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核心技术链_核心产业链及其区域产业跃迁式升级路径

核心技术链_核心产业链及其区域产业跃迁式升级路径

2011年第4期(总第484期)Apr.,2011产业和区域经济管理

Vol.33

No.04

核心技术链、核心产业链及其区域产业

跃迁式升级路径

*

朱瑞博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上海201204)

内容提要:区域产业升级面临着区域产业同构与结构固化的“内忧”,跨国公司对区域产业链

的低端锁定与战略性隔绝机制形成的“外患”,以及“碳锁定”的严峻挑战。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把握战略重点,加快培育和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开放式创新网络,同时完成产业价值链

升级、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三大重任,围绕创新链和产业链做系统文章,理顺产业链关系,形成合力,大力提升区域整体产业链的运营效率,是区域产业升级转型的内在要求。其关键是基于核心技术链和核心产业链构建以龙头大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链整合机制。

关键词:核心技术链;核心产业链;区域产业;跃迁式升级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5766(2011)04—0043—11

收稿日期:2011-01-16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模块化理论的自主创新机制与标准化战略研究“(06CJL011);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技发展基金软科学研究重点项目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律及政府作用机制研究”(11692101200);中国浦东干部学院长江三角洲研究院资助项目“长三角地区产业升级、产业转型的难点与对策:基于战略性新兴主导产业培育的跃迁式系统升级路径研究”

(celap2010-YBA -04)。作者简介:(1975-),男,山东聊城人。副教授,经济学博士,研究领域是自主创新、区域发展、产业经济学。E-mail :rui-bozhu@126.com 。

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经济已经处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期,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和层次高级化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产业升级是

一项系统工程,

其中路径选择最为关键。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使得这种转型升级所面临的国内外

环境更加复杂。在危机的冲击下,

中国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发展模式受到挑战,要使中国

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各地区的产业能级已经成为新一轮改革成败的关键。本文在对产业升级相关理论与研究进行回顾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核心技术链和核心产业链的区域产业跃迁式升级模型,并以江苏昆山为例分析了全球化背景下区域产业升级的路径。

一、相关理论与研究背景

产业升级一般是指一个区域或企业由低层次产业向高层次产业的演进过程,即产业结构的高度

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

国际上关于产业升级的主流研究逐渐集中到对全球价值链的研究。Gereffi

等(1994)在对美国零售业价值链研究的基础上,将价值链分析法与产业组织研究相结合,提出了全球

商品链分析法,

并区分了购买者驱动型和生产者驱动型两类全球商品链;Gereffi (1999)以服装产业商品链为例,

研究了国际贸易和产业升级之间的关系,并指出产业升级一般都遵循从工艺流程升级到产品升级再到产业功能升级最后到链条升级的规

律;Humphrey 等(2003)基于交易成本理论识别了全球价值链的市场式、网络式、准等级制、等级制四种治理模式;Ernst (2001)则将产业升级方式划分为五种类型:产业间升级、

要素间升级、需求升级、功能升级和链接上的升级。

全球价值链深刻影响着产业转型升级的进程,是后发国家或地区产业升级的主要障碍。Hum-phrey (2001)认为,制造业价值链的治理结构决定着市场准入程度以及利润分配情况;Schmitz (2001)指出,领导公司控制程度较高的全球价值链会给供

3

4

产业和区域经济管理

2011年第4期(总第484期)

应商向设计和营销等环节迈进设置障碍,将供应商的功能牢牢限定在制造环节;Lall(2001)认为,市场失灵、路径依赖等问题会使企业在制造环节上的学习和升级过程延长和充满风险;Bazan等(2004)用系统和比较的方法分析了巴西Sinos Valley鞋产业集群,认为集群升级前景依全球价值链的治理模式不同而有所区别。他们认为,企业的创新能力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备条件;Bair等(2006)也指出,参与国际分工并不能保证制造业升级,除非出口导向活动能根植于区域并促进内生增长。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内学者张辉(2005)认为,占据不同价值环节的地方产业集群在全球形成了严格的空间等级体系;吴德进(2009)指出,由于产业网络被外资主导,外资企业与本地企业的联系被锁定在产业价值链的低端,从而使本地企业升级特别是功能升级和链条升级面临困境;梅丽霞等(2009)探讨了权力集中化、生产片断化与全球价值链下本土产业的升级的关系,他们认为,全球领先企业市场权力的集中导致价值分配的非均衡,反过来进一步强化了市场权力集中,这种权力演变机制不利于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升级;但是全球生产的片断化加速了知识的分解和创新的扩散,使全球价值链上的创新过程被垂直分解和重新建构,为后发国家的本土企业提供了学习和升级的机会。

基于全球价值链理论,国内外学者从多个角度探讨了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Hobday(1995;2002)、Ernst等(2002)等对日本、韩国、我国台湾地区电子产业的研究发现,后发企业通过早期为国际领先企业从事组装、加工,经过技术模仿、消化吸收的发展到实现技术创新和自主品牌的建设,沿着OEM—ODM—OBM的路径实现了产业升级,并由追随者成为领导者;Humphrey(2004)认为,企业可以通过达到国际标准,使自身的技术能力和市场进入能力得到提高;梅述恩等(2007)基于技术能力和市场拓展能力分析了企业集群的升级;张杰等(2006)剖析了主企业领导型网络对产业集群升级的有效推动作用;薛光明等(2009)探讨了模仿性技术创新、原发性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之间的关系,并为不同类型的产业升级进行了战略定位:在涉及到一般产业方面,要保持必要的模仿性技术创新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模仿性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的互促;在涉及到主导产业方面,要保持必要的原发性技术创新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原发性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的互促;在整体产业技术方面,要尽量缩小在原发性技术创新方面与领先国家的技术差距;孙鳌(2009)则探讨了以研发联盟推动企业集群产业升级的途径。

二、区域产业升级的困境与跃迁式升级模型

总体来看,国内外学者对产业升级和产业转型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些研究都为本文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新产业技术革命背景下,我国地区产业升级和转型同时面临着三大历史重任:一是要从全球生产价值链的低端走向高端;二是要从资源依赖型、环境破坏型、劳动力与资本密集型的传统制造业发展体系转变为环境节约型、新技术推动型的现代产业体系;三是要突破区域产业同构现象,真正实现异构的产业重新整合和一体化。在这些特定的时空背景下,我国各地区的产业升级必须同时着眼于这三大历史重任,选择适宜的产业升级路径。但是,区域产业升级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障碍和阻力,主要表现为区域产业同构与结构固化的“内忧”,跨国公司对区域产业链的低端锁定与战略性隔绝机制形成的“外患”,以及面临着“碳锁定”的严峻挑战。

1、“内忧”:区域产业同构与结构固化

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是我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近年来各级地方政府也纷纷推出各种举措进行结构升级,其中提及最多的举措就是“腾笼换鸟”。但结果常常是低端产业难以转移,高端产业难以突破,区域产业同构现象难以消除,产业升级效果不明显,呈现典型的结构固化效应。造成结构固化效应的主要因素有:

(1)受制于路径依赖和产业锁定效应,相对过剩的传统产业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难以压缩和转移。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的形成主要是由该地区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等初始条件决定的,因此,具有强烈的路径依赖和产业锁定效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主要凭借土地、资源、劳动力等要素的低成本优势逐步确立了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并形成了加工制造产品的全球竞争力,有力地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经济发展、内外环境和要素资源比较优势的变化,中国要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产业必须要进行转型升级。但由于长期形成的路径依赖,资产专用性投资形成了巨

44

2011年第4期(总第484期)

产业和区域经济管理

大的沉没成本,使相对过剩的产能和落后企业难以压缩与淘汰。傅允生(2010)指出,曾为浙江经济率先发展作出贡献的传统优势产业,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水平提高已经成为浙江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的主要制约因素。由于压缩与转移这些产业会导致沉没成本并且影响地方即期GDP增长,在缺乏倒逼机制与产业转移机遇的情况下,压缩与转移很难真正落实。这是多年来浙江重视“腾笼换鸟”,而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效果一直不够理想的主要原因。

(2)本土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偏低,特别是缺乏本土的技术创新链的整合者。进入21世纪,技术创新能力已经替代自然资源成为决定国际分工的关键要素,核心技术决定着外围技术、从属技术的发展方向,系统架构设计者和品牌制造商控制着全球生产网络体系的演进,是全球生产网络创造价值的分配者。不管是工艺流程升级、产品的换代升级,还是沿着产业链向微笑曲线的两端攀升,都需要特定的技术创新能力来支撑,而从一条产业链条转换到另外一条产业链条的链条升级更是需要自主的建构创新能力和对整个价值链的治理能力。国内外的实践证明,技术创新是产业升级的关键,没有自主的技术创新就不可能突破跨国公司构筑的战略性隔绝机制,永远被锁定在低附加值、微利化的低端生产制造环节。没有自主技术创新能力的国家或地区已经很难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本土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偏低正是造成产业升级转型难的关键因素。路风(2006)通过对汽车产业“市场换技术”、大飞机“运十”下马、无锡威孚从“引进技术”走向自残等案例的深入研究证明,市场并没有换来技术,换来的只是一次又一次、反复引进的所谓“先进”的设备和生产装配线,中国的企业仅仅获得和积累了组装加工的生产能力,而没有形成自主的产品开发能力。缺乏技术创新能力特别是缺少关系到产业整体发展水平的关键核心技术能力,已经成为影响中国产业升级的主要障碍;朱瑞博(2010b)指出,技术创新链整合者的缺失是阻碍产业升级的关键。核心企业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集团的创新以模仿创新为主,缺乏长远的前沿技术和平台技术创新,因此难以突破跨国公司构建的网络权力与战略性隔绝机制,不能有效整合整个技术创新链的各种创新活动,从而难以支撑产业的升级转型;吴晓波和吴东(2010)也指出,龙头企业创新带动能力弱直接导致了本土企业的群体创新惰性。他们指出,龙头企业在竞争中主要采用的是低成本竞争战略,出于降低成本的需要,往往对配套企业的成本控制要求更为严格,而不注重对配套企业的品质和技术的改进,导致大批配套企业沦为低级网络供应商,贸易条件不断恶化,微薄的利润使配套企业既无动力也无能力进行自主创新,因而被持续锁定在低端环节。而龙头企业靠低成本、大规模组装所获取的收益也很少投入到创新活动和技术能力提升方面,只满足于维持现状,甚至把制造资本转移到利润更高的虚拟资本中去。这些都严重地阻碍了产业的升级转型。

(3)过度泡沫化的虚拟经济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我国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战略的实施。为应对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各国货币当局都采取了超宽松的货币政策为金融体系注入流动性。货币因素已经深刻地影响着经济主体的行为,全球通胀的预期已经非常强烈。一方面,资产市场泡沫的出现会对实体经济利润的侵蚀,减少企业的营业利润;另一方面,投资于房地产、黄金市场、股市、汇市等的收益大幅度超过实体经济回报,使大量资本从实体经济部门流入虚拟经济领域,导致投机活动盛行,资金需求剧增,诱使银行等金融机构盲目扩大信贷,放大金融泡沫。当前,房地产市场已经成为中国最为错综复杂的矛盾统一体,虚拟经济开始呈现过度泡沫化的特征,已经对国家的实体经济、自主创新战略,特别是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产生了严重的遏制作用,一些上市公司被金融资本劫持,放弃自己做实业的优势,把自主创新放在口头上,热衷于投资虚拟产业。丰厚的利润促使央企蜂拥进入房地产业,财大气粗的央企纷纷制造地王即是明证。即使是在楼市销售持续低迷的2008年,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的平均净利润率仍然达到了20%,央企下属的16家上市地产企业的平均净利润率为21.13%。据统计,在国资委管辖的128家央企中,除了保利、远洋、华润等16家以地产为主业的央企在名正言顺地拿地外,更有多达80多家来自钢铁、冶金、医药、农业、粮油、化工等行业的央企,以不同的方式疯狂拿地进军房地产行业。2009年九成上市房企利润率超30%,成为最赚钱最暴利的行业。与之相对应的是,主业不是房地产的央企中,有很大一部分企业,主业的利润率远远低于房地产业务。

54

产业和区域经济管理

2011年第4期(总第484期)

(4)收入分配结构失衡抑制了国内消费需求和扭曲了要素价格结构,进而制约了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蒙丹(2010)指出,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和中间收入阶层比例较小抑制了国内市场对适度创新产品的需求,不利于企业创新活动的开展,从而导致产业升级缓慢;而劳动力报酬过低又使企业锁定在劳动力密集型环节,并且制约人力资本和创新能力的累积性投资,从而不利于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的转变升级。

2、“外患”:产业链的低端锁定与战略性隔绝机制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深入发展,产业价值创造的分解和整合活动在全球最大的空间范围内进行,以经济活动的地理集聚为特征的地方产业集群正逐渐嵌入全球价值链(Humphrey&Schmitz,2000;2003),国际分工也逐渐由产业分工、产业内部分工演进到产品内分工阶段,即产品生产过程包含的不同工序和区段,被拆散分布到不同国家进行,形成以工序、区段、环节为对象的新型分工体系(卢锋,2004)。在这一新型的国际分工格局中,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们通过组织接近整合地理接近,运用各种金融契约工具和技术标准化战略把分散在各地的专业化产业集群整合起来,成为全球产业空间整合的协调和治理主体(朱瑞博,2004)。

跨国公司及其旗舰公司通过对核心产业链和核心技术链的控制来阻碍后进地区产业升级。核心产业链是对产业发展效益和升级态势有重要影响的若干关键环节,在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中,核心产业链由关键设备制造、核心元件生产和终端产品集成制造三个环节组成(洪勇等,2007)。其中,关键设备是指在核心模块生产和终端产品集成制造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高技术工艺设备;核心模块是指支撑终端产品功能实现的专用子模块;终端产品是指提供给终端消费者使用的最终产品。核心技术链就是对产业核心价值链的创新和研发活动,由关键制造技术、核心元件技术和产品架构技术三个环节组成。在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通过组织整合、地理接近来把散布在各个角落的产业集群连接为一个有机整体(朱瑞博,2004),但是,这一全球生产网络主要体现了跨国公司的战略意图。跨国公司的旗舰企业按照全球总体战略布局和目标,基于原有的关键供应商、合作伙伴业已形成的全球网络联系,塑造出的是一种具有隔绝机制的“战略集聚”(王益民等,2007),使后进地区的产业集群呈现“飞地”的特性,从而阻碍了后进地区的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

在这一新的分工格局中,我国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竞争规则和竞争对手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要素低成本的竞争优势逐步消失,全球产业研发、核心技术和标准成为最重要的竞争能力。而发达国家为了保持技术领先的优势与利益,正在利用其专利战略和标准战略对发展中国家进行遏制,从而阻挠了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与此同时,发达国家正在加速掠夺发展中国家的研发人才和研发资源。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特别是一些垄断企业通过国家标准战略、企业标准战略、国际标准组织和规则,将知识产权和标准体系揉合在一起,拥有高科技产业各个领域标准的发言权,制定有利于自己的标准,维护有利于自己的标准秩序。这样,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就可以通过国际组织和规则、市场势力、政府谈判和知识霸权等种种手段,强化自己的全球垄断地位,不断打击标准秩序中的竞争者,过分追求私人利益的同时不惜损害公共利益的发展。

在此背景下,中国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也前所未有地严峻,技术创新日益广泛和深刻地受到开放经济条件的影响。残酷的竞争现实告诉我们,中国的企业正处在外国核心技术和标准的层层包围之中,如果不及时采取对策,迅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我们将极有可能成为外国的“技术殖民地”和单纯的生产加工车间。如何在对外开放中努力培育自主的技术创新能力,是从根本上转变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国家、产业和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在“十二五”期间,中国产业的发展,要么形成自己的产业核心链条,通过自主创新逐步取得标准的话语权,要么沦为低级的产品和要素的供应者。中国企业的发展,要么掌握核心技术和标准,整合和主导全球产业的发展,要么沦为发达国家的加工车间,甚至被淘汰出局。在这一关键时期,中国如何摆脱发达国家的控制,掌握自己的命运,成为国际舞台上的重要一员,是我国区域产业升级亟需解决的迫切课题。

3、“碳锁定”:产业低碳化、生态化的严峻挑战

随着全球性的能源短缺、环境污染和气候变暖问题日益突出,积极推进能源革命,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快新能源推广应用,构建低能耗、低污

64

2011年第4期(总第484期)

产业和区域经济管理

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特征的低碳经济,已成为各国各地区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重大战略选择。低碳化甚至零碳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

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特别是本次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各国都把新能源技术发展提升到了前

所未有的高度。长期以来,我国制造业的高速发展伴随着高能耗、高污染,这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升级转型面临的严峻挑战。进入21世纪,低碳化、生态化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的最基本要求,但我国的产业

升级除了内忧外患外还面临着严峻的“碳锁定”挑战。对于中国来说,“碳锁定”具有两方面的内涵:

(1)低碳技术的扩散面临着对化石能源系统高度依赖的技术锁定和路径依赖。即由于自工业革命以来化石能源利用技术成为主导技术,政治、经济、社会与其结成一个“技术-制度综合体”,并不断为这种技术寻找正当性,并为其广泛商业化应用铺设道路。结果形成了一种具有内在惯性的共生系统,从而导致技术锁定和路径依赖,阻碍零碳或低碳技术的发展(Unruh ,2000,2002;Unruh &Carillo -Her-mosilla ,2006;谢来辉,2009)。这种“碳锁定”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难题。

(2)发达国家对我国引进低碳技术和新能源技术的限制和封锁。发达国家依靠技术上的优势初步占据了新能源产业的制高点。在新能源技术方面,美国、日本、欧洲都是世界上的领先者。这些国家拥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及领先的科技力量,具备将

先进技术转化为产业的实力,

加上超前发展的意识,致使大多数先进的新能源技术都集中在欧美日

等西方发达国家手中,并拥有最大份额的市场。这些国家以科技为前导,吸引产业界参与研制和开发20年后、乃至50年后可能发挥重大作用的关键技术,并试图加速这些技术的产业化,形成相应的制造工业基础体系。如美国政府始终要求企业要保持其技术研发和装备制造能力的国际领先地位,先后制定了太阳光伏电池、风力发电装备和氢能技术发展的路线图,抢占了大多数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制高点,确保了美国在这一领域的领先地位。日本则利用其电子技术优势,大力发展光伏发电产品,其产量已经相当于全球产量的50%以上。英、荷、日、美等国企业基本垄断了全球的光伏发电产品市场。

世界上最优秀的风机制造技术则集中在丹麦、德

国、西班牙和美国等几个国家。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上台的奥巴马政府试图通过一场史无前例的

新能源革命,

通过开发使用新能源,摆脱美国对石油的依赖,并将该产业作为未来美国实体经济发展

的支撑点。此外,奥巴马政府还希望凭借美国在国际舞台较大的影响力,

通过力推新能源产业,逐步改变美国及全球的能源消费结构框架,引领世界形成低碳经济的新经济增长模式,继续充当世界经济

的领头羊,

成为制定新国际规则的领导者。在限制低碳技术、新能源技术向发展中国家扩散的同时,发达国家还试图利用“碳关税①”来提高发展中国家的制造成本。一旦征收“碳关税”,我国粗放式的加

工制造业将陷入严峻的

“碳耗危机”。①

碳关税是指对高耗能的产品进口征收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主要针对进口产品中的碳排放密集型产品,如铝、钢

铁、水泥、玻璃制品等产品而进行的关税征收。

在“内忧”、“外患”和“碳锁定”的三重挑战面前,

笔者认为,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的跃迁式产业升级路径是最佳选择。这一升级路径必须要瞄准世界

科技发展前沿,

把握战略重点,加快培育和打造基于核心价值链和核心产业链的新兴产业,构建具有中国

特色的开放式创新网络,同时完成产业价值链升级、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三大重任,围绕创

新链和产业链做系统文章,

理顺产业链关系,形成合力,

大力提升区域整体产业链的运营效率(如图1所示)。这是低碳技术经济范式的背后逻辑,也是我国产业升级转型的内在要求

图1区域产业跃迁式升级模型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相关研究整理。

7

4

产业和区域经济管理

2011年第4期(总第484期)

三、江苏昆山产业跃迁式升级案例分析1、昆山产业的低端锁定及其升级瓶颈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昆山60%的财政收入、

80%的工业总量和90%的外贸进出口都来自外向型经济。对于这种典型的外资推动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质疑者认为昆山经济是外资主导型的,本土企业发展受阻,经济高速发展的好处大部分被外商拿走了,被国际资本锁定在产业链的低端。因本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跨国公司对昆山的定位是标准化环节的低成本组装加工中心,而不是新技术研发中心或者核心零部件的生产中心,其对本土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非常有限。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名义上虽是高新技术产业,但实际上绝大部分生产环节都介于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之间,技术已经基本标准化,体现为先进的生产设备,引进的外资企业基本属于廉价要素寻找型投资,并且以全球代工的台湾企业为主。台湾代工厂商虽然带动了昆山电子信息产业价值链的形成,但其对本土配套企业的质量、交货要求非常苛刻。而本土配套企业受制于较强的资产专业性投资,常常遭受到下游跨国公司的纵向压榨(刘志彪等,

2009)。在跨国公司内部定价、转移支付等手段的操作下,21世纪初,昆山电子信息产业的利润率和利税率指标下降的幅度非常大,

2002年产业利润率仅为0.89%(如图2所示),这表明昆山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非常迫切

图21998 2003年昆山电子信息产业利税率和利润率

资料来源:根据昆山历年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计算所得。

昆山要从综合实力大市升级为综合竞争力强市,就必须提升产业的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但是,作为一个县级市,昆山在自主创新方面存在先天不

足,其产业升级面临着三个主要瓶颈:一是严重缺

乏科技、教育、研发等创新资源,昆山原来没有大学,没有科研院所,没有大型国有企业,更缺少高端的优秀人才;二是企业家的缺乏使得昆山要素集聚能力强而整合要素能力弱。企业家资源的缺乏使昆山一方面只能充当基本要素的供给者,包括土地、劳动力等,另一方面只是简单地作为外资企业生产和竞争的载体,这样限制了昆山整合国际生产要素的能力,进而限制了昆山自主创新的能力;三是民营企业实力较弱限制了自主创新的能力。一方面昆山民营企业仍然处于国际生产网络的边缘,主要是为跨国公司在昆山或周边地区的配套厂商提供二次配套;另一方面,昆山的产业集群具有外资嵌入型特征,很多配套发生在外资企业之间,民营企业与外资企业的配套往往处于边缘性产品,技术含量相对较低。较低的配套层次和水平限制了民营企业技术水平的提升。

2、昆山开放式创新升级路径及对策

要实现产业的跃迁式升级,最切实可行的是在产学研合作、集聚创新资源上谋求突破。在这一思路的指引下,昆山探索了一条开放条件下的产业跃

迁式升级之路。自1999年开始,

昆山滚动实施了“六个一批”技术创新工程,即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

业,开发一批高新技术产品,转化一批高新技术成果,形成一批高新技术园区,推广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发展一批外向配套企业。这“六个一批”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昆山产业结构,提高了产业层次,推动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2004年1月昆山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全国首批技术创新工程示范城市。

2006年昆山市大力实施了以“自主创新、自创品牌、自我创业”为主题的“三自创新”战略,并将其

作为全市发展的主导战略。其中,

自主创新是核心目标,自创品牌是关键手段,自我创业是重要途径,三者共同构成了昆山市建设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创

新型城市的有机整体。昆山把构建科技创新载体

和完善政策环境作为推动“三自”创新的基础工作,抓好科技园区、企业研发机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产学研联合体等四大载体建设,积极营造宽松的创新环境;把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推进“三自”创新的重要举措,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相结合,大力培养创新型企业家人才队伍,积极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把实施“六个一批”专项计

8

4

2011年第4期(总第484期)

产业和区域经济管理

划作为推进“三自”创新的具体抓手;把保护自主知识产权作为推进“三自”创新的重要保障。为了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有新的突破,昆山进一步提出了“主导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基地化、优势产业品牌化”的发展目标。

针对自主创新面临的瓶颈制约因素,近年来昆山市采取了相应的举措以实现区域产业的顺利升级:

(1)积极引进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和研发机构,推动外资生产环节升级,竭力避免全球生产网络对昆山的低端锁定。只有更多地将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环节配置在昆山,外资企业才更趋向于在昆山进行研发和技术创新。为促进昆山自主创新的发展,需要改变跨国公司将昆山定位于低端环节制造的现状,推动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环节进入昆山。2003年底,昆山市率先提出了“招商选资”的理念,强化招商选资的成本意识和产业链的核心环节。例如,经过对笔记本产业链的分析,发现昆山没有技术含量最高的核心部件芯片和液晶显示板,这成为昆山招商选资的重点。2007年末,一家国产芯片企业落户昆山投产,同时龙腾光电项目和100多位相关研发人员被引进。龙腾光电的第5代TFT -LCD液晶显示面板生产线是国内引入的第一条可用于笔记本电脑面板生产的项目,该项目不仅解决了笔记本电脑的关键核心配件之一,更重要的是带动了玻璃基板、液晶材料、彩色滤光片、背光源组件、偏光片、驱动IC、控制IC等上游产业,并拉动液晶电视、车载导航系统、PDA及移动电话等下游产业的发展,成为昆山经济增长的一个种子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已经呈现出产业向高端化发展、研发向本土化发展、技术向核心化发展的良好态势。在引进工业项目的同时,昆山还积极吸引研发机构。近年来,外资研发机构成为昆山市的重点引进对象。2008年,投资3500万美元的NSK独立研发中心落户花桥经济开发区,江苏德芳医药科研有限公司(独立研发机构)落户陆家镇。截至2010年底,昆山全市累计拥有经认定的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6家、江苏省外资研发机构42家。这些研发机构既促进了外资企业的产业升级,也带动了昆山本土企业技术水平的提升。

(2)创新体制机制,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昆山紧密跟踪全球科技革命和新兴产业发展潮流,依托10个特色产业基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强化对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支持力度,大力培育新兴战略性产业成为昆山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主导力量。目前,特色产业基地集聚了昆山市5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60%以上的各类专业人才、70%以上的高新技术产品,其中模具、传感器、软件、电路板和可再生能源5个特色产业基地成为国家火炬计划产业基地。为了增强特色产业基地之间的横向衔接和优势互补,昆山成立了新兴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布局规划和项目实施,构建了异地投资的产业分工机制、财税共享的良性竞争机制、公共服务平台互用的配套协作机制等。

(3)发挥产业优势,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走配套融合之路。壮大民营经济,提升民营企业实力是推动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根本措施。1997年昆山市成立了“外向配套协作中心”,当时,昆山的配套企业数目只有199个,配套销售额仅为11亿元。2001年昆山将经济发展策略从“外资驱动”调整为“内外资双轮驱动、比翼齐飞”,配套企业开始迅速发展。截至2009年底,配套民营企业共有1929余家,配套项目2891多个,2009年实现配套销售额504.72亿元,利税率提升到10%左右。昆山市政府积极引导配套企业集中力量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改造型再创新,引进产品进行工艺型再创新,鼓励支持内外资企业在人才培养、项目开发、技术转移等方面加强合作,推动外向配套从外围产品配套走向关键零部件配套,进而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发展。

(4)搭建创新载体,建立研发联盟,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近年来,昆山全力推进科技园区、创新孵化器、特色产业基地以及研发机构等创新载体的建设,鼓励和支持企业自建或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重点实验室、技术研发中心、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孵化和培育一批技术上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的高科技企业。2006年以来,昆山市先后在上海、西安、北京、沈阳、武汉、重庆、哈尔滨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密集城市成功举办产学研合作活动,在校地、校企、产业、项目、人才五个层面建立全方位合作关系。目前,昆山与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100多所国内外高校院所建立了400多个产学研联合体,成功实施了460多项产学研合作项

94

产业和区域经济管理

2011年第4期(总第484期)

目,设立了1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18个分站。创新载体建设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集聚高层次领军人才、建设创新型城市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特色产业基地的培育过程中,昆山政府提出了“五个一”要求,每个特色产业基地必须形成一份科学的发展规划,至少与国内一所著名理工院校建立产学研关系,至少吸引一名国家或国际级的产业领军人物,至少培育一个省级以上研发中心或实验室,至少吸引一家风险投资公司或投资主体。

(5)打造知识产权高地。自主知识产权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对昆山这样一个开放度较高的城市来说,知识产权工作显得更为重要。昆山市组织实施了“一个战略、五项工程”,即知识产权战略,知识产权宣传培训工程、知识产权创造促进工程、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建设工程、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培育工程及重点企业特别辅导工程。昆山利用自身发展优势,结合当地实际,不断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完善和实施,在江苏省内率先实施民事、刑事、行政“三合一”审判试点,制定出台了《昆山市专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昆山市知识产权保护援助服务办法》等一系列知识产权政策,免费为企业进行知识产权实务知识培训,加强知识产权涉外援助,营造知识产权保护的良好环境。同时,还发挥中外专利检索平台作用,为多家特色产业基地和企业建立专利数据库。2010年昆山正式成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市,成为国内首个被列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市的县级市。

四、区域产业跃迁式升级的政策取向

面对区域产业同构与结构固化的“内忧”,跨国公司低端锁定与战略性隔绝机制形成的“外患”,以及“碳锁定”的严峻挑战,区域产业跃迁式升级需要着眼于同时完成产业价值链升级、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三大历史重任,其关键是要科学合理地选择、培育引领区域进行产业跃迁式升级的核心技术产业链,围绕核心技术链和核心产业链做系统文章,理顺产业链和创新链关系,形成合力,大力提升区域整体产业的运营效率。

1、科学合理选择“顶天立地”的核心技术产业链

核心技术产业链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具有较强的产业关联扩散效应,能够通过回顾效应、旁侧效应、前瞻效应,将核心技术扩散到整个产业系统,引起整个产业链条的升级,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新的产业间技术经济联系,带动整个区域的产业结构转换,实现区域产业的跃迁式升级。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程度相差很大,区位特征与优势更是千差万别,在产业发展中所处的阶段也各不相同。因此,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必须在对本地区、资源禀赋、发展特色和发展阶段综合考量的基础上,客观分析本地区未来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并对未来该产业的发展方向进行科学预测,提出该产业未来发展抢占技术制高点的技术目标和自主知识产权目标,并提出实现目标的关键项目和实施步骤,制定符合本地情况、针对性强的产业升级战略。

选择核心技术产业链必须要坚持技术先进性与本土适宜性的统一,既要能够在技术上“顶天”,又要在本地区“立地”。技术先进性是产业升级的必然要求,区域产业升级要站在全球技术革命的高度来选择能代表技术进步与发展方向的产业作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当前世界正处于第五次技术革命从导入期到拓展期的转折点,本质是主导技术、主导产业和新的技术经济范式向整个经济社会体系的扩展,以实现技术供给、产品生产和市场需求的相匹配(朱瑞博,2010a)。在这一背景下,一方面,需要积极干预和管制金融资本,进行范式设计和制度创新,适应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成果向纵深拓展的需求,大力培育10年内(2020年左右)能够成熟的新一代信息产业;另一方面,需要着力布局第六次技术革命的前瞻性研究,超前谋划20年后(2030年左右)可能诞生的第六次技术革命的萌芽产业。仅仅关注技术先进性还不够,还必须考虑当地的技术基础与要素禀赋特征,有效发挥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推动区域创新具有不同的要求和特征,区域创新对区域经济支撑和引领的力度和方式也不同,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区域经济发展方式。特别是相对落后地区,更要把握自身发展的独特条件和后发优势,加强集成,突出重点,依靠创新能力的提高,努力实现跨越发展。历史证明,一些自然资源匮乏、产业基础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可以扬长避短,后来居上,如美国犹他州凭借信息、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摆脱了

05

2011年第4期(总第484期)

产业和区域经济管理

传统的以农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英国威尔士地区通过大力提倡创新创业,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由一个以煤炭等传统产业为主的地区,发展成为以信息技

术产业和服务业为主的地区。这些案例表明,区域产业升级没有万能统一的模式,甚至没有最优的模

式,因为体系的要素、环境和目标总是千差万别的。

2、构建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链整合机制基于核心技术链和核心产业链构建以龙头大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链整合机制是区域产业跃迁式升级的关键。群体创新惰性是区域产业升级最大的“内患”,要改变这种被低端锁定状态下的群体惰性,需要基于核心技术链和核心产业链,采用积极严格的招商选资、本土培育等手段扶持几家自主技术能力强、创新带动能力大的龙头企业,促进优势资源向龙头企业集聚,建立起区域内乃至全国、全球范围内的产业价值链重塑和整合的市场化机制,从而突破群体创新惰性。

龙头企业是整个产业技术创新链的组织者和

整合者。针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上下游脱节、自主创新资源分散、整合能力不强,远未形成整体合力

的现状,龙头企业必须尽快通过产业链整合战略,提高大企业的集成创新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建立

完善的创新资源整合机制,

最大程度地集聚创新资源,充分发挥各类创新资源的作用,推动产业链不

同环节间的交互式学习和互动,加强区域内部和区域之间的合作,打通战略产业价值链,实现产业资

源的有效整合。比如,

在电子信息产业中,发展的关键就是促成整机企业与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软件

开发企业、研发机构的合作设计新产品,提高自主品牌产品的市场份额,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来化解国外厂商设置的知识产权壁垒和标准陷阱,提高整个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

争力的民族企业,

逐步形成本土自主创新型的产业发展模式。在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过程中,

龙头企业要树立标准竞争的意识,在技术升级和技术断层中寻求机遇,实施恰当的标准竞争战略,通过与区域内外企业的战略合作,在技术研发阶段建立合作开发联盟,在技术扩散阶段建立技术转让联盟,并同上游和下游企业建立纵向联盟,形成核心层稳固的开放式战略联盟,在协调一致的基础上逐

步形成自主的体系结构和产业标准。

产业链整合应该通过政府重点扶持潜力企业

和股权控制、知识控制、标准控制、产业联盟等途径逐渐形成。要大胆借鉴韩国三星电子的成功经验,逐步发展出自主的产业链整合模式。为此,政府应该实行“一企一策”的支持方式,制定实施个性化的支持措施,为企业做强做大提供更具针对性、更具特色的服务,大力引导支持大公司资产重组和优势互补,实现资源优化整合。在政府采购、重大专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金、科技经费、对外合作项目、双软认证、投融资政策、基地(园区)建设、产业化示范工程、重大产业化项目等方面重点向大公司倾斜,特别是对产业发展具有明显带动作用的大公司要给予优先扶持;支持具备条件的大公司通过跨国合作和跨国经营,提升企业在国际分工合作中的地位和水平。

3、搭建能够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的新型产学研合作机制

积极利用全球各种创新资源,构建新型产学研合作机制,精心打造产业跃迁式发展的“发展极”和“辐射源”,为区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力技术支撑和政策环境,这是区域产业跃迁式升级的基础。例如,面对“碳锁定”的挑战,需要积极地学习、消化、吸收发达国家低碳技术①,充分利用已有低碳技术突破传统工业的技术锁定,把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高碳产业改造成低污染或无污染、低能耗、低排放或零排放的低碳工业。作为一个县级市,昆山在自主创新方面存在着大量的先天不足和制约因素,但是,昆山政府能够积极利用区外创新资源,促进产学研的有效结合,构建良好的区域创新体系。例如,清华科技园昆山分园作为清华大学服务长三角地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平台,有效地发挥了清华科技园在品牌、管理经验、项目来源等方面的优势,是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增强昆山国际竞争力的中坚力量,为昆山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和后劲。

低碳技术包括清洁煤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碳捕获和封存技术、智能电网技术、节能技术、环保技术、建筑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新能源飞机技术等。可划分为减碳技术、零碳化技术、去碳化技术三类。

各地区应紧紧围绕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从企业的市场需求和技术需求入手,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需求为导向的新型产学研合作机制。新型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必须能够从根本上

1

5

产业和区域经济管理

2011年第4期(总第484期)

改变创新与创业脱节的困局,能够承担起贯穿高新技术产业化整个系统链条的重任,能够把创新前端的基础研究、前沿研究,中端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研发、技术服务、技术交易,后端的投融资服务、项目产业化、创业孵化、人才培训等融合成一个有机的创新创业网络。各级政府要鼓励以核心产业为主导的新型产学研合作,支持企业与高校建立长期的合作联盟,实现重点行业的关键技术突破。支持一批对区域产业未来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和具有较强技术关联性的重大项目,促进大型企业集团产业链创新集成能力和价值链治理的提升。制定区域战略性主导产业和重点产业的产学研结合发展规划及其他指导性文件,完善产学研合作的领导工作,积极探索产学研的组织体制、创新机制、激励机制,建立健全长效合作机制,建立多元化的产学研投融资体系,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制定和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充分发挥产学研政策的引导、促进和激励作用,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的制度化。

此外,各地区还需要基于本土市场优势,选择因地制宜的自主创新战略,营造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外部环境。本土市场优势(路风,2006)和规模效应(徐康宁和冯伟,2010)与自主创新成功的概率和创新的效率具有一定的内在关系,区域产业结构优化需要充分利用本土市场的优势和规模效应,因地制宜地进行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昆山根据自身发展的阶段和所处的条件,立足昆山原始创新能力相对薄弱而先进制造业较为发达的实际,提出了符合自身特征的产业升级战略,其核心内容就是以自主企业为创新主体,积极利用外资企业的溢出效应和互补效应,大力引进优势产业主导技术、关键技术、基础技术和高新技术,引导本土企业把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放到最为突出位置,加强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市场创新和管理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从而实现了产业的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Bair J,Peters,Dussel.Global Commodity Chains and Endogenous Growth:Export Dynamism and Development in Mexico and Honduras[J].World Development,2006,34,(2),203-221.

[2]Bazan L,Navas-Alema'N L.The Underground Revolution in The Sinos Valley:A Comparison of Upgrading in Global and Na-tional Value-Chains'[A].Schmitz H.Local Enterprises in The Global Economy:Issues of Governance and Upgrading[C].Edward Elgar Publishing,2004.

[3]Ernst D,Kim L.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Knowledge Diffusion,and Local Capability Formation[J],Research Poli-cy.2002,31,(8-9):1417-1429.

[4]Ernst D.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Knowledge-Centered Approach[R].East-Wester Center Work-ing Paper,Economic Series.,2001.

[5]Gereffi G,Korzeniewicz https://www.doczj.com/doc/e58575273.html,modity Chains and Global Capitalism[M].London:Praeger,1994.

[6]Gereffi G.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in The Apparel Commodity Chain[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999,48,(1):37-70.

[7]Hobday M.Innovation in East Asia:The Challenge to Japan[M].Edward Elgar Publishing,1995.

[8]Hobday M.The Electronics Industries of The Asia-Pacific:Exploiting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Networks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J].Asian-Pacific Economic Literature,2002,15,(1):13-29.

[9]Humphrey J,Schmitz https://www.doczj.com/doc/e58575273.html,ernance in Global Value Chains[J].IDS Bulletin,2001,32,(3):19-29.

[10]Humphrey J.Opportunities for SM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o Upgrade in the Global Economy'[C].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sation SEED Working Paper43,2003.

[11]Lall https://www.doczj.com/doc/e58575273.html,petitiveness,Technology and Skills[M].Edward Elgar Publishing,2001.

[12]Unruh GC.,Carillo-Hermosilla,Javier.Globalizing Carbon Lock-In[J].Energy Policy,2006,34,(10):1185-1197.

[13]Unruh,GC.Escaping Carbon Lock-In.Energy Policy[J].2002,30,(4):317-325.

[14]Unruh,GC.Understanding Carbon Lock-In[J].Energy Policy,2000,28,(12):817-830.

[15]傅允生.浙江产业转型升级约束条件与发展趋势[J].杭州:浙江学刊,2010,(5).

[16]洪勇,苏敬勤.发展中国家核心产业链与核心技术链的协同发展研究[J].北京:中国工业经济,2007,(6).

[17]刘志彪,江静.长三角制造业向产业链高端攀升路径与机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25

2011年第4期(总第484期)

产业和区域经济管理[18]卢锋.产品内分工[J].北京:经济学(季刊),2004,(4).

[19]路风.走向自主创新:寻找中国力量的源泉[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0]梅丽霞,王缉慈.权力集中化、生产片断化与全球价值链下本土产业的升级[J].西安:人文地理,2009,(4).

[21]梅述恩,聂鸣.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企业集群升级路径研究———以晋江鞋企业集群为例[J].北京:科研管理,2007,(7).

[22]蒙丹.探析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两大制约因素[J].福建:发展研究,2010,(5).

[23]孙鳌.以研发联盟推动企业集群的产业升级[J].长春:当代经济研究,2009,(2).

[24]王益民,宋琰纹.全球生产网络效应、集群封闭性及其“升级悖论”———基于大陆台商笔记本电脑产业集群的分析[J].北京:中国工业经济,2007,(4).

[25]吴德进.外资集群网络下本地企业升级障碍及其突破[J].长沙:金融经济,2009,(2).

[26]吴晓波,吴东.全球制造网络与中国大中型企业的自主创新———现状、瓶颈与出路[J].广州:科技管理研究,2010,(4).

[27]谢来辉.碳锁定、“解锁”与低碳经济之路[J].深圳:开放导报,2009,(5).

[28]徐康宁,冯伟.基于本土市场规模的内生化产业升级:技术创新的第三条道路[J].北京:中国工业经济,2010,(11).

[29]薛光明,韩江波.模仿性技术创新、原发性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J].太原:经济师,2009,(2).

[30]张辉.全球价值链下地方产业集群升级模式研究[J].北京:中国工业经济,2005,(9).

[31]张杰,刘东我国地方产业集群的升级路径:基于组织分工架构的一个初步分析[J].北京:中国工业经济,2006,(5).

[32]朱瑞博.模块化、组织柔性与虚拟再整合产业组织体系[J].济南:产业经济评论,2004,(2).

[33]朱瑞博.“十二五”时期上海高技术产业发展: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战略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0,(7).

[34]朱瑞博.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及其政策取向[J].重庆:改革,2010,(3).

Study on Leapfrog Upgrading Pathway of Regional Industry:Based on Core

Technological Chains and Core Industrial Chains

ZHU Rui-bo

(China Executive Leadership Academy,Pudong,Shanghai,201204,China)Abstract:Structure similarization and solidification,low-locked industrial chains and strategic isolating mecha-nisms of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and carbon lock-in constitute three challenges for regional industry in its upgra-ding.In order to enhance the overall operating efficiency of regional industrial chains,we have to accelerate the cultivating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and construction of open innovation network,keeping abreast with the frontier of worl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with a strategic focus.At the same time,industrial value chains up-grading,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ing and regional economy integration should be completed,and centered on in-novation chains and industrial chains,relationship between industrial chains should be straightened out to create a synergy of them,so as to improve efficiency of regional industrial chains,which remains the inherent requirement of regional industry upgrading and transformation.The key to upgrading of regional industry lies in construction of “front control”mechanism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development and global industrial chains integration mechanism with the core of large enterprises and based on core technological chains and core industrial chains.

Key Words:core technological chains;core industrial chains;regional industry;leapfrog upgrading

(责任编辑:鲁言)35

软件产业链应深度融合

软件产业链应深度融合 1月1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是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重大利好。本报将就这一政策出台的重要意义、业界的积极反响以及对政策细则的建议和期待等内容,推出“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新政解读专题报 道”,详见5~10版。 中国是全球软件和服务业最为关注的市场,因为这个市场有庞大而增长迅猛的信息化需求,但是这些信息化需求却不能和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形成良性互动,所以众多软件企业呼吁,发展软件和集成电路的新政策应进一步推动市场向 中国的软件业倾斜。 首先期待政府采购和国家投资的重大项目向国内软件企业倾斜。经过10年的发展,中国的软件服务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技术能力和产业规模,在下一个10年,新的产业政策应该在培育大企业、推动产业集中度上给力更多。全球软件产业已经进入到寡头垄断的竞争阶段,强者将会更强。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企业要想在强手如林的市场环境下发展,需要得到更多的支持尤其是大客户的支持。在政府采购以及国家投资的重大项目上,给予国内企业更多机会,不仅是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保障国家信息安全的需要。而且在保障国家信息安全方面,政府采购以及国家重大工程是可以理直气壮采用国内企业的产品技术与 服务的。 其次期待产业链上下游携手在市场资源上互相给力。目前全球的软件业发展正呈现出软硬件垂直整合的趋势,IBM、甲骨文、SAP等正在通过收购或联盟的方式,强化软硬件整合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优势。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软件与硬件产业也应该携起手来,不仅仅在技术层面做更多的优化整合,在市场联盟等方面也应该互相给力、互相带动。相比较而言,中国的PC与服务器等硬件产业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都强于中国的软件服务业;而软件服务业中应用软件的影响力则远远强于基础软件。如果软硬件产业能够互相带动、应用软件与基础软件能互相借力,将能够加速软件产业的整体突围,所以期待新政策能够在推动和鼓励软硬件整合、上下游资源互动上有更多体现。 再次鼓励各行业用户与软件服务业深度融合,加速产业转型升级。达索飞机集团在发展的过程中,孕育出达索软件;长春一汽大众汽车在建设信息化的过程中孕育出了启明信息公司;宝钢在构建信息化系统的过程中,培育出宝信软件公司。目前,信息化已经成为各个领域的企业构建竞争力的重要一部分,在产业越来越融合发展的背景下,用户信息化已不再是被动选择。如果中国各个行业用户能够将自己的信息化需求与产业转型升级、进入新兴产业领域发展结合起来,主动与中国的软件产业携手结成战略联盟,摆脱简单买卖关系,那么,将能够加速各个行业企业的转型升级,同时也能够让中国软件服务业的发展如虎添翼。期待在新政策细则中,在这方面也有更多给力。

产业链、创新链构建

1 张建华 上海大学 上海OLED 产业联盟 新型显示技术及应用集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平板显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OLED 产业链、创新链构建

上海AM OLED 产业链与创新链 平板显示产业发展现状AM OLED 产业、技术发展 ?Part 2. 1 演讲提纲 ?Part 1.?Part 3.

?万亿产业:显示器面板产业规模过亿?东亚产业:韩、日、台湾、大陆?高度融合:产业链与创新链 ?高度集中:资本、技术、人才、市场?持续发展:新产品、新技术 ?高速发展:中国大陆平板显示产业 平板显示产业特征 韩国48% 中国台湾33% 中国大陆12% 日本7% 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TFT-LCD 面板经营收占比 2013/2014 预期中国平板显示产业将在2018年超过韩国, 位居全球第一

新型显示产品向高附加值发展 智能健康家居 曲面显示智能可穿戴高分辨 超大尺寸创新产品驱动AM OLED 产业可持续发展

新技术产业化进程慢?与平板显示发达地区相比,新技术积累 少、产业化进程慢, 面板产品结构快速变化影响追赶先进步伐产业链配套建设滞后 ?平板显示产线核心工 艺设备、零配件和关 键材料70%以上依赖 进口 知识产权积累欠缺 ?新兴显示技术发展步 伐相对缓慢,产业化 进程落后,核心知识 产权缺失带来行业隐 忧 中国大陆平板显示产业规模迅速增长(2014年总产值逾千亿),但是不可否认国内平板显示产业规模仍然相对较小(10%),新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相对迟缓,核心知识产权缺失,产业链配套能力滞后等,离建设平板显示产业强国还有较大差距。 中国大陆平板显示产业发展

生猪产业链发展理念分析探讨

生猪产业链发展理念分析探讨 生猪产业链的普通概念及其形成背景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进展,都市化进程的加快,收入和日子水平别断提高,人们对猪肉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经济的快速进展也带来了现代零售行业的进展,特别是连锁超市的进展,终端销售的妨碍力越来越大,消费者对猪肉质量的高要求经过零售终端转化为对供应商所提供的猪肉质量和数量的更高要求。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未来,国际化趋势越来越强,猪肉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促使企业别断找求新方法增强其竞争力。 为了更好地满脚市场和消费者要求,为应对市场竞争,猪肉生产加工企业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来增强其竞争力,有效的办法算是开始运行“产业链”模式。 经过“产业链”的进展模式,企业可达到以下目标:首先,更好地保证其生产的产品质量满脚市场要求;其次,在其生产的产品满脚市场要求的并且,价格比竞争对手高或成本比竞争对手低;最后,该模式保证为市场提供的产品质量和数量保持相对一致和稳定。 生猪产业链算是企业为了更好地满脚市场要求,保证其竞争力,对产品生产相关的各环节进行有效操纵,并充分发挥各环节的价值,从而为市场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优质产品。 普通事情下,一具比较完整的生猪产业链包括:养猪体系(即原材料的操纵体系,其中包括种猪和商品猪生产);屠宰加工体系以及销售渠道体系。 生猪产业链进展模式 生猪产业链的具体组织形式或模式,依照一具地区或国家当地的养殖业和屠宰业及加工业的进展状况别同,其表现形式也有所别同:有由企业彻底投资操纵的产业链运作模式;有由分散的各环节合作形成的产业链运作模式;有结合部分彻底投资操纵和部分合作的产业链运作模式即混合型产业链运作模式。 各模式有其利弊点。企业彻底投资操纵的产业链运作模式,投资大、成本高、风险大、可控性强;由分散的各环节合作形成的产业链运作模式,投资较小、成本较低、风险小、可控性弱;混合型产业链运作模式介于两者之间。 产业链规避风险的模式要紧是经过各环节可控性和产品价值最大化来实现的。在激烈的别可控的市场竞争中,产业链可以有效地增强竞争力,要紧经过以下两个方面来实现: 第一,产业链能把市场的变化和需求有效地反馈到各个环节,即能把市场对猪肉的要求,很快地并有效地反馈到屠宰加工和养猪生产环节,使各环节能有效沟通配合并快速进行优化调整,落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 第二,基于有效的沟通和配合,产业链能帮助各环节快速采纳合理有效的新技术和治理办法,提高效率。 思考各环节的特点,其进展模式中规避风险的模式也各别相同。比如,养殖体系中可采取别同的生产治理技术来规避风险,也可经过别同的组织形式来规避风险。 为了更好地确保终端产业顺利进展,猪源的进展战略必须同屠宰分割品和猪肉制品的进展战略相结合,把市场走势及要求经过加工和屠宰分割环节及时详细有效地反馈到养殖体系,从而保障生猪产业链的有效进展和价值最大化。 生猪产业链模式的实施 生猪产业链由三个体系组成:养猪体系、屠宰加工体系、销售渠道体系。其中销售渠道体系好比火车轨道,具有引导作用,经过了解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及时把信息反馈到其他两个体系,起到承接市场并引导生产的作用;屠宰体系依照市场要求生产出所需产品并把需求反馈到养猪体系,使其能更好地提供所需的原材料猪源;养猪体系综合市场和屠宰体系

构建网状结构产业链

构建安远县网状结构产业链体系 一、构建的背景 1.1 安远现状 安远县地处粤、闽、赣三省交汇处,自然资源丰富,以林木加工、矿产开发和脐橙种植为产业主体,县域经济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对外交通只有县城南、北向两条省道,向南要穿越定南县才能进入通往广东的大广高速;向北穿越信丰县才能进入大广高速,经赣州进入赣榕高速,通往福建。县城四面环山,森林覆盖率达到84%以上,是个典型的山区县。由于对外交通不便,致使安远经济发展落后,人均GDP只达1000美元左右,国家“十二五规则”提出要实现高速公路铺设经过每个县的蓝图,为安远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了新契机。 寻全高速规划建设穿越安远县城北部,极大地增强了安远县对外交通的便利性,特别是针对福建和广东两省交通通达性更为凸显,这对安远县承接闽、粤两省产业转移奠定了基础。为此,安远县委县政府在县的“十二五”规划中提出,树立发展为先、生态为重、创新为魂、民生为本四种理念,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坚持“策应大对接,推进大融入,建设新安远,实现新跨越”的发展战略。 1.2 发展目标 目前安远县工业产业发展水平不高,县域内工业园现分为版石小区、九龙小区以及规划建设中的创业园区,以资源型产业为主,包括了农产品加工、矿产品加工、林木加工,以技术创新为特征的电子产品制造和生物制药等行业,但多数行业产业化水平较低,未能形成规模化生产,产业链短、行业间缺乏联动效应。 基于安远产业化程度较低的现状,认为只有延伸现有的产业链,打造网状结构的产业链体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安远的产业发展问题,才能促使规模化的产业集群或主导产业的形成。所谓的网状结构产业链,即是从生产资料开采、资源供应、采购、研发、加工制造、销售、客户服务等环节入手,培育一站式的产业服务功能,延伸产业链长度,增加其链状各节点的综合附加值,并在延伸产业链的同时,积极引导产业链上的各节点企业的向横向发展,即是增加某产业链上节点企业与另一产业链企业间的关联度。从原有的纵向一体化产业链向横向一体化产业链拓展。 在承接产业转移和发展地方经济的大背景下,安远设定了“产业富民、工业兴县、生态立县、旅游活县”的工作思路,以工业发展为基础,旅游等第三产业发展为龙头,激活地方经济。结合县域总体规划中以东部文化旅游产业带、中部城市功能带及西部工业、行政、科教发展带的三带齐飞格局,以及一园三区的工业园规划布局,我们构建了以农产品加工、木林业加工、矿产开发和深加工、生物制药及旅游产业五个主导产业链,并以这五个主导产业链进行延伸与横向拓展,构建网状结构产业链体系。 二、网状结构产业链体系的构建 2.1 延伸产业链 2.1.1 农产品产业链 农产品产业链下分两个子产业链,一个子产业链主要是以脐橙种植、初加工、深加工为主,另一个是以当地特色农产品为主的农副食品加工产业。 脐橙产业链:种植+采购+初级加工(鲜果加工、果汁和果肉加工、果脯、罐头鲜果加工)+脐橙产品深加工研发机构(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等产学研一体化)+ 深加工企业(护肤品、香精油、美容产品)+ 营销服务企业(品牌策划营销、整体营销)

水泥企业创新构建产业链一体化经营模式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58575273.html, 水泥企业创新构建产业链一体化经营模式 作者:于光民 来源:《管理观察》2018年第06期 摘要:从国际水泥行业演变来看,欧洲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左右就已经达到水泥消耗顶峰,之后水泥消耗量和产量开始迅速回落,现在进入稳定期,本文研究国际大型水泥企业的发展,对我国水泥企业未来趋势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水泥企业产业链经营模式企业转型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青州中联水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州中联”)是国资委监管下的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水泥业务板块——中国联合水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联合水泥”)旗下的全资子公司。青州中联建有两条日产6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并配套21MW低温余热发电系统,生产线采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青州中联成立于2004年,一期熟料生产线于2007年2月份投产,二期工程于2014年5月份点火投产。为创新构建产业链一体化经营模式,形成市场核心竞争优势,2014年6月份建成年产150万方商品混凝土(以下简称“商混”)生产线,2016年5月,利用原石灰石破碎输送系统,在厂区内部改造建成年产100万吨石灰石骨料筛分系统、年产100万吨机制砂系统。现已形成了年产熟料370万吨,水泥200万吨,商混150万方,砂石骨料200万吨的生产规模,发展成为山东省最大的水泥熟料生产基地,成为行业典型的全能产业链一体化经营的水泥及商混企业。 从整个水泥行业生命周期来看,我国水泥行业发展已经进入成熟期,迈向衰退期,这一个阶段企业将向两个方向演化:或进入新一轮的上升通道,或跌入不可逆转的下降通道抑或退出通道。水泥行业市场集中度的提升就是将企业进行两个方向的划分,而进入新一轮上升通道的企业则需要警惕观念陷阱,全面再造,不断创新。创新构建水泥、熟料、商混、骨料等产业链一体化经营模式,将是水泥企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一个崭新经营模式。 1 创新构建一体化经营模式的背景及原因 1.1外部环境变化加速企业转型 经济新常态下,投资驱动被创新驱动取代,水泥行业成为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从大的行业环境来看,粗放式放量增长期已经结束,从2010年开始,新型干法熟料产能增速逐渐放缓。淘汰落后产能速度加快,实际淘汰量屡创新高。供给侧改革要求水泥行业实施创新驱动,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增加高效供给,减少低效供给。水泥行业步入一轮重组整合、洗牌加速、强弱分化加快的竞争时代,水泥行业面临更高层次、更加残酷的市场竞争。在行业骨干企业

农业产业链升级路径选择

我国农业产业链升级路径选择 谷永芬吴倩 产业链升级是产业链运行效率和价值实现不断提高的转变过程,农业产业链升级对我国农业发展有着 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农业产业链延伸、拓展、整合三个维度分析农业产业链升级路径,利用C-D函 数模型计算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贡献率来支撑产业链拓展理论。得出结论:农业组织化程度的提高和农 产品增值环节的增加是农业产业链升级的关键。 农业产业链;深加工;科技进步 F121.3A1004-518X(2011)08 -0088 -06 谷永芬(1963-),女,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国际经贸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产业布局与产业链构 建;(上海 201620)吴倩(1981-),女,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产业布局与产业链 构建。(上海 201300) 本文为上海市教委第五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项目编号:J51205)和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产业经济学科建 设项目的研究成果。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 [1]李悦.产业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2004. @@ [2]李杰义.农业产业链区域延伸动力机制及途径 研究[J].理论探讨,2007,(4). @@ [3]李益良.加快增长方式转变提高粮食经济效益 [J].粮食问题研究,2006,(1). @@ [4]蒋均露.经济增长中科技进步作用测算——理 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1998. @@ [5]冯炳英.企业要重视产业链整合[J].经济论坛, 2004,(8). 万方数据

产业链发展模式研究

27 《华商》B版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日、韩运营商产业链发展与建设模式,给出了在3G时代下,中国电信运营商应如何协调和管理产业链上下游关系以达到产业效益最大化的建议。 【关键词】3G;产业链;运营商3G产业链的发展,牵动着设备制造商、SP/CP商和运营商等各个环节。3G的发展如同互联网的发展一样,经历了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发展历程。因此基于3G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和相关模式的研究,对于未来我国3G的理性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正是通过分析研究已经开展3G业务的国外运营商的成功经验和发展模式,以此为基础,在竞争环境、产业链情况,管理模式等方面,进一步对中国移动3G业务发展,产业链模式与管理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在3G时代的产业链管理、渠道建设和客户服务等方面的经营策略思想观点,建议中国移动,应该如何处理产业链上下游的关系,才是最有效益和效率的。 一、3G业务产业链概述 (一)3G业务产业链模型产业价值链,指在一个产业内部的不同企业承担不同的价值创造职能,产业上下游多个企业共同向最终消费者提供服务(产品)时形成的分工合作关系。产业价值链又称为产业链。 不同于2G时代产业链中的有关企业有明确的分工,3G时代的业务更复杂,技术和市场充满了不确定性。3G最大的特征之一就是产业链的延伸,不但出现了新的环节,而且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合作要求也更高(如下图所示)。因此,很多技术问题和市场问题需要3G产业链中的所有企业来共同解决,企业间需要进行紧密的合作,而且这种紧密的合作不是一次性的,而是长期的、经常的。 (二)3G业务产业链成员之间的合作模式 整个产业链大概可以分成五部分:运营商、设备提供商、服务提供商、管制机构、用户。设备和服务提供商可以细划成为:设备提供商,终端提供商,软件提供商和SP/CP。而设备提供商有可以分成两类:网络设备提供商和测试解决方案提供商。 3G产业链成员之间的合作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运营商成为产业链的主导,运营商在整个产业链中扮演着比2G时代更加重要的角色。可以说3G产业能否成功跟运营商的主导作用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我们从运营商入手,讨论产业各个成员之间的关系。 NTT DoCoMo、SKT作为3G业务发展的亚洲运营商先锋, 其产业链的发展模式与历程可为我国发展3G产业提供有益的经验。 二、NTT DoCoMo产业链模式分析 (一)“家长式”的运营商 在整个3G产业链中,NTT DoCoMo不仅是作为运营商出现,更重要的是充当了一个调控者的角色,具有非常显著的产业影响力和控制力。通过选择合适的战略伙伴,NTT DoCoMo增强了在3G价值链中的影响和地位,充分发挥了各自优势,使整个产业链得以健康发展。 ? 终端设备整合化 作为日本移动电话市场中的主导运营商,DoCoMo基于其制式存在个性化的考虑,不仅较早就主动介入了手机定制,而且目前已经实现对终端发展的全面控制,具体体现为: 1.DoCoMo不仅制定包括软硬件规格在内严格的终端规范,把遵守规范作为终端入网的条件,还根据自身需求直接给出手机型号让终端厂商进行排他性的生产; 2.手机产品大规模上市前还需要与DoCoMo进行网络及业务方面的严格IOT测试 3.在渠道策略方面,DoCoMo只利用各种排他性的合作渠道把手机或手机+业务包销售给用户,而且手机上主要突出DoCoMo的品牌,终端厂商的品牌往往被淡化 ? 网络设备本地化 在3G网络建设上,NTT DoCoMo更多地选择了本国制造商为战略合作伙伴。在3G核心网建设上采用国产化策略,使其在移动数据领域获得巨大成功。这种选择,一方面可扶持本国制造业,实现本地化;另一方面,可得到更多、更实际、更方便的技术及服务支持,节约成本,提升竞争力。 ?与芯片制造商和CP/SP双赢合作 在与CP / SP的合作方面,NTT DoCoMo负责提供服务与支持,确立技术规范,然后将这个规范公开给所有的服务提供商。在众多的SP中,NTT DoCoMo只选出一部分作为核心战略合作伙伴,提供各种最有优势的内容并且收费,而其他SP只能提供免费服务。这在相当程度上保护了核心战略合作伙伴的利益,真正实现了双赢。 (二)产业链模式形成原因分析 目前,全球市场中仅有日本的NTT DoCoMo在与终端厂商合作上采取完全控制的“家长式”模式,这种唯一性是由DoCoMo采用的技术制式特点、市场地位等因素所共同决定的。 1.DoCoMo的3G业务所采用的WCDMA制式与3GPP的WCDMA版本不相兼容,客观上决定了DoCoMo只有主动全面定制手机, 2.日本人的合作精神非常好,社会对电信运营商的服务地位也比较认,DoCoMo对手机厂商及渠道商等环节有较强的影响力。 日韩3G产业链发展模式研究 王文倩  (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876)

物联网产业链分析

物联网产业链图谱 物联网的定义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而言之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最早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Kevin Ashton 教授提出,即“万物皆可通过网络互联”。2005 年11 月17 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ITU 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对物联网做了如下定义:通过二维码识读设备、射频识别(RFID)装臵、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和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的架构 物联网架构一般可分为三层: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码标签、RFID 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红外线、GPS 等感知终端。感知层是物联网识别物体、采集信息的来源,关键在于具备更精确、全面的感知能力和实现低功耗、小型化。主要技术有二维码、RFID、GPS/ 北斗导航等。 网络层由各种网络,包括互联网、广电网、有线和无线通信网络、网络管理系统和云计算平台等组成,是整个物联网的中枢,负责传递和处理感知层获取的数据和信息。网络层的关键在于高效、可靠的信息传输和处理,主要技术有Wifi、蓝牙、ZigBee、2G/3G/4G、LPWAN、LTE-M及大数据和云计算等。 应用层是物联网和用户(人、组织或其他系统)的接口,是物联网的智能应用。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它把物联网与具体行业需求相结合,提供物联网智能化应用的解决方案集。应用层的关键在于行业需求融合、智能化的解决方案、有效的商业模式等。主要技术有大数据、云计算、各行业应用技术等。 三层架构的比较 架构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

创新链产业链

附件 深圳市2015年航空航天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创新链+产业链” 融合计划申报指南 一、重点支持链条 1.无人机 重点突破无人机一体化数字航空飞行控制系统、无人机用发动机控制系统、高精度飞行姿态控制系统、通用地面操控平台系统、数据链通信及导航系统、人机交互系统、动力系统、无人机载荷系统和高清图像传输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进一步提升无人机设计、测试、总装集成能力,重点培育无人机在影视传媒、商业航拍、现代物流、城市规划、智能交通、警务通勤、应急救灾、地质水电和农林渔牧等领域应用,推动无人机产业规模化发展。 2.航空电子 重点突破陀螺仪、航空用微电机系统、高集成度一体化封装电路板、IC封装载板和LED显示/触控模块等核心零组件关键核心技术,开发飞行管理系统、飞行控制系统、飞行导航通信系统和机载影音娱乐系统等,提高关键机载电子设备系统集成水平,加强适航取证工作力度,努力扩大航空电子产业规模。 二、设定依据 (一)《深圳市航空航天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深

府…2013?118号)。 (二)《深圳市未来产业发展政策》(深府…2013?122号)。 三、支持数量及资助方式 支持数量:根据年度资金扶持计划和项目评审结果确定。原则上每个“创新链+产业链”融合链条支持一个实施方案。每个实施方案的资助总额不超过总投资的20%,年度资助金额不超过1500万元,支持年限一般不超过3年,补助资金将根据实施方案年度检查评估情况分期拨付。 支持方式:企业自筹为主、政府无偿资助。申报单位自愿申报、专家评审、现场考察、社会公示、资助机关审定。 四、申报条件 (一)实施方案符合产业规划和申报指南重点支持领域要求,实施周期不少于3年,总投资不低于1亿元。 (二)项目单位必须是在深圳市注册、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具有较强科研或经营能力、运行管理规范的从事未来产业研发、生产及服务的企事业单位。其中: 牵头单位应长期从事相关领域的研发、生产及服务,拥有一批高水平研发成果和技术储备,发表过相关高水平研究论文或取得发明专利,具备良好的产、学、研、用合作基础和较强的资金筹措能力。 协作单位应具备相关领域的工作基础、健全的财务制度和优秀的技术及管理团队,具备承担子项目研究开发或产业化推广的基本 - 2 -

农业产业链建设及其制度保障

农业产业链建设及其制度保障 本文阐述了农业产业链的价值基础、运行机制以及组织形式。通过借鉴发达国家农业产业链的建立和运行,提出了我国农业产业链健康发展的制度保障:创新土地经营权流转模式;依法规范和保障农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标签:农业产业链;组织形式;制度保障 农业产业链是指与农产品生产和销售密切相关、具有上下游关系的所有功能环节联结成的,能够实现价值增值的产业链条。[1]它是在一定的政策和环境下,商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价值流、供给流紧密结合而产生的有别于传统农业的新农业经济体,其建立、完善和健康运行有赖于处于产业链上的各经济主体通过产业链的联接形成产业联盟和利益共同体,其共同目的是在追求整个产业链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每个经济主体都能够公平的分享利益机制的成果,实现各自利益的最大化。 一、农业产业链的价值基础和运行机制 农业产业链是传统农业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之间相互延伸而形成的有机体,处于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经济主体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作用而产生关联效应,使得以往单个主体的经济能量得以更大释放,给处于同一链条上相邻的其他经济主体带来价值提升和利益创造的机会。在一个完整的农业产业链上,数量众多、分散作业的农户和少数规模庞大的龙头企业分别位于产业链上的底端和顶端,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是二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在传统农业领域,广大的种植和养殖农户由于生产规模小和信息不对称,缺乏谈判能力而一直处于利益分享的劣势地位,收益微薄。龙头企业获得的收益不仅包括自己创造的经济附加值,还包括本该属于农户的一部分利益。建立和谐的农业产业链就是要使得处于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经济主体充分的获得自己创造的经济附加值,实现利益最大化。 农业产业链建立的基础是区域内各经济主体在主观上要有相互协作的强烈意愿,在产业上要有相互关联,在技术上要能相互对接。它不是政府意志主导下第二、三产业与第一产业的“拉郎配”式的产业联合,而是在市场力量的作用下,每一个独立的经济主体在追求利益最大化动机的驱使下,自发寻求合作伙伴而形成的利益联盟。农业产业链的建立能够提升所有合作伙伴的竞争优势,使得每一个合作伙伴通过竞争而发挥出自身最大潜能,通过提供在行业内具有竞争力、在市场上具有价格优势、在消费者中具有卓越口碑的品牌产品来开拓和保持市场份额。 二、我国农业产业链的组织形式 按照贝尔宾团队角色理论,[2]一个产业的构成需要不同的角色组成,分别是实干者、协调者、推进者、信息者、创新者、监督者、凝聚者、完善者。由于

中粮集团的全产业链案例研究

中粮集团的全产业链之道 研究背景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瘦肉精、三聚氰胺等食品安全事件接连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消费者越来越注重食品的品质。当前中国的食品行业,中小型企业众多,技术水平低,竞争激烈,价格低廉,利润空间狭窄,质量不一。但是巨大的人口基数及多样化的饮食结构是中国食品行业发展的基石,所以整合食品产业、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迫在眉睫。而中粮集团作为我国国内最大的农产品加工和食品生产的国有企业,致力为社会公众提供丰富且安全放心的食品。 中粮集团在2009年首次提出“全产业链”战略,对产业链上下游环节进行整合,将市场交易行为转化为管理协调,可以提高价值的增值效率和企业对产业链的掌控能力。整合产业链的方式有很多,例如:三井物产通过交叉持股,网状辐射,渗透中国钢铁产业链关键环节。中国企业通常采用的纵向并购方式,其中比较典型的是中粮集团。全产业链是以消费者为导向,从产业链源头做起,经过种植与采购、贸易及物流、食品原料和饲料原料的加工、养殖屠宰、食品加工、分销及物流、品牌推广、食品销售等每一个环节,实现食品安全可追溯,形成安全、营养、健康的食品供应全过程。中粮全产业链战略模式通过对原料获取、物流加工、产品营销等关键环节的有效管控,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贯通。企业采用全产业链模式可以给企业带来以下竞争优势:首先,“全产业链”模式能够使企业迅速扩大规模。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行业内竞争激烈。仅靠企业内部发展,快速提高竞争力并不现实,但可以通过兼并收购迅速扩大规模。 第二,“全产业链”模式能够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大型跨国企业专注于 核心技术的发展,而国内企业普遍缺少核心技术,从而导致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通过收购上下游的公司,企业能够学习到新的技术,在此基础上发展自己的核心技术,提高竞争力。

如何做产业链招商

如何做产业链招商1 产业链招商比拼的不就是土地、税收等政策的优惠,而就是以产业链分析为基础,满足构建产业链的需要,寻找与弥补产业链的薄弱环节,确定目标企业,打造产业集群,有目的、有针对性地 进行招商。 产业链招商比拼的不就是土地、税收等政策的优惠,而就是以产业链分析为基础,满足构建产业链的需要,寻找与弥补产业链的薄弱环节,确定目标企业,打造产业集群,有目的、有针对性地 进行招商。 近年来,许多开发区的招商实践已充分证明,开发区一旦将某一产业培育出比较完整的产业链, 它必然会吸引更多的垂直与协作关系的企业前来投资配套与服务,由此带来产业集群,促进经济更快、更大的发展。 新常态下,方法的创新决定着招商引资的成败。当前,产业链已成为推动开发区招商工作,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一大特色优势。 一、什么就是产业链招商? 产业链分为两种类型:一种就是垂直的供需链,另一种就是横向的协作链。垂直关系就是产业链的主要结构,一般把垂直分工划分为产业的上、中、下游关系,横向协作关系则就是产业的服务与配套。 而产业链招商”,就是指围绕一个产业的主导产品,与之配套相关的原材料、辅料、零部件与包装件等产品,形成关联左右”与供需上下游”的产业链条关系,吸引投资谋求共同发展,形成倍增效应,以增强产品、企业、产业乃至整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一种招商模式。 二、产业链招商的特点 1、以城市政府产业政策为指导,突出招商城市的优势产业(或资源优势明显的可形成产业); 2、企业就是产业链条的基本组成单元,招引国内外业界的行业龙头企业落户,龙头企业与配套 企业相辅相成,利益均享。 三、产业链招商的重要性 (一)企业选址投资谋求做大做强的内在需要 企业因选择产业链相互配套而集群,首先就是来自企业自身生存、发展与不断增创竞争新优势的内在需要。 1、有助于降低企业投资经营成本 企业追求最大的经营效益,关键在于减少与降低经营成本。 2、有助于加快企业的创新步伐

2021届高考政治备考:深圳特区建立40周年(时政素材梳理+典型习题训练)

2021届高考政治备考:深圳特区建立40周年(时政素材梳理+典型习题训练) 一、热点素材浏览 1.深圳经济特区宝贵经验 一是必须坚持党对经济特区建设的领导,始终保持经济特区建设正确方向。 二是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通过改革实践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三是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以思想破冰引领改革突围。 四是必须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不断提高“引进来”的吸引力和“走出去”的竞争力。 五是必须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在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赢得主动权。 六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七是必须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使法治成为经济特区发展的重要保障。 八是必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九是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基本方针,促进内地与香港、澳门融合发展、相互促进。 十是必须坚持在全国一盘棋。中更好发挥经济特区辐射带动作用,为全国发展作出贡献。深圳要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提高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能力和水平,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新格局,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丰富“一国两制”事业发展新实践,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新时代党中央赋予深圳的历史使命 2.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十大举措 第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 广东、深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面临的资源要素约束更紧,受到来自国际的技术、人才等领域竞争压力更大,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根本出路。要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率先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什么是产业链

产业链是一个包含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四个维度的概念。这四个维度在相互对接的均衡过程中形成了产业链这种“对接机制”是产业链形成的内模式,作为一种客观规律,它像一只“无形之手”调控着产业链的形成。 产业链是产业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是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产业链主要是基于各个地区客观存在的区域差异,着眼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借助区域市场协调地区间专业化分工和多维性需求的矛盾,以产业合作作为实现形式和内容的区域合作载体。 产业链的本质是用于描述一个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企业群结构,它是一个相对宏观的概念,存在两维属性:结构属性和价值属性。产业链中大量存在着上下游关系和相互价值的交换,上游环节向下游环节输送产品或服务,下游环节向上游环节反馈信息。[1]

[编辑] 产业链的内涵 (1)产业链是产业层次的表达; (2)产业链是产业关联程度的表达; (3)产业链是资源加工深度的表达; (4)产业链是满足需求程度的表达 [编辑] 产业链的类型 产业链分为接通产业链和延伸产业链。 接通产业链是指将一定地域空间范围内的断续的产业部门(通常是产业链的断环和孤环形式)借助某种产业合作形式串联起来; 延伸产业链则是将一条既已存在的产业链尽可能地向上下游拓深延展。产业链向上游延伸一般使得产业链进人到基础产业环节和技术研发环节,向下游拓深则进入到市场拓展环节。产业链的实质就是不同产业的企业之间的关联,而这种产业关联的实质则是各产业中的企业之间的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编辑] 产业链的形成[2] 随着技术的发展,迂回生产程度的提高,生产过程划分为一系列有关联的生产环节。分工与交易的复杂化对使得在经济中通过什么样的形式联结不同的分工与交易活动成为日益突出的问题。企业组织结构随分工的发展而呈递增式增加。因此,搜寻一种企业组织结构以节省交易费用并进一步促进分工的潜力,相对于生产中的潜力会大大增加(姚小涛,席酉民,2002)。企业难以应付越来越复杂的分工与交易活动,不得不依靠企业间的相互关联,这种搜寻最佳企业组织结构的动力与实践就成为产业链形成的条件

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与产业链分析

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与产业链分析 摘要 如今,物联网的发展作为一个信息产业的新的发展高度。我国物联网还处在初始阶段,互联网产业发展存在许多困难。我国应该拥有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摆脱对外国技术的依赖。我国政府有必要出台相关的政策来支持我国物联网技术的探索,掌握在工业化过程中的主动性。通过对我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的现状和产业链相关问题的分析,提出相关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物联网,政策,产业链 Abstract At present,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as a highly developed information industry. But because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n China is still in initial stage,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has a lot of difficulties China. In order to avoid things pure speculation,China has become the developed country technology marketplace,is necessary for our government to make feasible policy,break the bottleneck industry at present,grasp the initiative in the later stages of industrialization proces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industrial chain of issues related to the Chinese Internet industry development analysis,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Internet policy and the future,and provides a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Keywords: network,policy,industry chain

产业链建设

和谐产业链的意义 危机的根源在产业链 乳品产业链 乳品业是一个涉及多个领域的行业,其中包括服务业、工业、畜牧业等,产业链较长管理难度较大,涉及范围广,从草原植被的培植到商品批发和零售经过许多环节。就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市场销售终端是整条产业链最大获益者,使得奶源供给者和加工企业利润空间积极有限。 乳品产业链的隐患 奶源供应紧张。主要原因是奶源基地建设资金需求量大、高风险、回收期间长。我国大多数企业为了规避资金和风险都采取了先做市场后建奶源基地。所以原奶市场的生产多为散户生产,效率非常低。相关数据表明2008年我国约有1500头奶牛,而其中70%属于个体散养。我国每头奶牛的年均产量约为2吨~4吨,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这些原因直接造成我国奶源供应紧张。 乳品产业一体化低。奶农与加工企业各自为营,而在欧美国家奶业发展的模式是牧场和乳品企业,大农场主在整条产业链上有争取利益的资本,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多了一个奶站环节,所以乳品企业和奶农之间没有真正的联系在一起,这种松散的合作机制,给整个奶制品行业带来巨大的不稳定性,任何一个环节可能发生事故的几率大大增加。 监管漏洞。目前我国还缺乏明确的法律制度和监管部门对奶站进行监管,这就给投资分子以可趁之机,钻空子。最重要的是奶站掌握了定价权,对个体户压价和对奶品企业提供的奶产品掺假、以次充好。而据相关部门调查,三聚氰胺有相当一部分就是奶站加入的。 我国奶企应对危机能力较差。我国的特大型奶企从产业角度来看已经形成,但和国际乳业巨头间的差距还很大,对待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还很弱,没有形成健全的危机处理机制。 乳业价值链 从上表可以看出,国外乳品产业链各环节分配比较均匀,有利于各环节结成稳定的共同体奶农的收入较为可观,远高于国内企业。而我国相对于国外多了一个“奶站”环节,并从中攫取了15%的价值份额,再加上我国的液态奶包装基本有国外包装巨头垄断,拒不完全统计,国际包装业巨头瑞典利乐公司等与我国乳品企业提供保的包装占市场份额的90%以上。在这样的情况下奶农与加工企业很难生存。也间接的导致了价值链的断裂。 资源型企业立足的根本是资源建设 政府补助资金维护产业链。欧美各国也采取了各种措施维护产业链的分配均衡。这样整个价值链就不会因为分配的严重失衡二爆发危机,三鹿事件从某种角度来讲就是价值的长期分配不均衡而导致的。所以加大财政补贴,弥补价值量分配不足,提升奶农生产积极性,对我国奶业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加强产业链的整合。这次的三聚氰胺事件对乳品企业的打击,让企业认识到要建立自

资源型产业链的整合途径探析

资源型产业链的整合途径探析 摘要:资源型产业既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重要的战略物资,是国家经济和安全的重要保证,伴随资源型产业的发展,现今是我国资源型产业转型的重要时期,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是实现资源型产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对于产业链理论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系统地、整体地认识产业发展的过程,掌握产业发展的规律,对于我国当前资源型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资源型产业链整合 一、资源型产业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业链条的低端化。按照产业链是由各产业相互之间存在着广泛、复杂和密切的供给与需求的价值关系的企业集合的要求,资源型产业之间存在广泛、复杂、密切供求的关系,存在着前向、后向、双向、多向的关联,但目前大多数资源型产业这种关联多数表现为产业内部的关联性,多数产业链表现为低端的、产业内部的产品链,并未形成产业之间的企业集合所带来的产品种类的增加、质量的提高、成本的降低、价值的增值的产业链。 2.产业链条的产品化。资源型产业中,部分产业的关联度与链条仅仅表现为产业内部产品之间的关联和链条。这些链条仅仅是产业内部形成的产品链条,均未向前向、后向或上游、下游相关联产业,如机械、电子、能源等产业延伸,还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之间的链条,仅处于产业链条较低端的程度,即产品链条。 3.产业链条的初始性。资源型产业中,部分产业还只处于产业内部企业生产过程中上道工序与下道工序或零部件的生产与组装的关联性所引起的产品形成的最初始的链条,成为产业链条的最初始阶段,是产业链条的最底端,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链条。 二、资源产业链的整合方式 1.横向整合方式 资源型产业链的水平整合可以由两种方式,一是进行水平合并,另一种是建立横向联盟,典型是价格联盟。水平合并的目的是通过提高市场集中度,提高市场势力,从而增加对市场价格的控制力,增加垄断利润。同样,市场集中度的提高也有助于在位厂商自行构建进入壁垒,阻止潜在的进入者进入。横向联盟意在保持各企业独立自主性的前提下,通过联合充分利用市场势力,达到上述目的,但是由于存在信息不对和囚徒博弈困境,这种联盟很难稳定。

中国房地产产业链的变革与发展10页

中国房地产产业链的变革与发展 房地产产业链可以定义为围绕房地产商品从土地获得到市场流通所涉及的相关部 门之间的连接关系。实际上,任何一个产业的成熟与强大,无不以其产业链的形成和 完整为标志,任何企业的发展壮大也是得益于整个产业的成熟。因此,随着中国房地 产业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它的关注已不仅止于市场,对产业链的关注度和重视度也正 日益增强。 一、中国房地产产业链发展现状 中国房地产产业链伴随着房地产业的发展而逐步形成。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逐 步走向市场化,经过10多年的发展,房地产业已基本形成了一条多个行业相互依存 的产业链。 首先,房地产产业链基本形成,各环节依存度逐渐增强。中国的房地产产业链已 涉及到市场研究、产品定位、土地获得、规划及设计、金融、建筑施工、市场营销、 销售、物业管理、法律咨询等等,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环节,即资金、土地、设计、

开发、施工、销售和最后的物业管理。在整个链条中,资金贯穿于整个开发过程的始 末,各大环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而在这个过程中也涉及到了包括金融机构、政府、 开发企业、规划设计部门、建筑企业、中介代理企业、物业管理公司等众多机构,它 们之间的依存度正逐步增强,其中任何一个单位或机构的工作出现纰漏,都可能对整 个产业链的良性发展带来阻碍。 其次,开发企业完成职能转变,产业链专业化程度逐步加强。在房地产业发展初 期,最早被我国内地接受并效仿的房地产开发模式是从买地、建造、卖房、管理几乎 都由一家开发商独立完成的“香港模式”,许多房地产开发商都是在这种“一条龙” 模式下完成在房地产业的原始积累并实现了全国性的大规模扩张。因此,在房地产业 发展之初,开发企业承担了房地产开发的大部分环节,开发企业几乎是整个链条的单 独缔造者。但是,随着代理销售、设计以及顾问等专业中介机构的快速发展,市场细 分和专业分工逐步兴起,产业链上的各个企业角色定位越来越清晰,而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