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2019高中语文2.1精读新纪元检测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2018-2019高中语文2.1精读新纪元检测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2018-2019高中语文2.1精读新纪元检测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2018-2019高中语文2.1精读新纪元检测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精读新纪元

第二单元心灵的独白

之一精读新纪元

为什么“今”最可宝贵呢?最好借哲人耶曼孙所说的话答这个疑问:“尔若爱千古,尔当爱现在。昨日不能唤回来,明天还不确实,尔能确有把握的就是今日。今日一天,当明日

两天。”为什么“今”最易丧失呢?因为宇宙大化,刻刻流转,绝不停留。时间这个东西,

也不因为吾人贵他爱他稍稍在人间留恋。试问吾人说“今”,说“现在”,茫茫百千万劫,

究竟哪一刹那是吾人的“今”,是吾人的“现在”呢?刚刚说他是“今”是“现在”,他早

已风驰电掣的一般,已成“过去”了。吾人若要糊糊涂涂把他丢掉,岂不可惜?

青春节选

李大钊

一生之命,如何其悠久,而终于有涯。于是有生即有死,有盛即有衰,有阴即有阳,有否即有泰,有剥即有复,有屈即有信,有消即有长,有盈即有虚,有吉即有凶,有祸即有福,有青春即有白首,有健壮即有颓老,质言之有而已矣。

庄周有云:“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又云:“小知不如大知,小年不如大年。”夫晦朔与春秋而果为耶,何以菌蛄以外之有生,几经晦朔几历春秋者皆知之,而菌蛄独不知也?其果为无耶,又何以菌蛄虽不知,而菌蛄以外之有生,几经晦朔几历春秋者,皆知之也?是有无之说,亦至无定矣。以吾人之知,小于宇宙自然之知,其年小于宇宙自然之年,而欲断空间时间不能超越之宇宙为有为无,是亦朝菌之晦朔,蟪蛄之春秋耳。秘观宇宙有二相焉。由佛理言之,平等与差别也,空与色也。由哲理言之,绝对与相对也。由数理言之,有与无也。由“易”理言之,周与易也。周易非以昭代立名,宋儒罗泌尝论之于“路史”,而金氏圣叹,序“离骚经”,释之尤近精微,谓“周其体也,易其用也。约法而论,周以常住为义,易以变易为义。双约人法,则周乃圣人之能事,易乃大千之变易。大千本

伟大的革命先驱者李大钊先生有一副有名的对联表达了他的革命信念:“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上联中“道义”是指为国为民的理想和志向,“铁肩担道义”就是以救国救民为己任。下联的“文章”是指宣传马列主义,抨击反动军阀统治,歌颂革命和共产主义的作品。“妙手著文章”就是要写出更多更好的文章来宣传革命。毛泽东同志告诉广大青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尽管我们的身体还不够健壮,知识还不够丰富,能力还不够强大,但我们必须勇于担当。

请以“勇于担当”为题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文章。

示例一:担当,是一种进取的行为,使个人在梦想的实现中成长,使他人在行动的感化中将担当传承,更使国家在担当的支撑中进取。在人生的道路上选择担当,我们定将迎来绚

丽的曙光!

敢于担当是一个民族勇气的体现。战火纷飞、硝烟滚滚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给世界造成了伤痛。然而战后,这个国家没有逃避责任,而是勇于担当。满目疮痍的德国大地上,一个民族不顾战后衰退的国力,毅然担当起向受害民族赔偿的责任。半个世纪以来,这个民族无时无刻不承担着这一责任。波兰墓碑前德国总理的一跪,展现了这个民族敢于担当的魄力,也让这个国家在世人心中重新站了起来。

敢于担当是人生智慧的体现。自古为了名利赴汤蹈火的人不胜枚举,而最终能够担当重任的却屈指可数。那些空有一腔热血而无智慧者,终将一无所获,也就担当不起家国重任。不禁遥想墨子,那个坚持为民请命的男子,奔波四十余天,面对已在赶制武器的敌国,赤手空拳的他该怎样应对才能担当起国家赋予他的使命?墨子自不是莽撞之人,他用智慧与公输盘设战,九守而无一败,又用智慧与君王谈判,终于打消了敌人攻宋的企图。智慧使墨子成就了一世美名,而墨子也正是用智慧担负起了救国救民的重任。所以,担当决不是在危难之时贸然逞匹夫之勇,而是运用智慧去担当压在自己身上的使命。

回首2008年,是子弟兵的勇于担当,抚慰了四川地震灾区人民惶恐不安的心;是高瞻远瞩的领导人勇于担当,圆了中国百年的奥运梦想。因为勇于担当,这个古老的民族再次傲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谁谓前途苦难多,横刀誓把荆棘斩。

是他们,在担当中成就了自己!

是他们,在担当中将生命升华!

是他们,在担当中挺起一个民族的脊梁!

朋友,敢于担当,会给你一双飞翔的翅膀,助你飞向人生的巅峰。

示例二:“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名唤昭君的绝代女子,放弃了绿柳夹河而列,长风携云朵翩跹而来的长安,放弃了歌舞升平的华丽后宫,担负起维系和平安定的重任,用一生的流年换取大汉百姓的安定,撑起大汉王朝的半边天。同样是女子,担当民族使命的女子会迸发出无比顽强的精魂。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朔北的环境严酷,大漠的狂风凛冽,血色残阳勾勒出一个伟岸的剪影——苏武,那个用忠贞大义担当起国家使命的英臣,在富华豪奢与民族大义之间选择担当起国家的重任,民族汉史的重担。即使历经千磨百炼,担着责任的他,步履却越发坚实沉稳,在驼铃凄怆的歌声中,呼啸——“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担当着国家大义,人的精神会变得无比坚忍强大。担起国家大义,林则徐高呼“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担起民族使命,岳武穆沉吟“待重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那些为民族为国家担当起重任的人们,让我们抑止。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而杜甫穷也兼济天下的胸怀多么感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也让我们钦佩那些身处苦难而有担当的人们吧。海伦·凯勒双目失明,却用坚忍书写光

明;史铁生双腿瘫痪,却走出了一条闪光的人生之路……

“花开花谢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林黛玉这如水的女子,在贾府的深深楼榭中,在封建大家族“风刀霜剑严相逼”之中,承担了莫大的压力。“游丝软系飘香榭”的繁华溢美,在她这“半是主子半为客”的冷眼中也只是些披了华裳的腐朽。当宝玉离去,悲恨嫉妒纷涌而来,在绝望中,她无力自助,没有勇气担当,水做的女子啊,何必让这浮华纷乱的种种矛盾吹散你那一缕香魂?

我们生逢斯世,也要勇于担当,为自己,为亲人,为他人,为国家,为民族,勇敢地担负起自己应尽的责任,创造人生的精彩,书写生命的辉煌。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传衍.(yǎn)腐滞.(zhì)发轫.(rèn)仿佛.(fó)

B.强.力(qiánɡ) 生殖.(zhí) 酿.成(rānɡ) 甜蜜.(mì)

C.庶.民(shù) 蹂躏.(lìn) 掠.夺(lüè) 谄.媚(xiàn)

D.契.约(qì) 虐.待(nüè) 匿.迹(nì) 死寂.(jì)

解析:A项,“佛”应读fú;B项,“酿”应读niànɡ;C项,“谄”应读chǎn。

答案:D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摧清祟高竟争侵夺暴掠

B.制裁军阀联帮互相残杀

C.秘蜜授予曙光流转无穷

D.疾疫腕力驱使弱肉强食

解析:A项,祟—崇,竟—竞;B项,帮—邦;C项,蜜—密。

答案:D

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徐悲鸿先生对于中国绘画艺术的贡献,在于他创立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新写实主

义绘画艺术体系,从而一改宋代以后几百年间中国画坛陈陈相因

....的颓靡之风。

B.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演员委员会会长唐国强曾大声疾呼

....:“演员作为公众人物,要传递正能量。”

C.经济学家、社科院城乡建设经济研究所所长陈淮说:“2015年,我们认为仍然是一

个市场机制发挥其资源,充分优化配置和优胜劣汰

....之年。”

D.日前一家知名招聘网站以苏州、南京等华东城市的6 000多名职场人为主要对象的

调查结果显示,在准备跳槽的人当中,有半数是因为年终奖差强人意

....。

解析:差强人意: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与语境不符。

答案:D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北接陆上丝绸之路、南连海上丝绸之路,将于2014年申遗的“中国大运河”,包括了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以及浙东运河所组成。

B.《野鸭子》最打动人的是对真善美的热情讴歌,透过剧情的审美体验,让人们信服了一个事实、一条真理:世上还是好人多,人间自有真情在。

C.成功的基础是奋斗,奋斗的收获是成功,所以,天下唯有不畏艰难而奋斗的人,才能登上成功的高峰。

D.我先来到展厅后面一座小山上,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由一块茶色玻璃构成的覆斗形上盖,它保护着古墓的发掘现场。

解析:A项句式杂糅,“包括了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以及浙东运河所组成”句,可改为“包括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以及浙东运河”或“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以及浙东运河所组成”;B项成分残缺,删去“让”;D项语序不当,将“巨大”的调至“覆斗形上盖”前。

答案:C

二、课内阅读

阅读从“看啊,从前讲天演进化的,都说是优胜劣败,弱肉强食”到“这点工作,就是贺新纪元的纪念”,回答5~7题。

5.本段文字中,作者主要从哪几个方面论述新纪元的变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筛选出主要信息,用概括性的语言来回答体现新纪元变化的几个方面。

答案:作者着重分析了战后人们的思想和审美观念发生的变化:(1)包括从前天演进化讲优胜劣汰,今后生物进化靠着互助;(2)从前人口是引起战争的根源,今后改良生产制度,可以消灭悲情、穷困、疾疫、争夺;从前庶民只有受蹂躏,今后庶民完全可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3)从前,一国的资本家的政府去支配全世界,今后去打破国界,打倒全世界资本的阶级;(4)从前,人们受到蒙蔽,今后人心渐渐觉醒。

6.“这些消息,都是这新纪元的曙光。”这“曙光”带有什么特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首先弄清“这些消息”所指代的内容,然后归纳新世纪曙光的特征。

答案:“这新纪元的曙光”是人类新生的福音,是“新生活、新文明、新世界”之美的

光芒。有了“这新纪元的曙光”,整个人类和世界就会大变样;“在这曙光中,多少个性的屈枉、人生的悲惨、人类的罪恶,都渴望像春冰遇着烈日一般,消灭渐净。多少历史上遗留的偶像,如那皇帝、军阀、贵族、资本主义、军国主义,也都像枯叶经了秋风一样,飞落在地。”春日、秋风是“这曙光”所展示的美的神力的具体化,是美的力量的最形象的比拟。这表明,他看到了“这新曙光”也殷切地寄希望于“这新曙光”。

7.作者批评“天演论”和马尔查士人口说,认为人类应该认同新的社会改良、社会革命,这种思想包含哪几个方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改良生产制度、打破国家界线、人人平等,按劳分配(按需分配),暴力革命、消灭资产阶级、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民族解放、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三、课外延伸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四堡雕版

冯骥才

①心里一团如花似锦的猜想,在四堡灰飞烟灭。

②在宋代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中,福建的建阳一直承担着那片大地上文明的传播。其他几个雕版中心如汴梁、杭州等,总是随着战乱与京都变迁或兴或衰,唯有这“天高皇帝远”的建阳从中古一直走到近代。我喜欢建安图书的民间感。它自始就服务于平民大众,也就将先民们的阅读兴趣与审美观念融入坊间。明代以来,杭州、苏州,以及相继崛起的金陵派和徽派刻印的图书,一窝蜂地趋向文人之雅致,建安图书却始终执拗地固守着它的平民性。大众日常消遣的故事、笑话、野史、农家应用的医书、药书、占卜以及专供孩童启蒙的读物,都是建安版常年热销的图书。今天看来,这种民间印坊养育出来的淳朴的气质便是建安版特有的审美品格了。

③然而,建安图书真正的福气,是它至今还保存着一个雕版印刷之乡——四堡。中国古代雕版基地大都空无一物,只剩下建安的这个“活化石”。它犹然散发着书香墨香文明之香吗?

④四堡身在闽西,肩倚武夷山脉,地远天偏,这种地方正是历史藏身之处。但现代化法力无边,近几年古镇也热闹起来了。不过令我吃惊的是,这里居然还完整地保留着二百年来声震闽西的印书世家邹氏的坊间与宅第。大大小小一百四十间房子,组成客家人典型的民居——“九厅十八井”。在四堡,这种房子都是一半用于生活,一半用于印书。可是,无论陪同我的主人怎样指指点点地讲述,我也无法想象出往日那种奇异又儒雅的景象来。

⑤倘若留意,那又细又弯高高翘起的椽角,鸟儿一样轻灵的木雕斗拱,敷彩的砖雕,带着画痕的粉墙,还残存一些历史的优雅。但挤在这老宅子里生活的人们,对此早已视而不见。

历史走得太远了,连背影也看不到。高大的墙体全都糟朽,表面剥落,砖块粉化;地面的砖板至少在半个世纪前就全被踩碎了;门窗支离破碎,或者早已不伦不类地更换一新;杂物堆满所有角落,荒草野蔓纠缠其间。唯一可以见证这里曾是印坊的,是一些院子中央摆着的一种沉重的石缸。它是由整块青石雕出,岁月把它磨光。当年的印房用它来贮墨,如今里边堆着煤块或菜,上边盖着木板;有的弃而不用,积着半缸发黑和泛臭的雨水。

⑥生活在这拥挤的黏湿的腐朽的空间里,是一种煎熬。特别是电视屏幕上闪现着各种华屋和豪宅的时候,人们会巴望着逃脱出去,切盼现代化早日来到,把它们作为垃圾处理掉。这就是发明了印刷术的古国最后一个“活化石”必然的命运么?

⑦应该说当地还是有些有心人的。他们将邹氏家族的祠堂改造为一座小型博物馆,展示着从四堡搜集来的古版古书,以及裁纸、印书、切书、装订等种种工具。还将此地雕版的源起、沿革、历代作坊与相关人物、都做了调查和梳理,并在这小展馆中略述大概。可是当我问及现存书版的状况时,回答竟使我十分震惊——只有一套完整的书版!难道这块生育出千千万万图书的沃土已然资源耗尽,贫瘠得连几套书版也找不出来?

⑧其实并非如此,直到今天,无孔不入的古董贩子还在闽北和闽西各地进村入乡、走街串巷去搜罗古书古版。四堡人穷,自然就拿它们换钱。文化受到自己主人的轻视才是真正的悲哀。

⑨四堡的雕版印刷肇始何时,仍是一个谜。但它作为建安版的一个产地,自然属于中华雕版印刷史源头的范畴。特别是宋代汴京沦落,国都南迁,文化中心随之南移,印刷业便在福建西北这一片南国纸张的产地如鱼得水地遍地开花。明清两代,建安图书覆盖江南大地,这也正是四堡的极盛时代。可是到了十九世纪,西方的石印与铅印技术相继传入,四堡的雕版便走向衰落。从大文明的系统上说,中华文明传承未断;但在许许多多具体的文化脉络上,我们却常常感受到一种失落!

⑩在连城、龙岩、泉州和厦门,我都刻意去古董店来观察建安书版的流散状况。很不幸,在四堡见不到的书版,在这些商店里很容易地见到。不过一位贩子对我说:“你出大价钱也买不到明代的版子了。”我相信他的话。受制于经费的拮据,在这些文化沃土上,到处是古董贩子,反倒很少看到专家的身影。

11四堡现有的书坊不会坚持太久,残剩在民间的古版又会很快地灭绝。照此说来,最终○

的结果是,我们这个曾经发明了印刷术的古国就不再有“活态的见证”可言了?

12那么,谁救四堡呢?

(节选自《葵未手记》,有删改) 注:历史上,建安、建阳二县多次分合,印刷业兴盛时,建阳等地的印刷坊多沿用建安之名。

8.简析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在内容上,总体概括了建安印刷的民间感和平民性的特点,突出了它独特的淳朴审美品格;(2)在结构上,与下文写建安文化的没落与消逝作对比,突出作者的惋惜之情。

9.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

(1)心中一团如花似锦的猜想,在四堡灰飞烟灭。

(2)历史走得太远了,连背影也看不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运用比喻手法。作者原本认为四堡雕版印刷传统文化本应该被继承和弘扬,但在现实中理想破灭了,表达了作者对文明消逝的失望。

(2)运用比拟手法。写出了传统文化消逝得无影无踪的情形,表达了作者对文化消逝的惋惜。

10.请根据本文概括四堡雕版及其文化衰落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人们对现代化的渴望,企图抛弃传统文化;(2)四堡人穷,拿文明来换钱,轻视自己的传统文化;(3)西方石印与铅印技术的相继传入,对四堡雕版的冲击;(4)受制于经费的拮据,很少有专家来研究继承;(5)四堡的书房没落,使民间的古版无处寄存。

11.文中的五个问句,意蕴丰富,设置巧妙,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第一问句,表明作者对四堡雕版儒雅景象的期待和进行实地考察的愿望;中间三个问句,表现作者在面对四堡雕版现实窘境时的痛心、无奈与不甘;最后一个问句,表现作者对四堡雕版前途的担忧,强烈呼吁对这种文化遗产进行拯救。(2)五个问句,相互关联,层层递进,表现了作者对四堡雕版文化历史兴衰和未来命运的反复思考与追问,形成文章内在有机的文脉,串起全文。

四、创新语用

1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语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名著导读《红楼梦》导读教案

《红楼梦》名著导读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大致了解《红楼梦》的主线,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自主阅读《红楼梦》打基础。 2.了解宝黛钗爱情悲剧产生的原因以及三人的性格特征,认识宝黛二人追求思想解放,个性自由的反封建意义。 3.感受《红楼梦》中曲词的美,大致了解个别曲词的隐喻意义。 教学重点: 探究《红楼梦》的主线及宝黛爱情悲剧产生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走近作者 曹雪芹:(1715?──1764?)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居士。祖籍辽阳,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人”。曹雪芹的家庭是一个百年望族的贵族世家。从曾祖父曹玺起,到他父亲都任江宁织造要职。曹雪芹的童年,正当曹家极盛时期,在南京过着“锦衣纨裤”“饫甘餍肥”的豪华生活。 雍正五年曹雪芹十三岁,他的父亲获罪革职,全部家产被查抄,全家由南京迁到北京,他的青壮年是在家境由盛而衰的过程中度过的。四十岁后,他进入了凄苦的晚年。他家迁到北京西郊,生活日渐贫困,竟然到了食粥赊酒、围毡御寒、卖画谋生的境地。大约在一七六四年除夕,因贫病无医,加上爱子夭折,过度伤痛,而离开了人间。 曹雪芹“身胖,头广而色黑”。他性格傲岸,愤世嫉俗,豪放不羁。嗜酒,才气横溢,善谈吐。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 曹雪芹一生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他也由贵公子跌落为“寒士”。少年时贵族生活使他对本阶级怀有温情的眷念,思想上带有空幻的色彩;同时社会的腐败,统治阶级的丑恶,又使他对本阶级的面目有了认识,性格上具有叛逆的特征,这些都为他写出《红楼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曹雪芹是一位诗人。他的诗,立意新奇,风格近于唐代诗人李贺。他又是一位画家,喜绘突兀奇峭的石头。但最大的贡献还在于小说的创作。他的小说《红楼梦》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艺术精湛,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最高峰,在文学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常规

高中语文规范课堂之我见 我们常说,教师的生命在于课堂,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重心所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本小组通过相互听课、课后探讨,大家一致认为,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最主要因素有五个:目标达成、主体参与、知识建构、师生互动和学生发展。基于对这五个因素的思考,结合语文教学的特殊性,我们始终觉得一方面要加强集体备课,将集体的智慧与个人的思考结合起来,将备课组教学的统一性与个人教学特色结合起来,另一方面,要注意进行课前、课堂、课后三个阶段、三种策略的探究,从整体上完善课堂教学的规范性。 一、课前:力求备课的实际而准确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注重从学生学习活动的角度来备课,将学习的自主性和科学性作为激活学生学习的内在机制的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思路设计、内容设置、教法选择、活动安排,评估调控等都要根据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现状,体现自己的教学特长风格,凸现“以学定教”的备课宗旨,从“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 教案是备课活动的载体和结晶,教案一般的格式有: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准备、具体过程、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得失、疑难和创新) 1、准确定位教学目标(目标再构) (1)注意教学目标的全面性与均衡性。在关注学生知识输入的实践过程和能力形成的体验过程中,将知识、技能与过程、方法的目标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进行有机整合,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2)注意学习目标的针对性与层次性。设计课堂教学的学习目标,必须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所设定的学习内容的摄入量和学习技能的达成度不仅要以学段目标为依据,而且要视学生实际提出分层要求。 准确定位教学目标要体现四个关注:(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教学内容生活化(2)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注重教学内容趣味化(3)关注学生的社会环境,注重教学内容时代化(4)关注学生的发展差异,注重教学内容的个性化。 2、科学处理教学内容(内容再构)

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途径

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途径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顾名思义就是运用响亮的声音把语言文字念出来,它是一种言志传神、负载丰富思想感情的口语表达艺术。古人云:“松声、涧声、琴声、鹤声……皆声之至清者,而读书声为最。”一篇课文,通过朗读、体味文章的精义妙理,体味作者的神思妙笔。 反观目前的高中语文教学,长期以来,朗读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领域一直处于边缘地位。许多高中语文教师尴尬的发现,在小学初中原本还能大声朗读、大胆表演的学生上了高中,竟然越来越不愿开口读书,朗读水平每况愈下。齐读尚能有声,但全体表情木然,字字停顿,拖腔唱读。倘若某个同学被抽起来朗读,往往声若蚊蝇,结结巴巴,将一段美文读得支离破碎。同时也有相当多的教师认为学生的朗读能力在义务教育阶段即已形成,到了高中阶段无须再行教学,甚至认为朗读教学功能有限,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没有太大帮助,尤其在应试中更是毫无用处。要改变目前语文教学效率不高的局面,万万不可对朗读教学掉以轻心,等闲视之。那么如何有效进行朗读教学?笔者做了几点尝试。 1 制定朗读教学的可行性计划 什么样的文章朗读、什么样的文章不朗读、怎样朗读、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教师应有清晰的计划,精选朗读材料。一般说来诗词、散文宜多朗读,既有助于学生领会其精妙之处,又能对学生进行渐染熏陶。因在专注而放声的朗读中,学生会感到语言之美、内涵之美、情感之美、精神之美,情思得到升华,于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语感,使之由混沌走向清晰。例如《赤壁怀古》由男同学齐读,读出一种豪放、慷慨的气势。《雨霖铃》则由女同学齐读,读出一种婉约、清新之韵。除了利用教材作朗读材料外,还可从课外书籍、报刊中编选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好诗文作为朗读材料。这既能增加朗读的材料,也能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积累写作的材料。 2 运用多媒体创设朗读的情境 教师通过范读和多媒体教学设备将学生率先带入特定的境界,师生共同营造一种情感上的“和谐共振”,一种“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情境,为朗读作好情感上的准备。首先,教师的范读往往具有真实感、情境感、现场的范读不仅让学生所到了美的声音,还能通过手势、表情、眼神将美的形象、美的情感传递给学生,比录音更直接、更有感染力。朗读最需要的是激情,即使老师的普通话不是太标准,朗读技巧不是太高明,但能融入自己感受的声情并茂的范读是最具有感染力的,最能引领学生走进作品。此外,多媒体具有特殊的形象性和感染力,如果在阅读教学中能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营造气氛,就能唤起学生的想象,拨动学生的情感,从而使他们的朗读更具有表现力,也更能使学生享受到朗读的愉悦。中学语文课本中大多是精选的文质兼美的艺术作品,寄寓着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审美评价,渗透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教学时有目的地利用多媒体方式引导

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2 第二单元挚情的呼唤

第二单元挚情的呼唤 教学目标 一、理解诗歌内涵,领会真挚亲情,体会诗歌以情动人的特点。 二、领会诗歌“诗缘情而绮靡”的意义,学习诗歌的抒情艺术。 三、体会诗歌语言特点,训练语感,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 单元说明 这个单元的五首诗歌所抒发的都是真挚的亲情。它们选择了生活中不同的细节,或是分别,或是葬歌,或是日暮时分的农家生活,或是献诗,或是农家劳作,从不同侧面抒发了诗人对所挚爱的人们的朴实情怀和深切情意,展示了新诗在表达现代人感情方面的抒情技巧和抒情风格,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在教学中,要充分引导学生感知诗歌的抒情语言,学习诗歌的抒情技巧和方式。 艾青说:“存在于诗里的美,是通过诗人的情感所表达出来的、人类向上精神的一种闪烁”。“挚情的呼唤”这一诗歌追求首先表现为构筑的情感世界。新诗80年来,诗人们追求情感审美有相当成绩。由于“五四”民主启蒙在一代觉醒者心中普遍具有对人性意识的尊重与凡人情感的珍视。20世纪30年代以后这一种追求由于救亡图存和社会大动荡内容而被冷落了一段时间,到新时期的创作中才获得复苏。本单元所选的诗歌也恰好体现了这一追求。《贺新郎》《也许──葬歌》《一个小农家的暮》写于20世纪20年代,《秋歌──给暖暖》写于20世纪50年代的台湾现代诗发展时期,《妈妈》的作者江非则是朦胧诗后的第三代诗人。 一、体会诗歌的情感价值和审美情趣 在诗歌创作中,诗人对事物存在的感悟,不仅有情感的投入,而且包含着对事物本质的理智觉察。《秋歌──给暖暖》表达了对美好、温暖人生的信心和怀恋。有一批诗人还有意识地把庸常人情作了净化,使之具有一定的社会审美价值。于是,这种看似平常的感情,不仅有健康向上的一面,更有生命投入社会的趋势。《贺新郎》抒写了为国家大业而舍儿女私情的奉献精神,《一个小农家的暮》以一个小农家的日暮生活场景抒发了对祖国深情的眷恋。诗人们不但强调审美情感的人性化价值,同时比较重视审美情感的社会化价值。《也许──葬歌》在表达了痛失爱女的悲情的同时,也对社会的黑暗进行了控诉。《妈妈》则是以现代文明的视角来关照中国贫苦地区的母亲们的生命状态。 二、体会抒情诗歌的抒情风格和语言方式 诗歌虽然是抒情文体,但是任何情感抒发都有一个出发点,也就是“缘起”。尤其是抒发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充分体现了抒情诗歌情感的丰富性、表达的技巧性,也体现了诗人通过对亲人的情感态度折射出对这个世界的价值认定方式。 学习这种类型的诗歌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具体准确地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二是看清诗人表达情感的切入角度;三是运用想象和联想体会情感的丰富性。老师应了解和掌握新诗文体知识、鉴赏要领,运用新诗的解读方法进行教学。 这五首诗的语言风格都很有特点,《贺新郎》继承了古典诗词的意境和词语,既深情婉转又豪气干云,展示了一代伟人的风范。《一个小农家的暮》运用了散文式的语言风格,并有民歌的语言特点,重视动词的精确使用、颜色形容词的对比,以白描和叙述的语言抒写了对故国田园的思念和热爱。《也许──葬歌》《秋歌──给暖暖》《妈妈》这三首诗都运用了复沓的手法。对心境作情调表现的诗十分需要一唱三叹的回味,音节、节奏和体式的复沓回环──这是外在律所起的作用,但这只有和情绪的荡漾流转──内在律结合起来,才能使一唱三叹的情调传达出来。如果排除了情绪的摇曳流荡,只求外在律产生的一唱三叹,就会失去诗歌世界的深层真实。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语文教学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联系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注重培养创新精神,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服务。 一教学目的 高中语文教学,要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阅读 1.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课文。默读注重效率,具有一定的阅读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600字)。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3.根据语境揣摩语句的含义,体会语言表达效果。 4.能对课文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5.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 6. 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重点掌握常见的15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见附录一)和主要文言句式在课文中的用法。 7. 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了解中国文学发展简况。 8. 课外自读文学名著(10部以上)、科普书刊和其他读物,不少于300万字。 9. 能使用多种语文工具书,学习利用多种媒体,搜集处理信息资料。

高中语文必修课本1~5名著导读梳理

高中语文必修课本1~5名著导读梳理 名著导读是高中语文必修教材重要的板块之一。必修1~5出现的多篇名著:比如《大卫·科波菲尔》、《家》、《巴黎圣母院》、《红楼梦》、《高老头》、《三国演义》、《唐吉珂德》等。今天小简老师帮同学们整理了必修1~5中出现的名著,对于同学们积累作文素材,提升阅读能力有很重要的帮助!一起来看看吧! 一、《大卫-科波菲尔》(必修一) 作者是英国作家狄更斯。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尚未来到人间,父亲就已去世,自幼受尽继父的虐待,因反抗被送进一所寄宿学校,母亲死后,就被送去当童工。后在姨婆的抚养下成为名作家。作品围绕大卫的生活遭遇生动描绘了维多利亚时代一幅幅社会画面,揭露了司法界的黑暗,会议对人民的欺压,资产阶级对人民的剥削,寄宿学校对儿童的虐待;刻画了形形色色得人物,特别是下层劳动者的形象。 作品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部教育小说,它通过主人公经个人奋斗成为名作家的经历,赞美了忠诚正直、勤奋坚毅的品质,贬斥了贪婪伪善的恶习,鼓励人们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要对生活充满信心。 二、《家》(必修二) 艺术成就 《家》是巴金30年代创作的“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从1931年问世至今,一直以其特有的反封建的思想光辉和动人的艺术魅力吸

引着广大读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长篇小说《家》以20年代初期中国内地城市四川成都为背景,真实地写出了高家这个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烂、溃败的历史。 作品中的高家是中国封建社会和家族制度的缩影。作品在揭露这个封建家庭罪恶的同时,还侧重表现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对青年一代的摧残和迫害。同时还表现了以觉慧为代表的一代觉醒了的青年同这个罪恶家族的斗争。这些青年受“五四”反封建巨浪的影响,一方面在社会上积极参加宣传革命思想的学生运动,一方面在家庭内部和封建势力、封建礼教展开勇猛的战斗,最后,他们真正敲响了这个封建大家庭的丧钟。 《家》是一部思想相当深刻的现实主义力作,作品通过以觉慧为代表的青年一代与以高老太爷为代表的封建腐朽势力的激烈斗争,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和家族制度的腐败与黑暗,控诉和揭示了大家族和旧礼教、旧道德的罪恶以及吃人本质,并且揭示了其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同时,作品还以极大的激情歌颂了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抗争以及他们与罪恶的封建家庭的决裂。 人物鉴赏 1.觉新

如何让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五味俱全”

|如何让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五味俱全” 如何才能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绽放出生命的光彩,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使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乐园呢?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应添点“油”,加点“醋”,让其“五味俱全”。这样,语文课堂才会独具魅力,充满生命活力。 一、融入“人文味”,让语文教学“铸魂” 人文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等通过知识传播和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的品格、气质、修养,并成为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一位科学家曾说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优秀的人文文化,就会不打自垮。”如今,人类的生存环境、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等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许多学生却缺少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患上了“精神软骨病”。 语文学科是滋养人文精神的沃野。语文教学要充分挖掘人文资源,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播,更要注重人文精神的陶冶。具体地讲,就是语文教学要坚持用课文中饱含的真善美,帮助学生提高人生境界,丰富美好心灵,塑造健全人格。为此,语文课堂上,教师要不断融入人文精神,使学生拥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展现“仰天大笑出门去”的豪情,树立“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的信念,获得“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的感悟,确立“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愁苦而终穷”的高尚人格—在语文课堂中融入“人文味”,让语文教学成为铸造学生灵魂的主要手段。 二、注入“人情味”,让语文教学“育情” 记得有位前辈曾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块土壤上。”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与互动的过程,而教材(课文)也“不是无情物”----是承载和传播情感的载体。教学中,只要教师能引导学生付出真情,使学生的情与文章的情融为一体,语文教学就会达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育情”境界。 语文课堂上,教师注入“人情味”,引导学生与优秀的文化接触,与古今中外的高贵灵魂对话,充分挖掘和发掘教材(课文)的情愫,让学生始终涌动情感的生命源泉,培育热爱祖国、关爱社会、眷念故土、珍爱青春、感恩亲情和悲天悯人的情感,不仅可以实现语文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还可以实现教育的育人目标。例如,教师可以引领学生从《背影》中感受父子深情,从《我与地坛》中体会母子情深,从《边城》中认识祖孙、兄弟之情,从《我愿意是急流》中领悟无私恋情,从《雨霖铃》中体悟“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离情别绪,从《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悟拳拳赤子之情……的确,语文教学确实是情意绵绵, - 1 -

对高中语文朗读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对高中语文朗读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发表时间:2014-06-25T16:59:42.123Z 来源:《教育研究*教研版》2014年5期作者:徐洁[导读] 高中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四个环节互为促进,缺一不可。但读这方面较弱,尤其是朗读教学方面需要加强。徐洁 〔摘要〕高中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四个环节互为促进,缺一不可。但读这方面较弱,尤其是朗读教学方面需要加强。〔关键词〕高中语文朗读学生问题教师问题课堂问题普通话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一门语言艺术。朗读教学搞得好,有助于学生积累词汇,扩大知识面,增强语感、开掘深意,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朗读教学搞得好,能使学生在感情变化中受到多方面陶冶。目前,在朗读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 学生方面的问题 现如今语文课堂存在的现象是学生学了十来年的语文,还读不来书、念不通报。就是读自己写的东西,也往往别别扭扭、结结巴巴。普遍存在音调不准、音色不佳,语不成句、言不成章等毛病。 2 教师方面的问题 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出现呢?关键在于教师认识问题没有解决。虽然教师与学生两方面都存在这个问题,但教师这一方面是主要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人,指路灯。试想一下,作为教师,假如我们对朗读教学的意义认识就不很足,怎么指望自己的学生的认识很充分呢?进而推想,假如我们对朗读不感兴趣,怎么指望自己的学生感兴趣呢?假如我们在朗读方面不肯多下功夫,怎么指望自己的学生多下功夫呢?假如我们朗读课文经常加字、漏字,感情单调,怎么指望自己的学生不加字漏字、感情丰富呢? 3 教学课堂中的问题 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充斥于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 40 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 5 分钟,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如雁掠过,且又“雁过无痕”。朗读的目的性不够明确。甲生读了乙生读,男同学读了女同学读,看似热热闹闹,其实读前没有要求,读中没有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价反馈,学生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而是有口无心地“念着经”。这样的朗读事倍功半,而且容易导致学生做事心不在焉、缺乏目的性。朗读的面窄。不管是检查性的朗读还是讲析、答问之余的所谓感情朗读,教师往往盯住几个尖子,读来读去,就是那几个学生,大部分学生都是规规矩矩坐着当听众,这种多数学生得不到朗读练习的现状,怎能提高朗读教学的质量又怎能落实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一分子———会读。朗读指导机械匮乏。朗读教学应对的措施和方法。保证读书时间。教师可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安排每节课的朗读时间,并自我监控达成度。扩大朗读训练面。朗续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特别是低段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单调的阅读方法只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昏昏欲,创设气氛让学生睡。要适当地创设情境愿读、乐读、争着读。如学生朗读时放些相应的背景音乐,有时请学生配配画外音,也可把学生的朗读现场录音进行比赛等等。理解与朗读相互依存。在阅读教学中,把朗读与理解截然割裂的现象并非罕见,分析前读一遍,讲解完后再朗读一遍,甚至根本没去理解,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来。我们的祖先有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古训,但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在瞎弄里摸索,自悟自得的毕竟是少数。所以朗读要以理解为基础,通过朗读又可促进对文章的感悟品味,它们相辅相成的,必须有机结合。精选练点,锤锤有声。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然而真正能读出感情来并不容易,需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适当的指导,如停顿、轻重、缓急,语气等等。但这些指导不可能课课皆有,次次具备。因此,要精心选择朗读训练点,每次训练有个侧重点,锤锤敲打,锤锤有声。形式多样,合理运用。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不一而足,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当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但要注意的是:①范读只是引路而已,只能起“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因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必须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因情而自得,按“得”去朗读。一节课中范读不能太多,要尽可能多地留些时间让学生自己练读。②慎用齐读。齐读虽有造声势、烘气氛之妙用,但也是“滥竿充数”和产生唱读的温床。③每种形式的读放在不同的环节,它的作用又有区别,如范读与学生的试读,先后次序互换一下,它们各自所担负的任务、执教者要体现的目的意图也就不同。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朗读训练过程,让它们各尽所能。朗读教学最终达到的目标———通过朗。通过朗读、揣读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摩,培养语感。现行教材中的每一篇文学作品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编排的,注意到了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有着生动活泼的语气、节奏、句式、格调,蕴含着作者的情感意旨。并还有许多声像教材是由有经验的的人朗读、播讲,语音标准,语言规范,为学生提供了最优良,最规范的学习样板,使学生能寓紧张的学习于轻松愉悦的气氛之中,其效果不是传统的教学手段可以比拟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也提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如果要把一篇文章中的喜、怒、忧、思、悲、惧、惊等情感准确地表达出来,送到听者的心里,使之受感染,就非有很好的语感不可。而这要通过对文章的反复朗读,对文中情感的反复体会、领悟,再加上适当的语气和语调,才能产生好的语感效果。参考文献 1 罗生华.重视朗读教学提高学生语言素质.语文教研,2013 作者单位:四川省彭山一中

现代诗精选

1.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的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2.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3.沙扬娜拉 徐志摩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4.青春 席慕容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 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 却忽然忘了是怎麽样的一个开始 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 无论我如何地去追索 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

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逐渐隐没在日落後的群岚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 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含著泪我一读再读 却不得不承认 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5.一棵开花的树 席慕容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佛於是把我化做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 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 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於无视地走过在你身後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那是我凋零的心 6.见与不见 仓央嘉措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 不增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的手里 不舍不弃

高中语文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高中语文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一、认真完成教学任务。 1、在这一学期中,完成了《高中语文必修1》和《高中语文必修 2》的教学任务。以单元教学为“点”,以读写实践为“链”,拓展常规教学思路。在使用教材过程中,要注意教学单元的整体性、能力性以及读写结合的“系统性”,还应注意“阅读”部分与“写作、口语”部分的交替式(穿插)教学,避免单一的直线式重复性教学;每个单元精讲1—2篇“教读课”,以“课”为例,举一反三,侧重能力的全程培养,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努力改变教师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以达“教,为了不教”之目的;“自读课”必以学生自学为主,强调自学课型的内在特点和学法指导,不可将“自读”与“教读”两课型作简单化、“一刀切”的办法处理。 2、重视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把学习重点放在积累文言知识,理解文章内容,增强学生文化功底之上。增强学生文化底蕴。指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经典——《论语》的学习,帮助提升传统文化素养并强调对古诗文名篇的记诵,补充有关文言知识,巩固文言文阅读的知识基础,并能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3、能够引导学生养成对名著的阅读,帮助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及审美能力。荐学生阅读《名著导读》和课外阅读书籍,扩大学生阅读量,不断提高语文积累和素质。备课组统一安排在教材教学过程中,安排一定的是课时讲授《论语》并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在必修一阶段阅读完《家》,在必修二阶段阅读完《巴黎圣母院》,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效果,不搞形式,不走过常 4、加强作文的写作,提升作文水平。 二、积极参与教研活动

本学期担任备课组长,能在每周的备课组会上认真组织组员,共同探讨语文课题,并积极参与集体备教《<家>导读》、《荷塘月色》、《孔雀东南飞》、《游褒禅山记》等课文的活动。同时积极听课,认真参与评课。 本学期还继续参与语文组的“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 课题的研究,顺利完成多篇论文结题。 积极按时参加教研组、备课组和校际间的教学教研活动;多听其他老师的课,。 三、继续教育计划 关注有关教育教学改革的文章,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同时,面对新课改,积极进取,以新课改的思想指导自己的教学,以期通过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四、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与教研小组学习过程中,我认识到自身教学上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在以下这些方面还要多加改进。1.在课堂上还要要更加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多想多说多练;2.进一步将课堂教学与课后练习结合起来,督促学生巩固所学知识;3.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思维和理解能力;4.和学生多进行交流,特别是给学生强调一种意识,语文能力的提高是循序渐进的,经过一定的训练是有效果的。如果认为学和不学作用不大,是一种非常危险的信号。 学无止境,教无定法,我将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继续完善我的教学工作。

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名著导读练习

《名着导读》知识梳理 《论语》 1.《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记载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书。 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 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 3.《论语》全书共分20篇。在形式上,有的是直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有的采用问答的形式,也有的是交谈的形式,还有少量的夹叙夹议性的。 4.《论语》作为儒家思想的经典,充分反映了儒家的治国理念,“仁”堪称全书的统率。但孔子对这一思想并没有明确的定义,他总是根据不同的对象,进行不同角度的阐述。 5.“克己复礼”实际上就是提倡人们要以克制和礼让的态度来调和社会矛盾。 6.《论语》对后人的启发主要在三个方面,即治学、从政、修身养性。 7.解释下列言论中所包含的孔子的思想: (1)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 仁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孔子认为,仁爱是做人的根本。孔子不仅是一个仁爱的宣传者,同时也是一个仁爱的实践者。孔子提出,人只要能做到恭、宽,信,敏、惠这五点,就可以称之为志士仁人。(2)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政》) 代表了孔子为政的思想,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原则 (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未,纵然,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4)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表明了孔子举一反三式的启发式教育思想 《大卫?科波菲尔》 1.《大卫?科波菲尔》的作者查尔斯·狄更斯是享有世界声誉的英国(国籍)小说家 他在二十三岁时发表的长篇小说《匹克维克外传》为他赢得声名, 他一生共创作了 14 部半长篇小说,被认为是唯一能与莎士比亚比肩的英语作家。

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发表时间:2013-05-16T17:09:22.577Z 来源:《教师教育研究(教学版)》2013年5月供稿作者:韩英涛 [导读] 。”“是啊,貌似喜剧的结局,难道不是人生悲剧,社会悲剧,时代悲剧吗?”…… 韩英涛 河北省沙河市第一中学 摘要:生活离不开语文,高雅的心灵生活更是出自美好语文的熏染,时下,高中语文教学面临尴尬的境地。“以高考为核心的考试文化遮蔽了教育的原生性目的”,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功利性思想。由于学科特点的原因,高考语文成绩得高分不易,考分差距也不是很大,加之其它原因,高中语文学习在学生心理的地位堪忧。如何改变现状,让学生重新热爱学这门学科,这是摆在当前语文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难题。要解决它,需要从多方面努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所授教材内容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采用适当的方式,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学生想学,甚至主动去学,从而收到极佳的课堂教学效益。 一、培养学习兴趣 我们要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这个培养过程,古人分为三个阶段:知之、好之、乐之。先说“知之”:走进语文,不抵触,不反感,不因对以前的老师、教材和考试的印象而迁怒语文;能如此,方可初尝语文的甘霖。再说“好之”:日日操习,用心投入,不懈怠,不放弃,不因外界干扰、其他学科和考试分数而离开语文;能如此,方可欣赏语文的漫天红霞。后说“乐之”:处处留心,养成习惯,言谈举止,一笑一颦,莫非语文;能如此,方可进入语文的神仙洞天! 二、创设情境,以境致趣 现代课堂教学可采用多种手段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此情此境下受到感染熏陶,以境来达到激趣的目的。具体可以采用多媒体手段。笔者曾执教市级赛课《荷花淀》,利用多媒体展示出美丽的荷花,美丽的荷花淀。并以之贯穿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因美而产生学习兴趣,因美而震撼心灵:荷花的美就是家乡的美,就是祖国的美。丈夫们有如此美丽的祖国,有如此美丽的家乡,而如此美丽的家乡却正在遭受日本侵略鬼子的蹂躏,为了美丽的家乡,为了美丽的祖国,荷花淀的普通人民甚至女人逐渐成长为坚强的抗战游击队员。进而学生便不难理解荷花淀人如荷花一样的美好品质了。他们善良纯朴,他们热爱生活,他们向往和平……也理解了反侵略、保家卫国的小说的重大主题,以及充满诗情画意的小说的艺术描绘。教学情境的创设还可以利用教师精美的语言,借助美术手段等多种方法达成。 三、利用朗读,以读促趣 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是读。课堂上恰当运用读的方式教学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样以《荷花淀》课堂教学为例,在品味“夫妻话别”段中人物的性格,思想感情的时候,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男同学读水生的语言,女同学读水生嫂的话,教师旁白。声情并茂的朗读,把人物性格演泽得淋漓尽致:学生沉浸其中,课堂气氛活了,学生理解加深了,学生兴趣味浓了…… 当然,读的方式很多,还可以有诵读,表演读等等。 四、灵活处理教材内容,激活课程资源,让学生爱学 1、用活教材资源,使学生在“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中驰骋 针对学生的基础,以及学生的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实情,灵活处理教材,发挥教材本身的吸引力,“拓展学习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既注重语文运用,又重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胡同文化》的教学中,在理解“胡同建筑”方正,网络,四和院的特点之后,才能体会到北京市民胡同文化“封闭”,“忍”的精义。正是有了“胡同文化”的这一内涵,才能体会作者对于传统的“胡同文化”复杂的思想感情,品出“再见吧,北京胡同”所蕴涵着的汪曾祺特有的感情。学生习得了分析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到现实生活中去寻找当地的建筑,生活习惯等等所包孕的传统文化内涵,给学生提供研究的课题:茶馆文化、饮食文化、农家乐文化……让语文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生活中。还可开办学生喜欢的讲座,举办学生喜爱了的语文课堂活动诸如课本剧表演,诗歌朗诵,演讲比赛,辩论会等,学生驰骋于开放的语文教学中,享受语文带来的快乐。 2、灵活处理教材内容,使学生在不断思维中轻松地提高语文素养 用活教材内容,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应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提高自己驾驭教材的能力。教学《促织》分析到文章结尾时,一位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老师,我认为文章结局太圆满,削弱了鞭策的力度,是个败笔,应该删去。”问题一出,课堂热闹了,我将同学分组讨论,几分钟后,一个或稚嫩或成熟的闪烁着思维火花的看法登场了。有人认为“魂化促织”,尔后“裘马过世家”是不可能的,是用荒唐写社会黑暗。但马上有人站起来反对这个结局有因果报应的思想,是宿命论的体现。又有人认为,作者只是心有美好的愿望而已。给小人物一个美好结局何尝不可,任何中国古典文学总是喜剧多过悲剧,即便是悲剧,也往往是悲极转喜,如《窦娥冤》尚可昭雪,《梁祝》不也化蝶双双飞了吗?一个同学补充:“现实生活中找不到人生存的空间,只好把愿望寄托于虚幻的东西上。”“是啊,貌似喜剧的结局,难道不是人生悲剧,社会悲剧,时代悲剧吗?”…… 3、灵活处理教材内容,让学生享受思维的乐趣,创造的乐趣,在不断思维中提高语文素养 如果我们语文老师去想方设法地、千方百计地设计、上好每一堂课,力争将自己的课新颖、精巧地设计而上出特色,牢牢地吸引学生的目光和注意力,将语文课堂演绎成七彩的“人生殿堂”和“知识的迷宫”,使学生陶醉在你的彩虹似的、绚烂多姿的语言艺术和课堂设计里而乐不思“蜀”、乐不思归、乐而忘忧。这样的语文课,谁又能否认它是最有趣、最富魅力的语文课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因此教师要精心选择教法,在教学内容上积极引进"活水",在教学思路设计上努力求新,把课上得有声有色,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才能让学生学得更有滋味。

高中语文必修一中国现代诗歌三首

中国现代诗歌三首 教学目标: 1、了解诗人闻一多、徐志摩、戴望舒等著名诗人及其代表作。 2、理解《死水》一诗象征手法的运用和“反讽”手法,体会“三美”主张。 3、对《再别康桥》,能够借助诗歌意象体会诗歌的画面美。 4、指出《雨巷》中意象的象征意义,体会复沓叠句、讲究韵律的音乐美。 死水 教学过程: 【导入语】 同学们,当你看到臭水沟里的一沟污水、死水时,你会想到什么?你能把它写成诗来讽刺一种社会现象吗?1925年,著名的诗人、学者闻一多先生就以“死水”为题,写了一首诗歌《死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闻一多(1899—1946),湖北浠水人,原名闻家骅,后改名一多,字友三,友山,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他强调新诗要具备“三美”: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辞藻﹚、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匀称﹚,作品有诗集《红烛》和《死水》。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因怒斥特务杀害李公朴等爱国志士而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分子暗杀。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中赞扬了闻一多:“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闻一多先生拍案而起,横眉冷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不愿屈服。” 1922年,作者旅美留学,他看到了西方文明丑恶的一面,以及旅美侨胞身受的歧视和屈辱,写下许多爱国主义的诗篇。1926年他怀着对祖国的渴念和期望从美国归来,但北洋军阀统治下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令他极为失望,他痛呼:“我来了,我喊一声,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正是这种为现实所冷却了的爱和期望,成了本诗的深层根基。 【诗歌赏析】 师:请大家阅读第一节,并思考这节中“绝望”、“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突出了死水的什么特点? 生:突出了死水的凝滞、完全丧失了生命力的特点。 师:“不如”、“爽性”表达出作者什么情感?

高中语文学科教师教学要求

高一 B 部语文学科教师教学要求 1、全面发挥语文课程功能,促进学生素质整体提高。 高一年级语文教学应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继续关注学生的语言积累以及语感和思维的发展,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增强语文应用能力,培养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应充分发挥本课程优势,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2、尊重语文课程特点,重视语言感受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很强的实践性。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应让学生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的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逐步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教学中还应注意汉语言文字的特点,重视培养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特别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活动, 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 4、适应课程改革需要,努力形成教学特色。 教师是语文课程的主要实施者,应继续学习,更新观念,丰富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努力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着眼于课程目标,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学习。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主动性,精心钻研并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和其他有关资料;要在与

高中时期所有名著导读整理

高考必备名著导读 《红楼梦》导读 曹雪芹生平所处的“康乾盛世”,实际上是中国封建社会行将崩溃的“末世”。那时,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初期的民主主义思想已经产生。《红楼梦》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着重描写了贾家荣、宁二府由盛转衰的过程,从多方面对腐败、黑暗的封建社会和封建礼教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无情的批判,歌颂了贵族阶级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和某些奴隶的反抗行为,反映出争取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等民主思想,显示出中国封建社会行将走向灭亡的历史趋势 主要人物 1、贾宝玉:率性、多情、温和、善良、富有同情心,单纯,没有功利心。构成他性格的主要特征是叛逆。他鄙视功名利禄,不愿走“学而优则仕”的仕途。他不喜欢所谓的“正经书”,却偏爱于“杂书”,钟情于《牡丹亭》、《西厢记》。他认为“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 2.林黛玉:敏感、细心、淡泊、真实、易伤感,绝顶聪明,悟性极强。才华横溢而性格孤“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则是她的写照。她从小失去双亲,寄居在荣国府,虽然贾母对她疼爱有加,但由于清高自尊的个性,她常生“寄人篱下”的伤感。 3.薛宝钗:外表冷漠,内心炽热,雄心勃勃.她容貌美丽,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她热衷于“仕途经济”,恪守封建妇德,而且城府颇深,能笼络人心,得到贾府上下的夸赞。 4.王熙凤:尖酸刻薄、两面三刀、心狠手辣。荣府内,王熙凤的阴毒可谓人人皆知,作为荣府“总管”,她弄权作势,两面三刀。 5.史湘云:她心直口快,开朗豪爽,爱淘气,又不大瞻前顾后 6、.晴雯:她向往平等、公正,美丽能干,反抗婚姻,永远反抗她低人一等的命运。她虽是婢女,却绝不低声下气,没有自我。晴雯地位卑微、刁钻、刻薄,同时她也高傲、纯净,目下无尘。正是由于晴雯的泼辣、倔强和对人的刻薄、喜怒无常,才使她的纯洁、天真、坦荡显得更加宝贵。 《三国演义》导读 《三国演义》思想内容

2020高中语文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2020高中语文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一、认真完成教学任务。 1、在这一学期中,完成了《高中语文必修1》和《高中语文必修 2》的教学任务。以单元教学为“点”,以读写实践为“链”,拓展常规教学思路。在使用教材过程中,要注意教学单元的整体性、能力性以及读写结合的“系统性”,还应注意“阅读”部分与“写作、口语”部分的交替式(穿插)教学,避免单一的直线式重复性教学;每个单元精讲1—2篇“教读课”,以“课”为例,举一反三,侧重能力的全程培养,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努力改变教师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以达“教,为了不教”之目的;“自读课”必以学生自学为主,强调自学课型的内在特点和学法指导,不可将“自读”与“教读”两课型作简单化、“一刀切”的办法处理。 2、重视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把学习重点放在积累文言知识,理解文章内容,增强学生文化功底之上。增强学生文化底蕴。指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经典——《论语》的学习,帮助提升传统文化素养并强调对古诗文名篇的记诵,补充有关文言知识,巩固文言文阅读的知识基础,并能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3、能够引导学生养成对名著的阅读,帮助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及审美能力。荐学生阅读《名著导读》和课外阅读书籍,扩大学生阅读量,不断提高语文积累和素质。备课组统一安排在教材教学过程中,安排一定的是课时讲授《论语》并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在必修一阶段阅读完《家》,在必修二阶段阅读完《巴黎圣母院》,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效果,不搞形式,不走过常

4、加强作文的写作,提升作文水平。 二、积极参与教研活动 本学期担任备课组长,能在每周的备课组会上认真组织组员,共同探讨语文课题,并积极参与集体备教《<家>导读》、《荷塘月色》、《孔雀东南飞》、《游褒禅山记》等课文的活动。同时积极听课,认真参与评课。 本学期还继续参与语文组的“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 课题的研究,顺利完成多篇论文结题。 积极按时参加教研组、备课组和校际间的教学教研活动;多听其他老师的课,。 三、继续教育计划 关注有关教育教学改革的文章,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同时,面对新课改,积极进取,以新课改的思想指导自己的教学,以期通过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四、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与教研小组学习过程中,我认识到自身教学上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在以下这些方面还要多加改进。1.在课堂上还要要更加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多想多说多练;2.进一步将课堂教学与课后练习结合起来,督促学生巩固所学知识;3.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思维和理解能力;4.和学生多进行交流,特别是给学生强调一种意识,语文能力的提高是循序渐进的,经过一定的训练是有效果的。如果认为学和不学作用不大,是一种非常危险的信号。 学无止境,教无定法,我将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继续完善我的教学工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