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GIS支持下的传统聚落景观管理模式

GIS支持下的传统聚落景观管理模式

第26卷第4期2006年7月经济地理

ECONOMICGEOGRA眦

V01.26,No.4

Jul.,2006

文章编号:1000—8462(2006)04一0693一05

GIS支持下的传统聚落景观管理模式

邓运员,中秀英,刘沛林

(衡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系,中国湖南衡阳421008)

摘要:中国广大地域范围内分布着为数众多的传统聚落,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但在经济建设的大潮中,大多数传统聚落面临着被损毁甚至完全被破坏的危险。目前管理模式缺乏科学的手段,保护规划的执行难以落到实处,而且后期的保护管理也较为困难。以我国南方传统聚落为对象,研究GIs与传统聚落景观管理相结合的方法,进而采用基于GIs的传统聚落景观管理模式,将极大促进传统聚落的保护规划和保护管理,对城乡规划与建设也有着很强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GIs;传统聚落;文化景观;文化遗产;景观管理

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

在中国的大地上散布着为数众多的古村落、古集镇(一般称为古村镇或古村古镇,统称为传统聚落),它们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很多古村镇都是明清时期甚或宋元时期一路传承下来的,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为我们研究古代先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一面镜子。这些古村镇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地方文化等方面的差异而表现出不同的聚落文化景观,但在乡村城镇化的进程中由于新的建筑形式和建筑材料的出现和使用,使老的建筑形式和建筑格局受到严重影响,特别是许多古村镇在长期的历史积淀过程中,已成为所在地区村镇风貌的标志,然而却在不经意中遭受着严重的毁坏,许多极具地方历史文化特征的村镇风貌和古迹在一天天地销声匿迹。

拯救历史文化遗产,实现传统聚落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多数国家广泛关注的问题。我国经历封建社会的历史较长,古代文化遗产留存较多,以致保护传统聚落与城镇化、现代化的矛盾更为突出。这些具有重要遗产价值的聚落景观及其内部的文化遗产必须得到有效保护,这已经成了当前人们的共识,但保护的方法和手段却是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学术界对古村古镇的保护方法已经作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在实践上也采取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手段,但从技术层面来研究如何保护(采用GIS技术进行保护规划和保护管理)却少之又少。到目前为止,国内只有胡明星等从单个聚落或历史街区的微观角度作过一定研究_l。o;而且均是借助于通用的GIs软件平台,结构松散,不太适合我国的传统聚落管理。此外,在实践中做传统聚落的保护规划时GIs方法也参与了其中的某一两个环节,比如在前期资源调查中应用GIS进行一定的分析或在后期成果表达中应用GIs进行制图输出,但真正利用GIs全面参与传统聚落管理或建立业务化的可运行的传统聚落数据库,尚不见诸于文献。

文化遗产是世界上最具普遍价值和分布最为广泛的资源,然而它也是易损且有限的Hj,必须采取一切措施和方法来进行保护,包括运用最先进的技术手段。由于GIs的独特优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美国国家公园管理署(NPs)都推荐采用GIs方法来进行文化遗产的管理。我国的传统聚落无论是作为整体表现出来的文化景观,还是其内部的单项文化资源,都属于文化遗产的范畴,因此,也可借助于GIS来进行管理。笔者分别从宏观角度(整个区域范围)和微观角度(单个聚落)探索建立基于GIs技术的传统聚落景观保护管理信息系统,以解决以往对传统聚落景观保护和管理的落后与不足,促进我国传统聚落保护和管理的水平与效益。而所建立的宏观管理系统可为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科学研究提供一个技术平台,微观管理系统则可为其它传统聚落的保护与管理提供一种方法论的借鉴。同时,在聚落研究中引进GIS手段在国内也开展得较少bJ,我们这种尝试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促进乡村聚落地理学的发展。

传统聚落景观管理的现状

我国的传统聚落保护规划和保护管理大多采用手工操作、人工管理等传统的方法和手段,保护的好坏完全取决于规划编制专家的经验和管理人员的保护意识与专业素养,有太多的人为性和随意性。

1.1规划方案不科学

保护规划的编制主要是用定性的方法来分析所收集到的数据,缺乏对现状数据的定量分析。现状调查不充分或现状数据分析不到位,势必会影响规划成果的质量;而没有周密详实、可操作性很强的规划方案就会影响保护的质量和水平。1.2缺乏整体性保护

传统的保护对象一般只是单个历史文化遗产,虽然现在也慢慢地转向整体性的历史文化环境的保护(即那些与遗产

收稿日期:2006一02—23;修回日期:2006一05一1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017102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03姗5)和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编号:03A008)联合资助。

694经济地理26卷

本身在时间与空间上有关联的,或遗产本身属于其中一部分的整体,或遗产所在的自然环境等,以及聚落中具有典型人文环境特点的区域都成为历史遗产管理的重点,并且其重要性不亚于遗产本身,甚至即使是一些历史残存,作为历史的证据,也应列入整体保护规划当中№1)。但由于手工方法难以对影响被保护对象的多元因子作出综合评价和准确判定,从而使得整体性保护往往停留在概念层次或是一种理想化的目标,而在实践操作上往往难如人意。

1.3静态管理方式不能跟踪动态变化

传统聚落保护规划实施效果的好坏除与规划成果的质量有关外,也取决于规划管理部门在规划实施过程的控制和管理。而传统聚落的保护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需要全过程的监控和调整,这就要求规划设计和管理部门及时地掌握各种能反映现状的动态资料,并将此作为管理部门保护和管理的依据。

1.4没有统一的数据库等信息资源可资利用

目前学术界在传统聚落保护方面多着眼于单个聚落的个案研究,很少有人在宏观上对全国范围内的传统聚落做过整体研究,更没有象美国NPS那样建立全国性的文化遗产数据库或信息系统。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施行的文物登录制度实际上是文化遗产管理的重要方式和内容,相较于我国实行的文物指定(Desi舯te)制度,更强化了对文化遗产的管理,因为文物一旦登录进这个清单(Ijst)后,就可用计算机数据库进行高效管理,如美国NPs已经建立起国家考古数据库、国家历史标志景观数据库、国家登录文物信息系统等大型数据库nJ。这些数据库所包含的文化资源都是与空间位置相关的,并且一般都直接含有地理坐标等空间位置信息,因此将它与GIs相连接,就可实现基于位置的文化遗产的查询和符川!而我国目前还没有一个类似的空间数据库,亟需展开研歹E

2基于郇的传统聚落景观管理模式

目前GIS在我国传统聚落景观管理和保护当中的应用还是一个较新的领域。以数字化手段管理、处理传统聚落相关的信息,形象化地展示被保护的文化遗产,是一个亟待探索的方向。为此,我们引进GIs技术分别建立中国南方地区传统聚落景观的宏观管理系统和微观管理系统,这对传统聚落的管理和保护来说,是一次管理模式的变革,它将极大地提高管理的效率和保护的效果。

2.1微观管理模式的基本功能

用GIs方法建立单个传统聚落的空间数据库进而形成一个管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微观管理模式。它将集成多源数据,包括聚落环境本底数据、现状调查数据、历史资料和规划方案等信息可以全部输入GIs这个统一的数字化平台,这将彻底改变传统聚落保护规划的编制方法,从而提高传统聚落规划的科学性、综合性和合理性,还可实现传统聚落的动态管理。如果再加上GIs和空间辅助决策支持系统(sDSS)两者的集成,则可以改进传统聚落景观保护价值的多元评价方法,从而减少以往对传统聚落保护价值评价的人为性和不确定性,可为传统聚落的文化遗产保护及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在完成对某个传统聚落的各种文化遗产的调查以后,将调查数据输入计算机数据库,通过组件式GIs或从底层开发最终建成应用系统,通过该系统可完成聚落内历史建筑状况信息的记录、分析、管理、检索、显示和各种文化遗产数据的收集、存档、分析等工作。

2.1.1查询检索

最基本的属性数据查询,比如有关传统民居或其它历史建筑的建筑年代、建筑材料、房屋权属等是任何信息系统都可以做到的。该系统还可用于任意位置建筑物的现状及规划方案的查询,也能通过多种方式查询各种现状地物的详细资料,并可进行专题制图输出查询结果。还可检索与传统聚落密切相关的资料,为传统聚落的保护和管理提供准确、全面的各种类型数据,如自然环境背景数据和各种社会经济数据(通过0DBC连接外部数据库)。

2.1.2图形图像显示

由于系统连接多种方案的详细规划图件及其必要的说明,所以当查询的对象是历史建筑时,系统将显示与该建筑有关的数字图像,包括建筑的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各种规划图件和不同角度的若干张照片等。

2.1.3统计评估

该系统能够根据现有房屋建筑的各种属性,对其进行统计和分析,辅助具体建设项目的计算和决策,如传统聚落保护需要拆除一些与传统风貌不协调的建筑,本系统既可根据拆迁房屋面积估算其费用,根据现居住人口数,决定搬迁人口等,还可通过查询历史建筑的现状和规划方案而评价维护、保护和重修的需求与优先权。需要维护的则可制定维护整改的对策,并能根据维护改造的程度,计算维修、改造的费用。2.1.4三维可视化

三维可视化有两层含义,一是以数字视频或是以单张现状照片的方式显示传统聚落内主要街(巷)的沿街(巷)立面数字图像。这不但可展示传统街巷空间的风貌,还可方便决策者了解某一个具体区域的现状,以监视街巷的保护和指导审批建设项目。二是对所有传统聚落内的建筑物进行三维建模,从而能够让用户了解各建筑物之间的三维空间关系。2.2宏观管理模式的特色功能

用GIs方法建立某个宏观地域的所有传统聚落的管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宏观管理模式。由于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对广布在中国不同地域的传统聚落进行过系统而完整的田野普查,而我国的传统聚落大部分分布在秦岭一淮河以南(也即本文所说的“南方地区),所以我们暂以《中国古镇游》旧j、《中国古镇图鉴》旧J、《湖南古镇书》¨0。等3本著作所精选的南方地区208个经典古镇为蓝本,初步建立我国南方地区传统聚落数据库的架构,对这208个传统聚落的历史文化渊源、空间位置分布、进出交通路线、旅游景点资源、保护管理现状、建筑特色风貌、考察研究程度、经济与人口压力、所属文化区等基本资料以及有关的文本和图形、图像、视频等信息进行科学的管理和分析。

2.2.1系统目标

①为南方传统聚落的保护和宏观管理提供技术支持;②为旅游者或社会公众建立基于webGIs技术的传统聚落景观的查询系统;③为相关专家学者建立南方传统聚落科学研究的综合平台。

2.2.2技术路线

4期邓运员,申秀英,刘沛林:GIs支持下的传统聚落景肌管理模式

695

由于这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系统建置的数据量又比较大,所需的功能模块较多、开发周期较长,需采取分阶段、选

代式研究与开发方法,才能化繁为简,降低开发难度与风险,

所以本系统拟分两步实现。第一步利用ArcGIS{9作为系统平台,初步建立南方地区208个经典古镇的数据库;再结合m.cobiects和VBA进行功能定制,建成一个系统框架。第二步

则在这个框架的基础上再利用A陀IMs、ArcE蛹ne和vc开发

基于B/s结构的中国传统聚落管理信息系统(实为webGIs)。第一步主要在框架上对中国的传统聚落景观的研究和保护

过程中引进GIs技术进行探索(以南方地区为样区进行试验

研究);第二步则主要在细节上对该系统进行完善,建立业务化的运行系统,并在这个过程中试图探索近景摄影测量与基于数码相机的数据采集与三维建模技术、各地特色民居建筑的数据库建设的技术途径、聚落景观的三维虚拟与历史景观复原等技术。2.2.3特色功能

基于GIs的南方传统聚落景观保护管理系统大体上包括五个基本模块:数据采集与处理模块、数据存储与管理模块、数据查询与分析模块、数据打印与输出模块、系统更新与维护模块。其中,数据分析模块的主要目的是为广大用户提供科研和应用的平台,为普通公众的查询请求提供响应,为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的研究工作提供帮助。

2.2.3.1提供基础地理数据。可以按地理范围任意获取传统聚落所在地的基础地形图、交通图及相关属性数据,可对各

3系统实例

专题数据进行分析、查询。

2.2.3.2统计分析。本系统除了可以对属性数据建立诸如柱状图、饼状图等常用统计图表外,还可以在地理底图上利用行政界线图层,建立行政区(例如地区或县)多边形,按县、地

区(地级市)行政单元对各类聚落点进行统计,并且可以作出

相应的专题地图。可为用户制定并提供规范的数据字典、统一格式的统计报表。

2.2.3.3地形模拟。用现代地面DEM数据可以模拟出地形的起伏和山河的走势。由于各地的传统聚落表现出一定的景观分异,为了更有效地对南方地区的传统聚落进行研究和管理,首先需要对它们进行区划,利用DEM的模拟结果则可辅助进行景观区和景观亚区的划定(图1),笔者据此已有初步的区划方案,共划分出8大景观区和40个景观亚区u11(图

2);此外,根据DEM模拟结果还可对古地貌、古水文等环境要

素的历史演变作出推断,为研究历史时期人口迁移和聚落演变提供辅助或线索。

2.2.3.4选择古村古镇专题旅游的最佳路线。根据旅游者指定的目的地(若干个传统聚落点),可利用系统所含交通网络信息和优化模型,选择旅游最佳路线,并给出诸如里程、公路等级等信息,还可以提供时刻表、票价等项咨询服务。

2.2.3.5模拟古代先民“生活辐射区”。通过GIs中的B唧.

ER功能,以古代先民的活动范围为半径,对每一传统聚落作出缓冲圆,所含区域即为先民的“生活辐射区”,从而为历史考古人员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

图1

D删数据辅助传统聚落景观区划

№.1‰岫ing

oftr:Idj删刚吡哪蛐tslallIlsc叩ebyD删躯㈣

位处湘西的凤凰古城由于其独特的文化景观,于200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其中的文化遗产因而

更加需要保护。为此,笔者开发了基于GIS的凤凰古城景观保护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的总体目标是负责凤凰古镇的文化景观的保护和管理,并力求使古镇内文化遗产保值或增值。

在这里GIs主要用于对古镇核心区1.8km2内的7

500多座民

696经济地理26卷

居建筑和其它文化遗产基于单体进行管理;还用于对整个凤凰古镇的文化景观的保护规划。

图2中国南方传统聚落的景观区划图

me删廿删洲咖哪tsinme触0f0IiIla

№.2hldscape瑚iIlg0f

图3传统聚落景观三维可视化模型

se砌印彻ts

ng.37n抡3DIImdds0f仃adi6伽Ial

该系统所管理文化遗产等信息都具有定位特征,属于空绿化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设施用地、对外交通用地等)规间信息的范畴,用GIs对它们进行管理则可以对它们进行科划方案的查询。②制定凤凰古城的管理规划和制定发展控制学分析、提供决策支持信息。通过图形数据可了解古城内的的途径。如制定建筑物高度控制要求、文物和其它景点的高文化遗产分布及其价值;并能通过及时对已改建、维修的建筑度控制要求、视线通廊分析、分期建设规划等。③制定凤凰古更新其图形和属性库而实时了解民居建筑的动态变化;并且,城的保护规划,如近期保护和更新模式(保护、改善、保留、整基于微观管理模式的原则,该系统利用Arcobiects提供的治或更新)、中期保护与更新模式;此外,通过GIs的缓冲区分COM接口实现了对三维可视化的要求,从而方便用户从宏观析功能可以划定适宜的保护区边界和范围(核心保护区、风貌上把握古城的三维空间关系(图3)。主要功能包括:①凤凰协调区、区域控制区、山体保护区等)。④制定景点景区的旅古城用地现状的输入、分析、更新和检索以及土地利用(居民游规划,划定特色旅游点(带),如民俗活动场所、旅游购物带、住宅用地、商业金融用地、行政办公用地、休闲娱乐用地、医疗传统文化展示点、名人轶事陈列点等;查询检索全部或特定的卫生用地、文化教育用地、文物古迹用地、工业发展用地、园林民居旅馆(客栈)以方便相关部门进行监管或方便游客寻找住

4期邓运员,申秀英,刘沛林:GIs支持下的传统聚落景观管理模式

宿。⑤监视和评价对古城的管理及保护政策,根据管理和保护效果可以及时对政策进行调整。

4结论与讨论

第一,传统聚落的文化景观作为一种历史文化遗产能应用成熟的GIs技术来进行管理,并将极大地改变传统聚落的管理手段和保护效果,最终替代传统的管理方法。

第二,采用GIs建立的传统聚落文化景观保护管理信息系统具有较强的空间分析功能,还可实现景观或传统建筑信息的三维可视化表达。在此基础上,可方便地进行三维景观浏览、视线通廊分析、建筑高度控制规划等管理功能。

第三,在传统聚落的景观保护和管理当中引进GIs技术,相对于以往基于定性描述为主的研究方法是一种革新,采用这种方法所得出的管理措施和规划方案更具有可操作性,因而可以提高传统聚落的管理水平和保护效率。

但由于这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主要方向在于:①三维环境下的虚拟漫游与景观复原。②景观保护的决策支持。利用GIs与空间辅助决策支持系统(sDSs)的结合,可实现传统聚落景观保护的方案优选等决策支持功能。③民居建筑数据库建设以及民居建筑部件图像的获取与入库。

参考文献:

[1]胡明星,董卫.基于GIs的镇江西津渡历史街区保护管理信息

系统[J].规划师,2002,18(3):7l一73.

[2]胡明星,董卫.基于G璐的古村落保护管理信息系统[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3,36(3):53—56.

[3]胡明星,董卫.G玛技术在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中的应用研究[J].

建筑学报,2004,(12):63—65.

[4](英)PAULB0x著.胡明星,董卫译.地理信息系统与文化资源管理:历史遗产管理人员手册[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2—3.

[5]汤国安,赵牡丹.基于GIs的乡村聚落空间分布规律研究——以陕北榆林地区为例[J].经济地理,2000,20(5):1—3.

[6]张松.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文化遗产和历史环境保护的一

种整体性方法[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一15.

[7](美国)国家公园管理署(111eNati∞_alPark妇沁).IjJ虹tomepas卜一da士£Ibase[EB/0L].http:,/www.cr.nps.酬databases.h咖,2005

一ll一18.

[8]中国古镇游编辑部.中国古镇游[z].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4.1—714.

[9]李玉祥,紫图.中国古镇图鉴[z].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492.

[10]古镇书编辑部.湖南古镇书[z].广州:南海出版公司,2004.1—396.

[11]申秀英,刘沛林,邓运员,等.南方传统聚落的景观区划及其保

护与利用价值[J].地理研究,2006,25(3):485—494.

ARESEARCHoF唧MANAGEM哐NTPArI’rIERNOFrI’]毗娜IoNAI。

S】朗【’TLEM】珀叮rSI。ANDSCAPEI价iDIERGISSI用PORT

DENGYun—yuall,SⅧ1NⅪu—ying,UUPei—lin

(Ge叼印hyDepaI订Ilent,}Ier留angNomlalu面vers砖,Helwallg

421008,H嘞,Ckm)

Ab醴ract:Plentyof乜aditionalsettlementsarelocatedallmurldC11ina“hichincludesabundantKstoricalcuhural

iⅢbn枷on.However,intl陀

Ⅱ.endofthe

economyconsmlc‰,Inost0ftIlesettlementsf如ea

greatd锄ger0fbeiI垮minedoreventotaUyde曲nDyed.Nawaday8,吐地m吼?

age玎舱mpattemoftra出tionalsemementsl蚰dscapeislack0fscien曲c

wayso

t}latt|leiHlplementationofpre∞rvationp:laIlmflg0nitc甜lI吼be

putongrouIld.nmhemlor}e,iti8

actuallydimculttopresenre趾dmal_lageitweⅡattIleendofmewholetem.Itmakestlle缸翟Idi6伽|aI∞ttle—mentsint}lesomhofCllimasubiectinoIdertoresearchont}lewayofcombimtionbtmveenGISa11d山etI砌tiorlalwayofm砒培罢珧t}lese柑e-mentslandscape.What’smore,because0ftheusingof(璐,t}le

Al枷ng卸dmanagement0ftlletraditionalsemementscanbegre柏ypr0-motedand出erecemc畸pl锄11ingandcoIls缸uctionwiUkm面talott11|舢曲it.

Keywords:GIS;谢itionalsettlemems;culturallandscape;culturalheIitage;landscape咄ulagernem

作者简介:邓运员(1973一),男,湖南祁阳人,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GIs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

GIS支持下的传统聚落景观管理模式

作者:邓运员, 申秀英, 刘沛林, DENG Yun-yuan, SHEN Xiu-ying, LIU Pei-lin

作者单位:衡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系,中国湖南,衡阳,421008

刊名:

经济地理

英文刊名:ECONOMIC GEOGRAPHY

年,卷(期):2006,26(4)

被引用次数:4次

参考文献(11条)

1.胡明星.董卫基于GIS的镇江西津渡历史街区保护管理信息系统[期刊论文]-规划师 2002(03)

2.胡明星.董卫基于GIS的古村落保护管理信息系统[期刊论文]-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3(03)

3.胡明星.董卫GIS技术在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中的应用研究[期刊论文]-建筑学报 2004(12)

4.PAUL BOX.胡明星.董卫地理信息系统与文化资源管理:历史遗产管理人员手册 2001

5.汤国安.赵牡丹基于GIS的乡村聚落空间分布规律研究--以陕北榆林地区为例 2000(05)

6.张松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文化遗产和历史环境保护的一种整体性方法 2001

7.国家公园管理署Links to the past-database 2005

8.《中国古镇游》编辑部中国古镇游 2004

9.李玉祥.紫图中国古镇图鉴 2003

10.《古镇书》编辑部湖南古镇书 2004

11.申秀英.刘沛林.邓运员南方传统聚落的景观区划及其保护与利用价值[期刊论文]-地理研究 2006(03)

相似文献(6条)

1.期刊论文邓运员.代侦勇.刘沛林.DENG Yun-yuan.DAI Zhen-yong.LIU Pei-lin基于GIS的中国南方传统聚落景

观保护管理信息系统初步研究-测绘科学2006,31(4)

中国南方广大地域范围内分布着为数众多的传统聚落,它们历经沧桑而幸存至今,成为聚落文化景观的"活化石",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一笔宝贵的历史遗产.但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它们面临着被损毁的厄运,因此加强对这些传统聚落的保护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引进GIS技术来进行传统聚落景观管理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方向;以南方地区208个经典古镇作为研究样本,初步建立我国南方传统聚落景观保护管理信息系统,就是这种探索的有益尝试.通过对该系统的目标与意义、结构与功能、技术路线的选择、后续功能的构想等方面的阐述,证实了应用GIS技术可以实现传统聚落景观的多源数据集成与管理;指出了民居建筑数据库作为文化遗产数字化的一个方向,对文化传承和历史记忆的延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期刊论文邓运员.DENG Yun-yuan CRM的GIS应用及其对我国传统聚落景观管理的启示-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6,27(3)

国内外将GIS技术应用于文化资源管理(CRM)主要集中在田野考古、遗产数据库、登录文物信息系统等方面,从它的应用现状和一些成功案例中得到一点启发,再结合我国传统聚落景观管理的现状和不足,提出了GIS应用于传统聚落景观保护和管理的几个应用方向:资源调查和清单管理;保护规划的编制;日常监管;风险评估;信息交流与社区参与.

3.期刊论文唐云松.朱诚中国南方传统聚落特点及其GIS系统的设计-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24(4)

南方传统聚落的起源有干栏居、洞居两种,东南地区与西南地区的聚落空间形态、民居特色、文化内涵有明显的地域分异.前者以纬度地带性为主,后者以垂直地带性为主.以GIS技术为支撑,设计和制作南方传统聚落信息系统,初步建立了数据库,以及对有关的文本和图形、图像等信息进行科学的管理和分析,可以服务于人居环境研究、历史考古研究、环境演变研究、建筑学、旅游经济活动等,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4.期刊论文胡最.刘沛林.HU Zui.LIU Pei-lin基于GIS的南方传统聚落景观基因信息图谱的探索-人文地理

2008,23(6)

南方地区环境生态因子多样,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形成了极富特色的聚落景观.研究其所隐含的景观基因,对传统聚落的保护、开发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聚落景观基因的研究现状,探讨了聚落景观基因的概念、识别原则.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构建聚落景观基因信息图谱的基本信息单元及其提取方法,并对建立景观基因信息图谱的技术思路进行了一定的尝试.最后,展望了景观基因信息图谱的研究意义和研究价值.

5.会议论文汪燕.毛政元基于核心估计的空间聚类算法及其应用研究2006

空间聚类是空间数据挖掘的基本方法,本文基于核心估计提出一种新的空间聚类算法.该算法的基本原理是将研究区域划分为一定分辨率的网格,将用核心估计法计算得到的数据对象密度值分配到每个网格上,从而把高密度与低密度区域分割开,获得聚类中心.居民点空间分布是区域自然、社会、经济和历史发展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人口空间分布的直观反映,影响城市化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选择贵州晴隆幅1:10 万地形图中的部分居民点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得到由各居民点坐标数据组成的数据集(二维空间点集),基于核心估计法在多种空间尺度下对该数据集进行聚类分析,检验该方法在聚落地理学研究中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基于核心估计的空间聚类算法可从带有"噪声"的空间数据库中发现任意形状的聚类且效果优于同类算法,将基于核心估计的空间聚类引入到传统聚落地理研究中是可行的.

6.学位论文郭晓东黄土丘陵区乡村聚落发展及其空间结构研究——以葫芦河流域为例2007

聚落地理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是研究人地关系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但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随着各国城市建设和城市经济的恢

复与快速发展,国际地理学界将研究的重心逐渐转向城市,乡村聚落地理的研究日益弱化。在中国,随着城市化战略的实施和城市的快速发展,中国地理界和规划界更是将研究的目标集中于城市,乡村聚落研究远远滞后。乡村聚落是乡村人口居住和生产生活的场所,是乡村地域空间的人口聚居点,其形成和发展演变受自然条件和乡村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的深刻影响:我国农村地域广大,农村人口众多,乡村聚落数量庞大。长期以来,我国乡村聚落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和存在着建房占地与聚落空废化现象并存、村镇发展无序、村庄布局散乱以及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不足等突出矛盾和问题。 实证区域秦安县地处陇中黄土高原西部,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之北,渭河支流葫芦河下游。县域黄土分布广泛,山多川少,梁峁起伏,沟壑密布,地形破碎,属黄土丘陵沟壑区。秦安县也是我国较早开发的地区之一,农业发展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人地关系日益恶化。在人口与生存压力的驱动下,乡村聚落在空间上不断扩散,形成了极其分散的乡村聚落空间分布格局。

本文以乡村聚落发展及其空间结构为研究内容,从地理、经济、社会、历史、文化等多重视角,运用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文献方法与社会调查方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及GIs技术手段,对葫芦河下游秦安县域乡村聚落及其空间结构的发展演变进行了系统分析与综合研究,从不同空间层面构建了乡村聚落发展及其空间结构演变的解释框架,并对乡村聚落发展演变的基本规律进行了探讨分析。

在乡村聚落起源与发展研究方面,论文总结梳理了聚落起源与发展的一般历史轨迹。根据历史文献资料和考古资料,对历史时期葫芦河流域秦安县域乡村聚落的起源与发展进行了综合分析和研究。运用统计资料、影像资料和实地调研资料,对新中国成立后县域乡村聚落及其空间结构的演变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对乡村聚落的分裂演变进行了理论假设与分析;在乡村聚落地域-形态空间结构研究方面,论文从乡村聚落系统和乡村聚落群体两个方面

,运用分形理论、碎化指数、均匀度指数与最近邻点指数等方法,对实证区域乡村聚落的地域空间结构进行了研究。运用聚落斑块形状指数及GIS等方法,从聚落空间结构要素、空间结构类型、空间结构模式、“村域”空间结构及“村庄”内部空间结构等方面对聚落形态空间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对乡村聚落的空间扩展特征及聚落空废化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在聚落社会空间结构研究方面,论文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从社会变迁、社会事实与日常生活的研究视角出发,对实证区域乡村聚落社会生活空间的类型与特点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对乡村聚落社会空间与形态空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试分析.

现代乡村的发展受到国家政策及规划的强烈影响,乡村空间发展政策以及有关规划理论,直接影响到乡村地区的建设和发展。当前广泛开展的村镇规划、区域规划都涉及到村庄空间系统的变迁、城乡之间的相互作用、村庄建设等现实问题。但在具体实践中,人们往往用简单化的空间集聚模式来处理当今多样化和复杂化的村庄集聚和村庄空间发展问题。论文在深入分析乡村聚落空间结构演变驱动机制的基础上,基于“区域整体发展”和“创新城乡地域空间,促进乡村聚落适度集中”的思想,对区域城乡空间网络化发展、农村工业化与城市化、我国传统聚落的营造思想等问题进行了思考分析

,提出了促进乡村聚落发展及其空间结构优化的实践途径与对策措施。

引证文献(4条)

1.邓琼芬文化旅游区景观基因的表现手法研究[期刊论文]-嘉应学院学报 2010(1)

2.胡最.刘沛林.申秀英.刘晓燕.邓运员.陈影古村落景观基因图谱的平台系统设计[期刊论文]-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0(1)

3.胡最.刘沛林基于GIS的南方传统聚落景观基因信息图谱的探索[期刊论文]-人文地理 2008(6)

4.李凡GIS在历史、文化地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及展望[期刊论文]-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8(1)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e48832732.html,/Periodical_jjdl200604035.aspx

授权使用:西北大学(xaxbdx),授权号:231ca47c-c8b9-439b-bc16-9e6900fc1e48

下载时间:2011年1月12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