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西泰和周氏族谱

江西泰和周氏族谱

江西泰和周氏族谱
江西泰和周氏族谱

矩公为瑜公二十一代世孙,本人为矩公三十七世孙。

瑜公,字公瑾,庐江郡舒县人,生于汉灵帝熹平四年(175),卒于汉献帝建安十五年(210),东吴名将,前部大都督,他的实际职务是吴偏将军,领南郡太守,都督只是战时临时职务。其父周异,官至洛阳令。其祖父名讳,史志不载,今谱中说瑜公祖父名周术,不知本据何来?史料上记有瑜公高祖周荣,字平孙,官至尚书令、山阳太守,周荣自称“江淮孤士”,说明出身并不显贵。荣子周兴,少有奇才,官至尚书郎。兴子周景,字仲飨,官至尚书令、司空,追封安阳乡侯。景长子周崇嗣父爵,官至甘陵相。景次子周忠(即瑜公堂伯父),字嘉谟,官至大司农、太尉录尚书事。周忠子周晖,官至洛阳令。瑜公妻乔氏(即小乔,孙策娶大乔),生二子一女,女周彻为太子孙登妃,长子周循,号三承务,尚公主,拜驸马都尉,惜早卒,公主讳鲁班,字大虎,吴主孙权女,步夫人所生,循卒,改适全琮。瑜公次子周胤。瑜公墓葬甚多,今安徽庐江县有周瑜墓,附近有小乔墓相对,江苏无锡有其衣冠墓,另湖南岳阳也有周瑜墓,旁附小乔墓。

周胤,号五承务,生于汉建安五年庚辰(200)十月廿八日子时,卒于吴赤乌二年(239)七月七日午时,官兴业都尉,封都乡侯,妻孙氏,系吴宗室之女;继室鲁氏,系鲁肃之女。因忤主,罪徙庐陵,后吴主召还复爵,途中见乌鸦向东引路,会卒于庐陵油田九龙山下带源(现吉安县油田镇大庙前村小庙前北边村),此地遂名乌东。其子孙遂家于此。有子三,长豫,次泰,三纂。今谱中把东晋周处家族也列于胤公名下,实为谬误。周豫东归京都建业受封袭爵,后还居原籍庐江郡舒县(今安徽庐江县),该支后世不显;周纂以军功升吴威远将军,后迁居平都县蜜湖(今江西省安福县枫田镇),为蜜湖之祖。周纂后将其父周胤之墓迁葬蜜湖北岩小台山。

周泰于建安二十四年己亥(219)八月十六日卯时吴都建业生,与其弟周纂为孪生,泰留守父墓,袭都尉,吴宝鼎二年丁亥(267)封都乡侯,遂家于庐陵乌东。泰公卒后与妻刘氏合葬乌东小庙前北边村九龙山上,该墓今存。泰生子三,光苑(讳致)、光煦(讳政)、光熙。

光熙,讳敬,生于东晋咸宁元年乙未(275),素研诗书,克绍箕裘,仕晋官至宜春令,妣时氏,生子范。

范,字世范,生于东晋永嘉二年戊辰(308)。仕晋官至桂阳兵马使,妣刘氏,生二子,显、柏。

显,字名扬,生于东晋建元二年甲辰(344),妣胡氏,生子达。

达,字通权,生于东晋兴宁三年乙丑(365),仕吏部尚书,妣郭氏,生子崇武。

崇武讳虔,字纬成,生于东晋太元十三年戊子(388)。妣刘氏,生子坦。

坦字楚良,生于东晋义熙二年丙午(406),正值桓玄称帝之年。妣罗氏,生子三,昉、联、聘。

昉字兆源,生于南朝宋文帝元嘉十四年(437),幼年聪慧,善画人物。仕南齐为博士大夫。妣赖氏,生子徵,

徵字碧允,生于南朝宋明帝泰始五年己酉(469),官桂州刺史,妣林氏,俱葬乌东,生四子,玢、瑞、珊、琏。

玢,字瑞美,生于南齐永明十年壬戍(492),官庐陵太守。妣刘氏,俱葬乌东马尾坑。生三子穆、利、祺。

穆,字笃厚,生于南梁武帝大同五年己未(539)。官石阳令。妣朱氏,生子汾翁。

汾翁,字青泉,生于南梁敬帝太平元年丙子(556)二月八日巳时,殁于唐贞观二年戊子(628)冬月二十八日午时,官至隋行军总管、骠骑将军、会稽刺史。隋末之乱,汾翁携眷属避居袁州北门(今江西省宜春市),开馆授徒。隋亡唐兴,还居原籍庐陵乌东,葬庐陵九龙山乌东带源河江祠月形山(今吉安县油田镇九龙山),正妻吕氏,南陈永定二年戊寅(558)三月十九日卯时生,唐贞观十三年己亥(639)腊月二十三日辰时庐陵乌东殁,葬与夫合墓,今墓碑犹存。生四子孟仁、仲仁、汉仁、举仁。

举仁讳必,生于唐高祖武德八年乙酉(625),唐御史。妣戴氏,生子敏。

敏,字子聪,号东野,生于唐高宗仪凤三年戊寅(678),官文林郎。妣肖氏,俱葬乌东,生子从德。

从德,讳隐,进士,官御史、太守。生子以清。

以清,字洪泉,生于唐肃宗上元元年庚子(760),葬乌东。妣肖氏,生四子,长岳(沂泫)、次墀(沂滨)、季江(沂渊)、幼道(沂漳)。即为著名的江西“四沂祖”。长子岳,字德高,号沂泫,仕宜春令,世居乌东,为油田大庙前及吉水醪桥始祖。沂泫生子二,长子守已(守已生安一,安一生达道、达德,安三生达文)、次子守素(守素生安二,安二生达行、达仁)。以清三子江,字德青,号沂渊,仕唐大理寺评事,生子威;威字有仪,居金陵,生子矩,矩字必至,号云峰,南唐天成己卯进士,任南唐西台监察御史,迁西昌县南冈爵誉里(今江西泰和县螺溪乡)。矩生二子,长子翰,号雪岩,漆田居祖,称学士派;次子羡,字子华,号玉池,爵誉居祖,称仆射派。二子后裔文风大盛,仕宦辈出,合称西昌

周氏学士仆射两派。以清四子道,字德行,号沂漳,为桑园始祖。沂漳随兄沂滨迁吉水泥田,子桢居吉水栎坑,桢生庭瓒,庭瓒生茂迈、茂进、茂迁。分居栎坑、刀安、仓前,其后迁吉水桑园。

周氏辈分表(最新)

起源主要有四:(1)出自周昌、周任之后。《河图运录法》载,远古黄帝轩辕氏有大将周昌,商代有太史周任,两人后代均以周为姓氏,分散于古时的汝南(今河南、安徽一带)、庐江(今安徽、湖北境)、浔阳(今属江西)、临川(今属江西)、陈留(今属河南)、沛国(今河南、安徽、江苏境)、泰山(今属山东)、河南(今属河南)等地。(2)出自姬姓,始祖后稷。后稷母亲为姜螈,父亲为帝喾。西周初年人们就把后稷奉为周族的始祖,后稷的裔孙古公亶父(即周太王)为狄所逼,率领族人自邰迁徙至陕西岐山下周原,从此称为周族。到文王姬昌时,以国为氏。周姓主源。(3)少数民族改为周姓。(4)他姓改为周姓。 迁徙:周姓最初发源于今陕西渭河平原地区。周姓由西向东迁徙繁衍,与周王朝都城由陕西向河南东迁有密切关系。自平王东迁洛阳后,周氏得到大举繁衍,曾一度成为巨族。战国秦汉时期,秦灭六国时对各国贵族的迁徙,以及秦末战乱,为周姓发展、扩散提供了条件。这一时期周姓迁徙到今河南南部、江苏北部等地,并在当地形成望族,即汝南周氏、沛国周氏。魏晋南北朝时,因北方长年战乱,出现了第一次民族大迁徙,周姓族人也随从中原的士族大举南迁。隋唐前后,周姓又有大规模发展,唐末五代连续几十年的军阀混乱,特别是北宋末年金兵南下与南宋末年蒙古兵南 郡望:汝南郡汉时置郡。此支周氏为周平王少子烈的后代,其开基始祖为周平王少子姬烈裔孙周跋扈邕。 沛郡汉时置郡。此支周氏,其开基始祖为汉代汾阴侯周昌。 陈留郡西汉时置郡。此支周氏为汉代周仁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晋代周震。 浔阳郡治所在今江西浔阳 临川郡治所在今江西南城。 庐江郡治所在今安徽庐江西南。 泰山郡治所在今山东泰安东南。 淮南郡治所在寿春县(今安徽寿县)。 永安郡治所在新城县(今河南光山西)。 河间郡治所在乐成县(今河北献县东南)。 临汝郡治所在梁县(今河南临汝)。 华阴郡治所在郑县(今陕西华县)。

谭氏家谱字辈排序大全

谭氏家谱字辈排序汇编 我谭氏始祖出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系姓姬,皇帝子孙,颛顼zhuanxu之后,衍至谭国襄王、子爵,名尚诤。风氏,在山东莒县,生子:祁qi公,以谭为姓,为一世祖,传至39世书奇、卷达二房分衍。卷达次子建极生宫,字博仁。宫生可奕、可祥。可奕衍至45世进峰生9子,进鸿生4子,进颇生5子,共18子,称18宏世系。十一郎宏亮,即进峰公第五子故又称五郎世系。衍至63世朝祯、朝祥、朝贵等诸兄弟,于明朝洪武初年,由湖北麻城孝感起程入川后,又分房衍移至今,其流源世系如下: 居山东莒县 1世谭祁zhi 妣胡氏生子锦 2世谭锦妣陈氏生子春 3世谭春妣方氏生子梅 4世谭梅妣李氏生子奕yi 5世谭奕妣朱氏生四子:儒、会、积、标 6世谭儒 谭会妣谢氏生子珍 积 标 7世谭珍妣于[又俞]氏生二子:云、雪 8世谭云妣周氏生子照 雪 9世谭照妣徐氏生子轩 10世谭轩妣马氏生子伍 11世谭伍妣陈氏生子:秉、菁jing、辉、耀 12世谭秉 菁妣吕氏生子:与[兴]、文 辉 耀 13世谭与[兴] 妣黎氏生子裕 文 14世谭裕妣童氏生二子:简、端 15世谭简妣焦氏生子:时英

居山西太原16世谭时英妣晋氏,自莒迁太原,生子典书 谭杰升字端子,妣齐氏,升二子:佾yì、任 17世谭典书妣郝hao氏[又曰郭氏]生子:济、淡[又曰:谟] 谭佾妣夏氏生子姜孟 谭任 18世谭济妣夏氏生子青杨 谭淡[谟] 谭姜孟妣颜氏生二子:恭宗、敬宗 19世谭青杨妣姒si氏生三子:太定、太德、太常。[“太”:川东谱记为“大”]。 谭恭宗 谭敬宗妣曹氏生: 叔胜,由南海[今广州市]徙始兴衍大庾yǔ 20世谭太定 太德 太常妣郭氏生二子:玉成、玉润 叔胜 居河南弘 21世谭玉成讳顷,居金陵[江苏南京清凉山,即南京别称],西汉时吕后末[公元前179年],佐齐王起兵诛诸吕有功,封元侯[老谱称顷元侯是也],为弘农郡主[今河南灵宝县北],遂开弘农谭氏,又曰弘农氏,居弘农, 妣杨氏生三子:章宪、章斐fei、章文 谭玉润讳珠,妣李氏生子质 22世谭章宪妣姜氏生子:祥昭、祥瑞 谭章斐 谭章文 谭章质字文彬,妣王氏生子善信 23世谭祥昭西汉景帝时[公元前156至前141年间],任江西西昌巡司。妣沈氏生子:晋康,维康、经康、纶康 祥瑞 24世谭晋康 谭维康 谭经康 谭纶康妣秦氏生三子:运明、暄太[泰]、永益 25世谭运明 谭暄太 谭永益讳京, 汉昭帝元风时[公元前80至75年间],任朝奉大夫。妣有氏生子:芳明26世谭芳明妣蒋氏生二子:湘灵、湘湖 27世谭湘灵妣唐氏生子:崇道、崇德、崇仁 谭湘湖 居浙江绍兴 28世谭崇道 谭崇德由弘农迁会稽[江苏苏州市]。妣程、陈氏生子:荣宝

周氏家谱表格.5

谨存此薄,人人坚心·由 楚 入 蜀 · 从 古 到 今 · 连 汉 发 派 · 於 历 生 庚 · 周 氏 家 谱

思思想想注立起` 子子孙孙效前来` 亲 族 同 住 分 高 下 ` 修 远 薄 厚 有 安 排 ` 子 孙 尽 心 护 存 薄 ` 后 人 均 是 一 脉 派 ` 注 籍 此 薄 为 根 基 ` 方 知 前 人 一 大 概 ` 追 思 祖 世 兴 万 代 ` 万 历 生 庚 存 放 在 ` 周 氏 家 谱 前 言 诗 曰

周氏家谱在解放后合作化一九五几年间 已失。 本家族人口众多 , 迁进迁 出十分混 乱, 有的卖田土外移落业, 有的上门外出和包养各地落业 , 老人一天 天减 少 , 串头 大, 取名无排行, 等以后上下好称呼。 ` 周氏十二 代孙周清银根据上五房周中会分房小谱资 料 , 周嘉山之后黄岭村周氏记录资料, 上五房周铭换老人口述记录资料 , 四川日报到湖北省调查入川落户资料。 我整理` 汇编制作家 谱八本 , 各分房一本, 文化 有限请指正 。 我祖由楚移蜀 , 立下十九世. 眼观十九世排行将要排满( 嘉、仕、汉、永、应。中、朝、 廷、文。 铭、椿、清、炳、在。锡` 、 柱、济、 辉、坤). 现新排二十代排行接上坤。 祖、传、敬、孝、义。 满、堂、万、代、兴。仁、礼、德、宽、厚。福、禄、寿、长、存 周氏家谱前言诗语

周氏祖籍湖北省(楚)黄洲府、黄冈县、孝 感乡、九岭埂、马桑坡住居业。特注明(嘉 靖中、孝感乡、从麻城县化为黄冈县、战乱 后人少又与黄安县合并。清朝初1620 年黄安县的仙居乡、孝感乡、又化为红安县至今。 大明宣德三年,戊申年师徒从楚孝感乡马桑坡移蜀入川各地落业为居。 五位太祖名列排名如下: 嘉 庄公 —— 落业蜀都泸州江门镇。 嘉全公—— 落业成都府北门新都县。 嘉旺公——落业简洲东乡铁佛寺。 嘉捧公—— 落业简洲东乡周家沟周氏一世祖 嘉山公—— 落业简洲甘泉乡、香岩寺。 特注明: 我周家沟太祖周嘉捧所生三子。 妣祖俞氏 周仕甫 周仕才 周仕荣 注明:嘉山公所生一子可志公 —— 所生 五子战乱外逃排行不清楚。 周氏家谱

周氏溯源世系表

周氏溯源世系表 (上古世系(轩辕黄帝-----威显公) 一世 黄帝讳轩辕有熊国君,少典之子也,其母曰,附宝见大电绕北门枢星感而怀孕,二十四月生帝子轩辕之邱,因名曰轩辕,生而神灵,日角龙颜,有景之象,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国于有熊故号有熊氏,习用于戈,以徵不享诸侯感来宾从,于是即位为天立,始立制度,万世赖之在位百年,寿百二十有一岁,崩于荆山之阳,葬在陕西省延安府中部县桥山(公元前二六九七年即位,甲子)妣曰嫘祖,生子:昌意玄嚣。 二世 少昊讳玄嚣,名挚,其母曰嫘祖,见大星如虹,下临华渚之祥而生帝以金德玉,天下遂号金天氏,能修太昊之法,故曰少昊都曲阜,在位八十四年寿一百岁,葬在衮州阜县云阳山(公元前二五九七年即位甲辰)妣无怀氏生子:侨极颛顼。 三世 颛顼祖黄帝,生身父昌意,初其父娶蜀山氏之女,曰昌业,是为女枢,感瑶光贯日之祥,而生帝于若水,年十岁佐少昊,年二十即帝位,以水德绍金天氏,初国高阳故号高阳氏,在位七十八年,寿九十七岁,葬在东昌府业阳(公元前二五一三年即位戊辰)妣邹屠氏,又妣胜溃氏生子:卷章、穷蝉、嗣子:帝喾。 四世 帝喾讳俊,祖少吴,生身父侨极,帝生而神灵,年十五佐颛顼,受封于辛年,三十以水德代高阳氏,为天主以其肇基于辛故号高辛氏,都于毫,在位七十年,寿一百五岁,葬在直棣省大名府清丰县顿丘山(公元前二四三五年即位丙戌)元妃有邰氏女曰姜嫄生子:弃;次妃有娀氏女曰简狄生子:契;三妃陈锋氏女曰庆都生子:尧;四妃取訾氏女曰常仪生子:

挚; 五世 后稷讳弃,其母曰姜嫄,出杞郊,某见大人迹心忻然悦之,而履其拇遂,歆歆然如有人道之感,於是震动有娠,诞弥厥月,居然生子,以为不祥,乃弃之隘巷马牛羊过者皆避不践,县城腓字之徒,置之不林,适会伐山林者,多迁而归之,又置之渠中,水上飞鸟以翼覆之其母以为奇遂收养焉,因初欲弃之,故名曰弃,其为儿时游戲好种树麻菽,长大遂好耕农,虞命为农师,教民稼穑,树艺五谷,天下得其利,启世赖之有功,封于邰以主,母祀号曰后稷,乃周人所由以生之,始周公制礼,尊后稷以配天实,以其受天命而生也(约公元前二二五五年)娶有娀氏女,生子:不窟。 六世 不窟先袭父爵,以服侍虞帝,后弃其官,守自徒于西北方,以化夷狄,娶蜀山氏之女,生子:鞠陶。 七世 鞠陶善继父志,忠厚可风,娶葛天氏之女,生子:公刘。 八世 公刘公居在戎狄之间能修先祖之业,百姓怀之,多徒而保焉,乃相土地之宜回於豳,各修旧业服其先畴,虽豳地苦寒,能成活壤,使民殷富周道之兴,实自州始矣,娶姒氏之女,生子:婺玺。 九世

全国周氏家谱字辈集

全国周氏家谱字辈集 湖南,岳阳,临湘,长塘,磡头东周氏字辈: **季福德*,仕*怀易道,养臣奇运瑞,开天焕美经,济显明良。 湖南安化三甲周氏文郁公支字辈:) 在大成平世,恩荣锡福长,家传多厚久,永远庆名扬。 湖南安仁县西门周氏字辈: 祖宗远积德,忠厚立纲常,易发前知理,图传大极章,诗书徵世泽,道学昺辉光,永锡作求膺,命申福禄长。 湖南常德石门周氏字辈: 用乃常训自,念刻新。 湖南常德市汉寿县周氏字辈: 恒通远达久,昌龙。 湖南常德周氏字辈: 宗祖传宏泽,继志子民方,学生曾邦国,才领百代昌。 湖南常德周氏字辈: 宗祖传宏泽,继志子民方,学生曾邦国,才领百代昌。 湖南郴州周氏字辈: 宣德常宜后,作孚念立纯,恩石采章文。 湖南慈利县宜冲桥乡双溪村周氏字辈: 德开国兴家,训克明敬宗,有道。

湖南敦睦堂周氏新订派语周氏字辈: 世兴锡本,立业敦诚,远昭祖泽,大振家声,贤能应连,忠孝余英,永聊宗谊,代会隆平。 湖南凤凰县周氏字辈: 华仕贤仁善。 湖南扶彝(新宁) 周氏字辈: 一贵信文枝,丹子必廷友,奕世启闻学,大登朝维时,家毓忠良佐,長开景运宜,贤能如可作,道德绍鸿基,念祖崇经訓,代承富夀贻,显扬隆肇锡,建树懋纯熙。 湖南桂阳流峰富社周家字辈: 子以宗祖仕,仁义礼智信,继启荣昌泰,光辉显耀名。 湖南河坞爱莲堂/汝南郡周氏: 层华世思永,陟祖亭乾元,邦正国善庆,明励志希儒,为学之珍文,成席聘科第,先登家尚修,齐达以治平,功垂名列佐,辅良宾德泽,远守嵩岳聚,灵英才蔚起,式廓长增。湖南衡南周氏辈字:高曾绵世泽,朝阳振天国,新维安康永,大启家庭德。湖南衡阳常宁敦伦堂周氏字辈: 仲文命尚承,国正天心顺,官高圣泽崇,凤鸣徵瑞远,麟趾肇基鸿,祚衍岐山秀。 湖南衡阳耒阳市周氏字辈: 常从后作。 湖南衡阳周氏字辈:)

汝南周氏宗谱序

汝南周氏宗谱序 汝南堂周氏家族宗谱 周氏宗谱拾遗 饮水思源 周姓始祖——周后稷 周后稷,名弃,系黄帝玄孙,帝喾之子。幼随其母姜女原在邰部落长大成人后,发挥聪明才智,教导邰部落人民开垦荒地,种植庄稼,使邰部东人民结束了流动不定的游牧生活。舜帝见他功勋卓著,给予掌管农业的稷官,史称“后稷”,周姓人尊为始祖。 周平王姬宜臼

周敦颐像 周敦颐母亲郑氏宋碑残片 【渊源】 周姓的起源与演变根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魏书?官氏志》、《中国姓氏》和《小学必读百家姓》所载,构成当代汉族周姓主要有三大支:古周国、姬姓和外族的改姓。 第一支出自古周国。5000年前的黄帝时代已经存在周部落,黄帝之臣有周昌和周书,他们都是周部落的人。周部落就是古周国,当属黄帝族。黄帝时代我国西北农业有很大的发展,

已经具有打深井、挖水渠、引水灌溉农田的技术。黄帝之臣周昌和周书大概是最早凿井引水灌溉农田的氏族的首领,他们发展了农业,是当时重要的部落。周字原义为环绕之意,字型像水井和水渠流道。因此,黄帝时代的周部落是以显示其氏族技能的图形“周”作为氏族之徽号,进而成为氏族之名。周氏族一直活动于山西临汾(亦称太原)一带,也是周昌的古周 国之地。这是中国最古老的、有神奇色彩的周姓,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至今,仍有一些周姓人尊黄帝之臣周昌为先祖。 第二支出自姬姓。古今绝大多数的周姓人是奉黄帝玄孙后稷为周姓之先祖。姬姓周的历史始于后稷,后稷名弃,是虞舜时代种稷的农官。稷即谷子,去壳为小米,是当时西北民族的主要食粮。后稷管理农业有功,被封在邰之稷山,今称稷王山,位于山西稷山、闻喜、万荣和运城四地交界处。到了夏朝孔甲时期,夏王朝已衰落,后稷的后裔在商人的逼迫下向北迁移,进入古周国之地山西临汾地区,吸取了黄帝族固有的农耕经验和夏朝的井田制度,创作了区田,发展了农业,壮大了氏族,史称大周。后又越吕梁山进入屈地,今山西吉县及石楼县屈产河一带。进入商朝后,后稷的后裔公刘率族人西迁到豳,即今陕西旬邑县西,亦到过陕西武功县的稷山,

周氏家谱大全

周氏家谱大全 周氏家谱简介 明初就一批著名文学家为江西吉水周氏家谱写序。如:解缙的《吉水桑园周氏族谱序》、杨荣的《周氏族谱序》(此谱为明初翰林院编修周叙重修)、金幼孜的《周氏族谱序》(此谱为明初大理寺少卿周彦奇、国子监博士周歧凤重修)。

周氏来源 始祖:后稷 起源主要有四: 1.出自周昌、周任之后。《河图运录法》载,远古黄帝轩辕氏有大将周昌,商代有太史周任,两人后代均以周为姓氏,分散于古时的汝南(今河南、安徽一带)、庐江(今安徽、湖北境)、浔阳(今属江西)、临川(今属江西)、陈留(今属河南)、沛国(今河南、安徽、江苏境)、泰山(今属山东)、河南(今属河南)等地。 周姓始祖--后稷 2.出自姬姓,始祖后稷。后稷母亲为姜螈,父亲为帝喾。西周初年人们就把后稷奉为周族的始祖,后稷的裔孙古公亶父(即周太王)为狄所逼,率领族人自邰迁徙至陕西岐山下周原,从此称为周族。到文王姬昌时,以国为氏。周姓主源另有一说,即东周时期周公黑肩(即周桓公),曾率军协助周桓王讨伐郑国。后周王

朝因王位继承问题发生内乱,周公黑肩卷入其中被杀,后辈子孙有因“周公”姓者,改姓周。 3.少数民族改为周姓。《魏书·官氏志》记载:“献帝以兄为纥骨氏,后改为胡氏。次兄为普氏,后改为周氏。”唐朝上元年间,少数民族有“暨佐时”(音译)三字姓改为周氏。代北(今山西东北部)复姓“贺鲁”氏,改为周氏,贺鲁氏是由“夷”(少数民族)变为周姓。 4.他姓改为周姓。唐朝先天、开元年间,姬姓为避唐玄宗名讳,改为周姓。五代后梁成油死后被梁太祖朱温赐姓周。元朝末年,福建泉州苏姓改姓周,并迁移台湾新竹。清朝初年,明朝长沙藩王吉王子孙在明亡后逃往宁乡周家,为避祸改姓周。

周姓氏来源

一、来源有四: 1、周姓的最早出现,可追溯到远古的黄帝轩辕氏。据《姓氏考略》所载,相传黄帝时就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将,至商代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这两个人的後代都以周为姓氏。 2、出自姬姓,其始祖为周文王。黄帝的儿子後稷,姓姬。後稷是古代周族的始祖。周公东征胜利後,大规模分封诸侯,其中姬姓国就有53个。这些姬姓国的後人大多改以国名、地名及祖父名号为姓氏。西元前256年,周被秦国所灭,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周宗室子孙及周朝遗民以周为氏。如周平王之後,这一支通常被认为是我国周姓来源的主要部分。另有周赧王之後,周公旦之後。 3、由他氏改姓或他族改姓为周。如北魏时有鲜卑皇族普氏改姓周。南北朝时,代北复姓贺鲁氏自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後,改汉字单姓周氏。南朝陈时,有一著名将领叫项猛奴的被周荟抚养改姓周,名文育。唐玄宗时,有姬氏因避帝名讳,故而改姓周。唐末有叫成讷的,後梁时赐姓周。元时,有一位叫苏卓周的改姓周。又有喜同、术忽、哈刺歹等蒙古人改姓周。明代江苏吴县人吴健7岁时家贫卖身同县周家,也改姓周。 二、迁徙分布: 周氏早期主要在河南发展繁衍。居住在河南临汝的周氏,部分人于秦代迁往沛郡,成为当地著姓,西汉大臣周昌、周勃、名将周亚夫即属此支。东汉末年,京师遭董卓之乱,汝南安城周氏有一支迁居今安徽庐江。西晋永嘉年间,中原士族随晋室同渡,有一支周氏迁往姑熟[姑孰、南洲,今安徽当涂]。唐高宗总章年间,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随行人员中有周姓将校,这是周姓入福建最早者。唐僖宗时,河南周氏族人又有随王潮、王审知入闽的。南宋大臣周必大,自称其先祖为郑州管城人。汝南周氏有一支直接迁往福建宁化石壁乡,还有一支徙居永定。清朝康熙、乾隆年间,闽、粤周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後又有不少人到海外谋生。唐代元和年间,除沛国周氏、长安周氏为周赧王的後代,河南周氏为鲜卑族改姓外,大都是西汉汝坟侯周仁的後裔。周仁5世孙周燕,子孙繁盛,分衍出许多支脉,如周燕之子周忠因任太山太守而在当地定居,形成太山周氏。 四、家乘谱牒: 江苏:周氏族谱六卷、周氏家谱十八卷、润州周氏重修宗谱十卷、江都周氏家谱六卷、润东周氏族谱三十二卷、蒋湾桥周氏宗谱十四卷 浙江:周氏家谱不分卷、周氏宗谱不分卷、武林周氏家乘不分卷、余邑周氏宗谱三卷、汝南周氏宗谱四卷、姚江孝义周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 周氏宗谱、谷阳周氏族谱十六卷首一卷、周氏族谱一卷、周氏续修家谱十一卷首一卷、周氏四修族谱十二卷、小云南周氏宗谱一卷 五、历史名人: 周亚夫[一前143],西汉名将。沛县(属今江苏)人。周勃子,初封条侯。文帝时,匈奴东进,他以河内守为将军,防守细柳(在今陕西咸阳),军令严整,被誉为“真将军”。景帝时,任太尉,平定吴楚七国之乱,迁丞相,谢病免。後以子私买御物所累下狱,绝食死。 周瑜[175-210]:三国吴之名将,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氏,建安13年[208年],火烧赤壁,大败曹操大军,创造了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精音乐,时称“曲有误,周郎顾。” 周处[约236-297]:西晋义兴阳羡[今江苏宜兴南]人氏,字子隐,吴时为东观左丞,晋平吴後,历任新平太守,迁御史中丞,後任建威将军,封平西将军、周孝侯,当地至今流传著他改恶从善、射南山虎、斩长桥蛟之传说,京剧传统剧目《除三害》就是表现他的故事。

周氏家族谱

渠县李渡乡一大队 “周家祠堂”周氏家族的来历 多年来,根据各方面的报刊记载,多处走访问津以及家庭人的一些传说得知:四川大多数人的来历均相同。 明朝中前期,由于和地方称霸,战乱频繁,加之当时的灾荒和病疫等因素,四川人口锐减,到处呈现出十室九空、田地荒芜的凄惨之状。后来到了清明时期,演变成了一片大郁郁葱葱的森林。由于四川气候宜人,土地肥沃,物产富饶,当时朝廷中就有很多人提出建议让其他地方的人迁移至天府之国,以改变四川人烟稀少的局面,后来得到皇帝的批准。在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先从湖北省依据当时各家多的兄弟多少并以“三丁抽一,五丁抽二”的办法移民至四川,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湖广填四川”。 随后到了康熙时期,又分别于公元1671年、1678年以及雍正1717年分两批从湖北、湖南、广东、福建、江西、安徽、江苏、山东等省先后移民来到四川。移民来时有各地方政府所派官兵护送领路,沿途设有驿站,为移民提供食宿。当时政策规定:到达目的地后任凭百姓垦殖,永占为业,并免五年田赋。来川的移民第一年由政府提供全人口粮,第二年供给半口粮,第三年就可自给了,五六年后开始征地税、纳皇粮。就是这样一代一代的发展、进步、演变到现在。 周氏的祖先就是清朝第一代皇帝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移民而来。我们家族的来川祖先人周尚斗家本应抽派二儿子周朝宰来川,

当时他考虑到儿子还很年轻,来川安家他不放心,于是就亲自携带大儿子周朝开和二儿子周朝宰以及家人约五六人一行举家迁移,由湖北省麻城县高观音(高街沿)来到四川渠县。先在金罗彭家河居住,后才迁移到李渡,并在盐行街购买并修建了许多房屋。从此,周朝开住李渡安居乐业。他的弟弟周朝宰则去了达县安家。 后来到了第四代人即周国佳、周国佐、周国任、周国志四兄弟时,被称为“四大房人”,这时,就在李渡一大队二村五队(即仙女桥湾)修建了一幢木柱青瓦房,名为“周家祠堂”。解放后即1950年作为二村农协会的办公地点和开会场所,也作过生产队的保管室,最后撤掉木料青瓦等全卖给私人。 “周家祠堂”建成后,就招集一些本族人员商议讨论如何编家谱,大家一致同意:前两代人是从湖北到川应该是祖先,从在四川出生的第一代人开始,编写了周家族谱二十代,如下: 齐、国、先、泽、永 世、代、应、昌、明 正、学、思、忠、孟 洪、文、定、显、荣 周尚斗去世后葬在金罗张家奄独坟处,周朝开去世后葬在彭家河

汝南周氏宗谱

汝南周氏宗谱 <<汝南周氏宗谱序>> (宋)朱熹 “予尝仰观乾象,北辰为中天之枢而三垣九日翟旋绕,归向犹君之尊而不敢不拱焉。俯察地理昆仑为华夏之镇而五岳入表,通峰接山献如祖之亲而敢无本焉。此君亲一理,忠孝一道,忘之者,谓之逆;遗之者,谓之弃;慢之者,谓之亵。无将之道,莫大于不孝。为人臣者,所尝鞠躬尽瘁;为人后者,所当慎终追远而不可一毫或忽者也。今阅周氏谱牒,上溯得姓之始,下逮继世之宗,明昭穆以尚祖也,系所生尚嫡也,序长幼以尚齿也,列像赞以尚思也,非大忠大孝者而能之。呼噫,世之去祖未远,问其所自而懵然者,有愧于周氏多矣。宋庆元二年(1196年)晦庵撰”。 31 回复:周瑜家族谱 季历<18> 姬昌<19>即周文王 姬发<20>即周武王于公元前1066年灭商定都镐京始建了长达八百多年的周王朝 姬涌<21>周成王(前1042-前1021) 姬钊<22>周康王(前1020-前996) 姬瑕<23>周昭王(前995-前977) 姬满<24>周穆王(前976-前 922) <<西周朝> > 姬扈<25>周恭王(前922-前900) 姬坚<26>周懿王(前899-前892) 姬辟<27>周孝王(前891-前886) 姬燮<28>周夷王(前885-前878) 姬胡<29>周厉王(前877-前841) 共和14年,庚申(前841 姬静<30>周宣王(前827 宫涅<31>周幽王(前781 宜臼<32>周平王东迁洛阳中兴周朝 <<东周朝>> 姬烈<33>平王少子封为汝坟侯尊为周姓始祖即:周烈

姬懋<34>第二代世袭汝坟侯 姬文<35>第三代世袭汝坟侯 姬升<36>第四代世袭汝坟侯 姬兴<37>第五代世袭汝坟侯 姬晏<38>第六代世袭汝坟侯 姬安<39>第七代世袭汝坟侯 姬宏<40>第八代世袭汝坟侯 姬明<41>第九代世袭汝坟侯 姬隐<42>第十代世袭汝坟侯 姬寿<43>第十一代世袭汝坟侯 姬容<44>第十二代世袭汝坟姬 姬休<45>第十三代世袭汝坟侯 姬雄<46>第十四代世袭汝坟侯 姬晖<47>第十五代世袭汝坟侯 姬宽<48>第十六代世袭汝坟侯 姬员<49>第十七代世袭汝坟侯 姬成<50>第十八代世袭汝坟侯 周邕<51>世袭汝坟侯避秦灭杀前朝王室正式改姓---周 周秀<52> <<秦朝>> 周仁<53>汉复封汝坟侯.赐号正公.字季房.徙于安成。生十子,长曰球,执金吾,生平陵令应。应生郎中孝廉道,道生五官中郎约,约生决曹掾燕,燕裔孙表<<汉朝>> 周球<54>汉仕至执金吾.生子:应 周应<55>汉朝平陵令.生子:道 周道<56>举孝廉拜郎中.生子:约 周约<57>汉五官中郎将.生子:燕 周燕<58>字少卿,汉决曹掾居安成.生5子,后皆至刺史、太守之职。5子号称"五龙",各居一里,皆以儒学传家。5子为:周兴,居宋里,栎阳令;周羽,居东观里,东海太守;周仲,居宜唐里,兖州刺史.周明,居西南里,颍阳令;周良,居遂与里。周燕家族因之盛极一时。 周子兴<59>汉重合令居宋里.栎阳令.生子:璆 周璆<60>汉朝社会名士.生子:党 周党<61>汉建武年登第.生:纡 周纡<62>汉永平年登第.子1( 荣,其他子记载不详) 周荣<63>汉章帝、和帝两朝任尚书令.出为颍川太守,坐法当下狱,和帝思及周荣之忠节,遂转为山阳太守.子2(兴) 周兴<64>汉永宁年尚书郎.子2( 景、其他记载不详) 周景<65>(-168)汉建宁年太尉.字:仲向.封为安阳乡侯.子4( 嗣,忠、翼,尚) 周翼<66>东汉洛阳令.子2( 道、瑜)

周氏辈分表

周氏辈分表 周氏辈分表 起源主要有四:(1)出自周昌、周任之后。《河图运录法》载,远古黄帝轩辕氏有大将周昌,商代有太史周任,两人后代均以周为姓氏,分散于古时的汝南(今河南、安徽一带)、庐江(今安徽、湖北境)、浔阳(今属江西)、临川(今属江西)、陈留(今属河南)、沛国(今河南、安徽、江苏境)、泰山(今属山东)、河南(今属河南)等地。(2)出自姬姓,始祖后稷。后稷母亲为姜螈,父亲为帝喾。西周初年人们就把后稷奉为周族的始祖,后稷的裔孙古公亶父(即周太王)为狄所逼,率领族人自邰迁徙至陕西岐山下周原,从此称为周族。到文王姬昌时,以国为氏。周姓主源。(3)少数民族改为周姓。(4)他姓改为周姓。 迁徙:周姓最初发源于今陕西渭河平原地区。周姓由西向东迁徙繁衍,与周王 朝都城由陕西向河南东迁有密切关系。自平王东迁洛阳后,周氏得到大举繁衍,曾一度成为巨族。战国秦汉时期,秦灭六国时对各国贵族的迁徙,以及秦末战乱,为周姓发展、扩散提供了条件。这一时期周姓迁徙到今河南南部、江苏北部等地,并在当地形成望族,即汝南周氏、沛国周氏。魏晋南北朝时,因北方长年战乱,出现了第一次民族大迁徙,周姓族人也随从中原的士族大举南迁。隋唐前后,周姓又有大规模发展,唐末五代连续几十年的军阀混乱,特别是北宋末年金兵南下与南宋末年蒙古兵南 郡望: 汝南郡汉时置郡。此支周氏为周平王少子烈的后代,其开基始祖为周 平王少子姬烈裔孙周跋扈邕。 沛郡汉时置郡。此支周氏,其开基始祖为汉代汾阴侯周昌。 陈留郡西汉时置郡。此支周氏为汉代周仁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晋代周震。 浔阳郡治所在今江西浔阳

临川郡治所在今江西南城。 庐江郡治所在今安徽庐江西南。 泰山郡治所在今山东泰安东南。 淮南郡治所在寿春县(今安徽寿县)。 永安郡治所在新城县(今河南光山西)。 河间郡治所在乐成县(今河北献县东南)。 临汝郡治所在梁县(今河南临汝)。 华阴郡治所在郑县(今陕西华县)。 河东郡治所在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 清河郡治所在清阳(今河北清河)。 江陵郡治所在江陵县(今属湖北)。 长安郡治所在今陕西西安一带。 河南郡治所在今河南洛阳东北。 昭州郡治所在今广西平乐西。 武功郡治所在今陕西眉县以东。 堂号: 细柳堂汉文帝六年冬,匈奴六万兵马犯汉。文帝令周亚夫驻兵细柳(今陕西咸阳西南)。几日后文帝御驾亲往劳军。走近军营,只见甲兵森严,如临大敌。当令门岗传报,营兵却一丝不动,并喝令车驾停住,说:“军中闻将令,不闻天子令~”文帝亲自来到营门,又被哨兵拦住,只好交出天子符节,让哨兵进帐回报。亚夫验了证件,下令开门放入车驾。一面嘱咐:“营内不准跑马。”车驾和随从只好按辔徐行。进入营门,亚夫出帐迎接,文帝慰问后,一出营门,兵士仍关上营门,严整如故。文帝高兴地说:“这才是真将军呀~象亚 夫这样的将军,和他练的兵,才

贵州织金周氏族谱

贵州织金县(原大定府平远州)周氏族譜 壬辰年秋周齐伟录 洪迩勤永仲,万应显维元。在有大凤廷,兴发齐祥瑞,光明启后人。道德召学士,伏字定邦神。正运连添龙,祖述建开丰。 洪迩永仲治,伏孟国金登。大成彦在廷,兴发齐元瑞,文明启凤林。进仕朝君尚,祖德定邦衣,道学召万古,天恩际会仁。 續譜(字辈) 懿淑宗代远,礼义继年骈。翼浩崇先泽,龙章欲后昆。仪容显有象,毓秀庆祥云。家声丰如浦,翰才凯千春。 始祖谱书曰周才俊生周洪都,至永乐八年出仕贵州按察使司又封刺史之职,乃江西省吉安 府卢陵县上马台周家村人氏,功名富贵无穷。。。洪都祖公严氏祖母所生三子:周迩谦,周迩华,周迩荣。迩谦出仕贵州制史又封云南楚雄府巡抚职务,被严松(嵩)案件牵,。。。葬修文县严家冲铜矿井,子孙返江西。迩华流落安顺南昌府。迩荣娶董氏生周勤,周俭,居大方北门罗家店岩下牛鼻子洞。坟墓在有碑记。周勤娶董氏生二子,周永会,周永珠。周永会娶陈氏生二子仲常仲文,住平远州大水田下后世子孙迁清镇流长冲院。永珠出仕云南制史娶杨氏生仲科,仲绉,仲瑜。居织金大水田,葬人人山脚下。三碑四柱。周仲科娶陈氏生八子万龙,万栋,万朝,万品,万贵,万福,万传,万全。称老八房。周万龙娶张氏生四子迁云南。周万栋娶陈氏生四子应凤,应年,应劝,应勤,葬清镇羊场坝有碑记。周万品居四川重庆后毕节。周万朝子孙居毕节海子街。周万全子孙住牛场坡果工底周刘二姓。其他未 详。周应凤娶陈氏生金环银环二子居火红。周应年娶黄氏生显怠,显降,初在清镇后子孙居织金化起双山岩脚寨子。子孙发达。周应勤娶张氏生一子国洪。周应劝娶李氏生八子显文,显武,显亲,显祖,显富,显贵,显达,显通。称小八房。应劝祖葬织金板桥果中寨,坟被白制台斩之。显字派祖坟全葬程家河头上化陇冲祖坟山,后有葬茅坪四大向者。今天织金城关,八步,猫场,桂果,化起,珠藏,牛场,以那,板桥,熊家场,茶店,官寨诸多地方,及安顺,贵阳等地部分周氏,皆大同宗源,望知脉络,共构和谐世界。入黔十八世孙周齐伟摘要。 注:吾观周公讳大成祖碑文,立于宣统三年1911年,至今百年余,乡历6代人。如此略推,今族人字辈取到22辈,故进入贵州或历400余载,恐为明末清初之际也。

五千年周氏家世——周敦颐的先祖和后裔

五千年周氏家世——周敦颐的先祖和后裔 ?时隔六十五年之后,老家常州蒋湾桥的《(爱莲堂)周氏宗谱》第十一次续修即将大功告成,可喜可贺!“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寻根溯源,访古认祖,乃人之天性。“盛世修谱”是中国人世代相传的文化传统。家谱是一种历史:家族的历史,民族的历史;它也是一种文化:谱牒文化、姓氏文化、血缘文化、家族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侧面。蒋湾桥《(爱莲堂)周氏宗谱》创修于清初顺治四年(1647年),经十次续修,最后一次修谱于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木活字本共十八卷。上面详细记载了从北宋哲学家、道家的先驱者周敦颐一直到笔者父辈的嫡传世系。后从有关谱牒中查实:周恩来和鲁迅(周树人)的先祖也都是周敦颐。周敦颐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后人认为他的哲学是孔孟的真传、儒学的再起。他也是一位文学家,脍炙人口的佳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就出自他写的著名散文《爱莲说》。 那么,周敦颐之前的列祖列宗又是谁呢?近二十年来,我一直利用业余时间在做这一寻根溯源的考证工作,查阅古籍资料(包括正史、地方志和家谱),并到各地寻访,还和一些周敦颐的后裔通信交流。从历史传说中比较确切可靠的黄帝的先祖少典氏(炎帝神农氏之父)算起,至今刚好大约五千

年。限于篇幅,以下仅作直系世系的扼要概述,详细的可参阅笔者编撰的《五千年周氏家世:从黄帝到周恩来和鲁迅(周敦颐的先祖和后裔)》一书。中华民族,源远流长。伏羲氏和女娲氏是传说中的华夏人类始祖。古籍记载:“伏羲生少典,少典生神农及黄帝。”但考古发现,伏羲氏所在的年代距今七千至八千多年前,不可能是少典之父,只可能是少典的直系远祖。关于少典、炎帝和黄帝的关系,古籍中有多种说法,比较可信的是:当初少典国君娶诸侯有蟜氏之女,生二子:长子炎帝神农氏,后世代相传;次子则世嗣少典氏为诸侯,也是世代相传。至炎帝榆罔氏这一代,当时的少典国君娶妃附宝生子黄帝。寻绛史传,探源溯本,周姓祖先,首推姬姓的黄帝(公元前25世纪前后在世和在位)。他是父系氏族后期中原地区的一位部落联盟长,通过战争联合了中原各部落,并做了许多好事,华夏族(汉族的前身)形成后被公认为全族的人文初祖。传说黄帝时期的发明创造很多,如建造宫室、舟车、养蚕、缫丝、织帛、造字、音律、医学、算数等。今陕西黄陵县西北的桥山有著名的黄帝陵。玄嚣,黄帝长子,黄帝正妃西陵氏嫘祖所生。蟜极,玄嚣之子。帝喾,“三皇五帝”的五帝之一,蟜极之子。《史记》称赞他:“聪以知远,明以察微。顺天之义,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在位七十年崩。弃,即后稷,帝喾长子,古代周族(部落)的始祖,也被后人奉为

龙海周氏族谱序言

周氏族谱序 龙海周氏一脉,始于高祖父于清朝光绪年间(公元1975年至公元1908年)从四川泸州搬迁至茂山法古,而后,由曾祖父有安公迁往龙海,分枝散叶,才有今天的族脉。 前年,祖父廷良公身染沉疴,孙子无能,不能及时施以药石、投治名医,迁延一月,病故。因原有家谱在动乱中佚失,大伯父提议修编家谱。让我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并编系成集,我深感责任重大,所谓无本之木不长,无源之水难流,家谱作为一个家族的家源文书,在古代,大到国家选贤任能,小到家族子女与外族联姻,都与之相关。在今天,修编家谱的意义在于,通过家谱,我们可以辨亲疏、明昭穆、追根溯源,缅怀祖辈,发扬先辈艰苦创业的精神,找到家族的归属感,凝聚力量,以图后进。 正因为深知修谱的重要性,我知道自己谱牒学知识匮乏的情况下,抽出时间,积极补习谱学知识,期间购置了《家谱编修指南》(姚建康著)一书,并利用互联网络的便利,注册中华家谱网,并查看四川省行政地图及其它资料,试图能有所收益。我自幼在祖父的耳濡目染下,对整个家族的源流是有整体感知的,祖父常说:“我们是从泸州府fu(hu) jia si xiang chang 搬来的。”之后经过我上网查阅,与以上地名无论读音还是搬迁可行性最为接近的是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护家镇。泸州古蔺位于四川西南部,西可接云南昭通,南可接贵州遵义,北接重庆,现在单是周姓人口就有上万,但是本着“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的修谱原则,具体住址和泸州宗亲的字辈谱还未可知。 尽管不知道高祖一辈的具体迁徙路线,但从泸州到禄劝遥遥千余里路,在清末,交通又不方便,其中的艰难险阻可想而知。 根据茂山只有法古高祖父、高祖母墓及叔高祖父、叔高祖母墓这点来推测,高祖父应为始迁祖,再从年龄推断,初至茂山,当在清光绪年间。因为高祖名讳尚不可知,故以曾祖父有安公为龙海周氏始迁祖。 此谱的编修我相信是所有龙海周氏宗亲的期望,所涉及资料都是从长辈口中得来的第一手资料,目前还保留有录音资料,未敢有丝毫的矫改。编修过程中也

周氏家谱

周氏家谱 卷首语 这次重修族谱是继民国十二年(公元一九二三年)所续家谱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前谱迄今已经过了近七十年的漫长岁月和社会的变迁,基本上遗失已完,通过沈项郸三个县几十个村庄的查找,仅找到几本均是少头无尾,残缺不全,根据前谱所记载的村庄和人员的线索,首先我们组成了十五人续谱筹备小组,自筹了联系资金,分工负责,分片包干到各有关村庄进行联系,自一九八九年二月开始一九九一年三月结束,经历了二年多的时间,联系了六个县一百二十多个村庄,在联系中除了有个别村庄没有通知到,遗憾的是有一部分村庄联系到了因材料无人送来,在这次联系中多数族人是非常积极的,热情的,积极入谱的有一百二十三个村庄,一万六千余人,不愿入谱的有临泉县鲖城集,新蔡县龙口乡前周庄和后周庄,沈丘县新安集乡孙楼行政村周庄,洪山东北十里周楼,北相集后周庄,付井镇郭岗. 以上诸村不愿入谱的原因主要是当事人目光短浅,不为本村后代子孙的长远利益着相,怕麻烦,怕出钱等等, 我们在联系中得知,我族各村由于家谱遗失,很多族人对

前谱所载的十六个字派了解甚少,甚至有许多族人一无所知,大部分村庄在(钦明文思)四个字派还比较统一往下的字派已非常紊乱了,还有个别村庄即无谱又未入派,因此我们在联系中曾做了大量的工作,为我族人今后世派统一不再紊乱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们这次续谱的宗旨是 一; 不涉及政治 二; 不搞铺张浪费,不立碑唱戏,不修坟祭祖, 三; 不搞声势,不声不响的把族谱印成,为我族一百二十多个村庄的字派统一为目的. 我们这次续谱是根据自愿原则愿者欢迎,不愿这不勉强,同时我们还珍惜前谱之成果,对于民国二十年参加续谱的村庄和人员全部翻印在本谱之上以作为留念,对于前谱所载的十六个字派,除把(亭)字改为(恒)字之外全部一次用完,十六字派用完之后接着使用新裁的二十字派. 这次新续之谱是来之不易的, 本谱印刷共计六百册,各村分配谱数是有限的,希望我族人都应好好珍惜她,爱护她,视为我族的传家之宝,使其世世代代的传下去. 周洪靖撰文 一九九一年农历三月下旬

雷池周家世系-周氏家谱---周文王一百零一世

【周氏宗谱---雷池周家先祖世系---周文王第一百零一世】 备注:*号者为出继者生父BY周贤锋 1姬昌jichang(周文王)---2姬发jifa(周武王)---3姬诵jisong(周成王)---4姬钊jizhao(周康王)---5姬瑕jixia(周昭王)---6姬满jiman(周穆王)---7姬繄扈jiyihu(周恭王)---8姬囏jijian(周懿王)---9姬辟方jipifang(周孝王)---10姬燮jixie(周夷王)---11姬胡jihu(周厉王)---12姬静jijing(周宣王)---13姬宫湼jigonghe(周幽王)---14姬宜臼jiyijiu(周平王)---15姬烈jilie---16姬羉jiluan---17姬子 (羊元)jizi wan---18姬颛jizhuan---19姬荦jiluo---20姬胡 (月川)jihuxun---21姬齐彬jiqibin---22姬明莱jiminglai---23姬舍jishe---24姬子蛩jiziqiong---25姬叔裖jishuzhen---26姬奚琴jixiqin---27姬君笏jijunhu---28姬阋jixi---29姬霄jixiao---30姬季jiji---31周青臣zhouqingchen---32周顕zhouxian---33周勃zhoubo---34周正夫zhouzhengfu---35周岑zhoucen---36周稩zhouji---37周墺zhouao---38周 (壹殳)zhoumu---39周叔徵zhoushuzheng---40周达zhouda---41周宗亚zhouzongya---42周绔zhouku---43周防zhoufang---44周举zhouju---45周緦zhousi---46周泽zhouze---47周陛zhoubi---48周浚zhoujun---49周顗zhouyi---50周闵zhoumin---*50周頣zhoushen---51周琳zhoulin---52周该zhougai---53周勿zhouwu---54周唫志zhoujinzhi---55周山圉zhoushanyu---56周颙zhouyong---57周拾zhoushi---58周弘正zhouhongzheng---59周文胄zhouwenzhou---60周迪zhoudi---61周雉zhouzhi---62周侁zhoushen(周彦博zhouyanbo)---63周新zhouxin(周正丰zhouzhengfeng)---64周则zhouze(周国度zhouguodu)---65周十九zhoushijiu---66周廿三zhouniansan(周承 (日木)zhouchengzhao)---67周六公zhouliugong(周文光zhouwenguang)---68周廿五zhounianwu(周允泽zhouyunze)---69周二十二zhouershier(周从直zhoucongzhi)---70周十八zhoushiba(周仲文zhouzhongwen)---71周七十六zhouqishiliu(周宗师zhousongshi)---72周五十一zhouwushiyi(周赉zhoulai)---73周三二zhousaner(周汝功zhourugong)---74周百六zhoubailiu(周必尹zhoubiyin)---75周万三zhouwansan(周继正zhoujizheng)---76周应瑞zhouyingrui---77周孟一zhoumengyi(周子元zhouziyuan)---78周元三zhouyuansan(周仁zhouren)---79周子才zhouzicai---80周允终zhouyunzhong---81周用义zhouyongyi---82周彬zhoubin(周克成zhoukecheng)---83周滇zhoudian(周本清zhoubenqing)---84周琏zhoulian(周德器zhoudeqi)---85周邦良zhoubangliang(周希善zhouxishan)---86周良玉zhouliangyu(周荣轩zhourongxuan)---87周光简zhouguangjian(周思轩zhousixuan)---88周之臯zhouzhigao(周敬思zhoujingsi)---*88周之德zhouzhide(周纯如zhouchunru)---89周启元zhouqiyuan(周魁南zhoukuinan)---*89周启儒zhouqiru(周文若zhouwenruo)---90周维运zhouweiyun---*90周维享zhouweixiang (周惠人zhouhuiren)---91周令衍zhoulingyan(周庆公zhouqinggong)---92周文元zhouwenyuan(周彩书zhoucaishu)---93周宗连zhouzonglian(周玉华zhouyuhua)---94周正朝zhouzhengchao(周立纲zhouligang)---*94周正廷zhouzhengting(周立绪zhoulixu)---95周永衍zhouyongyan(周明远zhoumingyuan)---*95周永珍zhouyongzhen(周明赞zhoumingzan)---96周思忠zhousizhong(周培升zhoupeisheng)---*96周思义zhousiyi(周高升zhougaosheng)---97周至有zhouzhiyou(周义盛zhouyisheng)---98周大玖zhoudajiu(周玉兰zhouyulan)---99周成宝zhouchengbao(周开云zhoukaiyun)---100周培兴周培旺周培发(周兴发)---101周贤锋周贤亮周贤宁 【96周思进zhousijin(周运宜)---*96周思道zhousidao(周运宏zhouyunhong)---97周至方zhouzhifang(周勤贵zhouqingui)---*97周至璜zhouzhihuang(周广元zhouguangyuan)---98

周氏族谱

一、周姓来源: 1、出自姬姓,其始祖为周文王。 黄帝的四世孙后稷,姓姬。后稷是古代周族的始祖。周公东征胜利后,大规模分封诸侯,其中姬姓国就有53个。这些姬姓国的后人大多改以国名、地名及祖父名号为姓氏。 公元前256年,周被秦国所灭,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周宗室子孙以周为氏。如周平王之后,这一支通常被认为是我国周姓来源的主要部分。 另有周赧王之后,在唐代先天(712-713年)年间,因避唐玄宗名讳改姬姓为周姓。周公旦之后姓周。 2、出自周昌、周任之后。 《河图运录法》记载,远古黄帝轩辕氏时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将,至商代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这两人的后代都以周为姓氏,分散于古时的汝南(今河南、安徽一带)、庐江(今安徽、湖北省境)、浔阳(今属江西省)、临川(今属江西省)、陈留(今属河南省境)、沛国(今属河南、安徽、江苏省境)、泰山(今属山东省境)、河南(今属河南省境)等地。 3、少数民族改为周姓 1)南北朝时,北魏献帝的第二个哥哥,原姓普,后改姓周。《魏书·官氏志》记载:“献帝以兄为纥骨氏,后改为胡氏。次兄为普氏,后改为周氏。”献帝时,把北魏国拓跋氏分为七份,以七兄弟统率之。由此可知,拓跋氏改姓周氏的,不只献文帝的次兄一人,还有次兄统率的那一部分国人。周氏,是北魏国兴旺的七族之一。魏拓跋氏改姓周氏的后代,有隋朝名将周摇。周摇(约507--590),字世安,是北魏献帝次兄普乃氏(普氏)的后代。 2)唐朝上元年间,少数民族有“暨佐时”(音译)三字姓的,改为周氏。 3)代北(今山西省东北部)的复姓“贺鲁”氏,改为周氏,贺鲁氏是由“夷”(少数民族)变为周姓。 4 、唐朝先天、开元年间,姬姓改为周姓。 唐玄宗名叫李隆基,“姬”与“基”声音相近,当时长安姬姓,为避唐玄宗名讳,改为周姓。他姓改为周姓 5、五代后梁,成油的子孙改姓周。 成油(仙锐),是唐朝末年的荆南节度使,他是淮西人,成油生前本姓成,并未姓周,他是死后才被梁太祖朱温赐姓周的 6、元朝末年,福建泉州苏姓改姓周。 唐朝末年,苏益人福建,定居同安,裔孙昌盛,成为南方大族之一。苏益的六代孙居住福建泉州卓源乡新康里,因遭粮累,财产没官,族人还受元朝官军围剿,各自逃难,其侄苏可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