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多元文化语境中东干故事传说比较研究

多元文化语境中东干故事传说比较研究

2013年第4期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2013, №4 总第42期Russian Languag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Studies Serial №42

多元文化语境中东干故事传说比较研究

张冰

(北京大学,北京100871)

提要:中亚地区将19世纪以来定居吉尔吉斯与哈萨克的中国甘肃和陕西回族后代称为东干人。本文旨在探讨俄罗斯汉学家李福清在多元文化语境中对东干人这个特殊的复杂族群的来源及东干民间文学的发生、变异特点进行的独到的比较研究。

关键词:多元文化语境;东干故事传说;李福清;发生学;变异体;情节单元

中图分类号:K207 文献标识码:A

中亚地区将19世纪以来定居吉尔吉斯与哈萨克的中国甘肃和陕西回族后代称为东干人。东干民间故事传说是俄罗斯汉学家鲍里斯·利沃维奇·李福清(БорисЛьвовичРифтин,1932—2012)院士汉学生涯最早涉足的研究领域。自上世纪50年代首次发表研究论文触及东干民间文学,到2011年俄文版《东干民间故事传说集》(Дунганскиенародныесказки и предания)增补本中文版在华问世,半个多世纪间,李福清搜集编选了一系列东干故事传说等民间文学语料文集,对东干人这样特殊的复杂族群的来源及东干民间文学的发生、变异特点进行了全面的探究阐析,探讨民间故事与文人小说、戏曲创作间的关系发展,多元文化语境中民间传说故事情节母题、民间文学模式的生成变异问题。他采用情节单元比较分析原则,在国际上首次将东干故事传说文本分解为一个个独立的情节单元结构,进行相关体裁、题材的比较研究。

在李福清看来:“东干人民间文学较丰富。包括民歌、传说故事、笑话、谚语、谜语,以前还有人知道一些戏曲。”(李福清2011:14)他从东干人那里首次听到被他们称为曲子的流行民歌——孟家女,也因此有了他以后的首部研究论著《万里长城的传说与中国民间文学体裁问题》(Сказаниео Великойстене и проблемажанра в китайском Фольклоре)。

许多中国大约已经失传的作品保留在东干人的故事传说中。“迁住到外国的一部分民族一般特别注意保存带来的风俗习惯与民间文学作品,有时比在他们的故乡保存的还好。”(李福清2011:11)东干人传统的民间文学作品都是他们的祖先从中国带来的。李福清在青海、甘肃收集的民间故事集中就发现了流行在东干那里的故事,如《人心不足,蛇吞象(相)》等;他也在东干人的曲子中发现了西北回族中普遍流行的曲子《阿哥马五哥》。

迁移民族对本族文化传统的继承表现在各个方面。李福清研究了东干人对散文故事的叫法,一类叫gujir(“古今儿”),一类叫fu(“书”)。指出:“古今儿”就是一般的民间故事,来自于中国西北甘肃和陕西的方言对故事的称呼。东干人对这一方言的采用,深刻地说明了他们深受祖先文化语境的影响。同西北地区的汉族人一样,东干人把故事也理解成对古代和现代事件的叙述,因此,“古今儿”的说法顺理成章地进入到东干语中。而东干人身处的俄罗斯文化语境中,对“故事”则以“过去的事件”、“古时候的事情”为指称,譬如

俄罗斯民众对“勇士歌”的述称strina1逐字译就是“古时候的事情”。这种祖先的文化影响,通过李福清对东干人来源地——中国西北以外“故事”指称的研究得到了进一步的佐证。“中国的一些方言中,西北之外对故事还有其他的叫法。例如在江西南昌,故事被简称为‘古’,是‘古代’或‘很早的事儿’的意思。在厦门也称‘古’,在潮州也称‘古’,都是‘很早的事’的意思。我们看得出,这里强调的是对过去或古代事情的叙述”。(李福清2011:21—22)

东干的传统民歌、谚语、谜语、传说故事是回族与汉族的共同创作。各民族虽宗教不同,风俗有区别,但民间文学的内容和体裁大多数是共同的,这是世界各民族的普遍现象。“如世界有名的《卡勒瓦拉》称为卡累利阿—芬兰民族史诗。前苏联南部摩尔达维亚人(现在是独立的国家,称摩尔多瓦)与罗马尼亚人语言大体相同,摩尔达维亚人信东正教,罗马尼亚人信东正教也信天主教与新教。他们的传统民间文学,如史诗也是共同的,成为东罗马史诗,民间故事也相同。”(李福清2011:11)在李福清的研究中,东干民间文学与中国西北民间文学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如,中国西北流行的民歌——“花儿”或“少年”,就是东干人的“少年曲子”。中国西北地区流行的民歌《珍珠倒卷帘》在中亚东干人那里也非常流行。

但是,如果再考虑到“四句头”(частушка)是流行于俄罗斯文化特有的民间文学体裁,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国西北流行的民歌“花儿”或“少年”,到东干人的“少年曲子”中便发生了“每四句一首”的变异,但是“少年曲子”也仍然异于“四句头”,与“四句头”整首四句都关乎同一叙事的情节结构不同,“少年曲子”的“头两句与第三、四句并没有关系”显然,迁移民族文化的生成、演进和发展,在对本族文化传统的继承中,不能不因其迁移地新的文化语境,受到诸多外族文化的渗透和影响。作为“移居民族”的东干(回族)民族构成复杂,其中以北方民族占多数。除了与“汉人的交融以外,还包括了伊朗人、突厥人,甚至可能还有满族和蒙古族的成分”。“在东干人民间文学当中,甚至一篇故事里,我们不仅会遇到远东和中亚民间文学里的怪异形象,而且会遇到近东—中亚神话体系中的怪异形象”,“如故事《秃子》就提到佩里女国(刚好也是近东和中亚民间文学中的角色)的几座大门,一座由凶神——巨人歹乌子守卫,另一座由妖魔古怪守卫,而第三座由野人鬼(即野人的鬼魂)守卫。歹乌子出自伊朗语言,是指伊朗神话里的可怕的多毛巨人,吃人的恶魔,是专门害人的”。(李福清2011:9,31)

口头文学所具有的变异特点是公认的事实。“所以民间文艺学家,认为口头文学与书面文学的差别特征之一,就是它的‘变异性’(或者说‘异文’)。”(钟敬文1988:8)李福清的贡献在于,他亲自到东干人居住地进行村落调查、村民走访,记录第一手口述文本,比较研究大量的文献资料和民间文学理论,试图通过对东干人这样一个特殊的多元组合的族群,近百个故事文本的具体文学事实、体裁、语言、情节单元结构等等的阐析解读,阐述其民族的非纯粹性和跨文化语境的复杂生成变异,及其导致的文学的“变异”性。这不仅仅是进行简单的母题比较,“好几个母题合起来还不会变成一个民间故事”,(李福清1988:7)“故事的任何一个情节离开其它情节都无法进行形态学和发生学的研究”。(В.Я. Пропп 1928:126)因此,论及李福清东干民间文学研究,便不能不谈到多元文化语境中的文学发生学问题。

“文学的发生学,是关于‘文学’生成的理论。”严绍璗倡导的比较文学研究意义上的“文学发生学”,主张“关注文学内在运行的机制,从而阐明每一种文学文本之所以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的内在逻辑”,而“从文学发生的立场上观察文学文本,则可以说在‘文明社会’中它们中的大多数皆是‘变异体(variants)文学”,“在文学的‘变异’中所形成的新的文学样式(文本),都是本土文学传统的延伸和在另一层面中的继承”。(严绍璗2011:67)严绍璗以文学变异体观为基本出发点,以“原典实证”构成基本学理的文学发生学理论

为我们认识李福清东亚民间文学研究的深刻意义和价值,提供了极好的理论观照和探索视野。

李福清不仅在《东干民间故事传说集》中编著有68个东干故事传说,还在书后附录的一百余页的长文《故事情节比较研究》、《未收入本集中的故事情节》对每个故事情节,以及未收入该书的其他18个情节结构,进行了发生学意义的实证文本的系统、翔实的比较阐发。其文章“东干故事传说情节的来源和分析”的俄语原文便是“Источники и анализсюжетовдунганскихсказок”.

在其亲自参与记录,也是列为全书第一篇的神奇故事《张大杰打野鸡》的研究中,李福清注意到,中亚东干人普遍流行的这个神奇故事情节在艾伯华的《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汤普森的《民间故事类型索引》、池田广子的《日本民间故事类型与母题索引》、崔仁鹤的《朝鲜民间故事类型索引》,及丁乃通的《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中都有迹可循。这个故事情节更是存在于早在一百多年前就与中亚回族的祖先们生活在一起的汉族、藏族、撒拉族、蒙古语系几个民族(西伯利亚的布里亚特人、甘肃的东乡人、伏尔加河的卡尔梅克人等其他各族民间文学中。“远东文化圈中的其他民族,从中国西南的佤族到最东边的日本民族,也同样有这类情节。有时也能在菲律宾,在土耳其发现这一故事系统的扩散的余波。不过在形式上已发生很大变化,在菲律宾是从这一方面,在土耳其是从那一方面完全被改变了。”(李福清2011:23,383)

只在《张大杰打野鸡》一篇故事中,李福清列出的情节单元“异文”,就有几十种之多,也显示出他研究的重要特点:从大量丰富的材料出发,并找寻与之相适应的研究方法。谈到自己的这部东干人故事传说编著,李福清曾说:“我自己阐发了一种特殊的文本分析原则,将每个文本分解为一个个独具意义的情节单元,其中某些便是一个个母题。然后对每个极小的情节进行比较研究。这无论在中国,还是在俄罗斯都尚属首次。”2从最小的情节单元入手,李福清将东干人的这个故事传说中包含的若干情节母题与这些“异文”逐一进行比较研究,揭示出其生成规律。譬如:

东干族中这类故事中独特的“青白蛇搏斗”母题,“故事主人公帮助白蛇”的情节,使得其有别于汉族原来的故事文本。它常见于中国西北回族等少数民族故事传说中,但在汉族和中国东部、南部的其他民族故事中或者完全见不到,或者形式上已经非常弱化。“而且变得更接近于邻近的突厥一蒙古语系民族的故事,这些民族就是西北省份中与回族和睦相处的撒拉族或东乡族,还有最西边的一个突厥民族——土耳其族,他们也有白蛇与黑蛇斗争的母题”。他说:“东干族同这些民族在遗传上并非都有联系,但是他们既然亲密无间地生活在一起,他们之间就必定有许多世纪的密切文化(民俗、民间文学)交往,只是对此还没有作过专门研究而已。”(李福清2011:23)在柬埔寨或土耳其,这类情节的异文则一再提到中国,提到中国皇帝,用以替代中国民间故事中常见的龙王,同样与其是以远东的中国境内为中心向四外传播有关。而东亚其他各族异文故事中这一情节,因为海上捕鱼业的强势,则“异化”多与水域的主宰有关。同样,《张大杰打野鸡》中的另一母题——“有魔力的圆圈”的生成显然得益于中亚和西伯利亚的民间文学传统……

“没有正确的形态研究,便不会有正确的历史研究。如果我们不能将故事分解成一个个组成部分,那我们便无法进行正确的比较。而如果我们若不会比较,那又怎么能够弄清诸如印度和埃及的关系……”(普罗普2006:15)

李福清进行的大量详实的文本和田野记述、“原典”阐释自成体系,独具特色。他在所做的68个东干人故事及未收入该书的12个故事包含的上百个情节母题的比较分析中,对很多民族民间传说情节母题特征提出独到之见,譬如:“在国库下面挖掘坑道和识别尸体”是东干故事中较为稳固的母题。李福清还直接提出很多具有相似之处的情节母题是否存在发生

学方面的联系问题;同时,在发生学意义上推断每个情节母题的原型和生成的地点;揭示出每个情节发展,意即异化生成的途径关联。他对上百个情节母题的异化生成研究表明:“文化传递的基本形态就是这样的——原话语经过中间媒体的解构和合成,成为文化的变异体,文化的变异体已经不再是文化的原话语。之所以有新文化(或新文学)文本的产生,不是为了重复原话语,完全是为了本土文化的需要。”(严绍璗2011:67)

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李福清在进行第61号传说故事《白袍薛仁贵》的情节比较研究中提出了“错合”(контаминация)概念。《白袍薛仁贵》是李福清在1954年在吉尔吉斯米粮川村从村民那里记录的唐朝统帅薛仁贵的故事。薛仁贵作为公元6世纪的唐朝名将,驰骋沙场,曾远征当时的高丽,天山地区的突厥部落等等,战功卓著,其传说故事广为流传。李福清认为,他记录的东干薛仁贵故事的情节异化生成,其实正是中国、蒙古、朝鲜等东亚各地相关传说故事和东干人常用的传说故事情节形式的错误融合。譬如,李福清记录的东干故事中薛仁贵把钱和朋友们喝酒花掉的情节,与传统的《薛仁贵东征》中他将钱都付给武术师的情节相悖,但是这种“错合”却符合东干民间文学的情节模式:主人公供朋友吃喝。李福清还逐一分析马伟林诺夫叙述的东干异文、清代无名氏的通俗小说《薛仁贵征东》、无名氏的戏曲《定天山》等历史文献、民间传说、小说文本、戏曲剧本中情节的具体表述和变异,说明东干人故事中薛仁贵杀死老虎,其他猎人与他争斗失败同他结拜兄弟的情节“十分可能看作是关于薛仁贵情节的各种异文的独特错合”。(李福清2011:491)东干“异文”显然更多地体现着自身传说故事模式,以及勇士歌、史诗性等文化语境特征。“错合”一词源于《淮南子·俶真训》:“阴阳错合,相与优游竞畅于宇宙之闲。”李福清通过强调“错合是以两种场合中的行动同唐朝时代的关系来减弱主人公姓名的相似性”(李福清2011:488),探讨多元文化语境中民间文学传递的生成变异,表明“在文学的‘发生学’的机制中,作为它内在‘异质文化语境’的文化传播的所有形式几乎都是在不正确理解的逻辑中进行的”(严绍璗2011:67),其研究意义和视域已经远远超出了“文本”立场以及具体的情节结构、故事模式的比较阐析。

李福清对东干故事传说中众多角色形象的剖析也形象地表明了文学生成理论的“变异体”观。譬如,他对阿訇、喇嘛、和尚和道士等典型形象的研究,他说:“因为回族很早就信仰伊斯兰教,所以故事里应该也能见到阿訇这个人物。但情况并非如此,就拿本书来讲,只有几篇里面出现过阿訇。还有一个引人注意的奇怪现象,中国记录的回族民间故事阿訇这个人物较常见。由此可以得到这样一个印象,即伊斯兰教观念和仪式对中国回族故事的影响远远超过对中亚回族故事的影响。这也许是因为,伊斯兰教是中国回族区别于汉族邻居的主要标志,正是与这种情况有关,宗教方面的内容才在其民间文学中得到一定的表现。而在中亚,回族住在信仰伊斯兰教的突厥语系的民族中间,他们并不需要在自己的民间文学中强调伊斯兰特点。相反的,他们却追求对以前在远东的日常生活特殊风貌的描写。”因此,也不会奇怪“东干人故事中就有了喇嘛、和尚和道士”。这“并非源于喀尔喀蒙古语里对这个词的规定读法,而是源于另一种蒙古语系的语言,很可能是从甘肃土族话中借来的”,妖怪“猛蛊子”这一形象则“反映了不仅是蒙族的,也是藏族的多头怪物的观念”。(李福清2011:27—31)

“变异体”观还体现于李福清东干民间文学研究的另一重要方面——对民间故事与文人小说,戏曲创作间的关系生成发展的探讨。他以自己记载的东干传说《白袍薛仁贵》与章回小说《薛仁贵征东》、平话《薛仁贵征辽事略》和薛仁贵戏剧中的情节变异作比较,“发现了一些故事情节由平话演变为小说,从小说演变为说书,又从专业的说书返回到民间流行的故事这样一个有趣的循环发展过程”。(李福清2003:2)在李福清看来,“改变为口头作品而进入民间文学中的有古典章回小说,也有话本小说,如《俞伯牙摔琴》,甚至还有传统的戏曲情节,像张羽煮海的传说。他们给所有的民间散文作品都烙上了特别的痕迹。古典小说的

口头异文有很多地方接近于民间故事特别是神怪故事,而同样地,故事又明显地受到其他散文作品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为故事的某种生活化,表现为故事的全部艺术构思都有‘向生活靠拢的性质’,也同样表现为故事情节的话本化。这就引起主人公所扮演的角色变得根本不符合神怪故事的特征,也引起作者的立场发生改变”。(李福清2003:38)

李福清在东干民间文学研究中还提出了许多有见地的看法。如:“东干族与汉族同有一个特点,一个故事情节在几个体裁中表现,但区别是东干人的民间文学没有像汉族那么多种体裁,如汉族孟姜女有传说,民歌,弹词,鼓词,宝卷等等,东干人只有传说与曲子”。生活的真实与故事的“真实性”并不互相印证。“对叙事性民间文学来讲,文学艺术世界与现实之间在总体上表现出了不吻合的情况。”(李福清2011:15,25)等等。

显然,李福清的研究具有追寻还原“本原文本”,阐发“异文”生成之“文化语境”的独到之处。因此,不仅研究实践上提供了大量的实证文本,也在理论上为丰富和拓深多元文化语境中文学生成理论的研究给我们以极大的借鉴和启示。

民间文学研究是李福清享有国际学术声誉最主要的学术成就之一。无论是他汉学研究兴趣的源起,还是日后其在中国古典文学、俗文学、中国年画及东方学诸方面的研究成就,及至他的融通中西古今的比较方法论,莫不与民间文学研究息息相关。

李福清1950年考入列宁格勒大学东方系中国文学专业学习。为了学说汉语,大学一年级,1951年夏天他独自来到了当时苏联吉尔吉斯坦加盟共和国境内的一个村子——米粮川,这里居住着东干人——19世纪回民起义失败后从甘肃、陕西来的回族后代。在这里,李福清第一次听到老乡们讲述的《孟姜女哭长城》、《白蛇传》等中国民间故事、民间传说和民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1953—1954年他又专门到这里学习汉语口语,搜集民间口头文学故事,包括许多民歌、谚语,小孩子特别喜欢的谜语等等,并以此为素材写作年级论文和毕业论文,崭露头角。其中,四年级论文《东干人传统民歌的新材料》(Новыематериалыпотрадиционнойдуганскойнароднойпесне)便发表在1956年第5期的《苏联东方学》(Советскоевостоковедение)杂志上;五年级的毕业论文《中国成语、谚语和歇后语》,也运用了这些资料。这些民间文学故事传说为他日后的研究提供了第一手最基本的重要素材,1958年,李福清在科学院第27期《东方学所简报》(КраткиесообщенияИнститутавостоковедения)上发表了《韩信传说——东干人流行的中国历史传说之一》(Издунданскихисторическихсказаний:сказание о ХаньСине),将他在米粮川记录的传说与书面材料做了比较研究。“在此之前,除了广州1929年《民俗》周刊66期第6—8页,发表过张冠英《传说与史实——关于萧何、韩信的传说》之外,没有关于韩信传说的记录,我的记录可以说是最早的。”(李福清2003:2)同年,在科学院《民族学所简报》(КраткиесообщенияИнститутаэтнографии)上也发表了《东干人流行的中国历史传说》(Одунданскихисторическихсказаний);1977年,李福清和两位东干学者合作,选编了《东干民间故事传说集》(Художественныймирдунганскойсказки // Дунганскиенародныесказки и предания),由莫斯科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问世后,引起苏联国内外广泛关注,苏联的《亚非人民》(Наро-дыАзии и Африки)、德国的《本事》(Фабула)等都有专文报道,学术界对该书传说故事的“原汁原味”,以及李福清进行的情节结构分析原则等给予高度评价。2011年,该书增补后,又经过中国东干语研究专家海峰教授对其中以俄文字母写就的东干语原稿转写为汉语,及连树声等人翻译,中文版在中国面世。

自东干人的民间传说研究开始,李福清的民间文学研究开始渐渐涵盖中国,乃至东方各族民间传说、故事、神话等各个方面,并长期在俄罗斯科学院、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等俄罗斯、中国高校培养汉学人才。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东方文化与古希腊罗马文化学院院长伊里亚·谢尔盖耶夫·斯米尔诺夫教授已经断言了“一个有关中国民间创作研究的李福清学派”

的出现(Б.Л. Рифтин 2012:12)。

附注

1 starina,即старина(былина)。

2 参见李福清2012年6月13日给笔者的信。“Чжан Бин! Я очень рад, что Вы пишите про мой анализ дунганских сказок.Я сам разработал особый принцип анализ тест делится на отдельные значимые в сюжете единицы, некоторые из них могут совпадать с мотивами.И веду сравнение именно по этим мелким микроэпизодам. Такого никто не делал ни в России, ни в Китае.Я думаю, что на симпозиуме в Тяньцзине Вы можете сделать сообщение о моих дунганских сказках и принципе их сравнительного изучения.Мне самому кажется, что анализ Сюэ жэнь-гуя получился неплохим.Еще раз спасибо за внимание к моей работе. Ваш БР”

参考文献

[1]Китай и окрестности. Мифология, фольклор, литература[M]. К 75-летию академика Б.Л. Рифтина. М., РГГУ, 2010.

[2]Пропп В. Я.,Морфология сказки,ЛЕНИНГРАД: ?A C A D E M I A?,1928.

[3]李福清. 东干民间故事传说集.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1.

[4]李福清. “我的中国文学研究五十年”[A],载李明滨编选《古典小说与传说》(李福清汉学论集)[C]. 北京:中华书局,2003.

[5]李福清. 中国神话故事论集·作者自序[M]. 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8.

[6]普罗普. 故事形态学(贾放译)[M]. 北京:中华书局,2006.

[7]严绍璗. 比较文学与文化“变异体”研究[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8]钟敬文. 中国神话故事论集·序言[M]. 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8.

A Comparative Study of Donggan Folklore in Multicultural Context

Zhang bing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China)

Abstract: The descendents of the Hui people from provinces of Gansu and Shanxi in China who have inhabited in Kyrgyzstan and Kazakhstan since the 19th century are called the Donggan people in Central Asia. This paper is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distinctive comparative research of Russian Sinologist Boris Lyvovich Riftin, who conducted his study of the exceptional ethnic origin of the Donggan people as well as the phylogeny and variants of Donggan folklore under a multicultural context.

Key Words: multicultural context; Donggan folklore; Riftin; phylogeny; variant; plot unit

作者简介:张冰,女,北京大学文学学士、文学硕士、文学博士;北京大学出版社编审,外文部主任;兼任中国高教学会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高教学会理事,中国俄罗斯文学学会理事,中国外国文

论与比较诗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语言教育学会理事。

收稿日期:2013-06-22[责任编辑:刘锟]

民间传说故事(精选10个)

民间传说故事 民间传说故事(一): 牛郎织女 牛郎织女 牛郎只有一头老牛、一张犁,他每一天刚亮就下地耕田,回家后还要自己做饭洗衣,日子过得十分辛苦。谁料有一天,奇迹发生了!牛郎干完活回到家,一进家门,就看见屋子里被打扫得干干净净,衣服被洗得清清爽爽,桌子上还摆着热腾腾、香喷喷的饭菜。牛郎吃惊得瞪大了眼睛,心想:这是怎样回事?神仙下凡了吗?不管了,先吃饭吧。 此后,一连几天,天天如此,牛郎耐不住性子了,他必须要弄个水落石出。这天,牛郎象往常一样,一大早就出了门,其实,他走了几步就转身回来了,没进家门,而是找了个隐蔽的地方躲了起来,偷偷地观察着。果然,没过多久,来了一位美若天仙的姑娘,一进门就忙着收拾屋子、做饭,甭提多勤劳了!牛郎实在忍不住了,站了出来道:“姑娘,请问你为什么要来帮我做家务呢?”那姑娘吃了一惊,脸红了,小声说道:“我叫织女,看你日子过得辛苦,就来帮帮你。”牛郎听得心花怒放,赶忙之后说:“那你就留下来吧,我们同甘共苦,一齐用双手建设幸福的生活!”织女红着脸点了点头,他们就此结为夫妻,男耕女织,生活得很美满。 过了几年,他们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家人过得开心极了。一天,突然间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大作,雷电交加,织女不见了,两个孩子哭个不停,牛郎急得不知如何是好。正着急时,乌云又突然全散了,天气又变得风和日丽,织女也回到了家中,但她的脸上却满是愁云。只见她轻轻地拉住牛郎,又把两个孩子揽入怀中,说道:“其实我不是凡人,而是王母娘娘的外孙女,此刻,天宫来人要把我接回去了,你们自己多多保重!”说罢,泪如雨下,腾云而去。 牛郎搂着两个年幼的孩子,欲哭无泪,呆呆地站了半天。不行,我不能让妻子就这样离我而去,我不能让孩子就这样失去母亲,我要去找她,我必须要把织女找回来!这时,那头老牛突然开口了:“别难过!你把我杀了,把我的皮披上,再编两个箩筐装着两个孩子,就能够上天宫去找织女了。”牛郎说什么也不愿意这样对待这个陪伴了自己数十年的伙伴,但拗但是它,又没有别的办法,只得忍着痛、含着泪照它的话去做了。 到了天宫,王母娘娘不愿认牛郎这个人间的外孙女婿,不让织女出来见他,而是找来七个蒙着面、高矮胖瘦一模一样的女子,对牛郎说:“你认吧,认对了就让你们见面。”牛郎一看傻了眼,怀中两个孩子却欢蹦乱跳地奔向自己的妈妈,原先,母子之间的血亲是什么也无法阻隔的! 王母娘娘没办法了,但她还是不甘心织女再回到人间,于是就下令把织女带走。牛郎急了,牵着两个孩子赶紧追上去。他们跑着跑着,累了也不肯停歇,跌倒了再爬起来,眼看着就快追上了,王母娘娘情急之下拔出头上的金簪一划,在他们中间划出了一道宽宽的银河。从此,牛郎和织女只能站在银河的两端,遥遥相望。而到了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回有成千上万的喜鹊飞来,在银河上架起一座长长的鹊桥,让牛郎织女一家再次团聚。 民间传说故事(二): 梁山伯与祝英台 梁山伯与祝英台 从前有个姓祝的地主,人称祝员外,他的女儿祝英台不仅仅美丽大方,而且十分的聪明好学。但由于古时候女子不能进学堂读书,祝英台只好日日倚在窗栏上,望着大街上身背着书箱来来往往的读书人,心里羡慕极了!难道女子只能在家里绣花吗?为什么我不能去上学?她突然反问自己:对啊!我为什么就不能上学呢?

寻找钻石寓言故事

寻找钻石寓言故事 在非洲一个偏远的小村子,有一个名叫巴布鲁的农民。他有一个幸福 的家庭,美丽贤惠的妻子和两个聪明可爱的孩子,他自己还有一个农场。 一天,村子里来了一个戴着眼镜的美国男人,他游历过世界各地,拥有超乎常人的智慧,广博无边的知识,还有一般人无法比拟的见识。“听说这个美国男人是来这里寻宝的,我们这个穷乡僻壤难道有宝贝? 他一定是眼花了吧。”巴布鲁笑道。 过了几天,巴布鲁的妻子回家对他说:“听那个美国男人说我们 这里有一种神奇的石头,能够让我们一夜暴富。”“石头能让人富裕? 我才不信呢。”巴布鲁还是不屑一顾。“当然了,我还听说美国人愿 意拿金子来换这种神奇的石头。” 一天下午,在农场劳作的巴布鲁看到了那个戴着眼镜的美国人。“听说你来寻找一种神奇的石头?”巴布鲁好奇地问。“是的,它叫钻石。”接着,这个美国男人告诉他钻石有多么珍贵,拥有钻石能够带 给人们多大的力量。“如果你拥有拇指大的一块钻石,你能够拥有属 于你的城市。如果你拥有拳头那么大的钻石,整个非洲都将属于你……”说完以后,他就离开了。 那天晚上巴布鲁一夜没睡。他的脑子里全是那种神奇的石头。第 二天,巴布鲁贱卖了农场,告别了妻子和儿女,去寻找神奇的石头。 巴布鲁寻遍了整个非洲,一无所获。接着他又寻遍了整个欧洲, 仍然一无所获。心灰意冷的巴布鲁筋疲力尽,心灰意冷。他没脸回家 面对妻子和孩子们,于是纵身跳进了一条大河,结果被人救了起来。 巴布鲁返回了家乡。在村口,他看到买了他农场的那个人正在溪 边给骆驼洗澡,这条小溪能够流到农场。在小溪的另一边,早晨的阳 光照到一块石头上,闪闪夺目。它是如此美丽,巴布鲁顺手捡起石头 带回家,放在了客厅的桌子上。

中国民间神话传说故事

中国民间神话传说故事 【中国古代四大神兽】 在中国古代最令妖邪胆战心惊并且法力无边的四大神兽就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兽了。青龙为东方之神;白虎为西方之神;朱雀 为南方之神;玄武为北方之神,龟蛇合体。故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以正四方,王者制宫阙殿阁取法焉。”。 在上古时代,古人把天分为东西南北四宫,分别以青龙(苍龙)、白虎、朱雀、玄武(一种龟形之神)为名。实际上是把天空分为四部,以每部分中的七个主要星宿连线成形,以其形状命名。 东方的角、亢、氏、房、心、尾、箕形状如龙,所以称东宫为青龙; 西方七星奎、娄、胃、昂、毕、角、参形状如虎,称西宫为白虎; 南方的井、鬼、柳、星、张、翼、轸联为鸟形,称朱雀; 北方七星斗、牛、女、虚、危、室、壁,其形如龟,称玄武。 于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又成为镇守天官的四神,辟邪恶、调阴阳。四神之中,青龙与白虎因为体相勇武,主要地被人们当作镇 邪的神灵,其形象多出现在宫阙、殿门、城门或墓葬建筑及其器物上,在最后一种场合里,龙已不是助墓主升天,而是镇慑邪魔,保卫墓主 的灵魂安静。 青龙白虎掌四方,朱雀玄武顺阴阳,四灵圣兽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虽然在欧美奇幻中很少出现,但是在中国和日本的神 话传奇中,它们却以尊贵无比的四圣兽身份出现。 青龙,亦作“苍龙”,古代神话中的东方之神。龙是中华民族的 图腾,自黄帝授命于天,威泽四方,龙就成为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中国

的象征,而比较明确的定形是在汉代,从大汉朝开始,龙就被确定为 皇帝的象征与代表。在东方传奇中,青龙身似长蛇、麒麟首、鲤鱼尾、面有长须、犄角似鹿、有五爪、相貌威武,而在西方神话里,龙更像 是长翅膀的蜥蜴。 白虎,古代神话中的西方之神。形体似虎,白色,凶猛无比,因 此成为尊贵的象征。同时白虎也象征着威武和军队,所以古代许多以 白虎冠名的地方都与兵家之事相关,例如古代军队里的白虎旗和兵符 上的白虎像。 朱雀,亦称“朱鸟”,形体似凤凰,古代神话中的南方之神。因 其形似鸟状,位在南方,火属性,所以在游戏中经常以凤凰的形状出现。但其实朱雀和凤凰是两种不同的生物,凤凰是百鸟,而朱雀却是 天之灵兽,比凤凰更稀有尊贵,破坏力也更强。在日本的漫画和游戏里,朱雀都是作为强力呼唤兽或者妖兽出现的,比如漫画《幽游白书》和依据漫画改编的同名游戏。 玄武,也叫“真武”,俗称“真武大帝”,是道教所奉的神。相 传古净乐国王的太子,生而神猛,越东海来游,遇天神授以宝剑,入 湖北武当山修炼,经四十二年而功成,白日飞升,威镇北方,号玄武君。但宋朝忌讳玄字,因而改称真武。玄武又相传本身是北海一只大龟,此龟以前被当作柱子支撑整个蓬莱仙山,因其灵性深觉,历经多 年的听道闻道,终于修得正果。所以帝王陵寝多有驮碑之龟,正是以 此暗寓玄武。另外玄武又叫玄冥,故又称北冥,听到这个名字估计许 多读者又联想起北冥归海,还有金庸老先生笔下人物逍遥子的《北冥 归海》。 【神女峰的神话故事】 人人都知道,世界上的山峰是喜玛拉雅山脉的珠穆朗玛峰。可是 你知道吗?很久很久以前,那里是一片浩瀚的大海,终年四季如春, 是一片富足漂亮的乐土。

白族的民间传说故事有趣的

白族的民间传说故事有趣的 苍山苍浪峰下有个叫阁洞塝的村子,村子里住着小两口。每天红彤彤的太阳一出来, 阿光和妻子就下田干活,盘田种地。小两口虽然字自苦自吃,但日子过得还可以。 有一天,人们忽然听见狼嚎犬吠,刮来一阵狂风。只见一条跟牛一样大,像狼又像狗 的怪物,一口咬住了太阳。不多一会,太阳就不见了。从此,到处又黑又冷,树木枯死了,庄稼不长了,蛇精虎怪趁着黑暗窜出来做恶。 太阳到哪儿去了呢?人们去祷告龙神和本主,他们都不知道。阿光看到大家在黑暗中 过日子,心里很难过,决心去找太阳。他和妻子商量,妻子说:“这是大家的生死大事, 你就去吧,家里不用挂心。” 阿光出发了。有一天,他走累了,睡倒在一棵树下,忽然梦见一个白胡子老人对他说:“你要找太阳吗?太阳正在受难呢,只有找到太阳神才有办法救出太阳,但太阳住在东方 很远很远的一座高山上的金殿里,要走一绺头发那样多的日子才到得。”说着,便拿出一 条发辫交给他:“你走一天,抽去一根头发,抽完头发就到了。如果你怕吃苦,就赶紧打 转来。”阿光说:“为找太阳神我死也不怕。我是决心救我们整个坝子的人啊!”白胡子 老人感动了,7又取出一个丸子给他:“你吃下这丸子,肚子就不会饿了,快去吧!”阿光醒来手里果然有一绺头发和一个丸子。他赶忙吞下丸子,对天磕了9个头,说道:“多谢 神仙指点。” 阿光走啊走,一路上的艰难困苦真是说不完。到他抽完最后一根头发的那天,终于来 到了一座高山下面。他抬头一看,山峰直插云霄,山顶有座闪光的金殿,与白胡子老人说 俄一样。他便冒着危险,攀藤附葛,爬上去又跌下来,跌下来又爬上去,好不容易来到山 顶金殿里,见到太阳神。他诉说了太阳被怪狼吞食和寻找太阳的经过,太阳神朔:“原来 是这么一回事。你先回去,我就来。”说着,便叫一条无角龙驮着阿光先回大理家中。 隔了几天,人们看见天空出现了一位英武的天神,身穿青色的上衣,白色的长裙,左 手拿着一条放光的神枝,右手挽着一张巨大的弯弓,弓弦上插着一只锐利无比的神箭,驾 着用6条无角龙拉着的一架金车。他追上了那条咬着太阳的天狼,一箭射去,把天狼射跑了。他又用神枝驱散了乌云,天空中又出现了光芒四射的太阳。 从那以后,苍山苍浪峰下阳光普照,一片光明,人人感到温暖,年年得到丰收,家家 安居乐业。人们说:“这就是太阳神显圣给我们带来的幸福。”因此,村民们盖了座本主庙,奉太阳神为本主。阿光死后,村民又在太阳神旁边加上了他的塑像,也尊他为本主。 传说,天地形成后,人们没有吃的,只好以树皮、野菜充饥。跋达走了一百天,向观 音陈述苦情,恳求给柴五谷种子。观音给了他五个小葫芦、一个大葫芦、,告诉他:第一 个三节葫芦里是荞种,要撒在高山上;第二个两节葫里是大麦种,要撒在半山腰;第三个细

民间故事传说(精选10则)

民间故事传说 民间故事传说(一): 关于月老、月下老人的传说 唐朝时候,有一为名叫韦固的人,有一次,他到宋城去旅行,住宿在南店里。 一天晚上,韦固在街上闲逛,看到月光之下有一各老人席地而坐,正在那里翻一本又大又厚的书,而他身编则放着一个装满了红色绳子的大布袋。 韦固很好奇的过去问他说:“老伯伯,请问你在看什么书呀!” 那老人回答说:“这是一本记载天下男女婚姻的书。” 韦固听了以后更加好奇,就再问说:“那你袋子里的红绳子,又是做什么用的呢?” 老人微笑着对韦固说:“这些红绳是用来系夫妻的脚的,不管男女双方式仇人或距离很远,我只要用这些红绳系在他们的脚上,他们就必须会和好,并且结成夫妻。” 韦固听了,自然不会相信,以为老人是和他说着玩的,但是他对这古怪的老人,仍旧充满了好奇,当他想要在问他一些问题的时候,老人已经站起来,带着他的书和袋子,向米市走去,韦固也就跟着他走。 到了米市,他们看见一个盲妇抱着一个三岁左右的小女孩迎面走过来,老人便对韦固说:“这盲妇手里抱的小女还便是你将来的妻子。” 韦固听了很生气,以为老人故意开他玩笑,便叫佳奴去把那小女孩杀掉,看他将来还会不会成为自己的妻子。 家奴跑上前去,刺了女孩一刀以后,就立刻跑了。当韦固在要去找那老人算帐时,却已经不见他的踪影了。 光阴似箭,转眼十四年过去了,这时韦固以找到满意的对象,即将结婚。对方是相州刺史王泰的掌上明珠,人长得很漂亮,只是没间有一道疤痕。韦固觉得十分奇怪,于是便问他的岳父说:“为什么他的眉兼有疤痕呢?” 相州刺史听了以后便说:“说来令人气愤,十四年前在宋城,有一天保母陈氏抱着他从米市走过,有一个狂徒,竟然无缘无故的刺了她一刀,幸好没有生命危险,只留下这道伤疤,真是不幸中的大幸呢!” 韦固听了,愣了一下,十四年前的那段往事迅速的浮此刻他的脑海里。他想:难道他就是自己命仆人刺杀的小女孩?于是便很紧张的追问说:“那保母是不是一个失明的盲妇?” 王泰看到女婿的脸色有意,且问得蹊跷,便反问他说:“不错,是个盲妇,但是,你怎样会明白呢?” 韦固证实了这各式时候,真是惊讶极了,一时间答不出话来,过了好一会儿才平静下来,然后把十四年前在宋城,遇到月下老人的是,全盘说出。 王泰听了,也感到惊讶不已。 韦固这才明白月下老人的话,并非开玩笑,他们的姻缘真的是由神作主的。 因此夫妇两更加珍惜这段婚姻,过着恩爱的生活。 不久这件事传到宋城,当地的人为了纪念月下老人的出现,便把南店改为“订婚店”。 由于这个故事的流传,使得大家相信:男女结合是由月下老人系红绳,加以撮合的,所以,后人就把媒人叫做“月下老人”,简称为“月老”。 民间故事传说(二): “观音”的由来 观世音菩萨的得名由来,诸经有三种记载: 一、由宿世悲愿得名。《悲华经·受记品》谓菩萨在远古因地修行时期,因发大悲誓愿而蒙宝藏如来授记:“善男子,汝观天人及三恶道一切众生,生大悲心,欲断众生诸烦恼故,

钻石的各种传说有哪些

钻石的各种传说有哪些? 钻石 因为钻石的意义,钻石的价位,钻石的历史,直到现在,钻石在一些人的心里依旧是一个梦想,一种期望,一种形象。但是每个地方的人对钻石的意义的理解不尽相同。它可能对于一些人来说只是一种身份权利的象征,但是对于一些人来说它有着美好,纯真,爱情,忠诚的美好意义。对钻石的这些理解可能都是源于钻石的历史或者是一些古老的传说。那些传说也有很多的版本,虽然不相同,但是对于那些美

好的传说,钻石美好的寓意,很多人还是很喜欢的,而且在历史上,钻石既可以是美好的爱情象征,也能是一把锐利的武器。 1.有关钻石的神话 钻石被人认为是天神降临的天水形成的,而钻石在梵文里是雷电的意思,所以人们又觉得钻石是由雷电所产生的,古希腊人大多数人觉得钻石陨落的星星的碎片,更有少部分人觉得那是天神的泪滴。如今的科学终于让我们知道钻石并不是那些由天神从天而降的,而是从地底下开采出来的。著名的科学家波义尔都相信古人的传说,觉得钻石还能生出小钻石,最后葡萄牙通过实践证实这一说法是真实的。 2.以肉喂鸟,借鸟取钻的故事 这个故事讲述主角辛巴达一个本来过着神仙生活但是他突然想去凡间走走,想体会一下凡人的世界,遇上他乘船任随风浪把他飘到了一个美丽的岛上。当他走向溪谷的时候看见了满地都是钻石,但是要想想要安全路过甚至拿钻石没有那么容易,因为很多巨蟒守候着。这时候他学着曾今听过的一个故事中的办法,把自己裹在肉块里面,在正午时分秃鹰就会抓起这个肉,也就等于带领辛巴达离开了安全的地带。 他就是借用了采钻者的方法,他们会把一些牲畜的肉撕烂从山顶洒在钻石上,那样秃鹰就会抓起沾满血腥的钻石飞回山顶,那样,采钻者这时候就可以吓走秃鹰得到钻石。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精编经典故事5篇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精编经典故事5篇 “耕读世家,勤俭立业”,在位于崆峒岛和芝罘岛之间的扁担岛上,春节人们很喜欢张贴这样的对联。据说,这背后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每年七夕之夜,牛郎都用一条扁担,挑着一双儿女,来到天河畔与织女相会,这种真挚的爱情,感动了无数痴情男女,在七月初七之夜,仰望星空,为他俩祝福。太白金星知道后,驾云前去考察,在乡间草房,见老实巴交的牛郎,拉扯着两个孩子生活,十分不易,很是同情,便让牛郎到天宫学府读书深造,待取得文凭,安排工作,将他和孩子,调到天宫和织女团圆。 牛郎到学堂后,看见学友你邀我请,花天酒地,吃喝玩乐,初时很不习惯。久之,心生羡慕,渐渐起了花心,对那条随身携带的扁担也越看越不顺眼:“比比人家,看看自己,咱以前过的那叫什么日子!不是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吗?等我金榜题名,戴上乌纱帽后,金钱有了,地位有了,天上仙女可着我娶,织女也该休了,这扁担还有啥用……”他随手把那条扁担扔出窗外。于是,伴他十余年的扁担,忽悠悠直落在崆峒岛和芝罘岛中间,派上新用场,担起了这两座岛屿。牛郎丢了扁担后,这年的七月初七,他自然没有挑着一双儿女,到鹊桥上与织女相会。 牛郎毕竟年岁大了,读书实在不行。但是,一辈子做个牛倌,他又于心不甘。为过一把官瘾,他把书撕了,折叠成一个精致纸制的乌纱帽。又找来剪子,用硬纸板剪成两根长长的乌纱帽翎子,插在帽子两侧,

戴在头上,对着镜子,自我欣赏。 太白金星得知牛郎当年七月初七之夜未按期赴约,织女悲痛欲绝的信息,便来找牛郎责问。正巧,看见牛郎头戴纸制乌纱帽子,踱着方步,口中还念念有词:“当官好,当官好,天上仙女任我挑……”他怒不可遏,上前狠狠地扇了牛郎一巴掌,打落了乌纱帽左边那根翎子。只见那官翎飘飘悠悠地往下掉,落进大海,刚好与牛郎的扁担叠在一起,成了一座扁担状的岛屿。 后来,扁担岛上人家春节张贴对联,多用“耕读世家,勤俭立业”,就是告诫子孙读书识字,考取了功名,也不要忘了耕种人家的本分。中国民间传说故事篇2 杜康,有人说他原是黄帝手下的一位大臣。 黄帝建立部落联盟后,经过神农氏尝百草,辨五谷,开始耕地种粮食。黄帝命杜康管理生产粮食,杜康很负责任。由于土地肥沃,风调雨顺,连年丰收,粮食越打越多,那时候由于没有仓库,更没有科学保管方法,杜康把丰收的粮食堆在山洞里,时间一长,因山洞里潮湿,粮食全霉坏了。黄帝知道这件事,非常生气,下令把杜康撤职,只让他当粮食保管,并且说,以后如果粮食还有霉坏,就要处死杜康。 杜康由一个负责管粮食生产的大臣,一下子降为粮食保管,心里十分难过。但他又想到嫘祖、风后、仓颉等臣,都有所发明创造,立下大功,唯独自己没有什么功劳,还犯了罪。想到这里,他的怒气全消了,并且暗自下决心:非把粮食保管这件事做好不可。有一天,杜康在森林里发现了一片开阔地,周围有几棵大树枯死了,只剩下粗大树干。

有趣的民间传说故事仙人洞

有趣的民间传说故事:仙人洞 编者按:云坛山的北面坡上有一个山洞,叫仙人洞,下面我们来看看与仙人洞有关的传说吧。 云坛山的北面坡上有一个山洞,叫仙人洞,说起这个仙人洞,还有一段神奇的故事呢。 在山东北角处,住一户姓吴的人家,兄弟二人,没有名字,人家都叫吴大,吴二。吴大娶了媳妇,吴二是单身汉,吴二心善手勤,家里地里都是他一个人干。吴大两口子心狠手毒,六亲不认,成天计划着如何把吴二赶出去,自己独吞家产。一天,吴大对吴二说:“二弟,你也不小了,能独立生活了,咱们分家吧。”吴二说:“分就分,家还有什么分头。”吴大一看二弟同意了,就对吴二说:“给你一个篮子一个碗,去跑百家饭去吧。”吴二没吱声,挎着篮子走出了家门。 吴二勤快,挎着篮子要饭,到谁门都给,他见人家有什么活,他忙得就去给拾掇。村里的人都夸人勤心眼好。村东头有二间房子,里面住着一位刘二奶奶,他看老奶奶年龄大了,提不动水,他要完饭就给老奶奶提水,没有柴烧,就到山上给砍柴,老奶奶看吴二勤快善良,就空出一间屋叫吴二住,吴二这算有个落脚的地方。一天,吴二上山砍柴,只见一只小白兔向他点头,吴二不理解,就向小白兔跟前去,吴二一到兔跟前,兔子又跑一段,吴二一直追到山洞口,小白兔往山洞里跑,吴二也跟着追,追着追着,小白兔不见了。吴二一看,不是什么山洞,是一处深宅大院落,一位白发童颜的老爷爷,正坐在堂屋门旁。院中亭台楼阁,花草鸡鱼样样俱全。吴二忙上前施礼说:“惊着你了,老爷爷。”老头说:“可怜的孩子,你需要我帮助你吗?”吴二说:“我什么都不要,爷爷,只想要你那

只小白兔”老爷爷说:“好,小白兔就送给你吧,你要知道这小白兔是震山之宝,他吃青草,屙金子,你要好好待它。”说着一声口哨,小白兔跑到老爷爷的跟前。老爷爷捧起小白兔,送给吴二,又送给吴二一个白纸条子说:“这上面有口诀,照口诀念就行了”吴二抱着小白兔来到家,刘二奶奶看着小白兔又白又胖又喜欢人,心里可高兴了。吴二到门口园里拔一棵白菜,给小白兔吃,又在床头按一个兔窝,小白兔就这样安家了。吃饭的时候,吴二一看都是稀汤青菜,就对刘二奶奶说:“奶奶,咱们可以吃白米白面,住瓦屋瓦房子。”刘二奶奶听着生气地说:“你瞎算计什么,咱们就是这样的苦命。”吴二对奶奶说:“真的,不信,你看。”吴二拿白菜叶往小白兔身上一拍说:“小白免真是好,吃青草,屙元宝。”话音刚落,小白兔真得屙一只元宝。老奶奶喜极了。抱起小白兔摸了摸,亲了亲,说:“二子,可别累着小白免啊。”吴二捧着元宝,看了又看说:“够咱用的、吃的、住的就行。”第二天,吴二又用白菜往小白兔脑袋上一拍说:“小白兔跟我亲,能屙银来能屙金。”于是又屙了银豆子、金豆子。吴二把银子金子卖了。买了砖,买了瓦,买了棒,不几天,十几间瓦房盖起来了。养了鸡,养了鸭,养了牛,又买了好地一顷,刘二奶奶在家做饭,看门,吴二在地里劳动,日子过得比财主还富。吴大两口子看吴二发财了。又有一只能屙金银的小白兔,一天跑去几趟,要把吴二接家去。吴二说,我这过得好好的,不回去啦。吴大两口子眼睛一转说:“兄弟,你不回去,你的小白兔借给我喂一天行吗?”忠厚老实的吴二,同意借给他一天,,并把秘诀告 诉了哥哥嫂子。吴大两口子,抱着小白兔子,笑得合不拢嘴地来到家中。 吴大也拿一片白菜叶,往小白兔脑袋一拍说:“小白

民间故事传说300字【三篇】

民间故事传说300字【三篇】 导读:本文民间故事传说300字【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神女瑶姬的传说】 瑶姬是西天王母的小女儿,住在天上的瑶池宫里。她自幼跟三元仙君学道,有一身变化无穷的仙术。后来,她被封为云华夫人,专司教导仙童玉女之职。 瑶姬喜欢游玩。一日,她来到巫山上空,不禁为其秀美的景色吸引。不料,有十二条蛟龙正在此兴风作浪,使当地云雨茫茫。瑶姬决心为人间除去恶龙。于是她手指蛟龙,施展法术。但闻惊雷滚滚,地动山摇。风平浪静后,十二条蛟龙已然化作了十二座大山。 这十二座大山堵住了巫峡,壅塞了长江,四周汪洋一片。为了治理水患,人间司职治水的大禹赶到此地。然而,这里山势高,水势急,治水十分不容易。大禹日夜忧愁。 瑶姬为大禹治水的精神所感动,便派侍女传授给他一些法术,同时,还派六位侍臣,施展仙术,疏导了三峡水道,让洪水畅通东海。大禹十分感谢神女瑶姬的帮助,就登上巫山,当面致谢。 大禹上到巫山之顶,见到了在游龙、彩凤、白鹤等簇拥下的瑶姬。瑶姬说:“你治水有功,但还要懂得天地间事物变化的道理。”说完,又赠予大禹一部治水用的黄绫宝卷。大禹得了天书,拜谢而去。 水患治理后,瑶姬继续留在巫山过她的神仙日子。她喜欢变幻成

一座秀丽挺拔的山峰,长久的伫立在巫山上观看日出日落,欣赏这美景。她的侍从也化作了一座座山峰,静静的守卫在神女的身旁。 至今,在今天四川巫山一带,还流传着由瑶姬幻化的神女峰的传说。当地百姓尊称瑶姬为“妙用真人”,还在飞凤峰山麓,为她修建了一座凝真观(即神女庙)。山腰上的一块平台,即神女向夏禹授书的授书台。 【熬年的传说】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宋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古人有一首《守岁》诗中写道:"相邀守岁阿戎家,蜡炬传红向碧纱;三十六旬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珍惜年华是人之常情,故大诗人苏轼写下了《守岁》名句:"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由此可见除夕守岁的积极意义。 年三十守岁,俗名"熬年"。为什么称作"熬年"呢?民间世世代代流传着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年"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慢慢地,人们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原来它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

钻石的励志故事

钻石的励志故事 : 印度流传着一位生活殷实的农夫阿利·哈费特的故事。 一天,一位老者拜访阿利·哈费特,这么说道:倘若您能得到拇指大的钻石,就能买下附近全部的土地;倘若能得到钻石矿,还能够让自己的儿子坐上王位。 钻石的价值深深地印在了阿利·哈费特的心里。从此,他对什么都不感到满足了。 那天晚上,他彻夜未眠。第二天早上,他便叫起那位老者,请他指教在哪里能够找到钻石。老者想打消他那些念头,但无奈阿利·哈费特听不进去,执迷不悟,仍死皮赖脸地缠着他,最后老者只好告诉他:您去很高很高的山里寻找淌着白沙的河。倘若能够找到,那白沙里一定埋着钻石。 于是,阿利·哈费特变卖了自己所有的地产,让家人寄宿在街坊家里,自己出门去寻找钻石。但他走啊走,始终没有找到要找的宝藏。他终于失望,在西班牙尽头的大海边投海死了。 可是,这个故事并没有结束。 一天,买下阿利·哈费特的房子的人,把骆驼牵进后院,想让骆驼喝水。后院里有条小河。骆驼把鼻子凑到河里时,他发现河沙中有块发着奇光的东西。他立即挖出那块闪闪发光的石头,带回家,放在炉架上。 过了些时候,那位老者又来拜访这户人家,进门就发现炉架上那块闪着光的石头,不由得奔跑上前。 “这是钻石!”他惊奇地嚷道,“阿利·哈费特回来了吗?” “不,阿利·哈费特还没有回来。这块石头是在后院小河里发现的。”新房住答道。 “您在骗我。”老者不相信,“我一走进这房间,就知道这是钻石啊。别看我有些唠唠叨叨,但我还是认得出这是块真正的钻石啊!” 于是,两人跑出房间,到那条小河边挖掘起来,接着便露出了比第一块更有光泽的石头,而且以后又从这块土地上挖掘出许多钻石。献给维多利亚女王的那块有名的钻石也是出自那里,净重达一百克拉。 : 从前有个年轻英俊的国王,他既有权势,又很富有,但却为两个问题所困扰,他经常不断地问自己,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光是什么时候?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人是谁?

短篇中国民间传说故事

短篇中国民间传说故事 李老歪蹲在自家门前的歪脖树下,挖空心思想发财的主意。 这些年为发家致富,李老歪可没少折腾,无奈他头上一直罩着霉气星,到头来还是穷光蛋一个。如今他老了,折腾不动了。李老歪决定想一个好主意,一个不用出力就能让票子滚滚而来的主意。 他的目光落在身边的歪脖树上。这是棵老榆树,应该有上百年历史了。它的主干已长到两人合抱那么粗,可惜主干太短,不到一人高就分叉歪向一边。也许正因为它不能成材,所以它才能长命百岁。现在李老歪看着它,突然眼前一亮,有了! 第二天一早,村人被一阵激烈的鞭炮声惊醒。出来一看,只见李老歪家门口的那棵歪脖树披红挂彩,树下摆张桌子,桌上摆着供品,插着香烛,李老歪一家人正跪在树下,极其虔诚地顶礼膜拜。 越来越多的人围拢来看热闹,不知道李老歪这是唱的哪一出戏。 李老歪看看能来的人差不多都来了,就站起身说:“乡亲们,这些天这棵树一直给我托梦。说它得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已经成了仙树。它不但可保一方平安,而且能够为人驱魔看病,并要我当它的替身。乡亲们若有大灾小病,就来求仙啊!” 大家听李老歪说完,一起笑着走开,都说这李老歪的脑子不是让驴踢了就是进水了。不错,这年头人们越来越迷信了,但这不等于说你李老歪说什么成仙什么就成了仙啊。青天白日的,胡说八道呢! 不过没过几天,就有几个城里人前来拜树。拜完以后,一个说自己的头疼病马上好了,另一个说他在这边一拜树仙,他在医院难产的老婆立马就生了个大胖小子。他们欢呼雀跃,给了李老歪很多钱。 村人不屑一顾,说这个定是李老歪雇来的托儿。

又过几天,吴二娃家的牛丢了,上天入地寻不着。有病乱求医, 最后他将信将疑前来拜树仙,就见李老歪净手焚香,然后把耳朵贴到 树上,嘴里嘟嘟哝哝了一阵,说:“此牛在西南方向的一条沟里,赶 紧去找吧。”吴二娃撒腿就跑,果然在一条沟里找到了牛。 这件事一时轰动开了,都说树仙真的灵验哩。不过村人李虎却说:“扯吧,纯粹是瞎猫碰上个死耗子。”他还指着李老歪说,“既然你 家有树仙,你怎么不让它运些票子来给你花哩?省得你穷得掉渣儿!” 李老歪恨恨地看着李虎说:“李虎,你不要张狂,10天以内,必有大 灾降到你的头上!”李虎笑道:“好,我等着!” 说来也怪,第五天,李虎赶辆马车去拉庄稼,路过南沟时,马莫 名其妙地惊了,马车翻进沟里,压断了李虎一条腿。 此事一出,人们不得不重新打量那棵歪脖树,重新打量李老歪。 看着看着,就看出了神秘,看出了威严。他们将自己的体会、猜测和 想象加以综合,再添油加醋,以讹传讹,一时间李老歪和他的歪脖树 声名大噪,传遍了十里八乡。很快,四面八方都有朝拜者赶来。 李老歪当然没那么神,城里人的确是他请来的托,吴二娃的牛是 他藏在那沟里的,李虎翻车是他故意藏在沟里惊了马。他更看不了什 么病,很多病人都被他给耽误了,但在“神迹”辉映下,他没搞掂的事,都被忽略不计了。而他偶尔蒙对了的事情却被无限放大,歪脖树 的神仙地位竟然逐步不可动摇了。 李老歪造神成功,每天只消坐在歪脖树下摇唇鼓舌,就有钞票进账。这年春节,他得意忘形地请村人喝酒,宴席在院里摆了十几桌。 来的当然都是信树仙的人。每人到来都会给树仙点上一炷香,放上一 挂鞭,树下一时烟雾腾腾,响声不绝。也合该有事,那榆树因年代久远,树心早已空虚,加上常年烟熏火燎,其中一枝已经干裂,现在人 们在树下这么一闹腾,加上一阵风吹过,就听咔嚓一声,树冠兜头落下。不但砸塌了院墙,还砸伤了十几个人。现场一片混乱。李老歪和 家人呼天抢地,忙着把伤者一一送往医院。

中国有趣民间故事传说

中国有趣民间故事传说 本文就是关于中国有趣民间故事传说,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中国有趣民间故事传说篇一 闫五有一把削铁如泥得斧,江湖上称之为“神斧”。凭着它,闫五盘踞武林霸主之位十余年。尽管多年来,各门各派得武林高手不断前来向她挑战,但就是都铩羽而归。闫五在江湖上就有了“斧神”得称号。这一天,“剑圣”柳究约闫五决斗于狼集山。闫五本无意取柳究得性命,但柳究招招攻击其要害,迫使她不得不狠下杀手,厮杀两个时辰后,终于在筋疲力尽之际,将柳究劈为两半,自己也被她得剑刺成重伤。 竭尽全力回到闫府,闫五对夫人紫燕交代了后事,就咽了气。 安葬了闫五,紫燕叫来闫五得两个徒弟,神色凝重地说:“您们得师父临终前嘱咐,由高赫掌管《斧谱》与‘神斧’,您们师兄弟务必精诚团结,将斧功发扬光大,竭力铲恶锄奸。” 高赫就是大徒弟,功夫也远胜于小徒弟姜楚,闫五这样“以大带小”、“以强领弱”得安排再自然不过了。 闫五丧命得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江湖,便隔三岔五地有高手前来挑战高赫。其实她们就是觊觎《斧谱》与“神斧”,因为拥有这两样神乎其神得宝物,武林霸主得地位自然就是唾手可得了。所幸得就是,高赫不愧就是“斧神”得高徒,前来挑战得高手无不伤筋断骨大败而去,甚至命丧“神斧”之下。自此后,高赫自诩天下第一,就渐渐地变得放荡不羁与狂妄了,她甚至觉得以自己得身份,应该过上锦衣美食得生活,而不就是现在粗茶淡饭得日子。如此一来,她就触犯了闫五定下得不与官府为伍得规矩,与县衙得人称兄道弟。她虽然不敢怒对师母得规劝,却就是一副奈我如何得模样。 一天晚上,高赫酒后回到闫府,不见了师母与师弟。高赫对她们早就心生厌烦,紫燕对她得言行经常喋喋不休,而武功平平得姜楚更让她羞于为其师兄,所以,在她瞧来,她们早走早好,最好永远不再回来! 不久后,高赫就娶妻纳妾,仆人成群,闫府变成了高府。 大凡学武之人都逞强好斗,所以江湖中为称霸武林而您争我斗,就是再正常不

民间故事大全

民间故事大全 篇一: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大全 中国古代神话大全 一、《精卫填海》 “精卫填海”是古人颂扬善良愿望和锲而不舍精神的神话故事。 相传,太阳神炎帝有一个小女儿,名叫女娃,是他最钟爱的女儿。炎帝不仅管太阳,还管五谷和药材。他事情很多,每天一大早就要去东海,指挥太阳升起,直到太阳西沉才回家。 炎帝不在家时,女娃便独自玩耍,她非常想让父亲带她出去,到东海太阳升起的地方去看一看。可是父亲忙于公事,总是不带她去。这一天,女娃便一个人驾着一只小船向东海太阳升起的地方划去。不幸的是,海上起了风暴,像山一样的海浪把小船打翻了,女娃被无情的大海吞没了,永远回不来了。炎帝固然痛念自己的女儿,但却不能用医药来使她死而复生,也只有独自神伤嗟叹了。 女娃死了,她的精魂化作了一只小鸟,花脑袋,白嘴壳,红脚爪,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所以,人们又叫此鸟为“精卫”。 精卫痛恨无情的大海夺去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她要报仇雪恨。因此,她一刻不停地从她住的发鸠山上衔了一粒小石子,或是一段小树枝,展翅高飞,一直飞到东海。她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回

翔阒,悲鸣着,把石子树枝投下去,想把 大海填平。 大海奔腾着,咆哮着,嘲笑她。“小鸟儿,算了吧,你这工作就干一百万年,也休想把大海填平。” 精卫在高空答复大海。“哪怕是干上一千万年,一万万年,干到宇宙的尽头,世界的末日,我终将把你填平。”“你为什么这么恨我呢。” “因为你夺去了我年轻的生命,你将来还会夺去许多年轻无辜的生命。我要永无休止地干下去,总有一天会把你填成平地。” 精卫飞翔着、鸣叫着,离开大海,又飞回发鸠山去衔石子和树枝。她衔呀,扔呀,成年累月,往复飞翔,从不停息。后来,精卫和海燕结成了夫妻,生出许多小鸟,雌的像精卫,雄的像海燕。小精卫和她们的妈妈一样,也去衔石填海。直到今天,她们还在做着这种工作。 人们同情精卫,钦佩精卫,把它叫做“冤禽”、“誓鸟”、“志鸟”、“帝女雀”,并在东海边上立了个古迹,叫作“精卫誓水处”。 精卫锲而不舍的精神,善良的愿望,宏伟的志向,受 到人们的尊敬。晋代诗人陶渊明在诗中写道。“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热烈赞扬精卫小鸟敢于向大海抗争的悲壮战斗精神。后世人们也常常以“精卫填海”比喻志士仁人所从事的艰巨卓越的事业。 二、《女娲补天》

钻石知识全集

第四节钻石知识 1. 钻石知识漫谈 1.1 什么是钻石? 众所周知,钻石以其晶莹剔透、璀璨夺目和坚硬无比的优秀品质被人们视作世界上最珍贵的宝石品种,被誉为“宝石之王”。 钻石是指经过琢磨的金刚石,金刚石是一种天然矿物,是钻石的原石,但有时人们对二者并不加细分。简单地讲,钻石是在地球深部高压、高温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由碳(C)元素组成的单质晶体。它是大自然赐予人类最美丽的也是最昂贵的物质和财富。 人类文明虽有几千年的历史,但人们发现和初步认识钻石却只有几百年,而真正揭开钻石内部奥秘的时间则更短。在此之前,伴随它的只是神话般的传说,具有宗教色彩的崇拜和畏惧,同时又把它视为勇敢、权力、地位和尊贵的象征。 如今,钻石再也不是那么神秘莫测,更不是只有皇室贵族才能享用的珍品。它已成为百姓们都可拥有、佩戴的大众宝石。钻石的文化源远流长,今天人们更多地把它看成是爱情和忠贞的象征。 1.2 钻石为什么这样昂贵? 钻石之所以被人类称之为“宝石之王”,并成为最昂贵的宝石品种,除与钻石本身具有魅力的品质有关外,还与钻石矿床的探测、加工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1)钻石固有的内在魅力品质 作为宝石,必须具备美丽、耐久和稀少这三大要素。钻石是唯一一种集最高硬度,强折射率和高色散于一体的宝石品种,任何其它宝石品种都是不可比拟的。这样的宝中之宝,稀中之罕,理所应当地成为贵中之最了。 (2)钻石文化源远流长 自古以来,钻石一直被人类视为权力、威严、地位和富贵的象征。其坚不可摧、攻无不克、坚贞永恒和坚毅阳刚的品质,是人类永远追求的目标。它具有潜在的、巨大的文化价值。 (3)钻石矿床探寻艰难,耗资巨大 钻石矿床的寻找,并不像传说中的那样,不小心摔一跤就能发现一个钻石矿床。钻石矿床的探寻往往要花上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努力和劳动,耗资巨大。如原苏联西伯利亚原生金刚石矿床的探寻,从1913年开始,历经了18年的艰辛,才得以发现;博茨瓦纳的“欧拉”原生矿床,耗资3200万美元,历经12年的奋斗才挖掘出来;近几年,在加拿大西北部发现的金刚石原生矿床,则是经历了几代地质学家的艰苦努力,耗资至少达几亿美元才找到的。 (4)金刚石矿床数量少,宝石级金刚石矿床品位低 世界金刚石矿床的数量,如果与铁、铜和金矿数量相比的话,可以说是少得可怜,屈指可数。在开采出的金刚石中,平均只有20%达到宝石级,而其余80%只能用于工业。但这 20%宝石级金刚石的价值却相当于80%工业金刚石的5倍之多。世界金刚石年产量约为10000万克拉,宝石级约为1500万克拉,而加工成钻石的约为400万克拉(相当于800千克)。 有人粗略统计发现,要得到1克拉(0.2克)已打磨好的钻石,需要挖掘约250吨矿石。 (5)开采的规模浩大、难度极高 钻石矿床的开采,可以说是一件规模巨大,却又细心备至的工作。开采过程中,既需充分开采含有钻石的矿石,又要谨小慎微,以确保矿石中钻石原石颗粒完好无损。开采不当会导致经济的巨大损失。不论是露天开采,还是地下挖掘,都是一项声势和场面浩大的工程,人力物力的投入是难以想象的。 (6)钻石加工程序复杂,工时量大 对开采出的矿石经精心破碎和分选后,并不像其它金属矿床一样,即可投入大批量的冶炼,而是要对每一粒钻石毛坯进行逐粒精心细致的分析,才能确定下切磨方案,以确保其重量、净度和款式。这往往需

短篇民间故事五篇-中国民间传说故事

短篇民间故事五篇-中国民间传说故事 民间故事是劳动人民创作并在民间流传的以通称的人物,广泛的背景,在完整而又富有趣味的情节中表现人民生活和思想的口头散文作品。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民间神话故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民间神话故事1在曹州牡丹乡,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老梅花,少牡丹。”意思是说,梅花越老,开得越丰腴鲜艳;而牡丹呢,恰在青春时(指栽种五六年的)花儿开得才最雍容华贵。可是,人们传说,民国初年,曹州赵楼村南面,有一棵生长了一百五十多年的牡丹树,叫脂红。这棵牡丹,树高丈二,枝长丈八,主干有碗口般粗细,开花红似胭脂,人称“牡丹王”。牡丹王花开数百央,红霞一片,香气袭人。夏天,老人们坐在树下乘凉,孩子们爬上树上玩耍。这件事在十里花乡传为奇谈,时间久了,当地的百姓官员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谷雨时节,牡丹王盛开,甚至峤 里之外的人都来观赏。当时,曹州镇守史陆郎斋对“牡丹王”早有所疗,亲自一看,果真名不虚传此人不学无术,又专横粗暴,惯会巴结上司,当地百姓对他恨之入骨,他多次提出要买“牡丹王”,花农们执意不允,只好作罢。窃国大盗袁世凯准备在北京做皇帝,陆郎斋一看时机已到,为了讨好袁世凯,青去直上,就想拿这“牡丹王”作进贡礼。这年春天,牡丹花又开了。陆郎斋带领一干人马,耀武扬威地来到赵楼牡丹园。只见王彩缤纷的花海之中,“牡丹王”鹤立鸡群般地高高挺立着,红光耀眼,浓郁的花香沁人肺腑。陆郎 斋心中暗想:好一株牡丹王王,我若能得手,呈南上去,不悉得不到荣华富贵?想到这里,使命人强抢“牡丹王”。闻讯而来的花农们苦苦哀求:“不行啊!这‘牡丹王’是俺花乡的传世之宝啊!挖不得呀!”陆郎哪里肯呀?在花农们的抗议,要骂声中,陆郎斋强行挖走了“牡丹王”。陆郎斋得到了“牡丹王”,得意洋洋接着,他又派了专车,亲自护送着送到北京,见到了袁世凯。袁世凯见后,喜出望外,陆郎斋的官职也连升三级。后来,袁世凯又令陆郎斋护卫着把“牡丹王”差额主河南冁德府(今安阳市),栽到袁世凯的公馆里。没过多久,“牡丹王”在袁氏公馆枯死,坐了八十三天皇帝 的袁世凯,也被全国人民赶下了台牡丹乡的花农们得知“牡丹王”枯死的消息,悲痛欲绝。有人赋讨一首:窃国大盗用小人,国遭灾难花不存。灌注心血百余载,枯死异乡刀剜心。民间神话故事2古时候,有个叫齐公的人。家境贫寒,幸得贤妻娘家资助,做起了贩卖粮油的买卖,几年下来挣得了一份家业,成了当地的富人。富了之后,齐公发现妻子老了,头发白了大半,婀娜多姿身材的身材走了形,脸蛋亦失去了光滑。样貌与他不在般配,再瞧商友们,都是三妻四妾,他心里痒痒,也有了纳妾的想法,一次他出去办货,在烟街柳巷遇见了一位歌姬,她不但小曲唱的好,模样更是如花似玉人见人爱。于是他花大价钱把这位歌姬娶回了家,妻子见他娶回了小妾很生气,但也无奈,只能忍着伤心把小妾安排住下,那晚,齐公和妻子在卧室谈生意上的事,忽听门外有人敲门,齐公生气的问道:“谁呀?”歌姬怯怯地道:“老爷!外面刮风了,我害怕,不敢自己睡,你陪我睡好不好。”齐公听完很高兴,急忙告别妻子和歌姬搂搂抱抱地回屋去了,全然不顾妻子的感受。齐公走后,妻子整整哭了一夜,第二天她自愿搬到下屋去睡,把正房让给他们,从此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每天诵经念佛,不再管家里的事。而齐公眼里只有歌姬,对妻子理都没理,她要住下屋,就随她去了!一点也没顾念夫妻之情。就这样过了几年,有一天突然狂风大作,刮起了暴风。这暴风来势汹汹,眨眼间掀翻了齐公家的正房,倒塌的墙正好砸在齐公的身上,他痛的惨叫一声,想要跑可是腿被死死压住动弹不得。只得高声呼唤歌姬来救他,却见歌姬抱着细软正准备逃跑,他又气又急地破口大骂,歌姬回头说:“老不死的你啰唆什么,我委身给你,是图你有钱,可现在你的房子塌了,要是重建你必定会花去所有储蓄,我可不愿留下来陪你吃苦。”说完抱着细软跑了。就在齐公彻底绝望时,妻子慌慌张张的跑了进来,也不说话就去搬他脚上的砖块。齐公见结发妻子来救自己惭愧地说:“我以前那么对你,你还帮我干嘛!快走吧!这屋子马上就要塌了,别管我了。”妻子边搬砖块边说:“你是我丈夫我怎么能丢下你一走了之,那还是人吗?齐公

儿童故事-中国民间神话故事大全 精品

中国民间神话故事大全 神话中充满神奇的幻想,它把原始劳动者的愿望和世界万物的生长变化都蒙上一层奇异的色彩。 神话中神的形象,大多具有超人的力量,是原始人类的认识和愿望的理想化。 下面是 【精卫填海】 传说,炎帝有个女儿叫女娃,女娃聪明伶俐,活泼可爱,美丽非凡,炎帝十分喜欢她。 一天,她走出小村,找小朋友玩耍,看到一个大孩子把小孩子当马骑。 小孩都累趴下了,大孩子还不肯罢休。 女娃走过去,指着大孩子的脑门怒斥道你这个人太坏了,欺负小孩子算什么本事,有力气,去打虎打熊,人们会说你是英雄。 大孩子见女娃是个小姑娘,生得单薄文弱,根本不把她放在眼里。 他从小孩背上跳下来,走到女娃面前说我是海龙王的儿子,你是什么人?竟敢来管我!女娃说龙王的儿子有什么了不起,我还是神农的女儿呢,以后你少到陆地上撒野,小心我把你挂到树上晒干。 龙王的儿子说我先让你知道知道我的厉害,往后少管小爷的闲事。 说着动手就打。 女娃从小跟着父亲上山打猎,手脚十分灵活,力气也不小,见对方蛮横无礼,并不示弱,闪身躲开对方的拳头,飞起一腿,将龙王的儿子踢个嘴啃泥。 龙王的儿子站起来,不肯服输,挥拳又打,被女娃当胸一拳,打个昂面朝天。 龙王的儿子见打不过女娃,只好灰溜溜地返回大海。 过些天,女娃到海中游泳,正玩得十分开心,刚巧让龙王的儿子发现了。 他游过来,对女娃说那天在陆地上让你捡了便宜,今天你跑到我家门前,赶快认个错,不然我兴风作浪淹死你。 女娃倔强地说我没错,认什么错。 龙王的儿子见女娃倔强,根本没有服输的意思,立即搅动海水,掀起狂风恶浪,女娃来不及挣扎,就被淹死了,永远不回来了。 女娃不甘心她的死,她的魂灵变化做了一只小鸟,名叫精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