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学生社团改革之初探

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学生社团改革之初探

《长江丛刊·理论研究》2017.08

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学生社团改革之初探

刘芷含

【摘 要】学生社团作为高校学生自我服务与自我管理的主体组织,在当前形式下呈现出多样化、差异性、网络冲击等特点。自2016年《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发布后,“一心双环”组织格局中更将高校社团作为外围延伸手臂放在了团学组织格局重要的位置上,也映衬出当前高校学生社团所存在的发展方向不清晰、内部缺乏科学的管理机制、指导工作不到位、经费不充足等现实问题。据此,笔者具体提出明确社团发展方向、完善社团管理机制、建立导师责任制、建立合理经费制度等相应改革方案。

【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团 管理机制 导师责任制 经费制度

自2016年《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发布后,“一心双环”组织格局中更将高校社团作为外围延伸手臂放在了团学组织格局重要的位置上。在如此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学生学生社团带着明显的时代烙印,并存在一些继续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时代背景及对高校社团发展现状的影响

(一)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学生社团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当代大学生多以90后为主,他们成长于改革开放的社会浪潮中,既接受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洗礼,又迎接着外来文化的舶来与冲击;既享受着经济发展带来的物质充裕,又面临着激烈的社会竞争与成家立业的压力。改革开放令他们在成长的环境中接触了更多的新鲜事物,思维也更加开放;在这种背景下,新一代大学生具有广泛的兴趣爱好,更加易于接受新鲜的事物,国际化趋势也越来越强。综合上述特点,由当代大学生组成的社团也必然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以满足大学生群体多层次的发展需求。

(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加大了学生社团中个体的差异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到2020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9.5年提高到11.2年,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数比2009年翻一番。从该纲要可以推断出,在未来的10年内,我国的各大高校将会不断扩大生源,持续增加在校生人数。其实高校的扩招是一个早就存在的发展趋势。而随着高校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学生群体的社会构成也渐趋复杂,个体差异也随之增大,它们的思想观念与价值取向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三)网络时代的到来带来了新颖的社团形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已经被联结成了一个紧密的网,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便捷,互联网俨然成为一个显著的时代特征。社会生活方式的变革也同时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联络方式、聚集方式。手机,网络,微信、QQ等聊天软件已经成了当代大学生传递信息、相互沟通、情感表达的重要途径。这种行为方式的变化也促进了新型社团形式的产生,如网络虚拟社团的出现。电话会议、网络会议也同时成为这些新型社团的主要交流形似。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当代高校学生社团也发生了深刻变革,一方面,社团形式日趋多样化;另一方面,更加新颖的社团形式不断出现,社团内部的差异性也不断增加。

二、高校学生社团现存问题分析

当高校学生社团的新变化与新发展冲破了现有体制的容纳度时,必然会产生一些新矛盾与新问题。接下来笔者将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

(一)学生社团的发展方向不明晰

随着越来越多种类的社团的出现,许多社团反而丧失了自身的特色,没有了独特的发展理念。很多高校仍然依照传统的管理模式,在学生会组织下设立社团部以开展社团工作,在这种指导理念下,社团的工作仅仅只是停留在低层次的活动范围内,缺乏凝聚力与吸引力。而究其本质,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其实是因为多数高校并未重视学生社团的作用和地位,没有真正将社团工作纳入到自身的发展规划中。而学生社团由于无法得到学校层面的大力支持,无论从经济上,还是从资源的调配上,都无法实现全面充足的发展。

(二)学生社团内部缺乏科学管理机制

首先,在社团的成立上,一些学生社团的申报审批流程存在问题。一些新出现的学生社团为了图方便,不按照学校规定的程序完成社团成立的申请、审批流程,这些未登记未注册的“无证”社团由于不在学校的管理档案里,脱离了学校的“管辖”,致使学校无法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督,造成了一定的混乱;其次,在社团的运行上,一些学生社团因不按章程办事而在活动安排、经费使用、会员奖惩、社团资料和活动档案的留存上存在混乱;再次,在社团的内部设置上,一些社团由于自身设立的部门超出了其能承载的极限,导致各部门分工不明确,多部门争管一个项目或者各部门互相推脱责任的情况;最后,在社团的管理制度上,一些社团在构建内部管理体制之时没有严格的制度规范,导致成员分工不明确、主人翁意识不强,社团内部缺乏凝聚力,社团管理混乱,人员流动频繁,会员大量流失。

(三)学生社团外部指导工作不到位

在一个学生社团中,指导教师往往起着指点社团发展方向、监督社团运行情况、纠正社团发展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的作用,对于学生社团的发展是尤为重要的。目前,我国高校中指导教师对于学生社团的作用还未充分发挥。究其原因,第一是因为学生社团普遍缺乏固定的导师制度,这就导致社团导师的不稳定,而变动频繁的导师必然不利于社团工作的传承和开展,;第二是因为学校往往缺乏对指导教师的激励机制,指导教师对学生社团的指导工作往往不纳入职称考评体系之中,导致指导教师在社团的管理上缺乏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第三是因为绝大多数学生社团的指导教师都是非专职的,由于自身精力有限,他们一般只会在本专业对于学生社团的活动进行技术上的指导,而对社团的日常管理及其整体发展甚少关心。导致社

· 184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