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程论与教学论3

课程论与教学论3

课程论与教学论3
课程论与教学论3

课程论(A)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空,计20分)

1.在泰勒的设计模式中,课程目标的来源有三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根据各学科知识综合程度的不同,可以把综合课程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形态。

3.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可能分为三大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综合课程是一种多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它强调学科之间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5.施瓦布认为课程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要素构成的。

6.斯塔弗尔比姆等人提出的CIPP评价模式包括了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环节。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5题,计10分)

1.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西方世界发生了一场指向于教育内容现代化的“学科结构运动”,在这场运动中诞生了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即()

A.进步主义课程

B.学术中心课程

C.永恒主义课程

D.要素主义课程

2.提出目标游离评价的评价专家是()

A.斯克瑞文

B.斯太克

C.普罗沃斯

D.莱斯

3.“是教育情境的产物和问题解决的结果,是学生和教师关于经验和价值观生长的‘方向感’”,这指的是()

A.体验性目标

B.行为目标

C.生成性目标

D.表现性目标

4.在课程发展史上,关于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关系问题存在的三种典型观点是被动适应论、主动适应论和()

A.独立论

B.统一论

C.平行论

D.超越论

5.以“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失控所招致的生态系统的破坏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急剧恶化”作为直接社会背景而产生的课程形态是()

A.轮形课程

B.环境教育课程

C.国际理解教育课程

D.STS课程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6题,计30分)

1.泰勒认为,选择学习经验必须遵循五条原则,这五条原则分别是什么?

2.简述20世纪世界课程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

3.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的内涵发生了重要变化,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4.如何看待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关系?

5.课程内容选择的基本环节是什么?

6.倡导综合课程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四、论述题(请从下列3题中任选2题作答,每题20分,本题共40分)

1.试述课程开发中的泰勒模式。

2.试述如何选择恰当的学科知识作为课程内容。

3.请结合我国教育实际谈谈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课程论》试题(A卷)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20空格,计20分)

1.学习者,学校以外的现代生活,学科内容。

2.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

3.改革本身的因素,学校内部的因素,学校外部的因素。

4.关联性,统一性,内在联系。

5.教师,学生,教材,环境。

6.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小题,计20分)

1.B 2.A 3.A 4.D 5.B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6小题,计30分)

1.为达到既定的教育目标,给学生提供的经验必须使学生有机会实践该目标所隐含的行为,又能够使学生有机会实践该目标所隐含的内容;学习经验必须使学生在从事教育目标所隐含的行为的过程中得到满足;学习经验所期望的反应是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有许多特定的经验可以用来达到同样的教育目标;同样的学习经验通常会产生几种结果。

2.多元主义教育价值观;教育民主化与教育公平的理念;主体教育观;生态伦理观;个性发展观。

3.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与体验;从强调目标与计划到过程本身的价值;从强调教材到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的整合;从只强调显性课程到显隐并重;从只强调实际课程到实际课程与空无课程并重;从只强调学校课程到校内校外并重。

4.从课程价值观看,二者是“公平发展”与“个性发展”之间的关系;二者具有等价性;二者相互渗透、相互作用。

5.确定课程价值观;确定课程目标;确定课程选择的三种取向之间的关系;确定课程内容。

6.文化或学科知识的发展不是相互隔离、彼此封闭的,而是相互作用、彼此关联的。学生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整体性。

四、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2小题,计40分)

1.(1)学校应该试图达到什么教育目标—确定教育目标。

对学习者自身的研究包括了解学生的现状;把学生的现状与可接受的常模进行比较,找出差距。对当代生活的研究包括分析当代生活的决定性方面。揭示使学生有机会运用其在学校所学知识的领域;使学生理解生活的基本原理;特定的教育目标要适应儿童的兴趣需要;要经过教育哲学的选择。学科专家的建议。对所获得的有关教育目标的资料进行选择。有效地陈述目标。

(2)怎样选择有助于达到教育目标的学习经验。

学习经验是指学习者与他能够作出反应的环境中的外部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取决于学习者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些什么。泰勒选择学习经验的五条一般原则。

(3)怎样为有效的教学而组织学习经验。

有效组织学习经验的标准有:连续性、序列性、整合性。

(4)怎样评价学习经验的有效性。

界说教育目标,确认评价情境,编制评价工具

2.要选择恰当的学科知识作为课程内容,需要在以下几对关系上作出取舍:

(1)学科知识与课程内容的关系,恰当处理学科知识与课程内容的关系意味着既要尊重学科知识的内在的逻辑体系的要求,又要尊重儿童的心理发展的内在要求,实现学科逻辑与儿童心理逻辑的统一。

(2)科学、艺术与道德的关系,科学、艺术、道德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具有内在统一性。教育的终极目的指向于人的自由。

(3)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对等与融合,世界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动向是重视技术课程(特别是信息技术课程)并谋求技术课程与科学课程的融合。

(4)概念原理的知识与过程方法的知识之关系,学科的概念原理体系只有和相应的探究过程及方法论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的理智过程和整个精神世界获得实质性的发展与提升

3.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可分为三大类,即课程改革本身的特征,实施改革的地方特征以及影响课程改革的外部因素。

(1)改革本身的因素。包括地方、学校与教师对改革的需要、实施者对改革的清晰程度、改革本身的复杂性、改革方案的质量和实用性。

(2)学校内部的因素。包括校长和教师。

(3)学校外部的因素。包括:校区与家长的影响、政府部门的影响、社会团体的影响。课程论(B)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空,计20分)

1.学术中心课程的基本特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课程发展史上,关于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存在三种典型的观点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可能分为三大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综合课程是一种多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它强调学科之间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5.施瓦布认为课程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要素构成的。

6.1918年博比特所著的__________被认为是课程成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的标志。7.一般可以把课程目标分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取向。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计20分)

1.校本课程是基于每一所学校及学校所在社区的特殊需要而开发的课程,因此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应是()

A.政府、专家、校长、教师

B.专家、校长、学生家长、社区人员

C.专家、校长、教师、学生

D.校长、教师、学生、学生家长

2.课程实施有三种基本取向,其中之一是()

A.哲学取向

B.心理学取向

C.忠实取向

D.背离取向

3.经验课程发展的最新理论形态()

A.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

B.当代人本主义经验课程论

C.自然经验主义经验课程论

D.活动课程论

4.20世纪末课程与教学的重新整合充分汲取了一个世纪以来人类认识发展和价值

探究的精华,它追求的是一种()

A.实践理性

B.科技理性

C.工具理性

D.解放理性

5.“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 )

A.活动分析

B.解放兴趣

C.八年研究

D.泰罗主义

6.( )提出,课程开发的任务之一,是要提供实施的“过程原则”。

A.斯腾豪斯

B.泰勒

C. 塔巴

D.奥利沃

7.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是( )。

A.课程

B.课程编制

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D.怎样编制课程

8.施瓦布主张,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应是( )

A.工作分析

B.课程审议

C.活动分析

D.职业分析

9.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的代表人物是( )

A.杜威

B.卢梭

C.斯宾塞

D.夸美纽斯

10.( )是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还在发展或完善过程中时所采用的评价。

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内在评价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6题,计30分)

1.简述20世纪世界课程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

2.如何有效地开发综合课程?

3.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的内涵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4.简述CIPP评价模式。

5.确定课程目标的基本环节是什么?

6.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四、论述题(请从下列3题中任选2题作答,每题15分,本题共30分)

1.课程目标有哪些基本来源?将他们确定为课程目标的来源需要注意哪些问题?2.试述如何选择恰当的学科知识作为课程内容。

3.请评述课程实施的三种取向。

一、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20空格,计20分)

1.学术性,专门性,结构性。

2.被动适应论,主动适应论,超越论。

3.改革本身的因素,学校内部的因素,学校外部的因素。

4.关联性,统一性,内在联系。

5.教师,学生,教材,环境。

6.《课程》

7.行为取向、生成性取向、表现性。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小题,计20分)

1.C 2.C 3.B 4.D 5.C 6.A 7.C 8.B 9.B 10.A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6小题,计30分)

1.多元主义教育价值观;教育民主化与教育公平的理念;主体教育观;生态伦理观;个性发展观。

2.确定作为综合课程组织核心的主题,问题和概念的选择标准;教师与教育行政人

员要对综合课程进行恰当规划与合作;开发综合性评估形式;建立单一学科知识与跨学科知识相结合的教师培训计划。

3.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与体验;从强调目标与计划到过程本身的价值;从强调教材到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的正合;从只强调显性课程到显隐并重;从只强调实际课程到实际课程与空无课程并重;从只强调学校课程到校内校外并重。

4.CIPP即背景(context)、输入(input)、过程(process)、成果(prod-tier)的英文第一十字母的缩写。CIPP评价模式由斯塔弗尔比姆等人提出。他认为,评价不应该局限于目标达到的程度,而应该为课程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斯塔弗尔比姆认为课程决策分为四类:第一,设计决定,它涉及终止、改变或维持某一教学过程;第二,终结性决定,它涉及改变课程的活动;第三,实施决策;第四,循环决策,即得知变革的效果后,决策者必须决定变革是否纳入课程,抑或再次试验。

5.确定教育目的;确定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确定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确定课程目标。

6.实践性课程取决于四要素持续的相互作用;实践性课程的开发方法是课程审议;实践性课程的开发以学校为本位;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的本质是追求“实践兴趣”。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2小题,计30分)

1.(1)学习者的需要:作为课程目标来源的学习者的需要是“完整的人”的身心发展的需要,即儿童人格发展的需要。

(2)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从空间维度看,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是指从儿童所在社区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的发展需求。从时间的维度看,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不仅指社会生活的当下现实需要,更重要的是社会生活的变迁趋势和未来需求。

(3)学科的发展,将学科发展确定为课程目标的来源需要合理认识以下儿个问题:第一,知识的价值是什么?把知识的价值指向于理解世界以与世界更好地和谐共存,指向于提升生活的意义而非仅限于功利追求。第二,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最有价值的知识是使生活的意义得以提升的知识,是使个人获得自由解放、社会不断臻于民主公正的知识,这类知识整合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第三,谁的知识最有价值。2.要选择恰当的学科知识作为课程内容,需要在以下几对关系上作出取舍:

(1)学科知识与课程内容的关系,恰当处理学科知识与课程内容的关系意味着既要尊重学科知识的内在的逻辑体系的要求,又要尊重儿童的心理发展的内在要求,实现学科逻辑与儿童心理逻辑的统一。

(2)科学、艺术与道德的关系,科学、艺术、道德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具有内在统一性。教育的终极目的指向于人的自由。

(3)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对等与融合,世界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动向是重视技术课程(特别是信息技术课程)并谋求技术课程与科学课程的融合。

(4)概念原理的知识与过程方法的知识之关系,学科的概念原理体系只有和相应的探究过程及方法论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的理智过程和整个精神世界获得实质性的发展与提升。

3.课程实施的取向是对课程实施过程本质的不同认识以及支配这些认识的相应的课程价值观。课程实施有三个基本取向:“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课程创生取向”。

(1)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认为,课程实施过程即是忠实地执行课程变革计划的过程。

衡量课程实施成功与否的基本标准即是课程实施过程对预定的课程变革计划的实现程度。实现程度高,则课程实施成功;实现程度低,则课程实施失败。

(2)相互适应取向(或相互适应观)认为,课程实施过程是课程变革计划与班级或学校实践情境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组织模式诸方面相互调整、改变与适应的过程。

(3)课程创生取向认为,真正的课程是教师与学生联合创造的教育经验,课程实施本质上是在具体教育情境创生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既有的课程变革计划只是供这个经验创生过程选择的工具而已。

课程论(C)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空,计20分)

1.1918年__________所著的__________被认为是课程成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的标志。

2.一般可以把课程目标分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取向。3.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排列课程内容。4.斯塔弗尔比姆等人提出的CIPP评价模式包括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环节。

5.施瓦布认为课程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要素构成的。

6.在课程发展史上,关于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存在三种典型的观点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__________ 。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计20分)

1.在课程开发目标模式中,把“学习者与他能够作出反应的环境中的外部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 )。

A.学习经验

B.学习条件

C.学习环境

D.学习目的

2.恰当处理学科知识与课程内容的关系意味着实现( )。

A.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

B.学科逻辑与儿童心理逻辑的统一

C.事实与价值的统一

D.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3.杜威的经验主义课程理论属于()

A.被动适应论

B.超越论

C.整合论

D.主动适应论

4.目标模式的主要代表是( )。

A.塔巴模式

B.惠勒模式

C.泰勒模式

D.坦纳模式

5.课程实施的课程创生取向在本质上受( )。

A.技术理性支配

B.实践理性支配

C.解放理性支配

D.理论理性支配

6.经验课程发展的最新理论形态()

A.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

B.当代人本主义经验课程论

C.自然经验主义经验课程论

D.活动课程论

7.20世纪末课程与教学的重新整合充分汲取了一个世纪以来人类认识发展和价值探究的精华,它追求的是一种()

A.实践理性

B.科技理性

C.工具理性

D.解放理性

8.校本课程是基于每一所学校及学校所在社区的特殊需要而开发的课程,因此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应是()

A.政府、专家、校长、教师

B.专家、校长、学生家长、社区人员

C.专家、校长、教师、学生

D.校长、教师、学生、学生家长

9.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是( )。

A.课程

B.课程编制

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D.怎样编制课程

10.( )提出,课程开发的任务之一,是要提供实施的“过程原则”。

A.斯腾豪斯

B.泰勒

C. 塔巴

D.奥利沃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6题,计30分)

1.如何看待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关系?

2.倡导综合课程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3.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的内涵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4.简述20世纪世界课程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

5.确定课程目标的基本环节是什么?

6.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四、论述题(请从下列3题中任选2题作答,每题15分,本题共30分)

1.课程目标有哪些基本来源?将他们确定为课程目标的来源需要注意哪些问题?2.试述如何选择恰当的学科知识作为课程内容。

3.试述课程开发中的泰勒模式。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空,计20分)

1.博比特,《课程》。

2.行为取向、生成性取向、表现性。

3.连续性、顺序性、先后顺序。

4.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

5.教师,学生,教材,环境。

6.被动适应论,主动适应论,超越论。

7.八年研究。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计20分)

1.A 2.B 3.D 4.C 5.C 6.B 7.D 8.C 9.C 10.A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6题,计30分)

1.从课程价值观看,二者是“公平发展”与“个性发展”之间的关系;二者具有等价性;二者相互渗透、相互作用。

2.文化或学科知识的发展不是相互隔离、彼此封闭的,而是相互作用、彼此关联的。学生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整体性。

3.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与体验;从强调目标与计划到过程本身的价值;从强调教材到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的正合;从只强调显性课程到显隐并重;从只强调实际课程到实际课程与空无课程并重;从只强调学校课程到校内校外并重。

4.多元主义教育价值观;教育民主化与教育公平的理念;主体教育观;生态伦理观;个性发展观。

5.确定教育目的;确定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确定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确定课程目标。

6.实践性课程取决于四要素持续的相互作用;实践性课程的开发方法是课程审议;

实践性课程的开发以学校为本位;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的本质是追求“实践兴趣”。

四、论述题(请从下列3题中任选2题作答,每题15分,本题共30分)

1.

(1)学习者的需要:作为课程目标来源的学习者的需要是“完整的人”的身心发展

的需要,即儿童人格发展的需要。

(2)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从空间维度看,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是指从儿童所在社

区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的发展需求。从时间的维度看,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不仅指社会生活的当下现实需要,更重要的是社会生活的变迁趋势和未来需求。

(3)学科的发展,将学科发展确定为课程目标的来源需要合理认识以下儿个问题:

第一,知识的价值是什么?把知识的价值指向于理解世界以与世界更好地和谐共存,指向于提升生活的意义而非仅限于功利追求。第二,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最有价值的知识是使生活的意义得以提升的知识;是使个人获得自由解放、社会不断臻于民主公正的知识,这类知识整合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第三,谁的知识最有价值。

2.要选择恰当的学科知识作为课程内容,需要在以下几对关系上作出取舍:

(1)学科知识与课程内容的关系,恰当处理学科知识与课程内容的关系意味着既要尊

重学科知识的内在的逻辑体系的要求,又要尊重儿童的心理发展的内在要求,实现学科逻辑与儿童心理逻辑的统一。

(2)科学、艺术与道德的关系,科学、艺术、道德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依赖,

具有内在统一性。教育的终极目的指向于人的自由。

(3)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对等与融合,世界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动向是重视技术课程

(特别是信息技术课程)并谋求技术课程与科学课程的融合。

(4)概念原理的知识与过程方法的知识之关系,学科的概念原理体系只有和相应的探

究过程及方法论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的理智过程和整个精神世界获得实质性的发展与提升。

3(1)学校应该试图达到什么教育目标—确定教育目标。对学习者自身的研究包括了解学生的现状;把学生的现状与可接受的常模进行比较,找出差距。对当代生活的研究包括分析当代生活的决定性方面。揭示使学生有机会运用其在学校所学知识的领域;使学生理解生活的基本原理;特定的教育目标要适应儿童的兴趣需要;要经过教育哲学的选择。学科专家的建议。对所获得的有关教育目标的资料进行选择。

有效地陈述目标。

(2)怎样选择有助于达到教育目标的学习经验。学习经验是指学习者与他能够作出反

应的环境中的外部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取决于学习者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些什么。泰勒选择学习经验的五条一般原则。

(3)怎样为有效的教学而组织学习经验。有效组织学习经验的标准有:连续性、序列

性、整合性。

(4)怎样评价学习经验的有效性。界说教育目标,确认评价情境,编制评价工具。

教学论(A)

填空(每题2分,共12分)

1、()是理论化、系统化教学理论的创立者。

2、教学是实施学校教育的(),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3、设计良好的问题必须符合三个标准:(1)目标明确集中;(2)();(3)发展思维能力。

4、()是教学评价中最核心、最基本的活动。

5、上课包括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指导和批改以及()四个基本程序步骤。

6、学生的本质特点包括:(1)();(2)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3)具有明显的发展特征。

多项选择(每题2分,共10分)

1、教师对班级的领导方式一般可分为:()

a 权威式

b 放任式

c 民主式

d 协商式

2、根据教学评价标准所依据的参照系的不同,可将教学评价分为:()

a 诊断性评价

b 相对性评价

c 绝对性评价

d 个体内差异评价

3、一般而言,好的行为目标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a 确定可以作为成绩的证据的行为

b 确定行为的必要条件

c 确定合格的标准

d 确定行为的评价者

4、按照有没有固定的和限制性的答案,可将问题分为:()

a 发散性问题

b 聚合式问题

c 封闭式问题

d 开放式问题

5、教学评价的教育性功能表现在:()

a 具有鉴别质量、区分优劣、选拔安置的作用

b 为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提供反馈信息

c 可以激发教师和学生的行为动力

d 本身具有教学和发展性

三、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12分)

教学与教育

2、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

四、简答(每题6分,共36分)

1、当代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2、简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

3、简述教师的知识结构。

4、如何表述课堂教学目标?

5、教师提问具有那些教学功能?

6、当代教学评价具有什么样的发展趋势?

五、论述(选做两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以你熟悉的一种教学模式为例,试分析说明没有一种教学模式普遍适用于所有的教学活动。

你是如何看待班级授课的?试阐述。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选择和使用教学媒体?

一、填空(每题2分,共12分)

1、夸美纽斯

2、基本途径

3、切合学生特点

4、学生学业评价

5、课外辅导

6、以系统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二、多项选择(每题2分,共10分)

1、a b c

2、b c d

3、a b c

4、c d

5、b c d

三、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12分)

1、教学与教育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两者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育包括教学,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除教学外,学校还通过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途径向学生进行教育。

2、教学手段是师生在教学中相互传递信息的媒体、工具或设备;教学方法是师生进行有序的相互联系的活动的种种方式,是对教学手段的运用。

四、简答(每题6分,共36分)

1、(1)教学是教化;(2)教学是诊断;(3)教学是探究;(4)教学是(引)发问;(5)教学是求异;(6)教学是交往。

2、(1)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必要前提,智力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2)知识与智力具有不同的内容和规律,两者不一定成正比。

3、(1)本体性知识;(2)条件性知识;(3)实践性知识

课堂教学目标的表述包括三个基本要素;(1)说明具体的行为;(2)说明产生上述行为的条件;(3)指出评定上述行为的标准。

(1)激发学习动机;(2)提示学习重点;(3)发展思维能力;(4)培养参与能力;(5)诊断学习成效。

(1)评价模式多样综合;(2)注重教学评价的教育性功能;(3)重视学生的评价能力的发展。

五、论述(选做两题,每题15分,共30分)

1、(1)某种教学模式的简要阐述;(2)该种教学模式的优缺点分析。(根据具体阐述酌情给分)

2、(1)班级授课的特点:以“班”为学生人员组成单位;以“课时”为教学的时间单位;以“日课表”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周期;以“课”为教学获活动的单位。

(2)班级授课的优点:多;快;好;省(3)班级授课的缺点: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按照规定的课时和日课表施教,为完成教学进度,教师容易采用讲述法、复现法和演绎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根据具体阐述酌情给分)

3、(1)选择教学媒体的基本原则是:发展性原则;综合性原则;经济原则;教学最优化原则(2)教学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一般包括准备、预演、课堂展示和反馈强化四个环节。(根据具体阐述酌情给分)

教学论(B)

填空(每题2分,共12分)论

1、()是理论化、系统化教学理论的创立者。

2、教学是实施学校教育的(),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3、设计良好的问题必须符合三个标准:(1)目标明确集中;(2)();(3)发展思维能力。

4、()是教学评价中最核心、最基本的活动。

5、上课包括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指导和批改以及()四个基本程序步骤。

6、学生的本质特点包括:(1)();(2)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3)具有明显的发展特征。

多项选择(每题2分,共10分)

1、教师对班级的领导方式一般可分为:()

a 权威式

b 放任式

c 民主式

d 协商式

2、根据教学评价标准所依据的参照系的不同,可将教学评价分为:()

a 诊断性评价

b 相对性评价

c 绝对性评价

d 个体内差异评价

3、一般而言,好的行为目标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a 确定可以作为成绩的证据的行为

b 确定行为的必要条件

c 确定合格的标准

d 确定行为的评价者

4、按照有没有固定的和限制性的答案,可将问题分为:()

a 发散性问题

b 聚合式问题

c 封闭式问题

d 开放式问题

5、教学评价的教育性功能表现在:()

a 具有鉴别质量、区分优劣、选拔安置的作用

b 为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提供反馈信息

c 可以激发教师和学生的行为动力

d 本身具有教学和发展性

三、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12分)

教学与教育

2、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

四、简答(每题6分,共36分)

1、当代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2、简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

3、简述教师的知识结构。

4、如何表述课堂教学目标?

5、教师提问具有那些教学功能?

6、当代教学评价具有什么样的发展趋势?

五、论述(选做两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以你熟悉的一种教学模式为例,试分析说明没有一种教学模式普遍适用于所有的教学活动。

你是如何看待班级授课的?试阐述。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选择和使用教学媒体?

一、填空(每题2分,共12分)

1、夸美纽斯

2、基本途径

3、切合学生特点

4、学生学业评价

5、课外辅导

6、以系统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二、多项选择(每题2分,共10分)

1、a b c

2、b c d

3、a b c

4、c d

5、b c d

三、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12分)

1、教学与教育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两者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育包括教学,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除教学外,学校还通过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途径向学生进行教育。

2、教学手段是师生在教学中相互传递信息的媒体、工具或设备;教学方法是师生进行有序的相互联系的活动的种种方式,是对教学手段的运用。

四、简答(每题6分,共36分)

1、(1)教学是教化;(2)教学是诊断;(3)教学是探究;(4)教学是(引)发问;(5)教学是求异;(6)教学是交往。

2、(1)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必要前提,智力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2)知识与智力具

有不同的内容和规律,两者不一定成正比。

3、(1)本体性知识;(2)条件性知识;(3)实践性知识

课堂教学目标的表述包括三个基本要素;(1)说明具体的行为;(2)说明产生上述行为的条件;(3)指出评定上述行为的标准。

(1)激发学习动机;(2)提示学习重点;(3)发展思维能力;(4)培养参与能力;(5)诊断学习成效。

(1)评价模式多样综合;(2)注重教学评价的教育性功能;(3)重视学生的评价能力的发展

五、论述(选做两题,每题15分,共30分)

1、(1)某种教学模式的简要阐述;(2)该种教学模式的优缺点分析。(根据具体阐述酌情给分)

2、(1)班级授课的特点:以“班”为学生人员组成单位;以“课时”为教学的时间单位;以“日课表”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周期;以“课”为教学获活动的单位。

2)班级授课的优点:多;快;好;省(3)班级授课的缺点: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按照规定的课时和日课表施教,为完成教学进度,教师容易采用讲述法、复现法和演绎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根据具体阐述酌情给分)3、(1)选择教学媒体的基本原则是:发展性原则;综合性原则;经济原则;教学最优化原则(2)教学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一般包括准备、预演、课堂展示和反馈强化四个环节。(根据具体阐述酌情给分)

教学论(C)

填空(每题2分,共12分)

1、苏格拉底的启发式教学称之为()。

2、教师的职责是()。

3、以学生的行为方式叙述,并借助于学生的具体行为或活动而达到的一种教学目标称之为()。

4、赫尔巴特教学模式包括()四个教学程序。

5、按照有没有固定的和限制性的答案,可将问题分为封闭式问题和()。

6、在评价对象群体之外,预定一个客观的或理想的标准,并运用这个固定的标准去评价每个对象的教学评价类型称之为()。

多项选择(每题2分,共10分)

1、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

a 教学本质

b 教学规律

c 教学现象

d 教学问题

2、按照教学任务划分,课的类型可分为:()

a 综合课

b 单一课

c 讲授课 d讨论课

3、课堂教学目标的表述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要素:()

a 说明具体行为

b 说明产生上述行为的条件

c 指出评定上述行为的标准

d 说明行为的评价者

4、班级授课的优越性表现在:()

a 多

b 快

c 好

d 省

5、从性质看,教学评价具有:()

a 教育性功能

b 管理性功能

c 正功能

d 负功能

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12分)

1、教学目的与教育目的

2、教学媒体与教学手段

简答(每题6分,共36分)

1、简述教学的本质涵义。

2、简述对“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解。

3、简述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如何在反复实践中掌握提问技能?

简述选用教学媒体的基本原则。

在确立学生学业评价标准时,应处理好那些问题?

论述(选做两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如何理解教学过程是一个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统一的过程?

2、你认为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

3、有人认为:“只要备好课就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你认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一、填空(每题2分,共12分)

1、产婆术

2、教书育人

3、行为目标

4、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5、开放式问题

6、绝对性评价

二、多项选择(每题2分,共10分)

1、c d

2、a b

3、a b c

4、a b c d

5、c d

三、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12分)

1、(1)教育目的是一定社会培养人的总要求,教学目的是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2)教育目的与教学目的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教育目的包含了教学目的,教学目的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教育目的与教学具体实践特点相结合的产物。

2、教学媒体是为实现教育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介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携带并传递着教学信息,影响师生信息相互交流与传递的工具。教学手段是师生在教学中相互传递信息的媒体、工具或设备。教学手段包括教学媒体。

四、简答(每题6分,共36分)

1、(1)教学是有目的的活动;(2)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有机统一;(3)教学活动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共同活动;(4)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

2、(1)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效果,不能没有教师的主导作用;(2)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并不是单纯的被动的客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通过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才能发挥作用。

3、(1)由单一性教学模式向多样化教学模式发展;(2)由归纳向演绎型教学模式发展;(3)由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化。

4、(1)设置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思考兴趣;(2)问题具有适当的难度,落在学生智力的“最近发展区”;(3)注意设计创造性问题,发展学生求异思维能力;(4)在学生思维起点上设计问题;(5)要充分利用学生所提出的各种问题。

5、(1)发展性原则;(2)综合性原则;(3)经济原则;(4)教学最优化原则

6、(1)评价标准与评价目的的关系问题;(2)评价标准的广度与深度问题;(3)评价标准的具体明确性问题。

五、论述(选做两题,每题15分,共30分)

1、(1)在教学过程中,智力因素是学生认识活动的执行者,非智力因素是学生认识活动的调节和推动者。(2)智力因素活动是非智力因素活动的基础,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的活动起着积极或消极的作用。(3)教学过程既是利用教师和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使其积极发挥作用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过程。(根据具体阐述酌情给分)

2、本题答案是开放的,根据具体阐述酌情给分。

3、备课只是教学的一个环节,教学不仅包括备课,还包括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指导和批改以及课外辅导。(根据具体阐述酌情给分)

三.教学论试题

一.填空题

1.实践是()的感性活动。

2.教学实践可以区分为()、()和()三种类型。

3.教学过程具有一种特殊的程序结构,具有下列四个特点()、()、()、()。

4.()是影响教学活动的客观条件,一般包括()两个方面。

5.课堂教学的具体形式有()、()和()。

6.教学策略有三个显著的基本特征()、()和()。

7.常用的课堂提问技巧有()、()、()和()。

二.选择题

1.在广义上,教学是指()

A.学校中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进行的,以特定文化为对象的教与学相统一的活动。

B.教的人指导学的人以一定文化为对象进行学习的活动。

C.是教与学的统一活动。

D.教师的教授,学生的学习与师生的互动教学。

2.下面有关教学问题定义最准确的是()

A.教学中学生的提问与回答。

B.产生于教学实践的问题。

C.产生于教学实践同理论的对立的问题。

D.反映到研究者大脑中的,需要探明和解决的教学实际矛盾和理论疑难。

3.良好的信息素养主要有()

A.信息意识,信息知识。

B.信息知识,信息能力。

C.信息伦理,信息能力,信息知识。

D.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伦理。

4.教学过程的组成成分()

a 教学目标

b 教师和学生

c 教学内容

d 教学方法和手段

e 教学组织形式

f 教学环境

g 教学评价

A.bcdfg

B.acdeg

C.abcdef

D.abcdefg

5.教育目的是()

A.学生能取得好成绩

B.培养优秀人才

C.培养人的总目标

D.让人们得到知识

三.判断题

1.课时是现代教学组织的基本时间条件。()

2.教室是现代教学组织的基本空间单位。()

3.时间条件与空间条件是孤立存在的。()

4.课堂教学不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5.教学媒体有利于个性化教学和教学互动。()

四.简答题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主要原则。

2.建构主义的基本主张主要有哪几点,请一一列举出来。

3.用自己的话概要地阐述教学方法的实质。

4.当代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五.论述题

1.结合教育见习,以具体的课例具体阐释一下课堂教学的优点与不足。

2.从课程与教学实施过程出发,分析课程与教学评价主体与对象的多元化,多层次化。

答案

一.填空

1.人类有目的地改造世界

2.教学管理,研制或开发,应用

3.历史性,周期性,整体性,个性化

4.教学环境

5.全班上课,班

内分组教学,班内个别教学 6.综合性,可操作性,灵活性 7.转向,启发,追问,等待

二.选择

1.B

2.D

3.D

4.D

5.C

三.判断

1.√

2.√

3.×不是孤立存在的

4.×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5.√

四.简答

1.

①以先进理论为指导;

②以创新教学模式为核心;

③以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为保障;

④以实现课堂目标为根本;

⑤以教学内容特点为依据;

⑥以学生年龄特征为依据。

2.

①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

②知识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而不是说明世界的真理;

③知识的建构并不是任意的随心所欲的;

④学习者的建构是多元化的。

3.教学方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理解教学方法可以将教学原则包括进去,比如把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式等称为教学方法;

或者将教学组织形式包括进去,狭义理解教学方法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

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4.

①在教学目标上,从注重知识传授到注重学生的智能发展再到重视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

②在师生互动关系中,既强调学生的整体能动性,又重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充分发挥;

③在评价上,将诊断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相结合,尤其强调发挥形成评价的作用;

④相互借鉴,相互融合,从单一化向多样化和综合化发展。

五.论述

1.通过教育见习,我发现课堂教学使我们的教育能够规范有序的进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我们教育的总体质量和目标,但我们应

该清楚的认识到课堂教学其自身具有缺陷性,如果我们仅仅靠课堂教学就要完成对一个人的塑造的话,就太有些不切实际了。首先课堂

教学具有时间有限的缺点,不可能让学生们24小时全天候的去接受课堂教育,而更多的教育是来自于家庭,来自于生活。其次我们的课

堂教学所传授的仅仅是一些理论的系统的知识,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所需要的知识跟我们所学的是存在一定差距的,所以我们需要在

生活中实践,用实践去验证真理。

2.从广义上讲可以分为“教学参与者”和“教学系统要素”两大类。包括课程与教学设计,教师教的行为与质量是重点,教学运行

系统是前提。学生学的行为与成就。学生学的行为与成就的评价,这是教学评价的最核心,也是最基本的内容。其次教师教的行为与质

量。教师教的行为包括许多方面,主要有教学设计行为,组织实施行为,课堂管理行为,人际交往行为等。

四.教学论试题

程代码:10003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教学过程的基本功能包括传授知识、_______、培养智能和_______。

2.运用现代教学媒体进行教学的基本模式有_______、直接式和_______。

3.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形式进行教学的学校是_______。

4.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三个方面,即_______、文化知识和_______。

5.教学过程的认识论基础是_______。

6.课的类型大致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二大类。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正确的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题

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

1.作为教学活动根本因素的是( )

A.学生

B.教师

C.课程

D.方法

2.最近发展区理论是( )提出来的。

A.凯洛夫

B.叶希波夫

C.维果茨基

D.达维多夫

3.明确提出教学目标分类课题的是( )的教育家。

A.中国

B.美国

C.苏联

D.德国

4.被称为导生制的教学组织形式是指( )

A.道尔顿制

B.班级授课制

C.贝尔兰喀斯特制

D.文纳特卡制

5.目标管理是( )首先提出的。

A.德鲁克

B.泰罗

C.斯金纳

D.加涅

6.表示测验成绩的一致性或可靠性的指标是( )

A.区分度

B.信度

C.效度

D.难度

7.苏格拉底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

A.情境教学法

B.产婆法

C.发现法

D.暗示教学法

8.卢仲衡所主持的中常数学自学辅导教学实验提出了( )原则。

A.读读、讲讲、议议、练练

B.尝试指导效果回授

C.启、读、练、知、结

D.高速度、高难度

9.核心课程又叫( )

A.关联课程

B.问题课程

C.融合课程

D.广域课程

10.教学计划就是( )

A.学校课程方案

B.教学进度计划

C.教学管理计划

D.课堂教学计划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教学环境

2.教学模式

3.教学管理

4.教学评价

5.广域课程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2.我国中小学基本教学目标的特点有哪些?

3.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4.课的结构包括哪些成份?

五、论述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1.试论教学方法的类型及其选择依据。

2.联系实际谈谈教学的有序性原则。

浙江省200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学论试题参考答案

课程代码:10003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形成技能、发展个性

2.辅助式、循环式

3.京师同文馆

4.专业知识、教育科学知识

5.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6.单一课、综合课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A

2.C

3.B

4.C

5.A

6.B

7.B

8.C

9.B 10.A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教学环境:就是学校教学活动所必需的诸客观条件的综合。它是按照发展人的身心这种特殊需要而组织起来的环境。

2.教学模式就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范型。

3.教学管理是以教学的全过程为对象,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运用现代科学管理的理论、原则和方法,对教学工作进行决策、计划、组织、实施、检查、指导、总结、提高,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以保证教育教学目标实现的活动。

4.教学评价,就是通过各种测量,系统地收集证据,从而对学生通过教学发生的行为变化予以确定。教学评价的对象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其结果,评价者主要是任课教师。

5.广域课程是合并数门相邻学科的教学内容而形成的综合性课程。广域课程的优点就在于它有利于学生概要地掌握科技文化常识,开拓视野,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过程形成一个全面、完整的表象。这样的课程对于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具有积极的意义。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所谓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就是那些不但具有必然性和稳定性,而且对教学过程的性质、方向和结果具有决定作用的那些本质联系。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至少有以下四条:

(1)教学的目的、任务和内容受制约于社会需要;

(2)教学与发展相互制约与促进;

(3)教与学相互影响与作用;

(4)教学效果决定于教学内部诸因素的相互协调与外部影响的统一。

2.(1)教学目标系统由教育目的、学校教学目标、学科教学目标、课程单元目标、课时目标五个方面构成。

(2)学科目标之间具有连续性和递阶性。

(3)在学科目标内部,各个分项目标组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系统。每门学科的教学目标,一般来说包括实质性目标、教育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这三项目标,是在统一的教学过程中完成的。

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题(附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题(附答案)一.填空题 1.()()(),是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三大任务。 2.()中的()可以说是我国乃至世界最早的教育学专著,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先秦时期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经验。 3.()标志着教学论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 4.古希腊教育包括斯巴达()教育和雅典的()教育。 5.()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位对发现学习从理论上进行详细研究、周密论证的教育学家。 6.博比特的()问世标志着课程作为一门研究领域的诞生。 7.永恒学科大致有三大类:()()()。 8.教学过程的动力是指()和()的动力。 9.课程评价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0.教学设计的前期准备分析主要包括:()分析()分析()分析。 二.选择题 下列选择题中有的是单选题,有的是多选题,请将所选择的答案的序号字母填上空格多选题的答案多于标准答案则扣分。 1.下面哪项不属于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 A ?全班上课B.班内分组教学C?多媒体教学D.班内个别教学 2.教学媒体分为()。 A ?单项教学媒体B.双项教学媒体C.自学媒体D.传递媒体教学 3 ?讲授法的类型()。 A .讲述B.讲解C.讲读D.讲演 4. 教学环境的功能有哪些() A.益智功能 B.健体功能 C.美育功能 D.养德功能

5.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结构的基本原则有那些()。 A.均衡性 B.双向性 C.综合性 D.选择性 6. 赫尔巴特的教学主张可以归结为()。 A .教师中心 B .学生中心 C .书本中心 D .课堂中心 7.下列哪些选项是钟启泉认为的西方迄今为止出现的课程结构()。 A.整体结构 B.中观结构 C.宏观结构 D.微观结构 8. 下列那一选项是美国课程专家古德莱德提出的课程层次()。 ①理想课程②文件课程③理解课程④实施课程⑤经验课程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9. 我们一般说的师生关系是指()。 A.朋友关系 B.业务关系C?学习关系D.伦理关系E.情感关系 10. 列哪些选项是属于发展性评价的功能()。 A.导向功能 B.评价功能 C.激励功能 D.调节功能 三.判断题 1.认识课程与教学论的客观规律,这是课程与教学轮的基本任务之一。() 2.现代教学论是以德国的赫尔巴特为代表。() 3.表现性评价是指通过观察学生在学习上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已经取得的发展成就。()4.课堂教学心理环境可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反抗的三种类型。() 5.问题解决的过程是一种“探索——失败——成功——再探索”的过程。() 四.简答题 1.简述教学媒体的作用。 2.教学环境有哪些功能?

课程与教学论简答题

简答题部分: 1、简述布鲁纳认为掌握学科结构的优点。 (1)掌握学科结构可以使得学科更容易理解; (2)掌握学科结构有助于记忆; (3)掌握学科结构是通向适当的“训练迁移”的大道; (4)掌握学科结构能够缩小“高级”知识和“初级”知识之间的差距。 2、拉特克在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论,他的教学论具有如下特点: (1)以教学的方法技术问题为教学研究的中心; (2)教学方法和技术既依赖于儿童的心理,又依赖于学科知识的性质; (3)确立了“自然教学法”; (4)如何教授语言和科学是教学论的重要课题。 3、简述卢梭的“发现教学论”的基本内涵。 (1)发现是人的基本冲动。 (2)发现教学的基本因素是兴趣与方法。 (3)活动教学和实物教学是发现教学的基本形式。 (4)发现教学指向于培养自主的、理性的人格。 4、课程的内涵及其发展趋势怎样? 答:课程概念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即把课程作为学科,把课程作为目标或设计,把课程作为经验或体验。晚近的课程理论与实践之发展中,课程概念的内涵发生了重要变化,出现了新的趋势。主要包括: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从强调目标、计划到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从强调教材的单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从只强调显性课程到强调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从强调实际课程到强调实际课程和“虚无课程”并重,从只强调学校课程到强调学校课程与校外课程并重。 5.简述卢梭的“自然教育论”。答:卢梭主张的自然教育是使儿童从社会因袭的束缚与压抑下解放出来,回归人的自然状态,遵循人的自然倾向,使儿童自由成长。针对当时“原罪说”认为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对儿童的种种约束、限制和惩罚而改变儿童的本性、根绝儿童的恶源的特点,卢梭提出了“消极教育”的策略。因为在他看来,儿童的全部教育不是从外部灌输道德与知识,而是使其本性、禀赋、能力免受外界影响,得以自由发展。但这种自然发展并非与社会环境不相容,只不过前提是人的自然天性充分展开以后再接受社会环境的熏染。在社会环境中,人的心灵的自然发展依然可加速进行。 6、主动作业的内涵及特点 内涵:是着眼于儿童经验的发展而对社会生活中的典型职业进行分析,归纳,提炼而获得的各种活动方式。 特点:1适合儿童经验生长的要求。2源于社会生活,充满了具有社会性质的原理和事实。3作为科学的理解自然地原料和过程的活动中心,可以不断指向科学的逻辑经验的发展。 7、“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如下: (1)学校应该试图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2)提供什么教育经验最有可能达到这些目标? (3)怎样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我们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 “泰勒原理”的实质是对“技术兴趣”的追求。 8、泰勒原理中选择学习经验的原则有哪些? 1、学生必须具有使他有机会实践这个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的经验; 2、学习经验必须使学生由于实践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而获得满足感; 3、学习经验所期望的反应是在有关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的; 4、有许多特定的经验可以用来达到同样的教育目标; 5、同样的学习经验往往会产生几种结果。 9.简述范例教学模式的教学论原则。答:(1)教学与训育统一的原则,即教学的教育性原则。(2)问题解决学习与系统学习统一的原则。它要求教学要针对学生存在或提出的问题,从单个课题出发组织教学,但同时强调课题作为学科系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与相应学科中的其他课题有系统联系。(3)形式训练与实质训练统一的原则。它要求教学要把掌握知识和培养智力结合起来。(4-)主体与客体统一的原则。它要求教学要有效地指导学生主体与作为客体的教学内容统一起来。 10.范例的基本特征及其选择原则是什么?答:(1)基本性,它是针对教学内容而言的。要求选择的范例能包含一门学科的基本要素、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结构、基本科学规律。(2)基础性,是针对学生、针对学生主体实际状况的适切性而言。基础性原则要求范例的选择要从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已经达到的某方面智力发展水平出发,教授的基本经验是能促使其智力进一步发展的东西。(3)范例性,是针对教学活动而言。它要求设计一种教学结构,使得教学内容、方法以及二者之间的联系结构化。 11.构成泰勒原理中课程开发的四个环节的关系怎样?答:确定教育目标、选择学习经验、组织教育经验以及评价教育计划四个环节,构成了泰勒关于课程开发的系统观点。“确定教育目标”是课程开发的出发点,“选择学习经验”和“组织学习经验”是课程开发的主体环节,其功用指向于教育目标的实现;“评价教育计划”则是课程开发的整个系统进行的基本保证。其中,目标既作用于学习经验,又作用

4月课程与教学论试题答案答案完整版

全国201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标志着课程作为独立研究领域诞生的博比特的《课程》一书出版于A 1-3 A.1918 B.1923 C.1924 D.1949 2.“八年研究”为以下哪种理论提供了特定环境条件 D 1-10 A.学科结构 B.实践性课程 C.发现学习 D.泰勒原理 3.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追求的基本价值取向是 B 1-24 A.实践兴趣 B.解放兴趣 C.理性兴趣 D.技术兴趣 4.“使感觉到的疑难或困惑理智化,成为有待解决的难题和必须寻求答案的问题”属于杜威反省思维五个阶段里的 A 1-44 A.问题的界定 B.对问题及其解决方法的逻辑推理 C.问题解决的假设 D.通过行动检验假设 5.提出“小步子、循序渐进、序列化、学习者参与、强化、自定步骤”教学设计原则,确立行为主义教学设计基础的是1-49 C A.布鲁纳 B.赫尔巴特 C.斯金纳 D.查特斯 6.为精确而又清晰地陈述目标,泰勒建议使用B 2-80 A.学科结构 B.二维图表 C.范例 D.表征系统 7.奥苏伯尔提倡的课堂教学是 A 2-05 A.讲解式教学 B.发现学习 C.程序教学 D.范例教学 8.“学生希望凭借自己的才能和成就获得相应社会地位的动机”是以下哪种影响学习成就的动机 C 2-110 A.好奇心 B.认知驱力 C.自我提高驱力 D.附属驱力 9.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罗杰斯创立的教学设计模式是 A 2-137 A.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B.程序教学模式 C.范例教学模式 D.发现学习 10.以下哪条教学原则属于赞可夫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在对实验工作进行理论概括时定型的原则 D 2-130 A.循序渐进的原则 B.教学与训育统一的原则 C.形式训练与实质训练统一的原则 D.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 11.“通过使用铁丝与木头发展三维形式”体现出的是 D 3-168 A.普遍性目标 B.行为目标 C.生成性目标 D.表现性目标 12.“在教育过程之前或教育情境之外而预先制定的作为课程指令、课程文件、课程指南而存在的目标”是 B 3-164 A.普遍性目标 B.行为目标 C.生成性目标 D.表现性目标 13.杜威认为经验课程的基本形态是 A 4-187 A.主动作业 B.学科结构 C.自我实现 D.心理印象 14.社会改造主义课程理论属于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关系的 B 4-188 A.被动适应论 B.主动适应论 C.超越论 D.交叉论 15.把学生的在校学习时间分成各部分,在不同的学习时间安排不同的课程类型,

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题(附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题(附答案) 一.填空题 1.()()(),是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三大任务。 2.()中的()可以说是我国乃至世界最早的教育学专著,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先秦时期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经验。 3.()标志着教学论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 4.古希腊教育包括斯巴达()教育和雅典的()教育。 5.()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位对发现学习从理论上进行详细研究、周密论证的教育学家。 6.博比特的()问世标志着课程作为一门研究领域的诞生。 7.永恒学科大致有三大类:()()()。 8.教学过程的动力是指()和()的动力。 9.课程评价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0.教学设计的前期准备分析主要包括:()分析()分析()分析。 二.选择题 下列选择题中有的是单选题,有的是多选题,请将所选择的答案的序号字母填上空格多选题的答案多于标准答案则扣分。 1.下面哪项不属于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 A.全班上课B.班内分组教学C.多媒体教学D.班内个别教学 2.教学媒体分为()。 A.单项教学媒体B.双项教学媒体C.自学媒体D.传递媒体教学 3.讲授法的类型()。 A.讲述B.讲解C.讲读D.讲演 4.教学环境的功能有哪些()。

A.益智功能 B.健体功能 C.美育功能 D.养德功能 5.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结构的基本原则有那些()。 A.均衡性 B.双向性 C.综合性 D.选择性 6.赫尔巴特的教学主张可以归结为()。 A.教师中心 B.学生中心 C.书本中心 D.课堂中心 7.下列哪些选项是钟启泉认为的西方迄今为止出现的课程结构()。 A.整体结构 B.中观结构 C.宏观结构 D.微观结构 8.下列那一选项是美国课程专家古德莱德提出的课程层次()。 ①理想课程②文件课程③理解课程④实施课程⑤经验课程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9.我们一般说的师生关系是指()。 A.朋友关系 B.业务关系 C.学习关系 D.伦理关系 E.情感关系 10.列哪些选项是属于发展性评价的功能()。 A.导向功能 B.评价功能 C.激励功能 D.调节功能 三.判断题 1.认识课程与教学论的客观规律,这是课程与教学轮的基本任务之一。() 2.现代教学论是以德国的赫尔巴特为代表。() 3.表现性评价是指通过观察学生在学习上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已经取得的发展成就。()4.课堂教学心理环境可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反抗的三种类型。() 5.问题解决的过程是一种“探索——失败——成功——再探索”的过程。() 四.简答题 1.简述教学媒体的作用。

课程与教学论重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撰写了西方第一本专门教育学著作《雄辩术原理》。 捷克教学家夸美纽斯在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标志着教学论学科的诞生。 《大教学论》的内容:1.在教育目的和课程内容上提倡泛智教育,主张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而大教学论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艺术;2.较系统地探讨了教学原则问题; 3.强调教学必须遵循万物的严谨秩序,力求教得彻底、迅速和愉快,并就此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要求; 4.在理论上首次论证了班级教学制的优越性,主张采用集体教学的新形式; 5.讨论了各级学校的管理和不同学科的具体教学方法问题。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于1806年出版《普通教育学》,是继《大教学论》后教学论学科形成的另一里程碑,是教学论学科成熟的标志。 《普通教育学》的内容:1.系统地阐述了教育性教学原理,认为教学是教育的基本手段;2.该书依据观念心理学原理分析教学的机制,认为教学是统觉的运动,即新旧观念产生联系和统整的过程;3.探讨了教学阶段理论,依据多方面兴趣理论和学生的注意力状况,把教学分为明了、联系、系统和方法四个主要阶段,分析了不同阶段教学的类型和方法;4.依据多方面兴趣理论,设计了课程的类型和目标。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三大教育哲学命题。提倡实用主义 三大教育哲学命题:1.主张以儿童的需要为基础设计课程,倡导活动课程;2.倡导“做中学”的教学方法,主张通过制作、社交、艺术、探究等动手操作活动来进行教学。 杜威现代教学论三中心: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赫尔巴特传统教学论三中心: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教学论学科进入多元化发展时代,各种流派分为两个阵营:“科学主义”教学论和“人本主义”教学论。 “科学主义”教学论基本特点:把教学主要理解为一个认知、理性和逻辑的过程,注意探寻教学的普遍规律和通用模式,在教学目的方面强调科学知识、技能和智慧的习得,在教学过程方面强调教学的精确性、控制性、计划性,在课程内容方面注意吸收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教学手段方面重视新技术工具的使用。 “人本主义”教学论基本特点:把教学主要视为一种个性交往、情感交流、艺术创造的过程,以价值实现、情感满足、艺术感受、心灵沟通等为教学的基本追求,在课程方面突出人文知识的重要性,在教学方法上推崇即兴发挥、灵感直觉和主观感悟。(要知道两者的区别) “科学主义”教学论和“人本主义”教学论代表了当代教学论学科发展的不同方向。 第二章课程的基本理论 课程是指教学的内容及其进程的安排。 课程计划是关于学校课程的宏观规划,一般规定学校课程的门类、各类课程的学习时数以及在各年级的学习顺序、教学时间的整体规划等。 课程标准就是指学科课程标准。它具体规定某门课程的性质与地位、基本理念、课程目标、

课程与教学论简答题

课程与教学论简答题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1、试述斯金纳的强化原理及其在教学上的应用。 2、试述建构主义教学观的基本内涵。 3、简述博比特的课程开发的具体步骤。 4、如何理解教学对话的性质 5、在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中,课程变革的特征包括哪些方面 6、“被动适应论”、“主动适应论”、“超越论”各自的涵义是什么 7、研究、开发与传播”模式的根本缺陷是什么 8、简述卢梭发现教学论的基本内涵。 1、试述非指导性教学的基本特征。 2、在对评价领域的发展历史进行四阶段划分时,古巴和林肯认为第一、二、三代评价的缺陷是什么 3、简述学科课程的局限。 4、客观主义认识论的内涵是什么 5、试分析生成性目标的价值取向及它的优势与局限。 6、论述建构主义教学观。 1、简述课程组织的基本标准 。 2、简述科目本位课程的定义及特点。 3、简述有意义学习产生的条件。 4、“量的研究”基于的假设是什么 5、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环节是什么 6、试比较课程实施的三个基本取向

8、评价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 1、利维的教育评价历史分期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拉特克教学论的特点是什么 3、为什么说回应模式是迄今为止所有评价模式中最全面、最有效的 4、加涅认为学习结果可以分为哪五类这五类学习结果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 5、课程与教学评价有哪些基本取向 6、试论教学过程的本质。 7、试述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1、“活动分析”方法的提出者是谁并简述其基本内涵。 2、依据美国评价专家古巴和林肯对评价领域的划分,第四代评价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3、简述生成性目标的特点。 4、简述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的基本特征。 5、阐述“课程教学”理念的基本内涵。 6、课程实施相互适应取向视野中的教学设计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并谈谈其对实际课堂教学的启示。 7、试比较提示型教学方法、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自主型教学方法之间的异同,并结合实际谈谈应如何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2、简述博比特的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基本内容。 3、简述学科课程的涵义及特征。 4、简述经验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关系。 5、什么叫量的评价与质的评价 6、简述开发综合课程的有效策略。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试题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题2 专业:教育管理(本) / 课程与教学论人气指数:185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半开卷) 小学教育等专业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典型的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研究法、————、人种学研究法。 2.课程资源是教学内容的直接来源,它包括——和————。 3.所谓教学手段,是指师生为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开展教学活动、相互传递信息的 ——、——或设备。 4.一般情况下,课堂气氛可以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三种类型。 5.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应包含理论基础、——、实现条件、活动程序和评价等五个要素。 6.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非言语表达艺术是非常丰富的,它一般要通过一一——、手 势、面部表情、——和体态等来表达。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后面的括号内,根据自己的判断填上“正”或“误”) 1.生成性目标在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泰勒的理论中得到了发展和传播。( ) 2.杜威是最早为分科课程提供心理学理论基础的人。( ) 3.比较典型的实行中央集权型课程管理模式的国家为法国。( ) 4.教学过程就是一个认识的过程。( ) 5.教学评价不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 )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什么是隐性课程? 2.综合实践活动的含义与内容是什么? 3.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4.简述教学艺术的特征。 四、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试举例分析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2.试述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

试卷代号:1155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半开卷) 小学教育等专业课程与教学论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08年1月 一、填空题(共6小题,共lo分) 1.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 2.素材性资源条件性资源 3.工具媒体 4.对抗 5.功能目标 6.副语言眼神 二、判断题(共5小题,共10分) 1.错 2.错 3.对 4.错 5.错 三、简答题(共4小题,共40分) 1.隐性课程:隐性课程也叫隐蔽课程、无形课程等,是指学生在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汁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是计划表上看不到的课程。 2.综合实践活动的含义与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眼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3.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心理准备阶段;感知知识阶段;理解知识阶段;巩固知识阶段;运用知识阶段;检查与评价学习效果阶段。 4.教学艺术的特征 (1)教学艺术的创造性。(2)教学艺术的形象性。(3)教学艺术的情感性。(4)教学艺术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三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三 (2004年7月)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在泰勒的设计模式中,课程目标的来源有三个方面:、学校以外的现代生活和学科内容。 2.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遵循连续性、和原则。 3.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可以分为三大类:改革本身的因素、的因素和的因素。 4.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教学中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的事物的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在获得生动表象的基础上,对学习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发展学生的和理论思维。 5.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演示法和。 6.导向功能、、决策功能和是课程与教学评价的主要功能。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哪一项不是当前课程管理的趋势与特征。() A 民主化 B 多元化 C 规范化 D 差异化 2.教学动力不是无规则动力,而是有方向的,教师引发的教学动力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下面()不属于教学动力具有的特征。 A 方向性 B 动力性 C 动态性 D 转化性 3.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讨论法和()。 A 实验法 B 实践法 C 研究法 D 练习法 4.教完《竞选州长》教师设计这样的结束语:马克吐温实在算得上是一位幽默大师,他的小说既深刻又有趣,他写的两本反映儿童生活的小说《汤姆索娅历险记》和《哈克贝利

费恩历险记》是令人着迷的书,同学们可以抽时间读一读。这属于()结课。 A 激励式 B 拓展延伸式 C 比较式 D 悬念式 5.下面不属于教学语言艺术特点的是。 A 科学性 B 教育性 C 启发性 D 正规性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课程设计过程模式的特点及评价。 2.怎样更好的完善课程的选修制度? 3.当前教学模式的改革呈现哪些趋势? 4.什么是发展性评价?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试述文化与社会制约课程、教学的维度。 2.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举例说明如何应用导课艺术? 五、实例分析题(30分) 这是一则来自《光明日报》的报道: 上海博物馆与上海市实验学校合作开展“六年级文科教学中德育、智育、美育的交汇渗透”教育活动。每月一次,上午由博物馆工作人员去学校讲课,下午由教师带领学生到博物馆参观。一年之内,该校六年级学生六次走进上海博物馆的大门,扩大了知识面,增强了爱国主义思想。学校还把学生写的心得体会汇编成一本学生文集《源远流长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 根据你对课程有关问题的理解分析这一教学活动的意义。

最新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卷

《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卷(一) 1选择题: (D )1.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诞生的社会背景是20世纪初美国发生的_________ A.经济危机B.八年研究C.科学测验运动D.社会效率运动 ( D )2.美国教育学者_________的著作出版是独立课程研究领域诞生的标志。 A.泰勒B.查特斯C.布鲁纳D.博比特 ( A ) 3.作为课程成为独立研究领域诞生标志的著作是_________ A.《课程》 B.《什么是课程》 C.《怎样编制课程》 D.《课程理论》 ( B )4.博比特在1924年出版_________ A.《课程》B.《怎样编制课程》C.《成绩测验的编制》 D.《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 B )5. 博比特的科学化课程开发方法可称为_________ A.过程分析B.活动分析C.目标分析D.工作分析 ( A )6.美国著名课程专家__________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 A.泰勒B.查特斯C.布鲁纳D.博比特 ( D )7.从本质上看,“泰勒原理”的价值取向是__________ A.学生兴趣B.学科兴趣C.实践兴趣D.技术兴趣 ( D )8.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的代表是 A.泰勒B.费尼克斯C.布鲁纳D.施瓦布 ( C )9.“教师作为研究者”是________提出的著名观点。 A.泰勒B.施瓦布C.斯腾豪斯D.吉鲁 ( B )10.在西方,________最早提出了“课程”这个概念。 A.卢梭B.斯宾塞C.裴斯泰洛齐D.赫尔巴特

(A )11. 杜威创造性地确立了四个教育哲学命题,下面哪一项的叙述不准确? A.生活即教育 B.教育即经验的连续改造 C.教育是社会的过程 D.教育即生长 ( C )12.实践性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是_______ A.实践B.调查C.审议D.实验 (A )13.从本质上看,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是对_______的追求。 A.实践理性 B.学术理性 C.技术理性D经验理性. ( B )14._______是“概念重建主义”的代表。 A.博比特B.吉鲁C.施瓦布D.查特斯 ( C )15.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的本质是对_________的追求。 A.技术兴趣B.实践兴趣C.解放兴趣D.都不对 ( C )16.在教育史上,首位倡导教学论的教育家是________ A.泰勒B.斯腾豪斯C.拉特克D.夸美纽斯 ( A )17.最先在理论上将班级授课组织确立起来的是________ A.夸美纽斯B.拉特克C.赫尔巴特D.杜威 ( A )18.1632年,________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系统化的教学论的确立。 A.《大教学论》B.《爱弥儿》C.《普通教育学》D.《理想国》 ( A )19.现代教育思想的杰出代表是________ A卢梭B.斯宾塞C.裴斯泰洛齐D.赫尔巴特 (B )20.______在《爱弥儿》中明确提出了“儿童权利宣言”,确立了儿童在人类社会中的独特地位与价值。 A.赫尔巴特 B.卢梭 C.夸美纽斯 D.孟德斯鸠 二、填空题: 1.孔子定“六艺”以教学生,“六艺”可以被看作是我国(分科课程)的雏形。 2.(博比特)和查特斯是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奠基者、开创者。

课程论和教学论的关系

课程论和教学论的关系 一、大课程型 在大课程的视野下,课程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是学校教育的一个大系统,而教学则是一个特殊的现象和子系统,远没有课程那样重要, 基本内涵: 1、大课程观强调,课程的本质是一种教育过程,课程无所不有,教学知识子系统,建立新的课程观来包含教学。 2、课程观认为:课程的属性和类型是多方面的,包含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显性课程和隐形课程等。 3、提出:课程构成是很丰富的,课程有物化构成和层次构成,在层次构成中,又进一步分为决策层次构成与运行层次构成 4、强调:教师也是课程研制者,从而构建课程包含教学的主体机制 5、核心理念:是辩证整合的教育价值观念,时限这一观念的是整合课程形态 二、大教学观 将课程作为教学内容,课程论作为教学论的一部分,课程一直被作为教学内容来谈,而作为教育科学的一个相对独立部分的教学论便担负起研究教育过程的概念,和本质的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组织等基本问题的任务,是在教学的概念下讨论课程问题。 课程与教学关系的四种模式 课程是教学的蓝图,教学是课程的实践,课程与教学都包含在学校和教育系统下,两者的目的都是使学生学习和成长,为了达成教育目的与目标,课程与教学缺一不可,两者之间关系非常密切。 1、二元独立模式 出发点事课程和课程论独居其位,教学与教学论也是一样,两者没有任何联系,相互之间存在着大的鸿沟,课程与教学之间,课程论与教学论之间是彼此独立,不互相互赖的。 不同意这种观点,缺乏理论指引,一定无序,两个都没有价值。 2、相互交叉模式 出发点事认课程和教学之间存在着共通的内容,为此课程论和教学论中也存在着相互包含的一部分,即教学包含课程的一部分,教学论包含课程论的一部分,相应的课程也包含教学一部分,课程论也包含教学论一部分。 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交叉,平等 3、包含模式。 这一模式的出发点是课程理论与教学理论之间是相互包含的关系,它有两个变式,一是大课程论,即认为课程包含教学,相应的课程论包含着教学论,二是大教学论中认为教学包含课程,同样的教学论包含着课程论 4、二元循环联系模式 出发点是强调课程理论与教学理论之间相互作用与影响的关系,二者即是相互独立又是循环联系的,课程与课程论不断的作用和影响这种教学和教学论,反过来也是一样 相互独立,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基础教育的教学目的 一.对基础教育教学目的的反思 1)、教学目的的基本提法和局限性 吧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混为一谈,并通过陈述任务要素来达成课程与教学目标 局限性: 1、教学忽视系统分析的描述性要素罗列 教学是动态的影响和发展人的过程,其目的是关注人的整体性发展 2、混淆了教学任务的一般性和特殊性 3、把教学和智育等同 教学要完成德智体美劳的任务,相互渗透与促进,又不可替代。 2)基础教育教学目的的分析: 1、对教学的一般性目的分析 是德智体美劳的和谐统一,是判断真正教学的伦理标准是通过使人明智,影响人的德行。

《课程与教学论》重点笔记

《课程与教学论》重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1、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理解) 课程与教学论实质上是以课程与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揭示课程与教学规律和指导课程与教学实践的目的和任务的。 2、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任务(理解) 课程与教学论作为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的基本任务可以表述为:认识课程与教学现象,揭示课程与教学规律和指导课程与教学实践。 3、几本重要的着作(了解) 《礼记·学记》是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专着。 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是教学论学科诞生的重要标志。 学术界常把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作为教育学和教学论学科发展成熟的基本标志。第二节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 4、目前关于课程与教学关系的认识(理解) 在国外,对课程(论)与教学(论)之间的关系的看法,有四种不同的主张,形成了四种不同的模式: 1.二元独立模式(Dualistic Model)布鲁纳 2.相互交叉模式(Interlocking Model) 3.包含模式(Concentric Model) 4.二元循环联系模式(Cyclical Model) 第三节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演进▲ 5、一、萌芽期(前科学期) 1.背景:从课程与教学的产生到公元16世纪,学校教育规模比较小,为社会的统治阶层强权垄断,主要是上层社会的贵族教育和宗教教育。 2.代表人物与思想: 中国《学记》 西方昆体良《雄辩术原理》 3、特征:有了对教育内容、学科问题的思考,但还是没成为独立的学科,课程与教学思想还停留在经验的描述和总结阶段。 二、教学论学科的形成期(建立期) 1.背景:17世纪到19世纪之间 2.代表人物:拉特克,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人。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教学阶段理论) 3、特征:教学论成为独立学术领域 三、学科的分化与多样化时期(繁荣期) 1、背景:20世纪至今,教学论的发展进入了分化和多样化的轨道。 2、代表人物与思想:杜威(教学五步骤),凯洛夫 3、被理论界视为二战之后三大新教学论流派: 布鲁纳:美国,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瓦·根舍因:德国,范例教学理论 赞科夫:前苏联,教学与发展教学理论 4、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 5、课程论的独立与大发展: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3)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认为“课程是儿童及青年为准备完美的成人生活而从事的一系列活动及由此取得的相应的经验”的教育家是【】 A.查特斯 B.坦纳 C.泰罗 D.博比特 2.认知性教学设计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加涅和【】 A.布里格斯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麦克尼尔 3.在第一次、第二次技术革命时代,科学与技术的关系表现为【】 A.平等与共存的关系 B.主导与依附的关系 C.独立与对等的关系 D.对等与融合的关系 4.将课程各要素按纵向的发展序列进行组织的基本标准是【】 A.阶段性和顺序性 B.阶段性和连续性 C.阶段性和整合性 D.连续性和顺序性 5.以“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失控所招致的生态系统的破坏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急剧恶化”作为直接社会背景而产生的课程形态是【】 A.轮形课程 B.环境教育课程 C.国际理解教育课程 D.STS课程 6.布卢姆认为,“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包括认知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和【】 A.情感领域 B.思维领域 C.意志领域 D.思想领域 7.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的课程论专家是【】 A.泰勒 B.博比特 C.查特斯 D.坦纳 8.以下主要“体现在国家、地方、学校的教育哲学中,体现在宪法、教育基本法、教育方针之中”的是【】 A.教育目的 B.教育目标 C.培养目标 D.课程与教学目标 9.借助各种静态的教学手段如挂图、模型、标本、绘画等而提示内容的教学方法,被称为【】 A.示范 B.呈示 C.展示 D.口述 10.奥苏贝尔讲解式教学的设计原则是【】 A.小步子原则 B.高速度原则 C.高难度原则 D.逐渐分化原则 11.一些评价专家认为,迄今为止最全面、最有效的评价模式是【】 A.目标达成模式 B.行为模式 C.差别模式 D.回应模式 12.德国教育家拉伊和梅伊曼主张把教育教学研究建立在生物学、生理学、实验心理学的基础上,运用实验、观察和统计方法, 从而使教育学成为“科学的教育学”,这种“科学的教育学”被称为【】 A.理性教育学 B.思辨教育学 C.实验教育学 D.活动教育学

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题(附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题(附答案)一.填空题1.()()(),是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三大任务。2.()中的()可以说是我国乃至世界最早的教育学专著,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先时期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经验。3.()标志着教学论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4.古希腊教育包括斯巴达()教育和雅典的()教育。5.()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位对发现学习从理论上进行详细研究、周密论证的教育学家。6.博比特的()问世标志着课程作为一门研究领域的诞生。7.永恒学科大致有三大类:()()()。8.教学过程的动力是指()和()的动力。9.课程评价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0.教学设计的前期准备分析主要包括:()分析()分析()分析。二.选择题下列选择题中有的是单选题,有的是多选题,请将所选择的答案的序号字母填上空格多选题的答案多于标准答案则扣分。1.下面哪项不属于课堂教学的具体容()。A.全班上课B.班分组教学C.多媒体教学D.班个别教学2.教学媒体分为()。A.单项教学媒体B.双项教学媒体C.自学媒体D.传递媒体教学3.讲授法的类型()。A.讲述B.讲解C.讲读D.讲演4.教学环境的功能有哪些()。A.益智功能B.健体功能C.美育功能D.养德功能5.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结构的基本原则有那些()。A.均衡性B.双向性C.综合性D.选择性6.赫尔巴特的教学主可以归结为()。A.教师中心B.学生中心C.书本中心D.课堂中心7.下列哪些选项是钟启泉认为的西方迄今为止出现的课程结构()。A.整体结构B.中观结构C.宏观结构D.微观结构8.下列那一选项是美国课程专家古德莱德提出的课程层次()。①理想课程②文件课程③理解课程④实施课程⑤经验课程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C.① ③④⑤D.②③④⑤9.我们一般说的师生关系是指()。A.朋友关系B.业务关系 C.学习关系 D.伦理关系 E.情感关系10.列哪些选项是属于发展性评价的功能()。A.导向功能B.评价功能C.激励功能D.调节功能三.判断题1.认识课程与教学论的客观规律,这是课程与教学轮的基本任务之一。()2.现代教学论是以德国的赫尔巴特为代表。()3.表现性评价是指通过观察学生在学习上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已经取得的发展成就。()4.课堂教学心理环境可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反抗的三种类型。()5.问题解决的过程是一种“探索——失败——成功——再探索”的过程。()四.简答题1.简述教学媒体的作用。2.教学环境有哪些功能?3.研究性学习具有哪些主要特征?4.课程的分类标准是什么?五.论述题1.论述课程与教学目标设计的策略。2.试述综合课程在全国大规模推广的可能性。六.材料题材料一: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对教学的顺利开展并且获得优异的成效,具有重要意义。材料二:05级中文班的同学在九小见习时,九小的王进老师向他们面授教学技巧,王:“教学有多种方法,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效果,但是我们选择哪种教学方法的时候应根据教学容和学生的具体实际,充分考虑教学方法的优选因素。”问题:1.结合材料一,说说教学方法的作用?2.根据材料二,谈谈选择教学方法应考虑哪些因素?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这次见习的心得体会,围绕《课程与教学论》的相关知识谈谈自己对教学技能的认识或对教学方法的看法。答案一.填空题1.揭示规律,确立价值,优化技术2.《礼记》,《学记》3.《大教学论》4.军事,文雅5.布鲁纳6.《课程》7.理智训练的容理智训练的方法理智训练的工具8.教学过程运行发展9.对课程本身的评价对教师课程实施评价对学生课程进行评价10.教学背景教学任务学习者二.选择题1.C2.ABC3.ABCD4.ABCD5.ACD6.ACD7.BCD8.A9.BDE10.ABCD 三.判断正误1.√2.X(以美国的杜威为代表)3.X(观察学生在完成任务是的表现)4.√5.X (探索——失败——纠正——再探索)四.简答题1.①辅助师生的教与学②提供学生训练或实践的机会③有利于发现学习④有利于个性化教学⑤有利于教学互动2.①益智功能②体健功能③美育功能④美德功能 3.①发挥主体性,促进学生相应的发展②通过合作和协商,加深对学科知识的认识③提供探究的实践机会,让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④个性与性的统一4.①以培养目标为标准②以课程容或围为标准③以学生在课程中的主要学习方式为标准④以管理方式为标准⑤以课程开发为标准五.论述题1.论述课程与教学目标设计的策略要点:(一)目标分解①进行学习需要和兴趣的分析②进行学习任务选择③进行学习任务的组

课程与教学论名词解释(岭师)

课程与教学论名词解释 1.课程:课程是专指学校课程,学校课程实质就是学校组织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程序和制度化的学生的学习生命存在及其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学习者获得一定水平的知识经验,达到特定的预期教育结果,并被授予社会承认的专门的资格证书。 2.教学:学校中教师引导学生专门环境特定文化为对象,教与学相统一的活动。 3.结构-定向教学理论:结构—定向教学是结构化与定向化教学的简称。结构化教学和定向化教学是结构—定向教学思想的两个基本观点。中心思想就是指导人们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构建学生的心理结构,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4.学习双机制理论:是在综合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发展学习理论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学习理论。它避免这两种理论各执一词、单方面解析人学习机能的观点,从更科学、更深刻的角度揭示人的学习本质。 5.课程决策层次:一般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6.行为目标:是以具体的、可操作的形式陈述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它指明课程与教学过程结束时学生所发生的行为变化。这种目标的基本特点是目标的精确性、具体性和可操作性。 7.表意目标:源于美国学者艾斯纳是指每一个学生在具体教育情境的各种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它关注的是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某种程度上首创性的反应形式,是从事某种活动后所得的结果,而不是在活动之初预先规定的目标。 8.课程研制:是一种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的文化选择、传递和创新活动过程。 9.课程变迁:变迁是指情况或阶段的变化迁移,实质上就是情况或阶段的变换。课程变迁可以定义为课程在教育哲学、价值观、目标、组织结构、材料、教授策略、学生经验、评估和学习结果等方面的任何变换。 10.课程设计:是指拟订一门课程的组织形式和组织结构。 11.课程方案或课程计划:分为实际课程与虚拟课程,实际课程就是实际操作的计划安排;虚拟课程就是把将要做的任务安排记在头脑里,不一定要立即实行。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及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 ) A.杜威 B.洛克 C.凯洛夫 D.赫尔巴特 2.“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 ) A.活动分析 B.解放兴趣 C.八年研究 D.泰主罗义 3.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是( ) A.赞科夫 B.巴班斯基 C.维果茨基 D.列昂节夫 4.确定学习者需要的过程本质上是( ) A.教师提供选择的过程 B.家长提供选择的过程 C.学习者自由选择的过程 D.学校提供选择的过程 5.( )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 A.教学过程 B.教学原则 C.教学方法 D.教学设计 6.“精神助产术”的确立者是()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黑格尔 7.( )提出,课程开发的任务之一,是要提供实施的“过程原则”。 A.斯腾豪斯 B.泰勒 C.塔巴 D.奥利沃 8.“副学习”概念的提出者是( ) A.克伯屈 B.杰克逊 C.巴罗 D.杜威 9.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是(《》)。 A.课程 B.课程编制 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D.怎样编制课程 10.施瓦布主张,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应是( ) A.工作分析 B.课程审议 C.活动分析 D.职业分析 11.五六十年代出现了所谓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 )是其中之一。 A.行为主义教学论 B.人本主义教学论 C.尝试教学论 D.发展性教学论 12.杜威实现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具体途径是( ) A.从做中学 B.反省思维 C.主动作业 D.问题教学 13.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的是( ) A.情境模式 B.目标模式 C.批判模式 D.过程模式 14.( )的本质含义在于鼓励教师对课程实践的反思批判和发挥创造作用。 A.目标原则 B.量力性原则 C.过程原则 D.思想性原则 15.“道尔顿制”的确立者是( ) A.巴班斯基 B.布卢姆 C.帕克赫斯特 D.瓦根舍因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教育目标分类学”有哪些基本特征? 2.目标取向、过程取向、主体取向三种评价取向各自的本质是什么? 3.简述程序教学的含义与教学设计的原则。 4.倡导综合课程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5.教学过程的本质表现在哪些方面? 三、论述题(共25分,第1小题12分,第2小题13分) 1.论述“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的含义、价值与实施条件。

2011年全国自考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卷

2011年全国自考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提出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命题可以说是在课程论发展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课程选择的问题。 A. 奥苏伯尔 B. 斯宾塞 C. 杜威 D. 洛克 答案:B 2. 苏格拉底的教学方法被称为() A. “精神助产术” B. “教学对话” C. “共同讨论” D. “注入式教学法” 答案:A 3. 最先在理论上将班级授课组织确立起来的是() A. 杰克逊 B. 卢梭 C. 赫尔巴特 D. 夸美纽斯 答案:D 4. 在儿童发展的初期,儿童表征客体主要是通过() A. 行为表征 B. 图像表征 C. 符号表征 D. 语言表征 答案:A 5.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动向是() A. 重视技术课程并谋求技术课程与科学课程的融合 B. 仍强调科学课程 C. 技术课程在基础教育中不够重要 D. 技术课程只在高等教育中开设 答案:A 6. “校本课程开发”的核心是() A. 学校 B. 校长 C. 教师 D. 学生 答案:A 7. 第一次明确提出“把心理发展的研究作为教学总原则的基础”的教育家是() A. 夸美纽斯 B. 康德 C. 赫尔巴特 D. 裴斯泰洛齐 答案:D 8. 系统确立“过程模式”的是()

A. 博比特 B. 查特斯 C. 泰勒 D. 斯滕豪斯 答案:D 9. 在布鲁纳所提出的内部动机中,()是指儿童由于对理想人物的憧憬而力图提高自身同理想人物的类同性。 A. 好奇心 B. 能力动机 C. 自居作用 D. 同伴间的相互作用 答案:C 10. 形式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提出者是() A. 斯克里文 B. 泰勒 C. 布卢姆 D. 艾斯纳 答案:A 11. 提出外貌模式的是() A. 泰勒 B. 普罗沃斯 C. 斯太克 D. 古巴和林肯 答案:C 12. 主体取向的评价对应于利维的评价的() A. 古典的考试型时期 B. 心理测量占统治地位的时期 C. 后现代时期 D. 现代时期 答案:C 13. 从研究方法上看,课程研究的趋势是() A. 量的研究 B. 质的研究 C. 量的研究和质的研究的整合 D. 既不是量的研究,也不是质的研究 答案:C 14. 把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发展历史划分为古典考试型时期、心理测量占统治地位时期、后现代时期的学者是() A. 施瓦布 B. 斯腾豪斯 C. 泰勒 D. 利维 答案:D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 如何理解教学对话的性质? 答案:教学对话就是通过教师的提问、激励与引导,学生自由思考、自由表达自己的疑问和见解,因此而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与人格的教学方法。教学对话是师生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