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宏观经济学》第八讲: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

《宏观经济学》第八讲: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

《宏观经济学》第八讲: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
《宏观经济学》第八讲: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

第八讲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

第一节经济增长概况

一、经济增长的含义

经济增长是GDP或人均GDP的增加。三层含义:

①经济增长集中表现在经济实力的增长上,即GDP的增加;

②技术进步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

③制度与意识的相应调整是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

11

--

-=

t t

t

t Y Y

Y

G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但经济增长不是经济发展的充分条件。

二、经济增长的源泉

1、资本

物资资本(有形资本:指设备、厂房、存货等存量)和人力资本(无形资本:指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投资,如劳动者的文化与健康状况等)。

2、劳动

劳动指劳动力的增加,表现为:劳动力数量的增加(人口增加、就业率提高、劳动时间增加)与劳动力质量的提高(文化技术水平和健康水平的提高)。

3、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主要包括:①资源配置改善:主要指人力资源配置的改善——劳动力从低生产率部门向高生产率部门转移。②规模经济;③知识的进展:包括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管理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4、制度

历史证明最适合于经济增长的是市场经济制度。

市场经济是一个制度体系,包括保护个人财产的产权制度、降低交易费用的货币制度、规范人们行为的合约制度、组织经济活动的公司制度等。

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经济增长的前提。

第二节经济增长理论

一、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 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美国经济学家多马提出。 1、基本假设条件

①全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②生产过程中只使用劳动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两种生产要素之间不能相互替代;③生产规模收益不变;④不存在技术进步; 2、模型公式

G ——经济(国民收入)增长率;S ——储蓄率,储蓄量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C ——资本-产量比率。生产一单位产量所需要的资本量。

C

S G =

根据模型假设,资本与劳动的配合比率是不变的,从而资本-产量比率也是不变的。这样,经济增长率实际就取决于储蓄率。

3、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条件

哈多德模型认为,长期中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是:实际增长率=有保证的增长率=自然增长率,即n W G G G ==。

实际增长率G 是由实际储蓄率S 和实际资本-产量比率C 决定。

有保证的增长率(合意增长率)G W 是长期中理想的增长率,由合意的储蓄率Sd 和合意的资本-产量比率Cr 决定。

自然增长率G N :是长期中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所允许达到的最大增长率。它由最适宜的储蓄率S0和合意的资本-产量比率Cr 决定。

如果实际增长率G 、有保证的增长率G W 、自然增长率G N 三者不一致,则会引起经济波动。

G 与GW 背离,会引起经济中的短期波动:当G >G W 时,企业家会增加投资,引起累积性扩张;当G >G W 时,企业家会减少投资,引起累积性收缩;

与有保证的增长率比:“实大高,实小萧”

G N 与G W 背离,也会引起经济波动:当G N >G W 时,由于有保证的增长率不会达到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所允许的程度,将会出现长期繁荣;当G N <G W 时,由于有保证的增长率超过了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所允许的程度,将会出现长期停滞;

与有保证的增长率比:“自大高,自小萧” 二、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索洛模型) 由美国经济学家索洛等人提出。 1、基本假设

①全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②生产过程中只使用劳动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③生产规模

收益不变;这几点与哈罗德模型相同,差别在以下两点:④生产中的资本与劳动的比率是可变的;⑤存在技术进步;

2、模型公式

G ——经济(国民收入)增长率;a ——经济增长中资本的贡献率;b ——经济增长中劳动的贡献率。K 指资本,△K 指资本增量;L 指劳动,△L 指劳动增量;A 指技术,△A 指技术增量。

模型的含义:

①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是资本的增加、劳动的增加和技术进步; ②资本-劳动比率是可变的,从而资本-产量比率也是可变的。

③资本-劳动比率的改变是通过价格的调节来进行的。如果资本量大于劳动量,则利率较低、工资率较高,可通过增资减劳的资本密集型技术来实现经济增长;如果资本量小于劳动量,则利率较高、工资率较低,可通过增劳减资的劳动密集型技术来实现经济增长;

3、索洛剩余

)()(L L b K K a G A A ?-?-=?

经济增长率在扣除资本和劳动要素增长的贡献之后剩余的那部分可以归于技术进步因素的作用.这一方法由索洛1957年首先提出, △A/A 被称为”索洛剩余”,这一核算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方法被称为”索洛剩余法”。

在索洛模型中,技术进步被看作是经济长期增长的唯一动力,但同时该模型又将技术进步视作外生给定变量未予解释。

4、经济稳态分析

5、经济增长稳态的变化

三、内生经济增长理论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罗默和卢卡斯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反思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基础上逐步形成。

1、基本思路

内生经济增长可分为要素投入的内生增长(资本投入内生决定的增长、劳动供给内生决定的增长)和技术进步的内生增长。

),,(A K N T A A A =?

每年的技术进步A ?取决于用于生产技术的劳动数量A N 、用于生产技术的资本数量A K 和现有技术A 。

知识是经济生产中的一种重要投入,可以把其看着一种资本,而其投入具有边际收益递增或知识溢出效应。

2、基本模型(AK 模型)

,,,A ,s ,K AK ,K Y 有递减时在不存在资本边际收益常数为反映技术水平的正的为折旧为积累为总资本量为总产出假设生产函数为δ=

()()()δδδ-=-=?=-=-=?-=-=?==-=?sA K K

sY K K AK K K A Y K K A Y Y K K A Y Y Y ,AK ,Y AK Y K

sY K 121212122211则令

,A ,sA sA 。Y Y ,产出也一直增长为常量使即只要的是决定产出增长率可见δ /?

3、核心思想

认为经济能够不依赖外力推动实现持续增长,内生的技术进步是保证经济持续增长的决定因素。

内生增长理论中放弃资本边际收益递减的假设合理吗?这取决于人们如何认识中的资本K 。

传统意义下的K 的认识是指固定资本,存在资本边际收益递减的假设当然合理;可是,内生增长理论意义下的K 还包括知识资本,而知识资本不但不存在资本边际收益递减,而且还存在资本边际收益递增。

如果这样来认识K ,放弃资本边际收益递减的假设就合理;内生增长理论对于长期经济增长的描述就成立;在所有增长理论中对于经济长期增长的解释就更合理。

四、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

由英国经济学家罗宾逊和卡乐多等人提出。 1、基本假设

①社会成员分为利润收入者和工资收入者两个阶级;②利润收入者和工资收入者的储蓄倾向是不变的;③利润收入者的储蓄倾向大于工资收入者的储蓄倾向;

2、模型公式

G ——经济(国民收入)增长率;C ——资本-产量比率。Sp 、Sw 分别表示利润收入者储蓄率、工资收入者储蓄率,且Sp > Sw ;P/Y 是利润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W/Y 是工资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且P/Y+W/Y=1。

模型的含义:

①在资本-产量比率不变的情况下,经济增长取决于储蓄率;

②要提高储蓄率,就要改变国民收入的分配,使利润在国民收入中占更大的比例。 ③加剧收入分配的不平等是经济增长的前提,也是经济增长的结果。 3、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条件

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条件是必须保持一定的储蓄率;

经济要稳定增长,利润和工资在国民收入中要保持一定比率,这一比率并不是不变的,

而是随着经济增长,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利润的比率在提高,工资的比率在下降。

五、零经济增长理论

(一)增长极限论

1968年意大利菲亚特公司董事长帕塞伊邀请西方国家30名科学家、教育家经济学家和实业家讨论人类目前和将来的处境,这就是所谓的“罗马俱乐部”的形成。

罗马俱乐部委托麦多斯把讨论情况整理成书,1972年出版了《增长的极限》。此书与福雷斯特尔在1971年出版的《世界动态学》都是增长极限论的代表作。

基本观点:假定世界上自然的、经济的和社会的关系没有重要的变化,那么,由于世界粮食的短缺、资源的耗竭和污染的严重,世界人口和工业生产能力将会发生非常突然和无法控制的崩溃。为了避免这种人类毁灭的前途,必须在1975年停止人口增长,在1980年停止工业投资增长,以达到零增长的全球性均衡。

(二)增长价值怀疑论

美国经济学家米香认为,经济增长并不一定是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为经济增长所付出的社会与文化的代价太高了。因为:

①持续的经济增长使人们失去了许多美好的享受,如无忧无虑的闲暇、田园式的享受、清新的空气等;

②经济增长所带来的仅仅是物质享受的增加,但物质并不是唯一的幸福源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也并不把物质享受作为惟一目标,有些物质产品的增加也许还会给人们带来负效用;

③人对幸福的理解取决于他在社会上的相对地位,因此经济增长尽管增加了个人收入的绝对量,但并不一定能提高他在社会上的相对地位,这样也并不一定给他带来幸福。

米香认为,技术进步、经济增长仅仅是物质产品的增加而不是幸福的增加。在经济增长中,人们失去的幸福太多了,因此,即使经济增长是可能的,也是不可取的。应该停止经济增长,恢复过去那种田园式生活。

第三节经济增长政策

一、人口(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质量)政策

在经济增长中,人口增长率是内生变量。

人口增长率取决于生育率和死亡率。

1、死亡率随收入增长而下降(抗病能力增强、住宿与公共卫生条件改善、医疗进步);

2、生育率随收入增长而下降(一是死亡率下降弱化了多生育的需要;二是收入提高增大了生育孩子的机会成本);

经济发展初期,死亡率下降速度一般高于生育率下降速度,人口增长率呈上升趋势;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生育率下降速度大于死亡率下降速度,人口增长率转而下降。

要摆脱贫困陷阱?

一是必须推动人口增长率大幅度降低,采取生育控制政策。生育控制政策(中、印、墨、印尼等)有效,但不是降低人口增长率的唯一选择。人口增长的变迁规律表明,经济增长是降低生育率的最好途径。

二是发展教育。

二、鼓励资本形成的政策

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非常重要。刘易斯:经济发展事实上就是资本的快速积累。罗斯托:投资率增长是经济起飞的不可少的因素。

实行超前储蓄政策可能有助于发展中国家摆脱低收入循环(低收入→低储蓄率→低收入)。

提高国家储蓄率的办法:

一是提高政府储蓄(政府税收与政府支出之差)率;

二是政府激励私人储蓄。如智利资助的养老金计划,新加坡20世纪80年代早期要求工人储蓄比率达到薪水的40%,日本政府说服国民自愿提高储蓄。

三、鼓励技术进步的政策

企业技术创新的动机与障碍

动机:获利。新技术获利空间越大,企业越愿意从事研发。

障碍:技术的非排他性(别人不付费可以使用)降低了企业技术创新的动机。

鼓励技术进步的政策

一是建立专利保护制度,实现技术的排他。

二是政府加大基础研发投入。

三是教育投资。

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四、经济开放政策

经济开放对经济增长影响的途径:

经济越开放的国家,富裕的可能性越大。

1、经济开放与要素(人才、资本)积累;

资本丰裕的国家由于资本输出到价格更高的地区而提高了资本收益,从而使本国GNP上升;资本稀缺国家因资本输入而提高了人均资本水平,进而促使GDP增加。

2、经济开放与技术进步(国际分工、引进技术);

3、经济开放与效率(开放—竞争—效率);

促进经济开放的政策: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五、收入分配政策

收入分配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1、对实物资本积累的影响;

收入越不平等,总储蓄量越大。如果一国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实物资本的积累,则不平等性对经济增长是有利的。

2、对人力资本的影响;

收入越不平等,人力资本的积累越低。不平等性对经济增长是有害的。

3、对效率的影响;

收入越不平等,效率越低。

4、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收入越不平等,社会越不稳定(争权夺利、政变革命、财产犯罪等)。

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政策:实行调富济贫的税收政策和社会福利政策。

六、资源与环境政策

资源政策

自然资源短缺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严重威胁。

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合理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

1、明晰资源产权,避免“公地悲剧”;

视频:公地悲剧

2、制定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资源价格;

3、通过技术进步寻求资源替代品;

环境政策

政府应加强对环境问题的干预。在清洁环境缺乏产权时,政府必须加强管制,如征收污染税或限制排放量。

第四节经济周期性波动

一、经济周期的含义

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 ,也叫经济循环、商业周期、商业循环)是指经济发展的总趋势中具体经济活动所经历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

经济周期的中心是国民收入的波动。研究的关键是研究国民收入波动的规律和根源; 经济周期一般可分为两个主要阶段:扩张性阶段和收缩(衰退)阶段。如果更细一些,经济周期可分为四个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其中繁荣与萧条是两个主要阶段,衰退与复苏是两过渡阶段。

A 为顶峰,A-

B 为衰退,B-

C 为萧条,C 为谷底,C-

D 为复苏,D-

E 为繁荣,E 为顶峰 经济周期四个阶段各自的特点:

o 繁荣:就业增加,产量扩大,物价上涨,市场乐观,社会总产出达到最高水平。 o 衰退:投资减少,生产下降,失业增加;消费减少,产品滞销,价格下降;整个经济

呈下降态势,但还高于正常水平。

o 萧条:生产急剧减少,投资减少,信用紧缩,价格下跌,失业严重,公众悲观。 o 复苏:生产和销售回升,就业增加,价格有所提高,整个经济呈上升势头,但还低于

正常水平

二、经济周期的类型

1、基钦(美国,1923 )周期:短周期,平均长度为3.5年。

2、朱格拉(法国,1860)周期:中周期,平均长度为9~10年。

3、康德拉季耶夫(俄国,1925)周期:长周期,平均为50年。

4、库兹涅茨(美国,1930)周期:中长周期,平均长度为20年。

5、熊彼特(美国,1939)综合周期:每一个50~60年的长周期包括6个8~10年的中周期,每一个中周期包括三个长度约40个月的短周期。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后大约经历了三个长周期:①第一个长周期:18世纪80年代至1842年的纺织机时代;②第二个长周期:1842至1897年的蒸汽机和钢铁时代;③第三个长周期:1897年以后的电气化和汽车时代。

三、经济周期的形成原因

(一)内生经济周期理论

内生经济理论并不否认外生因素对经济的冲击作用,但强调经济体系内的因素的作用。经济体系内的因素自发地运动就引起了周期性波动。

1、消费不足论

消费不足理论把经济周期特别是生产过剩性危机的发生,归因于由于收入分配不平等而造成的消费不足。

早期:[英]马尔萨斯和[法]西斯蒙第认为,消费不足积累到一定程度会诱发经济衰退甚至危机。近代[英]霍布森认为衰退的原因在于收入中储蓄过多而消费部分不足,根源于收入分配不均造成富人储蓄过度,解决危机的办法是实现收入分配的均等化。

2、货币投资过度论

货币投资过度理论认为,是过度的投资引起了繁荣与萧条的交替,而投资过度的根源又在于货币与信用的扩张。

凯恩斯主义学派的投资周期理论:①以总需求分析为中心。认为引起国民收入波动的主要原因仍在于总需求。②以投资分析为中心。在总需求中,消费占的比例大,长期稳定,短期对经济周期有影响但非主要原因;政府支出是可人为控制的因素;净出口所占比例很小。因此,经济周期的原因就在于投资的变动。

[英]卡尔多从储蓄-投资关系出发,分析经济周期。[美]汉森与萨缪尔森的乘数-加速原理相互作用理论则分析了投资与产量间的相互关系如何引起经济波动等。

3、纯货币危机论

[英]霍特里提出,主要代表是[美]弗里德曼。货币主义把经济周期和危机看成是纯粹的货币现象,认为银行货币与信用的扩张与收缩是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唯一原因。

4、心理理论

心理理论认为,人的乐观或悲观的预期是周期性波动的原因,而引起这种心理预期变动的则是经济因素。

理性预期学派则强调了预期失误是经济周期的原因。

(二)外生经济周期理论

外生经济周期理论不否认经济中内在因素(如投资等)的重要性,但强调根本原因在经济体系之外。

1、创新理论

创新引起了经济周期性波动,因技术革新和发明不是连续和均匀的。

[美籍奥国 ]熊彼特1936年提出创新理论,包括新产品、新市场、新原料、新技术和新企业组织形式。

[挪]基德兰德和[美]普雷斯科特认为经济周期主要根源于经济体系之外的实际因素的冲击,技术冲击是造成经济周期的主要因素。

2、太阳黑子理论

[英]杰文斯1875年提出。认为是太阳黑子的周期性造成恶劣气候,使农业收成不好,影响工商业,导致农业生产与整个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3、政治性周期理论

[波]卡莱茨提出。认为政府出于政治目的(如选举等),周期性地制止爬行的通货膨胀或用通货膨胀来消灭失业引起的经济周期。

此外,还有用战争、革命、移民、偶然事件等来解释经济周期的。

第五节 经济周期模型

一、乘数-加速数的经济周期模型(汉森-萨缪尔森模型) 1.加速原理

在国民经济中,投资与国民收入是相互影响。乘数原理是说明投资变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加速原理是说明国民收入变动对投资变动的影响。

上式中,I t 代表总投资,它分为净投资即新增加的投资I 0和重置投资即折旧D 。净投资I 0取决于加速系数a 和本期收入Y t 与上期收入Y t-1的差异;

加速系数指净投资量与产量增加量之比,它反映社会的生产技术水平。 设a 为2(资本-产量比率为2),折旧率为10%,单位为100万元。

()D

Y Y a D I I t t t

+-?=+=-10

加速原理的基本含义:

①投资的变动取决于产量的变动率,而不是产量变动量。

②投资的变动大于产量的变动。从表上可知,从第1年到第2年,产量增加20%,而总投资增加220%;从第5年到第6年,产量减少6.25%,而总投资减少68.75%。可见,产量增加时投资增加更多,产量减少时投资减少更多。

③要使投资增长率保持不变,产量就必须维持一定的增长率。 2、乘数-加速模型

t t t t G I C Y ++= 。,G ,I ,C Y t t t t 为现期政府支出

为现期投资为现期消费为现期收入

式中

1

1--?=t t t Y c C c

Y 和边际消费倾向

入现期消费取决于前期收

()

()()

()t

t t t t t t t t t G ,Y Y c a Y c Y c a C C a I C C a 为现期政府支出是既定的

和消费的变动

数现期投资取决于加速系212111-------?=?-??=-?=-

()t t t t t G Y Y c a Y c Y +-?+?=---211

例:设边际消费倾向c 为0.5,加速数a 为1,政府每期开支Gt 为1亿元,则:

()()1

5.015.015.0

211211+-=+-?+=+-+=------t t t t t t t y y y y y G y y ac cy y

3、乘数-加速模型的含义

①在自发调节中,投资是关键的,经济周期主要是投资引起的。

②乘数和加速原理的共同作用,经济中形成了繁荣、衰退、萧条、复苏的周期性运动。投资增加引起产量倍数(乘数)增加,产量增加又引起投资加速地增加,结果经济就会出现繁荣;然而,产量达到一定水平后,由于社会需求和资源的限制无法再增加,这时就会由于加速原理的作用使投资减少,投资减少又会由于乘数作用使产量继续减少,两者的作用使经济进入萧条。

③政府可以通过干预经济的政策来减轻甚至消除经济周期的波动。

二、实际经济周期模型

20世纪80年代,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挪]基德兰德和[美]普雷斯科特认为经济周期主要根源于经济体系之外的实际因素的冲击,技术冲击是造成经济周期的主要因素。

1、基本观点

以技术冲击为代表的真实因素冲击是经济周期的根源。认为在所有的意外冲击中,技术冲击是造成经济周期的最主要因素。由于技术冲击具有随机性,经济周期也呈现出随机性特征。当生产技术进步时,产量就会增加,经济趋于繁荣;当生产技术退步时,产出就会减少,经济开始进入衰退。

2、经济周期的对策

——反经济周期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无效

①认为货币是中性的,货币供给是内生的,货币数量的变化对经济没有真实影响,货币政策对付经济周期是无效的,货币政策只能以稳定物价作为单一目标。

②政府的反周期政策不起作用,政府没有干预经济的必要。市场机制本身是完善的,在长期或短期中都可以自发地使经济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事实上,政府政策及其失误作为一种不利的外部冲击,政府不应试图用稳定政策来消除波动。

宏观经济学习题集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试题库 第一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 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2、表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D、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3、GNP核算中的劳务包括() A、工人劳动; B、农民劳动; C、工程师劳动; D、保险业服务。 4、实际GDP等于() A、价格水平除以名义GDP; B、名义GDP除以价格水平;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5、从国民生产总值减下列项目成为国民生产净值()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6、从国民生产净值减下列项目在为国民收入()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二、判断题 1、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 2、今年建成并出售的房屋和去年建成而在今年出售的房屋都应计入今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 3、同样的服装,在生产中作为工作服就是中间产品,而在日常生活中穿就是最终产品。 () 4、国民生产总值一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5、居民购房支出属于个人消费支出。() 6、从理论上讲,按支出法、收入法和部门法所计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一致的。() 7、所谓净出口是指出口减进口。() 8、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计算,GNP等于消费+投资+税收。() 三、简答题 1、比较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2、比较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3、为什么住房建筑支出作为投资支出的一部分? 4、假定A为B提供服务应得报酬400美元,B为A提供服务应得报酬300美元,AB商定 相互抵消300美元,结果A只收B100美元。应如何计入GNP? 第一单元答案: 一、C、A、D、B、A、D; 二、错、错、对、错、错、对、对、错; 三、1、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在于计算时所用的价格不同。前者用不变价格,后者用当年价格。两者之间的差别反映了通货膨胀程度。 2、国民生产总值用人口总数除所得出的数值就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前者可以反映一国的综合国力,后者可以反映一国的富裕程度。 3、由于能长期居住,提供服务,它比一般耐用消费品的使用寿命更长,因此把住房的

宏观经济学第七版课后习题答案

宏观经济学第七版课后习题答案 篇一: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2章宏观经济学的数据)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第2章宏观经济学的数据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一、概念题 1.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答:国内生产总值指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一个经济体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GDP一般通过支出法和收入法两种方法进行核算。用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之和;用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和折旧之和。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因此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与此相联系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则是一个国民概念,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2.国民收入核算(national income accounting)答:国民收入核算指用于衡量GDP和许多相关统计数字的核算体系,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或社会再生产为对象的宏观核算。它以一定的经济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统计和会计的方法,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运行过程进行系统科学的定量描述,为经济分析和国家实行宏观经济调控、制订经济政策或计划管理提供重要的客观依据。国民经济核算一词最早出现于1941年。荷兰经济学家范·克利夫在荷兰《经济学家》杂志1941年7月号和11月号上,先后发表两篇文章,首次使用了“国民经济核算”一词。国民收入核算一般有三种方法: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常用的为后两者。其核算的理论基础是总产出等于总收入、总产出等于总支出。 3.存量与流量(stocks and flows)答:存量与流量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记录经济信息的两种基本形式。存量是指在一定时点上测算的量,如某一时点的资产和负债的状况或持有的资产和负债数量。存量具有时点的基本特征。流量是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反映一定时期内经济价值的产生、转换、交换、转移或消失,它涉及机

经济学原理第7版(曼昆)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

第23章 1.对于一个整体经济而言,收入必定等于支出 2.国内生产总值(GDP ) 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通常是一年或一个季度(3个月);衡量的生产价值局限于一个国家的地理范围之内,不管是由本国的国民还是住在本国的外国人生产;只包括现期生产的物品,不包括过去生产的物品;生产并合法出售的所有东西;只包括最终物品的价值;包括有形的物品,也包括无形的劳务;使用市场价格。 3.GDP的四个组成部分是消费(C )、投资(I )、政府购买(G )和净出口(NX )。 (1)逍费是家庭除购买新住房之外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 (2)投资是用于资本设备、存货和建筑物的支出,包括家庭用于购买新住房的支出 (3)政府购买包括地方、州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 (4)净出口等于外国对国内生产的物品的购买(出口)减国内对外国物品的购买(进口) 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之和 4.真实GDP和名义GDP 真实GDP :按不变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是用不变的基年价格来评价经济中物品与服务生产的价值) 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反映产的产量的变动 名义GDP :按现期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是用当年价格来评价经济中物品与服务生产的价值) GDP平减指数 GDP平减指数是用名义GDP与真实GDP的比率乘以100计算的物价水平衡量指标 即GDP平减指数=(名义GDP/真实GDP)*100 通货膨胀率=[(第2年的GDP平减指数-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100 第24章

1 .消费物价指数CPI 答:指普通消费者购买的物品与服务的总费用的衡量指标。 即:CPI =(当年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基年一篮子的价格)*100 计算消费物价指数:固定篮子、找出价格、计算这一篮子东西的费用、选择基年并计算指数、计算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率:从前一个时期以来物价指数变动的百分比 通货膨胀率=[(第二年CPI-第一年CPI)/第一年CPI ]*100% 生产物价指数:企业所购买的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费用的衡量指标 衡量生活费用中的三个问题。(CPI高估了生活费用的增加) (1)替代倾向。CPI使用了一篮子固定不变的物品。 (2)新产品的引进。CPI基于固定不变的一篮子物品和服务,没反映出因引进新物品而引起的货币价值的增加。 (3 )无法衡量质量的变动。 GDP平减指数与CPI的差别: (1)GDP平减指数反映国内生产的所有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CPI反映消费者购买的所有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2)CPI比较的是固定的二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和基年这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GDP平减指数比较的是现期生产的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和基年同样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2.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矫正经济变量 今天美元的数量=T年美元的数量* (今天的物价水平/T年的物价水平) 指数化:根据法律或合同按照通货膨胀的影响对货币数量的自动调整 真实利率和名义利率 名义利率指通常公布的、未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校正的利率(货币数量) 真实利率指根据通货膨胀校正的利率(货币购买力) 真实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2020年10月整理).pdf

宏观经济学重点 1、萨伊法则:是一种产品的供给产生了对另一种产品的需求,有多大供给就有多大的需求,整个社会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必相等。因此,普遍的生产过剩是不可能的。 2、 凯恩斯革命:凯恩斯经济学从许多方面突破了传统经济学的思想束缚,拓宽了经济学的视角,运用一些新的概念、理论等分析工具对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进行了重新的解释,得出了一切与传统经济学对立的政策结论,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现代经济学的面貌。表现:①经济学研究中心转变②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常态③政府的作用 3、宏观经济的目标:①持续的经济增长②充分就业③价格稳定④国际收支平衡 宏观经济学:是把整个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其经济活动的现象和规律,从而产生许多经济理论。联系:①相辅相成,构成整体②微观是宏观的基础。 区别:微观经济宏观经济 研究对象单个经济单位整个经济 解决问题资源配置资源利用 中心理论价格理论国民收入理论 研究方法个量分析总量分析 代表人物马歇尔1890《经济学原理》凯恩斯1936《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4、公共产品:是政府向社会和私人提供的各种服务的总称。 特征:①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争夺性”②具有“排他性”,不具有“争夺性”。 5、私人产品:是指一般生产要素供给者通过市场经济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它由私人或厂商所提供。 特征:①具有“排他性”②具有“争夺性”。 6、政府的经济作用:①政府直接控制②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社会消费③政府通过稳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控制通货膨胀和失业率④政府从事生产⑤政府提供社会福利保障 7、市场失灵:市场经济由于其纯理论所假定的前提无法实现,使得市场经济并非万能,不可能发挥其理论上的经济效率。 8、转移支付:是指从整个国家的利益出发对某些人进行的无偿支付。 9、洛伦茨曲线:是反映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线。看图 OI表示国民收入百分比,OP表示人口百分比,连接两对角线OY的是绝对平均曲线。对角线上的任何一点都表示:总人口中每一定百分比的人口所拥有的收入,在总收入中也占相同的百分比。OPY是绝对不平均线,表示社会的全部收入都被一人所占有,其余的人的收入都是零。OY弧线为实际收入分配线即洛伦茨曲线,每一点都表明:占总人口的一定百分比的人口拥有的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的百分比。从曲线的形状可看出:实际收入分配线越靠近对角线,则表示社会收入分配越接近平均;反之,实际收入分配线越远离对角线,则表示社会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10、基尼系数(洛伦茨系数):根据洛伦茨曲线图找出了判断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指标。基尼系数=A/(A+B) A表示实际收入分配曲线与绝对平均曲线之间的面积;B表示实际收入分配曲线与绝对不平均曲线之间的面对。如果A=0,基尼系数=0,则表示收入绝对平均;如果B=0,基尼系数=1,收入绝对不平均。事实上基尼系数在0和1之间,基尼系数数值越小,越接近于收入平均;基尼系数数值越大,则收入越不平均。对于收入分配高度不均的国家基尼系数在0.5-0.7之间,对于收入分配相对平等的国家,在0.2-0.35之间。 11、税金转嫁:纳税人可以把税金转嫁给他人负担。分为两种:①向前转嫁,即在市场交换过程中,在产品或服务销售之前,卖方通过加价的方式把税收负担转嫁给买方;②向后转嫁,

宏观经济学答案第二章

第二章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国或一定地区在一定时间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 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国民生产总值: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的全体国民生产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之 和。 3.国内生产净值:一个国家一年内新增加的产值,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GDP扣去资本消 耗的价值。 4.国民收入: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得到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润、 利息和地租的总和。 5.个人可支配收入:是指个人收入除去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后的收入,是人们可以直接 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6.名义GDP:是指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7.实际GDP:是指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8.GDP折算指数:名义GDP与实际GDP之比。 二、选择题 BCACB CBCAB 。最终产品是指最终供人们使用或消费而不是为了转卖或为进一步加工所购买的商品和服务。 .NDP=GDP-折旧。 .从支出的角度,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属于政府对居民的转移支付,并没有相应的新价值被创造;从收入的角度,这笔救济金也并不属于劳动创造的要素 收入。因此不能计入GDP中。 .投资包括固定投资和存货投资,C属于存货投资。 .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 判断一个变量是流量还是存量,一个简单的标准就是看它是否可以相加。 .GDP是包括折旧的,所以其中的投资表示的是总投资而非净投资。 .要素收入主要表现为工资、利息、利润和租金。股票分红属于公司利润。 .净投资=总投资—折旧。 .第六年的名义GDP=第六年的价格×第六年的产量=2第一年的价格×第一年的产量=第一年的名义GDP=×500=1400。 三、判断题 √√√√××× 1.√. 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所导致的价值。农民生产并用于自己消费的粮食并未通 过市场来销售,所以不应记入GDP。 2.√.政府支付给政府雇员的工资也属于政府购买。 3.√. 用收入法核算GDP,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要素收入主要表现为工资、利息、利润和租金。折旧不属于要素收入。 4.√.自己房屋以虚拟租金记入GDP主要考虑的是机会成本的问题。 5.×.名义GDP上升的幅度超过价格上升的幅度,实际GDP应该是上升的。 6.×. 收入法之“收入”,是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形成的收入而非最终收入。个人从公司债券中获得的利息被视为要素报酬的一种,而政府公债利息属转移支付,属国民收入的再分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 宏观经济学科学)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 第1篇导言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 1.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 答: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相对,是一种现代的经济分析方法。它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生活中有关总量的决定与变动,解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及汇率的决定与变动等经济中的宏观整体问题,所以又称之为总量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中心和基础是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具体来说,宏观经济学主要包括总需求理论、总供给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开放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等内容。 对宏观经济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的历史十分悠久,但现代意义上的宏观经济学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得以形成和发展起来。现代宏观经济学诞生的标志是凯恩斯于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宏观经济学在20世纪30年代奠定基础,二战后逐步走向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20世纪60年代后的“滞胀”问题使凯恩斯主义的统治地位受到严重挑战并形成了货币主义、供给学派、理性预期等学派对立争论的局面,20世纪90年代新凯恩斯主义的形成又使国家干预思想占据主流。宏观经济学是当代发展最为迅猛,应用最为广泛,因而也是最为重要的经济学学科。 2.实际GDP(real GDP) 答:实际GDP指用以前某一年的价格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当年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它衡量在两个不同时期经济中的产品产量变化,以相同的价格或不变金额来计算两个时期所生产的所有产品的价值。在国民收入账户中,以2010年的价格作为基期来计算实际GDP,意味着在计算实际GDP时,用现期的产品产量乘以2010年的价格,便可得到以2010年价格出售的现期产出的价值。 3.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inflation and deflation) 答:(1)通货膨胀是指在一段时期内,一个经济中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水平持续显著地上涨。它包含三层含义:①通货膨胀是经济中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而不是个别商品或劳务的价格上涨;②通货膨胀是价格的持续上涨,而非一次性上涨;③通货膨胀是价格的显著上涨,而非某些微小的上升,例如每年上升0.5%,不能视为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一般用通货膨胀率来衡量。根据不同标准,可以把通货膨胀划分为不同类型。根据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公开型通货膨胀和隐蔽型通货膨胀;根据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可分为爬行式通货膨胀、奔跑式通货膨胀和恶性通货膨胀;根据通货膨胀

宏观经济学答案

1、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与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瞧就是合理得,有效得,而从宏观瞧却就是不合理得,无效得? 解答:两者之间得区别在于: (1)研究得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得单个经济主体得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得运行规律与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得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得中心理论就是价格理论,所有得分析都就是围绕价格机制得运行展开得,而宏观经济学得中心理论就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得分析都就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得决定展开得。 (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得就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得就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得联系主要表现在: (1)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得目得就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得最大化。为此,既要实现资源得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得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就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得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得问题,而宏观经济学就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得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得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得分析与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就是宏观经济学得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得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得基础上。由于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得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瞧就是合理得、有效得,而从宏观瞧就是不合理得、无效得。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得角度瞧,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就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得那个厂商得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得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就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与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2、举例说明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得区别不就是根据产品得物质属性而就是根据产品就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 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就是中间产品还就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得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就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来加以区别。例如,我们不能根据产品得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与面包究竟就是最终产品还就是中间产品。瞧起来,面粉一定就是中间产品,面包一定就是最终产品。其实不然。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则面粉就是中间产品,如果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则就是最终产品。同样,如果面包由面包商店卖给消费者,则此面包就是最终产品,但如果面包由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则它还属于中间产品。 3、举例说明经济中流量与存量得联系与区别,财富与收入就是流量还就是存量?存量指某一时点上存在得某种经济变量得数值,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而流量就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得某种经济变量得数值,其大小有时间维度;但就是二者也有联系,流量来自存量,又归于存量,存量由流量累积而成。拿财富与收入来说,财富就是存量,收入就是流量。 4、为什么人们从公司债券中得到得利息应计入GDP,而从政府公债中得到得利息

宏观经济学主要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主要知识点 一、国民收入核算 1.宏观经济学 a)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b)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c)宏观经济学的一些变量与范畴(增国民收入、物价、利率、汇率、政府预算支 出、赤字盈余、增长与GDP、经济周期与产出缺口、通货膨胀与经济周期); d)宏观经济学的四个模型(超长期模型、长期模型、短期模型、中期模型) 2.GDP a)GDP的含义; b)支出法核算GDP及GDP 的构成; c)收入法核算GDP及GDP的构成; d)GDP、GNP、NDP、NI、PI、DPI 3.名义GDP 与实际GDP a)CPI; b)GDP平减指数; c)生产者价格指数; d)个人消费支出紧缩指数 二、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产品市场) 1.简单国民收入的假设 a)均衡产出; b)计划投资与非计划投资 2.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a)消费函数 b)边际消费倾向(凯恩斯的第一条心理规律) c)储蓄函数 d)家庭消费函数与社会消费函数 e)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 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消费理论 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消费理论 弗里德曼的永久收入消费理论 f)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 3.两部门国民收入决定 a)乘数效应 4.三部门国民收入决定 a)税收乘数; b)平衡预算乘数 5.四部门国民收入决定 a)对外贸易乘数 三、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两个市场) 1.投资的决定 a)影响投资的因素;

b)资本边际效率与投资边际效率(凯恩斯的第二条心理规律); c)托宾Q投资理论 2.IS曲线 a)IS曲线如何得到; b)IS曲线的斜率; c)IS曲线的移动 3.利率的决定 a)货币需求(凯恩斯的第三条心理规律); b)货币供给; c)其他货币需求理论 4.LM曲线 a)LM曲线是如何得到的; b)LM曲线的斜率; c)LM曲线的移动 5.IS-LM分析 a)均衡点的变动(高P510) 四、宏观政策分析与实践 1.财政政策效果分析 a)LM曲线斜率不变,IS曲线越陡峭,扩张财政效果越好 b)IS曲线斜率不变,LM曲线越平坦,扩张财政效果越大; c)凯恩斯极端(流动性陷阱,货币投机需求的利率系数h为无穷大) d)挤出效应 2.货币政策效果 a)古典区域(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h为0) b)货币政策的局限性(高P5281.在经济衰退时不明显,2.以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为 前提3.外部时滞4.开放经济) 3.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高鸿业P530、P535) 4.宏观经济政策目标(高p540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a)充分就业 b)物价稳定 c)经济增长 d)国际收支平衡 5.财政政策实践 a)财政支出方式 b)财政收入手段 c)自动稳定器 d)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e)功能财政 f)预算盈余与充分就业盈余(高P550) 6.货币政策实践 a)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 b)货币扩张 i.基础货币与M1、M2

2018考研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内在稳定器

2018考研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内在稳 定器 感谢凯程考研李老师对本文做出的重要贡献 不知不觉,又一年的考研向我们徐徐走来。中国当前的大学生就业结构,“万众创业”、进民企、考公务员、靠研究生各占相当比例。对不少大学生而言,与其说考研是追随兴趣增长学识,毋宁说是一种“特殊的就业手段”。特别是有些人,试图在所从事的领域建功立业,那么报考研究生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内在稳定器(automatic stabilizers)是指财政政策本身具有的一种自动调节经济、减少经济波动的机制,它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货膨胀,在经济萧条时自动减轻其程度,而不需要政府专门制定政策以调节经济。财政政策中的内在稳定器机制是调节经济波动的第一道防线,对于轻微的经济波动是有一定效果的,但对于较大的经济波动则效果不大。 内在稳定器的功能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体现:首先,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经济衰退时,国民产出水平下降,个人收入下降,在税率不变时,政府税收会自动减少,留给人们可支配收入会自动少减少一些,从而使得消费和需求也自动少下降。累进所得税下,经济衰退使得纳税人的收入自动进入较低纳税档次,政府税收下降的幅度会超过收入下降的幅度,可以起到抑制衰退的作用。反之,经济繁荣时,税收随着个人收入增加而增加;累进税率使得政府税收幅度超过收入增长幅度。其次,政府转移支付的自动变化,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政府转移支付,主要包括政府失业救济和其他社会福利方面的支出。经济衰退时,失业增加,符合救济条件的人数增加,社会转移支付增加,可以抑制可支配收入的下降,进而抑制消费需求的下降。经济繁荣时,失业人数减少,失业救济等福利支出自然减少,从而抑制可支配收入和消费的增长。最后,农产品价格保护支出的自动变化,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经济萧条时,国民收入下降,农产品价格下降,政府按照支持价格收购农产品,可使农民的收入和消费维持在一定水平。经济繁荣时,国民收入上升,农产品价格上升,政府减少对农产品的支持,并抛售农产品,限制农产品价格的上升,抑制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减少了总需求。 举例来说,若边际消费倾向为0.75,这使自发消费增加1美元时消费需求一上来就会增加0.75美元,通过乘数作用,收入最终可增加4美元(因为乘数K1=KG=1/(1-0.75)=4),而有了税率为0.2的比例所得税,则自发支出(比方说投资或政府支出)增加1美联社元时,消费需求一上来只增加0.6美元[0.75×(1美元-02美元)],通过乘数作用,收入最终可增加2.5美元{因为乘数K1=KG=1/[1-0.75×(1-0.2)]=2.5}。可见,增加1美元自发支出时,有了比例所得税,总需求增加幅度变小了,从4美元变为2.5美元。 因此,尽管某些财政政策具有自动稳定器的作用,但要消除经济波动,仅靠自动稳定器不够,仍需要政府有意识地运用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密切注视经济的变动趋势,审时度势,主动采取变革收入或支出的财政政策。当认为总需求水平过低,即经济出现衰退时,政府应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即通过削减税收,增加支出或双管齐下来刺激经济;反之,当认为总需求水平过高,,即出现严重通货膨胀时,政府应采取紧缩性的财政

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

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 (1)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1)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2.举例说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不是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而是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 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来加以区别。例如,我们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和面包究竟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看起来,面粉一定是中间产品,面包一定是最终产品。其实不然。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则面粉是中间产品,如果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则是最终产品。同样,如果面包由面包商店卖给消费者,则此面包是最终产品,但如果面包由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则它还属于中间产品。 3.举例说明经济中流量和存量的联系和区别,财富和收入是流量还是存量? 解答:存量指某一时点上存在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而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有时间维度;但是二者也有联系,流量来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第六版答案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第六版答案【篇一: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部分答案)】 >第二十三章一国收入的衡量 复习题 1 .解释为什么一个经济的收入必定等于其支出? 答:对一 个整体经济而言,收入必定等于支出。因为每一次交易都有两方: 买者和卖者。一个买者的1 美元支出是另一个卖者的1 美元收入。 因此,交易对经济的收入和支出作出了相同的贡献。由于gdp 既衡 量总收入 135 又衡量总支出,因而无论作为总收入来衡量还是作为 总支出来衡量,gdp 都相等. 2 .生产一辆经济型轿车或生产一辆豪华型轿车,哪一个对gdp 的 贡献更大?为什么? 答:生产一辆豪华型轿车对gdp 的贡献大。因 为gdp 是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 市场价值。由于市场价格衡量人们愿意为各种不同物品支付的量, 所以市场价格反映了这些物品的市场价值。由于一辆豪华型轿车的 市场价格高于一辆经济型轿车的市场价格,所以一辆豪华型轿车的 市场价值高于一辆经济型轿车的市场价值,因而生产一辆豪华型轿 车对gdp 的贡献更大. 3 .农民以2 美元的价格把小麦卖给面包师。面包师用小麦制成面包,以3 美元的价格出售。这些交易对 gdp 的贡献是多少呢? 答: 对gdp 的贡献是3 美元。gdp 只包括最终物品的价值,因为中间物 品的价值已经包括在最终物品的价格中了. 4 .许多年以前,peggy 为了收集唱片而花了500 美元。今天她在 旧货销售中把她收集的物品卖了100 美元. 这种销售如何影响现期gdp? 答:现期gdp 只包括现期生产的物品与劳务,不包括涉及过去生产的东西的交易。因而这种销售不影响 现期gdp. 5 .列出gdp 的四个组成部分。各举一个例子. 答:gdp 等于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nx) 消费是家庭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如汤姆一家人在麦当劳吃午餐. 投资是资本设备、存货、新住房和建筑物的购买,如通用汽车公司 建立一个汽车厂. 政府购买包括地方政府、州政府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如海军购买了一艘潜艇.

宏观经济学常考知识点总结

精心整理 一、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定时期内一国境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而不被用作投入品以生产其他产品和服务,主要包括消费性产品和服务以及新的耐用产品。 2.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公民在一定时期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3.奥肯定律:由于失业意味着生产要素的非充分利用,失业率的上升会伴随着实际GDP的下降,而描述失业率和GDP之间这一关系的经验规律称为奥肯定律。 4.经济周期:指的是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的不规则的上下波动。 5.GDP消胀指数:是给定年份的名义GDP与实际GDP之间的比率。 6.CPI:以具有代表性的产品和服务为样本,比较根据当年价格计算的商品总价值和根据基年价格得到的商品总价值,得到的比值 否由本国居民创造,都被计入GDP. 3、比较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与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答:(1)名义GDP a名义GDP是指一定时期内以当前市场价格来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b造成名义GDP变化的原因:物质产量的变化,市场价格的变化。 (2)实际GDP a为了解决名义GDP存在的问题,最常用的方法是用不变的价格,即用过去某一年(称为基年)的价格为标准,测算GDP数值。这个用不变价格测算的GDP就称为实际GDP。 b实际GDP可以用以衡量两个不同时期经济中的物质产量的变化。 (3)实际GDP的变动剔除了名义GDP中的价格变动因素,它能准确的反映一国实际产量的变化。 4、解释GDP为什么不能成为总体福利或幸福感的良好衡量尺度? 答:1.GDP中只包括了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有时很难区分。 2.GDP是由本期所生产和服务的价值构成的,GDP应该排除过去生产的。 3.一国经济中有些经济活动不进入公开市场交易,因而没有市场价格。 地下经济与黑市,为了逃税或逃避政府的最低工资法、劳动保障法等,这些所产生的产品和服务的交易躲过了政府的记录,没有计入GDP中。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与微观经济学有什么区别 答: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即以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和国民收入的变动及就业、经济周期波动、通货膨胀、财政与金融、经济增长等等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微观和宏观的区别在于: a研究对象不同;宏观的研究是整个国民经济的经济行为,微观研究的是个体经济行为。b研究主题不同:宏观是资源利用以至充分就业;微观是资源配置最终到效用最大化。c中心理论不同:宏观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微观是价格理论。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答:(1)三市场划分:宏观经济学把一个经济体系中的所有市场综合为三个市场:金融市场,产品和服务市场,以及要素市场。(2)行为主体的划分:宏观经济学将行为主体主要分为:家庭、企业和政府。(3)总量分析方法。在宏观经济分析中,家庭和企业并不是作为分散决策的个体单位选择存在,而是最为一个统一的行动的总体存在。宏观经济学把家庭和企业作为个别的选者行为加总,研究他们总体的选择行为,这就是总量分析。(4)以微观经济分析为基础。宏观经济学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基础上 4、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治理对象是什么 答: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治理对象是:失业和通货膨胀。失业为实际变量,通货膨胀为名义变量。 5、什么是GDP和GNP它们之间的差别在什么地方 答:GDP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一国境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GNP是指一国公民在一定时期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两者的差别:(1)GDP是个地域概念而GNP是个国民概念;(2)GNP衡量的是一国公民的总收入,而不管其收入是从国内还是从国外获取的;GDP衡量的是一国国境内所有产出的总价值,而不管其所有者是本国公民还是外国公民。 第二章 1、试述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和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之间的关系。 答: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生产总值(GNP)-折旧 国民收入(NI)=劳动收入+业主收入+租金收入+企业利润+净利息收入 个人收入(PI)=国民收入(NI)-公司利润-社会保障金+政府转移支付+红利+利息调整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个人收入(PI)-个人所得税-非税性支付2.试述名义GDP和实际GDP的区别,为什么估计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状况是通常使用实际GDP 答:名义GDP是以当年市场价格(现期价格)来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实际GDP是以不变价格,即用过去某一年(称为基年)的价格为标准的国内生产总值。名义GDP和实际GDP两者之间最主要的区别是计算时使用的价格不同。实际GDP反映了真实的经济水平面,实际GDP的变动剔除了名义GDP中的价格变动因素,它能够准确地反映一国实际产量的变化 预测GDP数值通常使用实际GDP,因为它可以衡量两个不同时期经济中的物质产量的变化。实际GDP的变动剔除了名义GDP中的价格变动因素,它能准确地反映一国实际产量的变化。因此估计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状况是通常使用实际GDP.

宏观经济学第三章答案

第三章生产者选择 一、名词解释: 生产函数、长期、短期、边际产量、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等产量曲线、等成本线、边际技术替代率、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生产扩张线、规模报酬、会计成本、经济成本、经济利润、正常利润、固定成本、可变成本、边际成本、短期成本、长期成本 二、选择题 1、当劳动的(L)总产量下降时,(D )。 A.AP L是递减的;B·AP L为零; C.MP L为零;D·MP L为负; 2、如果连续地增加某种生产要素,要总产量达到最大时,边际产量曲线(D )。 A.与纵轴相交;B·经过原点; C.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D·与横轴相交; 3、当AP L为正但递减时,MP L是(D )。 A.递减;B·负的; C.零;D·上述任何一种; 4、如图4-1所示,厂商的理性决策应在(B )。 A.3<,L<7; B·4.5

宏观经济学第六版课后习题标准答案(高鸿业版)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 (1)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1)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2.举例说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不是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而是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 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来加以区别。例如,我们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和面包究竟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看起来,面粉一定是中间产品,面包一定是最终产品。其实不然。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则面粉是中间产品,如果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则是最终产品。同样,如果面包由面包商店卖给消费者,则此面包是最终产品,但如果面包由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则它还属于中间产品。 3.举例说明经济中流量和存量的联系和区别,财富和收入是流量还是存量? 解答:存量指某一时点上存在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而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有时间维度;但是二者也有联系,流量来自存量,又归于存量,存量由流量累积而成。拿财富与收入来说,财富是存量,收入是流量。 4.为什么人们从公司债券中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而从政府公债中得到的利息不计入GDP? 解答:购买公司债券实际上是借钱给公司用,公司将从人们手中借到的钱用作生产经营,比方说购买机器设备,这样这笔钱就提供了生产性服务,可被认为创造了价值,因而公司债券的利息可看作是资本这一要素提供生产性服务的报酬或收入,因此要计入GDP。可是政府的公债利息被看作是转移支付,因为政府借的债不一定用于生产经营,而往往是用于弥补财政赤字。政府公债利息常常被看作是用从纳税人身上取得的收入来加以支付的,因而习惯上被看作是转移支付。

曼昆版 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七版 课后题及答案精编版

二十三章 1下列每种交易会影响CDP的哪一部分(如果有影响的话)?并解释之。 A.家庭购买了一台新冰箱。 答:家庭购买了一台新冰箱会增加GDP中的消费(C)部分,因为家庭用于家用电器的支出计算在消费的耐用品类中。 B.杰妮姑妈买了一所新房子。 答:杰妮姑妈买了一所新房子会增加GDP中的投资(1)部分,因为家庭住宅能长期供人居住,提供服务。它比一般耐用消费品的使用寿命更长,因此把住宅房屋的投资计算在投资中。 C.福特汽车公司由其存货中出售了一部雷鸟牌汽车。 答:福利汽车公司由其存货中出售了一部雷鸟牌汽车会减少现期GDP中的投资,因为销售中间物品存货时,企业的存货投资是负的,因而减少了当期的GDP。 C.你买了一个比萨饼。 答:我买了一个比萨饼会增加GDP中的消费(C),因为我用于购买食品的支出计算在消费的非耐用品类中。 D.加利福尼亚重新铺设了101号高速公路。 答:加利福尼亚重新铺设了101号高速公路增加了GDP中的政府购买(G),因为修建高速公路是政府的行为。 E.你的父母购买了一瓶法国红酒。 答:我的父母购买了一瓶法国红酒会减少GDP中的净出口(NX),因为法国红酒是进口食品,它的购买增加了美国的进口。 F.本田公司扩大其在俄亥俄州马利斯维尔的工厂。 答:本田公司扩大其在俄亥俄州马利斯维尔的工厂增加了GDP中的净出口(NX),因为本田公司是一家日本企业,它在美国的投资减少了美国对日本本田汽车的进口,使NX增加 2.GDP组成部分中的“政府购买”并不包括用于社会保障这类转移支付的支出。想想GDP 的定义,解释为什么转移支付不包括在政府购买内? 答:因为转移支付并不是要交换现在生产的物品或劳务,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看,转移支付就像税收和回扣一样。转移支付和税收一样改变了家庭收入,但并没有反映经济的生产。由于GDP是要衡量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从物品与劳务的生产中得到的收入,所以,不把转移支付包括在政府购买内。 6.考虑以下美国GDP的数据: A.1996年到1997年间名义收入增长率是多少?(注意:增长率是一个时期到下一个时期百分比的变动。 答:1996年到1997年间名义收入增长率是5.86%。 B.1996年到1997年间,GDP平减指数的增长率是多少? 答:1996年到1997年间,GDP平减指数的增长率是1.8%。 C.按1992年的价格衡量,1996年的实际GDP是多少? 答:按1992年的价格衡量,1996年的实际收入是69654.5亿元。 D.按1992年的价格衡量,1997年的实际GDP是多少? 答:按1992年的价格衡量,1997年的实际收入是72419.7亿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