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学细胞生物学》理论教学大纲(临床等)

《医学细胞生物学》理论教学大纲(临床等)

《医学细胞生物学》理论教学大纲(临床等)
《医学细胞生物学》理论教学大纲(临床等)

《医学细胞生物学》理论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医学检验等专业使用)

Ⅰ前言

医学细胞生物学是以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为基础,探讨研究人体细胞生长、发育、增殖、分化、遗传变异、衰老、死亡的生命活动规律以及细胞结构与功能异常和人类疾病发生、发展和防治的科学。细胞生物学是当前生命科学领域四大前沿学科之一,它的许多新理论、新概念,新技术和新方法已全面渗透到医学各科,成为人类认识各种生命现象和解决各种医学问题的重要基础,是现代医学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细胞既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同时也是疾病发生的基本单位。因此医学细胞生物学根据医学发展的需要,结合医学实际,系统介绍细胞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反映现代细胞生物学新进展。以动态的观点、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点、细胞整体的观点揭示生命现象的本质,探讨生命活动的规律及细胞与疾病的关系。医学细胞生物学既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石,又是基础医学各学科和临床医学的纽带,掌握了医学细胞生物学的知识,可为医学生从细胞和分子水平探索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奠定夯实的理论基础,造就新一代医学人才。

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妇产科学、急救医学、法医学、眼耳鼻喉科学、医学美容、医学检验、麻醉学专业(方向)使用,根据学校对本门课程的总体安排,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情况说明如下:

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复习。另外,大纲中列出但未标明课时的内容为其他学科(组织学、生物化学、免疫学等)要详细介绍的内容,为了体现其系统性,仍将该部分内容列出,要求学生自学(在相关内容中注明)。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的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数为54学时,其中理论30学时,实验24学时,理论/实验为5:4。

四教材:《医学细胞生物学》,科学出版社,杨抚华,5版,2007年。

Ⅱ正文

第一章细胞生物学概述

一教学目的

本章通过对细胞生物学研究对象、目的及其在现代医学中地位和作用的简介,旨在使学生对医学细胞生物学从总体上有一个概括的了解,认识到学习医学细胞生物学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细胞、细胞学说、细胞生物学概念;细胞的发现

(二)熟悉细胞生物学研究的对象、任务;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了解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历史

三教学内容

(一)细胞的概念

(二)细胞生物学及其研究对象与目的、细胞生物学概念

(三)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历史:萌芽阶段(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创立阶段、经典细胞学阶段、实验细胞学阶段、细胞生物学阶段;细胞学说

(四)细胞生物学与医学

第二章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技术和方法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了解常用的细胞生物学研究技术和方法。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显微结构、亚微结构(超微结构)、分辨率、细胞培养、原代培养、传代培养、细胞融合、同核体、异核体的概念;细胞形态结构研究常用方法;细胞化学法;细胞组分的分级分离;细胞融合技术

(二)熟悉荧光细胞化学技术;细胞培养技术

(三)了解放射自显影技术;细胞原位分子杂交技术

三教学内容

(一)形态结构观察研究

1 细胞的显微结构:

分辨率、显微结构概念;普通光镜:基本结构、主要用途;相差(倒置)显微镜与普通光镜主要区别、主要用途;暗视野显微镜:与普通光镜主要区别、主要用途;荧光显微镜:与普通光镜主要区别、主要用途

2 细胞的亚微结构:

亚微结构概念;透射电子显微镜:与光镜主要区别、主要用途;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主要区别、主要用途;高压电子显微镜:特点、主要用途

(二)细胞组分的测定

细胞化学技术:原理;主要用途

荧光细胞化学技术:原理;主要用途

放射自显影技术:与细胞化学技术的主要区别;主要用途

细胞组分的分级分离:三个基本步骤;主要用途

(三)其他实验技术

1 细胞培养技术:

细胞培养、原代培养、传代培养概念;细胞培养技术较其他实验技术的突出优点

2 细胞融合技术:

细胞融合、异核体、同核体概念;细胞融合类型,人工诱导融合常用的诱导因子;主要用途

3 细胞原位分子杂交技术: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原理;主要用途

第三章细胞的分子基础(自学)

第四章细胞的进化及其基本结构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了解细胞演化的历程,从整体、亚微水平认识细胞以及细胞形态结构与生命活动的统一性,本章内容是后续各章分部讲述的前题。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膜相结构、非膜相结构、单位膜、细胞内膜相结构的区域化作用概念;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结构以及二者在结构和功能上的主要区别。

(二)熟悉细胞的基本共性

(三)了解细胞的起源与进化

三教学内容

(一)细胞的起源与进化

(二)细胞结构的基本概念(共性):细胞的大小和形态、细胞的数目、细胞的一般结构(三)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原核细胞、真核细胞、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主要特征比较

第五章细胞膜的分子结构、特性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从分子水平认识细胞膜的结构与特性。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生物膜、兼性分子概念;生物膜的生物学意义;膜的化学组成;膜的液态镶嵌模型和单位膜模型;膜的两大特性

(二)熟悉膜的晶格镶嵌模型;膜流动性的生理意义

(三)了解膜的板块镶嵌模型;影响膜流动性的因素

三教学内容

(一)前言:细胞膜、生物膜概述;细胞膜、生物膜的生物学意义

(二)膜的化学组成:

膜脂:磷脂、胆固醇、糖脂、膜脂分子的结构特点

膜蛋白:膜内在蛋白、膜周边蛋白

膜糖类

(三)膜的分子结构:单位膜模型、液态镶嵌模型、晶格镶嵌模型、板块镶嵌模型

(四)膜的特性

膜的不对称性: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膜脂分布的不对称

膜的流动性:膜脂的流动性、膜蛋白的运动性、影响膜流动性的因素、膜流动性的生理意义

第六章细胞表面及其特化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重点掌握细胞表面的含义,认识细胞表面的生物学功能。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细胞表面、细胞外被概念

三教学内容

(一)细胞表面及其特化:细胞表面、细胞外被概念

(二)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自学)

(三)细胞间的连接(自学)

(四)细胞外基质(自学)

第七章细胞膜与物质运输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认识细胞膜对物质转运的多种方式及生物学意义,为今后理解生物膜异常与疾病的发生奠定理论基础。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被动运输、简单扩散、易化扩散(帮助扩散)、离子通道(通道蛋白)、载体蛋白、单运输、协同运输、主动运输、离子梯度驱动的主动运输(伴随运输)、膜泡运输、胞吞作用、胞吐作用、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概念;物质穿膜运输、膜泡运输的方式及特点

(二)熟悉物质穿膜运输、膜泡运输的机制

三教学内容

(一)穿膜运输

1 运输对象

2 质膜对溶质通透性的特点

3 被动运输:简单扩散、离子通道扩散、易化扩散(帮助扩散)

4 主动运输:离子泵(钠泵、钙泵)、离子梯度驱动的主动运输(伴随运输)(二)膜泡运输

1 膜泡运输概念、运输对象、

2 胞吞作用:吞噬作用、胞饮作用、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

3 胞吐作用

第八章膜受体与细胞识别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了解膜受体的本质、结构和特性,膜受体与细胞识别,细胞识别在医学中

的应用。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膜受体、配体、细胞识别概念;膜受体的化学成分和结构;细胞识别的基本类型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

(二)熟悉膜受体的特性;细胞识别的分子基础

(三)了解膜受体的数量与分布、激动剂和阻断剂;细胞识别所引起的反应类型

三教学内容

(一)细胞膜受体的结构和特性

受体、配体概念

膜受体的化学成分和结构

膜受体的特性:受体特异性及其非绝对性、可饱和性、高亲和力、可逆性、特定的

组织定位

膜受体的数量与分布

受体的激动剂和阻断剂

(二)膜受体与细胞识别

细胞识别概念

细胞识别的基本类型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

细胞识别的分子基础

细胞识别所引起的反应类型

第九章膜受体与细胞的信号转导

一教学目的

本章旨在使学生了解多细胞生物细胞之间的联系,膜受体在细胞联系中所扮演的角色。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细胞信号转导、第一信使、第二信使概念

(二)熟悉cAMP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具有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的受体信号通路各组成成员及第二信使

(三)了解各通路的传递过程

三教学内容

(一)细胞的化学信号分子及其受体:信号转导概述、第一信使及其作用、第二信使及其作用;信号转导、第一信使、第二信使概念

(二)cAMP信号通路:

通路组成

第二信使

传递过程(自学)

(三)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

通路组成

第二信使

传递过程(自学)

(四)具有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的受体信号通路

通路组成

传递过程(自学)

第十章膜抗原与免疫作用(自学)

第十一章细胞膜与医药学

一教学目的

本章通过临床相关疾病发病机制的介绍,旨在让学生应用前面已学的知识,从细胞和分子水平认识细胞膜异常与疾病的关系。

二教学要求

(一)熟悉膜转运系统异常与疾病、膜受体异常与疾病、细胞膜与癌

三教学内容

(一)膜转运系统异常与疾病:胱氨酸尿症、肾性糖尿病

(二)膜受体异常与疾病:LDL受体缺损与遗传性高胆固醇血症、重症肌无力

(三)细胞膜与癌

第十三章内膜系统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明确内膜系统各膜性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以及这些细胞器异常与疾病的关系。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内膜系统、信号肽、蛋白质的糖基化、初级溶酶体、次级溶酶体、自噬性溶酶体、异噬性溶酶体、异体吞噬、自体吞噬、膜流的概念;内质网的形态结构、类型、功能;高尔基复合体的形态结构、功能;溶酶体的形态结构、分类及主要功能;过氧化物酶体结构、功能;上述各细胞器的标志酶

(二)熟悉内质网蛋白质合成的信号假说;高尔基复合体极性;溶酶体膜的特性、溶酶体的形成、溶酶体的酶;溶酶体与疾病;过氧化物酶体的酶;

(三)了解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的化学组成;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过氧化物酶体与疾病的关系。

三教学内容

(一)导言:内膜系统概念、成员组成、生物学意义

(二)内质网:形态结构、化学组成、分类、糙面内质网功能、光面内质网功能、内质网病理变化;信号肽、蛋白质的糖基化概念

(三)高尔基复合体:形态结构、化学组成、区域化作用和极性、功能、病理变化

(四)溶酶体:形态结构与酶、膜的特性、形成、分类、主要功能、与疾病发生;初级溶酶体、次级溶酶体、自噬性溶酶体、异噬性溶酶体、异体吞噬、自体吞噬概念

(五)过氧化物酶体:形态结构、酶、功能、过氧化物酶体病

(六)内膜系统与膜流:膜流概念,膜流的生物学意义

第十四章线粒体

一教学目的

本章要求学生明确线粒体的亚微结构、功能及线粒体的半自主性。本章仅从结构与功能的联系及基本反应程序和转换机制上阐明功能,而不牵涉过细的生化反应过程。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基粒、呼吸链、导肽概念;电镜下线粒体的形态结构;ATP合成酶复合体的分子结构;线粒体各部位标志酶;线粒体的半自主性

(二)熟悉线粒体主要酶类的分布特点;化学渗透假说;ATP合成的结合变构机制假说;线粒体DNA的遗传特点;线粒体蛋白的运输特点

(三)了解:细胞呼吸与氧化;线粒体与疾病

三教学内容

(一)线粒体的形态结构:光镜下结构、电镜下结构

(二)线粒体的化学组成:一般化学组成、主要酶体系及分布;标志酶;呼吸链

(三)线粒体的功能

三羧酸循环

氧化磷酸化:分子结构基础、氧化磷酸化偶联机制(化学渗透假说)

ATP合成:ATP合成酶的分子结构、ATP合成酶的结合变构机制假说、ATP的产生过程(三)线粒体的半自主性:

线粒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器:线粒体DNA及其复制、线粒体的核糖体和蛋白质合成、线

粒体自主性限制

线粒体蛋白质的运送:蛋白质被运送到线粒体的特点、蛋白质运输进入线粒体的过程(五)线粒体与医学:线粒体DNA遗传特点、线粒体DNA病、线粒体与肿瘤

第十五章核糖体(自学)

第十六章细胞骨架

一教学目的

本章在认识三种胞质骨架形态的基础上,分别学习它们的分子组成、组装及功能,旨在使学生认识细胞分子行为与胞质骨架的功能、胞质骨架功能与细胞行为及其与疾病的关系。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胞质骨架、微管临界浓度、微丝临界浓度概念;微管、微丝、中间纤维分子组成及功能;影响微管组装的特意性药物;微丝结合蛋白的分类及功能、影响微丝组装的特意性药物;中间纤维的结构特点

(二)熟悉GTP帽、ATP帽概念;微管、微丝的形态和分类;微管、微丝及中间纤维的组装;

中间纤维的分类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

(三)了解微管结合蛋白及功能;微管、微丝、中间纤维与疾病的关系

三教学内容

(一)导言:细胞骨架概念的提出、发展;胞质骨架概念

(二)微管:微管的形态和存在形式、分子组成、组装(物质基础、过程、特点、影响因素)、微管结合蛋白、微管的主要功能、微管与疾病

(三)微丝:微丝的形态与类型、分子组成、组装(物质基础、过程、特点、影响因素)、微丝结合蛋白及功能、微丝的主要功能、微丝与医学

(四)中间纤维:中间纤维的化学组成和分类、单体的分子结构、组装(过程、特点)、主要功能、中间纤维与医学

第十七章核膜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从细胞亚微结构水平认识核膜的结构和功能。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核输入信号概念;核膜的亚微结构和主要功能

三教学内容

(一)导言:核膜讲述前的细胞核概述

(二)核膜的亚微结构:两层结构、核周间隙、核孔复合体

(三)核膜的功能:区域化作用、调节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核输入信号概念蛋白质生物合成

第十八章核纤层与核骨架

一教学目的

在前述章节已涉及本章内容,但均未深入,通过本章的学习,旨在使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有进一步的认识。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核纤层、核骨架概念;核纤层、核骨架的化学组成及功能

三教学内容

(一)核纤层:核纤层概念、核纤层的化学组成、核纤层蛋白与核膜及染色质的关系、核纤层的功能

(二)核骨架:核骨架概念(广义、狭义)、核骨架的化学组成、核骨架的功能

第十九章染色质与染色体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从亚微结构、分子层次认识染色质与染色体及其相关属性,人类染色体与疾病的关系。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染色质、染色体、常染色质、异染色质、结构异染色质、兼性异染色质、核小体、螺线管、核型、动粒、端粒、着丝粒概念;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化学组成、分类、亚微结构;染色质构建的多级螺旋和支架—放射环结构模型;染色体结构、数目和核型

(二)熟悉染色体的分类和大小

(三)了解人类染色体与疾病

三教学内容

(一)导言:染色质、染色体概念阐述

(二)染色质的化学组成及种类

化学组成:DNA、蛋白质、RNA

分类:常染色质、异染色质;常染色质、异染色质、结构异染色质、兼性异染色质概念

(三)染色质的结构及包装

核小体、螺线管

染色体的构建(包装):多级螺旋模型、支架—放射环结构模型

(四)染色体

中期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及分类

染色体的数目和核型

人类染色体异常与疾病

第二十章核仁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从亚微结构、分子层次认识核仁的结构与功能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核仁周期、核仁组织区概念;核仁的亚微结构和功能

(二)了解核仁的形成

三教学内容

(一)核仁的亚微结构:纤维中心和密集纤维成分、颗粒成分、核仁相随染色质、核仁基质(二)核仁的形成:核仁的周期性变化、核仁组织者区;核仁周期、核仁组织区概念(三)核仁的功能:rRNA的合成、加工和成熟;组装核糖体大、小亚基

第二十一章细胞核的功能(自学)

第二十二章细胞的分裂

一教学目的

本章通过对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真核细胞所具有的三种分裂方式、具体过程、区别及生物学意义。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联会复合体、姐妹染色单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二价体、四分体的概念;有丝分裂器的结构和功能;有丝分裂各期的特征;第一次减数分裂各期的特征;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比较

(二)熟悉无丝分裂概念;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形态变化的特点及规律

(三)了解无丝分裂特点;染色体移动机制

三教学内容

(一)导言:细胞分裂的生物学意义、真核细胞分裂的三种方式

(二)无丝分裂:

无丝分裂概念、分裂过程、特点

(三)有丝分裂:

有丝分裂器:概念、结构、功能

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及各期特点:前期、前中期、中期、后期、末期

有丝分裂特点

染色体移动机制

(四)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概念

减数分裂前间期

减数分裂过程及其特征:

相关概念:同源染色体、联会、联会复合体、姐妹染色单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二价体、四分体的概念

第一次减数分裂各期特点、减数分裂间期、第二次减数分裂各期特点

减数分裂的生物学意义

(五)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比较

第二十三章细胞周期

一教学目的

本章通过对细胞周期一般概念、各时相主要生物学事件详细的剖析,旨在使学生了解细胞增殖这一重要的生命活动和生物学意义,以及在医学中的应用。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细胞(增殖)周期、限制点、继续增殖细胞、暂不增殖细胞、终末分化细胞概念;

细胞周期时相划分;细胞周期各时相的主要生物学事件;上述三类细胞的特点(二)熟悉成熟促进因子(MPF)的结构和功能;细胞核和细胞质与DNA合成的关系;细胞周期与肿瘤

(三)了解癌基因与抑癌基因

三教学内容

(一)细胞周期概述:细胞周期概念、细胞周期时相划分

(二)细胞周期各时相的主要生物学事件:G1期、S期、G2期、M期

(三)细胞周期的调控:细胞核和细胞质与DNA合成的关系;成熟促进因子(MPF);癌基

因与抑癌基因

(四)细胞周期与医学:细胞周期与肿瘤

Ⅲ教学组织与方法

一实施机构:由基础医学院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教研室执行

二组织内容:组织教案讲义审核、集体教学备课、试讲、听课、教学观摩、教学方法研究、教学手段改革。

三教学方法:

1.理论教学:采用启发式、引导式结合讲授的课堂教学方式,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核心内容以讲授为主,重点内容以介绍为主,一般内容以自学为主。2.实验教学:实验分组(25-30人/实验室),学生每个人独立操作。

3.辅导形式:辅导答疑、做习题集、典型习题的讲解、网络查询等。

四考核办法:采用闭卷考试,教学测量:理论考试占80%,实验成绩占20%。

Ⅳ教学时数分配表

(完整版)生物化学理论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生物化学课程代码:120005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程课程性质:必修课 课程总学时:72学时理论学时:52学时 开课学期:第二学期使用专业:护理、助产、临床、药学 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遗传学、有机化学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是从分子水平和化学变化的本质上探讨并阐明生命现象,即生命的化学。生物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它的任务是研究生物体内的化学组成、分子结构及其与功能的关系;生物体内物质的代谢变化及调控;生物体内信息的传递。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生物化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好其它基础学科和专业学科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生物大分子的化学结构、性质及功能,在生命活动中的代谢变化及调控,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开拓创新的能力。 【知识目标】 1.掌握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2.掌握生物体内糖、脂类及蛋白质等物质的主要代谢变化及其与生理功能的关系。 3.掌握组织器官的代谢特点及其与功能的关系。 4.掌握遗传信息传递与表达的主要过程及规律。 【能力目标】 1.掌握生物化学常用仪器的使用。 2.具有生物化学的基本技能,能运用生化基础理论知识分析和解释各种实验现象。 3.掌握重要的临床生化指标,了解生物化学知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4.能运用所学的生物化学知识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病因和发病机制,具有一定的临床及护理操作技能。 【素质目标】 1.具有勤奋学习、事实就是的科学态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 2.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职业道德和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奉献精神。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大连海事大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大连海事大学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生物信息学辅修专业学分数 4 学时数72 考核方式考试 执笔者杭晓明编写日期2005.12.1 教研室主任签字主管教学院长(主任)签字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生物化学 (Biochemistry) 是生命科学领域重要的基础学科,是生命科学专业学生必须要学习和了解的一门基础和前言课程,学习这门课程将为生命学科其他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生物化学课程学习,学生将能够: 1. 描述生物体内的主要物质的组成、生物学功能,物质代谢途径及其调控的规律。 2. 解释生物体内物质组成、物质代谢及调控与生命现象的关系,包括生物大分子结构与机能的关系。 3. 学会初步运用生物化学知识论述或解释一些基本的生命现象和问题。 4. 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课程简介 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领域重要的基础学科,它是一门主要运用化学的原理、技术和方法,同时结合其它学科的原理与技术研究生命现象的一门学科,其任务是阐述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物质--生物大分子(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的结构、性质及其在生命活动(如生长、生殖、代谢、运动等)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作为生命学科必不可少核心,近年来,生物化学的发展突飞猛进,已经成为生命学科中最先进的领域之一,正向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理学、药理学、病理学等学科领域渗透。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专业学生必须要学习和了解的一门基础和前言课程,学习这门课程将为生命学科其他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 绪论:生化的研究对象;产生和发展;课程体系;学习方法。 生物有机体: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分子间相互作用;细胞及细胞器;生物膜。 生物大分子:蛋白质;酶;核酸;维生素& 激素。 生物体代谢:糖代谢;氧化磷酸化;脂类代谢;氨基酸代谢&尿素循环;核苷酸代谢,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糖-脂;糖-蛋白;脂-蛋白;核酸与其他)。 遗传信息传递DNA—RNA—蛋白质:DNA复制;RNA生物合成;蛋白质生物合成。 生化过程的相互作用与调控:调节(酶水平;激素水平;神经系统)。

中医基础理论 教学大纲

中医基础理论02 课程代码:01400052 适用专业(方向):中医药类专业本科 总学时数:64 学分数:4.0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属于中医学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思维方法,包括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中医学对正常人体的认识(藏象、精气血津液神、经络、体质)、对疾病的认识以及养生与治疗的原则(病因、发病、病机、防治原则),即全面而系统地掌握中医学的基础理论,为今后学习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以及中医临床各科打好基础。 该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可适当配合多媒体教学。课时共计64学时。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绪论(4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2.了解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概况等。 自学: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主要内容 【教学内容】 一、中医学的学科属性 中医学属融入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自然科学;受古代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是多学科融合的产物。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概念和特色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三)中医学理论的继承与创新 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一)整体观念: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二)辨证论治:病、证、症的基本概念;辨证论治的基本概念;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四、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主要内容(自学) 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8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阴阳的基本概念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2.掌握五行的基本概念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3.熟悉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4.了解精气学说。 自学: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精气学说 一、古代哲学精、气的基本概念 (一)精的基本概念:包括精概念的源流。 (二)气的基本概念:包括气概念的源流。 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精气构成宇宙万物的机理;精气的存在形式。 (二)精气的运动与变化:气的运动;气化。 (三)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维系着天地万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使万物得以相互感应。 (四)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于峰编著_医学概论_教学大纲

师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 应用化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医学概论(Introduction to Medicine)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程 【课时】 68 【学分】 4 【课程性质、目标和要求】 (课程性质) 《临床医学概论》属于药学专业的方向课程。随着人民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 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人,高等药学教育已从传统的化学模式逐渐发展成生物 一心理-社会模式,今后药学生从事的职业也从以研发、生产为主,逐步向药学 服务过渡。因此,加强药学生在临床医学方面的教育,保证药学生能够掌握医学 基本知识,初步具备药学服务能力,是高等药学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 (教学目标) 《临床医学概要》着重对疾病的病理生理和实验室及其它检查对疾病诊治的联 系,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主要容,从而对常见症状和各科疾病有一概要认识。 通过讲授、自学、讨论等方式,按理论联系实际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来组织教学, 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中心,旨在提高学生学习该科的兴趣,提倡学生自学,充分 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将临床医学与临床药学 各科相联系,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教学要求) 本课程除诊断学基础为基础章节外,涉及、外、妇、儿、传染病等临床各见 疾病,该科所占课时不多,但要求学生能通过临床医学概要的学习,对体格检查、 常见症状和各科疾病有一概要的认识。结合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概念叙述 清楚,着重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 【教学时间安排】 本课程计4学分,68学时, 学时分配如下: 其中2课时安排23名学生主讲,教师点评

其中2课时安排23名学生主讲,教师点评 其中2课时安排23名学生主讲,教师点评 其中2课时安排23名学生主讲,教师点评 其中2课时安排23名学生主讲,教师点评 【教学容要点】 第一章科学基础知识 一、学习目的要求 1、掌握:问诊的方法与技巧,症状的问诊要点,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 2、熟悉:问诊的容,常见症状的病因与特点,体格检查的手法 3、了解:病历书写 二、主要教学容 1、问诊的容、方法及注意事项 2、常见症状及临床意义:常见症状:发热、头疼、惊厥、咳嗽与咳痰、咯血、 呼吸困难、心悸、恶心与呕吐腹痛、呕血、便血、黄疸、水肿的概念、病因、临 床表现、诊断。 3、体格检查及其临床意义:基本检查方法:视、触、叩、听、嗅。 一般检查:全身状态检查(性别、年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发育和体 型、营养、意识状态、面容与表情、体位、步态)、皮肤检查、淋巴结检查。 ①头部及其器官:头颅、眼、耳、鼻、口腔。 ②颈部:外形、姿势和运动、血管、甲状腺、气管。 ③胸部:体表标志、(骨骼标志、垂直线标志、自然凹窝和解剖区域)、胸壁、 胸廓和乳房、肺和胸膜及心脏的视、触、叩、听。 ④腹部:腹部体表标志及分区、腹部的视、触、叩、听。 ⑤脊柱与四肢:脊柱、四肢与关节。 ⑥神经系统检查:深反射、浅反射、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biochemistry 学时数:62 其中:实验学时:10 课外学时: 学分数:3.5分 适用专业:临床护理学 执笔者:郭冬招 编写日期:2006年11月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化学的科学,它是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生命的本质,即研究生物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生物化学是高等医学院校各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它的任务主要是介绍生物化学的基本知识,以及某些与医学相关的生物化学进展,为学生学习其它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以及对认识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诊断和防止疾病奠定扎实的基础。当今生物化学越来越多的成为生命科学的共同语言,它已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从理论上掌握生物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理解物质代谢与调节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了解物质代谢异常与临床疾病的关系。通过实验课熟悉生物化学基本实验技术的原理及生化检验项目检测的临床意义等。 为了完成和达到生物化学的教学任务和要求,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学内容宜以物质代谢为主线,加强生物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教学与训练,使学生能牢固和熟练地掌握和应用。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绪论 1.掌握生物化学的定义 2.熟悉生物化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理解新陈代谢的特点与其生理功能之间的关系。 3.了解生化与各基础学科的关系,生化与临床医学的关系。 (二)蛋白质的化学 1. 掌握组成蛋白质20种氨基酸的结构特点。掌握肽键和肽的概念。 2. 掌握蛋白质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四级结构及亚基的概念和特点,掌握稳定蛋白质各级结构中的非共价键和共价键。 3. 理解蛋白质一级结构、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并举例说明。 4. 理解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及实际应用:蛋白质的两性解离、胶体性质、变性与沉淀。 5.了解氨基酸的呈色反应和蛋白质的分类。

中医基础教学大纲

普通高等教育全日制五年本科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供中医类五年制专业用) 前言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属于中医学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本课程中有关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包括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中医学对人体生理的认识(藏象、精气血津液神、经络、体质)、中医学对疾病及其防治的认识(病因、发病、病机、防治原则),为继续学习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经典著作和临床各科打好基础。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多媒体教学和课堂讨论等方法,以增强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认知能力,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掌握学习方法,锻炼培养思维和科研能力,培养学生的运用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教师语言应规范通俗,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突出重点,讲清难点并交代疑点,既要充分考虑大学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在学习方法方面的适应能力,又要充分体现中医基础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创新,反映中医现代化的要求。 正文 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2.了解中医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概况。 【教学内容】 一、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和学科属性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形成与发展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三)中医学理论的继承与创新 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一)整体观念: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整体观与现代医学模式。 (二)辨证论治:病、证、症的基本概念;辨证论治的概念;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四、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主要内容 【课时与方法】 总课时6主要特点4 其他2 授课方法课堂讲授结合多媒体教学 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目的要求】 1.了解古代哲学精、气的概念、精气学说的内容及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2.掌握阴阳的概念和阴阳学说的内容。 3.掌握五行的概念和五行学说的内容。 4.掌握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5.了解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精气学说 一、古代哲学精与气的概念 (一)精的概念 (二)气的概念 二、精气学说的内容 (一)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 (二)精气的运动与变化 (三)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 (四)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二节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概念及属性 (一)阴阳的概念 (二)阴阳的属性 (三)阴阳属性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二、阴阳学说的内容 (一)阴阳对立制约:阴阳相反、阴阳相互抑制削弱。 (二)阴阳互根互用:阴阳相互依存、阴阳相互促进化生。

临床医学概论课程标准

《临床医学概论》(诊断内科)课程标准 课时数:60 适用专业:康复治疗技术 先修课程:《正常人体结构》 一、课程性质 《临床医学概论》(诊断内科)部分是康复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学科,主要介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重点介绍与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密切相关的临床疾病,通过本课程的教育,使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学生在结合本专业特点的基础上,能够掌握一定的临床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在全面了解临床医学各疾病的概述和诊疗常规中,去发现临床的需求,去思考解决的途径和方法,为其它学科与临床医学的交叉渗透提供结合本专业的各种信息及相关知识,从而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工作奠定基础,拓宽思路,相互促进,形成良性互动。学习本课程的基础是《正常人体结构》、《生理学》等先修课。 二、课程理念 1.《临床医学概论》进行课程整合,建立康复专业医学教育平台。将多门临床医学课程整合,整合了教学内容,统一了标准,缓解了长期困扰、难以协调的课程门数多、课时量大等矛盾。 2.《临床医学概论》课程内容设置强调紧贴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工作的实际需要,在“必需、够用”的前提下,突出“精简、新颖、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特点,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临床医学概论

的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着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观察、分析、归纳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临床医学概论》课程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科学精神、协作精神的培养。主张以“研究性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等方法开展自主学习,使学生不仅学到必备的专业知识,更要学会学习的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认真严谨、一丝不荷、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 4.《临床医学概论》课程中培养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的职业情感和职业素质,树立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尊重虑者、关爱生命的职业意识。通过贴近临床的教学活动,如角色扮演等,使学生认真体会医务工作者的角色,增强对职业的热爱,树立关爱患者的意识,将关爱患者的意识逐渐转化为一种职业习惯。 5.《临床医学概论》的学习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的积累,还要注重学习过程和技能,更要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不仅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其过程中的努力。注意评价手段的多样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在第二学期开设,总学时为60学时。根据职业教育特点,本着“贴近学情、符合行情、对接岗位”的原则,坚持“必须、够用、实用”为度、适度拓展知识面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原则,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科学设计课程,合理选取教学内容,内容选取依据:(1)后续课程《疾病康复学》对临床疾病的内容要求;(2)学生在医院、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大纲.doc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大纲 (供中医、中西医、针推、中医骨伤专业五年制本科使用) 前言 本课程属于中医学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全面而系统的掌握有关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包括中医学的思维方法: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中医学对人体生理的认识:藏象、精、气、血、津液、神、经络、体质;中医学对疾病及其防治的认识:病因、发病、病机、防治原则),为今后继续学习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经典著作和临床各科打好基础。 该课程按72学时设计,以课堂讲授为主,可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自学、讨论和多媒体教学,以增强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认知和体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发现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与内容 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2、熟悉中医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木概念,中医学的学科属性; 3、了解中医学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形成和发展概况。 【教学要点】 中医学、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内容】 1、中医学的基木概念及其学科属性 (1)中医学的基本概念; (2)中医学的学科属性属融入人文科学知识的自然科学;受古代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 是多学科融合的产物。 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形成与发展 (1)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

(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3)中医学理论的继承和创新。 3、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1)整体观念人体自身的整体性;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整体观与现代医学模式; (2)辨证论治病、证、症的基本概念;辨证与论治的基本概念;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4、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及课程的主要内容 (1)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 (2)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目的要求】 1、掌握精、气的基本概念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2、掌握阴阳的基木概念和阴阳学说的基木内容; 3、掌握五行的基木概念和五行学说的基木内容; 4、熟悉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5、了解中医学思维方法的主要特点及中医学常用的思维方法。 【教学要点】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和基木内容以及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教学时数】 8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精气学说 【目的要求】 1、掌握古代哲学范畴中精与气的基本概念; 2、了解古代哲学范畴中精、气概念的形成; 3、掌握占代哲学精气学说的主要内容; 4、了解古代哲学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临床医学概要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概要教学大纲 (供药学专业本科生用)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临床医学概要 Synopsis of clinic 课程号(代码):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时:51 学时学分:3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一)教学目的 《临床医学概要》着重对疾病的病理生理和实验室及其它检查对疾病诊治的联系,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主要内容,从而对常见症状和各科疾病有一概要认识。 通过讲授、自学、讨论等方式,按理论联系实际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来组织教学,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中心,旨在提高学生学习该科的兴趣,提倡学生自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将临床医学与临床药学各科相联系,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二)基本要求 本课程除诊断学基础为基础章节外,涉及内、外、妇、儿、传染病等临床各见疾病,该科所占课时不多,但要求学生能通过临床医学概要的学习,对体格检查、常见症状和各科疾病有一概要的认识。结合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概念叙述清楚,着重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诊断学基础 3学时 常见症状:发热、头疼、惊厥、咳嗽与咳痰、咯血、呼吸困难、心悸、恶心与呕 吐腹痛、呕血、便血、黄疸、水肿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诊断。

问诊的重要性,问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问诊的内容。 体格检查: 1、基本检查方法:视、触、叩、听、嗅。 2、一般检查:全身状态检查(性别、年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发育和体型、营养、意识状态、面容与表情、体位、步态)、皮肤检查、淋巴结检查。 3、头部及其器官:头颅、眼、耳、鼻、口腔。 4、颈部:外形、姿势和运动、血管、甲状腺、气管。 5、胸部:体表标志、(骨骼标志、垂直线标志、自然凹窝和解剖区域)、胸壁、胸廓和乳房、肺和胸膜及心脏的视、触、叩、听。 6、腹部:腹部体表标志及分区、腹部的视、触、叩、听。 7、脊柱与四肢:脊柱、四肢与关节。 8、神经系统检查:深反射、浅反射、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 第二章急症医学 3学时 心跳呼吸骤停概念、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心电图及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 昏迷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病因诊断、昏迷病人的急救和处理。 休克概念、分类和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诊断、治疗。 急性呼吸衰竭概念、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 有机磷农药中毒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预防、治疗。 烧伤概念、烧伤面积的估计、烧伤深度的估计、烧伤严重程度分类、病理改变与临床分期、治疗。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防治原则。 第三章传染病 3学时 传染病流行过程、影响传染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10301100350 课程名称:生物化学 英文名称:Biochemistry 课程性质:必修课 总学时:64 学分:4 理论学时:48 实验学时:16 实践学时:0 指导自学学时:0 适用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制药工程、药物制剂、适用层次:本科 药学、中药学、中药学(国际交流) 先修课程:化学(基础化学,有机化学基础) 承担院部:基础医学院;学科组:生物化学与生物工程学科组 二、课程介绍 (一)课程目标及地位 生物化学(biochemistry)是研究生命化学的科学,是从分子水平阐明生物体化学组成及其在体内的化学变化的一门基础课,是生命科学的前沿课程。通过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学习和实验技能训练,使学生具备较系统和扎实的生物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验动手能力,以及一定的创新思维,为学习后续的药学、中药学基础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为将来开展中医药学现代化提供必要的支撑。 (二)教学基本要求 在教学内容上,注重加强基础、突出重点,由浅入深地介绍本课程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联系生物化学国内外科学研究新理论和新成果在药学、中药学的应用;注意各章节知识衔接协调、避免与其它课程知识重复或者脱节。 在教学方法上,积极运用多媒体课堂教学设施,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教学法,使学生在有限的课时教学内能够正确理解并掌握生物化学基本理论知识;并充分利用已有的实验室条件,训练学生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着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讲授一般安排在药学、中药学专业大学二年级第一个学期,本课程重点是静态生物化学、动态生物化学和遗传信息传递转接三篇章的内容;掌握生物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现代科学的生命思维和一定的创新思维。重点章节是教材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七章、第八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四

经络腧穴学教学大纲

《经络腧穴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经络腧穴学(Channel-collaterals and Points) 学分:7 总学时:126学时 理论学时:72学时 实验学时:54学时 先修课程要求:人体解剖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 适应专业:针灸推拿五年制 参考教材: 1.经络腧穴学,沈雪勇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第1版 2.灵枢经,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年影印本; 3.素问,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年版; 4.难经,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年校译本; 5.针灸甲乙经,晋·皇甫谧著,商务印书馆,1955年版; 6.针灸大成,明·杨继洲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年版。 7.经络腧穴学,王德敬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经络腧穴学是针灸学的基础理论和核心内容。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针灸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为今后学习刺灸学、推拿学及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各科打好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 1.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⑴了解经络腧穴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经络腧穴学和中医针灸推拿的关系。 ⑵掌握经络系统的组成、经络腧穴的概念。 ⑶掌握十四经脉的循行、病候及常用穴的定位、归经、主治与操作。 ⑷熟悉标本、根结、气街、四海的定义、内容及临床应用。 2.基本技能: 掌握常用腧穴的定位与操作。 三、学时安排

四、考核 1.考核方式:理论考试(笔试)、实验课采用考核及评估方式评定成绩。 2.成绩构成:理论考试70%,实验和平时成绩30%。 五、课程基本内容 上篇经络腧穴概论 第一章经络概述 【目的要求】 1.了解经络学说的形成和发展概况。 2.掌握经络的概念、经络系统的组成、十四经脉的循行规律、十二经脉的分布、走向规律及十二经脉的表里属络关系。 3.掌握奇经八脉的基本概念及分布、作用特点。 4.掌握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的基本概念及分布、作用特点。 5.了解经络的根结、标本、气街、四海理论。 6.熟悉经络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 【讲课时数】5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经络系统概貌 1.十二经脉。 2.奇经八脉。 3.十二经别。 4.十五络脉。 5.十二经筋。 6.十二皮部。 第二节经络的作用及经络理论的临床应用 1.经络的作用。 2.经络理论的临床应用。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二章腧穴概述 【目的要求】 1.熟悉腧穴的意义、分类,以及特定穴的内容。 2.掌握腧穴的作用、主治规律和定位方法。 3.了解腧穴的命名。

临床医学概论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医学智能信息处理方向、医学应用方向、医药物流信息方向;生物医学工程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卫生检验专业;生物技术专业生物制药方向;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药事管理方向;市场营销专业医药贸易方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医药人力资源管理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医药软件工程方向、医药信息方向使用)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临床医学概论是一门临床医学综合性课程,它涵盖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 传染病以及诊断学等临床学科,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医学智能信息处理方向、医 学应用方向、医药物流信息方向;生物医学工程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卫生检 验专业;生物技术专业生物制药方向;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药事管理方向;市场营销专 业医药贸易方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医药人力资源管理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 业医药软件工程方向、医药信息方向等非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为主要的教学对象,它 通过简明扼要介绍临床各学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 疗原则及药物在疾病防治中的作用,并适当介绍临床新进展,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医学 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工作和科研奠定基础。 本课程以理论讲授为主,倡导启发式教学、案例讨论分析教学方法,由浅入深, 重点突出,力求理论结合临床实际;提倡自学和讨论,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二、课程基本要求 临床医学概论课程大纲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种层次要求;“掌握”的内容 要求理解透彻,融会贯通;“熟悉”的内容要求能熟知其相关内容或概念;“了解” 的内容要求对其中的概念和相关内容有所了解。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临床中常见的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及治疗, 特别是药物治疗方面有一定的认识,从而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工作和科研奠定基础, 拓宽思路,相互促进,形成良性互动。 考试内容中“掌握”的内容约占80%,“熟悉、了解”的内容约占15%,有5%

生物化学(上)教学大纲及进度生技Word版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系别●生物技术系 教师●刘玮 课程●生物化学(上) 团结勤奋 求是创新 南昌大学教务处

《生物化学》 (上) 刘玮 南昌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技术系 2013年8月

南昌大学课程教学进度表 (2013 – 2014 学年第一学期适用) 任课老师在每学期开课前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编写“课程进度表”,经教研室讨论在开学后一周内发至学生班级,并送学生所在系一份。 学院:生命科学系:生物技术任课教师:刘玮 性别:男年龄: 59 职称:研究员 学历:硕士所学专业:动物生理学任课班级:生物技术122 课程名称:生物化学(上)

南昌大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含英文译名):生物化学(Biochemistry) 课程编号:J5602Z001 课程类别:(指通识课、学科核心课、选修课)学科核心课 教学时数总计:64学时 授课时数:本学期32学时 实践教学时数:无 实验时数:本学期48学时(见《生物化学实验》J5602Z002)设计:无 实习:无 教学大纲制定单位: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系 教学大纲制订时间;2012年9月 系主任签字; 南昌大学教务处

生物化学(上)教学大纲 (适用于生物技术专业) 课程编码:J5602Z001 课程英文译名:Biochemistry 课程类别:学科核心课开课对象:生物科学专业 开课学期:第三学期总学分:4 总学时:64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 教材:《生物化学原理》2e,张楚富主编,高教出版社,2011 主要参考书: [1] Lehninger 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 5e, David Nelson & Michael Cox, 2009 [2] Color Atlas of Biochemistry, 2e, Jan Koolman, 2005 [3] Biochemistry for Dummies, John T Moore, 2008 [4] 生物化学考研精解,毛慧玲、朱笃主编,2007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化学变化规律的科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课程。本课程是生物科学各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其学习目的和任务主要是: 1. 掌握基础生物化学内容以及基本的生物化学技术原理; 2. 认识生物化学和生物工程的相关关系; 3. 为学习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发酵及食品工艺学和生物制药学等后续专业课程打 好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大纲分为掌握/记住、理解/熟悉及了解等层次要求 三、课程基本内容(授课顺序有所调整,参见教学进度表) 第一章绪论 1. 了解生物化学发展简史、推动生化研究飞跃发展的若干重大突破及相关学者 2. 了解当代生化研究的主要任务 3. 了解主要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及功能 第二章氨基酸与肽 1. 掌握蛋白质中含有的氨基酸的结构特点 2. 理解氨基酸主要物性与结构的关系 3. 理解氨基酸的两性解离、等电点以及等电点pI与解离基团pK值的关系 4. 了解氨基酸的分类方法,记住氨基酸的三字母符号 5. 了解氨基酸的主要化学性质及特征反应 6. 了解蛋白质的概念及重要性,了解蛋白质的元素组成,掌握其氮含量特点 7. 掌握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概念及其重要性

-《中医护理学》教学大纲

《中医护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编号: 02020061 (二)课程名称:中医护理学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三)学分: 2 (四)总学时: 36学时 (五)理论学时: 24学时 (六)实践学时: 12学时 (七)课程类别:选修 (八)开课时间:第 3 学期 (九)适应专业:护理学专业四年制本科 二、课程简介: 中医护理学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的预防、保健、治疗和康复活动。《中 医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讲述了中医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本课程既突出了中医特色,又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引入了现代护理学的思想及概念。《中医护理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综合性课程。其实验课 ( 中医护理基础技术操作 ) 主要讲授各实验项目的目的、用物准备、操作程序及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其中针刺法、灸法、拔罐法、刮痧法等是中医 护理基础操作的特色。这些实验不仅是中医护理学基础学习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整个护理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学生可以验证、巩固和补充课堂讲授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观察、综合分析能力及运用所学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中医护理理论知识;掌握各种中医护理基础 技术操作;能够运用中医理论对常见的临床疾病进行整体护理,并且能将现代护理学的思想与传统医学护理有机的结合起来,培养中西结合的高级护理人才。 三、跟相关课程的衔接:健康评估、系统解剖学、生理学 四、学时安排 (一)中医护理学课程总学时一览表 章次教学内容理论学时实践学时合计 第一章绪论 2 2 第二章中医基本理论 10 4 14 第三章中医护理基本知识 4 4 第四章中医护理基本技术 4 8 12 第五章辩证施护 4 4 总计 36 (二)实践项目教学一览表 序号实践项目名称实践项目提要学时方法备注 耳穴压豆法、穴位按摩 1 护理技术一 4 实验 法、拔罐法等 2 护理技术二针灸、刮痧 4 见习

流行病教学大纲

《流行病学》课程教学大纲 (Epidemiology) 一、课程说明: 【课程ID】201071 【课程修习类型】专业核心课 【学分数】3分 【适用专业】健康管理专业 【开课学院】健康管理学院【建议修读学期】三秋 【学时数】总学时(课内理论、实验学时;课外学时)48(33/15;82) 【先修课程】卫生统计学(201068)、临床医学概论II(200038) 1.课程介绍: (1)中文介绍 流行病学是从群体水平出发,以卫生统计学方法为基础,研究人类疾病和健康的分布及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近年来,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完善,已广泛应用于医学多个领域,在传染病和慢性病的防治上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运用常用的流行病、卫生统计学方法分析影响健康的因素,学会开展疾病和健康人群的调查和实验研究,为卫生政策和卫生规划制定提供流行病学资料。 (2)英文介绍 Epidemiology is a science which research the distribution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disease and health situation in population, and also research the strategies and measures of preventing diseases and promoting health. Recently, epidemiology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in each medical discipline and become a basic subject in modern medicine for its viewpoint of emphasizing field and population, as well as the subject characteristics of strict logical thinking. Though systematic theoretic teaching and practicing, to help students comprehensively master the basic concept, theory and research method of epidemiology, so as to lay a foundation for developing medical research, exploring etiology and promoting health. 2.课程的主要内容及课时安排:

南医大-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南方医科大学本科专业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 Biochemistry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 基础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 医学影像学专业(五年制本科) 护理学专业(四年制本科) 医学检验专业(医学实验技术方向)(四年制本科) 医学检验专业(临床检验方向)(四年制本科) 生物技术专业(四年制本科) 生物信息学专业(四年制本科) 口腔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 执笔人:朱利娜 审定人:方振伟 学院负责人:马文丽 南方医科大学教务处 二零零六年十二月

一、课程简介 课程代码:B820006 学分:6分 学时:108学时 先修课程:基础化学、有机化学、医用物理学、细胞生物学 后续课程:病理生理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医学遗传学、药理学、实验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 基础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 医学影像学专业(五年制本科) 护理学专业(四年制本科) 医学检验专业(医学实验技术方向)(四年制本科) 医学检验专业(临床检验方向)(四年制本科) 生物技术专业(四年制本科) 生物信息学专业(四年制本科) 口腔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 生物化学是一门应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生物体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以及遗传信息的分子基础与调控规律的科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技术已经渗透到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各个领域:许多疾病的病理或征象都要用生化的理论在分子乃至基因水平上加以解释;生化的技术和方法应用于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等诸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因而生物化学是一门极为重要的医学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由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两部分内容组成。通过教学要使学生掌握人体的化学组成,重要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物质代谢的基本过程和调控规律,遗传信息的分子基础与调控规律,以及细胞间信息传递,血液、肝脏的生物化学等生命科学内容,为学习其它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以及医学各学科的研究工作中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及疾病诊断、预防、治疗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Introduction COURSE CODE:B82006 UNITS OF CREDIT:6 HOURS OF CREDIT:108 REQUIRING COURSE:Basic Chemistry,Organic Chemistry,Medical Physics,Cell Biology COUNTINUING COURSE:Pathophysiology,Medical Microbiology,Medical Immunology, Medical Genetics,Pharmacology,Laboratory Diagnostics,Medicine, Surgery SUITED PROGRAM:Clinical Medicine(Undergraduate Courses For 5 Years) Basic Medicine(Undergraduate Courses For 5 Years) Medical Imageology(Undergraduate Courses For 5 Years)

临床医学概论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概论教学大纲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临床医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医学智能信息处理方向、医学应用方向、医药物流信息方向;生物医学工程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卫生检验专业;生物技术专业生物制药方向;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药事管理方向;市场营销专业医药贸易方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医药人力资源管理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医药软件工程方向、医药信息方向使用)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临床医学概论是一门临床医学综合性课程,它涵盖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传染病 以及诊断学等临床学科,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医学智能信息处理方向、医学应用方向、医 药物流信息方向;生物医学工程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卫生检验专业;生物技术专业生 物制药方向;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药事管理方向;市场营销专业医药贸易方向;人力资源管理专 业医药人力资源管理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医药软件工程方向、医药信息方向等非临 床医学专业的学生为主要的教学对象,它通过简明扼要介绍临床各学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及药物在疾病防治中的作用,并适当介绍临床新进展,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工作和科研奠定基础。 本课程以理论讲授为主,倡导启发式教学、案例讨论分析教学方法,由浅入深,重点突 出,力求理论结合临床实际;提倡自学和讨论,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基本要求 临床医学概论课程大纲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种层次要求;“掌握”的内容要求理解透 彻,融会贯通;“熟悉”的内容要求能熟知其相关内容或概念;“了解”的内容要求对其中的概念 和相关内容有所了解。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供护理、涉外护理、助产、药剂、口腔工艺技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用)一、课程任务 《生物化学》是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药剂、护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蛋白质与核酸的化学、酶、生物氧化、物质代谢及其调节、水盐代谢、酸碱平衡、肝生物化学。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了解物质代谢与机能活动的关系,熟悉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过程及生理意义,掌握人体主要组成成分及其结构、性质和功能,为进一步学习相关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学课程奠定基础,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生物化学理论知识的同时,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理解生物化学知识的医学应用价值,运用所学知识去理解临床医学现象,指导临床医学实践,服务人类健康事业。 二、课程目标 1.掌握人体主要化学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功能。 2.熟悉人体内物质代谢的主要过程及生理意义。 3.了解物质代谢与人体功能活动的关系。 4.学会使用常用的生物化学实验仪器。 5.熟练掌握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6.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 7.具有运用生物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合作意识。 9.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教学时间分配 课程名称:生物化学 考试类别:考试□考查√ 教材:生物化学 (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授课教师:李成仁教研组:医学基础课教研组 授课班级:13级1-3班 教学章目 周 学 时 学时分配 理论教学 实践 性教 学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三羧酸循环 和能量代谢 第三章蛋白质结构 与功能 第四章核酸的结构 和功能 第五章酶学 第六章糖代谢 第七章脂类代谢 第八章蛋白质代谢 第九章非营养物质 的代谢 第十章水盐代谢 第十一章酸碱平衡 1 6 6 5 7 7 6 7 2 2 2 2 2 2 57 1 4 4 3 5 5 4 5 2 2 2 2 2 2 43 2 2 2 2 2 2 2 1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