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05111701985

20105111701985

分析师: 陈志坚 (8627)65799506 chenzj@https://www.doczj.com/doc/e38240518.html, 执业证书编号:

S0490208040136 联系人: 胡路 (8627) 65799537

hulu@https://www.doczj.com/doc/e38240518.html,

3G 和FTTx:中国电信投资主基调

事件描述

? 七部委推动宽带光纤到户建设:3年投资1500亿,新增用户5000万

2010年4月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光纤宽带网络建设的意见》(下称“《意见》”),该《意见》要求,到2011年,我国光纤宽带端口超过8000万,城市用户接入能力平均达到8M 每秒以上,农村用户接入能力平均达到2M 比特每秒以上,商业楼宇用户基本实现100M 比特每秒以上的接入能力。3年内光纤宽带网络建设投资超过1500亿元,新增宽带用户超过5000万。

为此《意见》指出,新建区域直接部署光纤宽带网络,已建区域加快光进铜退的网络改造。有条件的商业楼宇和园区直接实施光纤到楼、光纤到办公室,有条件的住宅小区直接实施光纤到楼、光纤到户。优先采用光纤宽带方式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光纤到村。加强光纤宽带网络的共建共享和有效利用,积极推进三网融合。同步提升骨干网传输和交换能力,提高骨干网互联互通水平,改善网络服务质量,保障网络与信息安全。 《意见》同时要求,要加大光纤宽带通信核心芯片、器件、系统设备和应用等的研发投入和政策支持,鼓励光纤通信技术创新和提出自主光纤宽带技术标准,带动产业发展,支撑网络建设。

? 八部委联合推动3G 发展,2011年3G 用户达到1.5亿户

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国土部、环境保护部、住建部、国家税务总局近日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表示,要落实《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引导推进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拉动国内相关产业发展,切实发挥3G 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根据《意见》,到2011年,3G 建设总投资为4000亿元,届时3G 基站将超过40万个,3G 用户达到1.5亿户。《意见》要求,电信企业要以市场为导向,联合产业链相关企业,发挥各自网络和技术优势,开发适合3G 网络及移动互联网的特色业务,不断丰富3G 业务种类,加快3G 应用的创新,探索3G 应用的商业模式。为引导和支持3G 网络应用发展和创新,将TD 等3G 的网络建设、应用和研发纳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鼓励类。TD 产品和应用,经认定为国家自主创新产品的,可列入《国家自主创新产品目录》和《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目录》。

通信设备行业

行业研究 研究报告

维持“看好”评级

2010-4-15

事件评论

对于工信部等国家相关部委近日频繁且高调的发布推进通信行业发展的各种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我们有以下观点:

第一,《意见》积极配合国家产业规划布局及结构调整,引导相关资金进入并大力发展信息通信产业,并促进相关产业链发展完善。

通信网络作为一国经济发展的神经网络,对经济发展的意义重大。完善且发达的通信网络能够加速整个社会经济及生活中的信息流的流转速度,进而带动物流及资金流的流转,对社会生活及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属于国家经济及居民生活的重要基础设施。

同时,国家以国际金融危机为契机,以相关产业振兴规划为切入点,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而通信产业作为重要信息服务行业,是国家“信息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此为契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也就不难理解了。工信部等相关部门联合下发相关《意见》,正是对这一战略的具体推进与落实。

《意见》体现了对光通信及移动通信产业链发展的关注,提出了从芯片、网络设备、网络建设、业务应用及用户发展的产业链各环节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借此契机进行产业链升级的用意。

第二,《意见》将加速推动宽带及3G建设,并为即将开始的三网融合竞争做准备。

国家广电总局及工信部目前均准备了10个试点城市名单上报国务院,只待国务院批准后便在相关城市进行三网融合试点。在试点实施之前,广电系统动作频频,积极进行网络的整合及升级改造,以便在三网融合试点后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形势。

《意见》可以解读为电信行业在三网融合试点前在网络层面的应对措施,具体体现为:1.互联网宽带业务在三网融合后必定是广电及电信竞争焦点,而目前电信系统大部分的接入网仍为铜线,其接入带宽相比改造后的广电网络处于明显劣势,出于竞争的考虑,电信运营商有快速提升互联网接入网络带宽的压力;2.电信行业目前大部分用户的宽带带宽不足以支持融合后的视频类业务,急需进行带宽升级;3.传统的2G无线接入无法有效支持CMMB等手机流媒体业务,3G无线宽带网络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第三,《意见》明确了未来几年电信行业投资的主基调仍然是3G和宽带业务。

《意见》明确指出到2011年3G总投资为4000亿元,光纤到户投资为1500亿元,凸显了未来几年电信行业在3G 及宽带业务上的巨额投资,这也与我们在之前的报告《中国电信运营商资本开支分析及展望》中的判断一致。

《意见》的出台,强化了我们对未来几年光通信及3G产业发展的看好,而相关厂商也将充分受益于这两个行业的高额投资。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我们给予烽火通信(光通信)、中兴通讯(光通信、3G)、武汉凡谷(3G)、光讯科技(光通信)“推荐”评级。

下文中,我们将对中国宽带FTTx及3G的现状及前景进行简要分析,并对相关公司的投资价值进行分析。

行业研究宽带业务发展现状—用户规模领先但接入速率不尽人意

用户规模领先,且增长空间巨大

全球互联网自2005年以后进入快速发展通道,而与此相对应,中国互联网用户也在此阶段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并迅速在用户规模上成为世界第一。而随着技术发展及业务创新,互联网用户的接入方式也从窄带为主逐渐过渡到宽带为主,到2009年底,中国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到1.03亿,在宽带接入用户规模上也实现了世界第一。

图1:中国宽带用户数增长情况(万人)

资料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长江证券研究部

虽然在绝对用户数量上达到了世界领先,但中国宽带用户增长远未看到天花板,宽带用户仍然具有巨大的增长空间。主要理由是:1.从宽带人口普及率来看,中国宽带人口普及率仅仅为8%,与世界平均水平持平,但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差距巨大,潜在增长空间巨大;2.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长,其中用于通信支出费用也会随之不断增长,居民对宽带业务的消费能力不断增强。因此,可以预见,我国宽带用户仍然会保持20%以上的年度增长率。

图2:中国宽带人口普及率(%)

资料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长江证券研究部

互联网接入速率不尽人意

虽然在用户规模上,中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在接入速率上的表现却不尽人意。在2009中国互联网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邬贺铨提供的一份美国通信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我国互联网平均速率仅1.774M,仅相当于韩国的8.7%,排名全球第71位,与日韩等发达国家差距巨大。

我们认为,造成中国互联网目前接入速率低下的原因为:1.我国宽带用户拓展主要由电信运营商主导;2.在通信市场发展及竞争的绝大多数时间内,电信运营商资本开支的重点是语音业务尤其是移动语音业务,宽带业务投资及拓展相对不足。

图3:我国宽带接入市场用户份额情况(%,2009年9月)

其它运营商

中国移动

中国联通

中国电信

资料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研究所, 长江证券研究部

行业研究

从接入的技术方式来看,我国宽带用户主要采用xDSL的接入方式。到2009 年9 月底,国内xDSL 用户总数为8099.8 万,在全部宽带接入用户中的占比为76.8%(在基础电信运营商宽带接入用户中的比重为81.5%)。

图4:中国宽带接入方式构成(%,2009年9月底)

资料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研究所, 长江证券研究部

FTTx—带宽问题的终极解决方式

我们认为FTTx会逐渐成为宽带接入的主流解决方案,主要理由为:1.P2P、在线视频等应用形式使互联网带宽日渐窘迫;2.目前主流的xDSL接入方案并不能够有效支持宽带业务的速率要求;3.FTTx解决方案的技术标准已趋完善,且部署成本逐步下降,已具备大规模商业条件。

而七部委联合发文要求加快推进光纤到户进程,正是看到了这种趋势。

互联网带宽日渐窘迫

我们认为造成互联网带宽出现不足的原因包括:1.随着互联网用户的快速增长,互联网活跃度不断提升,进而使互联网传输信息呈几何级数增长;2.P2P等新型互联网应用占用大量网络带宽;3.用户使用习惯发生改变,在线音乐、在线视频等在线娱乐型应用受到追捧,进而对带宽提出更高要求。

图5:美国互联网流量分布(%)

资料来源:Ellacoya Networks ,长江证券研究部

另一方面,互联网在近年来表现出明显的视频化趋势,除了传统的电影、电视剧等内容外,基于web2.0的个人用户所创造的视频内容呈爆发式增长,而传统的图片式广告也逐渐向视频化方向转变,这都显著增加了网络上的视频流量,进而使网络带宽呈现出不足。

带宽对业务支持不足

正如上文所论述的,用户的使用习惯在不断改变,而互联网应用形式也在不断推陈出新,这都对网络带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下表所示,视频类应用对带宽均有较高要求,而按照目前我国平均下行带宽1.78Mbps 来看,显然不能满足对视频类应用的有效支持。 表1:典型宽带业务与接入带宽要求

业务名称

下行带宽

上行带宽

2010年高端客户需求 2010年普通用户需求 HDTV 6-10Mb/s — 2路 SDTV 1.5-3Mb/s

2路HDTV 或

1-2路SDTV

视频通信 124K-2Mb/s 256K-2Mb/s √ √ 在线游戏 256Kb/s 256Kb/s

√ VoIP 80Kb/s 80Kb/s √ √ 电子邮件 420Kb/s 80Kb/s 下行带宽 25-30Mb/s

下行带宽 8-12Mb/s

网页浏览

414 Kb/s

64 Kb/s

资料来源:长江证券研究部

而目前我国宽带主要的接入方式xDSL 的最大下行带宽为8M ,对清晰度较高的视频内容业务的支持也存在瓶颈,尤其是考虑到三网融合后高清晰度的视频内容会大量增加,因此,xDSL 接入方式在长远来看并不能有效解决带宽不足的困境。因此,FTTx 就成为解决带宽不足的唯一选择。

行业研究

表2:FTTH与xDSL主要性能指标对比

xDSL

FTTH

对比项目

ADSL VDSL

传输介质铜质电话线铜质电话线光纤

0.3-1.5Km,一般为0.5Km 20Km以上

有效传输距离 3-5Km

3Mbps 1000Mbps 上行速率 640kps-1Mbps

1000Mbps

13Mbps-27Mbps

下行速率 1Mbps-8Mbps

技术成熟程度非常成熟无正式国际标准标准已趋成熟

商用情况已在全球大规模商用只在日韩等少数国家商用具备商用条件,开始加速部署

资料来源:长江证券研究部

FTTx具备大规模部署条件

正如上文所分析的,FTTx在技术指标上相对xDSL具有明显优势,但长期以来若干因素的困扰导致FTTx发展缓慢,

主要是:1.FTTx的技术标准存在争议,导致相关厂商各自为阵,减缓了FTTx的商用化进程;2.由于商用化程度较低

从而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导致FTTx部署成本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过于高昂。

但随着用户持续不断的带宽提升需求以及主要电信运营商及厂商的推动,以上两个问题已经出现了积极的变化,同时,

中国政府从国家主导的角度进一步明确FTTx部署时间表,从而使FTTx进行规模部署具有了更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

性。

目前FTTx建设的主流技术是EPON和GPON,其中EPON标准由IEEE制定,GPON标准由ITU-T制定。二者在

技术上并无本质的优劣之分,EPON技术成熟度较高,在成本上存在优势,而GPON在分光比和下行带宽上存在优

势。但由于标准的不统一,则加大了相关厂商的研发成本,从而减缓了其商用进程。

表3:EPON和GPON的比较

EPON GPON

下行线路速率(Gb/s) 1.25 2.488

上行线路速率(Gb/s) 1.25 1.25 线路编码 8b/10b NRZ

有效带宽率 73% 94% 最大逻辑传送距离 20km 60km 分光比 1:32 1:32,1:64,1:128

数据链路层协议Ethernet Ethernet over GEM

TDM支持TDM over Packet TDM

Qos 256LLD 4096T-CONT 技术成熟度较高,继承以太网,设计难度低较低,进入门槛高,厂商较少

成本设计容易,规模生产,成本较低功能复杂,需全新封装,厂商少,成本居高不下

安全性无规定,可采用AES AES加密技术

资料来源:长江证券研究部

这一困局的改变得益于电信运营商的推动,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需要不断提升带宽以满足用户需求同时应对竞争,因此,其希望尽快统一技术标准以进行宽带网络升级改造。在主流电信运营商的推动下,FTTx技术标准之争已逐步明朗化。目前,EPON已经在日本得到广泛应用,而GPON则在美国得到大规模部署。而从国内的情况来看,中国电信及中国联通两大固网运营商出于保护投资的考虑都基本明确了以EPON为主的光纤化解决方式,而另一电信巨头中国移动由于缺乏固定网络,更倾向于使用GPON来实现FTTx,以求在带宽上形成竞争优势。至此,FTTx的标准之争基本已经尘埃落定。

而从成本上来说,光纤化接入方式由于其高带宽特性,因此,如果以网络中传输的单位数据价格来衡量的话,其数据的平均成本要明显低于xDSL等接入方式。在主要电信运营商的推动下,全球FTTx用户规模已有长足发展,相应厂商的规模效应逐步显现,从而使FTTx得部署成本下降,使电信运营商的成本压力大减。

图6:不同接入技术的价格(/Megabit .月)

资料来源:Point Topic,长江证券研究部

目前FTTH每线成本可以降至1800元左右,而FTTB+LAN模式的每线成本已经降到1000元以下。故有的接入带宽优势,再加上成本的不断下降,使得FTTx相对于ADSL的比较优势凸显无疑,也将带来用户需求的大幅增长。

表4:各种宽带接入方式建设成本

接入方式局端设备分摊用户端设备分摊线路及施工合计ADSL 5202304801230 VDSL2 8005004501750 FTTH(2FE) 2408707201830 FTTB(16FE+16POTS) 157114231149资料来源:长江证券研究部

行业研究

3G—用户加速发展值得期待

我们认为,2010年将是中国3G用户快速发展的开始,主要理由包括:1.中国移动用户规模庞大,但3G用户渗透率较低;2.中国移动用户的数据消费习惯已经养成,3G会为其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进而促进3G用户发展。3.经过电信运营商2009年的大规模网络建设,3G网络质量已具备一定水准,在电信运营商的大力营销推广下,3G用户加速发展可期。

低的3G渗透率为大规模增长提供可能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移动通信用户在2009年底达到7.26亿户,成为世界上移动用户数最多的国家。但是从移动普及率来看,2009年移动普及率为54.41%,仅为世界中等水平。从未来发展来看,中国移动用户数仍然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图7:中国移动用户数发展情况(万户)

资料来源:工信部,长江证券研究部

2009年作为中国3G发展的元年,3G用户的发展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为:1.初中国电信CDMA2000可以以较快速度升级外,其它电信运营商都需要重新建设3G接入网络,因此,电信运营商的重点放在3G网络建设上;2.用户对3G业务没有形成良好认知,需要电信运营商进行更多的品牌和业务推广;3.3G并不完善的网络质量及较高的资费价格在一定程度商也阻挡了用户的使用热情。

虽然2009年底中国3G用户数仅为1141万,在移动用户中的渗透率仅为1.57%,但从日本等国家3G发展的经验来看,随着网络质量及用户认知的改善,3G用户数会呈爆发式增长,并最终完成2G向3G的过渡。

因此,庞大的移动用户数及低的3G渗透率将会在网络质量和用户认知改善后,迅速的形成3G用户爆发式增长的局面。

图8:NTT DoCoMo 2/3G用户发展情况(千户)

资料来源:工信部,长江证券研究部

3G良好数据体验符合用户数据消费习惯

3G相比2G最大的优势在于其数据传输速率要明显提升。因此,在数据类业务使用方面,3G相比2G将会提供更好的消费体验,而这也是3G业务最大的卖点。

表5:中国三种3G制式的数据传输速率

TD-SCDMA HSPA WCDMA HSPA CDMA2000 EV-DO Rec.A

下行 2.8Mbps 14.4Mbps 3.1Mbps 最高传输速率

上行 384Kbps 5.76Mbps 1.8Mbps 资料来源:长江证券研究部

而从目前中国移动用户的消费习惯来说,经过了短信、彩信、Wap、无线音乐下载、手机上网等应用的熏陶后,中国手机用户的数据消费习惯已经基本养成,手机上网等数据类业务已经在中国电信运营商收入中占据较大比重。而日本电信运营商3G发展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日本移动用户具有很强的数据业务消费习惯,而日本电信运营商的3G 业务则适时的满足和改善了用户的数据消费体验。

通过对比中日两国移动用户的消费行为,中国更高的数据业务消费占比及更加成熟的网络及终端,使我们相信中国3G 发展将会比日本取得更大的成功。

行业研究图9:中日运营商推出3G时的数据业务占比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中国运营商为2007年底数据,NTT DoCoMo为2001年,KDDI为2002年),长江证券研究部

快速改善的网络质量促进用户增长

日本与欧洲电信运营商发展3G成败两端的表现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是:网络质量是决定3G运营成败得重要因素。如下图所示,正是日本电信运营商在网络建设方面的努力造就了其在3G上的成功。

图10:欧洲各国与日本3G网络覆盖率比较(百分比)

资料来源:OFCOM,2007年,长江证券研究部

正如我们前文中所分析的那样,2009年中国3G发展不尽如人意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3G网络建设仍不够完善,仍然存在较大区域的覆盖盲点,从而影响用户体验,降低用户使用热情。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具有世界上规模最大、覆盖质量最高的2G网络(中国移动GSM基站数超过40万个,中国联通为28.9万个),而电信运营商在3G网络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均支持2/3G网络切换,即在无3G覆盖的区域切换到2G 网络进行通信,这对提升用户体验具有较好效果。

同时,正如八部委在《关于推进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的意见》中所指出的,未来两年中国将再建设40万个左右的3G基站(加上已有近30万个3G基站,总是将基本与2G基站数持平),而从中国移动等电信运营商“三年规划,两年建设”的3G网络建设思路来看,到2010年底中国将初步建设形成完备的3G网络,从而为推动3G用户发展提供坚实的网络基础。

投资价值分析—重点推荐公司

我们认为,在中国政府将FTTx作为国家信息化战略的组成部分的宏观背景下,在电信运营商应对三网融合竞争、提升用户体验的行业格局下,在FTTx的技术细节及成本障碍得到解决的微观前提下,中国FTTx用户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从而使中国光通信行业在3G建设之后找到新的行业兴奋点。

图11:中国FTTx用户数预测

资料来源:长江证券研究部

我们在2009年报告《光通信:走得比3G更远》中曾经详述了对光接入行业的划分方式,即光接入系统和光纤光缆两个子行业。在本报告中,将沿用这种划分方式对相关公司进行分析。

光接入系统

我们一贯认为,光接入系统行业由于其需要较强的技术积累因此容易形成较高竞争壁垒,同时接入系统厂商作为FTTx 部署过程中的主设备提供者,相比光纤光缆等配套厂商显然会分享到更多的电信运营商资本开支份额。因此其投资价值相比光纤光缆子行业更高。

经历行业低潮期的洗牌后,中国光系统市场竞争格局已经稳定,国外光系统厂商如阿朗、北电等逐渐淡出,华为、烽火和中兴等主要厂商已经占据了中国光传输市场80%以上市场份额。烽火通信更是占据了中国FTTx产品市场将近一半的市场分额。

行业研究图12:国内光通信设备市场分额

资料来源:长江证券研究部

因此,在预期FTTx用户会大规模增长的前提下,我们看好烽火通信及中兴通讯在FTTx市场上的表现,并给予其推荐评级。同时,光讯科技作为华为、中兴、烽火等国内顶级光通信设备提供商的上游供货商,其未来也将随几大厂商一起受益于FTTx投资增长,因此也给予其“推荐”评级。

基站系统

《意见》明确指出了未来两年3G基站的建设数目将为40万个左右,这将为基站系统厂商提供巨大的收益分享及成长机会。

中兴通讯凭借其在TD、WCDMA、CDMA2000三种3G技术标准设备上的均衡实力,无疑将是3G基站建设中的最大受益者,因此,我们给予其“推荐”评级。而武汉凡谷作为基准天馈系统射频器件提供商,其是华为、爱立信、诺西等世界一流基站系统设备的上游供货商,因此,其也将跟随这些厂商成为3G基站建设的受益者,我们也给予其“推荐”评级。

最后,基于FTTx对光通信行业的长期利好、3G仍将保持较大规模建设的前提,综合考虑公司产品技术壁垒、长期竞争力、收益弹性等多方面因素,我们认为,当前光通信行业公司投资标的选择依次为:烽火通信、中兴通讯、武汉凡谷、光讯科技,并重申对烽火通信、中兴通讯、武汉凡谷及光讯科技的“推荐”评级。

表6:重点公司一览

行业公司评级

烽火通信推荐

光接入系统

中兴通讯推荐

光讯科技推荐

中兴通讯推荐

基站系统

武汉凡谷推荐

资料来源:长江证券研究部

分析师介绍

陈志坚,清华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华中理工大学通信工程学士,从事TMT行业研究。

胡路,北京邮电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硕士,北京邮电大学通信工程学士,从事TMT行业研究。

对本报告的评价请反馈至长江证券机构客户部

姓名分工电话E-mail

伍朝晖副主管(8621)68752398 135******** wuzh@https://www.doczj.com/doc/e38240518.html,

甘露华东区客户经理(8621)68751916 137******** ganlu@https://www.doczj.com/doc/e38240518.html,

吕洁华东区客户经理(8621)68751926 135******** lvjie@https://www.doczj.com/doc/e38240518.html,

鞠雷华南区客户经理(8621)68751863 138******** julei@https://www.doczj.com/doc/e38240518.html,

易敏华南区客户经理(8621)68755178 138******** yimin@https://www.doczj.com/doc/e38240518.html,

李靖华北区客户经理(8621)68751860 137******** lijing2@https://www.doczj.com/doc/e38240518.html,

投资评级说明

行业评级报告发布日后的12个月内行业股票指数的涨跌幅度相对同期沪深300指数的涨跌幅为基准,投资建议的评级标准为:

看好:相对表现优于市场

中性:相对表现与市场持平

看淡:相对表现弱于市场

公司评级报告发布日后的12个月内公司的涨跌幅度相对同期沪深300指数的涨跌幅为基准,投资建议的评级标准为:

推荐:相对大盘涨幅大于10%

谨慎推荐:相对大盘涨幅在5%~10%之间

中性:相对大盘涨幅在-5%~5%之间

减持:相对大盘涨幅小于-5%

无投资评级:由于我们无法获取必要的资料,或者公司面临无法预见结果的重大不确定

性事件,或者其他原因,致使我们无法给出明确的投资评级。

重要声明

长江证券系列报告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本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本公司已力求报告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不代表对证券价格涨跌或市场走势的确定性判断。报告中的信息或意见并不构成所述证券的买卖出价或征价,投资者据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本公司和作者无关。

本公司及作者在自身所知情的范围内,与本报告中所评价或推荐的证券没有利害关系。本公司及其所属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也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者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或者金融产品等相关服务。

本报告版权仅为本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如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长江证券研究部,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