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生物选修1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教学设计)

(完整版)生物选修1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教学设计)

(完整版)生物选修1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教学设计)
(完整版)生物选修1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教学设计)

2.3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探讨微生物的利用。观察并分离土壤中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观察该微生物能否分解其他物质,讨论这类微生物的应用价值。

?课标解读

1.简述纤维素酶的种类及作用。

2.从土壤中分离出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讨论这类微生物的应用价值。

?教学地位

本课题在学习前面两个课题的基础上,增加了富集培养及鉴别纤维素分解菌这两个步骤,对于前两个课题学习的无菌操作技术、选择培养技术都有应用,因此学习本课题除了复习前面两个课题的相关内容外,还需重点学习鉴别培养基等知识。

?教法指导

1.有关纤维素的内容,可联系必修模块中学习的多糖的知识,该部分内容较简单,可安排学生自学,然后教师利用图解的方式,给出Cx酶、C1酶和葡萄糖苷

酶的不同功能,帮助学生记忆。

2.对于富集培养,其原理和上一课题中的选择培养类似,教师可将两个课题中的选择培养对比,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认识分离微生物的基本思想。刚果红染色法的原理比较简单,学生通过自学就能够理解。对于两种不同的染色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各自的优、缺点,进行比较。

?新课导入建议

利用课题背景进行导入,在全球能源紧缺的情况下,利用纤维素生产酒精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且纤维素是地球上含量最为丰富的多糖,将其水解为葡萄糖之后,便可发酵生产酒精。纤维素转化为葡萄糖离不开纤维素酶,获得能产生纤维素酶的微生物就能将纤维素转化为葡萄糖。

?教学流程设计

学生课前预习:阅读教材P27-30,填写【自主学习(预习案)】了解本课题的基础知识。

活动1:情景导课:以【新课导入建议】引出课题。学生通过组内探究找出预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教师展示学习预习部分的答案。

活动2:(知识点一:纤维素与纤维素酶)通过探究P27 设计验证纤维素酶功能的实验。实验分析该实验是如何构成对照的?

在一支试管中添加纤维素酶,另一支试管不添加纤维素酶;尽管醋酸-醋酸钠缓冲液用量不同,但都能维持相同的pH。

活动3:(知识点二: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

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

方法是刚果红染色法。该方法可以通过颜色反应直接筛选。

原理是:(让学生组内设计筛选原理过程图并展示)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红色复合物无法形成,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我们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活动4:(知识点三: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设计)

思考〗“土壤取样”,回答下列问题:

1.纤维素分解菌大多分布在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

2.将滤纸埋在土壤中有什么作用?你认为滤纸应该埋进土壤多深?

人工设置适宜环境,使纤维素分解菌相对聚集。将纸埋于深约10cm的腐殖土

壤中。

〖思考〗“选择培养基”,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3.纤维素分解菌选择培养基属于液体培养基,原因是没有添加琼脂成分。

4.培养基选择作用机制是以纤维素粉为唯一碳源,只有纤维素分解菌才能生存。

5.若设置一个对照实验说明选择培养的作用,应控制的变量是将纤维素粉改为葡萄糖。

合作探究:纤维素分解菌筛选过程中两种培养基的比较

合作探究:“刚果红染色法”,填表比较两种染色法的各自的优缺点:

合作探究:为什么选择培养能够“浓缩”所需的微生物?

在选择培养条件下,可使能够适应这种营养条件的微生物得到迅速繁殖,而

那些不适应这种营养条件的微生物的繁殖被抑制,因此可以起到“浓缩”的作用。

构建本节知识网络

课堂反馈练习

1.下列关于纤维素酶的说法,错误的是( D)

A.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至少包括三种组分

B.纤维素酶可把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

C.纤维素酶可用于去掉植物的细胞壁

D.葡萄糖苷酶可把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

2. 以下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过程中操作有误的是( A )

A.经选择培养后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

B.选择培养这一步可省略,但所培养的纤维素分解菌少

C.经稀释培养后,用刚果红染色

D.对照组可用同样量的培养液涂布到不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上

3.(2013?宝鸡高二检测) 下列有关刚果红染色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刚果红可以在细菌菌落形成前倒平板时加入

B.刚果红可以在菌落形成后加入

C.在菌落形成前倒平板时加入,刚果红不需要灭菌

D.在菌落形成后加入刚果红时,刚果红不需要灭菌

4.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筛选出多种具有较高纤维素降解能力的微生物,其中有真菌和细菌,试分析此类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与下列哪种生物类似( C )

A.硝化细菌 B .蓝藻

C.蚯蚓D.兔子

课后巩固练习

分析下面培养基的配方,回答问题。纤维素分解菌的选择培养基:

纤维素粉5 g

NaNO3 1 g

Na2HPO·4 7H2O 1.2 g

KH2PO4 0.9 g

MgSO·4 7H2O 0.5 g

KCl 0.5 g

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到1000 mL。

酵母膏0.5 g

水解酪素0.5 g

(1)此培养基配方中为微生物提供碳源和氮源的分别是____ 、

_____________ 。

(2)此配方为____ 培养基(根据物理状态分) ,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 ,用这种培养基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此培养基选择出的微生物主要是_____ 。

(4)该培养基中如果加入琼脂,会发生什么变化?所选择的微生物也改变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纤维素粉NaNO、3 酵母膏

(2)液体培养基配方中无凝固剂——琼脂有利于微生物对培养基中营养成分的充分利用

(3)纤维素分解菌

(4)若加入琼脂,培养基将成为固体。所选择的微生物不会改变,因为选择微生物的因素是培养基中的唯一碳源,纤维素粉没有改变,所以选择的微生物也不变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已经掌握了基础知识部分,课上通过同学们组内探究和教师讲解学生能较好地把握了本节课的重难点,课下通过课后练习反馈,本节

课的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的特点个别学生掌握的不是特别理想,应配备习题加以巩固。

神奇的微生物 教学设计(苏教版)

课题第22章第四节神奇的微生物 教者:黄艳班级:二年六班 【教学目标】:1. 会描述病毒和细菌、真菌的主要特征 2. 能举例出病毒、细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4 通过对微生物有关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关爱健康的情感。 【教学重点】:1. 病毒、细菌、真菌的主要特征 2. 举例说出病毒、细菌、真菌和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1. 描述病毒、细菌、真菌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课时计划】:2 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 学案 2 多媒体课件。有关病毒、细菌、真菌的资料 学生准备: 上网或其他途径,查阅整理有关病毒、细菌、真菌的资料(举例说明对人类有利和不利方面)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一)温故见大屏幕(每小组一道选择必答题,另设八张识图抢答题) 教师: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五彩缤粉的植物世界和千姿百态的动物世界,其实在很早之前,人们就认为世界上只有植物和动物这两类生物,直到电子显微镜的发现,人们才看清了病毒等微生物的“庐山真面目”,从此,微生物就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这里有许多你想探索的奥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漫步在微生物这辽阔神奇的世界里,揭开微生物神秘的面纱,要想更多的认识和了解它们,那就先请同学们把“神奇微生物”的预习情况和小组交流一下吧!(二)新知预习导航: 教师:指导学生预习教材P46—48的内容,并思考完成下列问题。 1 病毒是一类结构非常的生物,他们没有细胞结构,一般只具有和 2 病毒的生活方式如何? 3 细菌虽然有细胞结构,但是没有成形的,细菌的细胞一般由、 和等部分组成。有些细胞还具有和等结构。

4 细菌的营养方式是。生活方式有和两种。 5 根据细菌的不同形态,可以把它们分成、和三种类型。学生:小组交流预习情况。 教师板书:第四节神奇的微生物(巡回指导,解疑答惑) 学生:小组代表回答以上问题。 教师:给予评价。播放课件,展示病毒的类型、结构,细菌的结构、营养方式和形状。 学生:认真观察,并理解记忆病毒的结构、生活特点,营养方式、以及细菌的形态分类。形象记忆细菌的结构。 教师:通过哈佛大学医学院报告:在清洁的口腔中,每只牙齿表面可以有一千到十万个细菌,不洁牙齿中有一亿到十亿个细菌。从而进行口腔卫生教育。 设计思想:学生通过自学,能及时发现自己对知识理解的薄弱环节,便于带着问题听课和质疑,对听课内容选择性强,明确哪些知识应该放主要精力,加强理解消化。 二合作研学: 课前学生上网查找资料并整理完成: 1举例说出病毒、细菌和人类的关系如何? (1)有害病毒:病毒可引起;病毒可引起 病毒可引起:病毒可引起 (2)有益病毒: (1)细菌:菌可引起;菌可引起 菌可引起;菌可引起 (2)有益细菌:;;;; 学生:课上学习组长负责,小组内分享查阅的资料,质疑、讨论交流病毒、细菌和人类的关系如何? 教师:板书(2)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巡视指导,解疑导拨、参与学生的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学生:小组内讨论后 教师:全班1-4组为一大组,5-7组为一大组。代表抽签,一组是有利病毒,一组是有害病毒,双方进行辩论,不用举手,自由站起来回答。看哪个小组回答的同学多,讲的实例多且效果好。 学生:双方进行列举实例,说明自己的观点。

医学微生物学与医学免疫学教学大纲

医学微生物学与医学免疫学教学大纲 医学微生物学主要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性状、感染与免疫的机理,微生物学检查与特异防治。免疫学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免疫应答规律、免疫应答产物、疾病的免疫学发病机理及免疫诊断和防治的一门学科。二者是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其他基础课和医学专业课,特别是传染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打下基础。本大纲临床医学专业实施的教学总时数为72学时,其中理论课58学时,实验课14学时;高等护理、口腔医学、药学专业实施的教学总学时数为54学时,其中理论课44学时,实验课10学时,具体学时数分配如下: 理论课学时分配表

实验课学时分配表 第一篇医学微生物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微生物、病原微生物及医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的概念,真核细胞型、原核细胞型及非细胞型的生物学形状。 2.熟悉微生物学的概念及其任务,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及其与人类的关系。人体寄生虫学概念。 3.了解医学免疫微生物学发展简史、现状及发展前景。 第二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目的要求: 1.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2.掌握细菌的基本结构与特殊结构。 3.掌握细菌形态检查法。 4.熟悉细菌的结构与致病的关系。 5.了解细菌L型的特点、 第三章细菌的生理 目的要求: 1.掌握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与生长繁殖的规律。 2.熟悉细菌在人工培养基上的生长现象。 3.熟悉细菌的代谢产物在医学上的意义。 4.了解细菌的新陈代谢特点。 第四章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 目的要求: 1.掌握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与菌群失调的概念。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设计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设计Teaching design of the role of microorganism s in biosphere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生物学又称生命科学、生物科学,是一门由经验主义出发,广泛的 研究生命的所有面向之自然科学,内容包括生命起源、演化、分布、构造、发育、功能、 行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以及生物分类学等。本教案根据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 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 打印。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北师大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 第18章第1节。本节内容包括3个方面: 1、微生物的种类; 2、微生物的特点; 3、微生物的生活。主要阐述微生物是生物圈中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由于微生物的代谢 类型多,代谢强度高和繁殖速度极快,使其成为生物圈中的重要 成分。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微生物只是有一个模糊的概念,真正准确认识的学 生并 不多。而本节知识涉及的都是微观生物,对于学生的掌握理解有一定 的难度。抽象的理解有困难,但是形象的理解相对则比较容易。因此,

在实际教学中,通过直观的图片演示,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知识的 基础上,可以纠正、加强他们的认识。对于教材中安排的探究性活动, 平时学生虽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缺少足够实践,虽然有探究的 积极性,但探究的科学性把握不到位,需要教师的帮助和引导。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简述什么是微生物,列举常见的类型; (2)概述微生物的生活及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设计能力、收集材料和处理材料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活动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探究精神和重视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重点:微生物及其种类,代谢方式及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繁殖特点。 教学难点

5831.苏教初中生物八上《第5单元 第14章 第3节 神奇的微生物》word教案 (4)

课题第14章第3节神奇的微生物 学习目标1.描述病毒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出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关注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树立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辨证观点。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描述病毒的主要特征。2.举例说出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教学难点:1.描述病毒的主要特征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法 选择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课型新授 课前准备各种真菌的图片及相关资料 是否采用多 媒体 是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 时数 第2课时 备课 总数 第 8 课时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复习提问: 1.微生物包括哪几类? 2.细菌的种类有哪几种? 3.细菌的结构是什么? 4. 真菌分为几类? 5.真菌的结构有何特征? 6.真菌的营养方式是怎样的? 二、新授 (一)病毒 下面我们来认识微生物当中个体最小,结构最简单的一位成员-----病毒的结构及与人类的关系。 [播放]课件让学生观看各种病毒图片大屏幕出示复习提问问 题,引导学生回答比较 细菌与真菌的区别 1.微生物具有小、简、 低的特点 2分类: 3结构特征; 4.营养方式有:异养, 营腐生或寄生生活。 学生观看课件并阅读课 文p32,了解病毒的发 现过程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 题 观看大屏幕,了解病 毒的发现史,回忆 非典时期的情形及 甲型H7N9禽流感病 毒流行的情景 教师活动教学内容学生活动

师生共同探讨,得出如下内容: 1.形态:球形、杆形、蝌蚪形 2.结构特点;简单,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无细胞结构 3.生活方式:病毒必需寄生在活的细胞内——寄生。 4.与人类的关系 (1)有害的一面:感染疾病 (2)有益的一面:制作疫苗,生物杀虫剂 三、小结:列表比较 大小结构营养方式病毒 细菌 真菌 四、布置作业; [播放]课件病毒 的模式图 阅读P33的内容讨论病 毒与人类的关系 [播放]课件,总结:病 毒的益处和害处。 [播放]课件展示总结: 病毒的益处和害处 [问]同学们今天学到了 什么,下面让我们用一 个表格来小结一下 [播放]课件中表格 展示表格内容 生:观看图片认识各 种病毒,了解病毒形 态,结构,思考其营 养方式。 生:讨论并回答。 生:口述,填写表格 进一步认识三种微 生物的结构区别 作业设 置 课后自我评价及同步配套练习 教学反思 等级评价(A/B/C/D) 检查签阅 第周,应备课时实备课时,共课时 评价:时间:签查(盖章):

医学微生物教学教案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教案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教案 本教学大纲根据徐纪平主编的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医学微生物学》第二版编写而成,供高职类医学学生学习参考。 大纲中各章节内容均分掌握、熟悉与了解三级。凡要求掌握的内容,在文字下面加划直线为标记;凡要求熟悉的内容,在文字下面加划波浪线为标记;不加标记者为一般了解内容。 绪论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微生物的基本概念、种类和分布 2.熟悉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学习医学微生物学的目的和意义 3.了解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发展史 二、教学内容 1.微生物的定义、种类和分布 2.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3.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发展史 4.医学微生物学的定义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一、目的要求 1.了解细菌的大小、形态和排列 2.熟悉细菌的各种结构、化学组成和功能 3.熟悉细菌形态与结构的检查法 4.掌握细菌细胞壁和细菌特殊结构的生物学特性及与医学的关系 5.掌握革兰染色的步骤、结果及意义 二、教学内容 1.细菌的大小及测量单位、三种主要形态及排列方式 2.细菌的基本结构 (1) 细胞壁 主要组分:肽聚糖,G+菌和G-菌肽聚糖的差别 特殊组分:G+菌的磷壁酸(壁磷壁酸和膜磷壁酸或称LTA)及一些特殊表面蛋白 G-菌的外膜:脂蛋白 脂质双层 脂多糖:脂质A 核心多糖 特异多糖 G+和G-菌细胞壁的异同及其意义 细胞壁的功能:维护形态、抵抗低渗、抗原性与致病性 细菌L型的形成、生物学特性及与医学实践的关系

(2) 细胞膜 细胞膜的特点:不含胆固醇 细菌细胞膜形成的特有结构:中介体 中介体的功能:参与细胞分裂、拟线粒体功能 (3) 细胞质及胞质内重要结构 核糖体与链霉素、红霉素作用的关系 质粒的基本概念 胞质颗粒、异染颗粒的概念 (4) 核质 特点:无核膜、核仁、有丝分裂器,为一共价闭合环状的双链DNA大分子,为单倍体 3.细菌的特殊结构 (1)荚膜 荚膜的概念、化学组成、染色 荚膜的功能:抗吞噬、粘附作用, 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 (2) 鞭毛 鞭毛的概念、数量与部位 鞭毛的化学组成、功能 (3) 菌毛 菌毛的概念、分类及功能 (4) 芽胞 芽胞的概念、形成和发芽 芽胞与医学的关系 4.细菌形态与结构检查的原则(放大法和染色法) 革兰染色的步骤、结果、原理和意义 第二章细菌生理 一、目的要求 1.了解细菌的理化性状、营养和营养类型 2.熟悉细菌的分类、命名、常见的生化反应、生长繁殖的规律和人工培养 3.掌握细菌生长繁殖的基本条件及与医学有关的合成代谢产物 二、教学内容 1.细菌的化学组成与物理性状 2.细菌的营养类型(异营菌中的寄生菌) 营养物质:水、碳、氮、无机盐、生长因子等 3.细菌的能量代谢方式:发酵、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 4.细菌的代谢产物 (1) 细菌的分解代谢及有关的生化反应:糖发酵试验、VP试验、甲基红试验、枸橼酸盐利用试验、 吲哚试验、硫化氢试验、尿素酶试验、大肠杆菌和产气杆菌的IMViC试验 (2) 与医学有关的合成性代谢性产物:热原质、毒素和侵袭性酶、色素、抗生素、细菌素和维生素5.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营养、温度、pH、气体环境(根据细菌能量代谢时对分子氧的需要与否进 行的细菌分类,专性厌氧菌在有氧环境中不能生长的原因)和渗透性

神奇的微生物的教学设计

神奇的微生物的教学设计 黑龙江省大庆市祥阁学校吉维一邮编163316一、设计思路 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以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为根本”,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生活。因此,教师授课时要变决策者为参与者,提高学生的质疑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为目的。二、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教版生物第9单元第22章第4节的内容。本节课分两课时完成。本节课是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知识目标主要有两个:1描述病毒和细菌的主要特征。 2 举例说明病毒、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微生物的结构特征是本节的重点, 学情分析:初二下学期的学生已经基本建立了系统的生物知识体系。对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疾病也有所了解,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也具有一定的生活基本常识,所以本节内容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教师引导为主的教。 教学条件分析:我校每个教室都配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展台,投影屏幕等,所以有利于充分展示学生的探究结果。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描述细菌和病毒的主要特征 2 举例说出病毒和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比较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形成合作意识和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关注微生物与人类关系,树立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辨证观点。 四、教学策略与手段 1 以《超级细菌》这一个学生感性趣的话题作为一条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2 以学生自学为基础,以学生感兴趣的事件和生活中的常识为切如点,教师适当巧妙引 导各个环节。 3 让学生参与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勇敢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本节教学结束时为下一节 课教学做好铺垫. 教学手段:多媒体演示 教学方法:启发式、讨论式、辩论式的方法 五、重点和难点 重点:细菌和病毒的结构和特征,本节课的情感目标也是一个重点。 难点:细菌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六、教学过程

神奇的微生物教案新版苏教版

神奇的微生物教案新版 苏教版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第三节神奇的微生物 一、教学目标 1.描述病毒和细菌的主要特征。 2.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出病毒、细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描述病毒、细菌、真菌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出病毒、细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 1.描述病毒、细菌、真菌的主要特征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秩序。 三、教学方法:讲述、多媒体演示、讨论 四、学时安排 1学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很早以前人们认为世界上只有植物和动物这两类生物。直到电子显微镜的发现,使人们看清了病毒等微生物的“庐山真面目”,从此神奇的微生物世界进入了人类的视野。生命科学是21世纪最前沿的学科,微生物又是生命科学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这里有许多你想探索的奥秘,今天让我们一起漫步在微生物辽阔神奇的世界里,揭开微生物神秘的面纱。同学们想知道关于微生物的哪些知识呢? 生:争先恐后说出自己对微生物感兴趣的问题。 设计思想:富有激励、启发性的语言,很容易激起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我首先让学生说出自己对微生物感兴趣的话题,然后归纳大家的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来学习,更加激发起他们的参与热情,创设了愉快、活泼的课堂氛围。

二、新课教学 (一)病毒和细菌 师:微生物王国的成员很多,我们先认识第一位成员——病毒。同学们知道有哪些病毒? 学生活动一: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共同努力,写出自己所知道的病毒,比比看哪个小组写的最多、最准确,评为优胜组。(流感病毒、SARS病毒、艾滋病病毒等等) 师:随时点拨、师生互动,展示优胜组的学习成果,点评并表示祝贺! 设计构想:小组合作讨论,发挥集体智慧来解决问题,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竞争意识。这是他们将来能融入社会的良好心理品质。 师:同学们,这些病毒有哪些特征呢?请观看视频课件《病毒》。 请大家边观看边思考:病毒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特点各是怎样的? 学生活动二:交流表达:根据课文,结合视频总结老师提出的问题: 1.病毒个体微小,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2.病毒结构简单,无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核酸。 3.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离开寄主不久就会死亡。 师:点评总结: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只能寄生生活的特殊生物。 神奇的病毒先学习到这里。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继续上网查询相关资料。下面我们来认识下一位成员——细菌:请大家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屏幕展示: 1.细菌形态、大小有什么特点? 2.细菌的基本结构有哪些?与植物细胞结构有什么不同吗? 3.细菌的营养方式是怎样的? 4.细菌是如何生殖的? 学生活动三:自学、生疑、讨论交流。 师:巡视指导、解疑导拨、参与学生的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生:小组内讨论后,每小组推荐一人回答问题。

“微生物学”教案

“微生物学”教案 绪论 本节由学生自学,不讲授。布置思考题: 1.微生物有哪些共性,其共性的基础是什么? 2.从微生物学科的发展历程,举例阐述微生物学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第一章、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教学目的:细菌是微生物的代表,是生命科学研究和应用的重要基础内容,同时也是学生认识微生物的开始。以细菌作为原核生物的代表,侧重讲述原核生物的亚细胞结构、分子结构与细胞功能的关系。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 教学课时:6学时(细菌细胞构造和功能4学时、放线菌和特殊细菌形态构造2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细菌 一、细胞的形态构造及其功能 详细讲授细菌细胞壁肽聚糖、磷壁酸和脂多糖三种功能性大分子的结构、生理功能以及革兰氏染色的机制。引入古细菌概念,详细比较细菌细胞壁与古生菌细胞壁结构的差异,介绍四种缺壁细菌的细胞特征和生理特殊性。 讲授革兰氏阴性菌网外膜的结构特点。通过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

菌细胞壁结构的比较,解释这两类细菌对抗生素(如青霉素、链霉素等)、阴离子去污剂、碱性染料敏感性的不同,侧重阐述细菌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以及基础研究对应用微生物的意义。 介绍细菌的特殊构造,包括:糖被、鞭毛、菌毛、性毛、芽孢等亚细胞构造及功能,讲授芽孢的结构、生理特点以及在工农业中的研究与应用。 第二节放线菌 侧重讲述放线菌的形态构造以及繁殖方式,比较细菌放线菌细胞结构、形态和培养特征的异同。强调放线菌资源的应用价值,引入稀有放线菌概念并介绍资源研究近年创新性的方法和研究趋势。 第二节蓝细菌(由学生自学) 第三节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 这些特殊细菌与人类疾病关系密切,简述。侧重比较这三种特殊细菌的形态差异以及鉴别依据。 思考与作业: 1.试比较革兰氏阳性菌与阴性菌细胞壁结构的差异,并说明这两类细菌对青霉素和阳离子去污剂敏感性不同的原因。 2.生命是缺壁细菌,简述形成原因及实践中的意义。 第二章、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教学目的:真核微生物主要包括真菌、微型藻类和原生动物。本章以真菌作为真核微生物的代表,通过丝状真菌、酵母菌以及大型真菌的

医学微生物学(卫生部规划教材第6版)电子教案

医学微生物学(卫生部规划教材第6版)电子教案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微生物及病原微生物 微生物:存在于自然界中,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 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微生物的种类 非细胞型微生物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核酸(DNA/RNA) 非细胞型微生物如:病毒(virus) 蛋白质 核质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膜 细胞壁 如:细菌(Bacterium) 衣原体(Chlamydia) 支原体(Mycoplasma) 立克次体(Rickettsia) 螺旋体(Spirochete) 放线菌(Actinomycete) 细胞核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质如:真菌(fungus) 细胞膜细胞器 微生物及人类的关系 益参及自然界中C、N、S等元素的循环。 农业方面:杀虫、造肥、固氮…… 工业方面:食品发酵、石油脱蜡…… 医药方面:制药、正常菌群……

害引起人类及动植物病害 导致工业产品、农副产品和 生活用品的腐烂和霉烂。 第二节医学微生物学 一、微生物学(microbiology) 是研究微生物的类型、分布、形态、结构、代谢、生长繁殖、遗传、进化,以及及人类、动植物等相互关系的科学。 二、医学微生物学发展史 1.实验微生物学时期------微生物的发现及病原微生物学的建立 Leeuwenhoek----显微镜 Pasteur----巴氏消毒法 Koch----分离细菌,郭霍法则 Iwanovsky----烟草花叶病毒 Loeffler,Frosch----口蹄疫病毒 Walter-Reed----黄热病毒 Twort----噬菌体 2.实验微生物学时期---抗感染免疫、化学疗法及抗生素的发现 Jenner----牛痘预防天花 Pasteur----霍乱、炭疽、狂犬疫苗 Behring----白喉抗毒素 меЧНИкоВИИ----吞噬细胞学说 Ehrlich----体液抗体学说 Wright----体液免疫、细胞免疫 Ehrlich----砷凡纳明 Fleming,Florey----青霉素 3.现代微生物学时期 (1)新病原微生物的发现 : 朊病毒,军团菌,幽门螺杆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疯牛病,埃博拉病毒,冠状病毒,禽流感H5N1 (2)病原微生物致病性的认识 内源性感染,细菌耐药性,分子水平上的致病机制的研究…… (3)微生物学诊断技术

“神奇的微生物”教学案例-

“奇特的微生物”教学案例 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描述病毒、细菌的主要特征;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举例说出病毒、细菌以及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展示实例,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对抽象问题的理解能力;通过“科学幻想”的角色扮演活动,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调查能力;结合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对探究实验的设计及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公民意识.锻炼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 情感目标:养成辩证地认识事物的观点;明确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利、弊关系,养成优良的卫生习惯,并贯彻到学习、生活的实际行动中;形成自我评价、互相评价的优良学习习惯。 2教学重点 通过对资料的阅读、图片的观察及实验探究获得病毒、细菌、真菌主要特征的知识。 举例说出真菌等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教学难点 微生物的结构及主要特征。 收集、运用信息资料,阐明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并能使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4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从图书馆、报刊文摘、互联网等收集有关病毒、细菌、真菌的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含病毒、细菌、真菌的影视、图片、文字等相关资料);准备霉变的馒头片以及探究“霉菌生长的环境条件”相关实验仪器:布置学生做好“角色扮演”活动的准备。 学生准备:学生提前5~7 d,把馒头、面包、猪肉、米饭等几种例外的新鲜食品,分成几组,每组的食品种类以及每种食品的重量要求都相同,然后放

置在干涸、滋润、不通风等例外的自然环境中,观察并做好食品变化的记录,准备课堂实验用;准备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学生自由组合形成3个大组,抽签决定每个大组扮演的角色,按各自的角色收集有关病毒、细菌、真菌对人类生活影响的资料(有文字、图片等资料),就本角色与人类的关系准备发言稿或“科学幻想”报告。 5教学过程 5.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新课导入:在前几节生物课中,我们已经初步浏览了五彩缤纷的植物世界和千姿百态的动物世界,同学们知道了很多动、植物,也了解了它们的一些特征。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奇特的微生物世界,大家肯定能得到不少的收获。 学生活动:观看“奇特的微生物”课件上有关微生物的文字、图片以及影视资料,并热闹讨论。 教师引导:同学们,现在你们看了“奇特的微生物”,你们会有哪些想法呢?你们又对微生物有什么认识呢?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畅谈自己对微生物的认识,从中了解到自己对微生物知识的认知程度,每组由一名学生作好讨论记录。 结果展示:把每一个组的讨论结果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出来,比一比哪个组的想法多,对微生物的认识多。(学生的讨论结果中有涉及到微生物的危害性,有涉及到微生物对人类的贡献,还有微生物的大小的等。) 5.2科学探究,新课导学 5.2.1学习病毒 (1)病毒的结构。 用课件展示电子显微镜下各种形态的病毒图片。

微生物学实验教案

微生物实验教案 实验一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和细菌形态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以染色玻片为例,熟练掌握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1 显微镜油镜使用的原理 (1)光学部分: 接目镜、接物镜、照明装置(聚光镜、虹彩光圈、反光镜等)。它使检视物放大, 造成物象。(2)机械部分: 镜座、镜臂、镜筒、物镜转换器、载物台、载物台转移器、粗调节器、细调节器等部件。它起着支持、调节、固定等作用。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和分辨率(1)放大倍数=接物镜放大倍数×接目镜放大倍数 (2)显微镜的分辨率:表示显微镜辨析物体(两端)两点之间距离的能力,可用公式表示为: D=λ/2n·sin(α/2 ) 式中D:物镜分辨出物体两点间的最短距离。 λ:可见光的波长(平均μm) n: 物镜和被检标本间介质的折射率。 a:镜口角(即入射角)。3油镜使用的原理 油镜,即油浸接物镜。当光线由反光镜通过玻片与镜头之间的空气时,由于空气与玻片的密度不同,使光线受到曲折,发生散射,降低了视野的照明度。若中间的介质是一层油(其折射率与玻片的相近),则几乎不发生折射,增加了视野的进光量,从而使物象更加清晰。 三、实验材料 1显微镜、香柏油、二甲苯、擦镜纸、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接种环、镊子、酒精灯、火柴、玻璃铅笔、蒸馏水等。 2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玻片染色标本。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用前检查:零件是否齐全,镜头是否清洁。 (2)调节光亮度。 (3)低倍镜观察:先粗调再微调至物象清晰。 (4)转入中倍、高倍观察,每一不只需调微调旋纽即可看到清晰的物象。 (5)油镜观察:高倍镜下找到清晰的物象后,旋转转换器,在标本中央滴一滴香柏油,使油镜镜头浸入香柏油中,细调至看清物象为止。 (6)绘出所观察到的细菌形态图像。 (7)、换片:另换新片观察,必须从(3)步开始操作。

神奇的微生物教学设计修订稿

神奇的微生物教学设计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第三节神奇的微生物 吴圩中学陈晓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描述病毒和细菌的主要特征; 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举例说出病毒、细菌以及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微生物有关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感悟生命关爱健康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描述病毒、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 2描述病毒、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描述病毒、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图片、动画资料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观看日本侵华细菌战影片 《细菌战》讲述了抗战末期,日军生化部队抓捕大批中国人进行疯狂的“细菌活体实验”以独特的视角反映和揭秘了731部队许多鲜为人知的恶行,可谓中国版“生化危机”剧中很多细节都有着真实的历史依据,生化武器、活体实验、病毒攻击等众多历史谜团都将在剧中被一一揭秘,我们对于细菌有了初步的认识。〔图片展示〕 生:学生们议论纷纷,说着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关于细菌的问题。甚至有一些学生还经历过脚气病,知道用什么药等等。 设计意图:图片展示让学生进入一定的情境,让它们有热爱国家的情怀同时关注自身健康的意识。让他们自己去发现生活,认识世界,培养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新课新授,相互学习 ﹙一﹚细菌 师:图片展示球菌,杆菌,螺旋菌以及细菌结构模式图 生:相互讨论,交流,自己去探索细菌的世界 师:让学生仔细观察,引导他们总结归纳出细菌的结构 生1:1细菌具有细胞的一般结构,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核区,核质裸露,没有核膜包被。 生2:2细菌没有真正细胞核的,称为原核生物 生3:3细菌一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壁 特殊结构:荚膜鞭毛---保护运动等等功能 师:板书—1细菌的结构,同时评价学生总结,给予表扬 生:学生们的热情很高,全员参与 设计意图:新课标要求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老师是引导者,试图让学生去观察,分析,探究,相互合作交流,取长补短,从而调动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习的热情。 师:细菌在自然界里无处不在,有人谈“菌”色变。这些简单的微生物它们是怎么生 活的,它们对我们人类来说是有害还是有利呢? 生1:细菌让我们生病,它们是有害的。 生2:我们看不见它们,我们不知道它们怎么生活。 师:同学们要善于发现问题,并且不能片面的看问题,要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事 物,要以一分为二的观点去认识事物 生3:我们周围都有细菌对我们没有造成伤害,所以不能说它们是有害的。 生4:我们喝的酸酸乳,酸酸甜甜很好喝。它们有的是有益的,但是有的会让我们生 病比如肺结核、肺炎分别是有结核杆菌、肺炎双球菌引起的师:同学们你们说的都很对,细菌与我们人类息息相关的,既有害又有利的。但是 作为大地的“清洁工”,细菌对我们生活的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它们把动植物 的尸体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无机盐归还给大自然。 生5:原来它们作用这么重要,否则地球上都是尸体太恐怖的。 师:板书—2细菌生活的方式腐生和寄生 3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设计意图:新课标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通过班班通和多媒体资料学生掌握起来还算可以,所以老师要让学生敢于去想,去做,别 害怕胆怯,勇敢面对一切,相信自己什么知识都能驾驭。学 有所获,大胆设想——未来是掌握在自己手里。 〔二〕真菌 师:电视广告—猴头菇饼干养胃的,里面有猴头菇以及我们吃的香菇、木耳、银耳、

初中神奇的微生物教案

初中神奇的微生物教案 【篇一:《神奇的微生物》教学设计】 第三节神奇的微生物 吴圩中学陈晓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 描述病毒和细菌的主要特征; ● 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 举例说出病毒、细菌以及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微生物有关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感悟生命关爱健康的情感。教学重点: 1描述病毒、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 2描述病毒、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描述病毒、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图片、动画资料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观看日本侵华细菌战影片 《细菌战》讲述了抗战末期,日军生化部队抓捕大批中国人进行疯 狂的“细菌活体实验”以独特的视角反映和揭秘了731部队许多鲜为 人知的恶行,可谓中国版“生化危机”剧中很多细节都有着真实的历 史依据,生化武器、活体实验、病毒攻击等众多历史谜团都将在剧 中被一一揭秘,我们对于细菌有了初步的认识。〔图片展示〕 生:学生们议论纷纷,说着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关于细菌的问题。甚 至有一些学生还经历过脚气病,知道用什么药等等。 设计意图:图片展示让学生进入一定的情境,让它们有热爱国家的 情怀同时关注自身健康的意识。让他们自己去发现生活,认识世界,培养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新课新授,相互学习 ﹙一﹚细菌 师:图片展示球菌,杆菌,螺旋菌以及细菌结构模式图 生:相互讨论,交流,自己去探索细菌的世界

师:让学生仔细观察,引导他们总结归纳出细菌的结构 生1:1细菌具有细胞的一般结构,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核区,核质裸露,没 有核膜包被。 生2:2细菌没有真正细胞核的,称为原核生物 生3:3细菌一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壁 特殊结构:荚膜鞭毛---保护运动等等功能 师:板书—1细菌的结构,同时评价学生总结,给予表扬 生:学生们的热情很高,全员参与 设计意图:新课标要求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老师是引导者,试图让 学生去观察,分析, 探究,相互合作交流,取长补短,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 动性, 激发学习的热情。 师:细菌在自然界里无处不在,有人谈“菌”色变。这些简单的微生 物它们是怎么生 活的,它们对我们人类来说是有害还是有利呢? 生1:细菌让我们生病,它们是有害的。 生2:我们看不见它们,我们不知道它们怎么生活。 师:同学们要善于发现问题,并且不能片面的看问题,要以辩证唯 物主义的观点看事 物,要以一分为二的观点去认识事物 生3:我们周围都有细菌对我们没有造成伤害,所以不能说它们是 有害的。 生4:我们喝的酸酸乳,酸酸甜甜很好喝。它们有的是有益的,但 是有的会让我们生 病比如肺结核、肺炎分别是有结核杆菌、肺炎双球菌引起的 师:同学们你们说的都很对,细菌与我们人类息息相关的,既有害 又有利的。但是 作为大地的“清洁工”,细菌对我们生活的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它 们把动植物的尸体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无机盐归还给大自然。 生5:原来它们作用这么重要,否则地球上都是尸体太恐怖的。 师:板书—2细菌生活的方式腐生和寄生 3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第八版)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5280040 课程名称:医学微生物学(Medical Microbiology) 学分:3 总学时:60学时 理论学时:36学时 实验学时:24学时 先修课程要求: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 适应专业:医学检验专业 教材: 1、医学微生物学,李凡、徐志凯主编,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参考教材: 2、《现代医学微生物学》闻玉梅主编,第一版,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3、Medical Microbiology, David Greenwood, (15th Edition), 北京科学出版社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医学的基础学科,主要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特异性预防和治疗原则等的科学。它与临床内科学、传染病学、妇产科学、儿科学及外科学等学科感染性疾病高度相关。学习医学微生物学的目的,在于掌握和运用这门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为学习以后的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 1、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医学微生物学分为基本原理、细菌学、病毒学和真菌学四篇。在基本原理中主要叙述微生物的形态结构、新陈代谢、生长繁殖等生物学特征、感染与抗感染免疫的机理、遗传变异的规律、微生物与人体的相互关系,以及微生物学检查法和防治原则等内容。在细菌学、病毒学和真菌学中主要介绍几种引起较为常见感染性疾病的微生物的基本生物学性状、致病因子、抗感染免疫机理以及所致疾病诊断、预防与治疗原则。 2、基本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要求学生掌握与医学相关的微生物(细菌、病毒为主)的基本生物学性状、感染与抗感染免疫的机理、感染性疾病的诊断、预防与治疗原则。

初中生物《生物圈中的微生物》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学校年级八学科生物

圈中的作用,纷纷发言。老师最后点出微生物在物质循环尤 其是碳循环和单循环的重要性。 六、当堂达标检测 一、(2015 年临沂中考)2.右图为几种生物示意图,有关 叙述错误的是(A ) 前三题学生独立完成,进 0 ①②③④⑤ 1 行抢答;最后一题小组内A.①②可用来制面包和酒讨论完成 B.③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构成 C.对污水净化有一定作用的是①④ D.①与⑤相比,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没有成形的 细胞核 二、(2017 年德州中考)2.制作泡菜时坛口必须密封,主要 是为了(B ) A.防止灰尘污染 B.使乳酸菌在缺氧条件下发酵 C.隔绝空气,防止其他菌进入

D.使多种细菌在坛内快速繁殖 三、(2015 年德州中考)3.依据生物的某些特征,对生物分 出如下图三个类群。下列描述错误的是(C ) 前三题学生独立完成,进 行抢答;最后一题小组内 讨论完成 A.制作酸奶时用到的微生物属于类群2 B.类群3 中既有单细胞生物,又有多细胞生物 C.类群1、2、3 的共同点是:都不能直接利用无机物制造 有机物 D.类群1 是病毒,它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中才 能生活和繁殖 四、(2017 年德州中考)26.(5 分)请根据以下材料回答相关 问题: 材料一:2014 年西非爆发了历史上最严重的埃博拉疫情, 感染人数超过2.6 万人,死亡人数1.1 万人。西非埃博拉疫 情发生后,我国医务工作者迅速出ft,对西非实行人道主 义救助。据有关专家研究,埃博拉病毒(见下图)是引起人 类和灵长类动物发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病毒,感染者症 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肤色改变、全身酸痛、体内血、体外 同学们畅所欲言,分享自 己的收获

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14.3《神奇的微生物》教案

第三节神奇的微生物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4章第三节第一课时,其主要内容是细菌和病毒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非常密切,但又使学生感觉较为抽象,因此细菌和病毒的主要特征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细菌和病毒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出细菌、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能力目标: 1.通过观看微视频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通过交流展示,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的能力。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目标: 1.关注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树立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 2. 通过实例让学生正确的认识细菌和病毒,引导学生关爱生物、珍惜生命、珍惜健康。 3.在交流互动中培养互相尊重的品格,乐于合作,善于思考。 三.教学重点 1.描述细菌和病毒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出细菌、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四.教学难点 1.描述细菌、病毒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通过收集资料、展示交流,从而知道细菌、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五.教学策略和方法 本节内容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课前收集资料、课上交流展示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把课堂这个大舞台更多的留给学生,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的兴趣。六.课前准备 1.教师制作微课《细菌》。 2.提前一周时间,学生自主报名,分为两组,并分别选组长,以小组为单位制作PPT,内容分别是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组长负责本次活动的组织、督促与协调工作,小组内各成员间,可以是到与之相关的科研部门或单位,如卫生防疫站、环保监测站、酿造厂、大学相关科系及研究所、医院等,也可到图书馆和网上去查询有关资料、也可以制作课件、课堂上的讲解工作等等,由小组内成员自行选择。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调查过程中要求学生注重具体事例。 3.两小组制作好课件,教师指导各组学生其成果并在课堂上交流展示。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引出微生物,知道微生物分为细菌、真菌和病毒及其特点是个体微小、结构简单。 (二)学习新课 一、细菌 活动一:观看微视频,思考以下问题: 1、根据细菌不同的形态,可以分为几种类型? 2、细菌的细胞一般有哪些结构?有些细菌还有哪些特殊结构?与植物细胞相比有什么不同?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医学微生物学 课程类别:必修课编号: 50101164 学时:72(45+27) 主编姓名:晏辉钧单位:中山医学院职称:讲师 主审姓名:江丽芳单位:中山医学院职称:教授 授课对象:本科学生专业:医学类各专业年级:二年级 编写日期:2005年9月 一、教学目标 医学微生物学主要研究与人类疾病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基本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机体的抗感染免疫、检测方法以及相关感染性疾病的防治措施。它是一门与临床医学和感染性疾病密切联系的基础学科。根据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七年一贯,本硕融通,较强基础,注重素质,整体优化,面向临床”的培养原则,紧紧围绕培养未来高级临床医师的目标,本课程教学应使学生掌握医学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临床医学各科的感染性疾病、超敏反应性疾病等奠定基础,在实际工作中有助于控制和消灭感染性疾病。与五年制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比较,应处理好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和适用性之间的关系,体现出“新一点、精一点、深一点”的特色。 1. 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1) 了解病原微生物学分类、基本形态结构以及与功能、诊断的相互关系 (2) 掌握病原微生物致病作用和引起的免疫学反应 (3) 掌握预防和控制病原微生物流行和传播的原则 2. 智能培养: (1) 自学能力的培养:课堂上讲授重点、难点,结合课本每个章节后列出的热点问题指导 学生阅读教材和有关资料,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现将主要的有关参考书籍、资料等列于其后: 期刊:如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病毒学分册、传染病和流行病学分册、免疫学分册等) 书籍:闻玉梅主编的《现代医学微生物学》等 (2) 思维能力:突出讲课的层次和思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以及防治 感染性疾病的原理,引导学生将基本理论与病原学诊断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通过病例引导的方式,培养学生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4) 科学态度和科研能力的培养:通过实验课的严格训练,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和严 谨的科学态度;通过典型病例引导学生参加实验设计,开发学生的思维,提倡创新,提高研究的兴趣,培养科研能力。 (5) 专业英语能力的提高:掌握微生物学的常用英语词汇,可阅读英文原版书籍。教学中 使用双语教学,考试中英语占有相当比例,要求通读以下英文书籍: David Greenwood et al Medical Microbiology 15th Edition 3. 基本技能的训练:掌握病原微生物的病原学诊断、血清学检查中的基本操作,了解诊断技 术的新发展。 二、课程目的与教学基本要求 1.课程目的: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医学基础课,主要研究与人类疾病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基 本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机体的抗感染免疫、检测方法以及相关感染性疾病

《神奇的微生物》教学设计

第三节神奇的微生物 吴圩中学陈晓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描述病毒和细菌的主要特征; ●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举例说出病毒、细菌以及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微生物有关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感悟生命关爱健康的情感。教学重点: 1描述病毒、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 2描述病毒、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描述病毒、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图片、动画资料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观看日本侵华细菌战影片 《细菌战》讲述了抗战末期,日军生化部队抓捕大批中国人进行疯狂的“细菌活体实验”以独特的视角反映和揭秘了731部队许多鲜为人知的恶行,可谓中国版“生化危机”剧中很多细节都有着真实的历史依据,生化武器、活体实验、病毒攻击等众多历史谜团都将在剧中被一一揭秘,我们对于细菌有了初步的认识。〔图片展示〕 生:学生们议论纷纷,说着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关于细菌的问题。甚至有一些学生还经历过脚气病,知道用什么药等等。 设计意图:图片展示让学生进入一定的情境,让它们有热爱国家的情怀同时关注自身健康的意识。让他们自己去发现生活,认识世界,培养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新课新授,相互学习 ﹙一﹚细菌 师:图片展示球菌,杆菌,螺旋菌以及细菌结构模式图 生:相互讨论,交流,自己去探索细菌的世界 师:让学生仔细观察,引导他们总结归纳出细菌的结构

生1:1细菌具有细胞的一般结构,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核区,核质裸露,没有核膜包被。 生2:2细菌没有真正细胞核的,称为原核生物 生3:3细菌一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壁 特殊结构:荚膜鞭毛---保护运动等等功能 师:板书—1细菌的结构,同时评价学生总结,给予表扬 生:学生们的热情很高,全员参与 设计意图:新课标要求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老师是引导者,试图让学生去观察,分析,探究,相互合作交流,取长补短,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激发学习的热情。 师:细菌在自然界里无处不在,有人谈“菌”色变。这些简单的微生物它们是怎么生活的,它们对我们人类来说是有害还是有利呢? 生1:细菌让我们生病,它们是有害的。 生2:我们看不见它们,我们不知道它们怎么生活。 师:同学们要善于发现问题,并且不能片面的看问题,要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事物,要以一分为二的观点去认识事物 生3:我们周围都有细菌对我们没有造成伤害,所以不能说它们是有害的。 生4:我们喝的酸酸乳,酸酸甜甜很好喝。它们有的是有益的,但是有的会让我们生病比如肺结核、肺炎分别是有结核杆菌、肺炎双球菌引起的 师:同学们你们说的都很对,细菌与我们人类息息相关的,既有害又有利的。但是作为大地的“清洁工”,细菌对我们生活的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它们把动植物 的尸体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无机盐归还给大自然。 生5:原来它们作用这么重要,否则地球上都是尸体太恐怖的。 师:板书—2细菌生活的方式腐生和寄生 3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设计意图:新课标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通过班班通和多媒体资料学生掌握起来还算可以,所以老师要让学生敢于去想,去做,别害怕胆怯,勇敢面对一切, 相信自己什么知识都能驾驭。学有所获,大胆设想——未来是掌握在自己 手里。 〔二〕真菌 师:电视广告—猴头菇饼干养胃的,里面有猴头菇以及我们吃的香菇、木耳、银耳、金针菇等等,它们不是植物而是真菌。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一些真菌,真菌 种类繁多,适应性强。几乎所有的有机物上都能发现真菌的存在,但它们在潮湿 营养丰富的环境里生长得很好。发现生活中的真菌,找一找它们与人类有什么样 的关系呢?(多媒体课件展示--真菌) 生1:观察酵母菌细胞结构示意图指出真菌的结构有细胞核、细胞膜、细胞质 生2:真菌和细菌不同,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生3:人、动植物、真菌都属于真核生物 生4:真菌有的可以食用,药用,可以分解动植物遗体,促进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师:真菌也像细菌一样能够使人、动物、植物生病,人的脚癣由真菌引起的;还有误食有毒真菌鬼笔鹅膏,会严重威胁人体健康。夏天很多东西都容易生霉,不同颜 色不同种类的霉菌也属于真菌。所以同学们我们看待微生物不能存在偏见,在生 活中,它们不停的变化,我们应该正确的认识它们。 师:板书—1真菌的结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