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稻病毒病发生及防控技术

水稻病毒病发生及防控技术

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1、水稻虫害我国已知的水稻虫害有350多种,其中最主要的有20余种,常见的水稻虫害有以下几种: (1)水稻螟虫危害水稻的螟虫种类很多,主要有三化螟和二化螟,部分地区还有大螟等。三化螟和.二化螟都是以幼虫钻蛀茎秆危害水稻,水稻受害后出现的症状是枯心和白穗,二化螟还取食叶鞘,造成枯鞘。 防治方法:①每亩用50%杀螟松乳油0.15~0.2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用药1~2次;②每亩用杀虫双大粒剂1千克拌细土30千克制成毒土撒施;③每亩用40%的水胺硫磷0.1~0.15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 (2)粘由粘虫是一种迁飞性害虫,又称”行军虫”,一般每小时飞行速度为20~40公里。以幼虫取食水稻叶片,危害轻时叶片被吃成缺刻,严重时大部分叶片被吃光,水稻减产10%—20%,大发生时,其幼虫不仅吃光叶片:还咬断穗茎,造成颗粒无收,所以有些地方称它为“剃枝虫”。 防治方法:①每亩用50%辛硫磷O.1”0.15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②每亩用80%敌敌畏0.15~0.2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③每亩用2.5%的敌杀死0.1~0.15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 (3)稻飞虱和稻叶蝉这两种害虫每年发生代数较多,繁殖量大,以吸食水稻汁液造成危害,导致稻株枯死,倒伏落塘。它们都具有暴发性,还传播病毒病,是对水稻危害比较大的害虫。防治方法:①每亩用30%甲胺磷0.15- 0.2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②每亩用40%的叶蝉散0.15~0.2千克对水喷洒:③每亩用50%的杀螟松0.1-0.15千克对水喷洒。(4)负泥虫负泥虫又称“背屎虫”,负泥虫的成虫、幼虫都可以危害水稻,但以幼虫为,主,取食水稻叶片的叶肉,留下透明的表皮,形成纵行的白色条纹,叶尖逐渐枯萎,危害严重时,全叶发白焦枯或全株死亡,一旦发生,常减产10%左右。 防治方法:用90%敌百虫结晶0.1~0.15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接近傍晚时用药为好。 2、水稻病害 (1)稻瘟病稻瘟病又叫稻热病,群众称它为”火风”、烂颈瘟。稻瘟病在水稻整个生育期都能发生,根据受害时期和部位不同,分别称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枝梗瘟和谷粒瘟等。几种主要稻瘟病的识别如下。 苗瘟:一般发生在三叶期以前,病苗基部变成灰黑色,叶片变成淡红褐色,使整株秧苗枯死。 叶瘟:从秧田期至抽穗期均可发生,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也有少数发生在叶鞘上,其病斑有好几种类型,但主要是慢性型奉。急性型两种。慢性型病斑在田间最常见,其形状有点像织布的梭子,两头尖中间大,病班的最外层为深褐色,中间为灰白色。急性型病斑呈灰绿色或暗绿色水浸状,一般为圆形、椭圆性或不规则形。 穗颈瘟:发生在穗颈部,使穗颈变成黑褐色,最后干枯腐烂。发病早的使水稻变成白穗,发病迟的使谷粒不饱满 防治措施:①选用抗病高产良种;②播种前搞好种子处理,一般用50%的多菌灵1000倍液浸种2天;③药剂防治,每亩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0,1~0.15千克对水50~60千克,或40%富士1号乳油0.1~0.15?千克对水50~60千克,或30%稻瘟灵0,15~0.2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 (2)白叶枯病白叶枯病分为叶枯型和凋枯型两种。其中叶枯型占65%左右,凋枯型占35%左右。叶枯型病害大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出现黄绿色斑点,斑点迅速扩展成条斑,受害严重时条斑可延伸至叶片基部,宽达叶片两侧。凋枯型病害大多在秧苗移栽后15~30天出现一次发病高峰,病株心叶首先发病,出现失水青枯,随后其它叶片相继青萎,最后出现死苗、缺

水稻田间管理技术

水稻田间管理技术 湄潭县农牧局向明 习惯上把水稻种子萌发到新种子形成,成为水稻的一生。根据形态、生理等特点,可将水稻的一生分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时期(或阶段)。营养生长期,是指从种子萌发到稻穗开始分化以前的一段生长时期;生殖生长期,是指从稻穗开始分化到成熟收获的生长期。 根据形态、生理特点,可将营养生长期划分为秧田营养生长期和大田营养生长期。其中秧田营养生长期又可划分为三个时期,即从种子萌发至不完全叶伸出的幼芽期,从不完全叶伸出至第三叶全出的幼苗期,从第四叶伸出至移栽的成苗期。 大田营养生长期可分为返青期和分蘖期。从插秧至叶色转青、新叶开始恢复正常生长这段时间,叫返青期。分蘖期可分为有效分蘖期和无效分蘖期:有效分蘖期,是指开始分蘖到全田总茎数达到与计划收获穗数相当的时期;无效分蘖期,是指从全田总茎数与计划收获穗数相当时至停止分蘖的时期。 生殖生长期又可分为幼穗发育期和开花结实期。幼穗发育期,包括从幼穗开始分化至顶叶出一小半以前的幼穗形成期和从顶叶出一 小半至抽穗的孕穗期。开花结实期,可分为从稻穗开始抽出顶叶叶鞘至开花授粉完毕的出穗开花期,从授粉完毕至成熟收获的结实成熟期。 水稻田间管理按时间可分为返青前田间管理、分蘖期田间管理、长穗期田间管理,田间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水分管理、施肥管理和病

虫草害防治。 一、水稻水分管理 (一)水稻的需水规律 水稻需水包括生理需水和生态需水。生理需水是指供给水稻本身生长发育、进行正常生命活动所需的水分,,包括水稻植株蒸腾和构成水稻植株体的水分;生态需水是指为保证水稻正常生长发育、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所需的水分,包括棵间蒸发和稻田渗漏的水分。在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需水量的变化规律是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最大需水量多在拔节孕穗期。水稻需水临界期在孕穗期,此期若水分亏缺,容易造成穗小粒少,甚至会导致不抽穗或造成空壳秕粒。所以保证孕穗期水分供应是关键,有利于形成大穗提高产量。 (二)水稻生育前期水分管理 在插秧后2-3天内,除抛秧田一般不灌水,保持田面湿润,以利提早立苗外,插秧稻田都要灌相当苗高1/3-1/2的稍大水层扶秧护苗,以减少叶面蒸腾,防止秧苗凋萎,加速返青成活。如果这时水层过浅,秧苗经风吹日晒,容易失水干枯,造成大缓秧,使壮秧变成弱秧,早秧变成晚秧。扶秧护苗后,要随即改灌2-3厘米的浅水层,经过自然落干后间隔2-3天再灌一次水。主要好处是:有利提高水温和土温,加速土壤养分分解,促进根系吸收,并使植株基部能接受充足光照,有利于分蘖发生。实践证明,浅水间歇灌溉比深水层灌溉分蘖早,蘖位低,蘖数多,质量好。 (三)水稻幼穗发育期的水分管理

(推荐)水稻稻瘟病的发生与防治方法

稻瘟病属世界性病害,是危害水稻的重要病害之一,在我国各水稻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一般导致水稻减产10%~30%,严重时可导致绝收。近年来,白城市水稻种植面积逐渐扩大,稻瘟病发病率及发病程度逐渐增加,科学有效防治稻瘟病已成为水稻生产的重要环节,应引起充分重视。 1 发生症状 稻瘟病可在水稻整个生育期造成危害,具体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等不同类型,其中以叶瘟、节瘟、穗颈瘟危害最为严重。苗瘟:由种子带菌造成,常发生于3叶前。受害后,苗基部变灰黑,上部变褐,若田间湿度较大,则可产生灰黑色霉层(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叶瘟:根据病斑可分为4种类型,即慢性型、急性型、褐点型、白点型。慢性型病斑边缘褐色带有淡黄色晕圈,中央灰白色,由暗绿色小斑扩大为梭形斑,叶背有灰色霉层,病斑较多时连片形成不规则大斑,发展较慢;急性型病斑呈近圆形或椭圆形,叶片正反面均有褐色霉层;褐点型病斑一般在高抗品种或老叶上产生针尖大小的褐点,叶舌、叶耳、叶枕等部位也可发病;白点型病斑在嫩叶上产生白色近圆形小斑,一般不产生孢子。节瘟:水稻抽穗后在稻节上产生褐色小点,后绕节扩展,病部变黑,易折断。穗颈瘟:穗颈部初现褐色小点,造成枯白穗和秕谷。 2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稻草和稻谷上越冬,次年借风雨传播至寄主形成中心病株,其形成的分生孢子可进行再侵染。其在适温高湿,有雨、雾、露的气候条件下利于发病,菌丝生长适温26~2 8℃,孢子形成的适宜相对湿度在90%以上,生长适温25~28℃,孢子萌发需有水存在并持续6~8h。温度适宜才能形成附着胞并产生侵入丝,穿透稻株表皮,在细胞间蔓延摄取养分。阴雨连绵,日照不足或时晴时雨,或早晚有云雾或结露条件,病情扩展迅速。 3 发病原因 3.1 施肥不当 水稻生产中偏施氮肥或施氮肥过多,造成叶片过嫩,水稻发棵猛,封行早,稻苗贪青,抗病能力弱,易引发稻瘟病。 3.2 播期过晚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 一、目标 示范区总体防控效果达80%以上,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 二、防控策略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以稻田生态系统为中心,将防控关口迁移,空出预防性。优先采用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理化诱控等非化学防治技术措施,养活病虫害发生基数,突出种子处理、带药移栽、破口抽穗期保护等预防性措施,协调应用高效、环保药剂防治技术。保障水稻产量、质量和稻田生态安全。 三、主要技术措施 (一)防控重点 重点预防稻瘟病、稻曲病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控稻飞虱(白背飞虱、褐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和纹枯病,注意防治粘虫。 (二)非药剂预防技术 1、农艺措施。(1)选用抗(耐)病虫的水稻品种,避免种植高(易)感品种。(2)健身栽培。加强水肥管理,适时晒田,避免重施、偏施、迟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水稻抗逆性。(3)清洁田园。在秧田期以前彻

底处理田间及周边的病稻草,不能用病稻草做盖种、催芽、保温的覆盖物,养活病原菌。 2、生态调控。采用生态调控和农艺措施提高稻田的生物多样性,发挥自然控制作用。(1)示范区田边和田埂不使用除草剂,也不进行人工除草,保留禾本科杂草和显花植物,为天敌提供过渡寄主和栖息地,可以显著提高寄生蜂等天敌的控害能力。(2)示范区田埂种植万寿菊、凤仙花、芝麻、大豆等显花植物,保护和提高蜘蛛、寄生蜂、黑肩绿盲蝽等天敌的控害能力。(3)示范区田边种植诱集植物香根草,间隔3-4米种植1丛,诱集二化螟和大螟产卵,在香根草上的卵可以孵化,但不能完成幼虫历期,这样可逐步减少螟虫的种群基数。 3、生物防治。因地制宜。选择稻蛙共生、稻鸭共育、稻鱼共生、人工释放天敌等生物防治技术。 (1)稻蛙共生。建立稻蛙共生生态系统,稻田为蛙提供生存场所,蛙通过捕食水稻害虫减少虫口基数,通过活动实现抑草控草,改善稻田小气候,促进水稻健康生长,形成食物链的良性循环。①蛙苗投放时间及数量:选择在插秧结束秧苗返青成活后进行。放养密度10000只/亩左右;②蛙池建设:蛙池根据稻田的形状来建设,宽80-100厘米,深20-50厘米,安好围网、天网、进出水管,注意防范蛇、鼠、鸟的攻击,勤换水,保持蛙池

水稻叶龄诊断技术要点资料

水稻叶龄诊断技术要点| 水稻叶龄诊断技术,是在水稻“器官同伸理论”与“叶龄模式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水稻栽培技术,使传统的种、管、收流程式栽培技术,发展成为按叶龄诊断、预测、调控的栽培技术体系。几年来垦区在水稻生产中全面推广旱育稀植“三化”栽培技术,对育苗及本田管理运用叶龄诊断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介绍水稻不同生育时期的叶龄诊断要点及管理措施。 一、调查点的确定 水稻叶龄的调查是从水稻插秧后在本田中开始的。在池埂边向里数第三行上,选择穴距均匀,穴株数相近的10穴为调查对象,并在边上插上《水稻田间管理指示牌》,在牌上随时记上各叶展开的日期。 1、叶龄跟踪秧苗的选择。 在调查对象10穴里,每穴选择有代表性的一株,苗质好、叶片健全的秧苗,在主茎叶上进行叶龄标记。 2、标记方法 标记点的叶龄必须选准,叶龄全部点在单数叶上,起始叶要从第三叶开始,并且跟踪到齐穗期。每个叶片要用不同标记符号点在叶片中间部位(如第一标记叶片点一个点,第二标记叶片点两个点,依此类推。 二、育苗期 垦区水稻机械插秧采用旱育中苗,秧龄30~35天,叶龄3.1~3.5叶,苗高为13厘米左右。按叶龄“器官同伸规律”,通过调温、控水等手段,抓好四个关键时期,育成健壮旱育中苗。 第一个关键时期——种子根发育期:播种后到第一完全叶露尖,时间为7~9天。管理重点是促进种子根长粗、伸长、须根多、根毛多,吸收更多养分,为壮苗打好基础。此期一般不浇水,过湿处散墒,过干处喷补,顶盖处敲落,露籽覆土补水。温度以保温为主,如遇33℃以上的温度,开口降温,保持32℃以下,最适温度25~28℃,最低温度不低于10℃。20~30%的苗一叶露尖及时撤出地膜。 第二个关键时间——第一完全叶伸展期:从第一完全叶露尖到叶枕抽出(叶片完全展开),时间为5~7天。管理重点是:地上部控制第一叶鞘高不超过3厘米,地下促发鞘叶节5条根系生长。此期温度最高不超过28℃,适宜22~25℃,最低不低于10℃。水分管理,床土过干处,最适喷浇

水稻稻瘟病绿色防治技术方案

水稻稻瘟病绿色防治及航化技术方案 一、农业措施 在培育旱育壮苗的基础上,做好水稻稻瘟病的综合防治工作。 1、科学灌溉 水稻进入分蘖期以后,采用浅湿灌溉技术,严格控制水层深度,严防深水淹灌,及时晾田通气,促进根系发育,严防早衰,晾田次数不少于3次,提高水稻抗病性及抗逆性,减少病害发生。 2、科学施肥 水稻蘖肥要早施,严防穗肥施用过迟,后期植株中游离氮素过多,不利于植株抗病,要做到氮、磷、钾合理搭配,N:P:K=2:1:1.2~1.5,减少氮肥用量,增加钾肥、硅肥用量,扩大机械施肥面积,提高施肥均匀度,增加叶片和茎杆角质化、硅质化程度,增强水稻抗病性。 3、合理密植 在保证田间基本苗数的基础上,要按照水稻生育叶龄进程调控水稻长势,严防封行过早,田间郁闭,湿度加大,降低水稻抗病性。 4、清除杂草 及时清除稻田、池埂和附近荒地中的杂草,以及池埂上

的渣碎残茬等,提高田间通透性,减少病原菌来源,减少病害发生。 5、健身防病 要做好水稻健身防病工作,营养生长期叶面追肥以含氮叶肥促进营养生长为主;生殖生长期以磷、钾、硅肥为主,促进水稻早熟为主。严防抽穗后使用含氮量大的微肥,提倡使用叶面硅肥、硼肥、镁肥等微肥。 6、缓解药害 旱改水的稻田在施用蘖肥的同时,要追施2公斤/亩生物肥以加快缓解农药残留药害,促进水稻生长发育。 二、药剂防治 根据当地稻瘟病的发生和防治预报,选择具有保护及治疗作用较强的新型药剂进行预防和防治,同时要注意药剂合理混用及合理轮换使用。推荐的防治稻瘟病的主要配方是: 1、防病配方 ①20%好米多悬浮剂100毫升/亩或35%三环唑悬浮剂50毫升/亩或40%三环唑悬浮剂40~50毫升/亩。 ②40%稻瘟灵乳油100毫升/亩。 ③25%咪鲜胺乳油100毫升/亩或45%咪鲜胺乳油50毫升/亩。 ④2%加收米水剂80毫升+25%咪鲜胺乳油60~80毫升/亩。

1.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及田间管理技术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及田间管理技术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及田间管理技术主要包括软盘育秧、水田耕整、机械插秧和大田管理四个关键环节。采用该技术不仅可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而且可以实现水稻生产的节本增效、高产稳产。 一、软盘育秧 机插秧所用秧苗是以营养土为载体的标准化毯状秧苗。秧块的标准尺寸为长58厘米,宽28厘米,土厚2-2.5厘米。在秧块的三种尺寸中,宽度和厚度最关键。与常规育秧不同,机插水稻育秧的显著特点是播种密度大,标准化要求高。生产中最常用的机插育秧方式是软盘育秧,它是在工厂化育秧技术的基础上简化并发展起来的,投资成本低,操作相对简便,育秧成功率较高,深受农民欢迎。软盘育秧作业流程:

(一)育秧准备 根据机插秧计划面积,及早落实育秧田,备足育秧材料,确保大田、秧田及所需材料及时到位。 1.床土准备 ⑴床土选择选用土壤肥沃、无残茬、砾石、杂草、无污染的壤土。适宜做床土的有菜园土、耕作熟化的旱田土(不宜在荒草地及当季喷施过除草剂的麦田取土)或经秋耕、冬翻、春耕的稻田土。 ⑵床土用量每亩大田常规稻一般需备营养细土100公斤作床土,另备未培肥的过筛细土25公斤作盖土。 ⑶床土培肥肥沃疏松的菜园土过筛后可直接用作床土。其它适宜土壤提倡在冬季完成取土,取土前一般要对取土地块进行施肥,每亩匀施腐熟人畜粪2000公斤(禁用草木灰),以及25﹪氮、磷、钾复合肥60-70公斤。提倡使用适合当地土壤性状的壮秧剂代替无机肥,在床土加工过筛时每100公斤细土匀拌0.5-0.8公斤旱秧壮秧剂。取土地PH值偏高的可酌情增施过磷酸钙以降低PH值(适宜做床土的PH值为5.5-7.0)。施后连续机械旋耕2-3遍,取表土堆制并覆农膜至床土熟化。 ⑷床土加工选择晴好天气及土堆水分适宜时(含水率10-15﹪,手捏成团,落地即散)进行过筛,要求细土粒径不得大于5毫米,其中2-4毫米粒径的土粒达60﹪以上。过筛后继续堆制并用农膜覆盖,集中堆闷,促使肥土充分熟化。

水稻的常见的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水稻常见病虫害及防治: - 一、主要病害 1.水稻稻瘟病 1.1发病原因 长期灌深水和稻田过分干旱以及氮肥施用过多等都容易导致稻瘟病的发生。 1.2发病特点 水稻一生中有3个易感稻瘟病的时期,分别是苗期、分蘖盛期和抽穗齐穗期。水稻稻瘟病分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很大,应在破口期及齐穗期及早预防。 1.3防治方法 首先要做好种子处理,1%的石灰水浸种或者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浸种24小时催芽,然后将2%的三环唑可湿性粉剂按1:500的比例兑好,将稻秧浸入药液中30s后取出栽插。对水稻叶瘟病可以选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450 g/hm2喷洒。 2.水稻纹枯病 2.1发病原因 稻秧密植、氮肥施用过量以及稻田灌水过多、过频是导致水稻纹枯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2.2发病特点 水稻纹枯病呈现中间灰白色,边缘暗褐色的斑块。多在分蘖盛期和末期至抽穗期发病,其中抽穗期前后发病最为猛烈,水稻纹枯病主要侵害叶子,严重时可危害穗部以及茎秆部。 2.3防治方法 水稻纹枯病防治以肥水管理为中心,种植的时候基肥要施足,抽穗时要追肥,施肥时要注意氮、磷、钾以及锌肥的配合施用。施药不宜过早或过迟,最好在拔节期以后、抽穗期以前。药剂选择:5%井冈霉素水剂2250 mL/hm2或20%纹霉清悬浮剂900~1500 mL/hm2,对水750~1050 kg/hm2喷雾,也可用草木灰225~300kg/hm2对水1500kg浸泡一昼夜,过滤后喷雾。孕穗至齐穗期是水稻纹枯病的重点防治时期,应在稻株的中下部喷施药剂。

3.水稻条纹叶枯病 3.1发病原因 灰飞虱传播是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3.2发病特点 水稻叶脉呈现断续的黄白色或黄绿色条斑。发病早的植株会枯死,发病迟的则抽穗不良,病株分蘖减少。 3.3防治方法 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治主要是采取治虫防病的综合措施。首先要选用抗病品种,其次是及时清理秧田、切断病毒的传播源。当发现发病可用36%三氯异氰尿酸375~450 g/hm210%加吡虫啉300 g/hm2防治。 二、主要虫害 1.水稻螟虫 1.1害虫特征 水稻螟虫分为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 1.2危害症状 螟虫危害严重时可造成水稻白穗。 1.3防治方法 用13.5%钻心炮乳油1350 mL/hm2或15%雷钻乳油1 350 mL/hm2,或13.5%决斗乳油750 mL/hm2喷雾。 2.稻飞虱 2.1害虫特征 俗称“蜢子”,白背飞虱及褐飞虱比较常见。 2.2危害症状 白背飞虱以危害水稻的前期生

水稻插秧后的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57146369.html, 水稻插秧后的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作者:刘恋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7年第07期 摘要:水稻生产是我们国家粮食生产的主要品种之一,水稻插秧后的管理与产量的高低 关系紧密,如何做好水稻插秧后的田间管理技术意义重大,对水稻插秧后的田间进行科学合理地管理,能够大大地增加稻田的水稻产量,增强稻田出产水稻的质量,保证人民的粮食安全。 关键词:不同时期水稻种植的特点;插秧后的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政府已经实现了全民基本小康的目标,人们已经不在受困于温饱的问题。但是,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有限,如何优质种植作物,仍然关系重大。在我国南方以及东北的广大地区都在种植水稻,大米成了中国人必不可少的主食。所以,掌握水稻插秧后的田间管理技术意义重大,对水稻插秧后的田间进行科学合理地管理,能够大大地增加稻田的水稻产量,增强稻田出产水稻的质量。笔者将在本文对水稻插秧后的田间管理技术进行简要的介绍,以供读者参考。 水稻种植分为四个阶段:选苗,育苗;插苗;插苗后的田间管理;最终收获阶段。水稻种植的四个阶段各有各的特点,选苗,育苗是水稻种植的基础,插苗后的田间管理是承上启下的一个关键的阶段。接下来笔者将对插苗后的田间管理这一阶段进行详细地介绍,表明其重要性,从而表明本文讨论介绍水稻插秧后的田间管理技术要点的重要性。 水稻插秧后的田间管理阶段是整个水稻种植过程中最关键的阶段,历时也最长,内容也最丰富。水稻插秧后的田间管理所用的时间占到了整个水稻种植过程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内容基本上设计到了水稻种植的所有重要的工作。这一阶段是最需要农民科学管理田间经验技术的阶段,仅仅勤奋工作是远远不够的。 2 水稻插秧后田间管理容易出现的问题 2.1 施肥的误区 很多农民在插秧之后进行施肥的工作存在一些误区。把握不好施肥的准确时间;把握不好施肥的量。把握不好施肥的时间以及不能准确把握施肥的量往往不仅不能起到追肥应有的作用,反而对稻田的稻苗会有损害。 2.2 病虫害防治的误区 防治病虫害需要投入一定的经济成本,很多农民为节约成本而忽视了这一关键的环节。或者,有的农民对病害虫的预防工作不是很重视,认为该环节非必需。等到稻田出现了病虫害才开始使用农药进行灭虫害的工作。此时,不仅经济投入更大,而且稻田的经济收益也将大大降

水稻稻瘟病防治的方法

水稻稻瘟病防治的方法 一、症状表现 稻瘟病是水稻的一种重要病害,在秧苗期至抽穗灌浆期均可发病,主要危害叶片和穗颈。叶瘟的典型症状是叶片上出现棱形、内灰白外黄色、中间有褐色坏死的病斑或圆形水渍状灰绿色病斑。发生穗颈瘟时,穗颈上先出现灰黑色病斑,后全穗变成白色。粒瘟发病早的谷粒颖壳变成灰白色,形成秕谷,发病晚的谷粒产生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严重时可使米粒变黑。 二、防治方法 对稻瘟病应防重于治,提倡综合防治技术。首先要选种抗病、高产水稻品种。其次,要合理施肥和灌水,注意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灌水掌握干干湿湿,促进根系生长。生长中期防病应注意环境因素,如果早晨有雾,阴天多云,空气湿度大,下雨后突遇高温、高湿、强光照等条件时,应及时打药,预防稻瘟病发生。田间施药重点应放在预防危害性较严重的穗颈瘟。在水稻孕穗末期或破口初期(抽穗5%)喷施第一次药,齐穗期喷施第二次药,每亩喷药液60~70公斤。常用药剂(选用其中一种)及每亩用量为:75%的三环唑250克,70%的甲基托布津100克,稻瘟肽150克,40%的稻瘟净150~200克,40%的异稻瘟净125~150克。不同药剂要交替施用。 三、稻瘟病防治4要点 稻瘟病是水稻的重要病害,在广东每年都有不同程度发生。病害流行年份一般使水稻减产10%—20%,严重的减产40%—50%,甚至使稻株整片枯死,颗粒无收。 稻瘟病在水稻的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生。尤以苗期、分蘖盛期和抽穗初期最易发病。三叶期前发病,秧苗茎基呈灰黑色,叶鞘及叶片呈淡红褐色,无明显病斑,立枯而死,称为苗瘟。主要由种子带菌引起。三叶期后发病危害叶片、节、穗和籽粒,分别称叶瘟,节瘟、穗瘟和粒瘟。稻瘟病是水稻的最主要病害之一,叶瘟与穗瘟均可造成水稻产量和品质下降。在病害严重发生年份,可使稻株整片枯死。颗粒无收。稻瘟病的防治主要以栽培措施结合药剂防治来进行: (1)选用抗病丰产良种 因地制宜地选用适合当地的抗病品种如粤香占、绿黄占、Ⅱ优128等,注意要经试种鉴定后方可大面积推广,并做好合理搭配和轮换,避免单元一品种在同一个地区连年大面积早晚造种植。 (2)消灭越冬菌源 将重病田的稻草作燃料、或饲料,避免常有病菌的稻草散布于室外。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 (3)注重栽培管理,加强肥水管理 做到施足基肥,早施追肥,注意氮、磷、钾配合施用,适当追施含硅酸肥料如草木灰、矿渣肥等,防止过多、过迟施用氮素化肥,以免造成贪青晚熟,诱发和加

水稻绿色防控技术

水稻绿色防控技术 摘要通过采取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及化学防治等主要防控技术措施,使水稻病虫害防控逐渐由化学农药依赖型向绿色防控方向转变,保障粮食、农产品质量和生态环境“三大安全”。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是指以确保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为目标,以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为目的,优先采取环境友好型技术措施来控制农作物病虫害危害的行为。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通过树立和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贯彻“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科学植保”理念,大力推进水稻绿色防控技术,全面提升水稻重大病虫应急防控能力和科学防病治虫水平,有效预防控制病虫害的发生、蔓延,将病虫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真正做到低毒高效,增产增收[1-2]。 1 防治方式 结合病虫害测报有关数据和历年资料,基层测报员应加大病虫害监测力度,分析病虫害发生趋势,及时发布病虫情报。积极引导具有防治技术的服务组织或有防治能力的农民开展水稻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加强生物农药、高效低毒农药推荐、科学用药、轮换用药及综合防控等技术指导,并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防治效果。在当地农业植保部门指导下,以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或种植合作社为主体,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 2 防治技术 2.1 农业防治 一是选用抗病虫品种,做好种子处理,稀播育壮苗,控制苗床温湿度,减少苗期病虫害的发生。二是稻田深耕灌水7 d灭蛹,有效灭杀二化螟越冬代虫蛹[1],与非绿色防控区对比,虫源减少效果明显。三是打耙后插秧前用布网打捞被风吹散到田角、低洼处的浮渣,带出田外烧毁或深埋,铲除池埂及田间杂草,消灭野生寄主,病虫不还田。四是施足底肥,适量早施追肥,磷肥和钾肥合理施用,控制氮肥,增施硅肥、钙肥。五是科学管理肥水,返青期保持浅水层,分蘖期进行湿润灌溉,为控制无效分蘖,在苗数达到穗数的80%~90%时开始露田和晒田,采取多次轻晒的方式,不仅可以促进根系下扎,而且可以壮秆健株。抽穗扬花期前保持浅水层,灌浆成熟期间歇灌溉,收获前7 d左右断水。六是清洁田园,秋收后清除田内、田边稻草、杂草,破坏病虫越冬场所[3]。 2.2 物理防治

1.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及田间管理技术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及田间管理技术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及田间管理技术主要包括软盘育秧、水田耕整、机械插秧和大田管理四个关键环节。采用该技术不仅可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而且可以实现水稻生产的节本增效、高产稳产。 一、软盘育秧 机插秧所用秧苗是以营养土为载体的标准化毯状秧苗。秧块的标 准尺寸为长58厘米,宽28厘米,土厚2-2.5厘米。在秧块的三种尺寸中,宽度和厚度最关键。与常规育秧不同,机插水稻育秧的显著特点是播种密度大,标准化要求高。生产中最常用的机插育秧方式是软盘育秧,它是在工厂化育秧技术的基础上简化并发展起来的,投资成本低,操作相对简便,育秧成功率较高,深受农民欢迎。软盘育秧作业流程: (一)育秧准备 根据机插秧计划面积,及早落实育秧田,备足育秧材料,确保大田、秧田及所需材料及时到位。 1.床土准备 ⑴床土选择选用土壤肥沃、无残茬、砾石、杂草、无污染的壤土。适宜做床土的有菜园土、耕作熟化的旱田土(不宜在荒草地及当季喷施过除草剂的麦田取土)或经秋耕、冬翻、春耕的稻田土。

⑵床土用量每亩大田常规稻一般需备营养细土100公斤作床土,另备未培肥的过筛细土25公斤作盖土。 ⑶床土培肥肥沃疏松的菜园土过筛后可直接用作床土。其它 适宜土壤提倡在冬季完成取土,取土前一般要对取土地块进行施肥,每亩匀施腐熟人畜粪2000公斤(禁用草木灰),以及25%氮、磷、钾复合肥60-70公斤。提倡使用适合当地土壤性状的壮秧剂代替无机肥,在床土加工过筛时每100公斤细土匀拌0.5-0.8公斤旱秧壮秧剂。取土地PH 值偏高的可酌情增施过磷酸钙以降低PH值(适宜做床土的PH值为5.5- 7.0)。施后连续机械旋耕2-3遍,取表土堆制并覆农膜至床土熟化。 ⑷床土加工选择晴好天气及土堆水分适宜时(含水率10-15 %,手捏成团,落地即散)进行过筛,要求细土粒径不得大于5毫米,其中2-4毫米粒径的土粒达60%以上。过筛后继续堆制并用农膜覆盖,集中堆闷,促使肥土充分熟化。 需要注意的是,冬前未能提前培肥的,宁可不培肥而直接使用过筛细土,在秧苗断奶期追肥同样能培育壮秧。确需培肥的,至少于播种前30天进行。培肥时要充分拌匀,确保土肥充分交融,拌肥过筛后一定要盖膜堆闷促进腐熟。禁止把未腐熟的厩肥以及淤泥、尿素、碳铵等直接拌作底肥,以防肥害烧苗。 2?秧田准备选择地势平坦、被风向阳、排灌运输方便、便于 管理且当季没有喷施过除草剂的田块做秧田。常规稻秧田、大田比例 宜为1: 100。秧田选定后,首先对田块进行翻旋耕作业,翻耕深度为18?20厘米,旋耕深度为12?15厘米,旋耕后达到土壤细碎均匀,地表

水稻田间管理技术

水稻田间管理 一、插秧后的田间管理。水稻移栽后,由于根系受伤,吸收水肥能力降低,地上部停止生长,叶色变黄,直到新根发生后才开始继续生长。 (一)查苗补苗。插秧后往往有缺穴现象。须及时检查补苗,以保证应有的密度和基本苗数。 (二)看苗灌水。大苗播秧后可以灌深一些水,经两三天后,落浅到一寸左右。小苗移栽,灌浅水l寸左右。 (三)追返青肥。当新根长出2—3寸时,可追施返青肥,以促进新叶出生快,分蘖早。追肥时灌浅l寸左右,每亩追施硫铵2千克左右。 (四)防治潜叶蝇危害。随水稻插秧,潜叶蝇也从秧田转移到大田。可喷施“乐果”,效果很好。 二、分蘖期管理。水稻分蘖期主要是长根、长叶、长分蘖营养体,是营养生长主要时期,是决定穗数的关键时期。管理任务.要促分蘖早生快发,增加有效蘖,控制无效蘖,到最高分蘖期能达到正常的“拔节黄”,为丰产打下基础。 (一)早施分蘖肥。在分蘖始期,追施氮肥,以满足水稻长叶、长分蘖的需要,每亩施用尿素2.5千克为宜,最多不超过5千克。施肥不可过晚,否则易引起徒长倒伏。 (二)浅水勤浇、适当晒田。水稻在分蘖期间,特别是有效分蘖期间,一般浇水1寸左右,能提高地温水温,促进土壤养分分解,分蘖节处的光照和氧气充足,能促分蘖的发生和生长。盐碱地要活水灌溉,防止水质变劣,危害稻苗。当有效分蘖期结束以后,要灌深水抑制分蘖发生。生长过旺时,可给合排水晒田,控制生长,减少无效蘖,对防止倒伏作用明显。 (三)防除杂草和病虫害。除草已普遍应用除草剂,不仅可以消灭稻田杂草,又可减轻大量的繁重劳动。分蘖期还要防治病虫害,主要有时稻瘟病、恶苗病、褐斑病、白叶枯病。虫害如二化螟、稻蓟马、稻纵卷叶螟等。应及时检查,及时防治。 三、长穗期管理。水稻这一时期的生长特点,是营养生

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方法

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方法 稻瘟病又称稻热病,俗称火烧瘟、吊颈瘟。水稻三大重要病害之一,可引起大幅度减产,严重时减产40%~50%,甚至颗粒无收。世界各稻区均匀发生。本病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其中以叶部、节部发生为多,发生后可造成不同程度减产,尤其穗颈瘟或节瘟发生早而重,可造成白穗以致绝产。 一、症状识别 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根据被害部位不同,可形成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等病害。 1.苗瘟主要发生于幼苗期叶片上,形成褐色、梭形或不定形病斑,有时可在病斑上形成灰绿色霉层。 2.叶瘟一般于分蘖期以后发生,由于品种和气象条件不同,叶瘟有四种症状,除褐点型(抗病品种上产生)、白点型(感病品种嫩叶上产生)外,在田间常见的有急性型与慢性型病斑。 ①急性型病斑:在气象有利时产生,病斑为褪绿色,近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背面密生灰绿色霉层。

②慢性型病斑:在气象条件变化大时产生,或由急性型病斑转化的,病斑多为梭形、纺锤形,一般为褐色,中央为灰白色,最外层为黄色或淡黄色晕环,病斑两端各有一条褐色坏死线。在气候潮湿时,病斑背面也产生灰绿色霉层。后期可多斑融合成不规则形大斑,使全叶枯死。 3.节瘟多发生于剑叶下第1~2个节上,初为黑褐色小点,逐渐扩大,病斑可环绕节的一部分或全部,使节部变黑色,后期病节干缩,凹陷,使稻株折断而倒伏,影响结实、灌浆,以至形成白穗。 4.穗颈瘟发生于颈部、穗轴、枝梗上,病斑初为暗褐色小点,以后上下扩展形成黑褐色条斑,轻者影响结实、灌桨以至秕粒增多,重者可形成白穗,全不结实。 5.谷粒瘟发生于颖壳或护颖上,初为褐色小点,后扩大成褐色不规则形病斑,有时使整个谷粒变为褐色、暗灰色而成为秕谷。 二、病原鉴定 稻瘟病系由半知菌亚门、丝孢目、梨形孢属Pyricularia oryzae Cav.(灰梨孢菌)真菌引起。病斑上生灰绿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不分枝,但有隔膜,基部淡褐色,越往

水稻中后期田间管理

水稻中后期管理技术 (一)育秧情况 今年播种期适当推迟,鲁南和鲁西南稻区一般在5月5-10日播种,沿黄稻区5月10-15日播种。 出苗期间,温度适宜,没下大雨,出苗较往年整齐,成苗率高。秧苗生长期间没有发生重大病情。 不利情况是苗期稻飞虱发生严重,发生数量较大,危害特别严重。由于连续用药和飞虱危害,对秧苗素质造成较大影响,秧苗瘦弱。 (二)插秧情况 绝大部分地块都能做到及时早插,个别地块因没及时灭茬造成晚插。插秧质量较好。 (三)前期水稻生长管理及生长情况 返青期及分蘖前期气温较高,雨水少,水稻生长较慢。个别地块插后返青肥施用量大(特别是施用碳铵),遇高温及缺水,造成稻苗大量死亡,有重新插秧的情况。 分蘖中期连续几次大雨,水稻快速生长,但部分地区没能及时排水,保持适宜水层,造成涝害,影响了水稻生长和分蘖,群发展不足,将对产量有一定影响。 分蘖后期及幼穗分化期,气温偏低,对植株生长和干物质积累不利,将对水稻后期及产量有影响。 由于灰飞虱量大,秧苗带毒率高,大田黑条矮缩病发生严重,部分地块发病严重,将对产量影响较大。关于黑条矮缩病防治问题,目前方法不多,有待加强研究。 总的来说前期水稻生长受病、虫危害及异常气候影响,总体生长不理想,部分地块生长较差,减产已成定局。因此为使产量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应加强中后期管理。 二、中后期管理技术 7月中旬水稻由营养生长转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共生阶段。从幼穗分化到成熟主要分两个阶段,即拔节抽穗期和开花结实期。 (一)拔节抽穗期肥水管理 此期的管理目标是壮杆大穗,主要措施适时搁田。一般于7月中旬开始搁田。搁田标准是地表变白,有小裂缝,人能穿鞋进地。搁田的作用一是减少无效分蘖,二是增加土壤通透性,减少有毒物质和有毒气体,三是增加后期抗倒伏能力。搁田的时间要根据水稻生长情况而定。搁田后要及时覆水,一直到抽穗进行间歇灌水。 肥料运筹,结合覆水于8月1日前,亩施复合肥10kg(N:P2O5:K2O=18:12:18),尿素5-7.5 kg,作促花肥,中熟品种可于孕穗期酌情亩施4-5kg尿素,作保花肥。 (二)开花结实期肥水管理 水层管理:抽穗开花期建立浅水层,切忌脱水。灌浆期间采用间歇灌水法,直到收获,肥料运筹:一般不需施肥,可于扬花后喷施两次叶面肥。 (三)中后期病虫防治 虫害防治: 螟虫:防治时期:7月中旬、8月初、8月中旬、9月上旬。主要药剂:杀虫双,阿维菌素、三锉磷、锐劲特等。 稻飞虱:防治时期:7月上旬、8月初、9月上旬,主要药剂:吡虫啉、扑虱灵、毒死蜱、乐斯本、敌敌畏(大量发生时熏蒸) 病害防治: 纹枯病:防治时间:主要在分蘖末期和孕穗期,亩用10%的井岗霉素水剂150ml,兑水50kg喷施于植株下部。 稻瘟病:水稻破口期和齐穗期亩用20%三环锉可湿性粉剂100g,兑水50kg喷雾。

水稻、小麦等病害及防治

不能复制,题目总是可以的吧。我们把题目记住之后,在搜索引擎的框框里输入:site :https://www.doczj.com/doc/e57146369.html, +题目 【site命令是指在制定的网站里搜索,加号也是要的,如果嫌输入加号麻烦,可以用空格代替。】 如搜索android+论文,输入:site:https://www.doczj.com/doc/e57146369.html, android+论文(中间有空格) 江苏省植物保护站2011年3月7日印发 附件: 十大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方案 一、小麦赤霉病防控技术 1、关键技术 ①种植耐病品种。因地制宜种植扬麦、宁麦、镇麦等耐病品种,压缩高感品种种植。 ②化学防治。坚持“预防为主、主动出击、药肥混喷”的防治策略。一是适期用药。病害中等及以下流行年份,把握在小麦抽穗扬花初期用药;病害偏重以上流行年份,高感品种防治适期提早至破口期。二是选用对路药剂。推广氰烯菌酯、咪鲜胺、戊唑醇、多菌灵等单剂及其复配剂,药剂中氰烯菌酯、咪鲜胺、戊唑醇、多菌灵亩有效用量分别不少于25ml、15ml、25ml、40g;病害偏重以上流行年份,在赤霉病菌对多菌灵抗性频率高的地区,应限制使用多菌灵。上述药剂施用同时,可加入适量生化制剂如强力增产素、丰产灵、植物活力素、磷酸二氢钾等任一种,药肥混喷,保粒增重。三是正确开展防治。亩兑水量手动喷雾不少于50㎏、机动弥雾不少于20㎏,病害偏重以上流行年份至少防治2次,间隔5-7天。 2、推广区域及规模 推广区域为全省各小麦产区,推广规模1800万亩。

二、玉米粗缩病防控技术 1、关键技术 坚持走调整播期避病和种植耐病品种、药剂防治灰飞虱相结合的路子。 ①调整播期。选择安全播种期,避开玉米感病叶龄期,种植春玉米或麦茬玉米,不种半夏玉米,使玉米感病敏感叶龄错开一代灰飞虱成虫传毒高峰期。春玉米播种要确保5月下旬灰飞虱迁移扩散前可见叶龄达7-10叶以上,夏玉米在一代灰飞虱成虫迁飞以后播种。 ②推广耐病品种。推广苏玉19、苏玉10号、华单1号、农大108等耐病品种。 ③药剂防治灰飞虱。选用吡虫啉、吡蚜酮、丁硫克百威等药剂拌种防止玉米苗期灰飞虱传毒;选用吡蚜酮、异丙威、稻丰散、敌敌畏等药剂叶面喷雾防治灰飞虱。 2、推广区域及规模 推广区域为沿海、沿江与淮北玉米产区,推广规模400万亩。 三、玉米螟防控技术 1、关键技术 ①农业防治。推广秸秆还田、秸秆集中处理以压低越冬虫源;压缩春夏玉米混种面积,减少转移为害。 ②生物防治。以菌治螟,以白僵菌粉、Bt拌炉渣或细土于新叶末期灌心,或用Bt喷雾。 ③化学防治。以心叶末期药剂灌心为主,穗期喷雾对穗部保护为辅。使用毒死蜱、辛硫磷、甲维盐、溴氰菊酯等灌心。 2、推广区域及规模 推广区域为沿江、沿海与淮北玉米产区,推广规模300万亩。 四、水稻病毒病防控技术 1、关键技术 坚持“抗、避、断、治”的防控措施。 ①推广种植抗耐病品种。推广徐稻3号、徐稻4号、淮稻9号、南粳46等抗条纹叶枯病良种;黑条矮缩病重发区,压缩武运粳21、华粳6号、淮稻5号、6号、Ⅱ优系列等高感品种种植面积。条纹叶枯病与黑条矮缩病混发区,选用高抗

水稻稻瘟病的发生与防治方法

水稻稻瘟病的发生与防 治方法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稻瘟病属世界性病害,是危害水稻的重要病害之一,在我国各水稻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一般导致水稻减产10%~30%,严重时可导致绝收。近年来,白城市水稻种植面积逐渐扩大,稻瘟病发病率及发病程度逐渐增加,科学有效防治稻瘟病已成为水稻生产的重要环节,应引起充分重视。 1 发生症状 稻瘟病可在水稻整个生育期造成危害,具体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等不同类型,其中以叶瘟、节瘟、穗颈瘟危害最为严重。苗瘟:由带菌造成,常发生于3叶前。受害后,苗基部变灰黑,上部变褐,若田间湿度较大,则可产生灰黑色霉层(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叶瘟:根据病斑可分为4种类型,即慢性型、急性型、褐点型、白点型。慢性型病斑边缘褐色带有淡黄色晕圈,中央灰白色,由暗绿色小斑扩大为梭形斑,叶背有灰色霉层,病斑较多时连片形成不规则大斑,发展较慢;急性型病斑呈近圆形或椭圆形,叶片正反面均有褐色霉层;褐点型病斑一般在高抗品种或老叶上产生针尖大小的褐点,叶舌、叶耳、叶枕等部位也可发病;白点型病斑在嫩叶上产生白色近圆形小斑,一般不产生孢子。节瘟:水稻抽穗后在稻节上产生褐色小点,后绕节扩展,病部变黑,易折断。穗颈瘟:穗颈部初现褐色小点,造成枯白穗和秕谷。 2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稻草和上越冬,次年借风雨传播至寄主形成中心病株,其形成的分生孢子可进行再侵染。其在适温高湿,有雨、雾、露的气候条件下利于发

病,菌丝生长适温26~28℃,孢子形成的适宜相对湿度在90%以上,生长适温25~28℃,孢子萌发需有水存在并持续6~8h。温度适宜才能形成附着胞并产生侵入丝,穿透稻株表皮,在细胞间蔓延摄取养分。阴雨连绵,日照不足或时晴时雨,或早晚有云雾或结露条件,病情扩展迅速。 3 发病原因 3.1 施肥不当 水稻生产中偏施氮肥或施氮肥过多,造成叶片过嫩,水稻发棵猛,封行早,稻苗贪青,抗病能力弱,易引发稻瘟病。 3.2 播期过晚 长江以南地区,若水稻播期推迟,则容易遇上平均气温20℃左右,多雾、天阴或阴雨连绵的天气,容易导致稻瘟病的发生与流行。 3.3 种植品种不当 不同水稻品种,其抗稻瘟病的能力不同,一般情况下粳稻比籼稻、晚稻比早稻容易感染稻瘟病,即使同一品种,其不同生育期感染能力也不相同。 3.4 稻田水分管理不当 稻田长期灌深水不排;漏水田管理不好,孕稻期、抽穗期缺水;山区直接引用冷泉水灌田。在这3种情况下,水稻根部吸收养分的能力降低,叶组织薄弱,病菌容易侵入。 4 防治方法 4.1 选用抗病品种

水稻的田间管理

水稻的田间管理 水稻是禾本科稻属,一年生草本植物。人类食用部分为颖果,俗称大米。其田间栽培管理技术主要有: 一、插秧后的田间管理水稻移栽后,由于根系受伤,吸收水肥能力降低,地上部停止生长,叶色变黄,直到新根发生后才开始继续生长。㈠查苗补苗插秧后往往有缺穴现象。须及时检查补苗,以保证应有的密度和基本苗数。 ㈡看苗灌水大苗插秧后可以灌深一些水,两三天后,落浅到一寸左右。小苗移栽,灌浅水l寸左右。 ㈢追返青肥当新根长出2—3寸时,可追施返青肥,以促进新叶出生快,分蘖早。追肥时灌浅水l寸左右,每亩追施硫铵2千克左右。 ㈣防治潜叶蝇危害随水稻插秧,潜叶蝇也从秧田转移到大田。可喷施“乐果”,效果很好。 二、分蘖期管理水稻分蘖期主要是长根、长叶、长分蘖营养体,是营养生长主要时期,是决定穗数的关键时期。管理任务:要促分蘖早生快发,增加有效蘖,控制无效蘖,到最高分蘖期能达到正常的“拔节黄”,为丰产打下基础。 ㈠早施分蘖肥在分蘖始期,追施氮肥,以满足水稻长叶、长分蘖的需要,每亩施用尿素2.5千克为宜,最多不超过5千克。施肥不可过晚,否则易引起徒长倒伏。 ㈡浅水勤灌、适当晒田水稻在分蘖期间,特别是有效分蘖期

间,一般灌水1寸左右,能提高地温水温,促进土壤养分分解,分蘖节处的光照和氧气充足,能促分蘖的发生和生长。盐碱地要活水灌溉,防止水质变劣,危害稻苗。当有效分蘖期结束以后,要灌深水抑制分蘖发生。生长过旺时,可给合排水晒田,控制生长,减少无效蘖,对防止倒伏作用明显。 ㈢防除杂草和病虫害除草已普遍应用除草剂,不仅可以消灭稻田杂草,又可减轻大量的繁重劳动。分蘖期还要防治病虫害,主要有时稻瘟病、恶苗病、褐斑病、白叶枯病。虫害如二化螟、稻蓟马、稻纵卷叶螟等。应及时检查,及时防治。 三、长穗期管理水稻这一时期的生长特点,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除茎秆急剧增长外,幼穗迅速分化形成,分蘖向两极转化,有效蘖继续生长发育,无效蘖逐渐枯死,稻田防止过早封行,保证幼穗分化良好。 ㈠巧施拔节长穗肥凡是拔节后叶黄缺肥田,应巧施穗肥,对巩固有效分蘖,提高每穗粒数有显著效果。一般施用尿素2.5—5千克左右。不可施肥过多,以免引起不良后果。孕穗一般不再追肥,如孕穗末期茎叶发黄,呈早衰状态,可在出穗前15一18天巧施粒肥。一般每亩施尿素l一2千克。切忌施肥量过大,引起贪青晚熟。 ㈡灌好“养胎”水,适时落干晒田水稻幼穗分化期是水稻一生中生长很快和需水最多时期,是耐旱、耐寒力最弱时期。如果缺水,幼穗首先受到影响,不但影响花粉粒正常发育,也影响养分向穗部运输,容易造成穗子短、粒数少、空壳多,必须注意水分的管理。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