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案例分析】富力集团企业品牌扩张战略策划方案(2008)

【案例分析】富力集团企业品牌扩张战略策划方案(2008)

【案例分析】富力集团企业品牌扩张战略策划方案(2008)
【案例分析】富力集团企业品牌扩张战略策划方案(2008)

富力集团企业品牌扩张战略策划方案

前言

富力集团在民营企业中的知名度、美誉度以及销售额是名列前茅的,与之对应的富力企业品牌塑造也需要提升一个新的高度。要加大和扩充市场建设和品牌塑造的经验和方法,努力的对品牌深层次的内涵与气质的挖掘,使得富力品牌持有品牌特征与个性,在消费者和经销商中留下好感,达到富力品牌的最大知名度。

理论方面,品牌的特征就是品牌的特点、气质和内涵,是品牌的深层次表现,企业为了使自己的产品变成未来的“明星”,就要让自己的产品和品牌富有特征,具有差异性。这是我们必须要关注的。富力集团属于大型的民营企业,其业务属于大型的地产产品,其产品及关联业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在品牌推广方面应该着重考虑企业的产品与企业文化的关联性。

在富力企业品牌扩张策划案中,本项目所实施的品牌策划,将帮助富力实施品牌经营战略,从而走向国内外名牌之路。我们在品牌塑造中着重考虑以下因素或者说遵循如下理念:

一、清晰的认知品牌特征的目标和结果。我们必须首先明确品牌的最终目标和结果是什么,就是企业希望自己的品牌给消费者一种什么感觉,然后去引导消费者逐渐认知和认同自己,要注意品牌特征不是企业告知的,而是消费者感知的,因此要特别关注消费者的感受。

二、清楚企业品牌与产品品牌的关系。富力的品牌推广应该是企业给大众的感知结果,是企业的内涵和企业的行为体现,比如企业文化、企业形象、企业标识、企业口号等。

三、顾及富力的品牌特征鲜明,差异性,品牌特征的塑造不能脱离产品概念。特色鲜明方面,结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视察富力这一重大事件,充分提升企业形象和富力品牌内涵。

四、名牌是一种象征,是高质量的寓意。

五、在操作手段方面。运用整合传播(IMC)的方法予以重拳出击,包括导入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公益事业及高层公关、企业大众宣传及广告策划、奥运会的市场赞助、富力地产城的形象提升以及2004年富力节的整合宣传事件等。

策略篇

“富力”的品牌定位

整体品牌推广主题:新文化、新内涵、新富力

富力集团作为地产的领袖者,又是中国业界的龙头老大,在如今国际竞争品牌纷纷披上战袍攻打市场之际,富力集团没有理由不去利用自己的优势去占领更多的国内外众多空白市场份额,富力强势品牌的推出不仅是利润的最大化,而且会使原有富力品牌形象得以极大的提升。

我们为富力集团量身定做的知名品牌。

1、国内众多品牌目前是以“质量+文化”为核心理念的品牌策略,地产业包括富力集团在内,也应该以此为基本的品牌定位目标。在质量方面,毋用多说;关键是文化这一块。从富力品牌理念“自强不息,产业报国”尽情演绎也可窥一斑,但富力的品牌推广应该与产品的概念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从富力品牌定位上讲,由于产品的特殊性(大型地产产品,客户群不会是普通大众),应该从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以及“富力”本身挖掘更多、更容易让人接受的理念。一个好品牌理念如果没有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做支撑,相信这种理念也是空洞的。

2、品牌名称定位:“富力”看名字也就是“三合为一”。但名称的深处有以下内涵:天人合一的佛家理论;天下统一的豪情万丈,此名称将“富力”的品牌理念完美诠释。天地人和、公益形象代言产业者、社会福利形象者、健康形象。“富力”是一种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生活中对生命的思索和对话,是一种穿越时空的生命悟对,是一种现代人情感的阐释、表达和释放。

3、理念定位

经营理念——全方位的为客户服务,全体员工最大限度的创造利润最大化,实现卓越的经济效益,以顾客和市场为导向,精益求精,开拓进取、无往直前。

价值观——钩建以客户为导向的快速反映组织团队,用创新的理念、体制、管理、技术,推动公司的可持续发展,用诚信铸造品牌。

核心价值观——敬业奉公、兢兢业业、以企业的利益为第一

“富力”SWOT分析

1、S-强势分析

富力做为一个上市品牌,又纵跨多种产品分配,具有强大的资金后盾。多年来的品牌运

作,富力品牌具有广大的品牌知名度及美誉度,良好的营销组织及广大的渠道网络为运作高端品牌提供了最佳平台。

2、W-弱势分析

富力品牌的定位主要从人和、公益形象代言产业者、社会福利形象者、健康形象入手的,据目前市场情况来看,在以上的各种形象中,还没有体现众多的良好社会形象,应该在宣传方面着重体现品牌定位的方向,在大众范围以及行业外没有这种形象或者说根本没有强势品牌,所以近年来的产品开发,应该发展产品多元化,尽力发展地产业以外的产业,带动富力品牌以及其他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所以说,应该尽力强占其他产品及市场,发展多元化产品经济,提高企业销售额。增大企业利润最大化。

所以说,面对富力迫在眉捷的开发新的、其他的多元化产品,重新塑造品牌概念与形象。在此顺便提一下:如今富力的品牌营销整合,我们认为并不是很有秩序的:营销整合并不是全方位宣传,而是集中资源、集中品牌理念,优化网络,优化接触点去做整合。

3、O—机会分析

目前富力的品牌可能只是某些区域性市场取得成功,像水井坊除广州外,其他区域市场操作并不成功,而地产业也一样,大多数地产企业并不十分重视品牌的推广,当然他们的渠道是畅通的,其营销运作的模式十分粗放,对区域保护、网络管理、终端运作的概念也较为淡化,这使得我们推富力品牌在市场份额、整合运作留下了巨大的契机。我们在合理的定价后,加上规范的营销管理,重视战略、战术的运用和终端的深度运作,一定会保证富力品牌市场的成功。

加上10月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视察富力这一重大事件,对富力控股及所属公司的企业形象提升方案提出了方向性的意见,对提升企业形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利用这一事件,可以进行无限的公关宣传及软性报道。

4、T—威胁分析

富力虽然名气在外,但名声及市场是相对于行业内的客户,富力如果没有新的品牌及新的营销模式去运作市场,一定会被各区域品牌纷纷瓜分各自所在的区域市场。加之国外相关品牌抢滩中国,竞争更为激烈。富力想靠原来的营销模式,依赖原有的品牌知名度,去实现企业的利润的增长,已经很难了,自加入WTO以来,渠道会越来越窄,现在的销售对富力来说:应该是挑战性极强的,要不时的做好备战准备。富力临的威胁是什么?这是大家很清楚的。

富力集团的产品线过分集中,品牌缺乏对产品系统的整合能力,随之而来的品牌模糊性也会加大,品牌力也会有所下降。

品牌执行篇

“富力”品牌营销策略

1、品牌运作的平台

单独成立“富力品牌研究执行部”或“富力品牌发展研究院”,有效的利用资源,独立运作“富力”品牌,由专业的营销策划公司负责全面的品牌推广(在集团总体品牌规划的基础上)、营销策划。用负责的市场经济观念全面打造全新的富力战略品牌。在品牌推广运作方面,应该体现“富力”的文字内涵和企业的文化内涵。

2、产品策略

由于富力产品的特殊性,应该发展多元化产业,带动富力品牌及地产产品,运用整合营销的方式,包括公益事业及高层公关、企业大众宣传及广告策划、奥运会的市场赞助、富力地产城的形象提升以及2004年富力节的事件等宣传产品策略。以富力的地产产品为主,多元化发展为辅,从企业发展策略分析,它是顺天时而自然一体的策略。我们合理地对富力品牌的定位,对企业的发展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并且要坚持的推广下去

包装因素

关于富力企业产品、宣传单页、包装、企业文化包装等,应该严格遵从企业导入的CIS 系统,特别是视觉方面因素,应该特别注意。

3、价格策略

4、渠道策略

在富力原有的销售渠道中,将其优化整合,选择经销商考虑以下因素:

其一、选择终端网络管理深入的终端经销商。

其二、选择策划能力强,执行能力强,管理到位的经销商。

其三、选择渠道扁平化,尽量减少中间环节。

富力实施品牌形象战略要点

1、深刻挖掘品牌名称和标识的文化内涵即顾客价值,系统构筑品牌的文化内涵,使品牌形象在消费者心目中最为独特、正面和清晰。

在现代商业社会,企业品牌对大众生活的影响日益深刻。“文化无价”,富力品牌进入文化境界及公益福利事业,文化品牌就成为了企业万古长青的摇钱树,而公益福利事业是成功

企业的基石。富力一定要坚持品牌经营的宗旨——为社会大众提供物质的时候也提供精神,引导消费者走进健康、美好的消费世界。

2、产品和服务永远是品牌的核心。

产品质量既涉及到产品设计、研发阶段的工作又包含生产加工阶段的工作,同时又是整个企业管理水平的侧面反映,因此建立品牌不仅是企业品牌部门或市场部门的工作,而是包括研发、市场、行政等部门在内的所有员工的工作。

处理客户不满和售后服务质量,在品牌企业的日常工作中占据较大比重。企业要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良好的服务是企业长久生存的生力军。

品牌传播篇

实施品牌战略的整合营销传播要点

一、品牌定位。

品牌类别定位:天地人和、公益形象代言产业者、社会福利形象者、健康形象。

·非典时期后,人们更加关注健康、快乐的生活方式,富力要做引导者

·消费群体更重视自我,重视消费的感受,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希望得到别人、社会的认同;富力要最引导者。

·导入CIS系统,坚持执行贯彻系统的精神。;

·接触的媒体多,接收信息的渠道多;

·对媒体、资讯的敏感度高;

·喜欢运动,追求健康;

富力品牌形象定位:注重感情、实事求是、一步一个脚印、扎实、(重工)

企业形象定位:新文化、新内涵、新富力;

产品价格定位:区别竞争对手,理性定价,遵从CIS系统包装。

二、适应品牌品牌特点的整合营销传播策略(包括广告策略、品牌文化建设活动计划)

(一)广告宣传口号:新文化、新内涵、新富力

a涵义阐释:

1、个性化的特征

2、追求企业的文化内涵,宣传富力的公益形象,带动“新文化、新内涵、新富力”的宣传。

3、简洁、明快、易记

b使用范围:

1、拍摄电视广告

2、设计海报等售点POP

3、在平面媒体上刊登彩色广告

4、“事件”宣传的设计

5、公司内部四种刊物设计

6、形象代言人的设计。等等

(二)品牌传播的广告组合设计

1、电视广告

选择符合富力企业品牌形象定位的最具吸引力的体育明星作形象代言人,拍摄电视广告:30秒(套拍5秒标板、15秒)。

对形象代言人的要求是:钢筋、健康形象、健美、硬朗、高大威猛,建议候选人:武术散打冠军柳海龙。

创意:

影视画面的基本特征是:另附

画外音:富力。

字幕:LOGO

中远景:美丽的环境、相伴的劲壮男子等

电视广告选择播出:(1)CCTV——2套节目、湖南卫视、长沙电视台、安徽电视台等(建议选择)

(2)目标市场的省级电视台:凤凰卫视等

2、拍摄15分钟专题片,联系CCTV—2的《中国市场信息》播出,创意策划、脚本设计以富力企业文化、品牌内涵、团队合作、领导讲话(谈话)、产品服务、富力地产城形象提升等为主,由专业的影视广告公司负责拍摄。

3、平面广告

建议选择在北京、上海、广州、长沙、合肥等大都市广受目标消费群体欢迎的主流及非主流媒体广告(1个P):

《中国建筑报》、《房地产报》等

4、长期路牌广告

建议选择北京、上海、广州、长沙等大都市和省会城市主要的街道,如北京的机场路、建筑工地、上海的淮海路、广州的北京路等。

5、社区周围广告

在社区设置一些娱乐因素,所有的公益形象因素突出品牌,展示品牌的魅力,从而使大众驻足停留,

在物欲横流、信息爆炸之后,需要品牌带给人们的感觉是富力品牌推广的关键。公益、“事件”元素是品牌通向感官的媒介,反过来说,多感官延伸的媒介及其内容就是我们所指的公益、“事件”元素。这些素材必须和品牌形象,品牌个性相吻合,产生足够的感染力。结合品牌的核心价值,品牌个性表现,来充实品牌,来演绎品牌,使品牌充满朝气,充满活力。

5、“事件”品牌推广之一: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富力集团为主体的行销推广活动,表现品牌个性化。

通过新颖、形象的创意思路和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执行手段,胡锦涛视察元素综合运用,在各主流媒体大量播发软文,引起消费者的共鸣,引起消费者对品牌建立印象来演绎品牌的风格,表达品牌的主张,达到与消费者沟通的目的。

品牌生动化传播主要体现在广告创意、促销活动和新产品推广等各个方面,以其形象性,新颖性和生动化来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品牌生动化要求广告不再枯燥无味,创意不再单调,促销活动变得时尚而流行,商品的展示变得独特而时髦。品牌的生动化给品牌核心价值的表现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成为品牌外延多姿多彩的表现形式,为品牌注入流行、时尚、亲切、柔情或众多的人类情感,使得品牌的个性更加突出,形象更加丰满,表现更为活泼生动,真正地赋予品牌以人性,让品牌活起来,从而达到和消费者的充分沟通。

6、参加国内外地产产品展销博览会,展示品牌形象。

7、与北京电视台《公益歌曲大擂台》合作,宣传富力品牌内涵

8、“事件”品牌推广之二:2004年富力节庆典。建议做成一期北京台《公益歌曲大擂台暨富力节大庆典》活动

9、富力集团地产城建设形象提升,与本方案联合推出,捆绑推广富力品牌。

10、新闻公关方案提纲

目标:在短时期内提升品牌内涵,并着眼于长远,树立公司品牌形象,扩大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极力符合富力品牌内涵定位暨富力天地人和、公益形象代言产业者、社会福利形

象者、健康形象。

实施:

1.新闻篇

1)全面奔小康,要有好身体。富力愿为全社会强身健体尽绵薄之力。

(具体措施:富力愿捐出一定金额给相关部门发起“富力健康形象工程”,并请记者代为联系奔走,可连续报道。)

2.科技篇

2)产品、文化理念

(对支撑产品的核心概念进行全方位阐述、包装)

3)富力:给建筑安个好家。

(全面介绍富力,是画龙点睛之笔。)

以上文章如能署专家名效果更佳。

3.媒体选择篇

媒体:北京日报、北京现代商报、新民晚报、南方周末等。

经济日报、工人日报、人民日报、经济参考报、科技日报、法制日报、中国青年报。

中国经营报、中华工商时报、中国质量报、中国建筑报、中国企业报、中国商报、环球企业家、中华英才。

电视台:以上(略)

这个方案的核心是用公众媒体、高层公馆、公益活动等制造新闻噱头,用新闻宣传带动市场,从而促进富力品牌的提升。

富力集团应该与慈善机构合作。结果是双赢,企业赢得了品牌提升,慈善机构赢得了捐款。

1富力集团爱心捐献新闻公关活动提纲

目标:提高富力品牌的公众影响力,树立公司决策人形象,扩大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时间:

实施:

1)启动新闻

此次启动捐助新闻大面积覆盖所有备选新闻媒体,中央、地方、行业、专业等媒体全方位立体轰炸。并建立起一支常年联系的媒体报道队伍。配合公司发展目标进行宣传报道。

2)重点新闻

重点在十余家新闻媒体上刊登企业家专访和企业家人物通讯,突出企业家功成名就之后不忘回报社会的精神。并结合捐助社会的反响以及涌现出来的事例进行深度宣传。

3)总结新闻

年底以前进行阶段性新闻总结。再次以一轮新闻掀起高潮,同样是大面积覆盖,寻找捐献活动的亮点并进行总结。

战略管理案例分析

16战略管理案例分析 福特公司的战略环境分析;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兴起、衰败和复兴,是一个典型的;福特公司的创造人亨利﹒福特有着精明强干得头脑和丰;1903年福特汽车公司成立,开始生产“A”型到“;福特从而建立起一个世界上最大和盈利最多的制造业企;随着环境变化,其他竞争者兴起,汽车有着不同档次的;当时它的强劲对手通用汽车公司,(一)福特公司的战略环境分析 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兴起、衰败和复兴,是一个典型的反映管理重要性的案例。 福特公司的创造人亨利﹒福特有着精明强干得头脑和丰富的技术经验。自从1889年《科学美国》作了有关德国奔驰汽车的结构和制造的报道后,许多美国人从事汽车制造,于1896年制造出第一辆福特汽车。 1903年福特汽车公司成立,开始生产“A”型到“R”和“S”型汽车,参与几十家汽车公司的竞争,当时还没有什么优势。但1908年开始生产福特“T”型车就标志着福特垄断局面的开始。“T”型车的特点是结构紧凑、设计简单、坚固、驾驶容易、价格较低。1913年福特采用了汽车装配的流水生产法并实行汽车零件的标准化,形成了大量的生产能

力,当年产量增加到13万辆,1914年增加到26万辆,192 3年增加到204万辆,在美国汽车生产中形成垄断的局面。 福特从而建立起一个世界上最大和盈利最多的制造业企业,它从利润中积累了10亿美元的现金储备。可是,福特坚信企业所需要的只是所有主管企业家和他们的一些“助手”,只需“助手”的汇报由他发号施令即可运行。他认为公司组织只是一种“形式”企业无需管理人员和管理。 随着环境变化,其他竞争者兴起,汽车有着不同档次的需要,科技、产供销、财务、人事等管理日趋复杂,个人管理已难以适应这种要求。只过了几年,到1927年,福特已丧失了市场领先的地位,以后的20年,逐年亏本,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人无法进行有力的竞争。 当时它的强劲对手通用汽车公司,则从20年代开始走着一条与福特经验相反的路子。“通用”原是一些竞争不过福特的小公司拼凑起来的,在建立之初,这些小公司作为“通用”的一部分各自为政,通用公司组织机构不健全,公司的许多工作集中在少数几个人身上,不仅使这些领导人忙于事务,无暇考虑公司的方针政策,并且限制了各级人员的积极性。而1920年后,新接任的通用汽车公司总裁艾尔弗雷德﹒斯隆对公司进行了大整顿、大改组。公司根据市场不同层次顾客的需要,确定产品方向,加强专业化写作,谋取大规

富力地产公司战略管理分析

一、富力地产发展概况广州富力地产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房地产企业之一,获得由国家建设部颁发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一级资质证书。2005 年7 月14 日,在香港成功上市。10 年后进入北京,迅速以北京富力城打开了京城房地产市场。富力地产不仅提出做“一体化地产运营商”的企业口号,还提出“集团化、专业化、品牌化、全国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发展道路。 富力的产品已经涉及到住宅、商业、写字楼以及超五星级酒店等多种业态领域。目前拥有约70 个物业项目, 土地储备约2000 万平方米,在建面积约400 万平方米。在广州,富力地产率先拿下CBD 中心所在地珠江新城超过十个地块,约140 多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商业楼宇,另外,富力地产还与全球著名连锁酒店管理集团——万豪国际集团和凯悦酒店集团合作,共同打造两家超五星级酒店。 二、富力地产企业战略 1 .富力地产企业总体战略目标住宅年营销总额110 亿元。 2 .富力地产企业总体战略定位做一体化地产运营商,“集团化、专业化、品牌化、全国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发展道路。集团化:地产开发各环节的专业化与规模化专业化:专注于地产开发,做大做精品牌化:品牌传播的系统化全国化:南拓北进,全国化布局 市场化:强势介入商业地产,商用、住宅、租赁等一体化国际化:资本国际化,香港上市 3 .富力地产战略布局规划 (1 ).总体布局模式:以广州为核心的华南区域及以北京为核心的华北区域,除广州和北京外,富力地产已向天津、西安、重庆等城市扩展, (2 ).南北富力平分秋色富力地产目前已拥有46 个物业项目,其中已开发项目18 个,开发中及待开发项目28 个。富力地产现有土地储备约1000 万平方米,在建面积约300 万平方米。 ①南富力 2005 年,南富力管辖的广州取得的41 亿元销售额中,纯住宅销售总套数4400 套,销售总面积47 万平米,住宅销售金额32 亿元,住宅均价7000 元/ 平米。 ②北富力 北富力管辖的北京及天津地区,5 大项目分别是北京富力城、富力爱丁堡、富力信然庭、富力又一城及天津富力城,(3 ).土地储备 富力共拥有总建筑面积约940 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其中地上可售建筑面积约为780 万平方米。此外尚未取得土地使用权证的还有约300 万平方米。目前,总土地储备的建筑面积已达约1,400 万平方米。 4 .阶段性发展战略模式富力地产,已经完成了从产品主导向品牌主导,从价格竞争到价值竞争,从普通地产商到一体化地产运营企业的转变。 (1 ). 第一阶段:旧城改造 (2 ). 第二阶段:全国扩张 (3 ). 第三阶段:进军商业地产 (4 ). 第四阶段:国际化进程 2006 年7 月14 日,富力地产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成功上市,上市主编号2777 正式登陆国际资产市场,成为首家被纳入恒生中国企业指数的内地房地产企业,并荣登市值最高的公司之一,富力开始了国际

颐康扩充市场品牌策划方案

颐康扩充市场品牌策划方案 目录 前言 策略篇 SWOT分析 品牌营销策略 品牌形象战略要点 品牌传播篇 实施 前言 颐康食物有限公司在当地民营企业中的知名度,美誉度以及销售额是名列前茅的,与之对应的颐康企业品牌塑造也需要提升一个新的高度.要加大和扩充市场建设和品牌塑造的经验和方法,努力的对品牌深层次的内涵与气质的挖掘,使得颐康品牌持有品牌特征与个性,在消费者和经销

商中留下好感,达到颐康品牌的最大知名度. 理论方面,品牌的特征就是品牌的特点,气质和内涵,是品牌的深层次表现,企业为了使自己的产品变成未来的"明星",就要让自己的产品和品牌富有特征,具有差异性.这是我们必须要关注的. 颐康食物有限公司属于大型的民营企业,其业务属于农副产品,其产品及关联行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在品牌推广方面应该着重考虑企业的产品与企业文化的关联性.在颐康品牌扩张策划案中,本项目所实施的品牌策划,将帮助颐康实施品牌经营战略,从而走向省内外名牌之路.我们在品牌塑造中着重考虑以下因素或者说遵循如下理念: 一,清晰的认知品牌特征的目标和结果. 我们必须首先明确品牌的最终目标和结果是什么,就是企业希望自己的品牌给消费者一种什么感觉,然后去引导消费者逐渐认知和认同自己,要注意品牌特征不是企业告知的,而是消费者感知的,因此要特别关注消费者的感受. 二,清楚企业品牌与产品品牌的关系. 颐康的品牌推广应该是企业给大众的感知结果,是企业的内涵和企业的行为体现,比如企业文化,企业形象,企业标识,企业口号等. 三,顾及颐康的品牌特征鲜明,差异性,品牌特征的塑造不能脱离产品概念. 特色鲜明方面,充分提升企业形象和颐康品牌内涵. 四,名牌是一种象征,是高质量的寓意. 五,在操作手段方面.运用整合传播的方法予以重拳出击,包括导入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公益事业及高层公关,企业大众宣传及广告策划, 颐康的形象提升以及2008年品牌推广等. 策略篇 "颐康"的品牌定位 整体品牌推广主题:新文化,新内涵,新颐康 颐康食物有限公司作农副产品的领袖者,又是四川业界的龙头老大,在如今竞争品牌纷纷披上战袍攻打市场之际, 颐康食物有限公司没有理由不去利用自己的优势去占领更多的省内外众多空白市场份额, 颐康强势品牌的推出不仅是利润的最大化,而且会使原有颐康品牌形象得以极大的提升. 为颐康食物有限公司量身定做的知名品牌. 1,国内众多品牌目前是以"质量+文化"为核心理念的品牌策略,

品牌营销策划方案战略的延伸与转型

品牌营销策划方案战略的延伸与转型

与营销实操吻合对接的战略,会呈现出品牌的另一番绚烂、精彩和卓越。 之一:战略转型---苏宁是否可以做百货? 苏宁是否应该做百货是营销界、管理界、咨询界高度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里面既涉及营销和战略管理,也包括投资和经营管理。企业是否需要做营销、经营方面的战略转型?是否产品和营销方式一成不变才是保持优势,保持经典?很多行业、很多企业都值得深思和借鉴。 关于企业多元化发展历来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很多时候战略正确,执行没跟上,结果仍是惨不忍堵。而如果战略失误,本身就是更大的悲剧。从实战角度来看, 除了需要战略方向正确以外,更重要的是看实施体系能否支持,能否实现预期效果,两者匹配,出的就是正向的结果。很多时候中国企业多元化发展失败惨重,战略 制定与执行两个环节因素都占了相当比重。中国式经营管理和营销管理一直是企业乏力的短板和跛足。 当在自身领域已经做足或者有更大的契机时,可以多元化发展,只是两个条件都要成立,首先,自身领域已做深、做精,不能一个还没做

好,把优势丢掉,再去重新开辟疆土。新的领域企业只是新兵,前期只意味着投入,而不意味着能直接带来利润增长。 其次,具备将新领域做起来的一切资源条件,包括相应的人员基础、管理基础。众多电商轰然倒下除了赢利模式问题以外,更多是缺乏实际的经营、运作、管理经验,不会控成本,不会做营销,不会做经营和管理,至少不会专业化和卓有成效地去做,所以见不到理想化的实质结果。 当把一做好,就有条件来做二。一还没做好,就成了熊类掰苞米。如果苏宁具备了多元化扩张各方面所需的基础条件(包括供应链、物流、售后等电商配套体 系),可以做;不具备,就要多冷静和补功课。营销、经营、管理都是相通的,在自己优势领域内学会开源节流,提高营销和经营的效率和结果,才能放大到陌生的 领域取得成功。 苏宁如果只是羡慕京东的销售额,而没有注意到京东这么多年还未实现盈亏平衡,也没有优先在自己原有的体系内实施变 革,这些都是不同寻常和需要更多深思熟虑之处。实际还有一个比京东更早的伟大和惨痛摆在那里---凡客,不解决企业自身经营、营销、管理的短板,不去攻克

企业战略管理失败案例分析

企业战略管理失败案例分析 20多年前,伴随着改革开放浪潮,诞生了一大批新兴企业,能够存活至今的,大多数已经成为业界翘楚,比如联想集团、万科集团,以及健力宝。 从今年3月23日张海突然被警方拘留审查,到此前的去年12月初三水区政府强力接管;从去年8月23日张海被宣布下课,祝维沙走上前台,到11月16日北京汇中天恒和北方亨泰科闪电般地收购健力宝绝大部分股权;从资本屠夫闪电收购健力宝到创始人李经纬涉嫌贪污…… 最近几年来,由于健力宝在国人和整个食品饮料行业的特殊地位,围绕健力宝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不断挑动着人们的神经。 从李经纬到张海到祝维沙再到李志达,及至后来的复产领导小组,健力宝一次次权利更迭背后,到底潜藏着怎样的因果?五任掌舵人两任涉嫌犯罪,一任被强行驱赶,健力宝纷繁复杂的利益链条深处,到底又潜藏着怎样的因果?从民族饮料第一品牌到如今背负数十亿负债,甚至净资产有可能已为负值的窘况,健力宝产业经营的覆辙中,究竟又有多少值得后人警醒的前车之鉴? 一、长期战略迷失。

健力宝无论在李经纬时代还是张海时代,都严重存在战略迷失的问题,战略迷失导致了两个时期的健力宝缺乏清晰的战略性目标,最终陷入困局。在李经纬时期,企业的发展实际上是一个个随遇而安的决策去自然推动的,而张海时期的健力宝则更像是一个患了多动症的小孩,喜欢四处出击。林佑刚评价,很大程度上,李经纬和张海都没有真正把握好饮料产业的发展规律。 二、组织架构不合理 健力宝的治理结构、组织结构及组织功能的设计、关键职位、职级设计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不合理,结构的缺陷导致整个组织未能抓住最关键的影响企业经营的因素。李经纬时代的健力宝跟国内很多企业一样,是一个具有鲜明创业者个人英雄主义色彩的企业。如果说李经纬时代的健力宝所存在的结构问题是当时国有企业的通病,那张海管制下的健力宝所存在的问题则完全是股东的经营管理问题,治理结构错位、组织功能缺失等,都是张海时期健力宝治理结构缺陷的基本表现。林佑刚表示。 三、流程管理僵化 在张海主政期间,流程在健力宝内部是一个经常被挂在嘴边的词,按流程走是很多中高层喜欢说的一句工作语言,而健力宝内部所制定的流程文件汇总堆起来都超过1米。但健力宝的流程却太完备了,乃至一个内部摄影摄像工作都有一套详细的流程,而人力资源部门的业务流程更是多达23项。林佑刚回忆,健力宝内部经常有这样的现象:本来一个电话或者一句话可以搞定的事情,却一定要拟一个书面的工作联络单;财务的审批时间时常要拖很久,假如某个领导出差了,很急的事情也要等他回来。 四、营销模式败局

诺基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

诺基亚——科技以人为本 诺基亚公司是一家世界著名的移动通信产品制造商,其成立于1865年,前身是生产木浆和纸板的小企业,经过150年的发展,诺基亚品牌深入人心,它的经典手机铃声和开机动画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诺基亚从无名小企业发展到世界知名品牌,从工业转型为电子业,成为电信时代第一巨头,这与它的管理人对其的管理和决策是密不可分的。在智能手机时代,诺基亚借助Symbian 系统,逐渐发展成为全球第一大手机厂商,但随着2007年苹果iPhone和谷歌Android操作系统的出现,诺基亚由辉煌走向衰落。 诺基亚的盛衰史表明,它是一个很经典的战略管理案例,很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讨。 一、诺基亚的发展史 1、工业时代:1967年,诺基亚成为了一家芬兰国内跨产业的大型公司,其产业涉及包括造纸、化工、橡胶、电缆、制药、天然气、石油等多个领域,而诺基亚开始手机生产制造是在1960年。 2、前电信时代:1990年,手机用户大量剧增,手机价格迅速降低,移动电话体积越来越小,诺基亚又明确制定了发展成为一个富有活力的电信公司的战略。 20世纪90年代中期,诺基亚因涉及产业过多而濒临破产,总裁以及高层果断做出决策,将其他所有产业舍弃,并拆分了传统产业,只保留下诺基亚电子部门,而此刻诺基亚做出了历史上最重要的战略决策。 3、后电信时代:只剩下手机电信产业的诺基亚经过5年的时间逐渐摆脱了破产的境况,由于专注于传统功能手机产业的研发,诺基亚功能手机在当时具有极佳的用户品牌效应。1995年,诺基亚开始了它的辉煌时期,它的整体手机销量和订单剧增,公司利润达到了公司前所未有的财富,最高市值1980亿欧元。 4、智能机时代:由于苹果iPhone和谷歌Android操作系统的出现,诺基亚由辉煌走向衰落。为扭转颓势,2011年2月,诺基亚与微软达成战略同盟并合作推出WP手机。诺基亚在智能手机在市场上一直处于颓势。2013年9月3日,微软和诺基亚官方宣布,微软将收购诺基亚设备与服务业务,即手机业务部门,交易数额是54.4亿欧元(约折合71.7亿美元)。 二、诺基亚的现状 2014年4月28日19点,微软正式宣布完成对诺基亚设备与服务部门的收购,收购后实体公司更名为“微软移动”,但“诺基亚”品牌将会一直保留,这意味着诺基亚品牌手机并不会随着微软的收购而消失。 2014年10月24日,微软正式在Lumia手机上用Microsoft取代了Nokia的品牌命名。微软周五推出了新Lumia手机的设计,该公司将在未来于Lumia设备的前部和后部使用Microsoft字样代替从前的NOKIA。 2015年1月7日,国行NOKIA N1平板在正式发布,并在1月8日首批开卖,售价1599元。 2015年4月26日,诺基亚中国区总裁王建亚透露,2015年诺基亚将会推出安卓智能手机。 三、诺基亚的战略失误

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及答案

★案例分析1 宜家出走马甸变脸 宜家在马甸15000平方米的店面,创造出5.4亿元/年的销售额。 这个世界500强将在明年年初搬离马甸,引起了媒体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既关心宜家的前景,也关心马甸的发展趋势。 马甸曾经被北京市商委规划为北京市十个商业中心的一个。马甸经历过两次辉煌,一次是在亚运会期间,马店是亚运会商品集散地,那时大众和社会对马甸作为商业中心有了初步认识。第二次是在马甸被大规模开发以后,特别是宜家进驻以后,形成了马甸商业上真正的繁荣。 据了解,宜家在选址上有两点必备的条件,第一,必须处于交通要道。马甸地区有四通八达的交通,马甸立交桥交通流量巨大。第二,宜家在世界各国的发展,物业都是自己的,不采取租用的办法。宜家初进北京,在马甸破例采取了租赁的方式来开店,也证明了马甸的商业价值。 宜家出走可能基于三个原因:一、15000平方米营业面积已不能满足经营需求;二、宜家失去了在马甸的定价权,成本为王的经营理念使宜家难以接受马甸区域日益成熟带来的租金上涨的成本压力;三、马甸由纯商业向商业与商务结合的大势,已使宜家失去了小资定位的环境土壤。 商业和商务应该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不同的业态,对商务的支持也各不相同。从这个角度来说,宜家“出走”也许意味着这个区域的商业或商务价值的新陈代谢。 宜家搬走不一定是坏事,通过马甸商业的重新整合和洗牌,让市场来检验马甸区域真正的商务和商业价值。 (1)根据宜家在选址上的两个条件,谈谈你对企业战略的认识。 (2)根据上述资料谈谈你对战略实施的认识。 参考答案: (1)企业战略的制定必须正确确立自己的经营定位,即目标顾客群,宜家之所以定位于交通要道,是针对自提货物和追求低价格的顾客;自己经营物业主要是为了降低成本。 (2)战略是由一定的产品和市场定位组合体现的,没有明确的产品(服务)与准确的市场定位,企业会失败。战略制定后,一般不应朝令夕改。战略是动态的,战略制定时的环境条件发生改变,要适时调整。 ★案例分析2 俄亥俄州牛排包装公司 在牛排包装行业中,传统的成本链包括:在分布很稀疏的各个农庄和农场饲

富力品牌战略案例

富力地产品牌战略 从广州起家的富力地产,经过近10 年发展再进入北京后,迅速以北京富力城打开了京城房地产市场,并在2005 年成功地发展成为北京具有影响力的品牌地产企业。富力地产不仅提出做“一体化地产运营商”的企业口号,还提出“集团化、专业化、品牌化、全国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发展道路。 品牌发展历程 从第一个项目的破土动工到如今累计开发面积达到500 万平方米,富力人凭着独到的眼 光、准确的决策、良好的资金运作能力、稳打稳扎的工作态度使富力成立后的十年一直保持 高速而稳健的发展,成为全国房地产企业发展史上的典范。 1、1994—1995 年:涉足地产,确 立方向 上世纪90 年代初,富力正式涉足房地产开发业。良好的销售及收益让集团看到了未来 的发展方向,1995 年完成了富力新居项目,其热烈的市场反映更坚定了公司今后的发展方 向:搬迁老城工厂,建设宜居社区。 2、1996—2001 年:坚实基础,壮 大实力 广州市中八路富力广场项目是富力地产发展史上的转折点,它不但奠定了富力地产在广 州的地位,还创造了地产开发史上最快的征地、建设、销售记录。1998 年富力地产进入了 迅猛发展的快车道,年内动工了盈泽苑、富力半岛花园、富力环市四苑三个楼盘。2000-2001 年一举开发了天朗明居、富力千禧花园、富力阳光美居、顺意花园等多个楼盘。这一系列楼 盘的开发成功,使富力连续三年成为广州市房地产销售冠军,为集团迈向新的高峰奠定了坚 实的基础。 3、2002—2005 年:布局全国,飞 速迈进 2002年3月,富力地产以32 亿元投得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公开招标地块项目——北京 富力城,从而开始了向全国迈进的步伐。2003 年北京富力城开盘首战告捷,仅当年就创下 了18 亿元的骄人销售佳绩。然后富力地产在广州拿下珠江新城八个地块,全力进入商用地 产领域。并在天津推出天津富力城,进一步向北方市场渗透。天津富力城位于天津市西北部 南开区,总占地面积21 万多平方米,具有极佳的项目建设和投资效益前景。

富力集团企业品牌扩张战略策划方案

富力集团企业品牌扩张战略策划方案前言 富力集团在民营企业中的知名度、美誉度以及销售额是名列前茅的,与之对应的富力企业品牌塑造也需要提升一个新的高度。要加大和扩充市场建设和品牌塑造的经验和方法,努力的对品牌深层次的内涵与气质的挖掘,使得富力品牌持有品牌特征与个性,在消费者和经销商中留下好感,达到富力品牌的最大知名度。 理论方面,品牌的特征就是品牌的特点、气质和内涵,是品牌的深层次表现,企业为了使自己的产品变成未来的“明星”,就要让自己的产品和品牌富有特征,具有差异性。这是我们必须要关注的。富力集团属于大型的民营企业,其业务属于大型的地产产品,其产品及关联业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在品牌推广方面应该着重考虑企业的产品与企业文化的关联性。 在富力企业品牌扩张策划案中,本项目所实施的品牌策划,将帮助富力实施品牌经营战略,从而走向国内外名牌之路。我们在品牌塑造中着重考虑以下因素或者说遵循如下理念: 一、清晰的认知品牌特征的目标和结果。我们必须首先明确品牌的最终目标和结果是什么,就是企业希望自己的品牌给消费者一种什么感觉,然后去引导消费者逐渐认知和认同自己,要注意品牌特征不是企业告知的,而是消费者感知的,因此要特别关注消费者的感受。 二、清楚企业品牌与产品品牌的关系。富力的品牌推广应该是企业给大众的感知结果,是企业的内涵和企业的行为体现,比如企业文化、企业形象、企业标识、企业口号等。 三、顾及富力的品牌特征鲜明,差异性,品牌特征的塑造不能脱离产

品概念。特色鲜明方面,结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视察富力这一重大事件,充分提升企业形象和富力品牌内涵。 四、名牌是一种象征,是高质量的寓意。 五、在操作手段方面。运用整合传播(IMC)的方法予以重拳出击,包括导入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公益事业及高层公关、企业大众宣传及广告策划、奥运会的市场赞助、富力地产城的形象提升以及2004年富力节的整合宣传事件等。 策略篇 “富力”的品牌定位 整体品牌推广主题:新文化、新内涵、新富力 富力集团作为地产的领袖者,又是中国业界的龙头老大,在如今国际竞争品牌纷纷披上战袍攻打市场之际,富力集团没有理由不去利用自己的优势去占领更多的国内外众多空白市场份额,富力强势品牌的推出不仅是利润的最大化,而且会使原有富力品牌形象得以极大的提升。 我们为富力集团量身定做的知名品牌。 1、国内众多品牌目前是以“质量+文化”为核心理念的品牌策略,地产业包括富力集团在内,也应该以此为基本的品牌定位目标。在质量方面,毋用多说;关键是文化这一块。从富力品牌理念“自强不息,产业报国”尽情演绎也可窥一斑,但富力的品牌推广应该与产品的概念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从富力品牌定位上讲,由于产品的特殊性(大型地产产品,客户群不会是普通大众),应该从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以及“富力”本身挖掘更多、更容易让人接受的理念。一个好品牌理念如果没有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做支撑,相信这种理念也是空洞的。 2、品牌名称定位:“富力”看名字也就是“三合为一”。但名称的深处有以下内涵:天人合一的佛家理论;天下统一的豪情万丈,此名称将“富力”的品牌理念完美诠释。天地人和、公益形象代言产业者、社会福利

恒大集团战略管理案例分析

“恒大”集团战略管理案例分析 摘要:本案例在分析“恒大”集团的发展现状和既定发展战略的基础上,指出了企业在执行发展战略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在对“恒大”集团发展轨迹和发展战略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恒大”集团的STOW分析,评价了公司目前面临的机会与威胁,优势与劣势,并得出了“恒大”集团的SWOT分析矩阵,提出了公司在新形势下的战略调整措施。 关键词:战略管理;案例分析;“恒大”集团

目录 1 战略管理理论依据 (3) 1.1战略制定 (3) 1.2战略实施 (3) 1.3战略评价 (3) 2“恒大”集团战略管理案例描述 (4) 2.1“恒大”集团简介 (4) 2.2“恒大”集团的发展轨迹分析 (4) 2.3“恒大”集团的SWOT分析 (5) 2.4“恒大”集团对战略的选择 (5) 3“恒大”集团战略管理案例 (5) 3.1“恒大”集团战略管理问题分析 (5) 3.2“恒大”集团改进战略管理的措施 (6) 结论 (7) 参考文献 (8)

1 战略管理理论依据 战略管理是企业为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和实现,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确定其使命进行谋划,设定企业的战略目标,并将谋划和决策依靠企业内部能力付诸实施,以及在过程中对实施进行控制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战略管理过程包括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价三个阶段。 1.1战略制定 战略制定包括拟定公司使命和远景、确定公司外部所面临的机会与威胁,以及内部具有的优势与劣势、提出供选择的战略、建立长期目标并据此选择具体的战略方案。战略决定着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 1.2战略实施 战略实施是战略管理过程中最艰难的一个阶段, 是战略的行动阶段,战略实施要求企业确定年度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政策、配置资源和激励员工,以保证企业上下能够有效贯彻制定的战略,该阶段要求企业全员具有良好的纪律性、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只有公司管理者和员工感到自己是企业的一部分进而去主动了解企业,并自觉地承担了帮助企业成功经营的责任,通过参与战略制定活动,这一转变才会变成现实。反之,如果员工的不理解管理者的意图、不愿承担责任,那么战略实施工作就会变得很艰难。这样一来,战略制定的再好也是不能付诸实施的,同样也是达不到任何预期目标的。 1.3战略评价 战略决策一旦出错将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后果和不可估量的损失,且即使仍然存在着改变的可能性这种结局也是很难改变的。在什么时候制定的什么战略出了什么问题是管理层特别需要知道和掌握的。作为战略管理的最后阶段,战略评价对企业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管理当局往往需要在局势恶化之前通过及时评价来釆取有效措施对现有问题和潜在问题进行应对。

战略管理案例分析

《战略管理与伦理》总复习二 案例分析及其参考答案 (一)福特公司的战略环境分析 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兴起、衰败和复兴,是一个典型的反映管理重要性的案例。 福特公司的创造人亨利﹒福特有着精明强干得头脑和丰富的技术经验。自从1889年《科学美国》作了有关德国奔驰汽车的结构和制造的报道后,许多美国人从事汽车制造,于1896年制造出第一辆福特汽车。 1903年福特汽车公司成立,开始生产“A”型到“R”和“S”型汽车,参与几十家汽车公司的竞争,当时还没有什么优势。但1908年开始生产福特“T”型车就标志着福特垄断局面的开始。“T”型车的特点是结构紧凑、设计简单、坚固、驾驶容易、价格较低。1913年福特采用了汽车装配的流水生产法并实行汽车零件的标准化,形成了大量的生产能力,当年产量增加到13万辆,1914年增加到26万辆,1923年增加到204万辆,在美国汽车生产中形成垄断的局面。 福特从而建立起一个世界上最大和盈利最多的制造业企业,它从利润中积累了10亿美元的现金储备。可是,福特坚信企业所需要的只是所有主管企业家和他们的一些“助手”,只需“助手”的汇报由他发号施令即可运行。他认为公司组织只是一种“形式”企业无需管理人员和管理。 随着环境变化,其他竞争者兴起,汽车有着不同档次的需要,科技、产供销、财务、人事等管理日趋复杂,个人管理已难以适应这种要求。只过了几年,到1927年,福特已丧失了市场领先的地位,以后的20年,逐年亏本,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人无法进行有力的竞争。 当时它的强劲对手通用汽车公司,则从20年代开始走着一条与福特经验相反的路子。“通用”原是一些竞争不过福特的小公司拼凑起来的,在建立之初,这些小公司作为“通用”的一部分各自为政,通用公司组织机构不健全,公司的许多工作集中在少数几个人身上,不仅使这些领导人忙于事务,无暇考虑公司的方针政策,并且限制了各级人员的积极性。 而1920年后,新接任的通用汽车公司总裁艾尔弗雷德﹒斯隆对公司进行了大整顿、大改组。公司根据市场不同层次顾客的需要,确定产品方向,加强专业化写作,谋取大规模生产,按照分散经营和协调控制的原则建立管理体制,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公司的管理水平,“通用”的市场占有率也从1920年的10%一跃而起达到1927年的43%,此后多年均占50%以上。 而“福特”则每况愈下,到1944年,福特的孙子——福特二世接管该公司已濒临破产。当时26岁的福特二世向他的对手“通用”学习,着手进行斯隆在“通用”所做得事,创建了一套管理组织和领导班子,5年后就在国内外重新获得了发展和获利的力量,成为通用汽车公司的主要竞争者。 案例问题及其参考答案 1.福特汽车公司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为何能获得成功而后又为何濒于破产?可结合宏 观环境变化来分析。 答:20世纪20年代环境变化较慢,对手较少,企业规模相对小,靠老福特个人独断的管理方式有效;但随着环境的复杂,难于适应,导致破产。 2.从福特汽车公司的复兴和通用汽车公司的兴趣来看,企业管理如何发挥作用?(可分 析在哪些方面必须有专业管理) 答:通用的分权和协作原则有效。职能的下放适合市场,调动员工积极性,保证了组织目标的实现。

重工企业品牌扩张战略方案策划方案

三一重工企业品牌扩张战略策划方案 前言 三一重工集团在民营企业中的知名度、美誉度以及销售额是名列前茅的,与之对应的三一重工企业品牌塑造也需要提升一个新的高度。要加大和扩充市场建设和品牌塑造的经验和方法,努力的对品牌深层次的内涵与气质的挖掘,使得三一重工品牌持有品牌特征与个性,在消费者和经销商中留下好感,达到三一重工品牌的最大知名度。 理论方面,品牌的特征就是品牌的特点、气质和内涵,是品牌的深层次表现,企业为了使自己的产品变成未来的“明星”,就要让自己的产品和品牌富有特征,具有差异性。这是我们必须要关注的。三一重工集团属于大型的民营企业,其业务属于大型的机械产品,其产品及关联业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在品牌推广方面应该着重考虑企业的产品与企业文化的关联性。 在三一重工企业品牌扩张策划案中,本项目所实施的品牌策划,将帮助三一实施品牌经营战略,从而走向国内外名牌之路。我们在品牌塑造中着重考虑以下因素或者说遵循如下理念: 一、清晰的认知品牌特征的目标和结果。我们必须首先明确品牌的最终目标和结果是什么,就是企业希望自己的品牌给消费者一种什么感觉,然后去引导消费者逐渐认知和认同自己,要注意品牌特征不是企业告知的,而是消费者感知的,因此要特别关注消费者的感受。 二、清楚企业品牌与产品品牌的关系。三一重工的品牌推广应该是企业给大众的感知结果,是企业的内涵和企业的行为体现,比如企业文化、企业形象、企业标识、企业口号等。 三、顾及三一重工的品牌特征鲜明,差异性,品牌特征的塑造不能脱离产品概念。特色鲜明方面,结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视察三一这一重大事件,充分提升企业形象和三一重工品牌内涵。 四、名牌是一种象征,是高质量的寓意。 五、在操作手段方面。运用整合传播(IMC)的方法予以重拳出击,包括导入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公益事业及高层公关、企业大众宣传及广告策划、奥运会的市场赞助、三一工业城的形象提升以及2004年三一节的整合宣传事件等。 策略篇 “三一”的品牌定位 整体品牌推广主题:新文化、新内涵、新三一 三一重工集团作为机械重工业的领袖者,又是中国业界的龙头老大,在如今国际竞争品牌纷纷披上战袍攻打市场之际,三一重工集团没有理由不去利用自己的优势去占领更多的国内外众多空白市场份额,三一强势品牌的推出不仅是利润的最大化,而且会使原有三一品牌形象得以极大的提升。 我们为三一集团量身定做的知名品牌。 1、国内众多品牌目前是以“质量+文化”为核心理念的品牌策略,机械业包括三一重工集团在内,也应该以此为基本的品牌定位目标。在质量方面,毋用多说;关键是文化这一块。从三一品牌理念“自强不息,产业报国”尽情演绎也可窥一斑,但三一重工的品牌推广应该与产品的概念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从三一品牌定位上讲,由于产品的特殊性(大型机械产品,客户群不会是普通大众),应该从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以及“三一”本身挖掘更多、更容易让人接受的理念。一个好品牌理念如果没有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做支撑,相信这种理念也是空洞的。

企业战略管理解决方案及案例分析精编WORD版

企业战略管理解决方案及案例分析精编 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企业战略管理解决方案及案例分析 执行力低下成为当前企业管理者不能承受之痛。如何让华丽的企业战略从纸上落地,如何保证部门、团队与员工的绩效成果与企业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致?企业绩效管理成为连接这一切的桥梁。本期选取蓝光公司企业战略管理解决方案作为案例,希望能对相关企业有所启示。 在企业价值创造的过程中,企业绩效管理(BPM)是联系企业战略与执行的桥梁。它通过平衡计分卡(BSC)等全球普遍采用的工具和方法,来辅助企业正确地制定战略,并将企业战略逐渐分解为部门和个人的关键绩效指标(KeyPerformanceIndication),落实相应的行动计划,在执行过程中进行有效监控,并协助企业恰当地优化战略。 本案例展现了如何通过设定目标、建模预测、计划预算、监控、分析评估与报告等BPM循环六个过程所蕴含的先进工具和方法来实现企业绩效管理。企业背景:天胜集团(虚拟):深圳的一家大型电子元件和附件制造商,集团共由四个事业部组成蓝光公司(虚拟):是天胜集团下属的仪器事业部。 蓝光公司在开发和生产激光设备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现有员工600人,其中300人是生产人员,100多名的研发和设计人员,其余是工程、销售、市场和管理人员。主要生产两类光电产品:电子数字计算器和激光器。该公司主要通过直属销售团队和代理商来销售产品,现有遍布全国的3家分支机构和11家代理商。 战略目标

随着经济的发展,要保持蓝光在业内的领先优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场变化快,要求企业透明度越来越高;市场竞争加剧,要求企业反应更快;市场对企业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投资者对企业的利润要求定位较高。 蓝光公司在两年半前采购了财务通软件,主要用于财务管理。在新的竞争要求下,原有的财务通已明显不能支持蓝光的战略发展。具体表现为:客户数量在增加,满意度却下降,导致客户流失率增加;生产效率不高、周期长;库存资金占用大;企业对市场变化反应慢;手工操作、信息传递不及时、不准确;管理方式陈旧,不适应企业长远发展要求。 面对这一现状,2002年走马上任的CEO明确提出:“将带领蓝光实现信息化”。同时,他将蓝光的战略目标确定为:“不断推出新的技术与产品,创造最佳的股东回报率和实现今年销售收入增长50%.” 调研报告 确定这一战略后,CEO迅速组建了公司内信息化委员会,并聘请国内管理软件公司金蝶软件为其撰写了“战略实现的可行性调研报告”。 金蝶代表入驻蓝光公司后,很快根据BPM循环的六个关键步骤对该公司的现状进行了全面的调研和评估: ★设定目标:按照平衡记分卡(BSC)的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来衡量,蓝光公司未能系统地将战略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关键绩效指标,并落实到部门与个人。如果蓝光公司要实现销售收入增长50%的目标,必须达到毛利率增长32%、税后利润率增长15%、净利润率增长到10%的各项指标。

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

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春兰公司的兴衰。 走进中国最大的空调器生产基地——江苏泰州春兰空调制冷设备总公司,展现在眼前的是一派现代化生产的宏伟景观:4000平方米的厂房里机声轧轧,6条生产流水线盘绕如龙,“龙口”里,每一分钟“吐”一台窗式空调,每三分钟“吐”一台柜式空调。 说起来令人难以置信,10多年前,有关部门曾动过让春兰公司的前身泰州制冷机厂解体的念头,连重新安置工人的方案都拿出来了。原因很简单:机器设备陈旧,工艺落后,还停留在手工作坊的水平上。 改革开放的大潮冲击着这家苏北小厂,国外空调大量进口,使本来不景气的中国空调行业雪上加霜。国内有关部门为了适应国内市场的需要,从国外进口一批空调零部件回来组装。 泰州制冷机厂也争取到2000台的组装任务。技术人员和工人围着进口的零部件看呆了!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国产空调还停留在20世纪30年代水平上,进口空调重量比国内轻40%,噪音低,制冷效果好,造型美观…… 市场风云变幻。1986~1987年的经济气候似乎特别有利于空调工业的发展,近百家空调厂仿佛一夜之间冒了出来。北京、广州、沈阳等地引进的国外生产线已经开始投产,国内空调生产能力急剧膨胀,与市场实际需求形成巨大的反差,“春兰”处在空调列强的包围之中,春兰要想求生存,必须迅速发展,除此别无选择。 针对企业所处环境,以公司总经理陶建幸为首的决策者们把自己的后路斩断,决心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他们作出了“三级跳”决策,即:“3.5.1工程”。这个规划要求:从1987年到1990年四年之内,公司的工业总产值必须跃过3000万、5000万、1亿这样三级台阶。从此,春兰公司妙招迭出。 第一步棋:收拢五指,握成“拳头”。这是根据工厂人力、物力、财力实际而作的决策。公司一下子砍掉30多个批量小的产品,集中优势,发展特色产品,实现由传统小生产者的小而全向现代化的大而精转变。 第二步棋:“让开大道,占领两厢”。这是根据市场实际而制定的决策。那时国内生产3000大卡空调的厂家强手如林,凭借当时春兰空调实力参加竞争,委实不是对手,“春兰”瞄准空档,抢占7000大卡以上柜式空调和3000大卡以下家用空调市场,避“热”就“冷”,避“旧”就“新”。 第三步棋:“引消同步,软硬并举”。这是根据企业发展需要而作出的决策。1987年9月,公司总经理陶建幸东渡扶桑考察日本三菱、松下等世界名牌空调厂家,事实告诉他:世界名牌空调就是世界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先进管理的“混血儿”。春兰原有的手工作坊式的工艺已经成为企业腾飞的重要障碍,加强技术改造步伐,迫在眉睫。他们决定引进国外先进设备。没有一分钱的投资怎么办?几经周折,春兰公司的决策者们找到了与外商合资引进外资的办法。1988年12月,100万美元划到了合资后的“春兰”账簿上。春兰公司有了足够的资金后,接着就是引进设备的谈判,日方执意要卖全套设备,而“春兰”却坚持只买其中的几台关键设备。谈判异常艰苦,几个回合下来,终于按“春兰”的意向拍板成交。花50万美元引进的高速冲床和机械涨管机,加上自力更生生产的配套设备使春兰的劳动生产率一下子提高了80倍。不久,“春兰”又投资2000万元人民币,建成达到20世纪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热交换器生产线,以及与之配套的自动喷涂生产线,柜式空调和窗式空调装配线,柜式空调和窗式空调检测线……春兰公司在引进关键设备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创新,逐步自我完善配套,建立春兰独特的工艺体系。

某企业经营战略方案

罗莱:圈地与养马并举,快速成就家纺领袖 系列专题: 罗莱于1992年创立,2004年即达到全国家纺(床上用品)销售第一,此后连续多年保持。在创业时一无厂房、二无品牌、三无稳定市场的罗莱,何以在短短十多年间快速成长为全国性的家纺领袖,其主要策略是什么,对其它家居企业又有哪些借鉴意义呢? 一、圈地战略:先人一步抢占资源,形成强大的资源规模优势 圈地战略是罗莱快速成长的核心战略之一,罗莱分别通过加盟扩张圈占渠道资源、通过代理多品牌圈占品牌资源、通过上市融资圈占资金资源,有序地解决了发展中的各种瓶颈,实现规模的快速放大。 1、投资设备、扩大产能,打造产业最强基地资源 1996年到2000年,是中国家纺市场的起步期,家纺行业基本上是以产品的生产为导向,大部分产品的质量差强人意。罗莱通过加大在生产设备上的投资,使其硬件基本上已经达到或超过世界家纺同行,成为中国家纺产品质量最好的企业之一,为未来的市场扩张和品牌树立奠定了产品基础。 2、加盟连锁、快速扩张,圈占产业最优渠道资源 2000年到2005年,房地产的高速发展带动了中国家纺行业的井喷式增长,市场开始涌现全国性品牌,加盟连锁成为从区域品牌向全国品牌发展的主要手段。罗莱依靠加盟连锁体系,加快全国市场的布局和扩张,在全国360多个县级以上城市中建立起了1000多家连锁店和上百家直营店,迅速在网点数量和对经销商资源的利用方面占据领先地位,从而在没有强大品牌的中国家纺行业中突颖而出。2004-2008年,罗莱超越其它竞争对手,占据中国家纺行业销售额第一的位置。 目前罗莱已经启动了“千城万店”计划,即要在近千个一级、二级、三级城市,建立近万个连锁店,估计用10年左右的时间来完成。未来罗莱将进一步使渠道下沉到三四级城市,充分挖掘消费潜力。 3、细分市场、代理国际品牌,圈占产业最佳品牌资源 2005年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消费能力的提升,人们生活方式和消费价值观发生改变,消费者对家纺产品的需求从强调功能、品质向个性化、时尚化、多样化、风格化转换。 顺应消费个性化的趋势,罗莱一方面明晰了主品牌“罗莱”的细分市场定位,另一方面又收购或代理了众多的国际品牌(如澳大利亚家纺品牌“SHERIDAN 喜来登”、法国时尚家纺品牌“SaintMarc 尚玛可”、美国“Disney 迪士尼”、意大利高端家纺品牌“意欧恋娜(Yolanna)”、英国“Christy”、葡萄牙地垫品牌“Graccioza”、意大利香薰品牌“Millefiori”、意大利高端家纺品牌“Zucchi”、澳大利亚家纺品牌“PERI”等),同时还创建了直销品牌LOVO,使其品牌体系更加完善,覆盖了更多的细分人群。罗莱此举有一箭双雕之效:不仅可以利用多个品牌瓜分多个细分市场,提升销售;而且还可以通过各品牌的分工协作,提升公司整体形象并打压竞争对手。 4、盘活资产、改制上市,形成行业最强资金资源 家纺企业普遍规模偏小,面对行业高速增长的良好机遇,不少有竞争力的企业也苦于资金的限制,而不得不放慢扩张的步伐,资金资源成了制约家纺企业快速成长的重要瓶颈。 2008年9月,证监会发审委通过了上海罗莱家纺股份有限公司的首发申请,后因金融危机爆发而导致罗莱上市的延迟,预计2009年将顺利上市。据《罗莱上市说明书》,上市募集资金将用于南通家纺生产基地扩建、直营连锁营销网络建设和研发设计中心建设。上市不仅为罗莱圈占大量资金,而且有利于改善罗莱公司治理结构,提升罗莱在公众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将有助于进一步巩固罗莱作为家纺第一品牌的地位。 二、养马战略:顺势而为打造核心能力,形成系统能力平台

格力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

格力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 一、公司概况 成立于1991年的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化空调企业,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净利润亿元,2010年营业额亿,利润亿,2011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亿。连续八年上榜美国《财富》杂志“中国上市公司100强”。格力电器旗下的“格力”品牌空调,是中国空调业唯一的“世界名牌”产品,业务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1995年至今,格力空调连续14年产销量、市场占有率位居中国空调行业第一;2005年至今,家用空调产销量连续5年位居世界第一;2008年,格力全球用户超过8800万。 作为一家专注于空调产品的大型电器制造商,格力电器致力于为全球消费者提供技术领先、品质卓越的空调产品。在全球拥有珠海、重庆、合肥、巴西、巴基斯坦、越南6大生产基地,5万多名员工,至今已开发出包括家用空调、商用空调在内的20大类、400个系列、7000多个品种规格的产品,能充分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各种需求;拥有技术专利数千项,自主研发的GMV数码多联一拖多机组、超低温数码多联中央空调、新型高效离心式大型中央空调、G10变频空调、超高效定速压缩机等一系列国际领先产品填补了行业空白,成为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制造”的典范,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广泛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外部环境分析 (一)PEST分析 1.政治环境 中国鼓励支持自主创新,要求加快家电行业转型升级。2009年12月工信部出台了《关于加快我国家用电器行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到2015年要达到国内自主品牌产品在国际市场中比重达30%,培育5个左右具有综合竞争实力的国际化企业集团。 此外,随着目前我国随着入世的承诺逐步实现,正在实施普遍的产业准入政策,削减乃至取消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改善企业经营环境。同时,中国现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