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后奥运经济对中国旅游业的影响

后奥运经济对中国旅游业的影响

后奥运经济对中国旅游业的影响
后奥运经济对中国旅游业的影响

安徽大学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后奥运经济对旅游业的影响

学生姓名:蔡文佳学号: M30514063 院(系):工商管理学院专业:旅游管理

入学时间: 2005 年 9 月导师姓名:许静职称/学位:讲师/硕士

导师所在单位:安徽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后奥运经济对旅游业的影响

摘要

当今奥林匹克运动不仅仅是一种体育竞技行为,更是一种商业与经济行为,她对举办城市的经济影响是有目共睹的。奥运经济的辐射功能极大地拉动了经济增长,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一种新形式。同时也是一种长期的效应,这种效应不会随奥运会的结束而终止,至少会持续2-7年,这种持续的效应即“后奥运效应”。奥运经济的第一受益者首先是旅游业。从历届奥运举办城市的经验来看,通过周密地推广“奥运-旅游”计划,奥运会可以带来旅游业的实质性增长,而且这种增长可从奥运申办成功之日起一直持续到奥运会过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本文以后奥运时期为文章的背景和切入点,分析奥运对历届举办城市旅游经济产生的正、负面影响,制定合理的规划指导、营销策略,从而对充分开发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北京乃至整个中国的旅游业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奥运经济;后奥运经济;旅游业;影响

The Study of Tourism Economic Effect on after Olympics

Abstract

Nowadays,Olympics’ economic influence on conducted city is obvious to all,because it is not only a agonistic behavior,but also a commercial and economic behavior.Olympics’economic influence accelerates the prosperity of economy and becomes a new economic form,a long time invest benefit.This benefit will not stop with the end of the Olympics,it can continue for 2-7 years.We call this economic effect as‘economic effect after Olympics’.This effect on conducted city is the biggest benefit of Olympics and the fundamentality of developing Olympics’econom y.Tourism is the first beneficiary of Olympics’economic.With the experience from the conducted city of holding Olympics,Olympics may bring the substantial development for tourist by extending the deliberate plan of ‘Olympics-Tourist’,which can hold a long of time from the day of bidding for hosting Olympic Games to the day after Olympics.This thesis used literature and expert that based on the Beijing Olympics,according to the period of‘after Olympics’,aiming at the affirmative and negative economic influences for conducted city of holding Olympics,making some reasonable programming and marketing policy.This is a matter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develop the tourist industry of Beijing and all of China after 2008 Beijing Olympics.

Key words:olympic economy; economic after olympics; tourist; effect

目录

前言 (1)

一、奥运经济与后奥运经济的界定和产生过程 (1)

(一)“奥运经济”概念界定 (1)

(二)“后奥运经济效应”概念界定 (2)

二、后奥运经济效应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3)

(一)积极影响 (3)

(二)消极影响 (5)

三、奥运后举办地旅游经济发展现状 (6)

(一)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 (7)

(二)1988年汉城奥运会 (7)

(三)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 (7)

(四)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 (7)

(五)2000年悉尼奥运会 (7)

(六)2004年雅典奥运会 (8)

(七)2008年北京奥运会 (8)

四、后奥运经济效应对旅游业发展影响问题的思考 (8)

(一)扩大正面影响,减少奥运结束后的负面影响 (9)

(二)制定高效合理的后奥运时代旅游业发展策略 (9)

(三)带动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规避后奥运经济效应带来的风险 (10)

(四)开发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项目和纪念品 (10)

(五)建立适宜举办大型赛事等事件旅游发展的“中心娱乐区” (11)

(六)培养专业化旅游活动的策划和运作队伍 (11)

结束语 (11)

主要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后奥运经济对旅游业的影响

前言

众所周知,奥运会会给举办城市的经济发展带来拉动作用。自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后,奥运会的举办成为商家盈利的重要契机,开始远离“经济毒药”的恶名。奥运会已经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和参与最广泛的体育盛会,不仅影响到体育文化产品和服务等产业的发展,而且更深层次地影响到举办城市的经济增长,拉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进而对一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当今世界,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国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大作用,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旅游业的创收在GDP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因此研究后奥运时代对旅游业的影响这一论题,对提高公众对后奥运时代经济发展的认可和热情,合理利用奥运场馆,发展区域旅游,拉动地区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作用。同时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结束后,对北京、青岛等奥运举办地乃至整个中国的旅游业和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

一、奥运经济与后奥运经济的界定和产生过程

(一)“奥运经济”的概念界定

国际上给奥运经济下的定义:“奥运经济是由注意力资源的相对集中给举办城市和国家带来的一种阶段性加速发展的经济现象[1]”。如果这种注意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和开发,将对举办城市和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使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水平适当超前。奥运经济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周期性特征,从前奥运阶段、正式举办至奥运会结束后经济效应的延伸一般不少于10年,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奥运经济周期。

我们一般认为,奥运经济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围绕举办奥运会所发生的一切直接或者间接的经济活动以及由这些经济活动所衍生的一切经济联系和经济效益的总称,是奥运会举办城市在筹备和举办奥运会期间,以及奥运会后的一段时期内,利用奥运会的资源优势和奥运会创造的商机,所开展的一系列经济活动,从而拉动本地区经济发展,并给举办城市和国家带来阶段性经济加速发展的经济现象。

现代奥运经济形成的重要时期源自1964年日本东京的第18届奥运会,而奥运经济的全面赢利源自于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自此以后历届主办者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利润,拉动了地区经济的增长,使奥运经济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见表1-1)。

表1-1 23届-27届奥运会经济状况表

资料来源:奥运经济与北京奥运投资策略.https://www.doczj.com/doc/ea7806553.html,/2006-12-27[2]

从上述数据清晰看到奥运经济的间接经济效应已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商业手段,同样北京作为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城市,奥运间接经济效应产生的收益自然不言而喻。奥林匹克运动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奥运经济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

(二)“后奥运经济效应”的概念界定

奥运经济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周期性特征,“后奥运”是指奥运经济效应的后发时代,“后奥运经济效应”是指奥运会对举办国、举办城市的后续影响,一般来讲,时间范围是奥运会结束后的2—7年及所波及到的更远时期。包括体育运动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两个方面,单从经济方面讲可表现为举办城市经济的发展和举办城市以外的地区经济水平的发展趋势[3]。

客观的讲,奥运会后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固然是锦上添花,但奥运会的本身毕竟是一柄双刃剑,它将不可避免的对经济产生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奥运建设投资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存在着负面效应。奥运经济的负面效应主要指奥运会后,投资活动大为减弱,大量的体育场馆和设施将会闲置或利用不足等,这些问题的集中性出现,导致一些与奥运相关的行业出现衰退,从而产生奥运经济的“低谷效应”(见表1-2)。

表1-2 奥运前后举办国经济变化

资料来源:谨防吹大奥运经济泡沫[J].中国改革,2001(8)

奥运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是潜在的、可变的、究竟通过奥运能获得多大机遇和利益,能够把消极因素降低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筹备奥运的思路是否正确,战略规划和体制安排是否科学。研究“后奥运经济效应”对举办地经济发展的各种影响,从而进行科学规划、论证,利用奥运品牌,主打各种奥运旅游品牌以突出城市形象和知名度,对各种产业和地区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二、后奥运经济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品牌效应

快速提升举办国的旅游品牌形象。奥运会举办之前与期间,旅游业可以充分借助奥运会来塑造自己的形象,推广自己的品牌。同时,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有利于扩大举办国和举办城市的知名度,提升举办国和举办城市在国际旅游市场上的旅游形象、影响力与竞争力,对举办国和举办城市的旅游业发展发挥着巨大的品牌效应[4]。

表2-1列出了奥运会举办前后,西班牙、韩国和澳大利亚这3个曾经是奥运举办国的国际入境游客增加的比例。

表2-1 奥运前后举办国国际入境游客的增加比例(%)

资料来源:《中国旅游报》2000年4月17日;澳大利亚旅游研究室资料整理。

结果显示,奥运前后,西班牙、韩国和澳大利亚这3个举办国的国际入境游客都有一定比例的增加。澳大利亚在奥运后的2年里,由于受2001年的“9·11”事件影响,这种增长的势头有所减缓,但依然比举办奥运会前接待入境游客人数最高的年份1999年增长了约8%,这充分表明奥运会的品牌推广效应。

2、辐射效应

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在带动举办城市的旅游业和相关产业发展的同时,也能有效辐射周边地区甚至周边国家,拉动周边地区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其中,与旅游业直接相关的酒店宾馆行业得到了充足的发展,增加了当地的旅游承载量。

一方面,奥运会不仅会带动主办国旅游产业的飞速发展,也会带动区域旅游的快速增长。如都灵冬奥会不仅让意大利都灵的冬季旅游大受欢迎,同时带动了整个北欧

的冬季旅游。北京奥运会也做了详细的考虑,才将马术移至香港,这将开发出香港旅游的新局面,同时中国及其周边地区将会成为一个新的旅游热点,奥运会在此举办所带来的旅游发展状况将会是空前的。

另一方面,通过举办奥运会能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主要体现在以下的行业和部门:一是奥运会所需工程建设在奥运会之后永久使用需要专人管理、运行带来的就业;二是举办奥运会极大地改善举办城市基础设施和环境为城市吸引更多的新投资,这些投资将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三是举办奥运会要求参与奥运会工作和举办城市市民进行相应的教育、培训,从而提高了人力资本,增强了竞争力,增加了就业机会[5]。因此说,后奥运经济时代对拉动旅游内需和扩大就业的辐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3、经济效应

大幅度增加了举办国旅游业的外汇收入。奥运会举办期间及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入境国际游客无论在住宿、交通、通讯、娱乐、餐饮、观看比赛,还是在奥运会吉祥物、旅游纪念品等旅游购物的消费水准和消费频率都比平常旅游超出数倍,集中消费程度非常高,举办国外汇收入增量巨大。在悉尼奥运会期间短短的16天时间里,悉尼史无前例的接待了100多万人次,其中比赛时间共接待外国游客5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创纪录的达到42亿美元。而后奥运时代,人们往往会到奥运会举办国和举办地旅游,参观游览奥运场馆和设施,体验奥运。澳大利亚旅游部的资料显示,2000年澳大利亚的游客量增加了11%,而同年9月份悉尼的游客量增加了15%,在11万名专程为奥运会而来的游客中有88%为奥运会的回头客。这些数据表明,旅游业已成为奥运会举办国重要的创汇行业,对奥运举办地的经济带动作用显著。

4、投资效应

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将给举办地带来极大的投资效应,提高举办国旅游业的软、硬件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水平,还将极大地提高举办国旅游行业的综合服务水平,创造一流的旅游环境,带动旅游行业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6]。奥运提高了居民收入和消费的预期,增强了外来资本投资信心,提升了第三产业内部的市场化程度。奥运会的举办,将吸引大量的国际旅游客商进入奥运举办地和周边旅游市场,他们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将有力地推动当地旅游业发展,提高服务质量,增强国际竞争力。

5、资源效应

为了成功地举办奥运会,举办城市会建造大量比赛设施、文化设施与配套景观设施,同时为了突出举办城市的文化特色与独特魅力,这些比赛设施、文化设施与配套景观设施会在景观风格、文化内涵等方面着力表现出地方特色。在“后奥运”阶段,这些比赛设施与配套景观设施就能成为一批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为举办国和举办地的旅游业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2008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北京等主协办城市的假日旅游经济收益增长很快,单日参观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的游客最高时

达到36万人,天津、上海、青岛、秦皇岛等城市也成为游客争相前往的地区,说明新兴奥运旅游景点、景区正在成为大众旅游新的热点。

6、环境效应

后奥运旅游效应中的环境效应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第一,改善举办城市的生态环境。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国际奥委会对举办城市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实现“绿色奥运”的目标所进行的城市环境整治与建设,可极大改善举办城市的生态环境。同时,通过“绿色奥运”的广泛宣传,人们的环保意识普遍得到了增强与提高。第二,改善和优化举办城市的人文环境,塑造良好的旅游目的地形象。通过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可以增强举办国的民族凝聚力、自豪感和荣誉感,有利于形成一个良好的、和谐的人文旅游环境。

7、扩展和带动效应

奥运会不仅带给我们了全球最顶级的赛事,也带来了奥运经济这个新的经济产业,作为奥运第一受益人的旅游产业更是如此。从宏观上来看,由于大规模的旅游需求增加,相应的就会带动旅游供给增加,以赚取增加的旅游收入[7]。从规模上讲,旅游业将得到巨大的发展。因为,旅游收入分配到各个消费环节,必定促进各环节质量和数量的提高,这样可以满足不断增加的旅游需求;反过来各个环节的完善,如娱乐设施的扩建和娱乐项目的丰富,本身会增加旅游业的亮点,这也为吸引更多的游客奠定了基础。

(二)消极影响

1、环境影响

举办奥运会往往也对举办城市环境有消极的影响。奥运会对举办地旅游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举办城市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巨大威胁。例如短期内大量兴建体育场馆、公共设施,这直接或间接地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大量外来客流的涌入迫使当地交通运输系统超负荷运转;噪音污染、空气污染突出,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将是长期而明显的。另一方面是对社会人文环境的干扰。在奥运会举办期间,庞大的外来客流的高需求必然占用举办城市有限的资源,给当地居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需求过热引起通货膨胀,导致非受益群体生活水平下降[8];现代商业文化、观念对当地传统民族风俗、地域特色文化入侵、冲击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等等。

2、低谷效应

在后奥运时期,旅游业可能会出现低谷效应:第一,由于奥运的影响,导致物价上涨,旅游成本增加从而使游客选择替代品,旅游需求出现萎缩。第二,旅游供需失衡。在后奥运阶段,旅游需求可能恢复常态甚至出现负增长,而非常态膨胀的旅游供给很难在短期内减少,造成供给过剩,资源闲置,导致旅游收益陷入低谷。第三,一旦奥运投资周期结束后,投资将会发生萎缩,奥运场馆和设施将发生一定程度的闲置,

旅游收入有所下降,失业人数将重新攀升,对奥运会举办城市的经济造成较大的负面冲击。

3、其他消极影响

奥运会举办城市所带来的共同存在的负面影响还包括社会额外支出的增加,这种增加的社会额外支出出现在奥运后期,成为举办城市的经济负担,其中,政府为合理规划使用与治理奥运旅游资源所承担的费用占了相当的比例。

三、奥运后举办地旅游经济发展现状

奥运经济的概念源自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在此之前的奥运均以赔钱收场,尤其是1976年的蒙特利尔奥运会使蒙特利尔市负债长达20年,被称为“蒙特利尔陷阱”。而从奥运会的举办目标可以看出奥运对经济及旅游行业的影响(见表3-1)。

表3-1 1984-2004年奥运会举办目标

资料来源:中国旅游网https://www.doczj.com/doc/ea7806553.html,

自洛杉矶奥运会之后,奥运会给举办城市带来了巨大的利益。而以现代商业运作模式为主要特征的奥运会与大众旅游有了实质性的结合,这使奥运旅游的巨大效应凸现,引起了世界各国和各界人士的关注。奥运会的主办者也意识到旅游在整个奥运经

济效应中的地位,把旅游作为奥运会主办的主要目标,这种效应也一直持续到奥运会结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

(一)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

1984年,彼得·尤伯罗斯的名字在奥运经济史上留下了深刻烙印,他采用“民间承办”奥运会的组织方式,打造了财源广进的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他压缩各项开支,当届奥运会的预算仅有5亿美元,却创造了2.37亿美元的盈余。奥运会由此成为洛杉矶的另一张城市名片,带动了区域旅游的发展。

(二)1988年汉城奥运会

汉城奥运会,使韩国完成了从发展中国家向新兴工业国家的转变过程。据韩国官方统计,1981-1988年七年中,奥运工程使韩国就业人数增加了33.6万人,筹备奥运会共带来了相当于70亿美元的投资和27亿美元的国民收入,经济增长速度年均达到12.4%,1985-199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2300美元增加到6300美元,经济实力迅速增长,一举跃入亚洲四小龙的行列,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1988年汉城奥运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景气,被称之为“奥林匹克生产效应”。

(三)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

筹办1992年奥运会时,西班牙正处于开始从20世纪80年代全国范围的经济危机中复苏的时期。1986年获得奥运会主办权极大地促进了巴塞罗那的城市改造和建设。使巴塞罗那经济从衰退走向了繁荣,成为当时欧洲变化最快的城市,同时,筹办奥运会还明显加快了西班牙经济的复苏。在筹备奥运会的6年时间内,仅由于奥运因素的影响,巴塞罗那GDP年均多增长1.8个百分点。据计算,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共产生了260.48亿美元的需求。强大的投资和消费需求拉动以及旅游收入的重大创汇,大大促进了巴塞罗那经济的发展。目前,巴塞罗那的经济增长率高于全国和欧洲的水平,是欧洲著名的旅游城市,被誉为欧洲经济的发动机之一,人均GDP已达到2万多美元,超过全国和欧洲平均水平。因此说1992年奥运会对巴塞罗那和西班牙的发展的推动作用不可估量。

(四)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

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完全是从改善城市发展环境和企业实现盈利的目的出发。为举办奥运会,美国亚特兰大市政府总共投资了10亿美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随之而来的是,亚特兰大房地产市场日益活跃。在当地政府的政策规划尤其是推行了一系列的财政金融政策,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使当地地区经济从1991-1997年,每年多增长51亿美元[9]。奥运结束后,亚特兰大借助奥运遗留资源,结合可口可乐工业园等其他著名企业,发展城市旅游,使奥运后的经济收入增幅比例大增。

(五)2000年悉尼奥运会

2000年第27届悉尼奥运会被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称为“最好的一届奥运

会”,也被舆论称为“最赚钱的一届奥运会”。悉尼奥组委获得直接盈利7.65亿澳元,仅举办的16天会期就为悉尼带来8.8亿美元的旅游收益,为澳大利亚赢得了良好的声誉。悉尼通过筹办奥运会,极大地推动了城市建设,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交通、旅游、房地产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从而大大提升了悉尼城市的知名度,提高了其在世界上的地位。悉尼奥运会所吸引的旅游者,1997年到2004年总共约达到200万人,澳大利亚获得近百亿美元的收益。悉尼奥运会为澳大利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直接带来65亿澳元的经济活动和增加27亿澳元的出口额。从1993-1999年,澳大利亚GDP平均增长率为4.7%,超过一般发达国家的增长水平[10]。

(六)2004年雅典奥运会

以2004年雅典奥运会为契机,希腊政府采取欧盟投资贷款等多种形式,融资了153亿美元,投入雅典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使雅典城市面貌得到很大改观。同时,筹办奥运会拉动雅典甚至希腊的经济增长,扩大就业,促进与奥运密切相关的产业快速发展。通过筹办奥运会,希腊多年停滞不前的经济已有所恢复,雅典经济实力大幅上升,许多重要产业将得到发展,其中建筑业、旅游业、制造业和电讯业尤为突出。雅典奥运会之后的2005、2006两年,希腊的入境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均以较快的速度在增长。2004-2006年,希腊的国际旅游人数从1212万增加到1375万,旅游收入从103亿欧元增加到117亿欧元。

(七)2008年北京奥运会

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比美国、澳大利亚等工业化国家新建或者改造了更多的基础设施,投入了更多的建设资金,2008年奥运会的相关投资额在350亿美元左右。奥运会有助于北京等举办地的经济发展,进一步辐射其周围的经济圈,带动地区的发展,有助于解决劳动力就业、经济结构调整等棘手的经济问题[11]。而且承办奥运会所带来的经济意义不只在于奥运会当年,而是一个长达6-10年的高速增长期。北京申奥成功预示着北京甚至全国的社会经济可能以举办奥运会为契机获得更快的发展。在北京经济发展战略中,旅游业的发展将在其他产业的带动下出现新的契机。

从前面的多届奥运会来看,奥运会均使举办城市发生了重大变化,某些时候甚至对所在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对未来的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但是奥运会结束后,与奥运会有关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场馆建设投资的结束,如果不能够合理引导投资,有可能造成主办城市经济增长放慢,甚至停滞,对城市经济平稳发展带来风险。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关注奥运会带来的巨大的直接或间接的正面效应,另一方面也要正视奥运会带来的显性或隐性的负面效应。

四、后奥运经济效应对旅游业发展影响问题的思考

后奥运经济效应是奥运经济对举办地的后续影响,在各个范畴中影响经济的发展,通过合理的规划、指导,可以规避风险,充分利用奥运遗留资源,发挥整体资源

优势,带动整个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的双方是辩证统一的,因此我们要辩证的看待事物的发展,一分为二的看待问题。后奥运经济效应对旅游业的影响有重大的推动作用,例如,在推广市场、创汇、制造新生资源、带动新兴产业发展等方面效果显著;相反的,后奥运时代,由于对环境、场馆等问题的关注力度不够,也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因此,举办奥运会必须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使奥运会不仅要办成集科技、人文、绿色为一体的奥运,更应该努力办成可持续发展的奥运会。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将奥运会的正面效应充分发挥出来,将负面效应减少到最小程度。

针对奥运经济效应的后续增长、经济利润的获得等问题,我们必须重视整个奥运举办周期的各个阶段环节,协调好各种工作进程中的利害关系,统筹兼顾,使得经济有效增长,文化繁荣,最终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文化经济模式,为推动“文化-经济”一体化进程找到切实可行的控制和解决对策,从而为解决后奥运经济时代出现的各种问题提供可靠的解决方案。

(一)扩大奥运会的正面影响,减少奥运结束后的负面影响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应该贯穿于整个奥运会申办、筹备、举办和后续发展的全过程中,通过举办奥运会促进举办城市经济、生态和社会的发展,促进举办城市和参与奥林匹克运动的人的全面发展。合理的防范奥运会后投资的急剧减少而诱发的负面效应,并为后奥运时期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制定高效合理的后奥运时代旅游业发展策略

1、实施奥运会不同阶段的促销策略,提高旅游推介水平

一方面,在后奥运时代,充分发挥后奥运旅游的品牌效应,借助奥运会带来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以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产品促销为主,延缓或消除“旅游经济低谷效应”;另一方面,通过旅游新产品开发、优化产品结构等多种措施加快旅游产品升级换代的步伐。同时,加强国际旅游合作,积极开拓奥运旅游的国际市场,优化旅游的资源配置,提升旅游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确保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表现在:(1)塑造整体旅游形象,加强对外宣传,要树立一个明确的旅游形象品牌,最好是举办国的形象而非举办城市的形象,然后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利用有效地市场促销和公关活动、媒体对奥运会举办地进行正面宣传;(2)在对外宣传、建立品牌的同时,相应开发出针对奥运市场的旅游产品,推出奥运前和奥运后的旅游线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2、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形成奥运旅游经济圈

举办城市与周边地区可以通过区域合作,以奥运会这一超级品牌为载体,横向联动,资源共享,产品互补,加快区域旅游的整体开发和联动开发,以缓和奥运举办城市出现的资源过度集中带来的压力。同时利用奥运旅游经济圈,能够整合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地域特色,节省大量的旅游成本,这样才符合后奥运旅游的需求和现状,能

起到提高游客旅游满意度和地方政府的联动作用。

3、合理评估奥运会所需旅游设施规模,场馆建设要考虑赛后利用

可以将奥运场馆及其他景观设施集中起来,形成特色旅游项目,丰富举办城市的旅游产品结构。奥运会结束后,最直接的收获就是大量的体育设施遗产,因此如何通过场馆性质的转变来开拓其他旅游形式才是关键,除了发展会展旅游市场,体育旅游市场也不容忽视。

演化为具体措施就是:(1)举办演唱、音乐会、居民文化活动等组成的文化产业和事业,通过其来宣传目的地形象;(2)事件系列化运作,强化目的地形象。可通过争取申办世界大型体育赛事以及世界大型会议来强化后奥运旅游这一特殊目的地形象,从而发挥奥运会旅游的后续效应;(3)举办主题活动,以满足居民的休闲健身需求和体育竞技表演及体育训练组成的体育产业,以及会展业对体育场馆设施的需求[12]。

(三)带动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规避后奥运经济效应带来的风险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可持续发展,打好“奥运”这一张“好牌”,为后奥运旅游目的地形象建设提供支持。大力整顿环境设施,利用奥运遗留遗产发展新兴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建设新型的奥运城市。这就需要:1、要完善举办城市的交通系统,建立发达的交通网络设施,以满足游客的各种需求;2、要转变观念、健全市场主导型旅游产业体制,营造投资软环境[13];3、利用各种资源,为旅游产业结构升级寻求多方支持;4、依托科技进步工程,推动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5、开放旅游市场,扩大旅游企业规模,吸引优秀企业参与旅游产业结构升级;6、加快人才队伍建设,为优化产业结构提供智力保障;奥运结束后,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来满足维持城市环境的需要,即能减轻就业压力,又能保持举办城市的环境。

(四)开发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项目和旅游纪念品

为了满足游客旅游观光需求,有效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旅游业各部门和企业应积极做好旅游产品的设计开发。设计和开发应具有当地特色,与自然资源组合,反映丰富人文奥运理念的旅游系列产品。由于游客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需求和审美情趣。因此,旅游产品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旅游者的不同需求,在对重要客源市场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围绕奥运主题,推出和完善观光度假旅游、会展商务旅游、文化旅游、科技旅游、体育旅游、生态民俗旅游等各种不同的专项旅游产品。

旅游纪念品是奥运旅游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奥运旅游纪念品并不是在奥运会举办期间发行的一种宣传工具,而是在奥运会举办前、举办时、举办后都一直发展下去的具有规范化生产和经营的一种特殊形象提升效应,积极开发旅游产品,充分利用奥运会赛后留下的奥运文化遗产,如奥运比赛场馆、奥运村等现代化的设施,吸引国内外的会展商贸、体育赛事、文化庆典等事件进驻奥运举办城市,继续强化奥运会带来

的旅游效应。

(五)建立适应举办大型赛事等事件旅游发展的城市“中心娱乐区”

奥运举办城市在筹办过程中,重视体现城市发展水平的“中央娱乐区”的建设[14],这是合理配置旅游产品六要素的构成,提升举办城市旅游内在品质与内涵,加快其成为国际会展中心步伐的要求。这一娱乐区域不仅会在奥运期间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在奥运会结束后,成为提升举办城市形象,发展旅游业的重要坐标。

(六)培养专业化旅游活动的策划和运作队伍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交往与国际合作的日益频繁,使得大型事件活动越来越日常化与规范化。为了能够继续成功组织各种活动,把握事件的商机,避免事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建立一支专业化事件旅游活动的策划和运作队伍,对于奥运举办城市是一种必然。通过对事件管理新兴知识与经验的学习,引进国际化专业人才,培育适合本土特点的事件旅游人才梯队,加速奥运举办城市事件旅游管理水平与国际接轨。

结束语

后奥运经济效应对举办城市产生的影响包括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正面影响包括对举办城市就业增长的影响、对行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等。负面影响是指奥运体育设施闲置、社会额外支出增加、城市非受益人群生活受损等。要想合理的解决和规避后奥运时期出现的诸多问题,最大限度地降低后奥运经济效应的负面影响,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必须将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贯穿至整个奥运周期,通过举办奥运会促进举办城市经济、生态和社会的发展,最终促进举办城市和参与奥林匹克运动的人的全面的发展。因此,必须明确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注重经济效应与社会效应相结合、推动旅游产业发展,构建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为其它大型赛事选址提供口碑,创造更多的旅游经济效益,促进举办地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借助奥运带来的正面效应,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大力发展电子旅游商务等新式旅游产业,积极打造政府与企业的联动作用,举办科学合理的大型旅游推介会,提升后奥运时代旅游景点、资源的影响力、知名度和大众认可度,以便占领各种细分市场。通过可持续的开发后奥运时代的各种旅游资源,充分利用各种场馆设施发展会展、会议等旅游形式,培育专业的旅游人才,打造适合旅游业发展的各种软、硬件设施,为奥运结束后旅游业的继续有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 邹统钎.奥运旅游效应——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中国旅游业的拉动[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2] 周曾.北京奥运间接经济效应价值性分析[J].今日中国论坛,2004,(1).

[3] 刘孝兰.奥运经济热的冷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7.508.

[4] 刘淇主编.北京奥运经济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

[5] 谢亚龙.论奥林匹克运动的产业化[J].体育与科学,2000,21(5):37-39.

[6] 许毓成.聚焦北京奥运经济[J].四川体育科学,2003年3月第1期.

[7] 董杰.奥运会对举办城市经济的影响[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8] 李向明.后奥运旅游效应与应对策略[J].旅游学刊,2007,(7).

[9] 任海.试析现代奥运会的商业化问题[J].体育科学,1993,13(1):1-5.

[10] 齐紫剑.收益空前看悉尼[N].载自《经济参考报》,2001.

[11] 陈林祥.北京奥运会对融合国内旅游资源发展中国旅游业的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2004,7(23):295-296.

[12] 奥运历史的记忆——历届奥运会场馆回顾[J].城建档案,2008,(2):17-20.

[13] 陶于.奥运经济问题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院学报,2003,18(3).

[14] 徐红罡.事件旅游及旅游目的地建设管理[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

致谢

至此,我的本科论文写作就完成了,文章是在许静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本人独立完成的。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自己需要感谢很多人!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许静老师。导师每天都有繁重的工作,但是在做论文的这段时间里,对我严格要求、悉心指导,使我学业上有很大收获,导师的工作态度是我今后工作、学习的榜样。在此,我要对她表示我最衷心的感谢!谢谢您!

同时,要感谢我的父母和亲人们,感激他们对我多年的哺育,对我多年来的教诲,感谢他们在我身后对我的支持和信任。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老师和同学们,感谢他们在大学四年里,在学习上和生活中给予我的关心、帮助和大力的支持!

衷心的谢谢大家!

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要点

中国出入境旅游市场分析 【摘要】: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国民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国潜力巨大的出境旅游市场已引起全球瞩目,但是入境旅游市场却持续低迷,出境旅游这一高额利润市场也受到国内外旅行社的普遍关注。本文采用市场学中的消费者行为理论对中国出入境旅游市场现状的分析,揭示我国旅游贸易逆差的原因,以及入境旅游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个人建议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 出境旅游入境旅游旅游逆差 旅游业是为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产生的食、行、游、住、购、娱等需求,提供相关旅游产品与服务为主的复合性产业,主要包括:观光产业、度假产、康体产业,商务产业、文化产业、娱乐产业、教育产业等等。而在一定条件下商业、餐饮业、旅游地产业等产业也由于本身具有重要特色而会归入其范围内。因而,旅游业可说是一种无烟产业,优势明显。 在当今时代,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解决就业,帮助扶贫开发方面成效显著,产业不断提高。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的中国旅游业对社会经济的拉动、社会就业的带动、以及对文化的提升与环境的改善作用也日益显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我国旅游人数逐年增长,旅游资源日益丰富,旅游市场日趋完善。在中国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的现象之下我们来看一下中国出入境旅游业发展的分析。 一、我国出入境游客数量状况 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2013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32.6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3%。全国国内旅游收入26276.12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5.7%。入境旅游人数12907.78万人次,比上年下降 2.5%。其中:外国人2629.03万人次,下降 3.3%;香港同胞7688.46万人次,下降2.3%;澳门同胞207 4.03万人次,下降2.0%;台湾同胞516.25万人次,下降3.3%。中国国家旅游局3日宣布,截至2014年11月,中国内地公民当年出境游首破1亿人次。 从旅游局发布的数据来看,我国旅游市场中出入境游客数量分布不均,我国入境旅游市场处于低迷状态,出境旅游市场则发展良好,这就造成了我国旅游业的贸易逆差,近几年来我国旅游业贸易逆差持续增大,据有关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旅游业境外消费1020亿美元,贸易逆差519亿美元;2013年境外消费1287亿美元,贸易逆差769亿美元;2014年前6个月境外消费700亿美元,逆差470亿美元,预计2014年贸易逆差会超过1000亿美元。 二、出现旅游贸易逆差持续增长的原因

未来中国旅游业发展趋势

未来中国旅游业发展趋势 在线旅游格局鲜明,巨头之下无完卵 2018年是中国在线旅游二十年的收局之年,风云变幻,群雄割据,在2018年末迎来了同程艺龙的上市,但是已经无关大局了,在这个格局鼎定的一年中,携程依然是在线旅游的龙头老大,但是格局已经悄然改变。 在互联网的国度中,“消灭你、但与你无关”的跨界威胁从未停止,即使是携程这样的老大,也面临着跨界巨头来势汹汹的威胁,在在线旅游的格局中,携程去哪儿、美团点评、阿里飞猪将会在2019年呈现出更加清晰的市场格局,场景迁移成为重要手段,在巨头之下,资本寒冬带来的是在线旅游企业第二梯队、第三梯队的真正艰难时刻。之所以说场景迁移非常关键就在于随着手机里app越来越多,很多非常用场景的app就会被弃置甚至删除,常用场景的app才得以保留。携程因为是是行业龙头,且在酒店、航空、景区、游记攻略等方面都有联动效应,且它是行业的龙头企业,折扣力度大,才得以在手机中保留。携程2017年年度销售总额(GMV)达到6000亿,是行业当之无愧的巨无霸。 其他的在线旅游企业,诸如马蜂窝、同程艺龙、途牛、驴妈妈、众信

等无论是在资讯还是在SKU方面远远不及携程,跨界巨头进入旅游业后,首先承压的就是这些第二梯队、第三梯队成员,面临app被删除的可能性巨大。 如果把餐饮娱乐等泛休闲旅游进行合并的话,美团点评这一巨头就进入了视野,从2015年开始,美团点评在酒店、景区等领域陆续发力,已经取得一定的效果。美团点评在餐饮端的良好应用场景,成功的绑架了一大批都市人群,使之成为都市人群的必备app,在场景迁移中,由餐饮向泛旅游的酒店、景区的迁移较为平滑,而且积分通用、激励券互动等都能够带来良好的转化效果,这种场景的迁移极易被使用,配合专业化团队,能够润物细无声的带来客户,这也是华南区美团点评在长隆门票销售代理逆袭携程的重要原因。 因此,美团点评虽然在目前的在线旅游中份额并不太高,但是未来的发力不可小视,2019年这种资本寒冬中,这样润物无声的巨头介入,更添行业压力。 阿里飞猪的成长则是依托于阿里集团,能够充分享受阿里淘宝、天猫、支付宝、蚂蚁金融、阿里白条、借呗、花呗……等整个阿里系的资源,2016年阿里飞猪的年销售总额达到1000亿,2018年双11,购买旅行商品的用户同比增长了30%;机票公务舱产品销售同比增长300%,据阿里飞猪负责人介绍,阿里飞猪预计到2020年GMV将达到万亿。

世界旅游业概况

幻灯片1 国际旅游 2013年 幻灯片2 第一章 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整体趋势 及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参考资料: 1.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新时期中国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9.幻灯片3 一、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整体趋势 ●1、世界旅游格局开始由发达国家“一枝独秀”向与新兴经济体并行发展转化 ●2、新领域、跨行业、跨产业联合发展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3、旅游业与绿色经济、生态文明相结合,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 ●4、旅游业与社会文化日益融合,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容 幻灯片4 ●5、科技进步成为加快发展旅游业的主要推动力和支撑条件 ●6、更多的国家把大力发展旅游业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地位 ●7、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各国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 ●8、国际旅游交流与合作日趋频繁,呈现方兴未艾的势头 ●9、旅游业已成为各国应对经济危机、促进经济复苏等反周期性调节政策的重要手段幻灯片5 幻灯片6 二、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1、旅游覆盖面持续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成为旅游消费主体 ●2、旅游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市场范围迅速拓展 ●3、旅游发展模式由分散到集聚,再向集约发展加速演进 ●4、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张,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幻灯片7 ●5、旅游综合功能日益显著,影响范围大大扩展 ●6、旅游信息化迈上新台阶,旅游业效率大幅度提高 ●7、旅游国际合作达到新水平,国际竞争力得到提高 幻灯片8

第二章世界旅游业现状与世界旅游业影响因素 ●1.罗明义.世界旅游业发展:2009年回顾和2010年展望[J].旅游论坛,2010(2). ●2.朱美.浅谈影响世界未来世界旅游发展趋势的因素[J].北方经贸,2004(2). ●一、世界旅游业现状 ●(一)2009年:国际入境旅游继续大幅度收缩 ●1.各大区域国际入境旅游普遍下降 ●2.各区域内国际入境旅游也大副下降 ●3.全球入境旅游下半年略有回升 幻灯片9 ●(二)2009年:世界旅游经济出现负增长 ●1.世界旅游总需求全面收缩 ●2.世界旅游总供给全面下滑 ●3.旅游发达国家增长率普遍下降 ●4.世界旅游经济仍具有重要地位 幻灯片10 ●(三)2010年:世界旅游业进入恢复性增长期 ●1.世界经济发展进入复苏增长期 ●2.世界旅游发展仍面临众多影响因素 ●(四)2011年世界旅游业发展面临诸多制约因素 ●1.自然灾害 ●2.地区局势动荡不安 幻灯片11 二、世界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社会文化方面 ● 1.传统模式的家庭在减少 ● 2. 新的工作形式的出现 ● 3.人口老龄化 ● 4.人们的受教育水平普遍有所提高 ● 5.人们比以往更追求享乐 6.人们将越来越乐于享受亲情和友情的温暖 幻灯片12 ●(二)经济方面 ● 1.世界经济全球化 ● 2. 经济形态多元化, 并偏重于第三产业 ● 3. 贫富差距仍然很大 ● 4.世界范围内的消费需求将保持持续增长

我国商务旅游市场分析报告

中国商务旅游市场分析 一、中国商务旅游市场状况 (一)世界商务旅游的发展格局 近年来,商务旅游是发展最快的旅游项目之一,从其规模和发展看,已成为世界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仍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全球每年旅游业收入的35,000亿美元中,有4,200亿美元属于企业的商旅支出,占全部旅游收入的12%,并且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推进,这一比例仍会提高。目前全球商务旅游人数约占旅游者总数的1/3,国际上许多著名的连锁饭店通过调查发现,商务客人已占全球住房游客的53%,占连锁饭店的60%。近年来由于许多新兴的旅游项目也推动了商务旅游的发展,例如增长最快的奖励旅游,目前全球每年约有11亿人~18亿人次进行奖励旅游。同样发展很快的还有国际会议市场。国际会议自70年代中期以来就以其广泛的影响、高额的利润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的注意。据专家估计,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全世界每年的会议收入将达到2200亿美元之上,且每年以8%~10%的速度增长。 全世界商务旅游的发展都呈现出良好态势。在欧洲,由于统一大市场已经形成,企业国际化加快,商务旅游市

场的发展前景良好。在亚太地区,商务旅游发展也非常迅速并具有持续发展之势,尤其是日本、新加坡、韩国、香港等国家或地区。此外,泰国、马来西亚、印尼和中国大陆均已崛起,使亚太地区商务旅游市场又注入了新的血液。因此,可以用“东西方共发展”来形容世界商务旅游的格局。 (二)中国商务旅游的发展概况 中国宏观经济和政局的稳定发展为商务活动的活跃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当中国的旅游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时,商务旅游作为旅游高端市场的主力军日趋显现出优势和潜力,商务旅游正成为一块利润丰厚的蛋糕,且极具成长性。美国运通公司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商务旅游市场的发展潜力惊人,规模已经达到法国、德国等欧洲主要国家的水平,如果保持目前的增长幅度,将在今后5年内翻一番,成为世界第三大商务旅游市场。总的来看中国商务旅游市场呈现出以下一些特点。 l 市场规模逐年增大 专家预测,如果全国4000万商务人士按每人每年平均出行三次计算,全年商务旅游总量可达1.2亿人次左右。国家旅游局2003年的一份资料显示,中国每年国际商务旅游支出超过357亿元,占亚洲商务旅游市场的17%,目前我

中国旅游业发展前景

中国旅游业发展前景 中国旅游业发展前景 2008-5-16 进入21世纪的中国旅游业,在加入北京2008将举办奥运会,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世界多元化形成以及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等时代特点的推动下,将发生一系列新的变化,其新趋势较为显著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业旅游,农业旅游将会蓬勃发展旅游发展的初级阶段,人们主要以游览名胜古迹和自然景观为目标。随着教育,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旅游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进入21世纪,人们的旅游需求向多层次方向发展,因而工业旅游农业旅游将成为新的热点。 (一)工业旅游的兴起所谓工业旅游,就是以工业企业的生产线,生产工具,产品和厂区等为对象的专项参观活动。20世纪工业旅游起源于法国,当时雪铁龙公司让游客参观其生产流水线,欣赏其汽车生产工艺。后来,世界各地著名现代化工业企业纷纷仿效,汽车、钢铁、飞机、酿酒、饮料、陶瓷等行业先后开放生产制作过程,让游客一饱眼福。甚至,在美国,生产美元的印钞厂也向游人开放。对游客来说,游览工业企业生产过程和生产工艺,最初是出于好奇心理,后来在参观过程中增长了许多知识,开阔了视野,尤其是专业爱好者,还侍机加深了对生产企业的了解。而对于工业企业来说,不仅能获得一定的门粟收入,而且通过旅游等宣传,使企业树立起良好的公众形象,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起到了不花钱发布广告的作用。所以,工业旅游发展将势不可挡。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前,工业企业很少对公众开放,90年代后工业旅游悄然兴起。例如,神龙轿车,可口可乐等著名公司均把生产车间对游客开放;青岛海尔集团和青岛啤酒厂,南京熊猫集团,柳州两面针集团,浙江农夫山泉公司均让公众参观;南京还推出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样一条工业旅游线路,让旅游者了解到南钢最先进的生产流水线。我国工业旅游的出现,填补了我国旅游产品中的一页空白,为旅游业的发展拓宽了思路。通过工业旅游,宣传了工业企业的产品和品牌,

国内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关于旅游产业的研究 早期国外学者对旅游业的研究局限在理论的角度,该时期较有影响力的学者鲍迪奥 针对当时的旅游胜地意大利进行考察研究后发表了《在意大利的外国人移动及消费的金钱》。此后欧洲各国相继出现了许多学者如鲍尔曼、汉泽克尔等对旅游业展开了研究并 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业越发的呈现出活跃的发展态势。 旅游经济效益成为经济向前发展不容忽视的推动力量。旅游业作为一个产业部门,其消 费支出所产生的乘数效应被许多学者所关注。于是乘数理论被学者应用于旅游产业的研究,旅游乘数一度成为旅游发达地区的重点研究对象。Mathieson 和Wall 从收入角度来理解旅游乘数,其内涵是“旅游乘数是这样一个数值,最初旅游消费和它相乘后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总收入效应。”该表述虽能体现乘数理念,但是是比较片面的。20 世纪 70 年代初, 英国的阿切尔(Archer)做了深入研究并写出了研究报告:“Tourism in Gwynedd:An Economic Study”。他认为,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的最初消费支出通过直 接效应、间接效应和诱导性效应会产生数倍于最初消费支出的收入。由此阿切尔总结归 纳了营业收入乘数、营业收入乘数、旅游收入乘数、就业乘数、旅游企业收入乘数、政 府收入乘数、居民收入乘数七种旅游乘数。阿切尔的旅游乘数研究的既全面有深入,为 后人的旅游经济效益的深入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伦伯格、墨菲和H.金德尔等人在阿切尔研究的基础上对旅游乘数做了进一步研究。 二战以后美洲逐渐成为旅游业的研究基地,美国人W.列昂惕夫(WassilyLeontief) 在20 世纪初提出了一种极具价值的分析方法即投入产出法(I/O,Input-output)。该方 法可以明确的分析出经济系统的不同部门在投入和产出方面的依存关系。旅游产业既涉 及到餐饮、住宿、交通等部门,还涉及了医疗、通讯、建筑等部门,由此可得出旅游业 与其它产业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把投入产出法应用于旅游业可以 很详细的得出旅游业与其它产业的相互依存关系,从而弄清经济系统的发展脉络。最早 利用投入产出法来具体分析旅游经济效益的是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F.K.哈姆斯顿(Hamston,1962)。他使用24 部门的模型来分析和计算美国怀俄明州地区的旅游乘数, 矩阵中的内生变量设定为家庭和当地政府。后来,为了明确间接效应与诱导效应的差异,以美国密苏里州为研究对象来计算旅游乘数。他使用了22 部门的模型,把家庭和地方 政府分别作为内生部门和外生部门进行两次独立的计算,最后得出旅游诱导效应 3 倍于间接效应。此后,W.A.斯特朗(Strang)和H.甘伯尔(Gamble)分别计算出美国宾夕法尼 亚州以及威斯康星州的旅游乘数。在思考和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B.H.阿彻尔发表 了著作《The Impact of Domestic Tourism》。在该书中提出了能够更好反应出某一旅游区 的经济发展状况的投入产出模型。阿彻尔利用该投入产出模型对英国的Angledey 和Gwynedd 等地区进行旅游乘数的测算。需要注意的是,一方面投入产出法计算过程比较 繁琐,另一方面在实际的操作中各部门之间彼此的制约因素难以分析并且各部门投入与 产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并非固定。基于以上种种的客观原因,使得投入产出法的应用产生 一定局限性。 世界旅游组织于1999 年6 月在“旅游影响经济的度量方法”世界级大会上提出可 以利用旅游卫星账户来计算旅游业各类的产出。该旅游卫星账户是按照统一的国民经济 的核算体系来设计的。卫星账户体系能够准确地计算出旅游所产生的直接或者间接收 入,能够准确把握旅游业对GDP、就业以及国家收支平衡等的影响程度,该方法的提出克服了以往旅游统计不能全面反应旅游业总产出的困扰。目前世界旅游组织已把旅游

我国旅游业的现状跟未来的发展趋势

我国旅游业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摘要:由于世界经济的总体格局和经营趋向、消费趋向的种种因素不断变化且相互交织.共同作用于世界旅游经济,旅游业将在新的变化中发展,在新世纪中呈现新的姿态。本文从分析我国旅游业的现状入手,及就所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和我国未来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旅游业现状;问题;对策;发展趋势

绪论旅游业起源 随着人类社会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带来的劳动剩余物归奴隶主占有,他们已不再满足生活起居上的享乐,而开始了以巡视、巡游为名义的享乐旅行。在旅行中,其臣仆簇拥前后,除随时侍奉外,实际上也起着旅行向导的作用。到了封建社会,除帝王将相的巡游外,还出现了士人、学子的漫游,特别是在封建社会的中后期,以求学为目的的教育旅行、以探险为目的的航海旅行、以经商为目的的跨国旅行等发展了起来。在这些旅游活动中,往往配有熟悉路途的人做向导,他们不仅引路,还介绍沿途的名胜、景点和当地的风俗民情。他们提供的服务在某些方面已有些类似于现代的导游服务。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1841年7月5日,英国人托马斯·库克包租了一列火车,运送了570人从莱斯特前往拉夫巴勒参加禁酒大会,往返行程22英里,团体收费每人一先令,免费提供带火腿肉的午餐及小吃,还有一个唱赞美歌的乐队跟随,成为公认的近代旅游活动的开端。在这次旅游活动中,库克自始至终随团陪同照顾,可以说是现代旅行社全程陪同的最早体现。 同欧美国家相比,中国的近代旅游业起步较晚。1923年8月,上海商业储备银行总经理陈光甫先生在其同仁的支持下,在该银行下创设了旅游部。1984年以后,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社的数量增长很快,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国际旅行社和国内旅行社像雨后春笋般地涌现。 第一章:目前我国旅游业的现状及所在的问题 一、我国的旅游市场长期受国家的高度保护,始终处于封闭状态 由于旅游业是一个投人少、利润高、创汇多的行业,国家以垄断手段实行保护,如对作为旅游业龙头的旅行社不准外资染指,一直未允许外资以中外合资和外方独资方式经营,导致旅游市场迄今为止仍处于封闭状态。目前,我国主要经营旅游业务的国际旅行社,在世界范围内既缺少网络,实力又单薄,“守株待兔”,办法不多,以致统而不活。 二、我国旅游设施和基础设施落后,国家投资少 “软”、“硬”环境都不够完善。由于财政困难,我国对旅游设施的资金投人少,基本上是贯彻“以旅游养旅游”的方针,花钱多的项目上不去,只能因陋就简,以致设施不全。位于我国中西部的有些旅游景点,交通不够便捷,民航不能直接到达,或由于航班限制,客运能力差;铁路也经常处于超载状态运营;加上邮电传递、信息通讯也欠完善,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三、旅游设施不配套,服务质量差 所谓旅游业,实际包括住、吃、行、游、娱、购六个要素。改革开放十几年来,由于我国对上述旅游服务设施仅有少量直接投资,而在利用外资方面,因有的项目开放,有的不开放,以致服务设施不配套。从总体上看,外资主要局限于饭店、宾馆,其他旅游配套设施项目如交通、商业购物尽管也都涉及,但比重很小,投资十分有限。对景点建设,除国家指定的度假区外,外资不能插足,因而景点内设施落后,其中突出的是卫生条件差。 四、旅游业组织结构不合理,缺乏市场竞争机制 我国国际旅游业在国家高度保护下,国有企业享有经营特权,缺乏引进和激励机制,不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在这种情况下,使旅游业分散竞争力,在国际旅游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显得软弱无力。 五、旅游经营服务中诚信危机的现象比较突出 尽管我国旅游法制建设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不容回避的是旅游行业依然存在恶性竞争、欺

中国旅游业未来发展方向

中国旅游业未来发展方向 今年十月份,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部署进一步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有业内人士说:“《意见》是在我国旅游业转型发展关键时期出台的一个纲领性文件,为我国旅游业深化改革和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其中,《意见》明确提出:“各地要破除对旅行社跨省设分社、设门市的政策限制,鼓励品牌信誉度高的旅行社和旅游车船公司跨地区连锁经营。积极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扶持特色旅游企业,鼓励发展专业旅游经营机构,推动优势旅游企业实施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打造跨界融合的产业集团和产业联盟,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民族品牌的旅游企业做大做强。” 从上述的这段政策中,我们可以解读出三点:一、国家鼓励旅行社开始分社、销售门市; 二、鼓励旅行社跨行业、跨地区资源整合;三、鼓励旅行社做自己的品牌。 悠嗨旅行网的发展模式与这三点不谋而合。悠嗨独创的“旅游便利店”模式,旨在帮助中小旅行社零成本扩大经营。旅行社无需投入大量资金、人力、物力,就能像百事通一样,拥有几十家、上百家的连锁销售门市。 什么是旅游便利店? 旅游便利店是悠嗨旅行网开创的一种互联网时代的旅游新模式。互联网时代,人们出游的习惯也在改变,年轻人更喜欢通过在旅游B2C网站上购买旅游产品。但是,同样还存在着巨大的“不触网”群体,比如夕阳红,他们同样是旅游产品消费的中坚力量。旅游便利店将是他们的首选,不需要懂网络,更不需要去找旅行社,就在小区楼下,熟人办事放心、价格实惠、服务质量有保证。 行业跨界 旅游便利店是采用与商家合作的方式,将旅游跨界放在各个行业里面,进行交叉销售; 资源共享 将旅游资源和各个商家的门户资源结合,实现共享,相互借力,导入客流; 效益提升 1、旅行社扩大了销售渠道和宣传渠道,同时省去开店的费用; 2、对于门店来说是零成本、零风险,并且可以从额外的旅游业务中获利; 3、消费者可搜索身边的旅游便利店信息,享受即时的旅游服务; 旅游便利店的运营模式: 统一品牌:组团社下设的旅游便利店,统一为该旅行社的品牌; 统一管理:同一品牌的所有旅游便利店,均受上级组团社的统一监督; 统一操作:所有的旅游便利店只得提供旅游业务的咨询、预定,不得误导游客报名,不得私自操作; 统一价格:同一地市,绝对同一报价、同一质量。 旅游便利店的利益保障: 统统免费:1、组团社、批发商、景区入驻悠嗨,悠嗨承诺永久免费; 2、旅游便利店所需物品,如门头、旅游宣传页等由所属组团社免费提供;并且旅游便利店的经营者及家人每年可以享受不定期旅游的福利; 协议保障:1、便利店与旅行社签订签订相关利益保障协议,接受上级组团社的监督; 2、旅行社与游客签订旅游协议,负责游客的售后服务责任; 旅游质量:1、旅游市场得到了整顿,降低了成本,提高了质量; 2、消费者享受到悠嗨带来的旅游的便捷性和高性价比的旅游服务。 旅游便利店完美的契合了国家的旅游政策,悠嗨旅行网正在朝着此方向前进。

报告:旅游产业作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发展状况研究

报告:旅游产业作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发展状况研究

报告:旅游产业作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发展状况研究 概要:中共北京市委研究室、北京市旅游局发布《旅游产业作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发展状况研究》报告,报告重点强调了旅游产业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符合世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并就旅游产业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旅游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进行了详细地阐述。 中国网讯最近,第十届世界旅游旅行大会在北京成功召开。这次大会的主题为:旅游,世界第一大产业,迈向新领域。为抓住召开世界旅游旅行大会的契机,借鉴世界旅游产业发展有益经验,加快推进北京旅游产业发展,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在推动首都科学发展和建设世界城市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对旅游产业作为世界第一大产业的发展状况,做了认真分析研究。 一、旅游产业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符合世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 作为重要的战略性产业,旅游产业拥有其他产业无法比拟的优势和作用。 第一,旅游产业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发展旅游产业是尽快消除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推动世界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抓手

1、广泛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理论界公认,现代旅游产业综合性强、关联度大、产业链长,已经极大地突破了传统旅游业的范围,广泛涉及并交叉渗透到许多相关行业和产业中。据世界旅游组织(WTO)统计,旅游产业每收入1元,可带动相关产业增加4.3元收入。旅游产业能够影响、带动和促进与之相关联的110个行业发展。其中包括民航、铁路、公路、餐饮、住宿、商业、通信、会展、博览、娱乐、文化、体育等。随着众多新的旅游形态的出现,旅游又扩展到工业、农业、教育、医疗、科技、生态、环境、建筑、海洋等领域,催生出一批富有生命力的新业态。 2、有力拉动消费需求。旅游消费是集食、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综合性消费活动,在社会总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中占有重要地位。旅游消费形式多种多样,能够满足各种消费人群的需求,旅游产业“一业兴”带动“百业兴”,进而使内需成倍扩大。据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的测算,在发达国家,旅游消费支出每增加一个单位,工业产值可扩大2.71倍,国民收入扩大1.36倍,投资扩大0.25倍。旅游消费在发展中国家所起的作用更加显著,相关数据可分别扩大到3.7倍、2.7倍、0.9倍。旅游产业的饭店、餐馆、客运业、旅行社、娱乐业等直接为最终消费服务,对内需的拉动作用更为全面。据统计,2008年我国国民旅游消费总额已经占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以上,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中发挥了重要

浅谈旅游业行业发展现状

浅谈旅游业行业发展现状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浅谈我国旅游业行业发展现状旅游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目前已被列为世界第三大产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游消费的雪球也进一步提升。近几年来,我国的旅游业一直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有力的拉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提升。但同时,我国的旅游业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的现状: 一、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国际环境 国际旅游业成为近年的发展趋势,1990年代以来是世界旅游业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据早前的旅游行业调查报告统计:1996年全球国际旅游总人数达592亿人次,旅游业总产出达36万亿美元,占世界GDP的%,已超过了石油、汽车、化工等行,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 二、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 旅游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对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具有战略性关联带动作用。据旅游行业调查分析显示,就2009年来说,全年国内旅游人数达亿人次,增长%;国内旅游收入万亿元,增长%;旅游总收入万亿元,增长%。 三、旅游行业现状 (1)旅游方式的单一化 我国旅游业的服务项目通常是以一般性观光为主,活动内容单调,缺乏可让旅客直接参与的活动,直接导致景点吸引力弱,旅客不愿长时间停留。同时,旅游质量也不高,我国的观光产品目前还处于初级开发水平,还有待开发。

(2)旅游基础设施薄弱 由于我国国内旅游市场庞大,国内旅游服务的配套设施的发展跟不上旅游消费者的扩大的步伐,国家投资也相对较少,基本上是贯彻“以旅游养旅游”的方针,花钱多的项目几乎很少触及,只能因陋就简,以致设施不全。 (3)旅游市场竞争处于无序竞争状态 由于旅行社经营者没有长远的战略计划,市场定位不明确,同时受经济利益驱动,各种不正当竞争现象在旅游市场中普遍存在。 (4)不恰当的旅游开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日趋严重 随着旅游产业规模的扩大,特别是在目前相关法律规章不健全的情况下,个别旅游者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不惜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旅游发展迅速,覆盖面广,但总的说来我们仍然处于一种低消费、大众化、低水平、中近距离旅游的状况。目前我国的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很快,但仍不能适应国内旅游发展速度的要求。

国内旅游业发展现状

国内旅游业发展现状 旅游业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 朝阳产业”的美称,它已经和石油业、汽车业并列为世界三大产业。旅游业一般分为国际旅游业和国内旅游业。国内旅游业是为国内旅游者服务的一系列相关的行业,它关系到国内游客、旅行方式、膳宿供应设施和其它各种事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业有了非常迅速的发展,但是比较而言,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广度深度都远远不能适 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 步提高,人民对旅游消费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研究和探讨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国内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旅游发展迅速,覆盖面广,但总的说来仍然处于一种低消费、

大众化、低水平、中近距离旅游的状况。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很快,但仍不能适应国内旅游发展速度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1、从总的旅游人数和回笼货币来看,旅游人次数稳步增加,旅游消费额逐步提高。以下表可以看出1985年到1988年,1988年到1992年,人数平均每年增长10%以上, 旅游消费总额平均年增长率亦在10%以上。 2、从旅游消费方式和旅游消费结构来看,绝大部分属于观光旅游,文化型、享受型极少。即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型旅游活动多,而修学、健身、寻根、考察、探奇、了解风土人情的专项特点旅游较少,一般游客住低档旅馆,饮食简单。据统计,在旅游消费结构中,吃住行比重高达85%,游览购物仅占15%。旅游整体消费水平低,据不完全统计1985—1992年,国内旅游人均消费额仅58元。 3、从旅游的地域性和客源分布来看, 国内旅游热点多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知名度 较高,旅游基础设施较完善的旅游胜地,如

世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趋势及启迪

关键词:世界;旅游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启示 旅游业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已发展成为超过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的世界第一大产业,也是世界经济中持续高速稳定增长的重要战略性、支柱性、综合性产业。当今,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世界旅游业更是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2011年3月3日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发布的《2011-2021旅游业经济影响报告》认为,尽管目前世界经济增长遇到了很多挑战和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但旅游业却一直是增长速度最快的部门之一,而且成为推动经济和就业增长的主要力量。预计未来10年里,世界旅游业对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贡献每年将达到%,总额为万亿美元,并创造6500万个就业机会。准确把握世界及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特点和主流趋势,对于我国确立旅游业发展战略,提升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由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的迈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世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过去60年来,世界旅游业发展一直长盛不衰,期间虽然也有波动,但总体上呈现高速增长态势。推动世界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关键因素有三个:一是各国经济快速增长及与其相关的国民收入稳步提高,使人们有能力支付价格不菲的旅游旅行费用。比如,目前在欧洲,一个月收入4,000~6,000欧元的中等收入家庭,可非常容易地到亚洲、非洲旅行。每人每次旅行的平均费用大约为2,000欧元,比月收入还低。现在欧美有些家庭每年的出境旅游已成为习惯。二是交通运输技术的巨大进步,使长途旅行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大大缩短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距离,使“地球村”的理念成为现实。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宽体喷气式飞机的发明、家用小汽车的普及和高速铁路的广泛运用。三是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和人权、民生状况的不断改善,使人们可以有大量的闲暇时间用于旅游旅行。以发达国家中每周工时最短、一年带薪假期最长的国家法国为例,从1919年起每周法定劳动时间为48小时,1936年起减为40小时,2000年起实行每周35 小时工作制;除了每年法定的节假日,一年带薪假期1936年是两周,1956年增加到3周,1968年4周,1981年起增加到5周。也就是说,法国人每年大约有

未来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中国、世界旅游业发展趋势调研 一、世界旅游业发展趋势 世界旅游业从形成到发展,现在进入了稳定发展时期,21世纪将是旅游业的第二个黄金时代。旅游业将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业,旅游者将达到空前的规模,来自各个国家、各个阶层的旅游者将把他们的足迹印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尽管各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以及旅游业的发展模式不同,但就整个国际旅游业来看,将出现下列发展趋势。 (一)旅游业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业 旅游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新兴产业,每年国际旅游业的交易额已超过3000亿美元。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00年底,国际旅游人次可望达到6.6亿,相当于世界总人口的10%左右。旅游收入将增至5000 亿美元,旅游业将取代石油工业、汽车工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创汇产业。1992年世界旅游与观光理事会根据总收入、就业、增值、投资及纳税等几个方面的分析,证明旅游业作为世界上最大产业的态势正在形成。因此,世界旅游与观光理事会指出:旅游业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旅游业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就业部门,共产生 1.27亿个工作岗位,约占世界劳动力总数的6.7%;旅游业是创造高附加值的产业,其增值额已达到14490亿美元;旅游是各国财政中主要的纳税产业之一,全世界的旅游企业及从业人员的纳税总额高达3030亿美元。旅游业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不仅是产生的产值和提供就业岗位的贡献,它同时还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带来一系列的经济效益。 (二)国际旅游区域的重心将向东转移 欧洲和北美是现代国际旅游业的两大传统市场。在80年代以前,它们几乎垄断了国际旅游市场,接待人数和收入都占世界总数的90%左右。80年代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等地区一批新兴市场的崛起,使国际旅游业在世界各个地区的市场份额出现了新的分配组合。尤其是东亚、太平洋地区,近些年来,国际旅游增长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达到7.5%。预计到2010年国际旅游者人数将达到1,9亿。在迈向21世纪的发展中,欧洲和北美地区国际旅游市场上的份额将呈进一步缩小之势,旅游重心由传统市场向新兴市场转移的速度将会加快。随着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繁荣,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居民去邻国度假者必定会增加,区域性国际旅游将大大发展。特别是随着全球经济重心也相应东移,使亚太地区成为未来国际旅游业的“热点”区域。从中国的情况看,1996年至1998年三年间来华旅游入境人数平均每年以11%的幅度增长。1998年旅游入境人数达6347.84万人,显示出非常强劲的增长势头。 (三)国际旅游客源市场趋向分散化 长期以来,国际旅游的主要客源市场在地区结构上一直以西欧、北欧和北美为主。这两个地区作为现代国际旅游的发源地,其出国旅游人数几乎占国际旅游总人数的四分之三左右。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旅游客源国中,除亚洲的日本、大洋州的澳大利亚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历程

内容摘要 本文叙述了中国旅游业从入境旅游到国内旅游直至现如今可以出境旅游,之间一次次的跨越,一次次的改革。最后说明只有发展好科技才能使旅游业继续兴旺发达。本论文主要从网络上和各大报纸上调查,从中了解到了我国旅游业一次次大的跨越,科技的提高对旅游业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旅游业的提高又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要想持续发展旅游业,必须不断完善和提高科学技术。 关键词:旅游业、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出境旅游、科技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历程 一、简述旅游业 旅游是在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适度满足后的一种新的消费行为,一种带有浓厚文化内涵的群体活动。人们离开常住地到异国他乡访问的旅行和暂时停留所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旅游业是以旅游市场为对象,有偿为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所需商品和服务的所有行业和部门的综合性产业。旅游业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即旅行社、交通客运部门和以旅馆为代表的住宿业部门。居于这三个部门的企业因而也构成为三种类型的旅游企业,即旅行社、旅游饭店和旅游交通,三者构成了现代旅游业的三大支柱。 我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疆域辽阔,既有风景秀丽的江南水乡,也有粗犷豪迈的西北风情;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目前已经公布了99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古城,长城、故宫、颐和园等已经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我国还是一个拥有多个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的习俗和风情很容易使人产生很强烈的向往之情。所有这些,都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国内旅游业的发展阶段 我国的人口众多,国土辽阔、风景秀美,但是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决定了我国旅游业仍处于初级阶段。由于政治、经济等原因,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经过了和其他一些国家不同的发展历程。一般来说,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是先发展国内旅游,再发展国际旅游,我国却先发展了入境旅游,然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各方面条件的成熟,发展了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 (一)入境旅游的发展 20世纪50-60年代,中国国家旅游局设立在外交部下,当时完全是出于外交的需要,旅游接待活动的对象主要是友好国家的团体和友好人士,为其提供民间交往的便利方式这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入境旅游。 1978年,1978年中国国际旅游接待人数(180万人)仅为世界的0.7%,居世界41位,1978年中国国际旅游创汇(2.6亿美元)仅占全球的0.038%,居世界第47位,中国旅游业基本上是一张白纸。在这个背景下,邓小平同志从资源综合利用和经济产业高度提出要积极发展我国旅游业.在他的积极倡导下,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尤其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当时小平同志非常重视旅游业,他指出:“旅游事业大有文章可做,要突出地搞,加快地搞。”中国旅游业从70年代末开始崛起。

世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世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趋势及其启示 荐 1944 刘文海原创| 2012-07-11 08:00 | 收藏| 投票 关键字:启示世界旅游业 本文出自《中国市场》杂志2012年7月,作者:刘文海 摘要:旅游业是世界经济中持续高速稳定增长的重要战略性、支柱性、综合性产业。当今,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世界旅游业更是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本文梳理了世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特点,预测了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世界旅游业发展可资借鉴的启示。 关键词:世界;旅游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启示 中图分类号:F591 旅游业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已发展成为超过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的世界第一大产业,也是世界经济中持续高速稳定增长的重要战略性、支柱性、综合性产业。当今,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世界旅游业更是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2011年3月3日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发布的 《2011-2021旅游业经济影响报告》认为,尽管目前世界经济增长遇到了很多挑战和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但旅游业却一直是增长速度最快的部门之一,而且成为推动经济和就业增长的主要力量。预计未来10年里,世界旅游业对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贡献每年将达到4.2%,总额为9.2万亿美元,并创造6500万个就业机会。准确把握世界及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特点和主流趋势,对于我国确立旅游业发展战略,提升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由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的迈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世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过去60年来,世界旅游业发展一直长盛不衰,期间虽然也有波动,但总体上呈现高速增长态势。推动世界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关键因素有三个:一是各国经济快速增长及与其相关的国民收入稳步提高,使人们有能力支付价格不菲的旅游旅行费用。比如,目前在欧洲,一个月收入4,000~6,000欧元的中等收入家庭,可非常容易地到亚洲、非洲旅行。每人每次旅行的平均费用大约为2,000欧元,比月收入还低。现在欧美有些家庭每年的出境旅游已成为习惯。二是交通运输技术的巨大进步,使长途旅行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大大缩短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距离,使“地球村”的理念成为现实。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宽体喷气式飞机的发明、家用小汽车的普及和高速铁路的广泛运用。三是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和人权、民生状况的不断改善,使人们可以有大量的闲暇时间用于旅游旅行。以发达国家中每周工时最短、一年带薪假期最长的国家法国为例,从1919年起每周法定劳动时间为48小时,1936年起减为40小时,2000年起实行每周35 小时工作制;除了每年法定的节假日,一年带薪假期1936年是两周,1956年增加到3周,1968年4周,1981年起增加到5周。也就是说,法国人每年大约有5个月不用工作。北欧其他一些国家也是大同小异。美国人已有1/3的休闲时间,2/3的收入用于休闲,1/3的土地面积用于休闲。休闲度假已成为现代社会人们的重要生活方式,休闲经济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经济形态。 纵观60年来世界旅游业的发展,呈现以下突出特点和发展态势。 一是旅游业增长高速、持续、稳定,没有哪一个行业可与之相提并论。有学者研究表明,就全球旅游者数量而言,从1950年到2000年的50年中,基本每隔十年就会翻番,从1950年的2500万人次增加到2000年的6. 7亿人次;从2000到2010年的最近十年中,由于旅游者基数不断增加,增速有所放缓,但十年中仍然增加了2.7亿人次,到2010年达到9.4亿人次。就世界旅游业收入增长速度而言,过去60年中年平均增长率为6.9%,也基本是每隔十年左右就会翻番。其中,从 1950 年到 1960年的第一个十年,年均增长率为 10.6 %;依次第二个十年为9.1 %,第三个十年为5.6 %,第四个十年为4.8 %,第五个十年为4.3 %,第六个十年为6.5%。对比分析可见,世界旅游业收入增速明显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按每十年作为一个周期来测算,通常年均增长率在3%以下)。根据世界旅游组织公布的数据,截至2010年,国际旅游业经济总量占全球GDP的10%以上,旅游投资占投资总额的12%以上。国际旅游业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权重可见一斑。 二是世界旅游市场逐步出现分化,呈现“三足鼎立”新格局。从旅游目的地的区域板块划分来看,欧洲和北美长期以来一直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两大旅游胜地,是全球旅游市场的“双雄”。但最近十年来,情况却正在发生快速变化。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深刻地影响着世界旅游业的发展轨迹,也打破了原有的旅游市场格局。国际旅游者对于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出现多样化,东亚及太平洋地区已经成为第三首选目的地,从而形成欧洲、北美、东亚及太平洋地区“三足鼎立”的新格局。早在1950年,东亚及太平洋地区所接待的国际游客量不足19万人,到2000年接待的游客量达到了1.12亿人,2010年接近2.0亿人,占全球份额约20%。据预测,到2020年,东亚及太平洋地区接待国际旅游人数占全球份额将上升为27.3%,超过北美(届时为17.8%),位居世界第二,进一

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 (1)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1 中国出入境旅游市场分析 【摘要】: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国民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国潜力巨大的出境旅游市场已引起全球瞩目,但是入境旅游市场却持续低迷,出境旅游这一高额利润市场也受到国内外旅行社的普遍关注。本文采用市场学中的消费者行为理论对中国出入境旅游市场现状的分析,揭示我国旅游贸易逆差的原因,以及入境旅游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个人建议及解决措施。【关键词】: 出境旅游入境旅游旅游逆差 旅游业是为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产生的食、行、游、住、购、娱等需求,提供相关旅游产品与服务为主的复合性产业,主要包括:观光产业、度假产、康体产业,商务产业、文化产业、娱乐产业、教育产业等等。而在一定条件下商业、餐饮业、旅游地产业等产业也由于本身具有重要特色而会归入其范围内。因而,旅游业可说是一种无烟产业,优势明显。 在当今时代,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解决就业,帮助扶贫开发方面成效显著,产业不断提高。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的中国旅游业对社会经济的拉动、社会就业的带动、以及对文化的提升与环境的改善作用也日益显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我国旅游人数逐年增长,旅游资源日益丰富,旅游市场日趋完善。在中国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的现象之下我们来看一下中国出入境旅游业发展的分析。 一、我国出入境游客数量状况 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2013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32.6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3%。全国国内旅游收入26276.12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5.7%。入境旅游人数12907.78万人次,比上年下降2.5%。其中:外国人2629.03万人次,下降3.3%;香港同胞7688.46万人次,下降2.3%;澳门同胞2074.03万人次,下降2.0%;台湾同胞516.25万人次,下降3.3%。中国国家旅游局3日宣布,截至2014年11月,中国内地公民当年出境游首破1亿人次。 从旅游局发布的数据来看,我国旅游市场中出入境游客数量分布不均,我国入境旅游市场处于低迷状态,出境旅游市场则发展良好,这就造成了我国旅游业的贸易逆差,近几年来我国旅游业贸易逆差持续增大,据有关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旅游业境外消费1020亿美元,贸易逆差519亿美元;2013年境外消费1287亿美元,贸易逆差769亿美元;2014年前6个月境外消费700亿美元,逆差470亿美元,预计2014年贸易逆差会超过1000亿美元。 二、出现旅游贸易逆差持续增长的原因 (一)旅游环境不尽如人意 旅游环境分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法律环境,这三种环境都是旅游资源,应并重开发。如今,大家都认准了旅游是投资少、见效快、就业广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国有20多个省、市、自治区将旅游作为重点产业来抓,有的一个省就设了40个旅游开发区。比如神秘的西双版纳是我国宝贵的热带原始森林,是一个极具有开发价值的旅游风景区,但近十几年的毁林开荒,伐木取薪,使森林面积急剧下降,原来良好的生态环境现在已降到临界限。旅游资源的掠夺性砍伐、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