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罗杰斯如何共情

罗杰斯如何共情

罗杰斯如何共情
罗杰斯如何共情

罗杰斯如何共情:吉姆.布朗案例

以下就是一个例子:看人文主义心理治疗学派开创者卡尔.罗杰斯如何在心理咨询中共情的。

对有经验的咨询师来说,不难看出这是一个相当不容易应付的个案。因为来访者大多时间都不说话。明显的抑郁症候,且有自杀倾向。他一直大多时间沉默,看起来象是抗拒帮助,且不时说:“你帮不了我,我想死”。

这种情形,很容易让咨询师焦急起来,对方简直是“滴水不尽”,怎么办呢?需要教育他生命价值吗?纠正其错误认知吗?棒喝吗?让他想起家人需要他吗?(他估计没有什么令他留念的家人)

我们且看,罗杰斯是如何处理这个案子的吧!

背景:案主28岁, 诊断为精神分裂症.他高中教育程度。曾住院2次,第一次在他25岁的时候。该次(第3次)住院19个月后, 罗杰斯开始见他. 前前后后罗杰斯见了他两年半。录在以下的这两次面谈是在治疗进行到11月后。治疗后他出院,独立正常生活,有同性和异性朋友,不再接触医院。

第一次面谈:星期二

卡尔.罗杰斯(以下简称C.R):我看见抽屉里有一些香烟,嗯?是的,有一支正在冒烟。(25秒沉默)

C.R:今天早上你看来有些几分生气,或者那只是我的想象?(吉姆轻轻地摇了摇头)不生气,啊?(1分钟26秒沉默)

C.R:想让我进到你的心里去吗?不管里面有什么(12分52秒沉默)

C.R:(温柔地)我有点想说只要有任何一点帮助,我都愿意进去。另一方面,如果你愿意的-如果你只是感觉你更愿意一个人独处,感受着你心中感受到的任何东西,那也好-我想我要说的另一件事,真的,要说的是,“我确实在意你。我可不只是像木头一样呆坐在这里。”(1分11秒沉默)

C.R:我猜想你的沉默是要告诉我,你现在不想或不能走出来,那当然是可以的,我不会再打搅你,不过我只是想让你知道,我在这里。(17分41秒沉默)

C.R:我想,几分钟内我不得不停止了1(20秒沉默)

C.R:对我来说,是很难知道你现在的感受是怎样的,但看起来好像有一段时间你宁可我不知道你的感受是怎样的。看起来,无论如何,好像在一段时间里就这样放下紧张,放松自己,让你感觉不错。不过就像我说的,我真的不知道你的感受是怎样的。我只是看到它那个样子。近来有些事情相当糟糕吗?(45秒沉默)

C.R:也许今天上午你只希望我闭嘴,也许我该那样做,但是我只是一直觉得我想——我不知道,以某种方式和你联系着。(2分钟21秒沉默)(吉姆打哈欠)

C.R:听起来你有点沮丧或者累了。(41秒沉默)

吉姆:不是,只是觉得很糟糕。

C.R:每件事都糟糕吗,嗯?你感觉到糟糕?(39秒沉默)

C.R:你希望按惯例在星期五中午12点来吗?

吉姆:(打哈欠,嘀咕着,听不清楚)(48秒沉默)

C.R:只是觉得陷下去,深深陷到那些糟糕的情绪里,嗯?-有点象是这样的吗?

吉姆:不是。

C.R:不是?(沉默20秒)

吉姆:不是,我这人只是很不好,对任何人来说,以前是这样,以后也永远这样的。

C.R:现在你是这样觉得,嗯?你对自己来说很不好,对任何人来说都不好,永远对所有人来说,都一点也不好,你完全无价值,嗯?这些可真是糟糕的感受。只是感到你一点长处也没有,嗯?

吉姆:是的。(小声嘀咕,沮丧的声音)这是另一天和我一起去城里的那个人告诉我的。

C.R:和你一起进城的那个人真的告诉你你不好吗?这是你所说的意思吗?我的理解正确吗?

吉姆:嗯,是的。

C.R:如果我理解的正确的话,我想那意思是,有那么一个对你来说很重要的人,他是怎么想你的?为什么他告诉你他认为你一点也不好。那把你底下的支柱给打掉了。(吉姆默默地掉眼泪)那让人流泪。(20秒沉默)

吉姆:(相当挑衅地)可我不在乎。

C.R:你对你自己说你一点也不在乎,但我猜某种程度上一部分的你却在乎,因为那部分的你为因此而流泪。(19秒沉默)

C.R:我想你的某些部分这样想:“在这里我被又一次击倒了,好似我从来不曾喜欢自己。

吉姆:(嘀咕道)我想我一直都知道这些。

C.R:嗯?

吉姆:我想我一直都知道。

C.R:如果我理解的正确的话,之所以受到极大伤害,是当他告诉你是不好的,百无一用时,那就是你一直觉得自己的样子。那正是你所说的意思吗?(吉姆轻轻地点点头,表示赞同。)嗯。所以你好像是觉得他证实了你已经知道的东西。他以某种方式证实了你已经感受到的某种东西。(23秒沉默)

C.R:因此在他这样说的和你心中所感受到的之间,你感到自己和他人感到的一样不好。(2分1秒沉默)

C.R:(思虑地)当我让自己沉浸进去感受你正感受到的东西时 - 在我这里有几分感觉了, 我不知道 - 不过, 好像有一个人, 你曾经联系过、一个和你一起做事的,一个你为他做事的,对你有意义的一个人。现在, 哦! 他扇了你一巴掌,——他告诉你你真是不好。这真是伤你至深,使你几乎无法承受。(30秒沉默)

C.R:今天我必须结束了, 吉姆(1分18秒沉默)

C.R:这真很伤痛, 不是吗?(这是对他默默流泪的回应)(26秒沉默)

C.R:我想如果这样的情绪涌现,你就只有一直哭啊哭啊哭。(1分3秒沉默)

C.R:如果你愿意,用一些面巾纸自己擦擦泪吧-现在你能离开吗?( 23秒沉默)

C.R:我想你真的不愿离开,但我必须得去见另外的人.( 20秒沉默)

C.R:这真的很糟糕,是吗?( 22秒沉默)

C.R:让我问你一个问题,再说一件事情。你还保存着那张写着我的电话号码、指南等的纸片吗?(吉姆点头)好,如果事情变得糟糕,以致你感到非常沮丧,你可以打电话给我。这就是我之所以在这里的原因,在你需要的时候,尽量给予你一些帮助。如果你需要,你可以打电话给我。

吉姆:我想我是在可帮助范围之外的。

C.R:嗯?感觉好像你是在可帮助范围之外的。我知道,你对自己完全感到绝望。我可以理解这些。我不感到绝望,但我能意识到你感到绝望。只是感觉好像没有人能帮你,你完全在可帮助的范围之外。3(2分1秒沉默)

C.R:我想你感觉如此低落,如此低落,这糟糕透了。(沉默2分钟)

C.R:我想还有另外一件事情。我,我这里今天下午会一直忙到4点,也可能还要晚一点。不过如果你想今天下午再见到我。你可以在大约4点钟左右顺便来看我,好吗?- 否则,我们星期五中午见。除非我得到你的电话。如果你-如果你有些担心害怕别人会看出你流过一些眼泪,你可以出去在等我的那个地方坐一会儿,在那里你就随意了。或者往下走坐在候诊室看杂志 - 我想你真的必须得走了。

吉姆:不想回去工作。

C.R:你不想回去工作,嗯?

谈话到此结束。那天的后来,治疗师在医院空地上看到了吉姆。他看上去精神好了一些,他说在那天下午他可以乘车去城里。

治疗师再一次看见吉姆是三天以后的星期五。

第二次面谈:星期五

C.R:我带来了几本杂志,如果你愿意,你可以带走。4(47秒沉默)

C.R:自从上次以来,我没有收到关于你的信息,那天你能去城里了吗?

吉姆:是的。我和一个驾驶卡车的年轻人一起去的。

C.R:嗯。(背景中听到隔壁的办公室里传来的声音)(2分钟沉默)

C.R:对不起,稍等一下。(去制止喧闹声)(2分钟20秒沉默)

C.R:我不知道为什么,但我意识到今天你没有把你的手放在脸上,这使我某种程度上看到你更多,这使我感觉较好。我不知道为什么我感觉好像你今天人更在这里, 然后——我意识到那是因为你好像不再把自己藏在你的手背后, 或者什么别的原因。(50秒沉默)

C.R:并且我想我觉察到 - 尽管我可能是错误的,我想我觉察到,就好像其它时间你来这里的时候, 你让自己沉浸于你内心深处的情绪中。有时这些是些坏情绪,就像上次一样,有时候可能没有如此糟糕,尽管有几分 - 我想我以为当你来到这里的时候,好像你确实让自己沉浸于那些情绪中。现在-

吉姆:我要走了。

C.R:嗯?

吉姆:我要走了。

C.R:你要走了?真的要离开这儿吗?你这是什么意思?一定有一些-是什么? 这样做的背景是什么?你能告诉我吗?或者我想,我的意思更准确地说是,我知道你不喜欢这个地方,但一定是有一些特殊的事情发生的,还是别的什么事?

吉姆:我只想逃走并且死去。

C.R:恩,恩,恩,你甚至不是因为某些事情而想离开,你仅仅想要离开这里,走开然后死在一个角落里,恩。(30秒沉默)

C.R:我想当我让自己处于你的位置上时,我真的感受到那是多么深的情绪,我的脑子里可以想像这种画面:有几分像, 一只想要慢慢爬开而死去的受伤的动物。听来象是这样一种感觉: 你要从这里走开,消失,死亡,不再存在。(1分钟沉默)

吉姆:(几乎听不见)昨天一整天和今天早上我都希望我死了。昨天晚上我甚至祈祷我能死掉。

C.R: 我想我理解你所说的一切,那-两天来, 你一直希望自己能死,你甚至为此而祈祷 - 我想 -我突然醒悟的一个方面是,是生活对你来说是如此可怕,你只希望你能死,而不是活.( 1分12秒沉默 )

C.R: 因此你一直只是希望着希望着你不要活,你希望生命从你身上消失。(沉默30秒)

吉姆:比我所有过去在这里希望过的都要强烈的希望。

C.R:恩,恩,恩,我想你已经祈求了的很多事物。但哥们啊,看起来好像“不要活”这个愿望比你以前曾经期望的任何东西都更深,更强。(1分36秒沉默)

C.R:禁不住好奇是否那个朋友告诉你的一些事情仍是真实的-这些仍是使你感到如此可怕的事情中的一部分吗?

吉姆:大致上,是吧。

C.R:嗯。(47秒沉默)

C.R:我对此的理解是:总的来说,他认为你不好的这事让你内心情感汹涌,以致于使你真地希望,希望你不要活着。是这样吗?大致是这样吗?

吉姆:我对任何人来说都不好,百无一用。因此活着有什么用?

C.R: 恩,你感受到,“我对其他活着的人来说一是无处,因此-为什么我应该继续活下去呢?”(21秒沉默)

C.R: 我想你这样想的一部分原因是-在这里我是一种猜测,你可以直接修正,我想一部分原因是你感觉:“我努力做到他希望的那样好。我真的努力。现在-如果我对他而言不好,如果他感觉我不好,那么就证明我对任何人都不好。”是这样吗,恩-大致是这样吗?

吉姆:哦,是的,其他人也告诉过我这些。

C.R: 是的,恩,我明白。因此你感觉如果,如果你听信别人说的-其他几个人曾经说的,那么,那么你不好。对任何人都不好。(3分40秒沉默)。

C.R:我不知道这是否有帮助,但我只想说-我想我几乎能够很好地理解“你对任何人来说都很糟糕”这种感觉,因为有一次,我也有这样的感觉,我也似乎有这样的感受。我知道这种感觉是相当可怕的。6(13分钟沉默)

C.R:我想我们剩下的,已经只有不多几分钟了。(2分51秒沉默)

C.R:我们可以在下个星期二11点约定的时间做吗?(35秒沉默1分)

C.R:是否你给我任何回答,我真的不能确定。你想在下个星期六的11点见我吗?

吉姆:不知道。

C.R: “我只是不知道”(34秒沉默)

C.R: 好的,在此时你只是不知道-是否说“是的”或“不”,恩?- 我想你感觉如此沮丧如此可怕以致你不知道是否你能-能向前看那么远。恩?(1分5秒沉默)

C.R: 我给你这个约会时间,因为我确信那时我想见你。(写出约定卡)(50秒沉默)

C.R:我要说的另一件事情是-如果事情对你来说一直都是如此糟糕,不要有任何犹豫,打电话给我。如果你决定离开,我会非常感激如果你打电话给我,这样我就可以先见到你。我不会试图劝阻你。我只是想见你。

吉姆:我可能今天就走,去哪里,我不知道,不过我不在乎。

C.R: 只是感觉你下定了决心并且就要离开了。你不打算去任何地方。你仅仅-仅仅打算离开,嗯?(53秒沉默)

吉姆:(气馁的声音嘀咕)这就是为什么我想走,因为我不在乎发生什么。

C.R:恩?

吉姆:这就是为什么我想走,因为我不在乎发生什么。

C.R:恩,恩。这就是为什么你想走,因为你真的不在意你自己。你就是不在乎发生什么。我想我只想说-我在意你。我在意发生什么事情。7(30秒沉默)(吉姆突然大哭并呜咽起来。)

C.R:(温和地)反正那把所有的情感都冲出来了。(35秒沉默)

C.R:你哭啊哭,感受如此糟糕。(吉姆继续抽泣,然后大大吁吁地吹鼻子喘气。)

C.R:我确实感受到你内心感觉多么糟糕-你哭啊哭。(吉姆把他的头埋在桌子上,一边费力地吞咽着,一边喘着大气抽泣着。)

C.R:我想几天来你感受到的所有压抑的情绪刚才-刚才宣泄了出来。(32秒沉默,期间吉姆一直抽泣。)

C.R:那里有些面巾纸,如果你愿意的话-恩。(怜悯地)你只是感受到一种内心被撕碎的感觉。(1分56秒沉默)

吉姆:我希望我能死掉。(抽泣)

C.R:你只是希望你能死掉,是吗?恩,你只是感到如此糟糕,你希望你能死掉。(在此期间,治疗师把他的手轻轻地放在吉姆的胳膊上。吉姆没有明确的回应,然而,激动的情绪稍微有些衰退,很粗的呼吸。)(1分10秒沉默)

C.R:你只是感觉如此糟糕,使你心碎以致使你只希望能死。(3分29秒沉默)

C.R:我想生活是如此艰难,是吗?你只是感觉你的心一直在哭泣,抽泣,而且你希望你能死掉。8(粗重的呼吸在继续)(6分14秒沉默)

C.R:我不愿意催促你。我想一直陪着你,只要你需要。不过我确实有另外一个约会,我真的迟到了。

吉姆:嗯。(17分钟沉默)

C.R:你无疑已经穿越了某些东西,是吗?(1分18秒沉默)

C.R:我可以在星期二见你吗?

吉姆:(听不见的反应)

C.R:恩?

吉姆:不知道。(几乎无法了解)

C.R:“我只是不知道。”恩。你知道我先前说的所有事情。我的意思着着实实是这样的。我想在星期二见你。在那之前如果你想见我的话,我也愿意见你。所以,如果你需要我,不要犹豫给我打电话。(1分钟沉默)

C.R:真是很难受,是吗?(24秒沉默)

吉姆:是的。

C.R:是的。(吉姆慢慢地站起来要走。)(29秒沉默)

C.R:想把那个也带着吗?(吉姆拿走约定卡。)(20秒沉默)

C.R:下面大厅的右面有一个盥洗室,你可以洗把脸。(吉姆打开门,听见了从走廊里传过来的噪声和说话声)(18秒沉默)(吉姆返回进入房间。)

吉姆:你没带香烟,是吗?(治疗师找到了一支。)

C.R:正好有一支,我在包里找了,而-我并不知道。只是,我不知道,我不知道它有多久了,不过看上去有几分久了。

吉姆:我会见你。(几乎听不见)

C.R:好的。星期二我会一直期待着你,吉姆。

卡尔·罗杰斯心理学思想述评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 学院:东方科技学院班级:2012级应用心理一班姓名:李厚儒学号:201241909134 课程论文题目:《卡尔·罗杰斯心理学思想述评》 课程名称:西方心理学史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年月日

卡尔·罗杰斯心理学思想述评 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 李厚儒 201241909134 摘要:人本主义心理学20世纪50年代是产生于美国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因其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潜能、本性、价值与自我实现,并反对行为主义的环境决定论和精神分析的生物还原论,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罗杰斯作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提出的当事人中心疗法、以人为本的社会思想,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改革与创新,对当今社会有鲜明的时代意义。 关键字:以人为本自我实现积极关注 一、人物简介 卡尔·罗杰斯(Carl Ransom Rogers,1902年1月8日-1987年2月4日),美国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从事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实践与研究,主张“以当事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方法,首创非指导性治疗(案主中心治疗),强调人具备自我调整以恢复心理健康的能力。 罗杰斯生于伊利诺州芝加哥郊区的一个富裕的土木工程师家庭,父母都是虔诚的基督教信徒,宗教对罗杰斯一生的影响很大。罗杰斯1928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临床心理学硕士学位,1931年取得了哲学博士学位。其后任职于纽约罗彻斯特的一个“儿童指导中心”,从事心理治疗工作,1945-1957年任职于芝加哥大学心理学系,他在此创建芝加哥大学心理咨询中心。1957年任威斯康星大学心理学教授,在这里系统地研究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心理治疗理论体系。1964-1968成为加利福尼亚州西部的一家“人的研究中心”的常驻研究员,主要致力于人本主义人际关系的研究。晚年他对教育改革和维护世界和平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1987年因手术后并发症去世。 罗杰斯担任过美国许多心理学重要学术团体的领导人,在学术界享有崇高的声望,如先后担任过美国应用心理学会主席和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56年,美国心理学会向他颁发了首届“杰出科学贡献奖”,1972年又获得美国心理学会“杰出专业贡献奖”。在美国心理学史上同时获得这两项殊荣者,至今仍没有出现过

罗杰斯传播学史

传播学史 一种传记式的方法 E.M 罗杰斯 引言 思考:什么是传播学?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传播学是自19世纪末以来逐步形成的,20世纪40年代初具规模,二战后得到迅速发展。传播学史本质上是社会科学史.(与五大社会科学领域关联紧密: 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人类学) 我们对传播学的印象 先驱者:对传播学做出了重要的思想贡献,但是并没有把自己看作是传播学学者,他们的学生也不这样看,他们也没有通过在大学里建立传播学院或传播系是这个领域机构化(施拉姆的划分)。 奠基人:没有受过传播学的正规教育,但是从事传播研究,并在这个新的领域培养的新一代的传播学学者。 三大学派:法兰克福学派芝加哥学派帕洛阿尔托学派 传播学史的主线 欧洲起源 三个学派 四个先驱者 集大成者施拉姆 第一部分欧洲起源 19世纪的三大智者 查尔斯·达尔文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卡尔·马克思 《物种起源》精神分析理论批判学派 他们每一个人都以其关于人类行为和人类社会的革命思想改变了这个世界的精神在某种精神的意义上,这三人都是创造性的叛逆者,都反抗他们所处的欧洲社会规范,并都为他们的理智激进主义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大学模式的建立 1450年后的欧洲大学在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型的欧洲型大学产生于天主教教会)。 研究性大学的样板是创建于1737年的格廷根大学(德国)。 由此开始了这样的思想:教授应该从事研究以便发现新知识,而不仅仅是将他们领域的传统科研成果传授给他们的学生。要求学生在其学习中发挥积极作用,而不仅仅是聆听和背诵他们所听到的知识。 研究性大学模式的建立迅速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两个不同的大学模式:一是大学的本科生的模式,即自由的艺术教育模式。 二是注重研究生学习的研究性大学的德国模式。

看看卡尔罗杰斯如何共情

看看卡尔罗杰斯如何共情1 以下就是一个例子:看人文主义心理治疗学派开创者卡尔罗杰斯如何在心理咨询中共情的。 对有经验的咨询师来说,不难看出这是一个相当不容易应付的个案。因为来访者大多时间都不说话。明显的抑郁症候,且有自杀倾向。他一直大多时间沉默,看起来象是抗拒帮助,且不时说:“你帮不了我,我想死”。 这种情形,很容易让咨询师焦急起来,对方简直是“滴水不尽”,怎么办呢?需要教育他生命价值吗?纠正其错误认知吗?棒喝吗?让他想起家人需要他吗?(他估计没有什么令他留念的家人) 我们且看,罗杰斯是如何处理这个案子的吧! 吉姆?布朗的案例(1962) 星期二的面谈一次面谈: 罗杰斯:我看见抽屉里有一些香烟,嗯?是的,有一支正在冒烟。(25秒沉默) 罗杰斯:今天早上你看来有些几分生气,或者那只是我的想象?(吉姆轻轻地摇了摇头)不生气,啊?(1分钟26秒沉默) 罗杰斯:想让我进到你的心里去吗?不管里面有什么(12分52秒沉默) 罗杰斯:(温柔地)我有点想说只要有任何一点帮助,我都愿意进去。另一方面,如果你愿意的-如果你只是感觉你更愿意一个人独处,感受着你心中感受到的任何东西,那也好-我想我要说的另一件事,真的,要说的是,“我确实在意你。我可不只是像木头一样呆坐在这里。”(1分11秒沉默) 罗杰斯:我猜想你的沉默是要告诉我,你现在不想或不能走出来,那当然是可以的,我不会再打搅你,不过我只是想让你知道,我在这里。(17分41秒沉默) 罗杰斯:我想,几分钟内我不得不停止了!(20秒沉默) 罗杰斯:对我来说,是很难知道你现在的感受是怎样的,但看起来好像有一段时间你宁可我不知道你的感受是怎样的。看起来,无论如何,好像在一段时间里就这样放下紧张,放松自己,让你感觉不错。不过就像我说的,我真的不知道你的感受是怎样的。我只是看到它那个样子。近来有些事情相当糟糕吗?(45秒沉默) 罗杰斯:也许今天上午你只希望我闭嘴,也许我该那样做,但是我只是一直觉得我想——我不知道,以某种方式和你联系着。(2分钟21秒沉默)(吉姆打哈欠)罗杰斯:听起来你有点沮丧或者累了。(41秒沉默) 吉姆:不是,只是觉得很糟糕。 罗杰斯:每件事都糟糕吗,嗯?你感觉到糟糕?(39秒沉默) 罗杰斯:你希望按惯例在星期五中午12点来吗?

罗杰斯的学习观

第二节罗杰斯的学习观 像奥苏贝尔一样,罗杰斯认为,可以把学习分为两类,它们分别处于意义连续体的两端。 一类学习类似于心理学上的无意义音节的学习。学习者要记住这些无意义音节是一项困难的任务,因为它们是没有生气、枯燥乏味、无关紧要、很快就会忘记的东西。所以,它们一方面不容易学习,另一方面又容易遗忘。在罗杰斯看来,我们常常没有看到,学生在课堂里学习的内容,有许多内容对学生来说也具有这种无意义的性质。几乎每个学生都会发现,他们课程中有很大一部分内容对自己是无个人意义的。因此,学校教育成了徒使学生学习没有个人意义的材料。这类学习只涉及心智,是一种“在颈部以上”发生的学习。它不涉及感情或个人意义,与完整的人无关。在罗杰斯看来,“现代教育的悲剧之一,就是认为惟有认知学习是重要的”。 另一类是意义学习。所谓意义学习,不是指那种仅仅涉及事实累积的学习,而是指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这不仅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例如,当一个刚学步的小孩的手碰到取暖器时,他就学会了“烫”这个词的意义;他同时也学会了以后对所有类似的取暖器要当心;他会以一种不会马上就遗忘的、有意义的和投入的方式保留所学到的内容。又如,如果一个五岁小孩迁居到另一个国家,让他每天与新的小伙伴们一起自由地玩耍,完全不进行任何语言教学,他在几个月内就会掌握一种新的语言,而且还会习得当地的口音。因为他是用一种对自己有意义的方式学习的,所以学习速度极快。倘若请一个教师去教他,在教学中使用对教师有意义的材料,那么学习速度将会极其缓慢,甚至停滞不前。 罗杰斯认为,这种情况值得我们深思。为什么让儿童自己去学习时,速度很快且不易遗忘,并具有高度的实际意义,而当用一种只涉及理智的方式“教”他们时,情况就糟了呢?关键在于后者不涉及个人意义,只是与学习者的某个部分(如大脑)有关,与完整的人无关,因而他不会全身心地投入这种学习。由此可见,罗杰斯的意义学习,与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的内涵是不同的,前者关注学习内容与个人之间的关系,而后者是强调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按照罗杰斯的观点,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只是一种在“颈部以上发生的学习”。 罗杰斯指出,在教育史上,人们往往把学习看做是一种前后有序的认知活动,是一种左半脑的活动。左半脑一般是以逻辑的、线性的方式发挥功用的。它是按直线一步一步地思考问题,注重构成整体的部分和细节;它只接受确切的和清楚的内容;它处理的是观念和概念;它是与生活中的阳刚方面联系在一起的。使学生左半脑得到发展,几乎成了现在学校惟一公认的功能。 但在罗杰斯看来,倘若要使整个人都参与学习,就要充分利用右半脑。右半脑是以另一种方式发挥功用的。它是以直觉的方式思维的;它要在理解细节之前先掌握实质;它考虑到整个形式、整个完形;它是以隐喻方式运演的;它注重的是审美而不是逻辑;它能作出创造性的跳跃。艺术家与富有创造性的科学家即采用这种方式。它是与生活中的阴柔方面联系在一起的。 如何使学生的左右脑共同发挥功用呢?罗杰斯认为,意义学习是最好的办法。“意义学习把逻辑与直觉、理智与情感、概念与经验、观念与意义等结合在一起。当我们以这种方式

罗杰斯投资语录

这位投资界的传奇人物─吉姆·罗杰斯,有「华尔街金童」、「华尔街的印第安那琼斯」封号,在1970年与索罗斯共同创立「量子基金」,短短10年内就赚足了一生花用的财富。在人生最黄金的时期,他突然宣布退休,当时罗杰斯年仅37岁,就开始实践环游世界的梦想。讨厌孩子的他,从没想过要生养孩子,直到60岁老来得子,才知道孩子是世界最可爱的宝贝。《投资大师罗杰斯给宝贝女儿的12封信》这本书,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透过12封宝贵的人生箴言,给女儿丰富实用又充满智慧的建议: 一、不要让别人影响你--假如每个人都嘲笑你的想法,这就是可能成功的指标! 二、专注於你所爱--在真正热爱的工作上努力,就会找到你的梦想。 三、普通常识并不是那么普通--大众社会相信的常常是错的,不要盲目听信别人的话。 四、将世界纳入你的眼界--保持开放的心,做个世界公民! 五、研读哲学,学会思考--训练自己去检验每一种概念、每一个事实。 六、学习历史--因为以前发生过的事,以后也还会再发生。 七、这是中国的世纪,去学中文!--参与一个伟大国家的再现,购买这个国家的未来! 八、真正认识自己--了解你的弱点和觉察你的错误,才能找到对的路! 九、认出改变,拥抱改变--改变的功能就像催化剂,保持觉知是重要的功课。 十、面对未来--看得见未来的人可以累积财富! 十一、反众道而行--检视事实和机会,不随乌合之众心理起舞。 十二、幸运女神只眷顾持续努力的人--用功读书,学得越多你才知道你懂得越少。 这12句箴言,不仅仅是人生方向的指标,在投资上更大胆明确指出,中国是未来强势经济体;他为女儿聘请中国保母,并举家移民至亚洲地区;他曾不只一次指出,曾考虑移民至台湾,但因台湾移民限制多,且使用的是繁体字,而非全球有十三亿人口使用的简体字。罗杰斯不忍心让他已学简体字的五岁女儿,再学一次繁体中文,於是决定移居至新加坡。 罗杰斯是一个富远见又爱孩子的好爸爸,从看似老生常谈却又充满哲理的人生智慧中,发掘出为人父母对子女的那份真心之爱。如同一般父母一样,最后希望留给子女的不是万贯家產,而是一种能自我探索未来的能力──能快乐、幸福、自在生活的能力。 没错,投资很重要;但人一生中最好的投资,其实就是投资自己。如何培养自己的国际观?如何不随他人起舞?如何真正了解自己?透过罗杰斯这份不藏私的礼物《投资大师罗杰斯给宝贝女儿的12封信》,相信如你我也能建立属於自己的成功人生! 1.因其价值而买,行情过热则卖。如果你是因为商品具有实际价值而买进,即使买进的时机不对,也不致遭到重大亏损。 2.等待催化因素的出现。市场走势时常会呈现长期的低迷不振。为了避免使资金陷入如一潭死水的市场中,你就应该等待能够改变市场走势的催化因素出

罗杰斯个案赏析

罗杰斯个案赏析 主讲:王铭 整理记录:李顺美 校稿:吴和鸣 来看罗杰斯个案的逐字稿,1986年发表的,82年做的个案,工作坊中的示范性会谈。吴和鸣:我们来看,如果是我们怎么反应? 卡尔:行,我准备好了。既然我们已经打过招呼,有点熟了,我不知道接下来你想要同我谈点什么。不过,无论你打算说什么,我都做好了准备听你说。(停顿) 珍妮: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对婚姻和孩子感到害怕,另一个是年纪,年纪越来越大。很难认真想想将来,我发觉好害怕想将来的事。 吴:我发觉好害怕想将来的事。如果你是罗杰斯怎么反应? 张:我会问,现在呢? 王:那接着往下看。 卡尔:那就是你的两个主要问题。你愿意先谈哪一个呢? 珍妮:好吧,我认为眼下较急的是年纪问题。我想从它开始。如果你能在那上头帮帮我,我会非常感激。 卡尔:你能多告诉我一点关于害怕年纪增大的事吗?当你越来越大……,怎样? 珍妮:我觉得自己陷入了一种令人恐慌的情境。我已经35岁了,再过5年就40岁了。很难说明白为什么,我就是翻来覆去地想着这件事。我想要逃开,不想这事。 卡尔:那是太叫人害怕了,所以你真的……它真的使你开始恐慌。 珍妮:是呀,而且它影响到我做人的自信。(卡尔:唔,唔)这个问题是过去一年半……哦不,两年的事。那时我突然意识到:天哪,怎么啥都让我赶上了?我怎么会有这种感觉呢?卡尔:直到过去一年半以来,你才有那种感觉。(停顿)那时有没有什么特别的事,像是它引发这些的? 吴:很要害啊。“那时有没有什么特别的事,像是它引发这些的?”就有后面她的回忆。张:是啊,发生了什么? 吴:怎么会想到发生了什么? 王:我常常以罗杰斯的风格来对话,当事人讲了发生的事,我也会强调“直到过去一年半以来,你才有那种感觉”让她去回忆那个时间,所以罗杰斯停了一下。 杨:为什么强调时间性? 王:访谈初始,当事人提及,有很多要了解的资料。等会有罗杰斯本人的述评, 吴:我感觉当事人一直在给线索,“突然”就告诉了有什么事发生,所以必然有下面的。 珍妮:我想不起有什么特别的事,真的。哦,我妈妈是53岁去世的。(卡尔:唔,唔)她很年轻,在好多方面都很棒。我想没准这事有点关系?我不知道。 卡尔:你有点觉得:如果你妈妈那么年轻就去世了,或许你也有那种可能性。(停顿)而且现在看起来时间似乎太短了。

罗杰斯咨询关系理论

罗杰斯咨询关系理论述评 摘要:本文通过对罗杰斯助益性咨询关系理论的发展历程,以及其中的主要概念,如真诚一致、无条件积极关注、倾听、共情理解等核心概念进行评述,了解其优点并提出一些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助益性关系、真诚一致、无条件积极关注、共情 心理咨询界几乎一致认为,对咨询关系的研究和发现是罗杰斯对当代心理咨询最重要的贡献,就罗杰斯自己来说,在他所有建树中,他最喜爱的也是咨询关系理论。他对咨询关系的一些重要看法,如:真诚一致、无条件积极关注、共情理解等,已经成为任何一种咨询模式都承认的必备的咨询关系。 罗杰斯的咨询关系理论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变化过程。一般来说,大致经历了指导关系——非指导关系——助益性关系三个阶段。 1,指导关系模式: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前,美国心理咨询领域占主导地位的有两大力量,一是弗洛伊德所开创的精神分析治疗,另一种是“指导运动”发展起来的指导咨询。这两者其实都是指导取向的。其特点为:(1)咨询过程由治疗者主导,(2)治疗者对治疗负责,(3)治疗过程的背后隐藏的假设是:当事人是软弱无力的,不能自我指导的。罗杰斯在咨询初期也曾试图指导别人。因为这些做法显得合情合理,又直截了当。但不久罗杰斯就发现,尽管他做的很努力,但是效果几乎没有。他领悟到,即使你可以对一个当事人解释、说明他自己是怎么回事,为他制定还前进的方向和目标,训练他更好的生活方式,但这些只能造成一些暂时的改变,要不了多久,所有的改变都会烟消云散。更重要的是,经过这之后,当事人更加相信自己是个无药可救的人。正是基于这样的经验,罗杰斯才逐渐摸索出自己的治疗模式。 2,非指导关系模式: 在发现指导关系治疗模式效果不佳之后,他把接受治疗,探索自己,取得治疗进步的责任交还给当事人自己;承认治疗者不是全能的,对当事人没有现成的答案;重视治疗者的态度,重视营造一种有利于当事人表露情感和体验的气氛。这些做法和态度的背后是有一个基于人性的断定:人有自我指导的能力。这时候罗杰斯已经悟出治疗关系是影响治疗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把这个阶段称为非指导关系的治疗模式。

罗杰斯的人格理论

卡尔·兰塞姆·罗杰斯 教心08级1班赵丽(0807410153)罗杰斯在长期实践研究中形成的从人格自我理论出发,以受教育者为中心的非指导性的人本主义教育理论,阐述了“培养完整的人”、“意义学习”、“教育者即促进者”的教育思想。批判地借鉴和吸取他的教育理论,对于审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实践,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其临床研究得出的“以人为中心”疗法思想不仅对心理咨询产生很大的反响,而且在教育上、人际关系上都产生了重要作用。我很关注其在教育领域中的运用。 一、生涯解读: 1902年1月8日罗杰斯生于美国伊利诺斯的奥克派克。是家中的六个子女中的第四个,父亲是位成功的土木工程师,母亲主持家务,同时也是位虔诚基督教徒,家中具有十分严格而不容违抗的宗教伦理气氛,父母对孩子们倾注了大量关爱,非常尽职,也几乎时时刻刻惦记着孩子们的幸福快乐。父母的爱与“无条件积极关注”的理论提出有很大关系。 罗杰斯家庭思想刻板保守,尤其对社交生活的限制尤为严格,担心自己的孩子被带坏,所以孩童时就没有朋友,非常孤独,将所有精力用于学习。12岁的时候,全家迁至农场,父亲对科学的热爱也影响了他一生。在那里度过了他的青年期,由于严格的家教和繁琐的家务,卡尔变得孤僻、独立和自我约束。这可能对成年后从事儿童方面的工作有一定的影响。 1919年考入威斯康星大学,主读农业,后转修宗教,于1924年获威斯康星大学文学学士学位,学科的变换显示其兴趣爱好正逐步脱离家庭的影响,变得更加自我。在此期间,他作为“世界基督教学生同盟”被选派到北京学习六个月,这段新的经历扩展了他的思考,于是他对自己的一些宗教基础观念开始质疑,摆脱了父母的正统宗教信仰观念;也意识到个人的想法、感受、梦想等是可以相互分享和交流的。 在神学院罗杰斯就已经被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的课程和讲座所吸引,发现自己对咨询很感兴趣。后来逐渐转向了儿童指导领域,并开始将自己当做一名临床心理学者了。罗杰斯在教育学院时申请去由联邦基金赞助的当时刚成立不久的儿童指导研究所做见习医生,并获得了批准。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卡尔 .罗杰斯是当代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之一,他的教育思想对国外60、70年代的教育改革运动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 与传统教育中教学的主要特征——指导性相反,罗杰斯根据“自我学说”理论,形成了一种比较激进、用于促成个体“自我实现”的教学策略——非指导性。《美国教育家百科全书》中的非指导性的定义为:“时常用于咨询、小组治疗和心理治疗的的一种方法,他借鉴于他或她的自我反省活动以及(或者)反应,使个体重组、改组或者改变态度与行为。非指导性技术在性质上是情感的:以个体受她或他的情感约束这个假设为基础;此外,它建立在这样一个假设上:形成自由表达情绪和情感所凭借的表现手段和替代物,形成接受的行为,并且减少内心冲突,通过这种活动,个体会更好的理解自己。她或他将在器官适应上有所裨益。”教学中的非指导性策略的原型,是罗杰斯在心理治疗实践中形成的“非指导性技术",后来,他几乎原封不动的把这一技术“嫁接”于课堂环境之中,形成了他的:“非指导性教学”。 非指导性方法是建立在罗杰斯对人的下述信念之下的:人具有非常优异得先天潜能,教育无需也不应该用指导性的方式向学生灌输什么,这样做会压抑潜能的自然实现,适得其反。教育只要为学生潜能的发展提供一个宽松、和睦的心理环境,使之能在“内驱力”的本能驱动下自动的形成,充分得形成。第二,人无时无刻不处在动态的变化之中。他说过这样一段话:“一个人是一个流程,而不是一团固定的材料;是不断变化着的潜能之星座,而不是一组稳定的特征”。这样,教育就不可能按照一组预定的程序、利用外部的要求向学生施教,不能“指导”学生如何想,如何做,而必须顺学生内心心理体验变化之自然。 罗杰斯认为,在教育背景下,学生的学习无外乎两种类型。一种是认知学习,它可以用行为主义的S--R 学习理论(即刺激--反应学习理论)来解释。认知学习受到“外部强制力”的制约,重记忆,因而没有什么意义。另一种是经验学习,他以学习的经验生长为中心,以学生的自发性和主动性为学习动力,把学习与学生的愿望、兴趣、需要有机的结合起来,因而是一种趣味盎然的、有意义的学习。罗杰斯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什么、怎么教、教多久、如何评价教学效果等等,都不是有教师决定的,而是由学生或者说学生的经验、意向、需要、兴趣等决定的。 罗杰斯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要贯彻“非指导性”的思想,必须遵循着一些基本的原则或要求。其中,最基本的原则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有安全感,他信任学生,同时感到学生同样也信任他,不能把学生当成敌人,备加提防。总之,课堂中的气氛必须是融洽的、诚意的、开放的、相互支持的。其他的具体原则为: 1、“促进者”(即教师)与学生共同承担责任,一起制定课程计划、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内容,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由教师独揽这些事情,学生没有任何发言权,因此也没有任何责任。 2、“促进者”各种各样的的“学习资源”,包括他自己的学习经验或其他经验,书籍及各种参考资料,社会时间活动,等等。鼓励学生将他们自己已掌握的各种各样的知识、已经历过的一些事情“带到”课堂上来。 3、让学生单独的或者与其他学生共同的形成他们自己的学习计划。让学生探寻自己的兴趣,并作为教学的重要资源之一。这样做不仅让学生选择自己的学习(努力)方向,而且也让他们对自己这种选择的后果承担责任。 4、提供一种‘促进”学生学习的良好气氛。一个好的班级、好的课堂,应充满真实、相互关心和理解的心理氛围。罗杰斯认为,这种气氛最终来自“促进者”,随着学习过程的进行,学生就越来越多的并且很自然的流溢出这种情感与态度。 5、学习的重点是 学习过程的持续性,至于学习的内容(即学生学到什么)是次要的东西。一堂课结束的标志,不是学生掌握了“需要知道的东西”,而是学生学会了怎样掌握“需要知道的东西”。 6、学生的学习目标是他们自己确定的,因此,为了达到这些目标而必须提供的训练形式是“自我训练”,要让学生认识到这种训练是他们自己的责任,而且要承担这种责任。自我训练要取代外部训练。 7、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由学生自己做出,而不是像传统教学中的那样是教师的“专利”。当然,其

共情理论

共情的理论 阿德勒有—句名言将有助于我们对于共情作为临床方法的认识。阿德勒总是要求自己以及他的学生,“穿上病人的鞋子(站在病人的立场上)来感受与观察病人的体验。”(to“stand in theshoes”of the client and“9ee and feel”what the client is expe-rimcing.) 一、共情是一个具有两维结构的概念 欧文·雅龙说:“共情已经成为一种普遍而常用的词汇,就像流行歌手唱的陈词滥调一样, 使得我们忘记共情过程的复杂性。”虽然这是针对美国心理咨询业内所进行的总结,但对目前国内心理咨询来说也是十分贴切的。 就英文“Empathy”这个词来说,它的汉语译法就有许多种。具有代表性的,如,钱铭怡译为“共情”;郑日昌与港台同行的译法一致, 即“同理心”; 江光荣与林孟平的译法一致,即“同感”; 许又新译为“投情”;耿文秀曾译为“移情”; [郑维廉译为“神入”。此外,我国出版的各种文献中还有多种称谓,如,“通情”、“共感”、“同情”等。上述译法,可以概述为三类,“情”译派(“共情”、“投情”、“通情”、“同情”、“移情”) ,“感”译派(“共感”、“同感”) ,“理”译派(“同理心”) 。钱铭怡虽然把“Empathy”译为“共情”,但同时认为,共情的译法似乎也不能表达原词的含意。江光荣虽然把“Empathy”译为“同感”或“同感理解”,但同时认为,这个词没有与之完全对应的中文词,“设身处地”与“感同身受”两个中文词合在一起可以很好的表达同感的要义,这种译法强调的是“感同身受”中的“感”。港台学者将它译为“同理心”,主要是认为它同时包含了理性与感情的成分。理性成分是指倾听者能了解对方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感情的成分是指倾听者能与当事人的感受起共鸣。这种译法虽然解释认为“同理心”包括“理”与“情”两个方面,但它重视的是人的心理的理性成分。这三种译法只是强调了“Empathy”这个过程的不同维度,其本质是一致的。英文“Empathy”一词来源于希腊文empatheia,即“神入”,最早在心理咨询与治疗中使用的是罗杰斯。他使用“Empathy”的含义有三个方面,一是咨询师放下自己的参照标准设身处地地以来访者的参照标准,正确理解来访者的内心感受;二是咨询师运用咨询技巧,把自己对来访者内 心体验的理解传达给对方;三是引导来访者对自己的感受,做进一步的思考,从而促进其内在 心理机制的恢复。如果从罗杰斯对“Empathy”的理解来看,罗杰斯更多重视的是“情”而非“理”,这个词应该译为“共情”或“同感”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共情的研究主要在认知和情感两个方面进行。共情是咨询师深入到来访者的世界,体验来访者精神世界而无丝毫“假设”成分的一种能力。共情的概念因而经历了从认知取向的共情概念到情感取向的共情概念的转变。认知取向的共情概念比较重视认知加工过程的作用,依据这一观点,具有共情特质的人能够想象出他人的感受,使他们能够 理解和预知别人的想法、感受和行为。情感取向的共情概念则认定共情完全是情感过程,是对他人状态或困境的情感反应。 伊根曾把共情分为初级共情与高级共情两种类型。初级共情主要运用倾听技巧,重在对对方内心体验和想法的了解,并把对来访者的了解反馈给来访者。由于初级共情与来访者的内心活动是一致的,是认知的共情,易为来访者接受。高级共情的运用不仅使用倾听技巧,而且常结合使用自我开放、解释等影响性技巧,积极呈现出来访者“心中所有,意识所无”的东西。高级共情不仅仅可以对来访者的表述做出反应而且可对那些隐含的、未完成的表达做出准确的反应。 二、共情是深入来访者内心世界的一个连续不 断的过程

评罗杰斯以患者为中心治疗的理论

评罗杰斯以患者为中心治疗的理论作者:龙晓东 【来源】:长沙水电师院社会科学学报,1996.1:53-58 卡尔·罗杰斯(Carl.Rogers )作为西方现代心理学领域的第三思潮——人本主义心理学派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之一,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心理治疗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并成为现代西方心理治疗论的主要流派的“以患者为中心治疗”的理论,为人们普遍瞩目。1956年美国心理学会首次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就是授予给他的,以表彰他在心理治疗领域所取得的显著成就。虽然他的理论和有关研究方向一直在改变,但是他重视人的主观经验,相信人的自我实现潜能和自我指导能力,这些基本观点却始终如一。这正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的独特之处。本文试对罗杰斯“以患者为中心治疗”的理论的构建基础、基本观点、实践意义及局限性进行分析和探讨,以就正于方家。 1 罗杰斯提出“以患者为中心治疗”的理论来源于他对人性自然因素的基本理解。在长期的心理治疗实践中,他认识到: (1 )人具有建设性和自我实现的潜能。“来自我们临床经验的最革命性概念之一是这样一种不断增长的知识,人性最内在的核心,人格的最深层,人的‘动物性’基础,在本质上是积极的——基本上是社会化的、朝前发展的、合理的和现实的。”〔1〕“人的基本属性自由发挥作用时是建设性的、可以信赖的,这是二十五年心理治疗经验中得出的一个必然结论。”〔2〕这与弗洛依德对人性的看法刚好相反。在弗洛依德看来,攻击性和破坏性是人的本能赋性。因此,在人类的先天潜能中,罗杰斯看到了人类的希望,对人的发展抱一种乐观的态度。 (2 )人是根据自己的知觉体验行动的。“正是患者自己知道鞋子在什么地方卡脚,应该朝什么方向走,什么问题最关键,什么体验被埋于心底。”〔3〕由此他深信人具有自我指导的能力。 (3)个体的世界从任何真正完整的意义上说,只有个体自己才了解。“无论怎样以心理测验或生理测验的方法测定刺激或测试进行知觉的有机体,事实仍是,个体是唯一能够最生动、完整地体验到挨针扎或考试不及格是什么滋味的人。”〔4〕因此,罗杰斯眼中的人不是行为主义动物实验室中的“大白鼠”,也不是弗洛依德所强调的那种“性本能”和“破坏性”本能的人,而是他在心理治疗过程中所接触到的20世纪40、50年代美国社会中活生生的人。 心理治疗、心理咨询和社会心理学在现代美国的普遍兴起绝不是偶然现象。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物质的充裕并没有使美国人的精神状况产生同样的跃进。美国国内的各种社会问题随着资本家的激烈竞争而日趋严重。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尚未散去,核战争的威胁又笼罩在美国和西方世界的上空。人们感到恐惧、焦虑、迷惘,甚至绝望。社会生活动荡不安,政治、经济、思想状况的急剧变化,造成人们各种复杂变态的心理特点。悲观颓废和忧郁不安的情绪日渐滋长。现实的异化进一步加深了人的自我异化,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人们不得不压抑自己真实的感受而戴上假面具,投人所好。竞争导致了人际间的敌对,快速的生活节奏使人无暇顾及人情,内心的极度空虚与孤独感迫使他们转向心理学家寻求理解和帮助。而以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大多数从事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工作,他们与这些内心痛苦、渴求理解的人们朝夕相处,因而他们对人们心理上深刻的异化感、人的价值、尊严、情感和需要有更深刻的体会。他们呼吁心理学要转向探索人的“内部空间”,关心人的尊严,探究人的价值、创造性和自我实现。本世纪60年代,人本主义心理学派异军突起,成为现代心理学派中有影响的第三种思潮。罗杰斯“以患者为中心治疗”的理论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中形成的。 2 “自我概念”(self—concept )是罗杰斯心理治疗理论中的一块主要的奠基石。他认为自我概念是人格形成、发展和改变的基础,是人格能否正常发展的重要标志。自我概念包括具有“我”之特性的一切想法、知觉及其价值,是个体整个现象场中与自身相联系的那部分知觉及其相关的意义,它是个体看成“我”的那部分现象场。在罗杰斯看来,人格不健全的人,其自我概念与经验是不一致的,他们将自己的真实体验拒之于意识之外,防御性地维持着自我,他们的评价系统不是建立在自己真实体验的基础上,而是为了得到别

罗杰斯自我理论

卡尔罗杰斯 Carl Rogers (1902-1987) 人本主义-存在主义模型 自我理论 历史 1902年生于伊利诺斯—中西部保守宗教环境下成长 学生时代曾以世界学生基督教联盟代表身份访问中国 开始接受牧师训练,但因为过于刻板而放弃,但宗教价值观影 响了其后来的研究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重要倡导者之一 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早年从事过儿童成长相关指导工作 带着务实、研究的态度探索心理治疗 理论产生的思想背景 受现象学影响 强调意识的重要性 现实是主观性 个体内在参照系统 行为的目的性 以当前为中心 罗杰斯自我理论 人类与生俱来就有一种自我实现的倾向(Goldstein,1963)

―当我们说到一种海洋植物、一棵橡树、一条蚯蚓、一只飞蛾,一只猿猴、一个人……有机体生来就有一种生存、发展和繁殖的倾向……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生命的本质。‖(罗杰斯,1963) 个体主观感受到的和体验到的经验是唯一的现实。 个体的―自我‖体验是人格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我‖是与他人互动中发展起来的。 当自我、现实的我和理想的我一致时,个体就自我实现 当自我、现实的我和理想的我不一致时,个体就会出现混乱、 焦虑和适应不良行为 如果我们被接纳、被鼓励、被爱(无条件积极关注),我们就可 以健康成长 教养方式影响自我结构健康形成 接纳儿童感受和成长的能力 当儿童的行为成人看不惯时,有接纳成人自已内心感受的能力 将儿童作为一个人来予以接纳 无条件接纳儿童 如果下面六个条件能得到满足,自我发展的不一致就能够经过 治疗师的治疗得到一致发展。 个人成长必需的六大条件 来访者与治疗师有心理上接触 来访者处于不一致状态 治疗师处于一致状态

罗杰斯理论的启发

罗杰斯理论的启发 一、罗杰斯理论主要内容 (一)自我 罗杰斯认为,人格的主要结构是自我。在他看来,现象场中有些内容与个体自身有直接的关系,而有些内容与个体无直接的关系,前者就是自我。自我包括现象场中一套有组织的知觉模式,包括主格的“自我”、宾格的“我”以及所有格“我的”。因此,可以从一个人对自己的描述中认识他的自我。自我是一套有组织的、整体的和一致的知觉模式,当新的元素加入的时候,自我尽管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但他仍然保持原有知觉模式的固有本质。在自我的基础上,罗杰斯提出了与自我相对应的理想自我,理想自我就是一个人希望自己是一种什么样的人,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之间的差异往往是衡量个体人格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准。(二)自我实现 在罗杰斯看来,所有的有机体都有求生、发展和提高自身天赋的要求,也就是说有自我实现的趋向,正是这种自我实现的内驱力推动着有机体向前发展。有机体的自我实现遵循着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依赖到独立,从固定、僵硬到变化和自由的发展规律,从而使自己变得更具有社会责任感、更具有独立性和创造性。罗杰斯相信“人性本善”的观点,因此,个体的自我实现就是个体的创造J陛活动,而且不应受到社会的控制。所有的个体都 是以是否与实现趋向相一致的方法来评价他们的经验,同实现趋向相一致的经验是令人满足的,所以它维持着人对它的追求,反之,不一致的经验是令人生厌的,个体就会回避它。(三)人格发展 “自我发展”( self - development)是一个使有机体倾向于更分化或者更复杂的实现趋向的重要形式。罗杰斯认为,一个人能否形成健全的自我,进行自我发展,取决于他在婴儿期所获得的抚爱。在自我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儿童需要爱的哺育。罗杰斯把这种需要称作“积极性尊重”。他指出,每个人都具有积极尊重的需要,每个婴儿都被驱使着去寻找积极尊重的满足,只有那种能获得爱抚,能得到情感上的满足,能深得别人赞扬的儿童,才能得到这种健全的人格,完全取决于这种积极尊重的需要是否能得到充分的满足。 二、启发 (一)以诚相待: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氛围 根据罗杰斯的观点,个体的威胁来自与自我概念不一致的经验,当这种不一致扩大到一定程度,威胁就产生了。要在人际交往中减少这种威胁,有必要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氛围,让交往中的个体都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 (二)学会适当的心理调整 当个体的理想自我和经验之间的差距较大时,个体便会产生一种焦虑,进而在否认自己,甚或出现自暴自弃等情况。根据罗杰斯的观点,当个体的自我概念在现实中没有得到实现时,个体会采取防御措施,“通过感知歪曲,人们改变(歪曲)感知经验的方式来使它与自我概念相符。”在罗杰斯看来,心理调整良好的人是把自己、自己与别人以及生活环境中物体之间的联系看做是他们真实的实在,是主观经验与外部世界的紧密结合。在这样的紧密结合中,个体不会把经验看做是一种威胁,而是采取开放的态度,不断调整自我与经验之间的关系,从而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自我。所以,在适当的时候,阿Q精神也能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

罗杰斯给女儿的信

投资大师罗杰斯给女儿的一封信 移居新加坡的投资大师罗杰斯,将他过去做为投资家和冒险家所学来的知识,写成一封封的信,留给两个女儿当作一生最珍贵的礼物。这也是成功者送给人类的礼物,无论什么年龄的人都值得一读。 孩子们,你们的父亲是位投资家,也是个勤奋的人,我尽其所能地学习新知识来赚钱,所以才能在37时退休。我想告诉你们这些宝贵的经验。 我是个乡下来的孩子,一心想着如何赚到足够的钱自由自地生活。我五岁时就在棒球场捡空可乐瓶去换钱,这是我第一份赚钱的工作;六岁时就在球场中有自己的摊子。 最后我到了华尔街,在这里我发现最佳的赚钱机会——竟然有人付钱给我发挥我的热情,附加奖赏则是尽可能的认识这个世界。一旦赚够足以让我退休的财富,我就不再需要工作,也因此可以随心所欲的环游世界,并满足我想知道世界是怎么运转的学习热忱。 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就喜欢找事做,而且大多做得相当成功。但现在,这个世界上能带给我最大快乐的是我的家庭。我的最新探险,就是在2003年及2008生的两个宝贝女儿。为了你们两个,我要与你们分享下面这些应该知道的重要事情,使你们也能过成功的日子。

第一封信:没有人靠有样学样而成功 在生命中总会有某个时刻需要你下非常重要的决定,关于你的工作、家庭、生活,关于住在哪里,关于怎么投资你的金钱。这时会有很多人愿意提供你忠告,但是记住这句话:你的生活是你自己的,不是别人的。 别人的忠告当然有对的时候,但事后证明这些忠告无用的次数却更多。你们必须靠自己研究──尽可能学习面对挑战的本事,自行判断信息的真伪并为自己做决定。 你们天生就有能力为自己的最大利益下最好的决策,在大多数的情况下,经过自己的思索比违背自己的意愿而听从他人的决定,更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并采取正确的行动。 过去,我在几个重要的投资决策上,曾经听从别人劝告而忽略自己内心的决定。奇怪得很,每次这样的投资都失败,每一次都让我损失惨重。于是我不再让别人影响我,并根据自己所下的决定采取行动。直到年过三十,我终于了解这才是最佳的投资之道;我同时也知道,我之所以会成功是因为自己遵照这个原则,而不去想会不会太迟了。 我记得小时候读过一篇关于游泳健将唐娜?迪薇罗娜(Donna de Varona)的报导,报导指出早期她是个不错但并非顶尖的游泳选手,但是她后来却在奥运中拿到两面金牌,究竟发生什么事了?她回答记

罗杰斯的个人中心理论及应用和评价

罗杰斯的个人中心理论及应用和评价 理论 罗杰斯的现象学理论不是一个人格理论,而是关于心理治疗和行为改变的过程。然而,人格理论总是从治疗理论发展来的。罗杰斯的观点代表了现象学的人格的研究取向,即强调为什么我们能够且应该根据人们对自己及周遭世界的看法来理解他们。提出罗杰斯的理论是因为它关注自我概念及与其有关的经验,也因为它有意将临床的直觉与客观的研究结合起来。罗杰斯强调个人经验,以及成为“功能完全发挥的个人”的重要,他的理论对咨询员、教师和商业主管人员的培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对人的看法是坦率的,与弗洛伊德的观点相反,但又与他的治疗观和研究观密切相关。罗杰斯理论的精神使他在人类潜能运动中占有一席之地。 客观与实证研究的强调影响了罗杰斯,但是他的理论却来源于对个人的深入研究,然后理论又应用于个人。罗杰斯在一生中花了大量时间从事个人治疗,而且通常利用临床资料来开始他的研究。和心理分析理论一样,罗杰斯的理论包含了对所有人的假设,但是他的理论尤其针对个体差异及个体整体功能的研究。与分析心理对潜意识的强调不同,罗杰斯的理论强调的是意识。个人的现象世界,就是他所经验到的世界里,在意识的层面所包含的资料,可以用来了解并预测行为。心理学家能够通过营造一种支持的气氛,来逐渐了解个人的私有世界。 罗杰斯对人的看法:罗杰斯认为人的本性是积极的。我们基本是朝向自我实现、成熟和社会化的方向前进的。当人能自由去发挥功能、自由地经验、去实现作为积极的社会性动物的基本本性时,人就是可以信赖的、基本上是有建设性的人。罗杰斯对科学。理论及研究方法的看法:根据罗杰斯的现象学立场,个体是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来觉知这个世界的。个体对他觉知到的环境做出反应,而这一环境可能和研究者本身对环境的定义不相符合。个体的现象场包括意识的与无意识的知觉,但是决定行为最重要的因素,是意识的或可以成为意识的知觉。尽管现象场是个人内在的私有世界,但我们也能试着去觉知个体的世界。罗杰斯认为现象学是人的科学的基础,这也是他发展一主观现象理论所用的方法。在了解人类的行为时,罗杰斯总是以临床观察开始的。他尽可能排除偏见,积极收集临床资料。罗杰斯一生都致力于在主观与客观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罗杰斯关注的是心理治疗的过程。他的人格理论是从他的治疗理论中发展出来的,且理论的重心及有关研究一直在改变。然而,在这一演变过程中,他始终关心的是人如何去知觉他的世界,特别是如何去知觉他自身,并重视改变的过程。与强调驱力、本能、潜意识、紧张消除和早期个性发展的心理分析理论相反,现象学取向强调知觉、感觉、主观的自我报告、自我实现及改变的过程。 罗杰斯的人格理论中,最重要的结构概念是自我。个人觉知到外部事物,并经验到自己,他对事物赋予意义,于是知觉与意义的整个系统构成了个人的现象场。现象场中被个体认为是自我的那些部分包括了“自己”和“我”两个组成。自我概念是有组织的、一致的知觉模式。尽管自我会改变,它总是保持其结构性、联合性和组织性。关于自我概念,有另外两点值得注意。第一,自我不是我们内部的一个小人,自我不“做”任何事。自我并非控制人的行为。自我代表的是一系列有组织的知觉。第二,那种称为“自我”的经验与知觉形态可以被意识到。一个相关的结构概念是理想自我(ideal self)。理想自我是个体最希望拥有的

卡尔·罗杰斯与人本主义心理学

卡尔·罗杰斯与人本主义心理学 11级应用心理学班 曹江亮学号5 卡尔·罗杰斯被称为“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他对人本主义心理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开创了人本主义心理治疗的先河,首先普及了“以人为中心”的治疗方法(Rogers,1951)。罗杰斯后来在“互助小组”治疗方法的创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Rogers,1970)。他还把自己在心理治疗领域内的知识扩展到一般人格理论中(Rogers,1961)。最后,罗杰斯把人本主义方法应用到社会问题的解决中,例如教育和世界和平问题(Rogers,1969,1977,1982)。罗杰斯始终对人性保持着乐观的态度,以及对个体可以挖掘潜能和获得幸福的信念,为了解人性提供了新视角。 卡尔·罗杰斯于1902年生于美国伊利诺斯的奥克派克。刚开始,他遵从父母的意愿从事农业,或许是因为一颗不甘平凡的心促使他开始接触心理学。但因为心理学太过乏味,他又决定学习宗教。正因为这一选择,他对心理学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尤其是人的思想。罗杰斯渴望帮助别人,他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应该也离不开他这可乐于助人的心。 人本主义心理学普遍认为人的本性就是要努力做到因个人生活而保持乐观态度。他把达到这一目标的人称之为心理健全的人(The Fully Functioning Person)。对于心理健全的人的特征,罗杰斯做出了界定。心理健全的人坦诚的对待自己的经历。与其陷入常规的生活模式,他们似乎更愿意投身于生活。与此相连,心理健全的人生活在现实的空间里。他们的目的是体验生活,而不仅仅是过日子。心理健全的人愿意相信自己的感觉,如果他们觉得一件事是对的,可能就会去做。他们对别人的需要感觉敏锐,但不会屈从于社会行为标准的要求。心理健全的人与其他人相比,不太屈从于社会期待的角色要求。但这并不是说他们是反叛的。相反,他们也可能走上一条传统的道路,上大学,找工作,结婚和建立家庭,但前提是这些选择都是遵从他们自身的兴趣,价值观和需要的。心理健全的人更能深刻而敏感的体会自己的情感,包括积极和消极的情感。惟其如此,心理健全的人能接受和表达他们的愤怒,能做其他事情是使自己摆脱某种情绪。也正因为这种敏感性,心理健全的人能经历更丰富的生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