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网红经济研究文献综述资料

最新网红经济研究文献综述资料

最新网红经济研究文献综述资料
最新网红经济研究文献综述资料

“网红经济”研究文献综述

小组成员:景嘉辰、李程、杨志远、尹文强、钟源、金鑫成、杨晨一、摘要

本文先从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中引出“网红经济”这一独特的新兴经济体,表明研究“网红经济”的原因及意义,而后又具体探讨了近期对“网红经济”的研究,并构建出我们对其探讨和研究的思路,即分别从明星效应、网络营销、事件营销、KOL(关键意见领袖)等方面具体探讨“网红经济”效应及其发展趋势,最后综合上述内容对其作出概括性的总结并列出相关参考文献。

二、关键词

明星效应、网络营销、事件营销、KOL

三、正文

(1)前言

近年来,在国民经济总体发展趋势放缓的背景下,“网红经济”这一新兴经济体却以其迅速的崛起猛然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网红经济”,即以一位网络达人为

形象代表,以红人的品味和眼光为主导,进行选款和视觉推广,在社交媒体上聚集

人气,依托庞大的粉丝群体进行定向营销,从而将粉丝转化为购买力。随着微博等

社交媒体以及一些视频直播网站的迅速发展,网红的数量以及网红所集聚的粉丝数

量也不断增多,因此,网红的影响力也渐趋强大,而依托于淘宝平台的开放性,网

红们可以成功地将人气变现,更甚于此,网络红人“papi酱”近日获得1200万元

投资更是让我们预见了“网红经济”更大的潜在可能,也让我们不能无视“网红经

济”这一新兴经济体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此,研究这一新兴经济体的

意义不言而喻。通过收集整理相关数据并进行量化的可视性分析,我们可以从中发

现有关于“网红经济”效应及其发展趋势的结论,例如,网络红人是如何有效地将

其粉丝成功变现并且转化率有多高,另外,如果网络红人一味地在其粉丝中推销自

己的产品是否会引起粉丝资源的丧失,又或者,“网红经济”能否在未来持续发

展……

(2)主体

“网红经济”作为近年来骤然崛起的一股新生力量,人们对其虽有较多关注,但是针对其所进行的系统化研究却较少,因而在这里我们将会引述一些针对其较科

学但并不十分学术性的观点来简述近期关于“网红经济”的研究,其中包括网红的

诞生和由来、网红经济的主要平台和运作模式、针对个别具体网红的分析等。近期

研究表明,社交媒体是网红诞生的主要场所,也是网红与粉丝互动的主阵地,常见的

网红活跃平台可分为综合类社交平台、视频网站、社区论坛、社区电商四类。新浪

微博由于其庞大的用户规模、平台的媒体属性与用户的消费属性,成为网红的主要

聚集地。网红经济的主要平台是新浪微博和淘宝网。【1】据悉,淘宝平台上已经有

超过1000家网红店铺。2014年“双11”活动,销量排名前十的女装店铺中红人店

铺占到整整七席;部分红人店铺上新时成交额可破千万元,表现丝毫不亚于一些知

名服饰品牌。

网红经济的运作模式为:在网红经济渐渐兴起时,淘宝平台上已经出现了以莉家和榴莲家为代表的网红孵化公司。这些孵化公司原本是比较成功的淘宝商家,但

在跟网红的合作中,网红们负责和粉丝沟通、推荐货品,孵化公司则将精力集中在

店铺日常运营和供应链建设以及设计上。这种强强联手的模式,已经体现出了威力。

比如手握“呛口小辣椒”“管阿姨”等知名网红的莉家,除了打造出一个个皇冠淘宝店铺外,还吸引到了风投的关注。【2】

其中,关于个别具体的网红,也存在针对性的分析:

1.papi酱:网络红人,被称为“2016年第一网红”。2016年3月,papi酱获得真格基金、罗辑思维、光源资本和星图资本共计1200万人民币融资,估值1.2亿人民币左右。首先,papi酱的成功并非偶然。papi酱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有非凡的表演能力和艺术才华,这为她成为网红奠定了基础,归根结底,papi 酱的成功是由于她可以持续的产出网友喜欢的内容。网红经济的本质是内容。网红风潮并不是单纯的在互联网产业下孕育的。可以说网红的产生离不开互联网的发展,但是没有优质的内容持续产出,是无法凭仗科技与互联网去持续吸援用户的。“Papi 酱”受过专业的表演训练,看似轻描淡写的几分钟视频表演,背后的功夫相当扎实,所以papi酱的成功是难以复制的想寻找到第二个“Papi酱”难之又难。【3】

2.天才小熊猫:2016年3月8日,在2015年中国网红排行榜中排名第3名。脑洞奇大无比,是一个成名比较早的网红:2010年借着3Q大战创作了著名的《右下角的战争》系列一举成名。他采用「段子+故事」的模式,排版上以图片为主、加上网络化的语言很接地气,有效地摆脱了传统软文生涩的说教模式,让很多读者看得很爽还嗨,求着天才小熊猫加快广告更新速度。他坚持内容为王,擅长将段子巧妙融入创意,有效地保证了文案的趣味性。他的文案具有很强的故事性,情节紧张可读性非常高。与顾爷、深夜发媸徐老师等网红的软文将产品植入深藏于文章结尾的做法不同,天才小熊猫的软文最大的特点在于:文章一开始就能见到产品,植入非常显眼。把产品作为故事的道具,参与到故事之中。这么一来,反复提及产品也就变得顺理成章,自然而然了。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围绕产品特征而展开。他将软文写得这么波折的目的,一方面为了给产品植入创造空间,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让读者收获超乎寻常的故事体验,从而削弱他们读广告的厌恶感。所以天才小熊猫通过这样的手段来为产品做广告,这是他的运作模式。【4】

然而,在我们小组看来,针对“网红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的分析,可以从明星效应、网络营销、事件营销、KOL(关键意见领袖)等方面具体展开。首先是明星效应方面,网红经济虽然是最近几年才出来的一个新经济现象,然而其实早在网红经济之前,我们就有了明星效应带来的一系列经济效益,特别是在网络这个新平台普及之前,更多的是以电视或者报纸广告牌上的明星带来产品的推广和相关的经济现象。

先从近年以来比较频繁的一个明星出书的事情开始,“明星效应通过人的心理机制,唤醒了读者的图书消费欲望与需求,在营销手段的攻势下,促成读者购买图书的行为”。【5】这种就是利用明星粉丝的个人崇拜心理以及消费者的消费商品心理做到书籍推销,“于此来说,图书内容是落脚点,任何营销都是基于图书内容的营销,我们不可能期待一本粗制滥造的图书通过明星营销实现热销,其结果不仅是图书为人诟病,明星形象亦遭受损害。”当然这种明星效应在营销过程中是需要一定的好的产品作为自己宣传造势的基础。

而继续看更为广泛的明星效应的实现。主要就是早些年间大家都可以看到的产品代言、广告代言人这种形式的营销策略。“明星一定是名人, 但名人并不是一定是明星, 文中的’明星’专指有号召力、感染力的名人, 用明星不仅能打开知名度, 而且同时产生美誉度, 令品牌更有价值和生命力。”【6】说明了在使用明星的时候,要注重其感知力和影响力,“不具感召力的名声, 价值并不大”。因此现在网红也是一样,不能仅仅是因为一些名声就打造,其能产生的效应其实并没有很大的价值,

更多网红也只能是在自己个人的圈子内有影响,这对于商家营销没有什么更多的价值。

而与此同时,使用明星代言也会产生一个问题——品牌的忠诚度。“作为市场沟通的公众渠道,各色的明星代言在传播效率上存在着极大的优势,而企业乐意将品牌特色与其相捆绑销售在最短时间内大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与辨识度。通过高曝光率的明星代言,消费者能够更加迅速地认识新的品牌、新的产品与服务,同时,企业也能够借助明星的力量深度挖掘消费者的需求,从而开拓新的市场。”【7】企业使用明星代言最大的目的就是为了知名度和市场开发,商家为了自身品牌保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培养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而与品牌相关度越高的代言人越容易赢取消费者的信任感。”这种在广告中很容易见到的一种情况与现在网红做广告,给某些品牌推广培养其品牌忠诚度,更好的拓展自己的市场。

不过我们也应该预见到一个问题就是“明星效应”的利弊都是比较明显的,“明星效应对于商业运作来说,是一招重要的‘法宝’,但不会是可以一直依赖的‘法宝’,因而合理运用明星效应进行商业运作,同时积累自身品牌人气,是我们国内企业所需要做的。”【8】合理的运用明星效应可以带来积极的营销成果,“即记忆迁移作用、品质认证作用、实力反证作用以及记忆唤醒作用。”“即当一个消费者想不起某个品牌时, 至少可以想到就是某某做广告的那个产品”,而另一方面“近几年的明星营销中最突出的现象包括: 明星太多、多头代言、明星和产品特点不符、明星不一定是目标受众喜爱的、对明星的信任度下降等, 并且明星代言成本不菲,”【9】因此明星效应或者说网红效应都是要利用好人本身,不能盲目的因为有名气就去使用,不然会损害自身企业的名声和形象。“明星营销手段具有实效性强、影响范围大、消息传播速度快等优点, 但是其成本也是比较高的, 因此企业在运用这一手段时必须考虑成本效应问题, 即系统分析运用明星营销的总成本和预期通过这一营销手段带来的收益。如果收益大于成本, 那么企业选择这一手段是明智的, 如果收益不足以抵偿成本,比如说该产品市场已经相当成熟, 没有多少市场开发空间和利润增加空间, 这时候运用明星营销就非明智之举了。”

最后我们再从明星效应的施展媒体来与我们所谈的网红相类比。明星效应开始是产生于一些传统的媒体媒介,如电视报纸电台等,而不同投放市场也是与明星个人一种相互互动。“明星主持人是一种特殊商品,在实现其价值转换前需要进行’包装’和’推广’。”所以也需要根据平台来选择造势的手段:“受众细分,市场定位”、”找准“卖点”,出奇制胜“、”通过周边产品烘托”、“结合社会团体与族群力量,不断提升明星的形象。”【10】而现在随着网络的发展,还有网络平台的自由性,新型的网红群体产生,与原来的媒体渠道不尽相同。在原来的这种明星营销的基础之上,还增加了社交圈微博营销这种新方式,不再仅仅局限于大家看的电视广告。网红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宣传自己的淘宝店或者产品。媒介的更新也意味着传统媒体面临新的挑战,而至此自由的互联网不再是明星的主场。普通人也可以发挥巨大的营销作用。这个可以当做营销渠道的扩展,也是明星效应的进一步扩大,衍生成了现在新型的网红经济。

传统明星效应在新时期也在发展,微博朋友圈这类营销方式也在被广泛的使用,可以看出明星效应是网红模式下的一个过去式,但是也是网红经济可以借鉴的一个模式。网红这种团体要继续发展其重要经济效益,与原来的明星效应必然不能完全分离,可以预见,网红经济模式下是对传统明星效应的进一步延伸,当然也会发展出更多的营销手段。

与此同时,区别于传统营销方式,网络营销对于网红经济发展的作用也是不言

而喻的。网络营销来源于传统营销,但与传统营销有有着巨大的区别。网络营销突出特点是利用互联网作为手段,从而达到营销的目的。关于其概念的界定,因时代的发展也在发生着迅速地变化。但是作为一种营销手段,其实质内涵是相对稳定的。广义地说,凡是以互联网为主要手段进行的、为达到一定的营销目的的营销活动,都可称之为网络营销。Judy Strauss所著《网络营销》【11】的定义:网络营销(e-marketing),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去创造、宣传、传递客户价值,并且对客户关系进行管理,目的是为企业和各种相关利益者创造收益。简单的说,网络营销就是将信息技术应用到传统的营销活动中。

《我国网络营销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12】认为,无论是传统营销还是网络营销,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销售,对于任何的一个企业来说,其经营活动开展的基础就是与外部各种环境建立关系。基于互联网的推广与营销而兴起的网络营销,其本质也就是营造网上经营环境。网络营销资深专家冯英健【13】指出:“所谓网上经营环境,是指企业内部和外部与开展网上经营活动相关的环境,包括企业网站自身、顾客、网络服务商、合作伙伴、供应商、销售商、相关行业的网络环境等。因此,互联网的出现,它所改变的是企业的经营环境,这种环境的改变,也就改变了传统的推广与销售方式。”

网红经济兴起于互联网时代,依托于网络尤其是社交网络,近些年来正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按照占桓,陈志德,王孟《社交网络营销追踪》【14】中的观点:社交网络营销,是以社交网络作为营销平台,与客户或者潜在客户积极沟通,商家分析消费者需求并给出相关产品和服务,以进行品牌推广、活动策划、形象包装、产品宣传等一系列营销手段的网络活动。社交网络营销有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目标人群集中化、影响力大、成本相对低廉、与客户互动性强的优势。社交网络是一个将碎片化的用户重聚,具有针对性的开展营销,最终达到互利的营销效果的平台。

唐小鹏《社交媒体营销对拓展网络营销渠道的推动作用分析》【15】:“最近几年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在互联网快速普及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社交媒体以其交互性、社区性逐渐成为发展的主要领域。在社交平台内用户可以对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讨论,进而相互交换各自掌握的信息。”不同的社交媒体区域在人们交往的过程中能够产生一定的关系,并在这样一种相互交往的区域内,建立一种公共关系。人们现如今比较常见的社交媒体区域就有微博、博客、微信等。

以微博为例,微博营销是指通过微博平台为商家、个人等创造价值而执行的一种营销方式,也是指商家或个人通过微博平台发现并满足用户的各类需求的商业行为方式。微博营销以微博作为营销平台,每一个粉丝都是潜在营销对象,企业利用更新自己的微博向网友传播企业信息、产品信息,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产品形象。微博营销呈现出本身固有的特性,而这种特性又可以表现在优劣两个方面。周合强《微博营销现状与发展态势初探》【16】中分析,微博具有以下优势:(1)操作简单,传播便捷。(2)及时沟通,交互性强。(3)成本低廉,受众广泛。同时也存在着以下劣势:(1)人气才是基础。(2)关注才是根本。(3)传播信息量有限。(4)易负面传播。

AIDMA模型【17】表明,在传统的营销模式中,消费者从接触商品或服务的信息到最后达成购买经历5 个阶段,即引起注意、激发兴趣、产生欲望、留下记忆、产生行动。AIDMA模型揭示了消费者通过媒体广告等方式获知商品信息,引起对该商品的注意,激发对商品的兴趣,形成购买欲望,加强记忆形成对该商品的深度认知,最终购买该商品的消费者产生心理变化过程,而这整个过程都可以由传统营销

手段所左右。日本电通公司将传统的AIDMA模型进行重构,提出基于网络时代市场特征的AISAS模型【18】。AISAS模型表明,在互联网时代的Web 2.0营销模式中,消费者在接触到商品或服务的信息、达成购买活动后,还会进行主动分享,从而影响其他消费者,并经历这5 个阶段,即引起注意、激发兴趣、信息搜索、产生行动、信息分享。《企业微博营销效果和粉丝数量的短期互动模型》【19】中分析:AISAS 模型在微博营销实践中可以分成两个阶段,即微博聚集粉丝的Attention→Interest 阶段( 以下简称AI 粉丝聚集阶段) 以及微博与粉丝互动、粉丝与自己的粉丝多层次互动的Search→Action→Share 阶段( 以下简称SAS 粉丝互动阶段) 。但这两个阶段没有绝对界限,AI 粉丝聚集阶段聚集的粉丝越多,越有利于SAS 粉丝互动阶段微博互动营销的开展;微博在SAS 粉丝互动阶段做得越好,越容易在AI 粉丝聚集阶段聚集更多的粉丝。理想的微博营销活动应该是AI 粉丝聚集阶段和SAS 粉丝互动阶段的循环促进过程。

互联网使得网络营销呈现出跨时空、多媒体、交互性、整合性、个性化等特点。而网红经济作为网络营销中一个颇为典型的现象,可以通过网络营销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

但是网络营销理论在分析网红经济时存在以下的局限性:

1.网络营销理论多针对于企业利用网络进行的各类营销活动,着眼于个人(网红)的相关理论极少;

2.网络营销理论的主体框架成型于20世纪末21世纪初,在网络营销理论诞生之后,互联网又经历了十余年极其迅猛的发展,那么已经略显“陈旧”的网络营销理论能否契合当前飞速发展的网络营销现象?

除此之外,网红经济的另一大核心内容即是事件营销。事件营销是指企业通过策划、组织和利用具有新闻价值、社会影响以及名人效应的人物或事件,吸引媒体、社会团体和消费者的兴趣与关注,以求提高企业或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树立良好品牌形象,并最终促成产品或服务的销售的手段和方式。事件营销主要依托于两种模式:第一种是借力模式,所谓借力模式就是组织将组织的议题向社会热点话题靠拢,从而实现公众对热点话题的关注向组织议题的关注的转变;其次则是主动模式,主动模式是指组织主动设置一些结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议题,通过传播,使之成为公众所关注的公共热点。而网红经济中的主角—网红们则经常利用事件营销的特点及方法为他们吸引流量,吸引关注,从中获取相关的数据并进行分析便可以得出一些关于“网红”们如何影响大众以及影响程度究竟如何的结论。

最后,通过对网红经济的观察不难发现,如今微博等社交媒体上的部分“网红”,扮演着KOL的角色,KOL,即指关键意见领袖(KeyOpinionLeader,KOL)。“意见领袖”的概念最早是由Lazarsfeld等人提出【20】,是指在信息传递和人机互动过程中少数具有影响力、活动力的人,他们在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或过滤的作用,由他们将信息扩散给受众,形成信息传递的两级传播。

所谓KOL,狭义和通俗地理解就是微博里的大V,再细分即是如今的“网红”,他们在美妆\摄像\时尚等等领域都拥有极高的发言权,根据《微博意见领袖初探》【21】他们往往具有如下特点:1.积聚性:形形色色、数量繁多的意见领袖积聚于微博这一平台,是微博时代意见领袖的典型特征。2.集权性:微博成为人皆可用的自媒体,但是,拥有信息传播的权利拨那个不等于实际影响力,微博在分权的同时也在加剧着名人为代表的意见领袖的集权。3.圈群化:意见领袖的关注圈既有不知名的普通网民,又有颇具影响力的其他意见领袖,且意见领袖之间关系密切、互动频繁,一个意见领袖的信息和意见很容易为其他意见领袖所转发、评论。因此更容

易造成信息的大范围扩散传播。4.跨界化:意见领袖可以轻易地跨出自己的专业领域,对其他领域发言。5亲和力.微博中的意见领袖仿佛卸去了传统媒体乃至博客盛行使其始终秉持的正襟危坐的庄重姿态,表现出前所未有的亲和力。

有上特征可见,“网红”这一身份十分符合意见领袖的定位(更为精确的判别意见领袖的方法,如基于社会网络和偏好排序的意见领袖识别方法研究【22】由于本研究重点在于分析营销而不是判别,故不做深入分析),因而,对于我们要研究的网红在经济活动中所产生的作用,可以以前人关于KOL对于营销或事件的作用的研究作为指导:

首先,KOL对于商品品牌的推广有着显著的作用,在消费过程中,顾客往往利用意见搜索来减少购买决策中的风险,而意见领袖的影响力就体现在对他们观点的改变上,尤为重要的是对他们态度行为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首先通过观点,然后渗入到态度、信念、动机,最终影响行为。同时,意见领袖所起的新信息接收和传递作用扮演了外部链接的角色,使得新观念传递到他们的知识系统中,可以对他们的搜寻、购买、以及对产品或服务的使用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意见领袖在其中就成了消费者重要的信息来源【23】。

另一方面,消费者意见领袖除了对新产品扩散具有重要影响外,对消费者行为也具有重要影响。现有关于消费者意见领袖对其他消费者行为影响的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学者们致力于探讨意见领袖对购物决策过程的影响。

Lyons和Henderson(2005)认为,意见领袖能以非正式的方式影响消费者的信息搜索、购买以及产品使用等多种行为,这一观点得到了Chakravarthy等人(2011)的认同,他们认为意见领袖在人们进行消费决策的整个过程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同时,Chaudhry(2013)的文献研究在探讨意见领袖在消费者购物决策中的角色时,推断意见领袖的态度可能与消费者进行购买决策的态度存在某种关系。而且,Pongsiri和Somkiat(2011)研究指出,意见领袖和意见追随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影响意见追随者的购买意愿。然而,最近的一篇实证研究在通过意见领袖来考察社会推荐的效果时发现,意见领袖并不能提高其他消费者购买产品的概率,但能够显著增加消费者逗留于某购物渠道搜索信息的时间(Grahl,2013)。这些研究结果表明,现有关于意见领袖对消费者购物决策影响的探讨,大多还停留在理论分析层面,难以辨别出意见领袖对消费者购物决策各个阶段的具体影响。

而在我们研究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一些研究方法可以对我们提供参考作用,如基于胜任力模型的社交网络意见领袖识别方法【24】提供了量化KOL影响力、专业性、创新性、专注度的数据计算方法。

上述文献中的许多识别方法、计算方法和一些结论都可以对我们的研究起指导和参考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1、许多数据来源为2014年及以前,于现在是否适用?2、应用于KOL上的研究方法是否能完全套用于如今的“网红”身上?不同平台上活跃的网红其研究方法是否不同?这些都需要我们进一步解决。

(3)总结

“网红经济”作为互联网+时代一个新兴的经济现象名词,它发展到现在这样规模的速度可谓爆发式,这出乎许多人的意料,因此目前在学术界并没有关于“网络经济”专项研究及论述。但在我们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网红经济”不仅仅是新时代互联网发展所突兀产生的一个经济现象,越过其富有新型社交网络特征的表象上,深入了解它,可以发现这种经济实质上并不是爆炸式产生的,它其实是以部分旧有的营销现象理论的交互发酵,于这个社交网络高度发达的时代应运而生。

而这也是我们前文所提到的明星效应、网络营销、事件营销以及KOL理论的原因。

可以这样说,网红经济的内核是明星效应与KOL配上网络新时代的有机结合,而网

络营销以及事件营销则是网红经济运作模式与手段的策源地。

深入分析,我们发现明星效应与网红经济有许多的共通之处,它们都是以个人在其粉丝群体中的影响力,唤醒粉丝们的消费欲望与需求,从而促成其相关产品的

消费行为。而这种产品会与明星或者网红有比较高的相关性,而我们知道,某位明

星或者网红的粉丝必然也是该明星或者网红所处相关领域的较深度关注者。那么这

样的营销将可以从不同的明星/网红划分出不同的消费群体从而进行精准营销。这

也就是两者受到关注的重要原因。可以说,明星效应是网红经济的前身,网红经济

是明星效应在网络时代的衍生。当然两者也存在差异,其一便是明星效应更多的是

借助于传统媒介如电视报纸等,而网红经济则高度依赖于网络这样一个新兴的平台。

那么网红经济的传播模式是什么呢?我们认为,网红经济的运作是在网络营销中获取了灵感。网红经济以社交平台作为媒介的传播方式,正是网络营销的重要内

容。两者重要的联系就在“网”一字,都是利用互联网来达成营销目的。在营销实

践中,两者都遵循着AISAS模型,从粉丝聚集再到与粉丝的互动阶段,即由人气而

变现的阶段。当然两者最大的不同在于主题差异,网络营销更多的是以品牌、公司、

企业为主体,它们一开始的目的就是宣传自己的产品、品牌,获取经济利益;网红

经济则以个人为主体,主要是获得社区的关注,在早期具有一定偶然性,而其变现

方式也极富有新型社交网络的特征——网店、打广告(微博直推、内容软推)等。

这里可以看出早期的网红经济的变现属于粗放式、经济价值实现程度较低的方式。

所以在后来的发展中,网红经济吸收了事件营销的精髓,焕发了更强大的力量。

网红经济之所以一夜爆红,就是因为事件营销为其产生的强大助推力。这里我们不

得不提到逻辑思维投资网红Papi酱开办广告拍卖会这一重大营销事件。在该事件

之前,网红经济还只是一个相对小众且粗放的经济模式,而在经历了大V罗振宇的

硬广软文的宣传、资本的强势追逐、媒体的闻风而动、社群群体的热烈讨论等一系

列事件营销中常见手法的发酵催化,网红经济成为社会热点,其价值体量暴涨。这

正如逻辑思维的掌舵者罗振宇所言,网红经济这个自媒体新时代的到来。事件营销

在网红经济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一支强力的催化剂。因此要了解网红经济,我

们需要了解事件营销。

在网红经济的内核、传播模式、催化剂之外,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地方——KOL 理论与网红经济的联系。营销学中,我们了解到社会群体很容易受到关键意见领袖

的影响,在大众传播过程中有重要的中介或过滤的作用。通过我们的观察,我们发

现网红经济中的网红,正是处于社交平台中的意见领袖,网红们大多是在某个领域

(大多是美妆、摄影、时尚、搞笑等领域)具有极高发言权的人。他们在社交平台

上网罗了一群关注他们所处领域的粉丝,由此精准的进行广告投放,产生经济效应。

而在这个过程中,粉丝群体的行为就很值得我们去研究,由此我们需要利用KOL理

论的相关知识。

因为网红经济是一个新兴的概念,所以我们在研究中,会着重探究网红经济的“前

世”,借鉴前人在相关经济现象中的研究成果,了解其形成过程以及运作内核及原

理的来源,再来探讨网红经济的“今生”,从而尝试对网红经济的未来做出相对科

学及符合逻辑的推测。囿于研究者能力的不足,如有错漏失准之处,烦请指出。感

谢您的阅读。

四、参考文献

【1】第一财经日报邱智丽《Papi酱估值3个亿投资人如何看待网红经济?》

【2】《深度解析丨从papi酱和1300万粉丝的爱恨情仇看“网红经济”的本质与发

展趋势》

【3】腾讯财经《网红经济专题研究报告:从“草根”到“明星”,网红经济崛起》【4】站长之家《扒一扒「天才小熊猫」藏在皮毛里的软文诀窍》

【5】《论图书营销的明星效应》,彭静,《今传媒》vol10,2010

【6】《营销中的明星运用》,范青,《中州大学学报》VOL2,2001.4

【7】《浅议明星代言与其对品牌忠诚度的影响》,李晶晶,《现代商业》

【8】《明星效应与商业运作》,刘鑫

【9】《明星效应的利与弊》,徐丽娟,吴兰,王莹

【10】《媒体营销中的明星效应策略》,邢泳漪,《集团经济研究》,2004.8

【11】Judy Strauss《网络营销(第四版)》[M]

【12】赵丽霞《我国网络营销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J],《开发研究》

【13】冯英健《网络营销基础与实践》[M]

【14】占桓,陈志德,王孟《社交网络营销追踪》[J],《计算机系统运用》2015年第24卷第3期

【15】唐小鹏《社交媒体营销对拓展网络营销渠道的推动作用分析》[J],《江苏商论》2015

【16】周合强《微博营销现状与发展态势初探》[J],《新闻世界》2014(4)

【17】Hall S R.《Theory and practice of advertising : A textbook covering the development and 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advertising and methods of representative advertisers》[M]. New York : McGraw-Hill Book Company,INc .,1926: 12-13.

【18】Kobayashi Y.《A study of engagement in Japan》[J].Aoyama Journal of Business ,2009,43( 4) : 39-60.

【19】金永生,王睿,陈祥兵.《企业微博营销效果和粉丝数量的短期互动模型》[J].《管理科学》2011(8)第24卷第4期

【20】Lazarsfield Peta1.《The People’s Choice》[M].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48

【21】《微博意见领袖初探》刘锐《新闻记者》2011年第3期

【22】基于社会网络和偏好排序的意见领袖识别方法研究《情报杂志》2015年第34卷第6期

【23】DearingJW,RogersE《Agenda-Setting》[M].Sage,1996

【24】《基于胜任力模型的社交网络意见领袖识别方法》陈波等,《通信学报》2014年第35卷第11期

商业模式与战略转型的文献综述 ——国内外文献对比研究

商业模式与战略转型的文献综述 【摘要】动态复杂的外部环境下,企业的需不断调整自身以适应市场的发展趋势,商业模和战略的动态变化成为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而在商业模式与战略转型方面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如何,这是本文的关注重点。本文从商业模式与战略转型纷繁复杂的研究框架中选取了现阶段更受关注的四点——管理者认知在战略中的作用、商业模式转型、战略转型的驱动因素以及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作为论述重点,对国内外的研究做出梳理 【关键词】管理者认知商业模式战略转型多元化 一.管理者认知在战略中的作用 尚航标、李卫宁和蓝海林(2013)给管理认知做出了如下定义:管理认知是企业战略决策者在进行战略决策时所用到的一种知识结构。管理认知通过提供信息搜寻功能、信息解释功能和行动逻辑功能来影响企业战略决策,进而影响企业绩效并决定企业是否具有竞争优势。 在过去的20年中,管理者和组织认知(MOC,managerial and organizational cognition)在战略管理研究中获得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发展(Walsh,1995;Huff,2005;杨迤等,2007;Kaplan,2011)。SuchetaNadkarni and Pamelas.Barr(2008)将管理认知划分为注意焦点(attention focus)和环境—战略因果逻辑(environment-strategy casual logics)。其中注意焦点是指高层管理者对他们所处的外部环境的主观认知程度,这些认知受一个(或多个)领域的观念的支配,而忽视其他领域。Daft and Weick (1984)认为关于环境与战略之间因果关系有两种不同的逻辑方式,一种是环境驱动模式(environment-driven)所代表的确定逻辑(deterministic logics),一种是解释驱动模式(interpretation-driven)所代表的前摄逻辑(proactive logics)。在环境驱动模式中,高管认为环境决定战略,因为高管所感知的环境是确定的、剧烈的、可测量以及有决定因素的,他们先了解那个环境的需要继而提出反应战略。在解释驱动模型中,高管根据战略来确定环境,因为高管所面对的环境是更不确定和更难分析的。武亚军(2013)将MOC的研究领域归纳为三个:一是行为决策理论研究,它关注认知偏见、简化原则等在战略决策中的应用及调整;二是认知地图和认知结构研究,它主要关注管理者的认知方法;三是认知结构与战略管理过程的联系,包括战略形成和实施过程。武亚军运用认知地图和扎根方法对华为公司领导人任正非进行分析,发现了“战略框架式思考”和“悖论整合”两个典型认知模式,在中国转型发展的复杂动态环境下,任正非的这种思维模式具有有价值、稀缺、难模仿、难替代等特征,是华为可持续竞争优势的一种重要来源。 管理者认知在企业战略形成、推进及转型等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中达成了一致。Tushman & Romanelli (1985)指出,高管的变革与继任是克服转型障碍的重要机制。Tushman等(1985)的研究发现公司绩效的下滑并不能直接推动战略转型的实施,而是否存在新任管理者是关键的调节因素。Loasby(2002)认为,企业成长阶段演进及相应的组织变革,都与企业管理者对未来变革和成长机会的认知变化发生直接关系。Yokota & Mitsuhashi(2008)的研究发现,新任管理者是否可以推动战略转型的实施取决于其是否可以改变战略决策的过程;高管的变更与继任并不是触发战略转型的充分条件,只有当高管变更后管理者价值观和利益偏好发生改变时,战略转型才会实施。在国内,薛有志等也认为管理者的认知过程是形成战略的组织因素中必不可少的动态要素;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将优化高管团队构成和改善经营者战略思维作为提升企业战略决策能力的关键;尚航标黄培伦(2010)在对万和集团的案例研究中提出了有限理性视角下企业管理者认知对企业竞争优势

美妆行业网红营销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研究

美妆网红营销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研究 摘要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红”这一词在现在这样一个网络文化更迭的时代被大众所熟识,“网红营销”成为了一种新的营销模式。似乎只要被冠上“网红”这两个字,再经过网络的推波助澜,一下就能引爆消费者的购买热情。美妆网红也因此出现,依靠着自身的才华和颜值,在一些平台上发表美妆测评推荐,给自己树立一种美妆专家和时尚达人的形象。同时也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不再仅仅关注饮食方面,也越来越注重自身的形象,而在购买美妆产品上,女性成为了最大的消费者。她们并不是太过了解美妆产品知识,所以需要一个意见领袖来指引,这时美妆网红就成为中心。本文以美妆行业网红营销为例,在参考和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消费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根据结果提出模型。在提出的模型中选择美妆网红的知名度、精准性、互动性、专业性和信任为调查预测,进行假设和问卷调查设计、发放。本文的问卷采用线上填写的形式,对消费者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数据统计和分析得出网红营销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几个影响因素,建立模型。结合模型及研究成果提出相关的管理建议。 关键词:美妆行业;网红营销;消费者购买行为 第一章绪论

1.1选题背景 伴随着移动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化媒体被衍生出来,与人们的生活无缝衔接,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就能购买到心仪的商品。在这个网络信息充斥的时代,根据消费者行为理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第一步就是搜集商品信息,这个时候大部分的网红就扮演着意见领袖的角色,为消费者提供产品的信息,辨别不同消费者适合的产品。而网红的年龄等特征与90后消费者较为接近,作为意见领袖的网红推荐的商品更容易被消费者所接受[1]。所以在网红营销下,网红推荐的产品或服务等信息会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存在影响。 1.2选题意义 网络购物人群不断增多,网络经济不断增长,网络直播技术的创新发展,网红营销成为了现在一种新型的方式。新的营销模式被网红经济带出,网红们通多在一些自媒体平台上营销产品,联合商家通过网络购买产品获得利润,同时商家也因网红推荐而提高产品销量,这成为了一种新的营销手段。网红营销与传统营销相比,网红营销的成本低,同时其本身有一定的粉丝,不必去寻找消费者。美妆产品针对的一般是女性消费者,尤其是年轻女性,她们喜欢美好的东西,也喜欢跟从消费和攀比,美妆网红网红的知名度越大,产品销量越高,也越会刺激购买。 1.3研究内容 本文以美妆行业网红营销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展开调查研究。 (1)查询相关的文献,对网红、网红营销及消费者购买心理进行分析,总结出网红营销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建立模型,为网红营销的理论奠定基础。 (2)在网红营销理论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进行分析,找出几个影响因素。比较各个因素对消费者的影响,为网红营销提供建议。 1.4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主要从网红相关研究、网红营销的相关研究及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相关研究进行文献回顾和梳理,对调查情况和结果进行总结,并指出研究的不足

【精品】范围经济获得竞争优势的一种思路

范围经济:获得竞争优势的一种思路 2002-07—18 内容提要:企业所面临的市场需求变化,使得企业在竞争中寻求规模经济的同时,也在考虑通过实现范围经济来获得竞争优势,这类思考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首先简介范围经济的概念;然后从内在和外部表现两个方面来分析范围经济所形成的竞争优势,主要表现为生产成本优势、差异化优势、市场营销优势、技术创新优势、抵御风险优势;最后阐述实现范围经济的几种途径,包括相关多元化、价值链整合、学习与经验交流、合作创新、发展企业集群等。 一、范围经济的涵义及其延伸 在市场经济环境里,企业面临的需求是决定组织生产的关键因素,这种需求决定了企业生产什么产品(或提供何种服务)、生产产品的数量以及以何种价格将产品投放市场。企业面临的需求趋同时,依靠大批量生产带来的规模经济发挥了显著的效应,如福特汽车大批量生产模式的成功;而当这种需求呈现多样化、个性化的时候,小批量、多品种、多规格的生产逐渐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就应向市场提供具有更高让渡价值的产品,包括产品价格更具竞争力、品质更高、更具差异化、更便利的服务等。因此,随着市场需求多样性的发展,范围经济使企业显现竞争力的现象越来越受到重视。 范围经济(EconomiesofScope),是指企业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品而引

起的单位成本的降低,或由此而产生的节约。这与企业通过扩大产品的生产规模而使生产成本降低所获得的规模经济(Economiesofscale)

是有区别的.前者强调生产不同种类产品获得的经济性,后者强调的是产量规模带来的经济性。因此,要获得范围经济,一是企业必须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品(包括品种与规格)。二是产品的单位成本由此而降低或得到节约。 范围经济具有可度量性,计量这种成本节约带来的经济性可以用范围经济程度(SC)表示: 其中:C(Qi)表示单一生产Qi的产出所耗费的成本;C(Qi)代表各自生产Qi的成本之和;C(Q1,…,Qn)是生产Q1到Qn种产出所耗费的联合生产成本。如果SC>0,说明联合生产成本C(Q1,…,Qn)小于各自生产Qi的成本之和,这时企业取得范围经济;如果SC

分享经济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c6434268.html, 分享经济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作者:栗飞 来源:《时代金融》2017年第09期 【摘要】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分享经济也在国内外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为了更好认识这一新兴概念,本文归纳总结了当前国内外学者对分享经济的定义、理解及未来发展的政策建议,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当前学者研究所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分享经济共享经济协同消费 一、研究背景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有效提高了闲置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了分享经济的发展。目前,美国“分享经济”产值已达1100亿美元,房屋租赁网站Airbnb和打车O2O应用鼻祖Uber就是分享经济在房屋短租和打车行业中的两个典型应用案例。本文将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面分别对分享经济的研究进行梳理。 二、国外文献研究 关于分享经济的由来:1978年,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社会学教授Marcus Felson和伊利诺伊大学社会学教授Joe L. Spaeth在论文中首次提出了“合作式消费”的概念[1]。2010年,英国作家Rachel Botsman认为“合作式消费”将给人们的消费模式带来革命性的影响,在互联网时代,共享首先表现在代码的共享(如Linux),其次是生活的共享(如Facebook)和内容的共享(如YouTube),再次是现阶段的现实世界各种离线资产的共享。同时指出信息技术和开放数据、网络的普及是推动合作式消费的一个驱动力[2]。2011年12月,Sara Horowitz发表了《The Sharing Economy's Quiet Revolution》一文,使得“分享型经济”成为西方媒体的热点话题[3]。 对分享经济的认识、理解:Russell Belk认为,分享经济和合作式消费改变了我们过去“我们所拥有的才是我们的”观念,而是一种“你能使用的就是你的”观念;同时指出互联网,尤其是Web2.0的发展促进了分享经济和合作式消费的成长。Christopher Koopman等人认为,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让人们接触到了更大范围的商品和服务,消除了信息不对称的影响,可以让消费者搜索到更多更好的商品,也降低了搜索成本和交易成本,同时促进了网上评价反馈机制的建立。互联网和分享经济的发展,降低了对市场经济中传统规章制度的依赖,而我们的公共政策也应该随之改变,适应现实的需要。 对分享经济的案例分析:Katie Finley认为分享经济有社会、经济和技术三大驱动力量。 通过对Airbnb使用者进行访谈,了解人们使用Airbnb的原因,使用过程中的担忧及最让你信任的几点理由,最后给出了Airbnb是一个让人信任的市场中介者的结论。Georgios Zervas等人

l359 网络直播行业分析——以yy直播、章鱼直播、斗鱼直播为例-文献综述-修改1

本科生毕业论文 文献综述 题目网络直播行业分析——以YY直播、章鱼直播、斗鱼直播为例 专业会展经济与管理 班级 111班 姓名钱佳慧 指导教师 所在学院现代服务业学院 2014年11月

一、引言 网络直播平台,广义上可以分为视频直播、文字直播、语音直播。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视频直播。据艾媒咨询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市场上大概有二百多家在线直播平台,观看网络直播的人数也在日益增长。本论文之所以以网络直播平台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其在2016 年里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据艾瑞咨询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 到2016 年中国存在接近200家在线直播平台。直播平台的内容也从早起靠网红和游戏吸粉,变成了直播内容丰富的大杂烩,并且凭借强大的人气开始吸引更多的精英加入直播。 本文通过传播学角度对网络直播行业进行分析,通过网络直播行业的盈利模式找出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网络直播行业未来的发展思路进行展望。 二、网络直播的定义 由于网络直播是一种新兴的传播现象,因此学界对于网络直播的定义并不统一,不同学者对于网络直播的划分还存在着一些差异。通过整理先前的研究根据直播的形式和内容,网络直播可以划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传统型网络直播,通过采集电视模拟信号,然后将电视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输入电脑,实时上传到视频网站供人观看。第二类是新型网络直播,用户自行通过信号采集设备将现场音频和视频转换为数字信号输入电脑,其从内容的生产、传播到反馈整个传播过程都依托于网络和用户,这也是本文研究的对象。传统型网络直播与本文要研究的新型网络直播采用相似的技术手段十分容易混淆,为了将两者更加清晰地区分开下文将两者从三个不同方面进行比较。 首先,传统型网络直播实质上是一种媒介融合行为,将相同的内容搬到了不同的媒介上,以网络为载体扩大了内容的传播范围。通过网络看电视卫星直播的内容,受众相当于在观看“网络电视”,并没有体现互联网的特点。新型网络直播则充分发挥了互联网在信息传播中的优势,具有实时、快速、内容多样化、表现形式丰富、互动性强、传播场景化、受众可划分等特点。其次,传统网络直播的节目基本不含有用户原创内容,一般以PGC和OGC的内容为主。而新型网络直播的内容则是依托用户创造,其内容以UGC为主。用户只需具备例如手机或者电脑等简单的信号采集设备,就可以把现场的音频和视频通过网络上传到服务器发布给受众观看。网络直播对于内容制作者即网络主播的文化水平和专业素养没有任何要求和标准,只要具有摄像头和网络直播客户端,谁都可以将其生活中的场景和动态在网络上进行展示。直播的制作者拥有极大的自主性,可

范围经济研究的文献综述

范围经济研究的文献综述 范围经济是由产品的多样化引起的单位产品成本下降的经济现象。范围经济存在于各行各业中,它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增长途径,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国内外学者对范围经济的研究也越来越多,研究范围越来越广。 标签:范围经济;经济增长;综述 1 关于范围经济的基本观点 (1)国外对范围经济研究起步较早,对于范围经济下的定义有1975年美国经济学家潘扎尔和威利格最早定义了范围经济,指出范围经济就是当一个企业从专攻一种产品转而生产多种产品,即当企业的生产经营范围扩大时,其平均成本下降的一种经济现象。 平狄克、鲁宾费尔德(2009)指出:“当单个企业的联合产出超过各生产一种产品的两个企业所能达到的总产量时(两个企业分配到相等的投入要素),存在范围经济。” (2)国内学者对于范围经济下的定义有平新乔(2001):“当一个企业以同一种资源(或同样的资源量)生产一种以上的产出品时,由于生产活动纬度的增加(即生产范围在横向上的扩展)所带来的效益增进(或利润上升,或成本节省),叫做范围经济。” 周天勇(2005):提出需要对范围经济进行重新定义。他认为对范围经济的定义要引入时空因素,同时还要区分厂商范围经济与区域范围经济。他认为如果一个区域同时有多个产业的成本收益,从长期看,比本区域单一产业成本小收益高,这种现象也应当称之为区域产业的范围经济。 叶华光(2008)认为周天勇对厂商范围经济的定义还值得进一步讨论,他指出厂商的范围经济对厂商而言应该是一种现实经济,至少能够从联合生产的成本与单独生产两种产品的成本比较中获得实际成本的节约。 当然也有部分学者对上述这些定义提出置疑,认为范围经济还要引入时空因素,区分厂商范围经济与区域范围经济等。 2 范围经济成因研究 关于范围经济的来源研究,列举一些学者对此问题的观点和看法: 蒂斯(1980)认为范围经济的一个重要来源是“诀窍的共同和重复使用”,这里的诀窍包括技术上的诀窍和管理上的诀窍。

网红经济研究文献综述

“网红经济”研究文献综述 小组成员:景嘉辰、李程、杨志远、尹文强、钟源、金鑫成、杨晨一、摘要 本文先从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中引出“网红经济”这一独特的新兴经济体,表明研究“网红经济”的原因及意义,而后又具体探讨了近期对“网红经济”的研究,并构建出我们对其探讨和研究的思路,即分别从明星效应、网络营销、事件营销、KOL(关键意见领袖)等方面具体探讨“网红经济”效应及其发展趋势,最后综合上述内容对其作出概括性的总结并列出相关参考文献。 二、关键词 明星效应、网络营销、事件营销、KOL 三、正文 (1)前言 近年来,在国民经济总体发展趋势放缓的背景下,“网红经济”这一新兴经济体却以其迅速的崛起猛然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网红经济”,即以一位网络达人为 形象代表,以红人的品味和眼光为主导,进行选款和视觉推广,在社交媒体上聚集 人气,依托庞大的粉丝群体进行定向营销,从而将粉丝转化为购买力。随着微博等 社交媒体以及一些视频直播网站的迅速发展,网红的数量以及网红所集聚的粉丝数 量也不断增多,因此,网红的影响力也渐趋强大,而依托于淘宝平台的开放性,网 红们可以成功地将人气变现,更甚于此,网络红人“papi酱”近日获得1200万元 投资更是让我们预见了“网红经济”更大的潜在可能,也让我们不能无视“网红经 济”这一新兴经济体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此,研究这一新兴经济体的 意义不言而喻。通过收集整理相关数据并进行量化的可视性分析,我们可以从中发 现有关于“网红经济”效应及其发展趋势的结论,例如,网络红人是如何有效地将 其粉丝成功变现并且转化率有多高,另外,如果网络红人一味地在其粉丝中推销自 己的产品是否会引起粉丝资源的丧失,又或者,“网红经济”能否在未来持续发 展…… (2)主体 “网红经济”作为近年来骤然崛起的一股新生力量,人们对其虽有较多关注,但是针对其所进行的系统化研究却较少,因而在这里我们将会引述一些针对其较科 学但并不十分学术性的观点来简述近期关于“网红经济”的研究,其中包括网红的 诞生和由来、网红经济的主要平台和运作模式、针对个别具体网红的分析等。近期 研究表明,社交媒体是网红诞生的主要场所,也是网红和粉丝互动的主阵地,常见的 网红活跃平台可分为综合类社交平台、视频网站、社区论坛、社区电商四类。新浪 微博由于其庞大的用户规模、平台的媒体属性和用户的消费属性,成为网红的主要 聚集地。网红经济的主要平台是新浪微博和淘宝网。【1】据悉,淘宝平台上已经有 超过1000家网红店铺。2014年“双11”活动,销量排名前十的女装店铺中红人店 铺占到整整七席;部分红人店铺上新时成交额可破千万元,表现丝毫不亚于一些知 名服饰品牌。 网红经济的运作模式为:在网红经济渐渐兴起时,淘宝平台上已经出现了以莉家和榴莲家为代表的网红孵化公司。这些孵化公司原本是比较成功的淘宝商家,但 在跟网红的合作中,网红们负责和粉丝沟通、推荐货品,孵化公司则将精力集中在 店铺日常运营和供应链建设以及设计上。这种强强联手的模式,已经体现出了威力。

范围经济2013-10-19

关于范围经济的文献综述 经济史蒋力兵I13201003 摘要:范围经济以企业资源共享最出发点,以利益最大化为核心。范围经济是微观主体进行经营决策和制定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同时又是影响企业微观效率的因素之一。本文总结了范围经济相关理论及实际应用的发展和实例,并指出该理论体系的可能性拓展方向。 关键词:范围经济;银行;企业;经济 一、范围经济的概念 美国经济学家潘扎尔和威利格(1975)最早定义了范围经济,指出范围经济是联合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产品的生产成本低于这些产品单独生产的成本总和。David J.Teece(1980)作者以美国石油工业为例分析了企业多样化经营的策略,通过建立一个成本函数进行分析得到范围经济与企业的经营范围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如果范围经济是基于共同和经常使用的专有知识或一个专门的和不可分割的有形资产之上产生的,那么多元经营策略是提高企业经济活力的有效途径。[1]Bailey 和Friedlaende(1982)[2],Baumol,Panzar和Willing(1982)则对范围经济这一假说进行了进一步的证实,他们的主要成果是就生产方面分析了企业的范围经济性。[3] 美国经济学家小艾尔弗雷德·钱德勒(1999)在其著作《规模与范围———工业资本主义的原动力》一书中,把范围经济定义为利用一经营单位内的生产或销售过程来生产或销售多于一种产品而产生的经济。他分别从生产和批发经销两个方面考虑了范围经济的实现,并指出一个企业的范围经济性是有限的。[4] Robert S.Pendyck(2000)范围经济指当一个经营单位以同一种资源(或等量的资源量)生产一种以上的产出品时,因为生产经营活动纬度的扩大(即生产范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模板

2.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2.1相关概念和理论回顾 企业多元化经营是指企业的经营超过一个行业的范围,并向几个行业的多种产品方向发展的一种经营战略;是指一个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为了分散经营单一产业的风险,从而充分利用企业内部富余的资源而采取的向现有业务领域之外延伸的扩张战略,它是指企业同时生产和提供两种以上基本经济用途不同的产品或劳务的一种经营战略。俗话说的“不要将所有的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也一度成为人们的思维定势。从以上这三方面可以把企业多元化战略经营理解为是企业战略结构中产品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它是与企业区域发展战略相对应的,企业成功的重要方式之一。其基本特征是企业在权衡企业能力、企业风险以及企业利润的基础上,寻求企业能力与市场市场机会的优化组合。 2.2文献综述 唐丽颖、赵举民(2013)认为:由于市场机制对资源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市场机制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风险机制等 ,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 ,企业经营既面临发展的机遇 ,又遇到风险的威胁。企业的多元化经营可以分散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营风险。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需求的多样化 ,产品的寿命周期大大缩短 ,使市场需求的波动性更加剧烈 ,企业的经营风险越来越大。而多元化是指企业在多个产业领域发展,可以防范在经营领域单一情况下出现市场问题时可能导致的企业彻底失败的风险,即所谓“东方不亮西方亮”、“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从而保证经营的适应性、安全性、稳定性。 [1] 刘东升、吴维库(2007)认为: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一部分企业开始走专业化发展道路,在各自细分市场开拓自己的天地,然而另一些企业则在原有分工细化的基础上开始实行多元化战略,但强调在本行业做专做深。我国企业的多元化情结相对于外国企业似乎更加热衷,尤其是自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企业 [1]唐丽颖.赵举民.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的选择.[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3(12)

战略管理文献综述 (2)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战略管理文献综述 陈世荣<越南留学生》行研09级 一、关于国内外战略管理理论研究 长期以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于企业战略管理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呈现出一定深度和广度的理论学说及典型案例,对于指导各行各业企业发展发挥了作用。国际学术界对企业战略管理进行了大量研究和探索,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可将国外企业战略管理发展归纳为以下三个阶段。 (1)早期的企业—环境综合分析范式阶段。进入20世纪60年代,欧美国家企业出现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重大变化,国际市场逐步开放,大多数大企业以并购方式采取多元化经营。企业不满足于年度预算,开始采用运筹学和预测技术进行规划,形成了战略规划学派。该理论认为企业战略应当使企业自身条件与所遇机会相适应,实质上是认为企业战略应当放到如何使公司能力与竞争环境相匹配的框架上,寻求发展商机。 (2)以环境适应范式为中心的企业战略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70—80年代,随着环境变化加快,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未来是不可预测的,环境是不确定、不连续的,从根本上动摇了战略规划关于未来可以计划、可以预测的思想。以环境变化分析为中心的战略理论占据了主导地位。同时,由于环境的复杂性,仅从分析外部环境的变化出发制定战略具有局限性,因此开始出现基于企业内部分析(如价值链理论)的战略理论及基于企业社会关系分析的战略理论(如网络优势理论)。环境适应范式认为战略决策是一个适应的过程,强调战略的动态变化,认为最适合的战略制定与决策过程依赖于环境波动的程度。这个学派包括:安索夫的企业战略行为是对其环境的适应过程及由此导致的企业内部结构化的过程思想,伊丹敬之的战略适应性观点,奎因的逻辑改良主义等。产业组织分析也可以视为一种环境适应理论,只是更重视环境中的产业结构分析。1980年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产业分析竞争战略思想,既可以视为早期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也可以视为环境适应理论的深化。1985年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价值链理论,从企业内部价值创造过程寻求竞争优势来源,弥补对企业内部因素不够重视的缺陷。 (3)多种范式并存阶段。进入90年代后,由于科技的迅猛发展,全球化步伐加快,顾客需求的多样化及产品设计周期、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客观要求企业通过提高自身 能力,全面考虑企业内部要素和企业外部环境要素,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在这种背 景下,基于企业内部分析和企业内外部综合分析的战略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主要 包括:①资源论。1984年沃纳菲尔特的发表“企业的资源基础论”,意味着资源论的诞生。

自媒体对当代大学生消费意愿的影响分析——以网红经济为例

封面

目录 第一章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意义 (2) 1.3研究方法与内容 (2) 1.3.1研究方法 (2) 1.3.2研究内容 (2) 1.4文献综述 (3) 1.4.1国内研究现状 (3) 1.4.2国内研究现状 (3) 第2章相关理论概述 (5) 2.1自媒体营销的定义与发展 (5) 2.1.1自媒体营销的定义 (5) 2.1.2自媒体营销的发展新兴媒体 (5) 2.2自媒体营销的特点 (6) 2.2.1门槛低、成本低 (6) 2.2.2交互性强 (6) 2.2.3针对性强 (6) 2.2.4速度快、范围广 (6) 2.3大学生消费的特点 (7) 2.3.1对购物信息关注度高 (7) 2.3.2追求个性与时尚 (7) 2.3.3冲动消费 (7) 2.3.4趋同从众心态 (8) 2.4网红经济的定义与发展 (8) 第三章自媒体对大学生购买意愿的影响分析---以网红经济为例 (10) 3.1影响指标设计 (10) 3.1.1变量的选取 (10) 3.1.2变量的定义 (10)

3.2问卷数据的描述性统计 (11) 3.2.1问卷调查说明 (11) 3.2.2问卷数据的描述性统计 (11) 3.3问卷数据的信效度分析 (13) 3.3.1信度分析 (13) 3.3.2 效度分析 (13) 3.4回归分析 (14) 3.4.1感知有用性与感知易用性回归分析 (14) 3.4.2自媒体环境与网红消费回归分析 (14) 3.4.3 网红消费、自媒体环境、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从众性 与消费意愿回归分析 (14) 第四章研究结论与建议 (16) 4.1研究结论 (16) 4.2建议 (16) 致谢 (19) 参考文献: (20)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1 1 内蒙古地区对外文化贸易现状内蒙古地区的文化产品贸易存在着巨大的逆差,情况令人担忧。其中最严重的是版权贸易中的软件和电视节目,只有进口而没有出口;其次是期刊的版权,进口量竟然是出口量的倍。 内蒙古地区图书版权贸易,对于香港、台湾地区,再到韩国、新加坡等大中华文化圈,基本是持平的。也就是说,内蒙古地区即使输出了一些图书版权,也主要是输出到一些亚洲国家和港澳台地区,而对美、英、德、法、加、日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平均逆差为73.4∶1,其中对美国一国的逆差是245.75∶1。这说明在国际文化贸易逆差中,内蒙古地区仍然只能被动地接受西方文化产品,而内蒙古地区的文化产品却只能主要在中华文化圈内流动。 再如语言,美国高中有大约2.4万人学中文,但学习法语的美国高中生是100多万。而内蒙古地区却是从小学到博士一直都在学英语。内蒙古地区人学习英语,既拯救了英语语言,也帮助了英语国家财政。所以英国财政大臣布朗2003年访问内蒙古地区时说,英国在继续进口越来越多的家电、服装和其他东西的同时,可以用出口一样东西来平衡,这就是英语。英语教学作为英国的一项出口,它的价值在最近5年里已经从65亿英镑增加到了103亿英镑,大约占英国GDP的1%。而这些教学的80%是输往内蒙古地区的。 另据统计,电视剧方面,2005年~2006年,韩剧占据了内蒙古地区各省台电视剧时间的25% ,且主要是黄金时间;日本的动漫占了儿童节目时间的10%;韩国、日本、德国、美国 等国的游戏,占据了内蒙古地区网络游戏市场份额的75%。 2 影响内蒙古地区对外文化贸易的因素 2.1 总体规模小,缺乏实力强的企业 目前,内蒙古地区已经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文化市场框架体系,但是同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相比,整体规模小,企业实力弱。以传媒业为例,截至2002年6月,内蒙古地区先后组建了国有或控股的文化企业集团45家,其中最大的内蒙古地区广播影视集团的固定资产超过200亿元人民币,而美国时代华纳拥有1 500亿美元固定资产;广告收入最大的中央电视台2000年的广告收入为50亿人民币,而国外新闻集团2000年的收入为143亿美元;1999年内蒙古地区电视剧出口约1 000万美元,只相当于美国一部大片《泰坦尼克》发行收入的1/200。 2.2 市场竞争能力较弱 市场竞争能力是一个国家文化产业水平在国内与国外两个市场的综合体现。内蒙古地区的文化企业受历史因素的影响,经营机制上是典型的国有企业经营机制,运作资金来源于国家财政的拨付,文艺创作服务于国家政策宣传和对典型事件、人物的塑造,真正以顾客为对象的文化产品很少,其市场盈利能力很弱。以内蒙古地区的电影产业为例,据国家电影局官员介绍,内蒙古地区电影可以有150亿元~200亿元的市场容量,而近几年票房最高的2004年也不过14亿元。 2.3 科技水平与创新能力低 用最新的科技水平包装文化艺术和不断对文化产业进行创新是文化产业取得成功的两大法宝。影视产业中采用先进的计算机和软件把许多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场景非常真

文献综述

企业并购动因文献综述 1.国外相关研究文献。 兼并与收购是资本市场永恒的主题,从19 世纪末至今,西方国家已经历了六次并购浪潮。企业并购动因是促成并购行为的发端,可以解释为诱发企业并购行为的因素。国外学者对于企业并购动因作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多种并购动因理论。 一是协同效应理论。Ansoff ( 1965 )最早提出协同效应理论,即指并购双方资产、能力等方面的互补或协同从而提高公司业绩和创造价值,使合并后公司的整体业绩大于合并前各自原有业绩的总和。Berkovitch和Narayana(1993)也将企业并购动因归结为协同效应或效率,并分析该动因对合并后企业收益的影响。Sirower ( 1997) 认为如果并购后的业绩改进已经被市场预期,那么该预期将以并购溢价的形式体现出来,并归集到目标公司股东手中。Hagcdoom、Duysters(2000)在对计算机行业的并购研究中证明,在经营战略和组织结构上相近的两个公司合并有利于发挥双方技术协同效应,促进技术资源的重新配置。 协同效应理论包括经营协同效应、财务协同效应以及管理协同效应。 经营协同效应假定存在着规模经济,合并后可以对企业规模进行扩充和调整,达到最佳规模经济,使相关业务单元的成本降低。Stigler(1950)认为公司间的并购可以减少竞争者,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增加对市场的控制能力,从而导致市场垄断。即使不能形成垄断,也可以由于并购扩大的规模效应构成潜在进入者的市场进入壁垒。Meeks(1997)将并购的动因归结为扩大规模、提高市场份额和对市场的控制能力。 财务协同效应是指企业控股权的更迭会给企业带来财务方面的效益,这种效益的取得是由于税法、会计处理和证券交易而产生的。此外,合并后企业将外部融资转化为内部融资,融资风险与成本下降。Hannah和Kay(1977)认为税收制度有时会鼓励企业参与并购,其一是营业亏损和税收抵免的延续,通过将利润向亏损企业转移,实现合法避税。其二是利用资本利得代替一般收入。使成熟企业的现金流量或应税收入转化为成长企业的财务费用支出。其三是营业税减免,通过纵向一体化,企业将不用在中间阶段支付营业税,这也成为企业开展并购的动因之一。Weston 等(1998) 认为通过并购可以增大资产,扩大折旧额。 管理协同效应是指合并后,收购公司将更优秀的管理技能注入目标公司,从而将目标公司的非管理性组织资本与并购公司过剩的管理资本有机组合在一起,以提升目标公司的绩效。Joshua Porter(2010)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管理协同动机对澳大利亚的大部分收购现象具有显著的解释作用。 二是战略动机理论。Poter(1980)认为企业并购战略动机在于通过并购活动实现多样化经营,降低经营风险,并且还可以获得目标企业的现成资源,保证关键资源的投入,降低外部的不确定性。Yip(1982)认为企业通过对行业内目标企业的并购,获得其生产能力、技术,可以有效降低或消除技术壁垒、产业进入政策壁垒等,实现有效的扩行业或跨国进入。Alexander(1986)认为企业并购战略动机可以通过获取目标公司的技术优势或知识资本来实现成长。

企业多元化战略分析(文献综述)

企业多元化战略分析 摘要:企业多元化战略发展从提出到现在,随着时代环境的变化,已有着比较成熟的模式与理论。企业如何选择战略模式,如何进行多元化发展,又如何分析环境与自身条件,趋利避害,使多元化战略发展为企业带来可持续的效益是如今企业发展的一大课题。 关键词:多元化发展;战略类型;机遇;风险;实施条件 一、前言 21世纪企业发展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激烈竞争与考验,行业的兴衰,全球化的发展,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全球经济波动的影响。企业想在竞争中逆流而上,想持续发展,多元化战略发展成为企业扩大实力的一大重要途径。多元化早由20实际5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海格安索夫在首先提出,实行多元化经营,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技术、市场等资源优势,合理进行资源配置,提高资源的另效率,开拓新的成长机会。企业可将资源分散到不同产品或行业经营中,分散并降低单一业务的经营风险,提高抗风险能力,减少风险损失。许多企业在多元化发展中扩大的企业的竞争力,提升了企业地位,使企业拥有更强的规避风险的能力,但同时也有许多企业在运用多元化战略过程中不但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还使企业陷入困境。 通过对多篇文献进行研究,关于企业多元化发展的利弊,企业在多元化发展过程中应该考虑的内、外部因素,以及企业如何为涉足不同行业环境中德各项业务制定发展规划,包括进入何种领域、如何进入等问题有些初步认识与见解。 二、企业多元化战略模式 (一)企业多元化战略类型 多元化战略也称多样化或多角化战略,是指企业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长期稳定经营,通过开发有潜力的产品或同多吸收、合并其他行业的企业,同时经营两种以上基本经济用途不同的产品或服务的一种发展模式,分为同心角多元战略、纵向一体化战略和复合多元化战略三种基本类型,其内容包括:产品多元化、市场多元化、投资多元化、区域多元化和资本多元化。 1.同心多角化战略,亦称集中多角化或同心多样化。指公司增加与企业现有产品或服务 相类似的新产品或服务。考虑实施集中多角化战略时,新增加的产品或服务必须位于企业现有的专门技能和技术经验、产品系列、分销渠道或顾客基础之内。当一个企业所处的行业正处于上升阶段时,集中多角化对于强化它自己具有的知识和经验的领域地位是十分有用而可行的。

市 场 失 灵 文 献 综 述

市场失灵文献综述 【摘要】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对于非公共物品而言由于市场垄断和价格扭曲,或对于公共物品而言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等原因,导致资源配置无效或低效,从而不能实现资源配置零机会成本的资源配置状态。其主要通过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公、外部负效应问题、竞争失败和市场垄断的形成、失业问题、区域经济不协调问题、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公共资源的过度使用等形式表现出来。然而,对于不同的经济环境,市场失灵的情况也不一样,即中西方市场失灵之间的差异。但对中国市场而言,对于市场失灵主要还是由政府的直接干预,通过市场调节、宏观调控、法律和经济效益、行政计划等手段进行调控。 【关键词】市场调控资本效率经济

【正文】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对于非公共物品而言由于市场垄断和价格扭曲,或对于公共物品而言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等原因,导致资源配置无效或低效,从而不能实现资源配置零机会成本的资源配置状态。一般通常用于无效率状况特别重大时,或非市场机构较有效率且创造财富的能力较私人选择为佳时。另一方面,市场失灵也通常被用于描述市场力量无法满足公共利益的状况。市场失灵在某些经济体的存在通常引起究竟应否由市场力量引导运作的争论。而这也产生要用什么来取代市场的争议。最常见对市场失灵的反应是由政府部门产出部份产品及劳务。然而,政府干预亦可能造成非市场的失灵。 一、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形式 1、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公 从市场机制自身作用看,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公是属于正常的经济现象,资本拥有越多在竞争中越有利,效率提高的可能性也越大,收入与财富向资本与效率也越集中;另一方面,资本家对其雇员的剥夺,使贫困者更加贫困,富裕者更加富裕,从而造成了收入与财富分配的进一步拉大。这种拉大又会由于影响到消费水平而使市场相对缩小,进而影响到生产,制约社会经济资源的充分利用,使社会经济资源不能实现最大效用。 2、外部负效应问题

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

宁波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宁波高新科技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研究”文献综述 国外产业集群的研究对于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 )形成与演化机理的研究,可以追溯到马歇尔(1920)一定地区集聚的“本地化”现象,他提出“本地贸易秘密(和“本地化技能”(localized skills )导致外部规模经济(范围经济)成为产业集群形成机理分析的经典,被称为“马歇尔外部性”(Marshallian Externalities )。 在新古典经济学从“外部性”角度考察产业区域集聚的同时,经济地理学也从投资区位选择的角度研究产业在特定区域的集聚现象。韦伯(1929)反区位因素归结为区域因素、集聚因素。工业如何布局于各个区域的,受区域性因素影响;而在工业区域内,厂商为什么集中于此地而非彼处,则受集聚因素影响。集聚因素又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通过企业自身的扩大而产生集聚优势,第二阶段是各个企业通过相互联系的组织使地方工业化,韦伯的第一阶段论相当于内部规模经济,而第二阶段论则与“马歇尔外部性”相似。与马歇尔不同的是,韦伯认为,产业在一个地方集聚与否,是集聚力和分散力相互作用直至均衡的结果。集聚力受技术发展、劳动力组织变化、市场化因素及经济环境因素影响,分散力则可归结为伴随工业集聚而带来的地租增长的影响。 马歇尔之后,产业集群理论研究在主流经济学中沉寂的一段时间,只有经

济地理学仍然在关注产业的区域集聚问题。80年代中期以来,以罗默(1986)和卢卡斯(1988)为代表内生增长理论,从人力资本溢出,技术扩散和收益递增这些内生因素分析经济增长的原因。内生增长理论的发展为产业集群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内生增长理论中提出的人力资本溢出,技术扩散和收益递增成为产业集群形成和演化机理研究的重要分析工具。克鲁格曼在内生增长理论的基础上,将产业集群理论和新古典主流经济学有机的集合起来。克鲁格曼发展了马携尔的外部性理论,将导致产业集群的外部性分为“技术型外部”和“经济型”,克鲁格曼认为,中间投入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规模扩张这类市场因素带来的外部规模经济效应可称为“经济型外部性”。而人力资本溢出,技术扩散带来的溢出效应可称为“技术型外部性”,这两种外部性都形成了产业集聚的向心力,但是,在集群内部企业间市场份额竞争,价格竞争对区域集聚的分散作用,称之为集聚的离心力。 1.2 建立高科技工业园区是各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普遍采取的主要形式,自1951年世界上第一个高技术科学园区━━斯坦福科技园区成立以来,迄今为止,全世界约有各类的科技园区3000多个,并且仍有方兴未艾之势。从世界高新区发展的40多年的历史来看,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条件不同,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模式,但按照国际惯例,这些科技园区大体上可以分为五种类型。 (1)科学园:科学园一般都位于大学、科研院所比较密集的地区,通过园区的高新技术企业与科研机构的有机联系,加速科学成果产业化,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一定的优势并迅速得到发展。科学园模式是目前世界上采用的最广泛的发展模式,它的出现和发展已不仅仅是科技和工业简单结合,而是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当作调整经济结构、解决就业和改善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剑桥大学城就属于这种类型。 (2)科学城:科学城是国家为提高本国的科技术水平而营建的科研机构和大学集结地。与科学园相比,科学城的人为意识比较明显,是用国家意志把科研机构进行的集结。依托科学城建立高新区,可以最大限度的实现图书、文献、情报、计算机等设备和服务设施的共享,即提高了科学研究的实用性,又增加

对网红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

对网红经济发展问题的一些研究 32014030023 王润14级经济学一班 引言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加入了网民大军,他们在网上消费、娱乐的同时也催生出一代代、一批批富有鲜明特色的网络红人。网红的队伍不断壮大,网红与资本的结合度越来越高。2016年3月,凭借自制系列短视频一炮而红,“集才华与美貌于一身的女子”papi酱获得由真格基金、罗辑思维、光源资本和星图资本联合注资的天使轮融资,融资额高达1200万。这一事件又再一次将“网红”这个字眼推到了搜索热词的前列。网络直播平台也顺势火爆起来,不论是娱乐明星,还是草根主播亦或是社会公众人物、知名企业家等等,都从这件事中看到了网红与资本的合作大趋势,都想从中捞得一杯羹。2016年也因此被称为“网络直播元年”。有媒体评论:这个时代,如今人人都有潜力当网红,人人都有机会当网红,人人的哦相当网红。 本文将视角投向网络红人这一热点现象,希望通过梳理其发展脉络,摸清网红经济这一新兴经济,并藉由总结网红经济来分析互联网经济的一些特征。

一、网红的发展历史 “网络红人”简称网红,是指在现实或者网络生活中因为某个事件或者某个行为而被网民关注从而走红的人。他们的走红皆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与网民的审美、审丑、娱乐、刺激、偷窥、臆想以及看客等心理相契合,有意或无意间受到网络世界的追捧,成为“网络红人”。“网络红人”的产生不是自发的,而是在网络媒介环境下,网络红人、网络推手、传统媒体以及受众心理需求等利益共同体综合作用下的结果。 网红的产生,最根本的是依赖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一)文字网红时代(1997-2002) 由于早期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程度不高,电脑产品价格也较高,所以互联网的主要使用者较少,都是一些大型企事业单位以及高等学府。1997年,我国网民规模仅有62万,到了2002年,这一数据增长到了5910万,增长率为9530%,但是网民总体基数不大。受这一客观条件的限制,网络的使用者大都是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知识分子和精英阶层,活跃平台以BBS为主,主要传播内容收流量带宽等的局限,大多数为文字形式。 那一代网红的主要特点以文字安身立命并走红,与资本的结合度十分微弱。 文字网红时代的标志性事件是:1998年台湾网络作家“痞子蔡”因网络小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而走红。网络作家“安妮宝贝”也是在这一年,开始走上了网络写作之路。 (二)图片网红时代(2003-2009) 这一时期,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中国网络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图文时代。电脑价格不再高不可攀,电脑以及互联网开始走入平民百姓家庭,伴随而来的是中国网民数量的剧增,在2009年,我国网民总数为3.84亿,是2003年的6.49倍,属于基数拓宽阶段。网民总数增加的同时,网民素质也随之下降。网民的主要活跃平台变成了微博与以腾讯QQ等社交软件为主的社区。 由于网络受众素质的良莠不齐以及读图趋势越来越明显,所以图片网红时代,网红大多数是来自普通生活中的希望杯被关注的普通人们,成名的方式也集中在通过恶搞引起围观群众来吸引粉丝。例如,2003年“网络小胖”钱志军照片被网友上传,引来众多网友和媒体围观。 2003年到2009年正处在中国经济腾飞的黄金时期,资本多集中在房地产、建筑业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