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中国传统节日对人际关系构建的影响

浅析中国传统节日对人际关系构建的影响

浅析中国传统节日对人际关系构建的影响
浅析中国传统节日对人际关系构建的影响

绵阳师范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

题目浅析中国传统节日对人际关系构建的影响

专业社会工作

院部法学与社会学院

学号 2005160049 姓名曹丽

指导教师张江甫

答辩时间 2009年5月

论文工作时间:2008年11月至2009 年6月

浅析中国传统节日对人际关系构建的影响

学生:曹丽

指导教师:张江甫

摘要:传统节日有着文化记忆、丰富人们日常生活的功能,在中国,传统节日与人际关系构建有着密切的关系。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人际关系主要由人情、人伦以及人缘构成,传统节日中很多风俗活动都促进了人情、人伦、人缘的形成。在传统节日的庆典活动中,人们之间互相往来,可以增强彼此间的情感,可以说传统节日是人们沟通的一道不可缺少的桥梁,而其中的各项庆典活动和礼仪禁忌对有效人际关系的构建有着巨大的影响。

关键词:传统节日人情人伦人缘人际关系

Analysis the Impac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s to Build on th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Undergraduate: Cao Li

Supervisor: Zhang Jiangfu

Abstract:The traditional festival has a cultural memory, the function of the daily life of rich people in China, traditional festivals and to buil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are closely related.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China mainly by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human relations and constitutes a popular, traditional customs and festivals, many activities to promote the human, human relations, the formation popular.

Key words: Traditionalfestival Human feelings Human being Popularity Human relation

目录

引言 (1)

一、中国古代传统节日概述 (1)

(一)传统节日的起源 (1)

1.节日的产生 (1)

2.节日的发展 (1)

(二)中国传统节日的两大类型 (2)

1.个人节日 (2)

2.大众节日 (2)

二、人际关系概述 (2)

(一)人际关系的含义 (2)

(二)人情、人伦、人缘的含义 (2)

1.人情的含义 (2)

2.人缘的含义 (3)

3.人伦的含义 (3)

三、传统节日对中国人际关系建构的影响 (3)

(一)传统节日对人情构建的影响 (3)

1.中国人情关系的格局 (3)

2.传统节日习俗与人情构建 (4)

(二)传统节日对人伦构建的影响 (4)

1.人伦与人情的融合 (4)

2.中国传统节日与人伦构建 (4)

(三)传统节日对人缘构建的影响 (5)

四、当今传统节日与人际关系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6)

(一)传统节日的淡化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6)

(二)复兴传统节日的几点策略 (6)

1.创新 (6)

2.政府部门的积极支持、民间协会的主动实施 (6)

3.媒体的宣传和加入 (6)

参考文献 (8)

致谢 (9)

引言

中国传统节日是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活化石,它使我们以直接的行为活动重温和展示古人的生存模式。功能主义者们认为任何制度、文化的存在都是为了满足社会的发展和维系。传统节日以及庆典活动能够流传至今当然也有着满足人们需要的功能。在异彩纷呈的中国古代传统节日中,大部分节日都是为了纪念某一些历史人物。比如端午节纪念屈原或者曹娥、伍子胥,七夕节纪念神话故事中的牛郎织女。其中有些节日与原始信仰是密切相关的。如二月二龙抬头节、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划龙舟与龙的崇拜相关;七夕节、中秋节与月崇拜有关。还有些节日与农事相互关联。我国古代以农立国,对农事影响最大的因素莫过于“农时”—节气,不违时逆令对于农业能否获得丰收甚至对社会的安定都有特别重大的意义。除此之外,节日还有协调人际沟通的重要作用,本文独辟蹊径,强调传统节日协调人际关系的功能,主要从人类社会学的视域洞悉节日在人际关系构建和协调中的重要作用。

一、中国古代传统节日概述

(一)传统节日的起源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累凝聚的过程。这些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1.节日的产生

节日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国古代的节日,产生的背景与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的认识水平有很大相关。由于生产力低下,人们的认识水平很低无法解释一些自然现象,普遍认为有超自然力量的神主宰着整个世界,于是便有了各种信仰和崇拜。如天穿节以纪念女娲补天,观音会时人们祈求神保佑安康,碧霞元君会(四月初八)纪念泰山娘娘祈求送子、赐福、配婚。可以说原始信仰和崇拜是节日产生的前提条件。

2.节日的发展

大部分节日在先秦时期,就已初露端倪,但是节日内容的丰富与流行,还需要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最早的风俗活动是和原始崇拜、迷信禁忌有关;神话传奇故事为节日凭添了几分浪漫色彩;一些历史人物被赋予永恒的纪念渗入节日,所有这些,都融合凝聚节日的内容里,使中国的节日有了深沉的历史感。

到汉代,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都已经定型,人们常说这些节日起源于汉代,汉代是中国统一后第一个大发展时期,政治经济稳定,科学文化有了很大发展,这对节日的最后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节日发展到唐代,已经从原始祭拜、禁忌神秘的气氛中解放出来,转为娱乐礼仪型,成为真正的佳节良辰。从此,节日变得欢快喜庆,丰富多采,许多体育、

享乐的活动内容出现,并很快成为一种时尚流行开来,这些风俗一直延续发展,经久不衰。

(二)中国传统节日的两大类型

1.个人节日

个人节日如诞辰、成年、婚娶、逝世等是以人的一生为期,将个体生命的整个历程划分为若干个阶段,表明人生的发展状态,显示人生每个重要时段的不同价值。一年一度的诞辰丈量着人生历程,每个生日都好像人生的一级台阶。《论语.为政》说“吾十有五立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成年意味着自立和社会认可。古代男子二十而冠,女子十五而立,因为它意味着权利和义务故备受重视。届时都要恭请嘉宾举行庄重的仪式。

2.大众节日

大众节日如春节、元宵、清明、中秋、重阳、冬至、腊日等。是以一年为周期,将本来无始无终的时间切割成春秋代序的若干单元,表明时令更替,显示生活的节奏和韵律。

由于大众的节日一般是全体社会成员都要共同参与的,更能反映社会生活的面貌,因此本文主要以大众的节日作为分析点探讨。节日虽然短,但却有力地支配着平时的生活。在岁时节日,全体社会成员都要积极参与,走亲串友,拜祭祖宗,礼尚往来,这对人际关系的构建起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要想对此有清晰的认识则必须对我国的人际关系概念和和构成有一定的了解。

二、人际关系概述

(一)人际关系的含义

人际关系是个舶来品,学者对人际关系的概念没有统一的定义,在社会学意义上理解人际关系的含义:一般是指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各种关系,或个体与他人间的心理或行为倾向。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核心本身就是对人与人关系的阐述,比如儒家文化倡导的“仁”、“孝”“悌”,道家倡导的“自然”、“规律”。人际关系的概念虽然繁多,但当他分别在哲学、伦理、民俗、管理、心理、社会或教育等学科中被普遍加以研究时也有一些共同性的特征,诸如道、仁、义、礼、智、信等。通过梳理本文选择三个具有本土特色的人际关系术语:人情、人伦、人缘,来研究传统节日对人际关系构建的影响。

(二)人情、人伦、人缘的含义

1.人情的含义

人情的含义在一开始似乎只表示人本能上的情绪或情感。《礼记.礼运》上说“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但中国传统社会对伦理的偏重,使人的天然情感具有了两种色彩:一是它被转移到人与人的关系

上来,二是具有了“礼”的成分,他可以是人们之间的馈赠品,比如我们现在常说的“买个人情”、“送个人情”、“讨个人情”或“求个人情”,也可以是一种世故和处事之道,比如《红楼梦》里面的“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2.人缘的含义

缘,最早有攀附之义,后和因结合,含有“机会”“根据”的意义,如《史记.因叔传》中有“留,求事为小吏,未有因缘也”。《汉书.郑崇传》有“孔乡侯,皇后后,高武侯以三公封,尚有因缘”,而真正用缘表示命运是佛教传入以后,当梵词pratyaya被译成汉字的“缘”时,既表示自然和社会产生的关系和条件,又和儒道的天命观结合在民众心里产生了人缘的说法。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人缘指人与人之间由命中注定的遇合的机会;泛指人与人或人与事物之间发生联系的可能性。与如今的日常生活相结合,人缘的含义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指人们的姻缘,一是指人们的社会资本拥有量,如人们通常所说的“人缘好”。

3.人伦的含义

所谓“人伦”是指一套关于人际关系的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说文》中说“伦,辈也”后又引申为“类”、“道理”、“文理”和“人与人的关系”《孟子.离娄上》的“圣人,人伦之至也”就是指有序的人际关系。后世人们用人伦表示人际交往的规范和秩序。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认为真实的中国人际关系是由“情”、“缘”、“伦”构成的三位一体模式,而传统节日在人情、人缘、人伦的构建和协调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三、传统节日对中国人际关系建构的影响

如前所述,中国人际关系是由人情、人缘、和人伦构成的三位一体模式,它们彼此包含又各有自身的功能。一般来说,人情是核心,表现了传统中国人以亲情为基本的心理和行为模式,在亲密的熟人社会中,人们之间的交换是靠人情为纽带来维持的。人伦是这一模式的制度化,它为这一模式提供了一套原则和规范,使人们在社会中遵守一定的秩序。而人缘是对这模式的解释框架,它指人与人一切关系都设定在一种表示最终的本原而无须进一步探究的总体框架中。“情”为人际行为提供是什么,“伦”为人际行为提供怎么做,“缘”为人际行为提供为什么,从而构成了一个包含价值、心理、和规范的系统。在日常生活中它们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运作。

(一)传统节日对人情构建的影响

1.中国人情关系的格局

人情是传统中国社会强调家族制度的直接体现。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的第一篇《乡土本色》中说“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乡下人离不开泥土,土是乡下人的命根”,由于农业的土地不能移,乡村生活中的聚族而居和家庭生活中的血缘亲情等都导致了中国人的生活和交往需要以长期、稳

定和谐为要旨。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中国人在为人处世中加重了情的成分,在其提出的“差序格局”的概念中也体现着中国人重情重私的关系准则。

从节日习俗中可以看出中国人情关系的交换行为。《礼记.典礼》“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这样人来我往投桃报李,人情关系亦这样建立起来。若不是节日,人们还很难找到送人情的机会,这样在平日里有点功利性质的“送人情”在节日里就变成理所当然的事情了,一种真诚的关心,一种真心的关爱。人际关系纽带就在各种庆典活动中建立或巩固,以后若有什么事来求个人情也不显得十分唐突。

2.传统节日习俗与人情构建

梁涑溟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中国人的生活既一向倚重于家庭宗族之间,到最近方始于转趋于超大家庭的大集团,因亲及亲,因友及友,其路仍熟悉,所以遇事总喜托人情”而托人情总需要一定的情感基础和场所环境,而传统节日恰恰充当了这一重要角色。例如中国最大的传统节日春节的一项习俗拜年。除夕之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回家吃团圆饭。新年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新衣服,打扮得漂漂亮亮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的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集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初二、初三嫁出去的女儿们便要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因为在古时候她们在平时是不能回的。此次回家必办一大袋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乡里。由此可见春节期间,大家互相走动走动,问候问候赠送点礼物,或是良言佳句,平时浓密的感情更加浓密,平时疏离的的感情也浓厚起来。或是本来不相认识的人通过同一位朋友认识起来,以后发挥弱关系的优势也不是不可能。

(二)传统节日对人伦构建的影响

1.人伦与人情的融合

中国人际关系偏重于情,再在情中加进伦理的成分,则更显示出自己的特色。人伦是传统伦理思想对人情的规定,其外在形式是礼,其内在形式是仁。这种将人伦溶于人情之中的做法使哲学伦理思想扎根于日常生活,从而导致中国人的社会互动长期、稳定和谐以及等差有别的特征。韦政通说“以家族为中心的伦理,特别重视的是情,情是维系伦理关系的核心。”“家和万事兴,和生于情”。儒家伦理把人伦融于情给中国人际交往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2.中国传统节日与人伦构建

在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活动中有诸多禁忌和程序,在多姿多彩的节日活动中有拜祭祖先的规定正体现了“人伦”在人际关系构建方面的作用。

(1)春节

春节习俗象征着人类文化生活的开端,在春节中拜年是很有讲究的,在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愿长辈长寿安康,除夕之夜吃团年饭时,人们也不会忘记故去的祖宗。家家户户做好团年饭之后,首先必须拜“老公”(祖宗)。祭

祖时应该将代表祖宗的香炉从神龛上请下来放在供桌上,然后焚香祈福,请祖宗用餐,然后长幼依序跪拜。春节祭神、拜祖、拜年是对人神关系、人伦关系的重新确证。拜年就是人伦道德的体现。大臣为皇帝朝政,下级官员向上级拜年,晚辈为长辈拜年,皇帝赏赐大臣,宴饮、乐舞,长辈赏赐晚辈压岁钱,表面看来繁文缛节,不胜其烦,但是这样一拜一赐之间长幼尊卑等基本人伦关系与相关的道德规范就得到重新确认。

(2)清明节

“梅熟迎时雨,苍茫值小春”的清明节也是我国重大的传统节日,当然也是重要的祭祖节日,是扫墓的好日子。扫墓俗称上坟是拜祭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放在亲人墓前在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只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当然以拜祭祖先的节日还有很多,如十月初一的祭祖节又称寒衣节儿女们守孝穿三年孝服,孝满之年的十月初一换常服。这些祭祖和禁忌体现了儒家重视孝道,尊重长者重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礼仪秩序是“人伦”在节日的重要体现,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传统节日活动的习俗促成了“人伦”的形成。

(三)传统节日对人缘构建的影响

人们往往把相识认作缘分,传统节日中的集会活动让青年男女有互相认识的机会,比如中国的元宵节,其实也是中国的情人节是一个十分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为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男女相会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花灯会正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花灯也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在台湾,还有未婚女性在元宵夜摘葱或菜将会嫁到好丈夫的传统习俗,俗称“偷晚葱,嫁好婿”。希望婚姻美满的女子要在元宵之夜来到菜园里偷偷摘葱或青菜,期待未来家庭幸福。唐代的灯市还出现乐舞百戏表演。成千上万的宫女,民间少女在灯火下载歌载舞。欧阳修(生查子)云:“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辛弃疾(青玉案)写到“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是描述元宵夜的情境,而传统戏曲陈三和五娘在元宵节赏花灯进而相见一见钟情;乐昌公文与徐得言在元宵夜破镜重圆。《春灯谜》中宁文彦和影娘在元宵定情等。我们的相见是一种缘分,而元宵节却为我们的缘分提供了时间和场所,青年男女通过灯会灯谜相见相交。

当然,传统节日对人缘构建的影响并不仅仅局限于为青年男女提供相识的机会和场所。在现代,人们通过参加各种节日庆典活动,可以认识更多的朋友,从而增加个人社会资本的拥有量,以便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发挥发挥更多的弱连带优势。

概括起来传统节日在缘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至少有以下几点:首先,提供“有缘人”相识的场所和活动。灯会灯谜、清明的踏青、重阳节的登高等其实都

为人们相识提供了机会。“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若没有这些节日,在保守的封建社会,我们连擦肩而过的机会都没有;其次,在浓厚的节日氛围下,人们更易于形成有缘之感。在喧闹的环境里到处都洋溢着热闹的气氛加上人们来此之前就或多或少带着要遇见有缘人的心理暗示,于是一个秋波,一个优雅的举止都会博得有缘人的喜欢;再次,缘是一种心灵的寄托,心中的希望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节日庆典中人们祈求祖宗上天保佑,让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幸福美满。

四、当今传统节日与人际关系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节日的淡化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当今世界现代化进程不断加速,由于社会的急速发展,科技文化的日新月异,传统节日淡化现象越来越明显。比如现在越来越少的人们知道节日的内涵,越来越觉得过节和平时没什么两样。在节日淡化的背景下,人际关系也开始疏远起来。虽然人际关系的疏远可以有其他很多原因来解释,但我认为这和节日的淡化是有很大关系的。当前,我国提倡构建和谐社会,所谓和谐社会就是指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社会。其中人与人的和谐是关键,而人与人的和谐就体现在人际关系的和谐上面。人们之间真情越来越少,虚伪越来越多这是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相违背的。传统节日历来就是国人和谐人事的一个有效时间点,是国人沟通的一个重要平台,因此构建和谐社会我们就应该不遗余力的发挥传统节日在构建人际关系方面上的重要作用。我们应该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复兴传统节日,使其在人际关系构建方面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二)复兴传统节日的几点策略

1.创新

文化堕距是著名社会学家奥格本提出的,指在社会变迁中物质方面的东西变迁得比精神方面的东西快,由此会产生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不相协调的现象。如今人际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我们不再生活在封闭的小村落,人际交往方式也发生着一系列改变,传统节日在形式和内容上可能会于我们今天的价值观念生活质量和时间节奏不相协调,但是我们可以创造出一些新的活动形式注入到传统节日中,使传统节日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接轨。当然这种争对传统的发明和创新必须在有限的范围之类按照一定的原则来进行。

2.政府部门的积极支持、民间协会的主动实施

现代社会人们获得了过节的自由,但一个节日若得不到政府的支持,就不太可能大范围的流传和兴盛起来。政府可以制定法定节日让人们有时间庆祝传统节日。而民间协会可以结合本地方的特色把节日办得有声有色,这样不仅可以使节日的文化内涵得以传承,而且可以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

3.媒体的宣传和加入

如今,大众传媒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对人们的生活和观念的形

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媒体的加工和渲染不仅可以提高节日的娱乐性,加强节日的戏剧效果,而且通过各种各样的宣传活动,可以加深人们对传统节日内涵的理解,从而提高人们保护传统节日遗产的意识。

参考文献

[1] 翟学伟. 人情、面子与权力的在生产[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77-92.

[2] 朱宁虹. 中华民俗风情博览——节日娱乐[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

[3] 周晓虹. 现代社会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348-358.

[4] 王春瑜. 中国人胡情谊[M].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

[5] 郑传寅. 节日民俗于古代戏曲文化的传播[J].东南大学学报,2004(1): 88-95.

[6] 王霄冰. 文化记忆、传统创新与节日遗产保护[G].中过人民大学学报,2008(1):

41-48.

[7] 费孝通. 乡土中国生育制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5).

[8] 王婧. 神格与人格的交融[D].妇女研究论丛,2001(1): 36-40.

[9]刘晓峰. 清明节[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

[1O] 黄石. 端午礼俗史[M].香港:香港泰兴书局,1963.

[11] 陈久金,卢莲蓉. 中国节庆及其起源[M].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89.

[12] 乔继堂 .中国岁时礼俗[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 163.

[13] 武文. 中国民俗大系,甘肃民俗[M].甘肃:甘肃人民出版社,2004

[14] 山曼. 山东民俗[M].山东:山东友谊书社,1988.

[15] 詹鄞鑫 .神灵与祭祀——中国传统宗教综论[J].江苏: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

致谢

我由衷的感谢在大学期间帮助过我和关心过我的所有人,有了他们的帮助我更顺利的完成了学业,他们给我的感动经常会让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带给我强大的精神动力。

首先衷心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张江甫老师!本文从选题准备、资料收集、撰写初稿,再到最后定稿,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张老师的大量心血。张老师高尚的人格、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在学术、社会工作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一直激励着我奋勇前进。

衷心感谢蒋斌老师、张省老师、孙长勇老师、张春汉老师、禹红梅老师、康靖敏老师、刘珍珍老师给予我的关心和照顾。

衷心感谢我的同窗好友尚俐、王桂林、杨姗、张瑜、赵红梅、谢晓琴、杨晓娟在生活和学习上对我的帮助。感谢同组成员杨静、张国琼、申琼、白坤,在论文方面给我的指导和建议,使我能够顺利的完成论文。

曹丽

2009.5

如何看待中国人的“洋节”情结

时下流行过“洋节” ——如何瞧待中国人的“洋节”情结 情人节、愚人节、母亲节、父亲节、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一方面,当一些专家、学者纷纷动议要将中国沿袭了几千年的传统节日——春节改到2月4日,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的时候,另一方面,国人中却有相当一部分摩登的、前卫的、新潮的新新人类,在赶西洋人的时髦,纷纷过起了洋节!面对这些光怪陆离、异彩纷呈的社会众生相,一些有识之士禁不住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怎么了?善良智慧的中国人民怎么了?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怎么了?到底该怎样瞧待中西文化交流?中国人该不该钟情于西洋节日?西方人就是否也像我们一样崇拜中国节日? 带着这些问题,我利用寒假半个月的时间,到图书馆、阅览室翻阅资料,到网上搜索相关信息,到社会上走访了各行各业的人士,现将主要观点整理报告如下: 一、随着社会的发展,中西文化交流势不可挡,作为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节日文化的交流融合理所当然,自然而然。 现代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高新科学技术尤其就是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更使“地球村”变得越来越小了。随着中国政治、经济、外交事业的发展尤其就是中国加入WTO之后,在诸如香港、上海这些东西方文化水乳交融与剧烈碰撞的国际大都市里,西方文化理念与东方传统道德,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融合得就是那么自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融合在更大范围的地域内扩展开来。受了西方文化理念影响的人们在欢天喜地的过着各式洋节的同时,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她们也过得热闹非凡。由此可见,中国人多一些畅快抒发心情的洋节有什么不好呢?不就是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走近圣诞节、情人节的同时,也学会了在母亲节、父亲节给老人献上一份祝福了不?谁说现代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不就是相辅相成、多元文化共存的综合体呢? 二、对待一系列西方洋节的正确态度,应该就是坚持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原则:运用脑髓,放出眼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自己来拿!在如何继承民族文化遗产这个问题上,毛泽东同志早就指出,我们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照单全收,我们要运用马列主义历史地、辩证的哲学眼光与态度,去批判的吸收。在如何借鉴西方外来文化这个问题上,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鲁迅先生就在她的政论名篇《拿来主义》中明确指出: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综其两端,我认为,对待一系列西方节日的正确态度,应该就是:不盲目崇拜,不迷失自我;既不全盘西化,照单全收,也不全面否定,刀枪不入;而就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西方节日受历史宗教文化的影响,大都带有明显的宗教色彩,如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等。尽管宗教大都就是劝人向善的,但毕竟在我们这个国度里崇尚宗教信仰自由,因此就不好对这些节日做出什么硬性规定。对于那些带有一定的西方生活情趣的节日如情人节、愚人节等,则完全可以随兴所至,“悉听尊便”,毕竟它可以给我们紧张、枯燥的生活带来一定的生活情趣,注入一丝活力。而对于那些既带有西方浓郁的浪漫情调又符合我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传统美德的节日如母亲节、父亲节等,我们则要大力提倡,努力推广,以不断提高民族素质,加快社会文明进程! 三、在崇尚西洋节日、热热闹闹过好洋节的同时,千万不要忘了弘扬中华民族悠久的、优秀的节日文化传统,千万不要在盲目崇拜中迷失了自我。中华民族就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中国人民就是文明、智慧的人民,中国文化就是博大精深的文化,尤其就是许多传统的节日文化,都积淀着厚重的民族文化的精华:春节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喜庆团圆节日,人们辛勤忙碌了一年,在新的一年开始的时候,走亲访友,互致祝福,回顾过去,展望来年,老老少少,团团圆圆,全家幸福,与谐美满,该就是多么愉快的节日呀!清明节,我们可以踏青、扫墓,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寄托我们对已逝亲人的哀思;端午节,就是专为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这一天,我们可以划龙舟、吃粽子、……一举两得,何乐不为?中秋节就是继春节之后的又一个举家团圆的节日,我们可以再一次全家团圆在花前月下,赏菊花,吃月饼,品美酒,话别离,孝敬长辈,

弘扬中国传统节日演讲稿

弘扬中国传统节日演讲稿 弘扬中国传统节日演讲稿【一】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珍惜传统节日,弘扬传统美德。五千年的斗转星移孕育出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历史的背影虽已渐行渐远,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却传承至今,散发着永恒的魅力。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节日被保留到现在。然而,一个严峻的现实正摆在我们面前,近年来“洋节热”现象层出不穷,而许多人对我们的传统节日却有些冷漠,了解甚少。20xx年xx月xx日,韩国成功申请端午节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消息传来,举国震惊,但同时也为我们敲响了抢救中国传统文化的警钟。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节日,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情怀,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是民族的自豪和心结。xx月xx日,是今年的清明节,国家将其定为法定节假日的意义并不是简单的放假休息,而是通过扫墓、祭拜等活动来追忆祖辈,传承文明,弘扬美德,从而使我们更加珍惜先辈已为我们创造的美好生活,心怀感恩,继往开来,奋力拼搏。 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的瑰宝,是中华文明给予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的宝贵财富,不要等它湮没在时代的潮流中才追悔莫及。今年春节以来,中国大江南北都在发起“光盘”行动——吃“光”你“盘”子里的东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作为未来社会的栋梁,我们南中学子更应多了解传

统文化,并有责任坚守传统文化的阵地,时刻牢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为此,我号召全体师生:从我做起,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节约水电,珍惜粮食,爱护公物,用实际行动来弘扬祖国的传统美德,真正做到“勤以修身,俭以养德”。最后,让我们以男生公寓楼的对联共勉:日新其德仁智修双,三省吾身知行合一。 谢谢大家! 弘扬中国传统节日演讲稿【二】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下面列举的这些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渗入到社会生活的过程。它和社会的发展一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国古代的这些节日,大多和天文、历法、数学,以及后来划分出的节气有关,这从文献上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小正》、《尚书》,到战国时期,一年中划分的二十四个节气,已基本齐备,后来的传统节日,全都和这些节气密切相关。 节气为节日的产生提供了前题条件,大部分节日在先秦时期,就已初露端倪,但是其中风俗内容的丰富与流行,还需要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最早的风俗活动是和原始崇拜、迷信禁忌有关;神话传奇故事为节日凭添了几分浪漫色彩;还有宗教对节日的冲击与影响;一些历史人物被赋予永恒的

对于节日的正确认识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对于节日的正确认识 篇一: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看待 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看法 一说到中国的传统节日,大家都会想到很多非常有意义的节日。每一个节日都有它的目的和重要的节日环节,我们没遇到一个节日都会为它庆祝。体现了中国的民风和民俗,节日文化源远流长。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目前,国家法定休假的节日有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四个。每到这四个节日我们就会放几天的假期来庆祝这些意义重大的节日。我想,国家法定这些假期就是想中国人民更加重视我国的传统节日,使我们的国家更富强,更具有凝聚力。 当然很多人还是很重视这些节日的,但还有一些人把节日的假期作为一种摆脱工作和学习的工具。在我的周围这些现象还是很多见的。我们大家都忘了这些节日的重大意义和它的重要性。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

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在这些节日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古代人民生活的色彩,古代的风情种种,再现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回想起从古代到现代我们国家发生的变化,那些为祖国做出贡献的人民和辛勤劳动的人民,我们不禁对这些产生怀念和尊重。 同时,它还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方法,提高民族自信心的重要途径等等,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对于节日的正确认识)实价值。中国是一个文化古国,其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中国传统节日对于人类的生活,影响颇深。思政课本上说一个国家文化程度标志着一个国家的富强壮大。传统节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文化对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作为中国人我们不能崇洋媚外,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喜欢过洋节日,却忘了自己国家的传统节日。我国的文化底蕴很深很深,每个地方都有其庆祝方法,而且每一个节日背后都有其美丽动人的传说,让我们不能忘记历史和为我们国家做出贡献的人,他们的英雄气概永远激励着我们学习和纪念。想起那些画面,每到节日的感人传说都会在我的脑海里浮现。有什么理由我们不去喜欢和庆祝我们的传统节日呢。 其实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在那些节日里我们能和家人团 聚在一起,有一句话不就是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么,每到节日的时候在异乡的儿女都会迫不及打的赶回家。春节的时候不

中国传统节日和民俗简介(附英文).pdf

中国传统节日Traditional Chinese holiday 中国的传统节庆膳食是节日必不可少的伴侣。例如,我国的端午节(the Dragon Boat Festival)是纪念古代诗人屈原的日子。那一天,人们通常要赛龙舟、 吃粽子(zongzi)。中秋节是观赏满月的日子。圆圆的月亮象征着圆满,象征着家 庭团聚。因此,中秋节(TheMid-autumnFestival)的特制食品是一种圆形的月饼。 ,除了常见的家禽和春节是中国的农历新年(the Chinese lunar New Year’s holiday) 肉类之外,人们还要按各自的地方习俗烹制传统食物,如饺子和年糕。 端午节The Duanwu Festival 端午节,又叫龙舟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屈原是一位忠诚和受人 敬仰的大臣,他给国家带来了和平和繁荣。但最后因为受到诽谤(vilify)而最终 投河自尽。人们撑船到他自尽的地方,抛下粽子,希望鱼儿吃粽子,不要吃屈 原的身躯。几千年来,端午节的特色在于吃粽子(glutinous dumplings)和赛龙舟,尤其是在一些河湖密布的南方省份。 春节The Spring Festival 在我国,一年有很多节日,在这些节日中,我最喜欢春节。这不仅因为它 是一年中最大的节日,更因为它是新一年的开始,给人们带来新的希望,也因 为它是亲朋好友团聚的时刻。不管身在何方,人们总会在春节前回到家里准备 过节。通常,我们会在除夕夜吃一顿丰盛的晚餐,之后家人团座一起,分享一 年以来的生活以及新年计划。有的人则会玩游戏或者出去玩。 大年初一,人们通常会早起,会与见到的人说吉祥话。孩子们会得到压岁 钱。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人们会带上新年祝福互相串门拜年。总之,春节是一 个欢聚一堂、供人享乐的日子。 元旦New Year's Day -day holiday, so I can go out have fun Today is the New Year’s Day. I have a three or stay at hometo have a good rest. Today, my parents take me out. We go to the mall. Many things are cheap somy mother buys many. I have a new cloth and a pair

弘扬中国传统节日演讲稿7篇

弘扬中国传统节日演讲稿7篇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演讲的内容是保护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它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在昨天我们刚愉快地度过了这个法定节假日,但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在得知韩国端午祭在xx年11月25日申 遗成功时的愤慨。中国五千年的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竟被他国争先抢夺,亦或跃跃欲试。从“端午祭”申遗到“汉字之争”,“中医之争”,再到近期的“风水之争”,文化摩擦在中韩坊间蹭出不少火花,而结果,绝大部分,中国的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都被韩国成功申遗了。 中国人在责怪韩国人的恬不知耻的剽窃行为时,是否有理性地看待这一系列事件,反省自己呢?遥想当年,中国软弱,帝国主义侵占中国领土,如今韩国的一些政客正在大规模抢占中国文化时,有一些从洋媚外的人正在风风火火地哈韩,韩国的二流肥皂剧和服饰潮流都备受国人的追捧。还没有到12月25日,大城市的各大商场,甚至政府出资在筹备平安夜、圣诞节,很多年轻人不知道中国古老而美丽的七夕节,却很早就翘首以待2月14日的情人节,或许现在就不奇怪为什么韩国可以一直申遗成功了,不要老是怪罪于政府的无能,也不要怪罪于韩国的无耻,因为是我们自己把我们的文化丢弃了。 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盲目的愤怒,而是要自己首先重视自己的东西,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一直对祖国的文化保有高度的热情。利

用各种媒介,多多的宣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对国人从儿童时期起就教导他们重视,让更多中国人重视自己的传统文化,而非盲目吸收别人的东西。政府也应该重视传统文化,重视“抓精神文明建设”的起步。加大传统文化在民间的教育宣传。这种高度重视的意识,从官府传递到民间,从我们这一代传递到下一代,我们国家的文化还会丢吗?小小韩国还可以这样张扬跋扈却可以屡屡得逞吗?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让我们刻苦学习,顽强拼搏,时刻准备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珍惜传统节日,弘扬传统美德。五千年的斗转星移孕育出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历史的背影虽已渐行渐远,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却传承至今,散发着永恒的魅力。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节日被保留到现在。然而,一个严峻的现实正摆在我们面前,近年来“洋节热”现象层出不穷,而许多人对我们的传统节日却有些冷漠,了解甚少。xx年11月24日,韩国成功申请端午节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消息传来,举国震惊,但同时也为我们敲响了抢救中国传统文化的警钟。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节日,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情怀,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是民族的自豪和心结。4月4日,是今年的清明节,国家将其定为法定节假日的意义并不是简单的放假休息,而是通过扫墓、祭拜等活动来追忆祖辈,传承文明,弘扬美德,从而使我们更加珍惜先辈已为我们创造的美好生活,心怀感恩,继往开来,奋力拼搏。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内涵

一、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文化学认为,文化的结构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层面。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自然也不例外。 (一)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物质层面 1,传统节日中的饮食文化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的节日里蕴藏着丰厚的“吃”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我们的节日就是一路“吃”过来的。如:春节吃饺子,正月十五吃元宵,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等等。而且,绝大多数传统节日都是在古老祭祀仪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些伴随着祭神、祭祖以及节日饮食而逐渐形成一种习俗的食物,都负载着一种深厚的民俗情感。它们不仅为后来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且,节日食品的献祭、馈赠与集体分享,构成了中国节日物质生活的重要传统, ① 体现着中国人处理天人关系与社会关系的表达方式。 2,传统节日中的服饰文化 每逢节日来临,人们都会穿上节日的盛装,这在春节时候体现得尤为明显。可以说,节日是一个民族的特色盛装的展示舞台。与便装相比,盛装雍容、典雅、庄重、讲究、繁琐,它更注重节日文化内涵的表达与展示,是我们研究一个民族历史、文化、艺术、工艺的重要参照,具有更为重要的历史认识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比如唐装的演变和发展就是很好的例证。 2,传统节日中的节日仪式文化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最早起源于祭祀。发展到今天的节日庆典活动大多都与古老的祭祀仪式、迎神赛会、驱邪免灾等活动有密切关系。保留到现在的民俗活动,如安塞腰鼓、端午龙舟、上元花灯等,不仅增添了中华民众的节日乐趣,也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独特的一部分。 另外,作为与节日仪式相关的民间文艺,如祭神神词、神话、传说、故事等民间文学样式,祭神歌舞、戏剧等表演艺术以及搭建神棚、扎纸结彩等民间工艺,也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宝库。 (二)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精神层面 1.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和谐、美满:贵和尚美 贵和尚美作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在传统节日中常有流露,传统节日是人们期盼和谐思想的具体体现。如:通过团拜、探亲等仪式活动密切了与周围人的关系;通过节日化装的巡游、节日锣鼓的敲打、节日竞赛的开展,释放内心的情感、期望,加强村落社区成员之间的情感依赖和精神交流,从而使这里的人际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秩序更加安定。 节日也调节了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关系。一方面,通过节日,一个民族可以用和平的方式向其他民族展示自己的强大,弘扬本民族精神;另一方面,不同民族的人聚在一起庆祝节日,能增进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

中国传统文化之传统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 除夕(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龙头节(农历二月初二) 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 寒食节(清明节前一日) 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七夕(农历七月初七)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四或十五)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寒衣节(农历十月初一) 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 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 其中,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为中国七大传统节日。 一、除夕: 农历十二月大年三十晚上叫除夕。 来历:除夕最早源于先时期的“逐除”。据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除“疫疠之鬼”,来年才会无病无灾。这就是“除夕”节的由来。“除”意思是“交替”;“夕”意思是“夜晚”。故除夕之夜,含有“旧岁到此而除,明日另换新岁”的意思。“除”乃除旧布新之意。“除夕”有“送旧迎新、祛病消灾”的意思。 风俗活动:守岁、放烟花、吃团圆饭。 诗句:(唐)成大《卖痴呆词》:“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二、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是农历的一岁之首,俗称“大年”。是我国民间最热闹、最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 来历:古代的春节,是指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时节,南北朝以后才将春节改在一年岁末,并泛指整个春季,这时回春,万象更新,人们便把它作为新的一年的开始。到了辛亥革命后的民国初年,改农历为公历(阳历)后,便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直到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上才正式把正月初一的新年定为“春节”,至今仍有许多人将过春节叫过年。 年:人们常把过春节说成“过年”,而“年”的最初含义与今天根本不同。

【推荐】弘扬中国传统节日演讲稿四篇

【推荐】弘扬中国传统节日演讲稿四篇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演讲的内容是保护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它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在昨天我们刚愉快地度过了这个法定节假日,但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在得知韩国端午祭在xx年11月25日申 遗成功时的愤慨。中国五千年的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竟被他国争先抢夺,亦或跃跃欲试。从“端午祭”申遗到“汉字之争”,“中医之争”,再到近期的“风水之争”,文化摩擦在中韩坊间蹭出不少火花,而结果,绝大部分,中国的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都被韩国成功申遗了。 中国人在责怪韩国人的恬不知耻的剽窃行为时,是否有理性地看待这一系列事件,反省自己呢?遥想当年,中国软弱,帝国主义侵占中国领土,如今韩国的一些政客正在大规模抢占中国文化时,有一些从洋媚外的人正在风风火火地哈韩,韩国的二流肥皂剧和服饰潮流都备受国人的追捧。还没有到12月25日,大城市的各大商场,甚至政府出资在筹备平安夜、圣诞节,很多年轻人不知道中国古老而美丽的七夕节,却很早就翘首以待2月14日的情人节,或许现在就不奇怪为什么韩国可以一直申遗成功了,不要老是怪罪于政府的无能,也不要怪罪于韩国的无耻,因为是我们自己把我们的文化丢弃了。 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盲目的愤怒,而是要自己首先重视自己的东西,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一直对祖国的文化保有高度的热情。利

用各种媒介,多多的宣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对国人从儿童时期起就教导他们重视,让更多中国人重视自己的传统文化,而非盲目吸收别人的东西。政府也应该重视传统文化,重视“抓精神文明建设”的起步。加大传统文化在民间的教育宣传。这种高度重视的意识,从官府传递到民间,从我们这一代传递到下一代,我们国家的文化还会丢吗?小小韩国还可以这样张扬跋扈却可以屡屡得逞吗?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让我们刻苦学习,顽强拼搏,时刻准备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珍惜传统节日,弘扬传统美德。五千年的斗转星移孕育出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历史的背影虽已渐行渐远,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却传承至今,散发着永恒的魅力。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节日被保留到现在。然而,一个严峻的现实正摆在我们面前,近年来“洋节热”现象层出不穷,而许多人对我们的传统节日却有些冷漠,了解甚少。xx年11月24日,韩国成功申请端午节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消息传来,举国震惊,但同时也为我们敲响了抢救中国传统文化的警钟。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节日,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情怀,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是民族的自豪和心结。4月4日,是今年的清明节,国家将其定为法定节假日的意义并不是简单的放假休息,而是通过扫墓、祭拜等活动来追忆祖辈,传承文明,弘扬美德,从而使我们更加珍惜先辈已为我们创造的美好生活,心怀感恩,继往开来,奋力拼搏。

(完整版)中国传统节日英文作文(最全并附有对比文章)

如何用英语介绍传统节日 【写作任务】 假设你是李华,你的英国朋友John想了解中国的春节,请你给他写一封电子邮件介绍这一节日。 注意:1. 词数120左右(开头和结尾已给出,但不计入总词数);2. 可以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 参考词汇:阴历的lunar 春联red couplets 鞭炮firecrackers 压岁钱gift money Dear Joh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est wishes. Yours, Li Hua 【写作指导】 一、审题定调 本写作要求介绍中国的春节,属于说明文。介绍节日时,要注意介绍该节日的特色活动或描述该节日的主要特征。人称常用第三人称,时态以一般现在时为主。 二、谋篇布局 本写作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引出正文; 第二部分:详细介绍春节的地位及春节前、春节期间人们的活动; 第三部分:表达愿望(希望John来中国感受春节文化)。 三、组织语言 第一部分:引出正文。 第二部分:介绍春节的地位,春节前、春节期间人们的活动。

普通范文 Dear John, I'm very glad to tell you something about Chinese Spring Festival. The Spring Festival is the first day in Chinese lunar year and it's the most important festival in China. Before the festival comes, all the families clean their houses, put red couplets on their doors to pray for blessings and prepare various delicious foods. On New Year's Eve, family members get together to have a big meal and set off firecrackers. During the New Year, people say “Happy New Year” to each other. And children are very happy to get some gift money from their parents, grandparents and so on. I hope you can come to celebrate this special festival next year if possible. Best wishes. Yours, Li Hua 高级范文 Dear John, It's my pleasure to introduce you to Chinese Spring Festival. As the most significant C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 the Spring Festival is the first day in Chinese lunar year and it marks the beginning of the New Year. With the festival approaching, all the families clean their houses, put red couplets on their doors to express sincere blessings and good wishes and prepare various delicacies. On New Year's Eve, people get together with their families to have a family reunion dinner and set off firecrackers. During the New Year, people say “Happy New Year” to each other. And what makes children very happy is getting some gift money from their parents and grandparents. I am expecting your coming to enjoy such a joyful festival next year if possible. Best wishes. Yours, Li Hua 【话题拓展】 Nowadays, many Chinese young people celebrate ... ... Festival, or ..., on the ... day of the ... lunar month, is a traditional festival full of love in China. The date of the festival is decided by the Chinese lunar calendar. ... was first celebrated in ... ... falls on ... The tradition dates / tracks back to ... The traditions originated in / from ... It is a custom which they thought would bring good luck. Chinese people have been celebrating this festival since ... It's the signal for the celebrations to begin. Everybody is part of the celebrations. Everybody has a good time. People forget their everyday problems and enjoy themselves eating and drinking.

【实用】弘扬中国传统节日演讲稿3篇

【实用】弘扬中国传统节日演讲稿3篇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珍惜传统节日,弘扬传统美德。五千年的斗转星移孕育出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历史的背影虽已渐行渐远,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却传承至今,散发着永恒的魅力。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节日被保留到现在。然而,一个严峻的现实正摆在我们面前,近年来“洋节热”现象层出不穷,而许多人对我们的传统节日却有些冷漠,了解甚少。xx年11月24日,韩国成功申请端午节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消息传来,举国震惊,但同时也为我们敲响了抢救中国传统文化的警钟。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节日,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情怀,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是民族的自豪和心结。4月4日,是今年的清明节,国家将其定为法定节假日的意义并不是简单的放假休息,而是通过扫墓、祭拜等活动来追忆祖辈,传承文明,弘扬美德,从而使我们更加珍惜先辈已为我们创造的美好生活,心怀感恩,继往开来,奋力拼搏。 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的瑰宝,是中华文明给予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的宝贵财富,不要等它湮没在时代的潮流中才追悔莫及。今年春节以来,中国大江南北都在发起“光盘”行动——吃“光”你“盘”子里的东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作为未来社会的栋梁,我们南中学子更应多了解传统文化,并有责任坚守传统文化的阵地,时刻牢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为此,我号召全体师生:从我做起,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节约水电,珍惜粮食,

爱护公物,用实际行动来弘扬祖国的传统美德,真正做到“勤以修身,俭以养德”。最后,让我们以男生公寓楼的对联共勉:日新其德仁智修双,三省吾身知行合一。 谢谢大家! 女生们先生们,大家早上好: 我的父亲是一名中医。做外一个访问学者他怀着一个伟大的梦想去了美国,让全世界更多的人受惠于中国传统医学。但在那期间,他遇到了些中国同胞,他们不但主张废除中医,还说我父亲缺少国际公民的素质。 听了这个,我感到特别惊讶!这种话怎么会从我们自己的同胞嘴中说出呢?他们的话不禁让我深思:什么是国际公民?怎么又才能成为一个国际公民呢? 难道全球化就意味着我们舍弃自己的传统节日而盲目地过圣诞吗?或是在好莱坞电影前我们传统京剧的黯然失色吗? 当然不是!在我看来,国际公民身份意味着对世界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巨大尊重,但这种心态是建立在我们民族身份基础上的,只有我们充分地表现出我们的民族身份,才有可能成 为国际公民!换句话说,国际公民从家里做起!要成为国际公民,我们在意识到自己的民族文化身份,正是有了民族身份,我们才知道自己到底是谁,要做些什么,向哪个方向前进; 正是有了民族身份,我们才能被世界铭记与尊重。比如说孔子,他可是什么外语都不会说,但凭着对人类智慧做出的巨大贡献,他成了一个无人不知的中

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文化内涵讲稿13页

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文化内涵一^讲稿(13 页) 一、春节:中华民族最大的节日春节之大,大在什么地方?第一,大在节期之长。我们通常说的春节不是一天,而是一段时间,其大幕在腊八粥的香味中徐徐拉开,过了正月五元宵节才结束,甚至北方不少地区将“二月二龙抬头”视为春节真正的落幕。如此,春节持续了近两个月的时间。第二,大在内容之多。民间流传当今一首童谣,以大人劝慰小孩的口吻叙述了春节的活动:“小孩小孩你别谗,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三。二三,祭灶官。二四,扫房子。二五,磨豆腐。二六,去割肉。二七,杀只鸡。二八,贴花花。二九,蒸馒头。三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满街走。”这首童谣提到的活动不可谓不丰富,若与真正的节日生活相比,却又逊色得多了。第三,大在过节者之众。过春节的人,仅国内就有几亿之多,而伴随着春节文化的传播,其他国家也有不少民众成为春节的实践者。第四,大在受重视程度之高。春节是中国人在行动和情感上都绕不过去的“纽”。平时再拮据,到了春节也要买件新衣、割几斤肉;平时再慵懒,到了春节也要把屋子打扫干净、整洁;平时再忙碌,到了春节也要放下手头的活轻松轻松;风雪再大、路途再遥远,也阻止不了与亲人团聚的脚步;实在无法团聚的,心头定然升起

难以言传的孤独与寂寞,并一定不会忘记送一句祝福、报一声平安。 二、春节的符号系统及其表意手法 (一)春节是复杂的符号系统经过几千年的历史积淀,春节形成了一套复杂的符号系统,具有很强的文化识别功能、文化传播功能和文化认同功能,体现在语言、活动和实物等方面。 1、语言符号系统(1)节日名称正月初一的“一"在我们的 传统文化中有着特别的含义,如“一生 二、二生 三、三生万物”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等。正月初一又称元旦、正旦、元日、元正、元辰、元朔、岁旦、岁首、岁朝、新正、三元之日,包含着开端之意。在中国传统的时空一体的宇宙 观中,春节所在的孟春之月、春季,位属东方,五色属青,是阳 气生长的季节,象征着生机与活力。(2)春节传说故事这些传说故事,主要围绕着春节及其诸多节俗活动而形成,如灶王爷的传说、春节的来历以及过年为啥贴对联、放鞭炮、规矩多等,广为 流传的年兽的传说故事就是其中的典型。这些传说故事,主要解 释了春节习俗的来历与意义,总是在春节期间得到更多的讲述, 是传承春节习俗知识和意义的重要方式。(3)春节歌谣谚语春节还有很多歌谣或谚语,主要包括节俗歌谣谚语、仪式歌谣谚语、 游艺歌谣谚语、苦情歌谣谚语、时令歌谣谚语等。比如腊月二三 祭灶,北京就有这样一首《祭灶曲》:“腊月二三,呀呀哟,家家

浅谈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浅谈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学院: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姓名:夏茹 学号:2009110224

浅谈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 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摘要: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它以一种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形式来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弘扬民族精神,对丰富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提高民族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都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关键词:传统节日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全球化,世界交流不断加强,许多西方节日逐渐在我国流行起来。加上商家的利益驱使,许多洋节日在中国华丽地登场,受到年轻人的热烈追捧。反观中国的传统节日,一些传统习俗逐渐流于形式,连承载着厚重历史的端午节也不知怎么变成了“舌尖上的粽子”,其中的那些深层次的文化的厚重的东西却被渐渐遗忘。对此,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公布对国家法定节假日进行调整,明确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目为法定假日。笔者认为此举是及时而有效的。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一种行为层面的传统文化,它根植于古代农业社会文明,有着丰富而厚重的文化内涵。其中的许多优秀的精神内容为我国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而思想政治教育如果可以吸收传统节日文化的优秀资源,也必定会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民族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一、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体系的精神内涵 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渗透到社会生活的过程。它和社会的发展一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中国传统节日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节日文化的生成是一个不断演进,多种文化元素综合与提炼取其精华的过程。构成了一个完整而和谐的节日体系。我国古代的这些节日,大多和天文、历法、数学,以及后来划分出的节气有关,这从文献上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小正》、《尚书》,到战国时期,一年中划分的二十四个节气,已基本齐备,后来的传统节日,全都和这些节气密切相关。大部分节日在先秦时期,就已初露端倪,但是其中风俗内容的丰富与流行,还需要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最早的风俗活动是和原始崇拜、迷信禁忌有关;神话传奇故事为节日凭添了几分浪漫色彩;还有宗教对节日的冲击与影响;一些历史人物被赋予永恒的纪念渗入节日,所有这些,都融合凝聚节日的内容里,使中国的节日有了深沉的历史感和丰富的精神内涵 1、贵和尚美,团结统一 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以和为贵,这种和谐思想贯穿整个历史,而传统节日是人们期盼和谐思想的具体体现。春节从过小年到大年三十除夕夜,从初一到初七再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春节有开始有尾声,有思想有仪式,无一不表达了人们期盼合家团圆,和谐美好的愿望。整个传统节日体系中,通过探亲、团拜等仪式活动,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密切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透出追贤思孝、认祖归宗的家族民族认同感,这些都能够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社会更加安定。节日也调节了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关系。一方面,通过节日,一个民族可以用和平的方式向其他民族展示自己的强大,弘扬本民族精神;另一方面,不同民族的人聚在一起庆祝节日,能增进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

介绍中国传统节日英语作文

Dear distinguished chief judge; As the defense attorney of my client, I have made many surveys in secret after I took over the case. According to my client and all the information I have inspected about the case, now I have an deep and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case . Therefore , I want to show my opinions to you, and I hope the chief would accept them . . 1. The stolen car was found abandoned three hours after the theft with the engine still warm; at the time the car was found, my client was at the airport to meet the flight of a friend who was flying into town. 2. Lab analysis of muddy shoe prints on the floor mat of the car indicates that the prints came from a size 27 shoe; your client wears a size 25. 3. Lab analysis shows the presence of cigarette smoke in the car, but your client does not smoke. 4. The only eyewitness to the crime, who was 20 meters from the car, said the thief "looked like" your client; yet the eyewitness admitted that at the time of the theft she was not wearing her contact lenses, which had been prescribed for improving distance vision. 5. The car was stolen at about I p.m.; your client testified that he was in a town 400 kilometers away at 11 a.m. 6. In a statement to police, the eyewitness described the thief as tall; your client is short. Because of all the doubtful points , I think it is unfair to found guilty of theft to my client. Moreover, the basic standard of criminal sanction is that taking facts as a basis and laws as the criterion, so I hope the chief judge will give a reasonable judgment to my client finally. That’s all ,thanks.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内涵讲解学习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内 涵 一、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文化学认为,文化的结构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层面。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自然也不例外。 (一)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物质层面 1, 传统节日中的饮食文化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的节日里蕴藏着丰厚的“吃”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我们的节日就是一路“吃”过来的。如:春节吃饺子,正月十五吃元宵,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等等。而且,绝大多数传统节日都是在古老祭祀仪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些伴随着祭神、祭祖以及节日饮食而逐渐形成一种习俗的食物,都负载着一种深厚的民俗情感。它们不仅为后来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且,节日食品的献祭、馈赠与集体分享,构成了中国节日物质生活的重要传统, ① 体现着中国人处理天人关系与社会关系的表达方式。 2, 传统节日中的服饰文化

每逢节日来临,人们都会穿上节日的盛装,这在春节时候体现得尤为明显。可以说,节日是一个民族的特色盛装的展示舞台。与便装相比,盛装雍容、典雅、庄重、讲究、繁琐,它更注重节日文化内涵的表达与展示,是我们研究一个民族历史、文化、艺术、工艺的重要参照,具有更为重要的历史认识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比如唐装的演变和发展就是很好的例证。 2,传统节日中的节日仪式文化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最早起源于祭祀。发展到今天的节日庆典活动大多都与古老的祭祀仪式、迎神赛会、驱邪免灾等活动有密切关系。保留到现在的民俗活动,如安塞腰鼓、端午龙舟、上元花灯等,不仅增添了中华民众的节日乐趣,也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独特的一部分。另外,作为与节日仪式相关的民间文艺,如祭神神词、神话、传说、故事等民间文学样式,祭神歌舞、戏剧等表演艺术以及搭建神棚、扎纸结彩等民间工艺,也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宝库。 (二)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精神层面 1. 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和谐、美满:贵和尚美 贵和尚美作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在传统节日中常有流露,传统节日是人们期盼和谐思想的具体体现。如:通过团拜、探亲等仪式活动密切了与周围人的关系;通过节日化装的巡游、节日锣鼓的敲打、节日竞赛的开展,释放内心的情感、期望,加强村落社区成员之间的情感依赖和精神交流,从而使这里的人际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秩序更加安定。 节日也调节了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关系。一方面,通过节日,一个民族可以用和平的方式向其他民族展示自己的强大,弘扬本民族精神;另一方面,不同民族的人聚在一起庆祝节日,能增进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 此外,元宵吃汤圆,中秋吃月饼等,这些都表达了人们希望生活团团圆圆、和谐美好的愿望。清明折柳,端午采艾叶,重阳遍插茱萸,这些驱恶辟邪的习俗也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