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坚持文化引领 强化产业支撑 推进城乡统筹

坚持文化引领 强化产业支撑 推进城乡统筹

坚持文化引领 强化产业支撑 推进城乡统筹
坚持文化引领 强化产业支撑 推进城乡统筹

坚持文化引领强化产业支撑推进城乡统筹

为全面建设美好新邛崃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邛崃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1年12月24日)

刘兴军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邛崃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本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回顾总结市十二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研究部署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各项工作任务,选举产生中共邛崃市第十三届委员会和中共邛崃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为全面建设美好新邛崃,实现邛崃?尾雁快飞?、跨越发展而努力奋斗!

一、十二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回顾

市十二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我市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城乡面貌显著变化,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日益改善,党的建设全面加强的五年。五年来,在中共成都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产业为支撑,全力推进邛崃加快发展,克服金融危机和?5〃12?地震的双重压力,以坚定的信心和强大的合力深入推进城乡统筹,努力实现邛崃追赶型跨越式发展,圆满完成了市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书写了邛崃科学发展的崭新篇章。

综合实力再跃新台阶。预计201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29.5亿元,比2006年增长77.2%,年均递增12.1%;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26.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0亿元,一般预算收入7亿元,分别比2006年增长505.2%、746.9 %、316.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3.8亿元,比2006年增长2.4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450.8亿元。工业经济快速发展,预计2011年,全口径工业增加值完成49.1亿元,年均增长19.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3.8亿元,年均增长26.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38家,比2006年净增50家;工业园区基础

设施建设五年累计投入22亿元,建成区面积由2006年的5.7平方公里扩展到15.3平方公里。现代农业加速推进,建成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6个、成都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5个;分别有2家、10家和16家企业被国家、省和成都市评为重点龙头企业;有5家企业、19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6家企业、12个产品获得有机食品标志。三产经济全面繁荣,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平乐古镇、天台山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分别入选?成都新十景?和?成都十景?;临邛古城创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火井古镇入选?中国旅游文化名镇?;大同乡被命名为?成都市历史文化名镇?;花楸村创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商贸、房地产等第三产业蓬勃发展。2006年以来,我市先后荣获?国家商品油料生产基地?、?四川省产业集群发展试点市?、?四川省林业产业强县?、?四川省现代畜牧业重点县?、?2009年四川省食品工业十五强县?、?成都市茶叶产业牵头县?、?成都市猕猴桃产业发展牵头县?等称号。2009年被四川省评为县域经济发展20个先进县之一。

城乡统筹再续新景象。深入推进?三个集中?,加快构建新型城乡形态。全市工业集中度达58%,比2006年提高16.9个百分点;农用地规模流转37.5万亩,占全市农用地的30.7%;建成农村新型社区、聚居点101个,安臵农户8500户31000人。大力推进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启动实施了8个一般场镇改造项目。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主城区建成区面积由2006年的16.8平方公里扩展到19.2平方公里;羊安镇建成区面积由2006年的0.93平方公里扩展到8.3平方公里。扎实开展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全面完成农村产权确权颁证工作,全市生产要素自由流动试点改革工作稳步推进,启动实施了19个镇乡117个村(社区)共59个土地综合整理项目,完成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项目9540个,创新探索了?村两委+议事会?、?三步量分法?、?阳光五日?等新型农村治理机制,?五瓣梅花章?被民政部收入建国60周年基层民主建设展览。

人民生活再上新水平。预计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到16870元和8090元,分别是2006年1.9倍和1.8倍;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总额为109.3亿元,是2006年2.4倍;城乡居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农村和城镇人口人均住房面积分别由2006年的35.3平方米和36.2平方米,增加到现在的46平方米和37平方

米。农民财产性增收渠道拓宽,农民通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凭借产权转让、出租、抵押贷款等形式实现资源变资本。各项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农民人均转移收入由2006年的227元增加到现在的380元。发展农村放心商店224家、农资放心店180家,基本实现全市满覆盖,满足了农民生产生活需求。

民主法制再迈新步伐。市委加强对人大、政府、政协的领导,形成了市委统揽全局、人大依法监督、政府高效行政、政协参政议政的良好局面。充分调动市人大、市政协积极参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在促进统筹城乡发展、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产业协调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环境治理、重点镇建设和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工商联、残联等社会团体组织的作用得到更好发挥。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巩固发展,对台、民族、宗教和侨务工作取得新进展。党管武装工作创新发展,国防教育深入扎实,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不断加强。不断加强社会建设与管理,深入推进法治城市建设,扎实开展?五五普法?、?全国法治城市?和民主法制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初步建立城乡一体的法律服务体系,全民法制意识进一步增强;深化完善信访?大调解?工作体系,全市信访总量逐年下降;大力开展平安创建活动,群众安全感普遍增强,2010年,我市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位列成都市第一名。

和谐社会再谱新篇章。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的城乡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全市实现比较充分就业。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五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38万人次,被征地农民实现应保尽保,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51.3万人,社会保险待遇和保障水平逐年提升。教育、卫生事业均衡发展,完成56所学校、23所镇乡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及人民医院住院楼、门(急)诊楼建设,实施了城乡学校校舍安全工程和全民健康体检工程,完善了市、镇乡、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成功举办了两届邛崃市?经济建设十大功臣?和?十大名师?评选活动。文化、体育、科技、人口计生等社会事业繁荣发展,完成市体艺中心和镇乡综合文化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成功举办了?欢乐中国行〃魅力邛崃?大型电视文艺晚会、?第十届亚洲跳伞锦标赛?、?南丝路国际文化旅游节?和三届?成都〃邛崃七夕情人节暨文君文化旅游节?等大型活动。精神文明建设卓有成效,人民思想观念、精

神风貌发生深刻变化。军政军民关系更加融洽,连续两届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不断创新探索城市综合治理机制,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成效明显,人居环境日益改善。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面对?5〃12?特大地震和?8〃19?洪灾,全市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取得了抗震救灾和抗击洪灾的伟大胜利,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以骨肉亲情的责任和情感,妥善接收安臵1202名汶川、青川因灾失地跨市(州)异地安臵群众,选址南宝山重建美好家园,使他们过上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党的建设再创新辉煌。全面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各级领导班子、党的基层组织、党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市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覆盖率达100%。按照?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的思想政治觉悟和党性修养进一步提高。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全市上下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着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牢固树立?凭实绩论英雄?的用人导向,始终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创新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全面推行镇乡党委书记?公推直选?、部门副职?两推一陈述?和公开竞争性选拔,基层党内民主不断加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大力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认真践行省委?四个特别?①和成都市委求真务实《八项规定》②,切实加强机关效能和干部作风建设。全面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大力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结合学习贯彻《廉政准则》,构建了?3+7?模式惩防体系基本框架③。扎实开展?深化完善共创共享机制,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主题活动,全市各级干部廉洁自律意识进一步增强。

过去的五年,是市委团结带领全市党员和干部群众负重自强,爬坡上坎,共谋邛崃跨越发展的五年。五年来,我们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艰辛努力,攻坚克难,取得了今天来之不易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在历届市委打下良好基础上同心同德、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共邛崃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向各民主党派和各界人士,向驻邛部队、武警官兵,向离退休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邛崃建设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和崇高的敬意!

回顾五年来的历程,我们深刻体会到:

——坚持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是加快推进邛崃追赶跨越的基本方略。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突出产业发展,是深化邛崃城乡统筹的强大支撑。

——坚持实事求是、立足市情谋划发展思路,是推动邛崃创新发展的科学保障。

——坚持改革创新、勇于攻坚克难推动发展,是破解邛崃发展难题的不竭动力。

——坚持执政为民、共创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推进邛崃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坚持党的领导、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是确保邛崃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坚强保证。

我们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发展不足、发展水平不高仍然是我市最大的问题,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初级阶段更为明显仍然是我市最大的实际,我市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期、跨越发展爬坡上坎的关键期,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成都市快速发展的形势和要求,特别是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较大差距,客观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基础仍然比较薄弱,经济发展速度不够快,经济总量不够大、质量不够好,签约引进的项目投产达效还不多;发展环境、服务质量、要素保障还需要进一步改善;产城统筹的城市规划建设、城市功能提升、城市业态布局等还需要按照新型城镇化的标准和要求全面推进;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还不高,农民群众持续增收机制尚在积极探索;城乡比较充分就业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还需进一步加强;一些社会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干部队伍结构素质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等等。所有这些问题和不足,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牢固树立强烈的发展意识,开拓新的发展思路,增添新的发展举措,努力开创邛崃发展新局面。

二、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经过五年的发展,邛崃跃上一个崭新的发展平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对邛崃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重新认识。从国内形势看,国家?十二五?规划全面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深入

推进,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将为我们加快科学发展带来难得的历史机遇。从四川省情看,省委明确提出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两化?互动④发展的战略,加快成渝经济区建设以及?建设与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相适应的文化强省?的战略构想,为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赢得大好机遇。从成都来看,成都市委立足新的发展阶段,紧紧围绕建设世界生态田园城市目标,着力推进圈层融合,为三圈层县(市)实现?尾雁快飞、尾雁赶超?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从邛崃自身发展看,邛崃具有丰富的物质资源和文化资源,加上五年来,推进三次产业协调快速发展,打下了一定基础,为邛崃跨越式发展积蓄了一定能量。但机遇与挑战并存,区域竞争更加激烈,各区(市)县抢抓机遇竞相发展势头强劲,我市在成都市三圈层的综合排位还处于?尾雁?位臵。今后发展的难点在三圈层,重点在三圈层,爆发点也在三圈层。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在四川发展大局中找准定位,在成都?雁群竞飞?、圈层融合中谋求领先,需要我们从自身客观实际出发,树立?尾雁快飞、尾雁赶超?的信心和决心,努力在推动跨越发展的实践中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发挥优势,再创辉煌。

今后五年全市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省委九届九次全会和成都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成都建设世界生态田园城市的总体目标,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成都市?圈层融合?的机遇,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实施?先进文化引领、新型工业主导、城乡一体统筹?三大战略,全力推进?文化创新引领、产业联动富市、都市农业示范、城乡一体惠民、生态文明强本、和谐社会幸福?六大工程,以?尾雁快飞、尾雁赶超?的决心和勇气,推动全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创新发展,努力把邛崃建设成繁荣富庶的丝路首城、望山亲水的魅力家园、和谐幸福的文君故里。

今后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就是要紧紧围绕?繁荣富庶丝路首城、望山亲水魅力家园、和谐幸福文君故里?三大目标,全面建设繁荣富庶、望山亲水、和谐幸福的美好新邛崃。

——繁荣富庶丝路首城。地区生产总值确保年均增长13.5%以

上,力争15.5%以上,到2016年实现?翻一番?;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力争达到5500美元以上;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年均增长20%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实现年均增长2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五年累计完成600亿元以上。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到2016年,一二三产业比例调整为15:50:35。力争到2016年,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城乡居民收入比在2:1以内。邛崃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城市生活丰富多彩,社会事业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日益富裕,再现?天府南来第一州?之繁华胜景。

——望山亲水魅力家园。保护生态本底、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到2016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较2010年下降16%,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较2010年下降17%,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地表水出境断面达到III类水质标准,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总量分别减少7.29%和8.6%,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减少3%和6.11%,森林覆盖率达到45%以上,力争创建为国家级生态市。各项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城市功能更加完善,生态环境更加优美怡人,再现千年临邛古城之宜人魅力。

——和谐幸福文君故里。深度挖掘以文君文化为代表的邛窑文化、邛酒文化、南丝路文化(茶马古道和古镇文化)、红色文化和羌文化等特色文化,文化基础建设、文化产业发展和文明创建工作全面推进,文化建设成效明显。到2016年,全市文化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以上,成为我市经济重要支撑。民主法制更加完善,文明素质不断增强,社会管理更加科学,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再现千年文君故里之淳风文脉。

三、未来五年的工作要点

实现全市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需要我们不断增添工作措施,更加突出工作重点,努力形成工作合力,全力推进工作落实,使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努力走在成都市乃至全省前列。今后五年的工作可以概括为全力推进?六大主体工程?(文化创新引领工程、产业联动富市工程、都市农业示范工程、城乡一体惠民工程、生态文明强本工程、和谐社会幸福工程)、全面推进宏伟的保障工程(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一)全力推进“文化创新引领工程”。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一座城市的灵魂。邛崃建设?繁荣富庶丝

路首城、望山亲水魅力家园、和谐幸福文君故里?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思想大解放,推动理论和体制机制创新,用文化滋养城市、引领发展,促进文化建设与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相互渗透、深度融合,努力实现由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产业强市跨越。

1.坚持解放思想,用先进文化引领跨越发展。要充分认清新形势下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邛崃文化建设与实现跨越发展的内在联系,高度重视文化因素在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充分理解文化在促进产业发展、世界生态田园城市建设、城市品位塑造、市民素质提升、社会矛盾化解、社会力量凝聚中的重要作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用创新的精神、市场的理念、开放的思想,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运用市场化手段整合文化资源,把良好的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文化的发展优势、竞争优势;以物质基础和传播形态之?体?,载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及文君文化为核心的邛崃文化之?魂?,实现邛崃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用高度的文化自觉、坚强的文化自信和丰富的文化精神价值破解发展难题,促进邛崃文化与三次产业深度融合,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引领邛崃跨越发展。

2.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凝聚发展合力。坚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法律素养,切实用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丰富文化内涵、培育城市精神,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筑牢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引导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积极投身邛崃追赶跨越发展的光荣事业。

3.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着力彰显邛崃特色文化。注重保护和传承好邛崃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充分发挥历史文化名城的影响力,着力挖掘打造文君文化品牌,使?文君文化?成为彰显邛崃城市魅力的响亮名片,并带动南丝路文化(茶马古道及古镇文化)、邛酒文化、邛窑文化、红色文化和羌文化等特色文化发展。加大国家和省、市级重点

文物的保护及申报力度,加快邛窑烧造技艺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工作,抓好?竹麻号子?、瓷胎竹编、孔明灯等优秀民间艺术的传承和探索产业化之路。在城市?窗口?位臵建设凸显邛崃文化特色的城市地标,充分展示邛崃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依托邛崃特色文化优势,大力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重点打造?世界名酒酒庄小镇?、?十方堂邛窑文化产业园?、?南丝路遗址公园?、?尔玛民俗博物馆?等产业项目,推进文化产业与三次产业相融互动发展。加快文化企业发展,以传媒、文博旅游、创意设计、演艺娱乐、文学艺术、出版发行等行业为重点,培育发展一批?邛?字号文化领军企业,扶持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型文化企业,构建特色鲜明、富有创意、融合科技、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4.着力夯实文化基础,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以创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抓手,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启动实施中心城区和重点镇体育设施?111?标准建设工程⑤,升级完善?两馆一站一室?⑥等文化设施建设,规划建设市博物馆、演艺中心等重大文化项目,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数字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等公共数字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切实抓好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培养和引进一批文化艺术人才、文化创意人才、文化经营管理人才、文化经纪人才;重视乡土文化能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激励民族民间文化作品创作发展;培育优秀群众文化团队,发展文化服务志愿者,建设一支既能做群众思想工作又能提供文化服务的基层文化队伍。

(二)全力推进“产业联动富市工程”。

产业是立市之本、强市之基,是建设和谐美好新邛崃,实现?尾雁快飞、尾雁赶超?的希望和潜力所在。要大力实施?工业主导?战略,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化?两化?互动,强化?三化联动?⑦,做到时间上同步演进,空间上?产城一体?,产业上?三产联动?,以更大的力度加速推进产业发展,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努力改变?土地财政?现状,提高全市人民的富裕水平。

1.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努力提升工业主导能力。?一业兴,则百业兴?。我们必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的路子,围绕?优质白酒、生物医药、日用化工及新型涂料?三大主导产业,努力构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充分发挥的新型

工业化体系,提升工业对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导能力。一是大力推进?两翼齐飞?。进一步深化完善临邛工业园区、羊安工业园区产业布局,完善园区基础配套设施,抓好园区建设,突出产业特色,促进错位发展、互动发展,努力实现临邛工业园区和羊安工业园区?两翼齐飞?。二是更加注重?集约为先?。切实加大闲臵用地清理力度,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节能减排,加大规模企业培育力度,提升产业规模效益。更加注重招商选资,讲究?产业品相?,提高项目准入门槛,推进高端产业聚集、引导低端产业退出。三是全面落实?招建并重?。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定位,抢抓?外资西进、内资西移?的机遇,积极承接东部和中心城区产业转移,着力招大引强。今后五年,力争引进到位省外内资5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亿美元,引进重大项目50个,引进世界500强企业3-5个、全国100强企业5-10个,形成全国知名、川西南地区领先的?投资洼地?。当前,要把促进项目落地建设和投产达效作为全市发展的重点工作,下更大的力气抓好项目促建,推进现代产业集群快速发展,促进经济效益尽快显现。要依托邛崃资源、空间优势和产业基础,充分发挥主导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人才科技优势,着力培育现代产业集群。力争通过五年努力,形成三个百亿级产业集群,白酒产业年总产值达200亿元以上;化工产业年总产值达100亿元以上;医药产业年总产值达100亿元以上,带动全市经济实现跨越发展。四是奋力争取?四个翻番?。?尾雁快飞?的关键在于?快?。作为成都市的?尾雁?之一,我们只有争取速度优势,才能弥补发展差距,实现发展上的?快飞?。要通过五年的努力,力争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50亿元以上,到2016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500亿元,力争工业全口径税收达28亿元,工业集中度达到75%以上。实现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工业全口径税收和城乡居民收入在2011年基础上?四个翻番?。五是着力构建?三大品牌?。品牌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做大做强产业品牌,才能形成强大的竞争力和持久的发展力。要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培育产业特色,打造产业品牌,增强我市产业的核心带动力、综合竞争力。通过五年努力,初步形成?三大品牌?:即将我市建设成为世界酒业发展高端、享誉全国的?原酒之乡?和?中国白酒金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中国酒源?品牌;初步建成西部重要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形成著名的生物医药品牌;初步建成西部主要的以日化和新型涂料产业链为主的化工产业集群,形成知名的化

工品牌。

2.着力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努力提升?三产联动?实效。充分发挥工业的主导作用,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农业现代化,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创新发展,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要结合工业快速发展形成的巨大原料需求,抓好种植基地建设,做大做强粮油、畜禽、茶桑、果蔬、林竹、中药材等优势产业。要抢抓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加快发展的契机,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要充分利用工业对农业的反哺作用,全面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要大力推进工业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全面推进第三产业繁荣。坚持以文化为内涵、旅游为载体,紧紧围绕建设文化休闲旅游城市和全国知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总体目标,以?南方丝绸之路西出第一城?为总体形象定位,深入挖掘以?文君文化?为核心的邛崃历史文化;重点建设五大基地:即城市历史文化游憩基地、南丝路文化度假基地、观山玩水休闲度假基地、森林探险度假基地和大同石刻原生态度假基地,着力构建新型文化旅游经济圈。以平乐—天台山创建AAAAA级旅游景区和打造山地田园型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龙头,以培育全景式的山水穿行、文化行走的旅游方式为依托,努力将邛崃建设成为成都地区核心旅游目的地,继续办好?南丝路国际文化旅游节?、文君文化节等活动,做强做大旅游品牌。力争到2016年,全市旅游收入达到15亿元以上,年接待游客750万人次,使文化旅游产业成为我市重要支柱产业。充分发挥工业和旅游业的带动作用,积极培育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发展以商贸、金融、房地产为主的第三产业,加快推进北部新中心建设,尽快形成集城市商贸、金融、物流、电子商务等为一体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加大城市经营力度,进一步拓展房地产需求空间,在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稳步推进普通商品住宅开发的基础上,适度发展旅游地产、文化地产、会展地产等,力争未来5年,完成房地产投资60亿元以上,实现销售面积150万平方米以上;积极改造和提升传统服务业,规划特色文化商贸街区,建设一批高档次的休闲娱乐、餐饮购物等项目,推动第三产业繁荣发展。

3.全力推进?两化?互动,提升?产城一体?水平。推进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联动,核心在工业化,依托在城镇化,关键在协调发展。要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以新型城镇化为载体,着力优化空间布局,加快推进工业园区与所在镇乡融合发展。按照?产城一体?

理念,着力推进特色产业与城镇互融发展,努力构建以?一个中等城市、四个小城市、一批特色镇?为骨架的现代城镇体系。要将文化建设融入城市建设的有机更新中,努力构建?彰显特色的城市文态、日臻完善的城市业态、田园风光的城市生态、宜居宜业的城市形态?。在临邛镇和卧龙镇,以建设中等城市为目标,将工业园区发展规划与城市建设规划相结合,综合考虑和布局工业园区配套和城镇旅游、地产、商贸、物流、交通等产业,加快推进大西南商贸中心、五星级酒店等项目建设,配套完善工业园区和城市服务功能,实现?产城一体?发展,提升城市品质。要立足邛酒文化特色,按照?世界酒业发展高端?和?中国酒源?的整体定位,加快推进酒城、酒镇、酒庄、酒村建设,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将中心城区打造成为?世界名酒博览城?,将卧龙镇打造成为?世界名酒酒庄小镇?,使?中国名酒工业园?成为城市建设的新组团,力争到2016年,打造成为集聚20万人以上的现代中等城市;大力推进羊安镇与工业园区、平乐镇与旅游景区融合发展,努力将羊安镇、平乐镇打造成为?产城一体?新型现代小城市;加快推进夹关、火井重点镇建设,努力再造两个小城市。按照宜工则工、宜旅则旅、宜商则商、宜农则农的原则,突出?一镇一品?,加快推进一批工业镇、旅游镇、商贸镇建设,将道佐、临济打造成为环境友好型工业镇,将天台、大同、高何、茶园等镇乡打造成为各具特色的旅游镇,将桑园打造成为集双拥共建、军旅体验及红色旅游为一体的商贸镇。其它一般镇乡要以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为支撑,加快建设一批新农村综合体,促进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大力推进?经济同城化?⑧和错位竞争的产业发展战略,加强与眉山、雅安等周边地市的产业合作,进一步提升带动我市工业经济和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

(三)全力推进“都市农业示范工程”。

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水平的加速提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都市农业是实现邛崃?城乡一体?统筹发展的必然要求。要积极发挥邛崃地处成都?一小时经济圈?的区位优势,按照产业融合和叠加发展的理念,深度挖掘文化与生态资源,以规划为龙头、以产业为支撑、以配套政策为保障、以农民生产生活和居住方式的转变为着眼点和落脚点,大力推进现代都市农业发展。

1.探索实施?1+N?园区化推进模式。按照?集聚、集约、集中?

原则,培育现代都市农业?六大功能?(生产功能、生态功能、观光功能、辐射带动功能、出口创汇功能、教育培训功能),加快提升?六大优势产业?(粮油、畜禽、果蔬、茶桑、林竹、中药材),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产品品质目标。突破镇乡行政区划,进一步优化农业空间布局,在坝区以高埂、固驿为中心设立现代农业开发区,力争用2年时间在开发区内打造1个?成都一流、全省领先?的现代都市农业核心示范园,示范引领全市现代农业发展;在丘区道佐、临济、大同等镇乡积极创建邛崃市级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园;在山区夹关、水口、天台山等镇乡,按照?一镇一主业?、?一村一品牌?的思路,积极创建现代都市农业示范村。通过3年时间基本实现?一心三带全覆盖?发展格局(即:立足优势产业,依托龙头企业,不断拓展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园,实现邛名高速、新邛路、川西旅游环线的镇域之间产业成片、串联成线,连成整体,成为我市对外展示现代都市农业建设的重要窗口)。平坝区要采取?粮经复合型?开发模式,以高埂、固驿、牟礼为核心,突出优质粮油良种示范,集中展示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力争用2年时间建成现代都市农业核心示范园,辐射带动全市现代农业发展。浅丘区要打破行政区划,采取块状布局、沿路开发的模式建立示范园,发挥生态农业的旅游衍生功能,突出果蔬、茶桑、中药材、林竹特色优势,推进规模农业向观光农业转变,着力打造卧龙至天台山沿线景观轴,建成高效农业的龙头、现代农业的窗口、未来农民的摇篮和市民观光的乐园。深丘与西部山区地带,要推进立体林业经济发展,强化生态资源综合开发,建成现代都市农业示范村,培育高山养生康体农业产业功能。

2.加快推进现代都市农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围绕?三个转变?(即农业生产由传统的生产方式向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生产转变,农业经营由分散经营向规模经营转变,农业功能由单一的生产功能向经济、生态、旅游和文化等复合功能转变),加快农村道路、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电网升级改造,加强农业机械化建设,提高农业装备水平,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空间形态。广泛开展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大对土地改良的投入,大力实施中低产田改造,突出抓好冉义、高埂、固驿、牟礼等镇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建成基本农田示范保护片,加快提升园区耕地质量,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加强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园区生产环境和人居质量,努力开创现代都市农

业发展新局面。

3.加大引导土地连片规模经营开发力度。充分运用农村产改成果,发挥土地产权交易平台作用,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和发动,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引导鼓励园区内农民通过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托管等多种形式,加快土地向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流转和集中,推进土地集中成片、规模化经营。创新土地流转方式,积极推行先股后转的土地流转形式,确保土地?流得出、稳得住、有效益?,力求流出一片土地、建成一个园区、带动一批农户,不断提高农业园区规模化经营水平。

4.大力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集群。围绕粮油、畜禽、果蔬、茶桑、林竹、中药材六大特色优势产业,按照现代农业?接二联三?的发展思路,依托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突出创汇功能,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快推进高效化、品牌化、特色化发展,着力打造特色食品产业集群,形成原料基地化、产品系列化、加工多元化、销售网络化、企业集团化的发展新格局。进一步完善并落实现代农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做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引导社会资金积极投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突出高效制种、种猪等现代高端农业发展,着力打造特色优势品牌。在扶持壮大现有龙头企业的同时,重点瞄准?全国100强?农业产业化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度大、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辐射带动面广的重特大农业项目,形成个性特色鲜明、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全省领先的现代都市农业产业体系,着力打造一批高端农产品品牌,力争实现国家级农产品品牌零的突破。

(四)全力推进“城乡一体惠民工程”。

深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一体繁荣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惠及百姓的重大举措。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用统筹的思路和办法扎实推进城乡社会事业繁荣发展,完善城乡基础设施,深化统筹城乡改革,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地改善民生、凝聚民心,切实让人民群众共创共享统筹城乡改革发展成果。

1.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事业,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始终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从群众的切身利益着手,推动公共资源向低收入人群、困难群体倾斜,切实办好群众柴米油盐酱醋茶、衣食住行教保医等民生

大事,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坚持教育优先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臵,促进学前教育加快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中教育优质发展,职业教育特色发展,到2016年基本建成面向全民、伴随终身的教育体系,力争实现教育现代化。关心和重视老年事业,办好老年大学、老年协会等,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加强科普教育宣传,努力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城乡公共卫生服务、疾病预防控制、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建设,积极引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促进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均衡配臵,进一步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健全?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相结合的机制,继续扩大城乡就业规模,实现公共就业服务城乡均等,促进并保持城乡充分就业。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全覆盖,巩固和完善全民医疗保险制度,逐步建立城乡一体、人人享有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劳动保障执法工作,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大力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强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保障。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充分用好我市革命老区的优势,积极对上争取资金和政策倾斜,大力扶持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努力拓宽贫困人口可持续增收渠道。积极发展福利慈善事业,完善多层次的社会帮扶体系,着力解决城乡低收入群体的生产生活问题。全面做好人口计生工作,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鼓励社会资金参与社会事业发展,提高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保障水平。

2.统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优化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坚持把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突破口,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发展,着力构筑功能完善、协调配套的基础设施保障。加强城乡发展规划统筹,坚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交通发展规划等规划?城乡一体、多规合一?,从全局上优化市域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合理布局和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交通先行?战略,着力发展?通道经济?⑨,完善功能传输体系,努力将区位劣势转化为区位优势,尽快实现成新蒲快速路通车,突出抓好成蒲铁路用地保障和协调工作,加快318国道邛崃段的升级改造,积极争取实施光华大道延伸线邛崃段、国道108线新邛路拓宽改造工程,加快推进成都经济区环线高速邛崃段、县乡道路提档升级等一批重点公路建设,努力实现农村水泥

路?入组入户?,构建覆盖城乡、联通内外、安全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体系。下大力气抓好农田水利等重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构建?川西南地区领先?的全域灌溉水利设施配套体系。深入实施饮水保障提升工程,着力解决近40万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加快城乡电力、天然气、光纤、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城乡生产生活公共服务设施同质化。

3.统筹推进城乡发展各项改革,增强富民惠民的内动力。坚持改革必须依靠人民,改革成果必须让人民共享,认真查找和梳理影响制约城乡统筹发展的突出问题,在思想观念上大胆变革,在政策制度上着力创新,在方式方法上勇于探索,在体制机制上增强惠民富民的内动力。继续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农民变市民步伐,积极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通过产权流转实现农村资源变资本。积极探索通过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臵换或指标挂钩等可行办法,吸引社会资金参与省级新农村示范建设,着力打造?三产联动?发展、一般场镇改造、旅游型集镇建设、现代农业发展等特色亮点。积极探索农村金融改革,通过发展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金融机构,努力破解农村融资难问题。稳步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提高服务?三农?水平。进一步推进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优化完善新型基层治理机制,使群众真正成为推动统筹城乡发展的主体力量。

(五)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强本工程”。

邛崃丰富的生态文化资源是建设世界生态田园城市的重要载体,要以创建国家级生态市为抓手,深入实施?生态文明强本工程?,涵养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明,筑牢生态田园城市基础,努力将邛崃建设成为水碧天蓝的宜居之地,望山亲水的魅力家园。

1.夯实生态本底。良好的生态本底是邛崃最大的财富和最大的潜力。要牢固树立?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生产力,建设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坚持以山、水、田、林为载体,大力实施养山、理水、护林、营田工程,重点抓好天台山、南宝山等植被保护和水土涵养,保育好传统川西林盘聚落及其周边田园农耕风光,深入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做好南河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加快九里畔水库骨干蓄水工程和宝珠山水库建设项目论证工作,加强对白沫江、文井江等重要河流的生态环境治理,切实构筑好邛崃世界生态田园城市的生态本底,使邛崃的山更青、水更碧、天更蓝、地更绿,将

邛崃打造成为成都腹地的?生态氧吧?、?都市绿肺?。

2.强化环境治理。坚持走社会财富有效增加、百姓福祉不断提升、污染排放逐年减少、生态环境不断优化的生态文明新路,全面加强环境执法监管,加大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力实施以扬尘整治为重点的?蓝天工程?、以河道整治为重点的?碧水工程?、以噪声污染整治为重点的?宁静工程?、以深化工业污染整治为重点的?减排工程?,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通过科学防污、铁腕治污、产业升级、技术革新,切实提高我市环境质量,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同时,科学编制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规划,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整治?脏乱差?、建设?洁齐美?、改善?吃住行?、提升?精气神?,切实为人民群众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3.培育生态意识。培养民众生态文明意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所在。要努力培育?生态优先的政绩观?、?科学理性的致富观?和?绿色环保的生活观?,围绕创建国家级生态市,加快推进生态镇、生态村、生态家园等生态细胞工程建设,通过广播、报刊、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积极组织生态文明教育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社会,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深入开展节水、节能、节电、节约资源等环保文明活动,使生态的发展观、价值观和低碳生活、绿色消费的理念深入人心,并形成自觉的行为习惯。同时,严格落实环境审批、环保法规、污染投诉公开制度,切实维护广大群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在邛崃大地共同奏响发展主题的绿色?和弦?。

4.建设宜居城市。坚持将建设世界生态田园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的目标和追求,依托邛崃山形水势和文化特点优化城乡规划布局,按照?一带一环三板块?⑩结构布局中心城区、镇乡和农村新型社区;按照?一心一带四轴六片?○11城市空间结构形成?跨河、拥江多向适度发展的‘扇形’空间形态?,使空间布局实现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空间结构实现人性化、生活化。着力提升城市品质,在景观风貌、植物配臵、建筑风格、建筑材料、文化符号等方面充分体现传统的川西农耕景观特色与川西民居建筑风格,因景造绿、因绿配景,建立城乡绿道与河流、公园、湿地、林地、农田和各类绿地有机连接的生态绿地网络,创造优美的人居环境和发展环境,加快构建城景相融、田园相连、山水相依的新型城乡形态,使市民足不出户就能臵身田园、回

归自然、享受宜居之乐。

(六)全力推进“和谐社会幸福工程”。

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和谐美好幸福新邛崃的能力,努力形成全市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关系,是促进社会和谐的根本,更是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工程。要通过不断加强社会建设与管理,全面落实《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城乡社会建设五大实施纲要》,突出抓好社会管理的薄弱环节,积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1.深化依法治市,创建文明城市。大力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全面加强依法治市工作,深入实施?六五?普法,切实维护司法公正,加大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力度,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法律服务体系,着力建设?法治邛崃?;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提高全民信用意识,构建?诚信邛崃?。积极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新风尚。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不断增强全社会各行各业的创造合力,让一切有利于邛崃社会进步的愿望得到尊重、一切有利于邛崃社会进步的创造活动得到支持、一切有利于邛崃社会进步的创造才能得到发挥、一切有利于邛崃社会进步的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在全市大力提倡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形成平等友爱、融合和谐的人际关系。要妥善协调好各方面利益关系,高度关注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坚决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2.创新城市管理机制,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大力加强城市管理,不断创新管理机制,探索实践城市综合执法模式,深入完善城市综合执法机制,进一步明确城市管理职责、理顺管理体制、强化舆论宣传,建立健全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积极创新城市管理手段,加快构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立人、技、物立体管理体系,实现城市管理数字化、智能化、精细化,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效能,有效推进管理重心下移和执法关口前移,实现市区与镇乡管理同标准、同要求,并逐步向村(社区)拓展,形成与城乡统筹发展相适应的综合管理体系,实现城乡综合管理全覆盖。深入持久地扎实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努力打造宜居宜业、规范有序的城乡环境。

3.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针对新形势下社会管理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和共产党员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发挥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形成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合力。通过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努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切实加强对流动人口、特殊人群、网络建设等薄弱环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管理和服务。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平安邛崃?创建成果,深化完善公共安全体系,通过整合应急资源,着力健全应急联动平台和应急处突机制,提高处理突发事件能力,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全力做好社会治安防控工作,健全完善社会治安大防控体系,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努力营造良好的治安环境,提高企业和群众安全满意度。高度重视信访维稳工作,深化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大调解?工作机制,积极畅通诉求渠道,认真接待群众来访,做好群众思想教育疏导工作,及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全力化解信访积案,妥善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以知人心、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及时化解各类矛盾,凝聚各方力量。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制度,严格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提高对公共安全事件的应急处臵能力,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全面推进宏伟的保障工程

建设繁荣富庶、望山亲水、和谐幸福的美好新邛崃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希望与挑战并存,愿景与困难同在。要实现这个伟大目标,核心在党,关键在人。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凝聚全市上下团结协作的合力,以党的先进性带动社会风气全面进步,为推动全市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一)扎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围绕解决?两大历史性课题?○12,按照?四个一定要?○13的总体要求,坚持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实现邛崃跨越发展的重点,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大力抓好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坚持用党的先进理论武装头脑,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建好机关和部门学习室,抓好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理论的普及,引导广大干部大兴勤奋学习之风、调查研究之风、求真务实之风,使先进的理论真正入心入脑,切实指导工作实践;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不断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党组织覆盖面;抓好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建设,引导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和政绩观;坚持落实民主集中制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充分扩大党内民主,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确保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按照?政治坚定、团结实干、开拓创新、廉洁为民?的总体要求,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科学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权,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加大部门与镇乡之间、坝区镇乡与山区镇乡之间的干部交流和轮岗力度,进一步健全完善干部培训、考核机制,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切实把那些思想素质好、工作能力强,人品正、干实事,敢破难、争上游的优秀干部提拔到重要岗位。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党管人才工作,创新人才管理机制,改善人才发展环境,形成优秀人才汇聚、人尽其才,凝心聚力促发展的生动局面。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参与监督的党风廉政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深化完善、改进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政府投资审计,全面加强审计监督。严格落实?四个亲自?要求,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加强制度创新。不断强化廉洁自律、廉洁从政教育,围绕构建《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要求,进一步深化完善?3+7?惩防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坚决抵制政治上自由散漫、利己主义和?小团体?、?小圈子?行为,严厉惩治以权谋私、贪污腐败行为,做到有贪必反、有腐必惩、有乱必治,以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二)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

我们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要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民主集中的原则,把坚持党的领导同发扬人民民主、严格依法办事、尊重客观规律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运行机制,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

文化企业有哪些税收优惠政策

文化企业有哪些税收优惠政策 2009年08月17日09:34中国会计报【大中小】【打印】共有评论0 条 导读:从7月底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到8月初动漫产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发布,当前我国文化产业振兴的号角看来已经吹响。文化企业如何合理利用这次和此前的税收优惠政策,实现发展,希望通过本版文章能引发思考。 文化产业享有5年的税收优惠期限为了配合国办发〔2008〕114号文件的贯彻执行,2009年3月,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若干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34号)、《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支持文化企业发展若干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31号)2个政策文件,将执行期限定为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明确规定了对转制后的文化企业继续给予税收支持和税收扶持政策。 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财税〔2009〕34号文对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了如下规定。 1.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自转制注册之日起免征企业所得税。 2.由财政部门拨付事业经费的文化单位转制为企业,自转制注册之日起对其自用房产免征房产税。 3.党报、党刊将其发行、印刷业务及相应的经营性资产剥离组建的文化企业,自注册之日起所取得的党报、党刊发行收入和印刷收入免征增值税。 4.对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中资产评估增值涉及的企业所得税,以及资产划转或转让涉及的增值税、营业税、城建税等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 支持文化企业发展的新税收优惠政策 根据财税〔2009〕31号的规定,支持文化企业发展的新税收优惠政策有:1.电影拷贝、发行收入等免征增值税和营业税。 广播电影电视行政主管部门(包括中央、省、地市及县级)按照各自职能权限批准从事电影制片、发行、放映的电影集团公司(含成员企业)、电影制片厂及其他电影企业取得的

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黄山市作为徽文化的发祥地,文化资源极其丰厚。为推进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和“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建设进程,近年来,人民银行黄山中心支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在黄山市文化产业发展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以“西递·宏村”为代表的徽州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相继获评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5A景区;以“徽韵”为代表的演艺业,获选国家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名录和安徽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以翰林堂、竹艺轩等生产型文化企业形成文化产业园,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载体。在这样背景之下,记者就金融怎样支持文化产业发展问题采访了中国人民银行黄山市中心支行行长王林。 记者:徽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黄山又是闻名中外的名山,地处文化资源、旅游资源的交汇点,黄山市是如何发挥金融的有效支撑作用,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变成文化产业优势的? 王林: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金融支持徽文化产业发展方面,人民银行黄山市中心支行努力将政策引导与平台搭建相结合,为徽文化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金融环境。 近年来,人行黄山市中支相继出台了《关于金融支持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金融支持黄山市文化产业发展繁荣的实施意见》,引导金融机构开发适合文化企业特点的信贷产品,优化授信模式,加强和改进对文化产业的金融服务,推动全市文化产业大发展。 人民银行黄山中心支行多次联合市金融办、市文化委召开文化产业银企座谈会和专项资金对接会,加强银企对接,培育和扶持优质文化企业成长。 引导和鼓励银行信贷支持与地方文化产业产品创新相结合,扶持徽文化企业做大做强。截至2013年6月末,全市文化产业贷款余额24.7万元,比年初增长23.7%,贷款重点用于支持徽州古村落保护与开发、影视演艺类企业、文化产业园区和生产型文化企业发展。 记者:以西递·宏村为代表的古建筑群保护,以及“徽韵”等文化品牌颇受瞩目。您能具体介绍一下有关的支持措施吗? 王林:徽州大地遗存大量的古城、古村落等徽派建筑,这既是徽文化传承,也是旅游新热点。为推进黄山市美好乡村建设和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人民银行黄山中心支行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大力开展信贷业务创新。农发行黄山分行采用“应收财政补贴账户质押+担保”相结合的方式解决承贷主体有效抵押物不足的困难,发放1.2亿元贷款支持徽州府衙重建,目前该项目已经完工并开始接待游客。农行黄山市分行、工行黄山市分行以宏村景区经营权做质押,累计向黟县京黟旅游公司发放近10亿元贷款,用于景区环境整治和硬件设施改造,该景区相继获得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5A景区。农行黄山市分行采用“收费权质押+抵押”相结合的方式向歙县牌坊群·鲍家花园发放贷款1.29亿元,用于景区改扩建。 为彰显徽文化的无穷魅力,打造文化旅游新业态,近几年金融机构积极支持“徽韵”、宏村阿菊、花山谜窟“激光秀”等多部有影响力的精品演艺节目创新。在项目推进过程中,为破解贷款抵押难,金融机构积极开展创新,以演艺门票收益权做质押,结合企业可供抵押的资产,为这3个项目贷款3.3亿元,使3台大戏成为文化旅游的新看点。“秀里影视村”是黄山“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的代表工程,项目建设初期遭遇资金困难,黟县农商行主动提供金融咨询服务、设计融资方案,并牵头发放银团贷款3200万元,项目完成后,先后承接《苏

我国文化产业金融支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政策建议

我国文化产业金融支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政策建议我国文化产业金融支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政策建议内容简介: 县域金融生态环境既是县域金融市场运行的基础条件,也是县域金融机构、中小微企业和农户的外部经营条件,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县域金融生态环境现状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借鉴。 一、引言金融生态环境是一个仿生概念 论文格式论文范文毕业论文 县域金融生态环境既是县域金融市场运行的基础条件,也是县域金融机构、中小微企业和农户的外部经营条件,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县域金融生态环境现状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借鉴。 一、引言金融生态环境是一个仿生概念,是在自然生态学基础上,运用生态学相关理论对金融环境的研究。县域金融生态环境是指县域金融市场发展和运行的社会、经济、文化、政策等多因素综合构成的外部环境,包括县域经济运行、县域金融发展、县域政策和县域信用水平四个方面的因素。县域金融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县域金融生态环境的整体状况,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对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改善和优化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具有现实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对指导县域金融市场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二、县域金融生态环境的现状及问题由于受经济、社会环境和政策条件的制约,我国县域金融生态环境还非常脆弱。从县域金融生

态环境的现状来看,县域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化,尚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它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县域金融生态主体;二是县域金融生态条件;三是县域金融生态环境。金融组织体系不健全,金融主体弱小,服务品种单一大多数国有商业银行都向大城市转移,对县以下的储蓄所和分理处进行了大规模的撤并,国有商业银行逐渐淡出对县域经济的支持,这导致农村能够享受的金融服务数量大量减少。政策性的农发行也只在地级市里设立分支机构。农发行的农业综合开发、农村扶贫等一系列贷款业务全部转移到有关的国有银行,金融支农功能不断的弱化。而最需要得到扶持的农业技术进步、农业开发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却得不到相应金融支持。农村信用合作社基本上只有传统的存贷业务,存在金融服务种类单和贷款投放不均衡等一系列问题。新兴的村镇银行也存在发展时间短、经营成本高、金融服务覆盖率低等问题。最后,在县域经济环境中,几乎没有与改善金融环境密切相关的评估、担保、法律、会计等专业化中介机构,政府、银行、企业、农户之间缺少沟通的桥梁。县域金融调节机制不完善金融生态和自然生态一样,也具有自我调节机制,如果自我调节机制受阻,就无法适应经济的发展。首先,银行信贷服务落后,绝大多数县级银行没有结合当地民营企业的现状和特点提供差异化服务,不能满足县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再者,银行信贷管理机制滞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内部利益机制导致的经营行为偏离正常轨道;二是信贷管理的权限降低导致的信贷功能萎缩;三是信贷激励约束机制的不对称导致的信贷行为失控。最后,很多银行都存在监管效率低的问题,县级监管部门没有直接的检查权和处置权,加大了县域金融市场的维护难度。县域金融生态的

高新技术、教育、文化、体育产业税收优惠政策

高新技术、教育、文化、体育产业税收优惠政策 一、高新技术产业税收优惠政策 1.符合条件的孵化器在营业税上可以享受什么税收优惠政策?答: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科技企业孵化器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13〕117 号) 第一条规定,自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对其向孵化企业出租场地、房屋以及提供孵化服务的收入,免征营业税。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以下简称营改增)后的营业税优惠政策处理问题由营改增试点过渡政策另行规定。 2.高新技术企业的企业所得税税率是多少?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3 号)第二十条规定,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3.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有哪些? 答:根据《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V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科发火〔2008〕172号)第十条规定,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一)在中国境内(不含港、澳、台地区)注册的企业,近三年内通过自主研发、受让、受赠、并购等方式,或通过 5 年以上的独占许可方式,对其主要产品(服务)的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二)产品(服务)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的范围;(三)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30%以上,其中研发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10%以上;(四)企业为获得科学技术(不包括人文、社会科学)新知识,创造性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或实质性改进技术、产品 (服务)而持续进行了研究开发活动,且近三个会计年度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符合如下要求: 1. 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小于5,000 万元的企业,比例不低于6%;2. 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5,000 万元至20,000 万元的企业,比例不低于4%;3. 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20,000 万元以上的企业,比例不低于3%。其中,企业在中国境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全部研究开发费用总额的比例不低于60%。企业注册成立时间不足三年的,按实际经营年限计算;(五)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当年总收入的60%以上;(六)企业研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自主知识产权数量、销售与总资产成长性等指标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的要求。 4.我公司既是高新技术企业,又是软件生产企业,请问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可以重复享受吗?答:《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明确企业所得税过渡期优惠政策执行口径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157 号)第一条第二款规定,居民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同时又符合软件生产企业和集成电路生产企业定期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条件的,该居民企业的所得税适用税率可以选择适用高新技术企业的15%税率,也可以选择依照25%的法定税率减半征税,但不能享受15%税率的减半征税。 5.高新技术企业来源于境外的所得企业所得税税率有什么优惠?答: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高新技术企业境外所得适用税率及税收抵免问题的通知》(财税〔2011〕47号)第一条规定,以境内、境外全部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总收入、销售收入总额、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等指标申请并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其来源于境外的所得可以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即对其来源于境外所得可以按照15%的优惠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在计算境外抵免限额时,可按照15%的优惠税率计算境内外应纳税总额。 6.企业开发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研究开发费用,如何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3 号)第三十条第一款规定,企业的下列支出,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一)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512 号)第九十五条规定:“企业所得税法第三十条第(一)项所称研究开发费用的加计扣除,是指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 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法规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卩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文化产业投融资现状及分析资料讲解

文化产业投融资现状及分析 文化产业投融资现状及分析 文化产业融资是指经营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企业为了满足自身的经营发展目标而采取各种融资方式进行资金筹集的过程。文化产业的主要融资方式有首次公开发行上市(IPO,以下简称IPO)和私募股权融资(PE,以下简称PE)。 自2010年3月中宣部、文化部、中国人民银行等九部委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来,文化产业中的各项金融扶持与创新举措明显加快。2012年,为全面发展文化产业,我国政府先后制定并实施各项利好政策,大力扶持文化产业金融体系,积极引导、鼓励投资者对文化企业的资金投入。众多投资机构纷纷涌入文化产业,使得我国文化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的方向快速发展。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实现增加值18071亿元,比上年增长16.5%,比同期GDP现价增长高6.8%,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值已经达到3.48%,按照同口径计算比上年增加0.2%,而文化产业对当年经济总量增长的贡献达5.5%。 2013年,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文化改革发展的战略部署,加快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央财政下拨2013年度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48亿元,比2012年增加41.18%。统计局数据显示,文化传媒的财政拨款为636,828.28万元,占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总额的92.74%。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各类型文化企业的融资渠道不断扩展,资金不断充裕,文化产业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其投融资体系建设也迎来新的机遇。全国各大银行加强对文化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所投资规模涵盖了互联网、文化旅游、影视制作、网络游戏等各类型文化行业领域。其中,中国工商银行2013年对其投资金额高达1442亿元,比上一年度新增约330亿元,增幅达30%,是全行业中融资增长最快的领域。而其他一些商业银行也表示出对文化企业的青睐。在第二届中国文化金融创新峰会上,民生银行分别为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欢瑞世纪影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大业传媒

文化创意产业税收优惠政策汇编

文化创意产业 2010-05-10 == 文化创意产业税收优惠政策汇编==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 北京市地方税务局 2007年8月 编者按 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北京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增强北京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有力举措;是推进北京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 税收是调节经济运行的杠杆和手段。为了更加有效地贯彻落实税收政策,促进广大纳税人知晓、理解、运用税收政策,尤其是税收优惠政策,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共同编写了《文化创意产业税收优惠政策汇编》(以下简称《税收政策汇编》)。 《税收政策汇编》包括北京市地方税务局负责征管的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税收政策汇编》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上述各税的基本政策规定,便于读者对于涉及文化创意产业的税收有一个大致了解。第二部分收集了涉及各税的48条税收优惠政策,并按照《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进行汇总。以每个行业优惠政策为一章,介绍现行各税优惠政策内容、文件依据、行政审批事项及审批流程,方便纳税人了解优惠政策和办理相关手续,进而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税收政策汇编》所依据的文件截止2007年8月31日,今后如出台新的政策规定,应按新的政策规定执行。为了保持政策的延续性和有效性,我们把《税收政策汇编》设计为活页形式,并将按年适时进行维护更新。 目录 第一部分地方相关各税政策的基本规定 第一章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 第二章企业所得税 第三章个人所得税 第四章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 第二部分文化创意产业税收优惠政策 第一章文化艺术类税收优惠政策 第二章新闻出版类税收优惠政策 第三章广播、电视、电影类税收优惠政策 第四章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类税收优惠政策 第五章广告会展类税收优惠政策

银行业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银行业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一、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 我行2009年文化产业贷款累计发放贷款20000万元;2010年文化产业贷款累计贷款30000万元,不良率为0;2011年文化产业贷款累计发放贷款金额20000万元,不良率为0。贷款支持的企业主要有文化公园、出版公司、日报社、广播电视台等。 二、我行在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中采取的举措 1、加大文化产业营销力度 文化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为切实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国家制定了相关政策措施,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正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我行已将文化产业作为我行拓展业务范围、培育新的盈利增长点的重要领域之一,加大文化产业营销力度,积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2、突出产业重点,分板块梯度推进 一是文化旅游板块。积极支持4A级(含)以上景区内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投向景区道路、景点、索道等景区内基础设施建设、维护领域,及还贷资金来源于景区门票及整体经营收入的项目;适度支持航天、海洋、热带雨林主题公园项目建设,提高文化旅游行业信贷业务占比;积极探索邮轮、游艇、帆船、帆板等旅游项目及西沙旅游景点开发的融资新模式,服务南海旅游资源开发,适应以热带海岛生态为基础,集度假、休闲、运动、体验为一体的特色旅游新业态发展。

二是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板块。坚持“生态金融、环境优先”原则,按照全省产业布局调整要求,依托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软件园和创意产业园等园区产业集群,大力拓展园区内信息技术、文化创意等领域信贷客户,重点支持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企业,发挥园区内产业集群优势,大力拓展小企业信贷业务。 三是广播影视板块。积极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网络广播影视、手机广播电视等新兴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产业升级。将广电客户分为播出类客户、运营类客户、内容类客户三类。播出类客户包括各级广播电视台,以及各级城市电影院(线);运营类客户指获准经营县以上行政区域内唯一广电网络(含有线广播、有线电视网络)的企业;内容类客户指独立制作各类影视节目的企业。我行重点投向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区的电视台和广电运营类企业,支持省级网络整合、经济发达城市有线电视数字化平移及双向改造等优质项目。关注广电领域新兴业态发展,稳步进入中心城市电影院线及有稳定播出渠道的专业影视制作等领域,培育新兴优质客户群体。 3、合理配置信贷产品,创新融资服务方案 对处于成熟期、经营模式稳定、经济效益较好的文化企业,我行提供多种融资产品组合服务,积极开展对其上下游企业的供应链融资,支持企业并购资金需求,积极支持大型文化企业(集团)“走出去”战略。对具有稳定物流及现金流的企业,积极拓展贸易融资。对生产过程中需租赁设备的文化企业,发放融资租赁贷款。对中小文化

文化事业发展演讲稿

文化事业发展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 随着国家对文化建设力度的加大,近几年的文化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由于受客观因素的影响,基层文化建设与城市相比进展缓慢,与全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相适应,同时也严重制约了建设小康社会、建设新农村新牧区工作。因此,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事业建设已刻不容缓。我企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全力推进基层文化建设,就如何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提以下几点要求: ——实施专项培训与引导,强化官德教育,增强广大干部的文化意识,提升领导干部为文化发展服务的本领 毛泽东说过: “正确的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面对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弘扬先进文化的要求,需要大批有道德、懂文化、能够指导文化发展的干部队伍来贯彻落实。为此,我认为通过如下措施开展工作: 一是在基层组织中开展了主题教育。通过开展创建“文明单位”、“干部下基层”、“党性修养教育”等活动,使各级领导干部自觉地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坚持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为人民服务上来,培养“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职业精神。二是开展了全公司范围的文化大讲堂活动。请

文化名师、聘文化名人,以多种形式将文学艺术、文化专业、本地文化发展等内容传播给广大干部,极大地提升了广大干部的文化素养。 ——以基层组织阵地建设为依托,大力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开展多种文化活动,提高基层组织文化的服务能力 一是以基层单位和班组建设为载体,全力开展一个班组一个文化活动中心建设,着力打造基层文化活动圈。逐渐建立起文化书屋等,同时还将进一步加大对文化工作的投入,扩大文化广场规模、投放体育器材、加强远程教育站点建设,文化信息共享工程覆盖到各基层单位中。二是以基层组织为单位,组织和引导群众开展文化活动。以基层党组织为主要领导者,利用基层组织阵地,引导和组织广大群众开展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如运动会、演讲征文歌舞比赛等。同时在基层中组织大型文化活动,如道德模范评选、文艺赏析、徒步节、采摘节等,积极探索“文化下基层”的新形式和新途径,组织开展节庆文艺表演、书法绘画展、摄影展等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为基层文化建设提供展示平台。 ——培养和引进并重,扶持多能文化人才,着力提升文化人才待遇,提供发展环境,推动本地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建设是基础,人才建设是关键。一是注重发掘和全面发展的人才,每个基层和班组都建立起文化人才队伍。党组一方面为他们的活动提供场所和经费,根据实际条件,适当给予相应补贴,保护积极性;另一方面加强政策引导,保证他们健康成长,发挥积极作用。二是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实施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在编制、学习培训、待遇保障等方面制定侧重文化人才的政策,吸引优秀文化人才服务基层。

金融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正当时

金融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正当时 □陈晓霞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推动文化旅游体制改革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需要通过现代金融要素的渗透,带动和促进各种资源优化组合、高效配置,激活文化旅游产业的活力。特别是在新的形势下,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更需要金融业的大力支持,金融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正当时。 正视融资难题,充分认识金融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文化旅游企业是以轻资产运行的创新型企业,多以智力投资为主,拥有的主要是版权、知识产权等轻质资产。对以抵押担保为融资先决条件的传统金融机构而言,这本身就是个不小的障碍。产业特点和体制的约束,使文化旅游产业难以实现与金融和资本市场的有效对接,不仅影响了中小文化旅游企业的生存发展,也制约了文化旅游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金融在引导资源配置、调节经济运行、服务经济社会,对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化旅游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加大金融业支持文化旅游产业的力度,推动文化旅游产业与金融业的对接,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需要,是促

进文化旅游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及竞争力的需要。 拓展业务功能,多方面满足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融资需求 拓展融“资”功能,大力发展第三方融资。通过独立于金融机构和企业的第三方提供相关服务和信息,促进银行、社会资本与企业合作,有助于克服文化旅游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制约。 银行可以通过设立专营机构创新业务,为发展文化旅游专业性银行积累经验;证券市场可以通过开辟上市专业通道,为文化旅游企业开展资本运作提供舞台。在财政方面,建立新兴产业扶持机制,借助产业政策引导,调动社会资本参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更好地满足文化旅游企业发展对资金的需求。鼓励保险机构开发以出版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为标的保险产品,创新“保险+担保+信贷”融资模式。 探索以国有资本、民间资本、外资等为文化旅游产业投入模式,支持民间资本以投资、参股、兼并、收购、承包等形式,参与国有文化及旅游事业单位改制,形成投资主体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格局。推动不具备上市条件的文化和旅游企业与上市公司开展合作,鼓励“壳化”上市公司通过并购和资产重组,通过增发、配股等形式从资

国家文化产业政策及优惠政策

文化产业政策 我国文化产业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利用税收政策对文化产业进行扶持具有很大的空间,尤其是中小企业,税收的支持作用更大。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肖捷近日指出,国家为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先后在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和关税及其他税种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未来一段时间,国家税务总局将继续执行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这些减税政策将使文化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从中获得实惠。 这些举措包括:各级广播电影电视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能权限批准从事电影制片、发行、放映的电影集团公司(含成员企业)、电影制片厂及其电影企业取得的销售电影拷贝收入、转让电影版权收入、电影发行收入以及在农村取得的电影放映收入免征增值税和营业税;广播电视运营服务企业按规定收取的有线数字电视基本收视维护费,经省级人民政府同意并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批准,免征营业税;出口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电影和电视完成片按规定享受增值税出口退税政策;文化企业在境外演出从境外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在文化产业支撑技术等领域内,依据有关规定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出版、发行企业库存呆滞出版物,纸质图书超过五年、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投影片(含缩微制品)超过两年、纸质期刊和挂历年画等超过一年的,可以作为财产损失在税前据实扣除;为生产重点文化产品而进口国内不能生产的自用设备及配套件、备件等,按现行税收政策有关规定,免征进口关税。 肖捷指出,税收在促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肩负着重要职责,要增强税收扶持措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抓紧研究制定进一步支持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同时,切实抓好税务系统思想文化和宣传舆论工作,推进税务文化建设,与纳税服务、税收征管等工作有机结合, 发挥税务文化凝聚力量的作用。

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

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 中央宣传部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 中央宣传部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 银发〔2010〕9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宣传部,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各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文化厅(局)、广播影视局、新闻出版局、银监局、证监局、保监局,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通知》(国发〔2009〕30号)精神,进一步改进和提升对我国文化产业的金融服务,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充分认识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迫切需要金融业的大力支持。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金融引导资源配置、调节经济运行、服务经济社会,对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化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央实施重要战略部署和政策措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正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大金融业支持文化产业的力度,推动文化产业与金融业的对接,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需要,是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需要。各金融部门要把积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作为拓展业务范围、培育新的盈利增长点的重要努力方向,大力创新和开发适合文化企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努力改善和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二、积极开发适合文化产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加大有效的信贷投放 (二)推动多元化、多层次的信贷产品开发和创新。对于处于成熟期、经营模式稳定、经济效益较好的文化企业,要优先给予信贷支持。积极开展对上下游企业的供应链融资,支持企业开展并购融资,促进产业链整合。对于具有稳定物流和现金流的企业,可发放应收账款质押、仓单质押贷款。对于租赁演艺、展览、动漫、游戏,出版内容的采集、加工、制作、存储和出版物物流、印刷复制,广播影视节目的制作、传输、集成和电影放映等相关设备的企业,可发放融资租赁贷款。建立文化企业无形资产评估体系,为金融机构处置文化类无形资产提供保障。对于具有优质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的企业,可通过权利质押贷款等方式,逐步扩大收益权质押贷款的适用范围。

国家出台多项政策 扶持文化产业发展

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扶持文化产业发展 在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同时,国家不忘精神文明建设,陆续出台一些政策扶持文化产业建设发展: 1、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将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强调“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2、深化文化领域的改革开放。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法律、政策以及财政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一是强调法律保障。加快文化立法,制定和完善文化公共服务保障、文化产业振兴、文化市场管理等方面法律法规,提高文化建设法制化水平,依法保障文化改革成果。二是强调政策保障。完善政策保障机制,落实支持文化改革发展的经济政策,加大财政、税收、金融、用地等方面对文化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设立国家文化发展基金,扩大有关文化基金和专项基金规模。对文化内容创意生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经营实行税收优惠。对国有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的扶持政策执行期限再延长5年。三是强调财政保障。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保证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扩大

公共财政覆盖范围,完善投入方式,加强资金管理,提高投资效益。提高各级彩票公益金用于文化事业比重,支持社会组织、机构、个人捐赠和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这一系列法律和政策保障,将为文化产业做大做强奠定坚实的基础。 3、国家将建设三大平台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即: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加强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程、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工程、传播体系建设工程、重大文化实施工程和红色旅游重点景区建设工程。 4、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表示,“十二五”时期要加大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对文化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注1:)财政部部长谢旭人撰文称,将鼓励和引导文化企业面向资本市场融资,促进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源有机对接。同时,加快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财政部还将通过贷款贴息、保费补贴以及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引导金融资本和其他社会资本投入文化产业,搭建文化产业发展投融资平台。谢旭人同时称将在财政支出方面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 5、文化部文化产业司有关人士表示“政府在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有税收优惠政策,将来可能在支持文化发展和开放方面,也会出台力度更大的财税支持政策。” 6、税务总局表示,税收在促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

文化产业税收优惠政策

文化产业税收优惠政策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战略;是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推动力量。 税收是调节经济运行的杠杆和手段。为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支持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方便广大文化企业更好地知晓、理解和运用税收优惠政策,我们将文化产业涉及的税种相关优惠政策整理刊登,方便纳税人查阅使用。 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一、从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自转制注册之日起免征企业所得税。 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是指从事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和文化艺术的事业单位;转制包括文化事业单位整体转为企业和文化事业单位中经营部分剥离转为企业。 从2009年1月1日起,需认定享受财税〔2009〕34号文件规定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的转制文化企业应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一)根据相关部门的批复进行转制。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转制方案,由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复;中央部委所属的高校出版社和非时政类报刊社的转制方案,由新闻出版总署批复;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所属文化事业单位的转制方案,由上述三个部门批复;地方所属文化事业单位的转制方案,按照登记管理权限由各级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复; (二)转制文化企业已进行企业工商注册登记; (三)整体转制前已进行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的,转制后已核销事业编制、注销事业单位法人; (四)已同在职职工全部签订劳动合同,按企业办法参加社会保险; (五)文化企业具体范围符合《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支持文化企业发展若干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31号)附件规定; (六)转制文化企业引入非公有资本和境外资本的,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变更资本结构的,需经行业主管部门和国有文化资产监管部门批准。 文件依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若干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34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转制文化企业名单及认定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105号) 二、在文化产业支撑技术等领域内,依据《关于印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科发火〔2008〕172号)和《关于印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的通知》(国科发火〔2008〕362号)的规定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文化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允许按国家税法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文化产业支撑技术等领域的具体范围由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和中宣部另行发文明确。 文件依据:《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支持文化企业发展若干税收政策问题的

文化事业发展情况汇报

文化事业发展情况 (2011年5月) 一、庄浪县文化工作基本情况 庄浪县位于甘肃省东部,六盘山西麓,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总面积1553平方公里,共辖18个乡镇、293个行政村,总人口43万人。1995年、1996年分别被命名为“全国文化模范县”和“全省文化先进县”。 全县有三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一院(影剧院)、两场(文化广场、紫荆广场)和一中心(文体活动中心)等7个公益性文化场所,有标准化乡镇文化站12个,露天舞台123座,文化活动场地总面积2.5万平方米。止2010年底,共新建成1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293个农家书屋,全县各级图书馆(室)藏书总量50余万册。 县文化体育管理局是主管全县文化艺术、图书发行借阅、文物、文化市场、体育工作发展的隶属于县文体广电局的职能管理事业单位,局机关人员参照公务员管理。下辖体育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秦剧团、紫荆山管理所和文化市场稽查大队7个事业单位,全系统现有干部职工78人。 二、庄浪县文化工作取得的主要成就

近年来,庄浪县文化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在市人大、市政协的大力支持与关怀,在市文化职能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紧紧围绕建设特色文化大县这一目标,克服困难,开拓创新,狠抓全县文化设施建设,大力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全县文化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一)县乡党委政府切实加强了对文化建设的政策扶持与组织领导。 对照“十一·五”文化体育事业发展规划完成情况,制定了《“十二·五”文体事业发展规划纲要》,为了使《规划》发展思路进一步优化,县委、县政府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文化建设步伐推动全县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安排意见》,文化体育管理局又相应制定了《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实施方案》、《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意见》、《民间民俗文化发展意见》、《农村业余文艺演出团队及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乡镇党委和县直部门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制定了行之有效的文化经济政策,制定和完善了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切实加大了文化建设投入,充分发挥了政府财政的主动作用,不断扩大了公共财政覆盖范围,使文化建设投入每年有较大增长。各乡镇各单位每年都制定和落实对文化设施建设项目的投入计划,对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剧场、舞台等文化设施建设给予了重点支持,牢固树立了抓发展必抓文化、抓文化是抓发展

关于文化与金融融合发展的几点思考

关于文化与金融融合发展的几点思考 文化与金融融合发展的问题,主要方面是金融如何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这一问题由来已久,随着以2009年7月《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出台为标志,文化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性产业,这一问题显得尤为迫切。为此,不到一年的时间,也就是2010年3月,浩浩荡荡的中宣部、央行、财政部、文化部等九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首次从国家政策层面提出加大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力度,推动金融业与文化产业全面对接,促进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可谓声势浩大,掷地有声——确实有声,起到了一定效果,但也确实远远没有达到振聋发聩的地步,历经了宏观形势纷繁复杂、文化改革深入推进、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十二五”,而今步入决胜小康的“十三五”攻坚阶段,文化金融融合发展的问题,看得到的多是个案的非典型性典型,而尚乏普遍的可以推而广之的制度设计和解决路径。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谈几点思考。 一、面临的问题 如果说科技如同人之骨骼,支撑肢体强健有力,文化如同人之血肉,使人仪态丰满充满活力,则金融则可比人之心

脏,源源不断向人的周身输送血液。科技与文化之融合,文化与金融之融合,正如人体自身的系统构成,是发展趋势,亦是内在需求。文化与金融融合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为文化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笼统地讲这个问题,实际上并不能够客观显示出问题的全貌,也不利于深入分析研究文化企业到底为何融资难的根本原因,必须对其进行解剖细分。根据文化企业融资问题的实际表现和面临困境,大概可以尝试做如下细分:一是按规模划分,可以分为大型文化企业和中小型文化企业,基本的表现是大企业融资相对容易,中小企业融资相对难一些;二是按行业领域划分,文化产业有九大行业领域,一般意义上讲,从事传统文化产业领域的企业和偏科技类的文化企业融资相对容易一些,偏创意的企业比如设计类的等,融资相对难度大一些;三是从成长周期来看,处于不同成长期和发展阶段的文化企业,其融资的难易程度也是显见不同的;四是从融资的需求来看,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又有不同,两者的侧重和偏好也不一样。当然,还可以做其他的有意分类,总而言之,文化是个筐,啥都可以装,把装进去的按类挑捡一下再梳理,可以帮助我们对问题认识得更透彻明晰一些。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基于前述对文化企业的分类,大致可以对文化企业融资难问题做一些相对理性的原因剖析。而不至于仅仅是抱怨融

文化企业有哪些税收优惠政策

文化企业有哪些税收优惠政策

文化企业有哪些税收优惠政策 2009年08月17日09:34中国会计报【大中小】【打印】共有评论0 条 导读:从7月底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到8月初动漫产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发布,当前我国文化产业振兴的号角看来已经吹响。文化企业如何合理利用这次和此前的税收优惠政策,实现发展,希望通过本版文章能引发思考。 文化产业享有5年的税收优惠期限为了配合 国办发〔2008〕114号文件的贯彻执行,2009年3月,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若干税收政 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34号)、《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支持文化企业发展若干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31号)2个政策文件,将执行期限定为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明确规定了对转制后的文化企业继续给予税收支持和税收扶 持政策。

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财税〔2009〕34号文对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了如下规定。 1.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自转制注册之日起免征企业所得税。 2.由财政部门拨付事业经费的文化单位转制为企业,自转制注册之日起对其自用房产免征房产税。 3.党报、党刊将其发行、印刷业务及相应的经营性资产剥离组建的文化企业,自注册之日起所取得的党报、党刊发行收入和印刷收入免征增值税。 4.对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中资产评估增值涉及的企业所得税,以及资产划转或转让涉及的增值税、营业税、城建税等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 支持文化企业发展的新税收优惠政策

文化事业发展情况汇报【可编辑版】

文化事业发展情况汇报 文化事业发展情况汇报 文化事业发展情况汇报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逐步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努力构建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了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与繁荣。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队伍建设、群众文化活动开展、艺术创作、文化新闻出版市场管理、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等方面都取得了显着成绩。 一、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总体情况 2016年10月1日,市图书馆新馆建成后对社会正式开放。****县和****市的文化中心已先后建成投入使用。全市有公共图书馆7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1个,博物馆、纪念馆8个。全市10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均设有文化站,1826个行政村中,已建成农村文化中心(文化大院)1825个;建成社区文化中心82个,占社区总数的98%。****被命名为全国文化先进县,****被命名为全省文化先进县。****区的电建社区、花园街社区,****区的龙源湖社区和****区的梅苑社区先后荣获了“全国群众文化先进社区”称号。 二、各项惠民工程实施情况 (一)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2006年,****市被文化部确定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试点市(全国仅有5个),孟州市被确定为试点县(全省6个),经过紧张工作,到2016年底,我们超额完成了试点任务,通过了文化部的验收。随后几年,我市按照上级部门要求,不断对支中心和村级服务点硬件设备进行上档升级,工程建设得

到了进一步发展。至2016年底,我市所辖各县市区均建立支中心,并投入使用,在乡村基层网络建设上,全市58个乡镇、44个办事处全部建立乡镇(办事处)服务点,建成村基层服务点1847个,基本形成了机构健全、运转良好的市、县、乡、村四级共享工程服务网络。2016年以来,我们重点对各县市区支中心和村级服务点使用情况以及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调研,对存在问题进行督导,确保各服务点发挥作用,并对部分基层服务点进行了设备的更新和补充。 (二)舞台艺术送农民活动“舞台艺术送农民”活动,是以充实、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目标,以满足农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发展农村先进文化为目的,按照“政府购买、院团演出、农民受惠”的原则,让广大农村群众观看到优秀的文艺节目。近年来,我市以豫剧和怀梆为主要演出形式,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喜爱。自活动开展以来,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喜爱,所到之处,均收到了高度的誉。2017年至2016年,我市共完成演出任务267场。2016年我市承担演出任务64场,按计划将在11月底前完成。2016年,列入市定十项民生工程内容的“百场演出送基层活动”,由市财政出资40万元,购买100场(戏剧、歌舞各50场)演出送基层,也将在11月底前完成。 (三)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农家书屋是为满足农民文化需要,由政府出资,在行政村建立的、农民自己管理的、能提供农民实用的书报刊和音像电子产品阅读视听条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在我市实施始于2017年,2016年建设任务592家于今年9月份完成建设,10月中旬通过省新闻出版局验收。目前,我市已建成农家书屋1992家,实现对行政村的全覆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