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考试必备)高考地理大纲版总复习知识点精析精练与高考题预测: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二单元 第七讲 天气和气

(考试必备)高考地理大纲版总复习知识点精析精练与高考题预测: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二单元 第七讲 天气和气

(考试必备)高考地理大纲版总复习知识点精析精练与高考题预测: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二单元 第七讲 天气和气
(考试必备)高考地理大纲版总复习知识点精析精练与高考题预测: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二单元 第七讲 天气和气

第七讲天气和气候大气环境保护

I.必记知识全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325)

一、必记天气系统

1.常见的天气系统、。

2.按照气团移动方向,锋分为、、。

3.按天气系统的气流状况分、。

一、1.锋面气旋和反气旋2.冷锋暖锋准静止锋 3.气旋反气旋

二、必记气候类型

1.气候的形成因子、、、。

2.气温:决定气温分布的基本格局,而使气温分布复杂化。

3.降水:不同地区的决定降水情况。

二、1.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人类活动2.纬度位置下垫面 3.大气环流形势

三、必记大气环境问题

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主要是、、

三、全球变暖臭氧层遭到破坏酸雨危害

Ⅱ.考点过关过关斩将一马平川

考点详解精剖细解入市三分

一、基本考点

考点1.锋面与天气

(1)锋面是冷、暖气团的交界面,因锋面两侧的冷气团与暖气团在温度湿度气压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所以在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根据锋面两侧冷暖气团的运动将锋面分为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等。

(2)冷锋、暖锋与天气变化

(3)准静止锋:冷气团与暖气团相遇,任何一方都没有足够的力量使另一方移动,锋面往往是在某一区域中来回移动,又被称为准静止锋。准静止锋多形成连续性多云与降水天气。如我国江淮地区的梅雨天气,就是由江淮准静止锋造成的。

案例剖析旁征博引举一反三

考题1 (典型例题)分析江苏如皋5月5日前后几天的天气变化资料统计图,(图7_1)完成下列各题。

(1)这次天气变化过程最有可能是由( )

A.反气旋造成 B.气旋造成 C.冷锋造成 D.暖锋造成

(2)这次降水形成过程是( )

A.气流下沉形成

B.气流对流上升造成

C.暖气团主动沿锋面爬升造成

D.暖气团被迫抬升造成

(3)此系统易造成( )

A.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

B.东北、华北地区的夏季暴雨

C.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

D.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

考题1点拨:根据坐标系中各要素变化,可以看出,气温持续下降,而气压持续上升,天气呈现晴转阴雨再转晴的变化。如果是反气旋,不会产生降水;如果是气旋过境,气温、气压会呈现相反的变化;如果是暖锋过境,由于暖气团取代冷气团,气温会持续上升,气压会降低。由此变化,可确认为冷锋过境,冷气团取代暖气团所致。其降水形成过程是暖气团被迫沿锋面抬Yl-所致。此系统易造成东北、华北地区夏季的暴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由准静止锋造成,伏旱由反气旋造成,台风属于气旋。答案:(1)C(2)D(3)B总结提示:本题注意对学生读图、析图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是据图示的信息——气温、气压、降水的时间变化,推导是何种天气系统过境。

考点2.气旋.反气旋与天气

考题2 (典型例题图中,a为大陆海岸线,圆圈为海平面等压线,箭头表示风向。读图7—2回答(1)、(2)题。

(1)图示空气漩涡是( )

A.南半球的气旋 B.北半球的气旋 C.南半球的反气旋 D.北半球的反气旋

(2)对于甲、乙两地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是陆地,风速较大 B.甲是海洋,风速较大 C.乙是陆地,风速较大 D.乙是海洋,风速较大

考题2点拨:(1)由图可看出,该图空气由四周流向中心,说明中心是低气压,应为气旋。根据空气漩涡的旋转方向为逆时针,判断是北半球。(2)若a为大陆海岸线,则该图表示的是形成于热带洋面上的热带气旋。在北半球,热带气旋一般自东南向西北方向移动,东面是海洋,风力较大,所以该气旋的东部风力大,答案:(1)B(2)D总结提示:气旋、反气旋是就气流的运动而言的,低气压、高气压是就气压的高低而言的,实际上低气压就是气旋,高气压就是反气旋。

考点3.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

(1)太阳辐射:造成各地气候差异最基本的因素是太阳辐射。随纬度的逐渐增加,地面所获得的太阳辐射逐渐减少,气温逐渐降低。

(2)下垫面:

(3)大气环流: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一是大气环流本身就是一种气候现象,如季风。二是通过大气环流在不同地区间输送水汽和热量,调整世界各地的水热分布,不同的大气环流形式对气候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4)人类活动:有利的影响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等;不利影响如:砍伐森林、围湖造田、排放大量的废热等。

考题3 (典型例题)下列有关气候现象与对应的形成因素的连线,正确的是( )

A海南岛全部属于热带气候——太阳辐射

B.庐山成为避暑胜地——海陆位置

C.吐鲁番盆地是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地面状况

D.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大气环流

考题3点拨:A项海南岛由于所处纬度位置较低,在热带范围内,全年太阳高度大,因而形成热带气候。故A项正确。B项江西庐山处在长江中下游的平原腹地,由于地势高,成为我国夏季的避暑胜地,并

非受海陆位置的影响,故B项错误。C项吐鲁番盆地是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与这里的盆地地形不易散热以及地表形态等有关,故C项正确。D项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主要是由于地势高引起的,与大气环流没有因果关系。故D项错误。答案:AC

考点4.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

由于人类活动造成了大气成分的改变,进而出现了一系列的大气环境问题。对于大气环境问题可从产生的原因、危害和防治的措施来归纳掌握(如表)。

考题4-1 (典型例题)臭氧层的破坏给环境和人类带来的危害是( )

①破坏农林牧渔业生产②形成酸雨③皮肤癌的发病率增加④引起温室效应⑤各地干湿状况的变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④

考题4-2 (典型例题球变暖引起的后果有( )

①喜马拉雅山雪线高度降低;②温带地区粮食产量下降;③北温带耕作区向高纬方向延伸;④高纬度地区比原来降水更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考题4-3 (典型例题性物质增多以及大气中臭氧减少,造成危害的共同点是( )

A.都会危害人体健康 B.都会对森林造成危害 C.都会使土壤酸化 D.对建筑物都有腐蚀作用

考题4—1点拨:臭氧层破坏直接导致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增多,危害人体的健康,导致皮肤癌的发病率增加,削弱免疫力使传染病患者增加;使许多农作物减产或质量下降,能杀死10米深海水中的浮游生物等,同时紫外线的增多也会导致气温升高,而破坏臭氧层的物质氟氯烃本身因强烈吸收红外线,故也是一种温室气体;酸雨是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造成的。答案:D考题4-2点拨:雪线是指高山冰川的下界高度,影响雪线高度分布的因素有温度和降水,其中温度的影响相对大一些,如果全球变暖,喜马拉雅山区的温度也将上升,导致积雪融化数量加大,雪线的高度将会上升。影响某地降水量多少的原因,主要是大气中水汽的含量,其次,有凝结核及温度变化等。目前高纬度地区降水量少,主要是温度相对低,水汽蒸发量少。如果全球变暖,高纬地区增温明显,将会使水汽蒸发增多,从而导致降水的增多。答案:B考题4—3点拨:酸性物质主要指由于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氧化氮,这些酸性物质进入呼吸系统,会损坏呼吸器官黏膜,破坏抵抗病原菌的能力。臭氧的减少会使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多,从而损伤人类的皮肤和眼睛等,也会使森林遭到破坏,而酸性气体增多产生的酸雨也影响到森林的生存。答案:A、B总结提示:本考点中所涉及的大气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改变造成的,对这些大气环境问题在掌握时应从它们产生的原因、危害以及防治的措施来进行归纳。在复习时应多联系实际,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拓展与综合应用创新考点

考点5锋面气旋、拓展考点)

(1)成因分析:气旋的水平气流呈逆时针(或顺时针)辐合,冷暖气流易相遇形成锋面,进而形成锋面气

旋。反气旋的水平气流呈逆时针(或顺时针)辐散,冷暖气流不能相遇,故反气旋在地面附近不能形成锋面。

(2)怎样确定锋面气旋的前方、后方:

①先根据某点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确定气流的水平运动方向。②再判定气流的前进方向为前方,反之为后方。

(3)判定冷、暖锋及天气

①就北半球而言(南半球方法相同)确定每条锋线两侧的风向:气流来自北方为冷气团,来自南方为暖气团,根据气流运动状况判定冷、暖锋。②就天气而言:与单独的冷、暖锋天气原理相同,暖锋宽阔的云系及连续性降水位于锋前(锋线前方)冷锋狭窄的云系及降水位于锋后(锋线后方)。

考题5 (典型例题)读图7—3,分析回答:图中P。、P:、P。表示三条不同数值的等压线,甲点处的箭头表示风向。

(1)该天气系统位于南北半球中的半球,反映的是 (高空或近地面)的情况。

(2)该系统属于压中心,从气流运动状况来说属于。

(3)甲地目前在气团的控制下,不久将经历天气过程。

(4)如果冷暖锋面均引起降水,那么降水主要集中在A、B、C、D四个区域中的区域。

考题5点拨:解答此题时,首先据甲点的风向,判断此闭合等压线为北半球近地面的气旋(风向斜穿等压线);然后据图中冷暖锋的符号判别出冷锋面和暖锋面;再根据锋面过境时的天气回答问题。答案:(1)北近地面(2)低气旋 (3)暖冷锋 (4)A、D总结提示:此题主要考查气旋和锋面及其对天气的影响,根据风向判断气旋是基础,根据气旋旋转方向判断出锋面移动方向,所以即使图中没有画出冷暖锋的符号,我们也照样可以判断出冷暖锋。

考点6.冷锋与暖锋的判断综合应用考点

判断冷锋与暖锋的依据主要有:

(1)根据锋面符号判断:从下表中可以看出,冷锋是锯齿状,暖锋是半圆形。

(2)根据冷空气箭头判断(冷空气箭头向前且锋面坡度较陡为冷锋,冷空气箭头沿锋面的斜面后退且坡度较缓为暖锋)

考题6 (典型例题)读图7—4,回答各题,

(1)图中A地为 (冷或暖)锋天气,城市B受气团控制。

(2)若图中锋面移动速度为每小时30千米,预报一下20小时后A、B两地的天气状况:A

考题6点拨:(1)图示锋面的下方应该是冷气团,冷气团向前运动,锋面坡度大,应为冷锋天气,B处则为暖气团。(2)根据锋面移动速度,20小时后,锋面离开A,移动了600千米,刚好到了B处,所以20小时后A处将由冷气团控制,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天气转晴,B处会出现大风、云层增厚、气温下降及降水的天气。答案:(1)冷暖(2)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天气转晴出现大风、云层增厚、气温下降及降水的天气总结提示:冷锋与暖锋尽管形状、符号不同,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锋面的下面一定是冷气团,锋面之上一定是暖气团。

考点7.气旋、反气旋的判断(综合应用考点)

运用右手法则和左手法则来判断南、北半球的气旋、反气旋,方法如下:

(1)北半球(右手法则):

气旋:大拇指朝上,表示垂直气流方向为上升,其余四指则指明了水平气流旋转方向。

反气旋:大拇指朝下,表示垂直气流方向为下沉,其余四指则指明了水平气流旋转方向。

(2)南半球:左手法则,方法同上。如图7—5。

考题7 (典型例题3分)下列各组排序与图排序相一致的是( )

A.①北半球的反气旋②北半球的气旋③南半球的气旋④南半球的反气旋

B.①北半球的气旋②南半球的气旋③北半球的反气旋④南半球的反气旋

C.①北半球的反气旋②南半球的气旋③北半球的气旋④南半球的反气旋

D.①南半球的反气旋②南半球的气旋③北半球的气旋④北半球的反气旋

考题7点拨:此题的判断我们可以分两步,第一步先判断气旋还是反气旋,低压是气旋,高压是反气旋,由此判断② ③是气旋,①④是反气旋;第二步再用右手法则或左手法则来判断南北半球。答案:C总结提示:尽管我们可以用右手法则或左手法则来判断南北半球的气旋和反气旋,但是理解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是基础。

考点8.气候类型的判断(综台应用考点)

考题8 (典型例题)下图中①~④地分属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据图回答(1)、(2)题。

(1)①~④地所属气候类型依次是( )

A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

B.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C.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2)关于②地和③地(假定两地同处北半球,且在同一纬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无论何日,③地总比②地先看到日出

B.从②地到③地,自然带依次为荒漠带一草原带一森林带

C.从②地到③地降水量逐渐减少

D.从②地到③地气温年较差逐渐增大

考题8点拨:(1)根据降水的季节分配判断气候类型。③为年雨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④是冬雨型,为地中海气候,由此可选A。(2)在上题的基础上,可知③为温带海洋性气候,②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且③位于②以西,故选B。答案:(1)A(2)B

Ⅲ.三年高考题一网打尽 (326) 蓦然回首灯火阑珊

回顾1 测试考点3 (典型例题分)当罗马处于温和多雨季节时( )′

A.南京高温多雨 B.亚洲热低压势力强 C.北京昼长夜短 D.南极考察正处佳期

1.D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世界主要气候特征以及地球运动等知识。罗马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天为雨季。此时,南极大部分地区为极昼,气温也较高,为最佳的考察时期。

下表是三个城市的气候资料,据表回答2~4题。

回顾2 测试考点3、8(典型例题北、重庆文综,T1,4分)城市①、②、③可能分别是( )

A.上海莫斯科孟买 B.上海罗马孟买 C.北京罗马雅加达 D.北京莫斯科雅加达2.B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气候类型及特征、气候分布等知识。根据气候统计资料来判断气候类型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能力之一。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三个地方都是1月气温较低,7月气候较高,都位于北半球。①地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最冷月气候在0℃以上,是亚热带季风气候;②地夏季炎热少雨,冬季温和多雨,是地中海气候的特征;③地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是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

回顾3 测试考点3、8(典型例题北、重庆文综,T2,4分)城市②所属的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 ) A.大陆西岸 B.大陆东岸 C.大陆内部 D.赤道地区

3.A点拨:②是地中海气候,该气候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干燥。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纬度30o~40o之间的大陆西岸地区。

回顾4 测试考点3、8(典型例题北、重庆文综,T3,4分)城市①所处自然带的典型植被类型是( ) A.热带雨林 B.亚寒带针叶林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4.D点拨:城市①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其典型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读图7—8回答5、6题。

回顾5 测试考点4(典型例题蒙古、海南,西藏文综,T4,4分)下列各时段中,气温变化幅度量大的是( )

A.1880~1900 B.1920~1940 C.1958~1978 D.1978~1998

5.D点拨:本题考查学生从图中读取数据的能力。1978~1998年气温差值约是0.7℃远大于其他几个时段的变化幅度。

回顾6 测试考点4(典型例题蒙古、海南、西藏文综,T5,4分)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 )

A.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B.全球平均海平面升高,山地永久积雪的下界上升

C.全球平均降水量持续增加

D.南极地区降水量增加,大陆冰川面积扩大

6.B点拨: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山地永久积雪的下界上升。

回顾7 测试考点2、7(典型例题蒙古、海南、西藏文综,T10,4分)下列四幅图7—9中。表示台风过境气压变化的是( )

7.B点拨:台风是一个低气压系统。当台风过境时气压迅速降低,风力增大。

图7 10表示气温、降水和气候类型的关系。读图回答8~11题。

回顾8 测试考点3、8(典型例题1,4分)年温差最大的一组气候类型是( )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④⑥⑦ D.②③⑤

8.C 点拨:年温差是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之差。图中纵坐标表示月平均温度,只要从图中读出各气候类型的大致温差就可找出正确答案。

回顾9 测试考点3、8(典型例题2,4分)图中①表示的气候类型为(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

9.A点拨:本题有~定的难度,要求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判断出各数码所表示的气候类型,可从该气候的气温和降水量来进行判断。从图中可看出,①所示的气候类型全年高温多雨,应该是热带雨林气候;

②所示的气候类型应该是热带季风气候;③所示的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④所示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⑤所示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⑥所示的气候类型是亚寒带针叶林气候;⑦所示的气候类型是苔原气候。

回顾10 测试考点3、8(典型例题3,4分)图中⑦对应的自然带可能是( )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温带草原带 C.苔原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10.C 点拨:由上题的解析中可以看出,⑦对应的气候类型是苔原气候,其自然带是苔原带。

回顾11 测试考点3、8(典型例题4,4分)反映大陆东岸纬度地带性的一组气候类型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②⑤⑥⑦ D.①⑤④⑥

11.D点拨:由以上解析中可知,反映大陆东岸纬度地带性的一组气候类型是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图7—11是北半球某地区近地面天气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12~14题。

回顾12 测试考点1、5、6(典型例题分)m地的风向是( )

A.西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东北风

12.A点拨:由图可以看出这是北半球近地面的锋面气旋图,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推出m地风向是西南风。

回顾13 测试考点1、5、6(典型例题分)此时,m、n两地的一般天气状况是( )

A.m、n两地都晴 B.m、n两地都有雨 C.m地有雨,n地晴 D.m地晴,n地有雨

13.D点拨:由图可以看出图示锋面是暖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根据暖锋降水区在锋前可以知道m地是晴天,n地有雨。

回顾14 测试考点2、5(典型例题分)图7—12中,正确反映该天气系统过境期间,n地温度变化过程的是( )

A.a图 B.b图 C.C图 D.d图

14.B点拨:据第19题解析可以知道n地处于冷气团控制之下,即将经历暖锋天气,变为暖气团控制,

因此温度变化是随着时间推移而升高。

读图7—13,回答15、16题。

回顾15 测试考点2、7(典型例题2分)正确表示某气压系统的图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5.D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大气运动的常见形式——气.旋和反气旋的掌握情况。判断本题要掌握两点:一是空气从高压流向低压;二是低气压从空气运动的角度说就是气旋,高气压从空气运动的角度说就是反气旋。在北半球,气旋空气运动是从四周向中心逆时针方向辐合,反气旋是从中心向四周顺时针方向辐散;在南半球气旋空气运动是从四周向中心顺时针方向辐合,反气旋是从中心向四周逆时针方向辐散。

回顾16 测试考点2、7(典型例题2分)该气压系统在1月份可能出现的地点为( )

A.60o N附近海域 B.15o N附近海域 C.15o S附近海域 D.60o s附近海域

16.C点拨:该气压系统是个低气压中心,1月份,南半球是夏季,低纬度海区水温比其他海域水温高,容易形成低气压中心。

回顾17 测试考点1、5 (典型例题59,7分)寒潮是一种灾害性天气,会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严重影响。联系典型例题经历的一次寒潮过程,回答下面问题。

(1)读“上海市气温、气压变化示意图”(图7—14),分析这次寒潮过境前后天气变化情况。

过境前:,

过境时:,

过境后:。

(2)影响上海市的寒潮大多源于带。

(3)下列气旋、反气旋示意图7—15中,反映寒潮源地近地面气流状况的是( )

(4)下列选项中,与寒潮天气有关的是( )

A.感冒患者数量猛增 B.交通事故频发

C.城市用电、用气量减少D.羽绒服装热销 E.病虫害减少,有利于来年农作物生长

17.(1)气温较高(受暖空气控制)、气压较低气温骤降,风力加大(伴有雨雪)气温较低(受冷空气控制)、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2)西伯利亚、蒙古 (3)B(4)ABDE 点拨:本组题考查有关寒潮的相关知识,寒潮是强冷空气过境引发的灾害性天气。第(1)~(3)题具体考查寒潮的源地和过境前后气温、气压和变化,难度不大。第(4)题考查寒潮对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影响,寒潮除了危害之外还可以减少病虫害,促销羽绒服,带动经济的发展,这一命题视角比较独特。

回顾18 测试考点3、8 (典型例题6,18分)阅读我国某区域地形剖面图(图7—16)及相关气候资源。回答问题。

(1)甲、乙两城市气候的大陆性哪地更强?请用图表中的数据加以说明。

(2)相关资料表明,甲、乙两城市每年接受到的太阳辐射总量基本相同,为什么?

(3)根据图文信息判断出图中C山脉的名称。

(4)写出适宜A、B、C三个地区发展的主要农业部门。

18.(1)甲城市气候的大陆性强,甲城市气温年较差大,约16mm,年降水量少,约320mm,乙城市年较差小,约12.4℃,年降水量大,490mm。 (2)甲城市比乙城市纬度高,但夏季日照时间长,地处半干旱地区(非季风区),晴天多,接受到的年太阳辐射总量与乙城市中相当。 (3)大兴安岭 (4)A地一畜牧业B 地一种植业C地一林业

点拨: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给资料来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小题,气候年较差越大,降水量越少,大陆性气候越强;第(2)小题,太阳辐射总量可从日照时间、天气等方面来进行判断。第(3)小题,从图中可知C山脉是大兴安岭。第(4)小题,A地位于内蒙古高原,是非季风区,降水较少,宜发展牧业;B地位于东jE平原地区,宜发展种植业;C地是山区,宜发展林业。

IV.高考题预测高瞻远瞩占尽先机

一、考情预测

预测1:常见的天气系统

预测根据:天气现象是我们最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了解常见天气现象的成因、特点是中学生必备知识之一。在近几年的高考题中本考点一直是个热点,估计今后还将热下去。

命题角度预测:估计明年的高考题中将以生活中的某一现象为例,通过分析天气变化,让我们解释天气的成因,题目将以选择题为主。

预测2:气候分布与成因

预测根据:世界各地气候多种多样,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形成不同的自然景观,也有不同的农业生产,这是近几年高考多次涉及的问题。气候与工业生产、交通建设也有密切的关系,但这部分内容考查较少,属于冷门,很有可能在今后的高考中考查。

命题角度预测:在一个工业区或交通线建设中对气候进行考查。

预测3:环境污染与气候变化

预测根据:目前气候变化的原因有多个方面,但是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对大气造成的污染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进一步提高,对大气污染重视程度的提高,全球大气环境问题必将仍是高考长期热点之一。

命题角度预测:今后的高考可能不会专门出一个大题来考全球环境问题,但可以在相关的题目中涉及大气保护的问题,主要考查成因、危害、解决措施等。

二、考点预测题(60分,30分钟) (325)

A卷基础经典预测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右图7—17是“世界某地区1月等温线图”,其中①是25℃等温线,②是20℃等温线。据此回答1、2题。

备考1 测试考点3 ④⑤⑥⑦等温线都呈闭合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 C.海陆分布D.地形

1.D点拨:如果只受太阳辐射因素的影响,等温线应该大体与纬度平行,等温线呈闭合状,则主要是由于地形的影响,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如果地形上是山地,则闭合等温线中部气温较低;如果地形上是盆地,则闭合等温线中部气温较高。

备考2 测试考点3 等温线③与②的数值不同,则等温线③的温度最可能是( )

A.15℃ B.20℃ C.22℃ D.25℃

2.D点拨:①是25℃等温线,②是20℃等温线,说明相邻两条等温线之间的温差是5℃,等温线③介于①和②之间,但和②不同,则等温线③的数值是25℃。

读图7 18,完成3~5题。

备考3 测试考点8 甲地仅位于( )

A.北半球 B.南半球 C.东半球 D.西半球

3.B点拨:甲地位于大陆西岸的纬度30o附近,气候类型应该是热带草原气候或地中海气候。从该地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可以看出,该地降水量比较集中,年降水量在500~600毫米,该处应该是地中海气候的降水分布特点,甲点纬度应该大于30o,则该地位于南半球。

备考4 测试考点3、8 关于甲地气候类型的成因与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成因是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

C.分布在南、北纬20o~30o大洋西岸

D.分布在南、北纬30o~40o大陆西岸

4.D点拨:由上题可知,甲地是地中海气候,该气候的分布特点是分布于南北纬30o~40o的大陆西岸,原因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

备考5 测试考点3、8 此时甲地地下水和河水的互补关系最有可能是图7—19中的( )

5.B点拨:该地位于南半球,图中大陆等温线向北(低纬)凸出,当地是冬季,此时多雨,河水水位较高,补给地下水。

备考6 测试考点2、7 图7—20是某地近地面反气旋示意图,图外箭头代表水平方向上气流旋转方向,则甲乙两地风向为( )

A.东南风、东北风 B.东南风、西南风 C.西南风、西北风 D.东北风、西北风

6.C点拨:该图是某地近地面反气旋示意图,从图中所示的方向可判断出该系统处于北半球,则各点要受到向右的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所以甲处风向为西南风,乙处为西北风。

备考7 测试考点2、7 若图7—20为控制亚欧大陆的主要天气系统,则( )

A.开普敦正值雨季 B.南极地区常见极光 C.华北平原水稻生长旺盛 D.伦敦的当月平均气温高于哈尔滨

7.D点拨:若此反气旋为控制亚欧大陆的主要天气系统,则为北半球的冬季,开普敦正值夏季,又因开普敦为地中海气候,所以此时应为炎热干燥的季节;南极地区常见极光的时间应为每年的3~6月,即南半球的冬季;华北平原水稻生长旺盛时应为北半球的夏秋季节}伦敦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而哈尔滨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所以在冬季纬度相当的两地,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气温明显高于温带季风气候区。

备考8 测试考点2、7 若图7—20为.控制北太平洋西岸沿海地区的天气系统时,则( ) A.此时江淮地区出现梅雨天气

B.长江下游地区出现伏旱天气

C.武汉、南京等地多为连续性暴雨

D.华北平原进入春旱季节

8.B点拨:若该图为控制北太平洋西岸沿海地区的天气系统时,则此时应为夏季,所以应选答案B。

备考9 测试考点2、5 图7—21为等压线分布图(箭头表示气流运动方向)图中甲、乙两锋面( )

A.甲是北半球冷锋 B.甲是北半球暖锋 C.乙是南半球冷锋 D.乙是南半球暖锋

9.C点拨:依图中气流运动方向,水平方向气流呈顺时针运动;可判断该图在南半球,甲从低纬向高纬运动,乙从高纬向低纬运动,则甲是暖锋,乙是冷锋。

备考10 测试考点2、5 如图7—22所示,是某地区气象观测站,观测到的某一天气系统24小时之内的气压、风速的变化曲线图,判断该天气系统是( )

A.冷锋 B.暖锋 C.台风 D.反气旋

10.C点拨:从图中该天气系统在12时的风速直线下降和气压情况,不难判断出该天气系统是台风。

图7—23是“中纬度某地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完成11、12题。

备考11 测试考点2、5 若甲地为我国东部某地,此时甲地( )

A.盛行东南季风 B.盛行西北季风 C.寒潮频发 D.受温带气旋影响,降水丰富

11.A点拨:据温度分布状况定半球,图中向北温度在降低,应该是在北半球;据中纬度温度数值特征或等温线弯曲方向定月份,图中表示温度的数值较高或大陆上等温线向北凸出,应该是夏季。我国东部地区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寒潮多发于秋末、冬和春初。

备考12 测试考点3 下列四幅图所代表的月份与等温线分布图所代表月份基本吻合的是( )

12.B点拨:从经纬度位置来分析,A为亚欧大陆上的高压,。 C为澳洲大陆上的低压,D为北太平洋上的低压,三者都为1月份的气压系统。

读“某地气候要素月份分配及农事活动的示意图”,7—25回答13、14题。

备考1 3 测试考点8 该地的气候特征是( )

A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B.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C.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多雨 D.冬季高温多雨,夏季低温少雨

13.B点拨:由图可知,12、1、2月的气温都在10"(2以上,降水都在100cm以下,为全年最少,即冬季温和少雨;5、6、7、8月气温较高,都在25℃以上,降水都在200mm以上,为全年最多,即夏季高温多雨。

备考14 测试考点8 该地可能位于( )

A.美国的五大湖地区 B.法国的巴黎盆地 C.中国的太湖平原 D.澳大利亚的西南沿海

14.C点拨:符合该特点的气候只能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地中只有太湖平原适合。

备考15 测试考点8 下列各组城市中,气候特点相似的是( )

A.孟买、悉尼 B.罗马、洛杉矶 C.华盛顿、巴西利亚 D.莫斯科、东京

15.B点拨:盂买是热带季风气候,悉尼是亚热带湿润气候;罗马和洛杉矶两城市都分布在北纬35o 附近,为地中海气候;华盛顿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巴西利亚是热带草原气候;莫斯科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东京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B卷综合应用例新预测题(15分)

备考16 测试考点7 读图7—26,回答:(5分)

(1)A、B两图在气压场中,图为低压中心。

(2)两图中图表示的是反气旋。

(3)两图中图中心伴有上升气流。

(4)两图中图控制地区多晴好天气。

(5)两图均位于南北半球的半球

16.(1)A (2)B (3)A (4)B (5)北点拨:判断高压和低压主要看气流的方向,从外向里为低压,反之为高压。气旋为阴雨天气,反气旋天气晴朗。确定南北半球则看气流的偏转方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备考17 测试考点4 读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示意图7—27,回答问题。(10分)

(1)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在不断,原因是。(2分)

(2)二氧化碳对具有强烈的吸收作用,因此,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对有重要影响。(2分)

(3)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将产生什么影响?(6分)

17.(1)升高燃烧矿物燃料排放大量二氧化碳;毁林 (2)地面长波辐射气温 (3)一方面全球变暖会引起部分极冰融化,使海平面升高,威胁沿海低地国家;另一方面,全球变暖会使世界各纬度地区的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导致各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点拨:本试题对全球变暖问题进行了检测,涉及三方面的知识,一是近年来二氧化碳增加及增加的原因,主要是由燃烧矿物燃料和毁林造成的。二是二氧化碳增多与全球变暖的内在联系,是由二氧化碳吸收地面红外线长波辐射的性质所决定的。三是全球变暖的危害。由于C02的增加是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而CO2增加的原因一是燃烧矿物燃料,二是毁林。全球变暖,会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主要是使海平面上升对沿海的低地国家及地区构成直接威胁,再就是会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进而引起全球经济结构的变化。

https://www.doczj.com/doc/ea4683016.html,

(完整版)高中高考地理知识必考知识点归纳

高中高考地理知识必考知识点归纳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纬线都是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5.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6.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 为西半球。 7.高中低纬的划分南北纬30°之间为低纬度,30°-60°之间为中纬度,60°-90°间为高纬度。 8.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9.地图上方向的确定 ①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②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③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0.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同一幅地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 11.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由脊。 12.不同日期的分界线零点经线往东至日界线为地球上的“今天”,往西至日界线为地球上的“昨天”。 13.天体系统的层次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其它行星系其它恒星系河外星系 14.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①比较稳定和安全的宇宙环境;②日地距离适中,地球表面温度适宜,存在液态水;③地球体积和质量适中,有足够引力吸引大量气体,形成大气层。

15.月相的变化 ①新月(农历初一、彻夜不见);②上弦月(初七、初八、上半夜西方天空); ③满月(十五、十六、通宵可见);④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下半夜东方天空)。 16.地球的自转 ① 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②周期(1恒星日,即23时56分4秒);③速度(角速度:除极点外,其它各点均为15°/时;线速度:1670COSФ km/h);④地理意义(a.昼夜更替,周期为1太阳日,即24小时。b.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越向东,地方时越早,c.地球表面水平运动的物体,其运动方向发生一定的偏转,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17.北极星的地平高度与当地纬度的关系北半球观测,北极星的地平高度与当地纬度相等。 18.地球的公转 ① 轨道(椭圆轨道1月初近日点,7月初远日点);②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③周期(1恒星年,即365日 6时9分10秒;回归年,即365日5时48分46秒);④速度(角速度为1°/d,线速度约为30km/s;近日点快,远日点慢);⑤地理意义(a.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b.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19.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以北半球为例) 从冬至到第二年夏至,太阳直射点自23°26ˊS向北移动,经过赤道(春分时),到达23°26ˊN;从夏至到冬至,太阳直射点自23°26ˊN向南移动,经过赤道(秋分时),到达23°26ˊS。其周期为1回归年,即365日5时48分46秒。 20.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由太阳直射的纬线(正午太阳高度为90°)向南北两侧依次递减;由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为90°)向四周依次递减;昼半球>0°,夜半球<0°;晨昏线上为0° 21.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夏半年,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极点附近为极昼,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极圈以内为极昼;冬半年,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极点附近为极夜,冬至日,昼最短夜最长,极圈以内为极夜。春秋二分,全球各地昼夜平分;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 22.四季的划分

江苏省高考地理考试说明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地理科)考试说明 一、命题指导思想 2009年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科(江苏卷)的命题以有利于推进中学地理课程改革,提高地理教学质量;有利于减轻中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地发展;有利于高等学校更加科学自主地择优选拔合格新生的思想为指导,充分体现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切实反映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 实行江苏省新高考方案中设置的选修科目学业水平测试,既加强了对普通高中的课程管理和质量监控,又为高等学校招生提供了更多有效的考生信息。因此,选修科目学业水平测试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地理科考试的命题坚持以能力立意为主导,旨在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地理素养,即考生对所学地理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与基本观念分析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地理科考试的命题力求稳中有变、稳中出新,试题设计应在科学性、基础性、公平性、时代性和创新性等方面达到和谐统一,贴近考生实际,不出偏题和怪题。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依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和教育部考试中心制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科)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参照江苏省教育厅颁布的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和《江苏省普通高中新课程选修I模块开设指导意见》,并结合江苏省高中地理教学的实际,确定地理科考试的内容及要求。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题目的文字表述和地理图表中获取有关地理信息。 ?能够正确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2.掌握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与地理基本技能 ?能够掌握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等知识。 ?能够掌握和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判读、填绘地理图表,完成地理计算,进行地理观测和地理实验等。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能够用准确简洁的文字和图表等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 ?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4.发现和探究地理问题 ?能够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 ?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究、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 考试范围包括必考内容与选考内容两部分。必考内容由共同必修课程“地理1”“地理2”和“地理3”三个模块组成。选考内容由选修课程中的“海洋地理”“旅游地理”“城乡规划”和“环境保护”四个模块组成,考生可根据本人的选修情况,在选考的内容中,选择其中两个模块的题目,对题目要求作答。 对所列考试内容的考查程度不超过《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要求。 第一部分必考内容 地理1

2020年高考地理总复习必考知识点汇总

2020年高考地理总复习必考知识点汇总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复习笔记、提纲 第一章地球在宇宙中 [复习指导] 本章知识可概括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地球的宇宙环境,第二部分是地球的运动规律及其地理意义。复习时应紧紧把握住这两个方面。 1、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统称为天体。按照其物质组成、质量大小、运动规律,可分为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等主要的类型。最基本的天体类型是恒星和星云,它们的区别如下: 把天体在天球上的投影看成是它们本身。

3、星座;为了便于认识恒星,把天球分成若干区域,这些区域称为星座,全天共分为88 个星座。在北天极的周围有大熊、小熊和仙后三个星座,北半球中高纬度终年可见。北半 球中纬度9月初21时左右,天顶附近可见天琴、天鹅、天鹰等星座。 4、天体系统:宇宙间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互相绕转,形成不同级别的系统。(如下图所示) 5、太阳概况(和地球对比) 阳大气层的一切活动,总称为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周期都是11年。 个氦原子核。在核聚变过程中,太阳要损耗一些质量而放出大量的能。 8、太阳系: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系中,其他的天体都在太阳引力作用下绕太阳公转(如下 图所示)。 9、九大行星的运动具有共面性、同向性和近圆性三大特征。 10、九大行星按其结构特征可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三大类。 11、地球上具有生命的条件: (1)适当的日地距离和长短适宜的自转周期,使地球有适当的温度和液态水,有利于生命物质的存在; (2)地球具有适当的体积和质量,其引力可以吸住大气层中的各种气体,并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形成了适合生物呼吸所需的大气。 二、地球和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高考地理常考知识点汇总

高考地理常考七大知识点汇总 关于水环境的12个知识点 1、水回圈:①按其发生领域分为海陆间大循环、内陆回圈和海 上内回圈。 ②水回圈的主要环节有: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 ③它的重要意义在於:使淡水资源持续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 以再生,维持世界水的动态平衡。 2、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①以雨水补给为主的的河流其径流的变化与降雨量变化一致:a 地中海气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冬季;b季风气候为主河流,流量夏 季;c温带海洋性与热带雨林气候河流流量全年变化小; ②以冰雪补给为主的河流其径流变化与气温关系密切:冰川融水 补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夏季. ③河流水地下水之间可相互补给,湖泊对河流径流起调蓄作用。 3、我国河流补给的差别:①我国东部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夏汛型,东北春季有积雪融水) ②我国西北地方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汛型,冬季断流) 4、海水等温线的判读:①判断南北半球(越北越冷是北半球) ②洋流流向和海水等温线凸出方向一致:高温流向低温是暖流, 反之是寒流。 5、影响海水温度因素——太阳辐射(收入)、蒸发(支出)、洋流 6.洋流的形成:定向风(地球上的风带)是形成洋流最基本的动力,风海流是最基本的洋流类型。

7.洋流的分布(画一画右面洋流分布模式图): ①中低纬度洋流圈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南半球呈反时针方向。 ②北半球中高纬逆时针方向洋流圈 ③南半球40—60度海区形成西风漂流 ④北印度洋形成季风洋流,冬季逆时针,夏季顺时针。 8.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减温减湿) ②影响海洋生物—-渔场③影响航海④影响海洋污染 9.世界主要渔场:北海道、北海、纽芬兰渔场---寒暖流交汇;秘鲁渔场――上升流 10.海洋渔业集中在大陆架的原因:①这裏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 ②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鱼饵丰富。 11.海洋灾害是指源于海洋的自然灾害:海啸和风暴潮。 12.海洋环境问题指源於人类活动的海洋生态破坏:海洋污染、海平面上升、赤潮 高考地理复习【二】 关于大气的30个知识点 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12km)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 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以水准运动为主,有利於高空飞行。

2020年高考地理知识点及考试大纲

2020年高考地理考试大纲和知识点汇总 考试大纲 如果你今年高考选了地理,想在短时间熟记知识点,那就打印出来多看几遍,如果你想快速提高成绩,那来看看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和地图 1.宇宙中的地球 (1)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天体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日地关系 太阳系概况。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太阳能量的来源。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3)地球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轴。两极。经线。本初子午线。经度。赤道。纬线。纬度。经纬网及其意义。 东、西半球的划分。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的划分。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时区的划分。日界线。国际标准时间。北京时间。区时的应用。 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和周期、黄赤交角。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4)宇宙探测宇宙探测的意义。宇宙探测的现状。 2.大气

(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的组成。大气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对流层大气的热状况和大气的运动 大气的受热过程。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 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的关系。 (3)大气降水降水的时间变化。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 (4)天气、气候与人类 锋面、低压、高压、锋面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光、热、水、风等气候资源及其利用。寒潮、台风、暴雨、大风等气象灾害的危害及防御。 地球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等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5)气压、气温、降水等值线图、柱状图等图形语言的解读和应用。 3.海洋 (1)海水的性质和运动 海洋表层平均盐度、温度的分布和变化规律洋流。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海洋开发

2018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复习

2018年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复习 第1讲《地球》 1、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 (1)微观:水金地火(类地行星)、木土(巨行星)、天海王(远日行星) (2)宏观: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地球的普通性:从地球的外观、所处的位置、运动特征而言,地球与其他八大行星相比,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地球只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2)地球的特殊性:由于地球具备了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所以又是特殊的:①日地距离适中,温度适宜。②有液态水;③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使地球能够吸引住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④太阳的光照条件稳定。⑤九大行星绕日运行具有共面、同向性,彼此间不会发生碰撞。故地球所处的行星际空间安全稳定。简而言之,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是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的主要成分是氢和氦,氢核不断聚变为氦核能。 (2)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现象被称为太阳辐射,太阳辐射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如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生物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 (3)太阳辐射为人们日常生产、生活提供能量。如工业主要能源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下来的太阳能。 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主要影响 (1)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由里往外: ①光球:黑子(标志,变化周期11年))、 ②色球:耀斑(标志,以称色球爆发,最激烈) ③日冕:太阳风(带电粒子流)。 (2)对地球的影响:①对地球气候的影响:与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黑子的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②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发射的电磁波扰动电离层,电离层:地面以上80-500千米高度)③对地球磁场的影响:高能带电粒子流使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的现象,对地质勘探、行船造成一定影响。④两极地区的夜空出现极光现象。5、地球自转 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自西向东,(1)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赤道最快,①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2)速度:=1670Vф°减为赤道的一半。60南北极点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线速度计算公式南北纬ф(其中ф为纬度)。千米/小时×COS同步卫星的角速度与地球角速度一注意:/h)。(除两极为②角速度0外,各地相等15° 样24时,昼夜更替周期)56时分4秒,真正周期)②太阳日((3)周期:①恒星日(23小时,1分钟,15天提前注意:同一颗恒星在天空中同一位置观测的时间,每天提前 4 2一个月提前小时;亦即每个季度天空同一位置的星座是不同的。(4)意义:①昼夜更替(周期24小时,一个太阳日)) 。经度差1°=时间4分钟不同经度地方时不同②地方时(61

高考地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自然地理 ?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系统的级别 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其他恒星系统)——地月系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外部: (1)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 (2)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 自身: (3)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周期11年 (2)影响:发出电磁波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 发出高能带电粒子——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 影响地球气候、灾害——水旱灾害,诱发地震 4.自转、公转的特点 5.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2)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3)地转偏向力: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6.昼夜长短的变化 (1)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夏至到秋分,秋分到冬至,北半球昼逐渐变短,夜逐渐变长。 (2)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3)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4)赤道全年昼夜平分。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7.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2)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3)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4)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5)直射问题:一年之中,有两次直射的是南北纬回归线之间,有一次直射是南北纬回归线。没有直射的是南北纬回归线分别到达南北极的纬度。 (6)日出日落:昼夜长短。日出变早,日落同程度变晚。 (7)影子问题:太阳高度角变小,影子变长。 8.四季的变化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北半球季节的划分:3、4、5月为春季,6、7、8为夏季,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 9.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 (1)地球内部的圈层根据地震波(纵波、横波)的特点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物质主要由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组成,上地幔的软流层是岩浆的源地。 岩石圈:地壳+上地幔顶部软流层 (2)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1.岩石的三大类 (1)岩浆岩(岩浆上升冷却凝固而成) (2)沉积岩(岩石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 (3)变质岩(变质作用)。 说明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三大类岩石转化图)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1)内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本身,主要是地球内部热能,它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

2014年高中地理考试大纲

2014年高考考试大纲地理课标版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必修课程的内容,确定高考地理科考试内容。 地理学科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2.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 ·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

高考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整理完)

地理方法清单 一、地球大专题 1.经、纬度计算: 经度差与地方时差算经度——地方时每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5°; 经纬线上长度算经纬度——1°经线=111km;1°纬线=111cos A km(A为纬度)。 2.比例尺计算: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3.方向—A在B的什么方向,分清点B与目的地A,看纬线的位置定南北(上北下南),看经线的位置(经度差小于180°度)定东西 4.有关时间计算: ①某地时区数=该地经度÷15,对商取整数部分,尾数部分四舍五入; ②区时的计算:根据各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本时区区时,相邻的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即求某地区区时=已知地区时 ±两地时区,注意东加西减; ③地方时的计算:找出已知的经度与时间,经度差计算:采用同侧相减,两侧相加;时间差=经度差÷地球自转角速度15°/时或1°/4分;根据东早西晚来加或减时间差;注意考虑行程时间;;结果若小于0,则应加24小时,日期变为昨天。 ④地方时的判断方法:日照图上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00,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00;晨昏线与某纬线的切点所在经线为0:00(切点为极昼)或12:00(切点为极夜)。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时间为12:00,其对面经线上的时间为0时。昼半球中点经线上的时间是12时,时间是指120E的地方时,国际标准时是指0度经线的地方时,太平洋标准时是指120W的地方时。 ⑤日期界线有两条:自然界线即地方时0:00经线,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跨过它时日期应加上1天;人为界线即国际日期变更线,也就是180°经线(但两者有三处并不完全重合),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跨过它时日期应减去1天。注意今天与昨天围的描述。 5.地球自转速度计算:①地球上除南北极点外,各地角速度都相等,大致每小时15°;②地球上赤道处线速度最大,极点为0 6.太阳高度及正午太阳高度计算: ①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h=90°)向四周以同心圆的形式递减,到晨昏线上h=0°;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是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计算时一般采用纬差法,即两地纬度相差多少,正午太阳高度也相差多少(适用条件:①两地位于直射点的同一侧;②两地对称分布于直射点两侧)。 7.昼夜长短计算:弧比法----某地昼长等于该地所在纬线圈昼弧度数除以15°/时; 日出日落法---日出时刻=12-昼长/2=夜长/2;日落时刻=12+昼长/2=24-夜长/2;极昼区昼长为24小时,极夜区昼长为0小时,赤道上各地昼长永远是12小时,两分日全球各地昼长均为12小时; 纬度法----纬度相同,昼夜长短相等,日出日落时刻相同;不同半球相同纬度的两地昼夜长短相反,即某地昼长=对应另一半球相同纬度值地区的夜长。 8.太阳直射点的确定: ①直射点经度即太阳高度最大(太阳上中天)的经线,地方时12:00的经线; ②直射点纬度即正午太阳高度为90°的纬线,直射点的纬度大小与极昼或极夜出现的最低纬度大小互余,直射点纬度大小等于极昼的极点的太阳高度(或正午太阳高度)大小。 9.常见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1)极点:一天中在极点上看太阳,太阳在地平圈以上作圆周运动,表现为不升不落。极点所见的太阳高度与太阳直射纬度相等。 (2)赤道:赤道上因全年昼夜等长,所以总是6点日出18点日落,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在90°~66。5°间变化。 (3)极昼出现的最低纬度的地点,其纬度与该日太阳直射纬度互余。 10.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纬度,海陆,地形,地势,天气,气候,空气质量,季节昼长。 11.卫星发射中心的选择因素:纬度,气候,昼夜,人口。 12.晨昏线与经线的关系:春秋分,晨昏线与经线圈在某一时刻重合,与纬线圈垂直相交;春秋分以外的其他时间晨昏线与经线圈相交(夹角为0度-23度26分之间,二至日时夹角达最大),与纬度值相同的两条纬线相切而与其他纬线相交,相切的纬线的纬度是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 13.日出、日落的方位:①春秋分,全球正东日出,正西日落;②每年3月21日-9月23日(北半球夏半年)除发生极昼地区以外的其他各地东北日出,西北日落;发生极昼的地区正北日出,正北日落(其实没有落到地平面之下,只是落到一天中最低的位置);北极因

高考地理重点知识总结归纳(最新版)

高考地理 重点知识总结归纳(最新版)

一、前提——熟悉区域地理,掌握双基和主干知识 进行地理主观性试题答题能力提升专题讲练的前提是在对地理学科的区域地理,双基和主干知识学习已经完备后。功夫在平时,能力的提升在三年功课的积累,也是高考备考的最后冲刺。 二、基础——明确高考22类地理常见简答题标准答题思路 三年功课的积累已经见了无数的主观性试题。厚积薄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早有能者将高考22类地理常见简答题标准答题思路归纳成辑,供参考。当作我们提高解答主观题性试答题能力的起点。所以我们第一步便是熟读该资料,掌握常规解题方法。 三、关键——熟悉近几年地理考题常见的答题模式 有了以上的准备,便进行归纳概括,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我们的第二步便是总结考题常见答案的组织模式和常见的地理特征描述答案组织模式。 近几年地理考题常见答案的组织模式之归纳: 1) 原因(自然、人为) 2) 条件(有利、不利) 3) 影响(正面、负面) 4) 区位(自然、社会、经济) 5) 效益(经济、社会、环境) 6) 措施(生物、工程、技术) 7) 重大工程意义(两端、中间)或(政治、经济、民族、国防) 8) 要素(总量、结构) 9) 评价( 积极、消积) 10)降水量多少成因(大气环流、地形(迎、背风坡)、洋流、距海陆远近、下垫面) 11)气温高低成因(纬度位置、冷气流影响、洋流、地形-海拔高低与阳坡阴坡、下垫面) 12)大渔场成因(有无较宽阔大陆架,是否为实寒暖流交汇处或上升流,是否是大江大河的入海口) 近几年考题常见的地理特征描述答案组织模式之归纳: 1) 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生物、矿产或其它资源) 2) 位置特征(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相邻位置) 3) 水系特征(支流、流程、流域、流向) 4) 水文特征(流量、水位变化、流速、含沙量、结冰期) 5) 降水特征(降水总量、雨季长短、季节变化) 6) 气候特征(气温、降水、季节组合)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主要知识点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主要知识点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主要知识点》的内容,具体内容:地理的复习是一次记忆的翻新。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⑴太阳辐射:是形成气候的最基本因素。⑵下垫面:是大气的直接... 地理的复习是一次记忆的翻新。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⑴太阳辐射:是形成气候的最基本因素。 ⑵下垫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地面状况不同直接影响大气中的水热状况,表现在: ①海洋与陆地:大陆性气候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大,气温最高月在7月,最低气温在1月。年降水量少,且比较集中。 海洋性气候日较差、年较差小,最热月在8月、最冷月在2月,年降水量较多,分配较均匀。 ②地形:A对气温的影响: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山地比附近平原温度低,温度变化小(日较差)。 B对降水的影响: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山脉往往是气候的分界线。 ③植被:裸地和植被覆盖地不同。④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

湿。 (二) 1、宇宙中的地球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地壳物质循环。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大气受热过程。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 1.大气环流——具有双重性质: ①大气环流促进高低纬度间、海陆之间发生热量交换和水分交换,调整全球热量和水汽的分布,显著影响各地气候。大气环流通过气压带和风带以及季风环流导致各地的降水时空分布,与纬度因素(太阳辐射因素)共同形成了各种气候类型(水热组全类型)。 ②大气环流本身也是一种气候现象。

2020高考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地理

2019年高考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地理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验)》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问题的能力。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的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的地理信息,的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例1:图3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读图3,完成10~11题。(2014全国卷Ⅰ)

10.图4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征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1.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A .1910~1930年 B .1930~1950年 C .1950~1970年 D .1970~1990年 用简单的图像通过数据的相关性承载基本规律或大道理是本题的一个亮点。首先要明确这里的移民是移入之民,本图以移民规模和移民比重的关系反映人口增长与自然增长的特征。移民比重与移民数量成正比,与本地人口自然增长呈反比。1970年前移民数量变化不大,大移民比重迅速下降,则说明该国此段人口自然增长快,此阶段人口增长主要由人口自然增长导致;1970年后移民数量和比重迅速提高,由两个年份移民数量和对应的移民比重换算人口总规模,则证明人口总量是持续增长的,此阶段移民对人口增长的贡献率加大。正确答案分别是A 、C 。 1910 1930 1950 1970 1990 2010年 50 ① 100 150 200 250 300 人数/百万 0 1910 1930 1950 1970 1990 2010年 50 ②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人数/百万 0 1910 1930 1950 1970 1990 2010年 50 ③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人数/百万 0 1910 1930 1950 1970 1990 2010年 50 ④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人数/百万 图 4 移民人数 移民占总人口移民占总人口比例/% 图3

最新《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总汇》

考点三: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2、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因地制宜,合理发展农业,可实现人地和谐发展。不合理利用强度会引起水土流失、土壤盐碱化、土地荒漠化等问题。 13、东北农林基地的开发建设 (1)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商品粮基地的建设 ①黑土的利用:我国最肥沃的土壤之一,为了保证作物稳产高产,必须保持和不断提高黑土的肥力。加强对坡面、沟壑进行治理,并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注意土壤的培肥,增施有机肥料,秸秆还田是近年来保持和提高黑土肥力最有效的办法。 ②沼泽的保护:三江平原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区。沼泽是蓄水也、水源地,对于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起着重要作用,东北的沼泽是我国特有珍禽丹顶鹤、天鹅等栖息地,沼泽植物又是一项重要资源。 ③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能够提供的商品粮比重在全国最大。中部松辽平原玉米产量大,已成为我国的玉米带。东北农业基地的综合开发,就是要在继续发展种植业,不断提高种植业本身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使农产品多层次大幅度地升值。 (2)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①问题:采育失调。采伐大于更新,导致资源减少、材质下降;森林覆盖率下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采伐以皆伐为主,对森林资源造成严重浪费,也不利于森林的天然更新。 ②措施:森林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培育和恢复森林资源是东北林区的一项首要任务,具体措施是:坚持合理采伐,促进珍贵树种的更新;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森林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深加工);加速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和防止生态环境的恶化。 辽东半岛和辽西丘陵发展温带水果,辽宁东部和吉林东南部丘陵柞林地区,发展柞蚕生产等。 14、黄淮海平原农业低产区的治理 (1)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严重的旱涝、盐碱和风沙灾害: 排水或灌水条件很差的低洼或山坡地,容易遭受涝灾和旱灾; 在风沙活动强烈的地区,土壤锓蚀和土壤沙化,导致土壤肥力不断降低; 由于灌溉方法或灌溉系统不合理,致使地下水位抬高,引起土壤盐碱化; (2)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 鱼塘——台田模式:挖鱼塘,在水中养鱼、养鸭、载种水生经济作物;筑台田,在田里种粮、果、棉。优点:鱼塘一台田相互促进,立体开发、综合利用 15、南方低山丘陵区(范围:指淮河以南、云贵高原以东、雷州半岛以北广大的低山丘陵地区) (1)农业资源的优势和问题 ①气候资源:光、热、水资源相当丰富,而且大部分地区配合较好。但因季风活动及其在年际和年内的不稳定性,伴随着多种农业气象灾害发生; ②生物资源:品种多样,植物生长速度快,更新能力强,具有较高的产品产出能力。但利用的生物资源品种单一,潜力没有得到发挥; ③土地和土壤资源:气候、生物、土壤的垂直分异明显,土地类型多样,为农业的分层立体布局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水土流失引起生态环境恶化,红壤面积大,有机质少,酸性强,土持黏重,是南方低产土壤之一,需要大力改造。 ④水资源:河流多,水资源丰富,有利于建立水电工程和发展灌溉农业。 人地关系日趋紧张:乱砍滥伐森林。向大自然强取耕地和薪柴等,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在全国仅次于黄土高原。 ⑤结论:南方低山丘陵区水、热充足,因地貌差异形成的多种土地类型,可以因地配置繁多的生物品种,因此这一地区是我国农业发展潜力最大、开发难度较小的地区之一。此外,这里劳动力资源充足,而且邻近商品粮基地、工业城市、海港,有开发低山丘陵的人力和市场条件。(2)整治: ①走立体农业之路:本区人口密度大,而人均耕地少,可耕地的后备资源不足。立体农业有利于减少有限耕地的压力,把大量闲置的劳动力转移到低山丘陵的综合开发中去,促进林业、畜牧业和多种经营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单一种植粮食作物局面,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循局面。 ②解决农民的生活能源问题:大力推广生活用煤。进行炉灶的技术革新,使炉灶大大节约燃料。大办沼气和营造速生薪炭林。 《工业》 考点一:工业区位因素 1、工业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①)原料(临近原料产地,原料充足);

2019高考地理大纲及考试说明

2019 高考地理大纲及考试说明 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地理科考核目标与要求。地理学科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 定量的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 承载的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2.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 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 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 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3.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 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 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4. 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 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 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考试范围与要求 考试范围主要包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必修地理1、地理2、地理3,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有关内容。对所列考试范围的考查程度不超过课程标准规定 的要求。 必考内容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 1. 宇宙中的地球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人教版2019年高考地理500个必考知识点汇总(精品)

人教版高中地理500个知识点汇总 1 宇宙的基本特点 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 2 天体的分类 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3 天体系统的成因 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4 天体系统的级别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5 日地平均距离1.496亿千米 6 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位置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 7 八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分类 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8 地球上生物出现和进化的原因 光照条件、稳定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9 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10 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核聚变反应 11 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 维持地表温度,水循环、大气运动等的动力,人类的主要能源。 12 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 13 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14 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15 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 11年。

16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②影响短波通讯③产生磁暴现象 17 空间探索阶段的开始1957年10月,原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18 空间开发阶段的开始1981年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 19 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1970年“东方红”一号、1999年“神舟号”载人航天试验飞船。 20 宇宙自然资源的分类空间资源(高真空、强辐射、失重)、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 21 保护宇宙环境清除太空垃圾、加强国际合作。 22 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 23 地球的赤道周长4万千米 24 纬线和纬度,低纬、中纬、高纬的划分 连接东西的线。每1个纬度为111.1千米;0-30、30-60、60-90。 25 经线和经度连接南北的线。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26 东西两半球的划分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 27 南北两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界,以北的为北半球,以南的为南半球。 28 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23°26′和66°34′纬线 29 本初子午线0°经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30 南北方向的判断有限方向,北极为最北,南极为最南。 31 东西方向的判断无限方向,沿着自转方向为向东,逆着自转方向为向西。 32 东西经的判断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33 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34 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35 地球自转的周期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

高三地理主要知识点归纳

高三地理主要知识点归纳 地理是一门十分考验学生记忆力的科目,学会归纳整理知识点很重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三地理主要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地理主要知识点归纳:人文 1、人口迁移: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点的空间流动行为。根据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的不同,人口迁移可以分为1)国际迁移: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进入另一个国家定居的现象;2)国内迁移:是指一个国家内部的居民从一个行政区进入另一个行政区定居的现象。由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城市化和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因而,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2、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推拉理论) 1)自然生态因素: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自然灾害等等 2)经济因素: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经济发展、城市化、区域开发、大型工程建设等)是引起人口迁移的重要原因。一般经济落后地区迁出率高,而发达地区迁入率较高。 3)政治因素:国家政策(如深圳的崛起)、战争(战争难民)等

4)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种族民族等。 根本原因:人口的发展常常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处于互不适应的状态,这种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导致了人口的迁移。 3、世界和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及图示 世界人口迁移的现状:由发展中国家迁移到发达国家、从贫穷落后国家到富裕国家;从人口稠密国家到人口稀少的国家。 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总体表现为从农村到城市和工矿区、从内地到沿海地区、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主要人口流出省区是四川、安徽、湖南、江西、河南、湖北等;主要流入省区是广东、浙江、上海、江苏等。原因:以务工和经商为主,多为自发性迁移。 高三地理主要知识点归纳:气候 1.气温的垂直分布: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2.气温的水平分布: ①纬度分布:气温都从低纬向两极递减:在南北半球上,无论7月或1月,这是一般规律,∵低纬地区获得太阳辐射能量多,气温就高;高纬地区获得太阳辐射能量少,气温就低。我国热量最丰富的地区:海南岛 ②海陆分布:夏季陆地?海洋,冬季海洋?陆地;南半球

2010年高考试地理真题--{大纲版}全国卷-1地理详解

(大纲版)2010年高考试文综地理真题(全国1卷)详解 第Ⅰ卷 江苏北部沿海滩涂围垦,需要经过筑堤、挖渠等工程措施和种植适应性植物等生物措施改造,4~5年后才能种植粮食作物。据此完成1~2题。 1. 改造滩涂所种植的适应性植物应 A.耐湿 B.耐旱 C.耐盐 D.抗倒伏 2.若缩短滩涂改造时间,需投入更多的 A.花费 B.农家肥 C.农药 D.淡水 1-2题解析:C D 由题意可知江苏北部为沿海滩涂,含盐量较大,围垦短期内盐碱化严重,种植物应具有耐盐性,短期内成效比较突出的应注入淡水,"以淡压咸" 北京的王女士登录总部位于上海的M公司(服装公司)网站,订购了两件衬衣,两天后在家受到货。图1示意M公司的企业组织、经营网络。据此完成3~5题。 3.王女士此次购买的衬衣,在M公司员工完成的环节是 A.设计 B.提供面料 C.加工 D.送货上门

3.题解析:A 由图可知M公司员工完成的环节“呼叫、设计等”.考查提取资料信息能力 4.M公司的产品销售依靠 A.大型服装超市 B.服装专卖店 C.代理销售商 D.信息交流平台 4.题解析:由图例可知本公司的大部分业务都是通过“实时信息流”完成的,那么公司的产品销售应该依靠“信息交流平台”来完成。考查提取资料信息能力并与第3题拖挂. 5.在M公司的组织、经营网络中,区位选择最灵活的是 A.配送仓库 B.面料厂 C.制衣厂 D.仓储中心 5.题解析:A 在公司中面料厂、制衣厂、和仓储中心之间由一定的时间制约,而配送仓库与仓储中消费者之间的物流运输限制很小,所以配送仓库区位选择最灵活。考查商业经验区位因素. 自某城市市中心向南、向北分别设若干站点,监测城市气温的时空分布。监测时间为8日(多云)9时到9日9(晴)18时。监测结果如图2所示。据此完成6-8题。 6.图示的最大温差可能是 A.4℃ B.12 C. 16℃ D. 1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