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科教学论习题及答案

学科教学论习题及答案

学科教学论习题及答案
学科教学论习题及答案

学科教学论

第一章教学过程与教学模式

一、填空题

1、教学的作用有:①教学是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形式。②教学是全面的发展教育,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③教学活动与学校其他活动是协调发展的。

2、现代教学是多样化的,主要表现有:(1)教学是教化(2)教学是诊断(3)教学是探究(4)教学是发问(5)教学是求异(6)教学是交往

3、我国当前对教学过程性质的认识: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既是认识过程;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是具有多质性的过程。教学过程是一个多层次的过程。

4、构成教学模式的主要因素有: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师生组合和互动、条件、教学评价。

5、教学模式的特性有:(1)可操作性。(2)发展性。(3)整体性。(4)简约性。

6、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是:(1)动机激发阶段。(2)教材感知阶段。(3)教材理解阶段。(4)知识巩固阶段。(5)运用知识阶段。(6)学习效果反思阶段。

7、教学过程安排应处理好几种必然联系是:(1)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必然联系(2)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必然联系(3)掌握知识和提高思想的必然联系(4)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的必然联系(5)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的必然联系

8、国外主要教学模式有:(1)程序教学模式(2)发现学习教学模式(3)掌握学习教学模式(4)非指导性教学模式(5)合作教育教学模式

9、国内主要教学模式有:(1)自学——指导教学模式(2)引导——发现教学模式(3)情景——陶冶教学模式(4)示范——模仿教学模式(5)目标——导控教学模式

10、教学模式的选用要特别注意如下几个方面:1)、要依据现代教学理念作为教学指导思想2)、使用教学模式必须优化组合,灵活运用3)、教学模式的使用要有所发展和创新

二、判断题

l、构成教学模式的主要因素有: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操作程序、教学评价等。( ×)

2、教学模式的特性有:可操作性、发展性、灵活性、简约性等。(×)

3、教学模式只有实践方面的功能,没有理论方面的功能。( ×)

4、教学过程是一个有规律的过程,主要表现在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过程的阶段性和教学过程内部诸因素之间的必然联系上。(×)

5、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6、教学模式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整套方法论体系。( √)

三、选择题

1、下面属于教学任务主要包括的是: A

A、促进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C、培养学生的人文和科学素质

D、实施劳动技术教育、美育和体育

2、下面不属于我国当前对教学过程性质认识的观点:D

A、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B、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C、教学过程既是认识过程,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

D、教学过程是纯智育的过程

3、教学过程是——B

A、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一种心理发展的过程

B、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

C、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一种抽象思维的过程

D、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是一个逻辑判断的过程

4、下面属于构成教学模式的主要因素有: A

A、教学思想

B、教学方法

C、教学过程

D、教学手段

5、教学模式的选用要特别注意的是:B

A、要以现代教育思想作为教学指导思想

B、使用教学模式必须配套完整,灵活运用

C、教学模式的使用要有所发展和创新

D、要以一种方法为主,其他方法为辅

6、教学模式的功能有:——A。

A、教学模式在把教学原理运用于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起着转化作用,可以用来指导实践。

B、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起规范的功能

C、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起示范的功能

D、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起导向的功能

7、“自学——指导教学模式”是一种 B 。

A、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着眼于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意志力培养的教学模式

B、教学活动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的指导贯穿于学生自学始终的教学模式

C、在教学活动中创设一种情感和认知相结合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有效地获得知识,同时陶冶情感的一种教学模式

D、教师有目的地把示范技能作为有效的刺激,以引起学生相应的行动,使他们通过模仿有效地掌握技能的—种教学模式

8、“发现学习”教学模式,是B 。

A、指一种依靠教学机器和程序教材,呈现学习程序、学生的反应并将学生的反应的正误十青况反馈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个别学习的教学模式

B、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像科学家那样,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学习,“发现”事物变化的因果关系及其内在联系,形成概念,获得原理

C、在“所有学生都能学好”的思想指导下,以集体教学为基础,辅之以经常、及时的反馈,为学生提供所需的个别化帮助以及所需的额外学习时间,从而使大多数学生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的掌握标准

D、非操作的教学,教师不是直接地教学生,而仅仅是促进他们学习。

四、名词解释

1、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共同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教育培养活动。

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教学模式可以定义为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知道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3、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和丰富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具体可操作的实践活动方式。

五、问答题

1、什么是教学?教学的意义和任务是什么?

(1)教学的含义。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它以知识的授受为基础,通过教学,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引导下,主动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与能力,增强体力,陶冶情操,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

在日常的教育生活中,教学与教育这两个概念是极易引起混淆的。其实,它们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育包括教学,教学只是学校进行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除教学外,学校还通过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活动等途径对学生进行教育。

(2)教学的意义。教学在学校工作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学校必须以教学为主,并围绕教学这个中心安排其他工作。教学有如下意义:

①教学是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形式。

②教学是全面的发展教育,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

③教学活动与学校其他活动是协调发展的。

教学的任务。教学任务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促进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2、如何理解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什么?

教学过程的含义

(1)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教学过程主要是引导学生掌握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教学过程要受认识论的一般规律所制约。它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因为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具有不同于人类总体认识的显著特点:①间接性,②引导性,③简捷性,走的是一条认识的捷径,是一种科学文化知识的再生产。

(2)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活动过程,学生的认识活动必须和学生身心两个方面的活动相关联。一个是心理活动,包括智力因素(如观察、注意、记忆、想象、思维的

活动)和非智力

因素(如兴趣、情感、意志、个性的变化和活动);另一个是生理活动,包括大脑神经系统、感知器官以及其他器官的变化与活动。这些活动在教学过程中随认识活动同时展开。如果教学以心理学和生理学为基础,根据学生生理、心理素质形成和发展规律来组织教学,那么,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获得知识——认知的同时,也必然促进整个身心的发展。

综上所述,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能动地进行认识活动,自觉地调节自己的志趣和情感,循序渐进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促进其智力、体力和高尚品德、良好审美情趣的发展,并为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奠定基础。

2、如何理解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什么?

教学过程的含义

(1)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教学过程主要是引导学生掌握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教学过程要受认识论的一般规律所制约。它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因为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具有不同于人类总体认识的显著特点:①间接性,②引导性,③简捷性,走的是一条认识的捷径,是一种科学文化知识的再生产。

(2)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活动过程,学生的认识活动必须和学生身心两个方面的活动相关联。一个是心理活动,包括智力因素(如观察、注意、记忆、想象、思维的活动)和非智力

因素(如兴趣、情感、意志、个性的变化和活动);另一个是生理活动,包括大脑神经系统、感知器官以及其他器官的变化与活动。这些活动在教学过程中随认识活动同时展开。如果教学以心理学和生理学为基础,根据学生生理、心理素质形成和发展规律来组织教学,那么,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获得知识——认知的同时,也必然促进整个身心的发展。

综上所述,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能动地进行认识活动,自觉地调节自己的志趣和情感,循序渐进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促进其智力、体力和高尚品德、良好审美情趣的发展,并为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奠定基础。

3、什么是教学模式,它有哪些构成要素、特征和功能?

教学模式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整套方法论体系。它实质上是在一定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和丰富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具体可操作的实践活动方式。它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又是教学经验的系统概括。它既可以直接从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中通过理论概括而形成,也可以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提出一种假设,经过多次实验后形成。

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特性和功能

1)、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

构成教学模式的主要因素有: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师生组合和互动、条件、教学评价。这些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并彼此促进。

2)、教学模式的特性

(1)可操作性。(2)发展性。(3)整体性。(4)简约性。

3)、教学模式的功能

(1)教学模式在把教学原理运用于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起着转化作用,可以用来指导实践。

(2)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经验提升为教学理论的过程中起着转化作用。

(3)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具有构造功能。

4、教师如何实施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实施

一般来说安排教学过程,必须得遵循教学规律,从学生掌握知识所经历的基本阶段,以及教学过程中各个要素的必然联系两方面入手。

1)、把握教学过程的规律

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

(1)动机激发阶段。(2)教材感知阶段。(3)教材理解阶段。(4)知识巩固阶段。(5)运用知识阶段。

(6)学习效果反思阶段。

2)、教学过程安排应处理好几种必然联系

(1)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必然联系(2)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必然联系(3)掌握知识和提高思想的必然联系

(4)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的必然联系(5)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的必然联系

5、实施教学过程应处理好哪些关系?

教学过程安排应处理好几种必然联系

(1)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必然联系(2)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必然联系(3)掌握知识和提高思想的必然联系(4)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的必然联系(5)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的必然联系

6、国内外有哪些教学模式?

国内外主要教学模式

1)、国外主要教学模式

(1)程序教学模式(2)发现学习教学模(3)掌握学习教学模式(4)非指导性教学模式(5)合作教育教学模式

2)、国内主要教学模式

(1)自学——指导教学模式(2)引导——发现教学模式(3)情景——陶冶教学模式

(4)示范——模仿教学模式(5)目标——导控教学模式

7、教师在选择教学模式时应注意哪些方面?

教师在具体运用教学模式时,应根据教学模式性质、功能以及教学实践的具体实际来选用教学模式,选用时要特别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要依据现代教学理念作为教学指导思想2)、使用教学模式必须优化组合,灵活运用

3)、教学模式的使用要有所发展和创新

8、当代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如何?

当代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1)、教学模式从单一化向多样化和综合化发展

2)、教学模式由归纳型向演绎型发展

3)、教学模式由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化

4)、教学模式的目标趋向于重视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

一、填空题

1、事实上,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两者均是有关教与学的方法论的,它们包括一切可以用来改善教学的努力和措施。总体而言,方法较为微观,而策略是比较宏观的。

2、美国学者拉斯卡提出:“教学方法就是发出和学生接受学习刺激的程序。”这些学习刺激称之为A、B、C、D 刺激,由此形成四种基本教学方法:呈现方法、实践、发现、强化方法。

3、我国教学方法的概括性分类,从具体到抽象,教学方法由三个层次构成:操作性教学方法、原理性、技术性教学法。

4、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分为九种,即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讨论法、研究法。

5、教学策略的特征:指向性、操作性、整体综合性、调控性、灵活性、层次性

6、一个成熟的有效的教学策略一般应包含以下几个要:指导思想、教学目标、实施程序、操作技术。

7、依据教学策略的构成因素,顾泠沅将教学策略分为内容型、形式型、方法型和综合型四种四种。

8、依据教学过程,李森等将教学策略分为准备策略、实施策略、管理策略和监控策略四种。

9、一般而言,有效教学方法的选用应符合以下标准:(1)符合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

(2)符合教学的目的和任务(3)适合教材的内容(4)符合学生实际的学习可能性(5)适合教学的现有条件和所规定的时间(6)符合教师本身的可能性

10、选择教学方法必须注意贯彻以下原则:(1)要发挥教学的整体功能(2)必须坚持以启发式为指导思想(3)要注意综合性和灵活性

11、制定和选择教学策略的原则是:(1)要树立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2)要坚持以学生的主动自主学习为主。(3)要寻求教学策略的多样化配合和变通运用。

12、当代教学方法的发展趋势是: (1)、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日益多元(2)、教学方法的目标取向由单一性转向

全面性(3)、教学方法的内容构成走向模式化(4)、教学方法的手段日趋现代化(5)、教学方法的选择使用趋向综合化

13、当代教学策略的发展趋势是:(1)、教学要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2)、教学要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3)、教学要由重结论向重过程转变(4)、教学要由统一规格的教育向差异性的教育转变

二、判断题

1、事实上,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两者均是有关教与学的方法论的,它们包括一切可以用来改善教学的努力和措施。总体而言,方法较为宏观,而策略是比较微观的。( ×)

2、呈现法依据的基础命题是,学习刺激被学生接受后(无论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学习就会发生,不需要学生任何特别的学习努力。(√)

3、运用实践方法时,教师的作用是提供目的,组织实践活动,提供适当反馈。(√)

4、运用发现法时,学生知道他们在努力探讨发现,他们也一定知道预期的学习结果。(×)

5、运用强化法时,教师有目的、有系统地向学生提供强化(D种学习刺激),这些学生一定是已表露出对预期学习结果有获得行为的学生。(√)

6、运用以浯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是:一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二语言要清晰、简练、准确、生动,并富有感染力;三善于设问解疑,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恰当地配合和运用板书。(√)

7、运用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是:先做好准备工作;、二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观察;引导学生作好记录( x )

8、运用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是:一、对学生实际训练的活动要精心设计和指导;二调动学生实践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实际操作能力;重视实际训练结果的总结和反馈,培养学生自我监督、自我检查和自我评定的良好习惯(√)

9、运用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是:一引起学生欣赏的动机和兴趣;二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反应;三要注意学生在欣赏活动中的个别差异;四加强对学生的理论指导。( ×)

10、运用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是:一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探究发现的课题和过程;二严密组织教学,积极引导学生的发现活动;三努力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发现的良好情境。(√)

三、选择题

1、一个成熟的有效的教学策略一般应包含以下几个要素:D——。

A、内容、形式、方法型

B、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过程

C、教学目标、实施程序、教学思想

D、指导思想、教学目标、实施程序、操作技术

2、依据教学策略的构成因素,顾泠沅将教学策略分:D

A实用型、抽象型、形式型、综合型B实用型、抽象型、形式型、综合型

C抽象型、形式型、综合型、方法型D内容型、形式型、综合型、方法型

3、下面属于运用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基本要求的:A

A、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B、要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观察

C、严密组织教学,积极引导学生的发现活动

D、要树立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

4、下面属于运用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基本要求的:B

A、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B、严密组织教学,积极引导学生的发现活动

C、引导学生做好总结

D、要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观察

5、制定和选择教学策略的原则之一是:C——

A、要依据教材的题材和特点

B、依据教学的具体目标与任务

C、要寻求教学策略的多样化配合和变通运用

D、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引导

四、名词解释

1、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

2、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在对教学霍地哦那个气息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五、问答题

1、什么是教学方法,在国内外它是如何分类的?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

称。

国外教学法的分类

美国学者拉斯卡提出:“教学方法就是发出和学生接受学习刺激的程序。”这些学习刺激称之为A、B、C、D刺激,由此形成四种基本教学方法。

(1)呈现方法(2)实践方法(3)发现方法(4)强化方法

我国教学方法的概括性分类。

从具体到抽象,教学方法由三个层次构成:

(1)操作性教学方法(2)原理性教学方法。(3)技术性教学方法。

2、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分为九种,即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讨论法、研究法。

3、什么是教学策略,它有哪些特征,构成教学策略的要素是什么?

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教学策略的特征1)、指向性2)、操作性3)、整体综合性4)、调控性5)、灵活性6)、层次性

构成教学策略的要素

一个成熟的有效的教学策略一般应包含以下几个要素指导思想、教学目标、实施程序、操作技术。

4、教学策略分成哪几种类型?

l、依据教学策略的构成因素,顾泠沅将教学策略分为内容型、形式型、方法型和综合型四种

(1)内容型策略。内容型策略有强调知识结构和追求知识发生过程两个类别,也就是结构化策略、问题化策略。

(2)形式型策略。形式型策略就是以教学组织形式为中心的策略。形式型策略有集体教学、小组教学和个别学习三种类别。

(3)方法型策略。方法型策略是以教学方法和技术为中心的策略,这是一个包含着各种各样方法、技术、程序和模式的领域。

(4)综合型策略。综合型策略是直接从教学的目标、任务出发,以教学经验为基础多方面综合地展开的教学策略。依据教学过程,李森等将教学策略分为准备策略、实施策略、管理策略和监控策略四种

(1)准备策略。教学的准备策略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之前所做的有关各项准备工作的策略。教师需要从学生、目标、检测及候课等几方面做准备。

(2)实施策略。实施课堂教学就是通过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本身的导入、课中及结束等过程的不断调控,顺利实施教学设计方案,以达成预定教学目标。

(3)教学管理策略。教学管理是指对影响教学效果的诸多因素组织、规划、协调和控制的过程,其目的在于处理好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关系,以提高教学质量。就一个学校而言,宏观的教学管理主要指学校教学管理,微观的教学管理则主要指课堂教学管理。

(4)教学监控策略。教学监控策略,是指为了保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教学的全过程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所采用的教学谋略或措施。

5、如何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选用的标准、原则是什么?

依据选用的标准、原则和运用技巧及要求来选择。一般而言,有效教学方法的选用应符合以下标准

(1)符合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

教学方法只有会有符合教学规律、教学原则才能发挥其特有的效能。依据教学规律、教学原则选项用教学方法是最根本的标准

(2)符合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任何教学方法都是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的,因此必须选择与教学目的相适应,能够实现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

(3)适合教材的内容

教学任务是通过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实现的。因此,教学应尽可能考虑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学生为掌握这些内容而需要的活动的性质。不同学科、性质的教材,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而同一学科中的具体内容的教学,也要求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4)符合学生实际的学习可能性

这种可能性包括年龄的(生理的和心理的)可能性;教养、教育和发展上的准备程度;班级集体的特点等。因

此教学和教育的方法也要随时改变,应该根据学生的体力、生活经验、技能和知识水平以及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等等而有所改变。

(5)适合教学的现有条件和所规定的时间

包括教学的物质设备条件、卫生保健条件、人际道德伦理条件、审美条件,还有学校教学法材料的条件。如果这些条件不具备,就会限制某些教学方法(如直观法、探索法、独立工作法等)的运用。

(6)符合教师本身的可能性

这就要求教学方法的选择还应考虑教师自身的素养以及掌握、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水平。有些教学方法虽然好,但教师缺乏一定的素养,驾驭不了,就不可能在教学实践中产生良好的效果,甚至可能适得其反。

教学方法选用的原则

选择教学方法必须注意贯彻以下原则:

(1)要发挥教学的整体功能

教学方法的运用,首先要考虑充分发挥由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评价构成的教学过程的整体功能,使之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系统功能。

(2)必须坚持以启发式为指导思想

教学方法的种类繁多,但不论采取什么方法,都必须坚持以启发式为总的指导思想。启发式是相对于注入式而言的,其强调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独立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积极的学习活动去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和促进个性健康发展。

(3)要注意综合性和灵活性

无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还是教师的素养、学生的身心特征,或者教学手段、教学环境,都是多样化的,这就决定了任何一个教学活动都不可能只依靠一种教学方法,而必须把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起来使用。同时,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从教学过程内外诸因素的关系来看,教学方法又是一个变量。虽然教师在备课时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某种教学程序,但实际教学中存在着各种可能性的变化。

6、制定和选择教学策略的原则是什么?

制定和选择教学策略的原则

(1)要树立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

(2)要坚持以学生的主动自主学习为主。

(3)要寻求教学策略的多样化配合和变通运用。

7、当代教学方法的发展趋势如何?

当代教学方法的发展趋势

1)、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日益多元化

当代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非常广泛,已不再单纯地依据某种哲学认识论或某一门学科。这一趋势表现在系统科学、心理学、教育学、思维科学、管理学、工艺学、美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被大量运用于现代教学方法之中,并成为其指导理论。

2)、教学方法的目标取向由单一性转向全面性

教学方法是达成教学目标的工具或手段。回顾教育史,教学目标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这样一个历史轨迹: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开发非智力因素--培养技能---认知、情感、技能的协同达成。现代教学方法的目标正由单一性取向转向对全面性发展的追求,即重视学生掌握知识与发展智能相结合,认知因素与非认知因素相结合。

3)、教学方法的内容构成走向模式化

现代教学方法不仅包含各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且还反映了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特定观念、意向和态度,涵盖了一定的基本原理、教学目标、教学原则、过程结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手段等内容。这表明,教学方法有走向模式化的趋势。

4)、教学方法的手段日趋现代化

特别是CAI课件设训‘的智能化、专门化、灵活化,以及教学视听设备的自动化、微型化、综合化,使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范围日趋广泛。

5)、教学方法的选择使用趋向综合化

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不是排他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因此,教师应综合优化使用各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学方法体系的整体功能。

8、当代教学策略的发展趋势怎样?

当代教学策略的发展趋势

1)、教学要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

传统教学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发展,是众所周知的。现代教学强调以人的发展为本,不仅关注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更关注学生如何掌握和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同时还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关注学生的发展,就必须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是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来获得知识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关注学生会不会提问题,会不会思考,是不是在学习方法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会。

2)、教学要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

传统教学的最大失误是以教定学,重教不重学,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新时期的教师应考虑怎样“教”,以学定教。教师要关注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提倡和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进行学习,并且对学生学习内容不做太多的限制。这一转变将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学习。

3)、教学要由重结论向重过程转变

传统教学另一‘大弊端是注重结论,轻视过程,直接告诉学生结果,让其背下或验证。没有丰富性,多样性的学生探索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培养不起来的。其实,学生的学习过程同科学家的发明创造过程本质是一样的,都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遇到各种疑问、困难和障碍,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智慧、个性、创新得到发展。

4)、教学要由统一规格的教育向差异性的教育转变

我国的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求“面向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差异的学生”。从“课程目标到教材内容都体现了尊重学生的多样性和个性差异,允许学生发展的多样性和多层次”。用不同的标准和不同的教育方法,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让不同类型水平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取得发展。新的教育理念是“只有差异,没有差生。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是没有找到教好他的方法”。教师的责任就是去寻找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方法,因材施教,让学生从不同层次、角度都获得成功。

第三章教学设计技术

一、填空题

l、教学设计是对: 教学设计实质上是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一种事先筹划,是对学生达成教学目标、表现出学业进步的条件和情境所作出的精心安排。

2、学习目标是期望达到的学习结果,是学习者在进行课堂学习后所能达到的技能水平。

3、在布卢姆2001版认知目标分类的知识维度中,把知识分为从具体到抽象,有四种知识——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

4、在布卢姆2001版认知目标分类的认知过程维度中,把认知过程分为从低级到高级,有六个认知过程——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

5、加涅鉴别了五种主要的学习结果,即认为人类习得的性能有五种类型,分别是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和动作技能。其中,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属于认知领域。

6、在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中,智力技能包辨别、概念、规则和高级规则。

7、在合理设计教学过程上,分别有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两类教学过程理论。

8、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的主要特征是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关系原则。。

9、作业一般有两种:一种是课堂作业;另一种是课外作业。

10、布置给学生的作业应尽量要其在40分钟内能完成。

11、在所有资源中,教师资源是第一资源,是教育的最重要的资源。

12、教学环境的主要特点(1)规范性和可控性,(2)纯洁性和教育性。

13、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是基于客观主义学习理论的,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是以建构主义为基础的。

14、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制定教学计划、备课、课堂教学、实验教学、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与课外学习活动的组织等。环节之间紧密联系、环环相扣,共同实现教育教学目的。

15、,教学计划要在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根据学科和学校的具体要求,由学科教师自主制订。

16、实验课应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应在教师指导下由独立完成。

17、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及教材是三个基本资源

二、判断题

1、以中观的认知心理学层面来看,掌握广义的知识(包括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就是发展智力。(√)

2、在布卢姆2001版认知目标分类的知识维度中,把知识分为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

3、在布卢姆2001版认知目标分类的知识维度中,把知识分为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

4、在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中,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三种学习结果属于认知领域。(√)

5、在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中,态度和动作技能也属于认知领域。(×)

6、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是基于客观主义学习理论的,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是以建构主义为基础的。( √)

7、柯隆杰认为客观主义和建构主义这两种教学设计方法是对立的。(×)

8、赫尔巴特五段教学法、凯洛夫的六段教学过程、和加涅九大教学事件所构成的教学过程,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的。( √)

9、杜威提出“儿童中心论”,他倡导的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中心的。(√)

10、评改学生作业是教师的工作,学生本人、同学、家长等不宜参与。(×)

ll、学科教师利用学生自修课时间深入班级进行辅导,也属于课外辅导。(√)

12、课外辅导的气氛应该是轻松愉快的,可以围绕学生的需要和兴趣进行。(√)

13、制作理科教学课件时,最主要的是要把实验演示清楚、准确,让学生能够真正观察到日常不易观察到的细节,促进其对有关概念的理解,不必要把整堂课内容都纳入课件当中去。(√

14、课堂空间、师生人际关系、课堂气氛是教学环境的构成因素。(√)

15、良好教学环境的创建离不开学生的支持和参与。(√)

16、教师的职业道德、业务素质、经验、情感态度、创新意识等属于“软件资源”。(√)

17、人力、物力、财力属于“硬件资源”。(√)

18、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学资源往往是软件资源和硬件资源的统一体。(√)

9、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教师教学的对象,不是教学资源。(×)

20、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可促进学生资源的利用。(√)

21、QQ是聊天和娱乐工具,不能用于师生交流。(×)

三、选择题

1、根据布卢姆2001版认知目标分类中的知识维度框架,学习者掌握基本要素,包括术语知识、具体细节和要素的知识,这属于A 。

A、事实性知识

B、概念性知识

C、程序性知识

D、元认知知识

2、根据布卢姆2001版认知目标分类中的知识维度框架,学习者掌握某个整体结构中各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包括包括类别与分类的知识,原理与概括的知识,理论、模式与结构的知识,这属于B——。

A、事实性知识

B、概念性知识

C、程序性知识

D、元认知知识

3、根据布卢姆2001版认知目标分类中的知识维度框架,学习者掌握如何做事的知识、技能、算法、技巧、方法以及何时运用适当程序的知识,这属于C——。

A、事实性知识

B、概念性知识

C、程序性知识

D、元认知知识

4、根据布卢姆2001版认知目标分类中的知识维度框架,学习者掌握关于一般的认知知识和自我认知的知识,这属:D 。

A、事实性知识

B、概念性知识

C、程序性知识

D、元认知知识

5、根据布卢姆2001版认知目标分类中的认知过程维度A

A、记忆

B、理解

C、应用

D、分析

6、根据布卢姆2001版认知目标分类中的认知过程维度框架,能够确定口头的、书面的或图表图形的信息中所表达的意义,包括解释、举例、分类、总结、推断、比较、说明,属B

A、记忆

B、理解

C、应用

D、分析

7、根据布卢姆2001版认知目标分类中的认知过程维度框架,在特定情境中运用某个程序,包括执行、实施,属C

A、创造

B、理解

C、应用

D、分析

8、根据布卢姆2001版认知目标分类中的认知过程维度框架,将材料分解为组成部分并且确定这些部分是如何相耳关联的以及部分同总体之间的联系,包括区分、组织、归属,属D

A、创造

B、理解

C、应用

D、分析

9、根据布卢姆2001版认知目标分类中的认知过程维度框架,依据准则和标准来作出判断,包括核查、评判,属C

A、创造

B、应用

C、评价

D、分析

10、根据布卢姆版认知目标分类中的认知过程维度框架,将要素整合为一个内在一致、功能统一的整体或形成一个原创的产品,包括生成、计划、贯彻,属于A

A、创造

B、应用

C、评价

D、分析

11、在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中,学习者通过学习以后,能记忆诸如事物的名称、符号、定义、对事物的描述等,能将这些事实陈述出来,表明学习者习得了A 。

A、言语信息

B、智力技能

C、概念

D、认知策略

12、在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中,学习者通过学习获得了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包括辨别、概念、规则、高级规则,表明学习者习得了B 。

A、言语信息

B、智力技能

C、认知策略

D、动作技能

13、在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中,学习者借以调节他们自己的注意、感知、记忆和思维等内部心理过程的技能,属于C——。

A、言语信息

B、智力技能

C、认知策略

D、动作技能

14、整合了“教师中心”和“学生中心”的教育观念,它既重视教师的“教”,又重视学生的“学”,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双主教学模式B

A、赫尔巴特和凯洛夫

B、史密斯和拉甘

C、加涅和杜威

D、柯隆杰

四、名词解释

l、教学设计——是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一种事先筹划,是对学生达成教学目标,表现出学业进步的条件和情境所作出的精心安排。

2、学习目标——期望达到的学习结果,是学习者进行课堂学习后所能达到的技能水平。

3、教学汁划——是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规格以及培养过程和方式的总体设计,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教学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

4、教学媒体——在教与学活动中所采用的媒体。

5、教学环境——是课堂内各种因素的集合,是有课堂空间,课堂师生人际关系,课堂生活质量和课堂社会气氛等因素构成的课堂生活情境。

五、问答题

1、什么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策略有哪些,教学设计有哪些环节?

教学设计实质上是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一种事先筹划,是对学生达成教学目标、表现出学业进步的条件和情境所作出的精心安排。

教学设计的策略有哪些?教学设计要经过有哪些环节?

教学设计有多种策略,其中ASSURE模式是一个很有价值并被广泛接受的教学设计模式,该模式把教学设计分成6个环节。

1)、分析学习者

课前,教师必须明确学生的特点,教师必须具备关于学生方面的如下信息:

①总体特征——年级,年龄,性别,种族,智力水平,学习情绪,身体状况等等;

②初始技能——现在所具有的知识、技能及态度;

③学习风格。

2)、陈述目标

学习目标是期望达到的学习结果,是学习者在进行课堂学习后所能达到的技能水平。

3)、选择教学方法、教学媒介(媒体)和教学材料

4)、使用教学媒体和教学材料

5)、需要学习者参与教学活动

教师可以采用问答式、讨论式、小组协作式等其他方式使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6)、教学评价与修正

2、教学设计的理论指导有哪些?

教学设计的理论指导有哪些?

1)、科学制定教学目标上,主要的理论有ASSURE教学设计模式,布卢姆与加涅的关于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2)、在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上,柯隆杰提出的关于“学”与“教”的整合模型理论,为我们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找到了一个平衡点。

3)、在合理设计教学过程上,分别有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两类教学过程理论。

(1)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过程有赫尔巴特五段教学法,凯洛夫的六段教学过程,以及加涅提出的九大教学事件所构成的教学过程。

(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以杜威提出“儿童中心论”论为代表。

(3)史密斯和拉甘将教学分成四个阶段共15个教学事件,它整合了“教师中心”和“学生中心”的教育观念,它既重视教师的“教”,又重视学生的“学”,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双主教学模式。

3、加涅九大教学事件是什么?对教学设计有什么意义?

加涅综依据其信息加工模型及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时的内部心理阶段提出了九大教学事件:①引起注意,②告知学习者目标,③刺激回忆先决技能,④呈现刺激,⑤提供学习指导,⑥引发行为,⑦提供反馈,⑧评估行为,⑨促进保持与迁移。九大教学事件以线性方式阐述,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

加涅特别指出,按照以上九个教学事件的顺序展开实施的教学最合乎逻辑且成功的可能性最大,但也并非一成不变。依据九大教学事件来实施教学过程注重的是学习的外部条件的设计,强调的是通过外部刺激来激发学生学习,偏重于“教”。

4、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对教师有什么要求?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对教师的要求。

要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学习者控制是关键,资源是后盾,学习任务是核心,动机是前提。所以,教师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中要做的就是:

①准备资源。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资源不是用来给教师演示用的,而是给学生提供的学习内容。因此,最好选择强交互性的媒体来呈现教学信息。

②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由于倾向于使学习者成为学习活动的控制者,因此,首先要解决学习者的动机问题。学生的学习动机不但要在教学活动开始时激发,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维持。

③设计复杂的学习任务。学生所面对的学习任务应该是多个知识点融合在一起,但不是越难越好,越多越好。最好能设计一些没有唯一正确答案的问题解决任务。

5、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的特征有哪些特征?

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的特征有:

①学习者控制的倾向。要求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但是,学生有时也会遇到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学习任务,这时就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便暂时成为控制者。但教师一定要注意,主导活动要适可而止。如果发现学生有能力和意识从事自主学习时,就要立即放弃控制,将控制权重新回到学生的手中。

②提供真实或接近真实的学习情境。应该在实际应用环境中去学习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③提供问题解决类的学习任务。学生会以问题解决为目标,寻找相应的先决技能去学习。

④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比如,教科书、视听媒体、计算机软件。当前流行的是基于Web的资源库。

⑤提供丰富的学习工具。学习坏境应该提供帮助学生获取信息、保存信息和处理信息的学习工具,也被称为认知工具。任何一种工具,只要它用来帮助学生思考,而不是限制学生思考,就可以被看作是认知工具。

⑥提供足够的支架。支架的功能与脚手架的功能类似,主要用来帮助学生从较低的认知水平向较高的认知水平发展。

⑦丰富的人际交流。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必须指向包括认知类、态度类、动作技能类在内的综合性教学目标。所以说,学习环境中的人际交流、讨论与协商是不可缺少的。

⑧友好民主的教学气氛。教师不能以权威自居,而应能容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犯错误。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出现认知上的冲突,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所在,而不是证明他错了。当然有时是教师错了,教师也要大度的承认。

6、史密斯和拉甘关于教学过程与设计的观点是什么?

史密斯和拉甘将教学事件分成:1)导入(包括引起注意、明确学习目标、唤起兴趣和动机以及新课概览)、2)展开(包括回忆原有知识、处理信息、聚焦注意力、运用学习策略、练

习和评价反馈)、3)结束(包括小结与复习、知识迁移、再次激励和结束)和4)评估(包括评估与反馈)四个阶段共15个教学事件,并在此教学事件框架的基础上,对各种不同的学习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史密斯和拉甘认为15个教学事件,可以由学习者自己生成,也可以由教学来提供。前者为“生成性策略”,对应是发现法学习;后者为“呈现性策略”,对应的为接受法学习。具体采用何种学习方式要视学习者特征、学习情景以及学习任务而决定。

史密斯和拉甘整合了“教师中心”和“学生中心”的教育观念,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论述教学事件,既重视教师的“教”,又重视学生的“学”,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双主教学模式。

7、教学工作有哪些基本环节?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制定教学计划、备课、课堂教学、实验教学、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与课外学习活动的组织等。环节之间紧密联系、环环相扣,共同实现教育教学目的。

8、教师如何制定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规格以及培养过程和方式的总体设计,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教学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教学计划可分为学年计划和学期计划。

教学计划要在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根据学科和学校的具体要求,由学科教师自主制订。

教师制订教学计划一般的操作方法是:通读课程标准教材,把握知识体系;根据学习策略的内部联系和学习者特征分析,合理分配策略和教学任务;针对训练重点,搜集迁移资料;逐级细化,落实到每一节课。

在实践当中,教师学期教学工作计划的内容包括:教学指导思想,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教材分析、教学措施、教学进度.

9、教师如何备好一堂课?

备课要求教师在上课前认真钻研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材。根据教学目的和任务广泛阅读参考文献,抓住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教法学法、重点难点以及学生状况,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写出教学笔记或教案。

备好一堂课要做到:(1)内容选择要合理(2)目标制定要准确(3)重点难点要把握(4)学生水平要了解(5)教学方法要精选(6)问题设计要精当(7)细节问题(如板书设计、提问、演示时机、前后衔

接等)要考虑(8)教具和课件准备要充分(9)练习设计要精当

教案应包括:课程的性质、目的、要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课的进程和时间分配,教具、图表、幻灯、录音、录相的配合使用,课外作业等要素。

10、课堂教学有哪些基本要求?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搞好课堂讲授,组织学生课堂讨论。

1)、课堂讲授应当做到:

(1)观点正确、概念清晰,论证充分,逻辑严密,坚持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理论与实际统一;

(2)要有足够的信息量,及时反映本学科和相邻学科的新成果、新进展;

(3)要着重讲思路、讲概念的引入,讲理论形成的来龙去脉及其内外部联系,突出重点、难点和疑点;

(4)要注意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能力;

(5)语言清晰流畅,语音规范,讲普通话;

(6)板书清楚得当,书写规范。

2)、组织课堂讨论应做到:

(1)讨论要认真准备,精心组织;

(2)讨论时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充分阐明自己的观点;

(3)注意扶持那些具有创新精神的见解,又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4)讨论结束时,教师应认真总结,深化讨论效果。

1l、实验教学有哪些基本要求?

实验课应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要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向学生开出各种实验课,使学生的实验技能得到全面系统的培养。

指导实验教师必须做到:(1)认真备课,做好实验课准备工作,重点讲清实验的内容和要求、仪器设备的特性和操作规程;(2)在实验中要严格各项检查制度,如预习检查,操作检查,结果检查;(3)认真批改学生的实验报告,评定实验成绩,对不符合要求者应责成重做,每次实验均要记分,列入平时考核成绩内;(4)不断更新实验设备和改革实验内容,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项目。

12、教师布置作业有哪些要求?

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是课堂教学的继续与补充。作业一般肓两种:一种是课堂作业;另一种是课外作业。

1)、作业的布置

教师在设计、布置作业时要能最大程度地起到“轻负高效”的效果。为此,应做到:

(1)作业要有针对性。应当选择与课堂教学内容密切相连的题目作为作业,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2)作业要有趣味性。少布置机械性抄抄写写,当重点布置一些开发智力,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手动脑的实践性强的作业。

(3)作业要有层次性。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布置不同内容和难度的作业。

(4)作业要少而精。布置给学生的作业应尽量要其在四十分钟内能完成。

(5)及时督促学生完成作业、给予指导反馈。

(6)通过作业训练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对作业提出具体要求,如卷面干净、书写工整等等。

13、教师批改作业有哪些要求?

教师应及时做好学生作业评改工作。对学生作业的评改,可以是教师完成,也可让学生本人、同学、家长等多方参与,综合评价。在评价中,既要评价结果,更要评价过程。

14、课外辅导有哪些方面的工作?

课外辅导是对课程的补充和延伸。任课教师课外辅导的时间和地点最好能够固定。

课外辅导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工作:(1)给予学生解答疑难问题;(2)指导作业;(3)给缺课或成绩差的学生补课、辅导优秀学生进一步学习、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4)指导学生的实践性和社会服务性活动。

课外辅导的内容不局限于学科领域,还要广泛涉及世界观、人生观、理想、志向、未来职业选择、课外活动等方面。课外辅导可以围绕学生的需要和兴趣进行。

15、什么是教学媒体?运用教学媒体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1)媒体也称为媒介、传播媒体,是指信息传播过程中,从信息源到接受者之间携带和传递信息的任何物质工具,如,电影片、电视、广播、录音、录像、图片、印刷材料、光盘、多媒体课件和网络等都属于媒体。

在教与学活动中所采用的媒体,被称为教学媒体。教学媒体可分为传统的教学媒体(黑板、实物、资料等)和现代教学媒体(如音像视听媒体、电脑多媒体、网络等),

2)、使用教学媒体的意义

教学媒体的选择、设计和运用均属于教学设计的范畴。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得到飞速发展,现代教育要求教师了解、掌握现代教学资源,学会运用各种教学媒体、特别是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扩大课堂教学内容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6、如何配置教学媒体?

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教学媒体的设计更大程度上是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和运用。熟练运用各种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成为每一位教师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

多媒体课件制作(以PowerPoint为例)应完成“五部曲”:(1)理解软件思想,认识软件界面,熟悉操作流程;

(2)插入多媒体元素,帮助教师达到教学目的;(3)美化静态课件;

(4)呈现动态演示效果;(5)设置人机交互播放控制。

17、教学环境有哪些特点,优化教学环境的策略是什么?

教学设计技术要考虑到教学环境的优化和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教学环境是课堂内各种因素的集合,是由课堂空间、课堂师生人际关系、课堂生活质量和课堂社会气氛等因素构成的课堂生活情境。

1)、教学环境的主要特点

教学环境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环境具有(1)规范性和可控性,(2)纯洁性和教育性。

2)、教学环境的优化策略

教学环境关系到教学活动效果,可采取以下策略优化教学环境:

(1)观念的改变要注重全局。我们要将教学环境的各方面产生的影响协调一致起来,使它们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和提高教学质量。

(2)学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避免或转化劣势,利用已有的条件创建尽可能好的教学环境。

(3)注重信息的优化。对教学环境中的各种信息、以及社会信息进行调节、控制和优化,为学生创建良好的

信息环境,使学生能够正确地筛选和利用信息,抵制不良信息影响。

4)发挥学生主观能力保持和创建良好的环境。

18、如何开发教学资源?

从教师、教材、学生、网络四方面开发教学资源。

(1)教师资源开发与利用

在所有资源中,教师资源是第一资源,是教育的最重要的资源。首先,开发与利用优秀的、骨干教师资源。其次,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单位之间的协作,实现资源开发与共享;教师资源的开发,离不开科研活动、学术交流活动和教师经验总结。最后,教师的资源观决定着开发资源的深度和广度。

(2)教材资源的开发利用

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应注意从学生实际出发,合理地将教材重新组合和加工,把教材中知识跟生活实际结合起来。

(3)学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学生不仅是教师教学的对象,还是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要做到:①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②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4)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

做到:①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获取丰富的教学资料;②运用信息技术构建的网络环境,优化学生的认知方式;

③运用网络改善师生交流环境,如利用校园网络、QQ、博客(BLOG)、网络平台开展交流,或实施个别化教学。

19、有哪些关于教育目标的理论?对教学设计有什么启发?

布卢姆与加涅的关于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在教学设计中阐明学习目标提供了理论指导。

1、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1)布卢姆2001版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2001版)采用了“知识”和“认知过程”的二维结构,前者协助教师区分教什么,后者旨在促进学生保持和迁移所习得的知识。从具体到抽象,有四种知识——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从低级到高级,有六个认知过程——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

(2)加涅鉴别了五种主要的学习结果,即认为人类习得的性能有五种类型,分别是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和动作技能。其中,前三种学习结果属于认知领域。

(3)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对“阐明学习目标”的启示。

认知心理学认为,掌握广义的知识(包括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就是发展智力。通过对布卢姆2001版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的审视,可以总结如下三点新认识,从而指导教学设计的实践。

①知识(包括技能)是能力习得的基础。

②既要把握知识与能力之间的联系,又须认识两者间的区别。认知能力制约知识的习得,知识的“保持”为能力的习得提供可能。

③重视认知过程的理解与创造,强调培养学习者的创新能力。

第四章课堂教学技术

一、填空题

1、常用的课堂技术有:(1)课堂教学技术。(2)课堂教学管理技术。

2、教学工作的核心就是:课堂教学操作,即课堂教学技术。

3、教师的教学语言技术包括:教学有声语言技术、教学语气技术和体态语技术。

4、教师教学的有声语言清晰,——至少能保证80%—90%以上学生听清楚90%以上的信息;

5、由于教学内容特点不同,形成讲述性口语语气技术、解说性口语语气技术和议辩性口语语气技术三类。

6、教学语气操作技术的规程和要领是:根据教学信息的逻辑意图和情感表达的需要,控制言语的轻重(力度)、高低(语调)、快慢(语速)、间隙(停顿)、以及语势(口语的动力性和震撼力)。

7、讲授的技术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口语传授知识,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结合进行学科德育的技术,包括讲述技术、讲解技术和讲演技术。

8、板书又称为教学书面语言,一般包括板书、板演和板画三种形式。

9、课堂教学举例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实例(经验和事实)说明理论(概念和原理)的教学操作行为。

10、举例种类有:举例种类有:分式举例、融式举例、变式举例、体验举例等。

11、)提问设计的难易要适度,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提问的难度一般应控制在0.3至0.8之间,使多数学生通过努力都能解答。

12、教师的课堂管理是为了建立和维护课堂秩序,监督学生的行为,保持学生认真听课和辅导学生做功课。

13、课堂教学有两种活动:即教学活动和管理活动。。

14、根据促使课堂纪律形成的方式,可以将课堂纪律分成四种类型。

(1)教师促成的纪律(2)任务促成的纪律(3)集体促成的纪律(4)自我促成的纪律

15、“网络环境”指学校计算机教室网、校园网、因特网和其他丰富的资源库。

16、学习方法指导的目的在于培养、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最终实现“乐学”。

17、基本学习方法指导大致有以下几项内容:(1)发展智力的方法。(2)完成课业的方法。(3)学科学习的特殊方法。

二、判断题

1、课堂教学,本质上都是一系列操作行为。( √)

2、课堂教学言语是教学信息(内容)的主要载体,课堂教学语言则是教学信息的主要运送渠道。(√)

3、教学有声语言操作技术指教师通过发声来传达、呈现和交流教学信息的操作技术,也称教学口语技术。(√)

4、如果能消除心情紧张,从容换气,有助于教师的教学有声语言保持平稳。(√)

5、如果能保持思维流畅、对教学内容和语句熟练于心,有助于教师的教学有声语言流畅。(√)

6、教学语气,用日常习惯的表述来说就是“说话的口气”。√

7、浯势大小取决与说话音量大小,即说话声音音量越大,语势越强有力;而音量越小,语势则越单薄无力。( ×)

8、让学生保持安静是课堂管理的理想追求。(×)

9、在课堂教学组织管理中,管理性组织是指采用指导、监督、奖惩等日寸段促成课堂良好纪律和学习习惯的形成,构建和维持有效学习环境。(√)

10、在课堂教学组织管理中,指导性组织是指组织具体的教学活动,如阅读、观察、实验、讨论等(√)

11、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下,纪律则是秩序形成的关键。( √)

12、课堂的规则不应由学生自己制定。(×)

13、教师的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学生,现在还要备管理。(√)

三、选择题

1、——主要是根据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以旧引新。复习导入,练习导入均可归入此类。A

A、衔接导入法

B、悬念导入法

C、情景导入法

D、直接导入法

2、——是利用悬念激人好奇,催人思索,导入教学。B

A、衔接导入法

B、悬念导入法

C、激疑导入法

D、直接导入法

3、——是利用各种手段,制造一种符合教学需要的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引导学习。C

A、悬念导入法

B、激疑导入法

C、情景导入法

D、直接导入法

4、是设置有一定的难度疑点或疑问,使学生处于困惑状态,以疑激思,引导学习。C

A、衔接导入法

B、悬念导入法

C、激疑导入法

D、直接导入法

5、是一种通过先让学生观察实物、模型、图表、幻灯、投影、电视或运用形象化的语言等,引起学生对即将讲授内容的关注,然后从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提出问题,使学生从解决问题入手,过渡到课题教学的导入方式。D

A、实例导入法

B、激疑导入法

C、直接导入法

D、演示导入法

6、是运用实验导入新课。A

A、实验导入法

B、激疑导入法

C、直接导入法

D、演示导入法

7、是从生产生活中选取一些生动形象的实例进行引入和佐证,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深奥的道理通俗化,从而导入教学。A

A、实例导入法

B、激疑导入法

C、直接导入法

D、演示导入法

8、是通过寓言、故事、典故、传说等来激发学生兴趣,启迪思维,创造情境,引入新课。C

A、实例导入法

B、情境导入法

C、故事导入法

D、演示导入法

9、是指新课开始时,教师先板书课题或标题,从探讨题意入手,引导学生分析课题,导入新课。B

A、情境导入法

B、审题导入法

C、直接导入法

D、演示导入法

10、是指教师在上课时直接点题,讲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要求,它是最简单的导入方法。C

A、情境导入法

B、审题导入法

C、直接导入法

D、演示导入法

11、教师的课堂是课堂教学一切技术的基本核心。D

A、讲授技术

B、演示技术

C、举例技术

D、教学语言技术

12、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口语传授知识,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结合进行学科德育的技术。A

A、讲授技术

B、演示技术

C、举例技术

D、教学语言技术

13、是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操作、示范、实物、模型的直观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形成表象及联系,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思维和练习的一类教学行为。B

A、板书技术

B、演示技术

C、举例技术

D、语言技术

14、在课堂教学组织管理中,的目的在于促成课堂良好纪律和学习习惯的形成,构建和维持有效学习环境。A

A、管理性组织

B、指导性组织

C、诱导性组织

D、任务组织

15、在课堂教学组织管理中,组织具体的教学活动,如阅读、观察、实验、讨论等,属于B 。

A、管理性组织

B、指导性组织

C、诱导性组织

D、任务组织

16、在课堂教学组织管理中,教师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的组织形式,属于C 。

A、管理性组织

B、指导性组织

C、诱导性组织

D、任务组织

17、学习方法指导有多种方式,其中是教师通过讲解、示范,直接授予学生某种学习方法。A

A、直授式

B、归纳式

C、点拨式

D、连接式

18、学习方法指导有多种方式,其中是指教师引导学生从同类的若干个例中归纳出某种学习方法,B

A、直授式

B、归纳式

C、点拨式

D、连接式

19、学习方法指导有多种方式,其中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随机点拨学习方法。C

A、直授式

B、归纳式

C、点拨式

D、连接式

20、学习方法指导有多种方式,其中是指学习某种新知识时,换起学生对某种旧知识的回忆,找出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从而掌握学习方法的一种指导方法。D

A、直授式

B、归纳式

C、点拨式

D、连接式

21、学习方法指导有多种方式,其中是指学生求得问题的正确答案之后,教师及时追本溯源求得正确答案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A

A、追溯式

B、归纳式

C、点拨式

D、连接式

四、名词解释

l、课堂教学技术——对行为,科学概念以及有助教学问题解决的其他知识的系统的和整体的应用。

2、讲授技术——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口语传授知识,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结合进行学科德育的技术。

3、演示技术——是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操作,示范,实物,模型的直观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形成表象及联系,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思维和练习的一类教学行为。

4、课堂管理——是教师在课堂上用工艺维持学生适宜行为的措施。

五、问答题

l、常用的课堂技术有哪些?

常用的课堂技术有:

(1)课堂教学技术。包括:①导入的技术,②教学语言技术,③讲授技术,④板书技术,⑤演示技术,⑥举例技术,⑦提问的技术。

(2)课堂教学管理技术。包括:①课堂教学组织管理技术,②课堂环境与课堂控制技术,③课堂纪律管理技术,④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

2、常用的课堂教学技术有哪些?

课堂教学技术。(1)导入的技术,(2)教学语言技术,(3)讲授技术,(4)板书技术,(5)演示技术,(6)举例技术,(7)提问的技术。

3、教师如何导入新课?

教师可采用以下导入方法来导入新课:

(1)衔接导入法。它主要是根据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以旧引新。复习导入,练习导入均可归入此类。

(2)悬念导入法。利用悬念激人好奇,催人思索,导入教学。悬念的设置要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恰当适度。

(3)情景导入法。利用各种手段,制造一种符合教学需要的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引导学习。

(4)激疑导入法。设置有一定的难度疑点或疑问,使学生处于困惑状态,以疑激思,引导学习。

(5)演示导入法。这是一种通过先让学生观察实物、模型、图表、幻灯、投影、电视或运用形象化的语言等,引起学生对即将讲授内容的关注,然后从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提出问题,使学生从解决问题入手,过渡到课题教学的导入方式。

(6)实验导入法。运用实验导入新课,要注意实验的设计要巧妙、新颖、有针对性,还要善于根据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和结果来提问和激发,促进学生去思考和探究。

(7)实例导入法。从生产生活中选取一些生动形象的实例进行引入和佐证,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深奥的道理通俗化,运用时要注意选材要典型、生动、浅近、具体,并且紧扣教材,引证正确。

(8)故事导入法。通过寓言、故事、典故、传说等来激发学生兴趣,启迪思维,创造情境,引入新课。

(9)审题导入法。指新课开始时,教师先板书课题或标题,从探讨题意入手,引导学生分析课题,导入新课。

(10)直接导入法。指教师在上课时直接点题,讲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要求,它可谓是最简单的导入方法。

4、教师的课堂语言技术包括哪些方面?有什么基本要求?

教师的教学语言技术包括:教学有声语言技术、教学语气技术和体态语技术。

1、教学有声语言技术

教学有声语言操作技术指教师通过发声传达、呈现和交流教学信息的操作技术,也称教学口语技术,是传达和交流教学信息的主渠道。

教学有声语言技术的基本要求是:(1)清晰——至少能保证80%—90%以上学生听清楚90%以上的信息;(2)平稳;(3)流畅;(4)衔接及时、紧密、过渡自然。

2、教学语气技术

教学语气指教师口语中确切词语信息之外的附加意味,用日常习惯的表述来说就是“说话的口气”。由于教学内容特点不同,形成讲述性口语语气技术、解说性口语语气技术和议辩性口语语气技术三类。

教学语气操作技术的规程和要领是:根据教学信息的逻辑意图和情感表达的需要,控制言语的轻重(力度)、高低(语调)、快慢(语速)、间隙(停顿)、以及语势(口语的动力性和震撼力)。

3、课堂体态语技术

人类交际是语言交际与非语言交际的结合,体态语是非语言交际中运用最广的一种身体语言。教师在设计课堂体态语时

应注意的要求是:(1)恰当地运用眼神;(2)合理运用面部表情;(3)注意动作姿态的变化,站立、走动、手势要恰当;(4)外部服饰要得当。

5、讲授的技术有哪些?基本要求是什么?

讲授的技术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口语传授知识,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结合进行学科德育的技术,包括讲述技术、讲解技术和讲演技术。

1、讲授技术的基本要求

(1)讲授要有科学性。

要有科学的内容:语言的采用要科学、规范。要有科学的态度;

(2)讲授应有适应性。讲授要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用已知求未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讲授保证学生在语言上听得清楚,在语意上听得懂。

(3)讲授要有教育性。针对学生的心态,形成良好的心理环境,以正面教育为主,对学生的批评要符合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学生乐于接受,不能用训斥的口吻和讽刺的语气。

(4)讲授要有启发性。启发学生认识学习目的和意义;激发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和求知欲;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5)讲授要有情感性。使学生产生共鸣。

(6)讲授要有艺术性。

板书又称为教学书面语言,一般包括板书、板演和板画三种形式。

教师应根据教学要求对板书进行周密计划和精心设计,确定好板书的内容格式,在教学时才能有条不紊地按计划进行。

1)、板书的原则

(1)目标明确,针对性强。(2)语言正确,科学性强。(3)书写规范,示范性强。(4)重点突出,条理性强。

(5)形式多样,趣味性强。(6)板书与讲授相结合。

2)、板书的主要方法

教师将板书内容用文字、图表、符号等加工组合,并呈现在备课本或黑板上。板书以下归结几种方法:

(1)摘录提纲法。就是摘录教材富有标志性的中心句、段中主句或关键词句而形成“提纲式板书”的方法。

(2)概括归纳法。就是用简洁的语言抽象教材内容,归纳教材知识的方法。

(3)图形示意法。即用符号、线条、图形,配以简要文字示意教材内容,变抽象为具体、变深奥为浅显。

(4)板画赋形法。板书有以文字为主的,有时配以线条符号;有以图画为主的,一般不配文字。板画,又称简笔画、黑板画,是教师在课堂上以简练的线条,在较短的时间内高度概括勾勒出各种场景、事物、人物等形象的一种绘画。

(5)表格解释法。

(6)比较对照法。比较是运用对比的手段确定事物异同关系的思维过程的方法。如果把对比方法运用到教学板书上,就叫比较式板书。

(7)排列组合法。排列组合法是对教材中不同课文或内容的分类排列、综合叠加。

(8)夸张变形法。为了突出重点、难点,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板书的表现力,教师可以运用变形、夸张的方法设计板书。这种方法用“漫画”的手法,以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印象。

板书的设计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学科特点、教材内容、学生的水平及教师本人的优势而确定。

7、演示的技术有哪些?演示技能应用的要点是什么?

演示,是教师操作各种媒体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指导学生观察分析、帮助理解教学内容的重要手段之一。演示技术是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操作、示范、实物、模型的直观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形成表象及联系,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思维和练习的一类教学行为。

1)、演示的类型

(1)实验演示。在实验演示过程中,学生要仔细观察演示过程、现象和结果,琢磨其中的道理。实验可以由教师操作,或学生操作,或师生共同操作。

(2)实物、标本和模型演示。通过对实物、标本和模型的演示,可以使学生观察了解事物的外部特征或内部结构,获得对客观事物的客观认识和正确理解。

(3)图画、图片、图表的演示。使用图画、图片,可以展示名胜古迹,历史画面,人物肖像,有助于直观、形象地理解文字材料。图片、图表可以对事物的原理、现象示意,呈现事物的本质特征,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幻灯、投影的演示。

(5)电影、电视的演示。

(6)声响演示。利用录音声响参与教学。比如,配乐朗读,放录音看画面,用录音播放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让学生听想、听写、听说、听议等。

(7)动作演示。比如,童话、寓言的按情节表演,教师对于特定词、句的动作示范,都可以加深儿童对课文的理解。

(8)课件媒体演示。

2)、演示的技术要求

演示遍及各教学环节,教师演示技能高低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演示技能应用要点如下:

(1)演示目的明确,应与教学任务紧密相连。

(2)演示操作和动作示范要正确、规范。

(3)演示与观察、提问、讲解紧密配合。

(4)准确把握媒体演示最佳作用时机。

(5)演示应安全、可靠。

课堂教学举例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实例(经验和事实)说明理论(概念和原理)的教学操作行为。

l、举例的基本要求

(1)切时。举例时机恰当。

(2)切题。实例选择及剪裁合理,紧扣理论,不偏题、不跑题。

(3)切意。实例与理论有机交融,能充分说明理论所含各要点之意义。

(4)切身。实例尽可能与学生生活和实践接近,生动有趣,或所举实例是学生已知事实或已有经验。2、举例的类型

举例种类有:分式举例、融式举例、变式举例、体验举例等。

(1)分式举例。分式举例是指理论和实例相对分开的举例操作,通常是先讲理论然后举例。

(2)融式举例。融式举例是指理论和实例交融兼并共同推进的举例操作,通常以实例起头一层层带出理论,之后再归纳出理论的全部要义。

(3)变式举例。变式举例是举相应的一组实例来说明概念或原理的相同本质特征和不同非本质特征(非本质特征发生变化)的举例操作。变式即有所变化的例式,通常是在理论讲

出之后出示变式举例(一组有变化的例子),回扣理论要点。

(4)体验举例。体验举例指对理论所述状态能唤起学生身心实际或想象经历的举例操作。通常是在理论和实例之间,用勺口果你是……”‘假如你就是……”来引导学生进行角色置

换,唤起学生已有过的经历或想象中的经历,从而仿佛真的置身于实例的运行之中。

9、提问过程有哪些阶段?提问有哪些基本要求?

提问过程有哪些阶段?提问的技术要求有哪些?

1、课堂提问的过程

提问过程是教师提出问题,并指导学生回答和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拟题阶段。教师要在此阶段精心设计问题。

(2)引入阶段。教师表示即将提问,使学生对提问做好心理准备。如“同学们,请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下面这个问题,看有谁能够作答……”。

(3)列题阶段。即陈述所提问题并做好必孽的说明。

(4)启发阶段。教师倾听学生答题,在学生不能作答或回答不完全时,要以不同的方式鼓励、启发学生。

(5)评价阶段。教师对学生的作答进行处理的方式主要有重述、追述、补充、更正、评价、延伸、检查。

2、课堂提问设计的基本要求

(1)要注意层次性。课堂提问要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步步深入。

(2)要注意启发性。

(3)要注意广泛性。课堂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选择不同的提问对象,促使每一个学生都用心回答问题。

(4)提问设计的难易要适度,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提问的难度一般应控制在0.3至0.8之间,使多数学生通过努力都能解答。

(5)提问设计要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内部动机作用。一是引导学生去积极探求真理,二是要鼓励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三是要欢迎学生发表创新见解。

(6)提问的设计要有趣味性。

(7)提问要有预见性。提问能事先想到学生可能回答的内容,及时纠正学生答复中的错误或缺陷。善于帮助学生形成答案,思考更深一步的答案。对学生的回答应坚持以表扬为主。

(8)提问的设计要有灵活性。在讲、练、读、议渚环节中都可以回答问题或带着问题进行;也可以在学生精神涣散时用提问的方法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为了使课堂提问更为科学有效,在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做到:①选择好提问的问题。②把握好提问的时机。③掌握好提问的方法。

10、课堂教学组织管理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课堂教学有两种活动:即教学活动和管理活动。课堂教学组织管理包括以下内容:

(1)管理性组织。包括指导、监督、惩罚、限定、奖励、操纵、安排、协调、协助、征求、同情、理解、维护等。管理性组织的目的在于促成课堂良好纪律和学习习惯的形成,构建和维持有效学习环境。

(2)指导性组织。即组织具体的教学活动——如阅读、观察、实验、讨论等。

(3)诱导性组织。教师用充满感情、亲切、热情的语言引导、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用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的组织形式。

ll、课堂组织管理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课堂教学组织管理的基本要求

(1)以课程标准为指导,认真备课。遵循教学日历制定的教学进度。并在上课时携带点名册、教材、教案及教学日历。

(2)根据本课程的特点,设计课堂教学模式;因材施教,注重学生语言基本功及能力的培养,加强师生间的互动。教学语言准确、精炼。

(3)要认真检查学生的出勤率及教材持有率。从严执教,对学生要求严格,保证教学顺利进行。

(4)课堂组织管理坚持以人为本,让学生乐学、爱学。

(5)课后应认真答疑,主动听取学生的意见,注意改进教学方法。

(6)适时、适量布置作业,并及时批改、讲评学生的作业。

(7)根据期中、期末学生的考试成绩对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分析,调整教学。

(8)按时上、下课,不迟到早退;不允许随意调课或停课。因病、因事要请假。

(9)不得以任何形式传教。

(10)教师上课着装要整洁大方,言谈举止文雅,注意教态仪表。教师要加强与班主任的联系,协助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12、课堂环境有什么特点?

1、课堂环境的特点

(1)公开性。课堂是一个公开的活动场所。

(2)同时性。课堂上学生可能会同时出现多种反应和事件,需要教师及时处理和控制。

(3)复杂性。不同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是“五光十色”的。

(4)突然性。学生的注意力经常因受干扰而分散会发生意想不到的情况。

13、课堂控制任务是什么?

课堂控制的任务

(1)确立对学生的期望行为甚至教师在教学之前对学生哪些行为是正确的或哪些行为是不书桌等方面。

(2)把期望变成程序和常规。有了具体的要求之后,还要制定一些规则以约束行为。

14、课堂纪律管理技术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提高课堂纪律管理技术的基本要求

(1)制定并实施规章制度

(2)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3)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4)课堂组织管理坚持以人为本,让学生积极地趣地乐学、爱学

(5)做好考勤工作

(6)灵活运用教学机智

(7)维护教师的权威

15、课堂纪律管理有哪些方法?

课堂纪律管理的方法

(1)课前几分钟组织学生尽快进入角色。

(2)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3)采取恰当的方法,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个别谈活法。班级中常常会有个别学生比较特殊,对这些学生可以找其个别谈话,向其了解情况,了解原因,对症下药。在课外,教师也应多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亲其师,信其道”。

(5)遵守课堂教学常规,培养学生的自制力

学生要遵循的规则分为三方面:一是国家制定的规则,如中学生守则等;二是学校制定的规则,如学校制定的常规;三是特殊的课堂规则。

(6)劳逸适度,使保持学生旺盛的精力。

(7)妥善处理课上的偶发事件。

2016教师招聘中学历史专业知识真题及答案

河南省教师招聘中学历史专业知识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2分) 1.面对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造成的社会极其不和谐局面,罗斯福政府全面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这种"干预"使之()。 A. 推行国有化政策 B. 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理 C. 计划经济替代自由资本主义经济 D. 政府推行社会福利 2..从结果上看,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林肯政府的施政措施和罗斯福新政的相同之处是()。 A. 维护了国家统一 B. 巩固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 C. 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D. 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内种族歧视状况 3.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根本目的是()。 A. 极力加强皇权 B. 竭力削弱相权 C. 削弱将帅权力 D. 削弱地方财权 4.对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看法,不正确的是()。 是为了维护政治统一而采取的文化政策B. 本质上是封建文化专制 C. 汉武帝偏向董仲舒,是昏庸的表现 D. 儒家思想从此取得独尊地位,对中国历史产生巨大影响 5.下列朝代中,与秦朝最为相似的是()。 A. 隋朝 B. 唐朝 C. 明朝 D. 清朝 6.发动"雾月政变",推翻"督政府",夺取了政权,后来加冕称皇帝的是()。 A. 威廉二世 B. 查理二世 C. 路易十八 D. 拿破仑 7.拉丁美洲第一个独立国家是()。 A. 海地 B. 玻利维亚 C. 墨西哥 D. 哥伦比亚 8.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事件是()。 A.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B. 共产主义者同盟成立 C. 《共产党宣言》的发 D. 马克思、恩格斯的巴黎会晤 9.俾斯麦完成统一德国的主要手段是()。 A. 改革内政 B. 加强经济实力 C. 推行"铁血政策" D. 动员全国人民 10. 19世纪中期,深入探索化学元素之间的关系,并制定了化学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A. 牛顿 B. 道尔顿 C. 门捷列夫 D. 居里夫人 二、不定项选择题(共10分,每小题2分。错选、少选均不得分) 11. 教师要上好一节课的基本标准是()。 A. 上课准备充分 B. 课堂活跃有序 C. 师生平等 D. 教学民主 12. 在课外活动中,教师处于()地位。 A. 主导 B. 领导 C. 辅助 D. 启发指导 13. 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 A. 前摄干扰 B. 超限抑制 C. 消退抑制 D. 倒摄干扰 14. ()要素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课堂结构,它包括课堂情境结构与课堂教学结构。 A. 学生 B. 教材 C. 学习过程 D. 学习情境 15. 群体对每个成员的吸引力,就是()。 A. 群体凝聚力 B. 课堂气氛 C. 群体规范 D. 学校人际关系 三、填空题(共10分,每空2分) 16. 检查学生学业成绩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常用的检查方式是、。 17. 班杜拉在他的动机理论中指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因素与因素的影响。

历史教学论期末复习

一、 名词解释: 1.历史课程: ①狭义:指历史学科和历史教学计划、历史教材和历史教学活动等。 ②广义:指学校教育中为学生提供和重建人类历史知识和历史经验的总和 历史课程是以唯物史观和科学教育理论为指导,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按课程计划精选历史课程内容,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学会学习,获得作为现代公民应具备的基本历史知识和技能,养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 2.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各门学科目的、任务而编写的指令性文件。它以纲要的形式,具体规定身门学科知识、技能的范国、深度及体系、结构,同时规定教学的一般进度和对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3.历史课程标准:是由国家最高行政部门制定的,规定历史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要求、学习方法、计制安排、实施建议等,并用以指导,规范、评估和管理历史学科与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文件,具有法规性质,体现着国家意态,体现国家对历史课程的要求。 4.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是指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最重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历史学科育人价值的概括性、专业化表述和集中体现,是知识,能力,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合与提炼,是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在解决真实情景境中的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主要包括:唯物史现、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5.教学目标:是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对学生通过学科教育教学要达到的标准或结果的预期。 6.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基本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7.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基本学科特征) 8.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基本方法和途径) 9.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即便是对基本事实的陈述也包含了陈述者的主观认识。人们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描述和解释过去,通过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辩证、客观的理解历史事物,不仅要将其描述出来,还要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通过对历史的解释,不断接近历史真实。(基本能力要求) 10.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基本价值观) 11.学业质量标准:是依据国家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以教育质量为基础所规定和设计的学生课程学习活动所应该达到的发展状态和发展水平。 12.课程:①课程是知识:学校开设的每门课程是从相应的科学中精心选择出来的,并按照学习者的认识水平加以编排。②课程是经验:只有被学生真正经历、理解和接受了的东西,才能称得上是课程。③课程是活动:课程是受教育者各种自主活动的总和。 是教学内容及进程的总和,是教学的目标或计划,是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是一门

(完整版)中学历史教学法--于友西(教材整理)

中学历史教学法(教材整理) 第一章绪论 1、简述中学历史教学法研究的对象。 答: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研究对象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全过程: 1.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目的; 2.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内容; 3.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原则; 4.研究中学生在历史教学中的学习心理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5.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模式; 6.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学习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目的 ①为了培养合格中学历史教师的需要 ②为了提高中学历史教学的需要 ③为了中学历史教师自我提高适合时代要求的需要 3、学习历史教学法的意义有哪些P12 (一)帮助学生最有效地掌握这一学科的基本内容的真谛,尽快地胜任自己的工作 (二)能帮助学习者自觉地意识到该向别人学什么,从而缩短自己成熟的过程。 4、学习历史教学法的基本要求P13 ①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要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 ②在学习中要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反复地联系 ③要下大力气学习制作和使用直观教具的方法 ④要多观摩、多揣摩 ⑤要本着“诗外学诗”的精神随时学习、永远学习 第二章历史课程论 1、影响历史课程编制的因素P24 影响学校课程编制的因素: ①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具体反应在国家教育方针,教育指导思想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培养目标上 ②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影响。取决于科学技术的现有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这种发展水 平 ③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不同年龄段的学习需要和认知可能性不同,设置课程也不同 ④民族传统文化对学校课程的影响。 ⑥教育学理论对学校课程的影响。教育观念或对教育作用认识的差异,产生了不同的学校课程类型 ⑦学校实际管理与操作对课程编制的影响 影响历史课程编制因素 ①国家政治和政策导向。体现出国家的政治思想。 ②社会对未来公民素养要求。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符合公民教育的总体需要 ③历史学科发展现有状况。历史学科的研究传统,研究水平,影响到历史课程的编制。 ④学生认识历史的规律和特点。 2、历史课程编制的原则P29

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题(附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题(附答案) 一.填空题 1.()()(),是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三大任务。 2.()中的()可以说是我国乃至世界最早的教育学专著,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先秦时期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经验。 3.()标志着教学论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 4.古希腊教育包括斯巴达()教育和雅典的()教育。 5.()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位对发现学习从理论上进行详细研究、周密论证的教育学家。 6.博比特的()问世标志着课程作为一门研究领域的诞生。 7.永恒学科大致有三大类:()()()。 8.教学过程的动力是指()和()的动力。 9.课程评价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0.教学设计的前期准备分析主要包括:()分析()分析()分析。 二.选择题 下列选择题中有的是单选题,有的是多选题,请将所选择的答案的序号字母填上空格多选题的答案多于标准答案则扣分。 1.下面哪项不属于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 A.全班上课B.班内分组教学C.多媒体教学D.班内个别教学 2.教学媒体分为()。 A.单项教学媒体B.双项教学媒体C.自学媒体D.传递媒体教学 3.讲授法的类型()。 A.讲述B.讲解C.讲读D.讲演 4.教学环境的功能有哪些()。

A.益智功能 B.健体功能 C.美育功能 D.养德功能 5.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结构的基本原则有那些()。 A.均衡性 B.双向性 C.综合性 D.选择性 6.赫尔巴特的教学主张可以归结为()。 A.教师中心 B.学生中心 C.书本中心 D.课堂中心 7.下列哪些选项是钟启泉认为的西方迄今为止出现的课程结构()。 A.整体结构 B.中观结构 C.宏观结构 D.微观结构 8.下列那一选项是美国课程专家古德莱德提出的课程层次()。 ①理想课程②文件课程③理解课程④实施课程⑤经验课程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9.我们一般说的师生关系是指()。 A.朋友关系 B.业务关系 C.学习关系 D.伦理关系 E.情感关系 10.列哪些选项是属于发展性评价的功能()。 A.导向功能 B.评价功能 C.激励功能 D.调节功能 三.判断题 1.认识课程与教学论的客观规律,这是课程与教学轮的基本任务之一。() 2.现代教学论是以德国的赫尔巴特为代表。() 3.表现性评价是指通过观察学生在学习上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已经取得的发展成就。()4.课堂教学心理环境可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反抗的三种类型。() 5.问题解决的过程是一种“探索——失败——成功——再探索”的过程。() 四.简答题 1.简述教学媒体的作用。

历史课程与教学论题库答案

0-3、历史课程与教学论要解决哪些问题32页 历史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历史课程的本质是什么需要探讨历史课程的基本原理,以指导历史课程的编制与历史教学的实践,解决“教什么,怎么教,学”等问题;需要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转换和应用于历史课程教学实践中,解决怎样研制历史课程和如何组织有效的历史课程教学等技术性问题,所以,历史和教学论应该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0-4如何理解课程与教学之间的关系呢11页 课程与教学既有关联,又是各不相同的两个领域。课程强调每个学生及其学习的范围,探讨的是“教什么”、“为什么教”的问题,而教学强调教师的行为,探讨的是“怎么教”的问题;课程与教学不可能在相互独立的情况下各自运作。 1-1确定历史课程目标的依据41页 历史课程目标的拟定,需要综合考虑历史学科、社会需求、学生发展等诸多方面的要求,历史课程目标一定要从历史学科的特点出发,围绕学生这个主体,围绕公民素养的培育这一社会要求,探讨学生通过历史学习能够获得怎样的历史认识,养成我们所希望的公民素养 1-4中学阶段的历史学科人文教育的目标是什么44页 这要求学生在历史学习中能够拥有一定的实践性的历史人文知识,透过历史知识进行反思,形成自我的历史意识,对历史人物在历史事件中表现出来的感情、态度与价值观进行思考;透过对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评价或情感反应,理解人的内在精神和外在行为是如何作用于人类的文化发展的,形成自信、进取、乐观、不断完善自我、爱憎分明的人文态度,进而形成具有以人为本的观念、坚忍不拔的意志和追求完美的个性;在具体的历史实践中,反思人类生存的意义和价值,坚持理性、实证、怀疑、民主、奉献等人文精神,主张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追求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1-5 历史课程公民教育目标:44页 历史学科的公民教育并不是单纯的政治说教,它使通过具体的历史情境以及所产生的学习问题,引发学生进行思考,总结前人经验和教训,理解人类社会,反省人类的行为,深化和发展学生对现实生活的理解,陶冶学生的公民意识。历史是一门思考的学科,借助于历史学习,有助于学生形成质疑、批判、反省、包容、理解、欣赏、尊重文化的多样性、用平等对话的方式来处理矛盾冲突等个性品格,进而养成责任心。具体包括公民意识教育:爱国主义、尊重本国传统、民主意识、平等意识、自由意识、责任意识、权利意识等;道德教育:崇尚仁德、关心、宽容、尊重差异、尊重他人、理解、坚毅勇敢、刻苦勤奋、立志敬业等;意识形态教育:民族文化意识、自觉践行社会的核心价值、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共产党等。

历史课程教学论模拟考试试卷

历史课程教学论模拟考 试试卷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模拟考试试卷答案(一) 一、简答题(每题8分,共计24分) 1.简述历史课程资源的含义与类型 课程资源包括教材以及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一切有助于学生发展的多种资源。就历史课程这一专门的课程来讲,历史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实现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历史学科由于其独特性质,拥有极为丰富的课程资源,可以说历史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根据较为常用的分类方法,我们可将历史课程资源分为下列几种:历史教材、学校图书馆、社区历史课程资源、历史音像资料、历史遗迹和各类博物馆、纪念馆、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人力课程资源,就历史学科讲,指的是历史教师。 2.创设教学情境有哪些方法 第一,巧思妙设问题情境。第二,音美配合渲染情境。第三,参与表演体会情境。第四,动用直观再现情境。第五,锤炼语言描绘情境 3.简述历史教育教学研究的目的 (1)适应新历史课程的需要。 (2)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研究是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3)教育教学研究是教师提升自身素质的需要。 (4)从事教育教学研究是教师体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二、论述题(每题13分,共计26分) 1.结合具体内容谈谈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文化史内容构建特点 (1)提高文化史在高中历史课程中的地位。在高中新课标所设9个模块中,文化史约占3.8个模块,经济史只占1.2个模块,就数量而言,仅次于政治史内容比重。 (2)内容择取了人类创造的最重要的优秀文化成果。以世界古代文明与世界文化遗产部分选取内容为例:亚洲是以夏文明和古蜀文明为代表的中华早期文明;欧洲为克里特文明;以大津巴布韦遗址为代表的非洲古文明;美洲的玛雅文明等。 (3)从横向与纵向两个维度揭示人类文化发展的规律。 (4)将文化史领域作为高中学生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园地。如模块列出了数量可观的“历史之谜”,要求学生进行探索;同时要求学生了解科学家为揭开这些历史之谜所做的“大量的艰辛的工作”及所经历的“探究过程”;并希望学生初步了解人类研究社会发展之谜的方法,以及“考古发掘及研究工作的基本常识”等,可以看出,“标准”是将文化史模块作为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阵地。 2.选择设计教学方法的依据是什么 (1)依据教学的目标要求来设计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是历史教师授课的方向,它制约着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教学方法的设计必须服务于教学目标。历史课堂教学每节课的具体目标是不同的,但基本上都要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几方面。为实现具体的目标,可以采用适宜的方法,比如:为了达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目标,可以应用情境创意法或情感教育法,通过历史情境的创设模拟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调动学生的感官活动,以使学生

语文教学论试卷及答案

语文教学与课程论试卷5 一、填空题(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 1.语文在兴课程与教学论是正起和建设中的一门学科教育学科,它 是以( )为研究对象的一门。 2.语文教材的构成要素包括 ( )、( ) 、 ( ) 和( )系统。 3.钱梦龙的“三主四式导读法”中,“三主”是指 ( ) ( ) ( ) 4.杜威认为“学校科目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是()“工具说”的集大成者是() 5.我国于()年开始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 6.1986年的语文教学大纲中,打一次把双基顺序变为()和() 7.()年,我国才正式使用语文这个名称. 8.我国古代流传最广、历时最久,最具代表性的蒙学读物是()、 ()、()、《千家诗》主要作用是用韵语化的方式集中 识字。 9.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10.语文单独设科是在()年 二、单项选择题:(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1.《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的形成与发

展。 A.语文素质 B.语文素养 C.语文能力 D.语文知识和能力 2.在我国具有现代学科意义的语文课程是从()年开始的。A.1904B.1919C.1949D.1978 3.哪个不是评课的基本功( ) A看板书 B看普通话 C 看操作 D与学生的交流 4.下列不是魏书生教学法的是( ) A自测 B 自结 C讨论D 练习 5.语文教学的原则没有下列哪一个( ) A自主性与创造性相结合 B 实践性与综合性相结合 C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D 身心发展与学习规律相结合 6、《义务大纲》规定“在小学的基础上扩大识字量”要求初中生认字量是() A、2500个 B、3500个 C、4500 D、5500 7.作文讲评的基本方式是() A典型讲评 B综合讲评 C专题讲评 D重点讲评 8.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要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 A.自主、合作、探究 B. 自主、独立、探究

中学历史教学法试卷

中学历史教学法试卷 出题人:答题人:判卷人: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新中国建立后的第一个中小学历史教学大纲(草案)是()颁布的。 A、1954年 B、1956年 C、1963年 D、1986年。 2、1986年颁发的《全日制中学历史教学大纲》是由()个部分组成的。 A、四个 B、五个 C、六个 D、七个。 3、历史知识的重要特征是()。 A、科学性 B、过时性 C、具体性 D、综合性 4、历史教学最主要、最根本的教学原则是()。 A、史论结合原则 B、重点突出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直观性原则 5、备课的基本要求有()。 ①充分全面的备课②要有计划性③要发挥教师的创造性④要有针对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历史知识的最根本的特征是()。 A、科学性 B、过时性 C、具体性 D、综合性 7、确定中学历史教学原则的基本依据和出发点是()。 A、课堂教学类型 B、课堂教学内容 C、历史知识特点 D、学生的身心特点 8、新课程的总目标是()。

A、全人发展 B、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C、为了一切学生 D、为了学生的一切。 9、备课的种类一般可分为三种,即()。 A、个人备课、集体备课、学期备课 B、个人备课、集体备课、单元备课 C、个人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 D、学期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 10、历史教案从内容上可分为三种,即()。 A、知识型、教法型、综合性 B、知识型、教法型、详案 C、详案、简案、微案 D、教法型、详案、简案 二、判断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教师只是课程资源的利用者,而不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2、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这一看法对吗?为什么? 三、简述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简述新历史课程改革的特点。

历史教学论 考试题

一、基本概念 中学历史课程与教学论:《中学历史课程教学论》是以普通心理学、教育学、教学论、课程论等学科的基础理论为依据,结合历史学科固有的学科特点,广泛选择和采纳古今中外教育实践中产生的优秀教学方法、技能和经验,以历史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是一门将基础理论与教育实践结合为一体的应用理论学科 教学设计: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根据教学目的要求,运用系统方法,对参与教学活动的诸多要素所进行的一种分析和策划的过程。简言之,教学设计是对教什么和如何教的一种操作方案 教学策略:是指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策划和谋略,所采取的方案,它要解答的是“如何教”和“如何学”的问题 课型:课堂教学的基本类型是指根据教学任务划分的课的种类,也叫课型。一般可以划分成两类: ①单一课型 主要是指在一节课内完成单项教学任务的课。例如:绪论课、授新课、讨论课、练习课、复习课、考试课、讲评课等等。 ②综合课型 主要是指在一节课内完成多项教学任务的课。其特点是一节课完成的一定教学任务和单一课是相同的,而运用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教案:平时也称为“课时教学计划”,它是教学设计方案,教师备课的书面成果,是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方案,是教师上课的主要依据,就是教学的内容文本,是教学设计的最核心的部分。教案是“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思想的体现,它的核心目的就是教师怎样讲好教学内容。 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基本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教育质量的基础性文件。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了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结构,并针对课程实施中的重要问题提出了建议。 教学大纲: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它规定学科教材范围、教学体系、教学进度和教学法上的基本要求 历史意识:历史意识就是对历史的记忆和描述,并在求真求实的基础上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智慧,进而把它用于现实生活的一种观念和要求。 教科书:1.教科书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工具。 2.教科书是进行教学工作的主要蓝本。 3.教科书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基本内容。 4.教科书是教育教学考核评估的重要依据。

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题(附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题(附答案)一.填空题1.()()(),是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三大任务。2.()中的()可以说是我国乃至世界最早的教育学专著,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先时期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经验。3.()标志着教学论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4.古希腊教育包括斯巴达()教育和雅典的()教育。5.()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位对发现学习从理论上进行详细研究、周密论证的教育学家。6.博比特的()问世标志着课程作为一门研究领域的诞生。7.永恒学科大致有三大类:()()()。8.教学过程的动力是指()和()的动力。9.课程评价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0.教学设计的前期准备分析主要包括:()分析()分析()分析。二.选择题下列选择题中有的是单选题,有的是多选题,请将所选择的答案的序号字母填上空格多选题的答案多于标准答案则扣分。1.下面哪项不属于课堂教学的具体容()。A.全班上课B.班分组教学C.多媒体教学D.班个别教学2.教学媒体分为()。A.单项教学媒体B.双项教学媒体C.自学媒体D.传递媒体教学3.讲授法的类型()。A.讲述B.讲解C.讲读D.讲演4.教学环境的功能有哪些()。A.益智功能B.健体功能C.美育功能D.养德功能5.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结构的基本原则有那些()。A.均衡性B.双向性C.综合性D.选择性6.赫尔巴特的教学主可以归结为()。A.教师中心B.学生中心C.书本中心D.课堂中心7.下列哪些选项是钟启泉认为的西方迄今为止出现的课程结构()。A.整体结构B.中观结构C.宏观结构D.微观结构8.下列那一选项是美国课程专家古德莱德提出的课程层次()。①理想课程②文件课程③理解课程④实施课程⑤经验课程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C.① ③④⑤D.②③④⑤9.我们一般说的师生关系是指()。A.朋友关系B.业务关系 C.学习关系 D.伦理关系 E.情感关系10.列哪些选项是属于发展性评价的功能()。A.导向功能B.评价功能C.激励功能D.调节功能三.判断题1.认识课程与教学论的客观规律,这是课程与教学轮的基本任务之一。()2.现代教学论是以德国的赫尔巴特为代表。()3.表现性评价是指通过观察学生在学习上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已经取得的发展成就。()4.课堂教学心理环境可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反抗的三种类型。()5.问题解决的过程是一种“探索——失败——成功——再探索”的过程。()四.简答题1.简述教学媒体的作用。2.教学环境有哪些功能?3.研究性学习具有哪些主要特征?4.课程的分类标准是什么?五.论述题1.论述课程与教学目标设计的策略。2.试述综合课程在全国大规模推广的可能性。六.材料题材料一: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对教学的顺利开展并且获得优异的成效,具有重要意义。材料二:05级中文班的同学在九小见习时,九小的王进老师向他们面授教学技巧,王:“教学有多种方法,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效果,但是我们选择哪种教学方法的时候应根据教学容和学生的具体实际,充分考虑教学方法的优选因素。”问题:1.结合材料一,说说教学方法的作用?2.根据材料二,谈谈选择教学方法应考虑哪些因素?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这次见习的心得体会,围绕《课程与教学论》的相关知识谈谈自己对教学技能的认识或对教学方法的看法。答案一.填空题1.揭示规律,确立价值,优化技术2.《礼记》,《学记》3.《大教学论》4.军事,文雅5.布鲁纳6.《课程》7.理智训练的容理智训练的方法理智训练的工具8.教学过程运行发展9.对课程本身的评价对教师课程实施评价对学生课程进行评价10.教学背景教学任务学习者二.选择题1.C2.ABC3.ABCD4.ABCD5.ACD6.ACD7.BCD8.A9.BDE10.ABCD 三.判断正误1.√2.X(以美国的杜威为代表)3.X(观察学生在完成任务是的表现)4.√5.X (探索——失败——纠正——再探索)四.简答题1.①辅助师生的教与学②提供学生训练或实践的机会③有利于发现学习④有利于个性化教学⑤有利于教学互动2.①益智功能②体健功能③美育功能④美德功能 3.①发挥主体性,促进学生相应的发展②通过合作和协商,加深对学科知识的认识③提供探究的实践机会,让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④个性与性的统一4.①以培养目标为标准②以课程容或围为标准③以学生在课程中的主要学习方式为标准④以管理方式为标准⑤以课程开发为标准五.论述题1.论述课程与教学目标设计的策略要点:(一)目标分解①进行学习需要和兴趣的分析②进行学习任务选择③进行学习任务的组

华南师范大学学科教学历史考研经验

我是18年考研的,现被华南师大历史学科教学拟录取。事情忙完了,终于有时间来写帖子了。作为过来人,我知道考研的艰辛,知道有些人买考研真题、复习资料被骗的。所以我在此分享自己的考研心得,顺便分享考研资料,希望得到帮助的人能将此项工作继续下去,帮助更多的人。 初试 政治:不要相信学长学姐说的政治等到9月再开始复习也不迟,除非你记忆力非常好。政治每年都要更新,自己买新书,不要用旧的,用肖秀荣的五件套就行。书买回来后先把每本书前面的介绍看一下,知道这书该怎么利用。我直到最后都没怎么用过其中的两本书,实在是浪费,就是刚开始时没弄清楚书的用法。如果新书已经上市了,赶紧买回来,制定计划,决定每天看几页。如果你觉得现在复习政治为时过早,那你可以每天花20-30分钟看一下政治。看完相应的部分就做相关的题目,把错题标出来,以用于后期复习。政治最容易拉开分数的是选择题,尤其是多项选择题,政治知识点多且容易混淆,记不住,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政治要早点开始复习的原因。政治主观题不用担心,后期会有肖秀荣八套卷和四套卷,把它背熟就差不多了,几乎每年都猜中题,肖爷爷很厉害。马原在看书时要整理哲学原理和方法论,毛概、思修、中近就整理一些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就行。《风中劲草》内容是政治的浓缩精华,差不多到10、11月才出新的,所以你有去年的,平时吃完饭可以念个一两页,不用背,增加熟悉感,知道考点。出新书了,再买新的,这时你可以背这本书,若时间紧,也可不背,每天读一读就行。后期政治还会出关于时政的书,到时记得买就行。这书也不用背,看看熟悉就行。个人觉得政治不用报班,可以在网上找资源看看别人的讲解视频,最好找权威一点的,因为发生过老师讲错题导致考生做错题的事情。选肖秀荣的视频有保障,买他的正版书,会带有视频,可以看看。如果你基础差,到时报一个冲刺班就行,让老师帮你整理一下知识点和思路。不过,说实话,你能把精讲精练看懂、理解,并不需要报班。政治就马原较难理解,并且知识点每年变化小,不懂的看看以前的视频就行啦。 英语:英语二的题较少,所以前期要做英语一的题目,做2000年以后的题目,不用做完型、新题型和作文,因为和英语二不同,所以别浪费时间做。先做一份英语一的阅读题目,然后去看新东方唐迟老师的阅读,做好笔记,然后不断练习阅读。做完10套真题的阅读题目后,接着做一套翻译,然后看新东方宋逸轩老师的翻译视频,零基础的也能看懂,真的很好。做完10套真题的翻译,接着做一套英语二的翻译(英语一的完型不同于英语二,所以不用英语一的真题),然后看宋逸轩的完型视频,接着也是练习英语二10套真题。然后练习新题型,做英语二的题目,它很简单,在新东方找个视频看就行。至于作文,我看的是蒋军虎的视频。平时练习,作文要按照考试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把范文背下来。11月开始,每天背一篇范文。买一本作文书,要适合英语二的,把各种类型的范文背一篇。英语二推荐用蒋军虎的书,里面的真题讲解很详细,个人感觉比张剑的书好,毕竟蒋军虎是专门研究英语二题目的。英语一就用张剑的黄皮书就行。所以,英语按模块来练习,阅读-翻译-完型-新题型-作文,按此顺序,攻克完一个模块,接着下一模块。所有模块攻克完后,一套题可分为三天完成,第一天完型+2阅读,第二天1阅读+翻译+小作文,第三天1阅读+新题型+大作文。做完题要认真对答案、看解析,把真题中的单词、词组、句型弄懂,要把英语二的真题吃透。如果时间紧,就不做英语一的题目,直接做英语二的。英语一真题做一遍就行,英语二真题可以多做几遍,真题买回来就复印一两份,或是上网找真题打印也行。题你能刷几遍,什么时候能做完,就看你的计划了。从一开始就要做好计划,心中要有数,别到时英语二的题做不完。单词用红宝书就行,不喜欢的话可以用手机软件百词斩背单词,但是要克制自己玩手机。时间不够的话,可以背从真题里摘抄的你不懂的单词、短语。单词是每天都要背的,不能懈怠。

2019华南师范大学学科教学(语文)考研333教育综合与902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测验真题试卷与真题答案

2019华南师范大学学科教学(语文)考研333教育综合与902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测验真题试卷与真题答案

————————————————————————————————作者:————————————————————————————————日期:

2019华南师范大学学科教学(语文)考研333教育综合与902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试真题试卷与真题答案 《华南师范大学902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研真题(2011-2018年)》 2018年华南师范大学902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研真题(回忆版) 2017年华南师范大学902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研真题(回忆版) 2016年华南师范大学902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研真题(回忆版) 2015年华南师范大学902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研真题(回忆版) 2014年华南师范大学902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研真题(回忆版) 2013年华南师范大学902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研真题(回忆版) 2012年华南师范大学902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研真题(回忆版) 2011年华南师范大学902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研真题(回忆版)《2019华师考研333教育综合复习全析(含历年真题答案,共

九册)》 《2019华南师范大学考研333教育综合复习全析(含历年真题答案,共九册)》由鸿知华师考研网依托多年丰富的教学与辅导经验,与该专业课优秀研究生合作汇编而成。全书内容紧凑权威细致,编排结构科学合理,为参加2019华南师范大学考研的考生量身定做的必备专业课资料。 《2019华南师范大学考研333教育综合复习全析(含历年真题答案)》全书编排根据: 《教育学(王道俊)》 《当代教育心理学(修订版)(陈琦、刘儒德)》 《中国教育史(孙培青)》 《简明中国教育史(王炳照)》 《外国教育史(张斌贤)》 《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 《教育心理学(张大均)》 结合提供的往年华师考研真题内容及答案解析,帮助报考华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

中学历史教学论讲义

中学历史教学论 第一章:绪论 一、中学历史教学法的定义:以中学历史教学的全过程为对象,以历史教学原理为指导,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一般规律的学科。(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教)。 二、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 对象:中学历史教学的全过程(课前准备、课堂实施、课后评价) 内容:探究性教学:1、探究历史教学原理(为什么教和学);2、探究历史教学内容(教材)教什么学什么。3、探究历史教学模式(怎么教、怎样学);4、探究历史教学的评价(教的如何,学的如何)。 专题式教材,贯通古今中外,一定要充实学科知识,这是基础研究的出发点,以马列主义,毛思,三个代表、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方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三、学科性质 一认为:应用教育科学范畴;二认为:理论教育科学的范畴(都应属于应用教育的范畴,是综合科学)。 四、研究现状 五、学习的意义和要求p12-16:要提高认识;态度端正(按老师要认真去做);充分的理论功底;注重实践(观摩、操作)、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第二章:中学历史教学的任务 一、中学历史课的地位和作用 1、历史和历史学: 历史: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过程 历史学:对历史的研究。 2、地位:是实现中学培养目标的一门基础课和必修课,按教育方针培养四有新人,并为高一级院校培养、输送人才,坚持社会主义与教育相结合,教育为人民服务。 3、作用:(1)、是现实中学教育目标的一门基础科学: 工具类课程:语文、英语、数学 知识类课程:历史、物理、化学 技术类课程:计算机、体育、音乐。。 政治类课程:法律、哲学、思想政治 (2)、是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基础课程。(3)、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知识宝库。 二、制定任务的依据:p63 1、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体现历史学科特有的价值及其教育功能的发挥。 3、适应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全面发展) 三、中学历史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1、教学目标:课改的“三维目标”p71(1)、知识与能力—是历史教学的基础和核心。(2)、过程与方法—是新课改提出的新目标,内涵上强调历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注入式—探究式;接受式—发现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人的全面发展。

045109学科教学(历史)

045109学科教学(历史)学科 一、学科介绍 1、学科专业介绍。历史教学与课程论是历史学科和教育学科的一门交叉学科,本学科以历史教育史、历史教师教育、历史比较教育、中学历史课程问题、中学历史教材、中学历史教学任务、中学历史教学模式、中学历史课程教法和学法、中学历史教学评价等为主要内容。通过对历史教学的实践,尤其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实践研究,构建历史教育教学理论体系,以便服务中学历史教学。 本专业是海南省惟一历史学专业硕士点之一,其师资力量雄厚,具有高级职称8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6人。本专业现有专业实习基地2个,教育实习基地4个,省级精品课程1个;有南海区域研究生中心和琼属华侨华人研究中心2个。近几年来本专业导师已参与完成了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全国高校古籍整理与研究委员会项目2项、省社科基金项目10余项;目前在研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社科基金项目8项,其中完成和在研《高校世界史学科体系改革理论研究》、《构建为基础教育服务体系研究》和《河南师范类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师资团队建设研究》等教学课题多项,本专业导师先后出版《初中历史新课程教学法》、《中学课程教学研究·历史》等教学相关的专著若干;先后发表《世界史学科建设的若干问题》、《试析义务教育历史课标(2011年版)的特点》等教学论文10余篇,受到同行的好评。本专业一直承担海南省历史学科的中学教师师资培训,导师组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有能力完成本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2、研究方向介绍。本研究方向围绕中学历史教学与课程而进行,以中学历史课程与教材分析、中学历史教法研究等方向为主要特色,紧密联系基础历史教育实践,来源于中小学历史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论文形式可以多样化,如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校本课程开发、教材分析、教学案例设计等。旨在系统地总结当前国际、国内中学历史教育教学的理论发展与实践应用,探讨中学历史教学自身规律性的基础上,构建中学历史教育教学的新模式和理论体系。 3、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历史学科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学历史教师。具体要求为:(1)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2)具有良好的历史学科学识修养和扎实

语文教学论试卷及答案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试卷1 一、填空题 1.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性质表现为三个基本特点: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中国古代的_____________是世界上最早的教学论专著,总结先秦的教育经验。 3.1902年8月15日,清政府颁布了________________,这是中国历史上由政府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4.语文单独设科始于1904年,它的第一个正式名称是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创始人,他主张“教育即生活”。 — 6. 语文的教学目标包括: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7.语文课程的性质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统一。 年张志公发表__________一文,发展了“工具说”理论,更深刻的阐述了语文学科的根本性质。 以“六步”教学法著名。 10.说课的目的是提高教师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11.新大纲要求在语文教学中倡导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的学习 方式。 12.在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总目标要求学生认识___________个左右常用汉字。 ¥ 二.单项选择题 1.中国古代语文教学以_____经学典籍为主体。 A.墨家 B.法家 C. 儒家 D.道家 2.语文课程现象的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中不包括_____。 A.物质性 B.活动性 C.关系性 D.环境性 3.《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语文课程应该致力于学生的____的形成与发展。 A.语文素养 B.语文能力 C.语文素质 D.语文知识和能力 是我国当代语文教学“情感派”的代表。 ^ A.于漪 B.钱梦龙 C.洪镇涛 D.魏书生 5.夸美纽斯是德国著名的教育学家,他的教育学著作是______。 A.《教学论》 B.《大教学论》 C.《中学教学论》 D.《教学论稿》 6.语文新课程把“听”和“说”两个教学系列和在一起,改称为_____。 A.口头语言 B.口语表达 C.口语训练 D.口语交际 7.语文新课程把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的写作叫做____。 A.习作 B.写话 C.写作 D.创作 ? 8.美国教育学家提出____的教学法。 A.自学法 B.教授法 C.做中学 D.讨论法 9.精读和略读是____提出来的。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理论测试题参考答案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理论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人文社会科学、全面发展、终身发展 2、目标性、思想性、精选性、可行性 3、史观、史料、时空、方法 4、互动性、交往性 5、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 6、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综合性 7、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 8、诊断性、形成性、终结性 9、纸笔测验 10、教科书、教学图册、教师教学用书 11、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12、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13、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 二、选择题 1、D 2、B 3、C 4、B 5、A 6、D 7、 A 8、D 三、简答题 1、初中历史教师在面对历史教材时,应注意哪几点? 第一,历史教材不等于历史

第二,在历史教学中实事求是地对待历史教材中的史实与观点 第三,历史教材只是历史教师从事历史教学和实现历史教学目标的工具 2、历史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提出的教学建议是什么? 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 充分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注重对基本史实进行必要的讲述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注重历史知识多领域、多层次的联系 提倡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教师在创新教学方式过程中应注意哪几点? 第一,历史教学方式的创新源于历史教师观念创新 第二,历史教学方式的创新有赖于历史教师内在素质创新 第三,正确处理继承、借鉴与创新的关系 第四,突破传统教学技术的限制,处理和挖掘多样化的教学素材 第五,突破传统教学的观念限制,力求教学方法的改革,实现学习自主化 第六,突破传统教学中信息通道单一的限制,倡导多向的互动交流,实现学习自觉化 4、新课程标准与原课程在课程设计思路上相比变化较大。其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第一,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更加具体 第二,突出历史时序性,变更了教科书编写体例

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 教师资格证考试

第一部分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包含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学理论、高中历史教学应具备的史学素养和两大通史。这一部分在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中所占比例较大,分布在单项选择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中,尤其是“单项选择题”,基本上涉及的都是历史学科知识;从试题分值分布情况来看,选择与非选所占分值较近;主要考查分析、理解及有效提取信息的能力。第一章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学理论 考纲要求: 1.了解高中历史课程的地位、性质与作用;熟悉高中历史课程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理解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及要求,能够运用课程标准指导教学;了解现行高中历史教材的编排体例和内容结构,了解多种类型的历史教学材料。 2. 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知识,并能够用以指导历史教学及教研活动。 考点呈现: 1.本章内容以主观题形式进行考查。 2.本章内容考查重点是高中历史课程新特点和高中历史课程新的课程体系的建立等。 第二章中国史 考纲要求:

1.了解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总体趋势,掌握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基本史实,掌握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掌握中国历史上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主要成果。 2. 了解历史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 考点呈现: 1.本章知识主要以客观题、主观题等多种形式来考查。 2.本章知识考查重点有重要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评述分析等。 3.本章知识主要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归纳的能力。 第三章世界史 考纲要求: 1.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总体趋势,掌握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基本史实,掌握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时代特征,掌握世界历史上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主要成果。 2. 了解历史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 考点呈现: 1.本章知识主要以选择题、简答题、材料题等多种形式进行考查。 2.本章知识考查重点有世界近代史上的资产阶级革命或者改革、科技革命、国家关系等重大历史史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