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外植物药质量控制战略及对我国中药发展的启示_丁倩

国外植物药质量控制战略及对我国中药发展的启示_丁倩

国外植物药质量控制战略及对我国中药发展的启示_丁倩
国外植物药质量控制战略及对我国中药发展的启示_丁倩

·中医动态·

国外植物药质量控制战略及对我国中药发展的启示

丁倩1,刘峰华2,刘岩2,曹彩1,3

(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2.天士力现代中药资源有限公司,天津 300402;

3.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北京 100061)

关键词:植物药;德国;美国;日本;质量控制;中药现代化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1.03.001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5304(2011)03-0001-04

欧盟对植物药的定义为单一或多种植物配伍,含有专一活性成分和(或)植物提取物,用于医疗目的的医疗产品。目前,植物药已成为世界医药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全球植物药市场中,我国的植物药所占份额落后于其他国家,在国际植物药市场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欧洲草药制剂和日本汉方制剂。我国有中药12 807种,其中药用植物类达11 146种[1],作为中草药生产大国,如何提高我国中药生产与销售在国际植物药市场的份额是目前中药产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国际植物药发展现状

1.1 德国

德国是欧共体中使用植物药最多的国家。据WHO统计(2008年),近年全球植物药市场规模已接近400亿美元,欧盟占全球植物药市场份额的40%[2]。德国拥有欧洲最大的植物药市场,2005年植物药市场年销售额达30亿美元,已占欧盟总销售额的35%[3]。德国是植物药制剂的主要出口国,其发展水平在欧盟国家中是最成熟的,其质量控制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1 制定严格的原药材质量标准 德国的植物药生产对原药材进行严格的控制,如威玛舒培博士药厂(Schwabe)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植物药企业之一,公司研发的最成功的产品——金纳多是至今被业界最关注的植物提取物。公司对金纳多的质量控制自银杏叶原料开始,约70%叶子是来源于在法国和美国的种植园,除自己种植外,早期开始是从韩国和日本购买银杏叶,后来将当地的银杏种植机械化和科学化,使购得的叶子质量有基本的保证。目前与我国江苏和山东联合开发种植银杏,基本上是手工采收,由栽培专家监控。产地、种植技术与采收期不同对银杏叶所含成分有明显影响,威玛舒培博士药厂在投产前先对银杏叶的成分进行分析,再以适当的比例进行搭配,以保证原料内在质量的稳定[4]。

1.1.2 采用现代化的生产设备 德国在植物药的生产过程中,已广泛采用了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前沿的分析检测手段和先进的检测设备,实现了生产程控化、检测自动化、输送管道化和包装电机化,达到了生产全过程工程化的要求[5]。如“智能化”时间-压力灌装系统能满足较高的灌装要求,它的智能化控制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I21B09)

通讯作者:曹彩,E-mail:cc@https://www.doczj.com/doc/ed8214079.html, 系统监控所有灌装参数,保证灌装过程的安全可靠性,保证清洗、灭菌操作的实施,方便安装和操作。“智能化”时间-压力灌装系统的操作是灌装软管与分流管相连接,通过软管挤压阀,即可进行灌装操作,无摩擦磨损零部件。在分流灌装的末端装有压力传感器,操作过程由计算机控制[6]。生产过程中控制软件是满足灌装工艺质量控制的关键,国外组态软件比较知名的有Intouch、iFix、WinCC等,其特点是具有方便直观的图形系统,配有实际灌装参数显示装置,以及功能强大的报表与记录系统,且性能稳定。中控系统大大降低了设备维护难度,给设备维护人员带来了很大便利,提高了效率,可为以后自主开发更加完善的网络化、信息化生产管理系统打下基础[7]。

1.1.3 拥有先进的生产工艺水平 德国的植物药生产采用从单味药中提取活性成分或有效部位组方,复方药采用各植物药的标准提取物或有效成分组方。德国拥有先进的生产工艺,金纳多的27个提取工序在欧洲获得了永久性专利,其有效成分和药理作用都已明确。

德国最高卫生主管机构(BGA)的公定书(相当于中国的药典)中明确记录金纳多应符合以下几项内容:①提取浓缩比例50∶1,即50份干燥银杏叶中提取1份银杏叶提取物;②24%的银杏黄酮苷;③6%萜类;④银杏叶酸<5 ppm(1/10万单位)[8]。提取物的各种成分是作为一个整体,即所含的黄酮醇苷、萜类内酯、原花青素类、少量有机酸和酚酸类成分起着互补和协同的作用,他们曾试图将金纳多精制,但药理作用并未见增强[4]。金纳多与其他厂家的银杏叶提取物的区别,在于其特定的工艺和标准,其生产工艺是以丙酮-水为起始溶剂粗提取,再经脱脂、除去银杏酚酸、原花青素、双黄酮、富集萜类内酯、富集黄酮醇类等15道工序,制成提取物[4]。金纳多所含各类成分的大致比例经过多年的数据积累,药/提取比例是35∶1~67∶1,平均是50∶1;总黄酮苷22%~27%;萜内酯5%~7%,其中大约银杏苦内酯A、B、C 2.8%~3.4%;白果内酯2.6%~3.2%;银杏酸<5 mg/kg[9]。

1.2 美国

美国植物药研究起步较晚,但其植物药市场发展迅速,随着使用草药的人数不断增加,目前美国成为全球植物药市场第一大国。近10年来其研发、生产和应用与欧洲相似,植物药主要是单方药,采用提取物为原料,制成片剂或胶囊出售。美国国会

通过的美国膳食补充品健康与教育法案(Dietary Supplement Health and Education Act,DSHEA),将植物药列入食品补充剂范畴,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考虑到植物药的特点,在植物药质量可控性和一致性方面,非常强调对原药材的质量控制和生产全过程的严格控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 制定严格的原药材质量标准 FDA对于植物药的产地做出了严格的规定,并对于野生药材的生产进行严格的限定要求——提供对环境的评价报告,DSHEA法案规定,植物药必须用植物全株或其根、茎、叶、花、果等部分,不得掺加任何化学合成药物或任何违禁化学组分。原药材质量控制必须达到如下标准:①建立充足的生药质量控制手段;②对每个植物生药、植物药中间体和植物成药已经建立了合适的参考标准并留样[10]。

1.2.2 具有严格的控制工艺水平 FDA在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包括对中间品和产品。DSHEA法案规定植物药必须达到如下技术要求:①生产工艺已经最终成型和确证,建立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具有可查阅的实际生产的批生产记录。②所有相关批号的化学、物理和生物试验的全部实验结果,已表明植物药中间体和成药的批与批之间具有生产一致性;在植物药中间体各批号间的所有化学成分在光谱和(或)色谱、指纹图谱上应具有可比性。③建立了适合于植物药中间体和成品的质量控制标准(试验项目列表、分析方法和试验过程,以及所用的标准),包括鉴别和活性成分含量测定,特征性指标成分的鉴别和含量测定,和(或)生物测定。④完全验证了分析方法和试验过程的可靠性。用于分析指纹图谱的方法应当能够尽可能地检测到各种化学成分,也可以用多种不同分离方法和试验条件,来建立多个指纹图谱进行联合质量控制;另外,在联合分析方法中,应当表明能够检测出试验样品的绝大多数成分。⑤稳定性研究的分析方法已成熟,能够检测植物药中间体和植物成药的稳定性。植物药中间体或植物成药的稳定性一般不都是按照活性成分的含量、特征性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或生物测定来决定,因为在植物药中间体或成药中,由其他成分降解而形成的降解物也应当得到很好的控制,分析方法应能检测到这些降解物[10]。2004年,DSHEA法案又规定对于美国或他国没有上市的、或发现存在安全问题的植物药产品,在其申请Ⅰ期、Ⅱ期临床时,应提交关于植物原药材的部分药材生长条件和采收时的生长阶段两项内容[11]。

2006年10月30日,FDA批准从绿茶叶中提取的Veregen TM 成为处方药,成为自2004年6月美国FDA颁布的《植物药研制指导原则》以来第一个通过审批的植物药。Veregen的组成说明它是一个相对简单的植物药,即一种植物(茶)的一个部位(叶)的有效组分,儿茶素含量达到总有效成分的85%以上,除去2.5%的其他成分,未知成分只占总有效成分7.5%左右[12]。

1.3 日本

日本汉方药发展迅速。其汉方药与我国中药属于同根同源,但又存在着差别,如原药材的基源与规格不同、处方内容不同、调剂与质量的稳定性不同等。日本汉方药大多使用颗粒剂,处方中广泛使用的是浸出物制剂而不是煎剂,这类制剂在稳定性、药效与安全性方面易于标准化,重现性好,且调剂与服用简便。

1.3.1 将现代农业栽培技术应用到药用植物栽培中 日本现已贮藏了国外1 500种药用植物的种子用于引种栽培。为了开发生药资源,日本学者采用生物学和遗传学的手段进行了选拔优良品种、育种及栽培移植方面的研究工作。他们将现代农业栽培技术迅速移植到药用植物栽培上,并不断改进,普遍注意在田间操作中使用小型机械精耕细作,注意有效成分的监测追踪,尽量不用化肥和农药,以确保生药质量。日本还采用药用植物栽培业合同制,药厂与产地合作,保证原药材质与量的稳定,增强了生产的计划性与合同性,避免了农民盲目栽培、过剩生产,确保产品质量尤其是优良品种的选育。对于那些生产条件苛刻、栽培难度大的品种,日本政府给予扶持[13]。

2004年7月,日本正式颁布了药用植物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从1988年开始日本进行了药用植物现状调查及制定栽培药用植物品质评价指南,它包括了在日本可能栽培的80种药用植物,这可看作是日本的《中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ood Agraculture Practices,GAP)各论,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得到的总论即是日本的药用植物栽培规范[14]。

《药用植物栽培与品质评价》指南的基础工作细致,内容详尽严谨,包括各种药用植物的以下几个内容。①植物名包括和名(日语名)、生药名、学名,生药名用汉字及片假名表示,学名采用日本药局方以及植物分类学广泛使用的学名;②药用部位;③植物形态;④生药的特征及产地:主要按照日本药局方及专业领域广泛认同的性状记载,并记载主产地;⑤栽培种的特性:包括形态、生态、成分、地域适应性以及生长特性,其中地域适应性及生长特性又包括气候、土壤、日照及遮阴性,并附总的区划地图;⑥栽培方法:依次记载了品种、适应性、育种育苗、定植、肥料、田间管理、病虫害、采收加工、炮制、产量,所用肥料记载含氮、磷、钾的含量;⑦生药的品质评价:原则上按照日本药局方的规格执行;⑧特征分类表:记载各个栽培品种的植物形态,并测定有效成分含量;⑨栽培周期:按时间顺序记录栽培方法中规定的内容;⑩其他资料:包括种苗的来历、少量确认栽培实验、该生药的用途、主要被使用的汉方药等。此外尚附有各个栽培时期及生药炮制过程的照片[14]。

1.3.2 生产设备实现机械化 汉方药各种剂型的生产全部实现机械化,并应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如固液分离技术、冻结干燥工艺、真空包装技术、洗净灭菌技术等。在浸膏生产中,从投料到冻结干燥制成干浸膏,全部生产过程由中央管理室的操作盘进行自动控制[13]。生药的提取一般是采用封闭式的大型不锈钢提取罐,外加加热的套管,并备有搅拌装置。提取液的过滤主要还是采用离心机分离和压榨式过滤机分离。

1.3.3 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 日本中药材的前处理工作,生药鉴定、质量检验,按其品种、规格进行剪裁加工,清洁整齐,包装规范化,低温贮存等由专门的生药加工厂完成。在生产工艺上,从原药材的选用、提取、浓缩、干燥以及成型等过程,尽量避免主药指标成分的损失和破坏,故采用高效、低温(甚至冷冻)的制备技术;在提取过程中尽可能保存有效成分;在生产过程中重视指标性成分的理化性质,如溶于水、不稳定、不

因煎煮而被破坏、不易挥发、专属性强等,除此之外,用水量、(溶媒)温度、时间、次数、提取技术及设备等对有效成分的含量影响也很大。因此,他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如麻黄汤提取液用水量越大,其指标性成分甘草酸、麻黄素的提取率越高;由于药材成分性质的差异,长时间加热也会损失或破坏有效成分,还有些成分会因发生化学反应而变成不溶性物质,在滤液中被丢失,应尽量避免或减少损失[15]。对以下各种项目,都要求上报科学实验数据:①提取溶剂和数量一般而言,用全生药量的20倍水量,旧本汉方制剂一般都用水作溶媒,而不用醇来提取;②生药提取次数原则上只提1次;③生药加工规格的大小,投料量的多少,生药混合的顺序,升温的速度,提取的温度,过滤的材料和方式等。

日本汉方药生产企业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在企业内部采用高效液相指纹图谱控制质量,迄今己为数百个药方建立起指纹图谱,对一种中成药应含有哪些有效成分、每种有效成分含量范围做出严格规定,使不同企业所生产的同种汉方药的成分、药效相对稳定[16]。近年来,津村在成药质量控制方面采用了三维高效液相指纹图谱技术,以探求药物的安全性、均一性、有效性,使品质评价得到高层次的保证。

2 我国中药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中药材的质量控制现状

我国有着丰富的中药材储藏量,有学者对320种植物类的中药材进行了储藏量的统计分析,其总储藏量就达850余万吨[1],但以下因素影响中药材的质量。首先,采集时令对药材质量的影响:中药材品质的好坏决定于有效物质含量的多少,而有效物质含量的多少与采收的季节、时间、方法等有密切的关系,不按时节或随意采收,造成了药材品质不一,质量不稳。其次,炮制对药材质量的影响:中药材加工炮制目的是为了洁净药材,去除杂质和非药用部分,保证用药的准确性,增加疗效,降低药材毒性。有些药物如马前子、乌头类、半夏等必须炮制后才能使用,否则会有剧毒。另外,中药材还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因利益的驱使人为地造假掺杂。

2.2 中药的生产设备、生产工艺落后

我国中药生产企业进行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GMP)认证,但生产水平参差不齐,差距较大。一些大中型企业,产品疗效好,药品质量稳定。这些企业对原材料的采购、储藏均有较高的要求,有的企业还拥有自己的药材种植基地,以确保药材质量稳定。在生产设备方面,企业能投入大量资金购买较先进的设备或根据自身的需求设计出符合本企业生产的设备,但难以达到生产在线控制等工艺要求。就中药提取方面,提取设备多采用单罐萃取的模式,对提取过程中的温度、溶出度等不能在线控制,导致工艺水平落后。其余大部分生产企业现有的生产装备较落后,许多企业仍使用的是国外淘汰或即将换代的产品。

2.3 我国中药产业情况

近年来,我国中药产业出现好转,产值大幅增加,进出口贸易额也大幅上涨。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中成药生产企业886家,既生产化学药又生产中成药的2 030家,生产中药饮片的1 194家;4 110家企业中中药业务收入为1 972亿元,销售收入低于5 000万元的企业占67%,没有一家企业占到10%以上的市场份额。据“中国投资咨询网”报道,我国中药出口额仅占世界中药市场的5%左右,而且大部分是中药材和半成品出口,韩、日、美、德等国将其加工成附加值较高的成品药,再高价返销我国,直接垄断了国际市场约90%的份额。

3 推动我国中药发展的对策

基于上述对国际植物药的质量控制和我国中药生产现状分析,提出推动我国中药发展对策。

3.1 增强国内中药材市场的管理意识

我国是中药生产大国,却不是中药生产强国,在国际植物药用制品200多亿美元的年贸易额中,我国只占5%左右,很多历史悠久、疗效确切的中成药产品还没得到国际上的一致肯定和认可。日本和韩国的制剂原料大多数都是从我国进口,但我国中药销售额落后于他们,我国在中药原料种植、中药采购等环节,缺乏必要的管理规范,建议进一步完善相关技术及管理规范以提高中药材质量。

3.2 建立符合中药特点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中药生产不同于化学药品生产,它对物料的管理、生产条件等与GMP中的要求有不同的标准。目前我国没有专门针对中药生产的质量标准规范,只是作为附录放在GMP当中,内容简单,指导性不强,导致不管是监督部门还是中药生产企业都参照GMP即化学药品生产规范来监督和生产,但其中许多要求是不利于中药生产或中药生产所达不到,使其成为一纸空文。建议根据中药生产的特点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中药生产管理规范。

3.2.1 建立中药提取质量管理规范 建议建立《中药提取质量管理规范》(Good Extract Practice,GEP),它可以从硬件设备、软件技术各方面对企业提出要求,提高行业准入门槛,起到淘汰劣质产品和劣质企业、规范企业行为的作用,使有生产能力的企业更具有竞争优势。同时,建立GEP为企业提供一个规范的操作平台,使企业做到最基本的准则后集中精力研发新产品、提高生产工艺,增加优势。

3.2.2 加强与《中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衔接,把好原药材关 建立GAP应使中药生产分化为原药材生产和制剂生产两部分,弥补GAP的不足,规范中药材的种植。我国应借鉴日本药用植物的规范化种植和质量控制发展经验,全面实施GAP,使药材质量稳定性、重金属超标、农药残留等问题得到解决。加强科技投入,大规模建立药用植物培植基地和中药材采集、加工、储藏的标准示范基地,使绿色地道中药材的种植形成规模经济,严格进行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制订和实施无公害中药材标准和生产技术规范,实现中药材无害化生产;同时,开展野生药材资源保护和利用现状的调研,加强野生药材的保护[17]。 3.3 提高中药的生产设备及工艺

建议积极采用先进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中药产业,提高效率,降低消耗,提高质量。可以借鉴德国等国提取植物药的方法,制订具体可操作的工艺技术参数和中药生产设备技术标准,并据此对其进行技术监督、检测,保证产品质量。

·专题论坛·

名老中医经验与学术思想研究现状刍议

陈仁寿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献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46) 关键词: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1.03.002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5304(2011)03-0004-03

在当前中医界提倡传承与发扬的热潮之中,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研究得到管理部门与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很多有关名老中医经验和学术思想的研究课题被列为重点科研项目,并有大量的相关著作和论文出版发表,这对于继承名老中医经验和学术思想、提高中医诊疗水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其研究意义越来越明确,研究的内容不断深入而细致,方法也愈加先进和科学。但同时也必须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还有待改正和完善。

1 明确研究意义

对名老中医的研究,首先要认识和明确其意义和价值。目前,中医界将名老中医的研究作为重点项目来开展,是由于充分认识到名老中医之所以成为名医,与其成长经历和受教育的过程,以及长期临床实践有很大的关系。对之研究可以获得值得借鉴的知识,特别是他们各具个性的成才经历和临床经验,对当今中医临床、科研和教学具有指导作用。

1.1 拓宽临床思路

现在大多数临床中医师出自中医高等学府,接受的是“批量式”的中医知识灌输,很多人经历数十年的中医临床后,其临床能力还是停留在教科书的水平,中医临床疗效不高。这是现代中医教育的不足,很多人已经开始意识到了这一点。利用一些现代的方法对名老中医的临证经验进行整理挖掘,可以找出其诊治的独特着眼点或规律性的知识点,了解他们在治疗疑难

3.4 加强药品生产验证,保证生产工艺

工艺验证的规模应该是中试以上生产规模。按照既往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品种的技术资料,中试规模一般是生产规模的1/3~1/5;工艺验证方法以关键工艺变量的控制为手段,工艺验证的批次一般要求按照工艺研究的结果至少连续生产三批符合质量要求的样品。同时建议遵循验证管理遵循动态法则,要求在一定情况下必须对验证过的生产过程进行再验证。在按验证过的“标准”对影响质量的各个因素监控的同时,又必须用各种过程监控的实际数据来考核“标准”制定的合理性及有效性,或对已验证状态是否发生了漂移作出评估,对“标准”进行必要而适当的修订。实施药品生产过程的验证,虽然增加了生产的准备时间和新生产工艺投产的费用,但是强化了药品生产的质量意识,降低了生产事故的发生率、事故处理费用、不合格品,保证了药品的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管理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赵映前.我国当前中药现代化研究工作的现状与思考[J].湖北中医杂

志,2005,27(7):46.

[2] 方睿.触摸英传统药物法温度[N].医药经济报,2009,5(7):9.

[3] 刘晖,郭昱.植物药:世界共享[N].医药经济报,2008,9(29):12.

[4] 谢培山.银杏叶标准提取物EGb761?及银杏叶制剂的质量评价[J].中国

中药杂志,1999,24(1):3-5.

[5] 董丽丽,李野,沈枫.德国植物药发展概况及其对我国中药发展的借鉴

意义[J].中国药房,2004,15(9):570-572.

[6] 胡鹤立.国外无菌药品生产的隔离技术和装备[J].医药工程设计,1997,

(5):27-30.

[7] 孟秀玉,曹巨江,陈秀梅.基于组态王的中药滴丸灌装生产线上位机监

控系统[J].包装与食品机械,2008,26(4):5.

[8] 洪坦,周红梅.金纳多对中国植物药发展的启示[J].中国医药导报,

2007,4(35):98.

[9] 祝国光.银杏叶制剂的欧共体标准及启示[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1,8(1):84.

[10] 王智民,任谦,叶祖光.美国FDA《植物药品产业指南》的技术要求与

我国中药新药技术要求的比较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 2001,3(5):46-49.

[11] 孙月蘅,潘勤.美国《植物药工业产品指南》浅析[J].国外医药·植

物药分册,2007,22(1):23-25.

[12] 罗瑞芝,祝国光,孙鹤,等.FDA批准的第一个植物药及给我们的启示[J].

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2007,22(1):21-22.

[13] 董丽丽,李野,刘春波.日本汉方药发展概况及其借鉴意义[J].国际医

药卫生导报,2004(13):66-68.

[14] 李书渊.在日本《药用植物栽培与品质评价》指针评析[J].时珍国医

医药,2005,16(12):1336.

[15] 黄明福,朱长康.浅述日本汉方药颗粒剂的研制与发展[J].中国药业,

2000,9(7):59.

[16] 贺兰英.再谈中药现代化[J].中医药学刊,2004,22(1):148.

[17] 冯国忠,罗赛男.从日本汉方药的成功看我国中药的发展[J].中国药

房,2006,17(20):1526-1528.

(收稿日期:2010-11-11,编辑:蔡德英)

中药材质量控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附件1 指导原则编号: 【Z】

一、概述 (1) 二、基本原则 (1) (一)尊重中医药传统和特色 (1) (二)加强生产全过程的质控 (2) (三)根据中药材特点开展研究 (2) 三、主要内容 (3) (一)基原的确定 (3) (二)产地的选择 (4) (三)种植与养殖 (5) 1、重视种子种苗的质量 (5) 2、加强农业投入品管理 (5) 3、种植养殖过程的研究 (6) (四)采收与产地加工 (7) 1、中药材采收 (7) 2、中药材产地加工 (8) (五)包装与贮藏 (8) 1、规范中药材包装及标签 (9) 2、研究贮藏条件及复检期 (9) (六)中药材质量标准研究 (9) 1、性状 (10) 2、鉴别 (10) 3、检查 (11) 4、浸出物 (12) 5、含量测定 (12) 6、指纹图谱/特征图谱 (12) 四、参考文献 (13) 五、附录 (14) 六、著者 (18)

一、概述 中药材来源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和矿物等,具有生物多样性。中药材生产链较长,其质量受遗传、生长环境、种植养殖过程、采收加工和包装贮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质量波动范围较大,需要对中药材生产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 中药材是中药制剂研发和生产的源头,其质量是保证中药制剂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关键因素。基于全过程质量控制和风险管控的科学理念,针对基原、产地、种植养殖过程、采收和产地加工、包装贮藏及质量标准制定等中药材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关键质控点,制定本技术指导原则。目的是加强中药材源头质量控制,建立中药材生产全过程质量控制及可追溯管理体系,规范中药材生产,确保中药材安全和质量稳定,以满足制剂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的需要。 本指导原则主要为中药新药用中药材的质量控制研究提供参考。已上市中药、天然药物等可参照。 二、基本原则 (一)尊重中医药传统和特色 中药材的质量控制研究应遵循中医药理论,尊重中医药传

质量控制点一览表

质量控制点一览表 E.5 质量控制点等级“A”,“B”,“C”,“AR”,“BR ”, “CR ”的定义如下: “A”—应由业主见证确认后,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 “AR”—应备有施工纪录文件并由业主专业工程师确认后,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 “B” —应由承包者质检人员见证确认后,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 “BR”—应备有施工记录文件并由承包者质检人员签认后,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 “C”—应由分包者之间人员见证确认后,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 “CR ”—应备有施工记录文件并由分包者质检人员签认后,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 E.5.1 安装工程 E.5.1.1 静设备 包括:塔、容器、反应器、再生器、热交换器。 序号控制点等级检查结果 1、设备/材质检查A(BR/CR ) 2、基础检查AR 3、基础表面处理 C

4、5、6、7、垫铁放置 方位检查 地脚螺栓清洁度 地脚螺栓孔灌浆 CR BR B BR 8、找正AR 9、二次灌浆BR 10 、地脚螺栓紧固 B 11 、内件安装 托盘AR 除沫器等 A 12 、内部清洁度 A 13 、触媒/填料装填AR 14 、紧固入孔螺栓 B 15 、检查梯子、平台 C 16 、泄露试验(如需要)AR 17 、最终外观检查 A E.5.1.2 动设备 序号控制点等级检查结果 1、设备/材质检查 2、基础检查A(BR/CR ) AR

3、4、5、6、7、8、9、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基础表面处理 C 垫铁放置BR 底座找正AR 地脚螺栓清洁度 B 地脚螺栓孔灌浆BR 二次灌浆BR 地脚螺栓紧固 B 联轴节对中 配管前BR 配管后BR 内部清洁度(如需要) A 辅助件安装 C 最终外观检查 A 盘车 B 油洗、吹扫AR 驱动装置转向检查BR 联轴节最终对中AR 试车AR E.5.1.3 工业炉(包括工业炉、加热器、蒸汽锅炉) 序号控制点等级检查结果

中药饮片的质量控制

中药饮片的质量控制 中药饮片是中医临床医师开展医疗服务活动,进行防病治病的物质保证,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确保中药饮片质量安全有效,是药学工作永恒的主题。 医院是中药饮片使用的最终环节,中药饮片从进入药库到经由药房发到患者手中或应用于临床,其质量管理要贯穿始终,才能达到保证饮片质量,保障人体用药安全,维护人民身体健康和用药的合法权益。因此加强医院的中药饮片质量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我们中医院,严把中药质量关,确保病人吃上放心中药。 一、严格中药饮片采购制度。 (一)制定严格的中药饮片采购管理制度。 (二)严格按照规定从合法的中药饮片生产或经营企业采购中药饮片。 (三)杜绝从中药材专业市场或其他集贸市场购进中药饮片。 (四)严格资质审核。 二、制定中药饮片验收管理制度。 医院应成立中药饮片采购验收小组,按照国家药品标准和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标准和规范进行验收。其内容应包括: (一)、查验中药饮片的批准文号、生产批号、生产厂家、质量检验报告等,确保来源合法; (二)、查验发票与随货清单是否相符,名称、等级规格、数量

与票据是否相符;

(三)、查验中药饮片包装、合格标识是否符合要求,标签是否规范、字迹是否清晰,确认包装与标识完整、正确; (四)、查验中药饮片等级规格、性状质量、干燥程度、有无假冒伪劣、虫蛀、霉变、泛油、污染等现象,确保质量合格。 (五)、验收中药饮片时,应当建立并填写验收记录。 三、规范中药饮片在库养护。 (一)、应按中药饮片贮存要求,分别设立常温库、阴凉库和冷藏设施,中药饮片应当按照属性和类别分库、分区、分垛、分架存放,并实行色标管理。 (二)、中药饮片出库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发放前应进行质量检查,不合格的不得出库使用,并建立相应记录,按照有关规定予以销毁或处理。 (三)、定期对在库饮片进行养护和检查,建立本单位重点养护品种目录。重点关注中药饮片的含水量及是否有虫蛀、霉变、泛油等现象,发现质量问题及隐患,及时采取适宜的养护处理措施,确保储存质量,并做好养护记录。 同时我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和医院质量标准,结合二氧化硫残留量检测、体视显微镜观察及薄层层析、高效液相等高端设备,对中药饮片进行抽检。 在药品价格放开,逐步取消药品加成,降低药占比的新形势下,建设中药饮片质量控制体系,提高我院的中药饮片质量、临方炮制的水平,提高中药制剂、中药膏方、中药煎药等各项工作质量水平,建

中 药 饮 片GMP文件.

中药饮片 第一章范围 第一条本附录适用于中药饮片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全过程。 第二条产地趁鲜加工中药饮片的,按照本附录执行。 第三条民族药参照本附录执行。 第二章原则 第四条中药饮片的质量与中药材质量、炮制工艺密切相关,应当对中药材质量、炮制工艺严格控制;在炮制、贮存和运输过程中,应当采取措施控制污染,防止变质,避免交叉污染、混淆、差错;生产直接口服中药饮片的,应对生产环境及产品微生物进行控制。 第五条中药材的来源应符合标准,产地应相对稳定。 第六条中药饮片必须按照国家药品标准炮制;国家药品标准没有规定的,必须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炮制规范或审批的标准炮制。 第七条中药饮片应按照品种工艺规程生产。中药饮片生产条件应与生产许可范围相适应,不得外购中药饮片的中间产品或成品进行分包装或改换包装标签。 第三章人员

第八条企业的生产管理负责人应具有药学或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或中级专业技术职称或执业药师资格)、三年以上从事中药饮片生产管理的实践经验,或药学或相关专业中专以上学历、八年以上从事中药饮片生产管理的实践经验。 第九条企业的质量管理负责人、质量受权人应当具备药学或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或中级专业技术职称或执业药师资格),并有中药饮片生产或质量管理五年以上的实践经验,其中至少有一年的质量管理经验。 第十条企业的关键人员以及质量保证、质量控制等人员均应为企业的全职在岗人员。 第十一条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人员应具备中药材和中药饮片质量控制的实际能力,具备鉴别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真伪优劣的能力。 第十二条从事中药材炮制操作人员应具有中药炮制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从事毒性中药材等有特殊要求的生产操作人员,应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并熟知相关的劳动保护要求。 第十三条负责中药材采购及验收的人员应具备鉴别中药材真伪优劣的能力。 第十四条从事养护、仓储保管人员应掌握中药材、中药饮片贮存养护知识与技能。 第十五条企业应由专人负责培训管理工作,培训的内容应包括中药专业知识、岗位技能和药品GMP相关法规知识等。

医疗机构中药饮片质量管理办法(试行)

医疗机构中药饮片质量管理办法(试行)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医疗机构中药饮片质量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机构的中药饮片监督管理,确保中药饮片质量和用药效果,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院药剂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医疗机构的中药饮片质量监督管理。 第三条县级以上卫生、中医(药)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的中药饮片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医疗机构的中药饮片质量管理,是确保医疗机构中医临床疗效的重要环节,是发挥中医优势,为人民健康服务的重要工作,各医疗机构必须高度重视,树立饮片质量第一的观念。 第五条医疗机构对中药材和饮片的采购、验收、炮制、质检、保管、调剂等各环节应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实行岗位责任制。 第二章人员与职责 第六条凡从事医疗机构中药材和饮片的管理、采购、质检、验收、炮制、保管、调剂工作的人员,必须是医药院校毕业或受过一年以上专门培训、热爱本职工作、具有职业道德和与其工作相适应的知识和技术的专业技术人员,非专业技术人员不得从事以上工作。 第七条医疗机构的中药饮片质量由本机构法人代表全面负责。具体管理工作,由本机构药事管理委员会领导,实行药剂科主任、饮片质量监督员、饮片质量验收员、调剂室负责人负责制。 第八条各医疗机构应有1名中药专业技术人员担任饮片质量监督员工作。三级医院必须有1名副主任中药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二级医院必须有1名中药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一级医院和其他医疗机构必须有1名中药士或相当中药士以上专业技术水平的人员,担任饮片质量监督员工作。饮片质量监

浅谈中药质量的控制

【摘要】中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主要用以防治疾病的药物。在医疗临床工作中要充分发挥药物的治疗效果,就必须首先保证中医用药的质量,结合正确运用这些药物去达到提高临床疗效的目的。反之,中药质量不能保证,轻则影响临床疗效,重则危及生命,为此,中药质量工作尤应重视和加强。下面就如何加强中药质量的控制工作,谈谈个人的体会。 【关键词】中药质量;控制 1 中药种植质量及中药药源的管理 中药地道药材的生产种植管理应视同现代药品定点厂生产的规范化管理。也就是讲,中药药源的布局,地道药材基地的建设、开发和研究都应有必要的法令和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既巩固原有的地道药材基地,而保证中药种植质量,还要有长远和统一规划并进一步开发新药源以满足医疗工作的需要。古人在这方面给我们做先例。他们很讲究中药理论生态学的研 《本草衍义》中讲“丸药必须择川地所宜者,帽药力具……,究——地道药材(中药质量要求), 若不推厥理,治病徒费其功,终亦不能活人”。中药生长的土壤地理条件,气候、水质等因素都关系到中药原植物体内各种物持的合成与分解代谢。古人云:“橘生淮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历代医学家们用药很药物产地。如川贝母、浙贝母、川黄莲、川芎、宁夏枸杞、怀山药、秦当归、陕枣、辽细辛、怀牛膝及川、牛膝等,既地道药材的运用,实际上也就是对中药药理,中药质量标准的要求控制。因此,我们应给予加强政策性的扶持,加强科学化的管理,创造有特点的生产条件,保证定型,定点中药生产基地——地道药材基地的发展,即扩大优质药材的生产,又是确保和提高中药种植质量的关键。 2 中药采收与干燥质量控制 李东垣在《用药法象》中说:“丸诸草木昆虫,产之有地,根、叶、药、实,采之有实,失其地,则性味不会”,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中药采收时间与药材的质量有直接联系,各种植物药性,功效由于生长年限不同,采集时节不同,对中药生化成分的积累均有明显差异。如:雅连、丹皮等以五年生为好,厚札、杜仲、黄柏等以15年以上者为好。再者,干燥方法不同也直接影响中药质量的控制。《神农本草经》序例中写道:“药……有毒、无毒,阴干暴干,采造时月,生熟土地所出,真伪陈新,并名有法”。现代医学研究也进一步证明,中药加工和干燥方法直接影响中药质量,如:菊花直接晒干挥发没含量高,烘干次之,干品更次之,含量仅为生晒品的43%。为了保证中药质量,保证医疗临床的疗效,中药采收,干燥必须按前人所教导的各类药材采收季节及干燥的正确方法。 3加工炮制质量控制 目前,《中药药典》不能完全统一全国中药炮制标准而各省炮炙规范各异。 为使中药达到中医用药的质量标准,保证安全有效,就必须经过加工炮炙,中药经过炮炙是用以提高中药质量行之有效的传统办法。陈嘉漠《本草蒙筌》中认为“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地则气味反失”。由于炮炙方法不同,达到的目的和作用也不同,也意味着中医临床的可证性和标准化达不到。如“黄芪顺切和横切饮片,它们各自煎出液含量测定就有明显区别,既是同一方法,由于辅料不同,温度不同均要影响药物的功效”。又如“元胡的炮炙”,醋炙与醋煮两法煎出液测定差别很大,并且南、北各省的醋质也各尽不同。再如:“酒制品,黄酒与白酒之分,其成分和含量也不同等”。通过多年来人们的经验总结,认为不同地区的炮制质量控制差别很大,主要反应在临床疗效不明显。就振兴中医工作以来,中药工作有所发展,中药质量控制也有所提高。但仍然发展不平衡及存在一定的质量方面的问题。医和药不能截然划开,都要同步发展,药的质量是振兴中医的关键,建设国家要有重点的,定点的中药饮片继续政策上照顾,资金设备上的投入和扶持,以生产标准规范化的炮制品,使之达到中药饮片全国标准化,中药饮片质量标准化。

中药饮片质量管理制度

中药饮片质量管理制度

目录 一、中药饮片质量管理 二、中药饮片采购管理 三、中药饮片的验收管理 四、中药饮片储存与陈列管理 五、中药饮片的调配与销售 六、中药饮片的养护 七、中药饮片岗位职责

一、中药饮片质量管理: 1.中药饮片入库必须验收其品名、产地、数量、规格、质量、生产厂家、生产日期,实施文号管理的中药饮片,在包装上应标明批准文号,如发现有虫蛀、霉变、变质等质量不合格现象或货单不符的不得入库。个别中药饮片如果不易辨别真伪的,必须送有关部门检验合格方可入库。 2.在库饮片必须定期采取养护措施,每季度要将全部中药饮片检查一遍实行“三三四”循环。梅雨季节,每月要将中药饮片检查一遍。出现质量问题,立即采取补救措施。 3.中药饮片出库必须执行先进先出,易变先出的原则,不合格饮片一律不得销售。 4.严把中药饮片销售质量关,拆零分装时不得混装,错装,及时清理零货称取区,做好记录。 5.零货称取区每天清洁打扫,每周做一次大清扫,确保环境卫生、安全。 6.客户反馈的质量信息及时处理。 二、中药饮片采购管理: 1.为了加强中药饮片的管理,体现中药饮片防病治病的特色,发扬祖国传统医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GSP及其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2.中药饮片的购进坚持“按需进货、择优选择、质量第一”的原则,注重药品购进时的实效性和合理性,力求做到供应及时,结合合理。 3.供货企业必须提供合法证照及拟供中药饮片样品,签订合同必须表明质量条款、产地、等级标准等,必要时签订质量保证协议书。 4.中药饮片的包装应牢固,标志清楚,达到规定的要求。包装注明品名、产地及供货单位,并附药品合格标志。 5.购进文号管理的中药材饮片应特殊管理。 6.应向具有合法证照的供货企业购进。 7.购进进口中药饮片应有加盖供货单位质检部门原印章的《进口药材批件》及《进口药材检验报告书》复印件。

中药质量控制与现代化

中药质量控制与现代化 摘要:通过对“药物分析专论”课程的学习,以及查阅相关资料,本文主要对中药质量控制情况进行简单概述。 关键词:中药;质量控制;现代化 Abstract:Through study the course of "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 as well as search some relevant information,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study of the quality control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an overview. 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TCMs);quality control technology;modernization of TCM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社会基础,同时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确切的临床疗效和完整的理论体系,为中华民族的健康与繁衍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现代社会人们对医药的使用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含量确切、结构清楚、药理明确等都是现代医药质量控制的主要特征,中医药在我国的医疗用药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但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复杂的物质基础对质量控制技术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中药的质量研究一直是中药研究与应用的难点与重点问题。中药材的种类繁多,成分复杂,产地分散,类同品、代用品不断,加之生长环境、采收期、加工炮制条件不同及制剂生产工艺的因素,造成其内在质量即所含化学成分及临床疗效的差异。中药质量研究的目的是保证中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因而需要搞清中药的药效物质、有毒物质及其作用机制,并对其进行质量控制,即监测上述物质及其变化规律。 中药现代化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制和开发出能用现代科学技术阐明其药效物质和作用机理、为国际市场接受、有国际竞争力并能实现大规模工业生产的中药。中药的质量控制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之一。 1.色谱法 色谱法是综合的鉴别手段。该方法简便、快速也是药物质量控制的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常用的色谱法有如下几种: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 )、薄层色谱法( TLC)、气相色谱法(GC)以及高效毛细管电泳法(HPCE)等。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传统方法主要采用植物化学的研究思路,利用各种提取分离技术(如制备色谱法)制备中药中的各种成分,经药理活性测试后确定其有效成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例子是青蒿素的分离提取及其应用。用这种植化-药理活性模式从中草药中获得了很多活性化合物、药物及其前体,如麻黄碱、紫杉醇等。在这种研究模式中广泛应用了各种色谱技术,如薄层色谱(TLC)。低、中压柱色谱,逆流色谱以及现代制备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模拟流动床色谱等。但是这种模式研究出的大部分药物已经不是传统意义的中药了,这只能作为化学药物及其前体发现的一条有效途径。为了提高分离的效率和增强目的性,近年来

中药材质量控制方法现状分析

中药材质量控制方法现状分析 发表时间:2017-12-12T16:39:10.307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31期作者:冯凯1(通讯作者)房庆圆2 [导读] 中药作为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结晶、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1济宁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山东济宁 272100) (2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山东济宁 272067) 【摘要】中药材质量控制对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关系到中医药的发展,越来越引起各界的广泛重视。现代分析方法的应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药材质量控制水平的提高,但长期以来,其质量标准仍处于较低水平,不能全面对其进行质量评价,不能有效控制药品的质量,保证其疗效与安全。 【关键词】中药材;质量控制;分析方法;质量标准;质量评价 【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1-0303-02 中药作为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结晶、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在防病治病、药学保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已成为我国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随着中药的用量逐渐增大,野生资源迅速减少,许多地区大量种植中药材,这就造成了市场上的中药质量良莠不齐,直接关系到中药处方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用药安全、临床治疗效果,加强对中药材的质量控制,有着重要作用。 1.质量控制现状 1.1 法律法规的规定 国家颁布了《药品管理法》,其中规定了中药材属于药品管理的范畴,为中药标准、规范提供了政策保证。且颁布了中药材GAP认证的一系列管理办法,全面规定了中药材GAP生产的总则、产地生态环境、种质和繁殖材料、栽培与养殖管理、采收与初加工、包装、运输与贮藏、质量管理、人员和设备、文件管理等相关内容。 1.2 中药的分类 中药分类是人们认识和区分中药从而掌握中药特性和用药规律的一种基本方法。现代中药分类方法,是在继承传统中药分类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目前比较通用、权威的国家中药分类标准《中药分类与编码》收载的《中国药典》及国家标准等所收录的一些比较常用的中药,适应了当时我国中药生产、流通等领域的需要。 1.3 药典的规定 为了保证中药炮制质量,《中国药典》和省、市、自治区地方炮制规范共同形成了中药材的质量标准体系。《中国药典》2015年版完善了“药材和饮片检定通则”、“炮制通则”;制定了中药材及饮片中二氧化硫残留量限度标准;建立和完善重金属及有害元素、黄曲霉毒素、农药残留量等物质的检测限度标准;增加专属性的显微鉴别检查、特征氨基酸含量测定等,涵盖了目前常用品种,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制剂的安全性、有效性。 中药材经过提取、分离与纯化、浓缩与干燥,到制成符合制剂要求的原料,涉及到生产工艺、装备及质量管理的多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会导致药品质量不合格。近年来,计算机自动控制、指纹图谱技术和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有了很大的进展,已广泛应用中药材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1]。 2.存在的问题 2.1 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监管措施不到位 《药品管理法》规定“城乡集市贸易市场可以出售中药材,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这些规定使得中药材在药品生产和流通领域陷入按农副产品管理的尴尬境地。同时相关药品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对中药材的管理大多列为排除条款,缺乏明确的管理规定,使得中药材在实际上没有按照严格意义的药品进行监督管理。 2.2 对GAP及其认证的认识和理解不到位 当前,中药农业发展迅猛,栽培中药材不论是种类还是产量都创下历史新高,野生药材被家种,道地药材被异地种植;GAP认证基地布局不够合理,GAP基地产出的药材在市场上所占份额极小,非GAP基地产出的药材中滥用化肥农药[2],并且登记用于中药材的农药数量少[3];采收季节、时间不适和方法不当;仓储过程中出现受潮、霉变、虫蛀等现象;许多品种以非药品标准代替药品标准;在中药材(饮片)中掺杂使假、以伪充真或以次充好;不同产地药材质量相差很大,导致中药材质量参差不齐,从而导致饮片品质降低或者变质、腐败,严重影响人民用药安全。 2.3 中药分类系统的瓶颈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量新的中药不断地被发现,以及中药信息传播的速度加快,人们认识了越来越多的中药、道地药材甚至是海洋中药,这就对于中药的分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一些大型中药饮片企业、中药流通企业、中药标本馆、医院等单位迫切需要一种涵盖范围广、简便易行、可以自行扩展的中药分类及编码方法。 2.4 质量标准的控制 现有的中药材质量标准体系无法满足中药材质量控制的需要。中药材品种众多,来源复杂,全国尚未建立完整、统一的中药材质量标准体系。一方面《中国药典》和部(局)颁标准收载的中药材标准数量较少,许多作为商品流通的中药材尚未制订完善的质量标准或未被国家药品标准收载,绝大部分中药饮片炮制是以地方规范为依据,从而难以实现饮片质量控制的统一。另一方面由于近年来许多栽培或异地引种的中药材发生了品种及种质的变异,现有的药材质量标准难以有效控制药材质量。此外法定标准中的中药材的质量可控性较差,无法全面反映药材的质量情况。 2.5 重金属和农残的质量控制 目前我国中药重金属限量标准较少、分散,不够系统,且我国中药材重金属检测仪器价格昂贵、不宜携带、需在实验室条件下操作等并且前处理方法复杂,这都限制了中药材重金属的检测条件,也给监管部门带来不便。同时不同国家或地区对药材中重金属的限量标准不同[4],标准不同得到的中药材中重金属污染情况也不同。因此有必要继续深入开展中药材重金属的系统研究。现在农残限量标准不完善,

中药质量管理制度

中药质量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医院中药饮片管理,保障人体用药安全、有效,根据《中华人民国药品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 第二条本规适用于各级各类医院中药饮片的采购、验收、保管、调剂、临方炮制、煎煮等管理。 第三条按照麻醉药品管理的中药饮片和毒性中药饮片的采购、存放、保管、调剂等必须符合《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和《处方管理办法》等的有关规定第四条县级以上卫生、中医药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医院的中药饮片管理工作。 第五条医院的中药饮片管理由本单位法定代表人全面负责。 第六条中药饮片管理应当以质量管理为核心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实行岗位责任制。 第二章人员要求 第七条中药饮片管理由本医院的药事管理委员会监督指导,药学部门主管、中药房主任或相关部门负责人具体负责。药事管理委员会的人员组成和职责应当符合《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办法》的规定。 第八条直接从事中药饮片技术工作的,应当是中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医院应当至少配备一名主管中药师以上专业技术人员。 第九条负责中药饮片验收的,应当是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和饮片鉴别经验的人员。 第十条负责中药饮片临方炮制工作的,应当是具有三年以上炮制经验的中药学专业技术人员。

第十一条中药饮片煎煮工作应当由中药学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具体操作人员应当经过相应的专业技术培训。 第三章采购 第十二条医院应当建立健全中药饮片采购制度。采购中药饮片,由仓库管理人员依据本单位临床用药情况提出计划,经本单位主管中药饮片工作的负责人审批签字后,依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有关规定从合法的供应单位购进中药饮片。 第十三条医院应当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考察、选择合法中药饮片供应单位。严禁擅自提高饮片等级、以次充好,为个人或单位谋取不正当利益。 第十四条医院采购中药饮片,应当验证生产经营企业的《药品生产许可证》或《药品经营许可证》、《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和销售人员的授权委托书、明、并将复印件存档备查。购进国家实行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饮片还应当验证注册证书并将复印件存档备查。 第十五条医院与中药饮片供应单位应当签订“质量保证协议书”。 第十六条医院应当定期对供应单位供应的中药饮片质量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供应单位和供应方案。 第四章验收 第十七条医院对所购的中药饮片,应当按照国家药品标准和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标准和规进行验收,验收不合格的不得入库。 第十八条对购入的中药饮片质量有疑义需要鉴定的,应当委托国家认定的药检部门进行鉴定。 第十九条有条件的医院,可以设置中药饮片检验室、标本室,

中药饮片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指标及

中药饮片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指标通则 一、净选过程的质量指标: 1、根、根茎、藤木、叶、花、皮类,泥砂和非药用部位等杂质不得超过2%。 2、果实、种子类,泥砂和非药用部位等杂质不得超过3%。 3、全草类,不允许有非药用部位,泥砂等杂质不得超过3%。 4、动物类,附着物、腐肉和非药用部位等杂质不得超过2%, 5、矿物类,夹石、非药用部位等杂质不得超过2%, 6、菌藻类,杂质不得超过3%。 7、树脂类,杂质不得超过3%。 8、需去毛、刺的药材,其未去净茸毛和硬刺的药材不得超过1%。 净选过程检查方法: 取定量样品,过二号或三号筛筛净灰屑,拣出非药用部位等杂质,合并称重计算。 杂质%=非药用部位的重量/样品重量×100% 二、中药材软化质量指标: 1、喷淋:经清水喷洒或喷淋的药材应略润或润透。未润透后水分过大的不得超过5%。 2、淘洗:经清水淘洗、冲洗或抢水洗的药材,不得伤水。水分过大和未透者不得超过5%。 3、浸泡:经清水或液体辅料浸泡的药材,应软硬适度,未泡透的不得超过5%,伤水的不得超过3%。 4、漂洗:经漂洗需去除腥味、咸味、毒性或需浸洗

透心的药材,漂洗后应无或微有腥味、咸味,内无白心,有毒药材略有麻辣味,不得有霉变、腐烂、酸败。 5、润渍:经清水润过的药材,应软硬适度,不伤水、不酸败,润透程度一致。未润透的不得超过5%。 中药材软化检查方法: 1、取定量样品,用下列方法拣出未润透和水分过大的药材,合并称重计算。 (1)刀劈:质地坚硬药材用刀劈开,内心应有潮湿痕迹。 (2)指掐:团块状药材用指甲应能掐入药材表体(白术,天花粉)。 (3)穿刺法(针刺法):用钢针穿刺药材中心应无坚硬感(大黄、虎杖)。 (4)弯曲:长条形药材用手弯曲应曲而不折断(白芍、山药)。 (5)口尝:口尝断面应无异味。 (6)鼻闻:应有该药材特有气味,无异味。 2、表面泥土较重的药材,取定量样品置清水中淘(冲)洗,洗水不得有明显的沉积物。 三、中药材切制质量控制指标 1、片形 质地疏松或坚实的根及根茎类、菌类药材厚片2~4mm(切制斜片:厚度数2~4mm、直顺片:厚度2~4mm) 皮类(根皮及茎皮) 药材切制成细丝:皮类宽丝2-3mm 质地坚硬的根及根茎类、藤木类和部份动物角类药材切制成极薄片

施工各阶段质量控制要点一览表

施工各阶段质量控制要点 控制阶段控制环节控制要点主要控制内容 主要 控制人 工作依据 工作 见证 施工准备工作1 审图 1 图纸会审 图纸的完整性、合 法性、合理性 项目 工程师 施工图及技术 文件 会审 记录 2 制定施 工工艺 文件 2 施工组织 设计 合理性、先进性、 可行性,对工期、 质量 有保证 技术科 企业施工能 力、技术水平、 图纸 施工组织设 计 3 分项施工 工艺 对分部、分项工程 要有其可行先进 的工艺文件 技术科 施工组织设 计、图纸 工艺 文件 3 技术交 底 4 每个分项工 程均有 内容齐全,有交接 人签字 技术科 图纸、工艺文 件 交底书 4 机具、材 料进与 发 5 计划进场 验收 有计划、质量合格 方可进场 材料、机 械科 材料预算、进 度计、质量标 准 合格证证实 6 保管与发放 按要求保管,按定 额发料 库管员用料计划 定额 领料单 5 人员资 质审查 7 施工队伍 素质审查 有无持证上岗、有 无施工执照、施工 能力、技术资质 项目 经理 有关上级 文件 资质 证书等8 焊工、试验 特殊工种资 质 特殊工种必须持 证上岗 项目 经理 有关上级 文件 操作 许可证 6 材料检 验、试验 9 材料检验 及试配 各种原材料必须 进行复验与试配 试验员 材料、试验标 准 复验报告、试 验报告 7 开工报 告 10 确认施工 条件 查“三通一平”情 况,准备工作情况 项目 经理 企业标准 开工 报告

8 轴线标 高垂直 度 11 楼层 定位放线、标高引 测 测量员控制点线 放线 记录 施工阶段9 基础 工程 12 钢筋制作 绑扎 钢筋连接合格,规 定、尺寸准确,布 筋合理 钢筋 工长 图纸、技术交 底 试件试验合 格 13 基础混凝土 拌料计量,浇筑密 实 混凝土 工长 图纸、技术交 底 试块试验合 格 10 主体 结构 施工 14 模板组装 组装正确、模板刚 度一致 项目技术 负责人 模板设计方案技术复核 15 柱模施工控制垂直偏差 项目技术 负责人 施工组织设计 有关技术资 料 16 梁板模板 支撑是否牢靠,标 高是否正确 木工工长 图纸、技术交 底 隐蔽 验收 17 楼梯斜度、踏步级数木工工长 图纸、技术交 底 技术复核 18 钢筋绑扎 钢筋配料单准确 无误,焊接原材和 绑扎质量 钢筋工长 图纸、技术交 底 隐蔽验收 19 砼配制与 浇筑 砼原材料质量控 制,控制凝结时间 和浇筑顺序,外加 剂掺量控制。 混凝土 工长 图纸、技术交 底 合格证、复试 报告 11 屋面防 水 20 防水层施工 基层含水率,防水 层符合要求,防水 材料质量控制 防水专业 队长 图纸技 术交底 试验检查报 告 12 装饰工 程 21 楼地面面 层、门窗安 装 粘结牢固,线条顺 直,颜色协调 装饰专业 队长 图纸、技 术交底 质检单

中药饮片管理制度(百度文库)

中药饮片管理制度目录 (一)中药饮片质量管理办法 (二)中药饮片管理规范 (三)中药饮片管理制度 (四)中药质量的控制与监测措施 (五)中药饮片采购管理制度 (六)中药饮片入库验收管理制度 (七)中药饮片保管储存管理制度 (八)中药饮片调剂管理制度 (九)中药饮片调剂标准操作规程 (十)煎药室管理规范 (十一)煎药室操作规范 (十二)煎药室工作制度 (十三)煎药室设备标准化操作程序 (十四)中药急煎制度 (十五)煎药室质量控制监测制度 (十六)煎药质量控制措施 (十七)中药临床使用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 (一)中药饮片质量管理办法 一、为科学、规范地管理本院的中药饮片,保证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医院中药饮片管理规范》,制定本办法。 二、本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在院长的领导下,负责全院的中药饮片质量管理工作,院长为中药饮片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药剂科负责中药饮片质量管理的日常工作。 三、全院建立健全中药饮片质量监督体系,各临床相关科室有专人负责中药饮片质量管理工作,药剂科定期检查中药饮片质量。 四、中药饮片质量管理人员、医院职工及患者,如果发现中药饮片质量问题,有权直接向医院领导或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反映,任何科室和个人不得无故干涉和打击报复。

五、负责中药饮片质量管理的人员应对领取和存放的中药饮片进行清理、检查以防发生变质失效。 六、药剂科在院长和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的领导下负责全院的中药饮片供应工作。药剂科应严格遵守与中药饮片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把中药饮片质量关。 七、做好饮片购销的资质认证工作,合法规范地购进中药饮片。 八、严格执行中药饮片入库验收制度。入库时应对中药饮片的外观质量进行检查,符合规定后方可入库。 九、中药饮片库房应具备与中药饮片性质相适应的存储设备、设施,如冷藏、防冻、避光、防潮、通风、防鼠、防虫等。 十、中药饮片的出库遵循先进先出、后进后出、近期先用、远期后用的原则,严格按效期管理中药饮片,防止过期失效。 十一、中药饮片调剂人员、煎药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凡患有传染病、隐性传染病或其它可能污染中药饮片疾病的工作人员,不得从事直接接触中药饮片的工作。 (二)中药饮片管理规范 一、为加强医院中药饮片管理,保障人体用药安全、有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二、本规范适用于医院中药饮片的采购、验收、保管、调剂、临方炮制、煎煮等管理。 三、按照麻醉药品管理的中药饮片和毒性中药饮片的采购、存放、保管、调剂等,必须符合《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和《处方管理办法》等的有关规定。 四、医院的中药饮片管理由本单位法定代表人全面负责。 五、中药饮片管理应当以质量管理为核心,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实行岗位责任制。 六、中药饮片管理由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监督指导,药剂科主管,中药房组长或相关部门人员具体负责。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的人员组成和职责应当符合《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办法》的规定。 七、直接从事中药饮片技术工作的,应当是中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医院应当至少配备一名副主任中药师以上专业技术人员。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征求意见稿)

目录 第一章总则 ......................................... 错误!未指定书签。第二章质量管理 .................................. 错误!未指定书签。第一节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错误!未指定书签。第二节技术规程与标准 .................... 错误!未指定书签。第三章机构与人员 .............................. 错误!未指定书签。第四章设施、设备与工具 ................... 错误!未指定书签。第五章生产基地 .................................. 错误!未指定书签。第一节选址技术规程 ........................ 错误!未指定书签。第二节生产基地管理 ........................ 错误!未指定书签。第六章种子种苗与其它繁殖材料 ........ 错误!未指定书签。第一节种子种苗或其它繁殖材料要求错误!未指定书签。第二节种子种苗与其它繁殖材料管理错误!未指定书签。第七章种植与养殖 .............................. 错误!未指定书签。第一节种植技术规程 ........................ 错误!未指定书签。第二节种植管理 ................................ 错误!未指定书签。第三节养殖技术规程 ........................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中药饮片经营管理制度

《中药饮片经营管理制度》 1、目的:为加强中药饮片管理,保证中药饮片质量和保障人们使用中药饮片有效,制定本制度。 2、依据:《药品管理法》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3、适用范围:企业中药饮片的购进、储存、养护和销售 4、责任:购进部门、销售部门、仓储部门、质量管理部门对本制度负责 5、内容: 5.1 中药饮片的采购: 5.1.1 应向具有合法证照的供货单位购入中药饮片。 5.1.2 所购中药饮片应有包装,包装上除应有品名、生产企业、产地、生产日期外,实施文号管理的中药饮片还应有批准文号。 5.1.3 购进进口中药饮片应有加盖供货单位质量管理部门原印章的《进口药材批件》及《进口药材检验报告书》复印件。 5.1.4 该炮制而未炮制的中药饮片不得购入。 5.2 中药饮片销售 5.2.1 中药配方营业员应思想集中,严格按处方要求核对品名、售药。 5.2.2 配方使用的中药饮片,必须是经过加工炮制的中药品种。 5.2.3 配方所用医疗用毒性中药饮片按特殊管理药品管理制度执行。 5.2.4 不合格药品的处理按不合格药品处理制度执行。严禁不合格药品上柜销售。 5.2.5 对处方所列药品不得擅自更改,对有配伍禁忌或超剂量的处方应当拒绝调配销售,必要时,经处方医师更正或重新签字,方可调配、销售。 5.2.6 严格按配方、发药师规程操作。坚持一审方、二核价、三开票、四配方、五核对、六发药的程序。 5.2.7 严格执行物价政策,严禁串规、串级,按规定价格算方计价,发票项目填写全面,字迹清晰。 5.2.8 按方配制,称准分匀,总贴误差不大于2%,分贴误差不大于5%。处方配完后应先自行核对,无误后签字交复核员复核,严格复核无误后签字后可发给顾客。 5.2.9 应对先煎、后下、包煎、分煎、烊化、况服等特殊用法单包注明,并向顾客交待清楚,并主动耐心介绍服用方法。 5.2.10 配方营业员不得自带配方,对鉴别不清,有疑问的处方不配,并向顾客讲清楚情况。 5.2.11 每天配方前必须校对衡器,配方完毕整理营业场所,保持柜橱内外清洁,无杂物。

中药质量控制方法

中药质量控制方法 一、中药指纹图谱技术:1、色谱指纹图谱:它包括薄层色谱(TLC)、气相色谱(GC)、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高效毛细管电泳色谱(HPCE) 等指纹图谱。目前,色谱指纹图谱在中药研究领域中应用广泛。例如,吕美红等采用 GC 技术建立了苍术的指纹图谱,在 14批样品测定的基础上,初步总结出不同产地苍术指纹图谱的共性,为苍术质量控制标准的建立提供了参考依据。张胜娜等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鲜肿节风挥发油,首次采用 GC技术建立鲜肿节风挥发油的共有指纹图谱。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HPCE 指纹图谱日益广泛地应用于中药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别和含量测定。李峰等建立土鳖虫药材的高效毛细管电泳指纹图谱鉴别方法,通过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确定 6 个共有峰构成土鳖虫药材指纹图谱的特征峰,为药材品种鉴定与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色谱技术已成为获取中药指纹图谱的主要手段之一。米莉莉等对不同虫草样品建立荧光淬灭薄层色谱指纹图谱,得到的荧光淬灭薄层色谱指纹图谱,能为人工虫草和天然虫草提供直接的指纹鉴别,方法快速简便、重现性好。Rana Ajay等使用 C12反相色谱柱,采用一种快速、简便、灵敏的 H PLC-DAD法对茶黄素进行了分析与含量测定。Aviv Am irav等采用一种新型的气相色谱 - 质谱联用技术半在线地监控反应的最佳化回收率、阐明其反应机理,并且获得反应产物特性及纯度。Gu M ing等采用高速逆流色谱法(H SCCC)分析丹参药材中 12 种成分并获取指纹图谱,根据其相对保留时间、相对峰面积、相对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值、相对峰面积的

相对标准偏差值、差异率及特征指纹图谱建立数字化色谱,结果表明高速逆流色谱 - 数字化指纹图谱(H SCCC-DCFS)是一种能够定量、直观的获取丹参药材指纹图谱的方法。 2、光谱指纹图谱:光谱指纹图谱包括紫外、红外、荧光光谱等。根据不同中药材所含成分不同,相对应的光谱性质也会有所差别。红外光谱(IR)指纹图谱是对整个化合物分子的鉴别,中药中若各种化学成分的质和量相对稳定,且样品处理方法按要求进行,则其 IR 也应相对稳定。郑春松等采用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法,建立川芎、白芍及药对川芎、白芍挥发油的红外线(IR),该方法能直接快速、准确地测定样品的 FTIR 图谱,直观揭示二者配伍后的化学特征。 3、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氢谱(1H - NMR)对有机化合物所提供的结构信息具有高度的特征性,通过化学成分分离纯化后各化合物的结构鉴定和核磁共振氢谱谱图研究,可实现植物类中药1H - NMR 指纹图谱的解析。莫善烈等应用这一技术,对吴茱萸和其伪品花椒、蚕砂进行鉴别,结果显示三者间 1H -NMR 指纹图谱的区别较大。 4、 X 射线衍射法:X 射线衍射法的原理是当某一物质受到 X 射线照射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衍射现象。该物质产生特有的衍射图谱反映了物质的组成、晶型、分子内成键方式及分子的构型等特征。王丽娟等用粉末 X 射线衍射技术建立了麋鹿角 X 射线衍射 Fourier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并与鹿角进行指纹图谱比较分析,为麋鹿角的开发利用、药材品质评价提供了依据与方法。W ang S 等采用粉末 X 射线衍射

检修质量控制点一览表

检修质量控制点一览表 控制 阶段 控制环节主要管理内容主要控制人工作依据工作见证 施工准备阶段1 审图图纸的完整性、合法性、合理性审核使之适宜施工工艺要求项目技术负责人施工图纸及技术文件会审记录 2 编制施 工工艺 文件 1 施工组织设计 合理性、先进性,对工期及质量有 保证 项目技术负责人 企业施工能力、技能水 平、图纸等技术资料 施工组织设计文 件 2 分项施工工艺 对分项要有可行、先进的施工工艺 文件 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设计、图纸等工艺文件 3 技术 交底 内容齐全,有交底人签字项目技术负责人图纸、工艺文件交底记录 4 机具材 料进场 与发放 1 计划、进场、验收 有计划、进场及时,质量合格方可 进场 项目副经理 材料使用计划、进度计 划、质量标准 合格证书 2 保管发放按要求保管,按实际用量发放项目副经理用料计划领料单 5 人员资 质审查 1 施工队伍素质审查施工能力、技术素质、持证上岗项目经理有关上级文件资质证书等 2 特殊工种资质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项目经理有关上级文件操作许可证 1 汽机 专业 小机本体检修 揭缸和扣缸、拆卸和紧固螺栓顺序、缸体中分 面间隙测量、拆前和回装各部位数据测量、主 油泵转子晃度和中心、高调门拆前和回装行程 测量、高调门和操纵座间隙测量 专业负责人及质检 员 图纸、施工规范、施工方 案 施工记录、检验及 实验记录转机设备检修 拆前各部间隙和中心测量、各零部件检查无 损坏、泵轴晃度和弯曲度测量、回装各部间 隙和中心测量 专业负责人及质检 员 图纸、施工规范、施工方 案 施工记录、检验及 实验记录辅机设备检修 容器内干净无杂物、各部件无堵塞无破损无 变形、结合面密封良好无泄露 专业负责人及质检 员 图纸、施工规范、施工方 案 施工记录、检验及 实验记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