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化学课程大作业 河南城建学院

环境化学课程大作业 河南城建学院

环境化学课程大作业 河南城建学院
环境化学课程大作业 河南城建学院

《环境化学课程大作业》

姓名:杨涛

学号:022409159

班级:0224091班

专业:环境科学

单位:环境科学教研室

指导老师:吴少杰刘雪萍

时间: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17~18周

燃煤电厂烟道气中挥发性重金属在土壤——植物间迁移转

化验证实验方案

一、实验小组划分

全班39人划分为五个小组,每组由7—8人组成,指定一个责任心较强的同学担任小组长。小组长负责协调本组课程设计任务全过程,包括本组实验计划制定;实验准备;任务分解分配;样品的采集;样品处理;室内分析测定;分析数据的记录、整理;本组分析报告的提交等。

二、本次课程实验的目的

1.了解土壤中重金属迁移转化和污染积累的一般规律;

2.掌握用火焰光度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分析土壤重金属含量的方法;

3.提高环境化学实验分析能力和技术报告撰写能力。

三、实验背景

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各类矿藏57种,其中原煤储量103

第一位,是我国第二大井盐产地;铁矿石储量6.6亿吨,占河南省储量的76.3%,是全国十大铁矿之一。平顶山工业基础雄厚。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以能源和原材料工业为主体,以煤炭、电力、钢铁、纺织、化工、机电、建材、食品等八大工业基地为支撑的新兴工业体系。平顶山的八大工业支撑都会或多或少的影响环境,我们这次主要研究的是煤炭燃烧挥发重金属在土壤——植物间的迁移转化。

土壤重金属污染对农作物、农产品等多方面产生重大影响。众所周知,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必需的一切养分来自土壤,其中重金属元素(如Cu,Zn,Mo,Fe,Mn等)在植物体内主要作为酶催化剂。但是,如果在土壤中存在过量的重金属,就会限制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和繁衍,以致改变植物的群落结构。如铜是植物生长必需的元素之一,但当土壤含铜量大于50μg/g时,柑橘幼苗就受到阻碍;含铜量达到200ug/g时,小麦会枯死,含铜量为250μg/g时,水稻也会枯死。重金属进入人体后,可与蛋白质、酶等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危害人体健康,并且这种危害初期不易被察觉,潜伏期较长。因此土壤中重金属富集将直接影响人的生活。大多数重金属在土壤中相对稳定且难以迁出土地,对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土壤生物学特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产生不良影响,从而影响土壤生态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

综上:重金属是土壤原有的构成元素,有些是植物、动物和人必需的营养元素。如Zn、Cu、Mo、Fe、Mn等,但由于含量的不同,可导致不同的效应,如果含量太低生物会表现缺乏症状,但过量就会造成污染事件。土壤一旦受到污染,近很难在短时间内除去,且重金属被植物吸收后,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并富集,最终可以达到有害的程度。近几十年,对土壤重金属污染方面的研究成为国际国内研究的热点与难点,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就必须先了解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含量、存在形态,污染过程、迁移转化及影响因素等。所以我们这次的实验是非常有意义,不仅是理论得到深化,并且实践操作认知也得到进一步加强。

四、本次实验课程实验的内容

1.实验原理:

人体内的微量元素不仅参与机体的组成,而且担负着不同的生理功能。如铁、铜、锌是组成酶和蛋白质的重要成分,钒、铬、镍、铁、铜、锌等元素能影响核酸的代谢作用,部分微量元素还与心血管疾病、瘫痪、生育、衰老、智力甚至癌症有密切关系。这些微量元素在人体组织中都有一个相当恒定的浓度范围,它们之间互相抑制、互相拮抗,过量或缺乏都会破坏人体内部的生理平衡,引起机体疾病,使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土壤是连接有机体与无机界的纽带,重金属可以通过土壤积累于植物体内,最终将危害到人类。燃煤电厂烟道气中所含有的挥发性重金属是附近土壤环境最重要的污染源,测定燃煤电厂附近土壤与作物中微量重金属的含量,有助于我们认识重金属污染对粮食安全性的影响。

2.采样点的布设要求:

采样点的布设要兼顾到污染源源高和主导风向,尽可能使采样点布设在主导风向轴轴线附近,水平方向与主排气烟囱的距离应为源高的10—20倍具体点位和采集样本数目,各小组自行确定(建议每个小组采集5—9个样品)。

3.实验仪器和试剂的准备

实验仪器:

(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2)尼龙筛(100目);(3)电热板;(4)量筒:100 mL;(5)高型烧杯:100 mL;(6)容量瓶:25mL、100mL;(7)三角烧瓶:100 mL;(8)小三角漏斗;(9)表面皿;

实验试剂:

(1)硝酸、硫酸:优级纯。

(2)氧化剂:空气,用气体压缩机供给,经过必要的过滤和净化。

(3)金属标准储备液:准确称取0.5000 g光谱纯金属,用适量的1∶1硝酸溶解,必要时加热直至溶解完全。用水稀释至500.0 mL,即得1.00 mg 金属/mL标准储备液。

(4)混合标准溶液:用0.2%硝酸稀释金属标准储备溶液配制而成,使配成的混合标准

溶液中镉、铜、铅和锌浓度分别为10.0、50.0、100.0和10.0 μg/mL。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条件:

4.实验步骤

(1)土壤样品的准备

a土样的采集:在粮食生长季节,从田间取回土样,倒在塑料薄膜上,晒至半干状态,将土块压碎,除去残根、杂物,铺成薄层,经常翻动,在阴凉处使其慢慢风干。风干土样用有机玻璃棒或木棒碎后,过2 mL尼龙筛,去2 mL以上的砂砾和植物残体。将上述风干细土反复按四分法弃取,最后约留下100 g土样,在进一步磨细,通过100目筛,装于瓶中(注意在制备过程中不要被沾污)。取20~30 g土样,装入瓶中,在105℃下烘4~5 h,恒重。

b土样的消解:准确称取烘干土样0.48~0.52 g两份(准确到0.1 mg),分别置于高型烧杯中,加水少许润湿,再加入1∶1硫酸4 mL,浓硝酸1 mL,盖上表面皿,在电热板上加热至冒白烟。如消解液呈深黄色,可取下稍冷,滴加硝酸后再加热至冒白烟,直至土壤变白。取下烧杯后,用水冲洗表面皿和烧杯壁。将消解液用滤纸过滤至25 mL容量瓶中,用水洗涤残渣2~3次,将清液过滤至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同时做一份空白试验。

(2)粮食样品的准备

a粮食样品采集:取与土壤样品同一地点的谷粒,脱壳得糙米,再经粉碎,研细成粉,装入样品瓶,保存于干燥器中。

b粮食消解:准确称取1~2 g(精确到0.1 mg)经烘箱恒重过的粮食样品两份,分别置于100 mL三角烧瓶中,加8 mL浓硝酸,在电热板上加热(在通风橱中进行,开始低温,逐渐提高温度,但不宜过高,以防样品溅出),消解至红棕色气体减少时,补加硝酸5 mL,总量控制在15 mL左右,加热至冒浓白烟、溶液透明(或有残渣)为止,过滤至25 mL容量瓶中,用水洗涤滤渣2~3次后,稀至刻度,摇匀备用。同时做一份空白实验。

(3)标准工作曲线的绘制

分别在6只100 mL容量瓶中加入0.00、0.50、1.00、3.00、5.00、10.00 mL混合标

准溶液,用0.2%硝酸稀释定容。此混合标准系列各金属的浓度见表1-2。接着按样品测定的步骤测量吸光度。用经空白校正的各标准的吸光度对相应的浓度作图,绘制标准曲线。

(4)土壤和粮食样品中重金属的测定

按表1-1所列的条件调好仪器,用0.2% 硝酸调零。吸入空白样和试样,测量其吸光度,记录数据。扣除空白值后,从标准曲线上查出试样中的金属浓度。由于仪器灵敏度的差别,土壤及粮食样品中重金属元素含量不同,必要时应对试液稀释后再测定。

5.实验数据记录与整理

由测定所得吸光度,分别从标准工作曲线上查得被测试液中各金属的浓度,根据下式计算出样品中被测元素的含量:

被测元素的含量(μg/ g)=ρ×V/ W

式中:ρ—被测试液的浓度,μg/mL;

V—试液的体积,mL;

W实—样品的实际重量,g。

五、实验具体步骤

17周第一天:老师对我们本次为期两周的实习做了简单的动员,并为这次实习做了具体的安排。在老师的讲解这次大作业的任务以及要求,我们要进一步了解土壤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和污染积累的一般规律在实际作业时的运用;掌握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分析土壤重金属含量的方法、以及光度计的检测特性等,讲解完以后我们又做了一些实习前的准备,打扫实验室卫生,以及根据任务书的内容找到我们所需要的仪器:25ml容量瓶、100ml容量瓶、100ml高型烧杯、1ml移液管、5ml移液管、10ml移液管、100ml小烧杯、表面皿等等。之后我们又将这些仪器清洗了一下,先用纯净水清洗然后用高纯水再次清洗。

17周第二天:今天我们的任务是:采集土壤样品。经过了昨天组内的详细的分工,今天每个组两个同学跟着老师出去采样。为了试验的结果具有代表性和对比性,我们五组分批在上、下风向区域各自采样。其中一组在上风向杨官营村附近,其余四组在下风向。我们的采样地点是坑口电厂下风向附近的农田。

我们所选取的方法是对角线法。具体步骤就是在土地上画出一个长方形土块,然后画出对角线,在两个对角线交点处以及在两条对角线上取对称的四个点以及对角线的交点处采集土样。因为采集的土样只需要一公斤左右,我们需要对初步采集的样品进行筛选。我们选择的方法是用四分法。四分法是原理是:把土壤混合均匀摊平,使其成为四边形,然后画对角线,取对角的土壤,如果样品的质量仍然超过所需要的质量,继续按照这种方法进行筛选,直到剩余量符合要求。

采集后的土样需要进行风干,回到实验室之后他们将采集好的土样倒在塑料薄膜上铺成薄层,拣出植物残余物,并将土块压碎,放在实验室进行晒干。风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我们几乎一个下午都是在风干土样,同时为接下来的实验进行知识的储备。

17周第三天:今天我们的任务是对土样进行预处理。土样已于前一天晒至半干,于是我们再一次将土块压碎,然后除去一些较小的杂物,铺成薄层经常翻动,以增加风干面积,过程中注意不能将土壤弄洒了,或者污染了。然后在阴凉处慢慢风干,风干后的土样用有机玻璃棒捣碎后,过2ml尼龙筛,去2ml以上的砂砾和植物残体。将上述风干细土反复用四分法弃取,最后约留下100g土样,再进一步磨细,通过100目筛,装于瓶中,在105摄氏度下烘4—5h,恒重。然后等待烘干,下午四点半,关闭干燥箱。

17周第四天:今天我们的任务是对昨天处理好的样品进行消解。根据之前的任务安排我和许颖进以及万灵芝同学负责今天的消解任务,到达实验室后,首先做准备工作,把今天

要用到的实验仪器刷洗一下,然后把要用到的实验试剂配置一下,了解了消解的具体步骤:

首先准确称取0.48—0.52g两份(准确到0.1mg),分别置于高型烧杯中,加水少许润湿,再加入1:1硫酸4ml,浓硝酸1ml,盖上表面皿,在电加热板上加热至冒白烟,如消解液呈深黄色,可取下稍冷,滴加硝酸后再加热至冒白烟,直至土壤变白。取下烧杯后,用水冲洗烧杯壁和表面皿。将消解液用滤纸过滤至25ml容量瓶中,用水清洗残渣2—3次,将清洗液过滤至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同时做一份空白试验。在过滤时出现了堵塞现象,于是就用玻璃棒轻轻地将残渣拨开,之后的过滤还算顺利。

17周第五天:今天我们的任务是测定混合标准溶液的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检查待测样品中的金属浓度是否在标准曲线的检出限内。但是经过测定,发现样品中重金属的含量过低,不在一仪器的测定范围内,无法进行测定。故我们需要对土样重新进行消解。这次我们就把浓度扩大到上次的五倍,称量2.4~2.6g样品两份,加入的酸也是原来的五倍,在电热板上进行加热。消解数小时后,取下消解液,冷却过滤,但是由于酸加过多,导致滤纸破损。最后,只好静置然后取上清液再测其吸光度,放置在冰箱冷却保存。

18周第一天:上次处理的样品由于加入酸过多,不能有滤纸过滤,所以采用离心操作。将消解完全的样品溶液倒入小试管中,倒入体积约占小试管总体积的三分之二,共倒入三支小试管,其余三支小试管中装入水,打开离心泵,并调至最大转速4000转每秒,离心约十分钟后,取出小试管,倒入容量瓶中,在原子吸收实验室测量其吸光度。接下来就是绘制工作曲线,再测样品中样品溶液中重金属的含量。

18周第二天:今天我们的任务就是把昨天处理的土样进行测定、进行数据处理。今天是我们实习在实验室的最后一天,老师针对之前实验的情况做了一个总结。整体来说还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在期间出现的问题还是需要我们去反思。尤其是最后检测的数据,虽然采样地点不一,但是最终结束还是和预期的效果有一点出入。在最后我们把三个实验室做了一次大扫除,把实验的仪器的逐一归位。

六、实验记录与处理

一:实验准备:

1、土壤样品1= 2.4875g 土壤样品2= 2.4762g

2、土壤样品的消解:加入1:1硫酸20mL,浓硝酸5mL。

二:吸光度测定:

依据公式被测元素的含量(μg/ g)=ρ×V/W 所得结果如下:数据处理结果:

上风向样品重金属的含量:二组

下风向样品重金属的含量:

七、实验结果分析

从实验数据可知,每个组的结果都有一定的差异,就单从我们第四组的数据来看,两组土样中各个种类金属的含量还是比较稳定。出入不是很大,就整体来说Zn和Cr的含量相比于其它重金属含量来说偏高,但是第三组的土样没有检测出Zn,可能是处理的时候土壤处理不当,或者是在保存的时候被污染了。五个小组测得的重金属含量差别很大,可能是因为采样的地点不同,处理过程产生的误差造成的,时间战线来的比较长,期间人员较为混杂,不能做到实验过程中人员的从一而终,不免出现一些误差。相比于真正的科研来说我们的结果可能不是很有研究意义,但是作为本科阶段的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有现实意义的。这个实验得出的结果,我们可以大体的了解一下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对于我们认知土壤重金属的迁移转化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本质上来说不能代表全部的土壤,也不能说明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就是这么多,作为一个参考数据还是很有意义。最后必须说明的是我们在实验的过程中还是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操作的。

一般来说,进入土壤的重金属主要停留在土壤留在土壤的上层,然后通过植物根系的吸收并迁移到植物体内,也可以随水流等向土壤下层流动。几种主要的重金属在土壤---植物

体系中的积累和迁移状况如下。

1.镉

镉一般在土壤表层0~15cm处积累。大多数土壤对镉的吸收率为80%~95%。不同土壤吸附顺序为:腐殖质土>重壤质土>壤质土>砂质冲积土。因此镉的吸附与土壤中胶体的性质有关。

2.铜

土壤中铜的含量为2~100㎎/㎏。污染土壤中的铜主要在表层积累,并沿土壤的纵深垂直分布递减,这是由于进入土壤的有机质与铜结合形成螯合物,使铜离子不易向下层移动。但在酸性土壤中,由于土壤对铜的吸附减弱,被土壤固定的铜易被解吸出来,因而使铜容易淋溶迁移。铜在植物各部分的积累分布多数是根>茎,叶>果实。

3.铅

土壤的PH对铅的含量有影响,土壤的PH增加,使铅的可溶性和移动性降低,影响植物对铅的吸收。大气中的铅一部分经雨水淋洗进入土壤,一部分落在叶面上,经张开的气孔进入叶内。

4.锌

岩石圈中锌的含量是10~300㎎/㎏,平均含量为50㎎/㎏,我国土壤锌的含量是3~709㎎/㎏,平均值是100㎎/㎏。土壤中锌含量主要受成土母质的影响。由于土壤中有效锌大多为胶体吸附而成代换态,溶液中的锌离子数量很少,土壤中的锌主要靠扩散供应给植物。从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富集的总趋势来看,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越高,植物体内的重金含量也就越高,土壤中的有效态重金属含量也越大,植物籽实中的重金属含量也就越高。

不同植物由于生物学特性不同,对重金属的吸收积累有明显的种间差异,一般顺序为豆类>小麦>水稻>玉米。我们测定分析的是小麦和玉米,这里是因为考虑到季节和地域的因素。重金属在植物体内的分布一般规律是根>茎叶>颖壳>籽实。

进入土壤中的重金属大部分被土壤颗粒所吸附。土壤柱淋溶实验发现淋溶液中95%以上的镉,铅被土壤吸附。在土壤剖面中,重金属无论是总量还是存在形态,均表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其中可耕层成为重金属的富集层。

从实验结果中也可以得到,粮食中铅、镉、铬均未检出,这属于正常现象。如果粮食中测出了这些毒性较强的重金属,那么受污染的程度也就太大啦,就必须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根据第一组的数据显示小麦中重金属含量比玉米中要高,这是由于小麦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大于玉米的,还有一方面原因可能是由于小麦在冬天播种,而玉米生长的时期都是天气比较

热的时候,燃煤量较少的缘故。植物中的重金属Zn含量较多,Cu的含量相对少些,因为由于金属离子被局限于细胞壁上,而不能进入细胞质影响细胞内的代谢活动,使植物对重金属表现出耐性。只有当重金属与细胞壁结合达到饱和时,多余的金属离子才会进入细胞质。不同金属与细胞壁的结合能力不同,经过对Cu、Zn、Cd的研究证明,Cu的结合能力大于Zn 和Cd。所以植物中的Zn含量大于Cu含量。

八、实习心得

这次实验我们研究的是燃煤电厂烟道气中挥发性重金属在土壤——植物间迁移转化,从一开始接触到这个命题的时候,我们觉得这个任务很很艰难,而且有一些略微的无所是从。但是在实习的第一天老师就本次实验给我们做了一次实习动员,把我们之前的顾虑都消减了大半。但是我们也意识到这次实验任务的艰巨和意义所在。从分组开始我们都是以团队的力量去解决每一个问题,每个人的知识结构的各不一样,真正的验证了那句话叫做“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就这样我们从实验方案的确定的、到小组分工,再到任务实名制。每一个人都有任务,每一个人的任务都是那么的重要的,缺少谁的努力都会导致这次实验的最后成败。在这次实验中,我学到了不仅仅是学到实验的实际操作包括:采样的具体步骤、实验的操作过程、过滤、离心分离。更让我们明白的是与人合作的重要意义,一个人的力量永远是微薄,我们只有团结起来,把每一人的能力发挥到最大的限度,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我们实验才会完成的更出色。所以,在以后的实际的操作中不一定会遇到什么状况,所以我们不仅要把理论知识学习好,还必须把理论知识用在实验当中,把团队的力量发挥的最大的。

就本次实验的实际内容的收获来说的话:土壤重金属污染首先应从源头抓起,控制污染源,土壤重金属的污染已经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要充分认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长期性、隐匿性、不可逆性以及不能完全被分解或消逝的特点。土壤质量问题是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战略问题,它直接影响土壤质别、水质状况、作物生长、农业产量、农产品品质等,并通过食物链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对工业生产中排放的污染物尚未得到较彻底控制,尤其在农业生产中大量而盲目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的今天,江河湖海、地下水及陆地中无机和有机污染物积累总量与日俱增,使土地环境质量变得极其脆弱。一旦土壤对这些污染物尤其是重金属的消纳容量达到饱和,这些污染物对耕地生产能力的潜在毁灭性破坏便有可能一触即发,有人已形象地称之为农业生产中的“定时炸弹”。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土地管理与保护工作不仅是对耕地总量的监管,还应该加强对耕地质量的保护与改善。对土壤质量的保护便是对耕地生产能力的保护,更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强有力措施之一。对于我国这样一个

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开展国土质量调查评价,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物进行试验研究,开发耕地污染的治理方法和技术,显得更为必要和迫切。

九、参考文献

环境化学(戴树桂等编写)

环境化学实验(董德明等编写)

报告人:杨涛

学号:022409159

时间:2011、12、30

《医用基础化学》作业答案

精心整理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护理学专业 医用基础化学形成性考核作业(一) (部分元素的原子量:H-1 O-16 C-12 S-32 Cl-35.5 N-14 Li-7 Na-23 K-39 Ca-40 Fe-56 Cu-64 Zn-65 Ag-108 Ba-137) 一、填空: C、分散系可有液、固、气三种状态 D、分散相粒子直径大于100nm的体系,称为胶体分散系 2.符号n用来表示 A、物质的量 B、物质的质量 C、物质的量浓度 D、质量浓度3.测得100mL某溶液中含有8mg Ca2+,则溶液中Ca2+的浓度是( )。

A 、0.21L mol -? B 、0.2m 1L mol -? C 、2m 1L mol -? D 、21L mol -? 4.将12.5gNaCl 溶于水,配制成250mL 溶液,该溶液的质量浓度是( )。 A 、25g ·L 1- B 、50 g ·L 1- C 、0.05 g ·L 1- D 、0.025 g ·L 1- 5.在下列4种渗透浓度相同的溶液中,渗透压最大的是( )。 A 、葡萄糖溶液 B 、NaCl 溶液 C 、KCl 溶液 D 、蔗糖溶液 )。 D 、44.8kPa 10. 正常人血浆的渗透浓度范围为( ) A 、280~320m 1L mol -? B 、250~350m 1L mol -? C 、320~760m 1L mol -? D 、28~321L mol -? 11. 在下列单位中,哪一个是物质的量浓度的单位( ) A 、g ·L 1- B 、g ·mol 1- C 、mol ·m L 1- D 、mol ·L 1-

环境化学课程考试题及答案

环境化学课程考试题 姓名:杨正坤学号: 一、填空(20分,每空1分) 1、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有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方面,其中化学物质引起的约占。 2、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主要有、和三种方式。 3、天然水中的总酸度= + 。 4、大气的扩散能力主要受、和浓度梯度的影响。 5、一般通过湿沉降过程去除大气中颗粒物的量约占总量的,而干沉降只 有。 6、水环境中胶体颗粒物的吸附作用有、和专属吸附。 7、无机污染物进入水体后,主要通过沉淀-溶解、、、胶体形成、吸 附-解吸等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进行迁移转化。 8、一般天然水环境中,决定电位的的物质是,而在有机物累积的厌氧环境中,决定电 位的物质是。 9、土壤酸度可分为活性酸度和潜性酸度,其中,活性酸度是土壤中的直接反映,而 潜性酸度是指土壤胶体吸附的可代换性H+和。 10、pH的大小显著影响土壤中重金属的和土壤对重金属的。 二、选择题(20分,每小题2分) 1、属于环境化学效应的是____________。 A、热岛效应 B、温室效应 C、土壤的盐碱化 D、噪声 2、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痛痛病是由______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A 、Cd B、Hg C、Pb D、As 3、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水俣病是由___ ___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A 、Cd B、Hg C、Pb D 、As 4、由污染源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在迁移过程中受到___ 的影响。 A、风 B、湍流 C、天气形式 D、地理地势 5、大气中HO自由基的来源有__ __的光离解。

A、O3 B、H2CO C、H2O2 D、HNO2 6、烷烃与大气中的HO自由基发生氢原子摘除反应,生成___ ____。 A 、RO B 、R自由基 C 、H2O D、HO2 7、酸雨是指pH___ ___的雨、雪或其它形式的降水。 A <6.0 B <7.0 C <5.6 D <5.0 8、在土壤中,下列离子____ ____的交换吸附能力最强。 A、Ca2+ B、Na+ C、Fe3+ D、H+ 9、气溶胶中粒径____ ____μm的颗粒,称为飘尘。 A >10 B <5 C >15 D <10 10、以下__ __因素可以诱发重金属从沉积物中释放出来。 A、盐度升高 B、pH降低 C 、增加水中配合剂的含量D、改变氧化还原条件 三、名词解释(20分,每小题4分) 1、环境污染: 2、光化学烟雾: 3、优先污染物: 4、分配系数: 5、土壤阳离子交换量: 四、简述题(10分,每小题5分) 1、试述酸雨的主要成分和成因,写出有关化学反应式。 2、影响农药在土壤中进行扩散的因素有哪些?举例说明。

河南城建学院毕业实习报告

毕业实习报告 学院: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专业: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姓名:xxx 学号:xxxxxxx 指导教师:尹振羽、夏英志、张会远、 李锐铎、王连军、符浩 完成时间:2015年03月19日 河南城建学院 2015年03月19日

指导教师评语 指导教师签字答辩委员会评语 主任委员签章综合成绩

目录 一、实习目的 (2) 二、实习内容 (3) 三、实习结果 (16) 从思想上让我觉得从事施工工作首先要有不怕吃苦的精神,树立“安全第一”、“安全就是效益”的思想,抓生产必须抓安全,以安全促生产,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以工程质量总揽全局,实行质量一票否决制。 ........................................................................ - 16 - 四、实习总结 (17) (一)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 - 17 - 施工作业中,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安全问题,以人为本,安全生产。工程事故不仅造成金钱的损失、工期的推迟,而且剥夺了宝贵的生命,所引发的后果是沉重且无可挽回的。 .................................................................................................................................................... - 17 - (二)科学管理,讲究方法 ..................................................................................................... - 17 - 施工方案要经过科学严谨的研究讨论,确定最优方案,以达到经济安全高效的目的。工程作业中,施工人员要严格按照规定的要求施工,技术人员从旁监督指导,及时指出施工要点并对施工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必要的分析调整。既保证安全又确保工程质量,避免因人为原因导致返工,加快施工进度。.......................................................................................................................... - 17 - (三)踏实肯干,不怕吃苦....................................................................................................... - 17 - 实习心得. (18)

《医用基础化学》作业(一)答案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护理学专业 医用基础化学形成性考核作业(一) (部分元素的原子量:H-1 O-16 C-12 S-32 Cl-35.5 N-14 Li-7 Na-23 K-39 Ca-40 Fe-56 Cu-64 Zn-65 Ag-108 Ba-137) 一、填空: 1.一种或几种物质以较小颗粒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系统叫做分散系统。 按照分散相粒子的大小可以把分散系统分为分子分散系、胶体分散系、粗分散系。 2.一步就完成的反应称为元反应;通过多步骤完成的反应称为复杂反应。 3.产生渗透现象的必要条件是半透膜存在以及膜两侧溶液渗透浓度不相等。 4.溶胶的三大基本性质是指布朗运动、丁铎尔现象和电泳现象。 5.溶液的渗透压与溶液的温度、浓度的关系为Π=CRT,这说明在一定温度下,溶液的渗透压与溶液中溶质质点数目成正比,而与溶质性质无关。 二、选择题: 1.下列关于分散系概念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分散系由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组成 B、分散系包括均相体系和多相体系 C、分散系可有液、固、气三种状态 D、分散相粒子直径大于100nm的体系,称为胶体分散系 2.符号n用来表示 A、物质的量 B、物质的质量 C、物质的量浓度 D、质量浓度 3.测得100mL某溶液中含有8mg Ca2+,则溶液中Ca2+的浓度是( )。 A、0.21 mol- ?D、21 ? mol- L L ?C、2m1 L ?B、0.2m1 mol- mol- L 4.将12.5gNaCl溶于水,配制成250mL溶液,该溶液的质量浓度是( )。 A、25g·L1- B、50 g·L1- C、0.05 g·L1- D、0.025 g·L1- 5.在下列4种渗透浓度相同的溶液中,渗透压最大的是( )。 A、葡萄糖溶液 B、NaCl溶液 C、KCl溶液 D、蔗糖溶液

《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代码: 二、课程类型:必修课 三、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四、学分:3.5 课时:56 五、考核方式:考试 六、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 七、适用专业:环境工程 八、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环境化学的研究内容、特点和发展动向,掌握环境化学的基本原理,掌握有机、无机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迁移转化的规律及其效应,初步了解环境化学任务(课题)的研究方法。明确环境化学的任务和目的以及环境化学在解决环境问题上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能力和方法。 九、说明 环境化学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是环境工程的一个重要方面。课程内容包括各环境要素介绍、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水环境化学、大气环境化学、土壤环境化学、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转运过程及其生物毒性、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等章节。对温室效应、臭氧层被破坏、酸雨、固体废弃物处置、光化学烟雾等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的经典研究结果及最新研究动向进行讨论。 1、使用教材:戴树桂.《环境化学》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参考资料:何遂源.《环境化学》.华东理工出版社,2005 十、基本教学内容 第1章绪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环境化学在环境科学中和解决环境问题方面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环境化学的研究内容,特点和发展动向;了解环境污染物的类别和它们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迁移转化过程。掌握对现代环境问题认识的发展以及对环境化学提出的任务。 【教学重点】 环境化学的形成过程和特点;主要环境污染物的类别。 【教学难点】 主要环境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迁移转化过程。

水环境化学复习题

水环境化学复习题 7. 腐殖质分为哪些种类,通过哪些途径对水质产生影响? 8. 简述生物富集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并说明生物富集的生态环境意义。9. 说明辛醇/水分配系数的概念和作用。 10. 亨利常数的表达方式有哪些?怎样计算亨利常数?11. 葡萄糖的氧化反应式为:C6H12O6 + 6O2 =6CO2 + H2O 计算100 mg/L的葡萄糖完全氧化的理论耗氧量。 12. 某废水的BOD5为250 mg/L,其最终BOD为380 mg/L,试求其降解速率常数。 13 .某河段流量为Q = 2 160 000 m3/d, 流速为46 km/d,T=13.5℃,耗氧系数k1=1.14 d-1,复氧系数k2=1.85d-1,起始断面排污口排放的废水量为8×104 m3/d,废水含BOD5为500 mg/L, DO为0,上游河水BOD5为0,DO为8.95 mg/L。求排污口下游10 km处河水的BOD5和氧亏值以及极限溶解氧出现的距离。 14 .某芳烃类有机污染物的分子量为192,在水中的溶解度为0.05 mg/L,试估算其辛醇/水分配系数(kow)及在鱼体中的生物富集系数(logBCF)。 15 .某种鱼对水中的持久性污染物X的吸收速率常数ka为14.5h-1,鱼体消除X的速率常数ke为2.5×10-3h-1;若X在鱼体中的起始浓度为0,在水中的浓度保持不变,且实验期间鱼体体重保持不变。计算X在鱼体内的富集系数及其浓度达到稳态浓度95%时所需要的时间。

16 .已知二氯乙烷(CH2ClCH2Cl)在25℃时的饱和蒸汽压为82 mmHg,在水中的溶解度为8700 mg/L,计算在该温度下四氯化碳从6.5 cm厚水层中挥发的半衰期。十、水中的重金属 1. 天然水体中的重金属大约有几种存在形态? 2. 影响水中重金属存在形态的因素有哪些? 3. 影响水中重金属毒性的因素有哪些?它们都如何影响重金属的毒性? 4. 何谓金属元素在水环境中的迁移?有哪些迁移基本类型? 5. 元素在地表环境中迁移的特点有哪些? 6. 影响元素在地表环境中迁移的因素是什么? 7. 有哪些因素可以影响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向上覆水中释放? 8. 沉积物中的金属有哪些存在形态?9. 如何评价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十一、配位解离平衡 1、决定络合物稳定性的因素在哪几方面? 2、水环境中常见无机配位体和有机配位体有哪些? 3、水环境中的金属离子与配位体络合的一般规律如何? 4、Cl-对金属离子的络合作用有何特点? 5、OH-对金属离子的络合作用有何特点? 6、腐植质对对重金属离子迁移转化有何影响? 7、举例说明EDTA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十二、溶解与沉淀 1.天然水体中的溶解和沉淀平衡的复杂性表现在哪里? 2.难溶金属氢氧化物的溶解度与pH的关系如何? 3.解释图12—2中的3条直线与一条曲线各表示什么意思? 4.如何绘制氢氧化亚铁与碳酸亚铁溶解度与pH的关系图?

高职基础化学课程标准

《基础化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基础化学》是化学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辅助课程。是对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进行优化组合、有机组合而形成的一门课程。主要讲授基础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包括溶液浓度的计算、配制及通性,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和离解平衡,滴定分析法和酸碱中和滴定,分光光度法,有机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二、参考学时及学分 该课程总学时60,其中理论38学时,实验22学时。 三、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讲授和实训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基础化学课程在本专业中所必需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化学理论相关知识,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实验仪器的组装及使用技能。同时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树立高度责任意识,为学生在本专业学习和职业岗位奠定必需的化学基础。 (一)能熟练掌握溶液浓度的若干表示方法和换算以及各种不同浓度溶液的配制 (二)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相关知识,并能应用于溶液中的平衡分析 (三)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有关计算和滴定方法 (四)会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五)掌握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会熟练使用分光光度计 (六)掌握常见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分类、命名。 四、设计思路 本着为专业服务的指导思想,本课程力求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和针对性的原则。基础理论以应用为目的,以必要、够用为度;尽量体现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以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和科学思维方式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训操作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实训中穿插介绍各种仪器的使用,各种常用的滴定方式,各种实验手段和生产技术。让学生在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教、学、做”相结合,强化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项目任务 (1)理论课程(共38学时) 序号项目学时任务学时 1 溶液 6 溶液浓度表示方法及换算 溶液配制 稀溶液的依数性2 2 2 2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2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2 3 电解质溶液和离解平衡 4 水的离解和溶液的PH 盐类水解及缓冲溶液2 2

环境化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B

环境学院环境化学课程考试题 A盐度升高 B pH降低C增加水中配合剂的含量D改变氧化还原条件4、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水俣病是由___B—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A Cd B Hg C Pb D As 5、由污染源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在迁移过程中受到一、B、C、D _的影响。A风B湍流C天气形式D地理地势 6、大气中H0自由基的来源有A、C、D 的光离解。 一、填空(20分,每空1分) 1、污染物的性质和环境化学行为取决于它们的化学结构和在环境中的存在状态。 2、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归趋以及它们对生态系统的效应是环境化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3、大气中的N02可以转化成HNO? 、NO 3 和___ 2O5 o 4、大气颗粒物的去除方式有干沉降和湿沉降° 5、水环境中胶体颗粒物的吸附作用有_________ 表面吸附________ 、离子交换吸附________ 和专 属吸附。 6、有机污染物一般诵过吸附作用、挥发作用、水解作用、光解作用、生物富 集和生物降解作用等过程进行迁移转化。 7、天然水的pE随水中溶解氧的减少而降低,因而表层水呈氧化性环境,深层水及底泥呈还 原性环境。 & 一般天然水环境中,决定电位的的物质是溶解氧,而在有机物累积的厌氧环境中,决定电位的物质是有机物。 9、土壤是由气、液、固三相组成的,其中固相可分为土壤矿物质、土壤有机质 。 10、土壤具有缓和其_ ____ 发生激烈变化的能力,它可以保持土壤反应的相对稳定,称 为土壤的缓冲性能。 二、不定项选择题(20分,每小题2分,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 1、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痛痛病是由_A_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A Cd B Hg C Pb D As 2、属于环境化学效应的是____ C ___ o A热岛效应 B 温室效应C 土壤的盐碱化 D 噪声 第 13、以下—A、B、C、D 因素可以诱发重金属从沉积物中释放出来? 古 A O3 B H2CO C H2O2 D HNO2 7、烷烃与大气中的HO自由基发生氢原子摘除反应,生成B、C 。 A RO B R 自由基 C H2O D HO2 &两种毒物死亡率分别是M1和M2,其联合作用的死亡率M0.10 C >1.00 D >2.00 10、气溶胶中粒径___ A ____ ym的颗粒,称为降尘。 A >10 B <5 C >15 D <10 三、判断题(10分,每小题1分,正确的请在括号内打“错误的请在括号内打“X”) 1、金属有机态的毒性往往小于无机态的毒性。(X ) 2、硫酸烟雾主要是由于燃煤而排放出来的SO2,颗粒物以及由SO2氧化所形成的硫酸盐颗粒物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现象。(V ) 3、干沉降是大气中NOx最主要的消除方式。(X ) 4、光化学生成产率白天高于夜间,峰值出现在阳光最强时,夏季高于冬季。(V ) 5、在天然水的碳酸平衡封闭体系中加入强酸或强碱,总碳酸量不受影响。(V ) 6、有机化合物吸附在颗粒物矿物质等组分的表面,等温线是线性的,存在竞争吸附,放出的 吸附热小。(X ) 7、腐殖质包括:富里酸、胡敏酸、胡敏素。其中,胡敏酸溶于稀酸稀碱;富里酸只溶于稀碱,不溶于稀酸;胡敏素不被碱液提取。(X ) &同价离子中,半径越大,被土壤交换能力越强,例如Al3+的交换能力大于Fe3+。(X )

水环境化学作业(1)

水环境化学作业(1) 一、填空题 1.天然水中的[总碱度]= +2 + [OH-] —。 2.水环境中胶体颗粒物的吸附作用有、和 3.影响胶体微粒聚沉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体pH及流动状况,带相反电荷颗粒间的相互作用。 4.适用于水体颗粒物对污染物吸附的等温式有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三种方程。其中 _______________可求饱和吸附量。 5.某一氧化还原体系的标准电极电位为0.771,其pE o为______。 6、腐殖质中不溶于NaOH的部分称为__________,可溶于NaOH的部分称为__________,既溶于碱又溶于酸的部分称为_________。 7、天然水的PE随水中溶解氧的减少而,因而表层水呈 环境。 二、简答题 1. 向某一含有碳酸的水体加入重碳酸盐,问:①总酸度、②总碱度、 ③无机酸度、④酚酞碱度、⑤CO2酸度,是增加还、减少还是不变。 2. 什么是表面吸附作用、离子交换吸附作用和专属吸附作用?并说明水合氧化物对金属离子的专属吸附和非专属吸附的区别。 3. 请说明水体中胶体的凝聚和絮凝之间的区别。 三、计算题 1.含镉废水通入H2S达到饱和并调整pH为8.0,计算水中剩余镉离子浓度。 [Ksp(CdS=7.9×10-27)]

2.用Langmuir方程描述悬浮物对溶质的吸附作用,假设溶液平衡浓度为 3.00×10-3mol/L,溶液中每克悬浮物固体吸附溶质0.50×10-3mol/L,当平衡浓度降至 1.00×10-3mol/L时, 每克吸附剂吸附溶质0.25×10-3mol/L,问每克吸附剂可以吸附溶质的限量是多少? 3. 若有水A,pH为7.5,其碱度为6.38 mmol/L,水B的pH为9.0, 碱度为0.80 mmol/L,若以等体积混合,问混合后的pH值是多少? 4. 在一个pH为6.5,碱度为1.6 mmol/L的水体中,若加入碳酸钠使其碱化,问需要加多少mmol/L的碳酸钠才能使水体pH值上升至8.0。若用NaOH强碱进行碱化,又需要多少碱?

环境化学试题及答案复习课程

一.填空(每空1分) 1.环境问题是在工业化过程中产生的,具体原因包括污染物排放和过度开发资源; 2.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是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其核心思想 是:经济发展不能超过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 3在大气对流层中污染物易随空气发生垂直对流运动,在平流层中污染物易随地球自转发生水平运动; 4.逆温层不利于污染物的传输。 5.当Γ<Γd时,大气处于稳定状态。 6.大气中重要自由基产生于光离解。 7.由若干个苯环稠和在一起的化合物称为多环芳烃; 8.在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存在于大气中时可能发生光化学烟雾,该反应机制为:自由基引发、自由基转化和增殖、自由基氧化NO 、链终止; 9.平流层中的臭氧层能够吸收紫外线从而保护生物,维持生态平衡; 10.洛杉矶烟雾也称为光化学烟雾。 11.伦敦烟雾也称为硫酸型烟雾。 12.当降水的pH值 5.0 时,称为酸雨。 13.可吸入粒子是指粒径﹤10um 的颗粒物; 14.PAN是指大气中的过氧乙酰硝酸酯污染物; 15.水中异养生物利用自养生物产生的有机物为能源及材料构成生 命体; 16.导致痛痛病的污染物是 Cd ; 17.导致水俁病的污染物是甲基汞。 18.腐殖质分子中含有多元环状结构,其上联接有 -OH -COOH -CHO 等官能团; 19.非离子型有机物可通过溶解作用分配到土壤有机质中; 20.pH值在4.5至8.3之间时,水中碳酸的主要形态分别 为 CO2、 H2CO3、 HCO3-; 21.水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方式有吸附、凝聚絮凝、 溶解沉淀、配合、氧化还原; 22. 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方式有分配、水解、 光解、挥发、生物降解; 23.pE值低表示环境为有机碳性环境。 24.标化分配系数是以有机碳为基础表示的分配系数。 25.次生矿物由物理分化和化学分化而成; 26.氧垂曲线可依次划分为清洁区及分解区、腐败区、恢 复区及清洁区 27.在S-P模型中,溶解氧有一个最低值称为极限溶解氧 28.天然水中的颗粒物聚集的动力学方程分别称为为异向絮凝、同向 絮凝、差速沉降絮凝。 29.次生铝硅酸盐由硅氧四面体层和铝氢氧八面体层构成,它们是高岭石、蒙脱石和伊利石。 1.已知某土壤有机碳含量为5%,某有机物的辛醇-水分配系数为K ow=4×105,则该有机物在土

环境化学作业答案

绪论1、如何认识现代环境问题的发展过程? 答:环境问题不止限于环境污染,人们对现代环境问题的认识有个由浅入深,逐渐完善的发展过程。 a 、在 20 世纪 60 年代人们把环境问题只当成一个污染问题,认为环境污染主要指城市和工农业发展带来的对大气、水质、土壤、固体废弃物和噪声污染。对土地沙化、热带森林破环和野生动物某些品种的濒危灭绝等并未从战略上重视,明显没有把环境污染与自然生态、社会因素联系起来。 b 、 1972 年发表的《人类环境宣言》中明确指出环境问题不仅表现在水、气、土壤等的污染已达到危险程度,而且表现在对生态的破坏和资源的枯竭;也宣告一部分环境问题源于贫穷,提出了发展中国家要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这是联合国组织首次把环境问题与社会因素联系起来。然而,它并未从战略高度指明防治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没明确解决环境问题的责任,没强调需要全球的共同行动。 c 、20 世纪 80 年代人们对环境的认识有新的突破性发展,这一时期逐步形成并提出了持续发展战略,指明了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

d 、进入20 世纪 90 年代,人们巩固和发展了持续发展思想,形成当代主导的环境意识。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 21 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它促使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实现人类的持续发展作为全球的行动纲领。这是本世纪人类社会的又一重大转折点,树立了人类环境与发展关系史上新的里程碑。 2、怎样理解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系统的影响? 答:地球环境系统即为生物圈,生物圈有五大圈层组成: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这五大圈层受到人类影响,也就影响了整个地球环境系统。例如: 大气圈:人类的工业化,是的矿物质燃料使得CO2、SO2等气体大量进入大气中使得大气吸收的地面的长波辐射增多,形成保温层,这就是我们说的。 生物圈:人类的砍伐,屠杀野生动物,造成的破坏,食物链的断裂或减少,是的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受到影响,造成灾害,各种的恢复力减弱,抗破坏力减弱。 土壤圈:树木的砍伐造成,人们盲目施肥,造成 水圈:水的污染就不用说了 :人类活动的原因引发,腐蚀,砍伐造成风沙肆虐,风化现象加剧。

大学基础化学作业2

作业名称:大学基础化学作业2 出卷人:SA 作业总分:100 通过分数:60 详细信息: 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 内容: 图形: 标准答案:C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 内容: 图形: 标准答案:A 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 内容: 图形: 标准答案:A 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 内容: 图形: 标准答案:B 题号: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 内容: 图形:

标准答案:B 题号: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 内容: 图形: 标准答案:A 题号:7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 内容: 图形: 标准答案:C 题号:8 题型:是非题本题分数:5 内容: 已知NH3的Kb=1.8×10-5, 当NH3-NH4Cl缓冲溶液的pH=9.0时, 该溶液中 [NH3]/[NH4Cl]为2。 1、错 2、对 标准答案:1 题号:9 题型:是非题本题分数:5 内容: 4d轨道的主量子数为4,角量子数为2。 1、错 2、对 标准答案:2 题号:10 题型:是非题本题分数:5 内容: 用0.1 mol/L HCl滴定0.1 mol/L某二元碱 Na2B(pKb1 = 2, pKb2 = 3), 滴定过程中有2个突跃。

1、错 2、对 标准答案:1 题号:11 题型:是非题本题分数:5 内容: 29号元素Cu的电子构型为[Ar] 3d94s2 。 1、错 2、对 标准答案:1 题号:12 题型:是非题本题分数:5 内容: 图形: 1、错 2、对 标准答案:1 题号:13 题型:是非题本题分数:5 内容: 图形: 1、错 2、对 标准答案:1 题号:14 题型:是非题本题分数:5 内容: 图形: 1、错

水环境化学作业图文稿

水环境化学作业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水环境化学作业(2) 一、解释下列名词: 分配系数215;标化分配系数;生物浓缩因子;亨利定律常数;直接光解227;间接光解;光量子产率;生长物质代谢和共代谢232。 二、简答题 1、某水体中Fe2+为56mg/L,Fe3+为56μg/L,试求水体的pE值。若与该水体平衡的氧分压为10-10大气压,当水体pH为9和6时,能否将 Fe(Ⅱ)氧化为Fe(Ⅲ) 2、什么是决定电位水体中起决定电位作用的物质是什么 三、计算题 1、在厌氧消化池中和pH=7.0的水接触的气体含65%CH 4和35% CO 2 ,计算 PE和Eh。24 2、从湖水中取得深层水水样,其pH=7.0,含溶解氧浓度0.32mg/L,计算其pE和E值.23 3、某废水中Cu2+含量为5.0mg/L,经EDTA处理后,未络合EDTA为200mg/L,体系pH =11,计算后回答反应平衡时,Cu的存在形式。(已知 Cu2+ +Y4-==CuY2-, K=6.3X1018, EDTA分子量为372。) 4、某水体中含有300mg/L的悬浮颗粒物,其中70%为细颗粒 (d<50μm),有机碳含量为10%,其余的粗颗粒有机碳含量为5%。已知苯并[a]芘的K ow 为106,请计算该有机物的分配系数。27 5、一个有毒化合物排入至pH=8.4,T=25°C水体中,90%的有毒物质被悬浮物所吸着,已知酸性水解速率常数Ka=0,碱性催化水解速率常数 K b =4.9×10-7L/(mol·d),中性水解速率常数K h =1.6d-1,请计算化合物的 水解速率常数。28

烹饪基础化学课程标准

江苏省宿迁中等专业学校 课程标准 三年中专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 经济贸易与社会服务系教研室编制 2015年9月6日

课程标准审核目录

《烹饪基础化学》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烹饪基础化学 总学时数:36(讲授学时:实践学时:) 学分:2 适用专业:烹饪专业 适用班级:13级烹饪班 适用学期: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一、课程定位 1. 课程性质 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烹饪基础化学(第2版)》是中等职业教育烹饪专业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是在2006年版本基础上修订而成的。从化学角度来解释烹饪中的许多现象和变化,更好地发挥烹调技艺。其相关课程是《烹饪营养与卫生》《烹饪工艺》是烹饪专业的基础课程。 2. 课程作用 烹饪基础化学课程,意欲从化学角度来解释烹饪中的许多现象和变化,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和发挥烹调技艺。提升学生的自身修养和综合职业素养,它是以提高餐饮企业一线人员理论水平,适应现代旅游酒店及餐饮企业的培养高级应用性人才为主要目标。 3. 课程任务 烹饪基础化学是学生了解烹饪中原料及营养素变化必备知识,也是培养学生专业素质、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创造力所必修的课程。达到懂得烹饪变化规律的目的,为科学烹饪实践提供依据,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动脑能力,为餐饮业向更高一层次发展奠定基础,为现代人的饮食生活服务。 二、课程设计 1. 课程设计理念 本着为专业服务的指导思想,本课程力求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和

针对性的原则。 为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烹饪营养与卫生》《烹饪原料学》《烹饪工艺》《面点工艺》等到知识基础,并为继续高等职业教育做好准备。同时更新了教材中的一些观念。另外,将每章后的练习与思考重新拆分,放在每节后面,有利于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每节后增加了“学习内容”栏目。 2. 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采用模块化教学,组织学生学习烹饪基础化学相关理论。坚持“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以“必需”、“够用”、“实用”为原则,同时又兼顾了专业技能考核要求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力求使本教材贴近教学实际,被教师和学生所认可。 通过讲授、案例分析、现场模拟、角色表演、观看录像等教学手段,将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使学生既掌握本门课程的理论知识,又掌握操作技能,以便很快适应日后的工作需要。 在案例教学中穿插介绍各种影响食品菜肴色、香、味、品质的烹饪化学知识,让学生在教、做、学”相结合中,强化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材还根据烹饪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设计了“想一想”栏目,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能力和参与互动教学的兴趣。教材中提供的小资料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教材每节后有练习与思考,以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三、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通过本课程讲授和实训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一些化学理论相关 知识,了解掌握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在烹饪中的变化,了解掌握食物中的有害成分及其在烹饪中的变化、了解掌握食物色香味风味物质、食物组织的特点。 (二)能力目标: 1. 系统掌握烹饪基础化学知识,合理科学烹调。 2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体系的水平,

环境化学答案73006

第一章绪论 4.根据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和特点以及其发展动向,你认为怎样才能学好环境化学这门课程 (1)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特点:环境化学是在化学科学的传统理论和方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化学物质在环境中出现而引起的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解决环境问题为目标的一门新兴学科。环境化学是一门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它既是环境科学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化学科学的一个新的重要分支。 (2)环境化学的发展动向:国际上较为重视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其相互耦合的研究;重视化学品安全评价;重视臭氧层破坏、气候变暖等全球变化问题。我国优先考虑的环境问题中与环境化学密切相关的是:以有机物污染为主的水质污染;以大气颗粒物和二氧化硫为主的城市空气污染;工业有毒有害废弃物和城市垃圾对大气、水和土地的污染等。 (3)学好这门课的观点:环境化学包含大气、水体和土壤环境化学多个分支学科,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大气、水体和土壤环境中的来源、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这就决定了环境化学研究中需要运用现场研究、实验室研究、实验模拟系统研究和计算机模拟研究相结合的系统研究方法,主要以化学方法为主,还要配以物理、生物、地学、气象学等其他学科的方法。因此,要求研究人员具有较广泛的各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实验动手能力。我们在日常学习中应当以开阔的视野,除了环境化学之外,广泛涉猎各相关学科,并注重培养自己的实验操作,如此才可能学好这门课。 5、环境污染物有哪些类别当前世界范围普遍关注的污染物有哪些特征 答:环境污染物的类别:环境污染物按受污染物影响的环境要素可分为大气污染物、水体污染物、土壤污染物等;按污染物的形态,可分为气体污染物、液体污染物和固体污染物;按污染物的性质,可分为化学污染物、物理污染物和生物污染物;按污染物在环境中物理、化学性状的变化,可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称为原生污染物,二次污染物又称为次生污染物)。当前世界范围最关注的化学污染物主要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致突变、致癌变和致畸变作用的所谓“三致”化学污染物,以及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 1大气的主要层次是如何划分的每个层次具有哪些特点 根据温度随海拔高度的变化情况划分的:对流层气温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大约每上升100m,温度降低℃、密度大;平流层温度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加、空气没有对流运动,平流运动占优势、空气比对流层稀薄得多、有厚约20km的一层臭氧层;中间层温度随海拔增加迅速降低、空气较稀薄、对流运动非常激烈;热层空气高度电离、更加稀薄、大气温度随海拔高度增加而迅速增加。

河南城建学院文件

河南城建学院文件 院行[2010]80号 关于成立河南城建学院 应届毕业生入伍预征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院属各单位: 根据《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转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入伍预征工作的通知》(教办学〔2010〕74号)和《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转发教育部关于贯彻落实2010年高校毕业生入伍预征工作会议精神暨工作督查与举办应征入伍政策网上咨询周活动的通知》(教办学 [2010]92号)精神要求,为加强我院应届毕业生入伍预征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预征工作的长效机制,确保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经学校研究决定,成立河南城建学院应届毕业生入伍预征工作领导小组。现将领导小组的名单和相关单位的工作职责明确如下: 一、领导小组 组长:孔留安(院长) 副组长:王召东(副院长)张坤书(工会主席) 成员:张法成闫中华刘丽峰张文侠赵金安 张洪力王春阳王靖高富荣赵宝山

卢鹏聂洪恩任华国王锋吴晓红 宋凤竹张同印马东晓孙留山牛保成 丁遂申杨洪德杨雷亭赵桢陈松涛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院武装部,负责应届毕业生入伍的具体工作。 主任:刘丽峰(武装部部长) 副主任:侯占营(武装部副部长) 樊铮钰(招生就业处副处长) 樊昀瑛(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副主任) 成员:常建忠张翼飞李慧芳周勃王哲 张卫国褚清营 二、相关单位的工作职责: (1)各系部积极做好征兵政策宣传发动,将有关精神传达到每一个毕业生,鼓励和动员应届男性毕业生积极进行网上报名应征,组织报名学生认真填写《应届毕业生预征对象登记表》和《应征入伍高校毕业生补偿学费代偿国家助学贷款申请表》,积极完成实现预征人数达到系部在校男性毕业生30%的比例。 (2)院武装部负责征兵政策咨询、宣传及各系部预征报名工作的通报;负责审核报名学生的年龄、身体初检,将确定为预征对象的学生信息录入《征兵工作系统》并上报属地武装部;集中到院教务处、财务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院办等行政部门办理审核工作;对预征对象的在校表现及文化程度进行鉴定并签字。 (3)院教务处负责对各系部报名学生资格进行审核、确认,重点确认其学业成绩是否具备毕业条件。

知道智慧树答案基础化学课后作业答案.docx

知道智慧树答案基础化学课后作业答案问:面试时我们要注意一个细节:坐满椅子的全部。 答:错误 问:手机爆炸,通常是因为手机电池。 答:√ 问:目前,大多数手机使用的是锂离子电池。 答:√ 问:即使手机使用不当,也不会发生爆炸。 答:× 问:敦煌曲子唱词大都记载在竹简上流传下来。() 答:错误 问:从抽象绘画中可以看到抽象情感和内在结构两部分内容。() 答:正确 问:从出生到死亡,人的心肌细胞有()被替换掉。 答:0.6 问:从出土的吐蕃丝织品可以看出,当时吐蕃贵族的丝绸纹饰主要是()。 答:团窠纹 问:从出土的徐文化遗址得知,种植的农作物有稻、麦、粟等,并开始饲养狗、牛、马、羊、猪等家畜,拥有发达的农牧渔猎业。

答:正确 问:从出土文物看,吐蕃时期的角杯保留了西方“来通杯”的神圣功用。() 答:正确 问:()是现实主义最基本的文艺思潮。 答:古典主义 问:从内容上看《八月照相馆》属于()。 答:青春爱情片 问:不同的客房服务模式在用人数量上存在较大差异,相比于楼层服务台服务模式,客房服务中心模式人员编制就比较精简。 答:对 问:《全国主体功能区划》把国土空间划定为()进行分类管理: 答:重点开发区 优化开发区 限制开发区 禁止开发区 问:“想象昆山姿,缅邈区中缘”中运用了()的写作手法。 答:联想 问:衡量一名党员干部是否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有客观标准的。 答:对 问:衡量一种液体燃烧难易程度的是 ( ) 答:闪点 问:衡量一组观测值的精度的指标是

答:第一空:中误差第二空:相对误差 问: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通常是()。 答:阈强度 问:蘅芜君是指()。 答:薛宝钗 问: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印象形成的原则?() 答:独立性 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纲领包括() 答: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 保护民族工商业 问:《说文解字》的作者许慎 答:正确 问:目前我国有国家级贫困县592个,十九大宣告,在()年12月必须全部摘帽。答:2020 问: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 答:实践的

河南城建学院毕业设计任务书

河南城建学院毕业设计任务书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题目:某工程的岩土工程设计 学院土木工程学院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班级学号 学生姓名指导教师 发放日期2015.1

河南城建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毕业设计是对学生进行一次专业能力的综合训练,按照这一定位,毕业设计的主要任务与目标是: 1.巩固和扩展学生所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正确的工程设计和技术研究思想,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3.进一步训练和提高学生方案设计、资料利用、理论计算、数据处理、经济分析、外文资料的阅读与翻译、计算机使用、文字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和技巧。

1、设计方案及要求 (1)地基处理设计 根据工程情况,采用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法。如目前工程上常采用CFG桩、水泥土搅拌桩、旋喷桩或其它桩体形成的复合地基等,要求至少选取两种方案进行优化设计。 (2)基坑降水设计 结合工程情况,选取合适的降、排水方案。如井点降水或管井降水和排水明沟、集水井及基坑侧壁铺设排水管等多种排水方案结合使用。 (3)基坑支护设计 可结合工程周边环境条件和荷载情况,不同部位采用不同的支护方案。如土钉墙支护、护坡桩、桩--锚复合支护、锚杆--土钉复合支护等。每个工程要求至少做 种支护方案。 2.毕业设计计算书要求 毕业设计计算书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封面 毕业设计计算书封面按教务处要求的毕业设计封面格式。

[2] 陈肇元,崔京浩.土钉支护在基坑工程中的应用.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5)封底 毕业设计计算书要求采取软包装形式进行装帧。 3.图纸要求(折叠,不装订) 图纸要求按国家制图标准绘制,图面整洁,比例合适,尺寸正确,并附有必要的图注和说明。采用1号图纸,不少于8 张,手绘5 张,计算机(CAD)绘图张。图件主要有: 地基处理平面布置图、护坡桩剖面图(桩剖面图、桩身配筋图)、土钉墙支护剖面图、土钉大样图、土钉墙立面图、基坑支护分区图、基坑支护及降水平面布置图、降水井剖面图等。 3 计算书封面和计算用纸要统一,字体工整。设计完毕,将设计任务书、计算书、图纸(按编号排序)装入档案袋上交。 图签要求 毕业设计题目 专业 图名图纸编号 姓名比例班级日期

大连理工大学-环境化学-所有作业答案

绪论部分: 2、简述环境问题的分类?(10分) 答:环境问题是多方面的,但大致可分为两类: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由自然力引起的为原生环境问题,也称为第一环境问题。由于人类生产和生活引起生态系统破坏和环境污染,反过来又危及人类自身和生存和发展的现象,为次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二环境问题。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很难截然分开,它们之间常常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因果关系和相互作用。 4、什么是环境化学,学习环境化学有什么意义?(10分) 答:环境化学是一门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意义:用来掌握污染来源,消除和控制污染,确定环境保护决策,以及提供科学依据诸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5、简述环境化学的分支学科。(10分) 答:主要包括6类。 ①环境分析化学:是研究化学品的形态、价态、结构、样品前处理和痕量分析的学科。 ②环境污染化学:大气、水体和土壤环境化学,元素循环的化学过程。 ③污染控制化学:主要研究与污染控制有关的化学机制及工艺技术中化学基础性问题。 ④污染生态化学:是研究化学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产生生态效应的化学过程的学科。 ⑤环境计算化学:主要利用有效的数学近似以及电脑程序计算分子的性质。 ⑥环境生物化学:是研究环境化学品对生命影响的学科。 第一章: 1、地球环境主要由哪些圈层构成?英文单词?各之间有什么联系?各有哪些性 质?(10分) 答:地球环境主要由大气圈(atmosphere)、水圈(hydrosphere)、土壤圈(pedosphere)、岩石圈(lithosphere)和生物圈(biosphere)构成。 联系: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和生物圈共同组成了地球环境系统,每个圈层都离不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