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全册教材分析

(一)主要内容及教材重点、难点:

主要内容:

本册教材是以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主线,以由浅入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为副线,主、副线密切关联,穿插并行。主要内容包括:点、线、面的游戏、橡皮泥塑、绘画、手工制作、纸玩具、实用设计、电脑美术、欣赏等。

教材重点:

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习的两方面的需要。

教材难点:

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体会社会的进步与多元化的美术发展方向。

(二)教学目标: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谈。

知识和能力:

通过观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五、全册教学进度

周次内容

第一周《魔幻的颜色》《万花筒》

第二周《万花筒》《大人国与小人国》

第三周《大人国与小人国》

第四周《前前后后》

第五周《天然的斑纹》

第六周《校园里的花》《最受尊敬的人》

第七周《今天我值日》

第八周《有趣的鞋》

第九周《团包手工》

第十周《巧巧手》

第十一周《变废为宝》

第十二周《梦幻中的城堡》《我设计的自行车》

第十三周《星空的联想》

第十四周《新颖的电脑》《电脑美术》

第十五周《会响的玩具》

第十六周《美术小记者》

第十七周《迷人的动画片》

第十八周期末测评

课题:魔幻的颜色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三原色。

2、观察两个原色调和之后产生的色彩变化,说出有两个原色调处的第三个颜色。

3、能够调出预想的色彩。

教学准备:

学生:颜色、纸、笔等

教师:塑料杯、颜色、实物投影等

教学重、难点:

1、能否用三原色调出三间色并指导色彩的出处。

2、理解三原色及间色的概念。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一:

听老师讲故事,加入这个世界没有颜色会怎样?并请学生加入到讨论中来。

活动二:

1、说说你知道的颜色有哪些?

2、你知道这些颜色都是怎样来的吗?

3、给学生介绍三个小伙伴:红黄蓝

4、老师讲两个有红和黄色的瓶子的颜色分别到入一个空瓶子中。看产生了什么变化?

5、出示课题:魔幻的颜色

活动三:

1、请学生也来变变看。用红和蓝、蓝和黄交朋友。看看变成什么颜色?

2、产生的这些颜色在生活中那里存在?

3、在倒颜色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颜色倒的多与少会影响所产生的颜色的深浅。)

4、请学生再做练习。

活动四:

小结:橙=红+黄绿=蓝+黄紫=蓝+红

活动五:

1、考一考:请学生来做小老师考考大家。

2、总结出原色与间色的概念。

活动六:

1、调—调、画—画创造一幅美丽的画。

染一染、吹一吹、印一印感受魔幻的色彩。

请学生用以上任何一种形式来完成一幅画。

2、作品展示

活动七:

拿出自己收集到的图片来进行交流。教师小结。

教学札记:

其实对于三原色以及原色、间色之间的关系,孩子们在幼儿园时就已经接触过了,但用原色和间色来进行色彩调配练习时,就不那么容易把握了。许多孩子把颜色调得很厚、很脏,或是没有计划的胡乱调,作业效果一团糟。所以我在指导时具体引导学生发现调色时毛笔蘸水的多少,调色时毛笔怎

样转动调得匀,涂色时笔触怎样……这些虽然不是教学重、难点,却是决定绘画效果的重要因素,掌握了这些细节,学生作业时就简单多了。

课题:万花筒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万花筒的图案是对称的,并描述它的对称方式。

2.用绘画、剪纸、拼贴等方法表现类似于万花筒的图案。

3.试着按照自己的设计来表现色彩。

教学重、难点:

1.能否表现对称的图案。

2.能否用“先设计一个图案再复制”的思路来设计对称的图案。

3.能否表现记忆中的色彩的感觉。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一些有万花筒图案的图片,中心对称的图案。示范用的纸、笔、剪刀、胶水等工具。

学生:有万花筒的学生将其带到课堂,带好彩色纸、剪刀、胶水、绘图笔等。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节:活动一:玩一玩

传着看看、玩玩万花筒,教师提示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找一找万花筒里的花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这样?

分组将各自在万花筒中看到的图案简单的画一下。

活动二:

展示各组的作业,并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的花样是如何对称的。

放课件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中最亮的那个六角形图案,它是由六个三角形组成的,其中只有一个三角形的花样是真实的,其余五个都是镜子反射出来的,它们都是相同的并且围绕一个中心点对称。

活动三: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绿色的圆形,然后请两组同学到黑板上画一画在万花筒中这个圆形会变成什么样的图样,在学生绘画、比较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用“先设计一个图案再复制”的思路来设计对称的图案。

活动四:

大家一起来画一下自己心中的万花筒中的图案,并表现记忆中的色彩的感觉。

作业展示,评价。

札记:有一位学生在画的时候想到了像剪窗花那样把纸折几下,在一个单元格里画出几何图形,再对印到其他格里。我及时肯定了这种办法,孩子们纷纷效仿,不一会就像做游戏一样完成了作业。

第二节活动一:

教师展示用粘贴方法表现的万花筒,引起学生兴趣。

请学生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可以简单的制作万花筒中的图案。分组尝试一下。

活动二:

各组向大家介绍、交流自己组找到的简便方法。

(学生很难将对称图案表现得很精确,但这并不重要,重在找到方式方法)

再想一下,除了用彩色纸,还可以用什么材料表现万花筒中的图案?(讨论)

交流:用扣子、小粘贴、橡皮、夹子、小花片……

活动三:

试着用各种材料来表现万花筒中的图案。

色彩也是考虑的一个方面,可以让学生在观察一次万花筒,将其中认为最漂亮的一个色彩组合记住,并且将它表现出来。

活动四:

收拾与整理。

课后拓展:

在万花筒中最亮的那个六边形图案的外边,还有无数个三角形花样,所以,我们才叫它万花筒。不同的学生看万花筒,得到的感觉也不一样。建议学生试着用多种外形来概括万花筒图案的形状,表现它的缤纷。

试着做一个万花筒。

札记:现在的万花筒里的花片都是塑料的了,反而不如以前用纸片做的效果好。有一位学生拿来了她妈妈小时候玩过的万花筒,在班里传来传去,惹得同学们十分羡慕。有了这个五彩缤纷的宝贝,

孩子们的思维便被调动起来了,作业的效果还真不错。

课题:大人国与小人国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举例说明大小是通过比较才可以体现出来的。

2、能够用比较的方法绘画制作大人国或小人国。

教学准备:

学生:玩具、纸、笔等

教师:电脑图片、动画资料、实物投影、玩具等

教学重、难点:

1、如何理解大与小是通过比较表现出来的。

2、能否用对比的方法来表现画面中的大与小。

教学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活动一:

1、请学生观看《格列佛游记》电影片断。

2、讨论故事中主人公是如何来到大人国、小人国的?你都看过那些这方面的书?

3、出示课题:大人国与小人国

活动二:

1、将同一辆玩具车分别放在不同的背景下,为什么有时显得非常大,有时显得非常小?(小组讨论)

2、教师举例:雕塑《汤匙桥》《衣夹》等(电脑展示)

3、请学生用自己身边的事务举例说明物体的大小是通过对比体现出来的。(微缩景观等)

活动三:

请学生思考:

1、你想表现大人国还是小人国?

2、你想用那几样物体的反差来表现主人公时来到大任过还是小人国?

3、画面的主体是什么?

4、用什么背景来衬托它的大或小?

活动四:

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活动五:

交流作品初稿。提出修改意见。

札记:以前学生画人总是画小了,现在有了大和小的对比,构图比以前好多了。

第二课时

活动一:

继续完成上节课的作业。

活动二:

作品交流展示。教师从构图及色彩方面进行总结。

活动三:

游戏:

大人和小人:每个同学将自己画的人剪下来,随意找一位同学的作品进行比较,看看自己的是大人还是小人,再找另一位同学的进行比较,看看又变成大人还是小人了?

课后拓展:

用泥塑的形式配以一些玩具、模型、背景图表现立体的大人国或小人国。

教学札记:

我找到了《格列维游记》的故事碟片,放了一段给学生们看,让孩子们直观的感受同样的一个人在大人国和小人国不同的遭遇和感受。这使学生们感受到了很多,在创作画时想象出了诸如:在小人国一下子割了一亩麦子,在大人国住在苹果屋里……想象力的的丰富促使了画面效果的丰富。

课题:前前后后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1.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能够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

2.能够运用“近大远小”的规律,绘画或拼贴一幅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的作品。

教学重、难点:

1.能否用“近大远小”这一规律来表现前后关系。

2.画面是否表现出了物体的前后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一些有明显透视效果的图片、课件。

学生:剪刀、胶水、彩色纸、绘画工具。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节

活动一:

课件展示小朋友站上课队、气球升空、兵马俑、林间小路等有明显透视效果的图片、影视资料。有目的的引导学生说一说什么在前,什么在后。这些图片中的景象都有些什么共同的规律?(近大远小)

可别小瞧前前后后,其中还有不少的奥秘,来,让我们一起去发现!

启发学生回忆自己以前看没看到过类似的现象,并举例说明。

教师举例:

1.把一样物体放在另一样物体的后面,就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2.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也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活动二:

讨论:在以往的绘画中,你是用什么方法表现前后关系的?

知道了“近大远小”的规律后说说你准备如何用它来表现景物的前后关系?找一找语文、数学等课本、课外读物的插图上是如何表现景物的前后关系的,有哪些画法值得我们学习?

教师在黑板上画升国旗时前面的旗台和升旗手,请两位同学上来分别添画两队升旗的队伍,并请大家讨论、分析一下绘画顺序:先画什么比较合理?(先画前面的)

活动三:

小组讨论,选定一个主题,以绘画形式表现“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

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评价与总结:画面是否表现出了物体的前后关系。

布置下节课带剪贴工具。

札记:刚讲完课,一个调皮的孩子就抗议:我这么高,为什么让我坐在前面!这不符合“前前后后”的规律!其他同学纷纷指责:谁让你上课不听讲,老师不看着你能行!我鼓励他说:“别灰心,只要你努力进步,老师就会让你坐回原位,那时候就符合前后规律了!”这下大家都高兴了。

第二节

活动一:

出示几件粘贴作品,请同学们比较:哪件运用了近大远小的规律,用了的和没有用的有什么不同效果。如果画面中的物品大小都一样,又没有前后遮挡关系,这样的画面又会给人什么样的感受?

把这些作品发到各小组,请学生们仔细看看:在剪制各物品时哪里的应该大些,哪里的应该小些。粘贴的时候先粘前面的还是先粘后面的?

总结:

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就会产生在后面的感觉。

只有先贴后面的,再贴前面的才能正确的表现出前后遮挡以及近大远小的规律。

活动二:

小组讨论,从“风景、”“静物”“场景”中任选一个主题,小组集体进行剪贴创作。

提示:除了大小以外,还要考虑到不同颜色带给我们的远近感觉。

学生分组制作,教师指导。请学生随手将剪下来的纸屑放进自备的塑料袋中,这样课后收拾比较方便。

活动三:

“前前后后”粘贴作品展,请同学们以参观画展的形式进行互相评价,评价标准是画面是否表现出了物体的前后关系。

课后拓展:寻找、收集与本课有关的世界名画,并用简单的语言加以书面评论。

札记:我们今天做了一个抢答游戏,请五名学生站成一排,教师快速提问:“刘洋在万蕾的前面还是后面?万蕾在高朋的前面还是后面?……”通过三轮快速抢答,决出了三位优胜者。我请这三位同学谈谈自己取胜的诀窍,最后得出结论:观察力和口头表达力。我告诉学生们,今天我们就要靠观察力和表现力来学习,在后面的学习中,孩子们的注意力格外集中,观察力自然很棒。

课题:天然的斑纹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能够用一、两句话说出不同肌理效果带给自己的独特感受。

2.能够用拓印、拓印添画、绘画等方式表现1-2种不同的肌理。

教学重、难点:

1.能否理解肌理的含义,能否说出不同肌理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

2.能否总结出作业过程中的一些好的方法与同学共享。

教学准备:

教师:表现不同肌理的课件,一只布袋子、具有不同肌理效果的实物。

学生:提前搜集具有不同肌理效果的实物。水粉色、毛笔、调色盘等。纸。

第一节:

活动一:

请学生将手伸到教师带来的布袋子中随便摸一件东西,并凭触觉说说它表面的花纹是怎样的,请大家猜猜这是什么,然后拿出来看猜得对不对。

说说自己凭什么这样猜的,你平时注意到物品的这些细节了没有?

放课件,引导学生发现自然界中一些平常不太被注意的细节,让学生不光会用眼睛,还要尝试用触觉去感知这些细节的美丽,积累一些视觉和触觉的经验。

活动二:

教师可以将自己带来的和学生收集到的材料都展示出来,让学生观察他们的肌理,摸一摸,说说他们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比如说:“树皮给我们的感觉是粗糙的,丝绸的感觉是滑滑的,金属摸上去又硬又凉……”还可以有一些对比,譬如:棉布比丝绸粗糙,但又比树皮细腻,皮毛的感觉比皮革温暖,青的树叶比枯树叶要滋润、细腻……

活动三:

布置练习作业:各组同学交换自己带来的各种物品,感受一下肌理,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2-3个用彩色笔或油画棒画一下。

学生绘画,教师指导。

布置学生下节课带拓印工具。

札记:去年做了一个关于有趣的叶子的幻灯片,里面有好多叶脉的纹理的图片,今天正好放给孩子们看,让他们感受自然界的花纹。效果很好,所以说教学资料的积累非常有用。

第二节

活动一:

教师为学生表演一个魔术:在一张白纸上用油画棒用力涂色,白纸上除下了一些有肌理的画面。请学生猜猜为什么会这样?

揭示谜底:白纸的下面垫着一张树叶。

再换一种方法:在树叶上涂上厚厚的水粉颜料,将一张吸水性很强的纸覆盖在上面,轻轻的压,小心解开,白纸上就出现了纹理。

这两种方法都是拓印。

活动二:

启发学生自己想象,还有什么办法制作肌理?

自己组尝试着做一下。并交流一下制作的效果。

拓印的方法并不难,但要取得好的效果却也是不容易的,多给学生一点时间去尝试,并在作业过程中组织几次讨论,谈谈成功、失败的原因,谈谈遇到的困难,解决的方法,这样会使学生更快的掌握拓印的方法。

作业要求:用拓印、拓印添画和绘画相结合的方法制作一幅作业,可以合作。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用什么方法,表现什么样的肌理。

作业展示,经验交流。

收拾与整理。

札记:孩子们寻找花纹的热情太高了,把纸蒙在电视机音箱上、门边上……结果班主任一进班就高呼:“怎么到处都五颜六色的!”大家又好一通忙乎才把所有的地方都打扫干净。上第二个班时,我先要求学生:“拓印时把纸的四周空出来!千万别弄得到处都是!”

课题:校园里的花

课时:1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细心观察校园里各种植物的枝叶的生长规律、结构。叶片、花瓣的形状特征以及枝杈的前后穿插变化。

2.能运用大小不同的点、流畅富有变化的单线条来写生各种植物,并将点与线结合添加上背景使画面的构图更加完整。

3.通过写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发现美、表现美,锻炼学生的观察力、感受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能否通过观察了解写生植物枝叶的生长规律、结构。叶片、花瓣的形状特征以及枝杈的前后穿插变化。

2.在写生过程中能否画出花、枝、叶、杈的形态及前后穿插变化。

教学准备:

教师:在美术教室每一组的桌上摆上一盆植物,再准备一些用不同的材料制成的花卉作品。

学生:绘画工具材料。

教学活动过程:

活动一:

引导思考:是什么把我们的校园装点得如此美丽。培养学生能从身边寻找美、发现美,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活动二:

观察自己组桌子上的植物,通过讨论说一说:植物的枝叶是怎样生长的?叶片或花瓣是什么形状的?有什么特征?枝杈之间是如何穿插的。

任何植物都有它的个性特征。有的茎干粗壮,有的很细弱,有的叶肥厚。教师引导学生讲述植物枝叶的结构,叶片和花瓣的形状特征。

活动三:

教师以讲台上的芦荟为例,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教师简单示范构图与如何写笔写生,着重于绘画的先后、各部分的枝叶、花瓣;根据特征进行添加与加工。画面的背景可以用点、线、面有规律的组合,或用一种花纹的重复组合。

学生作业:对自己桌子上摆的植物进行写生。

活动四:

展示作品,讲评。

展示一些用不同的材料制成的花卉作品,启发学生用纸和其他材料通过剪、拼贴等方法制作成立体和半立体的花卉,美化教室。

札记:

孩子们对校园里常见的花还真是没怎么观察过,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认真地观察并表现了校园

里的花,这才感叹道:“原来我们学校有这么多的花呀,原来这些花都这么美呀!”我借机告诉他们:“生活中缺少的不是美,而是缺少发现。”

课题:最受尊敬的人

课时:1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的:

1.启发学生感受和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以记忆画的形式表现人物形象,进行简笔人物画的练习。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思考谁是最受尊敬的人,并通过平时的观察抓住人物的特征。

2.引导学生用绘画、拼贴等方法来表现心目中最受尊敬的人。

教学准备:

教具:图片,(警察、医生、农民、工人、教师等)常用美求用具。多媒体教学资料。

学具:常用美术用具,水彩笔,油画棒,水彩颜料、工具、彩纸等。

教学活动过程:

活动一:师生问好,相互关心,调动学生情绪。

如:今天早上吃什么?谁做早饭?

如:你们身上穿向衣服谁做的?

板书《受尊敬的人》

活动二:分小组讨论哪些人是受尊敬的人。学生讨论

学生分组发言……爷爷、奶奶,父母、教师、軍人、医生、警察等……

1.学生发言说一说:受尊敬的人,为什么受尊敬?

学生发言、活动……:如:老师这职业为社会上培养人才,辛苦的工作他们受到社会上的尊敬!

学生举例说说什么人、职业受尊敬?师引导……

教师小结。

活动三:

播放多媒体图片,如:军人这职业,人物有什么特征?

启发学生说一说。师引导,如;有军装,军微,背景应设、飞机、大炮、船、舰、来体现军人的特征等。

如:医生,启发学生根据医生的职业形象说一说,学生活动回答……师:引导……

引导学生分析教材范例、图中是些什么人?做什么工作?用什么工具来绘制的?(学生分析、讨论、发言)

师:引导……

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自已的感受绘、制一幅受尊敬的人。(表现手法不拘))

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帮助学生构图安排画面,设置背景。

启发学生使用工具、颜料。

活动四:总结、评价

展示学生的作业,对学生作业的人物特征、画面安排、及涂色讲评的同时引导学生参评、互评。

鼓励学生好好学习,长大做一个社会上受尊敬的人。

札记:

关于谁是最受尊敬的人,学生们的认识多局限于两种人:家中的老年人;社会上做出突出贡献的名人。而对于生活中默默无闻的为他人做好事,进行奉献的人,却被大家忽略了。于是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们回忆:是谁早早起来为我们准备早餐,是谁把街道打扫得干干净净,是谁为我们疏导交通,是谁每天晚上陪我们做功课,复习学习内容……经过一点一滴的启发,孩子开始感激身边为自己默默

奉献的普通人,由学会感恩到运用美术手段来表现、赞美这些人,有感而发,不再是强硬的制定学生画谁,作业效果虽然不够完美,但充满了感情。

课题:今天我值日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观察在学校、班级值日时的情景。

2、掌握值日时人物的各种动态变化,通过绘画表现值日的情景。

3、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创作能力,培养学生做事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掌握值日时人物的各种动物动态变化,通过绘画表现值日的情景。

教学难点:

能否通过回忆、观察,画出人物的基本动作。

教具准备:

师:关于学生值日的有关资料,小朋友画的作品等制成的课件,颜料等。

生:水彩笔、蜡笔、颜料、绘画纸等。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节

活动一: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通过一段录象引入新内容)

同学们,你们在学校、班级中做过值日吗?

那好,今天我们也来看看小朋友在学校和班级中是怎么做值日的?(放映值日片段)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

引导学生分析:通过观看录象,请你说说你都做过哪些值日?(学校里的督导员,班级中的值日生。)值日时应做些什么事?(提示无论做什么事都应尽心尽力去完成,要有责任心)

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用绘画形式,表现在学校、班级值日的情景。

板书课题:8、今天我值日

活动二:

1、引导学生观察。

(1)值日的方式多种多样,你想怎样表现值日情景?(学生分析讨论)

(2)哪些小朋友愿意上来做做值日时的各种动作?

教师提示:(1)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做值日时的各种动态。

2、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怎样用绘画形式表现值日情景?

欣赏同龄人及艺术家的作品,启发学生想象。(出示电脑课件)

教师提示:你能用基本形概括出值日动作吗?你能说一说怎么做值日可以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吗?你能认一认它是用哪一种材料画的吗?(从夸张变形、色彩搭配、构图饱满等方面引导学生想象。)

3、学生创作作业,教师辅导。

辅导要点:

1、倡导学生在作业中的创新意识,对学生的创新画法给予表扬,及时鼓励好的作业。

2、组织画面时,只要表现值日时的一个情景,主要抓住人物的动作特征来画。

札记:在回忆值日时的情景时,我让所有同学起来把自己负责的值日项目的动作表演一遍,这一下发现有许多同学的动作让我猜不出这是在干什么。原来上到三年级的他们还是不会用正确的姿势值日。好多同学不会使用工具,尤其是当今家庭很少用的拖把;还有的用的都是拙劲……没办法我借机又给他们上了一次劳动技术课,教大家怎样运用正确的姿势来扫地、擦地、擦黑板……讲完了,学会了,再画作业,嗬,还真不错!看来这次“跑题”跑得还真值得!

第二节

活动一:

展示上节课的学生作业,再同教师带来的优秀的学生作业相比较,请学生说说我们的作业缺少了什么?

背景,尤其是场景的绘画对一幅画来说是相当重要的。比如你是在教室里还是在室外打扫的卫生,只有通过背景来表现。

启发学生找出不同的背景色彩对于画面效果的影响。

活动二:

将上节课化的作业添加上适当的背景并涂色。表现出值日时忙碌而又愉快的情景。

活动三:

展示个人作业:

1、个人分析画的内容,画面好在哪里?

2、同学互评,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幅作业,说一说它的优点?在你喜欢的作业上合适的位置贴上一个大星星。

3、教师简评。

拓展:

教师展示不同材料、不同形式的作品。请学生欣赏。

活动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札记:今天上完了课,一个学生激动地告诉我:老师,我回家干活了!奶奶开始还不让,但后来激动地直夸我懂事!我感受颇深:以美育德是美术教学多年来提出的口号,可真正做到这一点可不容易呀!

课题:有趣的鞋子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1、通过鞋子的设计和制作使学生获得一些工艺制作的方法和技巧,养成耐心细致的工作习惯。

2、把绘画和工艺制作结合起来,全使学生初步了解美术在生活中的用途,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会动手制作鞋子,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教具:白纸、彩色卡纸、胶水、剪刀、彩笔、各种材料制作的鞋子、录相一段、课件

学具:各种制作材料、工具。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节

活动一:

请同学们看看教室软木板上装饰的各种各样的鞋子,说说鞋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板书课题《有趣的鞋子》。

活动二:

提问:你知道鞋子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吗?想不想知道最早的鞋子是什么样子的?

放录像:

鞋子最早出现于5千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为了取暖和保护脚不受伤害,原始人用兽皮和麻片、草绳将脚包裹起来。

提问:最早的鞋子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活动三:

下面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欣赏多样的鞋。(课件)

1.包子棉鞋

2.滑轮鞋

3.皮鞋

4.靴子

5.花盆底的鞋

6.景泰蓝做的鞋

7.综合材料制作的鞋

引导学生一屏屏欣赏,说说各种鞋的材料、花纹和制作的特色。

活动四:

课件展示

不同季节要穿不同的鞋,(学生说说不同季节穿什么鞋)这是根据季节设计的鞋。

运动时要穿运动鞋,休闲时要穿休闲鞋,这是根据不同功能设计的鞋。

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穿的鞋子也不同。

你还见过什么有趣的鞋?

鼓励学生说说自己从电视上、网络上见到的有趣的鞋子。

布置学生带材料下节做鞋子。

札记:从网上下了一个课件,里面关于鞋子的历史讲得很清楚,这个课件可帮了我的大忙,真是感谢网络的便利。

第二节

活动一:

教师展示老师制作的鞋子,让学生进行点评教师制作的鞋子。(注意引导学生对鞋子制作的方法产生不同的想法:从材料上、造型上、装饰上)

教师板书:鞋子的制作要点:材料上、造型上、装饰上

活动二:学生分小组讨论

小组制作鞋子的创意构思(材料上、造型上、装饰上)

1、教师为学生分小组(四人小组),并请学生打开课本《有趣的鞋子》一课,通过欣赏课本中美丽而且有趣的鞋子,小组成员讨论一下本小组制作鞋子的创意构想。教师在学生讨论时进行巡视听取各种意见并参与讨论。

2、教师播放鞋店员工制作皮鞋的一段录相请学生注意观察鞋子的制作流程。

3、通过观察鞋子的制作过程,请学生进一步讨论,如何才能成功的制作出一双美丽而且有趣的鞋子(教师提醒学生注意鞋子的结构和制作程序,如鞋面与鞋底与装饰,并形成小组分工协作)。

4、请各小组有疑问的请提出来在全班进行讨论,教师帮忙引导并讨论、总结。

活动三:学生小组制作鞋子的活动:

学生四人小组开始制作鞋子,教师巡视辅导。教师在辅导中注意以下几件事:1、不同的材料制作出不同样式造型的鞋子,如用橡皮泥、布等。2、装饰时的制作应细致,教师也可在黑板上提供一些小图案让学生参考资料。3、鞋底可用自己的脚来做样式并略扩大一点,如果材料不够可以按比例来进行缩放。

活动四:学生作品的交流展示。

1、各小组进行交流并互相点评、帮助,最后选出自己喜欢的作品。

2、全班学生分小组对自己的作品自评并展示。

3、教师在学生的自评活动中注意给予一定的鼓励和参考意见。

教师为本节课的学生活动进行总结。(学生在课后注意班级卫生的整理)

札记:

我按照惯例在下课前带领三年级的学生共同预习下一课《有趣的鞋》,并布置孩子们带彩色纸、橡皮泥等制作工具。孩子们对教材上那用纸、橡皮泥做成的小小的鞋很感兴趣,只有总是喜欢在课堂

上插话的小壮不停的嘟囔:“用纸做的小鞋又不能穿,这不是浪费吗?”“你又乱插话,只要做得好看就行,再说还可以给娃娃穿。”小壮的同位回敬了他一句。“我们男孩又不玩娃娃!”

这同位俩的的对话使我灵机一动:我们学校教科研的课题是创造教育,而我们艺术组的子课题正是“让艺术与生活碰撞出创造的火花”。我为什么不就这次《有趣的鞋》的课题鼓励学生将美术技法运用到对实际生活用品的美化、创造当中去呢?

所以我马上谦虚地用咨询的口气问小壮:“请问用什么材料怎样能做出可以穿的,对我们来说做起来又不太难的鞋子?”“呃,这个嘛——”我的态度一下子让小壮抖了起来“就用我们冬天用的毡子鞋垫作鞋底,再用各种布条做鞋面,肯定能做出可以在家穿的软底鞋!这是我的一点想法,诸位还有什么高见?”这小大人似的回答启发了其他的同学:“还可以用毛线便起来做鞋面!”“我家的棉拖鞋鞋面破了,我可以利用原来的鞋底再自己做上一个鞋面。”“我们家有包装电器的泡沫箱子,我想用那泡沫板作鞋底!”“扎头的丝带缠一缠也可以做鞋面!”……“同学们想出来做鞋的材料可真不少,那咱们下一节课就来制作可以穿的鞋子吧!回去再找一找,家里还有什么可以利用的废旧材料。还要思考一下,怎样制作能让你的鞋子比较结实。”

第二次上课时,孩子们带来的材料可真不少,有的甚至把大塑料瓶横着一剖两半来作鞋底。由于抱着做好了可以穿的目的,在制作中不少孩子还考虑到了防滑措施:在鞋底粘上一条条线绳、一个个布贴的小圆点……在装饰鞋面的时候,旧的绢花、蝴蝶结、漂亮的扣子等等都派上了用场,大家穿着自己做的鞋在教室里既兴奋又小心翼翼的走来走去。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前所未有的被开发出来,我敢说,如果只是让他们用纸来做小小的鞋,做得肯定不会如此精彩!

从这一次的美术课中,我得到了两点启发:一、真实的教学过程并不是只能死板的按照教课书或是教参上提前设计好的预案进行的,而应该是一个随机应变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者浑然一体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充满创造性、神奇而又多变的过程。作业形式也不是只能按照书上的要求来设置,在落实新的课程目标的课堂里,当我们把过程还给孩子们时,关心学生认知的曲线、思维的张弛或者是情感的波澜,怎样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改变作业形式是新时代的教师应该灵活掌握的。我们关注的焦点不应该是书上教的知识技能学生学会了没有,而应该是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吗?他们的创造性被激活了吗?

二、《美术课程标准》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发散性,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把学习过程变为人的主体性、创造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把发现、探究、研讨等认识活动突现出来,从而使每一个学生真正成为美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自己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进而发展综合实践能力。

让我们弘扬人的主体精神,勇于发掘孩子们的创新潜能,将创新能力转化为具体成果吧!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

小学三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全册共二十个课题。考虑到中段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与需要,在整体结构上延续了整套教材的知识体系——教材内容突出趣味性、游戏性、注重过程与参与。如:手工系列的《有趣的鞋》;色彩系列的《魔幻的颜色》,《万花筒》;泥塑系列的《新颖的电脑》;欣赏系列的《迷人的动画片》,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 从主题选择上看,突出多元化与趣味性。在课程设计中充分挖掘人文精神内涵,从和小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中选择人文主题,并注意延伸与拓展。教材内容突出趣味性、游戏性、注重过程与参与。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习的两方面的需要。 二、教学总目标 通过观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三、单元目标 造型.表现:认识运用三原色和三间色绘画一幅画,有意识的使用自己喜欢的色彩组合,用拓印添画表现肌理,表现植物枝叶生长的结构,表现最受人尊敬人物的特点,表现值日的情景,利用刮蜡的绘画技法创作星空图。 设计.应用:用绘画、剪纸、拼贴的方法表现万花筒的图案,设计制作有趣、有特色的鞋子,利用皱纸团、废旧材料组合小艺术品,绘制简洁四方连续纹样,制作建议的会响的玩具。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附目录)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教材目录 第1课魔幻的颜色 第2课万花筒 第3课大人国与小人国 第4课前前后后 第5课登山游戏 第6课黑与白 第7课快乐的回忆 第8课星空的联想 第9课天然的纹理 第10课美丽的花 第11课各式各样的鞋 第12课团包纸工 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 第14课梦幻的城堡 第15课我设计的自行车 第16课新颖的电脑 第17课会响的玩具 第18课电脑美术-画“花布” 第19课美术小记者 第20课迷人的动画片 第1课魔幻的颜色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三原色和三间色,学会用三原色调配三间色的技能, 学会运用色彩搭配进行绘画表现。 2、能力目标:通过绘画创作,学会创造性的运用色彩调配,培养学生 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生活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三原色,会用三原色调配三间色,并能进行绘画表现。 难点:能运用三原色很三间色调配变化丰富的色彩,并进行创造性的表现。 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教师:同学们,看老师手中的彩笔,现在流行的马克笔,谁来告诉我,这三种颜色是什么? 学生:红、黄、蓝。 教师:很好,那我现在做个小魔术给大家看,我把先把红色画在纸上,现在,再把蓝色画在红色的上面,颜色变了,好神奇,是不是? 学生:是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魔幻的颜色》 2、板书:2、魔幻的颜色 二、讲授新课 1、出示课件,欣赏三原色和三间色,讲解:三原色是调配不出来的, 他的名字叫:红,黄,蓝。如果我们将三原色当中任意两个混合在一起,都会变成另外一种颜色,哲宗调配出来的颜色叫:间色。 2、实验演示:教师出示装有三原色的杯子,再用三个空杯子放在旁边, 老师将两个颜色分量的颜色分别在另外空杯子里结合,变成三间色,让学生见证, 板书:红+黄色=橙色 黄色+蓝色=绿色 蓝色+红色=紫色 3、学生实践调配颜色,教师指导。 4、出示课件:展示康定斯基的《玛尔努教堂》和霍夫曼的《门》欣赏, 小组讨论:画家是如何运用三原色和三间色进行表现画面?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册)美术全册教案 全册教材分析 (一)主要内容及教材重点、难点: 主要内容: 本册教材是以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主线,以由浅入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为副线,主、副线密切关联,穿插并行。主要内容包括:点、线、面的游戏、橡皮泥塑、绘画、手工制作、纸玩具、实用设计、电脑美术、欣赏等。 教材重点: 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习的两方面的需要。 教材难点: 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体会社会的进步与多元化的美术发展方向。 (二)教学目标: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谈。 知识和能力: 通过观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

趣;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

三年级美术教案

第一课魔幻的颜色 教学目标: 1、认识三原色。 2、观察两个原色调和之后产生的色彩变化,说出由两原色调出的第三个颜色(间色) 3、能够调出预想的色彩,并用它们涂抹成一幅绘画作品。 教学重难点: 1、能否用三原色调出三个间色 2、能否分别说出三个间色分别是由那两个原色调出来的。 教学课时:1课时 课前准备:水彩画工具,色彩卡片,图片,范作。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因为三年级的学生对水彩颜色接触的不是很多,所以有必要指导一下如何使用水彩颜色。 1、师:同学们。你们用过水彩吗?谁能说说水彩颜料有什作用? 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回答 2、师:水彩不但能帮我们画画,还能帮我们和更多的颜色交朋友呢! 二、发展阶段 1、认识三原色: a. 出示定义。 问:在这么多颜色当申,怎么样的颜色称为原色?哪几种颜色是原色?请大家先记住这么一句话:不能由其他颜色调合成的颜色叫原色。(师贴出定义)。 b. 观看电脑课件。 师:哪几种颜色不能由其他颜色调合成?下面大家来看一组画面。听听颜色自己的声音。(师击键,播放设计制作好的电脑课件,一段拟人卡通画面)。师:看了动画镜头,知道几种什么色在说话? (让学生回答,说出红、黄、蓝。) 师:这三种色都说了句什么? (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合成) c. 得出定义:我们知道,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合成的颜色是原色,红、黄、蓝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合成,那么, 红、黄、蓝就是原色。因为是三种颜色,所以我们称它们为三原色。 2、认识三间色:

a.观看幻灯,让学生观察三原色相加能否变化出别的颜色。 b.演示色轮,出示三色轮,分析三原色相加变化哪三种颜色。 问:色圈红色和黄色重叠的部分是什么色? 色圈黄色和蓝色重叠的部分是什么色? 色圈蓝色和红色重叠的部分是什么色? (让学生细致观察后回答。) 师小结:用色块表示。 红+黄=橙 黄+蓝=绿 蓝+红=紫 d. 做实验:通过实验,"进一步证实三个公式。 师演示:为了证实三原色相加是否产生了橙、绿、紫,先从红、黄两杯色水中各倒一部分渗合,大家看看渗合后变成什么色?(师边说边做)。生:橙色。 让学生上台继续进行黄、蓝相加,蓝、红相加,分别变为绿和紫的色水实验。 师小结:通过色水实验,我们进一步证实了这三个公式是正确的。说明了三原色相加会产生新的颜色橙、绿、紫。 e. 得出定义。 师:通过刚才的讲解、实验。我们发现这三种色里面,不管哪」种色,都是由两种原色相加产生的。根据这点,我们也给间色下定义。 生:(答) 师贴出间色定义 (用两种原色调合成的颜色叫间色)。 3、做游戏: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这个游戏是这样:黑板上三个公式,每个公式都少了一、两种颜色。 师把这三个公式上少了的颜色,以"击鼓传色"的形式在同学间传开,鼓声停止时色块稳谁芋另、";那位同学就把手中的色块放在黑板上三个公式申适当位置。 老师击鼓,为了公平可让同学用红领巾蒙住眼晴。 同学传色,师生共同做这补色游戏。在玩申学,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4、师示范三原色调配三间色,, 师在预先绘制好的一色环图上演示三间色的调配过程,边调边填。在色环上先填上三原色,在两原色之间再依次填上三间色。 三、课堂练习

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课题:魔幻的颜色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认识三原色。 2、观察两个原色调和之后产生的色彩变化,说出由两原色调出的第三个颜色(间 色) 3、能够调出预想的色彩,并用它们涂抹成一幅绘画作品。 教学重难点: 1、能否用三原色调出三个间色 2、能否分别说出三个间色分别是由那两个原色调出来的。 教具学具:水彩画工具,色彩卡片,图片,范作。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教师做试验(原色调出间色) 指导一下如何使用水彩颜色。 让学生挑选两个最喜欢的颜色,调一调。 说一说变成了什么颜色。 接下来可以让学生自由调配颜色,但要有两个要求,只将两种颜色相调,并且要记住它们调出的第三个颜色。 二、发展阶段 让学生认识三原色。并且真正理解“原色”的含义 将纸弄湿,将调出的色彩涂抹在作业纸上:让学生用两个指定的原色调出教师出示的那个间色。 教师分别出示两个间色。让学生自己寻找两种颜色调出它。 学生继续尝试调出喜欢的颜色并填在画面的空白处。 三、收拾与整理 四、课后拓展 在课堂练习的基础上,可让学生做以下练习:绘出七色彩虹,绘出春天(或夏天,秋天,冬天)的感觉,表达心情,天气,味道……

课题:万花筒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了解万花筒的图案是对称的,并能描述它的对称方式。 2、用绘画,剪纸,拼贴等方式表现类似于万花筒的图案。 3、试着按自己的设计来表现色彩。 教学重难点: 1、能否表现对称的图案。 2、能否用“先设计一个花样再复制”的思路来设计对称的图案。 3、能否表现记忆中的色彩的感觉。 教具学具:彩色纸,剪刀,绘画笔 教学过程: 1、引导阶段 让学生看看万花筒然后讨论:万花筒里的“花”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的花样是如何对称的。 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中最亮的那个六角形图案,它是由六个三角形组成的。其中有一个三角形的花样是真实的。其余五个都是镜子反射出来的,它们都是相同的并且围绕一个中心点对称。 2、发展阶段 我们要创作一个:“真实的”三角形花样,可以剪,可以画;再制作其余五个“镜子里的”花样,组成要做的图案。 然后思考用什么方法使图案对称。(将纸叠在一起剪,用印的方法来画……)色彩也是考虑的一个方面,可以让学生再一次观察万花筒,将其中认为最漂亮的一个色彩组合记住。并且将它表现出来。 3、收拾与整理 学生应该已经习惯将剪下的纸屑放在纸篓中。那么结束时只要再检查一下周围是否有纸屑就可以了

人教版三年级美术全册知识点最新最全

三年级上册美术知识点 第1课魔幻的颜色 1、无数种色彩都可以用(红)、(黄)、(蓝)三种颜色调出来。它们是色彩王国的老祖宗,称为三原色。任何其他颜色。都调不出这三种色彩。 三原色两两相配,产生了(橙)、(绿)、(紫)叫三间色。它们是三原色的第一代后代。 原色和间色是太阳和彩虹的色彩,是世上最鲜艳的色彩。 2、橙色是由(红)和(黄)组成,绿色是由(黄)和(蓝)组成,紫色是 由(红)和(蓝)组成的 3、彩虹的颜色是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组成 色彩表现心情: 红色:热情蓝色:冷静橙色:乐观开朗 白色:纯洁单纯绿色:安静灰色:孤独寂寞 色彩表现四季:春为绿,夏为艳,秋为红黄,冬为蓝白 第2课万花筒 1、图形左右或上下重复而对应,成为对称。 2、万花筒图案的对称方式是(中心对称) 第3课大人国与小人国 大与小是通过相互比较才可以看出来的。 第4课前前后后 1、把一样物体放在另一样物体的后面,就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2、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也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3、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得近(大)远(小)。 第5课登山游戏 游戏棋盘的设计,必须有(标题)、(起点和终点)、(路线)、(游戏说明)的设置。 第7课快乐的回忆 创作情景画:回忆自己生活中最快乐的一件事,表现快乐场景的情景画。 第8课星空的联想 刮蜡纸的制作:(1)用蜡笔或油画棒耐心满涂整张纸。

(2)用黑色水粉色调和肥皂水涂抹在蜡笔纸上即成。 注意:刮蜡画底板制作时先涂(浅)色后涂(深)色。 第9课天然的纹理 表面有纹理的物体,如木板、树叶等,有的光滑,有的粗糙。把纹理拓印下来,进行添画法创造美丽的图画。拓印时要在底版的(背面)用力摩压。 第10课美丽的花 1、(写生)是以实物为对象进行描绘的作画方法。 2、写生花卉要点:用线流畅,一气呵成 抓住花的整体形状特征进行描绘 注意花与叶,叶与叶之间的前后遮挡关系以及枝杈的穿插关系。 欣赏: 张汉平《南美水仙》是一幅线描写生作品,线条刚柔相济,疏密有致,展现了花瓣、花茎与枝叶的巧妙组合关系。 新曙(写意花卉)郭怡孮 第11课各种各样的鞋 纸立体造型:通过折曲,切割,卷曲,组合等方法把平面的纸张塑造成具有观赏与实用性的立体造型艺术形式。 手工制作常运用剪、刻、挖、粘、接等方法 第12课团包纸工 团包纸工是纸立体造型的一种,通过对纸进行团、包、捏、揉等形成物体的基本形态,再加以添画、包裹、组合等方法,制作成立体造型艺术。 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 用纸片、木头、包装盒、瓶瓶罐罐等材料,根据材料的特性,采用粘贴、插接、弯折等方法制作新形象。 欣赏:竹节做螃蟹的腿,形象更逼真;毛线做马的鬃毛,造型更生动;贝克粘贴的蜻蜓更有质感;平面与立体的结合,球网更真实。(注:艺术语言评价) 第14课未来的城堡 圆、角、方等几何图形组合城堡的造型 第15课我设计的自行车 第16课新颖的电脑 设计新颖的电脑,从哪些方面思考?

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教案

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课魔幻的颜色 教学目标: 1、认识三原色。 2、观察两个原色调和之后产生的色彩变化,说出由两原色调出的第三个颜色(间色) 3、能够调出预想的色彩,并用它们涂抹成一幅绘画作品。 教学重难点: 1、能否用三原色调出三个间色 2、能否分别说出三个间色分别是由那两个原色调出来的。 教学课时:1课时 课前准备:水彩画工具,色彩卡片,图片,范作。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因为三年级的学生对水彩颜色接触的不是很多,所以有必要指导一下如何使用水彩颜色。 1、师:同学们。你们用过水彩吗?谁能说说水彩颜料有什作用? 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回答 2、师:水彩不但能帮我们画画,还能帮我们和更多的颜色交朋友呢! 二、发展阶段 1、认识三原色: a. 出示定义。 问:在这么多颜色当申,怎么样的颜色称为原色?哪几种颜色是原色?请大家先记住这么一句话:不能由其他颜色调合成的颜色叫原色。(师贴出定义)。 b.观看电脑课件。 师:哪几种颜色不能由其他颜色调合成?下面大家来看一组画面。听听颜色自己的声音。(师击键,播放设计制作好的电脑课件,一段拟人卡通画面)。师:看了动画镜头,知道几种什么色在说话? (让学生回答,说出红、黄、蓝。) 师:这三种色都说了句什么? (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合成)

c. 得出定义:我们知道,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合成的颜色是原色,红、黄、蓝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合成,那么,红、黄、蓝就是原色。因为是三种颜色,所以我们称它们为三原色。 2、认识三间色: a.观看幻灯,让学生观察三原色相加能否变化出别的颜色。 b.演示色轮,出示三色轮,分析三原色相加变化哪三种颜色。 问:色圈红色和黄色重叠的部分是什么色? 色圈黄色和蓝色重叠的部分是什么色? 色圈蓝色和红色重叠的部分是什么色? (让学生细致观察后回答。) 师小结:用色块表示。 红+黄=橙 黄+蓝=绿 蓝+红=紫 d.做实验:通过实验,"进一步证实三个公式。 师演示:为了证实三原色相加是否产生了橙、绿、紫,先从红、黄两杯色水中各倒一部分渗合,大家看看渗合后变成什么色?(师边说边做)。生:橙色。 让学生上台继续进行黄、蓝相加,蓝、红相加,分别变为绿和紫的色水实验。 师小结:通过色水实验,我们进一步证实了这三个公式是正确的。说明了三原色相加会产生新的颜色橙、绿、紫。 e. 得出定义。 师:通过刚才的讲解、实验。我们发现这三种色里面,不管哪」种色,都是由两种原色相加产生的。根据这点,我们也给间色下定义。 生:(答) 师贴出间色定义(用两种原色调合成的颜色叫间色)。 3、做游戏: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这个游戏是这样:黑板上三个公式,每个公式都少了一、两种颜色。 师把这三个公式上少了的颜色,以"击鼓传色"的形式在同学间传开,鼓声停止时色块稳谁芋另、";那位同学就把手中的色块放在黑板上三个公式申适当位置。 老师击鼓,为了公平可让同学用红领巾蒙住眼晴。

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目录 第1课魔幻的颜色 (2) 第2课万花筒 (5) 第3课大人国与小人国 (7) 第4课前前后后 (9) 第5课登山游戏 (11) 第6课黑与白 (13) 第7课快乐的回忆 (15) 第8课星空的联想 (17) 第9课天然的纹理 (19) 第10课美丽的花 (21) 第11课各式各样的鞋 (22) 第12课团包纸工 (24) 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 (26) 第14课梦幻的城堡 (28) 第15课我设计的自行车 (30) 第16课新颖的电脑 (32) 第17课会响的玩具 (34) 第18课电脑美术——画“花布” (36) 第19课美术小记者 (38) 第20课迷人的动画片 (40)

第1课魔幻的颜色 教学目标: 1、认识三原色。 2、观察两个原色调和之后产生的色彩变化,说出由两原色调出的第三个颜色(间色) 3、能够调出预想的色彩,并用它们涂抹成一幅绘画作品。 重点难点: 1、能否用三原色调出三个间色 2、能否分别说出三个间色分别是由那两个原色调出来的。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因为三年级的学生对水彩颜色接触的不是很多,所以有必要指导一下如何使用水彩颜色。 1、师:同学们。你们用过水彩吗?谁能说说水彩颜料有什作用? 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回答 2、师:水彩不但能帮我们画画,还能帮我们和更多的颜色交朋友呢! 二、发展阶段 1、认识三原色: a. 出示定义。 问:在这么多颜色当申,怎么样的颜色称为原色?哪几种颜色是原色?请大家先记住这么一句话:不能由其他颜色调合成的颜色叫原色。(师贴出定义)。 b.观看电脑课件。 师:哪几种颜色不能由其他颜色调合成?下面大家来看一组画面。听听颜色自己的声音。(师击键,播放设计制作好的电脑课件,一段拟人卡通画面)。师:看了动画镜头,知道几种什么色在说话?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

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全册共二十个课题。考虑到中段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与需要,在整体结构上延续了整套教材的知识体系——教材内容突出趣味性、游戏性、注重过程与参与。如:手工系列的《有趣的鞋》;色彩系列的《魔幻的颜色》,《万花筒》;泥塑系列的《新颖的电脑》;欣赏系列的《迷人的动画片》,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 从主题选择上看,突出多元化与趣味性。在课程设计中充分挖掘人文精神内涵,从和小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中选择人文主题,并注意延伸与拓展。教材内容突出趣味性、游戏性、注重过程与参与。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习的两方面的需要。 二.教学总目标 通过观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三、单元目标 造型.表现:认识运用三原色和三间色绘画一幅画,有意识的使用自己喜欢的色彩组合,用拓印添画表现肌理,表现植物枝叶生长的结构,表现最受人尊敬人物的特点,表现值日的情景,利用刮蜡的绘画技法创作星空图。 设计.应用:用绘画、剪纸、拼贴的方法表现万花筒的图案,设计制作有趣、有特色的鞋子,利用皱纸团、废旧材料组合小艺术品,绘制简洁四方连续纹样,制作建议的会响的玩具。

小学美术人教版教材 三年级上册

小学美术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有趣的鞋》教学设计 黑沿子镇毕家0小学翟继兰教学目标 1.欣赏并制作各种各样的有趣的鞋子。 2.通过观察讨论,知道鞋子的外形特征与组成部分学会用各种材料、使用各种方法设计制作一双有趣且有特色的鞋子。 3.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尝试各种不同材料的运用。 教学重点:学会用各种材料、使用各种方法设计制作一双有趣的鞋子教学难点:制作一双有趣且有特色的鞋子。 教学准备 教师:1、手工制作的三只有趣的鞋。 2.小音箱。 3、用废旧纸做的手工画喜洋洋。 学生:1、材料准备:课前收集一些广告纸、包装纸,彩色卡纸、厚卡纸、零碎的布、毛钱、纽扣、小饰物等可用于制作或美 化鞋子的材料。 2、工具准备:剪刀、胶水或双面胶、油画棒或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导入:同学们,你们走路的时候用什么?(脚)那么要想用脚走路,我们需要具备一样非常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呢?(鞋),那么谁再来说说你都穿过什么样的鞋?(学生发言) 2、总结: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鞋子早在五千多年前就出现了。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条件越来越好,鞋子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鞋子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不同季节有不同的鞋子,不同的民族也有不同风格的鞋子,不同场合要穿不同的鞋子。总之,我们的生活中少不了鞋子。 3、欣赏鞋子图片:老师在课前搜集一些鞋子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欣赏各式各样的鞋,观察鞋子造型、感受鞋子的美。)师:“这些鞋子好看吗?好看在哪里?” 学生发言:(教师从鞋子的款式、鞋面装饰、制作材料、民族特色等方面引导学生说说鞋子特点,感受鞋子的造型和装饰美。)老师归纳:鞋子的造型真有趣,不仅实用而且美观漂亮。 二、发展阶段 1、欣赏老师制作的大鞋子,激发学生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了三只特别的鞋子,想看看吗?” (请学生欣赏老师制作的鞋子。) 师:“这几只鞋子有趣吗?为什么?” 生:有趣。 师:为什么?有趣在哪里? 生:像小老鼠的那只鞋子长了长长的白胡子;有花儿的那只鞋子长了长长的叶子;像猫咪的那只尾巴那么长。 2、观察了解鞋子。 师:我们先不急着做鞋子我们先看看鞋子大体可以分为哪些部分?(鞋底和鞋面以及上面的装饰。)〈板书〉鞋底鞋面

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上册《美丽的花》教案

《美丽的花》教案 教学目标: 1.运用油画棒来画花,体验不同材质的作画乐趣,感受油画棒亮丽的色彩。 2.欣赏画家的典型作品,感受画面的构图和色彩美,并学会运用到自己作品。 3.通过读画和作画,认识到不同色彩给人不同感觉,学会用油画棒创作一幅花的作品,表达自己的心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观察、分析画家作品中的色彩和构图,特别是画面色彩的搭配。 难点:能用油画棒幻想创作出一幅表现自己心情的,又黑白灰关系明确的作品。 教学准备: 教师:常青用蜡笔表现的各种花,学生范画,各种颜色的卡纸。 学生:油画棒,卡纸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教师以前段时间特火爆的太子湾公园引入,问你们有没有去过太子湾?那在那里你看到最多的是什么,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生答去过,看到了花、教堂等等。 师便问那都有些什么花呢,都是什么颜色的?生说黄色、红色的郁金香,粉红的樱花等等。有的学生说没有去过,那老师问,在生活中你还看到了什么花?生说有红色的杜鹃花,紫色的野花等。 教师总结大家的回答,原来生后中有这么多美丽的花,看来大家也都很喜欢花,今天我们就来画一画花。 2.师问:那谁知道中国和外国哪些画家以什么方式画过什么花?生答:梵高的向日葵,是油画。齐白石的荷花,国画。 教师总结道:大家知道的还真是不少,有的连老师还吧知道呢?但是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种花,保证大家以前都没有看过,谁看过的老师下课后要好好奖励的。 教师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常青的一幅蜡笔作品,用小孩子用的材料,简练的用笔表现的花。师问这幅花是用什么方式表现的呢?生答:蜡笔。 师说:是不是很很惊奇你们平时不喜欢用的蜡笔或油画棒,画出来的也可以这么好看,也可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

第一课魔幻的颜色 教学目标: 1、认识三原色。 2、观察两个原色调和之后产生的色彩变化,说出由两原色调出的第三个颜色(间色) 3、能够调出预想的色彩,并用它们涂抹成一幅绘画作品。 教学重难点: 1、能否用三原色调出三个间色 2、能否分别说出三个间色分别是由那两个原色调出来的。 教学课时:1课时 课前准备:水彩画工具,色彩卡片,图片,范作。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因为三年级的学生对水彩颜色接触的不是很多,所以有必要指导一下如何使用水彩颜色。 1、师:同学们。你们用过水彩吗?谁能说说水彩颜料有什作用? 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回答 2、师:水彩不但能帮我们画画,还能帮我们和更多的颜色交朋友呢! 二、发展阶段 1、认识三原色: a.出示定义。 问:在这么多颜色当申,怎么样的颜色称为原色?哪几种颜色是原色?请大家先记住这么一句话:不能由其他颜色调合成的颜色叫原色。(师贴出定义)。 b.观看电脑课件。 师:哪几种颜色不能由其他颜色调合成?下面大家来看一组画面。听听颜色自己的声音。(师击键,播放设计制作好的电脑课件,一段拟人卡通画面)。师:看了动画镜头,知道几种什么色在说话? (让学生回答,说出红、黄、蓝。) 师:这三种色都说了句什么? (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合成) c.得出定义:我们知道,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合成的颜色是原色,红、黄、蓝不能由别的颜色调 合成,那么,红、黄、蓝就是原色。因为是三种颜色,所以我们称它们为三原色。

2、认识三间色: a.观看幻灯,让学生观察三原色相加能否变化出别的颜色。 b.演示色轮,出示三色轮,分析三原色相加变化哪三种颜色。 问:色圈红色和黄色重叠的部分是什么色? 色圈黄色和蓝色重叠的部分是什么色? 色圈蓝色和红色重叠的部分是什么色? (让学生细致观察后回答。) 师小结:用色块表示。 红+黄=橙 黄+蓝=绿 蓝+红=紫 d.做实验:通过实验,"进一步证实三个公式。 师演示:为了证实三原色相加是否产生了橙、绿、紫,先从红、黄两杯色水中各倒一部分渗合,大家看看渗合后变成什么色?(师边说边做)。生:橙色。 让学生上台继续进行黄、蓝相加,蓝、红相加,分别变为绿和紫的色水实验。 师小结:通过色水实验,我们进一步证实了这三个公式是正确的。说明了三原色相加会产生新的颜色橙、绿、紫。 e.得出定义。 师:通过刚才的讲解、实验。我们发现这三种色里面,不管哪」种色,都是由两种原色相加产生的。根据这点,我们也给间色下定义。 生:(答) 师贴出间色定义 (用两种原色调合成的颜色叫间色)。 3、做游戏: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这个游戏是这样:黑板上三个公式,每个公式都少了一、两种颜色。 师把这三个公式上少了的颜色,以"击鼓传色"的形式在同学间传开,鼓声停止时色块稳谁芋另、";那位同学就把手中的色块放在黑板上三个公式申适当位置。 老师击鼓,为了公平可让同学用红领巾蒙住眼晴。 同学传色,师生共同做这补色游戏。在玩申学,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4、师示范三原色调配三间色,, 师在预先绘制好的一色环图上演示三间色的调配过程,边调边填。在色环上先填上三原色,在两原色之间再依次填上三间色。

2017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1课:魔幻的颜色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认识三原色。 2、观察两个原色调和之后产生的色彩变化,说出由两原色调出的第三个颜色(间色) 3、能够调出预想的色彩,并用它们涂抹成一幅绘画作品。 教学重难点: 1、能否用三原色调出三个间色 2、能否分别说出三个间色分别是由那两个原色调出来的。 教具学具:水彩画工具,色彩卡片,图片,范作。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教师做试验(原色调出间色) 指导一下如何使用水彩颜色。 让学生挑选两个最喜欢的颜色,调一调。 说一说变成了什么颜色。 接下来可以让学生自由调配颜色,但要有两个要求,只将两种颜色相调,并且要记住它们调出的第三个颜色。 二、发展阶段 让学生认识三原色。并且真正理解“原色”的含义

将纸弄湿,将调出的色彩涂抹在作业纸上:让学生用两个指定的原色调出教师出示的那个间色。 教师分别出示两个间色。让学生自己寻找两种颜色调出它。 学生继续尝试调出喜欢的颜色并填在画面的空白处。 三、收拾与整理 四、课后拓展 板书:第1课:魔幻的颜色

第2课:万花筒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了解万花筒的图案是对称的,并能描述它的对称方式。 2、用绘画,剪纸,拼贴等方式表现类似于万花筒的图案。 3、试着按自己的设计来表现色彩。 教学重难点: 1、能否表现对称的图案。 2、能否用“先设计一个花样再复制”的思路来设计对称的图案。 3、能否表现记忆中的色彩的感觉。 教具学具:彩色纸,剪刀,绘画笔 教学过程: 1、引导阶段 让学生看看万花筒然后讨论:万花筒里的“花”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的花样是如何对称的。 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中最亮的那个六角形图案,它是由六个三角形组成的。其中有一个三角形的花样是真实的。其余五个都是镜子反射出来的,它们都是相同的并且围绕一个中心点对称。 2、发展阶段 我们要创作一个:“真实的”三角形花样,可以剪,可以画;再制作其余五

[精选]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和进度

教学计划 (三年级美术上册) 城南小学 ××× 二〇一四年九月 一、教材分析

全册共二十个课题。考虑到中段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与需要,在整体结构上延续了整套教材的知识体系——教材内容突出趣味性、游戏性、注重过程与参与。如:手工系列的《有趣的鞋》;色彩系列的《魔幻的颜色》,《万花筒》;泥塑系列的《新颖的电脑》;欣赏系列的《迷人的动画片》,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 从主题选择上看,突出多元化与趣味性。在课程设计中充分挖掘人文精神内涵,从和小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中选择人文主题,并注意延伸与拓展。教材内容突出趣味性、游戏性、注重过程与参与。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习的两方面的需要。 二、教学总目标 通过观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三、单元目标 造型.表现:认识运用三原色和三间色绘画一幅画,有意识的使用自己喜欢的色彩组合,用拓印添画表现肌理,表现植物枝叶生长的结构,表现最受人尊敬人物的特点,表现值日的情景,利用刮蜡的绘画技法创作星空图。 设计、应用:用绘画、剪纸、拼贴的方法表现万花筒的图案,设计制作有趣、有特色的鞋子,利用皱纸团、废旧材料组合小艺术品,绘制简洁四方连续纹样,制作建议的会响的玩具。 综合.探究:学习简单的摄影知识,了解美术记者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用绘画、摄影、文字方式展示采访结果和感受。 欣赏.评述:了解动画片的不同类型,欣赏各种动画的同时,使学生了解夸张与变形,是动画片艺术表现上最主要的特征。简单说出动画片的制作过程。 四、教学重难点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 年 级 美 术 教 案

第一课魔幻的颜色 教学目标: 1、认识三原色。 2、观察两个原色调和之后产生的色彩变化,说出由两原色调出的第三个颜色(间色) 3、能够调出预想的色彩,并用它们涂抹成一幅绘画作品。 教学重难点: 1、能否用三原色调出三个间色 2、能否分别说出三个间色分别是由那两个原色调出来的。 教学课时:1课时 课前准备:水彩画工具,色彩卡片,图片,范作。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因为三年级的学生对水彩颜色接触的不是很多,所以有必要指导一下如何使用水彩颜色。 1、师:同学们。你们用过水彩吗?谁能说说水彩颜料有什作用? 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回答 2、师:水彩不但能帮我们画画,还能帮我们和更多的颜色交朋友呢! 二、发展阶段 1、认识三原色: a. 出示定义。 问:在这么多颜色当申,怎么样的颜色称为原色?哪几种颜色是原色?请大家先记住这么一句话:不能由其他颜色调合成的颜色叫原色。(师贴出定义)。 b. 观看电脑课件。 师:哪几种颜色不能由其他颜色调合成?下面大家来看一组画面。听听颜色自己的声音。(师击键,播放设计制作好的电脑课件,一段拟人卡通画面)。师:看了动画镜头,知道几种什么色在说话? (让学生回答,说出红、黄、蓝。) 师:这三种色都说了句什么? (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合成) c. 得出定义:我们知道,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合成的颜色是原色,红、黄、蓝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合成,那么,红、黄、 蓝就是原色。因为是三种颜色,所以我们称它们为三原色。 2、认识三间色:

a.观看幻灯,让学生观察三原色相加能否变化出别的颜色。 b.演示色轮,出示三色轮,分析三原色相加变化哪三种颜色。 问:色圈红色和黄色重叠的部分是什么色? 色圈黄色和蓝色重叠的部分是什么色? 色圈蓝色和红色重叠的部分是什么色? (让学生细致观察后回答。) 师小结:用色块表示。 红+黄=橙 黄+蓝=绿 蓝+红=紫 d. 做实验:通过实验,"进一步证实三个公式。 师演示:为了证实三原色相加是否产生了橙、绿、紫,先从红、黄两杯色水中各倒一部分渗合,大家看看渗合后变成什么色?(师边说边做)。生:橙色。 让学生上台继续进行黄、蓝相加,蓝、红相加,分别变为绿和紫的色水实验。 师小结:通过色水实验,我们进一步证实了这三个公式是正确的。说明了三原色相加会产生新的颜色橙、绿、紫。 e. 得出定义。 师:通过刚才的讲解、实验。我们发现这三种色里面,不管哪」种色,都是由两种原色相加产生的。根据这点,我们也给间色下定义。 生:(答) 师贴出间色定义 (用两种原色调合成的颜色叫间色)。 3、做游戏: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这个游戏是这样:黑板上三个公式,每个公式都少了一、两种颜色。 师把这三个公式上少了的颜色,以"击鼓传色"的形式在同学间传开,鼓声停止时色块稳谁芋另、";那位同学就把手中的色块放在黑板上三个公式申适当位置。 老师击鼓,为了公平可让同学用红领巾蒙住眼晴。 同学传色,师生共同做这补色游戏。在玩申学,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4、师示范三原色调配三间色,, 师在预先绘制好的一色环图上演示三间色的调配过程,边调边填。在色环上先填上三原色,在两原色之间再依次填上三间色。

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

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课题:魔幻的颜色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认识三原色。 2、观察两个原色调和之后产生的色彩变化,说出由两原色调出的第三个颜色(间色) 3、能够调出预想的色彩,并用它们涂抹成一幅绘画作品。 教学重难点: 1、能否用三原色调出三个间色 2、能否分别说出三个间色分别是由那两个原色调出来的。 教具学具:水彩画工具,色彩卡片,图片,范作。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教师做试验(原色调出间色) 指导一下如何使用水彩颜色。 让学生挑选两个最喜欢的颜色,调一调。 说一说变成了什么颜色。 接下来可以让学生自由调配颜色,但要有两个要求,只将两种颜色相调,并且要记住它们调出的第三个颜色。 二、发展阶段 让学生认识三原色。并且真正理解“原色”的含义 将纸弄湿,将调出的色彩涂抹在作业纸上:让学生用两个指定的原色调出教师出示的那个间色。 教师分别出示两个间色。让学生自己寻找两种颜色调出它。 学生继续尝试调出喜欢的颜色并填在画面的空白处。 三、收拾与整理 四、课后拓展 在课堂练习的基础上,可让学生做以下练习:绘出七色彩虹,绘出春天(或夏天,秋天,冬天)的感觉,表达心情,天气,味道…… 三年级第一课教学参考资料 蒙德里安与《红、黄、蓝的构成》

蒙德时安Mondrian.Piet:[荷兰](1872年――1944年)蒙德里安出生在荷兰的阿麦斯特一个教会学校校长家庭,14岁开始学画,20岁成为当地的一位中学美术教师,开始从事学院派和写实主义创作,后又从事印象派,象征派和写实主义创作,后又从印象派,象征派和后印象派中吸取养料。直到1911年,他在荷兰看到毕加索和布拉克的早期立体主义作品后,次年就赶赴巴黎,开始按立体主义方法作画。最初使用最单纯的红,黄,蓝和绿等颜色来描绘风景。在以后的年代里,他以抽象的平面,用正面的手法来表现风景,1914年回到和来创立风格派,提倡新造型主义。 蒙德里安把新造型主义视为一种手段,通过这种抽象符号把丰富多彩的大自然简化成有一定关系的表现对象。他认为:“唯有纯造型才能完成最后的抽象。在造型的艺术中,真实性只能通过形式和色彩,有动势的运动的均势才能表现出来,纯手段才是提供达到这一点的最有效的方法。”这一思想使他通过直角,通过把色彩简化成原色,并加上黑和白,成为一种非全等的,对立的均衡。正如他自己所说:“我一步步地排除着曲线,直到我的作品最后是由直线和横线完成,形成诸如十字型,各个相互分离和隔开,直线和横线是两相对立力量的表现,这类对力的平衡到处存在着,控制着一切。” 蒙德里安在1914年的画中,曲线已经消失,垂直与水平结构居主导地位;19196年以后通过垂直与水平线结构的动势平衡,以及使用原色,完成了他表现宇宙的理想,达到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红,黄,蓝的构成》也是如此,他作于1930年,有51厘米见方,现归纽约私人 Mn and Mrs,Armand P,Bartos收藏。 课题:万花筒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了解万花筒的图案是对称的,并能描述它的对称方式。 2、用绘画,剪纸,拼贴等方式表现类似于万花筒的图案。 3、试着按自己的设计来表现色彩。 教学重难点: 1、能否表现对称的图案。 2、能否用“先设计一个花样再复制”的思路来设计对称的图案。 3、能否表现记忆中的色彩的感觉。 教具学具:彩色纸,剪刀,绘画笔 教学过程:

人教版三年级上学期美术期末试题

一、填空 1、植物籽粒拼图是利用植物籽粒的和来创作出精美的艺术品。 2、面具是人类文化的产物,是集、、于一身,适于面部装饰佩戴的艺术品。 3、三原色是指、、三种颜色。 4、《向日葵》绘画作者是,他是人。 5、你能调出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的间色吗?红+黄=();红+蓝=();黄+蓝=()。 6、无彩色系色彩是、、 7、老寿星()的生态,面花精美的(),都体现了我国()艺术的独特魅力。 8、面具一课中学过了一种新的绘画方法是:() 9、黄色的画给人()的感觉,蓝色的画给人()的感觉。 10、()是人的一生中最难忘的阶段,是许多艺术家喜欢表现的题材。 11、连环画的特点是(、、)。 12、连环画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13、用()和()在宣纸上作画时,画面会呈现出你意想不到的效果。 14、生活中的()无一不是和()有关。 15、电脑美术包括:()、()、()、()等。 16、鞋除了让我们走路舒服以外、它还带给我们()的享受;()的杰作《格尔尼卡》被装饰到了一双高档的高跟鞋上。 17.中国画简称___ 。 18.在省很多乡镇都有,里面陈设着、、。人们在劳动之余,常聚在这里、、、、、、等,形成了独特的文化。 19.四川古镇的特点 是。 20、火把节是的盛大节日,时间是每年的月日。 21、锅庄是的歌舞形式。锅庄有、也有。 二、选择(把正确的序号写在括号里。) 1、拓印时要在底版的()用力摩压A正面B反面C侧面 2、在宣纸上运用墨和色来作画是()绘画的特点A美国B中国C日本 3、用线画发式需要()头发梳理的走向组织线条A顺着B反着C不管 4、《夏邦蒂埃夫人和孩子们》的作者是法国画家()。A、张择端B、雷诺阿C、聂耳

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课题:魔幻的颜色 教学目标: 、认识三原色。 、观察两个原色调和之后产生的色彩变化,说出由两原色调出的第三个颜色(间色) 、能够调出预想的色彩,并用它们涂抹成一幅绘画作品。 教学重难点: 、能否用三原色调出三个间色 、能否分别说出三个间色分别是由那两个原色调出来的。 教具学具:水彩画工具,色彩卡片,图片,范作。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教师做试验(原色调出间色) 指导一下如何使用水彩颜色。 让学生挑选两个最喜欢的颜色,调一调。 说一说变成了什么颜色。 接下来可以让学生自由调配颜色,但要有两个要求,只将两种颜色相调,并且要记住它们调出的第三个颜色。 二、发展阶段 让学生认识三原色。并且真正理解“原色”的含义 将纸弄湿,将调出的色彩涂抹在作业纸上:让学生用两个指定的原色调出教师出示的那个间色。 教师分别出示两个间色。让学生自己寻找两种颜色调出它。 学生继续尝试调出喜欢的颜色并填在画面的空白处。 三、收拾与整理 四、课后拓展 在课堂练习的基础上,可让学生做以下练习:绘出七色彩虹,绘出春天(或夏天,秋天,冬天)的感觉,表达心情,天气,味道…… 课题:万花筒 教学目标: 、了解万花筒的图案是对称的,并能描述它的对称方式。 、用绘画,剪纸,拼贴等方式表现类似于万花筒的图案。

教学重难点: 、能否表现对称的图案。 、能否用“先设计一个花样再复制”的思路来设计对称的图案。、能否表现记忆中的色彩的感觉。 教具学具:彩色纸,剪刀,绘画笔 教学过程: 、引导阶段 让学生看看万花筒然后讨论:万花筒里的“花”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的花样是如何对称的。 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中最亮的那个六角形图案,它是由六个三角形组成的。其中有一个三角形的花样是真实的。其余五个都是镜子反射出来的,它们都是相同的并且围绕一个中心点对称。 、发展阶段 我们要创作一个:“真实的”三角形花样,可以剪,可以画;再制作其余五个“镜子里的”花样,组成要做的图案。 然后思考用什么方法使图案对称。(将纸叠在一起剪,用印的方法来画……) 色彩也是考虑的一个方面,可以让学生再一次观察万花筒,将其中认为最漂亮的一个色彩组合记住。并且将它表现出来。 、收拾与整理 学生应该已经习惯将剪下的纸屑放在纸篓中。那么结束时只要再检查一下周围是否有纸屑就可以了 课题:大人国与小人国 教学目标: 、能够举例说明大小是通过相互比较才可以体现出来的。 、能够用比较的方法,绘画(制作)“大人国”或“小人国”。教学重难点: 、能否用对比的方法,来突显主人公的“大”或“小”。 、用来突显主人公的“大“或”小“的表现方法是否有创意。 、构图是否完整。 、能否有意识地使用一些自己喜欢的色彩组合。 教具学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