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然辩证法:科学与社会关系的认识

自然辩证法:科学与社会关系的认识

自然辩证法:科学与社会关系的认识
自然辩证法:科学与社会关系的认识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封面

科学与社会关系的认识

课程名称自然辩证法概论

教师姓名

研究生姓名

研究生学号

研究生专业

所在院系

类别: 学术硕士

日期: 2015年1月

评语

注:1、无评阅人签名成绩无效;

2、必须用钢笔或圆珠笔批阅,用铅笔阅卷无效;

3、如有平时成绩,必须在上面评分表中标出,并计算入总成绩。

科学与社会关系的认识

摘要:随着现代科学的迅速发展,科学对社会的双重性作用也逐渐显现出来。科学发展与人类的生存关系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4]。科学与社会发展是关系到人类命运走向的两个重要课题。科学的发展在改造自然、征服自然,为人类提供生存条件等方面发挥了难以替代的作用,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然而在它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同时,也对人类能源、环境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联系近现代科学发展,从科学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着手分析,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提出正确处理科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6]。

关键词:科学;社会;自然辩证法;双重性

引言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科学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是历史发展的火车头,改变了社会历史进程,推动了社会文明进步,造就了新的社会形态。科学作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科学以空前的规模和巨大的力量影响着整个社会和人类的智慧,科学知识的社会地位和作用提高得极快,这是本世纪与上世纪的主要区别。科学与社会之间建立了日益紧密和更加多样的联系。科学正在成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科学化刀和社会“科学化刀的进程迅速发展。科学已经成为社会进步的强大杠杆。同时,科学的发展也给社会发展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究其原因,主要是人类过多地注重了科学的工具理性,而忽视了其价值理性与人类缺乏对科学行为后果的责任感,要走出这一困境,一是要正视科学务实的思路,二是要使科学发展的价值目标以人类的根本利益为依归,三是要以科学的生长点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联系近现代科学发展,从科学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着手分析,从辩证统一的角度提出正确处理科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6]。

正文

科学作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对于推动社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科学特别是科学革命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马克思对科学的伟大历史作用做过简洁而形象的概括,认为科学是“历史的有力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近代以来的科学结束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历史的进步。每一次科学革命都不同程度地引起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深刻变化和社会的巨大进步。科学,从本质上讲是为了人类本身利益而进行的一种实践活动和精神活动,科学的最高宗旨就是为人类增进福利、实现幸福。不可否认,科学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又表现出二重性,既可为人类带来好处,也为人类带来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甚至灾难。

1科学对社会发展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活的有机体。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的过程,有其内在的基本矛盾和发展的客观规律: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一个社会发展阶段的衡量标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了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两个矛盾的相互作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科学具有生产力功能,能转化为直接生产力,创造更多的社会物质财富,促进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物质文明是社会文明的基石,科学对社会文明的促进作用最直接和根本地体

现在对物质文明建设的巨大作用上。

1.1科学进步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发展

科学通过科学思想影响社会,对精神文明建设具有规范和导向作用。历史上,作为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科学,直接或间接的对宗教、哲学、道德以及思想领域产生影响。不断积累沉淀的科学文化逐渐形成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精神文明是人类社会精神生活积极成果的总和,科学作为一种知识体系,它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甚至超出了它对物质文明建设的作用范围。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宗旨在于以人为本,而以人为本的核心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此需要充分认识和发挥科学的重大作用。科学进步推动经济、卫生和体育事业的发展,不断增强人的身体素质;科学进步引起社会劳动方式的科学化,促进人的劳动技能发展;科学进步改善智力结构,提高人的创造思维能力;科学进步优化人的心理品质,培养人的自由个性。中国是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的超级大国,人口众多一直是导致我国资源相对贫乏、国际竞争力差的主要原因,但是也正因为人口多,才使我们能够在短时间里创造他人无法企及的业绩。大力开发具有现代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人力资源,正是我国将人口负担转换为巨大的人力资源财富的根本途径。

1.2 科学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新经济增长理论揭示了科学与经济的内在联系,从经济学的角度揭示了知识的积累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是经济长期增长的保证。在这里,科学进步被视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并不是可有可无、随机出现的外在因素,而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关键。科学进步推动经济发展,在知识经济形态中着重表现为促进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传统的工业经济增长模式虽然使社会生产力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但同时也是以资源的过量消耗和生态环境破坏为代价的,其发展方式是粗放的、是不可持续的,因而妨碍了人们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不能满足人们社会多样性的需求。因此,转变增长方式本质上要求提高经济增长的科学含量和知识含量,使经济的快速增长建立在科学不断进步的基础上。具体来说,科学进步和创新是通过有效地采用先进的设备和工艺,吸收新的技术成果,改善管理的组织过程,来促进产业技术结构的合理化,促进产业的高次化和产品的高密化,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从而实现整体经济的高质量增长,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

1.3 科学进步是促使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

1998年世界银行发表题为《知识促进发展》的年度报告。这一报告提出了以知识为基础的发展战略的基本框架,标志着以知识为基础的发展战略的成型。在这里,知识不仅是经济增长的要素,而且还成为社会转型中的重要因素——知识驱动财富创造,知识促进人类发展,从终极意义上讲,在现代社会,科学进步成为了社会发展的“火车头”。从马克思“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到邓小平“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现代科学正由生产力渗透性、附着性的要素逐步转变为独立性的要素,并已经成为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在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中,生产力通过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进而决定上层建筑,成为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1.4 科学进步是促使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科学的不断进步可以有效地为可持续发展的决策提供依据和手段,促进可持续发展管理水平的提高,加深人类对自然规律的理解,开拓新的可利用的资源领域,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率,提供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有效手段,通过科学进步促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

矛盾日趋突出,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保证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缓解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不仅我国,世界各国都把发展科学作为刻不容缓的重大战略选择。

1.5科学推动社会制度进步

制度文明是指人们处理社会关系实践的积极成果的总和,是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制度建设的结果,又通过制度建设及其过程体现。科学在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产生重大影响的同时,必然对制度文明产生促进作用。科学的社会建制有一个历史过程,经济支持制度、法律保障体系等科学体制是根本,各种组织机构及其科研组织运行是保证,对科学家和工程师的伦理规范是约束。

现代科学不仅仅是社会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力量,同时它还促进着民主制度的进步。马克思说过:“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即谋生的方式的改变,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科学的进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进而推动了生产方式的变革,随之社会关系也起了大变化。蒸汽时代,大大解放了生产力,生产方式由手工工场发展成了大机器生产。随着谋生手段的进步,封建主都纷纷迈进了工业资本家的行列。电气时代的到来,用于工业发展的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资本集中到了少数资本家的手里,形成了垄断组织。而当今的信息时代又使得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关系由一般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迈进。我国实行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也主要归功于科学的进步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

1.6科学推动法治建设的进步

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在满足了温饱之后,欲望会有不同程度的膨胀。在欲望的支配下,人们或许就作出不合法的事情,这就需要法治能随之改进以保证生产秩序的稳定和人们的正常生活。到了现代,社会关系变得纷繁复杂,科学的广泛应用带动了人们法制观念的进一步加强,科学知识的增加和科学发展水平的提高,使法律制度得以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从而使法律制度更加适应于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2 科学进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及思考

科学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进步,但也令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面临许多困境。科学技术的发展标志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意味着能够更多地创造出人们所需的物质财富,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基本的方面。但是,由于对科学应用不当等原因,其快速发展反而可能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环境污染、智能犯罪、能源危机、资源枯竭等都是科学发展的副产品。例如,燃煤技术在动力、冶金和交通运输等工业部门的广泛采用,曾经是18世纪开始的资本主义产业革命的重大事件,确实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并使社会发生了许多方面的积极变化。关于科学对社会的负面影响,爱因斯坦曾指出:“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运用它,究竟是给人类带来幸福还是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刀子在人类生活上是有用的,但它也能用来杀人。”

科学对社会也产生消极的影响。所谓异化”是指事物在一定的发展阶段产生出自己的对立面,形成一种外在的、异己的力量。“科学的异化”是指科学已成为一种与人为敌的甚至控制人与社会的异己力量,危害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本身的发展,甚至摧毁人类文明。2.1 科学进步带来物理威害

科学带来的不仅仅是正面的影响,在积极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的同时,伴随而来的也有巨大的危害性:爱因斯坦著名的“质能方程式”的伟大发现,原子物理理论的发展,使人类

掌握了核能技术,但也带来了广岛和长琦的核灾难,带来了人类五十年的“恐怖的和平”,人类第一次具有了自己毁灭自己的能力;石油勘探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前进的步伐大大加快,可也带来了太多的战争太多的纷扰,也使得地球开始感冒发烧;生物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具备了以前由上帝垄断的创造生命的权力,可这也带来了伦理的紊乱;现代工业飞速发展使得生态问题日益尖锐,非再生资源的枯竭使资源形势越来越严峻等等。

2.2 科学所带来的价值带有阶级性和主管倾向性

规律本身是价值中立的,它既可以造福人,也可以危害人[3]。当科学活动具有了实用目的之后,就既有利用和发扬或者避免和弱化客观规律造福人类之功能的那一面,又有利用和发扬或者避免或弱化客观规律危害人类之功能的那一面。但是,我们知道,核能技术没有错,错就错在不该将之运用于战争;石油勘探技术没有错,错就错在对立的利益团体或阶级之间的争斗,利用科学的负面影响去保存自己,发展自己,对抗对方;生物技术没有错,错就错在它挑战了人类伦理与道德的界限,形成了对人类社会的全方位扭曲;现代工业发展也没有错,错就错在它牺牲了过多的资源代价……

发展正从个人趋势走向国家趋势和社会趋势,而这种追求与依赖正在以一种独特的价值观的形式变成国家趋势和社会趋势,科学已经变成这个世界上唯一正确的方向,一切与之违背的思想都要为之让路。是的,问题只在于科学代表了谁的意愿,只在于科学被谁掌握为谁服务,只在于人类不同的利益群体间的恶意利用科学的负面力量去维护和争取自己的利益,削弱和侵夺对方利益。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在科学既可能带来繁荣与进步,也可能带来隐患与灾难的未来,人类,尤其是掌控着科学的那少部分人,将如何规范自己,将怎样利用科学,让这把双刃剑能够最大程度发挥它的正面作用造福人类而非相反。

2.3 科学反作用于人类

科学异化激化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自我的矛盾。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交通运输的现代化,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同时排放到空气中的废渣、废水、废气也成千上万倍地被增加,这使得大气、水、土壤都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同时新型的污染也随着科学的进步在增加,例如,噪音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等等,这些导致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得异常紧张。爱因斯坦曾经指出,科学“一方面,它产生了使人从精疲力竭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的发明;但另一方面,它给人的生活引入严重的不安,使人成为其技术环境的奴隶,所有这些中最为灾难性的是——发明了人类自我大规模毁灭的手段。这实在是难以忍受的悲剧!”科学的进步,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同时也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淡。

有人说,科学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量主宰着人类的命运,科学发展的独立性早已超出了人类的控制,而反过来主导着人类,甚至某些问题的日益严峻,已经或者即将引发的全球性的重大灾难性后果,已经远远超出了自然科学能力所能够解决的范围。科学被神化,人却被工具化,这个毁灭性的趋势多么可怕!

当然,这种说法未免危言耸听了。是的,对于未能预料却降临而来的灾难,正如佛教所认为,世上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只能说人类发现的脚步甚至还落后于未知的世界给人类带来的压力。但科学的负面影响不能归罪于科学,恰恰相反,同时也正是人类未能从整体上科学地认识世界,以及不合理使用科学所造成的恶果,是由于人类受自身的认识能力和社会条件的限制,在未知领域的探索过程中,对科学负面影响的来不及了解,或者根本不想了解,才形成灾难的发端。

3 科学进步对社会发展影响的反思

——发展科学应该以人为本,发挥人的主体作用

科学只是一种手段,而不应是主宰,人类作为科学的掌握者,应正确利用科学的力量,尽量规避和抑制科学的负作用,让科学发展成果惠及全民。只有合理使用科学,将科学运用于对社会和谐的建设、对人类物质及精神的丰富与塑造、对真理永不停息地正确的追求,才能使生活更美好。马克思曾经说过:“任何人类的进步同时也意味着人类的退步,人类文明的光辉只能在其黑暗的背景上闪烁。”科学的发展亦当如此。恩格斯也曾这样警告过我们:“我们不要充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将对我们实行报复。”控制论之父、美国科学家维纳在其《控制论》一书的序言中也说道:“科学的发展‘具有为善和作恶的巨大可能性’”。伟人的告诫,不是要阻拦我们探索的脚步,相反,是在提醒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在回首灾难的同时,我们牢记血的教训,杜绝下一次同样事件发生。我们不能因为遭遇灾难而畏手畏脚,犹豫不前。虽然技术的负面效应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小的灾难,但毋庸置疑的是,技术是人类文明社会进步的阶梯,技术进步让人类生活发生了质的飞跃。

科学发展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甚至灾害不可忽视,环境污染、智能犯罪、能源危机、资源枯竭等都是科学发展的副产品。所以,必须正视科学的两面性,全面正确地理解科学与社会之间的联系,趋利避害。在思想上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观念,运用法律道德等各种手段约束人们的行为,以减小或消除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使科学与社会相互渗透、和谐发展,推进人类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要注重以人为本,重构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关系,实现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高度融合,提高科学人员的道德素质,发挥科学政策的规范指导功能,以达到抑制科学负面影响的目的,促进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庆利,科学社会学视野中的科学与社会的关系.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4): 第55-57页.

[2].Jackson,S.A.,科学与社会的关系. 国际原子能机构通报,2007(01): 第44-48页.

[3].仓桥重史与李玉兰,科学与社会的关系. 世界科学,1988(07): 第1-2页.

[4].徐文涛,浅论科学与社会的关系.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1(06): 第28-29页.

[5].王兴成,现代科学与社会的关系. 国外社会科学,1980(08): 第79-82页.

[6].孔繁玲,赵丽娜,赵宏.论科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J].行政论坛,1998,4:49-51.

2019年精选人教版生物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课后练习第七十六篇.doc

药物治病机理 青毫素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环内沙星抑制细菌DNA解旋酶的活性红零素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功能利福平抑制RNA聚合酶的活性A蛋白质 2019年精选人教版生物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课后练习第七十六篇 4第1题【单选题】 结合以下图表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B、青霉素和利福平能抑制DNA的复制 C、结核杆菌的④和⑤都发生在细胞质中 D、环丙沙星、利福平和红霉素分别能抑制细菌的①、②和③过程【答案】: D 【解析】: 【解答】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是DNA复制、②是转录、③是翻译、④是RNA复制、⑤是逆转录.所以在人体健康细胞中不可能发生④和⑤过程;青毒森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利福平是抑制RNA聚合酶的活性,从而抑制转录过程,而不是抑制DNA的复制;结核杆菌体内也不发生④和⑤过程r所以A、B、C都不正确。环丙沙星、利福平和红霉素分别能抑制细菌的 ①、②和③过程,即DNAM制、转录和翻译,故D正确。 [分析]本题需要对概念深度理解。要求学生识记抗菌药物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抗菌药物的作用机理和应用的理解。 4第2题【单选题】 在绿色消费的概念中,包括绿色蔬菜、绿色水果。在生产绿色食品的过程中一般不使用杀虫剂,若长期使用杀虫剂,害虫的抗药性增强,原因是() A、农药对害虫的选择作用 B、害虫发生了基因突变 C、农药失效了 D、害虫发生了染色体变异【答案】: 【解析】: 【解答】害虫的抗药性是农药对害虫的选择,适者生存,化学杀虫剂可以杀死绝大多数的害虫,但是仍然有少量的昆虫能够生存下来,可以生存下来的害虫世代繁衍下去,日积月累,能够抵抗这种农药的害虫越来越多,目然就产生抗药性了,人类就要尝试其他更剧烈的农药来对付这些“适者“?故选A.【分析】本题考查有利于和不利于环境{耕的消奏行为,意在考查生产绿色食品的过程等相关知识.

浅谈对自然辩证法的认识

浅谈对自然辩证法的认识 《自然辩证法》是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导师和领袖恩格斯的一本尚未完成的传世巨作~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石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基础, 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是同科学技术的进步分不开的。恩格斯认为~技术是现实生产力~是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从起源上看~技术是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劳动过程中所掌握的物质手段、方法和知识等各种活动方式的总和。技术在发展过程中成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变换的“媒介”~是变天然自然为人工自然~以及实现对社会调节、控制的手段。通过对《自然辩证法》这一课程的学习~浅谈一下自己的一些认识: 首先~在面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或矛盾中~人类借助于科学技术~改造自然界。自从人类产生以后~自然界就开始了人化的特征~自然史与人类史就不可分割地结合在一起。人工自然的产生和发展~充分体现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使自然为人类服务的巨大能力和潜力~也标志着人的活动作为一支力量介入到自然界的演化过程中~给自然界打上了人的烙印。这不仅对人类社会的进步~而且对整个自然界的演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面对人与社会的关系或矛盾中~人类借助于科学技术~使人类社会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科学技术导致了人与自然之间新关系的建立~才 有恩格斯所说的人类从社会关系方面的提升~也才有贝尔纳所说的对社会的科学改造。 其次~恩格斯说过~人同其他动物的“最后的本质的区别”~在于人是“通过他所作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 ~我们要使自然界更好更久远地为人类服务~就必须正确地理解自然规律~正确地协调人与自然的

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和心得

1、内容:主要以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容,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方法论是自然辩证法的基石,自然辩证法仍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织部分。 范围: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如下广泛的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体系: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主要内容是: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研究和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 我们的时代,正处于一个伟大的转变时期。“非常值得注意的是科学自身也在转变之中”,并且正是科学的转变深刻地影响着时代的转变进程,所以人们都把科学看作一种希望。科学家们也更加自觉地“追随我们时代的主要潮流,并把时代的发展、变比和向前的趋势反映到科学之中。”整整一个世纪以来,经典力学经历了一场深刻的革命,已经突破厂它几百年来所遵循的古典决定论的、精确的和解析的传统。如果说在19世纪以进化论的创立为标志,生物学首先发展为一门演化的科学的话,那么20世纪尤其是近几十年的科学进展——关于基本粒子的复杂性的发现,关于早期宇宙演化的宇宙学的建立,关于非平衡的、相干的、一致的结构的研究——使物理学和化学也已发展成为演化的科学。科学本身的发展正在改变着我们对自然界的看法,也改变着科学关于平衡与非平衡、有序与无序、可逆与不可逆、对称与非对称、进化与退化、渐变与突变、简单性与复杂性、精确性与模糊性、系统与要素、结构与功能等一系列最基本的观念。在这一过程小,自然科学的发展不但没有远离哲学,而且在自然观、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部提出厂越来越多的问题需要在哲学认识层次上加以认真的研究。处于科学前沿的理论自然科学家们,也不能不对这些问题进行严肃的哲学思考。这样,对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就个是游离与科学发展之外,更不是强加于科学研究之上的什么多余的东西。而是自然科学本身发展的一种需要。 “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现代科学的发展、已经完全证实厂这一论断。在当今世界上,新的科学革命正在引起新的技术革命,新的技术革命正在引起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剧烈变革。以致生活环境、职业性质、文化教养迥然不同的人们都同样深切地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力量和价值;不管西方学者还是东方学者都同样把科学技术视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同样在它们所面临的战略选择中把科学技术的发展置于首要地位,与此同时,科学技术本身也已发展成为庞大而复杂的社会建制,它又与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各种社会要素发生和发展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因此它的发展也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受到社会为它提供的条件和环境的制约。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更加自觉地推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并通过它的发展来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要做到这一点,就不仅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规律,而且必须更加深入地研究它在社会小发展的规律、包括科学技术的发展如何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机制。因而,自然辩证法关于科学技术观的研究,也就具有了特别突出的意义。 20世纪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和广泛应用,一方面导致了许多积极结果,实现着人们利用科学造福于社会的理想;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不少未曾预料的消极后果,引起了诸如在环境、生态、资源、人口、粮食等方面所产生的一系列全球性问题。被科学技术不断扩大着的人对自然界的影响,已经超过作为一个自然系统的地球的自我调节和所能承载的界限。人类把越来越强大的科学技术手段用于社会,其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更难以为人们所预料。于是,几个世纪以来一直被人们所尊崇的理性与自然的和谐似乎已经破裂,代之而起的是两种对立的思潮:一种认为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一个用计划和控制的世界来扫除习俗和无知的世界的有益过程;一种认为科学技术使人间自然,并同自己的本质相分离,它以对人本身的侵犯代价去征服自然,以内部的精神的丧失为代价去换取外部的物质的满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不认真地进行反思:人类在自然界和社会面前,以及在科学技术发展画前,到底获得了多

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样重要

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样重要 陈先达 《光明日报》2003年7月8日 江泽民同志关于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样重要的论断,对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协调发展,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看都是极为重要的。 事实已经证明,自然科学越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越重要。根本的原因在于,自然科学和技术发展所引发的问题超出了自然科学范围,绝大部分是社会问题。例如,从世界范围看,当代科技革命促进了世界的发展,可当代自然科学发展的技术应用不当,也引发了所谓全球性问题,包括各种各样的危机、如能源危机、人口危机,生态危机,等等。这些问题不少是社会问题,属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范围。也就是说,当代自然科学的应用不当,即技术化过程所引发的负效应,超出了单纯自然科学和技术研究的范围,没有哲学社会科学的参与,是不能正确认识和解决的。 从社会角度看,自然科学的高度发展大大推动了社会进步,可对于一个社会而言,它的技术化的两面性同样会引发社会问题。马克思曾经深刻地指出自然科学技术发展的负效应问题。他说:“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甚至科学的纯洁光辉仿佛也只能在愚昧无知的黑暗背景上闪耀。”马克思还批评了解决这个问题的种种错误论调,如反科学技术论、政治代价论,等等。他说,“有些党派可能为此痛哭流涕;另一些党派可能为了要摆脱现代冲突而希望抛开现代技术;还有一些党派可能以为工业上如此巨大的进步要以政治上同样巨大的倒退来补充。”(《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775页)这就涉及到如何以正确的哲学社会科学观点来认识科技作用的正负效应问题。比起马克思说这段话的19世纪40年代,当今科技发展所引发的已不止是一部分劳动者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成员价值观念的变化、道德观念的变化、高科技犯罪以及许多原来无法预料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属于社会问题,是单纯依靠自然科学本身所无法解决的。 从生产力角度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可是科学技术不会自动地变成第一生产力,自然科学以技术为中介,首先要变为可操作的技术。而技术的应用要通过产业化来实现。所以自然科学与技术要成为现实的生产力,同时需要管理科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等等社会科学门类的参与。仅仅局限在自然科学与技术自身,它难以在生产过程中发挥最优化的组合和作用,甚至难以进入生产过程。 就自然科学技术的进步与人文的关系看,自然科学的新发现给人类带来的是祸是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在技术上的应用,而技术化的过程就包含着科学应用的目的和方式。这种目的和方式取决于人的价值观,取决于如何处理科技与人文的关系。如果先进的科学技术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结合,就会变为精确制导的导弹和推行单边主义的工具;与恐怖主义结合就会变为具有大规模杀伤力的恐怖行为的手段。只有与合理的社会制度以及真正的人道主义结合才会成为推动社会进步、造福人类的伟大力量。历史与现实都证明,人类的幸福并不单纯取决于自然科学与技术的进步,而且要有合理应用自然科学与技术新成就的制度和价值观念。这就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 从国家的职能角度说,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超出了个人研究的范围,变成大科学多学科的合作,变成科学集团,技术也不再是个人的生产经验的积累,而是以科学新发现为依据的高新技术。高新技术的发展需要国家的统筹,需要有正确的科技战略与政策,这个科技政策、战略和科技管理本身,也超出了单纯自然科学研究的范围。

科学与社会的关系(自然辩证法)

科学与社会的关系(自然辩证法) 现代科学以空前的规模和巨大的力量影响着整个社会和人类的智慧,科学知识的社会地位和作用提高得极快。科学与社会之间建立了日益紧密和更加多样的联系。科学正在成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产“科学化”和“社会科学化”的进程迅速发展。现代科学已经成为社会进步的强大杠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科学对社会的双重性作用也逐渐显现出来。科学发展与人类的生存关系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社会是由个体的人所组成的共同体,在广义上说与它相关联的还包括人的本质力量能够达到的人化世界,在狭义上说它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科学和科学家在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观念的影响程度,科学团体因公平的洞察力而得到的声誉,给予科研和教育的优先权,都已对国家的成功做出贡献。科学的前沿领域从未像现在这样前途远大,充满机会。从纳米技术到生物工程、弦论、空间科学,我们正处在一个发现与创新的时代。我们所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充分利用这些机遇,尽全力改善人类健康、福祉和安全,并使公众更多地了解、尊重和鉴赏科学。我想引用古希腊人所谓的“集市”这一简单隐喻来说明这些概念。它是历史上社会各阶层和“一般大众”间发生相互作用的场所。政府占据四分之一,包括决策者、立法者、官僚、管理者、法院以及法律本身。工业和私有经济部分,从商人到公司,占据它们自己的财产份额。宗教部分,即教堂、清真寺、犹太教会堂、寺庙,占据它们在集市上的位置。最后但并非最不重要的是学术界——塑造未来的教育家和学生。这种集市就代表了社会关系。这个集市是公众选择“真理”(或者换种不同的说法,社会将接受的“事实”)的地方。这是领导者做出公开政策决定的地方。但是,科学在扮演着什么角色?科学家在这个舞台上处于什么地位?科学家的作用如何决定公共政策的形成即科学与社会的实际关系?在我们试图用图来表示我们这个时代——21世纪初——的集市之前,理解若干关键趋势的趋同是十分重要的。趋同现象深深地嵌刻在科学和工程研究本身,即多学科性倾向。想一下纳米技术的高速发展。如果之前有人让你为军人设计更有效的装甲,你会以研究分子水平上的物质操作作为开始吗?可能不会。然而,纳米技术——在原子或分子水平上操作物质的技术——的研究者已经在为军人开发能够在战场上迅速活化的“动态盔甲”形式的坚固防护服方面取得很大进展。还例如,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科学家们已经开发 出一种自组装蛋白凝胶,它可以刺激加快细胞增长的生物信号。利用细胞、工程材料和生物化学因素的一种组合,这种凝胶可以替换、修复已损坏的组织或使其再生。因此,在许多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多学科性中,存在一种固有的联系。

2019-2020年生物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第4节 生殖健康人教版习题精选二十四

2019-2020年生物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第4节生殖健康人教版习题精选 二十四 第1题【单选题】 据报载,一名高龄妇女顺利产下一名试管婴儿,为这个家庭带来了福音,在生物学上试管婴儿技术属于 A、有性生殖、体外受精 B、无性生殖、体内发育 C、有性生殖、体内受精 D、无性生殖、体外发育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试管婴儿、试管苗和克隆羊这三者可以说是现代生物科技的杰出成果,下列对其生物学原理及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属于无性生殖 B、都属于细胞工程的技术范畴 C、都不会发生基因重组 D、都体现了分化的细胞具有全能性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有关设计试管婴儿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不合适的胚胎的处理问题是设计试管婴儿所引发的主要问题之一 B、设计试管婴儿利用了体外受精技术、胚胎移植技术和植入前胚胎遗传学诊断技术 C、设计试管婴儿必须得到政府的审批而试管婴儿则不需要,这是因为前者技术复杂有一定的危险 性,而后者技术上已经很成熟 D、若将设计试管婴儿技术用于设计婴儿性别也是该技术引发争议的原因之一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列对“试管婴儿”和克隆动物培育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试管婴儿”的产生是有性生殖②克隆动物的产生是无性生殖③“试管婴儿”是辅助生殖的技术④可以用雄性动物的体细胞核进行克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试管婴儿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提取卵细胞要选择健康的 B、选取精子数量要超过每毫升20000万个 C、精卵结合要通过显微注射技术 D、直接移植受精卵

《自然辩证法》学习心得

《自然辩证法》读书心得 一直以来都对文学家有一种特殊的情愫,我不是一个能静下心来研究文学的人,如果让我读一本政治书,我更乐意去计算一个方程。或许是人们总是对没有接触过的事情抱有浓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的欲望吧,在上完《自然辩证法》之后,我发现这门课并不只是想我看到的那么简单,它涵盖万千,是很多文人墨客以及各领域大家集成的产物,它的很多内容可以适用于生活的各个领域,能解决一些我认为和它毫不相干的问题,这也让我对理论的知识更加重视。怀着这样的心情,我去阅读了《自然辩证法》的相关教材。 课程中老师讲述的《自然辩证法》,其广义的定义是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以科学技术发展史为基础,研究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特别是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它有197个组成部分,后来,前苏联在整理出版这些手稿的过程中,删去了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之后留下了181个组成部分,包括10篇论文,169个札记和片断和2个计划草案。自然辩证法主要包括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技研究方法论三部分内容,其中,人与自然、科学实践与科学认识之间的矛盾贯穿自然辩证法体系的始终。 在阅读了自然辩证法的书籍后,我认为其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分为两个方面:运用唯物辩证法概括自然科学的最新发展成果,批判形而上学自然观,提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系统的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揭示自然界的辩证法,从而完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体系;创立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为自然科学提供崭新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因此自然辩证法是和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紧密相连的。其创立于发展同样也离不开哲学和科学技术,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同样,自然辩证法是以唯物主义为基础的,对所有理论的研究我们都不能脱离现实,在基本问题上都必须主张物质为第一性,精神为第二性,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精神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不能在不切实际的基础上研究问题。 从自然辩证法和唯物辩证法的关系来说,自然辩证法包括并涉及很广泛的领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 2、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性? 3、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辨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 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5、如何认识生态自然观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1、如何理解18、19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与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产生的关系? 2、怎样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3、马克思、恩格斯和国外学者关于技术本质的分析有何主要差异? 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 5、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6、怎样认识技术发展的动力?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与科学研究中的具体方法的关系? 2、如何理解辩证思维渗透在科学研究的全部过程中? 3、如何把握创造性思维特性? 4、数学方法的运用对于科学研究是否有创造性的作用? 5、注意多学科的交叉与融通有何方法论意义? 6、掌握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方法对于科学研究有何积极意义? 7、观察是否渗透信念? 8、实验有自己独立的生命,是否不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对实验如有指导,是否实验就没有自己独立的生命? 9、技术构思、技术设计和技术试验三者的关系如何?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1、为什么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2、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 3、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和组织机构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何意义? 4、为什么要对科学技术工作者进行伦理规范? 5、如何保障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健康、持续地运行? 6、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 第五章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 1、怎样认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科学技术思想的与时俱进? 2、如何理解胡锦涛“大力发展民生科技”的重要思想? 3、为什么说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一个科学、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 4、如何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理论精髓?

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方法论的借鉴与比较

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方法论的借鉴与比较 摘要 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建立在社会科学研究各种方法之上的指导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理论取向,其对用于社会科学研究的总体策略和程序做出了一系列基本假定和规范。自然科学方法论实质上是哲学上的方法论原理在各门具体的自然科学中的应用。作为科学,它本身又构成了一门软科学,它是为各门具体自然科学提供方法、原则、手段、途径的最一般的科学。文章通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法论的探讨,发现两者在研究对象上有根本上的不同之处,但是如果仅仅认为两门的科学方法论之间不能相互借鉴是不可取的,这两门科学不是相互封闭对立的科学,反而是有极大想通之处的。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法论正通过各种方法进行结合。 关键词: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方法论结合

1.引言 作为一名本科是自然科学类专业跨专业到社会科学专业的学生来说,结合自身所学,发现两种学科之间有多方面的互通与差异之处,通过学习马克思与社会主义方法论对我有很大启发同时也激发了我对探索这两种科学的兴趣,通过课上听讲并且在下课后大量查阅文献资料之后让我对两个学科之间的理解不仅仅停留于这是两个不同学科那么简单,让我深刻理解到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差异与相互借鉴学习之处。 2.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方法论 2.1什么是社会科学方法论 对于什么是社会科学方法论,各国以及各个时期的学者都有着不同的定义。卡普兰将方法论理解为使我们能够最大限度地理解社会科学探究过程的本身而不强调仅仅着眼于社会科学探究的结果,指出方法论是“对方法的研究、描述、解释而不是方法本身”。布鲁默认为,方法论是一整套有关研究的策略和程序,包括描绘经验世界的图景、提出有关这个世界的问题、寻找这样做的最佳方式等;而方法只是方法论的一个小部分。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袁方、范伟达以及风笑天将方法论与一定的哲学观点和学科理论联系起来来探讨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假设、逻辑、原则、规则、程序等问题,是指导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性哲学;仇立平也认为,方法论是“关于方法本身的理论”;林聚任等人则提出,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方法,是一系列有关方法的理论与学说,是方法的哲学“。结合国内外学者关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定义,可以将社会科学方法论界定为:建立在社会科学研究各种方法之上的指导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理论取向,其对用于社会科学研究的总体策略和程序做出了一系列基本假定和规范[1]。 2.2什么是自然科学方法论 首先我们知道自然科学方法论实质上是哲学上的方法论原理在各门具体的自然科学中的应用。作为科学,它本身又构成了一门软科学,它是为各门具体自然科学提供方法、原则、手段、途径的最一般的科学。 但是我们想要进一步的透彻的去了解自然科学方法论,我们要还需要明白什么是自然科学,自然科学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即以自然界中的客观事物、现象及其联系为研究对象。由于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以自发、盲目为动力,当然无须

浅析科技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浅析科技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摘要:科技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产生和发展的,同时也会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影响和作用。本文以四大发明的发展史为引子,就科技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进行简单阐述,并浅析如何处理科技与社会的关系。 关键词:科技;社会;相互关系 A brief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Society Abstra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ppear and develop in a certain social environment, while they have an effe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In this paper,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the four great invention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society were elaborated briefly, and how to deal with this relationship was analyzed simply. Keyword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ciety; Relationship 科学技术[1]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产生和发展的,是人们发现自然并利用自然的表现形式。从古至今,伴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开始出现并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比如钻木取火、四大发明、蒸汽机等的出现。中国的四大发明给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四大发明的出现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使得四大发明得以发展和完善。 一、四大发明的发展史 四大发明是关于中国科学技术史的一种观点,是指古代中国的四种发明,一般是指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 火药,中国人于9世纪发明,是炼丹的副产品,除了可制作烟花和炮仗等,亦是一种炸药,被运用到战争上成为军事用途。13世纪,由阿拉伯国家传至欧洲,经过数个世纪的发展与改良,主要是粒状火药和火帽等发明,黑火药兵器才逐步取代冷兵器,在陆地战争战术、攻城筑城技术以及海军战列舰的发展和战术等各方面,造成革命性的影响。 指南针,是用以判别方位的一种简单仪器。前身是司南。指南针的发明是我国汉族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对物体磁性认识的结果。据古书记载,远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正处在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大变革时期,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农业生产更是兴盛发达,因而促使了采矿业、冶炼业的发展。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人们从铁矿石中认识了磁石。到了元代,指南针一跃而成海上指航的最重要的仪器了。不论昼夜晴阴都用指南针导航,而且还编制出使用罗盘导航的航行依据。 13世纪初经过了阿拉伯人有效改进后才传入欧洲。指南针在航海上应用,导致了以后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这大大加速了世界经济发展的进程。

2019-2020年生物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人教版习题精选四十三.doc

A 、 B 、 C 2019-2020年生物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人教版习题精选四十三 4第1题【单选题】 下图为生活污水处理的一种装置。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援料/n 沽杜污花co 流节 A 、 曝气池中的分解者主要是厌氧性细菌 B 、 污泥中的细菌都属于异养生物,主要通过厌氧呼吸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 C 、 污泥中的细菌属于异养生物,主要通过需氧呼吸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 D 、 利用沉淀池的污泥产生沼气和废渣,能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答案】: C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用翼轮旋转,增加生活污水中的含氧量,使得好氧性细菌育绸污水中的有机物彻底分解;A 错误。污泥中的 细菌应主要是异养生物,利用现成的有机物,进行有氧呼吸;B 错误、C 正确。利用沉淀池的污泥产生沼气和废渣,产生较多的 无机盐能实现物质循环,但是能量是单向流动的;D 错误。 4第2题【单选题】 发菜与下列哪种生物的结构相似( 大豆 大肠杆菌 线虫 酵母菌 【答案】: B 【解析】: 【解答】发菜属于细菌,与大肠杆菌相似.故选B.【分析】本题考查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 f 属于基础课题,学生孰记即可,难 度不大 .

4第3题【单选题】 在进出口口岸,进出口检疫部门要对进口货物进行严格检疫,严格禁止境外有害生物(包括虫卵和彳 生物)流入境内。若害虫流入境内后,不会发生的是() A、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有害生物种群数量将呈”J”型增长 B、一般会缺少其天敌 C、对境内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 D、不适应新环境,很快灭亡 【答案】: 【解析】: [解答】被夕房物种入侵的地区,一般会因为缺少天地而得到较好的生存条件,种群数量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呈T型培长. 而入侵害虫的大量繁衍,将入侵地区的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故选D.【分析】本题考查生物性污染,主要是生物入侵的特点,属于常考题。 4第4题【单选题】 下列对生物净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清除生物体表的污染物的过程 B、清除生物体内的污染物的过程 C、利用生物体将环境中的污染物清除的过程 D、清除生物体表的污染物的过程,乂指清除环境中的污染物的过程【答案】: 【解析】: 【解答】生物净化的实质是利用生物体将环境中的污染物清除的过程,故选C.【分析】主要考查生物净化的』楚的了解生物净化的原理。 4第5题【单选题】 在绿色消费的概念中,包括绿色蔬菜、绿色水果。在生产绿色食品的过程中一般不使用杀虫剂,若长期使用杀虫剂,害虫的抗药性增强,原因是() A、农药对害虫的选择作用 B、害虫发生了基因突变 C、农药失效了 D、害虫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学习自然辩证法的启示

学习自然辩证法的启示 2 德庆白珍 经过八周十六课时的自然辩证法学习,我受益匪浅。首先我认识到自然辩证法本身是科学,是一种基于实践的科学研究方法,并且在不断的探索、研究和实验中发展壮大,并随时接受实践的检验。通过对自然辨证法的研究,我们能够掌握科学的发展和研究规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探索自然,学习科学,锻炼思维。为我们的实际生活、学习和工作提供极大的帮助。 一、对《自然辩证法的》的认识 《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的主要著作之一,写于1873-1886年。包括十篇论文、一百六十九段札记和片断、两个计划草案,共一百八十一个部分。是恩格斯对19世纪自然科学的最重要成就作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概括,进一步发展了唯物主义辩证法,批判了自然科学中的形而上学观点和唯心主义观点,给自然科学的研究和探索指出了正确的方向。 在中国,自然辩证法随着恩格斯这部著作中译本于1929年的出版,逐渐在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工作者和自然科学工作者中间传播开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它在广大哲学工作者和自然科学工作者中间,得到更广泛的学习和传播。毛泽东的哲学著作《实践论》和《矛盾论》,在中国科学工作者学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开展自然辩证法研究中,起了重要作用。 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和对于自然认识和改造的哲学。也就是说自然辩证 法是关于自然、自然科学和技术工程活动的一般性质、存在方式和发展规律的 哲学学说。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自然观,即对自然界 辩证法的研究;一是自然科学观,即对自然科学辩证法的研究。在自然观的研究,要求不断地概括和运用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发展和更新人们关于自然界 辩证发展的总图景和对自然界的总观点,其中包括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 信息观、系统观、规律观以及自然发展史和自然界各种运动形态的划分、联系、交错、转化等等;要求探讨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范畴在自然界各种过程中的丰 富多样的表现及运用,使人们对辩证法规律和范畴的理解不断充实和深化,在许多方面进一步清晰化、准确化和精细化,并增添新的内容。从而,把辩证唯 物主义自然观提高到同自然科学的新发展、新思想相适应的现代水平。大自然 是万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的生命活动一时一刻也离不开大自然。如何看待人 与自然的关系,这是几千年来人们一直致力探寻的问题。19世纪以来,随着马 克思原理的发展,辩证的唯物主义自然观逐渐被人们接受,它是建立在现代科 学技术研究成果基础之上,较为科学、系统、全面、客观地反映自然界发生、 发展规律的认识、观点与看法。恩格斯指出:整个自然界是统一的,其中各个 物质形态和运动形式都是普遍联系的。也就是说,它们之间的区别和对立都不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社会科学是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类社会的种种现象的各学科总体或其中任一学科。自然科学含括了许多领域的研究,自然科学通常试著解释世界是依照自然程序而运作,而非经由神性的方式。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是科学,但有区别,区别在于研究对象不同,自然科学研究自然现象,而社会科学则研究人类社会现象,不过,两者都研究现象和规律,这是相同的,而且,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实际上应当是统一的。其实,在古代,学者对自然和人文的区别并非截然,例如,中国古代就有“天人合一”思想,强调人和自然互相协调的关系,并未把自然和人文严格区别开来。 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在本质上取决于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联系与区别。社会科学越是远离物质领域而趋近精神领域,其包含的自然科学内容就越隐蔽。弄清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揭示社会科学的总体发展方向,有利于促进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融合,有利于在社会科学领域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及时纠正形而上学的理论错误,彻底清算唯心主义的思想残存,使社会科学得以健康而迅速的发展。事实上,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关系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一、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互相依存,共同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黑格尔曾经指出:“我们对待自然界的态度一方面是理论的,一方面是实践的”。随着理论和实践关系的深化,一方面是农业、畜牧业、工业、商业等社会实践部门、社会实践行业的涌现和细化,一方面是自然科学(含数学)、哲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含逻辑学)等人类认识的分工与整合。在人类认识的发展历史上,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互相依存、彼此制约。 二、社会科学为自然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自然科学研究自然界发生、发展、变化的特殊规律,它所解决的是世界的物质秩序问题。社会科学研究物质世界和人类社会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它所解决的是人类的活动的秩序问题,作为道德的力量,作为生活的方式,它决定、影响着人类活动的方向和意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必然要通过自然科学的研究表现出来。坚持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则有利于推动自然科学的研究。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是如此紧密的不可分割,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曾指出: “要想把自然科学搞上去,先要把社会科学搞上去” 三、由于社会规律以更多的模糊性和浑沌性特征来体现自然规律的确定性特征,即各种社会规律由于变量太多、太复杂往往不容易清楚而准确地呈现在人们的面前,人们通常只能进行不精确的定性分析。其结果是,根据相同的社会事件,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总结出若干不同的甚至是完全对立的社会规律,形成

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姓名:王青芬班级:11级会计学号:114A1140 科技的发展能加快社会的进步,社会进步同时引起科技改革。两者相辅相成。 从古到今,人类历史进过了石器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每一次科技发展也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不论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它们都是科技发展的体现。我们应当深入探讨科学技术的发展逻辑,认真反思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正确认识和预测科技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有必要在社会发展中改变传统发展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达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科技的发展不仅沿着自己的历史轨道在前进,而且也造成了人类历史发生重大的变化。恩格斯指出:“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1]马克思认为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是历史的有力杠杆,并且他还认为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义,而蒸汽磨产生的却是资本主义,这就很明确地表明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会导致人类社会的整体性变迁。 一、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当今社会的先进文明是以科学为中心的文明,西方国家的物质生活,即物质资料的生产和流通以及人的消费生活和社会对它的服务,都是依靠科学和根据科学原理而形成的技术取得飞速进步的。东亚国家在取得政治上的独立和解放后,之所以能创造经济奇迹,成为崛起的国家,科学技术是一个重要原因。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贡献体现在: 第一,科学技术极大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劳动者的智力水平,并且通过促进生产力的向前发展,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丰足的物质前提。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应用大大地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奠定了基础。生产劳动是人类的体力和智力同时消耗的过程,人的体力发展是非常缓慢的,可是人的智力发展却是迅速的。其次,科学技术能够促使劳动工具更新的速度加快,从根本上去改变生产的面貌。 第二,科学技术发展引发新的社会革命。科学技术能够不断地促进生产力的

生物科学与社会生活

《生物科学与社会生活》课程纲要 一、课程目标 帮助学生较全面地了解生物科学和技术应用的现状以及发展前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科学和技术;帮助学生体会到生物科学与人类社会、与他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并对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形成正确的认识。惟有如此,才能够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利益问题,以及意识到作为社会中的一员应对社会承担的责任;才能帮助学生在面对日常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事件和问题时,能运用生物学相关的原理和科学方法做出判断和决策。 二、课程内容 下设4个主题,分别是“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生物科学与健康”、“生物科学与农业”、“生物科学与工业” 三、实施策略 1.在高二年级开设,15课时,每周1课时; 2.面向年级全体学生,由一名教师担任课务(或由其他教师兼任),确保教育教学质量。 3.更新教学手段,充分合理使用多媒体,小组讨论,充分展示学生的个体才能,坚持创新精神的培养。同时放眼社会,感受身边的生物科学,体悟生物科学知识对社会生活的作用。 四、课程评价 (一)评价的目的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过教学评价,教师可以获得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检查教学质量,并针对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不断改进教学;学生可以了解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助于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从成功的学习中获得激励,促进自己在态度观念、知识和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二)评价的内容 教学评价应当以教学大纲为依据。评价内容应当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主要从

知识、态度观念和能力三个方面,对达成教学目标的程度进行评价。 (三)评价的原则 教学评价应当体现普通高中的性质和任务;应当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做到公平、公正、客观;应当根据不同内容,采取适当的评价方式,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在教学中的正面导向作用。 (四)评价的方式 教学评价的方式包括通过平时提问、交谈、实验报告、形成性检测等进行的形成性评价和期末考试等终结性评价。教师既要重视终结性评价,更要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如形成性检测结果分析、对学生撰写的课题研究报告或小论文作出评价、观察记录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或课题研究活动的程度、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阶段性评价等。在此基础上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还应当注意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使学生增强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习能力。

对自然辩证法的认识

对自然辩证法的认识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及其社会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系统观、辨证观和科学观组成了自然辩证法理论体系,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作为一个系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要遵循这些原理方法,因此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对顺利进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研究生学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自然辩证法学习的思想教育价值是指研究生在自然辩证法的研究过程中对个体的思想意识、思想方法和思想作风的培养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具体表现为,自然辩证法有助于提高个体的哲学修养,进而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有助于求真创新等科学精神的培养。 自然辩证法的学习和研究可以提高研究生的哲学修养,使其思辨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辩证法被看作关于一切运动的各个最普遍的规律的科学。这就是说,辩证法的规律无论对自然界中和人类历史中的运动,或者对思维的运动,都必定是同样适用的”。自然辩证法的学习和研究可以加强研究生求真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求真是科学的本质,科学实践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而进行的探索性的活动,它以揭示自然界发展的规律和认识事物的本质为目标。“求真”是指在科学中实事求是、尊重事实、不迷信权威、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一是充分利用 科技史资源,激发研究生的创新热情。科技史也是一部人物的创新历史,科学家们在独特的领域独立思考,为了科学成果付出了巨大的艰辛,甚至是生命的代价,这对后人都是一种激励和感召,二是凸现自然科学的批判性,培养研究生的怀疑精神。怀疑精神是科学创新的一个必备条件,只有在立足于事实和逻辑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质疑,只有用怀疑和批判的眼光审视现有的科学成果,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推动科技的创新;三是加强科学技术方法教学,给研究生技术创新的工具。自然辩证法本身就是一种工具,一种方法论,是立足于科学发展事实上的抽象概括和总结,所以,它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使研究生的求真和创新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拓展。 自然辩证法学习的道德教育价值是指在自然辩证法的研究过程中对研究生的科学道德认识的培养、高尚道德信念的形成和优秀道德品质的发育而产生的积极影响。道德是由道德认识到道德信念再到道德品质的发展过程,遵循着由非政治倾向性的道德到带有政治倾向性的道德发展过程。 自然辩证法将伦理道德赋予了真理的基础,把人文关怀作为科学发展的终极目标。自然

自然科学类学术概论论文范文

自然科学类学术概论论文范文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自然科学类学术概论论文范文》的内容,具体内容: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性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下面是由我整理的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范文,欢迎大家阅读。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范文篇一:《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统一》...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性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下面是由我整理的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范文篇一:《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统一》 摘要: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统一问题受制于研究对象和价值观等多种因素。只要我们愿意调整统一的基础,把统一建立在多层次多角度的基础上,那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统一就不是大问题。科学的统一是一个辩证的历史的统一。 关键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统一;基础;调整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统一问题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那么何谓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统一?简单地说,统一就是两者一致或者两者构成一个整体。从后者来看,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一起显然构成了人类对整个世界的一个完整的互补的认识体系。于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统一应该更多的是指两者的一致性问题。那么两者应该在什么基础上或什么意义上一致呢?人们主要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观等方面去判断它们是否一致。由于人们选择统一的基础和角度不同,因而在一致性问题上存在着很多争议。不过,如果我们愿意调整统一的视角和基础,那么两者的统一

问题就会容易得多。 1影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统一的主要因素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能否统一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可以统一,受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人们的价值观等。首先,从研究对象看,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对象的共性使得它们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容易具有共性,研究对象的差异性又决定了它们在研究方法上的差异性。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来看,一般认为这两者有很大的区别,即自然界是无意识无目的、没有自觉能动性,而人类社会则是有意识有目的的、具有自觉能动性的特征。相应地,人们认为自然科学可以进行数学化和逻辑化的研究,因而其可预测性和规律性强。而社会科学的可预测性和规律性则要差得多,甚至有人认为它们不具有可预测性和可重复性。如果把社会科学再划分为人文科学和狭义的社会科学两部分,那么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区别就更大了,而这个区别根源于人与自然的所谓本质上的区别,而狭义的社会科学已经较多地采用了数学和实证等自然科学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相似性源于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某些方面的相似性。简而言之,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部类的区分实质上来自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两大部分的区分,而人文科学和狭义的社会科学的进一步区分则反映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其次,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统一,还与人们的价值观有关。这表现在:一方面,自然界内部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也不是完全一致,有的甚至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比如,自然界内部的动物界、植物界和无机界之间就不同,但是我们并没有因此而去说研究自然界的各个学科之间有什么不一致。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