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强互惠理论的扩展

强互惠理论的扩展

强互惠理论的扩展
强互惠理论的扩展

强互惠理论的扩展

一、引言

社会科学的基本问题是Georg Simmel (1910)提出的,即“社会何以可能?”。从经济学意义的理性个体假设出发,资源的稀缺性导致资源配置的博弈,自私倾向的博弈的参与者将陷入“囚徒困境”,这意味着社会将瓦解,或

者社会原本就不能形成,但事实上社会现象普遍存在于生物界,所以,理性的

个体如何能够组成社会,这是一个问题(汪丁丁,2005)。动物学家Bekoff (2001)的研究表明,合作不仅是人类的行为模式,也是其他许多物种的行为

模式,而正是合作以及合作的意识才是“社会”的开端。Gallese et al.

(1996)以及Rizzolatti et al. (1996)在人大脑皮层前运动区发现了镜像

神经元(Mirror Neuron),这为人类的合作交往提供了神经生物学基础。Kadushin (2002)对儿童早期的心理研究表明,人在幼年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

社会交往的动机。我们有理由相信,交往是具有健全脑组织的现代人通过代际间遗传而获得的一种本能。在交往中,每个人都会生动地体验诸如良知、自尊、悔恨、怜悯、羞耻、谦虚和愤怒等情感经历,而这些体验正是有利于有关荣誉、利他、正义、同情、仁慈等普遍道德准则的形成(Wilson,1998)。道德行为

内在倾向的另一面是仇外(Xenophobia),这种仇外情绪体现了信任的边界,

进而人们在其频繁交往的有限人群的边界内,萌生了亲和性(Familiarity)和

共同利益,这使得合作在圈子内成为可能。

美国Santa Fe研究所的经济学家Samuel Bowles和Herbert Gintis借用Durkheim的“亲社会性(Prosociality) ”这一概念,用以表示人类具有的一

种偏好,此偏好有利于合作秩序的形成(Bowles, Gintis, 1998)。“亲社会性”也会损害个体,使个体为此支付较高的成本。因此,为了保证“亲社会性”

在演化中的遗传优势,群体中必须存在这样一些个体,他们耍求合作的对等性,积极惩罚那些不合作的人,哪怕自己付出高昂的代价,这就是强互惠主义者。“强互惠主义〃(Strong Reciprocity),是 Bowles 和 Gintis 等 Santa Fe 经济学家在最近的制度演化研究中的核心关键词。他们认为,当一个带着合作的倾向进入一个新的社会环境的强互惠者,被预先安排通过维持或提高他的合作水平来对其他人的合作行为作出回应,并对其他人的“搭便车”行为进行报复,即使会给自己带来成本,甚至是不能理性预期这种报复能在将来给个人带来的收益。这个强互惠者既是有条件的利他合作者,也是一个有条件的利他惩罚者,他的行为在付出个人成本的时候,会给族群其他成员带来收益,即存在正的外部性。之所以称其为“强互惠”,是为了区别其他如互惠利他主义、间接互惠

以及由重复交往或积极分类所维持的安排个体自利行为的交往的“弱互惠”(Bowles, Gintis, 2003)。在一个群体中,哪怕只有一小部分强互惠主义者,

就足以保持该群体内大部分是利己的和小部分是利他的这两种策略的演化均衡稳定,实现“演化均衡稳定性”(ESS) (Gintis et al.,2003)。

在“强互惠主义”问题上,美国Santa Fe研究所的经济学家们已经做了大

量的研究工作,其中代表性的文献是Gintis (2000) , Bowles and Gintis (2004) , Sanchez and Cuesta (2005) , Fehr et al. (2004) 。 Gintis (2000)开发的一个模型显示,在可行的条件下,强互惠主义可以通过群体选

择在相互的利他主义中产生,强互惠主义者能够侵入一个利己类型的人群并保持均衡。Bowles and Gintis (2004)以更新世(Pleistocene)晚期的流动狩猎和根块采集为主的族群为背景的计算机仿真模型进一步显示,在大约500代以后,族群中的强互惠者的比例就稳定在人口比例的37. 2%的水平上,而自私者占38.2%,合作者占24.6%,而平均卸责率为11. 1%。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Sanchez and Cuesta (2005)的深入仿真研究表明,即使原来整个人群都是自私的,但只要存在产生突变的概率,如人群中突变产生强互惠者,由于强互惠者的期望接受限度(Acceptance Threshold)在演化过程中不断增加,也就是惩罚能力增加,从而有可能降低利己者的生存适应性,这样强互惠者就有可能在漫长的自然演化过程中得到生存。Fehr et al. (2004)利用正电子发射成像技术来观察采用真实货币支付的经济实验,检验了强互惠者从惩罚背叛规范者中获得满足的假说。实验结果显示,在预期的五个场合,与激励相关的脑区均被激活,尾核和壳核的血流峰值显示,其活跃程度远远超过平均水平,这时受试者表现出强烈的惩罚愿望并通过惩罚行为获得较高的满足。实验报告认为,最新的社会偏好模型所定义的效用函数包含了对违反公正和合作规范的惩罚愿望,这些模型比经济学传统的自利模型更好地解释了人类的实际行为。从Santa Fe经济学家的研究中,我们似可梳理出这样的线索:群体中的强互惠者,不论其是从相互的利他主义中产生,还是在自私群体中突变产生,他们都自愿地承担着对群体内不合作、卸责者的惩罚,他们的惩罚行为本身为其自身提供了弥补高惩罚成本的效用满足,从而使得合作在群体内延续,于是社会得以可能。

国内理论经济学界对强互惠的研究,如汪丁丁 (2005)、叶航等(2005)

以及叶航、黄勇(2006)等主要是介绍Santa Fe的研究成果,尚未对强互惠理论展开深入拓展。我们的研究则希望在Santa Fe经济学家的基础上进行更多的扩展,将强互惠理论引导到有意识的制度演化研究途径上来。

二、强互惠者的职业化

Santa Fe经济学家的研究将强互惠视为群体中的一种_发力量,这种力量维持着群体意义上的生物演化所必须的适存度(Fitness),可将其命名为自愿者性质的强互惠者(Voluntary StrongReciprocator)。在这样的逻辑下,制度的演化就表现为自发的无意识演化状态,这一思路传承了斯密的逻辑,而与哈耶克的自发秩序是一致的。从目前Santa Fe经济学家的研究来看,他们基本

是延续了以上的思路,所以对强互惠的探索尚维持在自愿者性质的认识上,这与他们自由主义的立场是相关的。然而,我们认为,自愿者性质的强互惠模型至少在以下方而值得进一步的深入思考。

(1)强互惠者借以惩罚不合作者的条件是什么?对不合作者的惩罚可以由强互惠者自己或者由群体中的其他成员来完成。1.如果惩罚由强互惠者自己来完成,那么强互惠者自身必须拥有优于惩罚对象的某种质素,才能保证惩罚的有效性。这种质素可能是生物性的,比如力量、身体的强健,那么惩罚可以是身体上的,也可以是社会性的,比如优越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那么惩罚可以是针对惩罚对象的经济、社会利益的。2.惩罚如果由群体中其他成员来完成, 在这一情境下,强互惠者需要具有能激起群体中其他成员共同对不合作者的舆论压力或社会经济压力的鼓动力。由此我们认为,强互惠者并非每个群体成员

都可能充当,或者在每一时点都可能充当,而大多数情形是,即使对不合作者产生强烈的不满,但由丁?缺乏相应的惩罚条件,而不得不等待其他拥有惩罚条件的个体来充当强互惠者,自己选择“搭便车”。而上述不满的情绪在游戏状态下容易宣泄而付诸行动,并且游戏安排本身已经赋予了可以惩罚的手段,因此,博弈实验不易察觉此差别。

(2)强互惠者如何感知何种合作模式对于群体有效率因而需要对不合作者予以惩罚?并非所有的合作模式对群体来说都是有效率的,一些个体之间的合作可能会以降低其他个体的福利为代价,这样的合作就无须强互惠者以高成本来维系,因为其并非有利于群体的演化。那么,强互惠者如何对群体中众多合作模式进行效率评价?仅此一点,我们就相信强互惠者并非任何个体皆可充当, 除非他们对于一切合作的背叛都不加辨别地惩罚。因此,他们需要具备在这方面优于其他成员的认知结构,而要形成这样的认知结构又必须有相应的有别于通常个体的更广泛的社会体验。

(3)基于以上两点,我们认为,强互惠在群体中并非普遍现象,更为一般的情形应该是,普通个体在自身利益受到卸责者的侵害时,会产生强互惠行为冲动,其或者偶尔采取强互惠行为,或者由于行为能力的不足而坐享其他强互惠者的利他惩罚行为后的外部性。我们猜想,这两种情形都可以通过Fehr et al. (2004)的实验观测到相关的脑区被激活、尾核兴奋的神经成像。然而,正

如我们论述过的,一贯性的、非偶然性的强互惠对于群体的成功演化具有不可缺失的重要意义。这样就意味着,需要有群体内特定的个体在专门的社会体验中形成强互惠行为能力和知识,笔者姑且称之为“强互惠锻炼”(Exercise of Strong Reciprocity),从而一贯性地从事群体内必须的强互惠行为。

强互惠锻炼,是指那些被群体所期待的能一贯性地有效地实施强互惠利他惩罚的个体形成强互惠能力以及手段的社会体验过程。强互惠锻炼包括两个方面的体验过程,而这两个过程都需要置身于群体中来实现。一是在主观上经由认知过程形成必要的理性能力。认知包括物理认知和社会认知,物理认知是对那些可观察到的物理世界的因果联系的把握,社会认知是对社会世界的因果联系和意义的判定。由丁?有限理性的假设,个体在接触和搜集信息上的时空维度的局限,其认知的形成除了自我独立的感受和思索以外,更主要的途径是通过接受已经为其他个体证明过的经验,并在自己的实践中亲身验证和体验这些意义,由此个体获得推理能力,而通过这样的认知过程是基于群体内的交往故,而其必然表达群体所共享的某些意义体系,也就是我们所辨识的理性。群体成员对个体是否具有支持其强互惠行为的足够理性能力的认定,成本最低的方式就是考量其接受教育的水平以及社会接触的广度和深度,前者被认为主要对推理能力的形成负责,而后者则被用来判别其是否可获得合理性。我们注意到,因为理性形成所依赖的认知过程需要到群体内来实现,就一般情形而言,个体的理性很难系统性地腾空于群体的共同认知和共享意义,正是这样,强互惠者的利他惩罚才可能真实表达群体对某种合作状态的共同诉求。然而,当群体内某些个体的交往行为填补了群体之间的结构洞(Structural Holes),那么,

他群体也可为认知和理性的形成提供更多的渠道。二是在客观上形成对不合作者和卸责者实施惩罚的足够力度。我们考虑,现实中的惩罚能力与博弈游戏状态下的很不相同,在博弈实验中,比如最后通牒,惩罚手段是实验设计者预先给予实验对象的,这样实施惩罚,最大的损失也仅止于没有货币收益,因此,被实验者容易抱以游戏的心态对不合作者进行积极地惩罚,这也可被视为是对现实中无法真实实施惩罚而压抑情感的宣泄。而在现实中,由于缺乏可有效利

用的强互惠惩罚的手段,即使个体产生了与在博弈游戏状态中相同的惩罚动机,也难以付诸行动。那么,强互惠锻炼就正是要使强互惠者具备利他惩罚能力。

我们认为,具有惩罚能力的强互惠者并非一定要通过惩罚来使卸责者得到切实

的收益减少和多付成本的教训,具有惩罚能力的强互惠者在群体中的存在本身

就构成对不合作者的某种威慑,从而抑制了不合作现象的真实发生。惩罚能力

大约有生物性的和社会性的两种,前者如强壮的身体以及较高的战斗值,后者

如社会经济地位以及某种特殊授权。同样,除了自我修炼方式以强健肉体外,

这种强互惠锻炼也必须置身于群体中来实现。总之,强互惠锻炼对于强互惠者

而言,无非是获得对不合作的辨识能力和惩罚能力的过程。当强互惠锻炼在群

体中己经树立了这样的认知以后,只有那些经由强互惠锻炼过程的个体才会被

信任,于是,强互惠锻炼也就演化成为一种标志和符号来辨识强互惠者。

正是由于需要强互惠锻炼以及随时专门性地实施强互惠利他惩罚,强互惠

者可能会失去在群体内获得生计的活动机会,如无法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从事

收获性劳动,这就需要群体内其他成员对其进行必要的补偿。而这种补偿并不

是直接针对实施强互惠行为本身的成本付出,因此与其说是补偿,不如表述为

其职业化报偿更为贴切。这种报偿可以是一般财富形式,同时还可以是特殊合

法化权力形式。当群体内全部成员通过让渡部分财富和权利的方式,使强互惠

者身份固定化,我们坚持认为群体内经常性的而非权宜的给予强互惠者一定的

身份认可对于稳定群体内强互惠者的数量、行为及其行为效果有非常强的演化

优势,那么,强互惠就由Santa Fe的自愿者性质转化为职业性质了,即职业

了。有一点需要说明,在我们的思路中,职业化的强互惠者的出现并不影响群

体内普通个体偶尔的强互惠行为。也就是说,强互惠者的职业化并不意味着散

落在社会中的自愿者性质的强互惠者的消失,前者只是从后者中被固定化而分

离出来的一部分。我们认为,由于有限理性的普遍性,强互惠者的职业化就为

社会交往提供了明确的交往符号,为群体中其他个体的理性的无知提供了更强

依赖的合理性,他们在事先已经做了必要的让渡,这种让渡可以看作是个体在

日后可能自己实施强互惠行为时的成本的预先支出,由于一些个体意识到自我

缺乏实施有效强互惠行为的能力、手段和知识,因此,愿意预支可能发生的成本,由职业化的强互惠者来实施,我们估计这同样能够使这些个体脑部尾核表

现出兴奋状,那么,群体内其他个体就有理由相信职业化的强互惠者会及时对

卸责不合作者予以惩罚,从而他们自己就无须在掌握那些专业技能上花费成本。

三、职业化强互惠者的演化

当我们在Santa Fe的自愿者性质的强互惠的基础上发展出来职业化的强互

惠者的概念后,深入的思索使我们接下来需要对这样的问题作一回答,即职业

化的强互惠者是如何被征集起来的?他们能在演化中获得足够的生存适应性吗?我们己经反复表明过正统的演化生物学和达尔文的演化理论认定自然选择的竞

争压力只对个体以及基因显型(Phenotype)起作用,并不承认群体选择。依据

这样的逻辑,相同或相似生存环境里的个体必然趋于基因显型的一致,这样群

体或种群内的基因显型就趋同,这一演化方向在社会学家看来,重要的功能是

加强了群体或种群内部的身份认同(汪丁丁,2005)。而只有那些被编码进有

机体的基因类型(Genotype)中的特征才是可成功复制和遗传的。我们坚持认

为,个体选择机制只是我们所能观察到的生物演化的一部分。Neo-Darwinism 指出,由于基因分离和重组,有性繁殖的个体不可能使其基因类型(Genotype) 恒定地延续下去,只有交互繁殖的种群才能保持一个相对恒定的基因库,因此,演化是体现在种群的遗传组成的改变上,不是个体在演化,而是群体或种群在

演化。陈继明(1999)的统一演化理论也认为,S然选择分别在群体、个体和

分子三个层次上发生作用,这样,生物演化的结果就应该表现为生物的多样化

协调发展而并非简单的“Survival of the Fittest”(最适者生存)。我们从

并非所有的个体都表现为某种相同类型和形态这一选择结果来考察,至少可以

得到如下结论,自然选择的残酷力量并没有摧毁和灭绝掉所有的弱适应个体,

因为他们借助群体的生存方式弥补了个体适应性的不足,仅就此而论,群体选

择在生物演化中是存在的,至少是对个体选择的必要补充。所以,我们认为,

这样的演化是合理的。从个体选择出发,类似环境下个体趋于相同或相似的特征,这种特征使他们以群体的方式区别于其他环境下生存的个体;同时,从群

体选择出发,群体或种群内部也不排除个体间的多样性差异。

正因为如此,我们认为,即使强互惠对丁?群体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也

不要求群体内每一个成员都来充当强互惠者,如Gintis et al. (2003)所言,

群体中只有一小部分强互惠主义者,就足以保持该群体稳定演化均衡,群体内

其他成员就成为强互惠正外部性的受益者。在个体选择的演化理论下,强互惠

个体之所以能够在实施利他惩罚丧失一定适存度后仍能获得成功演化,主要是

因为强互惠者也可以从个体中收获效用来冲抵适存度的下降,包括通过强互惠

行为个体的脑部反射提供了愉悦兴奋的生物性感受以及个体得到的社会资本

积累;在群体选择理论下,作为选择单位的群体因为内部的强互惠者的存在而

被选择成功演化,所以,群体内就可能生发出一种倾向鼓励和稳定强互惠者的

长期存在。正是这样一种倾向使得群体成员通过让渡部分财富和权利的方式使

强互惠者身份固定化、职业化成为可能。

由于群体内并非全体成员都有必要充当强互惠者,那么,强互惠者是如何从一般成员分化或被分化出来的呢?膜翅目昆虫社会中的单倍二倍性(Haplodiploidy)的特殊遗传方式被认为能够最大效率地传递遗传物质。这种生物性分工使得这些种群在基于群体的选择中得以生存繁衍。处于生物界食物链下端的人类,在氏族部落以及冷兵器时代,群体内也存在着这样的生物性分工,即那些身体强壮的个体更有利子出面维系群体内的某种以生存为诉求的合作方式,或者说他们更具备客观上强互惠的能力而充当强互惠者。随着人类的演化,剩余产品的出现促成了人类的社会性分工,群体、社群以及社会内的社会经济地位差异使得部分个体具备了惩罚卸责者的更多的社会性手段,于是Bowles and Gintis (1998)所言的名誉效应、报复效应和分割效应的社群治理就在他们的操作和带动下更容易显现效果。我们认为,正是因为潜在的强互惠者客观具有以上质素,他们才有可能被选择充当固定的职业化的强互惠者。另一方面,从主观上考察,希望充当群体内的强互惠者个体需要首先具有强互惠利他惩罚以维护群体有效合作模式的愿望。这种愿望体现在两个方面:1.他们主观上有为他人甚至陌生人提供正外部性影响的心理准备;2.他们非常希望现有的合作模式和制度被有力地维持。以后者而言,可能因为他们从现有的制度安排中获得了利益,他们对这样的制度被维持抱有很高收益预期。所以,我们认为,有谁会从群体既定的制度中从强互惠中获益最多,那么,他就主观上更

愿意充当职业化的强互惠者。

具备客观和主观条件的职业化的强互惠者最后如何从群体中脱颖而出呢?1.

武力或暴力竞争方式。当缺少足够的说服手段和证明方式来展现强互惠者的能力时,这种方式最容易被选屮。它反映了个体主观上急切希望职业化强互惠者的愿望,这在灵长目动物社会中可被显著观察到。2.民主的选举方式。这种较为和平和公平一些的方式,更体现了群体对于候选个体的客观强互惠能力的共同认定,当其辅以弹劾手段时,效率会更明显。在这种方式下,个体的强互惠锻炼记录被认为是主要指标。当然,现实中并非群体内全部成员都可均等享有对结果的影响力和话语权。3.世袭方式。由于财富以及社会地位的可继承性,

那些已经获得职业化强互惠者位置的个体可以选择他所满意的子嗣来继续履行群体内强互惠行为的职责,这一过程也可被视为一种强互惠行为,即维系了群体内某种己经认定的行为方式。经由以上的方式,具有固定身份的职业化强互惠从群体中产生出来。但之后他们仍需要不断进行自身的强互惠锻炼以此不断获得群体对其强互惠行为的合法性认同,这一过程将有可能伴随其全部的职业生涯。

我们也注意到,职业化的强互惠者存在的基础必须是一个具有亲社会情感的群体。当群体中大多数成员是反社会的或者演变成反社会的,那么,职业化的强互惠者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群体可能就此瓦解或者原本就建立不起来。只有当群体中大多数成员表现为亲社会倾向,愿意维系群体现有合作方式和行为模式或者制度安排,愿意职业化的强互惠者充当对不合作个体的惩罚者,职业化的强互惠者才是可能的,社会在这样的第三者强制下才是可能的。于是,群体成员愿意让渡部分财富或者权力给予固定的职业化的强互惠者,使得这样的模式有效运作。

群体中固定身份专职从事强互惠利他惩罚的个体涌现出来这一事实本身应该是人类在有限理性条件下自发演化的结果。这使得群体内其他成员有可能实现对强互惠行为技能以及相关信息的理性的无知,他们只需要遵从符合被群体所辨识的共享意义的某种行为模式行事,就可获得能预期到的收益,而不必因为担心合作中被背叛而蒙受损失从而在提防不合作者上增加成本以及在合作中减少投入失去最大获益机会,他们如此行事正是秉承着对群体中职业化的强互惠者的存在及其对卸责者利他惩罚能力和效果的信任,即使他们在合作中确已受到不合作者的侵害,他们对通过职业化的强互惠者获得事后补偿和赔付抱有充分的信心。于是,在获得同等收益的情形下交往成本被降低了。正因为如此,出于经济学的等价交换的原则,群体成员需要就他们从强互惠者那里获得的效用增进支付必要的报酬。这种报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让渡部分自身的权利以使得职业化的强互惠者在从事利他惩罚时有足够的合法性权力保障;二是让渡部分&身的收益以使得强互惠者获得职业化报偿从而可以放弃一般生计性劳动。我们坚持认为,强互惠者的职业化报偿并不是其实施强互惠行为的直接诱发因素,其主要诱因仍然是强互惠者对合作模式被维护的强烈的主观愿望,否则就不是强互惠者,至少主观上不再是。

从人类演化的进程看,最初的人类共同生活群体是以血缘为基础的家族式群体或群落。在这样的群体中,主要是基于亲缘关系的合作与利他行为模式。当这种模式的某种建构方式被群体所共同辨识到对群体的生存与演化具有积极意义时,以强互惠者出面维系这种模式的格局就可能被选择,于是家长或族长就出现了,并且其作用以及相应的权力随着群体的扩大而越发凸现出来。随着

群体边界的向外延伸,更大的社群或者族群冲破了血缘关系,以互惠合作的关系将一个个家族式的小群体囊括起来。在这样的群体中,主要是基于互惠利他的合作模式,当剩余产品出现以后,这应该是促成贸易的主要途径。然而,我们注意到,随着群体规模的扩大,两两个体间交往的频率是趋于下降的,甚至会出现没有交往关系的陌生人。同时,强互惠者利他惩罚结果的正外部性,对于群体成员来说,又具有普遍效用增进的意义,从而表现为公共品,而公共品的非排他性、非竞争性以及不可分割性使得强互惠的外部性很难以价值方式精确地划分,所以,互惠利他并不能完全不成立。那么,强互惠者实施利他惩罚行为并不是基于互惠利他的远期收益的等待,而只能是群体为长期拥有身份固定的强互惠而进行必要的让渡以支付的职业化报偿。这样的让渡体现了群体的共同意志,因此,其本身体现了群体所要求的一种合作模式,即无论群体成员是否自愿,这种让渡与支付都强制地进行。这样,当我们对上述财富让渡的征集界定为税收时,职业化的强互惠者就对应着政府,或者说,当上述财富的让渡演化为税收时,职业化的强互惠者也就演化成为政府,于是,我们就构造了一个新概念一政府型强互惠。

四、一个新概念:政府型强互惠主义

“政府型强互惠主义”是基于Santa Fe经济学家们的研究思路,将fi愿者性质的强互惠扩展到职业化层面后经由以上分析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在这个概念下,Santa Fe意义上的强互惠者的解说仍然是成立的,即强互惠者主观上愿意对群体内不合作的个体给予惩罚,哪怕自己付出高昂的代价也毅然为之。我们的研究是在主观意愿的基础上,赋予强互惠者客观的能力和权力,从而展开了职业化的探索途径。政府型强互惠应是人类在演化中群体方式的生活习惯下自发演化的产物,至少有两个理由使我们相信群体内必然生发出政府型强互惠组织。

。(1)当人们的交往范围不断扩大,就要求更多的合作方式在更大的群体内达成并被维护,于是那些被血缘、种族或者地域分割的古老的零散群体之间的结构洞将不断被一些利益的共识所填补,这样群体就不断扩张成长,成为部落、成为社群、成为社会。因此,在更大的群体或者社会内,被认定为有效率的合作模式的数量将激增,需要强互惠者以职业化手段维系的合作或者制度安排越来越多。然而,即使经由强互惠锻炼的职业化强互惠者仍然受限丁?个体的有限

理性而无法实现所需的全部理性能力,为此,内部分工明确的组织化结构的职业化强互惠者群体逐渐演化出来。这样的群体规模取决于社会内需要维系的合作模式的数量,进而取决于社会规模的大小。同时,这样的群体规模还取决于社会成员愿意或者可以承担的以形成强互惠报偿的财富让渡数量。当然,由于无法精确在个体成员中间以效用增进来确定财富让渡的量,就只能以固定的方式强制性地征收来构成以上职业化的强互惠组织的报偿收入,这种对群体成员强制征收的即是税收,其形成的即是财政收入,而职业化的强互惠组织就是政府

(2)随着群体的扩大,群体内的利益更趋多元化,这样一来,在不同场合下的不合作者或者卸责者的数量就将增加。因此,职业化的强互惠者的强互惠利他惩罚手段就必然要求加强。当不合作者、卸责者甚至那些蓄意破坏群体已然认定的合作模式的个体拥有足够的对抗力量时,职业化的强互惠者一般性质

的强互惠能力可能已经无法保障其职责的履行。于是,他们需要借助经由群体成员的让渡而获得的权力建立专门的暴力性机构以强化惩罚力量,这种力量被强化到足以对破坏群体所认可的行为规范者、不合作者实施最严厉的惩罚直至剥夺其社会性生存甚至生物性生存的权利。这样的权威暴力性机构就成为了政府的重要特征o

我们认为,政府之所以有足够的惩罚性权力,主要是因为他们在群体和社会内因为固定充当强互惠者使得被群体和社会认可的合作和行为规范持续地维系从而获得了合法性。合法性来源于政府型强互惠者的代表性,政府型强互惠者的代表性并不要求全面,只要强互惠者维护的行为模式代表的某个亚群体可以给予其足够的合法性支持。换言之,当某种合作和行为模式被某些成员认定为是有效率的或者是可以提供满意收益时,固定身份的强互惠者对这样的模式的维系就可获得来自前者的支持,而当这种支持对于后者提供最大的适存度时,后者就获得了在群体内演化的机会,从而其权力就具备了合法性来源。依据这样的逻辑,我们似可得出如下假说,先有制度,才有维系这种制度的政府,制度在群体内的代表性决定了政府的代表性,并且这样的结论也是合理的,即制度创造了政府,而非政府创造制度。即使政府不存在,社会合作范式仍然存在,人们仍然要服从某种约束。所以,不是政府制定规范由人民执行,而是人民相互间制定规范,由专职的政府人员来履行监督之责(Simmons,1993)。依据

我们论述的思路,可以如此诠释政府,这是一个社会中或者群体内的职业化强互惠者的功能性结构性组织,他们被群体选择用以维护群体内具有代表性的规范和制度。在这个意义上,政府首先是强互惠主义的。

正如已经认识到的,职业化的强互惠者的出现并不影响群体内普通个体偶尔的强互惠行为,强互惠者的职业化并不意味着散落在社会中的肉愿者性质的强互惠者的消失。那么,政府型强互惠者并非囊括了群体内全部具有强互惠利他惩罚行为倾向的个体,或者说政府并非是全部强互惠者的集合。还有一些不具备群体代表性的行为模式制度范式被另一些没有进入政府组织的强互惠者维护着,他们可能是游散状态的强互惠者,也可能是固定身份的职业化组织化的强互惠者,后者构成了政治学意义上的院外活动集团,他们的存在对现存政府构成压力。

五、结语:制度演化研究的新视角

我们认为,合作或者借用Bowles and Gintis (2004)的表达_ “异质人群的合作”,对于稳定的社会建构至关重要。一个显见的事实是:拥有良好合作秩序安排的社会中的交易成本将低于缺乏合作的社会。合作是作为具有社会交往本能的人类演化的必然结果,高交往频率的人群相互间的亲和性和共同利益使合作在群体内成为可能。从相互的利他主义中产生或者在?私群体中突变产生的少量强互惠主义者保证了合作在群体内部的延续,从而使得群体成功演化。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作为群体内的自发力量的自愿者性质的强互惠主义并不能充分保证强互惠长期的稳定性和有效性,因此,强互惠者的职业化就成为改善这一状况的选择。当人类交往的技能不断拓展S己的交往范围,合作就需要在更大的群体内实现,职业化的强互惠主义就表现为政府型强互惠主义,政府型强互惠者利用其合法性权力制裁卸责者或者违背制度者,于是,合作在强制下使得社会成为可能。

然而,一旦强互惠者职业化就会产生强烈的建构主义的精英行为倾向,制度演化可能从自发演化的内生型(Endogenous)被导向为强制主导的外生型,或者内生与外生相互约制的混合型。生物学家LeDoux (2002)把心智从无意识状态到意识状态的过程描述为一个连续谱系,在意识出现之前,演化主要是“天演”一物竞天择,而当意识涌现出来之后,就出现“有意识演化”。社会公众对于政府的制度变迁行为方式有明确的认知,因此,社会公众的制度演化选择必须体现这种认知,在政府认同的框架内或者边缘选择有意识的演化方式和途径,这类似于Buchanan and Vanberg (2002)所表述的“宪法约束下的制度演化”。另一方面,政府对于其权力的合法性来源于社会公众对其强互惠行为的期望和委托这一事实也有充分的认知,因此,制度的“理性设计”必须考虑到社会公众的自发演化状态,如果设计的制度与之一致,便会推进得顺利,但若与之相悖,就会显得相当艰巨,最后可能被脱离其原先的设计目标,从而被锁定在低效率状态中。因此,在这样的博弈中,社会制度的演化轨迹可能呈现出非线性的点状均衡态势。

政府型强互惠主义为我们的制度演化研究展开了一个新视角。这样的研究途径可以摆脱在有关制度演化的理性设计和自发演化的非此即彼的两分法上纠缠,我们可以立足于包容二者的统一的框架来审视政治、经济、产业等制度的沿革路径。由此,可以建构如下的制度演化研究思路:个体在交往中逐渐生发出亲社会情感,他们出干减少不确定性带来的成本的考虑选择相互合作的行为方式,这样诸多行为方式经由模仿以及代际复制在群体中扩展,并内化为习惯、习俗或者制度;然后,那些倾向秩序欲求的个体从群体中凸显出来,无论他们是群体选择还是个体选择的产物,总之他们的出现给予了群体内选择合作成员这样的信息提示,即习惯、习俗或者制度将会被遵从贯彻,机会主义行为的成本是高昂的,合作被维持着,作为群体内的亚群体的强互惠者存在的价值得到肯定;强互惠者逐渐从自愿者性质转向职业化,专门从事对群体内不合作者的惩罚,社会得以可能,而职业化的强互惠者开始从一般群体成员中分化出来,于是,政府出现了;政府型强互惠主义模式下,职业化的强互惠者经由分工而导致其技能的提高,或者说经由强互惠锻炼他们自认为或者被认为具备了维系合作方面的优于其他成员的专门知识以及理性,前者在哈耶克那里被认为是“致命的自负”,正因为如此,政府型强互惠主义者逐渐表现出明显的建构倾向,于是,当制度在自发演化和理性设计的博弈中收敛到某个不动点时就表现为均衡。然而,我们认为政府应该达成这样对自身的定位,他们首先是强互惠者,其次才是制度的建构者。那么,我们就不会因为各种蓝图式的制度设计方案无法推行或实施效率打折扣而感到不安了。以国内企业改革为例,企业的出现基〒Coa Se(1937)的逻辑是降低交易成本的自发演化结果,而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客观历史原因,政府将企业替代市场的边界无限向外延伸,出现了“小而全”、“大而全”的企业办社会现象,实际操作证明,这样的理性建构效率低下、严重制约了企业发展。但我们的思路并非要将政府拉回到斯密的“守夜人”位置上,而是希望在强互惠主义者这样一个基本政府功能上探究政府的建设性的定位。)

高考备考资料精编_时代精神---和 谐、双 赢

时代精神和谐、双赢 作文专题 0207 1145 时代精神和谐 和谐送福喜气洋洋,我们情不自禁的要感谢这伟大的时代,感谢平安的和谐生活。我们肩负着各自的历史使命相聚今春,沐浴着和谐的阳光,感受着这幸福的时刻。和谐并不遥远“修身为本、教学为先”民风的改良、环境的改善,无不诉说着崇尚伦理道德的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实质是乐观向上、重视德化教育、关注现实人生,而其入世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造就了一代代民族脊梁,也定能成就今天的民族复兴之伟业。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原则是遵循和谐统一的“中正之道”达到和谐社会的理想境地。儒家所奉行的“中庸之道”其主张“致中和”“和为贵”把在变动中寻求和谐稳定的处世之道作为人生的最高境界、同时也把这种思想方法视为构造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唯有“持中”的原则能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也正是这种对理想人格和理想社会的追求,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意识和核心价值。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和谐,崇尚和谐统一的社会理想,特别是重家族、重伦理、是遵循了大自然“天道人德合一”的发展规律。华夏民族在以农业为基础的五千年漫长社会中形成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社会结构,家族成了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单元,个人是家族的一分子,个人的荣辱要以家族的荣辱为依归。维护整体利益,就要注意内部和谐,不偏不倚地处理各种关系,特别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整体和谐的前提又是个人的道德修养,如《大学》言“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伦理道德所强调的是如何修身立德、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何维护家族的团结、如何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孙中山先生曾说:“以我看来中国团结之道,应该由家庭而宗族、由宗族而国族、联合宗族建立国族。”毛泽东说过:“为国尽忠、为父母尽孝乃做人之根本,要孝敬父母。连父母都不肯孝敬的人还肯为人民服务吗?不孝敬父母天理不容”。孝亲尊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课程,五伦八德是圆成善根圣果的礼门义路。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亘古亘新的礼义之邦,造就了一曲曲盛世长歌。在人与人之间、家族与家族之间乃至于国家与国家之间主张和平共处;在家庭中强调家和万事兴;在危难之时提倡和衷共济;在处理重大事务时强调天时、地利、人和,而“人和”又比天时、地利更重要等等,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和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今天,社会要大同、国家要和平,人类要达到宇宙和谐世界一家的理念。而当今社会的新细胞是企业,家庭已演变成为临时加油站,是陈细胞。构建和谐社会重在创建和谐企业,创建和谐企业胜在树立和谐人生观。造就大道德商引领下的新型民族企业,形成中华新人文道德信仰的和谐民族企业集团,成就公共体系优先的民族价值观。因此,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贯精神。我们应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去认识把握,以便更好的推动和谐中国的构建和发展。 双赢 世间万物都存在互利共生的双赢故事,双赢是一种大智慧。现代生活,竞争无时不在,它不应该是一味的言论攻击,两败俱伤,只要大家多一份关爱、包容、谦让与无私,不仅能承拖托别人,更能成就自己,从而在付出中收获双赢。 双赢就是你赢我也赢。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双赢的思维和智慧。双赢的智慧,就是要明白双赢的条件,就是求同存异、和睦相处、共同发展、诚信合作;双赢的智慧,就是要明白从整体着眼、从长计议、合作互补、互利互惠;双赢不是一相情愿的事情,它需要双方的平等对话,需要自身的强大和足智多谋。 构建和谐社会,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人与人、个人与群体、个人与国家也要实现“双赢”。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让我们带一份平和、一份智慧,去接纳云、去挽留鱼,尽显双赢的人生大智慧。

心理科学进展_投桃报李_互惠理论的组织行为学研究述评

心理科学进展 2012, Vol. 20, No. 11, 1879–1888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DOI: 10.3724/SP.J.1042.2012.01879 1879 “投桃报李”—— 互惠理论的组织行为学研究述评* 邹文篪1 田 青1 刘 佳2 (1澳门科技大学行政与管理学院, 澳门) (2澳门科技大学通识教育部, 澳门) 摘 要 互惠是一种存在于各种社会文化中的人际交往规范。组织行为学中许多研究都是通过互惠理论来解释变量之间的内部作用机制。文章回顾并讨论了互惠的涵义, 不同互惠类型的特点及互惠的测量方式。此外, 还论述了不同类型互惠对社会交换方式产生的影响。依据现有的互惠研究成果, 分析了互惠发挥影响的内在作用机制是通过:互惠各方的价值观、互惠过程中各方感知到的风险、各方冲突的程度这三种途径来实现的。最后, 根据现有互惠理论的研究成果提出该领域的未来发展应从研究设计和研究内容两方面进行扩展。 关键词 社会交换; 互惠; 广泛互惠; 平衡互惠; 负面互惠 分类号 B849:C91 1 引言 在社会心理学中, 社会交换理论(social exchange theory)是一个解释人与人之间关系质量变化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理论, 而人与人在交换的过程中遵循的互惠原则(norm of reciprocity)是社会交换持续产生的重要前提(Gouldner,1960; Blau,1964)。在中西方的文化中都有这种社会交换和互惠原则的体现。例如:“投我以桃, 报之以李”、“礼尚往来”这些典故都说明了自古以来中国都非常注重人际交往的规范。在接受他人给予自己利益后回报对方的人际交往规范在西方文化背景下也有类似的表达:“You scratch my back and I’ll scratch yours (你帮我搔背话我也会帮你搔背)”。理论上, 我们用互惠来描述这种人际交往中的现象, Gouldner (1960)认为互惠规范存在于每一个人的社会关系中, 并且这种现象在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中普遍存在。 长期以来在组织行为学的研究中, 互惠规范被视为社会交换理论的核心特征被用来解释发生在组织情境中的各种关系(Coyle-Shapiro & Conway, 2005)。它与社会交换理论一同被用来解释领导力(leadership) (Wang et al., 2005)、组织支 收稿日期:2011-11-23 * 澳门基金会项目 (MF-U/UH/MIAR/TIS-2011-0184; MF-U/UH/MIAR/TIS-2011-0188)。 通讯作者: 邹文篪,E-mail:wenchilf@https://www.doczj.com/doc/ea7222657.html, 持(POS) (Chen, Aryee, & Lee, 2005)、心理契约(psychological contract) (Coyle-Shapiro & Conway, 2005)、领导-部属交换(LMX) (Li, Liang, & Grant, 2010)、团队-成员交换(TMX) (Kamdar & van Dyne, 2007)、公平(justice)和信任(trust) (Aryee, Budhwar, & Chen, 2002)等因素对员工的态度和行为产生的影响, 例如组织公民行为(OCB)、任务绩效(task performance)、组织承诺(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虽然社会交换理论成为目前组织行为学研究中最有影响力的一个概念性范例(conceptual paradigms) (Cropanzano & Mitchell, 2005), 但是决定社会交换行为的互惠原则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缺少相应的论证和检验。 如今, 很多研究者在应用社会交换理论来解释变量之间内部作用机制时都提及了互惠原则。例如Song, Tusi, & Law (2009)在解释社会交换使员工的行为和态度发生改变的原因是: “依据互惠原则(norm of reciprocity), 当员工感知到与组织存在社会交换时, 会表现出与组织的社会情绪(socioemotional)纽带关系的加强, 并且体现为情感承诺的提升, 任务绩效的提高与组织公民行为的强化”。本质上互惠才是真正解释上述类型研究中变量之间内部作用机制的核心。Molm (2010)认为此类研究在利用社会交换来解释事物内在作用机制时只采用了单一的互惠种类, 即两方之间基于谈判达成的双向(bilateral)互惠协议而进行的

商家合作协议书范本

商家合作协议书范本 甲方: 地址: 乙方: 地址: 为了促进彼此业务快速发展,共享客户资源,互利共赢。甲乙双方本着公平、公正、合理互惠互利的原则,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特签署如下协议: 一、合作模式: 1、联合推广(提升品牌形象影响力) (1)推广范围增加、成本降低:通过整合宣传手册、单页、展架、广告等多种形式整体包装资源互换互利,使甲乙双方在外面的推广范围增加,而推广成本却降低。 (2)口碑:通过甲乙双方工作人员的信息传递和讲解,可形成内外部良好的口碑和信誉。 (3)促销活动:在一些促销、节日、活动中,甲乙双方可整合各方面资源,参与甲乙双方举办一些大型活动中,或是联合举办一些大型活动,传播整体对外的商家形象、商家实力。 2、升级顾客服务(提升顾客品牌忠诚度) 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使得甲乙双方会员在甲乙双方消费时享受更多优惠,增加会员卡价值,提升会员忠诚度。以会员卡的形式:甲方

会员卡在乙方消费折扣折,乙方会员卡在甲方消费折扣折;以代金券或体验卡形式:凡到甲方消费的顾客,消费金额达到_________元,乙方赠送;凡到乙方消费的顾客,消费金额达到_________元,甲方赠送。 3、完善职员福利(提升企业核心凝聚力) 完善员工福利,增强归属感:甲乙双方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双方工作人员到甲乙场所消费时予以优惠折扣折。甲乙双发公司内部员工活动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向甲乙双方借用资源。 二、双方权利与义务: 1、甲乙双方有权利对一切有关自身的事宜做出咨询、沟通。 2、当甲乙双方其中一方举办活动时有权利要求其另一方来协助。 3、甲乙双方有权利为推荐的客户争取最大的利益。(如价格、服务、优惠等) 4、甲乙双方有权利在大型节假日中参与策划的整体活动。 5、甲乙双方有权利优先得到另一方推荐来的客户资源。 6、本次甲乙双方联盟为异业联盟(即每个相关行业只选取一家),将本着互惠互利、各不冲突的原则。 7、甲乙双方联盟后各自须自行选择出联络人员,以保证及时与甲乙双方的联系与执行。 8、甲乙双方每个月须确定一个时间段聚会以保证双方信息的及时汇合与商讨。 9、甲乙双方在本着双赢的基础上必须展现出最大的诚意。(包括

竞争理论

第6章竞争理论 张大勇姜新华 6.1 竞争的定义与分类 从达尔文时起,竞争就一直是生态学和进化研究的焦点;竞争理论几乎就是生态学理论的代名词。竞争可以从许多角度来定义,但最简单也是最具有概括性的一个定义是:在同一因子(资源、资源组合或捕食者等)控制下所产生的有机体(同种的或异种的)之间的相互妨碍(王刚、张大勇 1996)。 竞争作用亦可从多个角度去进行分类。首先,从生物类群的角度分类。竞争是生物有机体之间相互的负作用;那么,当这些有机体属于同种时,就称之为种内竞争;当这些有机体属于不同种时,就称之为种间竞争。种间竞争是竞争理论的主体。在谈及竞争时,如没有特别指出,就应认为是种间竞争。以往对于种内竞争的研究主要是在整个种群水平上进行的;竞争的效应用出生率、死亡率或净增长率等“平均个体”的特征来表示。这种简化忽略了种群内个体之间的差异和种群内的各种结构。如果我们是相对于种间竞争而论及种内竞争,那么这种忽略有其一定程度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但如果我们是专门研究种内竞争,那么种内的个体差异和种群结构将是不容忽略的。而且,如我们将在6.7.3节看到的那样,正确认识物种间竞争与共存同样需要考虑种群内部结构。种群的结构特征有多方面,如性比、年龄结构、遗传结构、个体大小等级等。在考虑到这些结构的基础上研究竞争条件下的种群行为是近年来种内竞争研究的新趋向(王刚、张大勇 1996),但本章限于篇幅不再涉及。 关于竞争的第二种分类是将竞争分为利用性竞争和干扰性竞争。利用性竞争为利用共同有限资源的生物个体之间的妨害作用,是通过资源这个中介而实现的。参与竞争的所有个体都在降低资源的可利用程度,而资源可利用度的下降影响所有个体,降低它们的适合度。这里没有个体间直接的行为上的对抗,其主要特征表现为参与竞争的个体对资源水平的反应。干扰性竞争为一个个体以行为上的直接对抗影响另一个个体。这种个体间干扰行为的实质还是为了资源的利用,因而干扰性竞争是一种潜在的资源竞争。我们知道,资源的存在及其数量和空间范围必然联系在一起;一个个体如能保住一定范围内的空间,即得到一块领地,就能独享一定数量的资源。这样就可避免因其它个体对资源的共同利用而使之枯竭。这种为争夺、保持空间的直接对抗行为是竞争的一种主动形式,是为了在资源利用中获胜而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这种干扰竞争可在种内的个体之间,亚群体之间及不同种之间三个水平上发生。 第三,竞争可分为对称竞争和不对称竞争。如前所述,竞争是在一定因子控制下表现出来的生物个体之间相互的负作用,可用符号“- -”来表征,因而竞争是相互的

互惠互利的商务谈判例子

商务谈判案例 商务谈判概述 一提到谈判,可能很多人眼前浮现的都是这样一幅画面: 一张硕大无比的谈判桌,谈判桌两边对坐着一群神情严肃、西装革履的人,正在唇枪舌剑地讨论某个议题--往往我们会觉得谈判是一件很专业、很深奥、很紧张、很艰难、很神秘的事情。而事实上呢?我们每天都在谈判,谈判每时每刻都在发生,谈判不仅仅是在谈判桌上进行的。我们说,当今是一个人人都需要谈判的时代,还价成交,无所不在。 每天早晨当闹钟响起的那一刻,就首先开始了与自己的谈判--现在就起床还是再睡一会儿? 在菜市场上的讨价还价。 老公和老婆之间经常有谈判。老婆说: “人家想要那个钻石嘛。”这是老婆跟老公的开价。老公说: “我捡个石头送给你吧。”这是老公的还价。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谈判--“给我买一个奥特曼的玩具吧。”父母: “行啊,只要你期末考试拿到双百,一定给你买。 --不要怕谈判。 第一节什么是商务谈判 一、商务谈判的含义 指谈判各方反复磋商以求达成一致的协议,是一种满足各方需求的交易过程,同时也是具有竞争性的活动。 1. 构成谈判的三个要素 (1) 你可以改变条款。如我们不会去谈水电费的打折扣,如不和医生、老师、强权者谈判。 (2) 资源及资源的供应渠道有限(如果是无限的,我们都可以去找新的而不用谈了). (3) 共同点和分歧点同时存在。如买菜的行为,买卖双方的共同点是都想成交,从而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分歧点在于买方想以最低的价格成交,卖方想以最有利于自己的价格成交。 2. 谈判的三个层面 谈判作为一种竞争活动,满足双方需求的活动,有三个层面: (1) 竞争层面--双方各自寻求己方利益,我赢你输。 一方要求什么就得到什么,或一方完全满足另一方的要求,这就不是谈判。案例: 夫妇二人买钟的故事 有一个经典的故事,说的是一对夫妻,在一家古董店看到了一座老式木钟,夫妻双方都非常喜欢,一心想买下它。木钟的标价是750元,而夫妻俩只有500元。妻子当时就泄气了,但丈夫仍决心试一下。经过私下商谈,他们决定由丈夫作为谈判者,争取以500元买下。随后,丈夫鼓起勇气,对那座钟的售货员说: “我注意到你们有座钟要卖,定价就贴在钟座上,它蒙了不少灰尘,一定放了很久吧?”他看了看售货员,然后接着说: “我给你出个价吧,不管你接不接受,反正我就只出这个价。”他停了一下以增加效果,“你听着--250元。”那座钟的售货员连眼睛都没眨一下,说道: “卖了,那座钟是你的了。”那个丈夫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得意洋洋?不但获得了优惠,还得到了想要的东西?不,不是的! 他的最初反应是: “我真蠢,早知道这样我该出150元才对!”他的第二反应是: “这座钟应该很重才对,怎么那么轻呢?我敢说里面一定有些零件不见了!”这座钟买回家去,夫妇二人的噩梦就开始了。虽然这座钟放在家里的客厅里,看起来非常美丽,而且也似乎没什么毛病,但是他和妻子却始终感到不安。买回钟的那个晚上,夫妇二人半夜曾三度起来。为什么?因为他们没有听到时钟的声响。这种情形持续了无数个不眠的夜晚,他们的健康迅速恶化。为什么?只因为那个售货员不经交涉就以250元把钟卖给了他们!

(完整版)校企合作协议书通用版

校企合作协议书 甲方: 乙方: 为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优势,发挥职业技术教育为社会、行业、企业服务的功能,为企业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同时也为学生实习、实训、就业提供更大空间。在平等自愿、充分酝酿的基础上,经双方友好协商,现就就业实习订单式人才培养合作事项达成如下协议: 一、合作原则 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校企双方建立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 二、合作方式及内容 经双方友好协商,合作方式及内容参照以下条款执行。未尽之处,可做其他补充。 (一)互认挂牌、就业推荐、员工培训合作 1.甲方在乙方挂牌设立“XXXXXXX学院就业实习基地”,乙方在甲方挂牌设立相应的企业(公司)人力资源培训基地。双方均同意在对外发布信息中使用共建基地的名称,并开展管理、实习、培训、科研合作。 2.作为甲方的校外实训、就业基地,乙方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录用甲方毕业生;甲方每年邀请乙方用人单位参加甲方组织的校内毕业生供需洽谈会,优先为乙方输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3.作为乙方的人力资源培养基地,甲方应利用学院的软、硬件教学资源,根据乙方要求,为乙方提供包括各类员工职业培训、技能考证等在内的人才培训服务。 4.乙方向甲方提供本企业职业岗位特征描述,各职业岗位要求的知识水平和技

能等级,为甲方相应制订各专业培养目标,审订合作各专业培训计划、员工培养计划提供依据。 5.双方将定期(每季度一次)通过走访或座谈形式就双方合作开展情况、协议执行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如遇突发情况,双方将及时联系并加以解决。 (二)订单培养、合作办学 1.双方共同合作,在相关专业中,根据乙方需要,本着学生自愿的原则组织一定数量的学生为乙方定向培养、输送人才,并根据乙方企业发展状况,根据生产经营规模或投资领域的变化等情况,适时共同商讨调整定向培养专业、规模和合作方式。 2.为保证合作培养的人才质量,乙方应投入一定的办学资源。推荐企业的技术骨干、能工巧匠承担合作班级的部分教学任务;积极为合作班级的学生下企业实践创造条件,以使合作培养的学生快速适应企业的需求;与甲方共同开发相关课程等。 3.应乙方需要,甲方报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在乙方挂牌设立“XXXXXXXXXXX 学院函授点”,采取“函授”模式组织实施教学工作,为乙方员工的学历教育创造条件,并按照招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员工的培养专业和培养方案。 4.劳动力转移培训:乙方以“招工就业”、“边工作边学习”形式吸纳劳动力资源,并与甲方采取“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灵活合作模式共同培养企业员工。实现“招工”与“求学”联动,甲方为乙方培养专业人才(工作的同时,可以就读甲方的成人大专或成人本科学历教育)。 5.乙方有对甲方的“订单班”或“劳动力转移培训”等人才培养方案提出改进意见的权利。甲方以产学合作、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按照企业人才规格要求设置课程、组织教学,保证乙方人才培养质量。 6.甲方选派优秀教师和业务骨干参与乙方科研项目开发、技术援助和学术研讨,科研产权归双方共同所有,并对双方成果进行推广。 7.乙方选派中高层领导、技术人员、中高级技师担任甲方客座教授、专业带头人或兼职教师,参与甲方人才培养过程;参与甲方科技开发、教学改革、教材编写等工作。成果产权归双方共同所有。

商家合作协议样板

商家合作协议 甲方:乙方: 地址:地址: 为了促进彼此业务快速发展,共享客户资源,互利共赢。甲乙双方本着公平、公正、合理互惠互利的原则,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特签署如下协议: 一、合作模式: 1、联合推广(提升品牌形象影响力) 1.11推广范围增加、成本降低:通过整合宣传手册、单页、展架、广告等多种形式整体包装资源互换互利,使甲乙双方在外面的推广范围增加,而推广成本却降低。 1.12口碑:通过甲乙双方工作人员的信息传递和讲解,可形成内外部良好的口碑和信誉。 1.13促销活动:在一些促销、节日、活动中,甲乙双方可整合各方面资源,参与甲乙双方举办一些大型活动中,或是联合举办一些大型活动,传播整体对外的商家形象、商家实力。 2、升级顾客服务(提升顾客品牌忠诚度) 1.21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使得甲乙双方会员在甲乙双方消费时享受更多优惠,增加会员卡价值,提升会员忠诚度。 以会员卡的形式:甲方会员卡在乙方消费折扣折,乙方会员卡在甲方消费折扣折; 以代金券或体验卡形式:凡到甲方消费的顾客,消费金额达到元,乙方赠送;凡到乙方消费的顾客,消费金额达到元,甲方赠送; 3、完善职员福利(提升企业核心凝聚力) 1.31完善员工福利,增强归属感:甲乙双方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双方工作人员到甲乙场所消费时予以优惠折扣折。甲乙双发公司内部员工活动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向甲乙双方借用资源。 4、其他合作约定: 二、双方权利与义务: 2.1甲乙双方有权利对一切有关自身的事宜做出咨询、沟通。

2.2当甲乙双方其中一方举办活动时有权利要求其另一方来协助。 2.3甲乙双方有权利为推荐的客户争取最大的利益。(如价格、服务、优惠等) 2.4甲乙双方有权利在大型节假日中参与策划的整体活动。 2.5甲乙双方有权利优先得到另一方推荐来的客户资源。 2.6本次甲乙双方联盟为异业联盟(即每个相关行业只选取一家),将本着互惠互利、各不冲突的原则。2.7甲乙双方联盟后各自须自行选择出联络人员,以保证及时与甲乙双方的联系与执行。 2.8甲乙双方每个月须确定一个时间段聚会以保证双方信息的及时汇合与商讨。 2.9甲乙双方在本着双赢的基础上必须展现出最大的诚意。(包括价格、产品、服务、对外的媒体宣传、客户资源整合等)。 2.10甲乙双方中的某一家单位举办活动时,其他商家务必协助。 2.11优先为双方推荐优质客户(如:客户在一家联盟商家购买物品之后,刚好还需要其他联盟商家产品时,须优先推荐联盟商家) 2.12甲乙双方须形成商家内、外部的良好口碑与信誉。 2.13未尽事宜,可另商讨及规范补充。 三、特别约定: 3.1甲乙双方均须对对方持合作消费凭证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和产品。 3.2甲乙双方不得向对方顾客进行强行推销,如因任何一方自身原因发生的客怨事件,均须由发生客怨一方负责解决,并向对方及客人道歉和赔偿相关损失。 3.3甲乙双方相关责任人应该经常保持信息畅通,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相关沟通和调整,以保证双方良好的履行合作约定。 四、保密事项: 4.1协议双方在履行本合约期间对于所获知的另一方的商业及技术秘密负有保密义务,不得将获知的商业和技术秘密泄露给第三方。 五、不可抗拒因素: 5.1任何一方遇到又不可抗力而全部或者部分不能履行本协议或延迟履行本协议,双方互不承担法律责任。 5.2本条所称“不可抗力”系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和不能克服的客观事件,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灾害,如:

互惠营销

互惠营销和传统直销的区别 互惠营销——交互式合作营销是一种独创的崭新营销模式,其英文表述为∶Interactive Cooperation Marketing,简称∶ICM。它独创了顾客成为经营者且平等参与社会财富分配的新型商业营销模式,提出了21世纪商品分销和零售领域的游戏规则---“顾客同我们都是老板”!打破了20世纪商品分销和零售领域的游戏规则---“顾客是我们的老板”!把顾客与零售终端消费的关系只是一买一卖的纯顾客关系变成了跟零售(消费)终端是合作经营的生意伙伴关系。ICM 的诞生并非一夜空穴来风,它是集体智慧结晶之结果,是许多营销专家、企业管理专家以及许多有识之士艰苦卓绝努力探索之结果,是西方营销文化同东方文化相互交融之结果,是21世纪挑战和机遇并存而改变旧观念大胆创新之结果,是有识之士复兴中华梦想的伟大使命之结果! 经济学家预言:未来的世界贫富悬殊会更大,因为有资金,有观念的人会在生产领域、流通领域,占有越来越多的资源和行业经验,并逐渐形成了超级大集团垄断行业的趋势,譬如沃尔玛,越来越多的财富会聚集在少数人的手里。但是财富是劳动价值的体现,是众多的劳动者共同生产的,世界上所有的财富都需要消费者在消费,也就是说他们的劳动价值在交换过程中才能产生和体现出来。所有的人天生都是消费者,从孩子的出生需要用尿布,离开这个世界又需要一个盒子回归尘土,因此世界上的财富也永远在流通。但是在过去,市场由生产者、销售者、服务者主导,消费者很少有机会参与生产和流通,因为对于消费者每消费100元的产品或服务很有可能只要10元的成本,而大部分的利润留给了商家,其实消费者的消费才是真正兑现财富的源头,任何产品或服务离开了消费者的消费,价值很难被体现的,但可惜现今的商业活动中,消费者是唯一不参与整个经营活动中财富的再分配的,消费者永远只是消费,而是无法赚取消费带来的收入,这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不公平的。就是为了解决这种矛盾,让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重新得到回报,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出现了直销这种商业模式。 直销是一种设计巧妙的营销手段,理论上减少了流通环节,提供给消费者物美价廉的产品,让消费者省钱的同时让出利润给拓展网络的消费者赚钱,而实际情况呢?传统直销的商业模式光在中国已经经历了十几年了,我们比较熟悉的就有几十家,还有很多闻所未闻的新公司就更多了,展开一场史无前例的肉博战,比公司、比产品、比制度、比团队、比系统。其实目前所有直销公司无论从产品结构、奖金制度、经营模式上这些公司都无实质上的区别,都拼命强调自己的产品独特性,不可模仿、专利等等,自己研发、生产、销售,不可避免的存在产品结构单一、产品价格偏高,只能满足市场上部分消费者的部分需求,消费和销售都有很大局限性,大众消费者不易接受。经销商需要不断的“推广说服,创造需求”才能让组织网络里的消费者使用某公司特定的产品。为了提高销售业绩,每个直销商要掌握足够的护肤保健等相关知识,工作压力非常大。而且消费者又没有足够的忠诚度,产品用完的时候服务不到位,可能更换品牌。虽然推销能产生营业额但并不稳定,团队成员努力时营业额就高,出现其他情况影响销售热情或者退出时,业绩就下滑,为此经销商必须不断卖“机会”卖“理念”,卖“制度”,找更多人加入赚钱机会,结果直销公司真正的消费者是经销商本人,当底层的经营者拓展网络受阻而停止经营后他们的消费也停止,听说有新的公司这个产品更好,还有机会闯一闯,他就会拉其他的人过去,身边的消费者随之消失,这样的组织就会有问题了。上面的经销商需要不断拓展新网络、维护老网络,甚至整个网络出现“崩盘”。 如果直销公司的产品真能满足消费者省钱而又能赚钱,网络里面自然会有很多自愿的消费者,如果一个直销网络里1万人有9000多都是消费者,他们即使都没有赚到钱的,却是公司产品的真正爱用者,这样的组织网络,别人就是拉掉那几十个上百个经销商,网络的业绩回跌吗?不会啊,因为这样的话就算拉去再多经销商也有90%的消费者在消费,当然也不会影响网络的业绩。也会有很多人进入这个生意,还有必要经销商整天激励培训出去销售吗? 我们再看看一个现象:沃尔码、好又多、世纪联华、家乐福等超级大卖场经营火暴的场面,大家都知道这些超级大卖场并没有自己什么独特性的产品,没有产品培训,没有激励会议,更没有盈利计划,他销售的也都是日常用品,而他们的业绩往往超过所有直销公司业绩的总和!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很简单,都是在产品空前丰富的市场经济环境里,消费者都是非常理性的,超级大卖场提供了更多的产品、更实在的价格,真正满足了市场上大部分消费者的大部分日常需求,因此就有了一个非常庞大而且重复的消费者群。 其实选择一家直销公司作为我们的创业平台,首先要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绝大部分消费者要的是真正物美价廉的产品,而不只是物美价高的产品,如果满足了这一点,即使组织中的网络成员就算不做这个直销平台了,也将不断的

寓言故事:互惠互利

寓言故事:互惠互利 寓言故事:互惠互利 狐狸当上独木县县长没几天,他那当包工头的表弟就拎着大包小包的找上门。一见面表弟便满脸堆笑地说:哎呀,表哥呀,我给你道喜了:恭喜你荣升县太爷!这下好了,我们。。。。。。 表弟的话还没说完,狐狸便故作姿态地抢上说:瞧你这大惊小怪、张牙舞爪的,不就是个九品芝麻官嘛,有什么可喜的! 哎哟哟表哥呀,你可别小瞧这九品芝麻官呀,那可是个肥差使,你没见。。。。。。表弟的话刚说了一半,狐狸又抢上说:瞧瞧,瞧瞧,就像你当过这县太爷似的。 咳,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肘吗!你的前任就那个叫、叫什么&lsqu;李大划拉&rsqu;的,三年县长下,就成了百万富翁。这谁不。。。。。。 行了行了,我这把县太爷的交椅还没坐热乎,你就给我灌迷魂汤,啥意思哇,啊? 没啥意思,没啥意思,这不就闲说嘛。 闲说也不行。注意,以后这种话在外面不许乱讲。 明白,明白。嘿嘿嘿嘿。。。。。。表弟毕恭毕敬地把大包小包的塞给狐狸表哥说:这点小意思,不成敬意,还望表哥

县长大人笑纳。 嘿你小子,又拉拢腐蚀干部是不? 嘿嘿,不敢不敢,嘿嘿。。。。。。 嘿嘿这世上还有你不敢的?我可告诉你表弟,现如今干部讲究清正廉洁,这礼我是不能收的。 你不收我收。随着话音县太爷的夫人从里屋走了出,阴阳怪气地说:甭理他表弟,他就这么个人,越敬越歪腚! 说啥呢?往后这事你少参合。狐狸一脸的不高兴。 喂哟哟,你瞧瞧,瞧瞧,刚刚当上这芝麻官还没几天就摆上臭架子了!不就是个县太爷嘛,有啥了不起的!哼!夫人气哼哼地扭着屁股、拎着大包小包地进了里屋。 你、你你。。。。。。狐狸气得一时说不出话。 算了表哥,别跟我表嫂计较了。女人嘛,都这样。 真是头发长,见识短!说吧,找我有啥事? 嘿嘿,真是不好意思表哥,你刚上任就给你添麻烦。我。。。。。。 嘿你小子啥时候也学会客套了?赶紧点,我这还有要紧事呢。 那好吧,我就不绕弯子了。我听人说,今年咱们县里有几项大的政绩工程,你看能不能弄几项包给我?我保证。。。。。。 行了行了,你也用不着山盟海誓的,我干脆地告诉你吧:

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

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 互惠原则(Reciprocity) 互惠原则,也叫对等原则,是WTO最为重要的原则之一,是指两成员方在国际贸易中相互给予对方贸易上的优惠待遇。它明确了成员方在关税与贸易谈判中必须采取的基本立场和相互之间必须建立一种什么样的贸易关系。 世贸组织的互惠原则主要通过以下几种形式体现: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第一,通过举行多边贸易谈判进行关税或非关税措施的削减,对等地向其他成员开放本国市场,以获得本国产品或服务进入其他成员市场的机会,即所谓“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第二,当一国或地区申请加入世贸组织时,由于新成员可以享有所有老成员过去已达成的开放市场的优惠待遇,老成员就会一致地要求新成员必须按照世贸组织现行协定、协议的规定缴纳“入门费”——开放申请方商品或服务市场。 第三,互惠贸易是多边贸易谈判及一成员贸易自由化过程中与其他成员实现经贸合作的主要工具。关贸总协定及世贸组织的历史充分说明,多边贸易自由化给某一成员带来的利益要远大于一个国家自身单方面实行贸易 自由化的利益。因为一国单方面自主决定进行关税、非关税的货物贸易自由化及服务市场开放时,所获得的利益主要取决于其他贸易伙伴对这种自由化改革的反应,如果反应是良好的,即对等地也给予减让,则获得的利益就大;反之,则较小。相反,在世贸组织体制下,由于一成员的贸易自由化是在获得现有成员开放市场承诺范围内进行的,自然这种贸易自由化改革带来的实际利益有世贸组织机制作保障,而不像单边或双边贸易自由化利益那么不确定。因此,多边贸易自由化要优于单边贸易自由化,尤其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的大国。

透明度原则 透明度原则(Transparency)是指,WTO成员方应公布所制定和实施的贸易措施及其变化情况,没有公布的措施不得实施,同时还应将这些贸易措施及其变化情况通知世贸组织。此外,成员方所参加的有关影响国际贸易政策的国际协定,也应及时公布和通知WTO。 透明度原则是世贸组织的重要原则,它体现在世贸组织的主要协定、协议中。根据该原则,世贸组织成员需公布有效实施的、现行的贸易政策法规有: (1)海关法规。即海关对产品的分类、估价方法的规则,海关对进出口货物征收的关税税率和其他费用; (2)进出口管理的有关法规和行政规章制度; (3)有关进出口商品征收的国内税、法规和规章; (4)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的有关法规和规章; (5)有关进出口货物及其支付方面的外汇管理和对外汇管理的一般法规和 规章; (6)利用外资的立法及规章制度; (7)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法规和规章; (8)有关出口加工区、自由贸易区、边境贸易区、经济特区的法规和规章; (9)有关服务贸易的法规和规章; (10)有关仲裁的裁决规定; (11)成员国政府及其机构所签订的有关影响贸易政策的现行双边或多边协定、协议; (12)其他有关影响贸易行为的国内立法或行政规章。 透明度原则规定各成员应公正、合理、统一地实施上述的有关法规、条例、判决和决定。统一性要求在成员领土范围内管理贸易的有关法规不应有差别待遇,即中央政府统一颁布有关政策法规,地方政府颁布的有关上述事项的法规不应与中央政府有任何抵触。但是,中央政府授权的特别行政区、地方政府除外。公正性和合理性要求成员对法规的实施履行非歧视原则。

校校合作揭牌仪式上领导的讲话

校校合作揭牌仪式上领导的讲话 篇一:揭牌仪式校方领导讲话稿模板 揭牌仪式校方代表发言稿 各位领导、各位企业家、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满怀喜悦之情,在这里隆重举行×××揭牌仪式。在此,我代表学院领导班子向在百忙中前来参加这次签约仪式的各位领导和企业界的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院办学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我院自成立以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目标的办学理念;坚持走校企合作,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道路。学院秉承“××、××、××、××”(注:校训)的××精神,高度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行为规范管理和成长成才服务等工作,努力实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 ××学院是我校建院最早、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学院。学院下设工商管理系、××系、××系、××系以及经济研究所,涵盖经、管、法三大学科门类,开设物流管理等××个本科专业和××个专科专业。近三年学院共有百余项教学科研成果和百余名学生获省级以上奖励或荣誉称号,就业率均达到98%以上,并且以“××、××、××”获得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篇二:上午讲稿-校领导在联合创新实验室成立暨揭牌仪式上的讲话在湖北移动-华中科技大学Td-Scdma联合创新实验室 成立暨揭牌仪式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上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湖北移动-华中科技大学 Td-Scdma联合创新实验室”成立暨揭牌仪式,这标志着湖北移动和华中科技大学在校企合作方面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两类不同社会组织的结合。学校与企业的关系,本质上是教育与经济的关系。延伸与提升这一关系,深化为合作状态,就明显地使校企合作成为教育与经济密切结合的产物。教育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必须适应经济发展这一经济基础。校企合作就是教育根据企业需求,主动适应并为企业服务的合作,它体现了教育必须适应经济发展,并为经济发展服务的规律。 高校与企业相互渗透,以企业的发展需要设定科研攻关和经济研究方向,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工艺技能,物化产品和经营决策,提高整体效益,企业也主动向学校投资,建立利益共享关系,真正实现“教学—科研—开发”三位一体,学校在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各种咨询服务的过程中可获得有关地方经济发展状况和需求的第一手资料,为教学提供实例,使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 华中科技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一直在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我们专门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就是为了与行业龙头企业、

社会公平的涵义及理论评述-精选资料

社会公平的涵义及理论评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民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人们的整体生活质量有了显著提升。当然,与经济社会急剧发展相伴随的,是国内社会矛盾同时日益凸显,诸如富差距拉大、阶层分化加剧、社会冲突与不稳定等等。当下,国民大众对日益凸显的社会不平等和不公平现象表现极大的不安和不满情绪,使得如何有效协调社会公平与经济发展之间的权衡成为现阶段中国社会发展的关键性主题。 当个体受到社会不公平或不公正待遇时,往往会体验到强烈的负性情绪,并伴随有不同程度的过激行为,诸如抱怨、拒绝甚至攻击他人。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对社会公平开展了数十年研究,已经取得了十分丰硕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不平等厌恶理论、情绪满足理论、利他性理论和互惠理论来解释社会公平加工。本文介绍社会公平的涵义及其研究范式,回顾不同学科对社会公平的理论解释,并分析各种理论对当前中国社会公平的可借鉴性与意义。 1社会公平的涵义及其研究范式 公平正义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社会规范, 社会主义的重要内涵。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通过发展增加 公平概念由来已久。我国春秋时期便有社会公平思想的记载。比如,《论语?季氏》中有“不患寡而患不均”。西方社会对社会 公平的理解则要追溯到亚里士多德,他认为实现公平正义需要具备三个基本要素,即正义即合法、正义即平等和正义是优良政体的核心原则。现代经济学和心理学研究将公平定义为自我收益与他人收益的比较,强调社会公平是人类追求理想生活的一个永恒主题。 目前研究者采用最后通牒任务(Ultimatum Game, UG)来 探究社会公平加工。该任务由两名玩家共同完成,其中分配者提出双方如何分配特定数目金钱(如10 元)的方案,然后反应者决定是否接受此分配方案:如果反应者接受分配方案,则双方将获得相应的金钱;

商圈共赢合作协议范本_协议书_1

商圈共赢合作协议范本_协议书 篇一:商家互惠互利共赢合同 甲方: 乙方: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甲、乙双方本着自愿、平等诚实信用、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经协商一致,双方就该商圈客户推广及共享事务,签订本协议。 一合作区域和发展项目 合作区域: 发展项目: 必须另行签订本合同,另行签订合同时本合同自动失效。 如遇双方不可预知的风险及其他情况,双方可约定解除合同,可提前三十天通知对方,进行协商。 二甲已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享受对方所在经营场所摆放广告(易拉宝,宣传册等),小礼品。新老客户会员共享,推广双方经营业务等。 义务:提供所在经营场所摆放广告(易拉宝,宣传册等),小礼品。新老客户会员共享,推广双方经营业务等。负责推荐新老客户后期产品咨询及维护。 三合作方式及价格 选择以下方式合作()。 1.甲方承担所有广告及小礼品的设计及制作成本费用。 2.乙方承担所有广告及小礼品的设计及制作成本费用。 3.甲乙双方按照各自50%承担所有广告的设计及制作成本费用,所在经营场所小礼品各自承担费用。 四违约条款 甲乙双方(除战争,水灾,火灾,地震等不可抗力因素外)主动提出提前终止该合同的,承担所有广告及小礼品的设计,制作成本及新老客户维护费用。 五甲、乙双方在签署本合同时,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对各自的权利、义务、责任清楚明白,并愿按合同规定严格执行。如一方违反合同,另一方有权按本合同规定索赔。 六甲、乙双方在履行本合同过程中若发生争议,应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双方可向该合作商圈所在地区的司法机构申请权益。 七本合同一式贰份,甲、乙双方各执壹份。 甲方:乙方: 电话:电话: 代表人(代理人):代表人(代理人):签名盖章:签名盖章: 签约日期:年日月 篇二:合作协议书 甲方: 乙方: 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本着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双方就公司合作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乙双方共同合资成立滨州青园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注册地址:滨州渤海十八

校应坚持走校地合作、校企合作、互惠共赢的发展之路

校应坚持走校地合作、校企合作、互惠共赢的发展之路 【摘要】以重庆部分高校为例,分析高校与地方及企业进行“产学研用”深度合作、互惠共赢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重庆高校;校地合作;校企合作;互惠共赢 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发表了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讲话,明确指出创新能力是提高质量的灵魂。总书记讲话特别强调,要通过大力推进协同创新,促进高等学校同科研机构、行业企业开展深度的合作,要打破高等学校与其他创新主体间的体制壁垒,协同合作,资源共享,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实现高等学校创新能力的显著与持续提升。 近年来,重庆不少高校充分发挥自身的特色优势,围绕“地方性、应用性”的办学定位,整合资源,积极探索“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发展道路,高标准、宽视野地抓好源头创新、技术应用和成果推广三个环节,为重庆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人才保障和技术服务,积极服务重庆经济社会发展。 笔者认为,高校在做好科研直接服务社会的同时,还应采取多种合作机制,与社会建立多层次、多方位的长期合作关系,为学校的产学研合作与发展构建有效的转化平台。一方面加强学校与地方的合作,为产学研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加强与企业的双赢合作,把成果直接应用于生产实际中。 近几年,重庆部分高校以服务地方和企业为宗旨,坚持走校地合作、校企合作、互惠共赢的发展之路,积极组织教师与地方开展产学研合作对接活动,与企事业单位共同申报课题,共同进行科技攻关,均已取得初步成果。 一、学校与地方深度合作,实现互惠共赢 高校与所在地方是正相关关系,两者必须加强合作,相互支持,才能实现共赢。高校应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目标,结合地方特色产业,开展项目研究,通过以学带研、以研促产,提供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把科研成果及时地推向社会前沿,把科技研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为推动地方经济建设贡献力量。 2003年10月,西南大学开始与石柱县建立县校合作关系,多年来,校地双方积极探索合作新路子,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石柱模式”。该模式在实践中成效显著,搭建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拓展了学校研发渠道和领域,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有效促进了地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动了石柱县经济增长、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带动了石柱县社会文化事业以及旅游产业等全面发展。县校合作的产业示范、研究开发项目,在加强农民培训、带动重点产业发展的同时,很好地搭建了学校的科研平台、成果验证及转化平台、教学实践创新平台,为西南大学的青年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挂职锻炼机会、各种形式的教学实习以及创业实训平

[建筑]关于互惠正义:第四次修宪的规范精神

互惠正义:第四次修宪的规范精神下 财产权的稳定性,在休谟和斯密看来是社会稳定的最基本保证,但是在我们的宪法里面,公民的生命权得到了相当好的处理,财产权是由于政治格局和中国目前所处的历史性的发展阶段,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并且先富起来的人有政治上的话语权,所以他们想保护他们的私有产权,他们想把他们的财富保护起来传给子孙,当然这里有互惠性,我很强调这点。 当然这个互惠性不仅是“惠”而且是“罚”,但这里面有一条,就是基本的自由liberty缺失,或者在特定的情境下,无法得到平行于另两项的保证,就是广义产权的另外两项life and possession,这个缺失可能会在未来造成失稳的情况,不稳定,因为这个自由权利包含两项基本的自由权利,罗尔斯论证过,一个是经济自由,我们有;还有一个是政治自由,政治自由我不知道。由于这样一种缺失,这就导致第13条第1款保护合法的私有财产这个“合法性”的论证问题。他涉及到政治的自由,否则我们怎么知道你的私有产权是legitimacy,这里的合法性不是合法律性,不是legality,是韦伯说的legitimacy,是合法统,是合道德合法性,或者是哈贝马斯的道德合法性,这个合法性至少不是法律实证主义可以论证出来的,我个人是这么看法,当然你跟我争论那我没办法,我得学习了。这是一个隐含着的遗留的问题。 我们回去说一下古老的休谟的另外一个看法,就是关于产权和政治的关系休谟所说到这样三件事情。第一要有稳定的财产关系,这是社会稳定的最重要的保证;第二是要有财产转让的自愿主义原则,你不能剥夺,你总是要剥夺剥夺者,那你的社会稳定不下来,但是剥夺一次剥夺者就造成了合法性的无法论证了,这是我刚才说的问题;第三个就是所谓信守承诺,这也是很重要的,你在商业社会、现代社会更加重要。到了信守承诺这件事情,2002年得到诺贝尔奖的史密斯在去年一次经济学的年会上有这样一个提法,叫做“亚当。斯密的两张脸”,(two faces of Adam Smith),因为斯密写了《道德情操论》、《原富》,好像不是一回事。怎么统一起来呢?这篇文章就这样来说。但这里面大部分谈的是猴子的事情,不是人的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