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差序格局视角下的中国企业业绩评价_杨玉龙

差序格局视角下的中国企业业绩评价_杨玉龙

差序格局视角下的中国企业业绩评价_杨玉龙
差序格局视角下的中国企业业绩评价_杨玉龙

差序格局视角下的中国

企业业绩评价*

杨玉龙潘飞张川

(浙江工商大学310018上海财经大学200439上海海事大学201306)

【摘要】费孝通教授提出的差序格局概念,准确描绘了中国社会的传统人际关系格局。利用这一概念研究中国企业管理会计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深入到组织内部的微观人际交往,诉诸经济学、管理学与社会学等理论,从差序格局的视角探讨中国企业的业绩评价系统,本文将从有利于信息沟通和契约签订的角度对如下问题做出解答:(1)为何中国企业在权力设置中普遍存在任人唯亲的现象?(2)在中国企业中,负责人为何根据员工的亲疏远近而采取不同的绩效考核标准?(3)在中国企业的业绩评价和薪酬制定中,关系治理是否有效?本文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中国企业管理中普遍存在的差序格局特征,有利于我们将相关社会学概念整合入管理会计研究之中,以便推导出更加符合中国特色的企业业绩评价模式。

【关键词】差序格局权力设置业绩评价

一、引言

存在于中国社会的经济活动一般都具有浓厚的乡土特色。费孝通教授早先在《乡土中国》一书中曾提出了差序格局的概念,他将中国社会的人际关系比喻成以个体为中心向外逐渐推出、关系逐渐疏远的同心波纹(费孝通,2007)①。这一概念指出了中国传统社会自我主义、人治社会、长老主义、公私群己的相对性以及特殊主义伦理的特点,而这一特殊的社会现象因其契合中国社会人际现实,从而为广大中国社会学者所认同。当今时代,尽管经济的高速运转为中国社会人际之间的交互影响构造了一个类似西方社会的钢筋混凝土环境,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现实中的经济活动实体的内部运营和外部响应都还是本土化的。所以,当我们套用基于自利假说的西方经济理论来理解和重构中国企业的管理实践时,我们发现了诸多矛盾。比如说:明知外部人能力更加杰出,企业为何依旧任人唯亲?明知会打击雇员的积极性,企业的考核标准为何亲疏有别?这类问题展现了中国社会经济运行的一个悖论:如果大家都知道这种行为是错误的,为何会有人持续重复这种错误?

对上述悖论的解答,我们尝试用管理会计研究与社会学研究的跨学科链接,这是因为经济个体不仅仅对经济激励作出反应,同时也会对伦理和道德原则等社会因素作出反应(Sprinkle et al.,2006),而具体到中国当前的管理会计研究,一个富于前景的切入点就是将社会学概念“差序格局”嵌入到已有的管理会计研究中。经典管理会计研究将企业视作典型的科层组织,中国特有的社会文化背景必然会深刻地影响中国企业的科层组织设计,本文将着眼于中国企业管理中广泛存在的差序格局特征,并从有利于信

66*

本文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以价值为基础、以战略为导向的中国企业管理会计研究”(7103200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

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0JJD6300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跨组织管理控制系统的导因、机制及业绩后果研究”(7127201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差序格局视角下的企业业绩量度”(71272218),上海财经大学创新团队支持计划(IRTSHUFE)的支持。

差序格局的原始文本一般可追溯至1948年观察社出版的《乡土中国与乡土重建》一书,我们未曾有幸得见该原始文本,本文所依据的文本为2007年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出版的《乡土中国》所登载(第23页至第29页)。

息沟通和契约签订的角度解释这一管理安排在中国制度背景下的适应性,重构中国企业业绩评价相关的研究,进而做出切合中国现实的理论分析。具体来讲,本研究将对中国企业管理实践中广泛存在的如下疑问从经济学的角度做出解释:(1)为何中国企业在权力设置中普遍存在任人唯亲的现象(青平等,2003)?(2)在中国企业中,负责人为何根据员工的亲疏远近而采取不同的绩效考核标准(郑伯埙,1995)?(3)在中国企业的业绩量度和薪酬制定中,关系治理是否有效?理清上述问题,对于我们构建适应中国关系文化的管理架构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章随后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阐述本文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以差序格局的视角解读企业的业绩评价系统,最后总结全文。

二、理论基础

本文依托的理论主要是经济学中经典的契约理论和组织设计理论,但不同于以往的研究,本文将嵌入差序格局概念,从影响信息沟通和契约缔结、执行的角度探讨差序格局对于中国企业组织的可能影响。

(一)差序格局与关系

差序格局是费孝通对于中国社会人际关系的一种描绘,因其契合国人社会经验,而为众多社会学者所推崇并予以拓展。其中以罗家德所绘制的“差序格局下的个人社会网示意图”最为形象(罗家德,2007)。他认为,中国人的社会关系是一种由中心自我开始按照家人、熟人、生人和陌生人依次推远的模式。这种模式清晰地描绘出了中国式人际交往的特征。当学者们向企业管理实践深入探寻差序格局的投射影像时,他们发现中国企业管理中的权力设置、利益分配和业绩考评无不体现差序格局的深刻影响(郑伯埙,1995;青平等,2003)。

在探讨“差序格局”时,需要同时厘清另一个与之联系紧密的概念“关系”。差序格局展现的是人际交互的立体结构,既有横向的弹性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差,又有纵向的刚性的等级化的序(阎云翔,2006)。而关系意指人与人之间勾连出的带有文化合理性的关联状态,可以划分为伦理、情感或利益三种关联形式(陈俊杰等,1998)。从概念的外延来讲,“关系”涵括了“差序格局”,也适合描述西方社会“团体格局”下的人际交互。

由于关系概念的外延过于广泛,在研究中,学者们一般要对关系进行具体界定,这一界定不可避免地会丧失对于关系的丰富内涵,却是科研过程中进行测量时不可缺少的举措。在对关系进行定量计量时,常见的界定是将关系细分为“九同”(同学、同事、同乡、同姓、同好、同行、同年、同袍以及同宗),亦或是采取问卷形式针对自我中心依据亲疏远近进行线性测度(Law et al.,2000;Yen et al.,2011)。然而,倘若照搬这种测度来替代差序格局则会产生一个问题,就是远近亲疏和自我中心成了平面结构,仅仅测度了差序格局的“差”。为此,我们将展示权力格局的“序”也引入了我们的研究场景,在业绩评价过程中,业绩评价往往是基于上级对下级的评价,在这一场景中使用“关系”的测度可以相对较好地综合反映差序格局的“差”和“序”两种内涵。

(二)差序格局、信息沟通与缔约

企业行为是经济学和管理学共同关注的重点。当社会学对企业中差序格局的探讨蔚然成风之时,再从经济学视角解读这一概念对企业行为的影响又有何种意义呢?这里涉及社会学与经济学的研究视角差异问题。

社会学者对于差序格局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即便是细化到差序格局对企业管理的影响这一细分学科,相关的学术文献也如恒河沙数。但社会学视角与经济学视角的区别还是非常明显。社会学者通常关注中国人际交互的差序格局特征对企业管理所带来的外显的影响。典型者如青平和钟涨宝(2003),他们指出民营企业在权力设置、利益分配和上下级情感交流均有显著的差序格局特征。这些洞察对于后来的学者非常有启示意义,但我们更感兴趣的是为什么差序格局一定会带来上述企业管理的安排,社会学者

76

在进行分析时则仍停留在以现象解释现象的阶段,无法给予我们进一步的洞察。

经济学的研究视角则不一样,我们将企业视作一系列契约。从差序格局对于影响信息不对称以及影响契约(既包括显性契约又包括隐性契约)签订和执行的角度,来解释差序格局对于企业管理安排可能产生的影响。差序格局中的“差”表征了信息沟通差异,而“序”则指出了权威的天然存在,这二者正是影响缔约的关键因素。在这一前提下,我们可以进一步考察,当制度发生变迁,导致格局中某一群体的权力(序)或信息(差)发生变化,企业管理也会呈现不同格局,极端情况是当外部的法律权威逐步强化或外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那么整个企业的差序格局都会淡化。这些洞察是原来的社会学研究所无法提供的。

虽然如此,中国经济学界和管理学界却甚少关注差序格局这一概念。这就不得不引人深思。我们认为核心原因有两点:第一,现有的研究缺乏对于差序格局这一概念的描述和计量。研究企业中的差序格局,需要清晰描述企业管理中以管理者为中心的社会关系网络。这一工作的困难在于“关系”的隐蔽性。家人相对容易识别,但是熟人如同学、同事、同乡、同姓、同好、同行、同年、同袍以及同宗则需要大量深入的访谈和资料搜集才可获取。我们认为在业绩评价场景下构建问卷间接来量度“关系”这一变量(Law et al.,2000;Yen et al.,2011),可以作为解决计量问题的尝试。第二,现有研究缺乏连接社会关系和标准经济学理论与管理理论的合适桥梁。差序格局的研究尚停留在实地研究或案例描述阶段,由于方法的局限性,社会学者尚无法提供令人信服的规律性命题和结论。经济学者和管理学者尽管手握比较有效的数理工具,但是难以将“关系”引入标准的经济学框架。

如何找到经济管理学界对于差序格局研究的突破点,我们可以转换一下思考的角度。差序格局表面上展现出的是“关系”格局,实际上与关系格局相伴随的主要是人际间的信息沟通格局和信任格局。在关系网络中的其他成员越是接近于中心成员,则彼此间信息沟通越密切,信任程度越高(童志锋,2006),信息不对称程度也越低(雷宇等,2011)。这种连接可以将差序格局放入信息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下进行考察。此外,关系还可以降低机会主义行为(Ouchi,1980),使得企业的缔约成本变小,这种连接可以将差序格局放入契约经济学的框架下进行探讨。本质上,若以交易作为分析起点,无论是企业内部的组织活动,还是企业对外的经营行为,都可以追溯到一系列契约(Alchian et al.,1972;Jensen et al.,1976)。由于人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行为,产生了巨大的交易成本(Williamson,1973;Williamson,1979)。对私产的保护和法律管制等相应的强制措施可以减少交易成本,促进交易的进行。

然而,在中国这样一个新兴市场国家,标准化的契约执行机制和产权保护机制因缺乏相应法律和制度保证而难以施行,企业必须借助于一系列非正式的安排或者组织设计创新来避免高昂的交易成本(Fan et al.,2007;Fan et al.,2009)。这种为求生存而寻求的解决方案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对外诉诸于政治关联等以创造出稳定的经营环境和稳固的资源供给(Agrawal et al.,2001;Fisman,2001;Khwaja et al.,2005;Faccio,2006;Fan et al.,2007;Li et al.,2008);另一类是对内构建正式契约之外的管控机制和采取家族企业形式(Chalos et al.,2004;Memili et al.,2011)。尽管存在诸多不同的替代方案,但是颇具中国特色、且一直为学者所关注的解决方案却是构建一种叫做“关系”的无形社会网络(Yeung et al.,1996;Park et al.,2001;Ramasamy et al.,2006;Chen et al.,2008)。从企业角度来看,“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所谓政治关系不过是具有丰富内涵的“关系”中的一个纬度,这一“关系”是对外而言的。而关系的另一个纬度则表现为企业的内部管控机制,我们如果深入企业内部层面,就可以观测到“关系”在其中运行的轨迹(Zhang et al.,2003)。

与关系相伴生的有两个概念,一个是关系带来的权利:面子;另一个是关系带来的义务:人情。在契约执行中,关系的意义重大,因为契约执行过程中任何一方的机会主义行为都会带来人情的背叛,失去面子,从而失去这一关系网络中所涉及的所有关系方(Standifird et al.,2000)。因此,关系是一种在86

制度不健全的体制下良好的促使契约履行的替代机制(Xin et al.,1996)。

以往的文献对于企业外部关系的构建和经济后果进行了大量研究(Park et al.,2001;Millington et al.,2005;Fan et al.,2007)。但深入企业内部的关系网络及其对组织设计的影响尚未得到深入考察,本研究力图对此进行初步的尝试。

(三)组织设计、分权和业绩评价

组织是相对于市场而言的一种生产安排方式,特点在于通过科层安排,由一个权威统一计划生产。组织的优势在于存在权威可以做出最终的判定,在解决组织内部契约纠纷时比市场更有效率(Williamson,1973)。然而,人的信息处理能力是有限的。Halford,Baker,McCredden and Bain(2005)认为,人类在进行决策时一般在心理上至多能够处理四个信息单元,对于庞大的组织而言,初始权威无法决断组织所有事项,这就产生了分权问题。那么,权力应按照何种标准向下分配呢?

Hayek(1945)提出经济效率取决于权威和对支持决策所需知识(信息)之间的匹配程度,如何最有效地利用分散在人群中的知识是制定经济政策或设计高效经济体制的核心问题。顺承这一逻辑,有效的组织应当将权力分配给有相应知识的人,或者为有权力的人提供培训以使之具备相应知识(Jensen et al.,1992)。然而,拥有专业知识者往往与委托人目标不相一致。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拥有专业知识者在执行任务时,委托人无法准确区分和度量其真实努力的程度,这便产生了委托-代理问题(Jensen et al.,1976)。为解决这一问题,组织需要设计相应的控制机制,以引导代理人的行为,使之与组织目标相一致。

组织设计的两大议题就是组织负责人向组织成员进行分权以及进行相应的控制设计。一方面,为解决分权带来的控制问题,组织需要引入业绩评价机制以反映分部经理人运用决策权产生的成果(Jensen et al.,1992;Wruck et al.,1994)。另一方面,业绩评价机制还包括决策支持职能(Luft,2009;Van Veen -Dirks,2010;Zimmerman,2011)。分权的程度要求业绩评价的控制职能必然有所加强,但分权对业绩评价系统决策支持职能的影响则并无明确的方向。分权同样对业绩评价的质量有所要求,业绩评价唯有精确、敏锐并具有可靠的质量,才能够约束经理人使用其扩展的权力谋取私利(Moers,2006)。

业绩评价是控制设计的基础,激发代理人经营热忱还需要将业绩评价与薪酬制定挂钩。通过对业绩评价体系进行设计,将薪酬与业绩进行不同类型的挂钩和连接,可以有效提取员工的私有信息并解决职员的逆向选择问题;将广泛的奖励手段与业绩进行结合,最终形成的激励方案也可提升职员的努力水平,解决道德风险问题(Sprinkle,2003)。

(四)对现有研究的评述

现有的文献论及分权的控制设计时,认为内源于股权的合法控制权和外部完善的法律执行机制对于控制设计的有效性至关重要。构建与分权相应的规范的业绩评价机制需要产权保护机制运作良好的制度背景。然而,中国尚不具备这种运作良好的产权保护机制。于是,在中国内源于股权的合法控制权不能得到有效执行,故而产生了许多契约之外的控制机制或者说组织设计创新(Chalos et al.,2004)。这其中就包括“关系”这一非正式机制。企业内委托人与代理人所具有的关系,既可以在无须强制约定的情况下赋予代理人以自由裁量权,又可以通过关系所承载的社会资本来约束代理人可能的机会主义行为。因此,关系也可作为一种与分权相匹配的控制机制。由于关系深刻地影响了企业的组织设计,这使得组织的分权、业绩量度和奖惩呈现了显著的差序格局特征。在第三部分我们将分别进行论述。

三、差序格局与企业的业绩评价系统

市场体制在解决激励问题时,采取的手段是将决策权与转让权一同赋予经济参与者,如此,经济参与者可以通过转让实现其最优决策的收益。而在组织之中,一般不会将决策权与转让权一同赋予代理人。这一转让权力的缺位,导致组织构建出如下博弈规则来解决激励问题(Jensen et al.,1992)。

(1)在组织中将决策权分配给代理人的制度;

96

(2)与决策权力分配相适应的控制机制:

a)绩效量度与评价机制

b)与绩效联动的奖惩机制

基于这一理论,经典管理会计研究将企业视作典型的科层组织,企业必须能够完成三种职能:一是在企业内对各项决策权力和控制权力进行分配,二是进行业绩量度,三是根据业绩量度结果进行奖惩(Zimmerman,2011)。事实上,这三项职能也各自对应着企业组织设计中的三项重要议题。其中决策权力配置、业绩量度和基于业绩量度的奖惩在管理会计研究中一般归入企业业绩评价系统,由于决策权力分配与业绩评价的紧密关联,新近的业绩评价文献一般将二者放在组织设计的框架下作联合考察(Abern-ethy et al.,2004;Abernethy and Vagnoni,2004;Moers,2006;Bouwens et al.,2007)。

本文将从差序格局的视角专注探讨企业中的上述三种职能运行情况。

(一)差序格局与组织分权

由于知识转移存在成本,公司的管理层需要向分部经理分权以激发其首创精神和增强其即时处置信息的能力,从而提升公司价值(Jensen et al.,1992)。然而,由于人的自利性和机会主义行为,分权无可避免地带来了诸多控制问题。这就需要构建必要的控制机制或激励机制(Holstrom,1979)来解决委托代理的问题。企业中正式的控制机制或激励机制高度依赖健全的法律执行机制。这是因为,本质上,企业内的授权和代理是一种契约安排,这一契约包括决策权力安排和相应的控制设计(如业绩评价)。但是人的有限理性导致契约的不完备,人的机会主义天性会利用契约的不完备谋取私利,使得交易成本产生,阻碍契约的履行(Williamson,2005),为求契约的顺利执行,人们引入了产权保护制度和法律执行机制,惩罚机会主义行为,减少交易的阻力。完善的法律制度可以威慑代理人严格遵守契约,实施与委托人利益一致的行动。

然而,在中国现行制度环境下,产权保护制度和法律执行机制尚在构建之中,正式的法律规制并不完善。当不存在有效的外在制度规范时,这一契约的执行效力将有所折扣,业绩评价安排也会出现失效。于是,委托人此时有必要寻求替代机制来实现对代理人的控制,当此之时,依托差序格局这种颇具中国特色的人际社会属性来进行管理被自然而然的引入中国企业日常运营当中。

分权对于相应的控制机制具有严格的要求:一方面,这一控制机制要提供足够广泛的信息,从而可以反映代理人行为的各个方面,避免以偏概全;另一方面,这一控制机制又要给予代理人以足够的自由度,避免代理人无所适从。组织一般通过汇总性的财务指标体系来达成上述要求(Abernethy et al.,2004;Moers,2006;Prendergast,2002)。这是因为汇总性的财务指标并不针对代理人的某一具体决策行为,而是着重考察代理人的最终业绩是否达成,这既给予了代理人以决策的自由度,又可以监控代理人的行为是否与组织目标(比如股东财富最大化)一致。

与差序格局想伴生的是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首先是一种非正式的安排,并不存在明文之中,从而不会为经理人的行动给予具体的约束,这给予了经理人足够的自由裁量空间。关系网络中的各个成员又可以向委托人反映代理人行为的相关信息,由于关系网络的广泛性,多个网络成员的观察维度通常是非常全面的,这可以提供代理人行为各个方面的信息。同时,关系又蕴含了两个伴生的概念:人情和面子。其中人情相当于他人为关系人所做的专有性投资,而面子则相当于关系人所具有的社会资本。当关系人背叛了他人的人情,那么他也就有可能损失了在整个社会网络中的面子,即社会资本(Standifird et al.,2000)。尽管存在中西方术语的差异,但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西方学者类似的洞察:个人顺利完成家族所赋予的责任之后,他所得到的犒赏是家族成员对之而产生的敬畏和尊重;相反,当他辜负了家族重托的时候,他所得到的惩罚则是声誉的损伤(Pollak,1985)。尤其是在缺乏流动性的熟人社会中,声誉等社会资本对一个人的成功不可或缺,而声誉的损伤则意味着严重的惩罚。这种损失的可能性约束了他07

进行机会主义行为的动机,进而使得关系天然成为一种可与分权匹配的控制机制。正因如此,在差序格局的同心波纹上,距离委托人(授权人)关系越亲近者往往取得更多的管理权力,进而导致中国企业在权力配置上呈现显著的差序格局。

(二)差序格局与业绩量度

企业中人事关系的差序格局会从两个方面影响企业中的业绩量度体系:一方面,差序格局会显著影响业绩量度体系的指标构成,另一方面,差序格局会显著影响业绩量度体系的职能导向。

传统的业绩量度强调财务指标的使用,然而,财务指标反映的是历史信息且具有滞后性,无法反映企业未来的前景,这可能导致经理人为短期利益而违背组织长远战略(Atkinson,1998;Merchant,1990)。因此,现有的业绩量度体系强调多维化的业绩指标构成(Kaplan and Norton,2001a、2001b、2004;乔均,祁晓荔和储俊松,2008;张兆国和陈天骥,2002),引入非财务业绩指标从而使得管理者的行为与组织的优先战略相一致,促进企业战略的实施和经营业绩提升(Chenhall,2005;Chow and Van der Stede,2006;Ittner,Larcker andRandall,2003)。非财务指标在实践中所面临的问题是其难以度量以及难以引入契约之中,尤其是需要主观判断的非财务指标,因为考核者与被考核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常常失之偏颇。然而,当组织中的成员关系呈现差序格局时,我们将发现关系越亲近者其信息沟通越便利,对于需要主观判断的非财务指标则量度越准确,彼此协商将这类非财务指标写入契约中也越容易。因此,差序格局会显著影响业绩量度体系中的指标构成,越是靠近中心委托人的管理人员,对其进行考核时非财务指标的权重越高,而财务指标权重越低。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看到的管理者根据员工的亲疏远近而采取不同的业绩量度标准的现象,实质上是由于考核指标的差异所致,越是靠近中心委托人的管理人员,对其考核时财务指标越不重要,相反,非财务指标可以更好地反映这些管理人员对于委托人财富的长期贡献潜力。

根据Demski and Feltham(1976)提出的分类,一般认为业绩量度有两大职能,即业绩指标具有决策支持(Decsion-facilitating)和决策影响(Decsion-influencing)两种职能(Sprinkle,2003)。决策支持职能是指提供信息以降低决策事前的不确定性(Demski and Feltham,1976;Sprinkle,2003)。Simon,Ad-ministration and America(1954)强调业绩信息应当能够用来解决问题,Demski and Feltham(1976)则认为提供的业绩信息应当解除决策前的不确定性。Baiman and Demski(1980)提出状态信息可能会被提供给决策制定者以改善行为选择。Sprinkle(2003)总结了以往的文献,提出业绩评价通过提供经济决断所需的信息而起到辅助决策的作用。决策影响职能是指提供信息激励职员,引导职员行动与组织目标一致(Demski and Feltham,1976;Sprinkle,2003)。这一职能解决的是组织既定决策的执行问题,消除了决策后的不确定性。一般而言,组织通过运用业绩评价系统所提供的信息,监督、评测、考核与奖惩职员行动,影响职员动机,进而实现组织目标(Sprinkle,2003)。影响决策职能关注对于组织控制问题的解决,即确保职员采取组织希望的行为(Sunder,1997),因此,也常被称作控制职能(Zimmerman,2011)。简言之,决策支持职能指的是业绩指标能够提供信息来指导决策和管理;决策影响职能是指使用信息激励、控制经理和员工。为了行文方便,我们将决策支持职能简称为决策职能,决策影响职能简称为控制职能。当委托人根据关系亲疏远近(差序格局)向代理人进行分权时,差序格局中的信息优势和便利契约执行的机制能够天然地起到控制作用,此时强化业绩量度的控制职能将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这是因为业绩量度系统的构建是有成本的,当存在可以替代它的控制机制时,出于成本节约的考量,企业可能削弱控制职能导向的业绩量度体系,而强化业绩量度体系的决策支持职能,因此,中国企业内明显的差序格局会削弱业绩量度的控制职能,而强化业绩量度的决策职能。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在企业的日常运营管理中,差序格局对于企业的业绩量度体系具有深远的影响。面对亲疏不同的员工,管理者由于具备不同的信息沟通渠道和差异化的缔约便利程度,最终使得

17

管理者对员工的业绩评价根据亲疏远近呈现不同的考核标准。

(三)差序格局与薪酬制定

企业的分权伴随着委托-代理问题,代理人的卸责或偷懒将损害股东的利益(Holmstr m et al.,1983;辛清泉等,2007;Jensen,2010),为削弱代理问题的影响,需要设计用以降低代理成本的治理机制。薪酬契约被学术界公认为协调代理人与委托人利益一致的有效治理机制(Jensen et al.,1976;Jensen et al.,1990)。薪酬契约的治理效力通常可用薪酬敏感度和薪酬粘性来衡量,一般认为较强的薪酬敏感度和较弱的薪酬粘性指示着较高的薪酬治理效力(Jensen et al.,1990;方军雄,2009)。

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代理人的努力程度在实践中难以被观测,委托人无法将代理人的薪酬与其努力程度直接挂钩。作为一种次优抉择,委托人通常将代理人薪酬与代理人的经营成果相连接(Jensen et al.,1990)。这种连接的缺陷在于最终业绩由经理人努力和环境因素所共同决定,委托人无法区分出业绩中真正由经理人努力贡献的比例,这也给了经理人辩解的借口。最终业绩的构成可以分解为两部分,一是经理人的努力而引致的经营成果,另一部分则可以称作随机干扰因素。委托人在无法明确区分二者之时,理性预期到代理人可能借口宏观经济或行业不景气而正当化其卸责导致的业绩不佳,此时,委托人对代理人给予的激励必然考虑到这一因素,并以低于委托人可以明确识别代理人业绩情形下的激励而达到均衡。

这类似于二手车市场上信息不对称而引致的买方对卖方所售商品的折价,只要将代理人的努力视作二手车即可。委托人出于风险规避的角度,开出的薪酬要小于可以完全识别代理人努力的情形。但差序格局为委托人考察代理人提供了信息沟通的便利,越是关系亲近者其信息沟通越便利,这为委托人识别代理人业绩提供了非正式渠道,通过良好的沟通与紧密的私下联系,委托人可以比较有把握地识别出企业业绩尤其是长远业绩与代理人努力之间的关联。

薪酬粘性是指一定量业绩上涨所带来的薪酬增加要高于等量业绩下降带来的薪酬减少,这种薪酬的“易升难降”特征被形象地称呼为薪酬粘性。薪酬粘性源自于信息不对称和重新缔约成本。如前所述,由于委托人可观测的最终业绩由经理人努力和环境因素所共同决定,委托人无法做出区分。代理人倾向于将业绩上升归因于自身努力,而将业绩下降归因于环境因素。由于代理人的信息优势,委托人在业绩下降时对代理人进行降薪缺乏信息支持的正当性。而且薪酬契约的制定往往根植于业绩上升的预期,遇到企业亏损时往往缺乏相关的惩罚措施。即使在经济严重衰退,企业无法承担代理人的昂贵薪酬时,由于契约刚性和重新订约成本很高,削减代理人薪酬的难度也依然很大。若是委托人和代理人具有紧密关系,关系还可以降低机会主义行为(Ouchi,1980),使得企业的缔约成本变小,这也可以减少薪酬粘性。因此,从差序格局的角度考察,我们应该可以看到,随着关系由疏远走向亲近,薪酬粘性应当越来越小。

四、总结

本文意在响应加强本土化的会计研究的号召(会计研究编辑部,2013),将中国社会学研究的部分成果引入管理会计研究,将差序格局概念嵌入到业绩评价的研究当中,从信息沟通和便利缔约的角度探讨了差序格局对于中国企业业绩评价可能产生的影响。具体而言,本文从理论上阐述了中国企业在权力配置、业绩量度和薪酬制定上根据关系亲疏而呈现差序格局的原因。我们认为企业组织呈现差序格局是对外部匮乏正式制度而做出的适应性安排,消减任人唯亲和业绩评价亲疏有别需要构建出良好的外部契约执行制度,即完善的法律执行制度。在当前中国弱势法制背景下,企业的组织呈现差序格局,有其合理因素,能够部分替代外部制度的缺失,对企业中的代理问题起到一定的治理作用。

然而,我们必须提醒读者注意,学者们也广泛探讨了差序格局可能产生的任人唯亲、利益分配不公和逆向淘汰优秀人才等弊端(青平等,2003)。因此,差序格局对于企业运营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当企业属于初创阶段,企业中的参与者聚积主要是与创始人具备紧密的亲缘或地缘的人员时,差序格局可以27

起到很好降低契约的缔结和执行成本,缓解企业中广泛存在的代理问题。但当企业发展壮大,企业人员构成扩展到创始人的亲缘或地缘之外,那么差序格局的优势便不复存在了,此时构建出正式的管理制度与客观的绩效考核标准将成为企业的重要课题。我们希望在实践过程中,企业管理者可以根据企业的发展阶段和发展需求,灵活地运用差序格局可能的便利,并通过制度建设规避差序格局对于企业绩效考核的不利影响。

主要参考文献

方军雄.2009.我国上市公司高管的薪酬存在粘性吗?经济研究,3:110 124

费孝通.2007.乡土中国.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

雷宇,杜兴强.2011.“差序格局”与会计信息———理论分析与中国近代的历史证据.当代财经,7:122 128

罗家德.2007.中国人的信任游戏.商界:评论,2:79 82

青平,钟涨宝.2003.民营企业中的差序格局:负面影响及对策.经济问题探索,2:125 128

辛清泉,林斌,王彦超.2007.政府控制,经理薪酬与资本投资.经济研究,8:110 122

阎云翔.2006.差序格局与中国文化的等级观.社会学研究,4:201 213

郑伯埙.1995.差序格局与华人组织行为.本土心理学研究,3:142 219

Abernethy,M.A.,J.Bouwens,and L.Van Lent.2004.Determinants of Control System Design in Divisionalized Firms.The AccountingReview,79(3):545 570

Alchian,A.A.,and H.Demsetz.1972.Production,Information Costs,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The American Eco-nomicReview,62(5):777 795

Bouwens,J.,and L.Van Lent.2007.Assessing the Performance of Business Unit Managers.Journal of AccountingRe-search,45(4):667 697

Chalos,P.,and N.G.O'Connor.2004.Determinants of the Use of Various Control Mechanisms in US-Chinese Joint Ven-tures.Accounting,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29(7):591 608

Chow,C.,and W.Van der Stede.2006.The Use and Usefulness of Non-Financial Performance Measures.Management Accounting Quarterly,7(3):1 8

Ittner,C.D.,D.F.Larcker,and T.Randall.2003.Performance Implications of Strategic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in Financial Services Firms.Accounting,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28(7 8):715 741

Kaplan,R.S.,and D.P.Norton.2004.Measuring the StrategicReadiness of Intangible Assets.Harvard BusinessRe-view,82(2):52 63

Law,K.S.,C.S.Wong,D.Wang,and L.Wang.2000.Effect of Supervisor–subordinate Guanxi on Supervisory De-cisions in China: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Resource Management,11(4):751 765 Luft,J.2009.Nonfinancial Information and Accounting:AReconsideration of Benefits and Challenges.Accounting Horizons,23(3):307 325

Merchant,K.A.1990.The Effects of Financial Controls on Data Manipulation and Management Myopia.Accounting,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15(4):297 313

Moers,F.2006.Performance Measure Propertiesand Delegation.The AccountingReview,81(4):897 924

Park,S.H.,and Y.Luo.2001.Guanxiand Organizational Dynamics:Organizational Networking in Chinese Firms.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2(5):455 477

Sprinkle,G.B.2003.Perspectives on ExperimentalResearch in Managerial Accounting.Accounting,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28(2 3):287 318

Van Veen-Dirks,P.2010.Different Uses of Performance Measures:The Evaluation VersusReward of Production Managers.Accounting,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35(2):141 164

Zhang,X.,and G.Li.2003.Does Guanxi Matter to Nonfarm Employment?.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31(2):315 331

37

Private Equity and Dividend Policy

Wang Huijuan et al.

This paper studies the influence of PE investment on company's cash dividend policy.We find that companies with PE investment are more likely to distribute cash dividend and have a higher dividend payout ratio.The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PE not only influences the cash dividend,but also the divi-dend payout ratio.Further studies find out that characteristics of PEs also have an effect on the cash payment policy of invested companies.Specifically,companies invested by PE with foreign background,larger investment scale,longer investment horizon and joint investment are more likely to distribute dividend and have a higher payment ratio.The results have an enlightening role on the cash dividend policy of companies and the protection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investors.

MediaReports and Investment Efficiency

Zhang Jianyong et al.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past-six-years data from mainstream media reports of domestic listed companies,and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dia reports and enterprise investment.The results show that:The more the total number of media reports,especially the positive reports,the more at-tention to the investment behavior,then it's easy for the investors to follow the trend blindly,and make the managers overconfident,cause overinvestment or relieve underinvestment;while the negative reports has no significant effect to the investment level.This study can be an valuable reference for inves-tors to make decisions.

Enterprises'Performance Evaluation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Differential Mode of Association

Yang Yulong et al.

The concept of the differential mode of association could accurately describe th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patter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society.This paper would resort to the theory of economics,management and sociology to explore enterprises'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dif-ferential mode of association.We would try to reply to the following questions.Firstly,how could differential mode of association affect the enterprises'de-centralization?Secondly,how could differential mode of association affect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Thirdly,whether the relational governance works in the perfomance evaluation system?This paper would help us find a scientific performance management style for Chinese enterprises.

Voluntary Demand for Professional Liability Insurance by Audit Firms:

An Empirical Analysis

Qiu Ying&Wu Xi

This study examines voluntary demand for professional liability insurance(PLI)by Chinese accounting firms with the license to audit listed compa-nies during the period2010-2012.In China's weak environment of civil lawsuit for auditors,58.8percent of audit firms still voluntarily purchase the PLI during the sample period.We find that after controlling for audit firms'litigation risk and the alternative risk-mitigating measure,there is still a sig-nificant and positive association between audit firm size and the propensity to purchase PLI.Moreover,among audit firms who purchase PLI,the larger an audit firm,the greater is the amount of insurance premium.Our study contributes to the literature by providing direct evidence on a positive associa-tion between audit firm quasi-rents and the awareness to protect oneself wealth.We also document an increasing demand during our sample period by audit firms to adhere a retrospective period of PLI(and a longer retrospective period as well)to the insurance contract.

Research on the Innovation of Government Performance Audi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Post-New Public Management Movement

Wang Huijin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motiv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government performance audi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public management movement.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development of public management reform in western,the paper introduced the core values and ideals of the post-new public management movement,discuss its enlightenment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government perform-ance audit.And then,it proposed some policy suggestion to the innovation of government performance audit of China,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es-sence of performance audit,the content of performance audit etc..

Exploration on Accounting Education of Spiritual Quotient in China

Wu Aili&Wang Kaitian

Contemporary society is full of uncertainty,also full of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which raises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alent.Contemporary ac-countants not only should have high intelligence quotient and emotional quotient,but also have high spiritual quotient.It has great need for accountants to observe the situation and flexible contingency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rapid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so as to become a new qualified high-quality talent.Based on the definition and analysis of spiritual quotient and accounting spiritual quotient,this paper explores the urgency of carrying out accounting spiritual quotient.And it also explor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accounting education of spiritual quotient from the aspect of educational goals,knowledge systems and training methods,in order to benefit our accounting education of spiritual quotient.

最新企业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研究论文

最新企业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现代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在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和措施上的改进也在不断取得新的成果。本文对某企业绩效考核评价体系进行简要的探讨和分析,针对问题的症结提出一些建议,试图找到解决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研究对策 一、某企业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1.领导重视程度不一 各单位的领导尤其是行政领导既是绩效考评管理政策的设计师,又是绩效考评管理体系的运营者,离开行政的支持和推动,再合适的绩效考评管理制度最终也往往流于形式。通过一些了解和调研,可以得出一个大概的归纳:生产经营管理单位的领导更重视绩效考评管理,而职能部门则相对较弱。 2.基层管理者的理解不一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一些基层的管理人员仍然习惯过去经济责任制考核的管理模式,关注绩效结果考核,不关注业绩指标与绩效改进,不关注绩效过程的管理。二是部分单位认为绩效考评管理是人力资源部的事,对基层单位来说仅仅是一个需要应付的工作,没有把绩效考评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方法和工具。 3.考评指标的设定标准不一 制约绩效考评体系良性运作的原因和问题主要在于其是否具体可操作性。以某企业为例,员工绩效考评内容中包含了劳动纪律、工作质量、工作及服务态度、工作效率、执行力等五个方面,看上去很全面,但是由于没有工作负荷和工作量的量化标准,可能将出现“出勤不出力”的现象。再如某企业在关于“沟通理解能力”的评判标准上简单地设立为表达能力出色、一般、有限和困难等四个标准。没有量化指标,打分拉不开差距,考核平均化。 二、某企业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的解决途径及对策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有效的绩效评价考核最重要、最核心的环节就是绩效指标的设计。这也是目前我们在绩效评价管理中最薄弱之处。 1.绩效指标设计中的几个误区和解决方法 绩效指标的设计或者说是绩效指标的分解和制订,是一项既具体又有难度的工作。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岗位绩效指标并进行客观评价,需要各级管理者掌握制定岗位指标的相关技术,采取正确的沟通方式,才能达到改进绩效的目的,发挥绩效指标的杠杆作用。在绩效管理工作以及绩效调研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几个误区:误区一:KPI指标简单传递。一些单位在绩效指标分解的过程中,对指标内容与各岗位工作没有进行详细分析,存在着将部门指标简单传递给个人、机械分解指标的现象。误区二:不同岗位指标难度差异大。企业不同岗位之间工作难度、责任、风险必然存在差异,如果在指标设计上不存在难度系数的差异,那么不能反映出员工的工作努力程度和真实工作业绩。误区三:指标缺乏衡量标准。绩效指标的设计必须遵循的“SMART”原则,是指目标必须是具体的,是可衡量的。有的单位的绩效管理办法中很多词语或指标是很模糊的,例如“及时”、“按要求”等,难以达到有效管理的目的。如何克服以上误区,提高绩效指标的有效性呢?有以下几个方法可以采用:方法一:利用“鱼骨图”的因果分析法进行指标分解。为避免指标的简单传递、机械分解,我们可以运用六西格玛管理中的“因果分析”方法进行绩效指标分解。方法二:采用“层级法”来管理绩效考核指标。管理者可根据不同岗位指标完成的难易程度将指标分成不同的级别,通过对不同难度的绩效指标得分加以权重的调节,使不同岗位员工的得分趋于平衡。但首先管理者必须认真根据岗位的职责、在岗者的能力素质和可能达到的业绩水平来区分指标的难易程度。方法三:用“四分”法规范绩效指标。对于绩效指标的模糊化、标准性差的问题,我们可以从时效、成本、数量、质量四个方面衡量绩效,即在什么时间、用多少成本资源、完成多少数量、达到何种质量标准,简称“四分法”。

企业业绩评价体系概要

企业业绩评价体系概要 主讲老师李燕翔 一、业绩评价的内涵 (一)什么是业绩评价 1.业绩评价是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照评价标准,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统计与分析方法,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各项业绩成果进行综合评判。 2.业绩评价是一个组织管理控制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3.业绩评价是企业战略计划与控制决策的重要支持工具。战略计划与控制决策需要了解各部门运作情况的信息,业绩评价与报酬必须能激励管理者与员工共同努力以实现组织的战略与目标,才会更有效。 (二)业绩评价的作用 1.传递组织的价值观和文化,有助于帮助员工明确组织文化和行为准则,明白哪些工作是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 2.为投资者选择经营者和管理团队提供重要依据,以统一的标准择优用人,另外可以有效加强对企业经营者的监管和约束,避免经营者的个人利益与组织目标不一致,从而导致经营者的决策和行为与组织目标背道而驰。 3.为有效激励企业经营者和员工提供公平可靠的依据。 4.监测战略和目标的执行情况:业绩评价系统可以将组织战略转化成可衡量、可控制的要素,通过定期的收集相关数据,可以清楚的看到战略和目标的执行情况,便于及时的采取措施,保证组织战略和目标的实现。 5.发现问题,寻找组织的绩效改进点,推动管理者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达到改善绩效的目的。 6.提升管理者(评估者)与员工(被评估者)的技能。 7.建立沟通与反馈的平台:上下级不是在绩效结果产生之后才进行评估,而是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不断的沟通与反馈,从而能及早的发现问题,有利于组织内部的信息交流。 8.推进数据管理架构的建设:业绩评价系统需要许多基础数据的支持,可以加强组织内部的基础管理平台。 9.为政府有关部门、投资者、企业职工等利益相关方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 (三)业绩评价的层级与对象 进行业绩评价首先需要确定评价的对象,因此在一个有多层级单元业务分工的组织内,业绩评价的层级有组织层面、单个部门层面、单个作业层面和个人层面这几种。 1.组织层面 评价反映全公司整体的业绩,例如净利润、投资回报率、现金流量等。 2.单个部门层面

(完整word版)读《乡土中国》——对差序格局的理解

读《乡土中国》——对差序格局的理解 费孝通先生谈“差序格局”是从私说起,私的问题是个群、人我的界限怎样划法的问题,于是,费老先生把整个社会结构的格局提出来。 中国的社会不像西洋社会,西洋社会是团体社会,称为团体格局,“像由几根草束成一把,几把束成一扎,几扎束成一捆,几捆束成一挑”。“他们常常由若干人组成一个个的团体。团体是有界限的,谁是团体里的人,谁是团体外的人,不能模糊,一定得分清楚。” 中国的社会结构是像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这个网络想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一亲属关系不出去的网,但是没有一个网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例如,我在家里与家人发生的关系是,我,兄弟姐妹圈子,上一辈父母圈子,上上一辈的爷爷奶奶圈子等;在学校里,较为亲密的舍友圈子,同学圈子,校友圈子等一个个圈子。 西洋社会结构(团体格局)中国社会结构(差序格局) 西洋社会结构里,团体格局是一种平等的观念,在同一团体中,各个分子的地位相等,个人不能侵犯大家的权利;是一种宪法观念,团体不能抹煞个人。 中国社会结构里,差序格局是一种有差等的次序,有远近、亲疏的差序。一切价值是以“己”为中心的主义。在这种差序的推浪形式中,把群己的界限弄成了相对性。公和私是相对而言的,在任何一圈里,向内看可以说是公。 “在差序格局中,社会关系是逐渐从一个一个人推出去的,是私人联系的增加,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若构成的网络,因之,我们传统社会里所有的社会道德也只在私人联系中发生意义。”

差序格局理论简介整理版

差序格局 一、差序格局的提出 费孝通先生解剖中国传统社会,使用的是社会结构分析方法,这是社会学通 用的方法。在费先生之前,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迪尔凯姆)就曾用"有机团结"和"机械团结"两个概念区分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费先生为更准确地区分中国传 统社会和现代社会,提出了"差序格局"和"团体格局"概念,其中"差序格局"尤可 谓是费先生的独创,并被国际社会学界所接受。 二、差序格局的概念和内容 1、费孝通对差序格局的基本定义 “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 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 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 一定相同的。” “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作为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这个圈子的大小要依 着中心势力的厚薄而定。” “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 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样,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 简单来说就是描述亲疏远近的人际格局,如同水面上泛开的涟晕一般,由自 己延伸开去,一圈一圈,按离自己距离的远近来划分亲疏。 图:差序格局下的“人” 注:自我处在同心圆的中心,每一层同心 圆代表一种私人关系。同心圆距“我”越近,与“我” 的私人关系越亲密。

2、差序格局的四个要点 第一,差序格局以每个人自己为中心; 第二,差序格局的大小取决于自己的社会影响; 第三,差序格局随着时间地点而变化; 第四,波纹的远近表示关系的亲疏,越远关系越薄。 3、差序格局的表现 (一)生活层次 费孝通举乡土社会中的亲属关系和地缘关系作为差序格局的表现,这两个例子都在说明差序格局可大可小,且会伸缩变化,其大小及变化都取决于处在差序格局中心的自己的社会影响或者说社会势力的大小及变化。 (1)亲属关系 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物。亲属关系可以”一表三千里”地推出去,也可以“树倒猢狲散”地缩回来。 (2)地缘关系 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作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即“街坊”,圈子的大小要依着中心势力的厚薄而定。有势力的人家的街坊可以遍及全村,穷苦人家的街坊只是比邻的两三家。 (二)文化层次 费孝通从传统文化中引经据典来佐证这一概念,表明差序格局的各个要素“己”、“差序”、“推”也深深蕴含在传统文化(主要是儒家文化)中,构成了基本的文化理念。即差序格局不仅存在于乡土社会生活实际中,也蕴含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传统文化一些基本理念的来源。因此,乡土社会和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紧密关联,这是费孝通断言中国传统社会本质上是乡土性的一个根据。 (1)儒家讲人伦,伦即是差序,从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里所发生的一轮轮波纹的差序; (2)孔子“善推而已”,孔子最注重的就是水纹波浪向外扩张的推字,从己到天下是一圈圈推出去的。他先承认一个己,推己及人的己,对于这己,得加以克服

国有企业业绩评价经济增加值的应用【论文】

国有企业业绩评价经济增加值的应用 摘要:当今世界经济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各国经济加快融合,以互联网和大数据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蓬勃发展,政府通过“一带一路”等措施,创造以国内循环为主,国际国内“双循环”的经济发展模式,引导国有企业走出去和优化做强,为国有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相对于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须接受各种评价与监督,必须合理衡量经营业绩。在众多国企经营业绩评价方法中,经济增加值是评价国企经营业绩的重要手段,这种模式的核心就是价值创造,能够全面评价经营业绩,有助于企业价值与财务最大化地实现。本文阐述了经济增加值涵义及评价意义,并对这种评价方法在国企经营业绩评价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国企经营业绩评价;经济增加值;应用 国有企业的经营活动应该接受业绩评价,通过业绩评价全面了解经营情况,从中发现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完善。国有企业的投资者是国家,国企经营必须保证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和凸显社会效益。采取科学合理的经营业绩评价方法,能够有效防止国

有资产流失和确保相关者的利益。经济增加值是评价经营业绩的重要手段,在评价过程中体现出其优势。经济增加值(简称EVA)是企业税后净经营利润减去投入的全部资本(主要为计息债务资本和股东投入的资本)成本后的余额,填补股权资本成本的评价弊端。从2010年开始,国资委对国企全面采用经济增加值进行评价和考核,EVA在国内正式得到认可和推广。国有企业必须认识到采用经济增加值开展经营业绩评价的重要意义,要精准施措,强化价值管理,确保国有资本保值增值。 一、经济增加值的涵义及评价意义 要探讨经济增加值的应用,就必须全面了解这种方法的涵义及评价意义,在此基础上探讨应用才具有实用价值。 (一)经济增加值涵义经济增加值(EVA)是1982年由美国思腾公司提出,是一种管理评价概念。这种模式是体现公司一定期间,通过一定量资产所创造全部收益与使用该资产的成本相减后的余额。即“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成本”。国有企业不能只通过净利润来衡量企业的经营业绩,只有净利润超出全部权益的成本,才表明为国家创造真正的增值价值,即为经济利润。当EVA>0,说明国企在经营时为

xx公司绩效考核体系论文

本页为著作的封面,下载以后可以删除本页!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XX公司管理人员绩效考核体系研究

摘要:管理人员是企业核心的人力资源,本文根据各种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与要求,寻求建立一套综合立体、分层分类的管理人员绩效考评体系,无疑对企业提升业绩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管理人员绩效体系研究 XX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是从事丰田汽车的销售、售后维修、零件供应,信息反馈于一体的4S店。随着中国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在不到5年时间,该公司业绩迅速增长现已发展为拥有3家子公司的汽车车销售服务集团,目前注册资金3.6亿元,该公司现有人员368人,其中管理人员58人。 一、现状分析 由于该公司是典型的销售型企业,故公司对销售部门与售后部门采用以结果为导向的绩效考核指标,而对管理人员则采用月考核与年终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在月度考核中,主要考评每个部门的管理人员以署名方式评出一位公司合作之星,得票高者取胜,公司在月度总结改善会上对优秀员工人予以表扬,并颁发200元以内的物质奖励。 年终考核主要是对其德育品行、能力及工作表现来对其进行考核,考核结果由人力资源部采集整理保密存档,并不反馈给被考核人,考核结果作为放年终奖金高低的主要依据。 二、公司现行绩效考核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由于该企业为销售型行业,故公司一贯将销售部门视为主要地位,其他部门视为次要配合部门。随着汽车行业高速发展,企业在短时间迅速扩张,公司的管理水平严重滞后,且公司决策过于看重业绩,对管理理念定位不清,仅把绩效考核定位为一种确定利益分配的依据

和工具,没有认识到绩效考核的真正目的是通过对员工及组织实际绩效的考核,在动态的沟通中实现员工绩效的提升和公司管理的改善,促进员工职业生涯的发展,组织绩效的改善,并为公司提供人事决策的有效依据。 1、考核定位不准确 绩效考核的定位直接影响绩效考核的方方面面,是绩效考核的灵魂,绩效考核的主要目的是是通过改善员工的工作绩效水平从而提高组织整体效率和效益,但在实际运作中,XX公司对管理人员考核主要作用是作为年终奖金发放忽略了考核的真正目的和作用。 2、管理制度不完善,考核指标不清晰 由于管理人员的工作成果不像销售员与维修工的工作成果可完全量化,故公司对其管理只停留在员工手册上的规定的品行与公司制度管理上面,没有清晰完善的绩效管理制度和明确的考核指标,对员工的行为是无法起到引导作用。 3、考核流程方法有待改进 由于考评无明确指标完全由同事互评印象分,考核结果也主要只作为年终奖发放的依据,员工只能按照自己的印象对被考评者实行考评,缺乏必要的客观事实支撑,由于考评者人为因素及容易受到考评者个人偏好不同所带来的评价误差不可避免,故考评结果不能真正体现被考评者的能力与成绩以致考核信度与效度都缺乏科学性和公平性。 4、缺乏对考评细节的把握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 一、我国企业绩效评价现状及在问题 企业的经营绩效评价,指的是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资产运营、财务效益、资本保值增值等经营成果,进行真实、客观、公正的综合评判。评价一个企业的经营业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例如考核资本的保值增值情况、比较企业的经济效益等等。 我国的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系统多年来一直是一种以根据现行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计算的净利润指标为主,包括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投资收益率等指标在内的体系。无论是考核企业的经济效益,还是考核企业的经营绩效,实质上都是在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以及考察企业经营者的工作业绩。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有关部门先后制定了几套企业考核评价方法,比如1995年财政部公布的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和经贸委、国家计委、国家统计局1997年公布的新工业经济效益评价考核体系。最近我国财政部又刚刚出台了一套新的经营业绩评价体系即《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体系》。尽管该套指标体系克服了过去评价体系中存在的一些缺陷,如设置了核心指标、设立多层评价指标、采用多因素分析方法、以统一的评价标准值作基准等等。

但是由于其选择的核心指标是净资产收益率,因此它并未改变我国传统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以净利润以及在净利润基础上计算出来的指标为主的主要特点。这些指标以会计利润为基础,难于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绩效,因此效果并不令人满意。这种以建立在会计收益基础之上的净利润评价指标为主的经营绩效评价系统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其一,忽略了对权益资本成本的确认和计量,容易使企业经营者形成"资本免费"幻觉。现行的财务会计只确认和计量债务资本的成本,而对于权益资本成本则作为收益分派处理。这样权益资本成本的隐含部分一占用权益资本的机会成本就未加以揭示。这就使得对外报告的净收益实际包括两部分;权益资本成本和真实利润。如果公司报告的净收益为零,报告阅读者就会认为所有资本都得到了补偿。但实际上此时获得补偿的只是债务资本成本,权益资本成本并未得到补偿,依据这种会计信息做出的财务评估会误导财务决策。而且,依照现行财务会计方法,假设两个公司资本结构不同,那么即使它们的债务资本成本、权益资本成本以及真实利润是相等的,但在损益表表现出来的净利润也是不同的,权益资本比例高的企业将表现为更多的利润。这样,资本结构差异就成为企业获取利润的一个因素,这显然是不合理的。更为重要的是,它使得资本的使用者--企业经营者形成"免费资本"幻觉。这种现象就是误认为权益资本是一种免费资本,可以不计成本、随心所欲地使用,结果造成企业的经营者根本不重视资本的有效使用,以至于不断出现投资失误、重复投资、投资低效益等不符合企业长期利益的决策行为。这种幻

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的文献综述

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的文献综述 【摘要】企业绩效评价是管理者完成其利润目标和战略的工具,正确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如何进行企业绩效评价,各种绩效评价体系科学性如何则成为理论研究的重要领域。本文以2001年至2006年期间发表在《会计研究》、《管理世界》、《南开管理评论》、《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四本核心期刊上有关“企业绩效评价”的文献为样本,统计分析了我国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的现状,评述有关观点,指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值得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企业绩效;统计分析;评价;文献综述 Abstract: The assessment of company’s performance is a tool for managers to accomplish the company’s goal of profit-making and strategy. Appropriate assessment of a company’s operating performance has become fundamental part of modern company management. T herefore, how to assess a company’s achievements and to what extent different kinds of assessment system are scientific form the critical research areas. Previous literatures published on four core periodicals from 2001 to 2006 ----Study on Accounting, World of Management, Comments on Management by Nankai University and Economic Theory and Management-----have been taken as samples in this paper. The current condition of the study on company’s achievements in our country is statistically analyzed: some relevant ideas are discussed and potential problems and further study directions are pointed out as well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Enterprise performance; Statistical analysis; Assessment; Literature Review 企业绩效评价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和体系来评价企业的经营绩效,一直都是理论界和实务界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目前较流行的企业绩效评价方法主要来自西方创造的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平衡计分卡、经济增加值等工具。但其实,立足于我国的企业实践,也有许多值得借鉴挖掘的方法。本文以2001年至2006年期间发表在《会计研究》、《管理世界》、《南开管理评

《乡土中国》读后感关于“差序格局”的思考----公德和私德精编版

关于“差序格局”的思考----公德和私德在《乡土中国》这本书里,作者提出了“差序格局”这一概念旨在描述亲疏远近的人际格局。即“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作为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这个圈子的大小要依着中心势力的厚薄而定”“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样,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这样一来,每个人都有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圈子,同时又从属于以优于自己的人为中心的圈子。在这种关系格局中,自己总是这种关系的中心,一切价值是以“己”作为中心的。作者提到”在差序格局中,社会关系是逐渐从一个一个人推出去的,是私人关系的增加,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因之,我们传统社会里所有的社会道德也只在私人联系中发生。”虽然作者没有明确的指出,但是言外之意就是中国人只有私德。通过对实例的分析作者得出结论“公德心被自私心驱走”,很明显,意思是中国人缺少公德心。书中这整节,可以这样理解作者的核心意思:中国私德很强而且少公德心。早在大约一个世纪前,梁启超就提出了一个著名的、一直到今天仍然困扰着人们的判断:“中国,……偏于私德,而公德殆阙如。”类似的论述:叶文宪教授说过“中国人并不是没有道德,我们有良好的私德,只是缺少一点社会公德而已。”关于私德公德,从下面几个问题来说明: 1、为什么会产生“差序格局”?

中国是一个家族化社会,家族构成社会基本单位。因此中国人认为家是最亲近的社会关系,父母兄弟等时最亲近的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因此由远及近,产生“差序格局”。 2、对公德私德的理解? 公德是指存在于社会群体中间的道德包括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社会公德是社会生活中最简单、最起码、最普通的行为准则,是维持社会公共生活正常、有序、健康进行的最基本条件。私德是私人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指个人品德、修养、作风、习惯以及个人生活中处理爱情、婚姻、家庭问题、邻里关系的道德规范。 3、为什么中国人公德较低?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人们一向引以为荣,为什么要被说成是没有公德?实事是,在国人的伦理行为和生活中,时常有一个很矛盾的现象,就是在血缘亲情生活圈子当中,他很注重自己的形象,而且在待人接物和进退出处当中,都很在意精心。这样的做人态度实际上有一个发端,就是他的家庭。这这其实是作者所说的差序格局”的根源。我认为除了作者说的“差序格局”是造成中国公德低于西方的原因外经济发展水平也是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可以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解释,类似于政治制度理论中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意思是人满足了基本的温饱需求后才有精神方面(例如维持高的道德的方面)的需要。依照这种理论,中国人和西方人相比,公私德的水平可能会低一些。

“差序格局”概念的理解及在当代中国社会的应用

“差序格局”概念的理解及在当代中国社会的应用 摘要:费孝通教授在《乡土中国》中对“差序格局”的概念进行了解释,但没有理论的概括和说明,使他的论述就缺乏一个牢固的基础。并且在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中,普遍理解为,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熟人社会、以父系血缘关系为核心的人际关系和以伦理为差等的礼治秩序。但在变迁了的中国当代社会,差序格局得以延续,但其内容和取向都发生了变化。对此本文都将进一步解释这些观点及其内涵。 关键词:差序格局团体格局熟人社会人际关系 礼治秩序 一、对“差序格局”的理解 在费孝通教授看来,差序格局包含三个要点:第一,差序格局以每个人自己为中心;第二,差序格局的大小取决于自己的社会影响;第三,差序格局随着时间地点而变化。费孝通在后文指出,波纹的远近表示关系的亲疏,越远关系越薄。即差序格局中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有亲疏,这正是“差序”的含义所在。 差序格局这张关系网的基本单位是家庭,而非个人,它不仅仅提供相互支持,更为重要的是表现互惠。互惠是一个强制性的社会事实同样适用于亲属关系和非亲属关系。互惠在亲属关系中可能会被亲情有所掩盖,但在非亲属关系中就完全显明出来,成为社会交往的基本规则。因此,互惠性才是差序格局的本质属性,超越了亲疏

性。概言之,差序格局虽然起源于亲属关系,但其运作的重心却是在非亲属关系上,“社会”的含义正着重落在非亲属关系上。 差序格局”概念提出以后,在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大多数相关学者认为这一概念十分符合中国乡土社会中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本质,随着社会的急剧变迁,中国乡土社会中“差序格局”的社会关系的范围与内涵在不断变化。“差序格局”被认为是中国传统农村社区甚至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形象描述。费孝通教授对一概念的提出对我们认识和分析中国的传统社会无疑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二、中国社会的“差序格局” 费孝通教授认为在中国,“差序格局”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熟人社会、以父系血缘关系为核心的人际关系和以伦理为差等的礼治社会。 (一)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熟人社会 中国主要以农业为主,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生产方式决定了人们的不流动与封闭,而小农经济则需要人们聚村而居,以便互相帮助、照料。“封闭”是由不同地域上的人们不流动、缺乏相互之间的接触引起的。因此,乡土社会的生活富于地方性。在地方性的限制下,人们生于斯,死于斯,形成一个没有陌生人的熟人社会。熟人社会中每一对个体之间都是特殊的私人关系。这种关系规定了互动双方的行为规则。这种规则是在个人成长过程中,通过每天的接触自然习得的。差序格局就发生在这样的熟人社会中。

企业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企业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摘要:企业是一个以盈利为目的团体,它的绩效考核是股东、债权人、管理者、员工、顾客和供应商、政府等多个利益相关者所关注的焦点。因此相关者非常关注企业的绩效考核体系。由于现在企业中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使得企业内部的信息不对称,在企业的绩效评价体系中财务绩效考核显得无比的重要。由于财务绩效考核具有数据以收集和综合性的特点,并且财务效益是一个企业生存的基础和发展的动力,因此财务绩效考核是企业绩效考核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企业;财务绩效;体系 Abstract:As a profit-making organization, its operating performance is the focus of the shareholders, creditors, managers, employees, customers and suppliers, government and other stakeholders. Therefore,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should reflect the company's major stakeholders concerns. Due to the asymmetry and separation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ownership in the modern enterprise, financial evaluation index has a large proportion in the enterpris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It is comprehensive and easy to collect data and other features, will inevitably become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lso, the financial benefit is the basis for enterpris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also is the basic motive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Therefore, should b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financial benefit as the main content of enterpris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Keywords: Enterprise;Financial performance;System

公司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案例研究 EVA

公司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案例研究 ——记成长中的腾飞股份有限公司 引言: EVA是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英文名称的缩写。从最基本的意义上说,EVA是公司业绩评价指标,EVA与其他传统业绩评价指标的不同之处在于其计算考虑了带来企业利润的所有资金的成本,包括权益资金成本和债务资金成本。其计算公式如下: EVA=税后营业净利润×(1-公司所得税税率)-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债务资本+权益资本) EVA的基本理念:资本获得的收益至少要能补偿投资者承担的风险,也就是说,股东必须赚取至少等于资本市场类似投资回报的收益率。 公司背景 腾飞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 1991 年,是以生产柴油机为主的公司。公司自创建至今,账面利润基本上是盈利,尤其是近两年,账面利润均超过一千万元, 2003 年达 119 万元; 2002 年达 126 万元。因此,近几年腾飞公司受到了外界的一致认可,公司员工对公司的发展前途也充满了信心,公司近几年的销量也呈上升趋势,因此,公司近几年扩大了生产规模,不仅加大了对流动资产投资也加大了对固定资产的投资,由此可以看出腾飞公司正处于蒸蒸日上的时期,其盈利状况是相当可观的。 行业背景

柴油机是极具典型的汽车零部件,是很多关键零部件的集成,其核心技术仍然被国外几家大公司所垄断。从总体上看,我国柴油机技术基础薄弱,设计水平低,零部件材质差,还不具备完整的全新柴油机产品和关键零部件的开发能力。目前,我国柴油机生产要在技术上超过国外水平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随着产业规模的逐步扩大,我国柴油机生产能力加强,另外,由于我国汽车工业巨大的市场潜力,必将使我国内燃机制造业的技术水平迅速提高。然而,我国加入 WTO 后,我国市场逐步开放,大批国外产品涌入我国市场,国内产品压力增大,我国内燃机行业也将面临激烈的竞争。 腾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腾飞公司)现状 根据有关资料可以得到腾飞公司的以下数据: 腾飞公司的所得税税率为 30% , 2003 年、 2002 年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分别为8% 、 % 。 腾飞公司 2003 年、 2002 年的简易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如下: 资产负债表 表一:单位:万元 资产2003 年2002 年负债和所有者权益2003 年 2002 年 现金短期投资10 15 65 应付账款 应付票据 60 110 30 60

企业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企业财务绩效评价 体系研究

企业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摘要:企业是一个以盈利为目的团体,它的绩效考核是股东、债权人、管理者、员工、顾客和供应商、政府等多个利益相关者所关注的焦点。因此相关者非常关注企业的绩效考核体系。由于现在企业中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使得企业内部的信息不对称,在企业的绩效评价体系中财务绩效考核显得无比的重要。由于财务绩效考核具有数据以收集和综合性的特点,而且财务效益是一个企业生存的基础和发展的动力,因此财务绩效考核是企业绩效考核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企业;财务绩效;体系 Abstract:As a profit-making organization, its operating performance is the focus of the shareholders, creditors, managers, employees, customers and suppliers, government and other stakeholders. Therefore,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should reflect the company's major stakeholders concerns. Due to the asymmetry and separation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ownership in the modern enterprise, financial evaluation index has a large proportion in the enterpris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It is comprehensive and easy to collect data and other features, will inevitably become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lso, the financial benefit is the basis for enterpris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also is the basic motive of

差序格局理论简介整理版

差序格局 —、差序格局的提出 费孝通先生解剖中国传统社会,使用的是社会结构分析方法,这是社会学通用的方法。在费先生之前,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迪尔凯姆)就曾用"有机团结" 和"机械团结"两个概念区分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费先生为更准确地区分中国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提出了"差序格局"和"团体格局"概念,其中"差序格局"尤可谓是费先生的独创,并被国际社会学界所接受。 二、差序格局的概念和内容 1、费孝通对差序格局的基本定义 “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 “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作为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这个圈子的大小要依着中心势力的厚薄而定。” “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样,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 简单来说就是描述亲疏远近的人际格局,如同水面上泛开的涟晕一般,由自己延伸开去,一圈一圈,按离自己距离的远近来划分亲疏。

2、差序格局的四个要点 第一,差序格局以每个人自己为中心; 第二,差序格局的大小取决于自己的社会影响; 第三,差序格局随着时间地点而变化; 第四,波纹的远近表示关系的亲疏,越远关系越薄。 3、差序格局的表现 (一)生活层次 费孝通举乡土社会中的亲属关系和地缘关系作为差序格局的表现,这两个例 子都在说明差序格局可大可小,且会伸缩变化,其大小及变化都取决于处在差序格局中心的自己的社会影响或者说社会势力的大小及变化。 (1)亲属关系 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亲属 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物。亲属关系可以” 一表三千里”地推出去,也可以“树倒猢狲散”地缩回来。 (2)地缘关系 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作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即“街坊”,圈子的大小要依着中心势力的厚薄而定。有势力的人家的街坊可以遍及全村,穷苦人家的街坊只是比邻的两三家。 (二)文化层次 费孝通从传统文化中引经据典来佐证这一概念,表明差序格局的各个要素“己”、“差序”、“推”也深深蕴含在传统文化(主要是儒家文化)中,构成了基本的文化理念。即差序格局不仅存在于乡土社会生活实际中,也蕴含在中国传 统文化中,是传统文化一些基本理念的来源。因此,乡土社会和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紧密关联,这是费孝通断言中国传统社会本质上是乡土性的一个根据。 (1)儒家讲人伦,伦即是差序,从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里所发生的一轮轮波纹的差序; (2)孔子“善推而已”,孔子最注重的就是水纹波浪向外扩张的推字,从己到天下是一圈圈推出去的。他先承认一个己,推己及人的己,对于这己,得加以克服于礼,克己就是

国有企业业绩评价经济增加值的应用

国有企业业绩评价经济增加值的应用摘要:当今世界经济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各国经济加快融合,以互联网和大数据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蓬勃发展,政府通过“一带一路”等措施,创造以国内循环为主,国际国内“双循环”的经济发展模式,引导国有企业走出去和优化做强,为国有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相对于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须接受各种评价与监督,必须合理衡量经营业绩。在众多国企经营业绩评价方法中,经济增加值是评价国企经营业绩的重要手段,这种模式的核心就是价值创造,能够全面评价经营业绩,有助于企业价值与财务最大化地实现。本文阐述了经济增加值涵义及评价意义,并对这种评价方法在国企经营业绩评价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国企经营业绩评价;经济增加值;应用 国有企业的经营活动应该接受业绩评价,通过业绩评价全面了解经营情况,从中发现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完善。国有企业的投资者是国家,国企经营必须保证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和凸显社会效益。采取科学合理的经营业绩评价方法,能够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确保相关者的利益。经济增加值是评价经营业绩的重要手段,在评价过程中体现出其优势。经济增加值(简称EVA)是企业税后净经营利润减去投入的全部资本(主要为

计息债务资本和股东投入的资本)成本后的余额,填补股权资本成本的评价弊端。从2010年开始,国资委对国企全面采用经济增加值进行评价和考核,EVA在国内正式得到认可和推广。国有企业必须认识到采用经济增加值开展经营业绩评价的重要意义,要精准施措,强化价值管理,确保国有资本保值增值。 一、经济增加值的涵义及评价意义 要探讨经济增加值的应用,就必须全面了解这种方法的涵义及评价意义,在此基础上探讨应用才具有实用价值。 (一)经济增加值涵义经济增加值(EVA)是1982年由美国思腾公司提出,是一种管理评价概念。这种模式是体现公司一定期间,通过一定量资产所创造全部收益与使用该资产的成本相减后的余额。即“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成本”。国有企业不能只通过净利润来衡量企业的经营业绩,只有净利润超出全部权益的成本,才表明为国家创造真正的增值价值,即为经济利润。当EVA>0,说明国企在经营时为国家创造增值价值,实际上为盈利;如果EVA<0,说明国企在经营时无法为国家提供增值价值,实际上为亏损。 (二)经济增加值的评价意义在国企经营业绩评价中,经济增加值评价方法应用比较广泛,其评价意义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1.弥补传统方法的弊端。在传统评价模式中,主要以会计利润指标为评价标

中国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指标体系.pdf

二、中国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由于我国上市公司法人治理不完善、股权割裂、法制不健全等原因,上市公司出于市场融资、配合二级市场炒作、避免亏损、管理层骗取激励基金及政治追求等特别目的,人为进 行盈余操纵,甚至财务欺诈的行为时有发生。因此不能仅仅从实现利润情况评价上市公司的 业绩,我们认为,上市公司的业绩应包括财务效益、资产质量、偿债风险、发展能力及市场 表现等五个方面,对于每一方面,我们设置了若干财务指标反映其真实情况,具体分为基本指标和修正指标两个层次。只有五方面的有机结合,才能客观反映企业的真实业绩。 (一)中国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原则 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遵循以下几项原则:一是选定的指标应具有较强的横向、纵向可比性,尽可能排除异常事项的影响,如果不能完全剔除这些因素的干扰,则通过 调整相关指标的权数以降低其对评价结果的影响程度;二是各项指标的设立在整体均衡的基 础上应突出相互的制衡性,整个指标体系要具备“此消彼长”的内在机制,提高操控评分结果的难度;三是指标体系的确定要充分考虑上市公司特点,而且所有财务指标的计算、取值只局限在上市公司公告的数据资料内,不尝试获得每家上市公司进一步的内部消息资料,即在现行法规框架下,通过对部分必要信息的分析判断取得尽可能公平合理的评价结果。 (二)中国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特点 第一,突出股东回报,企业的根本属性就是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本评价体系已投入产出为核心,从股东价值和企业价值两个角度来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主要采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报酬率两个财务指标来体现,占35%的权重,核心是突出股东回报,体现股东价值最大化。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资产收益率剔除了企业盈利的偶 然因素,反映企业持续盈利能力,总资产报酬率反映企业占用总资产创造的总价值,包括对股东的回报和对债权人的回报。当然,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财务指标还有很多,我们重点从经营活动创造的利润、盈利是否有现金保障、投入资本获得的收益等多角度对企业的盈利能 力进行修正,目的是更加全面、完整、真实的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 第二,关注公司成长。上市公司的发展不仅需要短期盈利,更需要长期持久的健康发 展,本体系从规模增长的角度反映企业的成长性,采用的主要指标是销售增长率和资本扩张率,权重占20%。销售增长反映企业的市场占有和业务发展状况,资本扩张反映企业的盈 利中用于扩大再生产的状况。同时,还采用三年营业收入增长、总资产增长、营业利润增长 和盈余保留等项指标对成长性进行修正。 第三,体现资产质量。企业资产是创造财富的源泉,资产质量的高低间接反映企业盈 利能力。本体系从资产效率的角度反映资产运营水平,采用的主要指标是总资产周转率和流 动资产周转率,权重占15%。总资产周转率反应总资产创造产品和服务的能力,体现总资 产的运营效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反映企业流动资产的运营效率。同时,还采用应收账款周转速度和存货周转速度进行修正。 第四,反映债务风险。企业在发展的同时要防范债务风险,防止出现债务危机,要做 到收益和风险的平衡。本体系从负债和流动性角度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采用的主要指标是资产负债率和已获利息倍数,权重占15%。资产负债率是国际通行反映企业债务水平的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