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通风设计说明书模板

通风设计说明书模板

通风设计说明书模板
通风设计说明书模板

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名称:采区通风设计

系部: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1

摘要

本矿井位低瓦斯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简单,顶板底板条件稳定,其走向长度为1600m,倾斜长度为420m。煤层的自然发火期为3—6个月为倾角

16的缓倾斜煤层。本采区共有两层煤A , B,A层煤为中厚煤层,B煤层为厚煤层,双煤层间距为20m。

本矿井主要采用立井开拓,集中上(下)山与区段集中平巷联合布置采区的采煤系统,北二采区大巷装车式下部车场,采用分区式通风,综合机械化采煤,矿井通风为主要通风机通风,局部采用局部通风机供给,补充风量,采煤工作面采用U型通风,工作面向采区运输上山方向推进的回采顺序即后退式,轨道上山和运输上山均布置在B层煤中且布置在采区的中央。年工作天数为330天,采用“三八”式工作制,提升设备为主井采用箕斗提升,副井采用罐笼提升。

本设计主要依据:《矿井通风与安全》、《煤矿安全规程》以及《井巷工程》。

关键词:低瓦斯、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煤层的自然发货期、缓倾斜煤层、集中上(下)山与区段集中平巷联合布置、综合机械化采煤、 U型通风、后退式

2

目录

摘要 (2)

目录 (3)

1 采区概况及特征 (5)

1.1 采区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1、采区范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2、邻近采区开采情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3、地面位置及建筑物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煤层赋存情况及特征特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煤层赋存情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采区储量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 地质构造及其它地质因素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采区方案设计及方案比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方案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方案比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采区巷道布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采区巷道布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1、采区准备巷道布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2、采煤工作面布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3、采区工程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巷道断面及支护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1、巷道断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2、巷道支护方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3、巷道施工工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采掘顺序及采煤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掘进顺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回采顺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 采煤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1、采煤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2、采煤工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 采煤工作面装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采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 错误!未定义书签。3

5.1 采区生产能力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1、采煤工作面单产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2、采区生产能力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 采区服务年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运输系统及设备选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 运输系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1、采区主运输(运煤)路线: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2、采区辅助运输(运矸石、材料等)路线: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 设备选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 采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图:巷道断面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结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致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第1章矿井生产及通风安全概况

§1.1 矿井煤层煤质及生产概况

1.1.1 矿井基本生产概况

该矿地处戈壁地带,采区走向长度1600m,倾斜方向长度420m。采区上界以标高+50m 为界,下界以标高+250m为界,采区东部以矿井边界为界,西部与该矿井七采区相邻,南部以0m等高线为界,北部至地面。井田有两个可开采煤层,为A和B,可采储量约为422.93wt吨。此采区为年产120万吨,服务年限为3.6年。本采区采用立井单水平上下山开拓,每一个采区分为两个区段每个区段双翼开采。每个采区各布臵一个综采工作面,工作面长度185m,区段平巷及区段煤柱15m。日进5刀,截深0.8m;综采工作面装备的部分机电设备,如表1-1所示,采区巷道采用集中联合布臵。

矿井所在平原区域的公路交通发达,路上交通方便。该矿生产的煤炭以陆上运输为主,运输成本较低。

1.1.2 矿井井型及开拓方式

根据开拓开采设计确定。采用立井单水平上下山开拓,第一水平标高+50m,倾斜长为420*2m,服务年限为3.6年,区段平巷及区段煤柱15m,综采工作面单产量为2125t,日进5刀,截深0.8m,

§1.2 矿井通风安全概况

1.2.1 矿井通风系统基本状况

采区的主、副井位于采区中央,主井为箕斗井提煤用,副井为罐笼井升降人员、材

5

料、矸石,也作为进风井用,并设有梯子间。

采区分为两个区段回采。每区段布臵两个综采工作面。

1.2.2 瓦斯、煤尘与自然发火情况

1)矿井瓦斯

矿井相对CH4涌出量为4m3/t。煤层中各采煤工作面的绝对CH4涌出量为2.0m3/min,CH4涌出的不均匀系数为1.2;各煤层平巷掘进工作面的绝对CH4涌出量为1.0 m3/min,CH4涌出的不均匀系数为2.0。

2)矿井煤尘

在矿井生产工程中,有众多的生产工艺会产生岩尘和煤尘(例如在钻孔、掘进、落煤、碎煤等生产工艺工程中),或者使之悬浮于矿井空气中(例如煤炭的运输与转载都会使细微煤尘飘浮起来),但是由于在去采区范围内采取了多种高效实用的防尘及降尘技术,比如在钻孔爆破时使用水袋,采用湿式采煤法以及在煤炭转载处安设降尘洒水喷头等,矿井煤尘灾害并不明显。

3)矿井火灾及爆炸危险

矿井煤层的发火期为3~6个月;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爆炸指数为34.48%。

6

第2章矿井通风方式与风机工作方式选择

§2.1 矿井通风方式的选择依据和原则

2.1.1 生产矿井通风系统设计的基本任务

作为生产矿井设计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其基本任务是:紧密结合矿井开拓、开采和运输等基本情况,来拟定技术可行、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矿井通风系统方案;计算不同时期的矿井总风量及系统总阻力;选择矿井通风设备。设计时还应遵循当时的矿井设计技术政策、规定和《规程》,并顺应当时的发展趋势。

2.1.2 矿井通风方式的选择依据、原则

1)矿井通风方式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

矿井总开拓布臵;煤层赋存状况;煤层瓦斯含量;煤层自燃倾向性;小窑塌陷漏风情况;地形条件等。

2)矿井通风方式选择的选择依据

①矿井生产的技术条件及矿井通风基础资料:如矿井瓦斯等级;各煤层瓦斯含量及涌出量;煤尘爆炸性;煤层自然发火倾向性等;

②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和有效服务年限;

7

③矿井开拓方式、初期采区布臵;采掘工作面数量;

④矿井各水平标高和服务年限;

⑤采煤年进度计划图;各水平、各采区产量分配及接替情况;

⑥井巷断面积和支护方式;

⑦邻近生产矿井有关经验数据或统计资料。

3)矿井通风方式选择的选择原则

①每一个矿井必须有完整独立的矿井通风系统;杜绝矿井间的串联通风;

②箕斗提升井或装有皮带运输机的井筒不应兼做进风井;

③每一个生产水平和每一采区都必须布臵单独的回风道,实现分区独立通风;

④所选择的通风路线对井下工作人员应具有最大的安全性,即:一旦矿井发生事故时,有利于风流控制,便于人员撤退;井下每一水平到上一水平和每个采区,都必须至少布臵两个便于行人的安全出口,并同通到地面的安全出口相连接;

⑤尽可能使每个采区的设计能力相均衡、阻力相近;避免过多的风量调节;尽量减少通风构筑物设施的数量;尽量避免对角风路;防止风流漏风或风流反向;

⑥井下的爆破材料库必须有单独的通风系统;

⑦多风机抽出式通风时,为确保风机联合远行时的稳定性,总进风道的断面不宜过小(必要时进行风巷允许风速的验算);应尽量降低公共风路段的阻力。

4)矿井通风方式

1.中央式

(1)中央并列式。进风井和出风井大致并列在井出的中央,风流出中央的进风井进人井底场,经运输大巷全两翼采区工作面后又返回到井田中央的出风井排出井外。

(2)中央分列式(也称中央边界式)。进风井大致位于井田的中央,出风井大致位于井沿煤层倾斜部边界的中央,风流由井中央的进风井进入矿井,最后由中央边界的出风共排出井外。

2.对角式

8

对角式又可分为两翼对角式和分区对角式两种。两翼对角式是进风位于井田走向的中央。分区对角式是进风井位于井固走向的中央,采第—水平时在每一采区的上部边界开掘一个出风井。

3.混合式

混合式通风方式为上述任意两种通风方式的结合,如中央分列均两翼对角混合式,中央并列与两翼对角混合式,中央并列与中央分列混合式。这种通风方式多为老矿进行深部开采时所采用的通风方式。

4. 中央式与对角式的比较

(1)优点:

①矿井总回风巷可以随采区开采逐步开掘,因顶可以缩短建井工期

②风井筒数日少,同时运转的通风机台数少,管理容易;

(2)缺点:

①通风线路长,随着向边界采区开采,巷道要不断延长,阻力不断增加;

②矿井生产期间.出于巷道阻力不断增加,变动范围大,因而难以保证通风机在高效率工作状态运转;

③矿井总进风和总回风风流反向平行流动,容易发生漏风(风流短路)。

通常在煤层瓦斯大和自然发火都不严重,埋藏深,倾角大,但走向不大的矿井,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方式;瓦斯大和自然发火严重的缓倾斜煤层,煤层L部距地表浅,走向不长的矿井,采用中央分列式通风方式,而共用走向较长(越过4km),井型较大,煤层上部距地表较浅,瓦斯小和自然发火严重,采用对角式通风方式比较合适。

9

第3章矿井总风量计算与分配

3.1矿井需风量计算原则

矿井需风量应按照“由里往外”的计算原则,由采、掘工作面、硐室和其他用风地点的实际最大需风量总和,再考虑一定的备用风量系数后,计算出矿井总风量。

1.按该用风地点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计算,每人每分钟供给风量不得少于4 m3。

2.按该用风地点风流中的瓦斯、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浓度、风速以及温度等都符合《规程》的有关规定分别计算,取其最大值。

10

3.2矿井需风量的计算方法

矿井需风量按以下方法计算,并取其中最大值。

3.2.1.按进下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计算:

Q4

NK

K

式中Q矿——矿井总需风量,m3/min

N——井下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人;

4——矿井通风系数,包括矿井内部漏风和分配不均等因素。采用压入式和中央并列式通风时,可取1.20~1.25;采用对角式或区域式通风时,可取1.10~1.15。上述备用系数在矿井产量T≧0.90Mt/a时取大值。

3.2.2.按采煤、掘进、硐室等处实际需风量计算

1)采煤工作面需风量计算

采煤工作面的需风量应按下列因素分别计算,并取其中最大值。

(1)按瓦斯(二氧化碳)涌出量计算:

根据矿井总产量算出矿井每分钟产煤量为:1.71t,瓦斯绝对涌出量为:1.71×8=13.84 m3/min

Q采=100Q瓦K瓦

=100×13.84×1.6

=2214.4m3/min

式中Q采——采煤工作需要风量,m3/min;

Q瓦——采煤工作面瓦斯(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m3/min;

K瓦——采煤工作面因瓦斯(二氧化碳)涌出量不均匀的备用风量系数,即该工作面炮采工作面可取1.4~2.0;水采工作面可取2.0~3.0。生产矿井可根据各个工作面正常生产条件时,至少进行五昼夜的观测,得出五个比值,取其最大值。

(2)按工作面进风流温度计算;采煤工作面应有良好的气候条件,其进风流温度可根据风流温度预测方法进行计算。其气温与风速应符合表1的要求

11

表3-1采煤工作面空气温度与风速对应表

采煤工作面进风流气温/℃采煤工作面风速/(m/s)

<15 15~18 18~20 20~23 23~26 0.3~0.5 0.5~0.8

0.8~1.0

1.0~1.5 1.5~1.8

采煤工作面的需风量按下式计算:

Q采=60v采S采K采,m3/min

=60×1.0×8.14×1.2

=586.08 m3/min

式中v采——采煤工作面适宜风速,m/s

S采——采煤工作面平均有效断面积,㎡,按最大和最小控顶有效断面积的平均值计算;

K采——采煤工作面长度风最系数,按表2先取

表3-2 采煤工作面长度风量系数表

采煤工作面长度/m 工作面长度风量系数

﹤50 50~80 80~120 120~150 150~180﹥180

0.8

0.9

1.0

1.1

1.2 1.30~1.40

(3)按炸药使用量计算:

Q采=25A采,m3/min

12

=25×10

=250 m3/min

式中25——每使用1kg炸药的供风量,m3/min

A采——采煤工作面一次爆破使用的最大炸药量,kg

(4)按工作人员数量计算:

Q采=4n采,m3/min

=4×26=104 m3/min

式中4——每人每分钟供给的最低风量,m3/min

n采——采煤工作面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人。

(5)按风速验算:

按最低风速验算各个采煤工作面的最小风量:

Q采≧60×0.25S采,m3/min

=60×0.25×8.14

=122.1m3/min

按最高风速验算各个采煤工作面的最大风量:

Q采≦60×4S采,m3/min

=60×4×8.14

=1953.6 m3/min

2)掘进工作面需风量计算

煤巷、半煤岩巷和岩巷掘进工作面的需风量,应按下列因素分别计算,取其最大值。

(1)按瓦斯(二氧化碳)涌出量计算:

Q掘=100Q瓦K瓦

=100×0.42×1.5

=60 m3/min

(3)按局部通风机吸风量计算:

Q掘=Q通IK通,m3/min

13

=200×1×1.2

=240 m3/min

式中Q通——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机额定风量(表3),

I——掘进工作面同时运转的局部通风机台数,台:

K通——防止局部通风机吸循球风的风量备用系数,一般取1.2~1.3,进风巷中无瓦斯涌出时取1.2,有瓦斯涌出时取1.3。

表3-3 局部通风机额定风量Q通

风机型号额定风量/(m3/min)

JBT-51(5.5KW)JBT-52(11KW) JBT-61(14KW) JBT-62(28KW) 150 200 250 300

(4)按工作人员数量计算:

Q掘=4n掘,m3/min

=4×10

=40 m3/min

(5)按风速进行验算;

岩巷掘进工作面的风量应满足:

60×0.15×S掘≦Q掘≦60×4×S掘

由上式得43.2 m3/min≦Q掘≦1152 m3/min

煤巷、半煤岩巷掘进工作面的风量应满足:

60×0.25×S掘≦Q掘≦60×4×S掘

=72 m3/min≦Q掘≦1152 m3/min

根据上面的计算掘进工作面的风量应取其最大值。

Q掘=250 m3/min

14

15 72 m3/min ≦Q 掘≦1152 m3/min

所以,Q 掘=250 m3/min 符合上述要求。 3)硐室需风量

各个独立通风的硐室供风量,应根据不同的硐室分别计算。 (1)井下爆破材料库

按经验值计算,小型矿井一般80~100m3/min ,大型矿井一般100~150m3/min 。 (2)充电硐室

通常充电硐室的供风量不得小于100m3/min 。 (3)机电硐室

采区小型机电硐室,可按经验值确定风量,一般为60~80m3/min 。 表3-4 机电硐室发热系数表 机电硐室名称 发热系数(θ) 空气压缩机房 水泵房

变电所、绞车房 0.15~0.23 0.01~0.04 0.02~0.04

(4)其它巷道需风量计算

新建矿井,其他用风巷道的总风量难以计算时,也可按采煤,掘进,硐室的需风量总和的3%~5%估算。

(5)矿井总风量计算;

()K

Q Q Q Q Q ?+++=∑∑∑∑其他硐掘采矿

=(2214.4×2+250×4+285+82.5) ×1.1 =6375.9 m3/min 。

通过计算所得;矿井总风量为6375.9 m3/min 3.2.3.矿进总风量的分配

16 1)分配原则

矿井总风量确定后,分配到各用风地点的风量,应不得低于其计算的需风量;所有巷道都应分配一定的风量;分配后的风量,应保证井下各处瓦斯及有害气体浓度、风速等满足《规程》的各项要求。

2)分配的方法

首先按照采区布臵图,对各采煤、掘进工作面、独立回风硐室按其需风量配给风量,余下的风量按采区产量、采掘工作面数目、硐室数目等分配到各采区,再按一定比例分配到其它用风地点,用以维护巷道和保证行人安全。风量分配后,应对井下各通风巷道的风速进行验算,使其符合《规程》对风速的要求。

第4章 矿井通风总阻力计算

§4.1 井巷通风阻力计算

4.1.1 井巷通风阻力的计算原则

①如果矿井的服务年限小于10~20年,可选择在达到设计产量以后的通风容易和通风困难两个时期内的最大(长)通风路线进行计算,得到max ,r min ,r h h 和,则可使所选通风机满足于通风容易和困难时期的要求。

②如果矿井的服务年限为30~50年,则可只选择在达到设计产量后的15—25年内的通风容易和通风困难两个时期最大(长)通风路线进行计算,得到max ,r min ,r h h 和,可使所选通风机满足于该时期内的通风容易和困难时期的要求。

③绘制矿井在通风容易与通风困难两个时期内的通风系统示意图和网络图。 ⑤控制计算出的矿井总阻力不能超过350 mmH 2O ,否则,需要对某些局部巷道采取

17 降低风阻的措施。

⑥条件许可时,可以通过网络解算来计算矿井的总阻力。

4.1.2 矿井总阻力的计算方法

1)井巷摩擦风阻的计算方法

井巷风阻是反映通风巷道几何特征的参数,其大小可根据式(4-1)计算。 7823

,//,m kg m s N S U L R i

i

i i i f 或???=

α (4-

1)

式中,i α——风道摩擦阻力系数,kg/m3或N ?s 2/m 4;

i L ——风道长度,m ; i U ——风道断面周长,m ; i S ——风道断面积,m 2;

2)矿井通风总阻力的计算方法

分别针对上述通风容易和通风困难两个时期通风阻力最大的风路(入风井口到风硐之前)的每一段巷道计算其摩擦阻力,分别用下式计算各段井巷的摩擦阻力,必要时可列表计算。

Pa Q S U L Q R h i i

i

i i i i f i f ,2

3

2,,?=

?=α

(4-2)

式中,i Q ——风道风量,m 3。

将各段井巷的摩擦阻力累加后并乘以考虑局部阻力的系数即为两个时期的井巷通风总阻力fr h 。即:

∑?=Pa h h i f fr ,)2.1~1.1(,

18

§4.2 矿井通风系统的其它计算

4.2.1 井巷风阻R 的计算

1)井巷摩擦风阻的计算

井巷风阻是反映通风巷道几何特征的参数。当已知巷道的支护方式(α)、断面积(S )、周长(U )、巷道长度(L )等参数时,可以进行计算:

)m /kg (m /s N ,S

U

L R 7823

或???α=

2)利用阻力定律计算矿井或区域总风阻

当已知总阻力h 和总风量时,可以按阻力定律计算总风阻:

)m /kg (m /s N ,Q

h

R 7822或?=

3)降低井巷摩擦阻力的意义和措施

积极而有效的降低井巷或矿井的通风阻力,无论对安全(防治煤层自然发火和矿井瓦斯事故)和经济(减少通风年电耗和通风电费),都有重要意义。

摩擦阻力占矿井总阻力的80%左右,是矿井通风阻力的主要组成部分,故降阻应以降低井巷摩擦阻力为重点。由井巷摩擦阻力的计算式

2

5

.223f Q S

c L Q S U L h ???α=???α=

4.2.2 矿井等积孔A

与矿井风阻R 指标类似,矿井通风等积孔A 也不是一个独立的指标。它可以现象的表示矿井通风难易程度,是反映矿井通风难易的理想的综合性指标:

1)对于单风井矿井,其通风等积孔A :

2m ,R

1

19.1h

Q

19.1A ?=?=

通常依据矿井风阻R 或通风等积孔A ,把矿井按通风难易程度划分为三级,见

表4~1。利用等积孔的分级就可以初步判定生产矿井矿井通风的总体状况,判定矿井通风是否容易。

矿井通风难易程度划分方法表4~1

矿井通风难易程

度矿井风阻R,

Ns2/m8

通风等积

孔A,m2

容易<0.353 >2

中等0.353~1.412 1~2

困难>1.412 <1 3)建议使用的等积孔值

不同井型大小的矿井的等积孔值见表。

建议试用的矿井等积孔分类

矿井设计生产能

(a/t,

104

?)

矿井等积孔(m2)

高瓦斯矿井

低瓦斯矿

9、15、21、30 1.5~2.0 1.0~1.5

45、60、90 2.0~3.5 1.5~2.0

120、150、180、

240

3.5~

4.5 2.0~3.0

>300 4.5~6.0 3.0~4.0

4.2.3 矿井总风阻

fr

R及矿井等积孔A的具体计算

矿井总风阻及等积孔的计算参数,

矿井总风阻及等积孔的计算参数

时期需要风量

Q,m3/s

汇总阻力

∑i f h,,Pa

容易时期55.7 942.52

48.66 697.20

困难时期59.92 1370.90

52.87 1124.97

19

20 1)矿井总风阻的计算 (1)容易时期 ①东翼采区 东翼通风总阻力

∑?=i f fr h h ,1.1 =1.1×942.52 =1036.772 Pa

东翼总风阻

2

Q h R fr fr =

=1036.772 /(55.7)2 =0.3342 7/m kg

(2)困难时期 ①东翼采区 东翼通风总阻力

∑?=i f fr h h ,1.1 =1.1×1370.90 =1507.99 Pa

东翼总风阻

2

Q h R fr fr =

=1507.99/(59.915)2

=0.4201 7/m kg

2)矿井等积孔的计算 容易时期

困难时期

(完整版)软件详细设计说明书模板

软件详细设计说明书 v1.0 200X年月XX日 修订历史记录

编制 审查 审核 批准 文档评审负责人:参加评审人员:

目录 1引言 (4) 1.1编写目的 (4) 1.2背景 (4) 1.3定义 (4) 1.4设计依据 (4) 2软件系统结构 (4) 2.1功能需求 (4) 2.2子模块划分 (4) 2.3子模块间关系 (4) 3公共数据结构 (4) 4程序设计说明 (5) 4.1程序1设计说明 (5) 4.1.1程序描述 (5) 4.1.2功能 (5) 4.1.3性能 (5) 4.1.4输入 (5) 4.1.5输出 (5) 4.1.6算法 (5) 4.1.7流程 (5) 4.2程序2设计说明 (5) 5模块重用说明 (5)

1引言 1.1编写目的 〖说明编写这份软件详细设计说明书的目的〗 1.2背景 〖说明待开发软件(子)系统的名称和此软件(子)系统所属大系统的名称; 说明任务的来源(开发背景和市场背景)等;该软件(子)系统与大系统中其他子系统的关系。〗 1.3定义 〖列出本文档中所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缩写词的原意〗 1.4设计依据 〖列出本文档所引用的有关设计依据(标题、文件编号、版本号、作者、发布日期、出版单位),包括本项目内部已编写的有效文档、出版刊物和国家标准或规范〗2软件系统结构 2.1功能需求 2.2子模块划分 〖说明本软件系统(或模块)的实现,即其内部的子模块划分(给出程序的名称和标识符)。建议以图形说明。〗 1.XXXXXXXX 2.XXXXXXXX 3.XXXXXXXX 4.XXXXXXXX 5.XXXXXXXX 6.XXXXXXXX 2.3子模块间关系 〖说明各子模块间的控制、顺序等耦合关系。〗 3公共数据结构 〖给出本软件系统使用的每一个公共数据结构的类型定义、存储方式,公共数据结构内各元素项的类型定义、初始取值、可能取值的范围及相应的物理含义。建议以类似C语言的数据说明格式来描述。〗

××-软件项目概要设计说明书(模板)

××_软件项目概要设计说明书 版本: 编制: 审核: 批准: 日182017颁布日期:年4月□非受控受控状态:■受控 分发范围:项目组、财务部、质量管理部I 版软件项目概要设计说明书××_ 本:V0.1 修订记录 修订日版本修订描修订批准

版××_软件项目概要设计说明书本:V0.1 目录 1 引言.............................................................................................................................................................. . (1) 1.1 概述 (1) 1.2 目的 (1) 1.3 范围 (1) 1.4 缩略语 (1) 1.5 术语....................................................................................................................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参考资料 (2) 3 交付需求列表 (2) 4 系统物理架构 (2) 4.1 系统运行的硬件环境 (2) 4.2 系统运行的软件环境 (3) 4.3 系统运行的网络环境 (3) 4.4 系统部署图 (3) 4.5 安装部署说明 (4) 5 系统逻辑架构 (5)

5.1 子系统 一 (5) 子模块一...................................................................................................................................... 51.1.1子模块二...................................................................................................................................... 51.1.2 5.2 子系统 二 (5) 6 实现视图 (5) 7 进程视图 (6) 8 数据库设计 (6) 9 设计约束 (6) 10 内部接口定义 (6) 11 外部接口 (6) 12 开发环境说明 (7) 13 技术难点 (7) 14 附录.............................................................................................................................................................. .. 8 14.1 模型文件 (8) 14.2 XXXX (8) III _××软件项目概要设计说明书版本:V0.1 ××_软件项目概要设计说明书 1引言 1.1概述 应包括:{ 项目的委托单位、开发单位和主管部门; a. 该软件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系。} b.

详细设计说明书模版

(项目名称)详细设计说明书 文件版本 编写日期 发布日期

文件修改记录 修改日期版本号变化状态修改内容修改人 *变化状态:C――创建,A——增加,M——修改,D——删除 文档审批信息 版本号提交人批准人批准日期发布日期备注

目录 1引言 (1) 1.1编写目的 (1) 1.2适用范围 (1) 1.3术语和缩写 (1) 1.4参考资料 (1) 2概述 (1) 2.1系统概述 (1) 2.2系统功能定义 (1) 3总体结构说明 (1) 3.1系统结构 (1) 3.1.1系统内外部关系图 (1) 3.1.2功能模块简要说明 (1) 3.1.3依赖的外部接口 (1) 3.1.4对外提供的接口 (1) 3.2模块程序构件结构图 (1) 4数据模型(Data Model)设计 (2) 4.1逻辑实体模型 (2) 4.1.1实体模型1 (2) 4.1.2实体模型2 (3) 4.2表结构(物理设计) (3) 4.2.1表汇总 (3) 4.2.2表1 (3) 4.2.3表2 (3) 4.3视图列表 (4) 5功能实现说明 (4) 5.1数据流类模块 (4) 5.1.1数据流程图 (4) 5.1.2实现说明 (4) 5.1.3程序设计 (4) 5.2业务处理类模块 (5) 5.2.1Object Model设计 (5)

5.2.2程序设计 (5) 6界面实现说明 (5) 6.1模块1 (5) 6.1.1总体界面结构(业务操作区)说明 (5) 6.1.2功能点1界面结构说明 (5) 6.1.3功能点2界面结构说明 (5) 6.2模块2 (6) 6.2.1总体界面结构(业务操作区)说明 (6) 6.2.2功能点1界面结构说明 (6) 6.2.3功能点2界面结构说明 (6)

项目开发详细设计说明书(超好用模板)完整版

详细设计说明书XX有限公司

修订记录

目录 第一章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应用模块的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应用模块总体描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应用模块接口描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假设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设计模式(Design pattern)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类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分块类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类图1>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类图n>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整体继承关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类描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类名1> Class Description............................. 错误!未定义书签。 <类名n> Class Description.............................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交互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情景编号1: 情景名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交互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例外情况及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情景编号n: 情景名称>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状态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状态图编号1:状态图名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状态图编号n:状态图名称>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时序流程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章用户界面设计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用户界面关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7.2.用户界面具体描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界面编号1:界面名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界面编号N:界面名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概要设计说明书范例及模板

《XXXXXX》概要设计说明书 张三、李四、王五

1.引言 1.1编写目的 在本机票预定系统项目的前一阶段,也就是需求分析阶段中,已经将系统用户对本系统的需求做了详细的阐述,这些用户需求已经在上一阶段中对航空公司、各旅行社及机场的实地调研中获得,并在需求规格说明书中得到详尽得叙述及阐明。 本阶段已在系统的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机票预定系统做概要设计。主要解决了实现该系统需求的程序模块设计问题。包括如何把该系统划分成若干个模块、决定各个模块之间的接口、模块之间传递的信息,以及数据结构、模块结构的设计等。在以下的概要设计报告中将对在本阶段中对系统所做的所有概要设计进行详细的说明。 在下一阶段的详细设计中,程序设计员可参考此概要设计报告,在概要设计对机票预定系统所做的模块结构设计的基础上,对系统进行详细设计。在以后的软件测试以及软件维护阶段也可参考此说明书,以便于了解在概要设计过程中所完成的各模块设计结构,或在修改时找出在本阶段设计的不足或错误。 1.2项目背景 机票预定系统将由两部分组成:置于个旅行社定票点的前台客户程序,以及置于航空公司的数据库服务器。本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系如下: 1.3定义 1.3.1 专门术语 SQL SERVER: 系统服务器所使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SQL: 一种用于访问查询数据库的语言 事务流:数据进入模块后可能有多种路径进行处理。 主键:数据库表中的关键域。值互不相同。 外部主键:数据库表中与其他表主键关联的域。 ROLLBACK: 数据库的错误恢复机制。 1.3.2 缩写

系统:若未特别指出,统指本机票预定系统。 SQL: 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结构化查询语言)。 ATM: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异步传输模式)。 1.4参考资料 以下列出在概要设计过程中所使用到的有关资料: 1.机票预定系统项目计划任务书浙江航空公司1999/3 2.机票预定系统项目开发计划《**》软件开发小组1999/3 3.需求规格说明书《**》软件开发小组1999/3 4.用户操作手册(初稿)《**》软件开发小组1999/4 5.软件工程及其应用周苏、王文等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 6.软件工程张海藩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11 7.Computer Network A.S.Tanenbaun Prentice Hall 1996/01 文档所采用的标准是参照《软件工程导论》沈美明著的“计算机软件开发文档编写指南”。 2.任务概述 2.1 目标 2.2 运行环境 系统将由两部分程序组成,安装在各旅行社客户机上的客户程序及航空公司内的数据服务器程序。 根据调研得知所有旅行社的计算机配置均在Pentium 133级别以上,客户程序应能够在Pentium 133级别以上, Win NT环境下运行。 2.3 需求概述 浙江航空公司为方便旅客,需开发一个机票预定系统。为便于旅客由旅行社代替航空公司负责为旅客定票,旅行社把预定机票的旅客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工作单位、身份证号码、旅行时间、旅行目的地,输入机票预定系统的客户端程序,系统经过查询航空公司内的航班数据服务器后,为旅客安排航班,印出取票通知。旅客在飞机起飞前一天凭取票通知和帐单交款后取票,系统校对无误后即印出机票给旅客。 要求系统能有效、快速、安全、可靠和无误的完成上述操作。并要求客户机的界面要简单明了,易于操作,服务器程序利于维护。 2.4 条件与限制 3.总体设计 3.1 处理流程 下面将使用(结构化设计)面向数据流的方法对机票预定系统的处理流程进行分

系统设计规格说明书 模板

XX项目 设计规格说明书 (仅供内部使用) 重庆工学院计算机学院 XX年XX月XX日

修改记录

目录 1.引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项目名称.................................... 错误!未定义书签。 编写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项目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定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2.任务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项目总体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需求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运行环境.................................... 错误!未定义书签。 软件环境............................... 错误!未定义书签。 硬件环境............................... 错误!未定义书签。 开发环境.................................... 错误!未定义书签。 条件与限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3.总体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系统架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处理流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4.功能详细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功能1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功能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功能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类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用户界面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类1 的算法与程序逻辑..................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方法1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功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输入............................ 错误!未定义书签。

软件系统详细设计说明书模板

xxxxx系统详细设计说明书

版本历史

修改记录

目录 1引言 (5) 1.1编写目的 (5) 1.2背景 (5) 1.3参考资料 (5) 1.4术语定义及说明 (5) 2设计概述 (5) 2.1任务和目标 (5) 2.1.1需求概述 (5) 2.1.2运行环境概述 (5) 2.1.3条件与限制 (6) 2.1.4详细设计方法和工具 (6) 3系统详细需求分析 (6) 3.1详细需求分析 (6) 3.2详细系统运行环境及限制条件分析接口需求分析 (6) 4总体方案确认 (6) 4.1系统总体结构确认 (6) 4.2系统详细界面划分 (7) 4.2.1应用系统与支撑系统的详细界面划分 (7) 4.2.2系统内部详细界面划分 (7) 5系统详细设计 (7) 5.1系统程序代码架构设计 (7) 5.1.1UI(User Interface)用户界面表示层 (7) 5.1.2BLL(Business Logic Layer)业务逻辑层 (8) 5.1.3DAL(Data Access Layer)数据访问层 (8) 5.1.4Common类库 (8) 5.1.5Entity Class实体类 (8) 5.2系统结构设计及子系统划分 (8) 5.3系统功能模块详细设计 (9) 5.3.1XX子系统 (9) .1XX模块 (9) 列表和分页 (9) 创建XX (9) .2XX模块 (9) XX列表 (9) XX修改 (9) 5.3.2XX子系统 (9) 5.3.6.1用户管理模块 (9) 5.3.6.2角色管理模块 (14) 5.3.6.3系统设置模块 (14) 5.3.6.4系统登录注销模块 (14) 5.4系统界面详细设计 (14) 5.4.1外部界面设计 (14) 5.4.2内部界面设计 (14) 5.4.3用户界面设计 (14) 6数据库系统设计 (14) 6.1设计要求 (14) 6.2信息模型设计 (14) 6.3数据库设计 (14) 6.3.1设计依据 (14)

概要设计说明书范例及模板

《XXXXXX》 概要设计说明书 张三、李四、王五 1.引言 1.1编写目的 在本机票预定系统项目的前一阶段,也就是需求分析阶段中,已经将系统用户对本系统的需求做了详细的阐述,这些用户需求已经在上一阶段中对航空公司、各旅行社及机场的实地调研中获得,并在需求规格说明书中得到详尽得叙述及阐明。 本阶段已在系统的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机票预定系统做概要设计。主要解决了实现该系统需求的程序模块设计问题。包括如何把该系统划分成若干个模块、决定各个模块之间的接口、模块之间传递的信息,以及数据结构、模块结构的设计等。在以下的概要设计报告中将对在本阶段中对系统所做的所有概要设计进行详细的说明。 在下一阶段的详细设计中,程序设计员可参考此概要设计报告,在概要设计对机票预定系统所做的模块结构设计的基础上,对系统进行详细设计。在以后的软件测试以及软件维护阶段也可参考此说明书,以便于了解在概要设计过程中所完成的各模块设计结构,或在修改时找出在本阶段设计的不足或错误。 1.2项目背景 机票预定系统将由两部分组成:置于个旅行社定票点的前台客户程序,以及置于 1.3 1.3.1 专门术语 SQL SERVER: 系统服务器所使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SQL: 一种用于访问查询数据库的语言 事务流:数据进入模块后可能有多种路径进行处理。 主键:数据库表中的关键域。值互不相同。 外部主键:数据库表中与其他表主键关联的域。 ROLLBACK: 数据库的错误恢复机制。 1.3.2 缩写

系统:若未特别指出,统指本机票预定系统。 SQL: 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结构化查询语言)。 ATM: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异步传输模式)。 1.4参考资料 以下列出在概要设计过程中所使用到的有关资料: 1.机票预定系统项目计划任务书浙江航空公司 1999/3 2.机票预定系统项目开发计划《**》软件开发小组 1999/3 3.需求规格说明书《**》软件开发小组 1999/3 4.用户操作手册(初稿)《**》软件开发小组 1999/4 5.软件工程及其应用周苏、王文等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2/1 6.软件工程张海藩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0/11 7.Computer Network A.S.Tanenbaun Prentice Hall 1996/01 文档所采用的标准是参照《软件工程导论》沈美明著的“计算机软件开发文档编写指南”。 2.任务概述 2.1 目标 2.2 运行环境 系统将由两部分程序组成,安装在各旅行社客户机上的客户程序及航空公司内的数据服务器程序。 根据调研得知所有旅行社的计算机配置均在Pentium 133级别以上,客户程序应能够在Pentium 133级别以上, Win NT环境下运行。 2.3 需求概述 浙江航空公司为方便旅客,需开发一个机票预定系统。为便于旅客由旅行社代替航空公司负责为旅客定票,旅行社把预定机票的旅客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工作单位、身份证号码、旅行时间、旅行目的地,输入机票预定系统的客户端程序,系统经过查询航空公司内的航班数据服务器后,为旅客安排航班,印出取票通知。旅客在飞机起飞前一天凭取票通知和帐单交款后取票,系统校对无误后即印出机票给旅客。 要求系统能有效、快速、安全、可靠和无误的完成上述操作。并要求客户机的界面要简单明了,易于操作,服务器程序利于维护。 2.4 条件与限制 3.总体设计 3.1 处理流程 下面将使用(结构化设计)面向数据流的方法对机票预定系统的处理流程进行分析。系统可分为两大部分:一、客户机上的程序,二、服务器上的程序。以下将分别对系统的这两大部分进行流程分析:

项目开发详细设计说明书(超好用实用模板),完整版

实用文案 详细设计说明书 XX有限公司

修订记录

目录 第一章概述 (5) 1.1.应用模块的目的 (5) 1.2.应用模块总体描述 (5) 1.3.应用模块接口描述 (5) 1.4.假设条件 (5) 第二章设计模式(Design pattern) (6) 第三章类设计 (7) 3.1.分块类图 (8) 3.1.1.<类图1> 8 3.1.2.<类图n> 8 3.2.整体继承关系 (8) 3.3.类描述 (9) 3.3.1.<类名1> Class Description 9 3.3.2.<类名n> Class Description 10 第四章交互图 (12) 4.1.<情景编号1: 情景名称> (12) 4.1.1.交互图 12 4.1.2.例外情况及条件 13 4.2.<情景编号n: 情景名称> (13) 第五章状态图 (14) 5.1.<状态图编号1:状态图名称> (14)

5.2.<状态图编号n:状态图名称> (15) 第六章时序流程图 (16) 第七章用户界面设计说明 (18) 7.1.用户界面关系 (18) 7.2.用户界面具体描述 (18) 7.2.1.<界面编号1:界面名称〉 18 7.2.2.<界面编号N:界面名称〉 19 第八章测试考虑 (20) 第九章附录 (21) 9.1.附录A 代码举例 (21) 9.2.附录B 设计问题 (21) 9.2.1.<设计问题1> 21 9.2.2.<设计问题n> 21

第一章概述 1.1.应用模块的目的 请明确客户建立应用模块的目的。 1.2.应用模块总体描述 描述应用模块的总体功能。 1.3.应用模块接口描述 简要描述本应用模块的公共接口,具体接口会在相应的类中进行具体描述。建议采用列表的方式。 1.4.假设条件 列出在问题领域,项目方案及其它影响系统设计的可能方面内,应当成立的假设条件。包括系统的约束条件和应遵循的标准。

详细设计说明书模板

详细设计说明书广东创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修订记录

目录 第一章概述 (5) 1.1. 应用模块的目的 (5) 1.2. 应用模块总体描述 (5) 1.3. 应用模块接口描述 (5) 1.4. 假设条件 (5) 第二章设计模式(Design pattern) (6) 第三章类设计 (7) 3.1. 分块类图 (8) 3.1.1. <类图1> (8) 3.1.2. <类图n> (8) 3.2. 整体继承关系 (8) 3.3. 类描述 (9) 3.3.1. <类名1> Class Description (9) 3.3.2. <类名n> Class Description (10) 第四章交互图 (12) 4.1. <情景编号1: 情景名称> (12) 4.1.1. 交互图 (12) 4.1.2. 例外情况及条件 (13) 4.2. <情景编号n: 情景名称> (13) 第五章状态图 (14) 5.1. <状态图编号1:状态图名称> (14)

5.2. <状态图编号n:状态图名称> (15) 第六章时序流程图 (16) 第七章用户界面设计说明 (18) 7.1. 用户界面关系 (18) 7.2. 用户界面具体描述 (18) 7.2.1. <界面编号1:界面名称〉 (18) 7.2.2. <界面编号N:界面名称〉 (19) 第八章测试考虑 (20) 第九章附录 (21) 9.1. 附录A 代码举例 (21) 9.2. 附录B 设计问题 (21) 9.2.1. <设计问题1> (21) 9.2.2. <设计问题n> (21)

第一章概述 1.1.应用模块的目的 请明确客户建立应用模块的目的。 1.2.应用模块总体描述 描述应用模块的总体功能。 1.3.应用模块接口描述 简要描述本应用模块的公共接口,具体接口会在相应的类中进行具体描述。建议采用列表的方式。 1.4.假设条件 列出在问题领域,项目方案及其它影响系统设计的可能方面内,应当成立的假设条件。包括系统的约束条件和应遵循的标准。

详细设计说明书模板

修订历史记录 【模板使用必读:模板内容和页眉中【】包含内容为指导性的待替换文字,请在使用中替换为具体内容,或删除。文件提交时不得再含有这些内容。】

目录 1引言 (4) 1.1编写目的 (4) 1.2背景 (4) 1.3术语与缩写解释 (4) 1.4参考资料 (4) 2模块命名规则 (4) 3程序系统的组织结构 (5) 3.1子系统划分 (5) 3.2模块划分 (5) 3.3程序与功能需求、系统模块间的关系 (5) 4程序1(标识符)设计说明 (5) 4.1程序描述 (5) 4.2功能 (6) 4.3性能 (6) 4.4输人项 (6) 4.5输出项 (6) 4.6算法 (6) 4.7流程逻辑 (6) 4.8接口 (6) 4.9存储分配 (7) 4.10注释设计 (7) 4.11限制条件 (7) 4.12尚未解决的问题 (7) 5程序2(标识符)设计说明 (7)

引言 编写目的 【给出项目详细设计说明书的编写目的,同时指明读者对象。】 背景 【说明: a.待开发软件系统的名称; b.本项目的任务提出者、开发者、用户和运行该程序系统的计算中心。】 术语与缩写解释 【列出本文件中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外文首字母缩写的原词组。】 参考资料 【提示:可包括:(1)本项目经核准的计划任务书、需求规格说明书、合同、项目设计概要说明书或上级机关的批文;(2)本文档所引用的资料、规范等,列出这些资料的作者、标题、编号、发表日期、出版单位或资料来源。】

模块命名规则 【确定本软件的模块命名规则,例如类、函数、变量等,确保设计文档的风格保持一致。可以从机构的编码规范中摘取或引用。】 程序系统的组织结构 【用一系列图表列出本程序系统内的每个程序(包括每个模块和子程序)的名称、标识符和它们之间的层次结构关系。】 子系统划分 模块划分 程序与功能需求、系统模块间的关系 程序1(标识符)设计说明 【从本章开始,逐个地给出各个层次中的每个程序的设计考虑。以下给出的提纲是针对一般情况的。对于一个具体的模块,尤其是层次比较低的模块或子程序,其很多条目的内容往往与它所隶属的上一层模块的对应条目的内容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只要简单地说明这一点即

毕业设计概要设计说明书模板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系统 概要设计说明书 论文题目 学生姓名 学号 所在学院计算机学院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 指导教师 职称 年月 计算机学院

目录 1引言 (1) 1.1编写目的 (1) 1.2背景 (1) 1.3定义 (1) 1.4参考资料 (1) 2总体设计 (1) 2.1需求规定 (1) 2.2运行环境 (2) 2.3基本设计概念和处理流程 (2) 2.4结构 (2) 2.5功能器求与程序的关系 (2) 2.6人工处理过程 (2) 2.7尚未问决的问题 (2) 3接口设计 (2) 3.1用户接口 (2) 3.2外部接口 (3) 3.3内部接口 (3) 4运行设计 (3) 4.1运行模块组合 (3) 4.2运行控制 (3) 4.3运行时间 (3) 5系统数据结构设计 (3) 5.1逻辑结构设计要点 (3) 5.2物理结构设计要点 (3) 5.3数据结构与程序的关系 (4) 6系统出错处理设计 (4) 6.1出错信息 (4) 6.2补救措施 (4) 6.3系统维护设计 (4)

概要设计说明书 1引言 1.1编写目的 本说明书是在充分理解系统需求分析基础上,为详细设计及编码设计准备的。是详细设计和系统编码的根据,同时也是与用户进行交流的文档之一。 本文档的读者为系统用户,软件设计师(详细设计),程序开发员,测试人员,售后技术支持人员等。 1.2背景 a.本软件的名称为:温米采油厂生产经营子系统; b.本项目是应温米采油厂生产经营的需要,由成都思友信息技术服务公司开发,用户为 温米采油厂及各级单位人员,系统服务器放在网络中心,由开发技术室负责运行、管理。 1.3定义 列出本文件中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外文首字母组词的原词组。 1.4参考资料 列出有关的参考文件,如: a.本项目的经核准的计划任务书或合同,上级机关的批文; b.属于本项目的其他已发表文件; c.本文件中各处引用的文件、资料,包括所要用到的软件开发标准。列出这些文件的 标题、文件编号、发表日期和出版单位,说明能够得到这些文件资料的来源。 2总体设计 2.1需求规定 说明对本系统的主要的输入输出项目、处理的功能性能要求,详细的说明可参见附录C。

总体设计说明书(模板)V1.0

XX银行XX项目总体设计说明书 一、总体设计 1.需求规定 说明对本系统的主要的输入输出项目、处理的功能性能要求。 2.运行环境 简要地说明对本系统的运行环境(包括硬件环境和支持环境)的规定。 3.基本设计概念和处理流程 说明本系统的基本设计概念和处理流程,尽量使用图表的形式。 4.结构 用一览表及框图的形式说明本系统的系统元素(各层模块、子程序、公用程序等)的划分,扼要说明每个系统元素的标识符和功能,分层次地给出各元素之间的控制与被控制关系。 5.功能需求与程序的关系 本条用一张如下的矩阵图说明各项功能需求的实现同各块程序的分配关系:

6.人工处理过程 说明在本软件系统的工作过程中不得不包含的人工处理过程(如果有的话)。 7.尚未问决的问题 说明在概要设计过程中尚未解决而设计者认为在系统完成之前必须解决的各个问题。 二、接口设计 1.用户接口 说明将向用户提供的命令和它们的语法结构,以及软件的回答信息。 2.外部接口 说明本系统同外界的所有接口的安排包括软件与硬件之间的接口、本系统与各支持软件之间的接口关系。 3.内部接口 说明本系统之内的各个系统元素之间的接口的安排。

三、运行设计 1.运行模块组合 说明对系统施加不同的外界运行控制时所引起的各种不同的运行模块组合,说明每种运行所历经的内部模块和支持软件。 2.运行控制 说明每一种外界的运行控制的方式方法和操作步骤。3.运行时间 说明每种运行模块组合将占用各种资源的时间。 四、系统数据结构设计 1.逻辑结构设计要点 给出本系统内所使用的每个数据结构的名称、标识符以及它们之中每个数据项、记录、文卷和系的标识、定义、长度及它们之间的层次的或表格的相互关系。 2.物理结构设计要点 给出本系统内所使用的每个数据结构中的每个数据项的存储要求,访问方法、存取单位、存取的物理关系(索引、设备、存储区域)、设计考虑和保密条件。 3.数据结构与程序的关系 说明各个数据结构与访问这些数据结构的形式:

软件概要设计说明书模版

软件概要设计报告文档模板 1. 引言 (2) 1.1编写目的 (2) 1.2项目风险 (2) 1.3预期读者和阅读建议 (2) 1.4参考资料 (2) 2. 设计概述 (3) 2.1限制和约束 (3) 2.2设计原则和设计要求 (3) 3. 系统逻辑设计 (4) 3.1系统组织设计 (4) 3.2系统结构设计 (4) 3.2.1 系统特性表 (5) 3.2.2 系统特性结构图 (6) 3.3系统接口设计 (6) 3.3.1 系统接口表 (6) 3.3.2 系统接口传输协议说明 (7) 3.4系统完整性设计 (7) 4. 系统出错处理设计 (8) 4.1系统出错处理表 (8) 4.2维护处理过程表 (9) 5. 技术设计 (10) 5.1系统开发技术说明表 (10) 5.2开发技术应用说明 (11) 6. 数据库设计 (11) 7. 词汇表 (11) 8. 进度计划 (11)

1. 引言 引言是对这份软件系统概要设计报告的概览,是为了帮助阅读者了解这份文档是如何编写的,并且应该如何阅读、理解和解释这份文档。 1.1 编写目的 说明这份软件系统概要设计报告是基于哪份软件产品需求规格说明书编写的,开发这个软件产品意义、作用、以及最终要达到的意图。通过这份软件系统概要设计报告详尽说明了该软件产品的软件结构,包括数据库结构和出错处理,从而对该软件产品的结构的描述。 如果这份软件系统概要设计报告只与整个系统的某一部分有关系,那么只定义软件系统概要设计报告中说明的那个部分或子系统。 1.2 项目风险 具体说明本软件开发项目的全部风险承担者,以及各自在本阶段所需要承担的主要风险,首要风险承担者包括: ●任务提出者; ●软件开发者; ●产品使用者。 1.3 预期读者和阅读建议 列举本软件系统概要设计报告所针对的各种不同的预期读者,例如,可能的读者包括: ●用户; ●开发人员; ●项目经理; ●营销人员; ●测试人员; ●文档编写人员; ●等等。 描述文档中,其余部分的内容及其组织结构,并且针对每一类读者提出最适合的文档阅读建议。 1.4 参考资料 列举编写软件产品概要设计报告时所用到的参考文献及资料,可能包括: ●本项目的合同书; ●上级机关有关本项目的批文; ●本项目已经批准的计划任务书; ●用户界面风格指导;

总体架构设计说明书-模板1

XXX有限公司 XX项目 总体架构设计说明书

总体架构设计说明书文档修订记录 *变化状态:A——增加,M——修改,D——删除

目录 1引言 (5) 1.1目的 (5) 1.2读者对象 (5) 1.3引用文件 (5) 1.4术语表 (5) 2相关框架介绍 (5) 2.1XX框架简介 (5) 2.2XX框架简介 (5) 3系统架构 (6) 4总体设计 (6) 4.1约定 (6) 4.2设计原则 (6) 4.3设计实现 (6) 4.4构件实现 (6) 4.5通用业务处理 (7) 4.6配置文件 (7) 4.7辅助工具介绍 (7)

1引言 1.1目的 [在此对文档的目的进行说明。] 1.2读者对象 [在此对预期读者的角色进行罗列说明。] 1.3引用文件 ?[《XXXXXXXX》文件编号:XXXX_XXX_XXX] ?[《XXXXXXXX》文件编号:XXXX _XXX_XXX] 1.4术语表 2相关框架介绍 [对项目中使用到的框架进行介绍。] 2.1X X框架简介 [在此进行相关框架的产生背景、主要解决的问题、为什么要在项目中引入此框架进行介绍。] 2.2X X框架简介 [在此进行相关框架的产生背景、主要解决的问题、为什么要在项目中引入此框架进行介绍。]

3系统架构 [在此结合架构图概括的描述系统整体结构,特别注意接口的表述。] 4总体设计 4.1约定 4.1.1X X约定 [在此对设计过程中要遵循的约定进行说明。] 4.1.2X X约定 [在此对设计过程中要遵循的约定进行说明。] 4.2设计原则 4.2.1X X设计原则 [在此对设计过程中要遵循的原则进行说明。] 4.2.2X X设计原则 [在此对设计过程中要遵循的原则进行说明。] 4.3设计实现 4.3.1X X设计实现 [在此对设计思路进行详细说明,确保软件设计师和软件开发工程师能够读懂。] 4.3.2X X设计实现 [在此对设计思路进行详细说明,确保软件设计师和软件开发工程师能够读懂。] 4.4构件实现 [我们通常会把在一个或多个项目中用到的界面元素或功能抽象为控件或组件,以达到代码和外观重用的目的。]

LLD详细设计说明书模板

XX 详细设计说明书 拟制日期yyyy-mm-dd 评审人日期yyyy-mm-dd 批准日期yyyy-mm-dd <公司或企业图标> <公司或企业中英文名称>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仅供内部使用)

修订记录 分发记录

目录 1简介 (6) 1.1目的 (6) 1.2范围 (6) 2详细设计 (6) 2.1模块1详细设计 (6) 2.1.1数据描述 (6) 1.简单数据描述; (6) 2.结构1 (6) 3.结构2 (7) 2.1.2函数描述 (8) 1.函数1 (8) 2.函数2 (9) 2.2模块2详细设计 (10) 2.3错误处理 (10) 2.3.1系统错误 (10) 2.3.2接口错误 (10) 2.3.3协议错误 (10)

表目录No table of contents entries found.图目录 Figure 1Module 1 Structure Chart 模块1结构图 (8)

XX 详细设计说明书 关键词: 摘要: 缩略语清单:<对本文所用缩略语进行说明,要求提供每个缩略语的英文全名和中文解释。

1 简介 1.1 目的 描述本文的目的,一般详细设计必须能够直接指导编码活动。 1.2 范围 本节应描述文档所包括和不包括的内容。 2 详细设计 对于在概要设计说明书中给出的软件实体,本节集中描述它们的详细描述部分。 2.1 模块1详细设计 描述模块中定义和使用的数据,包括: 简单数据,如模块级的全局变量、常量、宏; 复合数据,如模块内部的结构、联合...; 2.1.1 数据描述 在2.1.1.1中描述本模块中的简单变量、常量、宏; 从2.1.1.2起描述本模块中的复合数据,如结构、联合等; 1. 简单数据描述; 描述在本模块中定义和使用的简单变量、常量、宏; 按照下列格式进行简单数据的描述 功能描述:描述该数据的用途 数据定义:定义该数据 2. 结构1 定义和说明该数据结构(包括联合); 按照下列格式进行数据结构的描述 数据结构描述:描述该数据结构的用途 数据结构定义:用实际的编程语言定义该数据结构 数据项描述:

(完整版)概要设计说明书_模板

XXX项目 概要设计说明书 创智和宇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修改记录

此页由EPG编写,项目实施人员不用更改任何地方 模板编写及修订记录 此页由EPG编写,项目实施人员不用更改任何地方

目录 XXX项目_概要设计书 (1) 1 引言 (1) 1.1 编写目的 (1) 1.2 参考文献 (1) 1.3 术语与缩写解释 (1) 2 总体设计 (1) 2.1 系统概述 (1) 2.2 系统设计原则 (1) 2.3 设计中应用的关键技术 (1) 2.4 系统结构图 (2) 2.5 网络结构图 (2) 2.6 系统功能模块图 (2) 2.7 数据流向图(或称为时序图) (2) 2.8 模块构成 (2) 3 环境设计 (2) 4 硬件设备 (2) 5 支持软件 (3) 6 接口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 用户接口 (3) 6.2 外部接口 (5) 6.3 内部接口 (5) 7 数据库设计 (6) 7.1 数据库环境说明 (6) 7.2 数据库命名规则 (6) 7.3 逻辑设计 (6) 7.4 物理设计 (6) 7.5 安全性设计 (7) 8 公用结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9 界面设计 (8) 10 出错处理设计 (8) 11 开发工具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附录 (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