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讲义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讲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时期的辉煌,但是,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列强人侵,肆意掠夺;朝廷腐败,民族衰落,中华民族被视为“东亚病夫”任人宰割。中华民族落伍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夙愿,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目标。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目标,必须弄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概念形成的来龙去脉、历史背景、主要内涵和实现条件等问题。

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概念的由来和中国梦的基本内容

“中华民族”概念最早提出是1902 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发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第一次使用。1905 年初,梁启超又写了《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一文,多次提到“中华民族”这个概念。两年后的1907 年5 月,杨度在他的《金铁主义说》一文中系统地阐明了使用“中华民族”名称的理由。1912年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后,“中华民族”名称广为流传和使用,黄兴发起成立的“中华民国民族大同会”也改名为“中华民族大同会”。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概念,是从“振兴中华”“中华民族复兴”演变而来的。“振兴中华”,一般认为是孙中山于1894 年11 月在檀香山创建中国同盟会第一次提出的,刘谅明在《振兴中华国号的由来》一文中认为,早在1874 年,中国近代思想家王韬就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1932 年,作为民社党成员张君劢出版了《民族复兴之学术基础》一书,提出了“中华民族复兴”的概念,并把“中华民族复兴”作为他创办的《再生》杂志的办刊宗旨。

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揭开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序幕,为中国梦提供了最根本的组织保障。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把“民族复兴”的理念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起来,初步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民族复兴的思想基础。后来瞿秋白、陈独秀、郭沫若等多次使用“中华民族复兴”的概念。抗日战争时期,国家危亡,民族危机,再次激发中国人的爱国主义热情,各民主党派呼吁“民族复兴”。中国共产党把“民族复兴”与抗日救亡运动结合起来,提出了“民族独立”“民族解放”“民族革命”的重要思想。这个时期“民族复兴”传播中华大地,社会各界广泛接受。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

定了根本制度基础。

1987 年党的十三大召开,十三大报告最早使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命题,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阶段”。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江泽民多次强调和使用这个概念,并且描绘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归纳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21 世纪中叶的奋斗目标。江泽民指出: “到本世纪中叶,我们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 P236) 二是揭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要标志。1997 年 1 月 1 日,江泽民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讲话中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两个主要标志:“一个要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成功,一个要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两个主要标志。”三是阐明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间表: “建国一百年时,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将会胜利地得到基本实现。到那时,无数志士仁人梦寐以求的振兴中华的理想将变成现实,中国人民将过上中等发达水平的富裕文明生活,中华民族将对人类作出更大贡献。”2( P125) 2001 年,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从二十世纪中叶到二十一世纪中叶的一百年间,中国人民的一切奋斗,则是为了实现祖国的富强、人民富裕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历史伟业,我们党领导人民已经奋斗了50 年,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再经过50年的奋斗,也必将胜利完成。”3( P298~299) 四是论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三个发展阶段和三大历史贡献。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第一次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的三个发展阶段。他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前提;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找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赋予民族复兴新的强大生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展现出灿烂的前景。”4( P574)

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总体任务明确提出来,告诫“全体中华儿女携手努力,就一定能在同心实现中华民族

1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M].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2江泽民文选: 第2 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6.

3江泽民文选: 第3 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6.

4江泽民文选: 第3 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6.

伟大复兴进程中完成祖国统一大业。”1( P46)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 年11 月29 日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并发表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的讲话中指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2,并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度概括为“中国梦”。按照习近平“中国梦是人民的梦”的讲话精神,中国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一是中国梦是人民的梦,要不断为人民造福; 二是中国梦的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三是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背景和时间进程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提出,不是凭空臆造,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和社会背景。事实上,这些年来,人们都在不断地谈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问题,因为它是近代以来华夏子孙的一个“民族情结”,也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诞生的一个缘由。那么,它的内涵是什么呢?这就要先大体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兴盛状况。能够说明中国昔日辉煌的材料很多,但最重要的有两点:

一是在历史上相当长的时期中,没有一个国家比古代中国更强大。古代中国比较强大的时期,按时间顺序而言,首推秦汉,再是隋唐,往后就是元明清。其中汉武帝曾将中央政府直辖郡县东北设至朝鲜半岛,当时朝鲜半岛设有四郡;南方设至越南北部,当时设有三郡。唐朝的盛世疆域曾西至咸海,东至萨哈林岛(库页岛),北至西伯利亚,南至北纬18度,版图达1000 万平方公里。元世祖忽必烈开辟的元帝国,其疆域版图逾越汉唐,达到古代中国的最大值,即北面西至额尔齐斯河,东至鄂霍次克海,西南至现克什米尔地区和喜马拉雅山南麓,面积约为1500 万平方公里。清康熙年间设立台湾府,使古代中国疆域版图最后定格为:北至萨彦岭、额尔古纳河、外兴安岭,南至南海诸岛,西至巴尔喀什湖、帕米尔高原,东至萨哈林岛,共约1300 万平方公里。清帝国的中央政府对各地的管辖权和控制力达到了封建社会的最高峰。当代中国的领土范围是以清王朝17 世纪中叶至19 世纪中叶的疆域版图为基础确定的。

二是在历史上相当长的时期中,没有一个国家的文明比古代中国文明更发达。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国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2.

2习近平.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N].人民日报,2012 -11 -30.

据《世界自然科学大事年表》记载,16 世纪以前,影响人类生活的重大科技发明约有300 项,其中175 项是中国人发明的。正是这些重大的发明(包括发现),使中国的农耕、纺织、冶金、手工制造技术长期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直到18 世纪末期,中国的经济规模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相当于刚刚过去的20 世纪末期美国经济总量在世界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且对外贸易长期出超,当时西方国家中最富强的英国销往中国的商品总值,尚不足以抵消中国卖给英国的茶叶一项;当时全世界50 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共有10 个,中国就占了 6 个。

上述两点,往往是中华儿女引以为自豪的。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如此巨大的贡献,我们也确实应当自豪。了解历史,科学地对待历史,总结经验教训,激励我们奋发图强,这是必要的。从帝国主义入侵到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封建统治者的丧权辱国到民国以后军阀混战,从鸦片战争到太平天国的农民战争、到兴办实业的洋务运动,从维新变法的改良运动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正反两个方面的中国近代史,激发着中国人的民族独立、解放和复兴的思想意识,在这种非常特殊的历史环境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逐步提出来,并作为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和奋斗目标。

第一,西方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据史料统计,自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侵华大小战争共470 次,规模最大,影响深远的战争有四次,即鸦片战争,甲午战争,1900 年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侵占北京的战争,1931 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到1937 年全面侵华战争。由于战争横行,广大人民背井离乡,民不聊生,激起中国人反抗。

第二,封建王朝与列强签订屈辱的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一是签订不平等条约。据史料统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列强共签订不平等条约1145 个,影响最大的有《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南京条约》《通商行船条约》等。二是割地赔款。据统计,中国割地达174 万平方公里,占当时国土面积的16%,相当7 个英国的土地面积。赔款13 亿两白银,其中最多最大的有两次。一次是中日甲午战争,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强迫清政府赔偿军费二万万两白银,后又勒索三千万两,并以白银成色不足,增加五千万两,共计 2 亿8千万两。另一次是1900 年,八国联军进北京,签订《辛丑条约》,帝国主义又勒索清政府赔款4 亿 5 千万两。清政府每年的财政收入为7000 -8000 万两,无力一次

还清赔款,分39 年还清,年息 4 厘,折合白银共9 亿8千 2 百万两。三是设租界,开通口岸。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从沿海到内地开设通商口岸几十处,在主要城市设租界,享有领事裁判权、内河航行权、宗教权。在中国大地上利用中国廉价原料和劳动力,开办工厂,就地赚取超额利润。

第三,欧洲工业革命的发生,中国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落伍了。17 世纪中叶以后,西方一些国家先后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并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英国、德国等分别抓住17、18 世纪科技革命的机遇,发展成为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新的生产方式推动下,经济社会迅速强大起来。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全面深刻地作了描述: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6]( P277) 伴随着欧洲工业革命的发生,中国在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中逐渐落伍了。毛泽东指出,“落后就要挨打”。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面临的危机和“挨打”的历史激起了国人自强自立和自信的民族精神,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成为中华民族必须完成的三大历史任务。这三大历史任务是世界现代化历史进程规律的反映,也是任何一个民族实现民族复兴必备的历史条件,没有这个历史条件,再美好的梦想都不会变成现实。

第四,清政府对外软弱无能,对内欺压剥削劳动人民。清朝末年,经济、政治、文化处于相对停滞状态。清政府为了巩固政权,推行高度集权的统治,实行高压政策,滥施专制淫威。通过地主、官僚和一部分商人,还有通商口岸的买办,对广大劳动人民进行残酷无情的政治上压迫、经济上剥削、思想上统治、行动上镇压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极其严重。在外交上,自我孤立,虚骄自大,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与外国人交往,极大地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鸦片战争,帝国主义的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貌似强大的清政府露出了虚弱的本质。帝国主义的入侵,侵蚀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使广大的农民和小手工业者破产失业。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严重损害了中国领土、主权和利益。19 世纪末,清王朝由盛而衰的颓势愈益加深,政治腐败、军备废弛、财政拮据、社会动荡,陷入危机四伏的境地。中国从此由独立的封建王国逐步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从此已沦为帝国主义的附庸。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人民解放,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英雄顽强的斗争和不屈不挠的抗争,从太平天国战争到

义和团的“扶清灭洋”,从洋务运动到维新变法,再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都没有把“中国梦”变为现实。近代中国历史表明,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找到先进政党来领导、先进思想来武装等一系列复兴条件。

第五,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领导核心力量。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中国共产党人走苏联革命道路,高举马列主义大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领导力量和阶级力量。在这样背景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揭开了新的一页,为中国梦的实现创造了必备条件。

一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导力量。中国近代史表明,中国的资产阶级和农民阶级都没有能力承担起领导中国革命的责任,不可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务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鸦片战争以来的历史,前80 多年的奋斗是由其他阶级力量和资产阶级政党领导的,后80 多年的奋斗是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下进行的。相比之下,不同的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同命运。实践证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阶级力量和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中的领导地位,是由它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决定的,它决定着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同中国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体的根本利益一致性,也决定着它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代表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是各族人民大团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体力量。全国各族人民包括海外中华儿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体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观看《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 “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完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包括海外中华儿女的历史责任。

在中国,中国共产党和各族人民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复兴事业是不可能实现的,没有中华民族的大团结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为此,就要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形成合力,达成共识,奠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基础。

三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锐利武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站在时代的最前列,必须具有科学的理论思维。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指导思想,提高理论认识水平和鉴别能力,不为其他思想所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和道路自信。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可划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准备阶段,即1978 年以前; 二是初步复兴阶段,即从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2020 年建党100 周年,初步复兴的标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三是基本复兴阶段,即从2020 年到2050 年建国100 周年,基本复兴的标准是实现现代化; 四是全面复兴阶段,即从2050年到本世纪末,全面复兴的标准是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此时,政党、国家、社会、民族、军队等走在世界前列,真正达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三、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应有的辩证科学理解

但是,这不等于说,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要完全恢复过去强大历史时期的状况。因此,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究竟复兴什么,要作具体分析。

第一,要使中国强盛,但不是恢复古代中国鼎盛时期的疆域版图。过去的几百年中,我国疆域变化很大。我们要遵守通行的国际法律法规,不可能去改变现在各国的疆域。邓小平与戈尔巴乔夫谈到近代中国自鸦片战争后遭受十几个列强侵略奴役的情况时,历数了从中国得利最大的日本和沙俄侵略中国的历史,认为“日本欠中国的帐是最多的”,再就是“沙俄通过不平等条约侵占的中国土地,超过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他又说:讲清历史问题对解决遗留问题有好处。但是,“历史帐讲了,这些问题一风吹”就过去了,我们现在是要“结束过去,开辟未来”。小平的这种胸怀是正确对待历史的科学态度。所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绝不是恢复古代中国鼎盛时期的疆域版图。

第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并不是说我们现在的一切都不如古代中国。单以疆域版图论复兴是不实际的,也是有悖时代潮流的。单以疆域版图论复兴,这种认识不可取。对于古代中国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状况,也要具

体分析。从世界文明进步的角度来看,除个别方面外,当代中国在绝大多数领域的文明程度,包括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等方面的总体文明水平,就绝对值来说,都远远超过了古代中国。已经实现的人民生活的总体小康和正在建设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则是古代中国广大劳动人民梦寐以求的。我们目前享受的现代交通工具和信息网络设施,以及其他许多衣食住行方面的物质条件,在古代中国是根本不可能想象得到的。所以,讲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绝不要产生“今不如昔”、“颂古非今”的错觉。

第三,我们所讲的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主要不是指在如上文所讲的绝对值的意义上,而是指在与发达国家作比较的相对值的意义上,即尽快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使中华民族跻身于先进民族行列,为人类作出贡献的份额像古代强盛时期那样大。比如当代中国的科技总体水平肯定比古代中国要高出许多,但是当代中国科技的总体水平与当代世界发达国家科技的总体水平相比却落后许多,因而对人类贡献的份额比起古代来说小了许多。毛泽东在20 世纪50 年代说过:6 亿人口的国家,在地球上只有一个,就是我们。过去人家看我们不起是有理由的。因为你没有什么贡献。我们这个国家要建设起来,完全改变过去100 多年落后的那种状况,赶上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你赶不上,那你就不那么十分伟大。经过许多年,应该赶过人家,这是一种责任。“如果不是这样,那我们中华民族就对不起全世界各民族,我们对人类的贡献就不大”,“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我国现在的人口比20 世纪50 年代翻了一番多,对人类的贡献要更大。我们所讲的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应当是它的要义。第四,既然我们所讲的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主要是从对人类文明的贡献率的意义上讲的,那么这就不仅仅是一个复兴历史盛世,更重要或者更准确地说,是超越历史盛世的问题。现在科技的发展不是一日千里能够形容的,应该说是一日万里,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是信息网络社会。这早已超过“复兴”一词的可容量。因此,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要仅从字面上去理解,一定要赋予其新的内涵加以辩证地理解。

第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是一个长期艰苦奋斗的历史过程。按照党和国家目前的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20 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是50年。这还只是实现了前两个奋斗目标。到那时,尽管国家已基本实现现代化,但还仅

仅是赶上和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与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半个世纪后,我国的经济总量即使超过了发达国家,但是人均指标的差距还是很大的。这就是说,对人类文明的贡献率仍然很小。因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是一个需要中华民族的子子孙孙不断奋斗的更伟大的“愚公移山”工程。

四、怎样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习近平总书记在两次讲话中,阐明了四个方面的战略举措,即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必须坚持“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品格。

首先,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 “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道路不是空的,它包括六条具体道路: 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中国共产党人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了巨大贡献,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总结“文化大革命”教训基础上,在探索中国道路实践中经受住了三次重大历史关头的考验: 第一,走什么路的考验。1978 年前后,在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基础上,对中国社会主义应走什么路,方向是什么,当时有三种主张: 一是“两个凡是”之路,二是“西化”之路,三是从中国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在邓小平领导下,通过“真理标准”大讨论,排除了“左”右干扰,把全党的思想统一到中国道路上。第二,姓社姓资的考验。姓社姓资问题,实质上是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还是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三中全会后,我们坚持中国特色道路,有些人认为是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说“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共产党领导的资本主义”。邓小平南方谈话,统一了全党的思想。第三,举什么旗的考验。十五大前夕,邓小平去世,反对邓小平理论的人攻击邓小平,诋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五大针对这股思潮,把“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 世纪”作为报告的主题。十六大报告以“高举邓小平理论伟

大旗帜,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为主题。十七大报告针对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又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写进政治报告。十八大报告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由此可见,坚持中国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一帆风顺。在走中国道路实践中既有尖锐斗争,又有艰苦卓绝的奋斗。

其次,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伟大梦想,就必须有伟大的中国精神作为支撑,指导中国梦想成真。中国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二者相辅相成、相融相生,统一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之中,成为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支柱和行动指南。

再次,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人民是实现中国梦的主体,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共同努力、为之奋斗。中国梦像接力赛,历史的接力棒就要一代代相传下去。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复次,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实干兴邦”。“实干兴邦,空谈误国”是宝贵的历史经验。中国梦的实现,不是空谈,而是实干。如果纸上谈兵,不真抓实干,再美好的梦想也不可能成真。坚持实干兴邦的品格应把国家建设好、把军队建设好、把党建设好。

综上所述,中国梦是你的梦、我的梦、大家的梦,是13 亿中国人共同的梦。学习领会中国梦的精神实质,要坚持“三个把握好”: 一是把握好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的基本内涵; 二是把握好坚持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这一中国梦实现的战略要求; 三是把握好中国梦是人民的梦这一本质属性,进一步坚定信念、增强自觉、实现自强,努力建设强盛中国、文明中国、和谐中国、美丽中国,每个中国人都是中国梦的实干者、参与者、书写者、宣传者,大家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形成实现坚不可摧的中国梦的强大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大业而努力奋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