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0年上海区县高考试卷——中国古代史

2010年上海区县高考试卷——中国古代史

2010年上海区县高考试卷——中国古代史
2010年上海区县高考试卷——中国古代史

2010年上海区县高考试卷——中国古代史

一、夏、商、周、春秋战国

1.“人类第一次通过自己的活动来增殖天然的产品,从而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面貌,对人类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这里的“活动”是指

A.采集渔猎B.磨制石器

C.农业耕作D.饲养动物

2.右图是姜寨遗址的复原图,呈现的是一个共同耕作、平均分

配的生活情景。当时人们日常主要种植和分享的粮食可能是

A.甘薯B.稻C.粟D.玉米

3.欧洲关于中国的最早历史记忆,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世纪的

一首叙事长诗《阿里玛斯贝亚》中所提到的远东希伯波里安

人。这些“希伯波里安人”可能生活在

A.商朝B.西周C.东周D.秦朝

4.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乞巧节”(学习纺织工艺的节日)。它起源于我国古代“牛郎与织女”的美丽传说。导致这一节日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古代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B.古代人们对神话传说特别钟爱

C.自然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D.人们对牛郎与织女遭遇的同情

5.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观察右图所示的

剪纸,它们形象地反映了()

A.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C.领先世界的手工技术

D.古代社会的和谐融洽

6、

A.先人的生活距今有一万多年 B.先人生活在原始平等社会中

C.当时的社会分化已经较明显 D.金属工具开始在农业中推行

7、航摄照片显示:长城与大运河像一个“人”字书写在华夏大地上。这两大工程的建设反映出下列大河文明的典型特征是()

A.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方式B.古代中国工程技术的高超

C.华夏子孙聪明才智的体现D.国家管理公共事务的能力

8、右图为山东嘉祥县汉代画像石上的黄帝像(拓片),对此材料的史学价值判断较合理的一项是

A.黄帝其人其事纯属后人想象不可信 B.黄帝确有其人

C.要证明黄帝确有其人还需材料佐证 D.黄帝为汉代人

9、考古学家在河南省偃师西南部发现的“二里头”文化遗存,距今约3900

—3500年。据此,“二里头”文化相当于

A.大汶口文化晚期B.夏朝 C.商朝早期D.商朝中

10、中国古代青铜器之多之重要,在世界上可谓绝无仅有。古书载“国之大事,在祀在戎”。从下面的几幅青铜器皿图片可以看出,当时我国的青铜器主要用于

三角援戈人面纹方鼎乐府钟编钟

A.农具和酒器B.礼器和兵器 (普陀区答案) C.乐器和农具 D.兵器和乐器(我认为应选D项)

11、在判定文明时代出现的具体标志时,有学者将其物化为:(一)以宗庙、宫室为核心的都城的设立;(二)王陵区的存在;(三)青铜礼器与青铜兵器被比较广泛地使用;(四)已能记载语言的文字的应用。按照此标准,中国文明社会形成的时间最迟不晚于

A一万年前 B 传说中的黄帝时代C商周时期D秦汉时期

12、有专家查阅了多本欧美人所著的世界史,发现都无一例外的提到中国文明是“世界五大古文明”之一,中国文明开始时间是约公元前1500年。他们判断“文明”出现的标准是A.最早的考古文物出土B.比较成熟文字的出现

C.史书上的详细记载 D.统一民族国家的出现

13、王国维说:“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此二重证据法,唯在今日始得为之”。王国维所言“纸上之材料”最早的是

A.甲骨卜辞 B.青铜铭文 C.竹简木简D.西汉《史记》14.20世纪初,历史学家王国维在证明《史记·殷本纪》时总结自己的研究方法时说:“吾辈生于今日,幸遇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有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此二重证据法,唯在今日始得为之。”他所庆幸得到的地下“新材料”应该是

(A)(B)(C)(D)

15、商朝历史较之夏朝之所以成为信史的最主要依据是

A.文献记载 B.青铜礼器

C.甲骨卜辞 D.神话传说

16、“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文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A. 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B. 皇帝祭祀的重要礼器

C. 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D. 最高统治权力的象征

17、著名历史学者李慎之在《“封建”一词不可滥用》中认为:“历览前史,中国的封建时代恰恰是人性之花开得最盛最美的时代,是中国人的个性最为高扬的时代”。文中的“封建时代”指的是中国的

A.先秦时期 B.唐宋时期 C.明清时期 D.秦汉时期

18、王国维说:“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殷、周之际”的政治变革是

A 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B 从方国联盟到封邦建国

C从方国联盟到郡国并立 D 从封邦建国到中央专制

19、周王朝“封邦建国”是指

A. 分封同姓诸侯

B. 分封异姓诸侯

C.将同姓诸侯分插到各地异姓方国间

D. 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卿、大夫

20、使周朝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的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

21、史学家钱穆认为:“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制度,有许多有其巨大的魄力,可以维持久远。”下列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与这一观点不一致的是( C )

A.郡县制 B.行省制 C.分封制 D.三省六部制

22、从地方行政组织来看,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是( A )

A.西周 B.秦朝 C.西汉 D.宋代

23. 第十一届全运会开幕式于2009年的10月11日在山东举行,CCTV-5体坛快讯也特别开设了“走齐鲁看全运”的专题,全景展现了“齐鲁大地”的风采。历史上“齐鲁大地”称呼渊源于

A.商朝的内外服制度 B.西周的封邦建国制

C.秦朝实行的郡县制 D.西汉初年的分封制

24、“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史记·商君列传》。文中的“礼”是指:()

A.商朝的法令制度B.周朝的伦理道德

C.秦朝开创的制度D.西汉的察举制度

25、 2005年5月,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访问大陆时,首先到西安祭黄帝,然后又到湖南宋家祖先墓前祭拜。这种“尊宗敬祖”和认祖归宗观念的形成,与古代哪一制度的盛行有关

A.世袭制度

B.祭祀制度

C.宗法制度

D.分封制度

26、东周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从春秋到战国社会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急剧的变革。其中最深刻的变革体现在

A.礼乐崩坏,百家争鸣 B.追求功利,实力竞争

C.由封邦建国到中央集权大一统体制D.铁制农具和犁耕技术的革新和推广

27.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急剧的变革,其中最深刻的变革来自于:A.政治领域B.经济领域 C.文化领域 D.思想领域

28、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大社会转型时期,这一次“转型”不包括

A.封邦建国→中央集权 B.王国→帝国

C.天下为公→天下为家 D.青铜时代→铁器时代

29、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史上一次重大的社会转型期。这一时期出现了新的生产力,把农业经济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这一新的生产力以下列各项中哪些为代表:

①栽培谷物②驯养牲畜③犁耕技术④铁制农具⑤水利灌溉

A.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③④⑤

30、最近考古学家在陕西、河南等处发现了“长角铜公牛”,该物品约五英尺长,四英尺高,形态极象在拉犁耕地。据右图判断,这幅“长角铜公牛”

最早可能是哪个时期的物品?

A.夏朝B.商朝

C.西周D.春秋

31、东周时期,整个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追逐利益、实力竞争新局面根本原因是

A.周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B.铁农具、牛耕的广泛使用

C.地主阶级壮大,倡导变法 D.百家争鸣局面的有力推动

32、“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史记·商君列传》所载“宗室贵戚”之“怨望”主要是针对变法中的

A.废除井田制度 B.奖励农耕

C.废世卿世禄制 D.什伍连坐

32.《左传·哀公二年》记载:公元前493年,晋国赵鞅与郑军作战。战前,鉴于郑军人多势众,为鼓舞士气,赵鞅临阵誓师,“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遂:参政),人臣隶圉免(奴隶免除身份)”。材料直接反映了当时

A. 战争目的为攻城略地 B.争霸战争日趋频繁

C.奖励军功已渐成风气 D. 士阶层社会地位高

33、春秋战国属社会转型时期,当时形成了不同的治理社会方案。儒家方案的主要特点是A.以法律制度规范社会 B.以强权政治规范社会

C.以伦理道德规范社会 D.以道法自然规范社会

34、某位皇帝即位后,读《孟子》至“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时非常生气,下令即日把孟子逐出殿外,群臣敢有谏劝者以大不敬论。孟子言论中引起皇帝生气的是()

A.仁者爱人 B.人性本善 C.民贵君轻 D.小国寡民

35.鲁国内乱,孔子离鲁至齐。齐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说明孔子提倡:

A.要体贴他人B.应贵践有序C.行政为本 D.人际关系要和谐

36、20世纪著名的哲学家海德格尔先生曾经引用过中国某思想家的名句“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此思想家应该是()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韩非子

37.先秦儒家学派从孔子到孟子再到荀子,始终贯穿的一条思想主线是

A.从个人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B.人不分贫富贵贱,所有的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

C.人皆有“恻隐之心”“善恶之心”“是非之心”

D.无论性善性恶都主张应该礼法兼治,王霸并用

38.在中国历史上,儒家学派对商人抱有强烈的偏见,认为商人“轻义”,以致商人总是被排在四民(士农工商)之末。在儒家学派看来,主要是因为商人

A.不读儒学,文化浅薄 B.忙于经商,行为粗疏

C.自由平等意识强烈对君主统治构成威胁D.行为有违“礼”的规范和“仁”的精神39、全国各大影院都在放映的《孔子》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胡枚导演

正是想通过拍摄《孔子》,“来提升大众对于孔子和孔子文化的关注”。你认

为在现代与传统的张力下,孔子的现代价值在于他强调的思想观点是

①仁者爱人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③“言必信,行必果”④有教无类

A. 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②④

40、 1948年在起草《世界人权宣言》过程中,中国代表张彭春提议将孔子的

一个主张翻译成“conscience”放进宣言之中,并写入了宣言的第一条“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他们赋有理性和良心,并应以兄弟关系的精神相对待。”与“conscience”对应的孔子观点是

A.礼 B.义C.仁 D.忠

41、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被一些学者称为“专制君主参谋集团”的学派是:

A .儒家、

B .墨家

C .法家

D .道家

42、“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官设而奠之一,不可,故立君”这反映了哪派学说

A.儒家

B.道家

C.墨家D.法家

43、家中的老人时常教育后代说:“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遇事要冷静,做到以静制动”。显然,老人继承了传统文化中的( )

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44、诸子百家的政治主张在我国封建社会作为统治思想先后体现的有

①道家“无为” ②儒家的“仁政” ③墨家的“兼爱” ④法家的“法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④①② D.①②③④

45. 在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如何遏制学生上课说废话现象”的角度表达他们的见解。其中甲说:“这是品德问题,应该以德教化”乙说:“这是违纪行为,应该严格惩罚”丙说:“这是无意识的,要让学生自我觉悟”他们的见解在某种程度上反应了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道家、法家的思想内涵。如果把它们对应起来,正确的是

A. 甲——儒,乙——法,丙——道

B. 甲——儒,乙——道,丙——墨

C. 甲——道,乙——儒,丙——法

D. 甲——道,乙——法,丙——儒

1、文明的雏形。(10分)

材料一 2007年11月30日,新闻晚报报道:在良渚遗址区内发现一座面积290万平方米的古城。……这座古城的年代不

晚于良渚文化晚期,大约距今4000年以前。

专程赶来的著名考古学家这样评价古城:这是目前中国所发现同时代古城中最大的一座,称得上是“中华第一城”,……是继上世纪河南安阳殷墟发现之后,中国考古界的又一重大发现,将极大推动中国文明史研究进程和考古学发展。

不乏有考古专家,认为良渚古城其实就是“良渚古国”。良渚古城的发现,有人认为中国的朝代的断代应从此改写。

问题:(1)请你写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1分)

(1)(1分)夏朝。

(2)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历史专著中却把商朝看作是中国文明史的开端。他判断的依据可能从哪些角度入手?你认为商朝的历史被称为信史的原因是什么?(3分)

(2)(3分)进入文明的依据是:国家、文字、青铜器的出现。

信史的原因是:商朝的历史有文献、甲骨卜辞和考古资料多重印证。

(3)材料中提到“良渚古城的发现,有人认为中国的朝代的断代应从此改写”,你认为有这种可能吗?为什么?(3分)

(3)(3分)可能。说明夏朝资料来源于文献和考古挖掘中,没有直接文字记载,若能在良渚古城考古进一步证明其和“国家”状态密切相联就可能改写历史。

材料二 2009年考古队在上海福泉山一带考古又展示了那一时代上海的第一手材料。福泉山遗址葬式独特,随葬品之多之精为历年良渚文化考古中少见,尤其是M204大墓出土了玉璧多达9件,比以前福泉山发现最大的玉璧还大0.4厘米。出土的1件玉锥形器长达40厘米,也超过了以往福泉山发现的玉锥形器;发现的1件玉琮上刻有精美的神像纹和鸟纹,与中心土墩出土的琮形镯极为相似。2009-06-23 02:22:25 来源: 中国上海

(4)上海福泉山的考古发掘的新突破在何处?结合材料一谈谈你对这些新发现的见解。(3分)

(4)(3分)A.随葬品数量多精美。在玉器(礼器、神器)和土墩神坛上发现了鸟类神纹。(1分)

B.见解:福泉山考古新发现,对研究当时先民的宗教信仰和生产力水平都起到促进作用。大量的神器玉琮出土反映了私有制发展,当地已进入到了文明的门槛,国家雏形的诞生,进一步对材料一的观点提供第一手材料。(2分)

2、文献与考古中的商朝

材料一: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礼记·表记》

材料二:己巳王卜,贞岁商受(丰收)年?王占曰:吉。东土受年?南土受年?吉。西土受年?吉。北土受年?吉。——甲骨卜辞《粹》材料三:商代青铜器

兽面纹爵兽面纹铙兽面纹鬲(gé)

问题:(9分)

(1)依据材料一,殷商在统治思想上有何特点?(2分)

(1)思想:崇尚神灵和祖先,实行礼治。(2分)

(2)对于研究商代历史来说,材料一和材料二哪一则历史价值更高,为什么?(3分)(2)材料二。因为材料二是一手史料;材料一是后世文献。(3分)

(3)依据所学知识,材料三中的“兽面纹饰”在当时被认为具有哪些功能?(2分)

(3)与祖先或神灵沟通,庇护商代人在世间的权利和财产。(2分)

(4)材料二、三对于认识材料一有何帮助,并作简要说明。(2分)

(4)考古发现印证文献:材料二中占卜的记录和材料三中兽面纹饰可以印证材料一中尊神敬鬼的观点。(2分)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经提出“轴心时代”的概念。他认为,“世界历史的轴心似乎是在公元前800年至200年之间发生的精神历程之中。那时出现了时至今日我们与之共同生活的人。……非凡的事都集中在这一时代发生,同时又独立地在中国、印度、巴勒斯坦、希

腊等地出现。”其创建性的见解已经成为人类文化重要的思想资源,“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创造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时期,并被它重新烧起火焰。”——选自顾伟列《中国文化通论》

(1)列举“轴心时代”在中国、印度、巴勒斯坦、希腊等地出现的至今仍影响我们精神生活的人各一位。(4分)

(1)中国孔子、老子、墨子、庄子等(其他符合此年代者亦可)(任一1分),印度佛陀或悉达多,巴勒斯坦耶稣,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任一)。(一个地区一人,各1分)。不写地区,按顺序给分,顺序错,不给分。

(2)在轴心时代,中国产生的什么“见解”最有影响力?请概述其主要影响。(5分)(2) 答案一:儒家学说;(1分)汉武帝后逐渐发展为中国的官方哲学,(1分)对中国的社会观念、行为规范、政治思想、法律制度等都具有深远的影响(1分)。秦汉以来,儒学还辐射东亚,形成“儒家文化圈”,(1分)16世纪以后在西方也引起了很大反响。(1分)答案二:只从一个角度且写得很全,给1分。

(3)你是怎样理人类“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轴心时代,并被它重新烧起火焰的”?请列举史实说明。(3分)

(3)轴心时代是人类思想文化的源头,人类文明在继承中才能创新和发展,每一次新的飞跃,都是在新的高度传承人类的文明。(1分)(其他言之成理的给1分)例如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就在以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帜下,展开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对摧毁封建制度和建立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历史影响。(2分)其它事例言之成理,符合题意的也给2分。

二、秦汉、三国、南北朝

(一)秦

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第一次“革命”主要是指

A 商鞅变法

B 秦的统一(虹口区答案)

C 中央集权制建立

D 儒家学说成为统治思想

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共和国;第三次在1949年,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第一次的“革命”主要是指

A.封邦建国体制的确立 B.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与上面一道有异)C.第一个统一王朝的形成 D.儒家学说成为统治思想

3. 有学者认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这个时期应是

A. 春秋战国

B. 秦汉

C. 隋唐

D. 明清

4、史学家钱穆认为:“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制度,有许多有其巨大的魄力,可以维持久远。”下列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维持时间最为久远的是

A. 郡县制

B. 行省制

C. 分封制

D. 三省六部制

5、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从秦帝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一转型完成后确立的地方行政制度是()A.郡县制 B.州县制 C.道州县制 D.行省制

6、有学者说:“古来帝王,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其中的“国家政体”指:

A.王位世袭制B.中央集权制C.文官体制D.监察体制

7、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这句话旨在强调秦朝的政治转向是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军功政治向文官政治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

8、《史记集解》记载:“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该材料反映了:

A.秦朝时人们以金玉为印 B.皇权为民,与民共享

C.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9.右图中秦代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

践此万岁。”其中“海内皆臣”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

A.交通发达,水陆并用 B.疆土辽阔,臣民众多

C.国家一统,皇帝集权 D.法律严苛,覆盖全国

10、古人对秦朝“短期而亡”主要原因的分析,最接近史实

的是

A.“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四维(礼义廉耻)不张……故万民离叛”

C.“所有殄天而降辱者,(亡于)六王之后也”

D.“内兴功作,外攘狄夷,以秦半之赋,发闾左之戍”

(二)两汉

1、“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自上古不及陛下之威德。”历史的实践证明,此想法是

A.书生之见,荒诞无稽B.不合时宜,难以实践

C.敌人阴谋,离间君臣D.切合时情,迎合帝王

2、下列是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其中排序正确的是:

A. 郡县制→分封制→行省制→郡国并行制

B. 分封制→郡国并行制→郡县制→行省制

C. 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

D. 行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分封制3.有历史学者在论及某王朝统治政策时写道:“新朝代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这里的“‘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是指

A.郡国并行制 B.分封制 C.内外朝制度 D.郡县制4、著名学者黄仁宇在论及西汉的统治政策时写道:“新朝代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这里“‘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最有可能是指

A.郡县制B.郡县与封国并行C.州郡县三级管理D.行省制度

5.西汉初,地方行政管理布局呈现的特点是

A.统治区域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

B.郡县制度是主要管理机构,王国受制于地方郡县

C.郡国并行,拱卫汉室

D.诸侯并立,控制郡县

6、古往今来,无论是东方古国,或是西方近代国家,都以建章立制来强化中央对地方的的关系。下列具有此类性质的文献和制度是

①秦汉郡县制②十二铜表法③英国《权利法案》④美国《1787年宪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西汉“萧规曹随”的历史佳话反映了

A. 曹参的一无所为

B. 萧何的强大影响力

C. 黄老思想符合民意

D. 汉武时期积极作为

8、董仲舒在《春秋繁露·顺命》中说:“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汉武帝欣赏此言论的原因是其有利于

A.光大儒家学说 B.继续无为而治 C.加强中央集权 D.建立教育体系

9、“董仲舒是有汉一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因循守旧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冯天谕等著《中华文化史》)这一观点

A.肯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B.肯定董仲舒的“独尊儒术”主张

C.否定董仲舒的“大一统”学说D.否定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学说

10.“夫仁义礼制者,治之本也;法令刑罚者,治之末也。无本者不立,无末者不成。”这一言论反映出作者对儒、法思想的基本态度是

A.尊儒抑法 B.尊法抑儒C.儒法并用 D.内儒外法

11、“美事召美类,恶事召恶类……帝王之将兴也,其美祥亦先见,其将亡也,妖孽亦先见。”主张此说的是:()

A.孔子B.孙子C.孟子D.董仲舒

12.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百家争鸣”到“法家独尊”,再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过程,这一转变体现了()

①由分裂割据到国家统一②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③思想控制日益得到加强④儒家以外学派的消亡

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3、“汉兴,扫除繁苛,与民休息。……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汉书》),对此段文献价值评述较恰当的是( B )

A. 客观真实,无需考证

B. 史家之言,有史为证

C. 背离实际,不足为信

D. 溢美之辞,皆不可信

14、中国古代帝王的谥号是有严格规定的。西汉初期皇帝刘彻的谥号对应下列哪一规定A.威强睿德曰武 B.经天纬地曰文

C.好内远礼曰炀 D.杀戮无辜曰厉

15、“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汉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中能体现材料所述特点的是

A.创设刺史制度 B.颁布推恩令

C.裁抑丞相权力 D.推行内外朝制度

16.中国古代官制的演变轨迹,大体是皇帝将身边的侍从人员逐步演化为朝廷的正式官吏,由职位较低的事务性官吏提拔为位阶较高、拥有相当权力的政务官僚,将身边的侍卫人员提

拔为军事将领等。汉武帝为此采取的措施之一是

A.建立中朝 B.设置刺史 C.颁“推恩令” D.独尊儒术

17.图1所示的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出现于

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明代

18、自秦汉以来就采取了集权于上而分权于下的方式,以内侍、贵戚监督和逐渐代替重臣,以近臣演变为重臣,以辅佐皇帝办事的部门发展为正式的国家机关,取消或削减原来国家机关的实权并逐渐架空之。以下机构的设置体现这种趋势的是

A.中朝内阁军机处 B.御史府内阁军机处

C.中朝中书门下军机处D.尚书台都察院内阁

19、汉武帝推行内外朝制的核心出发点是

A.削减诸侯势力B.裁抑丞相职权

C.加强监督地方 D.防止贫富分化

20. 某人为了让弟弟顺利取得任官的机会,故意在分家时,将优厚的部分归于自己,让弟弟取得贫瘠的土地。乡里民众因此盛赞其弟“能让”,推荐这位弟弟参加政府的任官考试。这个故事里的选官制度最可能出现在哪个朝代?()

A.秦朝B.两汉C.魏晋南北朝 D.唐宋

21、中央电视台09年12月27日的午间新闻,专门播出了这条重大考古发现新闻。……他们是确认了,位于河南省安阳县抢救性发掘一座大墓,就是魏武帝曹操的“西陵”。自此曹操成了当世的明星。报纸一度炒得沸沸扬扬。曹操这一明星人物在历史时期上属于()

A。东周的魏国B。东汉末年

C。南北朝时北魏 D。北朝的东魏

22、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写道:“但后来却变成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此处评价的是我国古代哪一历史时期的选官制度

A.西周 B.秦汉C.魏晋 D.隋唐

23、成书于5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义富庶,人物殷阜。”此段文字反映了()

A.隋朝时洛阳商业盛极一时 B.南朝统治下的洛阳经济恢复

C.门阀世族在中原得到发展D.孝文帝迁都洛阳后促进繁荣

24、北宋司马光写到:“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在历史上洛阳曾经是下列哪些王朝的都城①东周②西汉③三国时的魏④北魏⑤北宋()

A.①②③B.①③④C.③④⑤ D.②④⑤25.有人把文化的内涵大致分为器物、制度和思想三个层次。下列有关文化传播的叙述,属于第三层次是

A.西汉以来通过丝路贸易,将中国的丝绸西传

B.粟特人通过“丝绸之路”,获得巨额商业收入

C .南亚的佛教传入中国并形成了多个佛教宗派

D .明朝推行朝贡贸易,只在指定地点交易物品

26、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中国知识线与外国知识线相接触,晋、唐

间的佛学是第一次。”下列文物中可以见证此话的是

A 秦武士佣

B 唐白瓷长颈瓶

C 唐大雁塔

D 元吹笛、击节板陶俑

27.右图为1979年甘肃省出土的东汉时期古希腊文铅饼

(外国货币),由此我们可以获取得的历史信息是:

A .这是张骞出使西域时使用的外币

B .丝绸之路开通以后中外贸易通畅

C .这是东汉按西方铸币技术所仿制

D .东汉时甘肃是我国对外贸易枢纽

28.从右边地图的信息中可以判断,图中的“宋”是指中

国古代的

A .北宋王朝

B .南宋王朝

C .北朝宋政权

D .南朝宋政权

(三)非选择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皇帝玉玺 图二 实施陶片放逐法时使用的陶片

材料二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国家政事,不论大小,

都由皇帝决定”。那时的奏章都是刻在竹简上的,据说秦始皇每天看下面送来的奏章,要看一百二十斤,不看完不休息。

材料三“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决定国家的一切重大事务。大会每月约举行4次,在公民大会中,容许有充分的发言自由。

请回答:(14分)

1)材料一中图一和图二分别代表着中西政治文明的不同走向,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2分)

1)答案1:前者代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后者则代表西方民主政治制度。(2分)答案2:未能完整写出与题意相符的内容。

其他答案。

2)材料一中的图片按照史料类型划分,均为_______。(2分)

2)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2分)

3)材料二中秦始皇废寝忘食批阅奏章,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什么特点?(2分)3)答案1: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高无上。(2分)

答案2:未能完整写出与题意相符的内容。

其他答案。

4)根据材料三及课本知识,归纳出雅典政治的特点。(2分)并举两个重大事件简要说明。

(6分)

4)答案1:人民主权、轮番而治、公民意识、法律至上。(任意2点,即可得分,2分)事件及说明:梭伦改革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

伯里克利改革大大削弱了贵族的政治权力,将雅典的民主政治推向了顶峰。(6分)

答案2:未能完整写出与题意相符的内容。

其他答案。

2.研究尝试:(6分)

(1)上述各组的结论,哪一组是从材料可以直接推导出来?(2分)

(1)乙组(2分)

(2)上述各组的结论,哪些是不能从材料直接推导出来的?你认为应补充怎样的材料或者

修改成怎样的结论,才能使结论与材料相符?(若修改结论,不得照抄材料)(4分)

(2)甲组可以修改结论为汉武帝在穷兵黩武、大兴土木方面类似秦始皇

丙组可增加其它朝代学生尊师典型事例、中国古代典籍中的尊师思想等。(4分)

3、帝王的治国之策

史学家顾颉刚说:“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引诱。”

——《中国历史众生相》问题:(9分)

(1)材料中提到的“不要人民读书”、“只读一种书”分别是指何事?(2分)

(1)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

(2)列举汉武帝“利禄的引诱”具体措施三项。(3分)

(2)设五经博士,专事研究与传播;办太学、完成学业合格即可任官;建立地方学校以为官司吏后备人选。(3分)

(3)不同的手段分别带来哪两种不同的后果?对此你有何看法?(4分)

(3)秦是对文化的摧残,是其暴政而亡的原因之一;后者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统治思想,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政治统一。(2分)言之有理即可:如统治者要疏不要堵等。(2分)4.阅读下列史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汉兴之初,反秦之敝,与民休息,凡事简易,禁罔疏阔,而相国萧、曹以宽厚清静为天下帅,民作“画一”之歌。孝惠垂拱,高后女主,不出房闼,而天下晏然,民务稼穑,衣食滋殖。至于文、景,遂移风易俗。

材料二孝武之世,外攘四夷,内改法度,民用凋敝,奸轨不禁。时少能以化治称者,惟江都相董仲舒、内史公孙弘、倪宽,居官可纪。三人皆儒者,通于世务,明习文法,以经术润饰吏事,天子器(注:器重)之。——以上材料均选自《汉书》

(1)在汉初统治者看来,“秦之敝”主要表现在哪里?(2分)

(1)重功利(大兴土木,滥用民力,赋役沉重),恃酷法,急切苛刻,未推行分封制而孤立无援等(任一,1分,共2分)。

(2)汉兴之后,统治者是怎样反“秦之敝”的?效果如何?(4分)

(2)汲取秦亡教训,推行黄老思想(1分),采取“清静无为”、“与民休息”的政策,倡导以农为本,(1分)提倡节俭,废除严刑酷法,重视教化等。(1分)出现了“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的社会景象,史称“文景之治”。(1分)

(3)孝武是指谁?他是怎样“内改法度”的?(4分)

(3)汉武帝;(1分)即位后,加强皇权,裁抑丞相职权,启用身边亲信近臣,让他们参与朝廷军国大事的讨论,形成内外朝制度;还创设刺史制度,由中央特派监察官员,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督和控制;又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权力,大体消除了汉初郡国并行制带来的负面影响。(每个层次1分,叙述须完整)

(4)概述董仲舒是怎样“以经术润饰吏事”而被统治者重用?(4分)

(4)他兼采阴阳五行学说,糅合改造儒学(1分).将天道与人事相比附,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之说,倡导“君权神授”、“三纲五常”以及“大一统”的主张,(任二2分)以利于统治和社会安定,并建议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思想上的统一来维护政治上的统一。(1分)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商君书?境内》

材料二:朕惟值此更新之际,如欲内以保安亿兆,外以与各国对峙,宜使名实相副,政令归

一。朕前听纳诸藩奉还版籍之议,新命各知藩事,使之各奉其职。然数百年因袭之久,或有其名而不举其实,将何以得保安亿兆而与各国对峙哉?朕深为之慨叹!故今更废藩为县,务除冗就简,去有名无实之弊,无政令多歧之忧。汝等群臣须体察朕意!

——《废藩置县诏书》(明治四年七月十四日)

材料三:“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亡诸侯。”——摘自《汉书·食货志(上)》

材料四:“最急迫之事,在军务方面,……朝廷能在海陆军方面稍做准备,开拓朝鲜之釜山港。”——木户孝允

材料五:努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他自身的徭役)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六:在1870年,三菱还只是一个拥有三艘小艇的默默无闻的小公司。但是,它很快获得了明治政府委托经营13艘轮船和海上军事运输的业务。一年后,政府干脆将这13艘轮船送给了三菱,每年还拨给经营补偿费,此后政府又购买了邮政轮船公司的18条轮船无偿交给三菱经营。——《大国崛起》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思考,商鞅变法中设立县制和明治维新中“废藩置县”的相同作用是什么?对于后来的中国和当时的日本各有什么意义?(3分)

(1)加强中央集权;商鞅变法设置县制,为秦统一后推广郡县制奠定基础,成为中国两千多年来基本的地方政治制度;明治维新中的“废藩置县”是日本维新中一次深刻的革命性变革,使日本在政治上向近代资本主义国家体制迈出了重要一步。(3分)

(2)在材料三、四中,商鞅变法和明治维新都强调的一个问题是什么?结合两个改革的背景谈谈为什么会这样?(4分)

(2)强调发展军事力量。商鞅变法是在诸侯割据、兼并战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开展的,因此要强调发展军事力量以壮大自己进而兼并他人;明治维新是在遭受西方列强侵略的背景下开始,因此要发展军备以尽早摆脱西方列强侵略的威胁。(4分)

(3)在材料五、六中,我们可以看到商鞅变法和明治维新都采取各种手段鼓励经济发展,结合材料一、二、三、四分析其共同目的是什么?他们最终都是否到达了各自的目的?达到目的具体表现是什么?(4分)

(3)共同目的是富国强兵;达到了。具体表现是:商鞅变法壮大了秦国的力量,为秦统一奠定基础;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增强了综合国力,先后在甲午战争中打败中国和在日俄战争中打败俄国,成为亚洲唯一独立的强国。(4分)

(4)成功的改革往往有着共性的经验。请在进一步分析商鞅变法和明治维新的基础上简要归纳一下他们之所以能取得成功的共性。(2分)

(4)在改革过程中注意加强中央集权以保证改革措施得以贯彻;改革根据自身实际,确定改革重点,全面改革;在改革中强调发展经济以维护社会稳定;改革要有明确的目的并长期坚持,等(2分)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7分)

挖掘现场的墓道出土的刻铭“魏武王常所用……”石牌与石枕

[据新华社北京12月27日电(记者廖翊)]近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抢救性发掘的一座东汉大墓获重大考古发现,经权威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考证研究,确定这座东汉大墓为文献中记载的魏武王曹操高陵。27日上午,河南省文物局局长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认定依据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首先,这座墓葬规模巨大,砖券墓室的形制和结构与已知的汉魏王侯级墓葬类似,与曹操魏王的身份相称;该墓未发现封土,也与文献记载曹操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的情况相符合。

其次,墓葬出土的器物、画像石等遗物具有汉魏特征,年代相符。

第三,墓葬位置与文献记载以及附近出土的鲁潜墓志等材料记载完全一致。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等文献记载,曹操死后葬在了高陵,高陵在“西门豹祠西原上”,地属安阳县安丰乡丰乐镇。

第四,文献还明确记载,曹操主张薄葬,他临终前留下的《遗令》称“殓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也在这座墓葬中得到了印证:墓葬虽规模不小,但墓内装饰简单,未见壁画。第五,此次墓葬共出土刻铭石牌59件,其中8件圭形石牌分别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刀”等铭文,在追缴该墓被盗出土的一件石枕上,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铭文,这些证明墓主就是魏武王曹操。据文献记载,曹操生前先封为“魏公”,后进爵为“魏王”,死后谥号为“武王”。

第六,墓室中发现的男性遗骨,专家鉴定年龄在六十岁左右,与曹操终年六十六岁吻合,应为曹操遗骨。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解放日报》2009.12.28《安阳发掘专家确定曹操“出土”》

⑴根据以上报道,请你判断河南省文物局认定此为曹操墓的最为确切的证据是哪一个?请说明理由。(2分)

⑴最为确切的证据:刻有“魏武王常所用……”铭文的石牌和石枕。理由:曹操生前的封号与死后的谥号。(2分)

⑵专家们在论证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了什么研究方法?试举一例说明。(3分)

⑵研究方法:用文献与考古相互印证的方法。例如:该墓未发现封土,也与文献记载曹操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的情况相符合。(其它符合题意均可得分,3分)

⑶曹操高陵的发现,对中国古代史研究来说有什么意义?(2分)

⑶意义:印证了文献中对曹操高陵的位置、曹操的谥号、他所倡导的薄葬制度等有关记载是确凿可靠的信史;曹操高陵的发现获得更多的历史信息,为曹操及汉魏历史的研究开启了一个新篇章;发掘成果为汉魏考古树立了准确的年代标尺,相关领域的研究必将获得新的突破。(任意2点即得2分,其它符合题意也可得分)

7.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召开“社科院2009年公共考古论坛”,正式公开对河南安阳曹操墓考察分析后的结果报告。“曹魏高陵”发掘主持人潘伟斌在论坛上公布了专家认定此墓葬为曹操墓的九大证据,包括:

——此墓葬为多墓室砖室大墓,主墓室为四角攒尖顶,和洛阳发现的曹魏正始八年大墓墓顶形状相同。

——此墓葬与同期墓葬相比,规模宏大,是王侯级墓葬,与曹操身份相符。

——墓葬地面情况符合曹操定下的《终制》,此墓葬所处位置比三公里之外的固岸北朝墓地海拔高出十米,符合“因高为基”的要求。此次发掘墓室上面未见封土,更没有找到立碑迹象,完全符合《终制》“不封不树”的要求。

——符合文献资料记载高陵的位置。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建安二十三年,六月,令曰,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规西门豹祠的祠西原上为寿陵。”另据《水经注》浊漳水条记载及唐代《元和郡县图志》的相州邺县条中明确记载,西门豹祠地属河南省安阳县。

——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魏武王、魏武帝”的称谓相符。

——发掘过程中出土的铭牌,其中刻有“魏武王”的名牌共有七块,是其身份认定的直接证据。以刻有“魏武王常用挌虎大戟”的石牌最为完整,出土于墓的前室。

——出土物与曹操遗令“薄葬”相符。所出土的陶器都是素面陶,器型偏小,做工粗糙,符合曹植在书中所说的“鸣器无饰、陶素是嘉”的记载;

——墓葬中发现的男性遗骨年龄为六十岁左右,与曹操去世时年龄相符。

——附近出土文物的旁证。1998年4月,西高穴村村民徐玉超在村西的小方池地里起土地时,挖出了鲁潜墓志。鲁潜墓与魏武帝陵的距离与方位:“(鲁潜)墓在高决桥陌西行一千四百步,南下去陌一百七十步,故魏武帝陵西北角西行四十三步,北回至墓明堂二百五十步。”墓志上记载的墓主人去世的年代距曹操去世时仅125年,和它相距100多年的鲁潜墓志所记载的资料应该是非常可靠的。

问题:(10分)

(1)阅读材料指出上述“九大证据”中属于“直接资料”和“间接资料”的各三例。(6分)

(2)“曹操墓”证据公布后引起巨大争论,很多专家质疑证据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你认为这一结论是否可信?写出理由。(4分)

(2)可信。运用了多重证据法,地下考古资料与文献资料相互印证。同时,又有同时期的考古资料进行旁证。还运用了DNA技术证明了遗骨的年龄是直接证据。

不可信。虽然考古资料和文献资料相互印证。但是证据仍有漏洞。如鲁潜墓志不是在鲁潜墓中发现,无法证明鲁潜墓的位置。DNA技术只能证明尸骨的年龄,但是无法证明就是曹操等。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晋·《三国志》

截然不同的曹操形像 曹

操脸谱

材料二

太祖为人佻易无威重,好音乐,倡优在侧,常以日达夕。被服轻绡,身自佩小鞶囊,以盛手

巾细物,时或冠帢帽以见宾客。每与人谈论,戏弄言诵,尽无所隐,及欢悦大笑,至以头没杯案中,肴膳皆沾污巾帻,其轻易如此。

——吴国·《曹瞒传》

材料三

在宋代之前,曹操在人们的心中是个顶天立地

的英雄形象,宋代以后,曹操的形象却发生了

颠覆性的改变,曹操成了阴险狡诈的权术家、

大奸臣。——《文汇报》2009年 [来源:学科网ZXXK] 问题: (1)曹操主要生活在什么时期?(1分)

1.东汉末年或公元3世纪初(1分);

(2)材料一与材料二对曹操的态度有何不同?你怎样看待这两则材料的史料价值?请说明

理由。(6分)

2.材料一,高度评价了曹操(引用材料,具体回答也可)(1分);材料二是贬低曹操(引用

材料,具体回答也可)(1分)。

材料一,三国志作者是晋朝人,晋是曹魏的延续,对曹操的肯定,也就是肯定本朝,所以褒

扬多;(2分)。材料二来自当时敌国,含有对敌宣传和丑化曹操意图,难免有夸大其劣迹之

嫌(1分)。从史料价值看,两则都有不足(1分)。(6分);

(3)宋代以后导致曹操形象却出现颠覆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3.统治者为强化皇权需要,程朱理学对正统观念的强化(2分)。如果答文官体制、重文轻

武等边缘知识也给1分。

9.阅读下列材料:(7分)

材料一、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郡国居半,时则有

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七国反书闻天子,天子(汉景帝)乃遣太尉条侯周亚夫将三十六军,往击吴楚。 ——《史记﹒吴王濞列传》

请回答:

(1)汉初设置的地方制度与秦朝的主要差别是什么?(2分)

(1)秦朝是郡县制,西汉初年实行类似于周朝的王室子弟分封制,郡国并存(2分)

(2)柳宗元评论的原因和结论是否正确?结合材料二说明理由(2分)

(2)正确。因为后来发生了七国反叛(2分)

(3)从周到秦汉时期的教训,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后来在对地方统治上是否吸取了教训?(3

分)

(3)西周分封制导致了春秋战国时期长期的割据局面。汉朝铲除王国以后再没有实施过对

王室子弟的分封制,而是不断加强中央集权,因此说是吸取了教训。(4分)

三、隋、唐

(一)选择题

1、 “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

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

A .西汉郡国并行制度

B .唐朝三省六部制度

C .元朝的行省制度

D .明朝的内阁制度

2、 按唐朝制度,男丁16岁以上至21岁为中男,不服兵役,21岁以上的成男才服兵役。

有一次,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建议,得到唐太宗许可。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出

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最终此建议没有通过。据此,你认为魏征供职于

A 尚书省

B 中书省

C 兵部

D 门下省

3.假设你是唐太宗时的一名中书令,为挫败突厥贵族对内地的侵扰,起草了一份关于如何

出兵防御的诏令,接下来你将( )

A .交唐太宗定夺

B .交兵部出兵攻击

C .交门下省审议

D .交内阁裁定处理

4. 唐朝前期,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从决策到实施须涉及众

多政府机构,按制度规定其正确的运作程序是:

A. 工部→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

B.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 工部→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

D. 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5、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A. 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 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C. 行政运作上的有效制衡

D. 君主专制的重要措施

6. 隋唐三省六部制示意图中, 表示上下隶属关系, 表示政令下达程序。其中正

确的一项是

7.观察下列秦朝和唐朝的中央集权示意图,你认为相权发生变化的实质是

(秦:中央集权示意图) (唐:中央集权示意图)

A .由相权削弱到皇权强化

B .由三公协管到三省执行

C .由百官之首到三省牵制

D .由权力集中到权力分散

8、 作家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一书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

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段话显示作者对

当时科举制度的评价是

A. 非常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

B. 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现象

C. 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D. 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廉洁高效

9、孟德斯鸠说:“中国没有世袭的官吏和贵族,皇帝通过科举等途径选拔官吏。凡是具有

真才实学的人,不论出身如何,都有经过科举考试成为官吏的机会”。这段言论揭示了

A .世袭制维护了特权等级的利益

B .察举制有利于选拔各种各类人才

C .九品中正制打破了门第的界限

D .科举制为知识分子提供参政机会

10、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和法国路易十四都曾发出这样的感叹“中国科举制度是世界各国中

所用以选取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甚至将它称之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此发明动力

源于

A .抑制门阀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B .受董仲舒影响,弘扬儒学需要

C .推行文官制度,防范武将专权

D .深受理学影响,强化君主专制

11、隋唐开始推行的科举制与之前的推举制等选官制度相比,主要的进步性在于

A .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成就了隋唐的繁荣

B .打击了门阀势力,使门阀士族政治特权地位逐渐下降

C .主要采取考试择优录取与地方举荐相结合的形式

D .打破了门第和出身的限制,使朝廷可以在更大范围内网罗人才

12、就传统社会而言,中国社会的阶级(等级)区别,不及欧洲和日本明显,其主要原因是

A. 商业经济的繁荣

B. 学校教育的发达

C. 科举制度的实施

D. 民族融合的成功

13、 儒家学说适应了人类普遍的道德要求,“和而不同”的思想又蕴含着调和差异与冲突

的积极因素,具有很强的普世性。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史实是

A .世界大同说

B .东亚文化圈

C .政教合一性

D .儒学现代化

14.唐代元稹在诗中写道:“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对此的正确理解是

A .汉文化处于领先地位

B .汉民族与少数民族文化交融

C .唐人善学西洋文化

D .统治者很欣赏胡人文化

15、 白居易《朱陈村》诗曰:“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

守村业,白头不出门……田中老与幼,相见何欣欣……既安生与死,不苦形与神。所以多寿

考,往往见玄孙。”据此判断唐朝某些农村的生产生活状态,正确的选项应该是①自给自足

②战乱、苛政较少 ③生活安定、人多高寿 ④商业活动少 ( )

A .①②③④ B.①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6.下图中,全国人口数目最多的时期适逢

A 文景之治

B 光武中兴

C 贞观之治

D 开元盛世

17.唐朝时,蔬菜品种日益丰富,开始出现原产于地中海的莴苣、印度的刀豆、波棱国(今

尼泊尔)的菠菜等。这一情况折射出出唐朝( )

A.农业生产的发达

B.对外交流的繁荣

C.西域都护的设置

D.泉州口岸的开放

18、 09年7月5日,新疆乌鲁木齐市发生少数维吾尔族打砸抢分子动乱,妄图制造民族分裂。

新疆是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古代中央政府在那里就设立了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理

天山南北地区。

设立机构管理新疆的这一王朝是 ( )

A 。西周

B 。西汉

C 。唐朝

D 。宋朝

(二)非选择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剑桥中国秦汉史》称:在汉之前,帝国政府是试验性的,并且名声不佳;在汉以

后,它已被接受为组织人的正统的规范形式。……帝制理想之被人们接受这一成就的取得,

部分地是由于汉王朝事业的成功,部分地是由于有意识提倡的各种新的政治观念,……汉代

诸帝很快就从神意的角度寻求道德和智能上的根据以使他们的统治合法化。

材料二:

[图表一]:

[图表二]:

回答问题:(12分)

(1)材料一所言“汉之前试验性的帝国政府”是按照什么样的指导思想建立的?(2分)

(1)答案1:符合要求,完整表达。法家主张的君主集权制度。

2020-2021北京大学中国史考研参考书、招生目录、经验复试及分数线-新祥旭考研辅导

2020-2021北京大学中国史考研参考书、招生目录、经验复试及分数线-新祥旭考研辅导 北大历史系历史沿革 本系前身可溯至1899年秋京师大学堂设立的史学堂, 是近代中国最早建立的史学教育科系。1900年夏京师大学堂遭八国联军毁坏。1902年末,中国政府在恢复京师大学堂的章程中,规划设立史学目,1903年改设中国史学门和万国史学门。次年夏,京师大学堂开始进行预备科和师范馆的史学教育。1910年3月,京师大学堂分科大学(相当于四年制本科)的中国史学门开始招生。 辛亥革命后,京师大学堂1912年5月改为国立北京大学。新文化运动中,北京大学的史学教育多方吸取近代世界新的科学理论、方法和知识,力求使学生获得广博的基础知识,打下厚实的学术功底,练就精深的专业能力。五四运动后,1919年8月,校评议会依新制将中国史学门改称史学系。 专业方向 硕士研究生分八个二级学科(世界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专门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考古学), 学制三年。 中国古代史专业从先秦至明清分设八个断代史,世界史专业分设上古史、中世纪史、主要国别史、地区史、现代化进程、欧洲封建过渡、殖民主义史等十九个研究方向。

招生情况: 参考书目:

【教材】 《中国史纲要》,翦伯赞主编,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中国古代简史》,张帆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历史学》(大学文科指导书目),李玉、吴宗国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中国历史文选》(修订本)张衍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通史参考书】 《国史大纲》,钱穆,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中国文化史导论》,钱穆,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吕著中国通史》,吕思勉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中国通史》,白寿彝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中华二千年史》,邓之诚,中华书局1983年版 《简明中国古代史》,张传玺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3版 《中国古代史研究概述》,《中国史研究》编辑部,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中国历史研究专题述评》,胡凡等主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讨论集》,《历史研究》编辑部,三联书店1957年版《中国古代史分期讨论五十年》,林甘泉等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中国大历史》,黄仁宇著,三联书店1997年 分数线:

历史古代史高考真题集锦

历史古代史高考真题集锦 一 1.2021·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33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 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 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 参与。”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 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 【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责任内阁制的确立 【解析】光荣革命后,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并未完全剥夺,因此国王“也有权利不 让议会参与”, 这与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无关,故A项错误;“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 让议会参与”,反映出国王已经不可能专权,故B项错误;18世纪中叶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内阁不对国王负责,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国王仍然保留“媾和与开战的权力”等 某些名义权力,故D项正确。 【答案】D 2.2021·山东文综·4016分史学研究方法影响人们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评价。阅读材料,回答 问题。 材料一英国的优越地位在十八世纪归功于优越的政治制度……在十九世纪初期则几 乎完全归 功于机械技术。在1740年,“效法英国”一词已经成为人们的口头禅,而到1830年,英国已成为“工业欧洲的老师”…… ——C.W.克劳利《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九卷 材料二《世界近代史》和《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摘目 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英国对于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贡献。6分 2据材料二,指出两本著作对英国革命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有何不同认识。4分

【考点】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 2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资产阶级革命 【解析】1依据材料一中“英国的优越地位在十八世纪归功于优越的政治制度”可得 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政治上的示范;据材料一“在十九世纪初期则几 乎完全归功于机械技术。”可得出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为其他国家 提供了经济上的典范。 2依据材料二中两部著作《世界近代史》和《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摘目可 以看出“前者是作为世界近代历史发展的开端认识的,而后者仅仅作为这一变化中的一次 政治革命而已”因此二者不同认识可以归纳为前者强调英国革命的开创性,把它作为世界 近代史的开端;后者也承认英国革命的重要性,但只把它作为政治革命的一部分。 【答案】1贡献:君主立宪制代议制民主政治的确立,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政治上的示范;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为其他国家提供了经济上的典范。6分 2不同:前者强调英国革命的开创性,把它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后者也承认英国革命的重要 性,但只把它作为政治革命的一部分。4分 二 1.2021·福建文综·20图9、10、11是有关美国邦联政府、议会与州关系的一组漫画。该组漫画反 映了 A.邦联政府拥有征税权与财政权 B.邦联议会须扩大法定权力 C.邦联政府各项活动须听命于各州 D.邦联议会财政支出须各州批准 【考点】美国建立联邦制国家——邦联制 【解析】邦联政府实际上是一个松散的各州联合体,邦联政府没有一个主权国家应有 的宣战、媾和、签约、发行货币、借债、征兵和征税等权力,故A项错误;从图11可以看出,邦联议会须扩大法定权力,故B项正确;从图9、10可以看出,邦联政府各项活动须 得到各州的支持,不是听命于各州,故C项错误;邦联议会是各州的一个协调机关,其财 政支出须各州批准说法不正确,故D项错误。 【答案】B 2.2021·北京文综·221845年,美国国会通过一项法案:禁止总统在未经过国会同意拨款的前提下

【整理】中国古代史的高考考点大题

中国古代史的高考考点大题 1、分封制和井田制的关系 答案: 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井田制是经济制度,分封制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上,没有井田制就没有分封制。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分封制是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两种制度都适应了当时生产力水平,使西周走向强盛。 2、春秋战国时期,有利于结束分裂混乱局面,走向统一的因素 诸侯国争霸战争和兼并战争,使诸侯国数目减少。 华夏族和其它各族接触频繁,促进民族融合。 各国变法打击了旧贵族势力,促进旧制度瓦解崩溃和新兴地主阶级统治的建立,秦国实力的强大为统一准备条件。 法家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为以后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奠定了基础,又为统一提供了思想武器。各地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 长期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人民渴望统一。 3、试简述“汉承秦制”的表现、作用和实质 (1)两汉基本上承袭秦朝制度,在废除秦朝苛法的前提下,对秦制又有所损益变化。 政治方面:①刺史制度。汉武帝以后,汉朝实行了一套比秦更为严密的监察制度,使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 ②察举制度。汉初的郡国并行制导致王国问题形成,对中央集权不利。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和“附益之法”,解决了王国问题。东汉光武帝对诸侯控制也很严。 又如经济上,两汉实行编户制度。 (2)这些措施有力巩固了秦汉大一统局面。汉武帝在解决王国问题的同时,建立起一整套选举人才的选官制度即察举制等。两汉选拔重用大批人才,加强了对地方官僚的控制,有利于两汉强盛局面出现和社会历史的发展。 (3)汉承秦制的实质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的表现,是两汉统治者在吸取前朝灭亡教训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皇权,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加强对广大劳动人民剥削控制,强化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体现。 4、汉朝时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日益扩展,开始走向世界,结合史实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说明上述结论,并简析这一现象的原因。 (一)表现——实际是一道列举题。 政治:与朝鲜、日本的使节外来;甘英出使大秦;166年大秦王安敦遣使来朝。 经济:铁制生产工具输往朝鲜;铁犁牛耕技术、水利工程技术在越南推广。 文化:中国先进科技文化传播到欧亚等地。 (二)原因:——实际是提问外交频繁的原因,根据一般的原理不难得出答案。 国力强盛,文化繁荣; 统治者推行开明的政策。 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的新纪元(交通)。 5、东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和北方在政治经济方面有哪些异同?在文化上各有哪些反映?这些反映又说明了什么? 解析:注意第一问的时间限制;比较对象的限制;内容的限制(政治、经济方面);政治一般包括政权、阶级关系、治乱、分裂统一等;经济主要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文化包括科学技术,文学艺术,意识形态等。第二问注意“各”字。 (一)不同点: 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北方出现描述战乱的《木兰辞》;南方诗歌多描写爱情。

2005年高考上海卷(理科)

2005年全国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数学(上海·理)试题 考生注意: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姓名、高考准考证号、校验码等填写清楚. 2.本试卷共有22道试题,满分 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请考生用钢笔或圆珠 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一.填空题(本大题满分48分)本大题共有12题,只要求直接填写结果,每个空格填对得4分,否则一律得零分. 1.函数f (x )=log 4(x +1)的反函数f 1-(x )= . 2.方程4x +2x -2=0的解是 . 3.直角坐标平面xoy 中,若定点A (1,2)与动点P (x ,y )满足OA OP ?=4。则点P 的轨 迹方程是 . 4.在(x -a )的展开式中,x 的系数是15,则实数a = . 5.若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y =±3x , 它的一个焦点是(10,0), 则双曲线的方程是 . 6.将参数方程 x =1+2cosθ y =2sinθ (θ为参数)化为普通方程,所得方程是 . 7.计箅:∞→n lim 1 12323+++-n n n n = . 8.某班有50名学生,其中 15人选修A 课程,另外35人选修B 课程.从班级中任选两名学生,他们是选修不同课程的学生的慨率是 .(结果用分数表示) 9.在△ABC 中,若∠A =120°,AB =5,BC =7,则△ABC 的面积S = . 10.函数f (x )=sin x +2x sin ,x ∈[0,2π]的图象与直线y =k 有且仅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则k 的取值 范围是 . 11.有两个相同的直三棱柱,高为 a 2 ,底面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a 、4a 、5a (a >0).用它们拼成一个三棱柱或四棱柱,在所有可能的情况中,全面积最小的是一个四棱柱,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12.用n 个不同的实数a 1,a 2,┄a n 可得n !个不同的排列,每个排列为一行写成 1 2 3 一个n !行的数阵.对第i 行a i 1,a i 2,┄,a in ,记b i =- a i 1+2a i 2-3 a i 3+┄+(-1)n na in , 1 3 2 i =1,2,3, ┄,n !.用1,2,3可你数阵如右,由于此数阵中每一列各数之和都 2 1 3 是12,所以,b 1+b 2+┄+b 6=-12+2?12-3?12=-24.那么,在用1,2,3,4,5形成 2 3 1 的数阵中, b 1+b 2+┄+b 120= . 3 1 2 3 2 1 二.选择题(本大题满分16分)本大题共有4题,每题都给出代号为A 、B 、C 、D 的四个结论,其中有且只有一个结论是正确的,必须把正确结论的代号写在题后的圆括内,选对得4分,不选、选错或者选出的代号超过一个(不论是否都写在圆括内),一律得零分.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期中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 A. 元谋直立人 B. 北京人 C. 蓝田人 D. 山顶洞人 2. 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农作物品种是() A. 水稻﹑小麦 B. 水稻﹑粟 C. 水稻﹑玉米 D. 粟﹑小麦 3.考古人员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这说明北京人已经() A. 建造房屋 B. 使用火 C. 制造彩陶 D. 种植水稻 4. 鲁迅先生留学日本时曾写过“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诗句,表达了要用自己的鲜血来保卫中华民族。那么,被华夏子孙尊奉为人文始祖的是() A. 黄帝和蚩尤 B. 黄帝和炎帝 C. 尧和舜 D. 舜和禹 5. 传说中,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了三位有名的部落联盟首领尧、舜、禹,他们都是通过推举的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历史上把这种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称为( ) A. 选举制 B. 投票制 C. 世袭制 D. 禅让制 6. 炎帝和黄帝是下列哪一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A. 黄河流域 B. 长江流域 C. 珠江流域 D. 淮河流域 7. 俗话说:“洪水无情”。在我国远古时代,曾经发生了很大的水患给人民造成了巨大灾难.此时,有一位英雄人物,他花了十三年的时间 ,终于治好洪水,造福从民.你能说出他是谁吗?() A. 黄帝 B. 尧 C. 舜 D. 禹 8. 中国早期国家产生的标志是() A.夏朝建立 B.商朝建立 C.周朝建立 D.秦朝建立 9.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齐人”“鲁人”“楚人”“燕人”等名称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郡国并行制 D. 行省制度10. 西周时期,用鼎制度明确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西周社会等级森严 B. 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 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落后 D. 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在 11.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春秋 12. 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古代青铜器是() A. 毛公鼎 B. 四羊方尊 C. 青铜立人象 D. 司母戊鼎 13. 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 A. 国家众多,分裂趋势加剧 B. 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 C. 周王室中兴,王权加强 D. 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14. 邵阳市某学校开设经典诵读课,经典诵读已成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重要方式。“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引自《三字经》,其中的“七雄”是指()A. 齐、楚、秦、燕、赵、魏、韩 B. 楚、秦、赵、宋、魏、齐、韩 C. 晋、楚、齐、韩、赵、燕、魏 D. 吴、魏、燕、赵、楚、秦、韩 15. 修筑于战国,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水利工程是() A. 都江堰 B. 大运河 C. 芍陂 D. 郑国渠 16. 有学者认为,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意气风发的少年时代。该时代的主要特征是() A. 大变革 B. 大一统 C. 民族政权并立 D. 专制皇权加强 17. “光盘行动”就是提倡人们吃饭时不剩饭菜,养成节俭的良好习惯。在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中提倡节俭、批判贵族奢侈浪费的是() A. 孟子 B. 墨子 C. 庄子 D. 韩非 18. 大型纪录片《长城·中国的故事》全面展现了长城的雄姿和周边优美的环境。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秦朝长城的东西起止地点是() A. 辽东、临洮 B. 鸭绿江、嘉峪关 C. 山海关、嘉峪关 D. 山海关、临洮 19. 战国时期发生的著名战役有()

2019版高考历史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习题

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题作业 一、选择题 1.下面为《周礼·考工记》中的城市形态图,具有均衡对称的特点,几何中心被作为布局的核心空间。这反映出当时( ) A.礼制观念影响城市建设 B.城市布局体现皇权至上 C.古代都城模式已经定型 D.君权神授影响城市布局 答案 A 解析据《周礼·考工记》可判断材料与周代礼制有关。根据材料信息“具有均衡对称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的城市布局体现出明显的等级和秩序,说明礼制观念影响城市建设,故A项正确。皇权至上是秦朝开始确立的,B项与材料信息不符;仅由材料信息不能得出古代都城模式已经定型,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君权神授,故D项错误。 2.(2018·湖南衡阳一模)晋献公的曾祖父是晋穆侯的小儿子,晋献公夺取晋国国君位置后,为巩固其地位,将公族(大宗国君亲族)势力屠杀殆尽。从此晋国不再立公子、公孙为贵族,史称“晋无公族”。这样一来,政权就落到卿大夫手中,于是就有了韩赵魏三家分晋。这说明( ) A.西周的分封制开始瓦解 B.宗法制有利于政权稳定 C.封建等级制度受到冲击 D.家国体制退出历史舞台 答案 B 解析材料“小儿子”“夺取”“晋国不再立公子、公孙为贵族”说明宗法制遭破坏,结果“韩赵魏三家分晋”,这从反面说明宗法制有利于政权巩固和稳定,故B项正确。A、C

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3.(2018·河南郑州二模)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要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即王畿的方言。这些规定( ) A.强化了中央集权 B.促进了文化交流和文化认同 C.实现了文字统一 D.基本消除了地方的语言隔阂 答案 B 解析西周时分封制下中央对地方实行的是间接管理,当时并未形成中央集权体制,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各封国贵族要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即王畿的方言”可知,此举有利于西周各封国间形成统一的礼仪和官方语言,从而促进了各封国的文化交流和文化认同,故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礼仪和官方语言方面的推广,没有涉及文字层面的统一,故C项错误;雅言的推广仅限于各封国贵族层面,没有涵盖民众层面,各国方言仍旧存在并通行民间,并没有消除地方的语言隔阂,故D项错误。 4.(2018·太原模拟)关于秦朝设郡的情况,史学界一直有不同的看法。 根据以上史料能够确定的是( ) A.秦朝设郡数目不一 B.秦朝没有设立洞庭郡 C.洞庭黔中两郡范围重合 D.秦朝对湘西设郡管理 答案 D 解析秦朝设郡数目是确定的,只是受到史料的影响而出现分歧,故A项错误;从表中可知,秦朝是否设立洞庭郡存在争议,B项说法过于绝对,故错误;材料中对洞庭郡是否存在、与黔中郡的关系存在分歧,故C项错误;不论洞庭郡是否存在、与黔中郡的关系如何,秦朝对湘西设郡管理是肯定的,故D项正确。 5.嬴政统一六国后,在地方设置郡、县两级,郡、县主官都由中央任免。以后尽管地方主官的权力时有伸缩,但地方主官一直由中央任命。据此可知( ) A.选官权由地方收归中央 B.统一的政权要求中央能有效控制地方

2019版高考历史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习题

专题2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专题作业 一、选择题 1.(2018·江苏高考)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这一变化反映了( ) 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 C.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 D.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 答案 D 解析重农抑商是商鞅变法后古代政府的基本国策,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商业市镇的崛起,故B项错误;商人从最初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到“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一直处在政府监管下,C项错误;“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说明民间商人纳税后就取得了合法地位,故D项正确。 2.(2018·河南名校联考)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皇帝之功,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普天之下,抟心揖志(指专心一致)。”材料表明重农抑商政策( ) A.激发了小农阶层追求社会财富的心理 B.体现了商鞅变法采取措施的历史进步性 C.有利于社会财富的积累和社会的稳定 D.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具有片面性 答案 C 解析根据材料“皇帝之功,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普天之下,抟心揖志(指专心一致)”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国家对农业的重视,反映了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社会财富的积累和社会的稳定,“激发了小农阶层追求社会财富的心理”不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A项错误;材料歌颂的是秦始皇,而不是商鞅,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国家对农业的重视,体现不出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具有片面性,故D项错误。 3.东汉时期,有些地方很多农民主动离开或抛弃自己的土地,加入豪强地主的庄园进行大规模的工商业生产。东汉豪强地主封建庄园的出现和发展( ) A.使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基本破产 B.形成的经济形态一定程度上威胁了中央集权 C.使中央政府对地方豪强完全失控 D.是庄园先进生产方式对广大农民吸引的结果 答案 B 解析A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材料中“大规模的工商业生产”“有些地方很多农民主动离开或抛弃自己的土地”表明工商业生产对以小农经济为统治基础的中央集权制形成一定冲击,故B项正确;“中央政府对地方豪强完全失控”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庄园的生产方式并不先进,依然是自给自足,故D项错误。

大学中国古代史试题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中国古代史试题 考生注意: 一、本试卷共五道题:单选、填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 二、考生在考试过程中必须遵守考试纪律,否则按相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三、试卷答完后,须将问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不得带出考场; 四、本试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姓名:﹎﹎﹎﹎﹎﹎﹎ 学号:﹎﹎﹎﹎﹎﹎﹎ 班级:﹎﹎﹎﹎﹎﹎﹎ 考号:﹎﹎﹎﹎﹎﹎﹎ 祝你考试愉快!

中国古代史试题 (命题范围:隋~清)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一卷客观题部分 一、单选。(1′×15=15′) 1、隋朝统一全国的时间是() A、581 B、587 C、589 D、618 2、南宋初年,被任命为东京留守的是() A、李纲 B、岳飞 C、韩世忠 D、宗泽 3、唐肃宗时期的权宦是() A、李辅国 B、高力士 C、程元振 D、鱼朝恩 4、元朝管理西藏地区的事务机构是() A、中书省 B、宣政院 C、枢密院 D、御史台 5、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 A、土木之变 B、夺门之变 C、庚戌之变 D、大礼仪之争 6、清雍正帝推行全国的经济政策是() A、两税法 B、诸色户计 C、一条鞭法 D、摊丁入亩 7、金扶持谁建立了伪齐政权() A、刘豫 B、张邦昌 C、石敬瑭 D、蔡京 8、明朝四大权宦依次是() A、王振、汪直、刘瑾、魏忠贤 B、王振、冯保、刘瑾、魏忠贤 C、魏忠贤、汪直、冯保、刘瑾 D、刘瑾、王振、汪直、魏忠贤 9、南宋和谁通过什么确立了君臣关系() A、西夏庆历和议 B、辽澶渊之盟 C、金绍兴和议 D、金隆兴和议 10、“西厂”的设置时在哪个皇帝时期() A、永乐 B、宣德 C、正统 D成化 11、唐朝管理天山以南的机构是() A、安西都护府 B、北庭都护府 C、西域都护府 D、宣政院 12、“柜房”与“飞钱”出现在()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13、1583年,来到中国的西方传教士是() A、沙勿略 B、马可波罗 C、利玛窦 D马戛尔尼 14、“八旗制度”是以什么作为基层社会组织单位的() A、牛录 B、固山 C、甲喇 D、谋克 15、《古今图书集成》是哪位皇帝在位时组织编写的 ( ) A、永乐 B、康熙 C、雍正 D、乾隆

2005年高考上海语文试题及答案

2005年高考上海卷语文试题与答案 一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18分) ①民间剪纸是劳动人民为了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并广为流传的一种艺术 样式,它生存于劳动者浓厚的生活土壤中,体现了人类艺术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生活情趣。 ②从技法上讲,剪纸就是在纸上镂空剪刻,使其呈现出所要表现的形象,劳动群众凭 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在长期的艺术实践和生活实践中,将这一艺术形式锤炼得日超完善。 形成了以剪刻,、镂空为主的多种技法,如撕纸、烧烫、拼色、衬色、染色、色描等,使剪纸的表现力具备无限的深度和广度,其线条细如春蚕吐丝,粗如大笔挥抹,不同的花式可 粘贴摆衬,亦可悬空吊挂,由于剪纸的工具简便,材料普及,技法易于掌握,有着其他艺 术门类不可替代的特性,因而这一艺术形式从古到今,几乎遍及我国的城镇乡村,深得人 民群众的喜爱。 ③中国的剪纸起源于汉,至南北朝时期已相当精熟,然而真正繁盛起来,却是在清代 中期以后,这是由于近代中国城市的崛起。古老的剪纸多在乡间,以剪子铰出为主,趣味 质朴,都是出自农家妇女之手,剪纸进入城市后,不仅市民情趣和生活理想要渗入其中, 而且千家万户聚居在一起,相效成习,所需颇巨,剪纸艺人为了省工,弃剪用刀,一刀多张,雕镂更加细致,风格转向精巧,艺人也就不止于妇女了。这些民间艺术家创作的目的 在于建立自己的理想世界,在于为生活创造美好的形象,他们各自有着不同的经历和人生 的艰辛,但对于世界都寄予了满腔的热情,民间剪纸中,很少出现伤痕和眼泪,体现着民 间艺术家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对理想的追求,由单福剪纸组成的窗口图案,常见的题材有“言祥喜庆”、“五谷丰登”、“贵花祥鸟”等,也有的表现戏曲故事或传统故事,还有一些 表现动物、神仙、花卉等与节庆有关的内容,它们虚实相生、简练鲜明,具有强烈的装饰性,然而,随着时代更迭、生活改变和审美转化,传统民间艺术渐渐不能适应现代需要。 比如旧式窗格金,使有“窗越”(越过窗格的窗花)与“气眼”(窗户糊纸时留一孔,贴此 窗花以便透气)等品种。虽然灵巧又优美,但在当今宽大的玻璃窗上则不同有用武之地。 再比如现代妇女多有社会职业,不善针线,作为刺镂用的剪纸“花样子”也就逐渐绝迹, 而且,旧剪纸模式教为单一,花样已显陈旧,如果总是“门花”一对,“肥猪换门”,千载 不变,使很难与现代家庭的气息和谐起床,现代人追求变化,对一成不变的事物失去兴趣。任何实用的艺术,倘无需求要消亡,若能颇时应变,自然获得新的生命。 ④新兴的剪纸艺术,切合了现代人的社会心理与审美要求,尤其时下人们切盼富有, 剪纸艺术投其所好,契合其心态,注重盼富、困利、求吉和祈安的内涵。画面饱满,不避 繁琐,反受欢迎,这也是目前人们的生活要求在审美心理上的反映,此外,新剪纸增加了 生肖内容的画面,龙蛇马羊,年年更换,甚至将传统的“马上进宝”图案也改为相应的生 肖属相。比如今年是鸡年,便是“金鸡进贴”年是狗年,便改成小狗拉着装满财宝的车子 跑来,成了“爱犬送宝”了,这种生肖剪纸,让人感到既亲切又应时。 ⑤新剪纸的另一特征,是借用一些其他艺术形式丰富自己,使其面貌一新,比如这几 年兴起的国画样式的剪纸,从形式(中堂、条幅、扇面等)到内容(花鸟、人物、山水等),类似国画又不失剪纸趣味,使人感觉熟悉又新颖,特别是在贴年画的传统风俗日渐衰落之际,剪纸艺人便将百姓喜闻乐见的一些年画图样刻成剪纸,如缸鱼、门神、婴戏娃娃等, 这些工艺精美的剪纸就容易被接受,甚至招人喜爱。 ⑥新剪纸还有一个显著特点,是朝着精细化、高档化、豪华化发展,新剪纸不仅雕刻 要求精工,有的细若发丝,曲若流水,千变万化,而且以大红和金色的纸张为主要材料,

简明中国古代史考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 30 道试题,共 60 分。) 1. 周平王迁都雒邑后的周,史称东周 2. 春秋时期,首先称霸的是齐桓公- 3. 弭兵之盟的发起国是-宋国 4. 春秋时期修筑的水利工程是邗沟 5. 我国历史上“围魏救赵”的著名战例是-桂陵之战 6. 战国时期,在魏国进行改革并制定《法经》以维持社会秩序的是李悝 7. “三家分晋”的“三家”是指韩、赵、魏8. 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历史是《春秋》 9. 秦朝作为规范化文字推行于全国的是小篆 10. 秦在进军岭南时,为了转运粮饷,修筑了沟通了珠江和长江两大水系的灵渠 11. 南朝四个政权依次是宋齐梁陈12. 商朝的建立者是汤 13. 在牧野一战中大败而死的是-纣14. 西周朝的建立者是周武王 15. 我国现已发现的距今170万年的古人类化石是元谋人 16. 我国属于原始群前期的人类是-----北京人 17. 我国属于母系氏族公社初期的人类是-----山顶洞人 18. 原始群后期人类的婚姻形态属于--------. 血缘婚 19. 分布于长江下游地区的母系氏族繁荣时期的重要文化遗址是------. 河姆渡文化 20. 废除“禅让制”,确立王位世袭制的是------启 21. 在秦末农民大起义中,为推翻秦王朝统治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是------巨鹿之战 22. 曹操为解决军粮问题,招募流亡农民,实行---屯田制 23. 决定“天下三分”的重要战役是-------赤壁之战 24. 三国时期,开始实行“九品中正制选官制度的是--------曹丕 25. 灭吴,结束三国鼎立局面,使中国重归统一的是----司马炎 26. 西晋的诸侯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展开了长达16年的混战,史称---八王之乱 27. 东晋时期,率军三次北伐的将领是--桓温 28. 稳定了东晋在南方的统治,使南北对峙局面长期延续的重要战役是----淝水之战 29. 北魏孝文帝改革在土地制度方面实行了------均田制 30. 北魏贾思勰撰写的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著作是------《齐民要术》 1. 隋文帝时期对中央机构进行了较大改革,确立了-------三省六部制 2. 开创了我国典章制度专史编撰方法的重要史书是---------------《通典》 3. 公元1004年北宋与辽议和,兄弟之国,宋每年给辽银十万绢20万匹。史称--澶渊之盟 4.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交子- 5. 1127年,金入东京掳宋徽宗、钦宗和后妃宗室、大臣等人北返,北宋亡。史称---靖康之变。 6. 西夏的建立者是--------李元昊- 7. 北宋王小波、李顺起义提出的口号是------均贫富- 8. 1141年宋金和约,宋向金称臣宋每年向金输银、绢各25万两史称---绍兴和议 9. 1271年,废弃“蒙古”国号,改国号为元的是----完颜阿骨打 10. 元代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是--------行中书省- 11. 元代官修的一部重要的农书是------《农桑辑要》 12. 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是在-------隋炀帝时期- 13. 元朝中央设立管理全国宗教事物和吐蕃政务的机构是-------宣政院, 14. 为管理澎湖和琉球(今台湾),元朝在澎湖设立-------巡检司 15. 西藏地区正式成为我国行政区划的一部分开始于-----元朝- 16. 王祯编撰的一部农业科学著作是--------《农书》 17. 《通鉴纪事本末》一书的作者是-------袁枢-- 18. 明代中央设大理寺、都察院、刑部合称--------三法司--- 19. 明代宦官王振挟持英宗亲征,结果兵败被俘,史称-----土木之变 20. 公元1619年,努尔哈赤与明发生了决定辽东形势的重要战役是----萨尔浒之战 21. 为根除宦官对皇权的干扰,清代设立了--内务府-尽收宦官之权. 22. 土尔扈特回归祖国是在------乾隆时期23. 隋朝开凿的大运河北段是--------永济渠- 24. 火药发明于-----唐末25. 隋末农民大起义中河北起义军的领袖是--------窦建德- 26. 唐玄宗前期,唐朝进入统治的鼎盛时期,史称-------开元之治--

高考历史全国卷真题选择题(中国古代史)

高考选择题中国古代史部分 一、先秦 1.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图7。据此可知,战国以前() 图7 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 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 2.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 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 3.《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4.图4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图4 A.文字的频繁使用B.书写材料的不同

C.各国变法的实施D.“书同文”的推行 5.图5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 图5 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 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 6.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7.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留。这表明西周时() 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C、未能充分发挥文字功能 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历史改变8.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并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9.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10.《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2020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中国古代史42题专项训练3

2020 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中国古代史42 题专项训练编选张书林 12 分开放题每题10 分钟做完,每次训练2 题20 分钟做完,自己批改,也可请老师批改,计算平均分,总结经验教训。 5。(2016 全·国卷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尽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 300多卷,精炼而准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 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 年,经6 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白蛇传说是中国民间四大传说之一,其故事在流传过程中经过不断加工和创造,已从一 个简单的故事不断丰富、完善并发展成为一部部文学著作。下表是白蛇故事演变历程中不同文本对主要人物白娘子、许仙、法海艺术形象的描写 ——摘编自高艳芳《中国白蛇传经典的建构与阐释》等从表格中任选一个或多个人物,提取其艺术形象演变的相关信息,结合中国古代史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从艺术形象的时代性角度进行论述。(说明: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12 分) 2020 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中国古代史42 题专项训练3 答案 编选张书林 5。(2016 全·国卷Ⅱ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材料

2005年上海高考数学试题及答案(理科)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 数学(理工农医类) 、填空题(本大题满分48分) 1?函数f (x)1 log 4(x 1)的反函数f (x)= . 2. 方程4x2x2 0的解是___________ . 3. 直角坐标平面xoy中,若定点A(1,2)与动点P(x,y)满足O P?O A 4,则点P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在(x a)10的展开式中,x7的系数是15,则实数a= _______________ . 5?若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y 3x,它的一个焦点是<10,0,则双曲线的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_ . x 1 2 cos 6.将参数方程(为参数)化为普通方程,所得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 . y 2si n 7.计算:lim 3n 寫 3 2 &某班有50名学生,其中15人选修A课程,另外35人选修B课程.从班级中任选两名学生,他们是选修不同课程的学生的概率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用分数表示) 9.在ABC 中,若A 120 , AB=5 , BC=7,贝y ABC 的面积S= ______________ . 10.函数f(x) sinx 2 | sinx|,x 0,2 的图象与直线y k有且仅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则k的取值范围 是 __________ . 2 11.有两个相同的直三棱柱,高为一,底面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 a 3a,4a,5a(a 0).用它们拼成一个三棱柱或四棱柱,在所有可能 的情形中,全面积最小的是一个四棱柱,则a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____ 12?用n个不同的实数a1,a2, ,a n可得到n!个不同的排列,每个排列为一行写成一个n!行的数阵?对第i行 a i1 , a i2 , , a in,记 b an 2a i2 3a i3 (1)n na in , i 1,2,3, ,n!?例如:用1, 2, 3可得数阵 1 2 3 1 3 2 2 1 3 2 3 1 2 3 1 3 2 1

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历史文献学考博真题解析复习笔记参考书考试内容学长复习经验-育明考研考博

人大历史学院历史文献学考博真题招生人数报录比复习指导 一、人大历史学院历史文献学专业博士招生考试内容(育明课程中心)招生专业初试考试科目 复试考试科目0602Z4历史文献学(招生1-2人)1、初试考试科目:①中国通史;②历史文献学;③外语;2、跨一级学科考生复试笔试加试科目:④古代汉语;⑤历史学综合(含史学理论、中国通史);3、同等学力考生复试笔试加试科目:④古代汉语;⑤历史学综合(含史学理论、中国通史);⑥政治理 论。 一:外语听力水平和口语水 平测试(满分50分,其中听 力测试20分,口语测试30 分) 二:专业课和综合素质面试 (满分150分)育明考博陈老师解析: 1、人大历史文献学专业考博的报录比平均在6:1(历年缺考率在20%左右) 2、初试英语拉开的分差较小,两门专业课拉开的分差非常大。要进入复试就必须在两门专业课中取得较高的分数。专业课的复习备考中“信息”和“方向”比单纯的时间投入和努力程度更重要。 3、总成绩=初试总分/3*50%+复试总分/2*50%(初复试各占50%)。录取中导师比较看重初试的成绩,历年初试的排名顺序与最终排名顺序相差较小。 4、满足相应外语等级要求的考生可以申请初试外语免试,初试外语中不含听力。 5、人大经济学各专业初试专业课一考试内容相同,学院并不指定外语和专业课复习的参考书。育明教育针对人民大学历史文献学专业考博开设的辅导课程有:考博英语课程班·专业课课程班·视频班·复试保过班·高端协议班。每年专业课课程班的平均通过率都在80%以上。根植育明学校从2006年开始积累的深厚高校资源,整合利用历届育明优秀学员的成功经验与高分资料,为每一位学员构建考博成功的基础保障(人大考博资料获取、复习经验可咨询陈老师扣扣:伍四七.零六叁,捌六贰) 二、人大历史学院考博部分参考书(育明考博课程中心) 专业参考书 作者出版社0602Z4历史文献学专业《中国史纲要》翦伯赞 人民出版社《简明中国古代史》张传玺 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历史》张岂之 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文献学》 黄爱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高中历史之世界古代史高考题汇总

世界古代政治制度 1、【2014年新课标全国Ⅰ卷】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如果公民试图自杀,必须事先提出申请,以获得批准;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A.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的程度B.法律具有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精神 C.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D.自杀有违崇尚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 2、【2014年新课标全国Ⅱ卷】罗马共和国早期,当罗马遭受外族进攻时,平民曾多次将自己组织的队伍撤离罗马,拒绝作战,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十二铜表法》的 制定就是这种斗争的成果之一。可见当时 A.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B.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 C.贵族让步在法制发展中起决定作用D.平民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致 3、【2015全国Ⅰ卷】古罗马正义女神像,它体现了罗马法的诸多原则,如高擎的秤体现的是裁量公平,手握利剑体现的是法律的强制力。据此,双眼蒙布所体现的原则是,法官审案应 A主要依据道德良知 B侧重听取证人证言 C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实真相D排除一切干扰遵从民众意愿 4、2015福建托马斯·卡伦德写道:“在历史的某个时刻,在欧洲郇(xún)窄的一隅,生活着近五百万陆地和海岛居民,他们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极其匮乏,却创造出了最原创、最绚丽的文化、商业、社会秩序和政治……闻名遐迩。”材料反映的是 A: 古希腊文明B: 古罗马文明C: 不列颠文明D: 阿拉伯文明 5、2015江苏“万民法吸收了清除了形式主义的罗马市民法的规范、同罗马人发生联系的其他各民族的规范、地中海商业习惯与法规,主要涉及所有权和债务等方面的内容的调整。”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 万民法继承了公民法的具体内容B: 万民法是公民法的适时革新C: 公民法忽略了财产所有权的规定D: 公民法是万民法的组成部分 6、2015安徽亚里士多德认为:“当一人或若干人所组成的一个团体,势力增长得过大,以至于凌驾整个公民团体,……这样的特殊地位常常造成君主专制政治或门阀寡头政治。为此,若干城邦,例如阿尔咯斯和雅典,制定了陶片放逐的政策。但,容许这种特殊人物产生以后方才加以补救总不能算是一个良好的政策。”这表明 A: 公民团体渴望社会地位平等B: 防止集权政治应当未雨绸缪 C: 雅典民主容易导致政治动乱D: 特权阶层是城邦制必然产物 7、2015四川《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关于该法的表述,错误的是A: 它是古罗马习惯法的汇编B: 它限制了贵族的权力 C: 它是当时罗马社会的写照D: 它不属于罗马公民法 8、2015海南有学者指出,罗马帝国虽然灭亡了,但它却把文明留给了欧洲。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古罗马A: 开创了西方人文思想的先河B: 进行了民主政治的最早尝试 C: 奠定了西方法律传统的基础D: 提供了治理大国的成功经验 9、【2016年新课标全国Ⅰ卷】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一只潜入水下的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 A.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 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 C.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D.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 10、【2016年新课标全国Ⅱ卷】公元前5世纪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提到,雅典政府有时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公民大会。若有人因此在衣 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这反映出在当时的雅典 A.公民大会形同虚设B.民众失去政治热情 C.参政是公民的义务D.政府丧失民众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