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本级执法资格考试大纲资料

基本级执法资格考试大纲资料

基本级执法资格考试大纲资料
基本级执法资格考试大纲资料

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1法治的含义

法治就是法律之治,即通过法律治理国家。实施法治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人类社会的共同价值追求。法治具有以下特征(1)法律体现人民主权原则(2)法律至上(3)法律公开(4)法律公正(5)依法行事(6)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7)法律的程序正义受到保障。

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含义

是以社会主义国家全体公民为主体,反映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宗旨、结构、功能与价值取向的理性化的观念和信念,是指导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观念体系,是对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法治信仰、法治原则和法治制度的宏观把握和整体认识。它不仅重视法的制定、法的实施,而且强调法的有效性,强调国家的法律秩序,强调法的应然与实然的统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科学内涵包括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众和党的领导等五个方面。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

3.依法治国的含义

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其基本含义是在全社会和全体公民中培养自觉尊重法律、维护法律权威、严格依法办事的观念,使广大人民群众子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的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规范化、程序化和法治化。具体包括以下基本内涵(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3)严格依法办事

4.执法为民的含义

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特征,就是按照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政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各项政法工作中切实做到以人为本、执法公正、一心为民。具体来说应当做到: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和保障人权;坚持清正廉洁,勤政守法,甘当公仆,文明执法。

5.公平正义的含义

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目标,是指社会成员能够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公平的实现权利和义务,并受到法律的保护。具体包含以下四个方面:合法合理、平等对待、及时高效、程序公正。

6服务大局

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要求牢牢把握大局,紧紧围绕大局,切实立足本职,全面保障服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具体来说各级政法机关和政法干警,必须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大局开展工作,正确履行职要,应当做到(1)服务大局就是保障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2)服务大局必须胸怀大局,立足本职,全面正确履行职责。

7.党的领导的含义

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党的领导主要是思想领导、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要自觉的把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统一起来,把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严格执法统一起来,把加强和改进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与保障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统一起来,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忠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

8.依法行政的含义

依法行政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关键环节,就是要全面突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实现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型。其内容包括:(1)行政机关的权力必须由法律法规设定(2)行政机关权力的行使必须依据法律,不得违反实体规范和程序规范(3)违法行政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合一

二法律的基本概念

1.法的概念和特征

法是国家制定、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盼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其特征包括(1)法律是调整人的行为的一种社会规范(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的,体现了国家对人们行为的评价,具有国家意志性(3)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为最后保证手段的规范体系,具有国家强制性(4)法在国家权力管辖范围内普遍无效,因而有普遍性(5)法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规范,法是以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以权利和义务为机制,影响人们的行为动机。指引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的2.我国的法律形式

法律形式也称法律渊源,是由不同立法权限的国家机关制定的具有不通宵里的法律规范性文件。我国的法律形式主要是: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与单行条例、行政规章、特别行政区法、国际条约与国际惯例(我国参加与缔结的)

3.我国的立法权限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制定法律;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想抵触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包括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大有权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分别报有关上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可以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规章

4法律的适用

是指社会主义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和国家授权的社会组织依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运用国家权力,把法律规范运用到具体人或组织,用来解决具体问题的一种行使权力的专门活动。

我国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有四点:

①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②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③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④实事求是,有错必纠。

5法律效力、法律关系、法律责任、法律制裁的含义

法律效力:法律效力,即法律约束力,指人们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的那样行为,必须服从。通常,法律效力可以分为规范性法律文件和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也叫狭义的法律效力,指法律的生效范围或适用范围,即法律对什么人、什么事、在什么地方和什么时间有约束力。法律对人的效力在世界各国的法律实践中先后采用过四种对人的效力的原则。

法律关系:法律关系是由法律规范所确认和调整的人与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是指因违反了法定义务或契约义务,或不当行使法律权利、权力所产生的,由行为人承担的不利后果。就其性质而言,法律关系可以分为法律上的功利关系和法律上的道义关系,与此相适应,法律责任方式也可以分为补偿性方式和制裁性方式。

法律责任是由特定法律事实所引起的对损害予以补偿、强制履行或接受惩罚的特殊义务,亦由于违反第一性义务而引起的第二性义务。

法律制裁:法律制裁是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对违法者依其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而实施的强制惩罚措施,根据违法行为和法律责任的性质不同,法律制裁可以分为司法制裁(包括民事制裁、刑事制裁)和行政制裁、违宪制裁。

6权利和义务的含义及关系

权利的概念:“权利”一词可以在不同的意义上使用,如“道德权利”、“自然权利”、“习惯权利”、“法律权利”,等等。关于权利的本质,学者们的解释也很不统一,主要有:(1)自由说,认为权利即自由。

(2)范围说,认为权利是法律允许人们行为的范围。(3)意思说,认为权利是法律赋予人的意思力或意思支配力。(4)利益说,认为权利就是法律所保护的利益。(5)折中说(综合意思说和利益说),认为权利是保

护利益的意思力或依意思力所保护的利益。(6)法力说,认为权利就是一种法律上的力。(7)资格说,认为权利就是人们做某事的资格。(8)主张说,认为权利是人们对某物的占有或要求做某事的主张。(9)可能性说,认为权利是权利人作出或要求他人作出一定行为的可能性。(10)选择说,认为权利是法律承认一个人有比另一个人更优越的选择。

我们要讨论的是法律权利。所谓法律权利,就是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对法律关系主体可以自主决定作出某种行为的许可和保障手段。其特点在于:第一,权利的本质由法律规范所决定,得到国家的认可和保障。当人们的权利受到侵犯时,国家应当通过制裁侵权行为以保证权利的实现。第二,权利是权利主体按照自己的愿望来决定是否实施的行为,因而权利具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性。第三,权利是为了保护一定的利益所采取的法律手段。因此,权与利益是紧密相连的。而通过权利所保护的利益并不总是本人的利益,也可能是他人的、集体的或国家的利益。第四,权利总是与义务人的义务相关联的。离开了义务,权利就不能得以保障。

义务的概念:义务,一般在下列几种意义上使用:第一,它是指义务人必要行为的尺度(或范围);第二,它是指人们必须履行一定作为或不作为之法律约束;第三,它是指人们实施某种行为的必要性。义务的性质表现在两点:(1)义务所指出的,是人们的“应然”行为或未来行为,而不是人们事实上已经履行的行为。已履行的“应然”行为是义务的实现,而不是义务本身。(2)义务具有强制履行的性质,义务人对于义务的内容不可随意转让或违反。义务在结构上包括两个部分:第一,义务人必须根据权利的内容作出一定的行为。在法学上被称作“作为义务”或“积极义务”(如赡养父母、抚养子女、纳税、服兵役等)。第二,义务人不得作出一定行为的义务,被称为“不作为义务”或“消极义务”,例如,不得破坏公共财产,禁止非法拘禁,严禁刑讯逼供,等等。

权利为规定或隐含在法律规范中、实现于法律关系中的、主体以相对自由的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获得利益的一种手段。

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义务为设定或隐含在法律规范中、实现于法律关系中的、主体以相对受动的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保障权利主体获得利益的一种约束手段。

权利和义务是法律界定社会关系的两种方式或手段。从整体意义上

看,权利和义务作为行为的尺度共同执行着阶级统治和公共事务管理的职能,二者的基本功能是一致的。但是,从具体法律关系的内容来看,权利和义务在职能上有一定的分工,各自发挥作用的方式、方向和范围有所不同。

义务作为一种法律设定的行为模式与权利具有最大的相关性。

即义务规则应是针对某一权利并为保证这种权利实现而设定。换句话说,如果一种行为与权利没有相关性,法律就不能强行为之设定义务。其次,权利与义务是互补的、相应的。在一些情形下,所承担的义务,必然在另一些情况下享有相应的权利。权利与义务的互补、对应关系并不意味着两者的均等。只要权利义务是两种不同的价值类型,那么两者就有主次之分。

权利和义务之间就显示出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所谓对立,是指两者有着严格区别,各有不同的含义和质的规定性;所谓统一,是说两者密切联系、互为条件、相辅相成。

7执法、司法、守法的含义

执法:广义执法:所有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实施法律活动。

狭义执法: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法行使管理职权、履行职责、实施法律的活动。

司法:又称法的适用,通常是指国家司法机关根据法定职权法定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守法:指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以法律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依照法律行使权力、履行义务的活动。8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大体由在宪法统领下的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七个部分构成,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三个层次

三宪法

1宪法的概念和特征宪法与法律的关系

概念:宪法是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集中体现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的国家根本大法

特征: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是民主政治法律化的基本形式宪法与法律的关系:宪法是根本大法,是其他法律制定的根据,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2我国国家的根本性质(国体)

国家性质即国体,是国家的阶级本质,也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

3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4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2004年修正案首次将保障人权原则写入宪法,人权就是指作为一个人应该应该享有的权利,宪法中对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就是对公民人权保障的表现

5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职权

人民法院的职权: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设立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军事法院灯专门人民法院。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法律规定的特别情况外,一律公开进行。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

人民检查验的职权: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6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

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选举权的平等性、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原则、秘密投票原则

7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所有制及分配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夺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

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8基层群众性自治制度

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由居民(村民)选举的成员组成居民(村民)委员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制度。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民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并首先发育于城市。中共十七大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首次写入党代会报告,正式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起,纳入了中国特色政治制度范畴。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是基本政治制度

9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

10我国宪法关于紧急状态的规定:

根据宪法第六十七条和第八十九条的规定,有权决定紧急状态的机关分别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其权限划分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决定全国或者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进入晋级状态,国务院有权依照法律规定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部分地区进入晋级状态。此外,为了及时作出应急反应,对于全国或者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进入紧急状态的决定,国务院依法还应该有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决定的请求权。

四人民警察法

1公安机关人名警察的职责、权限

职责:(1)预防制止和侦察违法犯罪活动(2)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制止危害社会秩序的行为(3)维护交通安全和交通秩序,处理交通安全(4)组织实施消防工作,实行消防监督(5)管理枪支弹药、管制刀具和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6)对法律、法规规定的特种行业进行管理(7)警卫国家规定的

特定人员,守卫重要的场所和设备(8)管理集会、游行、示威活动(9)管理胡正、国籍、入境出境事务和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居留、旅行的有关事务(10)维护国境边境地区的治安秩序(11)对被判处拘役、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执行刑罚(12)监督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额安全保护工作(13)指导和监督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重点建设工程的治安保卫工作,指导治安保卫委员会等群众性组织的治安防范工作(14)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责任

权限:(1)对违反治安管理或者其他公安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个人或者组织,依法可以实施行政强制措施、行政处罚(2)对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或者威胁公共安全的人员,可以强行带离现场、依法予以拘留或者采取法律规定的其他措施(3)当场盘问、检查,继续盘问(4)依法使用武器警械(5)为侦查犯罪活动的需要,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可以依法执行拘留、搜查、逮捕或者其他强制措施(6)因履行职责的紧急需要或侦察犯罪的需要,经出示相应证件,可以优先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遇交通阻碍时,优先通行。可以优先使用机关团体、企事业组织和个人的交通工具、通信工具、场地和建筑物(7)对严重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他人人身安全的精神病人,可以采取保护性约束措施(8)交通管制(9)技术侦查措施(10)现场管制

2继续盘问的适用条件、时限,优先通行权和优先使用权的适用条件,交通管制权的使用条件和审批机关,现场管制权的相关规定

继续盘问的适用条件:对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员当场盘问、检查后,不能排除其违法犯罪嫌疑,且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警察可以讲其带至公安机关继续盘问(1)被害人、证人恐高或者之人其犯罪行为的(2有正在实施违反治安管理或者犯罪行为嫌疑的(3)有违反治安管理或者犯罪嫌疑且身份不明的(4)携带物品可能是违反治安管理或者犯罪的赃物

时限:对被盘问人的留置时间自带至公安机关之时起不超过24小时,在特殊情况下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批准,可以延长至48小时,并应当留有盘问记录

优先通行权的适用条件:公安机关的人名警察因履行职责的紧急需要,经出示相应证件,可以优先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遇交通阻碍时,优先通行。

优先使用权的适用:公安机关因侦查犯罪的需要,必要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优先适用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交通工具、通信工具、场地和建筑物,用后应当及时归还,并支付适当费用,造成损失的,应当赔偿。

交通管制权的适用条件和审批机关: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为预防和制止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行为,可以在一定的区域和时间,限制人员、车辆的通行或者停留,必要时可以实行交通管制

现场管制权的相关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经上级公安机关和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对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突发事件,可以根据情况实行现场管制。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依照前款规定,可以采取必要手段强行驱散,并对拒不服用的人员强行带离现场或者立即予以拘留

3非工作时间人民警察履行职责的规定

人民警察在非工作时间遇有其职责范围内的紧急情况,应当履行职责

4人民警察的义务和纪律

义务:(1)秉公执法,办事公道(2)模范遵守社会公德(3)礼貌待人,文明执勤(4)尊重人民群众的风俗习惯

人民警察遇到公民人身、财产安全受到侵犯或者处于其他危难情形,应当立即救助;对公民提出解决纠纷的要求,应当给予帮助;对公民的报警案件,应当及时查处;人民警察应当积极参加抢险救灾和社会公益工作

纪律:人民警察不得有下列行为(1)散步有损国家声誉的言论,参加非法组织,参加旨在反对国家的机会、游行、示威等活动,参加罢工(2)泄露国际秘密、警务工作秘密(3)弄虚作假,隐瞒案情,包庇、纵容违法犯罪活动(4)刑讯逼供或者体罚、虐待人犯(5)非法剥夺、限制他人人身自由,非法搜查他人的身体、物品、住所或者场所(6)敲诈勒索或者索取、收受贿赂(7)殴打他人或者唆使他人打人(8)违法实施处罚或者收取费用(9)接受当事人及其代理人的请客送礼(10)从事营利性的经营活动或者受雇于任何个人或者组织(11)玩忽职守,不履行法定义务(12)其他违法乱纪的行为

5录用人民警察的基本要求;不得担任人民警察的情形;担任人民警察领导职务的条件;人民警察的奖励种类和措施

录用人民警察的基本要求:年满18周岁公民;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和良好的品行;身体健康;具有高中毕业以上文化程度;自愿从事人民警察工作。

不得担任人民警察的情形:(1)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2)曾被开除公职的

6执行上级的决定和命令的规定;拒绝执行指令的适用条件

执行上级的决定和命令的规定:人民警察必须执行上级的决定和命令。人民警察认为上级的决定和命令有错误的,可以按照规定提出意见,但不得中止或者改变决定和命令的执行;提出的意见不被采纳时,必须服从决定和命令,执行决定和命令的后果由作出决定和命令的上级负责

拒绝执行指令的适用条件:人民警察对超越法律、法规规定的人民警察职责范围的指令,有权拒绝执行,并同时向上级机关报告

7公民、组织对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的协助任务

8人民警察的警用标志、制式服装和警械的管理规定

9对人民警察的执法监督

10违反人民警察法的法律责任形式

(1)行政处分。行政处分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对受行政处分的人名警察,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降低警衔、取消警衔。(2)行政措施。为制止、查处人民警察严重违法违纪行为,应当给予行政预防事故,对违反纪律的人民警察在必要时可以对其采取停止执行职务、禁闭的行政措施(3)刑事责任。人民警察违反政治纪律、工作纪律和廉政纪律,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4)赔偿责任。人民警察在执行职务中,侵犯公民或者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按照国家赔偿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赔偿

五反恐怖主义法

1恐怖主义、恐怖活动、恐怖活动组织、恐怖活动成员、恐怖事件的概念

恐怖主义:恐怖主义,是指通过暴力、破坏、恐吓等手段,制造社会恐慌、危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财产,或者胁迫国家机关、国际组织,以实现其政治、意识形态等目的的主张和行为。

恐怖活动:本法所称恐怖活动,是指恐怖主义性质的下列行为:○1组织、策划、准备实施、实施造成或者意图造成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公共设施损坏、社会秩序混乱等严重社会危害的活动的;○2宣扬恐怖主义,煽动实施恐怖活动,或者非法持有宣扬恐怖主义的物品,强制他人在公共场所穿戴宣扬恐怖主义的服饰、标志的;○3组织、领导、参加恐怖活动组织的;○4为恐怖活动组织、恐怖活动人员、实施恐怖活动或者恐怖活动培训提供信息、资金、物资、劳务、技术、场所等支持、协助、便利的;○5其他恐怖活动。

恐怖活动组织:是指三人以上为实施恐怖活动而组成的犯罪组织。

恐怖活动人员:是指实施恐怖活动的人和恐怖活动组织的成员。

恐怖事件:是指正在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危害的恐怖活动。

2恐怖活动组织和人员的认定

第十二条国家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根据本法第三条的规定,认定恐怖活动组织和人员,由国家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的办事机构予以公告。

第十三条国务院公安部门、国家安全部门、外交部门和省级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对于需要认定恐怖活动组织和人员的,应当向国家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提出申请。

第十四条金融机构和特定非金融机构对国家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的办事机构公告的恐怖活动组织和人员的资金或者其他资产,应当立即予以冻结,并按照规定及时向国务院公安部门、国家安全部门和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第十五条被认定的恐怖活动组织和人员对认定不服的,可以通过国家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的办事机构申请复核。国家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应当及时进行复核,作出维持或者撤销认定的决定。复核决定为最终决定。

国家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作出撤销认定的决定的,由国家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的办事机构予以公告;资金、资产已被冻结的,应当解除冻结。

第十六条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有管辖权的中级以上人民法院在审判刑事案件的过程中,可以依法认定恐怖活动组织和人员。对于在判决生效后需要由国家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的办事机构予以公告的,适用本章的有关规定。

3安全防范

第三章安全防范

第十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开展反恐怖主义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反恐怖主义意识。

教育、人力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有关职业培训机构应当将恐怖活动预防、应急知识纳入教育、教学、培训的内容。

新闻、广播、电视、文化、宗教、互联网等有关单位,应当有针对性地面向社会进行反恐怖主义宣传教育。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协助人民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加强反恐怖主义宣传教育。

第十八条电信业务经营者、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应当为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依法进行防范、调查恐怖活动提供技术接口和解密等技术支持和协助。

第十九条电信业务经营者、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落实网络安全、信息内容监督制度和安全技术防范措施,防止含有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内容的信息传播;发现含有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内容的信息的,应当立即停止传输,保存相关记录,删除相关信息,并向公安机关或者有关部门报告。

网信、电信、公安、国家安全等主管部门对含有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内容的信息,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及时责令有关单位停止传输、删除相关信息,或者关闭相关网站、关停相关服务。有关单位应当立即执行,并保存相关记录,协助进行调查。对互联网上跨境传输的含有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内容的信息,电信主管部门应当采取技术措施,阻断传播。

第二十条铁路、公路、水上、航空的货运和邮政、快递等物流运营单位应当实行安全查验制度,对客户身份进行查验,依照规定对运输、寄递物品进行安全检查或者开封验视。对禁止运输、寄递,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或者客户拒绝安全查验的物品,不得运输、寄递。

前款规定的物流运营单位,应当实行运输、寄递客户身份、物品信息登记制度。

第二十一条电信、互联网、金融、住宿、长途客运、机动车租赁等业务经营者、服务提供者,应当对客户身份进行查验。对身份不明或者拒绝身份查验的,不得提供服务。

第二十二条生产和进口单位应当依照规定对枪支等武器、弹药、管制器具、危险化学品、民用爆炸物品、核与放射物品作出电子追踪标识,对民用爆炸物品添加安检示踪标识物。

运输单位应当依照规定对运营中的危险化学品、民用爆炸物品、核与放射物品的运输工具通过定位系统实行监控。

有关单位应当依照规定对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实行严格的监督管理,严密防范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扩散或者流入非法渠道。

对管制器具、危险化学品、民用爆炸物品,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根据需要,在特定区域、特定时间,可以决定对生产、进出口、运输、销售、使用、报废实施管制,可以禁止使用现金、实物进行交易或者对交易活动作出其他限制。

第二十三条发生枪支等武器、弹药、危险化学品、民用爆炸物品、核与放射物品、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被盗、被抢、丢失或者其他流失的情形,案发单位应当立即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并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同时依照规定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公安机关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开展调查。有关主管部门应当配合公安机关开展工作。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制作、生产、储存、运输、进出口、销售、提供、购买、使用、持有、报废、销毁前款规定的物品。公安机关发现的,应当予以扣押;其他主管部门发现的,应当予以扣押,并立即通报公安机关;其他单位、个人发现的,应当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

第二十四条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国务院有关部门、机构依法对金融机构和特定非金融机构履行反恐怖主义融资义务的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发现涉嫌恐怖主义融资的,可以依法进行调查,采取临时冻结措施。

第二十五条审计、财政、税务等部门在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有关单位实施监督检查的过程中,发现资金流入流出涉嫌恐怖主义融资的,应当及时通报公安机关。

第二十六条海关在对进出境人员携带现金和无记名有价证券实施监管的过程中,发现涉嫌恐怖主义融资的,应当立即通报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和有管辖权的公安机关。

第二十七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制定、组织实施城乡规划,应当符合反恐怖主义工作的需要。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需要,组织、督促有关建设单位在主要道路、交通枢纽、城市公共区域的重点部位,配备、安装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等防范恐怖袭击的技防、物防设备、设施。

第二十八条公安机关和有关部门对宣扬极端主义,利用极端主义危害公共安全、扰乱公共秩序、侵犯人身财产、妨害社会管理的,应当及时予以制止,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公安机关发现极端主义活动的,应当责令立即停止,将有关人员强行带离现场并登记身份信息,对有关物品、资料予以收缴,对非法活动场所予以查封。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宣扬极端主义的物品、资料、信息的,应当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

第二十九条对被教唆、胁迫、引诱参与恐怖活动、极端主义活动,或者参与恐怖活动、极端主义活动情节轻微,尚不构成犯罪的人员,公安机关应当组织有关部门、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所在单位、就读学校、家庭和监护人对其进行帮教。

监狱、看守所、社区矫正机构应当加强对服刑的恐怖活动罪犯和极端主义罪犯的管理、教育、矫正等工作。监狱、看守所对恐怖活动罪犯和极端主义罪犯,根据教育改造和维护监管秩序的需要,可以与普通刑事罪犯混合关押,也可以个别关押。

第三十条对恐怖活动罪犯和极端主义罪犯被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监狱、看守所应当在刑满释放前根据其犯罪性质、情节和社会危害程度,服刑期间的表现,释放后对所居住社区的影响等进行社会危险性评估。进行社会危险性评估,应当听取有关基层组织和原办案机关的意见。经评估具有社会危险性的,监狱、看守所应当向罪犯服刑地的中级人民法院提出安置教育建议,并将建议书副本抄送同级人民检察院。

罪犯服刑地的中级人民法院对于确有社会危险性的,应当在罪犯刑满释放前作出责令其在刑满释放后接受安置教育的决定。决定书副本应当抄送同级人民检察院。被决定安置教育的人员对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

安置教育由省级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安置教育机构应当每年对被安置教育人员进行评估,对于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应当及时提出解除安置教育的意见,报决定安置教育的中级人民法院作出决定。被安置教育人员有权申请解除安置教育。

人民检察院对安置教育的决定和执行实行监督。

第三十一条公安机关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将遭受恐怖袭击的可能性较大以及遭受恐怖袭击可能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或者社会影响的单位、场所、活动、设施等确定为防范恐怖袭击的重点目标,报本级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备案。

第三十二条重点目标的管理单位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制定防范和应对处置恐怖活动的预案、措施,定期进行培训和演练;

(二)建立反恐怖主义工作专项经费保障制度,配备、更新防范和处置设备、设施;

(三)指定相关机构或者落实责任人员,明确岗位职责;

(四)实行风险评估,实时监测安全威胁,完善内部安全管理;

(五)定期向公安机关和有关部门报告防范措施落实情况。

重点目标的管理单位应当根据城乡规划、相关标准和实际需要,对重点目标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运行符合本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的技防、物防设备、设施。

重点目标的管理单位应当建立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值班监看、信息保存使用、运行维护等管理制度,保障相关系统正常运行。采集的视频图像信息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九十日。

对重点目标以外的涉及公共安全的其他单位、场所、活动、设施,其主管部门和管理单位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责任。

第三十三条重点目标的管理单位应当对重要岗位人员进行安全背景审查。对有不适合情形的人员,应当调整工作岗位,并将有关情况通报公安机关。

第三十四条大型活动承办单位以及重点目标的管理单位应当依照规定,对进入大型活动场所、机场、火车站、码头、城市轨道交通站、公路长途客运站、口岸等重点目标的人员、物品和交通工具进行安全检查。发现违禁品和管制物品,应当予以扣留并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发现涉嫌违法犯罪人员,应当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

第三十五条对航空器、列车、船舶、城市轨道车辆、公共电汽车等公共交通运输工具,营运单位应当依照规定配备安保人员和相应设备、设施,加强安全检查和保卫工作。

第三十六条公安机关和有关部门应当掌握重点目标的基础信息和重要动态,指导、监督重点目标的管理单位履行防范恐怖袭击的各项职责。

公安机关、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对重点目标进行警戒、巡逻、检查。

第三十七条飞行管制、民用航空、公安等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加强空域、航空器和飞行活动管理,严密防范针对航空器或者利用飞行活动实施的恐怖活动。

第三十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和军事机关应当在重点国(边)境地段和口岸设置拦阻隔离网、视频图像采集和防越境报警设施。

公安机关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应当严密组织国(边)境巡逻,依照规定对抵离国(边)境前沿、进出国(边)境管理区和国(边)境通道、口岸的人员、交通运输工具、物品,以及沿海沿边地区的船舶进行查验。

第三十九条出入境证件签发机关、出入境边防检查机关对恐怖活动人员和恐怖活动嫌疑人员,有权决定不准其出境入境、不予签发出境入境证件或者宣布其出境入境证件作废。

第四十条海关、出入境边防检查机关发现恐怖活动嫌疑人员或者涉嫌恐怖活动物品的,应当依法扣留,并立即移送公安机关或者国家安全机关。

检验检疫机关发现涉嫌恐怖活动物品的,应当依法扣留,并立即移送公安机关或者国家安全机关。

第四十一条国务院外交、公安、国家安全、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商务、旅游等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境外投资合作、旅游等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对中国在境外的公民以及驻外机构、设施、财产加强安全保护,防范和应对恐怖袭击。

第四十二条驻外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安全防范制度和应对处置预案,加强对有关人员、设施、财产的安全保护

4技术侦察

第四十五条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军事机关在其职责范围内,因反恐怖主义情报信息工作的需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经过严格的批准手续,可以采取技术侦察措施。

依照前款规定获取的材料,只能用于反恐怖主义应对处置和对恐怖活动犯罪、极端主义犯罪的侦查、起诉和审判,不得用于其他用途。

5调查恐怖活动嫌疑的措施

第四十九条公安机关接到恐怖活动嫌疑的报告或者发现恐怖活动嫌疑,需要调查核实的,应当迅速进行调查。

第五十条公安机关调查恐怖活动嫌疑,可以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对嫌疑人员进行盘问、检查、传唤,可以提取或者采集肖像、指纹、虹膜图像等人体生物识别信息和血液、尿液、脱落细胞等生物样本,并留存其签名。

公安机关调查恐怖活动嫌疑,可以通知了解有关情况的人员到公安机关或者其他地点接受询问。

第五十一条公安机关调查恐怖活动嫌疑,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收集、调取相关信息和材料。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提供。

第五十二条公安机关调查恐怖活动嫌疑,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查询嫌疑人员的存款、汇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可以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措施。查封、扣押、冻结的期限不得超过二个月,情况复杂的,可以经上一级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延长一个月。

第五十三条公安机关调查恐怖活动嫌疑,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根据其危险程度,责令恐怖活动嫌疑人员遵守下列一项或者多项约束措施:

(一)未经公安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指定的处所;

(二)不得参加大型群众性活动或者从事特定的活动;

(三)未经公安机关批准不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者进入特定的场所;

(四)不得与特定的人员会见或者通信;

(五)定期向公安机关报告活动情况;

(六)将护照等出入境证件、身份证件、驾驶证件交公安机关保存。

公安机关可以采取电子监控、不定期检查等方式对其遵守约束措施的情况进行监督。

采取前两款规定的约束措施的期限不得超过三个月。对不需要继续采取约束措施的,应当及时解除。第五十四条公安机关经调查,发现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的,应当依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立案侦查。本章规定的有关期限届满,公安机关未立案侦查的,应当解除有关措施。

6指挥长负责制、现场指挥员的确定、恐怖事件发生后采取应对处置措施、恐怖事件现场使用武器的情形指挥长负责制:第五十六条应对处置恐怖事件,各级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应当成立由有关部门参加的指挥机构,实行指挥长负责制。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负责人可以担任指挥长,也可以确定公安机关负责人或者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的其他成员单位负责人担任指挥长。

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发生的恐怖事件或者特别重大恐怖事件的应对处置,由国家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负责指挥;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发生的涉及多个行政区域的恐怖事件或者重大恐怖事件的应对处置,由省级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负责指挥。

恐怖事件发生后采取的应对处置措施:第五十七条恐怖事件发生后,发生地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应当立即启动恐怖事件应对处置预案,确定指挥长。有关部门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民兵组织,按照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和指挥长的统一领导、指挥,协同开展打击、控制、救援、救护等现场应对处置工作。

上级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可以对应对处置工作进行指导,必要时调动有关反恐怖主义力量进行支援。

需要进入紧急状态的,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国务院依照宪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决定。

第五十八条发现恐怖事件或者疑似恐怖事件后,公安机关应当立即进行处置,并向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报告;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发现正在实施恐怖活动的,应当立即予以控制并将案件及时移交公安机关。

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尚未确定指挥长的,由在场处置的公安机关职级最高的人员担任现场指挥员。公安机关未能到达现场的,由在场处置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或者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职级最高的人员担任

现场指挥员。现场应对处置人员无论是否属于同一单位、系统,均应当服从现场指挥员的指挥。指挥长确定后,现场指挥员应当向其请示、报告工作或者有关情况。

恐怖事件现场使用武器的情形:第六十二条人民警察、人民武装警察以及其他依法配备、携带武器的应对处置人员,对在现场持枪支、刀具等凶器或者使用其他危险方法,正在或者准备实施暴力行为的人员,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武器;紧急情况下或者警告后可能导致更为严重危害后果的,可以直接使用武器。7对有关人员采取保护措施的规定

第六十五条当地人民政府应当及时给予恐怖事件受害人员及其近亲属适当的救助,并向失去基本生活条件的受害人员及其近亲属及时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卫生、民政等主管部门应当为恐怖事件受害人员及其近亲属提供心理、医疗等方面的援助。

8公安机关管辖的反恐怖主义违法行为的认定及法律责任

第六十六条公安机关应当及时对恐怖事件立案侦查,查明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依法追究恐怖活动组织、人员的刑事责任。

第六十七条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应当对恐怖事件的发生和应对处置工作进行全面分析、总结评估,提出防范和应对处置改进措施,向上一级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报告。

六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

1公安机关的性质

公安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人民警察是武装性质的国家治安行政力量和刑事司法力量

2公安机关的管理体制

公安部在国务院领导下,主管全国的公安工作,是全国公安工作的领导、指挥机关。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在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的公安工作,是本行政区域公安工作的领导、指挥机关

3公安机关内设机构的分类

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公安机关和公安分局内设机构分为综合管理机构和执法勤务机构,执法勤务工作实行队建制,称为总队、支队、大队、中队。

4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务的分类:人民警察职务分为警官职务、警员职务和警务技术职务

七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

1警械的定义和种类,武器的定义

警械的定义:是指人民警察按照规定装备的警棍、催泪弹、高压水枪、特种防暴枪、手铐、脚镣、警绳等警用器械

警械种类:约束性警械和驱逐性、制服性警械两类

2使用警械和武器的基本原则

人民警察制止违法犯罪行为,可以采用强制手段;根据需要,可以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使用警械;使用警械不能制止,或者不使用武器制止,可能发生严重后果的,可以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使用武器。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应当以制止违法犯罪行为,尽量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为原则。这是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3使用警械的条件

人民警察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警棍、催泪弹、高压水枪、特种防暴枪灯驱逐性、制服性警械:(1)结伙斗殴、殴打、寻衅滋事、侮辱妇女或者进行其他流氓活动的(2)聚众扰乱车站、码头、民用航空站、运动场等公共场所秩序的(3)非法举行集会、游行、示威的(4)强行冲越人民警察为履行职责设置的警戒线的(5)以暴力方法抗拒或者阻碍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的(6)袭击人民警察的(7)危害公共安全、社会秩序和公民人身安全的其他行为,需要当场制止的(8)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使用警械的其他情形

人民警察依法执行下列任务,遇有违法犯罪分子可能逃脱、行凶、自杀、自伤或者有其他危险行为的,可

以使用手铐、脚镣、警绳灯约束性警械(1)抓获违法犯罪分子或者重大犯罪嫌疑人的(2)执行逮捕、拘留、看押、押解、审讯、拘传、强制传唤的(3)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使用警械的其他情形

4使用武器的条件

人民警察判明有下列暴力犯罪行为的紧急情形之一,经警告无效,可以使用武器(1)放火、决水、爆炸等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2)劫持航空器、船舰、火车、机动车等交通工具,故意危害公共安全的(3)抢夺、抢劫枪支弹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4)使用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品实施犯罪或者以使用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相威胁实施犯罪的(5)破坏军事、通讯、交通、能源、防险等重要设施,足以对公共安全造成严重紧迫危险的(6)实施凶杀、劫持人质等暴力行为,危及公民生命安全的(7)国家规定的警卫、守卫、警戒对象和目标受到暴力袭击、破坏的紧迫危险的(8)结伙抢劫或者持械抢劫公私财物的(9)聚众械斗、暴乱等严重破坏社会治安秩序,用其他方法不能制止的(10)以暴力方法抗拒或阻碍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或者暴力袭击人民警察,危及人民警察生命安全的(11)在押人犯、罪犯聚众骚乱、暴乱、行凶或者脱逃的(12)劫夺在押人犯、罪犯的(13)实施放火、决水、爆炸、凶杀、抢劫或者其他严重暴力犯罪行为后拒捕、逃跑的(14)犯罪分子携带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拒捕、逃跑的(15)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使用武器的其他情形

人民警察依法使用武器,来不及警告或者警告后可能导致更为严重危害后果的可以直接使用武器

5不得使用武器的情形

(1)发现事实犯罪的人是孕妇、儿童的,但是使用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实施暴力犯罪的除外(2)犯罪分子处于群众聚集的场所或者存放大量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灯危险物品的场所的,但是不适用武器予以制止,讲发生更为严重危害后果的除外

6停止使用武器的情形

(1)犯罪分子停止实施犯罪,服从人民警察命令的(2)犯罪分子失去继续实施犯罪能力的

7使用武器的处置程序

人民警察使用武器造成犯罪分子或者无辜人员伤亡的,应当及时抢救受伤人员,保护现场,并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或者该人民警察所属机关报告。当地公安机关或者该人民警察所属机关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进行勘验、调查,并及时通知当地人民检察院,当地公安机关或者该人民警察所属机关应当将犯罪分子或者无辜人员的伤亡情况,及时通知其家属或者其所在单位。人民警察使用武器的,应当将使用武器的情况如实向所属机关书面报告。

8违法使用警械和武器的法律责任

人民警察违法使用警械、武器,造成不应有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求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对受到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人员,由该人民警察所属机关参照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给予补偿

八行政处罚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不含程序内容)

1行政处罚和治安管理处罚的实施机关、适用对象、适用范围

行政处罚的实施机关:行政处罚由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没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或其他组织一般不能实施行政处罚。国务院或者经国务院授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的行政处罚权,但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权只能由公安机关行使。

行政处罚的适用对象:象是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政违法者,且具有一定的责任能力。

行政处罚的适用范围:适用于违反行政管理秩序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

治安管理处罚的实施机关:国务院公安部门负责全国的治安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治安管理工作。治安案件的管辖由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

治安管理处罚的适用对象: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应当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依照本条例处罚。

治安管理处罚法的适用范围:凡在中华2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发生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均使用治安管理处罚法,法律有特别规定的除外。

2行政处罚和治安管理处罚的原则

行政处罚的原则:(1)处罚法定原则(2)处罚公正、公开原则(3)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4)保障相对人权利的原则(5)职能分离原则(6)一事不再罚原则

治安管理处罚的原则:(1)以实施为依据,过罚相当原则。治安管理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2)公开公正、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实施治安管理处罚,应当公开公正,尊重保障

人权,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3)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办理治安案件应当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

3行政处罚和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与设定

行政处罚的种类:(1)警告(2)罚款(3)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4)责令停产停业(5)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执照(6)行政拘留(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行政处罚的设定:第九条法律可以设定各种行政处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设定。第十条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法律对违法行为已经作出行政处罚规定,行政法规需要作出具体规定的,必须在法律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规定。第十一条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销企业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法律、行政法规对违法行为已经作出行政处罚规定,地方性法规需要作出具体规定的,必须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规定。第十二条国务院部、委员会制定的规章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作出具体规定。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前款规定的国务院部、委员会制定的规章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可以设定警告或者一定数量罚款的行政处罚。罚款的限额由国务院规定。国务院可以授权具有行政处罚权的直属机构依照本条第一款、第二款的规定,规定行政处罚。第十三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以及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可以在法律、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作出具体规定。尚未制定法律、法规的,前款规定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可以设定警告或者一定数量罚款的行政处罚。罚款的限额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规定。第十四条除本法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以及第十三条的规定外,其他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处罚。

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警告、罚款、行政拘留、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对违反治安管理的外国人,可以附加适用期限出境和驱逐出境。

4单位违反治安管理的处罚

单位违反治安管理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本法的规定处罚。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对同一行为规定给予单位处罚的,依照其规定处罚

5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

(1)扰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秩序,知识工作生产、营业、医疗、教学、科研不能正常进行,尚未造成严重损失的(2)扰乱车站、港口、码头、机场、商场、公园、展览馆或者其他公共场所秩序的(3)扰乱公共汽车、电车、火车、船舶、航空器或者其他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4)非法拦截或者强登、扒乘机动车、船舶、航空器以及其他交通工具,影响交通工具正常行驶的(5)破坏依法进行的选举秩序的(6)扰乱文化、体育等大型群众性活动的(7)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8)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9)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10)结伙斗殴的(11)追逐拦截他人的(12)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的(13)其他寻衅滋事行为(14)组织、教唆、胁迫、诱骗、煽动他人从事邪教、会道门活动或者邪教、会道门、迷信活动,扰乱社会秩序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15)冒用宗教、气功名义进行扰乱社会秩序、损害他人身体健康活动的(16)违反国家规定,故意干扰无线电业务

正常进行的,或者对正常运行的无线电台产生干扰,经有关主管部门指出后,拒不采取有效措施消除的(17)违反国家规定,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造成危害的(18)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进行删除、修改、增加、干扰、造成计算机信息系统不能正常运行的(19)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增加的(20)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影响计算机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

6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1)违反国家规定,制造、买卖、储存、运输、携带、使用、提供、处置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的(2)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性物质被盗、被抢或者丢失,未按规定报告的或故意隐瞒不报的(3)非法携带枪支、弹药或者弩、匕首等国家规定的管制器具的(4)盗窃、损毁油气管道设施、电力电信设施、广播电视设施、水利防汛工程设施,或者水文监测、测量、气象测报、环境监测、地质检测、地震检测等公共设施的(5)移动、损毁国家边境的界碑、界桩以及其他边境标志、边境设施或者领土、领海标志设施的(6)非法进行影响国辩边界线走向的活动或者修建有碍国边境管理的设施的(7)盗窃、损坏、擅自移动使用中航空设施,或者强行进入航空器驾驶舱的;在使用中的航空器上使用可能影响导航系统正常功能的器具、工具,不听劝阻的(8)盗窃、损毁或者擅自移动铁路设施、设备、机车车辆配件或者安全标志的(9)在铁路线路上放置障碍物,或者故意向列车投掷物品的(10)在铁路线路、桥梁、涵洞出挖掘坑穴、采石取沙的(11)在提路线路上私设道口或者平交过道的(12)擅自进入铁路防护网或者火车来临四在铁路线路上行走坐卧、抢越铁路,影响行车安全的(13)未经批准,安装、使用电网的,或者安装、使用电网不符合安全规定的(14)在车辆、行人通信的地方施工,对沟井坎穴不设覆盖物、防围和警示标志的,或者故意损毁、移动覆盖物、防围和警示标志的(15)盗窃、损毁路面井盖、照明等公共设施的(16)举办文化、体育等大型群众性活动,违反有关规定,有发生安全事故危险的(17)旅馆、饭店、影剧院、娱乐场、运动场、展览馆或者其他供社会公众活动的场所的经营管理人员,违反安全规定,致使该场所有发生安全事故危险,经公安机关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

7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的行为

(1)组织、胁迫、诱骗不满十六周岁的人或者残疾人进行恐怖、残忍表演的(2)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强迫他人劳动的(3)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非法侵入他人住宅或者非法搜查他人身体的(4)胁迫、诱骗或者利用他人乞讨的;反复纠缠、强行讨要或者以其他滋扰他人的方式乞讨的(5)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6)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7)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8)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9)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10)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11)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12)威胁他人的,或者在公共场所故意暴露身体,情节恶劣的(13)虐待家庭成员,被虐待人要求处理的(14)遗弃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被抚养人的(15)强买强卖商品,强迫他人提供服务或者强迫他人接受服务的(16)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或者在出版物、计算机信息网络中刊载民族歧视、侮辱内容的(17)冒领、隐匿、毁弃、私自开拆或者非法检查他人邮件的(18)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

8妨害社会管理的行为

(1)拒不执行人民政府在紧急状态情况下一发发布的决定命令的(2)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3)阻碍执行紧急任务的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抢险车、警车等车辆通行的(4)强行冲闯公安机关设置的警戒带、警戒区的(5)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以其他虚假身份招摇撞骗的(6)伪造、变造或者买卖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的公文、证件、证明文件、印章的(7)买卖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勤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的公文、证件、证明文件的(8)伪造、变造、倒卖车票、船票、航空客票、文艺演出票、体育比赛入场券或者其他有价票证、凭证的(9)伪造、变造船舶户牌,买卖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船舶户牌,或者涂改船舶发动机号码的(10)船舶擅自进入、停靠国家禁止、限制进入的水域或者岛屿的(11)违反国家规定,未经注册登记,以社会团体名义

进行活动,被取缔后,仍进行活动的(12)被依法撤销登记的社会团体,仍以社会团体名义进行活动的(13)未经许可,擅自经营按照国家规定需要由公安机关许可的行业的(14)煽动、策划非法集会、游行、示威,不听劝阻的(15)旅馆业的工作人员对住宿的旅客不按规定登记姓名、身份证件种类和号码的,或者明知住宿的旅客将危险物质带入旅馆,不予制止的;旅馆业的工作人员明知住宿的旅客是犯罪嫌疑人员或者被公安机关通缉的人员,不向公安机关报告的(16)房屋出租人将房屋出租给无身份证的人居住的,或者不按规定登记承租人姓名、身份证件种类和号码的;房屋出租人明知承租人利用出租房屋进行犯罪活动,不向公安机关报告的(17)违反关于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制造噪音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18)典当行业工作人员承接典当的物品,不查验有关证明、不履行登记手续,或者明知是违法犯罪嫌疑人、赃物,不向公安机关报告的(19)违反国家规定,收购铁路、油田、供电、电信、矿山、水利、测量和城市公共设施扥废旧专用器材的(20)收购公安机关通报寻查的赃物或者有赃物嫌疑的物品的(21)收购国籍禁止收购的其他物品的(22)隐藏、转移、变卖或者损毁行政执法机关依法扣押、查封、冻结的财物的(23)伪造、隐匿、毁灭证据或者提供虚假证言、谎报案情,影响行政执法机关依法办案的(24)明知是赃物而窝藏、转移或者代为销售的(25)被依法执行管制、剥夺政治权利或者在缓刑、保外就医等监外执行中的罪犯或者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让你,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公安部门有关监督管理规定的行为(26)协助组织或者运送他人偷乐国边境的;优越国边境的(27)刻划、涂污或者以其他方式故意损坏国家保护的文物、名胜古迹的(28)违反归家规定,在文物保护单位附近进行爆破、挖掘等活动,危及文物安全的(29)偷开他人机动车的(30)未取得驾驶证驾驶或者偷开他人航空器、机动船舶的(31)故意破坏、污损他人坟墓或者毁坏、丢弃他人尸骨、骨灰的(32)在公共场所停放尸体或者因停放尸体影响他人正常生活、工作秩序,不听劝住的(33)卖淫、嫖娼的;在公共场所拉客招嫖的(34)引诱、容留、介绍他人卖淫的(35)制作、传输、复制、出售、出租淫秽的书刊、图片、影片、音像制品等淫秽物品或者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电话以及其他通讯工具传播淫秽信息的(36)组织播放淫秽音像的(37)组织或者进行淫秽表演的(38)参与聚众淫乱活动的(39)以营利为目的,为赌博提供条件的,或者参与赌博赌资较大的(40)非法种植罂粟不满五百株或者其他少量毒品原植物的(41)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少量未经灭活的罂粟等毒品原植物种子或者幼苗的(42)非法运输、买卖、储存、使用少量罂粟壳的(43)非法持有鸦片不满二百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不满十克或者其他少量毒品的(44)向他人提供毒品的(45)吸食、注射毒品的(46)胁迫欺骗医务人员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47)教唆、引诱、欺骗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48)旅馆业、饮食服务业、文化娱乐业、出租汽车业等单位的人员,在公安机关查处吸毒、赌博、卖淫、嫖娼活动时。为违法犯罪行为人通风报信(49)饲养动物,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或者放任动物恐吓他人的

9违法办理治安案件的情形与法律责任形式

10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

(1)情节是否严重、恶劣。如果情节严重、恶劣,就构成犯罪;情节较轻,就是违反治安管理行为。(2)后果是否严重。如果行为后果严重,构成犯罪;如果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就是违反治安管理行为。(3)采取何种手段。如果使用暴力、胁迫等手段就构成犯罪;如果没有使用暴力、胁迫等手段就是违反治安管理行为。(4)具有何种目的。如果出于某种特定目的而实施某种行为就构成犯罪,反之是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在处理具体行为时,应当以法律为准绳作出判断。

联系:都是扰乱社会治安,危害公民人身权利,触犯了国家法律法规的行为。

九办理行政案件程序(含行政处罚法、治安管理处罚法、行政强制法有关程序规定以及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

1公安行政案件的管辖

(1)行政案件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公安机关管辖,由违法行为人居住地公安机关管辖更为适宜,可以由违法行为人居住地公安机关管辖,但是涉及卖淫、嫖娼,引诱、容留、介绍卖淫、赌博的案件除外(2)几个公安机关都有权管辖的行政案件,由最初受理的公安机关管辖。必要时,可以由主要违法行为发生地公安机关管辖。对管辖权发生争议的,报请共同的上一级公安机关指定管辖。对于重大、复杂的案件,上级公

安可以直接办理或者指定管辖(3)铁路公安机关负责调查处理列车上,火车站工作区域内,铁路系统的机关、场、段、所、队等单位内发生的案件,以及在铁路线上放置障碍物或者损毁、移动铁路设施等可能影响铁路运输安全、盗窃铁路设施的案件。交通公安加官管辖港航系统的轮船上、港口、码头工作区域内和机关、厂、所、队扥单位内发生的案件。民航公安机关管辖民航管理机构管理的机场工作区域以及民航系统的机关、厂、所、队等单位内和民航飞机上发生的案件。国有林区的森林公安机关管辖其辖区内发生的案件。海关缉私部门管辖阻碍海关缉私警察依法执行职务的治安案件(4)公安机关和军队互涉公安行政案件的管辖分工由公安部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部另行规定。

2回避的适用

审判人员、检查人员、侦查人员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非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1)是本案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2)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3)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4)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应吸纳公正处理案件的

审判人员、检查人员、侦查人员的回避,应当分别由院长、检察长、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院长的回避,由本院审判委员会决定;检察长和公安机关负责人的回避,由同级人民检察院监察委员会决定。对侦察人员的回避作出决定前,侦查人员不能停止对案件的侦查。对驳回申请回避的决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申请复议一次。回避的规定适用于书记员、翻译人员和鉴定人。

3行政案件证据的种类,刑事诉讼中的证据在行政案件中的使用,作证义务和证人资格

行政案件证据的种类:物证;书证;被侵害人陈述和其他证人证言;违法嫌疑人的陈述和申辩;鉴定意见;勘验、检查、辨认笔录,现场笔录;视听资料、电子数据。

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刑事诉讼中的证据在行政案件中的使用:刑事案件转为行政案件办理的,刑事案件办理过程中收集的证据材料,可以作为行政案件的证据使用

作证义务: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

证人资格: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做证人

4期间的计算,法律文书的送达方式和期限。

期间以时、日、月计算。期间开始的时和日不算在期间以内。法定期间不包括路途上的时间。上诉状或者其他文件在期满前已经交邮的,不算过期。期间的最后一日为节假日的,以节假日后的第一日为期满日期,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罪犯在押期间,应当至期满之日为止,不得因节假日而延长

法律文书的送达方式和时限:送达法律文书应当首先采取直接送达方式,交给受送达人本人;受送达人不在的,可以交付其成年家属、所在单位的负责人员或者其居住地居(村)民委员会代收。受送达人本人或者代收人拒绝接收或者拒绝签名和捺指印的,送达人可以邀请其邻居或者其他见证人到场,说明情况,也可以对拒收情况进行录音录像,把文书留在受送达人处,在附卷的法律文书上注明拒绝的事由、送达日期,由送达人、见证人签名或者捺指印,即视为送达。

无法直接送达的,委托其他公安机关代为送达,或者邮寄送达。

经采取上述送达方式仍无法送达的,可以公告送达。公告的范围和方式应当便于公民知晓,公告期限不得少于六十日。

5简易程序(当场处罚)的适用

违法事实确凿,且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警察可以当场作出处罚决定,有违禁品的,可以当场收缴:(1)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或者道路交通违法行为人处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2)出入境边防检查机关对违反出境入境管理行为处5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3)对有其他违法行为的个人处5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对单位处10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4)法律规定可以当场处罚的其他情形

涉及卖淫、嫖娼、赌博毒品的案件,不适合当场处罚

6行政案件需要调查的内容

(1)违法嫌疑人的基本情况。主要是姓名、出生日期、性别、户籍所在地、民族、文化程度、工作单位、

现住址、身份证件种类及号码。必要时,调查其家庭主要成员情况、是否受到过刑事处罚和行政拘留以及劳动教养、收容教养、强制(隔离)解读、收容教养等情况(2)违法行为是否存在(3)违法行为是否为违法嫌疑人实施(4)实施违法行为的时间、地点、手段、后果以及其他情节(5)违法嫌疑人有无法定从重、从轻、减轻以及不予处罚的情形(6)与案件有关的其他事实

7调查取证的基本要求

(1)公安机关对行政案件进行调查时,应当全面、及时、合法地手机、调取有关证据材料,并予以审查、核实(2)公安机关在调查取证时,必须由人民警察进行(3)公安机关在调查取证时,人民警察不得少于两人(4)公安机关在调查取证时,需要向被调查取证人员表明执法身份

8安全检查的适用

为保证人民警察、违法犯罪嫌疑人和其他群众的人身安全,人民警察对查获或者到案的违法嫌疑人应当进行安全检查,发现管制刀具、武器、易燃易爆等危险品的,应当立即予以扣押,安全检查不要要开具检查证。

9行政强制措施的种类和实施程序

种类:(1)对物品、设施、场所采取扣押、扣留、临时查封、查封、先行登记保存、抽样取证等强制措施(2)对违法嫌疑人采取保护性约束措施、继续盘问、强制传唤、强制检测、拘留审查、限制活动范围等强制措施

实施程序:(1)实施前须依法向公安机关负责人报告并经批准(2)通知当事人到场,告知当事人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理由、依据以及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救济途径。当事人不能到场的,邀请见证人到场,并在现场笔录中注明(3)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4)制作现场笔录,由当事人和办案人民警察签名或者盖章,当事人拒绝的,在笔录中注明。当事人不在场的,由见证人和办案人民警察在笔录上签名或者盖章(5)实施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的,应当当场告知当事人家属实施强制措施的公安机关、理由、地点和期限;无法当场告知的,应当在实施强制措施后立即通过电话、短信、传真等方式通知;身份不明、拒不提供家属联系方式或者因为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导致无法通知的,可以不予通知。告知、通知家属情况或者无法通知家属的原因应当在询问笔录中注明(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程序

检查时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制作检查笔录,不在制作现场笔录。情况紧急,当场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把男人没记错应当在24小时内依法像其所属的公安机关负责人报告,并补办批准手续。当场实施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的,办案人民警察应当在返回单位后立即报告,并补办批准手续。公安机关负责人认为不应当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应当立即解除。

10保护性约束措施

违法嫌疑人在醉酒状态中,对本人有危险或者对他人的人身,财产或者公共安全有威胁的,可以对采取保护性约束措施至酒醒,也可以通知其所属单位或者家属将其领回看管。对行为失控的醉酒人,可以使用约束带或者警绳等对其进行约束,但不得使用手铐,脚镣等警械;约束过程中,公安机关应当注意监护确认醉酒人酒醒后,应当立即解除约束,并进行询问。对醉酒人的约束时间不计算在询问查证时间内

11受案、传唤和强制传唤、询问、勘验、检查、鉴定、辨认。证据保全措施的适用

12听证的适用条件和程序

(一)行政处罚听证的适用范围

公安机关在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或者法律法规规章规定违法嫌疑人可以要求举行听证的其他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违法嫌疑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违法犯罪嫌疑人要求听证的,公安机关应当组织听证。

(1)在作出下列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违法嫌疑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a责令停产停业b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c较大数额罚款d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违法嫌疑人可以要求举行听证的其他情形。前三项所称“较大数额罚款”,是指对个人处以2000余额按以上罚款,对单位处以10000元以上罚款,对未违反边防处境入境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的个人处以6000元罚款。对依据地方性法规或者地方政府规章作出的罚款处罚,适用听证的罚款数额按照地方规定执行。(2)听证由公安机关法制部门组织实施(3)依法具有

独立执法主体资格的公安机关业务部门以及出入境边防检查站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由其非本案调查人员组织听证(4)公安机关不得因违法嫌疑人提出听证要求而加重处罚(5)听证人员应当就行政案件的事实、证据、程序、适用法律等方面全面听取当事人陈述和申辩

(二)听证的告知、申请和受理

(1)对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案件,办案单位在提出处罚意见后,应当告知违法嫌疑人拟作出的行政处罚和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2)违法嫌疑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公安机关告知后3日内提出申请(3)违法嫌疑人放弃听证或者撤回听证要求后,处罚决定作出前,又提出听证要求的,只要在听证申请有效期限内,应当允许(4)公安机关收到听证申请后,应当在2日内决定是否受理。认为听证申请人的要求不符合听证条件,决定不予受理的,应当制作不予受理听证通知书,告知听证申请人。逾期不通知听证申请人的,视为受理。(5)公安机关受理听证后,应当在举行听证的7日前举行听证通知书送达听证申请人,并将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通知其他听证参加人。

(三)听证的举行

(1)听证举行的时间。听证应当在公安部机关收到听证申请之日起10内举行

(2)听证举行方式。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行政案件外,听证应当公开举行。听证申请人不能按期参加听证的,可以申请延期,是否准许,由听证主持人决定。

(3)听证的合并执行。两个以上违法嫌疑人分别对同一行政案件提出听证要求的,可以合并举行。同一案件中有两个以上违法嫌疑人,其中部分违法嫌疑人提出听证申请的,应当在听证举行后一并作出处理决定。(4)听证的程序

a开始听证。听证开始时,听证主持人核对听证参加人;宣布案由;宣布听证员、记录员和翻译人员名单;告知当事人在听证中的权利和义务;询问当事人是否提出回避申请;对不公开听证的行政案件,宣布不公开听证的理由

b办案人民警察提出听证申请人违法的事实、证据和法律依据以及行政处罚意见

C听证申请人申辩。听证申请人可以就办案人民警察提出的违法事实、证据和法律依据以及行政处罚意见进行陈述、申辩和质证,并可以提出新的证据

d第三人陈述。第三人可以陈述事实,提出新的证据

E辩论。听证申请人、第三人和办案人民警察可以围绕案件的事实、证据、程序、适用法律、处罚种类和幅度灯问题进行辩论

F最后陈述。辩论结束后,听证主持人应当听取听证申请人、第三人、办案人民警察各方最后陈述意见

g制作听证笔录。记录员应当将举行听证的情况记入听证笔录

H申请人核对听证笔录。听证笔录应当交听证申请人阅读或者向其宣读。听证笔录中的证人陈述部分,应当交证人阅读或者向其宣读。听证申请人或者证人认为听证笔录有无的,可以请求补充或者改正。听证申请人或者证人审核无误后签名或者捺指印。听证申请人或者证人拒绝,由记录员在听证笔录中记明情况。听证笔录经听证主持人审阅后,由听证主持人、听证员和记录员签名。

(5)听证中止

听证过程中,遇有下列情形的,听证主持人可以终止听证a需要通知新的证人到会、调取新的证据或者需要重新鉴定或者勘验的b因回避知识听证不能继续的c其他需要中止听证的。中止听证的情形消除后,听证主持人应当及时恢复听证

(6)听证过程中,遇有系列情形的,应当中止听证:

a听证申请人撤回听证申请的b听证申请人机器代理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出席或者未经听证主持人许可中途退出听证的c听证申请人死亡或者作为听证申请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呗撤销解散的d听证过程中,听证申请人或者其代理人扰乱听证秩序,不听劝阻,知识听证无法正常进行的e其他需要终止听证的

(7)听证后的处理。

(8)听证结束后,听证主持人应当写出听证报告书,连同听证笔录一并报送公安机关负责人。听证报告书应当包括:案由、听证人员和听证参加人的基本情况、听证的时间、地点和方式、听证会的基本情况、案

件事实、处理意见和建议。

13行政违法行为的追究时效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在6个月内没有被公安机关发现,其他违法行为在两年内没有被公安机关发现的,不再给予处罚。

前款规定的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继续或者持续状态的,从行为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被侵害人在违法行为追究时效内向公安机关控告,公安机关应当受理而不受理的,不受本条第一款追究时效的限制

14一事不再罚的适用

对违法行为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一身罚款的行政处罚

15行政处罚的责任年龄和责任能力

不满14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并在不予行政处罚决定书中载明。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但应当责令监护人严加看管和治疗,并在不予行政处罚决定书中载明。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有违法行为的,应当给予行政处罚,但可以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盲人或者又聋又哑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不予行政处罚;醉酒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应当给予处罚。

16不予处罚和从轻、减轻、从重处罚的适用

违法行为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不予行政处罚:(1)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并取得被侵害人谅解的;(2)受他人胁迫或者诱骗的;(3)有立功表现的;(4)主动投案,向公安机关如实陈述自己的违法行为的;(5)其他依法应当从轻、减轻或者不予行政处罚的。

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

盲人或者又聋又哑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不予行政处罚;醉酒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应从重处罚的适用:违法行为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处罚:○1有较严重后果的;○2教唆、胁迫、诱骗他人实施违法行为的;○3对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证人等打击报复的;○4六个月内曾受过治安管理处罚或者一年内因同类违法行为受到两次以上公安行政处罚的;○5刑罚执行完毕、劳动教养解除三年内,或者在缓刑期间,违反治安管

理的。

当给予处罚。

17共同违法行为的处罚与数罪并罚

一人有两种以上违法行为的,分别决定,合并执行,可以制作一份决定书,分别写明对每种违法行为的处理内容和合并执行的内容。

一个案件有多个违法行为人的,分别决定,可以制作一式多份决定书,写明给予每个人的处理决定,分别送达每一个违法行为人。

第一百三十八条行政拘留处罚合并执行的,最长不超过二十日。

行政拘留处罚执行完毕前,发现违法行为人有其他违法行为,公安机关依法作出行政拘留决定的,不与正在执行的行政拘留合并执行。

18行政拘留处罚的折抵

决定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人,在处罚前因同一行为已经被采取强制措施限制人身自由的时间应当折抵。限制人身自由一日,折抵执行行政拘留一日。询问查证和继续盘问时间不予折抵。

被采取强制措施限制人身自由的时间超过决定的行政拘留期限的,行政拘留决定不再执行。

19不执行行政拘留的适用

违法行为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依法应当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应当作出处罚决定,但不送拘留所执行:(1)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2)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或者其他公安行政管理的。但是,曾被收容教养、被行政拘留依法不执行行政拘留或者曾因实施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的行为被人民法院判决有罪的除外;(3)七十周岁以上的;(4)孕妇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20办理行政案件的期限

公安机关办理治安案件的期限,自受理之日起不得超过三十日;案情重大、复杂的,经上一级公安机关批准,可以延长三十日。办理其他行政案件,有法定办案期限的,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办理。

为了查明案情进行鉴定的期间,不计入办案期限。

对因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逃跑等客观原因造成案件在法定期限内无法作出行政处理决定的,公安机关应当继续进行调查取证,并向被侵害人说明情况,及时依法作出处理决定。

21违法嫌疑人身份不明案件的行政处罚决定

违法嫌疑人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但只要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按其自报的姓名、贴附照片作出处理决定,并在相关法律文书中注明。

22处罚前告知的内容、方式和违法行为人的陈述申辩权

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违法嫌疑人拟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违法嫌疑人依法享有陈述权和申辩权。单位违法的,应当告知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者其授权的人员。

适用一般程序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采用书面形式或者笔录形式告知。

违法行为人的陈诉申辩权:违法嫌疑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对违法嫌疑人提出的新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公安机关应当进行复核。

公安机关不得因违法嫌疑人申辩而加重处罚。

23行政案件的审核、审批内容

对行政案件进行审核、审批时,应当审查下列内容:○1违法嫌疑人的基本情况;○2案件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3案件定性是否准确;○4适用法律、法规和规章是否正确;○5办案程序是否合法;○6拟作出的处理

决定是否适当。

24作出行政处理决定的基本条件

安机关根据行政案件的不同情况分别作出下列处理决定:○1确有违法行为,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根据其情节和危害后果的轻重,作出行政处罚决定;○2确有违法行为,但有依法不予行政处罚情形的,作出不予行政处罚决定;有违法所得和非法财物、违禁品、管制器具的,应当予以追缴或者收缴;○3违法事实不能成立的,作出不予行政处罚决定;○4对需要给予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收容教育、收容教养等处理的,依法作出决定;○5对符合劳动教养条件的,依法呈报劳动教养;○6违法行为涉嫌构成犯罪的,转为刑事案件办理或者移送有权处理的主管机关、部门办理,无需撤销行政案件。公安机关已经作出行政处理决定的,应当附卷;○7发现违法行为人有其他违法行为的,

在依法作出行政处理决定的同时,通知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处理

25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制作与送达

治安案件有被侵害人的,公安机关应当在作出处罚决定之日起二日内将决定书复印件送达被侵害人。无法送达的,应当注明。

中级执法资格考试资料

一、判断题 治安拘留合并执行的最长时限:《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6条规定,有两种以上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分别决定,合并执行。行政拘留处罚合并执行的,最长不超过20日。 已履行订婚仪式的未婚妻、恋人是否属于民事法律关系?不是。 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关于强制传唤的规定:《治安管理处罚法》第82条第2款,对于无正当理由不接受传唤或者逃避传唤的人,可以强制传唤。 对于暂时无法确定是否刑事、行政案件的,应按什么程序办理:《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公安机关对发现或者受理的案件暂时无法确定为刑事或者行政案件的,可以按照行政案件的程序办理,在办理过程中,认为涉嫌构成犯罪的,应当按照《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办理。 受贿罪、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区别:【受贿罪】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影响力受贿的,以受贿罪论处;《刑法》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托请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的,以受贿论处;【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是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与该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通过该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或者利用该国家工作人员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行为。 根据新形势诉讼法的规定,公安机关在什么情况下应当释放犯罪嫌疑人?(1)公安机关发现不应当拘留或者逮捕的时候,必须立即释放发给释放证明。(2)人民检查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释放,并且将执行情况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3)犯罪嫌疑人被羁押的案件,不能在侦查羁押期限内办结的,对犯罪嫌疑人应当予以释放。(4)在侦查过程中,发现不应对犯罪嫌疑人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撤销案件;犯罪嫌疑人已被逮捕的,应当立即释放。 二、单选题 1、窝藏、包庇罪与伪证罪的区别?《刑法》第131条【窝藏、包庇罪】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伪证罪】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区别:(1)本罪为一般主体,而伪证罪是特殊主体,只限于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2)本罪发生的时间没有限制,而伪证罪必须发生在刑事诉讼中。(3)本罪是通过使犯罪人逃匿或者采取其他庇护方法,使其逃避刑事制裁;伪证罪掩盖的是和案件有重要关系的犯罪情节。(4)窝藏、包庇的对象可以是未决犯,也可以是已决犯;而伪证罪所包庇的对象只能是未决犯。 2、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情节较轻公安机关如何处理?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9条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较轻的,公安机关可以调解处理。经公安机关调解,当事人达成协议的,不予处罚。经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达成协议后不履行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本法的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给予处罚,并告知当事人可以就民事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3、游行示威的申请程序及相关违法行为的处罚规定?申请程序:《集会游行示威法》依照本法规定需要申请的集会、游行、示威,其负责人必须在举行日期的五日前向主管机关递交书面申请。处罚规定:举行集会、游行、示威,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有关规定予以处罚。未依照本法规定申请或者申请未获许可举行集会、游行、示威的,公安机关可以对其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处以警告或者十五日以下拘留;未依照本法规定申请或者申请未获许可,或者未按照主管机关许可的起止时间、地点、路线进行,又拒不服从解散命令,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对集会、游行、示威的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刑法第158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4、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正当防卫】《刑法》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防卫过当】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过当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5、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人民警察可以当场作出处罚的情形?【现场处罚】《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00条违反治安管

执法资格考试题库答案

一、填空题 (一)公共知识 1、1999年宪法修正案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确认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治国方略。 2、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3、宪法确认的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中,劳动和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5、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 6、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7、根据《刑法》规定,在国家机关管理、使用或者运输中的私人财产,以公共财产论。 8、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是贪污罪。 9、明知自已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10、刑罚是最严厉的制裁方式,包括主刑和附加刑。 11、没有法定依据或者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处罚无效。 12、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设定。 13、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可以在法定授权范围内实施行政处罚。 14、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 15、“一事不再罚”是指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_的行政处

罚。 16、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违法行为在2年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17、行政机关应当在听证的7日前通知当事人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 18、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当场收缴罚款的,必须向当事人出具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 19、当事人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逾期不缴纳罚款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每日按罚款数额的3% 加处罚款。 20、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行政处罚不停止执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但是法律规定超过该期限的除外。22、行政复议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六十日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但是法律规定的行政复议期限少于六十日的除外。 23、对海关、金融、国税、外汇管理等实行垂直领导的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24、行政复议机关责令被申请人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被申请人不得以同一的事实和理由作出与原具体行政行为相同或基本相同的具体行政行为。 25、行政复议中的被申请人未提交当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的,视为该具体行政行为没有证据、依据,行政复议机关应当决定撤销该具体行政行为。 26、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提起的诉讼。 27、《行政诉讼法》规定,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

行政执法资格考试模拟试题

行政执法资格考试模拟试题

行政执法资格考试模拟练习2 1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 A.对 B.错 2行政机关实施强制执行前,需要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措施的,依照行政强制法的行政强制措施实施程序的规定办理。 A.对 B.错 3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且属于地方性事务的,地方性法规能够设定扣押财物的行政强制措施。 A.对 B.错 4 行政机关应当在收到回避申请之日起7日内作出是否回避的决定,并告知当事人。 A.对 B.错

5在催告期间,对有证据证明有转移或者隐匿财物迹象的,行政机关能够作出立即强制执行决定。 A.对 B.错 6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行政执法机关联合作出重大行政执法决定的,由各行政执法机关在各自职权范围内分别进行法制审核。 A.对 B.错 7违法行为构成犯罪,人民法院判处拘役或者有期徒刑时,行政机关已经给予当事人行政拘留的,应当依法折抵相应刑期。 A.对 B.错 8行政机关实施监督检查,不得妨碍被许可人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A.对 B.错

9 实施企业或者其它组织的设立等需要确定主体资格的事项的行政许可,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行政机关应当当场作出许可决定。 A.对 B.错 10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权只能由公安机关行使。 A.对 B.错 11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法律案时,应当邀请有关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列席会议。 A.对 B.错 12赔偿义务机关采取行政拘留或者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期间,被限制人身自由的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赔偿义务机关的行为与被限制人身自由的人的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是否

[实用参考]2018年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基本级执法资格考试复习试题

2017年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基本级执法资格考试复习资料 (非专业警种) 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 1、对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精神病人,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必须采取保护性强制措施。(×) 2、人民警察在非工作时间,与有其职责范围内的紧急情况,应当履行职责。(√) 3、以用酒灌醉、用药物麻醉等方法,使被害人处于昏睡、无知觉或者不能反抗的状态,而当场将财物劫走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4、交通肇事致2人以上死亡,负事故同等责任以上的构成交通肇事罪。(×) 5、鉴定人与犯罪嫌疑人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鉴定的,被害人可以提出回避申请。(√) 6、地方人员在军队营区作案的,由军队保卫部门移交公安机关侦查。(√) 7、赵某寻衅滋事将王某打成轻微伤,对此公安机关可以调节处理。(×) 8、不满16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 9、犯罪分子正举枪向人民警察准备射击的,人民警察可以直接使用武器。(√) 10、人民警察依法执行看押任务,遇有违法犯罪分子可能脱逃、行凶、自杀、自伤或有其他危险行为的,可以使用警棍等制服性警械。(√) 11、真正的程序公正,要求政法机关在认真、严格的履行所有法定程序之后,才能做出最终决定。(√) 12、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就是保障和服务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根本目标。(√) 13、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的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14、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和公安局内设机构分为综合管理机构和执法勤务机构。(√) 15、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的人,不能作为证人。(×) 16、对公民采取逮捕措施后决定撤销案件、不起诉或者判决宣告无罪的,执行逮捕的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 17、公安机关组织管理和警务保障的情况不属于督察机构现场督察的范围。(×) 18、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19、不满16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 20、当代中国法的形式,除法律、法规外,还包括规章、特别行政区法和国际条约等。(√) 21、依法治国的核心就是要确立和实现以宪法和法律为治理国家的最具权威的价值取向。(√) 22、担任人民警察应当具有高中毕业以上文化程度。(√) 23、在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的赌博活动中,分赌场、下级庄家或者赌博参与者在组织或者参与赌博前向赌博组织者、上级庄家或者赌博公司交付的押金,应当视为赌资,予以收缴。(√) 24、督察机构可以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重大社会活动的秩序维护和重点地区、场所治安管理的组织实施情况进行现场督察。(√) 25、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对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突发事件实行现场管制。(×) 26、平等对待,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在社会公平正义方面的价值追求。(×) 27、人民警察遇有以暴力方法阻碍其依法履行职责的情形,经警告无效,可以使用警棍等驱逐性、制服性警械。(√) 28、人民警察依法执行逮捕、拘留、看押、押解、审讯、拘传、强制传唤任务时,可以使用手铐、脚镣、警绳等约束性警械。(√) 29、当处于同一位阶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在某个问题上有不同规定时,可以依据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原则适用法律。(√)

人民警察执法资格考试简答材料题汇总

人民警察执法资格考试简答材料题汇总

(一)简述逮捕的条件?(5分) 答:(1)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2分)(2)可能判出徒刑以上刑罚,(1.5分) (3)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其发生社会危险性,有逮捕必要。(1.5分) (二)在哪些情形下人民警察不得使用武器?(5分) 答:按照《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10条规定:下列情形不得使用武器:(1)发现实施犯罪的人为怀孕妇女、儿童的,可是使用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实施暴力犯罪的除外(5分);(2)犯罪分子处于群众聚集的场所或者存放大量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的场所的,可是不使用武器予以制止,将发生更为严重危害后果的除外。(5分) (一)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5分) 答:有不法侵害发生(1分);不法侵害必须正在进行(1分);防卫行为必须针对不法侵害者实施(1分);必须为了使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她人的人身和其它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1分) 防 卫行为不能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 二)《治安管理处罚法》对违法治安管理行为人的责任年龄和责任能力作出怎样的规定?(5分) 答:(二)(1)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不满十四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可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1.5分) (2)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看管和治疗。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违反治安管理的,应当给予处罚。(1.5分)(3)盲人或者又聋又哑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能够从轻、减轻或者不予处罚。(1分)(4)醉酒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应当给予处罚。(1分) (一)简述立案的条件?(5分) 答:立案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有犯罪事实,(2.5分)(2)需要追究刑事责任。(2.5分) 二)公安机关在办理治安案件中应当对哪些物品收缴?(5分) 答:公安机关在办理治安案件中对查获的下列物品应当收缴:(1)毒品、淫秽物品等违禁品;(1分)(2)赌具、赌资;(1分)(3)吸食、注射毒品的器具;(1分)(4)伪造、变造的公文、证件、证明文件、票证、印章等;(1分)(5)倒卖的有价票证;(6)直接用于实施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本人所有的工具 (一)抢劫罪和抢夺罪有何区别?(5分) 答:两者的区别主要有:(1)主体要件不同,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能够成为抢劫罪的主体,但不能成为抢夺罪的主体。(3分)(2)客体要件不同,抢劫罪的客体是复杂客体,既侵犯财产所有权,又侵犯人身权利;而抢夺罪是简单客体,只侵犯财产所有权。(3.5分)(3)客观方面不同,抢劫罪采用暴力、胁迫或者其它手段当场劫取财物;而抢夺罪只是公然夺取财物,并不采用暴力、胁迫或者其它手段。(3.5分) (二)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时需要调查的案件事实内容主要有哪些?(5分) 答:根据《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34条规定,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时需要调查的案件事实内容包括: (1)违法嫌疑人的基本情况;(2)违法行为是否存在;(3)违法行为是否为违法嫌疑人实施;(4)实施违法行为的时间、地点、手段、后果以及其它情节;(5)违法嫌疑人有无法定从重、几从轻、减轻以及不予处罚的情形;(6)与案件有关的其它事实

执法资格考试试题.doc

2013年基本级执法资格考试刑侦科目试卷 一、判断题:(请将答案填在答题纸上,正确的打 “ √”错误的打“×”,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非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主席团许可,不受逮捕或者刑事审判。() 2、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选举权、劳动权、受教育权和其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权利。() 3、某晚,倪某酒后与小区管理员发生纠纷。派出所民警接110指令到场处置。倪某不听劝说打了民警一个耳光,并纠集了5名同乡将民警围住。民警立即使用催泪喷射器,控制了现场局势。民警的处置程序是合法的。() 4、人民警察对超越法律、法规规定的人民警察职责范围的指令,有权拒绝执行,并同时向上级机关报告。() 5、对拒不执行公安机关依法作出的责令停产停业决定的,公安机关可以依法强制执行或者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6、办理行政案件中,检查时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制作检查笔录,不再制作现场笔录。() 7、违法嫌疑人在醉酒状态中,对他人的人身、财产或者公共安全有威胁

的,可以通知其亲属、亲友或者所属单位将其领回看管。() 8、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行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该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 9、甲在乙的房间正举刀准备杀乙,忽然听到窗外警车轰鸣,怕事情败露,匆忙弃刀逃走。甲的行为属于犯罪未遂。() 10、刑讯逼供致人伤残、死亡的,按照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从重处罚。() 11、王某意图杀死仇人甲,向甲所在的地方打了一枪,结果把甲旁边的乙打死,将甲打伤,王某的行为应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和故意伤害罪。() 12、甲婚后无子,遂偷盗一婴儿,养在家里,甲的行为构成绑架罪。() 13、甲以出卖为目的收买生活贫困的妇女乙后,经乙同意,将其卖给一个富裕人家为妻,甲仍构成拐卖妇女罪。() 14、对行为举止失控的醉酒人采取保护性措施约束的,可以使用约束带、警绳、手铐等。() 15、李某与王某因琐事发生斗殴,李某声称要将王某杀死,咬牙去商店买了一把菜刀,王某害怕,在李某从商店回来的路上用猎枪将李某打死。王某的行 为是正当防卫。() 16、对于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组织者、领导者应当按照其所组织、领导的黑社会性质组织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

行政执法证考试试卷及答案(附后面)

行政执法证考试试卷及答案(附后面) 一、判断题(20题,共20分) 1、任何情况下的行政执法行为都必须有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明确规定。() 2、由于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缺乏规定,为了行政管理需要,行政机关在制定其他规范文件时可以作出增加行政管理相对人义务的决定。() 3、实施行政处罚应考虑与案件有关的事实情节以及被处罚人的态度等因素决定加重或减轻处罚。() 4、法律、行政法规可以设定各种行政处罚。() 5、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其陈述的事实、理由和提供的证据不成立的,行政机关可以对其加重处罚。() 6、没有法律依据的,行政处罚无效。() 7、行政机关向当事人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除公告送达外,都应附上送达回证。() 8、除法律、法规、国务院的决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章外,其他规范性文件一律不得设定行政许可。() 9、行政许可申请书需要采用格式文本的,行政机关可以向申请人提供。() 10、行政机关作出不予行政许可的书面决定,应当说明理由,并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11、行政机关提供行政许可申请书文本,不可以按规定收取一定的工本费。() 12、行政机关受理或者不予受理行政许可申请,应当出具加盖行政机关专用印章和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 13、行政机关违法或者不当行使职权,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实现权力和责任的统一。() 14、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行政机关不得作出损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义务的决定。() 15、行政处分是行政机关对公务员因违反行政法律义务所给予的职务惩罚,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职、撤职、开除。() 16、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

高级执法资格考试大纲

一、高级执法资格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分值100分。 题目类型有: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案例分析题和 论述题。 二、考试范围: 1.宪法、政治理论 2.人民警察法、治安管理处罚法、行政法 3.刑法、民法 4.刑事诉讼法、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 三、考察内容及方式 1、宪法主要考察基本宪法常识,依法治国,党的十八 大以来重要会议,讲话等。如:“四个全面”即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从严治党。、“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 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考察 分值较低 2、人民警察法:着重考察人民警察警械、武器使用规 定,是否合法等,考察分值较低。 治安管理处罚法:考察分值相对前几项较高。在选 择题,案例分析题中均有考察。 着重考察,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行政强制措施, 处罚权在哪,拘留、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经 常和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结合考察。另外会考察公 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选择题中会考察, 怎么怎么做是否正确。 在案例分析中,主要包括两种题型: (1)、找错题:经常会给一个中长篇的治安案件处 置案例,让你去找材料中民警执法的错误,比如说, 1.只有一名民警出警, 2.扣押未让当事人签字, 3.

某派出所直接作出治安拘留的决定(拘留决定权应由 县区公安局作出),这类题需要逐句回答,每一句话可 能都会存在错误。 (2)、问答题:会问案例中某某人的行为应该如何 定性,如何处理,公安机关应该对其采取什么措施,需要办理哪些法律手续等。 行政法:主要会考察行政强制措施,行政复议和行 政诉讼。一般在选择题中出现。 3、刑法考察内容较多,民法、商法、经济法会考察1-2 题。 刑法:在选择题中,主要考察罪名的确认,在一个 案例分析题中,让你判断某某的行为构成何罪。 主要包含两大类: (1)、侵财类案件如:盗窃罪、抢夺罪、抢劫罪、 侵占罪它们之间的区分和容易混淆的地方。还有诈 骗罪与敲诈勒索罪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人身伤害类案件:如故意伤害、故意杀人、 强奸罪等,此类案件往往还会和正当防卫交叉考察。 除此之外,还会考察犯罪形态,如犯罪既遂,犯罪 未遂,犯罪中止,犯罪预备。以及这些犯罪形态的 量刑,还有主犯、从犯、胁从犯的量刑。 案例题和论述题的考察中,也会考察上述内容。 4、刑事诉讼法、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 此块考察内容较多,几乎全是程序性问题,主要考 察对办案程序的掌握。 如:管辖、回避、证据、强制措施(重点),搜查、查封扣押冻结、辨认、搜查、技术侦查、通缉等。 还会考察处置民警到达现场处置流程,现场保护等。

新版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基本级执法资格考试2017年1

2017年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基本级执法资格考试 模拟试卷 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和灵魂,是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等法治领域的基本指导思想,其内容博大精深。( ) 答案:√ 考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含义 2、在执法活动中应当强调法律效果优于社会效果。() 答案:× 考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公平正义的含义 3、根据《立法法》的规定,涉及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的事项只能制定法律。() 答案:√ 考点:法律基本概念—我国的立法权限 4、“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宪法的一项重要原则。() 答案:√ 考点:宪法—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 5、人民警察在非工作时间,只要没有着制式警服,遇有其职责范围内的紧急情况,可以不履行职责。() 答案:× 考点:人民警察法--非工作时间人民警察履行职责的规定 依据:《人民警察法》第19条 6、人民警察因履行职责的紧急需要,遇交通阻碍时,可以优先通行。() 答案:√

考点:人民警察法--优先通行权和优先征用权的适用条件 依据:《人民警察法》第13条 7、人民警察对实施凶杀、劫持人质等暴力行为,危及公民生命安全的犯罪分子,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武器。() 答案:√ 考点: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使用武器的条件 依据:《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9条 8、人民警察使用武器的,应当将使用情况如实向所属机关书面报告。() 答案:√ 考点: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使用武器后的处臵程序 依据:《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13条 9、对于办理治安案件所查获的毒品、淫秽物品等违禁品,公安机关应当收缴,按照规定处理。( ) 答案:√ 考点:治安管理处罚法--收缴、追缴的适用对象 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1条 10、公安机关只能吊销自己发放的许可证,无权吊销其他行政机关发放的许可证。() 答案:√ 考点:治安管理处罚法—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 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1条 11、行政案件由违法行为发现地的公安机关管辖。() 答案:× 考点: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公安行政案件的管辖 依据:《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9条 12、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对与案件无关的物品,不得扣押。对已经扣押的物品,经查明与案件无关的,应当立即解除扣押。()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基本级执法资格考试复习试题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基本级执法资格考试复习试题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基本级执法资格考试复习资料(非专 业警种) 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 1、对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精神病人,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必须采取保护性强制措施。(×) 2、人民警察在非工作时间,与有其职责范围内的紧急情况,应当履行职责。(√) 3、以用酒灌醉、用药物麻醉等方法,使被害人处于昏睡、无知觉或者不能反抗的状态,而当场将财物劫走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 ) 4、交通肇事致2人以上死亡,负事故同等责任以上的构成交通肇事罪。(×) 5、鉴定人与犯罪嫌疑人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鉴定的,被害人能够提出回避申请。(√) 6、地方人员在军队营区作案的,由军队保卫部门移交公安机关侦查。(√) 7、赵某寻衅滋事将王某打成轻微伤,对此公安机关能够调节处理。(×) 8、不满16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可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 9、犯罪分子正举枪向人民警察准备射击的,人民警察能够直接使用武器。(√) 10、人民警察依法执行看押任务,遇有违法犯罪分子可能脱逃、行凶、自杀、自伤或有其它危险行为的,能够使用警棍等制服性警械。(√ ) 11、真正的程序公正,要求政法机关在认真、严格的履行所有法定程序之后,才能做出最终决定。(√) 12、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就是保障和服务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根本目标。(√) 13、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的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在必要的时候,能够由政府收容教养。(×) 14、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和公安局内设机构分为综合管理机构和执法勤务机构。(√) 15、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的人,不能作为证人。(×) 16、对公民采取逮捕措施后决定撤销案件、不起诉或者判决宣告无罪的,执行逮捕的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 17、公安机关组织管理和警务保障的情况不属于督察机构现场督察的范围。(×) 18、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 19、不满16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可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 20、当代中国法的形式,除法律、法规外,还包括规章、特别行政区法和国际条约等。(√ ) 21、依法治国的核心就是要确立和实现以宪法和法律为治理国家的最具权威的价值取向。(√ ) 22、担任人民警察应当具有高中毕业以上文化程度。(√ ) 23、在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的赌博活动中,分赌场、下级庄家或者赌博参与者在组织或者参与赌博前向赌博组织者、上级庄家或者赌博公司交付的押金,应当视为赌资,予以收缴。(√ ) 24、督察机构能够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重大社会活动的秩序维护和重点地区、场所治安管理的组织实施情况进行现场督察。(√ ) 25、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对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突发事件实行现场管制。(×) 26、平等对待,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在社会公平正义方面的价值追求。(× )

苏州市行政执法人员培训考试大纲(2016版)

2016年苏州市行政执法资格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和目的 为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行政执法水平,根据《江苏省行政执法证件管理办法》,决定组织2016年度行政执法资格考试。申领行政执法证的人员须经考试合格,方可取得《江苏省行政执法证》;未取得行政执法证件的行政执法人员不具有行政执法资格,不得从事行政执法工作。 二、考试要求 应试人员应分别从了解、理解、熟练掌握三个层次对考试内容予以把握: ——了解,要求对相关法律知识、规定能够准确再认、再现,即知道“是什么”; ——掌握,在了解基础上,能够深刻领会相关法律知识、原理及规定。并藉此解释、论证观点,分析现象,辨明正误,即明白“为什么”; ——熟练掌握,要求能够灵活运用相关法律原理、观点和方法,依据相关法律规定,综合分析、解决理论和实际问题,对社会法律现象和实务作出正确判断和评价,即清楚“怎么办”。 三、考试方式 考试采取闭卷笔试与上机测试相结合的形式,满分100分,考试试题随机生成。其中80%以上的内容在大纲划定范围内,考试时间40分钟。 四、题型与示例 (一)单项选择题 题量及分值:本部分共25题,每题2分,总分50分。 答题要求:每题设四个选项,其中有一个为正确答案,应试人员应将该选项选择出来,多选、少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示例:下列情况中,()不符合当场收缴罚款的规定, A、依法给予20元以下的罚款处罚的 B、不当场收缴事后难以执行的 C、出具县级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的 D、出具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的 正确答案:C (二)多项选择题 题量及分值:本部分共10题,每题3分,总分30分。 答题要求:每题设四个选项,其中至少有两个为正确答案,应试人员应将其选择出来,多选、少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示例:下列哪些具体行政行为属于行政处罚() A、责令限期改正 B、暂扣驾驶证 C、暂扣物品 D、没收非法经营的音像制品 正确答案:B、D (三)判断题

执法证培训考试复习题2018年

一、《行政处罚法》第31条。《刑法》第253条之一、第255条。 第三十一条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 第二百五十三条【私自开拆、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罪;盗窃罪;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邮政工作人员私自开拆或者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第二百五十五条【打击报复会计、统计人员罪】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的领导人,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会计法、统计法行为的会计、统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情节恶劣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二、《统计法》第一条、第二条、第三条、第六条、第七条、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五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九条、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五条、第三十六条、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三条。 第一条为了科学、有效地组织统计工作,保障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发挥统计在了解国情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的统计活动。 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 第三条国家建立集中统一的统计系统,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 第六条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依照本法规定独立行使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督的职权,不受侵犯。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以及各单位的负责人,不得自行修改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依法搜集、整理的统计资料,不得以任何方式要求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及其他机构、人员伪造、篡改统计资料,不得对依法履行职责或者拒绝、抵制统计违法行为的统计人员打击报复。 第七条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不得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不得迟报、拒报统计资料。 第九条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第十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虚假统计资料骗取荣誉称号、物质利益或者职务晋升。 第十五条统计调查表应当标明表号、制定机关、批准

2016年执法资格考试复习提纲

2016年执法资格考试复习提纲 一、填空题 1 7、情况复杂,不能在规定期限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经行政复议机关负责人批准, 8、同申请行政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 15、除可以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外,单个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许可的,一般应当自受 出批准移送或者不批准移送的决定。

在场,并制作现场笔录。 23、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对与涉嫌违法 并退回案卷。 进行。 二、单选题 1、违法行为在(C)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A、六个月 B、一年 C、二年 D、三年 2、以下哪一个不是行政处罚适用简易程序的必备条件(D) A、违法事实确凿 B、有法定依据 C、符合当场处罚的范围 D、当事人对当场行政处罚无异议 3、行政诉讼的举证期间是 (C )。 A.第一审过程中 B.第二审之前 C.第一审庭审结束之前 D.第二审庭审结束之前 4、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行政决定的,没有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可以自期限届满之日起( C )内,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A、一个月 B、二个月 C、三个月 D、六个月 5、《反不正当竞争法》调整的是()之间的关系。 A、经营者与消费者 B、经营者与经营者 C、生产者与经营者 D、生产者与消费者 (B) 6、经纪人王某介绍撮合,甲工厂与乙公司签订合同做成一笔交易。甲工厂通过银行走账在王某的个人信用卡账号上汇入1万元做为“酬谢”。该行为的性质属于()。 A、折扣 B、回扣

C、佣金 D、商业贿赂 (C) 7、某公司举办“购物可得张学友演唱会门票”活动。该项活动中,该公司()的行为是违法行为。 A、要求张学友演唱组委会提供价位180元的门票 B、在报纸中夹带有关于“张学友南昌演唱会抢票有奖回答”活动广告 C、未明示本次活动有关门票的种类、数量、中奖概率、兑奖时间、地点等内容 D、在本次活动中共设5个等次的奖品,并且总价值超过5000元 (C) 8、对于仿冒他人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行为的侵权物品和销售者,下列处理方式不正确的是:( ) A、收激并销毁或者责令并监督侵权人销毀尚未使用的侵权的包装和装潢。 B、责令并监督侵权人消除现存商品上侵权的商品名称、包装和装潢。 C、收缴直接专门用于印制侵权的商品包装和装潢的模具、印版和其他作案工具。 D、直接责令并监督侵权人销毁侵权物品。 (D) 9、下列哪种行为属于《反不正当竞争法》禁止的滥用行政权力行为()。 A、某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学校强制学员缴纳保险 B、经营者利用其经济实力优势连续兼并弱小经营者 C、某电力局要求用户必须购买其提供的电表 D、某区教育局要求区内小学必须订购其指定厂家生产的学生作业本 (D) 10、下列产品中,( C )不适用《产品质量法》的规定。 A.皮棉 B.钢材 C.原煤 D.石油液化气 11、私自拆封、损毁备份样品的,处( B )元以下罚款。 A.5000 B.10000 C.20000 D.30000 12、下列情形中,适用三包的是:(C) A.因用户使用保管不当而损害的 B.自行拆动产品的 C.有包修单和发票的 D.保修单上填写的产品号与送修的产品号不符或涂改的 13、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受理消费者投诉( C ) A.不能立案 B.可以立案 C.具备条件的可以立案 D.立案并处罚

全国税务人员执法资格考试复习提纲(doc 22页)

全国税务人员执法资格考试复习提纲(doc 22页)

全国税务人员执法资格考试复习提纲(国税) 应考注意事项 1、考试内容。全部包含在考核教材——《税收执法基础知识》一书中(其中有争议的内容不考)内,考核答案以书为主。考核范围严格以《全国税务人员执法资格统一考核大纲》(P340~353)准,对《大纲》中“掌握”部分要考,“熟悉”“了解”部分中最基本的部分要考。 2、考核题形。考试题形均为客观试题,包括:单项选择、多项选择、案例分析和计算。其中,案例分析和计算也以单项选择或多项选择的方式出题,其难度在于案例题的答案可能是单项选择,也可能是多项选择,因此,在做案例分析题时,一定要对题干部分进行认真审阅,其中对没

有把撑的答案不选。(案例分析题计分方法,多选错选不得分,少选选对可作情给分。) 3、考核题量及重点内容。考核的题量为2小时左右(在熟练掌握的情况下,1小时左右能做完)。重点的考核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如:税收征管法、行政处罚法。在全部考核内容中,法律知识占70%~80%左右,其中,税收征管法和行政处罚法又占50%~60%的内容。税政实务较少。 4、应考中应注意的问题。一是,考试教材一定要通读,确保掌握知识的逻辑性和连续性,提高答题能力;二是,考试时,应注意多审题干,对涉及程序的考题应注意区分法定程序和内部习惯程序,考试时一定要按法律规定的程序答题。

第一章法学基础 第一节法的概念与特征 法的定义:法是国家制定、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权利和义务为调整机制,以人的行为及行为关系为调整对象,反映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或人民意志,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或人民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价值目标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法的基本含义。法律有广义和狭义两层含义,广义的法律是指法的整体,包括法律、有法律效力的解释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狭义的法律则专指国家立法机关依照立法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狭义的法律只有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制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基本级执法资格考试试题(公共部分)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基本级执法资格考试试题 (公共科目示范试卷) 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国务院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3、根据《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的规定,公安机关的性质是武装性质的国家治安行政力量和刑事司法力量。() 4、某县公安局督察大队发现民警吴某违反纪律需要采取禁闭措施,须报督察长同意后才能执行。() 5、公安派出所民警小王、小李对嫌疑人甲经过盘问、检查,发现甲携带的物品有可能是赃物,便将甲带回派出所,经派出所负责人批准后,对甲继续盘问。() 6、某公安局刑警大队长陈某让民警小张询问证人乙,小张认为乙不具有证人资格,因此可以拒绝执行该命令。() 7、警械分为驱逐性、制服性和约束性警械。()

8、为抓捕逃跑的吸毒人员张某,民警小王先对张某口头警告,后鸣枪示警。在警告无效后,小王开枪击中张某腿部将其抓获。() 9、人民警察对当场发现的违法嫌疑人,经出示工作证件,可以口头传唤。() 10、王某欠周某钱一直不还。周某便雇请张某殴打王某,致其脸部有轻微挫伤。公安派出所受理此案后,认为此案属民间纠纷引起的殴打他人案件,便进行了调解处理。() 11、陈某在乙县卖淫,回其居住地甲县后被甲县公安局查获,甲县公安局便对其卖淫行为进行了处罚。() 12、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和公安分局内设机构分为综合管理机构和执法勤务机构。() 13、督察人员对现场督察中发现的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违反警容风纪规定的行为,可以当场纠正。() 14、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15、是否违背妇女意志发生性关系是区分强奸和通奸的关键。()

2017行政执法资格考试模拟考试题

2017行政执法资格考试模拟试题1 题型分析:100题60分钟,每小题1分,60分及格 判断题:共25题,题号1-25 单选题:共35题,题号26-60 多选题:共20题,题号61-80 案例分析题:共5大题,20小题,题号81-85 1 违法行为涉嫌犯罪应当移送司法机关的,行政机关应当将查封、扣押、冻结的财物一并移送,并书面告知当事人。 A. 对 B. 错 2 行政机关依法拍卖财物的,委托拍卖机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的规定办理。 A. 对 B. 错 3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作出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被撤销后,被许可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给予赔偿。 A. 对 B. 错 4 造成公民死亡的,应当支付死亡赔偿金、丧葬费,总额不得超过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二十倍。 A. 对 B. 错 5 行政许可直接涉及申请人与他人之间重大利益关系的,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在行政机关告知其听证的权利之后提出听证申请的,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 A. 对 B. 错 6 违反行政强制法规定,行政机关指令金融机构将款项划入国库或者财政专户以外的其他账户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A. 对 B. 错 7 行政机关违反行政强制法规定,在夜间或者法定节假日实施行政强制执行的,由本级行政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A. 对 B. 错 8 对行政机关作出的有关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变更、中止、撤销的决定不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 A. 对 B. 错 9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在办公场所公示依法应当公示的材料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 A. 对 B. 错 10 行政机关通过一般程序对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必须盖有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的印章 A. 对 B. 错

行政执法资格考试试题练习题

行政执法资格考试试题练习197题 一、单选题 1:行政处罚只能( D )。 A: 对有行政隶属关系的人实施 B: 由公安机关执行 C: 处罚公务员或公民个人,而不能处罚单位或组织D: 是国家特定行政机关对违反行政法的个人或组织依法采取的惩戒措施 2:治安行政案件的审级适用( A )。 A: 二审终审B: 一审终审 C: 一审一复核D: 一审二复核 3:下列行政强制措施当中,( D )属于间接执行性强制措施。 A: 查封、扣押 B: 强制收购 C: 限价出售D: 代执行 4:行政机关向相对方收取公路养路费、港口建设费的行为在性质上属于( C )。A: 行政处罚B: 行政征购 C: 行政征收D: 行政征用 5:行政行为以受法律规范拘束的程度为标准,可以分为两类,即( A )。 A: 羁束行政行为与自由裁量行政行为B: 依职权的行政行为与依申请的行政行为C: 要式行政行为与非要式行政行为D: 授权的行政行为与委托的行政行为 6:《行政处罚法》规定,行政处罚通常由( D )的行政主体管辖。 A: 违法行为人住所地B: 违法行为人经常居住地 C: 违法行为损害发生地D: 违法行为发生地 7:( C )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 A: 法律B: 地方性法规 C: 行政法规D: 国务院部委规章 8:若发现已生效的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不当,则( B )。 A: 原行政机关无权废止B: 原行政机关或上级行政机关有权撤销 C: 只有权力机关有权撤销D: 相对一方当事人有权变更 9: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 A )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A: 具体行政行为B: 抽象行政行为 C: 行政处分行为D: 民事侵权行为 10:下列组织中属于国家行政机关的是( B )。 A: 全国人大B: 各级人民政府 C: 法院D: 社会团体 11:下述社会关系中属行政法调整范围的是( C )。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