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临城县实验小学王爱琴

教材分析:

《望天门山》这首诗是李白第一次经过天门山时所作,通过描绘长江流经天门山时的壮观景象及内心体验,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情感。诗人通过一系列动词“开”“回”“出”“来”,把天门山景物的壮观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融情于景,诗中有画。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练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所以学习这首诗应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感情,欣赏意境。

学情分析:

学生对诗人李白并不陌生,之前就学过他的诗篇《望庐山瀑布》,了解到他这写了大量歌颂祖国山河的诗篇,在理解古诗上,沿用以前理解古诗的方法“增换调补”来理解诗意。由于本班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不均衡,有三四个学生的认识水平还相当于一年级,积累量不多,语言表达不流畅,所以在理解词义句意、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上有很大的困难,所以有教学中帮扶会比较多,老师在课堂中也会更多的关注差异。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悟品味诗中表达的意境。

难点: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法运用:以读为主、借助媒体、创作情境、边读边想象。

学法指导:品读感悟、大胆想象、读读画画、读读讲讲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宁静的山村,繁华的都市……祖国的东西南北,处处都有迷人的景色,你们想去参观吗?(学生答)早在公元前727年我们伟大的诗人李白就曾经去游览了安徽省天门山,写下了千古传诵的《望天门山》一诗,今天我们就跟随大诗人李白一起畅游长江,欣赏天门山那壮丽秀美的风光好吗?

二、初学新课

1、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2、出示学习古诗的方法。

3、师生谈李白。

4、题目中的天门山你知道在哪儿吗?是怎样的一座山?

5、什么叫“望”?(看)怎样看才叫“望”?(向远处看)

6、朗读:了解了关于这首诗的这么多内容,你现在想不想读一读这首诗?出示阅读要求:

(1)把诗多读几遍,读正确、流利。

(2)试着画出诗句的节奏,并读出节奏。

7、检查读

提示“二二二一”节奏划分,跟着老师的手势读。

三、引导释疑

1、过渡:如果说,一首诗是一幅美景,在李白的这首诗中,他望到了哪些景物呢?

2、交流所找景物:天门、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

3、全诗串说。

学生默读诗、边读遍圈、展开想象、理解诗意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情感。

四、深入学习

1、感受诗句意境美

交流前两行,哪些地方让你感觉画面在动?(中断、开、东流、回)

“中断”你怎么理解的?(从中间断开)什么从中间断开?(天门山)是什么让天门山断开了?(长江水)

2、碧绿的长江水本是往东流,流到此处,还继续是往东流吗?(来看第二行)“回”是往哪儿流?

3、两岸的青山相对着扑出来,印入眼帘。师疑问:山是不能动的,怎么能用“出”字呢?这样改好不好?指名说“立”“出”的区别。

4、学完了这首诗,老师有个问题,长江水把天门山冲击撞开,形成“天门”,是真的吗?(李白大胆想像)合作探究、积极讨论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跟随唐代大诗人李白游览了雄伟壮丽的天门山,赏析了这首诗,希望同学们以后要多读这样的好诗词,让我们更多的去了解、去感受祖国灿烂的文化。

总结全诗,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五、佳作欣赏

1、欣赏其他人的作品。

2、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作品。

3、展示作品。

六、作业布置

搜集其他关于描写祖国美丽河山的古诗。

板书设计

山险水涌

望天门山热爱之情

帆来日出

教学反思:

读永远都是语文学习的主要手段,因此,我在教学中,让学生先自由读,再分节奏读,再试着用气势雄伟的语气读前两句,用高兴的心情读后两句,接着让学生比赛读,齐读,背诵。学生很自然地掌握诗的意境,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熟读成诵。

给古诗配画,真正理解诗的意境。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因此,在学习已充分理解诗句的内容,把握诗句的情感的基础上让生拿起手中的画笔,画一画这首诗所描绘的景物,同时也可加上自己的想像,不但培养了学生的绘画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想像能力。

再完美的一节课也有不足的地方,在本节课教学中缺少了质疑的环节,再上课时我会问问学生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不但能尊重学生,而且有利于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真正激发学生问的兴趣,也能更好地促进学习课文。

作者姓名:王爱琴

通讯地址:河北省邢台市临城县实验小学联系电话:136********

邮编:054300

工作单位:河北省邢台市临城县实验小学邮箱:waq136********@https://www.doczj.com/doc/ee6964674.html,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