力、经营效率、业务转型能力五大类。 价值最大化已成为国际先进银行普遍认同的经营最终目标,价值创造是银行实现价值最大化这一最终目标的必由之路。银行要实现价值最大化,就必须实现经营过程中的价值创造。从国内外对银行竞争力的研究来看,反映价值创造能力的财务指标都是银行竞争力评价的主要内容。报告选取净利润复合增速、资产利润率(ROA)和资本利润率(ROE)来衡量银行的价值创造能力。其中资产利润率是利润总额和资产总额的比率,用来衡量商业银行单位资产获取收益的能力;资本利润率是利润总额与资本总额的比率,用来衡量商业银行单位资本获取收益的能力,这两项指标越大,说明商业银行的价值创造能力越强。 商业银行是经营风险的特殊企业,风险防范能力是其核心竞争力之一。报告选取了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以及贷存比来衡量银行的风险防范能力。其中,资本充足率是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核心资本充足率是核心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两者衡量商业银行的防范风险的清偿能力;不良贷款率是不良资产与全部贷款余额的比率,拨备覆盖率是计提的准备金与不良资产的比率,两者衡量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防范能力;贷存比是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之比,衡量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防范能力。 商业银行是充分的规模经济行业,其市场拓展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其在市场上现实的竞争力。报告选取资产占比、核心负债占比和网点数量衡量银行的市场拓展能力。资产占比是某银行国内资产与中国银行业总资产的比率,核心负债占比是某银行存款与中国存款总额的比率。 经营效率反映了一家银行的经营管理能力,而经营管理能力是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报告选取了成本收入比、人均效能、网均效能衡量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成本收入比是经营成本与收入的比率;人均效能是税后利润与员工总数之比;网均效能是税后利润与网点总数之比。 图1商业银行现实竞争力指标体系 价值创造能力

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分析报告(doc 9页)

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分析报告(doc 9页)

2004年度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分析报告 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中心 ■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客观评价和分析当下中国银行业的竞争力态势,分析具体竞争力的强弱,引导中国银行业抓住机遇,保证平稳过渡,并争取在国际金融竞争中居于有利地位,对于我们制定竞争策略、维护金融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也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具有全局性意义。 ■从综合竞争力看,招商、民生、浦发为第一档次;建行、中行、 兴业、华夏、交通、中信为第二档次;工行、光大、深发展、农行为第三档次。 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的理论依据 目前,竞争力研究已经受到各国政府的普遍重视,成为世界性的学术热点研究问题之一。其中关于竞争力最权威诠释是日内瓦的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y forum,WEF)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IMD)的竞争力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的研究(主要从事国别间的国际竞争力研究),提出了竞争力方程,涉及8个领域(国内经济实力、国际化程度、政府管理、金融环境、基础设施、管理程度、科学技术、人口素质)的近300个指标;其公布的年度国家竞争力报告,越来越得到经济学界和各国政府的认可,日益引起各国的重视。 WEF将企业竞争力的定义为"比其竞争对手创造更多财富的能力".不难 看出,企业竞争力的强弱最终要通过盈利来体现。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创造价值能力也应成为其竞争力表现的核心。 故此,我们将商业银行竞争力定义为:商业银行在特定的市场结构下,受供求关系、公共政策影响,进行设计、营销各项金融产品,并获得比竞争对手更多的财富的能力;是某一银行成功地将现有资产转换为提供更优质服务的能力。 根据WEF和IMD的竞争力方程: 竞争力=竞争力资产(存在)×竞争力过程 这里所谓资产说的是一种现实存在的概念,即竞争力现实的表现。由此可见,竞争力研究主要考察的是两个方面,一是竞争力的现实存在是什么样的,二是这一存在的进程是怎样实现的。其中存在着因果的分析的过程。我们据此来设计研究框架。 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要特别要强调与现有的银行信用评级以及银行绩 效评价相区别。 竞争力评价与银行信用评级区别:一是研究目的不一样,银行信用评级是减少投资人与债券发行人信息不对称,对象是投资人,目的是揭示风险、风险管理。竞争力评价是实现银行可持续发展,对象是银行,目的是帮银行找问题。二是研究方法也不一样。 竞争力评价与现有的银行绩效评价区别:银行业绩评估只是银行竞争力的外部表现,即银行基于自身的竞争优势和竞争资源,在过去和现在的市场竞争中的结果和地位。主要集中于银行财务会计指标和市场指标两大类。然而,仅仅这两类指标不可能全面反映银行竞争力的真实内涵。因为财务指标反映的是银行过去和现在的竞争状况和业绩,可以用来分析和评估以前的行为和决策,

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哈默尔G.Hamel《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普拉哈拉德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1990年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哈默尔(G.Hamel)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企业核心竞争力》(TheCoreCompetenceoftheCorporation) 很多公司仍在苦苦寻找在全球竞争中克敌制胜的最有效方式。20世纪80年代,人们评价某个高管有没有才能,主要看这个人能否重组公司、拨乱反正和精简层级。然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人们评价高管时,将看他们有没有能力识别、培育和利用公司的核心竞争力(corecompetence,也称核心能力),为公司的成长找到新的途径。看来,高管们该重新思考一下公司这个概念本身了。 让我们首先以美国的GTE*和日本的NEC**两家公司为例,探讨十年来它们各自的发展轨迹。20世纪80年代初期,信息技术已初显欣欣向荣的景象,GTE凭借自己的地位,极有希望成为该行业的主力军。这家公司在电信业非常活跃,其业务横跨多个领域,包括电话、交换与传输系统、数字化专用自动小交换机(PABX)、半导体、分组交换、卫星、国防系统以及照明产品等等。此外,GTE旗下的娱乐产品集团(EntertainmentProductsGroup),也就是喜万年(Sylvania)彩电的制造者,在相关的显示器技术领域也占有一席之地。1980年,GTE的销售额为99.8亿美元,净现金流17.3亿美元。与之相比,NEC当时还只是一个小字辈,销售收入仅为38亿美元。尽管拥有与GTE不相上下的技术基础和计算机业务,但NEC在电信领域尚无任何经验。 然而,到了1988年,NEC却后来者居上,销售额达到218.9亿美元,远远高于GTE公司的164.6亿美元。这时,GTE实际上已经沦为一家以经营电话业务为主的公司,尽管它在国防和照明产品方面仍占有一席之地。这家公司的其他业务从全球的角度看已经变得很小。在过去的几年中,GTE公司已经把喜万年电视机和Telenet业务剥离了出去,把交换机、传输设备和数字PABX等产品转交给合资公司生产,而半导体业务则已关张大吉。在这个过程中,GTE公司的国际地位一路下滑。1980到1988年间GTE在美国以外地区的销售收入从过去占总收入的20%降到了15%。 相比之下,NEC却一跃成为世界半导体工业的领导者,并且在电信产品和计算机领域也跻身一流企业。它巩固了自己在大型计算机方面的领先地位,还跨出了公用交换和传输领域,把触角伸到了手机、传真机和手提电脑等所谓的生活时尚产品(1ifestyleproducts)领域,在电信和办公自动化之间架起了桥梁。NEC成为惟一一家在电信、半导体、大型计算机三个领域的全球销售收入均名列前五位的公司。为什么这两家在起步时业务组合基本相近的公司,在几年后的表现却如此悬殊?主要是因为NEC能够从“核心竞争力”的角度考虑企业问题,而GTEZ却没有。 对公司的重新思考 经营多元化公司曾经是一项很简单的工作,总部只需指示其业务单位把注意力放到某个特定的最终产品市场,并督促它们成为该领域的世界领先者即可。然而,随着市场边界的变化越来越快,目标开始变得飘忽不定,对目标市场的占领顶多只是暂时性的。但也有几家公司属于长袖善舞的一类,它们善于创造新市场,能够快速打入新兴市场并且在业已成熟的市场中大力改变客户的选择模式。这些公司自然成为大家效仿和学习的对象。对于公司的管理层来说,关键任务就是使自己的组织能够在产品中加入令人无法抗拒的功能,或者更高明一些,创造出消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