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_中国语言文字

第六章_中国语言文字

第六章_中国语言文字
第六章_中国语言文字

第六章中国语言文字

一、教学目标

了解汉语、汉字的历史、特点,以及它们的文化功能。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难点:汉语、汉字的文化功能。

三、讲授提纲

第一节汉语的历史与特点

一、汉语的历史

(一)汉语词汇的发展变化

积累式发展

新词产生的原因:社会发展,新事物产生;语言接触,吸收外来词。

旧词消亡的原因:旧事物消亡;短语代专名。

汉语词汇在音节上的变化:单音节为主变双音节为主。

(二)汉语语音的发展变化

声母:浊音清化

韵母:入声韵尾消失

声调:四声说、三声说、两声说

声韵调变化的互相影响

汉语语法的发展变化

基本词序变化不大

虚词是汉语非常重要的语法手段

句式日渐丰富,句子结构日益严密化

言文脱节向言文一致发展

汉语是世界上最具有悠久历史又最富于稳定性的语言之一。

汉语的特点及其在世界语言中的地位

地位: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联合国七种工作语言之一,孤立语的代表,属于汉藏语系。

特点:没有形态变化,语序和虚词是主要的语法手段,有声调,以单音节语素为主。

第二节汉字的历史与特点

一、汉字的历史

殷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

汉字发展变化的规律和趋势:

1.坚持表意特点;

2.在易写与易识的矛盾中不断对个体符形进行调整,以实现简繁适度的优化造形;

3.不断完善和简化构形体系;

4.必须在自行发展的基础上进行人为的规范。

汉字的特点及其在世界文字中的地位

特点:作为表意文字,汉字具有如下特点:

1.汉字的形体与之间关系十分密切。

2.就汉字记录汉语的单位而言,汉字属于音节-语素文字。

3.就形体的特点而言,汉字是在一个二维平面上构形的。

地位:世界上最古老、最有严密系统的表意文字,代表着世界文字中表意文字的发展方向。

第三节汉语汉字的文化功能

一、汉语汉字和中国文化的关系

(一)汉语汉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文化事象,是中国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汉语是中国文化和重要内容:A汉语的诞生意味着中国文化的诞生;B汉语是汉民族智慧的结晶和汉民族创造的宝贵文化财富。

汉字也是重要的中国文化事象:A中国文化走向“有史时期”的界碑;B汉字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本身就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二)汉语汉字又是中国文化中其他文化项的主要载体,它记录了中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代码,是中国文化传播的媒介,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中国文化对汉语汉字的发展演变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对汉语的影响;首都地位对共同语的影响;近代中国文化对汉语发展的影响。

中国文化对汉字的影响:新字的创造、字形的整理和统一。

二、汉语汉字所承载的文化信息

汉语汉字本身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

在语言的各要素中,词汇与文化的关系最为密切。词语的发源、词汇的发展、词义的系统以及汉语的地域差异等都体现着丰厚的文化内涵。

汉语词源意义包含了中国古人的传统观念(如对“聪明”的认识)。

从某些词的词源里,还可以反映出某一历史时期意识形态的变化(如同源词“盉、禾、和”反映的意识形态的变化)。

文化的发展变化直接记载在各个时代的词汇中(某一时代某一领域词汇的密度反映了该领域与文化核心的密切程度,也反映出人类对这一领域的认识深度,每类词的密度的变化反映了文化的变化)。

汉语的地域差异,往往是地域文化差异的反映(“粉”与“面”在构词上的差别)。汉字的原始构形理据及形体发展演变的脉络反映出深厚的文化信息。

构形时,选择什么对象,采用哪些物件来组合,都要受到造字者和用字者文化环境和文化心理的影响。因而,汉字的原始构形理据中必然带有一定的文化信息。(如颜色字用绞丝旁)

从字形构造还可以看到一些古代社会历史状况。(“宰”字的构字及意义的演变)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双以词义和意义所指对象作为自己的构形理据,因此,它的形体但会随着记录词的音义变化和所指对象的变化而发展变化。在这种演变中,时时可以窥见某些文化因素。(“砲”变“炮”)

除了这些反映人类认识进化的明显信息外,从有些构件的构造意图中还能反映出一些较深层次的文化信息。(以“又”和“寸”为偏旁的字透露出的信息)

汉语汉字与文化交流和传播

中国的文化体系是长期延续发展而从未中断过的,汉语汉字对中国文化的传承、传播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汉语使用区域的扩大和共同语的存在,在汉民族共同思想、文化的形成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汉语也为各民族语言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在中华民族大一统的进程中,汉语一直发挥着统一工具的作用。

汉字是汉族文化的主要载体,随着汉民族的迁徙,汉字承载着汉文化向四周传播。汉字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汉语汉字在境外的传播是中国文化向境外传播的重要纽带,同时汉语汉字也以自己的方式不断吸收其他语言的营养来丰富自己。

甲骨文的来历

甲骨文到底是怎样发现的呢?综合各方面的记载,大约是这么一回事:

在河南省安阳县城西北,有一个名叫小屯村的地方。早些年,当地的农民在种地时,经常刨出一些龟甲兽骨来。这种东西没有多大用场,除了被有些人用来磨碎当作骨粉肥田外,还可以当作“龙骨”卖给药材商人,一斤也就值几个铜钱。到了1898年,这一带出土了大宗古代的铜器,引来不少古董商人。其中有一个名叫范寿轩的古董商去得晚,没有收到铜器,心有不甘,于是跑到出土现场去看看情况,没想到却看到堆积如山的兽骨龟版。作为古董商人,他对古代文物自然略知一二,于是将这一情况告诉了经常向他购买古董的天津人王襄。当时在座的有个天津秀才名叫孟定生。孟氏怀疑是古代的简册,便叫范寿轩去找一些来看看。第二年(1899年)秋天,范氏果然带来若干甲骨,以每字一金的价格求售。王、孟二人由于财力不够,只买了一些小片的。范氏又将余下的拿到北京王懿荣处,王懿荣是当时有名的金石学家,对古文字有很深的造诣。他一见到这些刻在兽骨龟甲上的东西,便断定是比当时已知道的金文更为古老的文字,于是用重金全部买下。此后不到一年,王氏共从古董商处收购了一千多片甲骨。由于甲骨初出,王懿荣又对外严缄其口,因此,除个别学者外,甲骨文仍鲜为人知。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王懿荣被清廷任命为团练大臣,组织民间武装抗击侵略。当年秋天北京陷落,他在自家后花园内投水自尽,以死报国。此后,他所收藏的甲骨逐渐流散,其中大部分落到了另一个收藏家刘鹗(即《老残游记》的作者)手里。刘鹗喜欢收藏古董,他至迟在1901年即已开始搜求甲骨。他通过古董商之手和派其子前往河南收购,共获甲骨四千余片,加上王懿荣旧藏数百片,前后一共得到五千余片。与甲骨文的发现及研究有关的还有一个重要人物叫罗振玉。此人在辛亥革命后以清朝遗老自居,后来又跟着溥仪在东北伪满政权做官,在政治上不是好鸟。不过,他酷爱收藏,精于考据,学术造诣很高,对甲骨文的搜集、流传和研究功不可没。罗早年曾在刘鹗家做过家庭教师,与刘鹗是儿女亲家。1902年,罗振玉首次在刘鹗家见到甲骨,惊为奇宝,于是怂恿刘鹗编印成书。1903年,刘鹗从他的藏品中选拓出1058片,编辑成《铁云藏龟》一书。罗振玉为此书撰写了一篇序文。《铁云藏龟》问世后,中国最古老的文字才在大庭广众中露出其真面目,甲骨文才真正广为世人所知。

但是,在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有两个基本问题悬而未决。一个是学者们弄不清楚甲骨文究竟是从哪里出土的,另一个是对其时代难以确定。古董商

人为了专擅其利,对真正的出土地点隐而不宣,或者乱指一气,一会儿说是汤阴,一会儿说是卫辉。于是人们陷入了五里雾中。而嗣后首先揭穿了这场迷雾的,就是那位极力促成《铁云藏龟》出版并为之撰写序文的罗振玉。

1906年,罗振玉到北京做官,开始收集甲骨。1908年,他用重金收买了古董商,终于探听到甲骨的真正出土地点是河南安阳西五里的小屯村。随后,他经过一番研究,考证出此地就是殷代王都遗址,甲骨文就是“殷室王朝之遗物”。1909年至1911年,他三次派他的亲友到安阳搜求甲骨和了解情况。1915年,他又亲自去安阳考察,前后共获得甲骨三万多片。罗振玉不仅是最早弄清甲骨出土地点并首先考证出甲骨文时代和性质的人,而且成为个人收藏甲骨最丰富的学者。他所出版的甲骨文著录多达五种,可谓精品纷呈,蔚为大观。此公对甲骨文的搜集、流传和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修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魏武谓修曰:“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大约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修别记所知,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齑臼,受辛也,于字为‘辞’:所谓‘绝妙好辞’也。”魏武亦记之,与修同,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

第九章中国古代科技文化

一、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诸多领域的伟大成就、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以及在近代落伍的原因。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中国近代科技发展迟滞的原因。

三、讲授提纲

第一节中国古代科学的伟大成就

一、天学

(一)天象记录

中国在天象记录方面的连续性、完备性和准确性,世界上没有任何其他国家可以相比。

对太阳黑子、彗星、新星、超新星、日月食的记载远比国外早。

天体测量

创制世界上最早的测天仪器,在测天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

历法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迭相搭配以计日的方法,是人类历法的开端。

殷代开始使用的四分历,岁实为365.25日,是当时世界上最精密的数值。

殷周以后,历法不断改进,各项数值不断精确化。

数学

(一)十进位值制(四、五千年前已使用)

(二)《九章算术》与魏晋南北朝算学(刘徽、祖冲之圆周率)

(三)宋元算学(四大数学家:秦九韶、李治、杨辉、朱世杰)

三、医学

(一)中医学(依然屹立于现代科学之林的惟一的传统学科)

(二)中药学(东方医学巨典、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本草纲目》)

四大发明--中国古代技术的伟大成就

一、火药

二、指南针

三、造纸术

四、印刷术

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和近代落后的原因

一、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一)实用性

(二)整体观

二、中国近代科技发展迟滞的原因

(一)传统科技思维的局限

重实际应用曾是一种巨大的动力,促进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但是,迂于讲究实用而轻视理论的探索,则使科技在经历一定的发展之后很难跃入新的水平。中国古代的科学中形成的高度普适性的理论,虽也可以用来笼统地、模糊地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可当它一旦成为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律条时,也就成了人们对自

然界进行具体的、有分析的探讨的束缚力量,最终成为人们深刻认识事物本质、形成科学性专门理论的障碍。

中国传统科学擅长综合,处处从总体、从联系、从动态功能去把握事物,充满了朴素的辩证法。但是它由此而忽略对个别物质实体、物质内部深层结构的独立研究,因而往往不能深入事物实体、满足于用朴素的对立统一观念泛论宇宙的一般法则,容忍思想的朦胧性和认识的不精确性。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是分析研究的胜利。科学研究不仅需要一定的逻辑推导,还需要相应的实证和分析手段。实证和分析手段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中国古代科技未能在高度发达的基础上进一步踏上这一途径,仍旧习惯于整体的、定性的综合,没有实验分析,也没有定量研究,因而始终保持着学科分类粗疏的状况,不仅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浑然为一,错综杂糅,而且自然科学各学科之间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始终没有形成独立的分门别类的各种自然科学。

重实际应用、轻理论探讨,重整体综合、轻个案分析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限制了中国科技从传统形态向近代形态的创造性转化。

重政轻技、重道轻器等传统观念的束缚

中国是一个文化政治化倾向非常强烈的国家。

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又有重“道”轻“器”的传统。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对科技发展的限制和束缚。

封建制度的扼制

首先是科技人员社会地位低下。

其次始终没有形成科技产品的市场机制。

再次,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还经常直接限制科技的发展。

规范语言文字 构建校园文明

规范语言文字,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让普通话成为我园的通用语言 普通话是全国通用语言,为消除语言隔阂、增进人际沟通、促进社会发展,我们迎来了第十五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为响应国家推普的号召,我园制定了相关方案,以“树立语言规范意识,构建和谐校园环境”为主题,开展一系列推普活动,从而营造和谐、文明、活泼的校园环境,提升校园文化品味。站在新的起点,我园继续认真贯彻省市教育厅(局)、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创建活动的通知》、《关于开展广西省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检查评估的通知》精神,深入扎实开展规范化语言文字,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制度健全、规范管理 1.领导重视,明确定位。我园领导高度重视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将其列入学校精神文化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每学期将“推普工作”纳入我园的工作计划,并积极实施。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园语言文字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幼儿园建立了专业、务实的语言领导班子。园长亲自挂帅,教务主任、教研组长为推普领导小组成员。形成了以“推普”领导小组为核心,各部门通力协作的运

行机制。推普组经常组织教职工学习和了解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法律、政策、方针,明确工作方向和工作要点。 2.制度健全,规范管理。幼儿园制定了语言文字工作的规章制度,建立规范语言文字的激励机制,对积极参加演讲比赛、辅导幼儿参与故事比赛、踊跃参与朗诵比赛和读书活动的教职员实行奖励。从制度上保障了幼儿园语言文字工作的顺利进行,激励全园教职员工的参与语言文字示范规范化活动的积极性。此外,将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应用能力纳入师资管理要求。坚持将普通话水平达标作为教师资格认定和聘用条件之一,将教师普通话培训成绩与教学中使用普通话规范字的情况作为业务考核、职务聘任、评优评先的条件。为了帮助年长的教师,团支部青年教师主动与他们结对,自主开展普通话的培训活动。我园还将语言文字工作与教师队伍建设相结合,如:开展教师硬笔书法比赛与展示活动;以“教坛新秀”选拔赛为契机,将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纳入选拔指标之一;开展教师教学看图讲述比赛活动;组织教师读《中华字经》,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结合教师节,组织教师开展写规范字比赛;结合师“德建设月”开展师德演讲比赛;结合三八节,开展“赠书读书”活动。此外,我们还加大对教育教学资料语言文字规范化进行检查,含教学计划、听课笔记、评估手册、等资料进行检查。不仅提升教

《中国语言与文化》推荐书目

《中国语言与文化》课程推荐书目(不断更新中) 陈松岑,1989,《礼貌语言》。北京:商务印书馆。 陈望道,2001,《修辞学发凡》(第3版)。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程裕祯,2003,《中国文化要略》。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丁往道,2006,《中国文化掠影》(英汉对照)。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涂又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胡曙中,1993,《英汉修辞比较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黄伯荣、廖序东,2002,《现代汉语》(增订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李国南,1999,《英汉修辞格对比研究》。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李国南,2001,《辞格与词汇》。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梁漱溟,1999,《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北京:商务印书馆。 林语堂,1994,《中国人》(郝志东、沈益洪译)。上海:学林出版社。 林语堂,2009,《吾国与吾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罗常培,1989,《语言与文化》。北京:语文出版社。 吕叔湘,1982,《中国文法要略》。北京:商务印书馆。 吕叔湘,1999,《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 明恩溥,2007,《中国人的气质》(刘文飞、刘晓畅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彭增安,1998,《语用??修辞?文化》。上海:学林出版社。 王宏印,2009,《中国文化典籍英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王力,1977,《诗词格律》。北京:中华书局。 王力,1981,《中国语言学史》。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王力,1999,《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全四册)。北京:中华书局。 杨敏、王克奇、王恒展(主编),2006,《中国文化通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叶朗、朱良志,2008,《中国文化读本》(中文版+英文版)。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游汝杰,2003,《中国文化语言学引论》。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中国文字发展史

研究单位:高二七班 研究人员:石小东孟慧许文玲史佳新徐泽军张麟主要内容:(1)中国文字的创立 (2)中国文字的发展 (3)中国文字的特点 (4)中国文字之汉字的演变 (5)中国文字的历史意义及其价值

一|、中国文字的创立 相传仓颉“始作书契,以代结绳”。在此以前,人们结绳记事,即大事打一大结,小事打一小结,相连的事打一连环结。后又发展到用刀子在木竹上刻以符号作为记事。随着历史的发展,文明渐进,事情繁杂,名物繁多,用结和刻木的方法,远不能适应需要。,这就有创造文字的迫切要求。黄帝时是上古发明创造较多的时期,那时不仅发明了养蚕,还发明了舟、车、弓驽、镜子和煮饭的锅与甑等,在这些发明创造影响下,仓颉也决心创造出一种文字来。 二、中国文字的发展 中国文字——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的,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至今汉字中仍有一些和图画一样的象形文字,十分生动。 到了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大篆的发展结果产生了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后来秦朝丞相李斯对大篆加以去繁就简,改为小篆。小篆除了把大篆的形体简化之外,并把线条化和规范化达到了完善的程度,几乎完全脱离了图画文字,成为整齐和谐、十分美观的基本上是长方形的方块字体。但是小篆也有它自己的根本性缺点,那就是它的线条用笔书写起来是很不方便的,所以几乎在同时也产生了形体向两边撑开成为扁方形的隶书。 至汉代,隶书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汉字的易读性和书写速度都大大提高。隶书之后又演变为章草,而后今草,至唐朝有了抒发书者胸臆,寄情于笔端表现的狂草。随后,糅和了隶书和草书而自成一体的楷书(又称真书)在唐朝开始盛行。我们今天所用的印刷体,即由楷书变化而来。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是行书,它书写流畅,用笔灵活,据传是汉代刘德升所制,传至今日,仍是我们日常书写所习惯使用的字体。

中国语言文化论文

我喜欢的李清照 茫茫人海,千年一瞥,难以忘怀的是你的回眸。“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如一个特定的镜头,定格在我记忆深处。 少女的你,无拘无束,踏遍济南的山山水水,山山水水滋养了你的个性,如水之清澈。身为苏轼弟子的你父亲,捧你如掌上明珠,随着你性子,依着你愿望。当你串遍济南的大街小巷之后,你才在母亲责怪的眼光里,坐下来,读书,弹琴,挥毫。无忧无虑的日子啊,造就了你无忧无虑的生活。才情被点发,诗意被诱引。十六岁那年,秀笔一抖,《如梦令》破口而出: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艳羡得济南城的达官公子注目,望歪了头。 翻开中国古代文学史,总有一阵阵香醇酒的气息扑鼻而来。有阮籍不与世事的酣饮,有陶渊明安贫乐道的畅饮,有李白淋漓尽致的豪饮,酒似乎与作家结下不解之缘,但我们不难看出与酒结下不解之缘的多是男性作家。酒代表着阳刚,男性借着它的化学催化作用,可以开怀畅饮以致酩酊大醉,借以消愁。在封建社会男性的饮酒在一定程度上是大丈夫气概的体现。而对于女性,虽然古籍中没有禁止女性饮酒的记载,但女性像男性般开怀畅饮岂是封建礼教所能容忍?然而宋代的一名女词人李清照打破了这一传统的束缚,她一如众多男性作家,借着酒这一媒介,创作了许多与酒有关的词作。这些词作折射出了她强烈的女性意识。李清照的女性意识,是异于男性的思维模式,把自己作为与男性平等的主体存在去审视客观现实,是自我意识的自然流露和表现。相对于古典文学作家群体的男性化及中国正统文化对女性的排斥,出现了男性作家为女性作代言人的现象。使词有了“男子作闺音”的传统,他们拟女儿腔,作女儿态,试图写出女儿真实的精神状态。但由于思维模式和视角的不同,在这些用男性话语所表现出来的女子闺怨作品中,总让人感到有男性影子的存在。然而李清照的作品中,犹其是与酒有关的词作中所反映出的女性自我意识,超越了男性作家。也就是说李清照以自己独特的女性视角抒发自己对生活、情感、时政等的切身体验。凭借女性特有的敏感与才华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对爱情的大胆坦露,对魏晋风流的追求及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在宋代众多的女作家中,李清照仿佛是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吸引着历代

语言与文化的读后感三篇.doc

语言与文化的读后感三篇 《语言与文化》是一位开拓型的语言学大师罗常培先生撰写的一 本探索语言与文化关系的小书,被认为是中国文化语言学的开山之 作。 语言与文化的读后感在下编这部分,一开头就开始讲明了字与文化的一种唇齿相依的关系——没有文化就没有文字,没有了文字文化也会慢慢失去传承。 从词语的语源和变迁看过去文化的遗迹 在各国语言里有许多现在通行的涵义和它们最初的语源迥不相同。 如果不明了它们的过去文化背景,我们简直推究不出彼此有什么关系来。可是,你若知道它们的历史,那就不单可以发现很有趣的语义演变,而且对于文化进展的阶段也可以反映出一个很清晰的片影来。例如,对中国古代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我们便不能撇开文字。现在和钱 币相关的字,像财、货、贡、赈、贷、赊、买(買)、卖(賣)之类都属贝部。贝不过是一种介壳,何以用它来表示钱币的含义呢?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中国古代曾经用贝壳当做交易的媒介物。秦以后废贝行钱,但是这种古代的货币制度在文字的形体上还保存着它的蜕行。又如当初造字时“纸”字何以从纟(糸)呢?那是因为在蔡伦没 有发明造纸的新方法和新材料以前中国曾经用丝絮造过纸。还有“笔(筆)”字,从“竹”从“聿”,《说文解字》解释说:“聿,所以书也。”就是说,聿是用来写字的工具。秦汉时期,笔杆大多是用竹子做的, 所以又加了竹字头。

从造词心理看民族的文化程度 从许多语言的习用语或俚语里,我们往往可以窥探造词的心理过程和那个民族的文化程度。现在姑且舍去几个文化较高的族语不谈,单从中国西南边境的一些少数部族的语言里找几个例子。例如,云南昆明近郊的彝族叫妻子做“穿针婆”,云南的少数民族叫“结婚”做“买女人”。从这两个语词我们可以看出少数民族社会对于妻子的看法和 买卖婚姻的遗迹。当我们调查文化较低的族语时,遇到抽象一点的语词,像代表动作或状态一类的词,往往比调查看得见指得着的东西困难得多。可是一旦明白他们的造词心理以后也可以引起不少的趣味。 比方说,昆明近郊的彝族叫“发怒”做“血滚” ,“欺负”叫“看傻”,“伤心”叫“心冷” ,这几个词的构成,多少都和这些动作或状态的 心理情景有关。在初民社会里对于自然界的现象,因为超过他们知识所能解答的范围以外,往往也容易发生许多神意的揣测。例如,福贡的傈傈族把“彩虹”叫做“黄马吃水” ,路南的撒尼(彝族的支族)把 日食叫太阳被虎吃,月食叫做月亮被狗吃。 从借字看文化的接触 语言的本身固然可以映射出历史的文化色彩,但遇到和外来文化接触时,它也可以吸收新的成分和旧有的糅合在一块。所谓“借字”就 是一国语言里所糅杂的外来语成分。它可以表现两种文化接触后在语 言上所发生的影响;反过来说,从语言的糅合也可以窥察文化的交流。例如把外国语词的声音转写下来,或混合外国语言和本地的意义造成 新词。就像纯音译的:软椅叫沙发(sofa ), 咖啡 coffee 、可可 cococa、

中国汉字发展史

一、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是汉字的早期形式,也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被称为"最早的汉字"。 甲骨文的笔画粗细不一,长短大小均无一定,显出古朴多姿的无限情趣。 二、金文 中国古汉字一种书体的名称。商、西周、春秋、 战国时期铜器上铭文字体的总称。 金文的书体,一般称为大篆或籀书,也有称为古 籀的。籀是周宣王时的史官,籀书即为他所写的字书。 青铜器铭文是按照墨书的原本先刻出铭文模型的 陶范,再翻范铸造出来的。 由于商周时期已有很精湛的青铜铸造技术,所以 翻铸的金文一般都能够在相当程度上体现出墨书的笔 意。

因此,商周的金文实际上是一种墨书的书法艺术。

三、小篆 篆体,又称为"篆书",是小篆、大篆的合称,因为习惯上把籀文称为大篆,故后人常把"篆文"专指小篆。 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21年),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宰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创制了统一文字的汉字书写形式。一直在中国流行到西汉末年(约公元8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但由于其字体优美,始终被书法家所青睐。又因为其笔画复杂,形式奇古,而且可以随意添加曲折,印章刻制上,尤其是需要防伪的官方印章,一直采用篆书,直到封建王朝覆灭,近代新防伪技术出现。

四、隶书 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主要将篆书圆转的笔划改为方折,书写速度更快。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竖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隶书起源于秦朝,据说由程邈整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隶书之名源于东汉。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隶书结体扁平、工整、精巧。到东汉时,撇、捺等点画美化为向上挑起,轻重顿挫富有变化,具有书法艺术美。汉代隶书为占统治地位的书体,同时,派生出草书、楷书、行书各书体,为艺术奠定基础。

汉语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传承是中国语言文化的精炼

汉语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传承是中国语言文化的精炼...是中国文人几经推敲凝结出来的...而法语您只要记住它的时态【如果您是初学者...】如果您是老学者您会觉得法语还是蛮简单的... 汉语的精深和他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是任何其他语言也不可比拟的...您可以试着用其他语言翻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个句子...您所得到的结果都不能完整的表达出他的意思..所以相对与可以成熟使用此种语言的人来说还是汉语更为难些.. 汉语的语法结构是主语+谓语+宾语;而日语的语法结构主语+宾语+谓语;主语和宾语的位置相对比较自由,而谓语一定要位于句尾另外日语助词用法很复杂。还有复杂的敬语系统,主要通过句末的谓语形态变化来表现。现代汉语无敬语系统,只有一些敬词。 如,在学习~ておく的时候要结合以前的语法,不要一句话お客さんが来るので、扫除しておく、变成お客さんがくるので、扫除しておいて就不知道后面的~ておいて是什么了,其实就是~てください和~ておく结合的形式,此外,像如一句日本语を勉强し続けていこうと思う也要看出是:~を动词、~し続ける、~ていく、~ようと思う这几个小语法组合形成的,能够看出这种语法组合方式,那么一些稍复杂的组合语法你就可以看出来了。不过也需要你零碎语法的积累才可以。另外,日语的语法带有很强烈的感情色彩,一般很多语法在句中翻译不出意思来,这就需要学习者很好的去体会,去运用,这样才能学好日语的语法,使自己灵活运用 英语和汉语的五大区别 一、英语重结构,汉语重语义 二、英语多长句,汉语多短句 三、英语多从句,汉语多分句 四、主语,宾语等名词成分“英语多代词,汉语多名词” 五、英语多被动,汉语多主动

期末论文浅析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浅析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文化语言学是研究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内涵,以及民族文化对语言的存在形式和演变怎样产生影响的一个语言学分支学科。它是语言学众多学科中与人和社会紧密联系、最富人文内涵的一个分支学科。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逐渐对这门课程有所了解,作为期末论文,我将结合书本知识和课外参考文献,同时联系自身专业,浅析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一、“文化”的概念 为了更好地理解语言与文化的关系,首先要先了解什么是文化。人们关于“文化”的讨论延续了很长时间,至今仍未得出一个统一的看法。19世纪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一书中,曾给文化下过一个着名定义:“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个人所获得的任何其它能力和习惯。”这个定义强调的精神方面的文化,是一般文化人类学家所持的观点。我国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对文化下的定义是:“文化就是生活,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方面,由社会的生产关系所产生出来的物质生活方式,如衣食住行,便是物质文化;由社会的生产关系所反映出来的意识形态,如法律、政治、艺术、哲学,便叫精神文化。”从一直以来人们对“文化”讨论的发展来看,文化的内涵越来越宽广。文化不仅包括了人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观念等精神方面的内容,也包括人的生产生活活动所产生的种种产品、结果或遗迹,也包括人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实践能力,甚至社会活动的组织形式等。 二、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语言是人类思维和交流的工具,它作为人们认识、思维、交际、表达的符号,参与到

文化形成的具体过程中。每一种语言都是在具体、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每一种语言中的形象意义都是在自己独特的历史、社会条件和民族风俗语境下形成的。与语言的发展相似,文化也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各民族文化所具有鲜明的个性,不仅决定了人的认知结果,还制约着语言形式。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语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又担负着传达文化的任务。因此,我们的教材中说“文化和语言之间起码有了两种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是一种文化样式”。 第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存在的物质表现形式。 各民族的文化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尽相同,民族区域生态环境不同,文化积累和传播方式的不同,社会和经济生活的不同等等,从而产生了文化的不尽相同和各个民族文化的鲜明个性。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利用语言,是语言记录了民族文化并保存了民族文化。语言单位,特别是词语,体现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态度,烙上了某一民族的历史、社会生活的印记。 比如,在表达赞美时,美国人通常会说“You look good in this shirt.”或者是“I really like your scarf.”。在汉语中,用的最普遍的是“你的…+增强语气的词(真,特别)+形容词”,如:你的围巾真漂亮。很少有人会使用美国人常说的“我真喜欢你的围巾”这样的句子。在英语中人们说“I like/love…”的频率要大大高于汉语,而绝大多数中国人在赞美对方的时候会选择使用第二人称“你”、“你的”。这就需要通过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来解释,在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传统中,人们非常强调集体主义,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考虑的更多的是集体而不是个人的利益,所以会注意避免强调“个体”。而美国人素来崇尚个人主义,主张个性的发展,他们会随时愿意表达个人的观点和憎恶。这一文化上的差异也会反映在他们各自的语言中。在汉语中,过多的使用第一人称“我”会被认为是以自我为中心,这是绝大多数中国人所不齿的,所以一定要尽量避免。正是考虑到这一点,当中国

中国语言文化

?世界四大文化系统 ? ?中国文化系统(也叫做儒家文化系统,涵盖了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越南等东亚和东南亚国家) ?印度文化系统(也叫印度佛教文化系统,涵盖了印度等南亚地区) ?阿拉伯文化系统(也叫伊斯兰教文化系统,涵盖了阿拉伯半岛、中近东、北非等地区) ?西方文化系统(也叫希腊罗马文化系统或基督教文化系统,涵盖了欧洲、美洲和大洋洲等地区)。 一、“文化”的界说 “文化”,是中国语言系统中古已有之的词汇。 “文”的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即花纹。 “文”若干层引申义 1)包括语言文字内的各种象征符号,具体化为文物典籍、礼乐制度。 (2)由伦理之说导出彩画、装饰、人为修养之义,与“质”、“实”对称。 (3)美、善、德行 “化”的本意为改易、生成、造化 “文”与“化”并联使用,较早见于战国末期《易.贲卦.彖传》: (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西汉以后,“文”与“化”合成一词 在西方,“文化”的意义 ?拉丁文中的Cultra,英语中的Culture,原意为耕种、栽培、居住,体现人类改造自然(物质生产活动)的意义。 后来进一步引申为人类改造自我(精神活动)的意义,包括人的技能的练习,性情、品德的陶冶、教养。蕴含有通过人的努力摆脱蒙昧和纯自然状态。 二、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 广义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被称为“大文化”。广义上讲,文化是人类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总和。 1、理解文化涵义的第一个层次: 常识理解的文化 ?学文化(文字) ?文化补习班 ?文化宫、文化俱乐部 ?文化局、文化部 2、理解文化涵义的第二个层次: 知识所理解的文化 ?中国功夫、太极拳 ?京剧(中国歌剧) ?针灸推拿(中医) ?新石器文化

论中国汉字发展历程

论中国汉字形体的发展历程 【内容摘要】中国汉字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汉字的发展历程也非一朝一夕,它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演变过程。本文从古文字和今文字两大类来分析汉字从刻画符号到楷书的发展历程,分别从刻画符号、象形文字、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等几个方面分开阐述。 【关键词】汉字;演变;古文字;今文字;发展 历史的长河奔涌不息,滚滚向前,磨砺出许许多多璀璨夺目的文化遗产,中国的汉字便是其中的佼佼者。汉字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演变过程。中国汉字的主要发展历史,包括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一、古文字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古文字依照时代的先后,主要有刻画符号、象形文字、甲骨文、金文、小篆。他们之间的界限并不十分明确,大多按照书写材料的不同而作为划分依据,形体变化不大。 (一)刻画符号、象形文字 在原始时期,人们是依靠语言交流沟通。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及生活方式的发展,光靠语言已渐渐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文字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几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就已经开始使用简单的刻画符号,用来记录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事务。产生了原始的记事方法"结绳记事″和"契刻记事″。它可看成是文字产生前的一个孕育阶段,但它绝对不可能演变成文字,更不是文字的产生。然而只有在"有了较普通、较广泛的语言"之後,才有可能图画转变成文字。也就是当有人画了一只虎,大家见了才会叫它为"虎"。久而久之,大家约定俗成。随看时间的推移,这样的图画越来越多,画得也就不那麽逼真了。这样的图画逐在生活中不断演变转化,逐渐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图画文字。图画文字又进一步演变、发展,形成了最初的笔划省简、初具规模象形文字。 (二)甲骨文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殷商时期,人们迷信鬼神,凡事必先占卜吉凶。其内容包括祭祀、战争、风雨、渔猎等等。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卜

传承中国文化 规范语言文字

传承中国文化规范语言文字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字的国家,在我国56个民族中,共有80种以上的语言,约30种文字,而汉语不仅是汉民族的共同语言,同样是我国其他55个少数民族的标准用语,是我国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文字,也是世界主要文字之一。随着国家精神文明及社会文明的发扬,规范普通话也已纳入国家宪法,并大力宣传语言文字的标准化,这不仅有利于国家的团结向上,也有利于以文字为载体传承中国五千年来的传统文化。多少年来,我骄傲,因为我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今天我们拥有的这些文化正是经历了千百年来的历史沉淀所得的精华所在,而规范的语言文字使我们更好地理解我们所拥有的民族文化——-任何一个国家望尘莫及的语言文字文化。 中国的方块形文字可以说是博大精深,大致分为相声字和象形字。顾名思义,也就是说我们通常可以通过一个文字的读音或是字形来判断这个字以及通过文字组成的词或是成语的意思,如“青(qing)”这个字,分别加上不同的偏旁部首就可以变成不同的字,而读音却是很相近,如“清(qing)”“情(qing)”“请(qing)”“蜻(qing)”“晴(qing)”“靖(jing)”“精(jing)”“睛(jing)”“菁(jing)”等。虽然这些字很相近,我们却很容易从他们各异的偏旁中区分他们的意思,如蜻蜓属于昆虫类,因此“蜻蜓”的“蜻”是“虫”字旁;“清”是用来形容水流的,因此就用“水”字旁;“请坐”、“请客”“请辞”都要用话语来说,因此自然是“言”字旁了。 像这样的例子在中国汉语言文字中是不胜枚举得,如果将这些形态各异的文字组成成语的话更是令人感叹中国古人的聪明才智了。如“青山绿水”和“山清水秀”,很多人会迷惑,为什么“青山”的“青”和“山清”的“清”不能是同一个字呢?如果我们熟悉中国文字就会很容易区分,前者“青山”和“绿水”是一组并列结构的词语,“青”和“绿”都是用来形容山水的颜色,而后者的“清”是清净的意思,本是山水清静秀丽的意思,是用来形容山水景色的,如果了解这些成语意思的话,我们就会很容易区分了。然而往往很多人都被这些四字成语弄得焦头烂额,总是理解错误,如“屡试不爽”的“爽”不是“痛快”的意思而是“差错”的意思,仅仅一个字理解错误就会将整个成语的意思颠倒;又比如“差强人意”很多人都会理解为“差得很多”,但实际上却是“大体上使人满意,勉强还行”的意思。 这些四字成语对于已经普遍口语化的现代人固然不好理解,但它却是传承我国悠久语言文化的重要纽带,是中国千年来古人丰富知识的历史载体,尤其在宣传建设文明社会的今天,更要重视历史文化的代代传承,但是这些历史文化的精华却经常被拿来作为广告语来“恶意篡改”。如服装店起名为“衣衣(依依)布(不)舍”,蛋糕店的广告牌上写着“步步糕(髙)升”,热水器的广告语是“随心所浴(欲)”,形容人有能力是“钱(前)途无量”……有人也许会觉得这些现象无伤大雅,还可以有助于记忆成语或者是普遍成语的使用,但是通过调查我们就会发现,很多小学生经常会将这些错误的广告语误认为是正确的字,因为这些广告语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商品包装、电视广告、商店门前都可以见到刻意用错字写成的成语或是俗语。随着商业的发展,这种现象风头不减,而如果再这样下去,毋庸置疑的会在潜移默化之中误导这些刚刚接触中国语言文字及文化的孩子们,因此,传承中国文化,规范生活中的语言文字尤为重要。

中国文字发展历程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有时候也被认为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属于上古汉语(old chinese),而非上古或者原始的其他语系的语言。 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朝的政治和经济情况,主要指中国商朝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吉凶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内容一般是占卜所问之事或者是所得结果。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使用了一段时期,是研究商周时期社会历史的重要资料。甲骨文其形体结构已有独立体趋向合体,而且出现了大量的形声字。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被称为“最早的汉字”。现代汉字即由甲骨文演变而来。在总共10余万片有字甲骨中,含有4千多不同的文字图形,其中已经识别的约有2800多字。 甲骨文,已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有人认为,中国的书法是由甲骨文开始,因为甲骨文已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 甲骨文发现于中国河南省安阳市殷墟,但甲骨文并非商代特有,早在商朝之前就已经存在。考古研究发现殷商甲骨文极有可能源自8500年前河南裴李岗文化遗址的贾湖契刻符号。 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但是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

金文是指铸造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 中国在夏代就已进入青铜时代,铜的冶炼和铜器的制造技术十分发达。因为周朝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字”;又因为这类铜器以钟鼎上的字数最多,所以过去又叫作“钟鼎文”。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自西周早期,下至秦灭六国,约800多年。金文的字数,据容庚《金文编》记载,共计3722个,其中可以识别的字有2420个。

中国语言与文化 课程大纲n

中国语言文化课程大纲 前言 一、本课程性质、目的、课程简介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硕士学位翻译硕士的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目的:厘清语言和文化的关系;界定中国语言与文化的内涵与外延;介绍中国语言与文化的理论知识,学会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课程简介:语言是构成文化的根本要素之一,文化为语言的发展、丰富和创新提供有力的支持。作为翻译硕士,必须掌握中国语言文化,方能做到汉英翻译的“信达雅”。本课程从方言、汉字、词汇、语法、修辞等角度多层面探讨中国语言文化的特点,讲课内容将从大量例证分析出发并注重归纳其理论,在此基础上掌握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二、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对中国语言文化进行深层的理解和把握;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适体性、提升翻译的成功率,学会运用语言调查的研究方法。 基本要求:既不单纯研究语言,也不专门探讨文化,而是着眼于两者的关系与相互影响,探求汉语文化性质和文化价值。 三、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共48 学时,具体如下: 第一章中国语言文化定义 第二章汉语方言与文化 第三章汉字与文化 第四章汉语词汇与文化 第五章汉语修辞与文化 第六章汉语语法与思维模式 一、中国语言文化定义 二、汉语方言与文化 三、汉字与文化 四、汉语词汇与文化 4.1 汉族人名与文化意蕴 4.2 汉语称谓表达的伦理观念 4.3 地理词汇的社会文化 4.4 饮食词汇与文化 4.5 外来词融合与文化 4.6 民俗文化词语

4.7 成语、谚语中蕴含的中国文化4.8 词汇禁忌 4.9 动物词汇文化及引申象征 4.10 颜色词、数词的文化象征义 五、汉语修辞与文化 六、汉语语法与思维模式

中华文化作文

中华文化作文(精选10篇) 中华文化作文1 文化是民族的符号。一个民族的崛起,除了经济的强盛外,更重要的是文化的繁荣。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国文化的复兴也随之摆在我们每个炎黄子孙的面前。中华民族的悠久的文明史,虽历尽沧桑,仍然昂首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文化的薪火相传居功厥伟。文化不绝,民族就不灭。在这个意义上,传承、弘扬我们的文化,可以说是我们民族复兴的首要任务。近年来,随着“国学热”的持续升温,整个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日增,对经典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神州大也,处处弦歌之声,诵读经典,蔚然成风。可以说,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时代正在悄然来临!所谓文化自觉,是指认识并继承民族文化的精髓,在新的时代加以发扬光大,在此基础上与其他文化展开平等对话,取长补短,和谐共处。文化自觉带来的将是文化的复兴、民族的复兴,将是和谐社会,和谐世界。 春秋战国时期,是思想空间活跃、文化极度繁荣的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里,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孙子、韩非子等诸子并作,儒家、道家、法家、兵家、墨家等百家蜂起,出现了中国文化史的第一个高峰,也由此奠定了中华古文化坚实的基础。其中,儒家学说是对后世影响极大的一派学说。 儒家学派是春秋末期孔子所创立的学派,是当时百家争鸣中的重要一家,居十家之首(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名家、阴阳家、纵横家、农家和杂家)。《论语》、《孟子》、《荀子》等著作是这一学派的代表作品。 其中,《论语》是最适合我们八年级学生的著作,。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有同门师兄弟从远方来(与我探讨学问),不也很快乐吗?学了并时常温习它,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而自己又没什么不满,不也算得上君子吗?”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在学业上陷入困境。”, 五千年悠悠华夏文明史,孔子就站在它的中间点上他一手创建了影响身后二千五百多年的儒家和儒家学派,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人和开山鼻祖。孔子之前的中国文化,赖孔子而传;孔子之后的中国文化,赖孔子而开。儒家思想是真正傲视百代的大智慧。了解儒家精神,就能透彻地了解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哲理内核,就能了解中国人丰富玄奥的内心世界,更能了解中华民族历劫不灭的文化生命和精神动源。 中华文化作文2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与文化 一关于“文化”的概念 文化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很难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自本世纪以来,不少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都在努力地想从各自学科的角度,给文化下一个令人满意的定义,然而,迄今为止仍没获得一个公认的定义。据克罗门(Kroeber)和克勒克洪(Kluckhohn)在1963年出版的《文化——关于概念和定义的评论》(Culture: A Critical Review ofConcepts and Definitions)一书中的统计,有关“文化”的各种不同的定义至少就有150个之多。可见人们对“文化”一词的理解所存在的差异。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人们普遍都依照奥斯华尔特(Oswalt,1970)的“大写字母的文化”和“小写字母的文化”这一区分来理解“文化”这一概念。也就是说,人们一般都将“文化”的概念分成广义和狭义两类。广义的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方面。物质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种种物质文明,是一种可见的显性文化,如生产和交通工具、服饰、日用器具等。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属于不可见的隐性文化。前者指的是种种制度和理论体系,如生活制度、家庭制度、社会制度以及有关这些制度的各种理论体系等;后者则指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等。狭义的文化指的是人们的社会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相互关系等。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人们通过他们的创造活动而形成的产物。文化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每一代人都继承原有的文化,同时又在不断扬弃和更新原有的文化,对社会文化的发展作出贡献。 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独特性,是民族差异的标志。各个民族由于地域、生态环境、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历史背景、风俗习惯、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等的不同,其文化也具有各自的特点。例如,在受到别人的赞扬时,根据操英语民族的文化,被赞扬的人应表示接受,以表明自己认为对方的赞扬是诚心诚意的或所赞扬的事是值得赞扬的。然而,对中国人来说,受到别人赞扬时,

汉字的发展

3.汉字的统一:秦统一后,秦始皇实行“书同文”,将小篆作为规范。(意义:文字的统一,克服了文化交往中的文字障碍,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在篆书基础上,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要,产生了“隶书”(大象:后人称之为“秦隶”。百度百科:《说文解字》:“秦烧经书,涤荡旧典,大发吏卒,兴役戍,官狱职务繁,初为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绝矣。”)。 4.(岳麓)东汉许慎总结出“六书”理论,即: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5.汉字的演变: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金文,经过小篆,发展出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演变的总趋势是由图画到符号,由繁到简。(语文知识手册:汉字书法的 演变顺序“金篆隶草楷行”。) 6.(补)汉字为何具有旺盛的生命力:⑴政 治上: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保证了汉字使用的畅通无阻。⑵经济上:汉字为不同民族、不同方言区的经济交往提供了便利条件。⑶汉字本身的成熟与完美,也为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1.中国书法艺术的含义和发展的两个阶段:⑴(人民)含义: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以中国汉字的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的独特艺术。(大象)中国自从有了文字便有了书法。 ⑵(岳麓)书法成为艺术的条件:①汉字字形丰富、数量庞大,为个性化的艺术创造了条件。②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是将汉字发展为书法艺术的动力。(士人群体的形成,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③东方审美情趣为其提供了丰富的社会土壤。④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也为书法技巧的创新提供了条件(初中人教:战国时期,人们用毛笔蘸墨,在竹简或丝帛上书写)。 ⑶(人教、岳麓)阶段:①魏晋以前是自发阶段:秦汉时期的秦小篆和汉隶虽具有书法的美感,但大多注重实用性,很少追求审美功能。②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汉字兼具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当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时便成为书法艺术。 ⑷(岳麓)发展特点:①秦汉以前,主要是实用性文字。②魏晋南北朝,汉字发展成为书法艺术,由隶书衍生出来的楷书、行书、草书日臻成熟。③隋唐,书法艺术发展到高峰,注重法度规范,风格多样。④宋代,重文和市民阶层的兴起,书法呈现多样化,追求个性,忽略法度。⑤明代,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书法更加强调个性化创造。⑥清代,世运转衰,抱残守缺,了无生气。 2.五大书法艺术: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配套题库-第6章 中国语言文字【圣才出品】

第6章 中国语言文字 一、填空题 1.汉字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之一是相传由黄帝的史官______创造了汉字。[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研] 【答案】仓颉 【解析】关于汉字的产生,旧时的说法有三:一是汉字是由伏羲发明的,因为伏羲发明了八卦,而文字是从八卦演变来的;二是汉字起源于结绳记事,而据说结绳记事是从神农氏开始的,因此认为汉字最早是由神农创造的;三是汉字的创造者为黄帝的史官仓颉。 2.汉字演变的历史是从甲骨文演变到金文,从金文演变到篆书,由篆书演变到隶书,由隶书逐渐转变为今天使用的______和楷书。[北京外国语大学2010年研]【答案】行书 【解析】汉字的演变是由甲骨文到金文,由金文到篆书,由篆书到隶书,然后才是现在使用的行书和楷书。但事实上篆书又分大篆和小篆,小篆现在还比较多见,大篆则仅以石鼓文为代表。由于其发现早于殷墟甲骨文,曾被当作中国最早的文字,因此,石鼓文极受历代学者们的重视。 3.______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的能够完整地记录汉语且比较成熟的文字体系。[南开大学2010年研] 【答案】甲骨文 【解析】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

甲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的、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4.现存最早的汉字是甲骨文和金文。甲骨文据说是由清代的金石学家______等首先发现的。[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研] 【答案】王懿荣 【解析】我国现存最早的汉字是甲骨文和金文。“甲骨文”就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据说是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由清朝的金石学家王懿荣等首先发现的,出土地点在今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 5.中国古代研究汉语经典语言的文字、音韵、训诂的学问称为______。[首都师范大 学2011年研] 【答案】小学 【解析】古代小学先教授六书,所以把研究文字、训诂、音韵方面的学问称为“小学”。“中国传统语言学”是指中国古代研究语言文字的学问,这门学问古代称为“小学”。“小学”开始是指为贵族子弟设置的初级学校。 6.日语的表音符号平假名是根据中国汉字的______演化而来的。[南开大学2010年研]【答案】草书 【解析】平假名是日语中表音符号的一种。平假名是从中国汉字的草书演化而来的。早期为日本女性专用,后随着紫式部的《源氏物语》的流行而使得日本男人也开始接受和使用平假名。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论文

2014—2015年第2学期 《语言与文化》学习报告 专业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号:2013241021 姓名:郭宏传

语言和文化之间有什么关系,一直是争论不休的话题。要想知道说他们间关系,首先得知道什么是语言,什么是文化。只可惜连定义都难以界定。对语言的定义也只能从某方面来说明,语言从结构特征来看,是个符号系统,它是由音位,语素,词组,句子组成的层级系统。语言从功能看,它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的思维工具。文化的定义就更多了,各家说法不一,文化似乎只是个感觉的东西,难以解释。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里最活跃的是词汇。从中文的发展历史就能看出。语言不过几大块:语音,词汇,语法。比较古汉语和现代汉语,我们可以发现古汉语最难理解的就是词汇,有的词看起来和现代汉语一样,其实却相差甚远。比如:“虽然”。在现代汉语里是一个表示让步的连词,在古代汉语里却是两个词的组合,意思是“虽然如此”。词汇意义的不同,就能反映各种语言所表达的差异。 世界各国的文化差异也反映在了语言习惯上。我们学习外国语言时会发现,没有对目的语国家文化背景的了解,很多语言词汇就无法真正理解。 举最简单的例子。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我们会碰到很多英语的俗语SLANG。比如:“LUCKY DOG ”,翻译成汉语就是“幸运儿”的意思。可如果直接翻译就是“幸运狗”。而狗在中国人眼里自古就没什么好名声。说一个人势利叫“狗眼看人低”,说这个人成天跟在别人后面作威作福就叫“狗仗人势”。。。可在英语中,狗却是和很多好东西联系在一起。幸运的人叫“幸运狗”。还有“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屋。西方人欣赏狗的忠诚因而也很爱狗,他们把狗看成自己的家庭成员之一,所以狗在英语中代表这些美好的事物也就不奇怪了。我

中国文字发展史

中国文字发展史 编辑词条 摘要 人类杜会之初,因生产力极低,为了生存的需要,人们不得不采用原始简陋的生产工具,同大自然斗争。为了交流思想、传递信息,语言应运而生。但是,语言一瞬即逝,即不能保存,也无法传递到较远的地方,而且,单靠人的大脑记忆是不行的。于是,产生了原始的记事方法"结绳记事″和"契刻记事″。 不管结绳记事是用多少根绳子横竖交叉,那只是一种表示、一种记录数字或方位的一些简单概念,属于一种表意形式。它可看成是文字产生前的一个孕育阶段,但它绝对不可能演变成文字,更不是文字的产生。 “文字的产生,本是很自然的,几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已经有很好的绘画,这些画大抵是动物和人像,这是文字的前驱。”然而只有在"有了较普通、较广泛的语言"之後,才有可能图画转变成文字。也就是当有人画了一只虎,大家见了才会叫它为"虎"。久而久之,大家约定俗成。随看时间的推移,这样的图画越来越多,画得也就不那麽逼真了。这样的图画逐渐向文字方向移转,变成文字符号的图画文字。图画文字进一步发展成原始的文字—象形文字。 汉字源于图画,由原始的图画演变而成。其似画非画,似字非字,我们称为图画文字。图画文字经过了三千多年的逐渐演变,由象形文字→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到楷书,以至现在的电脑字体。图画文字已成为笔划省简、具规模的汉字了。 汉字是又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汉字在世界文字体系中有着独特而又崇高的地位。首先,汉字是世界上通行面最广的文字。一种文字通行面的广瞎,是要由它通行地区的大小和其使用人数的多少来共同决定的,我国领土面积世界第三,人口也有十亿多,而其中事业汉语的又占百分之八十以上,这是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字所不能比的。 其次,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历史学家告诉我们,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有两种,一种是楔形文字,距今5,500多年,又一是埃及的象形文字,大约距今4,100多年。而我们的汉字呢,从近年的考古资料可以看出,汉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五六千年前,而且汉字的寿命是最长的,我们至今仍在使用它。 汉字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它是独立创造,独立发展起来的文字。对照其他民族的拼音文字我们可以知道,它们大都是依傍着其他民族的文字改造的。而汉字则是由图画发展起来的象形文字,在它的发展过程中,跟埃及文走着不同的道路,埃及的象形文字最终变成了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