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和以学生为本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和以学生为本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和以学生为本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和以学生为本

高校政治理论课功能实现制约因素

第一,缺乏理想的教学模式。由于近几年不断扩招,导致高校教学资源严重不足,使大多数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普遍采用合班形式,进行大课堂专题讲授。其结果导致了教学秩序差,教学效果不理想。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授课,尽管在理论上有一定深度,但往往导致理论缺乏系统性、完整性。

第二,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落后。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仍然以教师讲为主,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而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思想状况与心理感受,缺乏课堂上的师生互动与交流,不能激发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兴趣与热情。许多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电化教学等,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

第三,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较低,结构不合理。部分教师理论素质较低,科研能力较差,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缺乏研究,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解释不清,甚至采取回避态度。教师队伍不稳定,兼职教师多,专职教师短缺。

第四,教材编写不规范。编写的教材体系庞大,没有贯彻“少而精”的原则,联系当前社会现实的内容较少,不能体现最新的研究成果,缺乏生动性和可读性。教材编写和修订周期太长,教材内容更新往往滞后于实践的发展;教学内容脱离实际,限于空洞的说教,这是政治理论课失去实效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五,一部分学生的思想中仍然存在着不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倾向。有些学生认识受到来自社会方面的消极思想文化、价值观

念的客观影响,形成了许多先入为主的观念和思想行为偏差,以至于对教学表现出极大的逆反心理。

第六,在课程考核上,重期末考试,轻平时考查。有不少学生平时不好好学习,只是到了期末复习考试时临时“抱佛脚”,以此来应付考试。

第七,知行不合一,教学实践性有待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要以教师——学生“一对多”的教学形式进行,其优点是理论性强,且能够通过考核方式保证学生对相关理论的理解和掌握。但其缺点是难免失于浮泛,无法监督学生的言行不一。这种课堂考核往往通过出勤、课堂表现和考试给出学生考试成绩,并在学生的综合测评中以学分的形式体现出来。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贴近”的内涵和特点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三贴近”原则)的内涵就是:“贴近高校的实际、贴近高校师生的生活、贴近大学生的需求”。

(一)贴近高校的实际

贴近高校的实际,是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贴近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办高等教育这个最大实际,围绕育人这个中心,服务于学校改革发展稳定这个大局,牢牢掌握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动权,从实际出发部署工作,按实际需要开展工作,以实际效果检验工作,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具体实在,扎实有效。

贴近高校的实际,是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贴近党员、干部和广大师生的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回答师生普遍关心的疑难问题,

把党员、干部和广大师生的思想认识统一到以育人为中心和学校的发展目标上来。

贴近高校的实际,是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贴近高校在改革发展进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存在的模糊认识和难点、疑点,力求作出有说服力的新解释、新论述,以切实有效的理论宣传,为高校的中心工作提供正确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理论支持。

(二)贴近高校师生的生活

贴近师生生活,首先是指要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重心放到师生的教学、工作、生活和学习的第一线,走进院系、科室、班级,走进课堂、宿舍、食堂、课外活动场所等。这些地方是师生每天活动的主要场所,是校园生活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深入到师生的这些现实生活和日常生活当中,变高高在上的理论教育、理论宣传为与师生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

贴近师生生活,其次是指要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镜头多对准师生,版面多留给师生,多联系师生身边的事例,多采用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多报道有实在内容、有新闻价值的事情,关注热点问题,反映师生呼声。其实,发生在师生身边的生动事例更直接、更感人,更能反映客观现实性,因此从师生生活中挖掘宣传素材,能够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入情入理、充满生活色彩,富有生活气息。

(三)贴近大学生的需求

大学生是高等教育的主体,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象和最终归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脱离了教育对象就失去了自

身存在的价值,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贴近大学生,更好地代表大学生的根本利益,要使思想政治教育让大学生觉得更加可亲、可信、入心、入脑。

贴近大学生的需求,就是贴近大学生的学习求知需求、贴近大学生的社会实践需求、贴近大学生的衣食住行需求。贴近大学生的需求,是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深深植根于大学生之中,根据大学生的客观发展情况来进行部署,对大学生有一个全面的把握,才能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目标。当前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主流取向健康、积极、进取、务实,有乐于接受正面宣传教育的一面;但由于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大学生生活环境的复杂性,造成了大学生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所以又有排斥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面。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根据大学生自身的矛盾特点,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健康成长。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贴近”的要求

现代社会的转型直接导致了社会利益关系的日益复杂化以及多种利益冲突的日益显性化,也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赋予了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贴近”的新要求。

(一)服务大局,把握导向,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贴近”富有指导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强调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贴进实际、贴进生活、贴进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

性和吸引力、感染力。这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落实“三贴近”原则的新要求,可谓高瞻远瞩。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如何,直接关系着党的事业的成败,关系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兴衰。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大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对实现高校快速、协调、全面发展的战略目标,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即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又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与学校的工作重点相一致,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热度、深度要与学校发展的力度、进度相协调。当前,高校的发展面临着繁重的任务,十六大后,高等教育形成了新一轮大发展的势头,各个学校不进则退,慢进也退。加快发展,是各高校的大局。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根据校党委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学校发展这一大局,坚持正确导向、团结稳定、鼓舞人心,坚持正面引导、教育为主,为促进学校的建设、发展和稳定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离开实际、离开生活、离开学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走上行而上学的道路。因此,只有做到虚实相兼、理论与实际互补,善于对师生关注的现实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作出科学回答,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理论探索和理论研究,才能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发挥科学理论的导向性,这样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开启理性的天窗,才是成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才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二)以人为本,服务师生,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贴近”富有针对性

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以人为中心,强调人的潜能的发展和自我实现;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把人看作是社会发展的主体;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可以看出,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将更关注的是人的自由、人的情感、人的存在与价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贴近”也应以人为本,也就是以大学生为本,针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实际需要,有的放矢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是教育也是服务,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要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工作效率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更要从全心全意为广大学生服务的角度规划工作,做到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教育学生、引导学生,依靠学生、服务学生。当前,大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环境、生活条件、社会保障、民主权利等切身利益十分关心,许多问题往往是由于这些实际问题得不到解决而衍生出来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取得好的效果,必须紧密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去开展。总的来说要增强服务

观念,关心大学生生活,寻找寓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合理的价值观于各种文化活动之中的工作载体。良好的服务意识和经常性的换位思考意识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我们一定要牢记服务宗旨,主动关心大学生疾苦,改进工作作风,深入一线,畅通言路,虚事实做,做大学生的贴心人。

(三)加强内化,求真务实,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贴近”富有实效性

实效性,就是实际效果和成效。效果的转化是任何一项工作实效性的根本所在,其它均是为其服务和围绕其进行的。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贴近”的实效性问题,我们既要把握“形于外”的近期效应,更要注重“成于心”的长远效应。

一是要加强内化教育。任何形式的教育活动的实效性,都以教育对象的主观接受为前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只有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部因素触及到大学生内在的精神要求时,才能使他们处于一种积极的接受和参与状态中,继而产生良性的内化过程,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变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从而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收到更好的效果。显然,要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贴近”的实效性,就要在提高大学生的接受性上下功夫。因此,注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艺术,尊重爱护学生,通过互动合作,激发、引导和调节学生的主体活动,将外在规范和大学生的内在需求密切结合起来,发挥其主体作用,拓展师生自我教育的功能,这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是要求真务实。只有紧密联系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实际,联系我国改革开放的实际,联系教育发展的实际,联系大学生自身的思想实际,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据实说理,以理服人,求真求是,才能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贴近”更具有说服力,具有更加明显的效果。

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贴近”的创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贴近”的任务是实行正确的教育方式、方法和手段,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工作,引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舆论方向,为了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顺利完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应该有所创新。

(一)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

一是要讲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性,紧跟时代节拍,发扬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指导思想,吃透上面的精神,摸透下面的情况,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二是要讲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艺术,运用大学生熟悉的语言表达和传递信息,声情并茂、自然和谐地面对听众,对他们进行面对面的引导帮助、心贴心的解疑释惑、实打实的说理点拨;三是要坚持以服务基层为根本出发点,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内容进课堂、进宿舍、进食堂,使理论走近每一位大学生;四是注意联系身边人、身边事,寓理于事,以事明理,让大学生在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接受教育、产生共鸣,达到教育人、感化人、鼓舞人的目的;五是工作方式方法要具体实际,比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学

习切忌单纯地读读报纸、念念文件,照本宣科,简单说教,要多组织高质量的专题辅导、专题讨论,根据时代特征和当前形势,结合难点、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学习;六是借助媒体力量,以宣传为龙头,推出系列“教育套餐”,开展电视访谈、网络访谈等;七是要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以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为核心的以“校训校风”等内容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组织院(系)师生去烈士陵园、韶山等革命圣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二)充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一是要准确、生动地学习和宣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精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等理论创新成果,探讨解决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实际问题的新方法;二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题的确立上,要针对学校实际,围绕大学生普遍关注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理论宣传,做到大学生关心什么,报告内容就讲什么,使大学生觉得实在、亲切、解渴、管用,起到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的作用;三是要加强理论研究,通过深入实际,调查研究,随时掌握大学生的思想脉络和变化,找到工作中急需加强的薄弱环节和师生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正确把握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规律,明确提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路和措施。

(三)扩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阵容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肩负着用马克思主义引领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向大学生弘扬和传播先进文化的历史使命。但大学生人数

众多,全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任务仅靠学生工作部门的几位工作人员来承担,其效果可想而知,尤其现在是社会转型时期,包括高校大学生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思想观念都有着微妙的变化,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度加大。因此,要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要号召大学生树立“以热爱学校为已任”,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格局。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及时充实调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阵容,不仅要把专家学者、领导干部、基层党务工作者吸纳进来,还要发动全校师生党员、学生团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样,不仅可以解决人员不足的问题,而且通过自我教育的途径,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方面,我们要拓宽思路,充分利用有效承载教育目的和内容的手段,积极创新载体。除了充分发挥校报、广播、电视、橱窗、横幅等传统媒介的教育作用,还要有效利用图书馆(包括电子图书馆)、学生公寓、食堂、教室、仪器设备和各种文体设施等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物质载体,同时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的建设,进一步调动和激发师生员工学习理论的兴趣,扩大教育的覆盖面,使宣传达到入耳入脑的效果。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向大学生传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必须实现教学观念、教学主体、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考试方法的转换。

实效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生命线。怎样才能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它既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又符合大学生成才成长的规律性呢?[1]笔者认为,实现五个转换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一、教学观念的转换: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和导航员

在传统教学观念中,教师被看作是知识的拥有者、权威者。信息时代,随着学生接受知识的途径增多,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的部分“权威”丧失了;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平等观念也打破了几千年来师授生学、师道尊严的传统关系。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师是知识的唯一拥有者和权威者的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为主的教学理念。

近年来,大学已从精英教育转到了大众化教育阶段。生源的变化,要求教师必须学会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要由知识的权威者变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指路人、导航员,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引导学生自己从知识的海洋中汲取营养。教师要善于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接受能力进行教学。要在知识的实用性、适用性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善于把复杂的理论问题用最简单、最明了的语言阐述出来,用学生最容易理解、接受的方法引申出来。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应注意对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和

启发,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创新意识,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并在主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获得自我教育,使自我价值得到提升。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爱学、乐学、勤学、善学,不断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提高。

二、教学主体的转换:教师要做学生实际能力提高的培训师和辅导员

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有余,而学生的主体地位则体现不足。教学中往往只重视知识的理论性、完整性,而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感知能力和接受能力,导致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在现代教学中,学生已经具有了双重身份,他们既是教学的主体,也是教学的主导。他们要求教师的授课能够贴近他们的生活,他们更加关心的是所学知识是否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能否促进个人价值的提升。这就要求教师打破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观念,而要引导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善于心理换位,能够站在学生的立场考虑问题,根据学生的知识层次、知识结构、领悟能力、社会阅历等讲授课程,做学生实际能力提高的培训师和辅导员。要以学生喜欢不喜欢、满意不满意、接受不接受作为衡量思想政治课是否成功的重要尺度。在保证知识体系的同时,在精讲、实用上下功夫。要以是否入耳、入脑、

入心,对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是否发生重要影响作为衡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标志。[2]

以学生为本,就要在培养学生的自我修养和实际能力上下功夫。教师要经常深入到学生生活中,了解学生的所需所想,掌握他们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情感上所遇到的困惑问题。要从他们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出发来进行授课,讲课中不回避社会现实问题,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要在分析问题上多下功夫。不但要告诉学生是什么,而且要尽可能地告诉学生为什么?要帮助学生释疑解惑、排忧解难,让学生真正感到思想政治课不是可有可无的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课程,是为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奠定基础的课程。

三、课程体系的转换:教师要做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咨询师和营养师

即将全面实施的高校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更强调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突出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对教师的要求也更高了。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想使学生确实“亲其师”“信其道”,以至达到“敬而受教”的境地,就要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做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咨询师和营养师。首先,要有良好的师德修养,以学识为广度,以人格为高度,用人格的力量陶冶学生的心灵。其次,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反省自己的知识体系是否落后于时代,落后于社会,落后于学生了。授课中要有新的信息量,体现科学

理论的最新成果,并把理论讲深、讲透,然后不断地进行思想启迪、升华来感染学生。再次,教师的知识结构要合理。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成为杂家的同时,要努力成为专家。要具有广博的知识底蕴并能够厚积薄发,对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谐社会、荣辱观等问题具有独到的见解,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有自己的真知灼见,讲课中能真正触及学生的兴奋点和关注点,这样才能增强课程的可信度和实效性。此外,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教师应有较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较高的辩证思维能力,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旁征博引,妙趣横生,才能用丰富、优美、鲜活、生动、富有哲理的语言把课程内容讲得形象、透彻、朴实、明白。最后,要有驾驭新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能够运用多媒体课件和网络平台进行教学,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转换:教师要做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助跑器和呐喊者

现代教育十分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思想政治素质又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意识到自己肩负的重任,要成为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助跑器和呐喊者。

以往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往往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理论讲的多而解决实际问题少,其实效性并不明显。要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学生坐得住、听得进、学得好,并引起兴奋点和共鸣点,笔者认为,教师要在转换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方

面下功夫。一是改变传统的“注入式”“填鸭式”的单向式教学方法,代之以浅入深出、循序渐进的案例式、启发式、参与式、疏导式、辩论式等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可以使抽象的理论以鲜活、生动的形式表现出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采用这种方法,在上课之初就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然后入脑,引起他们的共鸣;最后对他们的思想行为产生影响。浅入深出、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可以用身边俯拾皆是的例子引申出要讲的理论,把晦涩难懂的术语用最简单明了的语言阐述出来,避免了台上讲得不亦乐乎,台下听得一头雾水。课堂讨论、问答、辩论等互动式、参与式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激活理论课课堂的沉闷气氛,营造出人人动脑、共同参与、活泼热烈、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到耳目一新,缩短师生间的思想距离,也可以使教师在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魅力和实效性。二是改变一根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写板书的教学手段,要尽量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网络平台进行教学。无论你承认、接受、喜欢与否,现在多媒体教学手段正以其图文并茂、声像结合、动静相宜的势头,冲击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它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学科互动的教学氛围,是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难以比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与时俱进,勇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把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当中,以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但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时,切忌千篇一律,

把“满堂灌”变成“满堂放”,把多媒体变成“单媒体”,把教师变成幻灯片放映员、电脑操作员,或图片、音像资料解说员。[3]笔者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是晦涩难懂的教条。只要授课方法得当,它完全可以以优美的语言打动人,以真实的生活哲理说服人,以新颖活泼的形式吸引人。教师要学会用课件吸引学生的目光,用语言引起学生的共鸣,用透彻的道理彻底征服学生的心灵。

五、考试方法的转换:教师要做考试评价体系改革的探索者和尝试者考试不只是要考核学生掌握了多少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检验学生接受教育后的思想变化,以及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思想政治课考试评价体系应改变以往陈旧、呆板、机械、单一的考试方式,即只注重卷面成绩而不管学生平时的实际操行,只以笔试为主而不管学生实际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现象,要向多元化、多视角、全方位综合考核评价体系转换。[4]

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做新的考试评价体系改革的探索者和尝试者,把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引入考核评价体系,搭建起任课教师、学生所在院系、学生处三方联手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体系平台。要把开卷与闭卷、期中与期末、口试与笔试、平时操行与卷面成绩、课内学习与课外表现、理论知识与实际能力、出勤率与学习效果、网络沟通、论文、社会实践、调研报告等多种方式结合起来考核评价学生的成绩,真正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功能。

综上所述,实现五个转换,能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由高放低,由远拉近,由虚变实,使它“活”起来并“火”起来,也就能提高它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6(1).

[2]熊大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增强吸引力[N].光明日报,200541(8).

[3]唐宋.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为何又爱又怵?[N].人民日报,200537(4).

[4]田成义.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思考[N].光明日报,200514(10).

摘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当转变观念,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把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贯穿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各个环节,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切实做到“三贴近”,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以学生为本创新思路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关键在于树立和坚持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始终,切实做到与时俱进、以学生为本创造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

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促进和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和根本要求。在发展观上坚持以人为本,是克服发展瓶颈、破解改革难题、又好又快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因此,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对于我们切实搞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同样具有重大而深刻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

坚持以学生为本,就是要强调学生在教育当中的主体地位,同样要强调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因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首先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人成才;另一方面,要扎实有效地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下力量将大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努力把思想政治教育做到大学生的心里去,实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贴近学生,使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大学生内在的强烈要求,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对的是一批批个性鲜明、思想前卫、色彩斑斓的大学生群体,因而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理念。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应当贯穿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始终,从大学生的个性成长和实际需求出发,有针对性地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以说当前高校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其一、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面对知识经济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做到以学生为本,才能真正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使大学生具备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整体素质,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当今时代所需要的综合能力较强的复合型、应用型和开拓型人才。其二,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培养

目标的需要。我国高等学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思想政治素质应当是大学生各种素质中的核心素质,是高校教育活动的中心任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只有从学生实际出发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才能确保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实现。其三,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创造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加快构建和谐校园的需

要。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满腔热情而又实实在在地解决大学生在思想、心理、学习生活上存在的实际问题,才能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卓有成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四,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需要。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工作,才能有效地增强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大学生自觉主动地去认识自我和完善自我,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为具有优秀个性特征和良好素质的社会主体。

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也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方针。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努力开创新的局面,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理清工作方针思路,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创新教育工作模式,紧密贴近学生实际,服务学生成长需求。把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渗透到高校工作的各个环节,使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能围绕着为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而运转,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良好局面。

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方针,首先要转变观念,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理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因此

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教学教学大纲

念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助于大学生拓展能力,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走正确的成长之路。 三、基本要求 根据本大纲的要求,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教学”实施方案》。 纳入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学生,在马列主义教学研究部及指导教师的组织安排下,按照《实施方案》的步骤和要求,有序完成活动申请、活动实施、活动总结及活动成果提交,力求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每期实践教学活动结束后,指导教师对本人所指导班级的实践教学进行总结评价,思政部对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进行总结评估,查找教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改进对策。 四、主要内容及质量标准(以下时间、周数均为参考) 根据马列主义教研部所属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围绕当今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建立选题库,同时也鼓励学生自行选择调研题目开展实践调研活动。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确定调研选题,围绕选题开展各类社会实践,然后进行整理和分析,写成相关社会实践报告。社会实践报告的形式可以是调查报告,也可以是社会考察或社会工作体验的经过与心得体会等。 《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教学》课程的教学内容由“社会调研”、“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三部分构成,分别记16学时、10学时和10学时,共36学时。 “社会调研”:社会调研在二年级暑假或三年级寒假完成。指导教师于二年级第二学期对学生进行宣传动员,学生根据“思想政治理

论课综合实践教学指导中心”网站或“青春新财大”微信平台上公布的参考选题及要求确定题目,并提交《“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教学”社会调研申请书》。申请书经指导教师审定后,学生于暑假(或寒假)完成调研,下学期第11周之前完成申请书拟定的活动任务,并于第12周内提交“社会调查实践”报告,教师批改、提出修改意见装订成册存档。第17周内教师面授总结。推荐优秀作品制作“优秀报告集”。(学时分配:第一、第二学期各面授2课时+在线指导12课时,共16学时,面授安排在每学期第17周)。 “校内实践”:校内实践由必选项(研读马列经典、学习重要文献)之一+任选项(阅读经典著作、时事新观察、主题微电影、聆听学术讲座、校园采访报道和观看红色影视)之一组成。校内实践原则上在一年级完成。学生大一第一学期完成必选项,大一第二学期完成任选项。第一学期必选项可由马列部一年级课程任课教师随堂布置,学生根据所提供目录宣读作品,第15周内提交读书笔记给指导老师,指导老师在第17周面授总结并布置下学期任选项实践工作。学生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教学指导中心”或“青春新财大”微信平台上提供的实践活动目录形式及要求,选择拟从事的活动,在第二学期第11周之前完成申请书拟定的活动任务,并于第12周内提交“校内实践”报告,第17周内教师面授总结并布置下期任务。(学时分配:第一、第二学期各面授2课时+在线指导3课时,共10学时,面授安排在每学期第17周)

在政治教学中体现以生为本

在政治教学中体现以生为本 发表时间:2011-08-19T10:43:49.53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1年第11期上供稿作者:黄朝荣黎映月[导读]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善于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主体精神得以充分地发挥。黄朝荣黎映月广西桂平市寻旺二中537205 《新课程标准》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三维教学目标,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学生主动、自觉、直接地参与教学过程。要改变学习方法,积极参与讨论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合作性学习、综合性学习,在各种方式中学会掌握科学的、实用的、灵活的学习方法,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和能力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根据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我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 地位这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本文主要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树立“以生为本”的意识 学生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只是一种被动接受,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很难适应的。因此就需要广大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二、创建师生互动交流的平台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善于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主体精神得以充分地发挥。也就是说,教师要对学生的思想和动态做具体的指导,对学习方法做具体的指导,使学习质量、效率得以提高。在课堂上,教师应是一名导演和顾问,也是一名演员,有时却是一个配角。要善于采用讨论、辩论、小品表演等教学方式和活动,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力求营造出使学生愉快、兴奋、参与、投入的氛围,创建师生互动的平台。例如:在初三政治课中,依法治国和思想道德建设是两个重要的内容,在课堂上我采用辩论的方式,辩题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哪个更重要”。把学生分为两组,正方观点是依法治国更重要,反方则认为现代社会更需要以德治国。班里的每个同学为了辩论比赛,都要搜集材料,由于事先准备充分,许多同学能拿出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还有些同学能很好地联系初二学习的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通过交流与讨论,同学们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还真正体味到了主人翁的乐趣。 三、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我们教师以前在讲课时,对学生的能力往往是信任不够,总怕学生听不懂。在讲到某些重、难点时,由于对学生潜力估计不足,所以教师讲道理多,而学生说的不多,更不要说自学了。有些学生在长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下,自身的自学能力已经被埋没。对此,我的体会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才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主宰者的真正解决之道。让学生由“要我学”、“我要学”变成“我会学”、“轻松学”。一是教会学生“看”书。二是教会学生提问。三是教会学生答题。这样的课堂教学,就确保了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四、营造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 爱因斯坦说:“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始终放在首位。如果一个人掌握了他的科学的基础理论,并且学会了独立地思考和工作,他也必定会找到他自己的道路,而且比起那种主要以获得细节知识为其培训内容的人来,他一定会更好地适应进步和变化。”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必须以学生的素质发展为目的,营造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发展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将课内外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观察社会,分析时事;在课堂教学外,带领学生迈出校门、走上社会,开展社会调查。例如学习《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课时,我在时空上加以拓展教材。总之,通过社会实践型的自主探究活动,让学生接触社会、接触生活,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体验、内化的基础上,达到知识、能力、觉悟三者有机统一的目的。 五、开辟学生个性发展的天地 以生为本的实质就在于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如果我们的教育忽视学生人格的存在,忽视个性发展,以牺牲学生的个性发展为代价,一切以统一的标准要求学生,那么,我们的教育也就失去了意义。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不断地吸取新知识,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更好地去发现、发展学生的个性天地及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我在初二法律常识教学时,就作了这样的尝试:打破传统的“以教材为中心的”的授课形式,撇开教材知识理论体系,以教材理论为指导,从学生的生活和活动中寻找素材——口香糖事件。接着提出三个问题:1、随地吐口香糖胶体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行为?2、为什么在天安门广场都会出现这种现象?其根源在哪里?3、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去杜绝类似的现象发生?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并用已预习过的课本有关知识去讨论、去分析、去解答。教师走下讲台,参与其中和学生一起平等地讨论。在学生讨论、辩论的基础上,我及时进行总结:“同学们对三个问题的解答,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少数同学还固执己见,而缺少取长补短的宽阔胸怀。现在请大家以海纳百川的大度,整合一下各方观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形成最佳答案阵容,好吗?”通过深层次的思考、讨论和老师点拨,最后,终于达成共识。最终实现了教材所要传授的具体知识的目的。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意见 各党总支,各部门、系部: 为深入贯彻中、省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不断提高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和水平,开创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结合学院实际,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要意义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当代大学生,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是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 学院自组建以来,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初步形成了学院思想理论课教学特色模式,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全面提升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工作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还存在学科建设基础相对薄弱,教学改革尚需深化,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实践性、吸引力有待提高,课程建设及其管理体制机制还需完善等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必须认真总结经验,着力解决好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水平,努力再创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 二、全面把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马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育人为本、务实创新”的办学理念,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思想政治课教学案例

思想政治课教学案例 题目:<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教学案例 作者:兵强 单位:谯城区大寺中学 指导教师:传义田书玖 形式:教学案例

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根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改革精神,要求改变以往教学过于强调知识传授和应试而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的不良倾向,强调课程改革要从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注重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的获取知识。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知识的建构主体。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以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积极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让每位学生都能从教学过程中受到知识情感和价值观方面的熏,学会交流与合作。 二、教材分析 “树立正确的消费面观”,有两目容。 第一目“消费心理面面观”,重点析四种主要的消费心理引发的消费。对每一种消费心理,教材的分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介

绍每种消费心理的表现,二是对它进行科学的评价。这两方面是学生学习的重点。 第二目“做理智的消费者”,主要对学生进行正面的教育。教材引入理性消费要浅行的若干原则。主要有四点。 一是“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首先,要保证消费与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消费者要把当前和未来的收入综合考虑,作出合乎自身状况的消费计划。另外,过分抑制消费并不可取,说明适度消费的重要性。 二是“避免盲从,理性消费”。教材首先教育学生在消费中要有自己的主见,不盲从。其次,针对学生容易凭一时冲动而购物,教育学生尽量避免情绪化消费。还有一重要的思想教育点,即避免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使消费结构合理化。 三是“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其核心问题是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做到可持续消费。通过“5R”教育学生从自身做起,树立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观念。 四是“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这是重要的教育点。教材教育学生,勤俭节约、艰

如何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_1

如何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实效性是其生命线,它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首要任务,同时也是实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教学实践中,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对实效性问题全面地理解和把握;必须在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探索及运用等方面下功夫,从而增强教学实效性。本文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新形势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性,并提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具体对策,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有利依据。 标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 一、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社会企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不断提升,尤其要求大学生要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但是,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普遍存在着“生多师少”和轻视课堂教学的现状,加之教学资源紧张等因素的影响,就会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合班讲大课的授课方式,甚至有人肆意贬低课堂教学作用。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就会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带来不利影响。尤其是合班上大课,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讲到底的授课模式,其教学效果就必然会大打折扣。由此可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情况,并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社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要求,从而会使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也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所以,对提高新形势下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是每一位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一线的教师们都面临和思考着的一个现实问题。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新形势 1.社会发展的新形势 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促使我国经济发展也明显受到世界经济的影响,由此我国不断流入越来越多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在不断推进政治体制的改革。所以,各种政治信息就通过日益强大的媒体不断传播,不断冲击着社会大众的心理,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造成影响。基于这一情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就要根据时代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思想政治教学活动的开展应以学生的思想观念来引导。由此可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课程的基础,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2.教师队伍不断更新的新形势 现代教育的发展变化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有越来越多的年轻教师。这些年轻教师普遍都有自己独立的思想政治观念,并且很可能与思想政治课程中

增强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探讨

增强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探讨 高校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任务,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普遍存在效率不高的问题。在新形势下,应从更新课堂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考核方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效果。 标签: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实效性 思政课课堂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的主要阵地,是发挥马克思主义思想引领作用的最得力渠道。近年来,特别是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导致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出现了新的变化,许多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者在教学中遇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新形势下,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必须在继承以往有效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引导教师切实了解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心理需求,以学生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为抓手,努力提升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回应现实问题的水平,从而真正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高校思政课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堂沉默现象严重 课堂沉默是指大学生在思政课课堂上态度消极,不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过程的心理和行为。这种课堂沉默的主要表现有两种:一是许多大学生认为思政课授课内容枯燥乏味但迫于授课教师考勤压力不得不听课,因而在课堂上很少关注授课教师的教学活动,对师生双向交流互动毫无兴趣或不愿参与课堂讨论。这种“人到心不到”的情况严重影响思政课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在一定条件下甚至会导致课堂教学的中断。二是课堂上认真听讲的同学很少,往往只有个别学生能够配合教师完成师生间双向交流和互动,其他学生或在后排睡觉或玩手机或看其他书籍,只等下课走人。 (二)学生对教学内容缺乏认同感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消费主义、拜金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不良思潮日益蔓延,对思想处于沉淀期的大学生群体的政治观、道德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巨大冲击,使三观尚不成熟、心理情感还不稳定、对周围事物倾向于持批评态度的大学生在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之前早已形成了诸多与社会主流价值观不一致的错误的思想观念。这些思想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削弱甚至抵消了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的成效,使大学生产生思政课内容”大而空”的错误认识,认为其与现实生活没有多大联系,从而最终引发了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合理性和真实性的危机。

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

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 杨秀莲 专题一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内涵及基本要素 1.教学设计是指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作出具体安排的过程。 2.基本要素:教学任务及对象、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四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教学设计的总体框架,缺一不可。 3.基本过程:前期分析、确定目标、制定策略、选择媒体、试行方案、评价和修改。主要环节有: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环境分析、确定目标、设计策略、选择教学媒体、估计学习效果。 二、新课程教学设计与传统的备课教案的区别 1.新课程教学设计与传统的备课教案的区别 传统备课:以书本、教师、课堂为中心,老师根据个人经验和知识备课,以一个教学组、教研组为单位。 新课程教学设计:克服了以往的局限性,更强调教学过程、教学目标,而非单纯注重教材,老师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更加注重过程对学生今后的影响,“授人以渔”。 2.新课程教学设计与传统教案的区别 传统教案:以课时为单位而进行的教学方案,是课堂教学的依据。 新课程教学设计:不仅仅针对一种教学内容,它可以说是一个单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不断改进和提高的过程。 三、教学设计基本构成要素分析 (一)教学任务及对象分析 1.教学背景 教学背景分析是教学的起点。教学要关注教师、学生、内容、环境。教师要注重对自身的定位,了解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从学生的元认知水平、元认知态度出发。 2.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完成教学任务的载体,教学设计并不仅仅局限于教材,需要二度加工、再创造。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及非智力因素。 3.教学对象 学生是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思维规律。 (二)制定教学策略 1.定义:教学策略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法、步骤、媒体和组成形式等综合性方案。 2.构成 1)组织形式:新课程的学习方式有探究、合作、分组讨论等,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教学方法:“教无定法,教学有规”,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遵循规律,优化教学效果,要依据教学目标、学生特点、学科特点、教师特点、教学环境、教学时间等选择。 3)学法指导 ①制定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把调动学生的内驱力放在首位,诱发学习动机,激发 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②制定促进学习主动学习的学习策略。关注教学过程,从学生的经验和实际出发,引导学生 发现和解决问题

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理论报告

河南理工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践报告 学院:物理化学学院 专业班级:材料化学08-2 姓名:陈东 学号:310813020213

实践地点: 博爱县 实践时间:2010 年7月21日至2010年8月5日共15天为进一步加强我省基层学校团建工作,深入了解我省基层学校团建工作现状, 按照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文明办、河南省教育厅、共青团河南省委、河 南省学联《关于组织开展2010年大中学生暑期“三下乡”和“四个一”社会实践教育 活动的通知》(豫青联字〔2010〕51号)有关部署,决定以省管高校为主,指定 18所高校团委每校组建一支大学生骨干基层学校团建调查队作为省级大学生社会 实践重点团队,到高校所在省辖市所有的县(市、区)团委开展为期一个月左右 的暑期社会实践,任务是开展基层中学中职团建调查、中学校园周边安全环境调 查和中学基层团干部成长路径调查三项工作。 为相应团省委号召,加强焦作市基层学校团建工作,我校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积 极组建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学生骨干基层学校团建调查团,各个成员分 布到焦作市4个区、4个县和2个县级市共计十个地区,王超兴、沈兴成和陈东 同学有幸作为调查团的一个单位小组,深入到焦作市博爱县各级学校开展基层学 校团建调查工作。调研活动通过座谈调查、访谈对话及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 根据调查数据,结合访谈材料,进行初步的整理分析,形成了基本调研报告。 一、当前博爱县基层中学中职团建及周边安全环境基本情况 1、博爱县中学中职团建工作的基本情况 此次调研涉及到博爱县30余所中学中职(其中有4所由于特殊原因,没有联系到相关负责人),在校学生2.3万余人,其中团员人数约1.4万,占总人数的60.8%。全县30余所中学团总支下设380余个团支部,是一支团结协作、与时俱进、朝气蓬勃、开拓创新的年轻队伍,充分发挥着先锋模范的作用。但26所学校中无一所

教师思想政治方面总结

教师思想政治方面总结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内容,也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今天WTT小雅给大家为您整理了教师思想政治方面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师思想政治方面总结范文一 一、思想方面: 一年的时光就这样过去了,在这一年来,我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重要著作,特别是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提高自己,充实自己,严格按照党员标准去要求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努力把自己锻炼成新时代的合格的共产党员。 作为预备党员的我认识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在日常工作中时刻注意向其他同志学习,遵守纪律,团结同志;并且教育目的明确,态度端正,钻研业务,勤奋刻苦;尤其是向优秀党员学习。我平时注意主动帮助其他同志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自己也在做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增长了知识,提高了工作的能力。我相信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我会在党组织的关怀下,在同事们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缺点,取得更大的进步。我将努力工作,勤学苦练,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经受任何考验的共产党员。 二、教学方面

开学初,积极参加教研室组织的教研活动,在学校教研员的指导下进行集体备课,仔细听,认真记,领会精神实质。然后根据要求,提前两周备好课,写好教案。平时做到周前备课。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学习好大纲,虚心向同年组老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 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不明白的耐心讲解,及时查缺补漏。根据减负的要求,会适当地留一些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作业。 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包括对学生的身体状况、家庭情况、知识基础、学习成绩、兴趣爱好、性格气质、交友情况、喜怒哀乐的深刻了解。这是避免教育盲点、因材施教的前提,也是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 爱是教育的“润滑剂”;,是进行教育的必要条件。当教师全身心地爱护、关心、帮助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师时,师爱就成了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正因为有了师爱,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才乐于接受教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师爱要全面、公平,学习好的要爱,学习一般的要爱,学习差的也要爱。

新课程下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创新

新课程下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创新 新课程的改革脚步已进入了中学课堂教学,并不断地深入和发展.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那么作为中学思想政治教师怎样实施创新教育呢?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一些认识和想法。 一、努力创造民主氛围,有利于发挥学生创造力的环境 当代教育中师生关系注重的是师生在人格上的平等。这就暗示教师和学生在思想、情感、意志和行为方式应该得到同样的尊重。学生在接受教育时,让学生自由充分发现自己,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体验到自己作为人的一种尊严和幸福感。因此教师就必须要树立民主的思想,关注、赏识每个学生,关注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 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我在上课时总是尽可能地创造条件,使师生之间展开对话,让学生愉快地听,积极想,进而大胆发言。心理学研究认为,人的创新能力,不仅要以其知识和智慧作基础,而且与其积极情绪,特别是创新欲望密切相关。因此在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见解时,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对于一些奇异的想法,选择适当的角度给予鼓励,表扬性的评价。有时,我尝试师生角色易位,让学生自己当老师,接受备课,上课的任务,学生感到非常新鲜、好奇,心理上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的主动地位。我选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这一课题,接受上课“预约”的同学,课后不亦乐乎地忙着阅读,研究书本内容,找资料,列提纲,寻例证……当学生正式登台授课时,我并不是袖手旁观,而是注意正确引导其他同学的配合,注意课堂气氛的调节。学生授完课后,我又给予评价,加以鼓励和肯定,学生提供的这些材料是客观存在的,但对教材信息的取舍却因人而异,而这个取舍的过程本身也体现了学生学习、创新的能力,闪耀着创新的火花。 二、结合教学实际,培养创新思维 1.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成功的前提.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会产生追求和探索的欲望,才能主动学习和掌握好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一个生动真实的事例,一句幽默诙谐的语言,一个恰当巧妙的比喻,一段充满激情的讲解……都会激发学生的细致观察,独立思考,深入分析,广阔想象,使学生兴趣浓郁,思想活跃,在此基础上置疑 启发,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2. 诱导发散思维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发散思维的培养.早期的创造研究认为:发散思维就是创造性思维.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创造能力更多地表现为学生创造性的学习能力.因此,通过老师的发散设疑,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全能在毫无压力和束缚的自由讨论能够得到不断的提高。比如在讲授“一国两制”时,如果问:一国两制什麽时候提出来的?基本内容有哪些?有哪些重大意义?这些问题虽然重要但缺乏针对性,如果变换角度就比较好些。例如,针对李登辉的“两国论”和陈水扁的“一边一国论”, 你的观点怎麽样? 你认为台湾的出路在何方?实现海峡两岸统一的方法是什麽?这些问题在书本中没有现成的标准的答案,但是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不惟书,不惟师” 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联系实际,增强创新能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主任岗位职责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主任岗位职责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主任受院长聘任,在学院党委和院行政的领导下,承担和分解学院及有关部门下达的各项行政任务,及时主动地向学院领导汇报和请示工作,对本部的行政教学工作全面负责。 二、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组织本部教师完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任务,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目标。 三、主持行政会和教职工大会,研究和决定重大行政工作。 四、负责制定本部发展规划和年度行政工作计划,经常检查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建设等各项行政工作任务的落实情况。 五、负责本部教师的工作分配、职称评聘、专业职务考核、业务培训等工作。 六、负责本部的行政工作,指导、督促和支持分管教研室主任搞好教学管理工作。经常了解和过问教学情况,坚持每学期听课4次以上。 七、审批各教研室的工作计划,协调、指导和检查教研室的工作。 八、认真听取教职工的意见,关心其生活,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九、主管本部经费,合理使用经费,实行经费收支定期报告制度,接受教职工监督。 十、负责完成学院下达的其他工作任务。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副主任岗位职责 一、在部主任领导下,全面负责教学管理和教研教改等工作,组织贯彻执行上级有关教学方面的方针、政策、规定。 二、负责本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进度的修订并组织实施。 三、负责教研室的建设,领导教研室开展教研教改活动,搞好教学工作。 四、经常深入课堂了解教学情况,向有关部门反映和协助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五、经常与所属教研室及任课教师取得联系,研究和反映教学中的问题,采取必要的措施,提高教学质量。 六、完成部主任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工作职责 1、在院党政直接领导下,在教务处的指导下,具体负责全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和素质教育课的教学组织、管理工作,并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理论宣传工作。 2、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用科学的理论占领学生的思想阵地,武装学生头脑。 3、遵循教学规律,根据教育部德育大纲要求,负责全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和素质教育课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制定及课程安排工作,并适时加以修订;选定有关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承担相关课程的教学任务。 4、组织教师开展教学内容、方法、手段以及考试形式、学生成绩评定方式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组织教师学会并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断增强教学效果。 5、结合上级有关部门的课题规划和我院实际,按照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建设的要求,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社会实践活动和科研工作。 6、根据院党委的部署和形势需要,在全院组织开展各种理论性讲座、研讨、竞赛等活动。

思想政治课教学评课的几个主要环节

思想政治课教学评课的几个主要环节 怎样全面评价一堂课,我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相关的教学理论,整理一下评课的几个主要环节,与大家分享。 一、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体现的教学思想 1、教学目标是否符合新课程理念。 一看教学目标是否全面。新课程确立的是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这三个目标是紧密联系、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因此,评课时要注意该教师是否只注重知识目标,而忽视了能力和情感目标。 二看教学目标是否切合学生实际。教学目标要适应学习者的身心发展与时代发展的特点,切合大多数学习者的实际需要。 2、教学过程是否体现学生主体作用。 教学过程中,一看学生参与的广度;二看学生参与的深度;三看学生的自觉程度,主动参与,专注程度。 3、教学效果是否实现了学生发展的目标。 我们在评价教学效果的时候,一要看教学效率是否高。二要看学生思维是否活跃,气氛是否热烈。三要看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知识、能力、思想情操目标都能达成。四要看师生双边活动是否流畅自如;五要看近效与远效是否齐抓并举,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评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挖掘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践与研究,深入开发教材资源,把知识教授与育人功能结合起来,实现教材功能的最优化。因此教师必须挖掘教材,吃透教材的具体内容,发现教材内容的价值。 1、看能否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重组 我们必须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思维水平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取舍、重组。一般来说,教材总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等几个方面来安排的,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取长补短,精确合理地取舍。 2、教材重难点处理是否得当。一节课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是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标志。重点内容通常是指在教材中地位突出的内容,难点是大部分同学难以理解、掌握和运用的部分,有来自教材的难点、也有来自学生的难点。一看教学的重点内容安排是否正确,时间的运用是否合理,学生是否正确理解。二看是否找准难点,突破力度如何,是否真正解决了问题。 3、教材是否有拓展和延伸。 教师能够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作适当的调整、拓展,使教学内容更面向现实,富有挑战性。教师不仅要理论联系实际,而且要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提高的策略

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提高的策略 摘要: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关键;编写优秀的教材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只有将教师、教材、教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其共同发挥作用,才能有力地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教师;教材;教学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我国高校必须开设的重要课程,其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更是关乎社会主义中国办学方向的大问题。进一步贯彻《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简称中央“5号文件”)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简称中央“16号文件”)精神,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并将其转化为求知修身、择业创业成才的行动指南和精神支柱,转化为把握国家前途命运和分辨是非的思想武器,这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承担的历史责任。 一、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是提高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关键 教师是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传播者,他们的教学水平和素质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事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成败,事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创新及长远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要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并且要充分发挥他们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主导和引领作用。 1.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教书育人的责任心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提高的重要保证 教师思想政治理论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高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质量和实效,必须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和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这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只有清晰地进行理论分析才能在错综复杂的事实中指明正确的道路”[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他们还应具备强烈的教书育人的责任心和为思想政治教育事业努力工作的责任感。如果教师没有教书育人的责任心,他们就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所以,要经常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教书育人责任心方面的培训,以不断地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明确自己所肩负的光荣而神圣的使命。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更贴近学生实际,更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和学生的特点。要充分运用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教师应该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高超的教学水平、渊博的专业知识和精深的专业能力 先进的教育理念、高超的教学水平、渊博的专业知识和精深的专业能力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有力保障。教学质量始终是高校教育教学的基础性工作,上好一堂“公共课”要比上好一堂专业课的难度大得多。为了提高教学水平,教师必须苦练内功,定期参加教学水平竞赛及教学经验交流等活动。如果教师教学水平不高、治学态度不严谨,那就很难胜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教学也

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最新教育文档

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优秀分子,他们的信仰和价值观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命运。高校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主渠道,然而,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一些不足,影响了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必须对其进行改革。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取得了显 著的成效。但与此同时,某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要求还不完全符合。这些问题大致如下: (一)知识教育与信仰教育脱节 在当前某些高校的思政课教学中,存在将信仰教育等同于知识教育并止步于知识教育的倾向。这种倾向忽视理论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学生难以认识其价值;忽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学生难以实现其价值;过于强调知识点灌输,忽视对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的传递,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1]P31 。 (二)大学生内在信仰需求激发不足信仰是个体在精神层面的追求,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科学的 信仰,不但是社会需求,而且是个体的需求。但目前某些高校的思政

课教学在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方面,重社会需求而轻个体需求,偏重于教育者基于社会需求向大学生传输理论,忽视了大学生个体需求的激发,从而导致两种需求缺乏有效整合。 (三)教学资源亟须优化首先,部分高校思政课各门课程教学存在统筹不足的问题,影响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整体性。某些高校思政课任课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各自为政,导致各门课教学内容缺乏统筹,在理论教育方面造成脱节,难以从总体上把握实效。其次,教材理论性强,有些内容完全照搬文件政策,影响了大学生对教材的阅读兴趣。再次,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呈现社会问题时,难以做到正确引导学生。一种表现为只呈现社会问题而忽视深入分析和积极引导,易使学生产生消极情绪,另一种表现则是缺乏有效的引导方法,缺乏说服力。 (四)教育对象研究不足大学生的心理、思维、学习习惯等会对思政课教学实效产生重要影响,准确把握大学生特点能够增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针对性。当前某些高校的思政课教学缺乏对学生进行深入的研究,如不改善这一状况,就很难把握学生的理论需求,影响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针对性。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对策鉴于上述问题与不足, 应针对问题,结合思政课教学实际, 积极实施教学改革 (一)优化信仰教育目标 1. 信仰教育目标具体化。 在教学中,应首先明确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目标,并将其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基本要求(教学常规) 一.备课 备课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认真备课是提高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其基本要求是: 1.认真学习和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和思想素质;关注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关注各学科特别是社会学科发展的新成就;明确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方向和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2.学习和钻研《全日制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大纲》(以下简称《教学大纲》),熟悉教材。掌握处理教材的原则、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明确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和知识体系,并于开学初编制好本学期的教学计划。 3.在授课前一周写好教案。教案内容包括:教学目的和要求(知识、能力、觉悟三者统一)、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提纲、教学手段和方法、板书设计、课时安排等。 4.课前要做好辅助教学的准备工作。 二.上课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也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中心环节。其基本要求是: 1.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是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应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案实施教学。并从教学

实际出发,恰当安排教学环节,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 2.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统一。要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使课堂教学成为师生双边的活动。 3.要贯彻执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在讲清基本理论和观点的同时,要联系当前的社会实际和学生思想实际,注重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说明实际问题的能力。 4.教学中要贯彻知行统一的原则,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 5.要组织好课堂教学。教学中要围绕教学目标,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恰当地运用教学辅助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和秩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6.教学中要讲普通话,教学语言要准确;板书要规范;着装要整洁;教态要自然。 三.作业 必要的作业对检查和巩固教学效果、促进教学相长十分重要。其基本要求是: 1.要根据教学要求布置适当的作业。 2.要及时、认真地批改和讲评作业。 四.辅导 教学辅导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一种措施。其基本要求是: l.辅导要有针对性,面向全体学生,分类辅导。 2.辅导的态度要亲切,方法要多样。 五.考核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 见》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和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现就《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 号)(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的课程设置 (一)本科课程设置 4门必修课: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称“原理”)3学分 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简称“概论”) 6学分 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称“纲要”)2学分 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基础”)3学分 另外,开设“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选修课。 (二)专科课程设置 2门必修课: 1.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4学分 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学分 (三)本、专科学生都要开设“形势与政策”课,本科2学分,专科1学分。有关具体要求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政〔2004〕13号)规定执行。 (四)民办高等学校和中外合作高等学校的课程设置,按照本规定执行。 (五)成人高等学校的课程设置,参照本规定执行。 (六)研究生(包括硕士生、博士生)的课程设置,另行通知。 二、本科、专科必修课程的基本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着重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着重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本原理,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主要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三、课程设置实施工作的基本要求和时间安排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实施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和科学性很强的工作,要严格按照《意见》和本方案实施。要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考虑本科、专科教学的特点和内容要求,充分考虑新课程设置方案与师资队伍、原有课程的衔接,从当前实际出发,着眼于教学秩序的稳定,按照整体推进、分类指导,先试点、后推广,突出重点、逐步过渡的原则,积极稳妥地做好实施工作。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设置方案,从2005级学生开始,在中宣部、教育部的领导下进行试点;从2006级学生开始,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普遍实施。除试点学校外,2005级(含2005级)以前的学生,仍按照“98方案”开设相关课程。 成人高等学校、民办高等学校和中外合作高等学校的本科、专科同类课程的开设时间可参照上述相关规定执行。 研究生(包括硕士生、博士生)的课程设置在没有作出新安排前,仍按照“9 8方案”开设相关课程。 四、教材编写、教学研究、教师培训和学科建设 做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实施工作,必须把教材建设、教学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