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必修化学2013学业水平测试详细知识点

苏教版必修化学2013学业水平测试详细知识点

苏教版必修化学2013学业水平测试详细知识点
苏教版必修化学2013学业水平测试详细知识点

苏教版必修化学2013学业水平测试详细知

识点

一、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1、物质的分类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O

2、O

3

、H

2

、Ar、金刚

石、石墨、

化合物: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从不同角度分有多种类型,

如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无机

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酸、碱、盐、氧化物。

物质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组成的物质。常见混合物:溶液;空气;

石油;煤;漂白粉;

碱石灰;王水(盐酸和硝酸按1比3配的混合液);胶体;植物油;动物油;高分子化合物如聚乙烯、聚氯乙烯、淀粉、

纤维素、蛋白质因为n可以不同。

2、常见俗名

3、化合价

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Ag、H: +1 Cu:+1,+2 F:-1 O: -2 Al:+3 Ca、Mg、Ba、Zn: +2 Fe:+2,+3 Cl:-1,+1,+5,+7

Mn:+2,+4,+6,+7 S:-2,+4,+6 P:-3,+3,+5 N:-3,+2,+4,+5

二、物质的量

2、各物理量之间的转化公式和推论

(1)微粒数目和物质的量 n=N/N

A N=nN

A

N

A

----阿伏加德罗常数。规定0.012kg12C所含的碳原子数目为一摩尔,

约为 6.02×1023 mol1 ,该数目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2)物质的量和质量 n=m/M m=nM

(3)对于气体,有如下重要公式

a、气体摩尔体积和物质的量 n=V/Vm V=nVm 标准状况下:Vm=22.4L/mol

b、阿伏加德罗定律

同温同压下 V(A)/V(B)=n(A)/n(B)=N(A)/N(B)

即气体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等于气体分子数目之比

c、气体密度公式ρ=M/Vm ρ

1/ρ

2

=M

1

/M

2

对于气体: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

(4)物质的量浓度与物质的量关系(对于溶液)

a、物质的量浓度与物质的量 c=n/V n=Cv

b c=(1000ρω)/M

三、物质的分散系

a.分散系、分散质、分散剂有关概念

分散系: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混合物。

分散质:分散成微粒的物质叫分散质。

分散剂:微粒分布在其中的物质叫分散剂。

b.胶体与溶液比较

概念:分散质颗粒的直径在10-9m~10-7m之间的分散系

⑴外观相同:均一稳定,澄清透明。

⑵分散质颗粒大小不同:胶粒大而溶质微粒小。

⑶分离方法:渗析法(将胶体与溶液的混合液装入半透膜袋,浸入流动的蒸馏水中,

逐渐可分离去混在胶体里的溶质)。

⑷鉴别方法:根据丁达尔现象。

C. 胶体的种类

⑴根据分散系的状态不同

气溶胶:烟、雾、云

液溶胶:Fe(OH)

3

胶体、淀粉胶体

固溶胶:有色玻璃、烟玻璃、蓝宝石、红宝石

⑵根据胶粒构成不同

粒子胶体:胶粒是大量分子的集合体;

分子胶体:高分子化合物的溶液,一个胶粒就是一个分子,如蛋白质溶液、淀粉溶液。

1、过滤过滤是除去溶液里混有不溶于溶剂的杂质的方法。

①一贴:将滤纸折叠好放入漏斗,加少量蒸馏水润湿,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②二低: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加入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

③三靠: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烧杯的夹嘴应与玻璃棒接触;玻璃棒的底端应和过滤器有

三层滤纸处轻轻接触;漏斗颈的末端应与接受器的内壁相接触,例如用过滤法除去粗食盐中少量的泥沙。

2.蒸发和结晶

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

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

注意: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和混合物。

KNO

3

3。萃取和分液

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

A、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

B、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

C、作萃取剂的溶剂易挥发。

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相同的液体分离开的方法。

在萃取过程中要注意:

①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塞好塞子进行振荡。

②振荡时右手捏住漏斗上口的颈部,并用食指根部压紧塞子,以左手握住旋塞,同时用手指控制活塞,将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

③然后将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后进行分液,分液时下层液体从漏斗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例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

4.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互溶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

二、常见物质的检验

(一)常见气体的检验

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①计算:固体的质量或稀溶液的体积

②称量:天平称量固体或滴定管量取液体(准确量取)

③溶解:在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

④转移:冷却到室温时,用玻璃棒将烧杯中的溶液转移至选定容积的容量瓶中

⑤洗涤:将烧杯、玻璃棒洗涤2—3次,将洗液全部转移至容量瓶中

⑥定容:加水至液面接近容量瓶刻度线1cm—2cm处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溶液的

凹液面正好与刻度线相切

⑦摇匀: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⑧装瓶、贴签

必须仪器:天平(称固体质量)或滴定管(量取液体质量),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

一、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二、原子结构 1、 原子组成 原 子

3、 原子表示方法

A :质量数 Z :质子数 N :中子数 A=Z + N

决定元素种类是质子数,确定了质子数就可以确定它是什么元素 4、电子数和质子数关系

不带电微粒: 电子数=质子数 带正电微粒: 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 带负电微粒: 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

质子数=一、氯气的生产原理

1、氯气的工业制法----电解饱和食盐水

2NaCl+H2O

2NaOH+H2↑+Cl2↑

二、氯气的性质 1、实验室制备:

①原理:MnO 2+4HCl(浓) △ MnCl 2+Cl 2↑+2H 2O

原子核 核外电子 中子 质子 2、原子不带电: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 质子数=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②装置:固液加热型

③收集:向上排空气法

④验满: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等 溶液。

2 3氧化还原反应,

一般作氧化剂。与水、碱溶液则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既作氧化剂

又作还原剂。

4、氯气的用途:重要的化工原料,能杀菌消毒、制盐酸、漂白粉及制氯仿等有机溶剂和农药。

5氯水为黄绿色,所含Cl 2有少量与水反应(Cl 2+H 2O

HCl+HClO),大部分仍以

分子形式存在,氯水的主要溶质是Cl 2。新制氯水含Cl 2、H 2O 、HClO 、H +、Cl -、ClO -、OH -等微粒。 6、次氯酸 次氯酸(HClO)是比H 2CO 3还弱的酸,溶液中主要以HClO 分子形式存在。性质:①易分解

(2HClO==2HCl+O 2↑),光照时会加速。②是强氧化剂:能杀菌 ;能使某些有机色素褪色。 7、漂白粉 次氯酸盐比次氯酸稳定,容易保存,工业上以Cl 2和石灰乳为原料制成漂白粉;漂白粉的有效成分

【Ca(ClO) 2】,须和酸(或空气中CO 2)作用产生次氯酸,才能发挥漂白作用。

1、定义:有电子转移(或者化合价升降)的反应

2、本质:电子转移(包括电子的得失和偏移)

3、特征:化合价的升降

氧化剂 (具有氧化性)——得电子——化合价下降——被还原-------还原产物 还原剂 (具有还原性)——失电子——化合价上升——被氧化——氧化产物

4、口诀 :

升--- 失----(被)氧化---(是)还原剂(生 虱 痒) 降---得 ---(被)还原---(是)氧化剂

5、四种基本类型和氧化还原反应关系

注意: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都是是氧化还原反应。 6、金属活动顺序表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还原性(金属性)逐渐减弱

1.钠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2.钠的化学性质

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易失去电子被氧化,表现出强还原性:Na – e ˉ = Na + (1)Na 跟非金属(如Cl 2、S 、O 2等)发生化合反应

2Na+O 2点燃

====Na 2O 2(淡黄色) Na+S=NaS (反应剧烈,可能爆炸)

(2)Na 跟水、酸、醇发生置换反应

2Na+2H 2O==2NaOH+H 2↑ (剧烈) 离子方程式:2Na+2H 2O=2Na +

+2OH ˉ+H 2↑

2Na+2C 2H 50H →2C 2H 5ONa+H 2↑ (平稳)

(3)Na 与盐溶液反应。一般不跟溶液中金属离子作用,而是与水反应。必须考虑其产物(NaOH)与金属离子间的作用。例如,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可认为是两步反应:

2Na+2H 2O=2NaOH+H 2↑; 2NaOH+CuSO 4=Na 2SO 4+Cu(OH)2↓ 也可合并写为总反应方程式: 2Na+2H 2O+CuSO 4=Na 2SO 4+Cu(OH)2↓+H

2↑

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现象为:钠块浮于液面,熔成闪亮的小球,四处游动,放出气体并

逐渐消失(以上现象与钠跟水

的反应现象相同);溶液中则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4)Na 还原其它金属 4Na+4TiCl 4△

==Ti+4NaCl(工业制钛) 3. 钠的存在、保存、制备

在自然界中,钠元素只能以化合态存在。主要存在形式有NaCl 及Na 2SO 4、Na 2CO 3、NaNO 3等。 金属钠是人工制取的。制取原理:2NaCl (熔融) 电解

==== 2Na+Cl 2↑

实验室中通常将钠保存在煤油里,与空气隔绝。这是利用钠比煤油密度小,且不溶于煤油,也不与煤油反应的性质。

二、Na 2CO 31.Na 2CO 3的工业制法:

把CO 2 通入饱和了氨和食盐的溶液中 NaCl+NH 3+CO 2 +H 2O==NaHCO 3(结晶)+NH 4Cl 然后加热过滤出的NaHCO 3晶体 2 NaHCO 3△

==Na 2CO 3+CO 2 ↑+H 2O “侯氏制碱法”的发明人是中国化学家侯德榜。产品为纯碱和NH 4Cl 。

2.碳酸及碳酸盐的热稳定性规律。

(1) 正盐>酸式盐>H 2CO 3 (盐含同种金属阳离子),如稳定性 Na 2CO 3>NaHCO 3>H 2CO 3。 (2)IA 族碳酸盐>IIA 族碳酸盐,如 Na 2CO 3>CaCO 3。 3.正碳酸盐和酸式碳酸盐的溶解性

IA 族碳酸盐的溶解性:正盐>酸式盐,如Na 2CO 3>NaHCO 3。 IIA 族碳酸盐的溶解性: 酸式盐>正盐, 如Ca(HCO 3)2>CaCO 3。

三、离子反应A 定义: 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B 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C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第一步:写。写出化学方程式

第二步:拆。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成离子形式。

难溶(如CaCO 3、BaCO 3、BaSO 4、AgCl 、AgBr 、AgI 、Mg (OH )2、Al (OH )3、Fe (OH )2、Fe (OH )3、Cu (OH )2等)

难电离(H 2CO 3、H 2S 、CH 3COOH 、HClO 、H 2SO 3、H 3PO 4等),气体(CO 2、SO 2、NH 3、H 2S 、Cl 2、O 2、H 2等),氧化物(Na 2O 、MgO 、Al 2O 3)等不拆。 第三步:删。删去前后都有的离子

第四步:查。检查前后原子个数,电荷数是否守恒。 D 离子共存问题判断

1、是否产生沉淀 (如:Ba 2+ 和SO 42-,Fe 2+ 和OH -)

2、是否生成弱电解质(如:NH 4+和OH -,H+和CH 3OO -

) 3、是否生成气体 (如:H +和CO 32-,H+和SO 32-) 4、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H +

、NO 3-和Fe 2+

,Fe 3+

和I -)

E 电解质

HCl 、HBr 、HI 、HNO 3 H 2SO 4、 HClO 4

1、金属的通性

导电、导热性 ; 具有金属光泽 ;延展性 2、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 (1)热分解法

适用与不活泼金属,如Au 、Ag 、Cu 的冶炼 (2

)热还原法

适用与活动性一般的金属,如Fe 、Pb 的冶炼 (3)电解法

Na 、K 、Al 的冶炼 3(1)铝

a 、物理性质

银白色、较软的固体。 b 、化学性质

Al – 3e - Al 3+ 与非金属反应

4 Al + 3O 22O 3 2S

3

2 Al + 3Cl 2 === 2AlCl 3

与酸反应

2Al + 6HCl === 2AlCl 3 + 3H 2↑

2Al + 3H 2SO 4 === Al 2(SO 4)3 + 3H 2↑

离子方程式:2Al + 6 H + === 2Al 3+

+ 3H 2↑

常温下,铝遇浓硫酸或浓硝酸会发生钝化,所以,可以用铝制容器盛装浓硫酸或浓硝酸 c 、与强碱溶液发反应

大多数金属不与碱反应,但铝却可以 2Al + 2NaOH + 2H 2O === 2NaAlO 2 + 3H 2↑

离子方程式:2Al + 2OH - + 2H 2O === 2AlO 2- + 3H 2↑

d 、铝热反应

铝具有比较强的还原性,可以用来还原一些金属氧化物

如:2Al + Fe 2O 3 === 2Fe + Al 2O 3 4、铝的化合物

a 、Al 2O 3 典型的两性氧化物

点燃

点燃 偏铝酸钠 高温

电 解 质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强酸

强碱 NaOH 、KOH 、Ca (OH )2、Ba (OH )2 盐 AlCl 3、BeCl 2除外 弱酸

H 2CO 3、H 2SO 3、H 3PO 4、H 2S 、HClO 、CH 3COOH 、苯酚 弱碱 NH 3· H 2O 、不可溶的碱如Cu (OH )2、Fe (OH )3

与酸反应: A l2O 3 + 6H + === 2Al 3+ + 3H 2O 与碱反应 Al 2O 3 + 2OH - === 2AlO 2-+ + H 2O

b 、Al (OH )3 典型的两性氢氧化物 白色不溶于水的胶状物质,具有吸附作用 ①实验室制备

AlCl 3 + 3NH 3·H 2O === Al (OH )3 ↓+ 3NH 4Cl 离子方程式 Al 3+ + 3NH 3·H 2O === Al (OH )

3

↓+ 3NH 4+

②与酸、碱反应

与酸 Al (OH )3 + 3H + === Al 3+ + 3H 2O 与碱 Al (OH )3 + OH - === AlO 2- + 2H 2O c 、KAl (SO 4)2 硫酸铝钾 KAl (SO 4)2·12H 2O 12水合硫酸铝钾 俗名:明矾

KAl (SO 4)2 === K +

+ Al 3+

+ 2SO 42-

Al3+会水解 Al 3+ + 3H 2

O Al (OH )3 + 3H

+

因为

Al (OH )3具有很强的吸附性,所以明矾可以做净水剂

铁在地壳中含量仅次与氧、硅、铝排第四位 一、从自然界获取铁和铜 1、铁的化学性质 (1

2 === Fe 3O 4 2Fe + 3Cl 2 === 2FeCl 3

(2)与水反应

3Fe + 4H 2O (g )3O 4 + 4H 2

(3)与酸反应

与非氧化性酸 Fe + 2H + === Fe 2+ + H 2 与氧化性酸,如硝酸、浓硫酸,会被氧化为三价铁

(4)与盐反应 与CuCl 2、CuSO 4反应 Fe + Cu 2+ === Fe 2+ + Cu (5)、 铁三角

(6)、 Fe 2+与Fe 3+离子的检验;

??

?

??+—红褐色——灰绿色—白色沉淀溶液现象加再滴氯水则变红溶液作用不显红色与溶液是浅绿色:)3(;

,)2(;

)1(2NaOH KSCN Fe

(1)溶液显黄色或棕黄色

Fe 3+ (2)与无色KSCN 溶液作用显红色

(3)与碱作用产生红褐色沉淀

(7)、钢铁腐蚀

1. 金属腐蚀:金属(或合金)跟周围接触到的气体(或液体)反应而腐蚀损耗的过程。 本质:金属原子失电子而被氧化 M – ne == M n+

点燃

点燃

化学腐蚀:金属与其他物质 直接氧化反应

金属被氧化 (不是电解质溶液)(无电流产生)

电化腐蚀:不纯金属或合金 发生原电池反应 活泼金属被氧化 电解质溶液 (有电流产生) 3、钢铁腐蚀:

铁:负极 水膜(电解质溶液) 在钢铁表面形成无数微小原电池 碳:正极 45. 金属的化学腐蚀:

概念:金属跟接触到的物质直接发生化学反应而引起的腐蚀。 特点:反应简单、金属与氧化剂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 6.化学腐蚀与电化腐蚀的对比

相同点:金属原子失电子而被氧化的过程,即金属原子转化为阳离子的过程。 不同点:

条件 金属与氧化剂直接反应 不纯金属与电解质溶液接触 现象 无电流 有电流

本质 金属被氧化 活泼金属被氧化

相互关系:往往同时发生,电化腐蚀要比化学腐蚀普遍得多。

1、水泥

A.主要成分 硅酸三钙(3CaO ?SiO2)、硅酸二钙(2CaO ?SiO2)铝酸三钙(3CaO ?Al2O3)

B.制备: a.原料:粘土(SiO2 )、石灰石、石膏(适量) b.设备:水泥回转窑 c.条件:高温锻烧 d.加入石膏的作用:调节水泥的硬化速度

2、玻璃

A.原料:纯碱、石灰石、石英(SiO2)

B.设备:玻璃熔炉

C.条件:高温熔融

D.成分: Na2SiO3 、CaSiO3 、SiO2

E.主要反应:Na2CO3+SiO2==Na2SiO3+CO2↑ CaCO3+SiO2==CaSiO3+CO2↑ 3、二氧化硅

A.酸性氧化物 SiO2 + CaO==CaSiO3 高温: SiO2 +2NaOH =Na2SiO3+H2O

B.氧化性 SiO2+2C==Si + 2CO ↑高温:

C.亲氟性 (雕刻玻璃)SiO2 + 4HF ==SiF4 ↑+ 2H2O

SiO2 +2C== Si(粗硅)+2CO↑高温

Si +2Cl2 = SiCl4(温度为400~500℃)

SiCl4 +2H2 == Si +

一、SO

2

的性质和应用

1.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易溶于水

大气污染物通常包括:SO

2

、CO、氮的氧化物、烃、固体颗粒物(飘尘)等

2.SO

2

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⑴SO

2

是酸性氧化物

SO

2 + H

2

O H

2

SO

3

(二元中强酸)

SO

2 + Ca(OH)

2

= CaSO

3

↓+ H

2

O;CaSO

3

+ SO

2

+ H

2

O = Ca(HSO

3

)

2

SO

2 + 2NaOH = Na

2

SO

3

+ H

2

O(实验室用NaOH溶液来吸收SO

2

尾气)

减少燃煤过程中SO

2

的排放(钙基固硫法)

CaCO

3 CaO + CO

2

↑; CaO + SO

2

= CaSO

3

SO

2 + Ca(OH)

2

= CaSO

3

+ H

2

O

2CaSO

3 + O

2

= 2CaSO

4

⑵SO

2具有漂白性:常用于实验室对SO

2

气体的检验

活性炭漂白——活性炭吸附色素

HClO、O

3、H

2

O

2

等强氧化剂漂白——将有色物质氧化,不可逆

SO

2

漂白——与有色物质化合,可逆

⑶SO

2

具有还原性

2SO

2 + O

2

2SO

3

SO

2 + X

2

+ 2H

2

O = 2HX + H

2

SO

4

3、硫酸型酸雨的成因和防治:(1).含硫燃料(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

2SO

2 + O

2

2SO

3

SO

3

+ H

2

O = H

2

SO

4

SO

2 + H

2

O H

2

SO

3

2H

2

SO

3

+ O

2

= 2H

2

SO

4

(2).防治措施:

从根本上防治酸雨—开发、使用能代替化石燃料的绿色能源(氢能、核能、太阳能)对含

硫燃料进行脱硫处理(如煤的液化和煤的气化)提高环保意识,加强国际合作

二、硫酸的制备和性质

1、硫酸的性质及其应用

(1).硫酸的酸性:硫酸是二元强酸H

2SO

4

= 2H+ + SO

4

2-

如:Fe

2O

3

+ 3H

2

SO

4

= Fe

2

(SO

4

)

3

+ 3H

2

O 硫酸用于酸洗除锈

(2).浓硫酸的吸水性: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通常可用作干燥剂

(3).浓硫酸的脱水性:浓硫酸将H、O按照2∶1的比例从物质中夺取出来,浓硫酸用作许多有机反应的脱水剂和催化剂。

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皮肤上不慎粘到浓硫酸时应用布小心拭去,再用大量水冲

洗后涂上NaHCO

3

溶液。

(4

Cu + 2H

2SO

4

(浓) CuSO

4

+ SO

2

↑+ 2H

2

O

C + 2H

2SO

4

(浓) CO

2

↑+ 2SO

2

↑+ 2H

2

O

现象:

蔗糖变黑,体积膨胀,产生疏松多孔的碳柱——浓硫酸具有脱水性,使蔗糖脱水炭化用手触摸小烧杯外壁有烫的感觉,烧杯口有白雾——浓硫酸吸水放热,使水汽化

闻到有刺激性气味——浓硫酸有强氧化性,将碳氧化为二氧化碳,自己被还原产生SO

2

三、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1、不同价态的硫的化合物

-2价:H

2S、Na

2

S、FeS;+4价:SO

2

、H

2

SO

3

、Na

2

SO

3

+6价:SO

3

、H

2

SO

4

、Na

2

SO

4

、BaSO

4

CaSO

4、FeSO

4

2、SO

42-离子的检验:SO

4

2- + Ba2+= BaSO

4

取少量待测液(加盐酸酸化)无明显现象(加钡离子)产生白色沉淀

一、氮氧化物的生产及使用

1、氮气(N

2

a、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略小于空气的气体。空气中N

2

的体积分数约为78% b、分子结构

分子式:N

2

电子式:

结构式:N≡N

︰N N︰

c 、化学性质

结构决定性质,氮氮三键结合非常牢固,难以破坏,所以 氮气性质非常稳定,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发生反应 (1)与氢气反应

N 2 + 2H

3 2NH 3

(2)与氧气反应

N 2 + O 2 === 2NO (无色、不溶于水的气体,有毒)

2NO + O 2 === 2NO 2 (红棕色、刺激性气味、溶于水气体,有毒)

3NO 2 + H 2O === 2HNO 3 + NO 所以除去NO 中的NO 2可以用水 二、氮肥的生产及使用 1、氨气

a 、物理性质

无色、刺激性气味,密度小于空气,极易溶于水(1

700) 易液化,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所以常用作制冷剂。 b 、分子结构 分子式:NH 3 电子式: 结构式:

c 、氨气的化学性质

(1)与水反应

氨气极易溶于水,故可以作喷泉实验,氨气溶于水后大部分氨于水反应 NH 3 + H 3O NH 3·H 2O (一水合氨)

氨水溶液显碱性,原因 NH 3·H 2O NH 4+ + OH -

(2)与氯化氢反应

现象:蘸浓氨水的玻璃棒和蘸浓盐酸的玻璃棒互相靠近会冒浓烟。 (3)与氧气反应

4NH 3 + 5O 2 === 4NO + 6H 2O

d 、氨气的制备

原理:铵盐和碱共热产生氨气方程式:2NH 4Cl + Ca (OH )23↑ +2H 2O + CaCl 2

装置:和氧气的制备装置一样

收集:向下排空气法 (不能用排水法,因为氨气极易溶于水)

验证氨气是否已经收集满: 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如果变蓝则已满。 干燥:碱石灰(CaO 和NaOH 的混合物) 吸收:浸湿的棉花

2、铵盐

1、定义 铵根离子(NH 4+)和酸根离子(如Cl -、SO 42-、CO 32-等)形成的化合物

如氯化铵NH 4Cl 硫酸铵(NH 4)2SO 4 NH 4HCO 3 2、物理性质

都是晶体,都易溶于水 3、化学性质(1

高温高压

催化剂

放电

N H

· · · · · · · · H H H N H H

高温

催化剂

NH 4

3

↑+ HCl

NH 4HCO 33 ↑ + CO 2 ↑ +H 2O (2)与碱反应

铵盐与碱共热可产生刺激性气味,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氨气,故可以用于铵根离子的检验

NH 4NO 3 + NaOH === NH 3 ↑+H 2O + NaCl

(NH 4)2SO 4 + 2NaOH === 2NH 3 ↑+ 2H 2O + Na 2SO 4 离子方程式:NH 4+ + OH - === NH 3 ↑+ H 2O

铵根离子(NH 4+)的原理 3、NH 4+ 的检验原理: NH 4+

+ OH -

=== NH 3 + H 2O

方法:往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观察是否变蓝,如果变蓝则说明有铵根离子存在。 三、硝酸的性质

a 、物理性质

无色、易挥发、刺激性气味的液体。98%的浓硝酸因为挥发 HNO 3产生“发烟‘现象,故叫做发烟硝酸。 b 、化学性质 (1)酸的通性

和碱或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2)不稳定性

4HNO 3 ==== 4NO 2 ↑+ 2H 2O + O 2↑

NO 2溶于水,所以硝酸会显黄色) (3)强氧化性A 、与金属反应

3Cu + 8HNO 3(稀)(NO 3)2 + 2NO ↑+ 4H 2O

Cu + 4HNO 3(浓)(NO 3)2 + 2NO 2 ↑ + 2H 2O

常温下Al 、Fe 遇浓硝酸会发生钝化,所以可以用铝或铁的容器装浓硝酸 B 、与非金属反应

C + 4HNO 3(浓)2 ↑ + 4NO 2 ↑ + 2H 2O

1、1-18元素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2、元素周期表结构

元素 周 期表 周期(7个横行) 长周期(4、5、6周期)

不完全周期(7周期) (18个纵行,16个族) 主族(7个)(ⅠA-ⅦA ) 副族(7个)(ⅠB-ⅦB ) 0族 Ⅷ族

3、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

周期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化合价

4、元素周期律

从左到右---原子序数逐渐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减弱)

从上到下---原子序数逐渐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故非金属性最强的是F 金属性最强的Cs

单质与氢气化合越容易如:F

2>Cl

2

>Br

2

>I

2

氢化物稳定性越强如稳定性:HF>HCl>HBr>HI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越强如酸性:HClO

4>H

2

SO

4

>H

3

PO

4

>H

4

SiO

4

金属性越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气越容易,反应越剧烈如剧烈程度

Cs>Rb>K>Na>Li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滑化物碱性越强如碱性: NaOH>Mg(OH)

2>Al(OH)

3

1、化学键

定义:原子之间强烈的互相作用力

极性键

共价键非极性键

化学键

离子键

2、共价键: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的形式形成的化学键

如何判断共价键:非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

非极性键:相同的非金属原子之间 A-A型如 H

2 O

2

N

2

O

3

中存在非极性键

极性键:不同的非金属原子之间 A-B型如 NH

3 HCl H

2

O CO

2

中存在极性键

3、离子键:原子之间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的化学键

如何判断离子键:活泼金属元素或铵根离子与非金属元素或带但原子团之间形成离子键

如 NaCl MgO 等中存在离子键

NH

4Cl NaOH NaNO

3

中既有离子键也有共价键

4、共价化合物:仅仅由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如HCl、H

2SO

4

、CO

2

、Cl

2

5、离子化合物:存在离子键的化合物。如NaCl、MgCl

2、KBr、NaOH、NH

4

Cl等

6、分子间作用力与氢键

A 分子间作用力

(1)概念:将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

(2)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①分子间作用力影响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熔沸点高低和溶解性。

②对于分子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其分子间作用力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增大,熔沸点也随之增大。

B 氢键:存在于某些氢化物(NH 3、H 2O 、HF )之间较强的作用力。

1、化学反应速率a 、定义: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 公式 v=△c / △t b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条件 浓度 浓度增大,速率增大 温度 温度升高,速率增大

压强 仅对气体参加的反应有影响压强增大,速率增大 催化剂 (正) 同时增大 正、逆化学反应速率 其他 等 2、化学平衡a 、可逆反应:一个反应在向正方向进行的同时又向逆方向进行的反应 如N 2 +2H 3 2NH 3

b 、化学平衡的建立 对于一个可逆反应 如图

高温高压

催化剂

可逆反应—— 可逆才存在平衡的问题

(正)=v (逆)—— 平衡的时候的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

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一定 ——

平衡后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就不会发生变化了 是一个动态平衡 —— 平衡的时候化学反应并没有停止,只是因为v (正)=v (逆) 条件改变,化学平衡也随之改变

d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浓度 温度 压强(仅对气体参加的反应有影响)

影响规律:勒夏特列原理 :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则平衡就会向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1、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化学反应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按照反应前后能量的高低化学反应可分了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的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燃烧、酸碱中和、活泼金属与酸发生的置换反应。

吸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的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盐类的水解、Ba

(OH )2·8H 2O 和NH 4Cl 的反应、灼热的碳和二氧化碳的反应。 2.反应热

(1)定义:反应放出或析收的热量符号ΔH 单位 KJ/mol (2)测量仪器 量热计 (3)对反应热的解释:

从物质能量高低角度解释:若反应物能量大于生成物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若反应物能量小于生成物能量,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从化学键的变化角度解释:若反应物总键能大于生成物总键能,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若反应物总键能小于生成物总键能,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一、原电池1、定义

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1)有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者其中一个为碳棒)做电极,其中活泼金属作负极,不活泼金属(或者碳棒)作正极

速率

时间

(2)有电解质溶液

(3)形成闭合的回路

3、氢氧燃料电池(酸性介质)负极:2H

2

+4e-=4H+

正极:O

2+4H++4e-= H

2

O

总反应式:O

2+2H

2

=2H

2

O

2

一、氢能的开发与利用

1、氢能的优点

(1)热值高

(2)原料水,资源不受限制

(3)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

2、氢气产生的途径

(1)电解或光分解水

光分解水:在光分解催化剂存在下,在特定装置中,利用太阳能分解水制氢气

(2)矿物燃料制氢

(3)生物质制氢

3、氢气的贮存和运输

(1)钢瓶存储

(2)贮氢合金

二、太阳能的利用

1、光-生物质能转换

主要通过地球上的植物的光合作用,将太阳辐射能转化为生物质能。光-生物质光能转换的本质即光-化学能的转换

6H

2O+6CO

2

→ C

6

H

12

O

6

+6O

2

(C

6H

10

O

5

)+H

2

O→C

6

H

12

O

6

C 6H

12

O

6

+6O

2

→6H

2

O+6CO

2

2、光-热转换:利用太阳辐射能加热物体而获得热能如:地膜,大棚,太阳能热水器,

3光-电转换:太阳能的大规模利用主要是用于发电,发电方式有两种:

(1)光-热-电转换方式;利用太阳辐射能发电,是太阳能集热器吸收的热能使水转化为水蒸气,再驱动气轮机发电。

(2)光-电直接转换:利用光电效应,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如:太阳能电池4、光-化学能转换

(1)十水硫酸钠

(2)水分解

一、有机物

a、概念

、CO2、碳酸盐等无机物外。

b、结构特点

A、碳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可以和四个原子结合

B、碳原子可以和碳原子结合形成碳链,碳原子还可以

和其他原子结合。

C、碳碳之间可以形成单键还可以形成双键、三键,

D、碳碳可以形成链状,还可以形成环状

所以有机物种类繁多

c 、有机化合物结构的表示方法

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

键线式

二、烃-------仅含C、H的化合物。

三、甲烷

a、分子结构

(1)分子式 CH

4

(2)结构式(3)结构简式 CH

4(4)电子式(5)空间结构正四面体结构

b、物理性质

c

(1)氧化反应

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CH

4

+ 2O

2

CO

2

+ 2H

2

O 现象:产生淡蓝色火焰

C

H

H

H

H

·

·

·

·

·

·

·C

H

H

H

H ·

·

点燃

短线替换

共用电子对

省略短线

双键叁键保留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汇总

必修1全册基本容梳理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一、化学实验安全 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 (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NaHCO3溶液。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或硼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7)若水银温度计破裂,应在汞珠上撒上硫粉。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 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 防止液体暴沸,应在底部加一些沸石或碎瓷 片。水冷凝管中进水应下进上出。 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 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 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如用四氯化碳或萃取碘水里的碘。 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里的碘后再分液 三、离子检验 (1)Cl-离子的检验: 待测溶液+AgNO3生成白色沉淀+少量稀HNO3沉淀不溶解:则证明有Cl-(2)SO42-的检验: 待测溶液+稀HCl无明显现象+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则证明含有SO42-四.除杂 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例:粗盐提纯加入试剂顺序氯化钡(除去硫酸盐)→氢氧化钠(除去氯化镁)→碳酸钠(除去氯化钙、氯化钡)→过滤→盐酸(中和氢氧化钠、碳酸钠)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一、化学计量 ①物质的量 定义: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符号n 单位摩尔符号 mol 阿伏加德罗常数: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用NA表示。约为 微粒与物质的量 N 公式:n= NA ②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用M表示单位:g/mol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分子量 质量与物质的量 m 公式:n= M ③物质的体积决定:①微粒的数目②微粒的大小③微粒间的距离 微粒的数目一定固体液体主要决定②微粒的大小 气体主要决定③微粒间的距离 体积与物质的量 V 公式:n= Vm 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 ④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⑤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符号CB 单位:mol/l 公式:C B=n B/V n B=C B×V V=n B/C B 溶液稀释规律 C(浓)×V(浓)=C(稀)×V(稀) ⑥溶液的配置 (l)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计算:算出所需溶质和水的质量。把水的质量换算成体积。如溶质是液体时,要算出液体的体积。 称量:用天平称取固体溶质的质量;用量简量取所需液体、水的体积。 溶解:将固体或液体溶质倒入烧杯里,加入所需的水,用玻璃棒搅拌使溶质完全溶解. (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配制前要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5.定容 6。摇匀7 装瓶贴签 计算:算出固体溶质的质量或液体溶质的体积。 称量:用托盘天平称取固体溶质质量,用量简量取所需液体溶质的体积。 溶解:将固体或液体溶质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约为所配溶液体积的1/6),用玻璃棒搅拌使之溶解,冷却到室温后,将溶液引流注入容量瓶里。 洗涤(转移):用适量蒸馏水将烧杯及玻璃棒洗涤2-3次,将洗涤液注入容量瓶。振荡,使溶液混合均匀。定容:继续往容量瓶中小心地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2-3mm处,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把容量瓶盖紧,再振荡摇匀。 5、过滤过滤是除去溶液里混有不溶于溶剂的杂质的方法。 过滤时应注意:①一贴:将滤纸折叠好放入漏斗,加少量蒸馏水润湿,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②二低: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加入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 ③三靠: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烧杯的夹嘴应与玻璃棒接触;玻璃棒的底端应和过滤器有三层滤纸处轻轻接触;漏斗颈的末端应与接受器的内壁相接触,例如用过滤法除去粗食盐中少量的泥沙。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带重点符号)--新版

高一化学必修一必背的知识点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一.化学方法 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 (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3)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4)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5)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提纯的方 法 分离的物质应注意的事项应用举例 过滤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 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 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 水的流向 如石油的蒸馏 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 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 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 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 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 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 用四氯化碳萃 取溴水里的溴、 碘 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 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 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 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 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 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 混合物 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 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 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 热 分离NaCl和 KNO3混合物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超全总结

化学必修1知识点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i、蒸发和结晶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常见物质除杂方法

①常见气体的检验

②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 (l)H+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试液变为红色。 (2)K+用焰色反应来检验时,它的火焰呈浅紫色(通过钴玻片)。 (3)Ba2+能使用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溶液产生白色BaSO4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4)Al3+能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l(OH)3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或过量的NaOH溶液。 (5)Ag+能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白色AgCl沉淀,不溶于稀HNO3,但溶于氨水,生成[Ag(NH3)2] (6)NH4+铵盐(或浓溶液)与NaOH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蓝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NH3气体。 (7)Fe2+能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Fe(OH)2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OH)3沉淀。或向亚铁盐的溶液里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后,

2019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docx

2019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1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 一、元素周期表 ★熟记等式:原子序数 =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马上点标题下蓝字 " 高中化学 " 注重可获取更多学习方法、干货!) 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族 2、如何精确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口诀:三短三长一不全;七主七副零八族 熟记:三个短周期,第一和第七主族和零族的元素符号和名称 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判断依据: ①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跟水或酸起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 元素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置换反应。 ②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置换反应。 4、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①质量数 ==质子数 +中子数: A == Z + N ②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 二、元素周期律 1、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①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最主要因素) 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增多,吸引力增大,使原子半径有减小的趋向(次要因素) ③核外电子数:电子数增多,增加了相互排斥,使原子半径有增大的倾向 2、元素的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正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氟氧元素无正价) 负化合价数 = 8 —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无负化合价) 3、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的结构、性质递变规律: 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增大,核对外层电子吸引水平减弱,失电子水平增强,还原性(金属性)逐渐增强,其离子的氧化性减弱。 同周期:左→右,核电荷数——→逐渐增多,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得电子水平——→逐渐增强,失电子水平——→逐渐减弱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与习题 必修1全册基本内容梳理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一、化学实验安全 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三、离子检验?离子所加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Cl-AgNO3、稀HNO3产生白色沉淀Cl-+Ag+=AgCl↓ SO42-稀HCl、BaCl2白色沉淀SO42-+ Ba2+= BaSO4↓?四.除杂 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2.摩尔(mol): 把含有6.02×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n =N/NA5?.摩尔质量(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2)单位:g/mol或g.mol-1(3)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6.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n = m/M)?六、气体摩尔体积?1.气体摩尔体积(V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2)单位:L/mol?2.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n=V/Vm 3.标准状况下,Vm =22.4 L/mol?七、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1.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 的物质的浓度。(2)单位:mol/L(3)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CB= n B/V 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1)基本原理:根据欲配制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用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方法,求出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在容器内将溶质用溶剂稀释为规定的体积,就得欲配制得溶液.?(2)主要操作 a.检验是否漏水.b.配制溶液1计算.2称量.3溶解.4转移.5洗涤.6定容.7摇匀8贮存溶液.注意事项:A 选用与欲配制溶液体积相同的容量瓶. B 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 C 不能在容量瓶内直接溶解. D 溶解完的溶液等冷却至室温时再转移. E定容时,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滴管,以平视法观察加水至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相切为止. 3.溶液稀释:C(浓溶液)?V(浓溶液)=C(稀溶液)?V(稀溶液)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一、物质的分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 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质粒子大小/nm外观特征能否通过滤纸有否丁达尔效应实例?溶液小于 1 均匀、透明、稳定能没有NaCl、蔗糖溶液?胶体在1—100之间均匀、有的透明、较稳定能有Fe(OH)3胶体?浊液大于100不均匀、不透明、不稳定不能没有泥水 二、物质的化学变化 1、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依据一定的标准可以对化学变化进行分类。?(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分为:?A、化合反应(A+B=AB)B、分解反应(AB=A+B)?C、置换反应(A+BC=AC+B)?D、复分解反应(AB+C D=AD+CB)?(2)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可将反应分为:?A、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主要包括复分解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B、分子反应(非离子反应)?(3)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可将反应分为:?A、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 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 B、非氧化还原反应?2、离子反应?(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2019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2019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1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 一、元素周期表 ★熟记等式: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马上点标题下蓝字"高中化学"注重可获取更多学习方法、干货!) 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族 2、如何精确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口诀:三短三长一不全;七主七副零八族 熟记:三个短周期,第一和第七主族和零族的元素符号和名称 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判断依据: ①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跟水或酸起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 元素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置换反应。 ②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置换反应。 4、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①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A == Z + N ②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 二、元素周期律 1、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①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最主要因素) 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增多,吸引力增大,使原子半径有减小的趋向(次要因素) ③核外电子数:电子数增多,增加了相互排斥,使原子半径有增大的倾向 2、元素的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正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氟氧元素无正价) 负化合价数= 8—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无负化合价) 3、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的结构、性质递变规律: 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增大,核对外层电子吸引水平减弱,失电子水平增强,还原性(金属性)逐渐增强,其离子的氧化性减弱。 同周期:左→右,核电荷数——→逐渐增多,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得电子水平——→逐渐增强,失电子水平——→逐渐减弱

必修一化学知识点总结

必修1全册基本内容梳理 从实验学化学 一、化学实验安全 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 (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分离的物质应注意的事项应用举例 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 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馏 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 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 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三、离子检验 离子所加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 Cl-AgNO3、稀HNO3 产生白色沉淀Cl-+Ag+=AgCl↓ SO42- 稀HCl、BaCl2 白色沉淀SO42-+Ba2+=BaSO4↓ 四.除杂 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 把含有6.02 ×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 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n =N/NA 5.摩尔质量(M)(1) 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2)单位:g/mol 或g..mol-1(3) 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6.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 n = m/M )

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作者:日期:

从实验学化学一、化学实验安全 1、 (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 )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D 3 (或Na HCO 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Z O 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 )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5 )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分离的物质 应注意的事项 应用举例 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 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

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馏

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 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 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 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 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 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I和KN03昆合物 三、离子检验 离子所加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 C I —AgN03、稀HN 03 产生白色沉淀Cl— + A g+二AgClJ SO42-稀HCI、BaC12 白色沉淀SO42-+Ba2 += Ba S 04; 四、除杂 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 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 ):把含有6. 0 2 X 1 0 2 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超全总结【整理】

化学必修1知识点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i、蒸发和结晶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 常见物质除杂方法

①常见气体的检验 ②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 ] (l)H+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试液变为红色。 (2)K+用焰色反应来检验时,它的火焰呈浅紫色(通过钴玻片)。 (3)Ba2+能使用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溶液产生白色BaSO4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Al3+能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l(OH)3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或过量的NaOH溶液。(5)Ag+能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白色AgCl沉淀,不溶于稀HNO3,但溶于氨水,生成[Ag(NH3)2](6)NH4+铵盐(或浓溶液)与NaOH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蓝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NH3气体。

(完整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整理【史上最全】---人教版

高一化学必修1知识点综合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1.常用的物理方法——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上差异来分离。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i、蒸发和结晶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 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iii、分液和萃取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相同的液体分离开的方法。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并且溶剂易挥发。 在萃取过程中要注意:

①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塞好塞子进行振荡。 ②振荡时右手捏住漏斗上口的颈部,并用食指根部压紧塞子,以左手握住旋塞,同时用手指控制活塞,将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 ③然后将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后进行分液,分液时下层液体从漏斗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例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 iv、升华升华是指固态物质吸热后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利用某些物质具有升华的特性,将这种物质和其它受热不升华的物质分离开来,例如加热使碘升华,来分离I2和SiO2的混合物。 2、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 对物质的分离可一般先用化学方法对物质进行处理,然后再根据混合物的特点用恰当的分离方法(见化学基本操作)进行分离。 用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时要注意: ①最好不引入新的杂质; ②不能损耗或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 ③实验操作要简便,不能繁杂。用化学方法除去溶液中的杂质时,要使被分离的物质或离子尽可能除净,需要加入过量的分离试剂,在多步分离过程中,后加的试剂应能够把前面所加入的无关物质或离子除去。 对于无机物溶液常用下列方法进行分离和提纯: (1)生成沉淀法(2)生成气体法(3)氧化还原法(4)正盐和与酸式盐相互转化法(5)利用物质的两性除去杂质(6)离子交换法 常见物质除杂方法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必修1全册基本内容梳理 第一部分:从实验学化学 一、化学实验安全 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 (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分离的物质应注意的事项应用举例 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 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馏

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 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 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三、离子检验 离子所加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 Cl-AgNO3、稀HNO3 产生白色沉淀Cl-+Ag+=AgCl↓ SO42- 稀HCl、BaCl2 白色沉淀SO42-+Ba2+=BaSO4↓ 四.除杂 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 把含有6.02 ×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 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n =N/NA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带重点符号)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一.化学方法 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 (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3)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4)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5)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提纯的方法分离的物质应注意的事项应用举 例 过滤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 的提纯 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 同的液体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温 度计水银球的位 如石油 的蒸馏

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 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 溶的溶剂里的溶解 度不同,用一种溶剂 把溶质从它与另一 种溶剂所组成的溶 液中提取出来的方 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 合下列要求:和原 溶液中的溶剂互不 相溶;对溶质的溶 解度要远大于原溶 剂 用四氯 化碳萃 取溴水 里的溴、 碘 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 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 活塞上的凹槽与漏 斗上的水孔,使漏 斗内外空气相通。 打开活塞,使下层 液体慢慢流出,及 时关闭活塞,上层 液体由上端倒出 如用四 氯化碳 萃取溴 水里的 溴、碘后 再分液 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 种可溶性固体的混 合物 加热蒸发皿使溶液 蒸发时,要用玻璃 棒不断搅动溶液; 当蒸发皿中出现较 多的固体时,即停 分离 NaCl和 KNO3混 合物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梳理

必修1全册基本内容梳理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一、化学实验安全 (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分离的物质应注意的事项应用举例 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 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馏 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 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 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三、离子检验 离子所加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 Cl- AgNO3、稀HNO3产生白色沉淀Cl-+Ag+=AgCl↓ SO42-稀HCl、BaCl2白色沉淀SO42-+Ba2+=BaSO4↓ 四.除杂 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 把含有6.02 ×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 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化学必修一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一.化学方法 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 (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3)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4)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5)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提纯的方法分离的物质 1.应用举例过滤固液混合的分离 一贴、二低、三靠 如粗盐的提纯蒸馏 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

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馏 2.萃取 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 3.分液 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 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 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 4.蒸发和结晶 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三、离子检验四.除杂 注意事项:除杂质,加入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供参考)

高一化学模块I主要知识及化学方程式 一、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1.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 2.基本程序: 第三步:用比较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论,概括出结论。 二、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4Na+O2==2Na2O 2.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2点燃====Na2O2 3.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 现象:①钠浮在水面上;②熔化为银白色小球;③在水面上四处游动;④伴有嗞嗞响声;⑤滴有酚酞的水变红色。 4.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 5.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 6.碳酸氢钠受热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 7.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反应:NaOH+NaHCO3=Na2CO3+H2O 8.在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CO3+CO2+H2O=2NaHCO3 三、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 2.铁丝在氯气中燃烧:2Fe+3Cl2点燃===2FeCl3 3.制取漂白粉(氯气能通入石灰浆)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4.氯气与水的反应:Cl2+H2O=HClO+HCl 5.次氯酸钠在空气中变质:NaClO+CO2+H2O=NaHCO3+HClO 6.次氯酸钙在空气中变质:Ca(ClO)2+CO2+H2O=CaCO3↓+2HClO 四、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物理量关系 1.物质的量n(mol)= N/N(A) 2.物质的量n(mol)= m/M 3.标准状况下气体物质的量n(mol)= V/V(m) 4.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n(mol)=cV 五、胶体: 1.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 2.胶体性质: ①丁达尔现象 ②聚沉 ③电泳 ④布朗运动 3.胶体提纯:渗析 六、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定义:①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②性质:能否导电;③物质类别:化合物。2.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大多数盐;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等。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①写:写出化学方程式 ②拆:将易溶、易电离的物质改写成离子形式,其它以化学式形式出现。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汇总

` 必修1全册基本内容梳理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一、化学实验安全 ! 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 (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NaHCO3溶液。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或硼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7)若水银温度计破裂,应在汞珠上撒上硫粉。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 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

热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 防止液体暴沸,应在底部加一些沸石或碎瓷 片。水冷凝管中进水应下进上出。 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 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 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如用四氯化碳或萃取碘水里的碘。 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里的碘后再分液 三、离子检验 — (1)Cl-离子的检验: 待测溶液+AgNO3生成白色沉淀+少量稀HNO3沉淀不溶解:则证明有Cl- (2)SO42-的检验: 待测溶液+稀HCl无明显现象+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则证明含有SO42-四.除杂 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例:粗盐提纯加入试剂顺序氯化钡(除去硫酸盐)→氢氧化钠(除去氯化镁)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必记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一.化学实验安全都包括哪些内容? 1.遵守实验室规则。 2.了解安全措施。 (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 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沾在皮肤上,用水冲净然后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3.常用危险化学品的标志有哪些?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的方法有哪些? 1.过滤——适用于不溶性固体和液体的分离。 实验仪器:烧杯,玻璃棒,漏斗,铁架台(带铁圈),装置如右图。 注意事项: (1)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二低, 滤纸要低于漏斗边沿,液面要低于滤纸边沿。三靠,玻璃棒紧 靠三层滤纸处,滤纸紧靠漏斗内壁,漏斗尖嘴处紧靠烧杯内壁。 (2)玻璃棒起到引流的作用。 2.蒸发——适用于可溶性固体和液体的分离。 实验仪器: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铁架台(带铁圈),装置如右图。 注意事项: (1)在加热蒸发过程中,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由于液体温度 局部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2)加热到蒸发皿中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应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 (3)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取下,不能直接放在实验台上,以免烫坏实验台或遇水引起蒸发皿破裂。如果确要立即放在实验台上,则要垫上石棉网上。 3.蒸馏——利用互溶的液态混合物中各组分沸点的不同,加热使其某一组分变成蒸汽,经过冷凝后再变成液体,从而跟其他组分分开,目的是将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除去。 实验仪器:温度计,蒸馏烧瓶,石棉网,铁架台, 酒精灯,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 注意事项: ①温度计的水银球应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