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科院考试复习题

农科院考试复习题

农科院考试复习题
农科院考试复习题

1、管理的四大职能

⑴计划职能,是指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目标对工作所进行的筹划活动。

⑵组织职能,是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建立与协调组织结构的工作过程。

⑶领导职能,是指管理者指挥,激励下级,以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

⑷控制职能,是指管理者为保证实际工作与目标一致而进行的活动。

2、管理的原理

(1)系统原理:包括整体性原理、动态性原理、开放性原理、环境适应性原理、综合性原

理等。所谓整体性原理是指系统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要素与系统之间的关系以整体为主进行协调,局部服从整体,使整体效果为最优。所谓动态性原理,是指系统作为一个运动着的有机体,其稳定状态是相对的,运动状态则是绝对的,系统不仅作为一个功能实体而存在,而且作为一种运动而存在。所谓开放性原理是指任何有机系统都是耗散结构系统,系统与外界不断交流物质、能量和信息,才能维持其生命。所谓环境适应性原理是指系统不是孤立存在的,它要与周围发生各种联系。这些与系统发生联系的周围事物的全体,就是系统的环境,环境也是一个更高级的大系统。如果系统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能够保持最佳适应状态,则说明这是一个有活力的理想系统。否则,一个不能适应环境的系统则是无生命力的。所谓综合性原理,是指把系统的各部分各方面和各种因素联系起来,考察其中的共同性和规律性。

(2)人本原理:主要包括职工是企业的主体,职工参与是有效管理的关键,使人性得到最

完美的发展是现代管理的核心,服务于人是管理的根本目的等观点。

(3)责任原理:主要包括明确每个人的职责,合理设计职位和委授权限,奖惩要分明、公

正而及时等观点。

(4)效益原理:认为任何组织的管理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效益,效益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组织

的生存和发展。管理应确立正确的效益观,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有机结合起来,尽可能客观公正地评价效益等。

(5)伦理原理:认为一个组织要想维持足够长的生命力,不仅需遵守法律,还需要遵守伦

理规范或讲究伦理。

3、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它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从而提高各级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人的行为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

4、行政组织结构

行政组织结构,是指构成行政组织各要素的配合和排列组合方式,包括行政组织各成员、单位、部门和层级之间的分工协作,以及联系、沟通方式。其排列组合的根据是各组织要素的目标、责任、权力及其在分工中的地位关系。它主要包括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由行政组织的基本要素和细胞,即职位——工作人员的有机排列组合,形成一个行政工作单位;第二个层次是由各个工作单位的有机排列组合,并由此形成一个工作部门;第三个层次是由各

个行政部门之间的有机排列组合,由此构成一级政府组织;第四个层次是由各级政府之间的有机排列组合,由此形成一个国家的政府系统。

5、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

管理幅度指一个人或组织直接管理的下属人员或机构的数目,又称控制幅度。管理层次指组

织纵向划分的管理层级的数目。在被管理对象数量确定的条件下,两者成反比关系;管理幅度越宽,需要设置的管理层次就越少;反之,管理幅度越窄,需要设置的管理层次就越多。

6、民主集中制

民主集中制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是无产阶级政党、社会主义国家机关和人民团体的根本的组织原则。

7、行政首长负责制

行政首长负责制是指行政首长全面领导本机关的工作,对机关事务有最后的决定权,行政机关所属各机构及工作人员的工作都要对行政首长负责,行政首长对本机关工作负全部责任的体制。依中国1982 年宪法规定,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实行部长、主任负责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实行省长、市长、县长、区长、乡长、镇长负责制。

9、行政执行应遵循的原则

(1)忠实执行与灵活运用统一的原则

忠实执行指严格按照决策的对象、范忠实执行指严格按照决策的对象、范围和相应的政策要求贯彻,确保国家政策的统一性、严肃性、权威性。灵活运用指在不违反法律、遵循决策目标的前提下,根据具体环境和新情况,灵活执行,因地因时制宜。

(2)果断迅速和注重效益统一的原则

果断迅速要求以最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决策目标;在规定的时间内实现决策目标;注重效益要求保证工作质量、实现预期效果。

(3)发扬民主与强调集中统一的原则

为了保证行政执行的迅速果断,必须强调执行的集中统一领导,以集中代表全体的意志,统一协调各方行动,保证政策的有效推行。而高度的集中只能来源于充分的民主。因此,要充分发扬民主,让群众献计献策,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让不同的意见有表达的机会。

10、行政公共关系

行政公共关系特指政府在施政过程中运用传播沟通的方法,促进[1] 政府与公众之间相互了解、理解、信任与合作的一种管理活动。

行政公共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管理职能。从管理活动的范围来看,行政公共关系对外传播政府的信息,代表政府组织与公众进行沟通;对内表达公众的意见,代表公众与政府组织进行沟通,具有中介性特征。从管理方式上来看,政府开展行政公共关系活动的主要方式和手段是运用各种传播媒介去实现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双向沟通,而不是单向传播甚至强制性的灌输。从管理的内容和过程来看,行政公共关系是对政府组织与公众之间信息互动的目标、对象、媒介、资源、过程和效果进行决策、计划、组织、协调、整合、实施、控制、评估和监督。从管理的价值取向看,行政公共关系追求的是政府在公众中良好的形象和信誉等无形资产,具有非物质性的特征。

11、公共政策主体能力

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包括政府主体、准公共政策主体和社会公众。公共政策主体能力是指政策主体能否成功地适应环境挑战及其程度,即在环境的挑战下,政策主体能否应付或适应这些挑战,以及取得成功的程度。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的内容主要包括:(1)规制社会成员行为的能力;(2)引导公众观念、行为的能力;(3)调控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4)公平分配社会资

源的能力;(5)公共政策体系内部的互动及整合能力。

12、审计监督的特点

审计的三个基本特征为:独立性、权威性、公正性。审计的独立性是指审计机构和审计人

员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审计的独立性是审计的本

质特征,包括机构独立、人员独立、工作独立、经济独立。审计的权威性是指审计机构在

宪法中所明确的法律地位,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不受任何干涉,其审计结论和审计决定具有

法律效力。权威性是保证有效行使审计权力的必要条件。审计的公正性反映了审计工作的

基本要求,是取信于被审计人以及审计委托人的重要前提。

13、行政处罚与行政处分的区别

行政处分: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对所属的国家工作人员违法失职行为尚不构成犯罪,

依据法律、法规所规定的权限而给予的一种惩戒。行政处分种类有:警告、记过、记大过、

降级、撤职、开除(六种)。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或其他行政主体依法定职权和程序对

违反行政法规尚未构成犯罪的相对人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种类有警告、罚款、没

收违法所得和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许可证执照、拘留、其他。

(1)作出决定的主体范围不同;处罚的主体一般属于外部行政主体;处分的主体一般是内部

行政主体。

(2)制裁的对象不同;处罚对象与处罚主体不存在隶属关系;处分对象与处分主体存在隶属

关系;

(3)采取的形式不同;处罚有罚款、拘留等;而处分没有。

(4)行为的性质不同;处罚是外部行政行为;处分是内部行政行为。

(5)所依据的法律、法规不同;处罚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比处分所依据的要高。

(6)两者的救济途径不同。对处罚不服,可以进行起诉和复议;而对处分不服,一般是不可以。

14、行政效率

行政效率是指公共组织和行政工作人员从事公共行政管理工作所投入的各种资源与所取得

的成果和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各种资源是指人力、财力、物力和时间以及各种有形无形的

资源。成果是指管理成果,包括有形的物质成果和无形的精神成果。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社

会效益,主要是社会效益。行政效率可分为三个层次:组织效率(高级决策层所表现的效率)、管理效率(中间管理层所表现的效率)和工作效率(基层工作人员所表现的效率)。

15、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

一、改革机构,建立合理的行政组织。

二、健全行政管理法规和工作制度。

三、提高领导者的素质和领导艺术。

四、加强培训工作,提高行政人员素质。

五、实行激励原则,调动人的积极性。

六、改善行政环境和工作条件。

七、逐步实现管理技术和工具的现代化.

16、领导决策应遵循的原则

(1)集体决策原则。集体决策有利于全面分析问题,贯彻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原则。

(2)分层决策原则。在重大决策时,需把庞大的决策目标分解为若干项具体子目标,然后针

对子目标分别采取相应的对策。这就提出分层决策原则,即:某一系统内部不同部门层次的

领导者对于决策应分别承担一定的责任。依据这一原则,上级领导不应该过多地参与由下级

负责的决策,下级机构的领导者也不应把自己的决策职责无原则地推给上级。分层决策有利

于增强各级领导的责任心,防止决策中的相互推诿,同时可以迫使下属各部门独立作出决策,培养他们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3)客观性决策原则。无论制定决策方案,还是作决策的可行性分析,领导者都要面向客观

现实,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决策的整个过程始终要以客观现实为基础。在现实工作中,常常有这种情况:某些领导者每逢重大决策,总要考虑决策方案如何才能为他人所接受,担心决策方案是否会引起他人的反对;有时为了便于他人接受,宁可采取折中或妥协的办法,这就违背了客观性决策原则。

(4)多标准决策原则。凡重大决策方案,通常都要满足多方面的标准和要求。如我国人口问

题的合理决策就必须满足资源、能源、经济、生态平衡等方面的标准和要求。因此,领导者在作出决策时,需要从与方案有关的各种社会客观标准出发,综合评价方案的优劣。这就是多标准决策原则。

(5)排斥性决策原则。领导者的正确决策应以互相冲突的意见为基础,从体现不同观点的决

策方案中进行选择,这称作决策的排斥性原则。一般说来,没有不同的见解,就不可能有好的决策。多种意见的争论往往可以无情地暴露各种决策方案的弱点,以促使领导者在决策过程中深思熟虑,明察秋毫。此外,不同意见的争鸣,也可使争鸣双方从对方的否定意见中,深化自己的认识,并集中各方的优点,形成合理的方案。总之,坚持和提倡决策的排斥性原则,有利于提高领导决策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6)相对性决策原则。即领导者的决策必须依据客观外界情况的变化而随之发生变化。具体

表现为:①决策对于目标的相对性。目标的制定是领导决策的前提,目标不同,实现目标的决策也不同;目标变了,决策也要作出相应的修改。②决策对于时间的相对性。一指已制定好的决策,有一定的有效期,一旦时过境迁,不能墨守成规;二指一项决策,总要在未来执行,为未来目标服务;未来情况发生变化,决策也将随之相应改变。

(7)开放性决策原则。领导决策的全部过程不宜讳莫如深,采取封闭形式,而应采取积极的

开放形式,敞开大门,虚心请教,广泛收集有关决策的建议和意见,提倡讨论甚至辩论,造成自下而上的民主基础;同时应通过自上而下的集中,将各方专家人士的精辟见解汲取到决策方案中。

(8)完整性决策原则。即领导者在制定决策方案时,要仔细考虑各种可行性方案,力争完整

无缺,不放过任何一种可能方案。完整性原则可以保证领导决策有多方思考和比较的余地,进可攻,退可守,游刃有余,稳而不乱。

17、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18、经济

19、商品

20、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这里所说的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是指现时某一生产部门大多数产品生产已经达到的技术装备水平。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是指中等水平或部门平均水平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是劳动的主观条件。

21、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劳动成果与其相适应的劳动消耗量的比值。劳动生产率水平可以用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数量来表示,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劳动生产率就越高;也可以用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生产单

位产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越少,劳动生产率就越高。

22、货币

货币本质上是一种所有者与市场关于购买权的契约,根本上是所有者相互之间的约定。吾以吾之所有予市场,换吾之所需,货币就是这一过程的约定,它反映的是个体与社会的经济协作关系。货币的契约本质决定货币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一般等价物,贵金属货币,纸币,电子货币等。它可以用作交易媒介、储藏价值和记帐单位。实物货币是专门在物资与服务交换中充当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人们的商品价值观的物质附属物和符号附属物。既包括流通货币,尤其是合法的通货,也包括各种储蓄存款,在现代经济领域,货币的领域只有很小的部分以实体通货方式显示,即实际应用的纸币或硬币,大部分交易都使用支票或电子货币。中学课本当中,认为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就是是一般等价物。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时,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货币能够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第二,货币对一切商品具有直接交换的能力。这个定义仅仅从职能出发,实际上没有说明货币的本质,也无法回答内在逻辑问题,即货币为何可充当一般等价物?

23、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是指在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经济实际需要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物价水平全面而持续的上涨的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是指在经济相对萎缩时期,物价总水平较长时间内持续下降,货币不断升值的经济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持续小于社会总供给。

24、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2)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5、价值规律的作用

(1)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调节)

(2)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方式,提高劳动生产率(刺激)

(3)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筛子)

26、实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必须认真抓好的重要环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为实现这个目标,

第一,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第二,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第三,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

第四,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第五,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城乡居民提供同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27、国民收入

国民收入是指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在一定时期所创造的价值。从社会总产值中扣除物质消耗后的剩余部分就是国民收入,国民收入(价值形态)=社会总产值-已消耗生产资料价值或国

民收入(实物形态)=社会总产品-已消耗生产资料。反映国民收入的两个主要统计数字是国内生产总值(GDP) 及即国民生产总值(GNP)。

28、我国的银行体系

中国银行体系由中央银行、监管机构、自律组织和银行业金融机构组成。

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央银行,在国务院的领导下,负责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银监会,负责对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业务活动实施监管。

中国银行业协会是在民政部登记注册的全国性非营利社会团体,是中国银行业的自律组织。中国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大型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小商业银行,农村金融机构,以及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和外资银行。

29、公民个人储蓄的作用

1)为国家积累资金,支援现代化建设。银行通过吸收存款,可以“变小钱为大钱,变死钱

为活钱”,有利于国家现代化建设。

(2)调节市场货币流通。一方面,国家通过开展储蓄业务,可以把市场上多余的一部分纸

币采用信用回笼的方式吸收过来,可以有效地减少需求压力,使货币购买力和商品供应量平衡,保持物价稳定。另一方面,银行吸收公民的个人储蓄存款,转化为生产投资,为市场提供更多的消费品,从而增加货币回笼,保持正常的货币流通和物价稳定。

(3)有利于培养科学合理的生活习惯、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公民的储蓄不仅是一种

投资行为,而且是计划消费行为。通过储蓄有计划地安排生活,有利于培养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是科学文明的消费习惯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的体现。

30、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主要表现

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指,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从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主要表现为:

(1)科技含量高,就是要充分发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促进科技成果更好地转化

为现实生产力,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2)经济效益好,就是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即从主要依靠增加投入、铺新摊子、追求数量,转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通过技术进步、加强科学管理、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

(3)资源消耗低,就是要充分考虑我国人均资源相对短缺的实际,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努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积极推进资源利用方式从粗放向节约的转变,转变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4)环境污染少,就是要高度重视生态环境问题,从宏观管理入手,注重从源头上防止环

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避免走旧工业化过程中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5)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就是要从我国人口多、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实际出发,制

定推进工业化的具体政策,处理好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通过教育和培训加强劳动力资源的能力。

31、国家的宏观调控

国家的宏观调控是指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控制和调节。宏观调控的任务具体

来说,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1)总量平衡;(2)结构优化。总量平衡是指社会总需求和

总供给的平衡。结构优化是指在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大致平衡的条件下,二者的局部结构也必须合理。宏观调控的四大目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32、科学

科学有若干种解释,每一种解释都反映出科学某一方面的本质特征,而且科学本身也在发展,人们对它的认识不断深化,给科学下一个永恒不变的定义是难以做到的。我们把众多的科学定义加以概括,指出为多数人可以接受的共同概念,那就是科学知识、科学研究活动、科学社会建制的统一体。

33、技术

技术是人类运用知识、经验和技能,并借助物质手段以达到利用、控制和改造自然的目的的完整系统。它是人们的知识和能力同物质手段相结合,对自然界进行改造的过程。

34、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它是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科学精神应包括15 个方面的特征:

(1)执着的探索精神(2)创新改革精神(3)虚心接受科学遗产的精神(4)理性精神

(5)求实精神(6)求真精神(7)实证精神(8)严格精确的分析精神(9)协作精神(10)民主精神(11)开放精神(12)功利精神(13)可重复和可检验(14)实践精神(15)怀疑精神与批评精神

35、科学方法及特点

36、“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内涵

一、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高新科技对经济的迅速崛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现代科学技术在生产过程中起着先导作用

37、技术创新的定义和本质

技术创新被定义为与新产品的制造、新工艺过程或设备的商业应用有关的研究开发、设计、制造及其他商业活动。它包括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和服务创新。简单地说,技术创新是指将一种新产品、新工艺、新服务引入市场。

38、中国五大科学技术奖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39、诺贝尔奖

诺贝尔奖是世界上最著名、学术声望最高的国际大奖。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1833-1896)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创立的。诺贝尔奖包括金质奖章、证书和奖金支票。

40、“863”计划

1986 年3 月,在四位著名老科学家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的积极倡议下,我国

制定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简称“863”计划。

41、基因技术

1953 年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 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开启了分子生物学的大门,奠定了基

因技术的基础。人们对基因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19 世纪60 年代,遗传学家孟德尔就提出

了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观点,但这仅仅是一种逻辑推理的产物。20 世纪初期,遗传学家摩尔根通过果蝇的遗传实验,认识到基因存在于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是呈线性排列,从而得出了染色体是基因载体的结论。至70 年代,DNA 重组技术(也称基因工

程或遗传工程技术)终获成功并付之应用,分离、克隆基因变为现实。不少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及其他一些疾病的相关基因和病毒致病基因陆续被确定。

42、人类基因组计划

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 HGP)是由美国科学家于1985 年率先提出,于1990 年正式启动的。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和我国科学家共同参与了这一预算达30 亿美元的人类基因组计划。按照这个计划的设想,在2005 年,要把人体内约2.5 万个基因的密码全部解开,同时绘制出人类基因的谱图。换句话说,就是要揭开组成人体2.5 万个基因的30 亿个碱基对的秘密。人类基因组计划与曼哈顿原子弹计划和阿波罗计划并称为三大科学计划。被誉为生命科学的“登月计划”,被认为是21 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工程。其中,2001 年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的发表(由公共基金资助的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和私人企业塞雷拉基因组公司各自独立完成,并分别公开发表)被认为是人类基因组计划成功的里程碑。

43、克隆技术

克隆是英文“clone”的音译,是利用生物技术由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组

织后代的过程。科学家把人工遗传操作动物繁殖的过程叫克隆,这门生物技术叫克隆技术,含义是无性繁殖。克隆技术在现代生物学中被称为“生物放大技术”。克隆技术,经历了三

个发展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微生物克隆,即用一个细菌很快复制出成千上万个和它一模一样的细菌,而变成一个细菌群;第二个时期是生物技术克隆,比如用遗传基因――DNA 克隆;第三个时期是动物克隆,即由一个细胞克隆成一个动物。克隆绵羊“多莉”由一头母羊的体细胞克隆而来,使用的便是动物克隆技术。

44、激光

1960 年,贝尔实验室的查尔斯?托尼斯和同事们一起,成功地在25 英里的距离内发射出具

有巨大能量、极其狭窄的光束,它的亮度要比太阳光高出100 倍,这就是激光。目前,激光在医学、印刷、唱片等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

45、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是指在地理上分散布置的多台独立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联构成的系统。计算机网络可以分成局域网和运程网。

46、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指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等技术。它是高技术的前导,信息技术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包括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光导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

47、种子

48、种子的“三证”

《种子生产许可证》、《种子经营许可证》和《种子质量合格证》

49、种质资源

种质资源又称遗传资源。种质系指农作物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它往往存在于特定品种之中。如古老的地方品种、新培育的推广品种、重要的遗传材料以及野生近缘植物,都属于种质资源的范围。

50、品种

品种是来自同一祖先,具有一定经济价值,遗传性比较稳定的一种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的群体。由人类采用一定的育种手段,通过选择、隔离和繁育而获得。品种的群体数量要达到一定规模,群体太小不能称为品种。

51、转基因品种

转基因就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一种或几种外源性基因转移到某种特定的生物体中,并使其有效地表达出相应的产物(多肽或蛋白质),此过程叫转基因。通过转基因技术重组生物增

加人们所期望的新性状,培育出的植物或动物的新品种就是转基因品种。

52、“三农”

所谓“三农”问题,就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研究三农问题目的是要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稳定。

53、基本农田

基本农田,是指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基本农田是耕地中的一部分,而且主要是高产优质的那一部分耕地,因此并不是所有的耕地都是基本农田。一般来说,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耕地都是基本农田。基本农田保护实行全面规划、合理利用、用养结合、严格保护的方针。

54、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

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

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

这五句话20 个字,内涵丰富,不仅勾画出了现代化农村的美好图景,而且提出了解决

“三农”问题的系统思路。

55、现代农业和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区别

现代农业和农业现代化有着很大区别。两者强调各有所重。从内涵来看,现代农业是传统农业质变后的新农业,现代农业强调的是农业发展所达到的一种先进状态,一种水平,是静态的,强调目标或结果。在整个农业发展过程中,现代农业被赋予目标的角色意义。但农业现代化则不同,从狭义上看,农业现代化是指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及手段,农业现代化强调的是农业发展的动态过程,强调农业发展应当采用的方向、方式及方法,强调的是农业发展的途径与手段。从广义上讲,农业现代化包括农业发展所要达到的状态,即现代农业。因此其外延更广,现代农业只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农业日益用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经济管理方法武装起来,使农业生产力的由落后的传统农业日益转化为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实现了这个转化过程的农业就叫做农业现代化的农业或现代农业。

由此可见,现代农业和农业现代化不是同义语,要求二者的研究应有所侧重,现代农业重在农业发展的目标或结果,而农业现代化则重在农业发展的过程及手段。

56、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无公害食品是按照相应生产技术标准生产的、符合通用卫生标准并经有关部门认定的安全食品。严格来讲,无公害是食品的一种基本要求,普通食品都应达到这一要求。绿色食品是

我国农业部门推广的认证食品,分为A 级和AA 级两种。其中A 级绿色食品生产中允许限

量使用化学合成生产资料,AA 级绿色食品则较为严格地要求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

的肥料、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和其他有害于环境和健康的物质。从本质上讲,绿色食品是从普通食品向有机食品发展的一种过渡性产品。有机食品是指以有机方式

生产加工的、符合有关标准并通过专门认证机构认证的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包括粮食、蔬菜、奶制品、禽畜产品、蜂蜜、水产品、调料等。有机食品与其他食品的主要区别是:第一,有机食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绝对禁止使用农药、化肥、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质,并且不允许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其它食品则允许有限使用这些物质,并且不禁止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如绿色食品对基因工程技术和辐射技术的使用就未作规定。第二,有机食品在土地生产转型

方面有严格规定。考虑到某些物质在环境中会残留相当一段时间,土地从生产其他食品到生产有机食品需要两到三年的转换期,而生产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则没有转换期的要求。

第三,有机食品在数量上进行严格控制,要求定地块、定产量,生产其他食品没有如此严格的要求。

57、有机农业

有机农业是遵照一定的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以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58、有机农业有哪些特点

(1)建立循环再生的农业生产体系保持土壤的长期生产力。

(2)把系统内的土壤富含微生物、植物、动物和人类看成是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应得到人

们的同等关心和尊重。

(3)采用土地与生态环境可以承受的方法进行耕作按照自然规律从事农业生产完全不使用

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等充分体现农业生产的天然性。

(4)有机农业生产体系产品是完全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加工成的有机食品

59、有机农业与我国其他农业的区别

有机农业与我国其它农业区别表现在:

(1)有机农业在其生产中绝对禁止使用化学合成物质及转基因产品,而其他农业生产允许

或限制使用这些物质。

(2)有机比其他农业产品的加工质量要求更高,质量控制管理更加严格,在其生产和加工

过程中不但要建立更为严格的生产质量控制和管理体系,还要建立并发展替代原来常规农业生产和加工的技术与方法。

(3)与其它农业产品生产过程相比,有机农业产品的整个生产、加工和消费过程更注重食

物和环境的安全性,突出人与自然、经济、社会的持续和协调发展。

60、国家制度和国家性质

国家制度又称国家体制,是确立一国阶级统治关系的基本制度。主要指国体(statesystem),即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反映国家的本质,国家的阶级属性。国体决定政体(political system),并通过政体来表现,所以国家制度既包括国体,也包括政体,是规定国家权力归

属什么阶级和这个阶级采取什么组织形式以实现其权力的制度。国家制度一般都规定在各该国的宪法、法律和其他特别法中。国家的政治体制以及一切机构组织与活动的原则都是根据国家制度来规定的。

国体:通常把国家的性质称为国体,具体的说,就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所处的地位。统治

阶级的性质决定着国家的性质。中国宪法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作了如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61、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就广义而言,是指不同的社会政治力量(包括阶级、阶层、政党、集团乃至民族、国家等)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为了实现一定的共同目标,在某些共同利益的基础上组成的政治联盟。简要地说,统一战线就是一定社会政治力量的联合。

我们现在讲的统一战线,专指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下,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组织和领导的统一战线。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为了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实现各个时期特定的战略目标和任务,团结本阶级各个阶层和政治派别,并同其他阶级、阶层、政党及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在一定的共同目标下结成的政治联盟。

6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根据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对国家大政方针和群众生活的重要问题进行政治协商,并通过建议和批评发挥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作用。

63、政治协商的主要内容和形式

人民政协政治协商的主要内容是: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各党派参加人民政协工作的共同性事务,政协内部的重要事务以及有关爱国统一战线的其他重要问题。

人民政协政治协商的主要形式有:政协全体会议,常务委员会会议,主席会议,常务委员专题协商会,政协党组受党委委托召开的座谈会,秘书长会议,各专门委员会会议,根据需要召开由政协各组成单位和各界代表人士参加的内部协商会议。

64、十八大的主题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6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党的十七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66、我国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67、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6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人民普遍受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公有制占主体,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根本原则。

69、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在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

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70、法的概念和本质

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权利和义务为调整机制,以人的行为及行为关系为调整对象,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的意志,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价值目标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法的本质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71、法的基本特征及作用

法的基本特征:规范性、国家意志性和普遍性、权利义务的一致性、国家强制性和程序性。法的作用:(1)规范作用: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强制

(2)社会作用: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72、立法的指导思想

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

73、立法的基本原则

(1)以宪法为依据(2)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为标准(3)从实际出发(4)吸收借鉴历史的和外国的经验(5)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6)稳定性和连续性相结合(7)总结实践

经验与科学预见相结合

74、法律适用的原则

(1)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2)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原则(3)司

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的原则(4)专门机关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原则(5)实事求是、有错必纠和国家赔偿原则

75、法律关系的基本特征

(1)法律关系是依据法律规范而建立的社会关系

(2)法律关系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3)法律关系是以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手段的社会关系

76、违法的分类

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根据违反法律的不同可分为违宪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按照对社会危害的程度,可以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犯罪)。

77、宪法的基本理论

宪法的修改主体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法律的解释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1954 年宪法;

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 年宪法。从1954 年宪法开始,共修改了7 次。

78、宪法的法律特征

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的法律特征:

(1)在内容上,宪法规定着一个国家有关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一些最根本、最重大的问题;(2)在法律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3)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宪法较

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79、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是具

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基本内容:

第一,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亲密战友。第二,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第三,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第四,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活动准则。

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多党合作的主要形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8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基本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

81、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目标和步骤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到21 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邓小平在总结我国以往发展战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步骤:

第一步,从1981 年到1990 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 年到20 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第三步,到21 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8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指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8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84、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1)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理论基础

(2)当代国际局势的新发展,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3)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和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

经验,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依据。

(4)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

85、邓小平理论的探索与实践过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开创了我国历史发展的新时期。党的十二大,邓小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1992 年初,邓小平南巡谈话,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了新境界。党的十

四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做了系统概括。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把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

86、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和首要问题

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首要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87、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88、如何理解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1)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不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创

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只有不断解放生产,发展生产力,才能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否则,就没有说服力。

(2)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社会主义作为比资本主义更高

形态的社会,它必须能够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更发达的生产力,否则,它就没有产生存在的理由。

(3)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解决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

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且这个矛盾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在这一主要矛盾中,矛盾的主要方面是社会生产的落后。要解决这一主要矛盾,不能靠压低人民群众合理的消费需求,惟一的办法就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把集中精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4)始终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本质体现。

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建立时就是以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走上历史舞台的。党适应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产生,并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

89、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90、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社会救济是属于低层次的保障;社会福利属于最高层次的保障;社会优抚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保障方式。

95、什么是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96、什么是辐照技术

辐照技术,是利用射线与物质间的作用,电离和激发产生的活化原子与活化分子,使之与物质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与生物化学变化,导致物质的降解、聚合、交联、并发生改性。

这样一来,就为采用常规处理方法难以去除的某些污染物提供了新的净化途径。如:用辐照法处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用γ—射线辐照处理固体废物,用电子束处理废气。

97、影响作物品质的因素有哪些

(一)遗传因素

作物产品品质性状,作物的主要经济性状包括蛋白质、淀粉、脂肪、维生素的含量等品质都受遗传基因的控制,因此,作物的产品品质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同时作物之间和品种之间都存在品质的差异。另一方面,作物的品质性状在遗传上一般都是数量性状,容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二)环境条件

(1)地理条件:禾谷类作物籽粒(小麦、水稻、玉米、大麦、黑麦)籽粒蛋白质由北向南、由西向东逐渐提高;而大豆是南高北低;同时小麦的蛋白质含量随纬度或海拔高度的降低而逐渐降低。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由于气温低、雨量少、日照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油分的合成。

(2)季节条件:季节不同,产品品质差异较大,如南京的早稻和晚稻相比,一般是早稻的米质较差。

(3)温光条件:就温度而言,在一定的范围内,随温度的提高,籽粒蛋白质有所增加,例如小麦在20-25℃条件下,蛋白质和面筋含量最高;水稻籽粒成熟期间的温度与直链淀粉

含量呈负相关;当烟草成熟时,若在24-25℃昼夜平均温度下,持续30 天左右,有利于提高烟草叶的品质;

(4)水分条件:而水分(无论是降雨量还是土壤水分)增加,蛋白质含量有所降低;当然水分、温度、施肥不同时,也会影响到油分的含量和成分;当然,土壤水分含量、矿质营养以及光照、种植密度均影响烟草的品质。而麻类作物生长期间水分充分供应,可促进形成品质优良的韧皮纤维,防止木质化。

(5)营养条件:一般来说,就肥料而言,氮肥能增加籽粒蛋白质含量,当氮磷钾配合时、产量和蛋白质均明显增加;氮肥用量高,油分中饱和脂肪酸增加,而不饱和脂肪酸减少,促使脂肪酸价提高,使油分变坏;钾肥和磷肥有利于马铃薯块茎中淀粉含量的提高,而氮肥则降低淀粉的含量;对于甘蔗和甜菜,生长后期较低温度有利于糖分积累,当然氮磷钾配合使用以及增加钾肥用量均可提高含糖量;氮磷钾三要素有增加棉纤维长度和强度,改善纤维细度,全面提高棉纤维品质的作用。

98、简述作物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间的关系

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是绿色开花植物生长过程中两个既不相同又密切相关的过程。我们一般把根、茎、叶这些营养器官的生长称为营养生长,而把花、果实、种子等生殖器官的生长称为生殖生长。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是很复杂的,既有相互依存的一面,又有相互制约的一面。这主要表现在对有机养料的分配上。首先二者相互依存,营养生长为生殖生长提供所需养分,生殖生长为下一代的营养生长提供条件,另外又相互制约,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存在养分的竞争,当营养生长过旺时则生殖生长受到抑制,当生殖生长过旺时,则营养生长不良。因此要正确处理好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

99、对当前一些蔬菜的热点问题的看法(种菜、流通、销售、市场管理等方面论述)

为什么菜农种菜不挣钱,市民吃菜价格高?菜农出售的菜价低,为什么消费者菜篮子里的蔬菜价格那样高?蔬菜市场出现“菜贵伤民,菜贱伤农”的怪圈。第一,油品价上涨导致运输成本上涨。第二,销售商垄断流通环节,一头压低收购价格,一头抬高销售价格。第三,城

市的市容管理阻断了菜农和消费者直接交易。由于各个城市要整治市容,建卫生城市,取缔了街边菜市场,阻断了农民和市民的直接交易,加大了农副产品的交易成本,既伤害了农民,也伤害了市民。第四,市场生产的盲目性让菜农受伤。菜农种植什么,种植多少,完全根据蔬菜市场价格的变化和以往的种植经验,可是蔬菜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时间性。现在某种蔬菜的价格高,不一定收获蔬菜时保持高价格。价格跌了,菜农就会赔本。我国的菜农都是小农,市场风险承受能力小,菜价稍有波动,就会造成巨大损失。第五,城市管理者移情别恋。各地都抓GDP 指标,房地产是各地发展所重视的头等筹码。菜篮子工程被遗忘了,菜农就会

出事,市民就会不满意。第六,蔬菜种植地点和蔬菜消费地点之间的距离扩大了。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张,原来的菜地都被开发,或者成为工业园区,或者成为商品房的开发区,或者成为高校扩张的地盘,新的蔬菜种植区距离城市菜市场越来越远,造成运输成本增加,以及市场信息的不畅通。第七,日本地震造成核泄漏造成中国消费者不敢食用大叶青菜。日本核泄漏事件发生后,媒体连续报道核浮尘扩散漂移情况,我国大部地区检测到核浮尘颗粒,虽然科学家说污染计量很小,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公众还是担心,拒绝食用大叶青菜,特别是沿海一带,青菜滞销,菜农巨亏。

100、谈谈高山云雾出好茶的原因

(1)海拔升高,气压降低,空气稀薄,受茶树蒸腾作用相应加快的影响。芽叶本身不得不

分泌出一种抵抗素来抑制水分的过度蒸腾,这种抵抗素就是茶叶的宝贵成分——芳香油。所以高山茶香气较高,冲泡后杯底留香,持续时间较长。

(2)高海拔地区,紫外线强烈,空气中的氮很容易离子化,浸入土壤,充足的氮源,为茶

树积累营养物创造了条件。

(3)高山地区多以腐质砂石土壤为主,土层深厚,通气性好,酸度适宜。高山密林,落叶

较多,有机质和矿物质丰富,非常适合茶树的生长。

(4)高山地区,人迹罕至,空气质量良好,几乎没有污染。大型乔木茶树凭借自身的抵御

能力,少有病虫害的干扰,是真正意义上的“天然有机”。

(5)高海拔山区云雾弥漫,茶树接受日光辐射和光线的质量与平地不同。长波光受云雾阻

挡在云层被反射,以青蓝光为主的短波光穿透力强,作用于茶树而合成更多的生物碱和酚性物,这也是高山茶味酽力刚的原因之一。

(6)海拔越高,昼夜温差越大。昼夜温差大,非常有利于茶树氮磷物质的代谢,加快茶树

自身营养物的体内循环,促进茶树生长。高山地区白天气温高,日照充足,茶树的光合能力强,合成物质多;夜晚气温较低,茶叶背面呼吸气孔关闭,茶树的呼吸作用随之放缓。由于呼吸消耗减少,茶树的营养物质得以更多的积累和贮存。而使得高山茶内含物质更加丰富。(7)云雾缭绕的山区,当阳光接触地表,紫外线被水蒸气反射,更多红橙光的进入,为茶

树合成生长要素(氨基酸和碳水化合物)打下了坚实基础。

(8)云南的古茶树一般都生长在高山密林中,热带雨林的高大阔叶乔木,为古茶树遮挡了

强烈的阳光。漫射光和闪射光构筑了古茶树生长的天然大棚。使高山古茶持嫩、显毫,外形更加美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