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探矿权采矿权纠纷案件审理难点及成因

探矿权采矿权纠纷案件审理难点及成因

探矿权采矿权纠纷案件审理难点及成因
探矿权采矿权纠纷案件审理难点及成因

探矿权采矿权纠纷案件审理难点及成因

来源:作者:日期:10-01-30

探矿权,是指在依法取得的勘查许可证规定的范围内,勘查矿产资源的权利。取得勘查许可证的单位或者个人称为探矿权人。

采矿权,是指在依法取得的采矿许可证规定的范围内,开采矿产资源和获得所开采的矿产品的权利。取得采矿许可证的单位或者个人称为采矿权人。

云南是矿产资源大省,现已发现各类矿产142种,占全国已发现矿种的83.04%。探明资源储量的矿产86种,61种固体矿产保有资源储量排在全国前十位。近年来省内外大量资本涌入到了开发云南矿产资源的行列中来,形成了云南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支撑点。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涉及相关矿产资源的案件逐年增加,全省各级法院受理该类案件的数量均不同程度有所上升,从案件类型来看主要涉及到探矿权、采矿权的转让纠纷;采矿权承包纠纷;合作经营、合伙纠纷以及由此引发的股权纠纷、合伙纠纷、侵权纠纷等。此类案件共同的特点是涉及的法律关系较为复杂,政策性较强,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还不完善,很多方面还欠缺具体明确的规定。给法院审理此类案件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全省各级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中都不同程度存在一定困惑,有的问题还存在很多争议。各地法院审理中认定的标准和处理原则也不尽一致,裁判结果各异。从案件的标的来看均比较巨大,少则几十万、几百万,多则上千万,一旦处置不慎,将会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带来较大的影响。此类案件已经成为当前法院民事审判中的疑难、复杂、热点案件。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

一、国家法律的规定与当前整个矿业市场经营的现状有相当大的反差。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和国务院《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是目前在审理此类案件中主要适用的两部法律法规,上述法规均规定除已经取得采矿权的矿山企业,因企业合并、分立,与他人合资、合作经营,或者因企业资产出售以及有其他变更企业资产产权的情形,需要变更采矿权主体的,经依法批准,可以将采矿权转让他人采矿外,采矿权不得转让。同时规定了以承包等方式擅自将采矿权转给他人进行采矿的要由相关主管部门进行处罚。但从起诉到法院的此类案件的情况来看,基本上都没有办理批准手续。目前采取承包方式是整个矿业市场经营中普遍采取的一种方式,法院审理的案件中大量都是采取承包方式。因此,从目前法院掌握和了解的情况来看,整个矿业市场的经营方式与国家的法律法规存在比较大的冲突。从我们调研了解的情况上看,造成上述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由于国家对转让探矿权、采矿权有严格的条件限制,同时对于符合转让条件的当事人转让还需要经过批准。在实践中,很多当事人的转让不符合国家的要求,达不到相应的资质条件。因此,普遍存在当事人恶意逃避审批的情况。

矿权采矿权纠纷案件审理难点及成因(2)

来源:作者:日期:10-01-30

2、对探矿权、采矿权的转让不属于当地政府主管部门的管理重心。从政府主管部门来讲,对于矿山的承包、合伙、转让等都视为企业自己的事情,不愿意管理,也不知道如何管理。同时,从实践中看,探矿权、采矿权进行转让存在两种后果,一种是导致私挖乱采,造成安全隐患。而另一种情况是通过探矿权、采矿权的转让,吸收了外地的大量资金,对整个矿山进行了升级改造,增加了矿山的生产能力和安全指标,有的转让直接就是政府的招商引资项目,当地政府对此是持鼓励态度。因此对于探矿权、采矿权的转让等问题没有管理意识。

3、目前规模较大的矿山和大多数有色金属的探矿权、采矿权证的办理都集中在省国土资源厅,而日常的管理又在当地国土部门。从我们与当地有关部门座谈的情况来看,当地国土部门在日常监管中几乎不涉及这方面。同时,未经批准转让探矿权、采矿权证在实践中有

一定的隐蔽性,很多当事人会采取一些规避法律的方式(如股权转让、合作开发等)进行,当地国土部门也很难对此进行调查取证并作出处罚。而省国土资源厅面对的是全省的矿山企业,绝大多数矿山企业都位于深山之中,省国土资源厅更没有力量对探矿权、采矿权转让进行全面的监管。

4、对探矿权、采矿权的转让审批也集中在省国土资源厅,而且,对探矿权、采矿权的转让有严格的限制条件,耗时较长,对路途较远的当事人来说较为不便。同时,探矿权、采矿权转让国家要收取相关的税、费,很多当事人也在逃避此项费用而不愿意申请办理相关的探矿权、采矿权的转让手续。

5、对矿产企业的管理机关众多,各管一块,沟通协调交流机制不够。对矿产企业进行管理涉及到工商、税务、发改委、国土资源管理、林业、环保、煤炭、安监等部门,有的企业虽然没有办理相关探矿权、采矿权的转让审批手续,但已经办理工商登记手续,缴纳了税款和规费,经过了环保部门的评估,甚至有的企业还通过了省政府投资项目评审中心的评审,企业处于正常经营状态。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未办理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的审批手续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几乎没有影响。

综合上述几点原因,导致了目前在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的过程中未经批准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现象,积重难返。而相关的行政机关对此也未进行重点的整治,法院现在处于一个单打独斗的局面。

二、履行相关合同的过程中极易产生纠纷。

由于在整个矿业实际经营的过程中,很多探矿权、采矿权转让合同没有经过相关部门批准后双方当事人就开始履行,也存在大量的承包纠纷,合同效力处于待定或无效的状态。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如市场行情较好,受让方或承包方经营获取的利润较高,转让方或发包方就会以合同无效为由诉至法院,要求返还矿山。同样,如果市场行情下滑,受让方或承包方经营的不好,也会以同样的理由起诉要求返还投资,导致了此类案件逐渐增多。同时,很多案件中出现了当事人恶意违约的情况,而由于此类案件法院一般认定为无效,对于当事人的恶意违约行为也谈不上进行惩罚,只能判决进行相互返还。在审判实践中对这种当事人任意反悔的情况欠缺相关的法律手段进行规范。

探矿权采矿权纠纷案件审理难点及成因(3)

来源:作者:日期:10-01-30

三、认定合同无效或未生效后的后果难以把握和处理。

在探矿权、采矿权转让、承包合同等被认定无效后,法院只能够判决双方相互返还,但是涉及探矿权、采矿权转让、承包的案件普遍存在双方已经履行了几年,受让方、承包方已经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改造、开挖,也已经将获取的矿产品对外出售获取了利益。而此时判决相互返还必然涉及到投资收益问题,而这又涉及到专业问题需要委托相关鉴定部门进行鉴定。有的案件因为当事人发生争议后,由于种种原因已经丧失了进行鉴定的条件。法院在处理这部分情况时普遍难以把握,有的时候法院判决就只好回避或笼统的模糊处理。还有的案件已经经过多次转让、转包,当事人仅就其中的一、二次转让、转包行为提起诉讼,是否需要对全部转让、转包行为进行判决也是审判实践中很难以进行处理的情况,同时在多次转让、转包的情况下判决返还投资普遍也存在难以区分投资的困难。

四、对一些规避法律法规的行为难以准确定性。

由于法律法规对探矿权采矿权转让及承包有严格的限制,故在审判实践中也出现了当事人规避法律的情况出现,有的当事人将合同定为合作经营合同,但实际的内容是承包或转让。也有的合同兼具合作与转让、承包的特点,还有的采取股权转让、企业出售等方式。对于此类案件合同的定性就成为摆在法院面前的首要问题,而目前对于此类案件合同的定性还欠缺一个统一的界定标准。

同时,云南全省各地法院对相关探矿权采矿权的纠纷案件的认识和理解不一致,在审判实践中也会导致裁判的标准不统一。

采矿权转让纠纷的相关法律问题

来源:作者:日期:10-06-09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1994年3月26日公布)的规定,采矿权是指在依法取得的采矿许可证规定的范围内,开采矿产资源和获得所开采的矿产品的权利。又依据《矿业权出让转让管理暂行规定》(2000年11月1日国土资源部颁布)规定,探矿权、采矿权为财产权,统称为矿业权。采矿权既为财产权,那么它与一般财产权有何关系,系财产权的哪一类型的权利,它能否作为一般民事权利自由转让?转让的方式如何?随着国家相关法规、政策的不断变化、出台,实践中,采矿权转让在许多方面存在争议和不统一的地方。为此,笔者拟对采矿权转让纠纷中涉及的相关法律问题作一分析,以期对司法实践中此类纠纷的解决能有所裨益。

一、采矿权的法律性质

《矿业权出让转让管理暂行规定》规定了探矿权、采矿权为财产权。

何为财产权,应从分析何为财产关系入手。所谓财产关系就是以财产为煤介发生的社会关系。

经济学上,把一切对人有用的东西都称为资源和财货,对于财货又分为物质的和个人的,经济的和自由的。物质的财货是各种有形的物和无形的权利(如专利权、版权)。个人的财货分内在的和外在的两种,前者为人的各种能力(如天赋、体力、特殊技能等),后者为人与他人关系中可带来利益的东西(如信誉、商誉等)。经济的财货受稀缺法则的支配,不能无限量地满足人的需要。自由的财货不受稀缺法则的支配,可无限量的满足人的需要,如空气和阳光,它们对人有用,因而是财货。

经济学中的财货并不当然就能称为法律意义上的财产。财货要成为财产,必须满足以下条件:第一,它们必须具有效用,即能满足人的需要;第二,它们必须具有稀缺性,即不能无限量地存在。因此,自由的财货并非财产,只有经济的财货为财产。物质的财货是财产。在劳动力市场已经形成的条件下,个人内在的财货反映为具有一定素质的劳动力也是财产。现代社会中已有的商号和商标的买卖,这实际上是以商誉为标的买卖,所以,个人外在的财货也是财产。

在财产关系中存在的权利为财产权,即人们在占用,使用、收益、处分财产时享有的权力。

财产关系又包括纵向的和横向的,前者如税收关系,这种关系具有命令和服从的性质,超出了平等的范围,不由民法调整,后者为民事主体在平等基础上就财产的利用发生的关系,由民法调整。民法调整的平等主体间的财产关系,主要包括财产所有关系和财产流转关系,分别构成民法的物权法和债权法。为此,财产权与物权(财产所有权)不同,财产权的外延要大于物权。

共8页: 上一页12345678下一页

采矿权转让纠纷的相关法律问题(2)

来源:作者:日期:10-06-09

但在财产权体系中,物权是作为其他财产权的前提与归宿而存在的,物权是财产占有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物权在财产权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通过物权与其他财产权的关系表现出来的。

采矿权,被规定为财产权,应该包含物权的各项权能,《矿业权出让转让管理暂行规定》第3条第2款也规定:矿业权人依法对其矿业权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但采矿权被规定为财产权,而未被规定为物权或民法通则中所称的财产所有权,故其权利内容大于物

权,但它又离不开物权这个基础而存在,所以采矿权不仅仅受民法调整,还要受其他经济法规的调整。因此在审理采矿权纠纷时,我们在适用法律时不应仅仅局限于民商事法规,还应适用其他部门法律、法规。

二、采矿权的取得

(一)采矿权的主体

《民法通则》第81条第2款规定:国家所有的矿藏,可以依法由全民所有制单位和集体所有制单位开采,也可以依法由公民采挖。

《矿产资源法》第4条第2款规定:国有矿山企业是开采矿产资源的主体。国家保障国有矿业经济的巩固和发展。第35条规定:国家对集体矿山企业和个体采矿实行积极扶持、合理规划、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鼓励集体矿山企业开采国家指定范围内的矿产资源,允许个人采挖零星分散资源和只能用作普通建筑材料的砂、石、粘土以及为生活自用采挖少量矿产。

《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第7条规定:国家允许外国的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以及个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及管辖的其他海域投资勘查、开采矿产资源。

由以上规定可以看出,采矿权主体包括全民所有制单位,集体所有制单位和公民个人,外国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以及个人。那么,中国公司和其他经济组织,甚至事业、行政单位能否成为采矿权主体呢。

198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关于国营事业单位取得采矿权可以适用国营矿山企业取得采矿权的规定的答复》(法工办发21号,1989年9月15日)内容为:按照矿产资源法第3条规定,"开采矿产资源必须依法申请取得采矿权",并没有限于企业单位,因此,国营事业单位取得采矿权,可以适用矿产资源法关于国营矿山企业取得采矿权的规定。由此答复看,开采矿产资源需依法申请取得采矿权,并未限于企业单位,国营事业单位可以取得采矿权。那么行政单位呢?司法实践中出现地质矿产管理局与他人签订联合办矿协议,该协议是否有效,便涉及行政单位能否作为采矿权主体。因地矿局系行政机关,我国又禁止党政机关经商办企业,故党政机关均不可能成为采矿权的主体,该协议当然因主体不合法而归于无效。

采矿权转让纠纷的相关法律问题(3)

来源:作者:日期:10-06-09

以上法律法规均因囿于当时的国情,采矿权主体一般规定为各种所有制企业,而未明确规定现代企业的形态--公司及其他经济组织能否成为采矿权主体,其中的原因是与我国经济体制变化息息相关的。我国自1956年对私营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形成了按所有制标准为主,行为标准为辅来划分企业形态的做法,从而确立了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等基本的企业法律形态,旨在按投资者身份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政策导向,有计划地发展经济。然而,这种划分标准多适合我国当时实行的计划经济或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却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随着我国《公司法》版布,我国现在已逐渐在废弃所有制标准,改采以企业资本构成和投资者责任形式来划分企业法律形态。因此,我国企业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形态,主要有1、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企业。2、内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3、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4、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5、工业企业、商业企业、交通运输企业、金融企业等。6、法人企业和非法人企业。

《矿产资源法》及其实施细则现仍依所有制形态对采矿权主体进行划分,并因此规定开办国有矿山企业、集体矿山企业、私营矿山企业的具体条件并依此对可以开采的矿产资源进行了划分。随着企业划分标准的改变,此类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越来越差,故尽快修改此类

落后于现实的法律,也是当务之急。而在处理采矿权纠纷时,应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拓展思路,以立法理论引导司法实践的正常运作。正由于此,2000年11月1日出台的《矿业权出让转让管理暂行规定》第19条规定,矿业权(财矿权)申请人应是出资人或由其出资人设立的法人......。采矿权申请人应为法人企业,个体采矿的应依法设立个人独资企业。该规定以行政法规的形式确认了采矿权主体企业的不同形态的合法性。

(二)采矿权取得的方法。

矿业权的出让有3种形式。第一、批准申请,指登记管理机关通过审查批准矿业权申请人的申请,授予矿业权申请人矿业权的行为。第二、招标出让,指登记管理机关作为招标人在其矿业权审批权限内直接组织招标,或委托中介机构代理招标,使中标人有偿取得矿业权的行为。第三、拍卖出让,指登记管理机关在其矿业权审批权限内,遵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原则和程序,委托拍卖人以公开竞价的形式,向申请矿业权竞价最高者出让矿业权的行为。

开采矿产资源,必须办理采矿登记手续,而行政部门审批权限在相关法律法规中均有明确规定,操作性较强,故一般无纠纷发生。而且采矿许可证的取得程序,属行政法领域,不属民商法调整范围,如对采矿许可证的颁发发生争议,应提起行政诉讼解决。

采矿权转让纠纷的相关法律问题(4)

来源:作者:日期:10-06-09

三、采矿权的转让及转移

1986年颁布,1996年修正的《矿产资源法》第6条规定:除按下列规定可以转让外,采矿权不得转让:已取得采矿权的矿山企业,因企业合并、分立,与他人合资、合作经营,或者因企业资产出售以及有其他变更企业资产产权的情形而需要变更采矿权主体的,经依法批准可以将采矿权转让他人采矿。禁止将探矿权、采矿权倒卖牟利。第42条规定: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转让矿产资源的,没收违法所得,处以罚款。

由此可以看出,《矿产资源法》规定的采矿权只有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三项权能,没有处分权。采矿权人不得出卖、出租其占有的矿产资源,也不得出卖、出租、抵押其采矿权。

1998年2月12日国务院发布《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该办法第3条第2项规定,除按照下列规定可以转让外,采矿权不得转让:已经取得采矿权的矿山企业,因企业合并、分立,与他人合资、合作经营,或者因企业资产出售以及有其他变更企业资产产权的情形,需要变更采矿权主体的,经依法批准,可以将采矿权转让他人采矿。第6条规定,转让采矿权,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矿山企业投入采矿生产满1年;(二)采矿权无争议;(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已经缴纳采矿权使用费,采矿权价款、矿产资源补偿费和资源税;(四)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国有矿山企业在申请转让采矿权前,应当征得矿山企业主管部门的同意。第15条规定,违反本办法第三条第(二)项的规定,以承包等方式擅自将采矿权转给他人进行采矿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地质矿产管理工作的部门按照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规定的权限,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处10万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采矿许可证。

由此可以看出,此时的采矿权的转让是在限制条件下的转让。采矿权的受让人,应当符合《矿产资源勘查区域登记管理办法》或《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规定的有关采矿权申请人的条件。

2000年11月1日,国土资源部发布《矿业权出让转让管理暂行规定》,该规定第3条第2款规定:矿业权人依法对其矿业权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第6条第1款规定:矿业权人可以依照本办法的规定采取出售、作价出资、合作勘查或开采、上市等方式依法转让矿业权。第3款规定:矿业权人可以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出租、抵押矿业权。第12条第2款规定:矿山企业进行合资、合作、合并、兼并等重组改制时,应进行采矿权评估,办理采

矿权转让审批和变更登记手续。第67条规定:以赠予、继承、交换等方式转让矿业权的,当事人应携带有关证明文件至登记管理机关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采矿权转让纠纷的相关法律问题(5)

来源:作者:日期:10-06-09

由此规定可以看出,采矿权转让和转移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第一、出售、作价出资、合作、重组改制;第二、出租,第三、抵押;第四、赠予、继承,交换等形式。此规定的发布,大大丰富了采矿权转让的法律规定,也大大缴活了矿山企业的经营市场。

(一)采矿权的出售、作价出资、合作、重组改制。

采矿权出售是指采矿权人依法将采矿权出卖给他人进行勘查、开采矿产资源的行为。

采矿权作价出资是指采矿权人依法将采矿权作价后,作为资本投入企业,并按出资数额行使相应权利,履行相应义务的行为。

合作开采经营是指采矿权人引进他人资金、技术、管理等,通过签订合作合同约定权利义务,共同开采矿产资源的行为。

采矿权人改组成上市的股份制合同时,可将采矿权作价计入上市公司资本金,也可将采矿权转让给上市公司向社会披露。

(采矿权转让的当事人须依法签订采矿权转让合同。转让申请被批准之日起,转让合同生效。

采矿权的出售、作价出资、合作、重组改制法律规定较为详细,而且有强有力的行政部门管理,故纠纷较少,既使出现纠纷,审判人员也对审理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无较大歧义,故在此不予赘述。

(二)采矿权的出租

采矿权出租是指采矿权人作为出租人将采矿权租赁给承租人,并向承租人收取租金的行为。采矿权允许出租,但出租应当符合国务院规定的矿业权转让的条件。采矿权人在采矿权出租期间继续履行矿业权人法定的义务并承担法律责任。已出租的采矿权不得出售、合资、合作上市和设定抵押。采矿权承租人不得再行转租矿业权。

有关采矿权法律、法规在明文规定采矿权人可以出租采矿权的同时,又明文规定:采矿权人不得将采矿权以承包等方式转给他人开采经营。《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颁布前已经签订承包合同的矿山企业,应于2001年6月30日前,按《矿业权出让转让管理暂行规定》中关于矿业权出租管理的规定,补办有关手续。

那么采矿权的承包和出租是何关系,二者又有何不同呢。这应该从分析承包经营和租赁经营概念着手。

承包经营与租赁经营是企业经营的两种方式,国务院1986年12月5日颁布《关于深化企业改年增强企业活力的若干规定》指出:"根据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给经营者以充分的经营自主权,是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的重要内容。全民所有制小型企业可以积极试行租赁、承包经营"。1988年国务院又先后发布《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暂行条例》与《全民所有制小型工业企业租赁经营暂行条例》,为承包经营与租赁经营提供了法律依据。

采矿权转让纠纷的相关法律问题(6)

来源:作者:日期:10-06-09

承包经营是指在保证企业的所有制性质不变的基础上,按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通过订立合同确定财产所有者与承包方的责权利关系,使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方式。

企业租赁经营是在不改变企业所有制性质的条件下,按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由财产所有者将企业有限期的交给承租方经营,承租方向出租方交付租金并依照合同规定对

企业实行自主经营的方式。

企业承包经营与企业租赁经营在适用以上条例时区别较大,主要有(1)它们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程度上,租赁经营中出租方与承租方是相互平等的债权、债务关系,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分配完全由承租人自主经营,承租人有较为充分的自主权,而承包经营的承包人,必须按承包合同的规定进行经营活动,企业所有者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人事劳动管理、职工奖惩权力仍然有权控制,承包人自主权较小。(2)租赁经营的承租人既可以是出租方管理的企业,也可以是不受出租方管理的外部企业、合伙组织或个人,它们与出租方不一定存在隶属关系,而承包经营的承包方必定是受发包方管理的企业,它们之间存在隶属关系。(3)在适用范围上,租赁经营只适用全民所有制的小型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而承包经营的适用范围则较大。(4)在经营利益分配方式上,租赁经营的收入,承租方在交纳租金后,剩余收入基本上属自己所有,而承包经营的承包人收入表现为工资和奖金,超额利润的提成仍是奖励性质。

承包经营、租赁经营,是国有企业改革进程的产物,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及企业形态打破以所有制划分的唯一标准后,纯粹意义上的承包经营,租赁经营已渐渐成为昨日黄花,风光不再了。但承包、租赁则如雨后春笋一般,大量涌现,而承包、租赁之间的关系如何,立法至今未予明确。租赁一词,在原《经济合同法》和新《合同法》中均有明确规定。《经济合同法》中对"财产租赁合同"有概括性规定,《合同法》则以立法形式明确规定了什么是租赁合同,即所谓租赁合同是出租人将租赁物交付承租人使用、收益,承租人支付租金的合同。此处的租赁物一般为有形、非消耗物。但租赁关系是民事法律关系的一种,民事法律关系客体包括物、行为和智力成果,而其中物又分有体物和无体物。有体物是具有一定形态的物,无体物是所有权以外的一切权利,故权利可以成为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也当然可以成为租赁关系的客体,即权利也可以租赁。所以采矿权的出租,也属于权利出租的一种表现形式。

当然,实践中财产租赁合同与企业租赁经营合同又有所不同。如甲公司将其餐饮大楼租赁给乙公司经营,乙公司给付租金后,要求甲公司将餐饮大楼及营业执照一并交付,甲公司认为双方所签合同为财产租赁而不是企业租赁,故无义务交付营业执照。本案涉及的就是租赁合同性质认定的问题,从以上对财产租赁合同和租赁经营的概念分析看,租赁经营与财产租赁的区别是:企业租赁经营是一种经营方式,是国家实行两权分离的一种形式,其出租方是国家授权的单位,财产租赁标的物一般为有形物,单项财产不可能成为企业租赁的标的物。财产租赁关系中的承租人只要依合同规定使用标的物,按期交付租金,到期交还原物,即可完全自主地使和租赁物。企业租赁经营的承租方则必须遵循合同规定的目标经营,行使合同规定范围内的经营管理自主权,而且还要依合同接受出租方的指导和监督。

采矿权转让纠纷的相关法律问题(7)

来源:作者:日期:10-06-09

采矿权的出租,应为财产租赁,而不是企业租赁经营。当然,租赁矿业权,势必要取得矿产企业的经营权,所以采矿权的出租一般也伴随着矿山企业的租赁经营,但两者毕竟属不同的法律关系。

承包一词,至今未见立法上有明确规定,但其又散见于各类法条中,如《民法通则》中第81条:"公民、集体依法对集体所有的或者国家所有由集体使用的森林、山岭、草原、茺地、滩涂、水面的承包经营权,受法律保护。承包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依照法律由承包合同规定。"《合同法》第269条规定:建设工程合同是承包人进行工程建设,发包人支付价款的合同。《土地管理法》第14条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承包经营......发包方和承包方应当订立承包经营合同,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等等。

从以上法律规定看,承包一词已经打破了原有承包经营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但究竟

何为承包,承包与租赁有何区别,由于立法及理论上均未对承包作明确规定,我们只能从承包经营和租赁经营的模糊区别中体会一些试探性的区别,这无疑会因具体办案法院、人员的不同而使得相同法律关系的纠纷有不同的处理结果。为了维护立法、司法的统一,对承包这一专业用语予以明确定义是理论界和司法界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三)关于采矿权的抵押。

采矿权的抵押是指采矿权人依照有关法律作为债务人以其拥有的采矿权在不转移占有的前提下,向债权人提供担保的行为。《担保法》第33条规定,本法所称抵押,是指债务人或第三人不转移对本法第34条所列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本法规定以该财产折价或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该法第34条对哪些财产可以抵押作了列举性规定。依法可以抵押的财产分为:不动产、动产、权利。

根据以上法律规定,作为抵押物的财产,必须是能够转让的财产,抵押人对抵押物必须有处分权,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担保的目的。而随着采矿权能的逐渐扩大及采矿权自由转让规定的出台,采矿权已经可以依法抵押了,采矿权抵押应属权利抵押。

采矿权转让纠纷依最高人民法院《民事案由规定(试行)》规定,属所有权及与所有权相关权利纠纷。《矿业权出让转让管理暂行规定》规定,探矿权、采矿权为财产权,统称为矿业权,适用不动产法律法规的调整原则。故采矿权转让及出租、抵押应属要式法律行为,应予公示,该办法规定各种形式的矿业权转让,出租抵押,均应由原发证机关审查批准登记。采矿权转让纠纷的相关法律问题(8)

来源:作者:日期:10-06-09

采矿权转让纠纷的增多,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及有关采矿权体制不健全息息相关。我国现已开始了相关矿业权体制的改革,改革进程中,各种利益主体的利益冲突更加剧烈,政府机关应加强行政干预色彩,确保各项改革措施的贯彻落实,维护矿产企业的稳定,维护矿业权人的合法权益。司法机关应审慎受理、审理采矿权转让纠纷案件,避免司法手段不适当介入,阻碍、迟滞相关矿业权体制的改革。

教学中如何突破重点解决难点

教学中如何突破重点解决难点 每节课我们都要围绕一个知识点进行教学,并进行有效的挖掘与延伸,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知识中难以理解接受的知识进行有效的突破。衡量数学教学是否有效的基本标准之一,就是看教师在教学中能否突出重点,根据学生实际,突破难点。本文提出了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应注意的几个要点,并尝试找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实践策略。我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例,就教学中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谈一些体悟 一、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应注意的几个要点 1.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从知识点中梳理出重点 理解知识点,首先是要理解这部分内容整体的知识结构和内容间的逻辑关系,再把相应的教学内容放到知识的结构链中去理解。其次是理解整个单元的知识点,特别是要详细地知道每节课的知识点,在教学中做到不遗漏、不添加。如果知识点是某单元或某内容的核心,是后继学习的基石或有广泛应用等,那么它就是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一般由教材决定,对每个学生是一致的。一节课的知识点可能有多个,但重点一般只有一两个。以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为例,本课的知识点有:(1)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按步骤解决问题;(2)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3)学会检验,掌握检验的方法;(4)明白替换问题的特点:在和一定的数量关系下,将一种数量替换成另一种数量;(5)理解用“替换”策略解决倍数关系和相差关系问题的同和异;(6)感受“替换”策略解决特定问题

的价值。梳理这些知识点后,本课的教学重点有两个:一是让学生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二是让学生明白替换问题的特点:在和一定的数量关系下,将一种数量替换成另一种数量。 2.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从重点中确定好难点。 数学教学重点和难点与学生的认知结构有关,是由于学生原有数学认知结构与学习新内容之间的矛盾而产生的。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从而扩大原有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是同化。当新知识不能同化于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要改造数学认知结构,使新知识能适应这种结构的过程是顺应。从学生的认知水平来分析,通过同化掌握的知识点是教学重点,通过顺应掌握的知识点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当然,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个体认知水平的差异,同化的知识对有的学生而言,也是学习难点,顺应的知识对有的学生而言,不一定是学习难点。总之,要根据学生实际,在把握重点的基础上,确定好难点。仍以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为例,“替换”是一种应用于特定问题情境下的解题策略,从学生的认知结构上看,掌握这一解题策略的过程是顺应的过程。因此,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教学难点,即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除此以外,这节课的另一个教学难点是在用“替换”的策略解决相差关系的问题时,要找准总数与份数的对应数量,理解总数的变化。 3.把握教材与学生的实际,区分教学重点和难点。 分析教材,我们认为教学重点指的是“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或发挥突出作用的内容”。因此,教学重点是基于数学知识的

书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书记存在的主要问题 及原因分析 一、关于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省委九条规定的情况 (一)遵守和执行党的政治纪律情况 我于1991年参加工作,工作开始分配在偏远乡镇,后到等县直机关又到乡镇,应该说自己有一定的正统观念和政治纪律,在思想上、行动上、政治上始终还是同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保持了一致,但对照标准和要求,还有很多做得不够。 一是有时立场不是十分坚定。主观上有时发牢骚,特别是工作不顺和工作繁忙时,尤为突出。 二是政治敏锐性不够。对一些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虽然有一定的意识,但对一些损害党的形象和威信的言行没能第一时间站出来予以反驳,缺乏维护自己政党的政治责任和担当。 三是有时存在一言堂,民主集中制坚持不够。有些事该经过党政会议,该让班子成员充分发表意见的没让大家充分发表意见,比如说班子成员分工,就是征求了一些人的意见和少数几个人商量了一下,在党委会上就进行宣布,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工青妇等团体社会组织独立负责,协调一

致,开展工作方面做得不够,没有形成你追我赶、活力十足的局面。 (二)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九条规定的情况 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九条规定出台后,我也真心拥护,但对照规定,还有很多方面做得不实、不好、不到位。 一是组织学习传达不迅速。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九条规定出台后一段时间,我本人有过观望,认为这也同原来的一些要求一样,走走过场。同时,也认为别人没搞自己不要先搞,以免影响与部门的关系,影响干部的积极性。因此,在传达学习上就慢了半拍。 二是下基层调研不够不实。原来当乡长每年一个村至少要去1-2次,但当书记后,有的村今年还没有去过,有的村去了也是到村支书、村主任家里坐坐了事。 三是厉行节约做的不好。在日常工作中,节约用水、用电、节约使用办公用品的意识不强,没有形成外出办事随手关灯、关风扇的习惯。 四是作风建设抓得不严。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没有敢闯敢干的拼劲,在推动作风建设上,缺乏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没有将作风建设当做经常性工作来抓,对一些作风建设特别是上下班纪律差的同志没有理直气壮进行批评教育。 二、“四风”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变态心理学重点与难点

《变态心理学》重点和难点 1、关于精神病的认识 现在尽量不用精神病这一说法。因为精神病这一概念是一个日常概念。界定的范围不明确。 现在的概念体系是:精神障碍包括精神病性障碍和非精神病性障碍。 所谓精神病性障碍是指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的各种心理障碍,也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精神病,比如: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障碍等。 所谓非精神病性障碍是相对前者而来的,是指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各种心理障碍,比如:各种没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焦虑症和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等等。实际上,非精神病性心理障碍者是心理咨询(针对对象:心理不健康)和心理治疗(针对对象:情感性精神障碍和神经症)的主要工作对象。 2、常见异常心理的表现(症状)归类 教材上列举的症状有很多,对于学习者来说,难免容易混淆。首先要对总体

分类有一个大概的印象,就像抓住一棵树的树干一样: (一)认知障碍:感知障碍,思维障碍,注意记忆与智能障碍,自知力障碍。 感知障碍包括感觉障碍、知觉障碍和感知综合障碍。 思维障碍包括思维形式障碍和思维内容障碍。 (二)情感障碍:以程度变化为主的情感障碍,以性质改变为主的情感障碍, 脑器质性损害的情感障碍。 以程度变化为主的情感障碍:情感高涨,情感低落,焦虑,恐怖; 以性质改变为主的情感障碍:情感迟钝,情感淡漠,情感倒错; 脑器质性损害的情感障碍:情感脆弱,易激惹,强制性哭笑,欣快。 (三)意志行为障碍:意志增强,意志缺乏,意志减退,精神运动性兴奋,精神运动 性抑制。 归类中,一些常见的考点需要重点关注: (1)思维鸣响属于一种幻觉,而不属于思维障碍,谨防多选题中用来作干扰项; (2)语词新作、逻辑倒错属于思维形式障碍,被洞悉感属于思维内容障碍(妄想),这三个规律性不强的症状谨防考归类; (3)三个倒错:逻辑倒错属于思维形式障碍,情感倒错属于以性质改变为主的情感障碍,意向倒错属于精神运动性抑制(意志行为障碍)。 (4)两个强迫:强迫观念属于思维内容障碍,强迫动作属于精神运动性抑制(意志行为障碍)。 (5)精神运动性抑制包括木僵,违拗,腊样屈曲,缄默,被动性服从,刻板动作,模仿动作,意向倒错,作态,强迫动作。因规律性不强,谨防考归类多选题。

如何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

王宁125834 4.简述如何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 一.突出教学重点 突出教学重点就是在教学中抓住主要问题,讲清基础知识,发展学生能。突出重点的行之有效的常用方法有如下几种: 1.时间安排充分 将最佳时间用于重点内容的教学。在突出重点上要舍得花时间.花精力。备课室要合理安排重点和非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做到主次分明;上课时要把握好教学的节奏,奖最佳教学时间用于重点内容的教学上。 2.透彻讲解重点内容 设计教学过程时,应围绕重点来进行,设置问题.指导阅读.分析讲解.启发探究,都应着眼于让学生理解.掌握重点,要防止直接问题干扰学生对重点内容的学习。备课室要备好教学方法,特别要重视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紧紧围绕教学重点来设计教学过程,问题设置.实验掩饰.阅读指导.分析讲解.启发探究等,都要着眼与学生对教学重点的理解和掌握上。 3.加强口头强调 用准确的语言和加重的语气向学生明确指出教学的重点。可以在课堂的复习环节,再次口头强调旧课的重点;在新课导入环节,指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的同时,强调新课的重点。这样,学生在听课时心中有数,搞学习效率。 4.注重板书提示 采用板书图文这种直观的方法去突出重点,可以对重点内容板书必要的插图,可以详细板书的重点内容,可以用彩色粉笔板书对教学重点内容的讲授提纲和要点,或者在其下画下划线。通过板书提示使学生对教学重点留下深刻的视觉印象。学生通过记录板书内容,将教学重点记录下来,反复复习和领会,从而不断加深对教学重点的理解和掌握。 5.强化实践应用 针对教学重点进行归纳.小结.课堂训练,安排复习思考题.练习题,上习题课.实验课和实习课,及时了解和实现学生对重点内容的掌握和运用。不大能引起学生对教学重点的高度重视,而且检验突出重点是否成功和有效。 二.突破教学难点 一般情况下,是大多数学生感到困难的内容,教师要想出各种有效办法加以突破,否则不但这部分内容学生听不懂学不会,还会为理解以后的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造成新困难。要针对教学难点产生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方法加以突破。 1.学生基础薄弱,可以温故知新化难 对于由于旧知识和技能掌握不牢固,是学生难以接受新知识和技能而产生的教学难点,可以采用温故知新的方法来加以突破。它要求教师根据新旧知识内在的联系,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进一步复习巩固旧的知识和技能,已达到温故知新的新的目的。这里所说的温故知新,即是针对本门学科,于是针对相关学科而言。 2.教学内容生疏难懂,可以分解难点化难 将一块大型难点分解为若干个难点(其中也可能分解出非难点),减小突破大型难点的难度;然后采用适当的方法逐个突破这些小难点,一般都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3.教学内容抽象,可以直观教学化难 由于知识抽象和实验操作复杂而产生的教学难点,可以采用加强直观教学.补充感性知识和经验来加以突破。直观教学手段,除生动形象的语言外,主要是具体的实物.教具.模型.图片.图标.音像教材.模拟等。 教具演化难。模拟表演难。讨论交流难。图片动画难。

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成因一、按年级分,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1、初一、高一学生学习不理想的部分因素: 初一、高一学生学习不理想的部分因素:从小学升到初一:学习没有计划。从小学升入初一,很多学生还保留小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状态,学习时没有自己的学习计划,整天忙于应付老师的作业和考试,缺乏主动的学习安排。对自己到底要学什么,怎么学,做什么都么有认真考虑过,只是一味被动的听老师的指挥和安排。这样的学习方法在课业繁重的初中显然是不合适的。功课由原来的三门一下子变成了六门,每天上课的内容增多,学科之间的联系也变得紧密,没有形成知识结构。学科内容也逐渐加深。学生还保留小学的学习习惯,不善于思考和总结,这就导致了他们头脑中的知识像一盘散沙,对于知识之间的联系他们不能很好的理解和掌握。这也是很多学生单元测试成绩很好,但综合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原因。不会听课。小学时的课程内容都很简单,学生仅通过课上认真听讲就能掌握老师所讲的内容。初中则不同,初中不但内容加深,每节课的知识容量也比小学增加很多。这就要求学生学会预习和复习,带着问题去听课,抓住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而大多数初一学生则没有这种意识,课前不预习导致课上很多真是听不懂,课上不会记笔记,听完课就完事大吉。这样只会导致不会的知识越来越多,最总丧失学习兴趣。心理落差。对于重点中学,学生都是从各个学校优秀的学生中选拔上来的,大部分学生无论从名次还是分数都会有很大的变化,这样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受到影响;对于普

通中学,学生鱼龙混杂,校风不佳,初一学生的判断力和自制力又不是很强,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这样部分孩子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差;新环境的影响。新环境的影响。到了初中,结识了新的同学,对于外向的学生可能会交到更多的朋友,花在交友上的时间就会增多,耽误一定的学习时间;对于内向的学生,对新环境的适应会缓慢一些,情况严重的会不合群,消极,对学习的影响也非常大;教师的差异。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也不同于小学,目前,学校都在赶进度,课堂授课速度较快,会有大部分的学生不适应,再加上个别老师自身的问题比如普通话不标准、性格怪癖等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从初中升入高一:到了高中以后,会面临分文理科生,由于自己对某些科目的学习方法没有掌握,致使这些科目的成绩偏低,因此学生在学习上可能会有所偏重,特别是一些将来希望学习文科的学生,对理科的要求普遍偏低,一方面影响自己现在的总成绩,另一面会考都会有问题。高中的学习和初中的学习差别非常大,初中的学习以记忆为主,考试时一部分考察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程度,另一部分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而对于高中的学习来讲,记忆只是学习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考试时更侧重考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以及对知识的整合应用能力。学生升入高中后的年龄都已经超过了15岁,这个阶段的学生,虽然思想上不是很成熟,但是也有了很多自己的想法,他们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了,应该自己做主了,不愿意听家长和老师的意见和建议,总认为家长和老师的想法不合时宜,跟不上时代潮流了,这个阶段的叛逆较初中时期明显,不好管

安全与无障碍设计的难点解读

安全与无障碍设计的难点解读 【问题1】住宅设计中,公共走道净宽或侯梯厅深度怎么理解? 解析: 《住宅建筑规范》第 5.2.1条“走廊和公共部分通道的净宽不应小于 1.20m ”;《住宅设计规范》第 4.1.9 条“候梯厅深度不应小于多台电梯中最大。 轿厢的深度,且不得小于 1.50m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50-2001第7.7.2条要求: 所有无障碍电梯的候梯厅深度不小于 1.80m 。 上述的“净宽”或“深度”,都是指工程施工完毕后所实际测量的建筑完成面的净空尺寸。 但目前尚有个别设计人员,未充分重视上述条款, 一味屈从于建设单位意志,过分压缩公摊面积,片面 追求户内面积实用率。 从而在设计中, 不考虑建筑装饰面层自身厚度,或者直接以结构尺寸代替建筑尺寸,致使实际竣工后 的候梯厅深度或公共走道净宽尺寸等,无法满足规范要求,甚至无法交付验收和使用。 【问题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第 6.7.10条中的“专用疏散楼梯”是何含义 ?高层住宅楼梯可否认为是 “专用疏散楼梯”,而将踏步取值250mmX180mm ? 解析: ① 、何谓“专用疏散楼梯”,现行国家规范无明确解释。 一般可认为,它往往是为了满足消防规范而必须设置的第二安全出口, 情况下才不得不使用的楼梯。 其位置一般不在主要交通流线上 (假想把它去掉,也不致太多影响平时的日常交通 ② 、高层住宅楼梯踏步不应取值 250mmX180mm 。 理由如下:只要在平时一直正常启用、并且无法控制其使用者类别的楼梯,就与“普通疏散楼梯”无根 本区别,因此就不能算为“专用疏散楼梯” 。 就此而言,高层住宅普通楼梯不能算作“专用疏散楼梯” 。 此时设计应执行:《住宅建筑规范》第5.2.3条(强条):“楼梯踏步宽度不应小于 0.26m ,踏步高度不应大 于0.175m ”;《住宅设计规范》第 4.1.3条(强条)也有同样规定。 【问题3】如何理解《住宅设计规范》第 3.9.1条规定:“外窗窗台距楼面、地面的净高低于 900mm 时, 应有防护措施”? 解析: 《住宅设计规范》第 3.9.1 如外窗窗台距地面净高较 低, 有效的防护高度应保证净高 根据上述第3.9.1条条 文解释,距楼(地)面0.45m 以下的、容易造成无意识攀登的台面、横栏杆等应视 为“可踏面”。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第6.10.3条的注2也明确规定“低窗台、凸窗等下部有能上人站立的宽窗台面时, 贴窗护栏或固定窗的防护高度应从窗台面起计算” 。 【问题4】《住宅建筑规范》第 5.1.5条要求窗台低于 0.90m 时应设防护措施。但本条要求是写在 5.1节 的“套内空间”里,而在 5.2节的“公共部分”就无此要求。那 么,住宅公共电梯厅的窗台高,是否可 按《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第 6.10.3条第4款执行,即做到0.80m 高呢? 解析: 《通则》第6.10.3条第4款中的“ 0.8m ”已明确标明不针对住宅。 详述如下:虽然《通则》第 6.10.3条第4款规定“临空的窗台低于 0.80m 时,应采取防护措施 。 防护高度从楼地面起计算不应低于 0.80m 。”但其第6.10.3条第4款条文解释,已经明确把“住宅”单 独划分出来。 且通常是在防火疏散或其他突发 )。 条是针对“窗外没有阳台(或平台)的外窗低窗台”而言的。 则易发生儿童坠落事故,故要求采取防护措施。 0.9m ,而窗台的净高或防护栏的高度均应从“可踏面”起

教学中如何突破重难点

教学中如何突破重难点 我们都知道,评价一节课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就在于看本节课的重难点是否被突破。如何把握重点、突破课堂教学中的难点,是教学活动中永恒的主体,教师只有把握重点、突破教学上的难点,才会扫除学生学习上的障碍,解除学生心理上的困惑,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坚定信念,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那么,如何能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又怎样才能在教学中突破重难点呢? 一.课前研讨,分析教材,初步确定重难点。 教师在教学中能抓住重点并突破的解决好重点,是教好课的基本条件。教材的重点,是指教材中最基本、最主要的内容,它在整个教材中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大量知识的相互关系中它是主要矛盾,处于主导地位,起着主要的支配作用。确定教材重点,首先要认真研究教材,掌握教材具有关键性的知识内容,然后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有那些方法? 1、明确重点问题,引起学生重视。 2、讲解重点问题,要做好充分准备。 3、巩固重点问题,做必要的练习。 4、处理好重点问题和非重点问题的关系。

教材的难点是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教师所教的内容,有难有易,如果教师不把难点加以解决,不但影响当前学生的学习,还会为理解以后的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造成困难。根据各种难点的具体特点,有以下解决方法: 1、缺乏基础知识造成的难点 学生新知识的获得是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这就是温故而知新的方法。 2、由于知识抽象造成的难点 解决的办法有:讲解时多联系学生所熟悉的实际,用生活中的具体实例讲解抽象的东西。 3、对新知识过于生疏造成的难点 对于一些新知识,运用原有的思维很难理解,需要在认识上有个新飞跃,这就要求教师采取演示、实验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4、其他情况造成的难点 有的问题涉及面广,需要同时综合的运用多种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对这类问题,切勿急躁,要仔细分析问题的复杂因素,逐个解决,然后综合的运用所掌握的现有知识,灵活的解决新课题。 综上所述,对待各类问题,要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切不可千篇一律的用一种方法解决。

(情绪管理)变态心理学重点与难点最全版

(情绪管理)变态心理学重 点与难点

《变态心理学》重点和难点 1、关于精神病的认识 当下尽量不用精神病这壹说法。因为精神病这壹概念是壹个日常概念。界定的范围不明确。 当下的概念体系是:精神障碍包括精神病性障碍和非精神病性障碍。 所谓精神病性障碍是指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的各种心理障碍,也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精神病,比如: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障碍等。 所谓非精神病性障碍是相对前者而来的,是指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各种心理障碍,比如:各种没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焦虑症和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等等。实际上,非精神病性心理障碍者是心理咨询(针对对象:心理不健康)和心理治疗(针对对象:情感性精神障碍和神经症)的主要工作对象。 2、常见异常心理的表现(症状)归类 教材上列举的症状有很多,对于学习者来说,难免容易混淆。首先要对总体分类有壹个大概的印象,就像抓住壹棵树的树干壹样: (壹)认知障碍:感知障碍,思维障碍,注意记忆和智能障碍,自知力障碍。 感知障碍包括感觉障碍、知觉障碍和感知综合障碍。 思维障碍包括思维形式障碍和思维内容障碍。 (二)情感障碍:以程度变化为主的情感障碍,以性质改变为主的情感障碍,脑 器质性损害的情感障碍。 以程度变化为主的情感障碍:情感高涨,情感低落,焦虑,恐怖; 以性质改变为主的情感障碍:情感迟钝,情感淡漠,情感倒错; 脑器质性损害的情感障碍:情感脆弱,易激惹,强制性哭笑,欣快。

(三)意志行为障碍:意志增强,意志缺乏,意志减退,精神运动性兴奋,精神运动 性抑制。 归类中,壹些常见的考点需要重点关注: (1)思维鸣响属于壹种幻觉,而不属于思维障碍,谨防多选题中用来作干扰项; (2)语词新作、逻辑倒错属于思维形式障碍,被洞悉感属于思维内容障碍(妄想),这三个规律性不强的症状谨防考归类; (3)三个倒错:逻辑倒错属于思维形式障碍,情感倒错属于以性质改变为主的情感障碍,意向倒错属于精神运动性抑制(意志行为障碍)。 (4)俩个强迫:强迫观念属于思维内容障碍,强迫动作属于精神运动性抑制(意志行为障碍)。 (5)精神运动性抑制包括木僵,违拗,腊样屈曲,缄默,被动性服从,刻板动作,模仿动作,意向倒错,作态,强迫动作。因规律性不强,谨防考归类多选题。 3、常见异常心理的表现(症状)鉴别 壹些容易混淆的相关症状需重点鉴别清楚: (1)非真实感和幻觉:非真实感是被动感受,环境不会“动”。幻觉可主动 摄取,感到环境“动”的诊断幻觉。 例:病人坚持睡走廊而不睡床,因为躺上床上即感到床摇得厉害。(幻觉)(2)内感性不适和内脏幻觉:性质是否明确,部位是否具体。 (3)思维破裂和思维不连贯: 意识是否清晰,基础疾病为器质性疾病仍是功能性疾病。 (4)强迫观念和强制性思维(思维云集):

1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 存在的问题 1. 护理队伍不稳定护理队伍人员流失是民营医院所面对的一个普遍而重要的问题, 若此问题未得到控制将严重影响整体护理质量。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护理工作者感觉地位低下, 工作无保障, 无归宿感, 对未来感到担忧; 二是工作压力大, 待遇低, 生活缺乏保障; 三是“一切向钱看”的思想严重, 跳槽或改行者大有人在; 四是少数人业务水平低, 因工作严重失误而被辞退。以致造成护理队伍流动性大, 忙于培训、教育工作多, 不利于护理管理计划有序进行。 2. 员工的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对于一所民营医院, 进入的护理人员来自四面八方,。大多数是刚从学校毕业出来的年轻护士、少数参加工作时间比较长的、有的长时间不干本行工作, 有的毕业后在一些小诊所应付其事, 还有的一毕业就改行从事行外工作, 对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基本遗忘, 对工作环境生疏, 工作经验缺乏, 操作极不规范。另一方面,相当部分员工缺乏敬业精神, 不能立足并热爱本职工作, 以工作糊口的思想严重, 这就导致了作为白衣天使最起码的爱心和责任心的匮乏。护理队伍中还有少部分员工厌倦工作, 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护理工作脏、累的特点, 常常使她们力不从心, 心情烦躁,一遇不顺心的事, 便满腹牢骚, 怨声载道, 严重影响工作情绪。 3. 护士长缺乏管理知识和经验, 榜样作用不力新建的医院护士多为年轻人, 使得从中产生的护士长也低龄化。大部分护士长是初次从护士岗位推举而上的, 因而管理知识欠缺, 角色难以转变。加上自身业务能力不够, 还不善于思考、解决问题, 在遇到困难时, 便畏缩不前, 有打退堂鼓的现象。有的护士长只顾埋头个人业务, 忽略了管理者的职责。由于在工作中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使得管理中不注重工作细节, 不重视及时纠正偏差, 这样因大意造成的工作疏漏, 给工作带来了不良影响甚至出现差错。 4. 相关规章制度和激励机制欠健全一所新兴的医院, 一切得从头开始。前期由于护理管理不到位, 制度不健全, 没有制订出一个规范的工作流程及质量控制标准, 使得大家无法可依, 无章可循, 造成工作忙乱, 员工疲惫, 效率极低。加之没有制订出一个切实可行的监督激励机制, 没有根据各岗位的风险大小, 责任轻重,操作的难易以及知识含量等决定分配原则, 做多做少一个样, 做好做坏一个样, 严重影响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也更不利于各自潜力的发挥, 以致阻碍着护理组织整体目标的实现。 二.对策 1. 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加强队伍建设在护理管理五个基本要素中, 人的管理是最重要的要素, 加强对人的管理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因此, 只有在稳定队伍的前提下, 选拔出优秀的护士长, 训练一支强有力的护士队伍, 才能使护理质量得到提高和保证。 2. 建立科学的人事管理制度, 稳定护理队伍, 提高护理队伍的战斗力 3. 第一实行“感情留人, 事业留人, 待遇留人”多向度的人才吸引模式。首先, 管理者要经常与护士们沟通交流, 及时掌握她们的思想动态, 帮助她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特别是对有辞职想法的员工, 要了解她们辞职的原因并对其尽力挽留, 做到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其次, 管理者通过采取绩效考核、优秀护士评比等措施, 激发员工的价值感和成就感, 激励他们不断在工作中锻炼和提升自己的地位, 培养员工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再次, 按《劳动法》的有关规定给员工购买各种职业保险, 消除员工的后顾之忧, 并按人事部门的职称晋升调整工资级别, 真正让员工得到实惠。 4. 第二对员工实行科学化、人性化的管理。优秀的团队离不开优秀的人才, 首先, 要严把护士进入资格关。规定应聘者必须具有正规学校护理专业的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 进院时先行面试,再进行理论考试及技能操作测试。严格遵守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 择优录取。其次, 管理者要把员工的需要作为主要追求, 使员工安分乐业、身安心悦, 激发员工的良好感应, 使员工产生对医院的“向心”与“肯干”, 从而实现医院员工在各自岗位上各尽其力,各安其分, 促进医院护理目标的实现。再次, 培养员工“自律”、“慎独”品质及评判思维能力, 只有这样, 才能确保员工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独立工作, 少出差错。 5. 实行护士长竟聘上岗, 提高护士长综合素质, 充分发挥护士长的表率作用从管理学角度讲, 作为一名管理者或领导者必须学习和具备“技术、人文、观念”三种技能, 才能实施有效管理。护士长竞聘上岗, 在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下, 此外还给予护士长送外进修或赴大医院参观学习、定期举行院内培训等特殊

英语教学中突破重难点

突破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如何突破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鄙人认为;首先,要弄清一下什么是重点和难点?如何确定重点和难点?最后去怎样突破你确定的重点和难点。 一)什么是重点和难点?如何确定? 重点,就是在教材中最主要、最关键、最基本的内容,最精华的部分。是教师设计课题结构、考虑教学方法的主要线索和依据。学生掌握了它,对于巩固旧知识、学习新知识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而,确定教学重点是处理一堂课内容起着决策作用的一环,需统观全局,认真对待。 通常,教材的各个章节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和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要根据培养目标、教学任务、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去分析、处理。一般来说,整个教材有重点章,每章有重点节,每节有重点课时,每课时有重点内容。重点具有相对性,它可能不只一个,但也不能太多。都是重点,则无重点。每个课时都有其教学目的,每个课时也必有其教学重点,即使是非重点课时,仍有其相对的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既是教师“教”的重点,也是学生“学”的重点,抓住教学重点训练学生智力,可费时少而收效大。 讲授重点内容时,语言要生动,用词要恰当,避免东拉西扯,海阔天空,分散学生注意力;在板书中,重点内容要写在醒目、突出的位置,字迹要清楚、工整。总之,从启发到提问、从举例到练习、从辅导到作业,都要注意重点内容的处理。 所谓难点,就是学生难于理解、难于掌握的内容,也是学生学习中阻力大、难度高的地方。这些内容,或较抽象,或较复杂,或较深奥,或较隐蔽。难点不一定是重点,重点也不一定是难点,也有二者兼是。确定难点,要根据学生水平,不能主观臆断,否则就会脱离实际;攻克难点,需师生相互配合、思维同步,否则就会事倍功半。 综上所述,重点和难点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突出重点,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攻克难点,是为突出重点而扫清障碍,疏通思路;有些教材内容,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又存在若干弱点。所以首先要抓住重点、攻破难点、杜绝弱点。重点、难点、弱点解决了,其余部分不攻自破 二)如何突破重点和难点? 优化教学过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是组织教学重要的一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否合理地处理教材,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其中如何突出教材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至关重要,多媒体教学借助其图、文、声、情并茂的情景,直观地展示某些教材中的难点内容,从而降低难度,达到教学目的。例如,英语中的介词丰富多彩,且不好掌握,是教学中的难点。在教介词in, on, at, into, under, through, behind等时,我在课前选一组照片,做成课件,或用实物投影。让学生介绍:The picture was taken in spring...My classmates and I were passing by Gu Mountains at that time. Here we are going through a valley. There is a bridge across the Min River. There are two boats under the bridge.。。。。。。。。归纳一下;尽可能的创设真实、有趣的情景;点拨学生自己发现异同和规律;难点要逐步分解着讲,重点要浓笔点化着讲,现在有了媒体的帮助,就更OK了。说的不到位的地方还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方法

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方法 教学活动中的重难点犹如一出戏的戏眼,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体会,一个活动下来,或面面俱到流于形式,或云里雾里不知所云,究其原因,关键是教师对教学重点的把握有所偏颇,对教学难点的突破流于表面,那么,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采用怎样的方法如何突破重难点呢? 一、单刀直入,难点前置 所谓难点前置是指将教学的难点放在教学之前,通过某些辅助手段引导幼儿主动去发现、去探索、去交流。 案例:故事《包公审石头》,讲的是小偷偷了男孩卖油条赚回的钱,这事被包公知道后,包公推断卖油条所得的铜钱,沾满了油,于是包公根据水和油不相容的特性,抓住了真正的小偷。故事中,幼儿很难理解“包公为什么会罚观看热闹的人每人一枚铜钱,并让他们把所罚的铜钱扔入水中,由此来判断偷卖油条小孩钱的小偷是谁?”教学活动前,教师就准备几盆清水和一些沾了油及没有沾油的硬币,在讲述故事前,让幼儿分组做个小实验,将两种硬币分批投入清水中,让幼儿观察实验操作中的水油分离现象。 分析此案例,教师正是运用了难点前置法。由于学前期幼儿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还处于萌芽状态,因此对于一些需要经过多层次分析推理的事情,他们还是力所不能及的,以故事教学

为例,如果在故事教学前.仅仅是按常规设计教案,那么有些故事内容对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生活经验还不太丰富的幼儿来说,是难以接受和理解的。这时,就不妨采取难点前置法,将难点放在教学之前,通过某些辅助手段引导幼儿主动去发现、去探索、去交流。因此案例中教师的课前安排,帮助幼儿通过观察实验操作中的水油不相溶的现象,明白了故事中的道理,达到启发幼儿思维,开发智力的目的,同时难点也迎刃而解了。 二、遵循规律,小步子递进 “递进”指阶段目标的循序达成,即根据自己的起步点出发努力实现目标,并不断提升发展目标。“小步子”就是说把大目标分解为阶段性小目标,使个体很快地从目标导向行为转入目标行为,尽快实现目标,满足需要,同时在目标导向过程中当目标能力增加时教师及时提供一个可使儿童实现高目标的条件,引导他们走向实现更高的目标。 如在大班体育活动“挑战飞人”时,教师考虑到活动重点是让幼儿掌握助跑跨跳的动作,便以模仿奥运冠军刘翔吸引幼儿投入活动,引领幼儿尝试练习跨栏动作。教师在材料的投放数量及运用上体现了“小步子递进“,如教师将跨栏高度从低到高分为三种,让幼儿分别尝试,从第一次练习时的一道跨栏,到第二次练习时的两道跨栏,再到第三次竞赛中的三道跨栏,使幼儿不断地接受新的挑战,体验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快乐,避免因反复练习而感到枯燥乏味。

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按年级分,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 1、初一、高一学生学习不理想的部分因素: 从小学升到初一: 学习没有计划。从小学升入初一,很多学生还保留小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状态,学习时没有自己的学习计划,整天忙于应付老师的作业和考试,缺乏主动的学习安排。对自己到底要学什么,怎么学,做什么都么有认真考虑过,只是一味被动的挺老师的指挥和安排。这样的学习方法在课业繁重的初中显然是不合适的。 ●没有形成知识结构。功课由原来的三门一下子变成了六门,每天上课的内容增多,学科之间的联系也变得紧密, 学科内容也逐渐加深。学生还保留小学的学习习惯,不善于思考和总结,这就导致了他们头脑中的知识像一盘散沙,对于知识之间的联系他们不能很好的理解和掌握。这也是很多学生单元测试成绩很好,但综合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原因。 ●不会听课。小学时的课程内容都很简单,学生仅通过课上认真听讲就能掌握老师所讲的内容。初中则不同,初 中不但内容加深,每节课的知识容量也比小学增加很多。这就要求学生学会预习和复习,带着问题去听课,抓住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而大多数初一学生则没有这种意识,课前不预习导致课上很多真是听不懂,课上不会记笔记,听完课就完事大吉。这样只会导致不会的知识越来越多,最总丧失学习兴趣。 ●心理落差。对于重点中学,学生都是从各个学校优秀的学生中选拔上来的,大部分学生无论从名次还是分数都 会有很大的变化,这样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受到影响;对于普通中学,学生鱼龙混杂,校风不佳,初一学生的判断力和自制力又不是很强,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这样部分孩子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差; ●新环境的影响。到了初中,结识了新的同学,对于外向的学生可能会交到更多的朋友,花在交友上的时间就会 增多,耽误一定的学习时间;对于内向的学生,对新环境的适应会缓慢一些,情况严重的会不合群,消极,对学习的影响也非常大; ●教师的差异。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也不同于小学,目前,学校都在赶进度,课堂授课速度较快,会有大 部分的学生不适应,再加上个别老师自身的问题比如普通话不标准、性格怪癖等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 从初中升入高一: ●到了高中以后,会面临分文理科生,由于自己对某些科目的学习方法没有掌握,致使这些科目的成绩偏低,因 此学生在学习上可能会有所偏重,特别是一些将来希望学习文科的学生,对理科的要求普遍偏低,一方面影响自己现在的总成绩,另一面会考都会有问题。 ●高中的学习和初中的学习差别非常大,初中的学习以记忆为主,考试时一部分考察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程度,另 一部分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而对于高中的学习来讲,记忆只是学习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考试时更侧重考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以及对知识的整合应用能力。 ●学生升入高中后的年龄都已经超过了15岁,这个阶段的学生,虽然思想上不是很成熟,但是也有了很多自己的 想法,他们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了,应该自己做主了,不愿意听家长和老师的意见和建议,总认为家长和老师的想法不合时宜,跟不上时代潮流了,这个阶段的叛逆较初中时期明显,不好管控。 2、初二、高二学生学习不理想的部分因素: 初二学生 ●初二是学生逆反心理最强的一年,家长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严重的会影响学习。 ●初二是学生最容易放松的一年,是初中三年的分水岭。到了初二以后,各科的内容和难度都大幅增加,尤其是 跟式分解和几何的加入,特别是几何辅助线的大量涉及,是很多刚升入初二的学生产生了几何恐惧症;另外新学科物理的开设,又增加了初二学生的学习压力,而且,初二也是中考英语知识点最集中的一年。 ●到了初二以后,课程本身内容多,难度大,约覆盖中考60%的考点,而且大多数重点中学基本上都是在初二时 候讲完初中的所有知识,老师讲课进度会明显加快,如此状况下,初一阶段知识基础薄弱的学生很可能会因为

障碍跑教学设计说明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跨越式障碍跑第2课时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以“健康第一”的思想为指导,以“学做解放军”为主题,以学生能力发展为根本。教学中以游戏为主线,采用多种练习形式和激励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在玩中学、学中玩。运用“小垫子”作为障碍器材,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力求一材多用。抓住教材本身的德育因素及器材本身的安全因素,有机渗透新课标理念,通过一些音乐的渲染、营造比赛的氛围,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里自觉自愿的进入到学习环境中。让学生在自主、互动、尝试和体验的过程中获得参与体育活动的乐趣,也使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障碍跑是北京版第四册教材小学体系中“跑”类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一项在跑的过程中以不同的方式通过不同障碍物的运动,是一项具有一定难度和实用较强的综合性运动。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发展学生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和协调等身体素质,能克服学生心理障碍,提高适应环境和野外生存的能力,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和顽强进取精神。越过障碍的方法很多:跨越障碍法、绕过障碍法、钻过障碍法、穿越障碍法等等。考虑到学生的安全第一,本课运用“小垫子”作为障碍器材,着重再现了长征中的故事。一方面让学生扮演红军的角色,在“长征”的情境中,能获得练习的兴趣,提高练习的乐趣;另一方面练习中体验前进的困难,更能激励学生团结合作,勇于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又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和想象力丰富的身心特点,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已具有一定的奔跑,攀爬,跨越,模仿等能力,并且具有拼搏精神,有集体荣誉感,喜欢展现自己的能力,本课以小垫子为器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浅谈如何突破教学重难点

浅谈如何突破教学重难点 摘要:一堂课上的好不好,关键看教师是否正确地讲解了教材的基本内容,是否突破了教材的重点及解决了教材的难点,使学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了教材的基本知识。教师在教学中能否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基本条件,也是课堂教学走向高效的关键所在。 关键字: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比较教学学科渗透 我们在英语教学中经常有这样一种感受:课堂上总想让学生把所教的知识学得完全,于是教师在上课时可谓面面俱到。但是效果往往是差强人意,尤其在教学效果反馈时,发现学生对重点部分掌握得不够牢固,在难点之处错误率很多。结果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吃力,最后教学质量还是上不去。症结何在?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学中没能有效地突破教材的重点与难点,导致教学效果低下。 我们都知道,评价一节课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就在于看本节课的重难点是否被突破。如何把握重点、突破课堂教学中的难点,是教学活动中永恒的主体,教师只有把握重点、突破教学上的难点,才会扫除学生学习上的障碍,解除学生心理上的困惑,增强学生学好化学的坚定信念,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之目的。那么,如何能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又怎样才能在教学中突破重难点呢? 一、教学重难点突破的意义。 1.教学重点的内涵。 教学重点是指教材中最基本、最主要的具有统摄性、概括性,能举一反三,广泛迁移的知识。重点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就教材结构来说,重点指教材内容重点;就知识类型而言,重点指的是知识的中心点,它具有理论性、基础性、结构性、典型性四个特性。教学中教师要集中精力深刻揭示教学重点的科学内涵,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知识与技能的内在本质。2.教学难点的内涵。 教学难点指的是学生难于理解和掌握的内容。教学难点的形成,有的是由于知识内容本身的性质(如教材原因)造成的;也有由于学生思维和心理障碍(学生认识和接受能力的限制)造成的;还有的是由于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不当人为造成的。不难看出,教学难点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学习而确定的。因此教学中要突破难点,教师应主要从学习心理和学习方法方面去寻找难点的形成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加以排除。值得注意的是教学难点往往也是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也具有各自的特点。教学重点来自于知识本身,是由于数学知识内在的逻辑结构而客观存在的,因而对每一个学生均是一致的。而教学难点却不同,它依赖于学生自身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实践证明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同一知识点的难点突破速度与水平是参差不齐的。 教学重点是课堂教学的“基础”,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依托,教学难点是课堂教学的精华,是对“重点”的延伸和拓展,是对课堂教学的刨根问底,是对课堂的永不满足。由于教学重点与难点二者形成的依据不同,所以有的教学内容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有的内容是教学重点但不一定是教学难点,有的内容是教学难点但不一定是教学重点。但是教学重点和难点都是由同一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所决定的。 3、教学重难点突破的意义。 (1)理解课程标准的需要。和老教材相比,我们现在运用的新教材范围更广,可以延伸的空间更大,因此关于一节课的重难点的把握上很容易进入一些误区。合理把握好教学中的深度、难度以及重难点问题,必须对新的课程标准进行深入的研究,要研究知识结构,控制教学的难度,从而有助于我们对新课程标准作出正确的解读。 (2)减轻学生负担的需要。我认为最好的减负是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突破重难点,让课堂教学走向有效。教学重难点有两重性,一方面它可能成为学生学习上的分化点,另一方面又

问题及原因对策分析

问题及原因对策分析 天门作为一个欠发达地区,工业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经过多年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县域经济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急需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金融支持方面 一、金融支持滞后较为突出。 县域经济的发展面临着金融支持的断层。首先,国有商业银行将信贷投向、金融服务等瞄准大型项目、大中型企业。在遵循信贷管理要求和审慎经营原则的前提下,还要求中小企业提供合规有效的担保,在一定程度上将中小企业的准入门坎提高,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其次,农村信用社服务县域经济力不从心,信贷实力不强,资产质量低,经营效益低下,目前呈现出点多面广、个体实力低下毫无优势,无力抵御大的金融风险,难以满足县域工业发展的需要。 现在的县域金融发展呈现出这样一个局面:国有商业银行实行战略转移,准备放弃县域市场,农村信用社受其自身缺陷及规模的制约,难以承担起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重任,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断层已经开始形成。 二、金融支持滞后的原因 (一)银行金融机构萎缩,功能弱化,服务下降。 一是由于企业改革力度加大,转置破产过程中一些企业借改革之机假破产,真逃债,致使银行债务落空,银行经济效益下降,国有商业银行为了提高效益实行机构调整,开始裁撤基层网点。中国建设银行等国有商业银行逐渐撤销乡镇的网点,农村信用合作社也开始加快网点的裁撤进程。二是商业银行贷款增量趋缓或减少,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企业的资金流转受到严重影响。以2006年为例,06年全市金融机构累计发放贷款177001万元,而同期金融机构吸收的存款总额为1043285万元贷款仅占吸纳存款的百分之十左右。在累计发放的贷款中,有155792万元的短期贷款,而企业为购买设备和科技研发所需的中长期贷款额为12146万元,仅占累计贷款总额的百分之十不到。而商业银行给工业发放的累计贷款额约为19439万元,和上年同期处于一个水平,显然难以满足工业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